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实习计划范文

会计实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实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实习计划

第1篇:会计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电算化;专业会计;模拟实训

会计模拟实训是会计的实践活动,但是会计需要模拟实训和会计理论的结合。在会计教学中,而理论和模拟教学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中,实际却很难适应。培养学生能够自如的从事会计岗位,是高等教育学府的每一位会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已经被社会淘汰,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城市的节奏很快,一不留神就会落伍,因此,电算化会计教学的模拟实训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践的重要性

在会计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加强模拟实训的教学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理解财会核算、制作表格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动手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发现自身的那些方面不足,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

1.会计模拟实践是对传统课堂的教学突破

所有的教学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拥有专业知识和掌握这门专业的技术,传统的课堂一般都是通过老师获得一手知识,老师进行演绎推理,开放的老师会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来传达知识。然后老师会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辅助练习,传递会计准则、制度、实务的处理,但是在课堂的举例中一般都是简单明了的形式带过,听和做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会计模拟实训促使学生在实训基地通过对具体实务的操作,模拟正常的会计事务来促进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其中扮演更为主要的角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为主动,从归纳和操作就可以看出来,这不仅仅是对某一会计准则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以实际操作的角度开展某一个会计业务的学习。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上,进行综合全面的操作,使学生对会计循环工作有了高度的认识,把概念化的认识运用在实际问题中,才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为会计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为经济市场储备人才。

2.增强职业意识,强化技能训练

长期以来,会计教学偏重于理论的知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际操作的培养不够,这也违反了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因此,学生参加工作以后,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会查账、不会核对、不会制票、不会登记结账,是语言上的巨人,实践中的矮子。会计模拟实训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应对突况。比如让学生充当会计、出纳、原始票证的核算等一系列会计的业务,大大缩短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差距。由于他们完全融入于会计的范围中,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实战训练,才能在岗位上不生疏,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3.解决校外实习的条件困难的问题、节约开支

以往的会计实习会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中,给职业会计当助理,这种实践操作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校外实习也有困难,比如没有一个公司愿意给新手机会,认为他们会耽误正常的工作,一是联系困难,大多数企业不会接受实习生;二是成本高、开支大,每次校外实习学校要安排车辆接送,耗费人力以及物力、财力;三是学习效果差,在企业中能接触社会,但是学生刚走进岗位,还没有完全适应会计工作,所以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学校的模拟实训比企业的工作岗位更加灵活和简便,既解决了学校的额外开支,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模拟实训增强了学生对专业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会计模拟实训的教学开展仍处在建设阶段,有很多体制和教学系统还不是很完善,所以会存在一些问题。

1.实训资料太真实,缺乏代表性

会计模拟实训的资料都过于真实,影响会计模拟实训的可操作性。将某一企业的资料完全照搬到模拟操作上,忽视了公司会计资料所代表的特殊性,强调真实的同时,却少了企业会计实务存在的代表性问题。

2.在实训实践的教学中一味的强调了技能,忽视监督环节

目前的学校会计模拟实训都是要求学生根据凭证,完成账簿,制作报表的过程,却没有关注到审核和监督,这两个重要的方面。由于老师在准备资料的时候,没有准备一些不合法、没有凭证的资料供学生参考,使学生就忽视了审核这一关键的环节。

3.在实训教学中以手工模拟为主,以计算机操作为辅

当今社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以计算机操作为主。教学模拟颠倒了主次,还是以传统的手工模拟为主,若是一直以手工模拟为主,到了会计岗位上,还是要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方法,毕业了之后没办法很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4.模拟实训的老师为指导员和会计专业担任

模拟实训的操作是以个严谨的教学过程,而指导员和会计专业的教师,缺乏真权威,他们只把教学当做是上班,下了班便什么也不管,把会计模拟操作看做是一项任务,而不是自己的义务。模拟实训的指导员和会计专业的老师都不是亲身经历过企业的会计具体业务,就算是曾经在企业中担任过此职位。但是多年过去,会计电算的系统一直在变化,他们认为的技能早就被社会淘汰,在教学课堂上知识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权威性自然也会受到质疑。

三、未来会计模拟实训的设想

1.拓宽实训的内容

在现代社会,单一的以企业为模拟的对象,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模拟教学的质量要求。在编写模拟实训内容的时候,可以以跨领域的企业为模拟和研究的对象,以不同的经济类型划分不同的模块,比如酒店企业,对其下属的子公司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企等不同的经济类型对象进行模拟。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适应不同的行业和层次的岗位需求。

2.在会计模拟实训中,覆盖计算机信号对电算化进行模拟

在实训模拟中,要求学生在完成手工模拟后,以现有的资料为主,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重新的收集和处理。通过手工和电算化操作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达到了会计全面型的人才培养要求。

3.创造会计教师接触外界社会的机会

为了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面前的具备权威性,就要让会计专业的教师多接触企业中会计专业的人,多参加一些研讨会。学校应该有计划的将老师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实力。从师资力量上来说,会计专业的教师本来就少,年轻的会计师都选择从事企业的会计实务,只有一些稍微年长的教师愿意到学校中,参加教学活动。年龄较大的教师就不会有继续深造和充实的想法,这点与年轻教师之间存在不同。同时也希望在模拟实训中,改变教师的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多创造校内的实践机会,比如校园的图书馆管理以及校内的实习机会。此外,还要多加强与外企的合作,如校企合作办培训基地,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为企业培养人才。通过合作办学,也能使我们的专业会计教师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与企业合作,教师就必须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转流程,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双师型的教育人才,教学水平也相应的有所提高,师资力量更为雄厚。在创造条件方面,学校应把缺少经验的教师定期的送往专业单位进行短中期的岗位熟悉。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定期的选择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到全国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参观,与其他院校的教师进行学术研讨,正所谓教学有相长,为了避免一些教师对专业会计模拟训练认识不是很清晰,也就不用谈教学改革,或许让教师出去走走,看看别人是怎样开展模拟实训工作的,可以引发新的思路,对模拟实训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财会教学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教学,教学的内容以及目的、教材的编写和实训的考核要求应该要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也应该是一套完整且相互羁绊的有机组合。会计模拟实训不仅是对企业会计具体业务的模拟,还应该要有前卫的意识,在教材的编写时,要注意会计改革的具体方向和国情,让学生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敦实的理论基础,成为能适应社会、国家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建文.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2]李均.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职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3,(3).

