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

第1篇: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79-01

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向我们预示着:21世纪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因此,关注21世纪的主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而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活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一 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如果说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那么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则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该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理交流,能使学生不仅是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活动课形成的心理场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增进心理健康。

1.淡化学科体系

首先要明确,心理活动课不是心理学专业课程,更不是以教授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为目的的;但并不是说心理活动课中就丝毫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事实上,每一节心理活动课都是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只是这些知识并非是以学科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经过处理后以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阐释形态出现的,并渗透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始终。

2.创设情景,积极准备

讲授知识为主的课要精心准备,活动课老师学生要准备的工作也很多。教师要选好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尽其所能了解学生等。授课教师由于课前筛选的这个故事来自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所以当让他们说说自己看法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也就随之“活”起来了。所以,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准备,是上好活动课的重要一步。

二 采用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因为年龄限制,中小学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决定了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在活动中,还可以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另外,教师还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地进行科学的设计,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无论是何种形式,在心理健康活动中,教师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使学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得多。

三 重在感悟,实际运用

心理活动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把心理活动课上的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在活动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从而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

1.重视学生心的内心体验,心灵感悟

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教恰好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活动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在辅导《保持一份好心情》中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2.延伸课外,实际运用

第2篇: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性格;情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15-01

文学即人学。文学要表现人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的某些心理特征。但小说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培育出的果实,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比如在刻画人物时,中国古典小说常常是结合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语言、行动来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与西方小说注重浓墨重彩地描摹人物的心理不同,也与中国有些现当代小说强调挖掘人物的潜意识不同。这种含而不露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特点,就使我们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实