[3]王国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模拟实训形式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9,06:25-26+40.

[4]白媛媛.高职会计专业手工和电算化综合模拟实训浅析[J].企业导报,2013,12:153-154.

[5]贺叶飞,彭才根.高职会计模拟实训有效性路径的探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17-19.

第2篇:会计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会计专业;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273-02

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作为实现会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措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锻炼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发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实践能力的考查依据。在社会与企业信息化管理日益普及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工具优秀人才的呼唤更是越来越强烈。目前传统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已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具有普遍性、集成性、动态性、渐进性的特点。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更加强调对会计管理职能的把握。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掌握数据库、网络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技术的革命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迫切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会计信息化要求我们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处理企业基本财务业务的信息化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传统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置脱节。实践课程安排往往过于独立,一般安排在学期的期末实训周,且实训的内容形式简单,不能把会计实践教学和会计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基本采用“1+1”两条线路模式。一条线是财会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预算与控制等;另一条线是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等课程传统课程设置模式是先讲解手工环境的会计原理与实验,随后再单独设置一门或两门会计信息化课程来完成会计业务的处理,传统教学计划中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时数一般偏少。

2.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只是在局部强化会计操纵的技能性和实践性,没有真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财会实验教学中只涉及了财务软件的模拟实验,缺少相应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及ERP管理软件等课程的大型、综合实验该模式将手工会计与计算机会计隔离开来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得学生无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利于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三、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要建立特色鲜明、“教”、“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就要认真分析教学目标的递进关系,做好课程设计,设置符合市场和行业的需要的课程模块,构建严密衔接、前后呼应的实践教学平台。

1.ERP沙盘模拟实训体系的构建。该实训主要解决“ERP是什么”的问题。ERP沙盘模拟实训凭借其极强的体验性、互动性、实战性、竞争性、综合性、有效性的特点,正被各类院校的相关专业所认可和接受。沙盘课程因其直观性、动手操作性、团队合作性而深受学生的喜欢,也因其教学方式的新颖性而为大家所关注,几乎成为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的首选。会计业务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理解是会计信息化人员的基本要求。而ERP沙盘模拟实训是学生全面理解企业业务流程的平台,在ERP沙盘模拟中,会计业务占有核心位置,通过沙盘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理解各项业务的发生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2.一体化会计软件综合实训。该实训主要解决“会计软件怎么用”的问题。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学生对企业的管理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下来进行会计业务一体化综合实训。成熟的会计软件涵盖资金流运动的全部过程,包括应收、应付、存货核算、银行对账、总账、报表等模块,通过该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的财务软件操作能力,整体掌握会计软件各个模块之间的控制关系。目前国内众多高校会计软件的实训主要是分模块独立进行的,数据量小,周期短,并且数据不够连贯,没有将完整的财务业务数据实施到软件中,这样对各模块之间数据的联系和模块控制关系理解不深。本实训将进行至少两个周期的数据录入。数据覆盖企业管理的所有主要业务。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入供应链管理,将采购、销售、库存模块纳入信息化管理中,将资金流与信息流统一起来,这样学生通过对软件的学习和操作过程,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功能,理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完整过程,充分感受企业经营的连续性。

3.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训。该实训解决“会计软件怎样设计“的问题。会计信息化人员的一部分是会计软件的开发人员,因此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尤为重要。本实训基于前面介绍的模拟企业综合业务实训的业务进行数据调查和业务流程分析,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亲历亲为的实践,对被调查的仿真企业十分熟悉,避免了以往的通过查资料或凭空想象来分析业务。由于学生的经验和能力相对有限,因此设计的系统相对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功能要简化许多。主要是将所学的系统分析的工具和方法综合运用。设计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ER图、功能模块图。设计出关系数据库以及进行程序设计。最后进行系统功能的测试。本实训中设计的会计系统将由多名学生协作完成,可以按照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阶段进行分工,分别承担分析人员、设计人员、编程人员、测试人员等角色,也可以按照业务范围进行分工,分别承担应收、应付、总账、报表等不同子系统的分析设计。通过本实训让学生充分体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各个阶段、编写每个阶段的文档资料,并且保持各阶段文档之间连贯性。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任何一个系统的成功设计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是需要靠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和配合来完成。

4.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实训。该实训解决“企业怎样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该实训培养会计信息化人员的咨询和实施能力。结合企业特点制定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工作是本实训的主要内容。如果上面的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训中设计的系统比较成功,功能比较完善的话,可以将此系统实施于模拟企业;否则可以选择商品化软件进行实施工作。深入分析该企业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并基于ERP的管理思想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对企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生产、采购、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循环和周转更趋通畅。设计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案。包括网络系统的实施和软件系统的实施。根据企业的部门分布和业务流程。建立网络规划方案。包括网络布线、交换机、路由器的调试,配置服务器等。其后进行会计软件的安装调试,然后进行系统数据的初始化工作,将模拟企业一个会计周期期初的各项管理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形成会计信息系统的期初数据,录入到系统中。测试通过,初始化工作完成。本实训中指导教师应具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实际经验,系统实施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具有实施会计信息系统能力的学生也是非常受企业欢迎的,因此本实训在整个实训体系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结语

基于以上平台可以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行模块的选择。该体系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层次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实现高校学生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零距离奠定了基础。当然也需要学校加大会计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及实习基地软硬件设备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吕楠.会计专业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2,(6).

第3篇:会计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 实践教学 优化 会计专业

一、引言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年)》在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工程――应用型高级会计学科建设工程的要求中提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要加大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可见,高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不仅要注重会计学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对南北方高校对比分析,旨在分析我国会计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并对实践教学设置进行优化。

二、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南方高校5家,分别是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及宁波大学;北方高校5家,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燕山大学,共十份样本。其中,既包括211或985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也包括发展比较迅速的地方高校如燕山大学、宁波大学;既包括传统的财经学校,如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也包括工科背景浓郁的理工类高校,如同济大学、燕山大学。样本基本能够代表我国会计学科教学的中上等水平。

(二)样本分析

1.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重。中国人民大学等十所高校均设有实践课程,并相应公布了实践教学计划。各高校的实践环节包括:军训、会计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等,具体学分要求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北方高校对学生的总学分要求相对比较高,其平均值达到182.1,而南方高校相对较低,其平均值为164.5,可见,北方高校学习时间安排的较满,而南方高校更多的是将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从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南北方高校相差不多,基本上在15%左右,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高一些,达到25%,而吉林大学最低,只有11.9%。从国际上来看,在会计学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均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学分的设置均占总学分的30%以上。对比来看,我国高校实践学分的比例明显偏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限。

2.实践课程的学分结构。从实践课程需要完成的地点划分,可将实践环节划分为校内实践环节和校外实践环节,其中校内实践环节包括军训、专业实验(实训)、综合实验(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校外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各高校数据统计分析如表2。

从各高校开设实践课程结构来看,普遍存在校内实习比重比较大,校外实习比重较少的情况。而在英国,采用的是“三明治"教学方法,即“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体系,通过学校课堂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的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近些年,高校扩招,尤其是文科专业的扩招给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燕山大学为例,2009-2012年会计专业各年招生的人数分别为340、318、320、310人,如此庞大的招生规模导致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校外实习环节难度激增。

3.实践课程开设情况。上述十所高校在实践课程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或院校特色。

(1)公共实践课程。会计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必要的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因此,上述十所高校都设有公共的实践环节。在校内实习环节,均设有基础会计手工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校外实习环节,各个高校均安排1-2个月的实习环节,或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以上公共课程的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会计实践环节达成的共识。实践环节是会计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2)特色实践课程。各高校在会计公共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例如复旦大学和宁波大学通过设置课程模块,按照大类进行选课,然后把实践环节融合到各类模块中,先按照通才进行培养,然后再按照专才进行培养。中国海洋大学通过开展“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研究发展计划(ACSRDP),由系里出资资助完成并验收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燕山大学结合自身工科特色,设置工程技术概论课程,学生通过参观、手工实践方式熟悉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为成本核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财经院校,通过与其他学院联合,开展模拟炒股、ERP模拟沙盘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环节。

二、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实践学分所占比重较低

会计实践环节是联系理论与实际的纽带,是学生以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桥梁。调查发现,实践环节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集中体现为: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安排的教学比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重视财务理论的讲授,忽视实践环节;个别院校存在实践环节集中进行,将知识点短时间内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能够吸收的知识有限等现象。

(二)校外实习单位不愿接收

从校内实习环节和校外实习环节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校内实践环节基本能占到实践环节课时的60%以上,这与校外实践环节不好安排有一定关系。企业出于信息保密的需要,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因此,现阶段,会计专业实习的主要单位为会计师事务所,但由于实习生没有会计岗位的工作经历,很难发现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事的多是抽抽凭证、抄抄数据等基础性的、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基础性工作,实习的目的和效率因此大打折扣。

(三)实验平台设施陈旧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14年间在校生较之1999年的400多万增长了4倍多。文科专业(包括会计)作为“投资少,见效快"的学科,成为各高校扩张的突破口。各高校先后开设了会计专业,但实践教学的经费明显投入不足,甚至个别高校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导致实践教学严重落后于理论教学。

(四)实验师资缺乏,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师肩负着实验室建设、实验平台的搭建和教学任务的指导等工作。因此,实验教师应该受过良好的会计专业教育,并有一定年限的会计岗位从业经历。然而实际中,很多实验岗位的教师或是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或是学校为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偶而安置,他们大都缺乏工作经验,长此以往,导致大家对实验教师认识上存在偏见,不愿从事该项工作,实验师资的素质急需提高。

三、我国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优化思考

(一)制度层面:学校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学校在制度层面,特别是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重视,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的保障。一是提高实践课程比重。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会计学实践课程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因此,提高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丰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已成为高校会计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调研的实际情况看,各高校会计学实践教师缺乏,很多实验课程的指导都是由专业教师来完成,专业教师由于实践知识匮乏,导致很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为此,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实验指导教师,已成为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当务之急。三是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平台。学校应加大力度,打造完整健全的会计实验平台,使学生能够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手工实习与电算化实习相结合,为社会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

(二)业务层面:教师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笔者认为,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具体应包含表3所列的基本实践课程。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应从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优化实践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1.校内实验实训子系统。校内实验实训子系统应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实务等模块。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作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应该设置相应比例的实践课,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成本核算要求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对工业企业会计的基本流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并相应开设成本会计实验。会计师事务所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实习基地,也是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承担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因此,审计实务实践课程的设置也是必须的。

2.校外实习子系统。校外实习子系统主要设置社会调查和专业实习两个环节。社会调查环节一般应安排在第二学年的暑期,目的是让学生对企业有个感性的认识,熟悉工业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为成本会计、审计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实习一般应安排在第七学期,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之后设置该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有理性的认识,实习单位包括企业、事务所、银行等。

3.综合实训子系统。综合实训子系统一般应设置在第七学期,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模拟一个企业的财务岗位设置和财务岗位职责,通过企业财务系统的运转,熟悉企业的财务岗位设置、内部控制设置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建设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设一批直接服务于学生实践教学和学校科研成果推广为一体的实践基地。企业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建立足够数量的实习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吸引和聘请企业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习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另一方面,实习师生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帮助基地依托单位开展职工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从而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路子。在此基础上,加强“产、学、研”建设,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孔冬.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0,(5).

第4篇:会计实习计划范文

一、会计实训室建设现状

(一)会计实训室目前主要分为手工会计实训室和电算化会计实训室

手工会计实训室是进行会计技能实训和会计模拟操作的场所,配备有会计专用桌,财会模拟科目章,会计凭证,会计习题库,会计专用装订机,点钞机,模拟钞票,幻灯机等设备。实训室主要服务于会计专业课程的手工技能训练。目前所开设的主要实习项目有基础会计手工技能操作、财务会计手工技能操作、成本会计手工技能操作、毕业实习前的综合模拟操作等。学生通过完成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仿真教学实习操作,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及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提高识别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手工会计实际动手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进行珠算、点钞等会计基础技能的训练。电算化会计实训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和教学软件的学习。教学软件学习应用旨在直观教学、丰富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果;财务软件学习旨在掌握现代财务核算工具、提高学生实践应用技能、适应现代财务工作需要、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技能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二)缺乏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

学校在组织学生校内实践环节的时候,往往把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作为独立的两门课程,这容易使学生在这两种方法上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练掌握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习了电算化会计知识,两项技能就都能掌握;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会计之后,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应该提供一个场所对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同时进行教学,会计从业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中去全面掌握会计相关技能。

(三)已有的实训室缺乏职业特点、软硬件设施不配套

已有的实训室缺乏职业特点,无法达到仿真的要求,大多数仅仅是一间机房几台电脑或一间普通教室加几张桌子而已,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财务工作的真实环境。由于会计工作涉及到保密性的原则,要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就必须更加着重校内实训环境的建设,如果实训室缺乏职业特点,学生通过实训还是无法了解真实的会计工作,实训室的投入就无法体现其价值。实训室的硬件设施符合要求之外,还要求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教材与硬件相配套。实训指导教师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丰富,但很多学校的教师却无相关的企业工作经验,指导学生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时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实训教材也不配套,针对一体化教学,简单地把手工账资料进行改造,以适应电算化会计,根本无法达到实训室建设的目的。

二、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源于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一)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过渡的需要

手工会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掌握会计原理和各种核算技能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手工会计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从长远来看,手工会计必然向电算化会计转化,这是科技进步条件下的一个发展趋势。电算化会计是传统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人员从复杂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还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替代人工完成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决策,为管理提供了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在现今条件下,这两种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渡期,因此,学校非常有必要在过渡时期开展一体化教学。学校开展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一体化教学,可以有效地让这两门学科有机融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手工会计和现代电算化会计的内在联系。

(二)较好掌握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技能的需要

只有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同步实训,学生才能体会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的相同之处,即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认识到:手工账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却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通过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电算化会计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实训不同步进行,没有比较,没有联系,学生只知道电算化会计方便,但却不知方便在何处,也无法了解整个的账务处理程序的原理,甚至都不知道电算化会计中的数据怎么得来的,会给学生将来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带来障碍。

三、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实施

(一)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的功能

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应具有手工会计和电子模拟实训、岗位实训、网络教学、教师备课、教学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能够按照单项实训、专题实训、分岗实训、混岗实训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训,能够使学生在这个实训室里熟悉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多种方法和会计岗位的各项技能,通过企业、税务、银行等岗位设置,完成出纳、往来、成本、财产物资、投融资和财务成果核算、纳税申报与核算等模块的实训。

(二)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思路

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一体化实训室一般设综合实训区和集中教学区。综合实训区,按企业情景和工作要求,结合教学需要进行规划布局,让学生在一个基本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岗前培训,区内设公司财务部、采购部、仓库、质检部、生产部、客服部、销售部、人事部等,配备erp软件系统、保险柜、计算机等相关办公设施,银行、工商、税务(国税、地税)区域配备业务柜台、计算机等相关设置,可以把全班学生分配到各部门的相关岗位扮演相应的角色进行实际演练,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体验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关系。集中教学区配有计算机、财务软件系统、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会议桌椅等。计算机配置适用中型企业的用友u8和金蝶k/3、适用小型企业的用友通和金蝶kis,配置其他财务软件的演示版,适用大型企业的速达软件,在工资、供应链上具有优势的管家婆软件等,也引入b/s架构的网络财务软件,如伟库网、友商网、管家婆等。实训室的建设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可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可以同真实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合作,将承接的记账业务转由学校组织学生在实训室完成记账工作。这样学生处于真实的环境中,所接触的凭证、账簿、报表不再是虚拟的工具,整个会计工作流程也不再是平时的作业,通过报税使学生与银行、税务等单位零距离接触,并使其记账工作质量直接得到银行、税务等单位的检验。真实可靠的账务处理要求将迫使学生养成认真求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三)电算化会计和手工会计同步实训的方法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同步教学,是指两门会计课程在采用同一套财会业务教学资料的前提下,完成整个财务工作流程,并形成手工与电子两种财会数据成果形式的相关教学工作的总称。同步教学要求对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样本企业财会资料设计等进行诸多设置与安排。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第5篇:会计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96-02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会计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从事财务管理综合工作能力,能够胜任行政、事业、企业等部门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过学习会计电算化专业能掌握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等工具性基本知识和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税法、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

通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全面考核评价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实用技能的掌握程度,强化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达到用人单位需求,为学生就业服务。通过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和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手工做账、账务处理、财务管理、综合管理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的文化艺术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途径

为解决上述问题,强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合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深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评价分为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项目化考核评价两个部分组成。项目评价分文档评价和现场评价两个阶段进行。

1.岗位考核评价体系

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在具体实践岗位上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主要由实践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实践岗位的部门领导或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并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核实和审核,校外指导教师的考核结果寄到校内指导教师手里或实践单位密封盖章后学生带回学校。

2.项目考核评价体系

本考核以个人为单位,每个人从“模拟手工建账”或“财务报表分析”中,任选一项考核。考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方案撰写阶段,每个人根据会计电算化管理专业相关知识,模拟手工建账,从原始凭证开始,填写凭证,记账,出报表。或者自选一个单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对报表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最终将记账过程、成果及分析报告展示出来,经评阅老师评阅记为单项得分。(1)“会计模拟手工建账”:自行模拟手工建立一套账。要求10张以上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填写账本,编数据,最终形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手工制作完成之后,拍成照片,制作成PPT,以便最终现场考核。(2)“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对某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财务分析,运用比率分析方法,对其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作出分析,最终写出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制作成PPT,以便最终现场考核。第二:现场考核阶段: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时间为15分钟,每位学生利用幻灯片进行汇报和展示手工建账过程及成果或财务报表分析报告。以每个人为单位进行汇报和展示手工建账或财务分析报告,现场评委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出相应的现场得分,单项得分加上现场考核得分,即构成本项目考核的分数。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1.综合实践岗位考核评价标准

指标项目及分值、评定等级标准、评定成绩得分如下:

(1)工作作风:服从领导,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责任心强。(满分5分)

(2)岗位业绩:在具体实践岗位上迅速适应,有很好的业绩,能够发现岗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满分10分)

(3)岗位能力: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独立完成岗位所要求的任务,全面掌握各项技能。(满分10分)

(4)组织纪律:能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实习组织纪律按时上下班,出勤率在90%以上。(满分5分)

综合得分30分

2.项目化考核评价标准

(1)文档考核评分标准

①“会计模拟手工建账”评分标准

选题标准: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符合实践单位的具体情况,符合单位财务状况。(分值4分)

数据选取:数据完整连贯,前后一致,数据选取符合逻辑。(分值4分)

知识运用:填写记账凭证、记账、报表制作等知识运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分值4分)

账务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数据编写正确、填制单据正确完整。(分值6分)

规范要求:凭证、账本、报表填写符合财务规范。(分值2分)

②“财务报表分析报告”评分标准

选题:选题具有现实意义,符合实践单位的具体情况,符合单位财务状况。(分值4分)

知识运用:财务管理、报表分析、基础会计等知识运用,其他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充分应用。(分值4分)

撰写内容:结构完整,内容充分、具体,说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专业术语准确、规范;用词得当、语言流畅、表述清楚。字数达到要求。(分值6分)

数据:选取的财务报表完整可靠,所做的分析计算正确,最终的分析结果正确。(分值4分)

规范要求:报告过程有严密性、逻辑性和层次性,报告撰写符合规范要求。(分值2分)

(2)现场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点主要有:会计模拟手工建账或财务报表分析报告的展示汇报和个人表现,(合计20分)

知识运用:对计算机基础等工具性知识的熟练运用。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对内容的充实。(各占2分,共4分)

PPT制作格式:文字、图片风格统一,格式规范,版式合理。视觉效果:色彩效果、图文比例、动画美观、合理,符合汇报主题。内容:内容精炼、主题突出、层次鲜明、符合汇报时间要求。设计思路:符合陈述思维,导航、超链接清晰合理,过度恰当。(各占1分,共4分)

表述:语音:普通话规范,口齿清晰,语音纯正。语调: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语言:语言流畅、准确,结构严谨,符合逻辑。影响力:表达自然,情感得当,富有感染力,具有气氛调动能力。(各占1分,共4分)

礼仪:形体语言:坐、立、行的姿势优雅得体。服饰:大方、得体、统一。举止:从容、端正、适度。态度:精神饱满、态度亲切。礼貌:主动、规范、得体、尊重评委。(各占1分,共5分)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沉着冷静,抓住重点,言简达意,重点突出,准确无误。(共3分 )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实施

(一)考核工作流程

按照学院的校历,第五学期最后一周开始训练动员,公布训练考核评价体系。第六学期,第一周,分散训练的方式确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四周,集中训练的方式确定综合实践单位;第六学期,第十周,校外指导教师评定岗位考核成绩,校内指导教师审核。第六学期,第一周,选择项目化考核内容;第六学期,第四周,项目实施及集中辅导;第六学期,第十周,完成所选项目规定内容;第六学期,第十一周,指导教师进行文档考核,答辩小组进行现场考核,评定成绩。

(二)考核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根据学院的要求,组建训练考核评价工作组,负责落实考核评价的各项环节。制定工作组职责。工作组负责设计、拟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训练运行和考核工作总结;负责落实完成考核评价的各项环节及考核评价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确保考核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负责保证考核评价工作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负责考核评价成绩的核算、登录;负责考核合格项材料的整理归档。

[参考文献]

第6篇:会计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一体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274-02

一、研究的缘起

会计信息化日益成为企业管理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管理手段上的革新,更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取代手工操作,同时超越“电算化阶段”的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会计的一种崭新模式,即企业利用现代技术与设备,借助网络平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造,以实现企业运营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职能化,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专业教学与课程设置已经成为理论界及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不是个新的课题,纵览相关资料不难发现,以往的课程教学改革仍然未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结构,要么是强调加大实训教学内容,要么是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办学等方面,很少有基于会计信息化及信息化发展进行课程重构及课程的内容遴选问题上进行研究和探索。

针对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课程设置展开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是当前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反映出的研究导向,是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风向标”,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水平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课程重构的基本思路

会计教学作为会计储备力量的前沿,更不能和会计信息化体系孤立与脱节,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更要关注课程与信息化的融入度。

(一)任务的重构

会计课程从管理角度,可以分为基于核算的课程和基于分析、管理、决策支持的课程。目前会计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都是基于手工会计来进行设计的。

课程任务重构必须围绕职业能力培养,重构专业知识,结合会计信息化的工作岗位,确定教学内容,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结构。基于会计工作过程是紧密结合实际会计工作的过程,但又不完全是对工作流程的简单再现,而是在教育规律的指引下,对会计工作流程、工作任务的科学编排。

(二)内容的重构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文献检索等方式得出:一般大中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程度较高,其会计岗位一般分成: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但都基本实现了初级的电算化工作,其会计岗位一般分成会计主管岗位和会计核算岗位。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得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在横的方面应定位在中小企业及基层机构上,而在纵向上则应定位在初、中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上,即面向中小型企业及基层机构,培养能够胜任初级会计信息化要求的会计技术人才。

要进行会计类课程的重构,就必须转变以手工作为处理手段的思维方式,转而确立以信息化处理手段为主,以手工处理为辅的思维方式,同时以ERP为平台,将目前基于会计信息化的课程的内容与会计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三)教学手段的重构

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革教学手段首先要批判选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科学地具体地分析,哪些需要根据会计信息化背景的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加以改善。

1.强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会计课程基本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教师自己开发)进行教学,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课堂容量增大,教学过程生动活拨,有利于师生互动,选择经典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好。

2.运用网络教学手段。会计本课程教学与实训的项目尽可能要求学生实施现场的情景或案例的演练,这不仅要求教学条件要做到“一人一机”,良好状态的网络的支持,可以保证学生及时提交作业、教师能掌控课堂秩序,提醒学生作业进度,使得课堂演练的效率大大提高。

3.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基于会计信息化背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上增加岗位性、应用性项目,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位置,经过不断优化,会计核心主干课程的应部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部分会计课程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工作中会计信息化模拟场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有效融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课程,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会计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课程重构的几点思索

(一)理念的变革

充分考虑当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依据多层次、宽专业、重交叉、强调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课程的思路对课程教学模块进行了修订。课程设计中具体坚持以下理念:

1.课程设置注重夯实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科交叉的思想,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训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课程、证书、竞赛三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复合性、多样性和前沿性的知识体系。课程安排将单一的课程教学计划模式调整为“并联”加“串联”的三者有机穿插结合的模式,使课程、证书、竞赛贯穿整个会计课程学习中。

2.坚持与企业进行合作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充分征求意见,通过多种形式了解会计信息化具体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以此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解与课程内容选取,使本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建设的内涵不断深化。

(二)硬件的更新

1.师资保障设计。为保证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课程设置的组织与实施,要求课程组教师全面参与课程建设工作,对本课程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1)多种形式实现实践能力培养。根据会计专业特点,会计课程组教师实践能力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培养:一是在指导实习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会计部门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三是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培训能力。 (2)校企互聘实现专业实践技术的提高。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增强会计信息化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同时,聘请企业和社会上的会计信息化实务者到学校任教,充实高职教师队伍。

2.课程实训保障条件设计。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的业务水平,弥补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的不足,我们还建立一批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训,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软件的配套

1.时间安排:课程设置变更后,传统的会计教学时间安排将被打破,会计课程的教学更多地选择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对有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侧重业务的操作,更要保证课时的交叉安排,注重理实一体教学及半工半学的时间安排和方案实施。

2.教学组织:基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重新设置,各主干课程应选定一名课程负责人,根据专业教师授课方向和授课教师安排组建课程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进行课程标准化设计,研讨教学方法,并根据课程内容、师资情况及教学条件,确定课程安排。

四、结束语

对于改革,人们总是倾向于从“极端”走向“极端”,有人存有这样的疑问:这世界都信息化了,会计教学还有必要讲解手工模式吗?无论是传统手工做账,还是信息化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会计的基本原理、流程、技术和方法是相通的。会计信息处理的流程、方法等在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被高度抽象,完全隐藏在了软件程序背后,相当于手工会计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得到了升华和提高。对于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会计教学课程改革既不是起点,也绝不是终点。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才能真正设计好财务软件,充分发挥出会计信息化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毛华扬,宋轩.基于信息化重构会计类课程的构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

[2] 张帆.罗延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师,2011,(2).

第7篇:会计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会计组织会计职能

一、引言

上世纪末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使得工业时代中所适应的各种金融概念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时代特征的改变必然导致竞争方式的改变,会计行业的发展亦如此。会计行业是国民经济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内容。将会计信息作为一种信息资源来进行管理,通过采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方式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于为企业提供实时的信息,提高企业管理的运作效率,及至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从会计电算化发展大棚会计信息化,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换问题,它代表的是一种会计理念的彻底的变革。现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会计工作能更方便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作为发展的动力和手段,赋予会计实务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

二、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与会计电算化完全不同的概念,如何科学合理的将其内涵表达清楚一直是会计界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从会计信息化诞生的基础来看,会计信息化是从会计电算化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上产生的。

部分学者就认为,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与前提是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和通信方式等,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重构,然后在重构的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开发及广泛利用。直到建立起一套技术和会计高度融合、呈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系统,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促进作用。这种定义强调会计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通过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整体的系统。

而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会计信息化应该被称为“会计管理信息化”,简称为“会计信息化”,这样解释将更加确切。认为会计信息化是对现代的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调整,之后将信息系统与会计科学进行高度的融合,建立起一个完全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方式将对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全面利用,通过网络系统使得会计实务处理基本实现自动化,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这种定义更多的是注重信息化给会计信息资源的管理及会计程序带来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化给会计实务带来的影响

(一)给会计核算方法带来的影响

会计核算主要是对金融业务进行的一个完整、连续且系统的计算与记录,为金融实体管理者提供必要的金融信息所采用的方法。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一般包括: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成本的计算、财产清查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

会计信息化实现之后,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能够进行实时处理的,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会计处理的大部分实务流程将使用集成化的软件来实现,业务处理流程将实现实时处理和无缝连接。

(二)给会计分析方法带来的影响

会计分析是金融分析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会计核算的继承与发展。会计分析以会计核算资料作分析的依据,然后将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结合起来,采用专门的方法来对金融活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对各个单位和部门的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执行状况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肯定成绩,寻找出差距。在此基础上获得经验教训,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改进意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在信息时代下,会计系统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环境,将所收集到的数据及经过加工后所生成的会计信息存储到会计系统的数据库当中。这样,就给会计信息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能够按照既定的格式或者是内容来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用户还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数据库中添加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会计信息。

同时,随着信技术不断的发展,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分析行为能够触摸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神经末梢,并对之进行精确的保存,记录和传播。同理,企业的会计人员同样可以通过采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计算,从中寻找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足,从客观方面来对经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和指导。再者,在对用户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会会计人员还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对信息的存储、维护及报告的基本原则进行统计,并将信息处理结果经信息网络传递给对应的用户。

(三)给会计职能带来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这就将会计管理的经营范围局限于对会计事项自身的记账、计算和审核之上。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方式的实现,就使得会计工作由传统的事后核算逐步往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的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会计的职能已经从核算功能延伸到管理领域。这时,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就得到了全面的拓展:其一,为企业之外的个体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其二,满足企业自身管理的基本需求;其三,给企业的不断创新及发展提供基础服务。当前,会计信息化系统所具有的全面性、开放性、多元性及智能性特征给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四、结语

会计的信息化使得经济活动成功的跨越了时空限制,对于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和在线管理等模式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信息提供、远程报表和查账、网上交易等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对会计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第8篇:会计实习计划范文

2010年10月,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的书写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新篇章。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是公司治理应对信息化时代下激烈竞争的必然举措,会计信息化将满足公司高效治理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同时也必将导致会计职能的变革,突出发挥会计的管理效用。而会计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信息化时代下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会计人员是否还应遵循稳健性会计原则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一、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将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分为两种观点:替代观和互补观。我国学者倾向后一种关系,即完善的公司治理能够促使管理层提供稳健性的会计信息。鉴于会计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的深远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较传统会计模式下是否得到提高受到公众高度关注。传统会计模式下,信息使用者取得会计信息的方式主要通过会计人员的核算、,信息使用者与会计人员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主要依靠监管和职业道德,因而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日常业务时不预计任何不确定的利润,但预计所有可能的损失(bliss,1924),从而谨慎地提供企业当期好消息和坏消息。然而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各方所需的各种信本文由收集整理息均能通过系统迅速取得,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信息技术与公司治理的融合,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取会计信息的手段和效率越来越便捷,对信息的二次加工愈为便利,外部监督的力度加大,公司提供稳健性会计信息的动机愈发活跃。

(一)二者相互替代

公司治理不完善的情况下,管理层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为严重,管理层有较大动机追求更好地完成业绩指标。筹资成本大于投资成本的情况下,管理层倾向于损害债权人利益过度派发股利,将债权人的利益转移给股东(jensen and mec-

kling,1976),债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则会对会计人员遵循稳健性会计政策提出更高的需求。遵循稳健性会计政策将有效避免过度派发股利,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效防范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损失,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此外,基于公司成长周期和股权分配的角度,发现在公司尚未成熟阶段,治理体系必然存在缺陷,稳健性政策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强烈要求下被较好地遵循;而在股权较为集中的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大于其他公司,中小股东为保护自身利益将强烈要求会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严格履行稳健性会计原则,尤其当会计信息使用者发现由于股权集中和盈余管理导致较差的公司治理时,会增加对稳健性会计信息和良好公司治理的需求。

因此,传统观点认为公司治理越好的企业越有能力遵循稳健性会计原则,提供稳健的会计信息。事实上,外因的监督和控制能够促使稳健性会计原则的实施并促进公司有效治理,会计信息技术对公司治理措施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信息化时代下外部监督和控制将更为严格,稳健性原则将得以更好地实施。

(二)二者互为补充

公司治理往往被认为是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越完善,公司内部对管理层及会计人员的监管力度越大,提供稳健会计信息的自觉性越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瞒报利空消息的概率越低,舞弊的概率越低。会计信息化时代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公司提供稳健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如何取决于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完善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公司治理越完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此外,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减少错误和舞弊,降低债务契约成本和机会主义行为,管理层乐于提供稳健性会计信息以规避高诉讼风险,压缩盈余管理空间。

二、会计信息化时代下的会计稳健性

理论需要数据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较为显著的150家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稳健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一)研究过程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会计信息化环境为研究背景,以会计稳健性为研究对象,对会计稳健性原则是否得到一贯运用进行分析。本文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48份,有效问卷148份,问卷回收率为98%。

(二)结果与分析

1.会计人员依然遵循会计稳健性

调查显示,有87.5%的会计人员认为,it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可实现如全面分析、实时监控、准确预决算等功能,可进行有效预测,降低决策风险;有84.3%的会计人员认为信息系统的建立可缩短数据传递时间,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有89.6%的会计人员认为其在衡量资产、收益或负债、费用时,依然要遵循稳健性原则,选择会计政策或会计方法时尽量全面地考虑可能的损失,谨慎考虑可能的收益。判断资产是否出现减值应结合企业自身及外部经济环境,尽量恰当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确认收益时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中有关收入确认的条件,不得随意高估收益;确认负债或费用价值时尽量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具体做法是:会计人员通过系统过滤相应数据,获取并传输低风险性数据,披露高稳健性会计信息。

2.信息使用者更加需要会计稳健性

会计信息化时代下,信息使用者通过信息系统可更为直接地获取大量信息,进行各种分析。调查显示,有94.3%的信息使用者认为稳健的会计信息能够贴近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剔除相应风险之后的数据,能够帮助他们有效规避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决策。有93%的信息使用者认为计算各种财务指标、进行预决算及比较分析时,稳健的会计信息能够比不稳建的信息更为准确地体现真实情况,他们更需要遵循了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数据。

3.经济后果更为注重会计稳健性

会计人员有诸多会计政策和方法可供选择,调查显示,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下,信息不对称和成本被显著降低,资本成本和债务成本凸显。这是由于信息系统的启用加速了信息的流动,时间和机会成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关心的重点,会计信息的质量成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稳健的会计信息在反映业务实质时体现谨慎原则,备受信息使用者青睐,而不稳建会计信息带来的经济后果如投资失败、资本成本过高等使其丧失了存在的动机。

4.会计管制更加强调会计稳健性

会计管制包括外部管制和内部管制。外部管制通常体现为会计准则或法律法规,通过干预会计工作,确保其能够合理、有序地进行。内部管制通常体现为内部控制,通过企业自身的办法和措施,防范、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从而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目标。纵观会计准则、会计法的变迁,不难发现稳健性原则已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有效机制而应用于实务,信息化环境下更是如此。

5.公司治理显著影响会计稳健性

公司治理的目的即通过公司的正常运转,保证公司战略顺利实施,确保公司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王鹏等(2010)的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特征、管理层持股和股权结构会影响会计稳健性,董事会越独立,会计稳健性越低;管理层持股与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股权结构越集中,会计稳健性越低。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导致公司治理力度显著加大,治理手段显著增强,股权集中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降低,这有效缓解了公司管理层与股东的矛盾,使管理层愿意遵循会计稳健性原则。而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也成为衡量会计信息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的情况下,稳健的会计信息在财务管理、预测决策等工作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会计信息的取得和使用变得更为方便和快捷。

第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使得会计信息的采集、整理、传输变得便捷有序,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得到简化,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由日常会计核算、对外报送报表转为财务分析、预测决策及风险规避。

第二,会计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取会计信息更为直接,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会计人员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显著降低,会计人员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变得更为透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稳健信息的需求更为强烈,他们需要根据剔除风险的数据作出决策,从而有效防范风险,减少机会成本。

第9篇:会计实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职能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会计信息也作为一种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在日常会计实务处理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始广泛应用,有效的为各行业提供了实时的会计信息,这对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行业理念的变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会计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而且赋予了会计实务新的方法和手段,为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极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说是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上产生了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是实行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会计信息化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的深度融合,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进行的重组和资源优化,从而形成一套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现代化技术,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将其与会计学科有效的进行融合,从而实现会计实务处理的自动化,会计信息资源实现高度共享。当前我国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在会计准则、内部标准、宏观经济决策及微观经营管理等方向都需要以信息化作为基础,这也对会计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出确立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开始全面推进新时期会计信息化建设,这对会计实务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二、会计信息化给会计实务带来的影响

(一)提升了会计核算质量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完整、连续及系统的计算和记录金融信息,从而为金融管理者提供有效的金融信息。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主要是通过对金融业务的操作和整理,将金融实体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往来进行清晰的记录和计算,并且保证记录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以及连贯性,从而为金融实体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整个流程都需要通过手工的方式来完成,不仅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人工计算的误差。而在实行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后,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实时及自动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而且利用集成化的软件来完成会计处理的实务流程,同时各业务处理流程也实现了实时处理及有效的衔接,会计核算工作更具便利性,无论是会计核算质量还是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分析工作,会计分析行为更为准确

在金融分析活动中,会计分析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会计分析不仅能够为各个部门开展的经济业务活动给予正确的引导,还能够为金融实体管理者制定经营决策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所以会计分析在金融活动中极为重要。会计分析是以各项数据资料为基础,需要对众多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核算,然后在结合其他方法对单位中各个部门的经济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有效的完善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确保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目标。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工作中充分的利用网络环境,并将收集的数据及信息加工后在会计系统数据库中进行存储,这不仅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能够按照既定的格式及内容来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另外,用户还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将个性化会计信息添加到会计系统数据库中。目前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会计人员会计工作中,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来对会计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对经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和指导。部分用户所需求的信息需要进行分析时,会计人员可根据实地情况来统计信息的存储和维护情况,并利用网络将信息处理结果传递给相对应的用户,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会计职能开始向管理领域延伸

在传统会计工作中,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作为会计的最基本职能,这就使会计管理的经营范围受到诸多的限制,将其限定在记账、计算和审核方面。但在会计信息化实现后,利用网络进行通信,这也有效的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从传统的事后核算开始向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方面发展,会计的职能已经开始从核算功能开始向管理领域进行延伸,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有全面的拓展。会计信息化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对金融实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和科学的评估,然后结合市场发展形势,对金融实体的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预测。会计信息化为个体提供所需要的会计核算,对于个体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实现后,各项经济活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而且会计信息能够实现远程处理和在线管理,为会计信息收集、远程报表、查账及网上交易等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会计实务带来积极的影响,为会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梁继刚 单位:大庆隆利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刘鸿.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现状探讨[J].财经界,2012(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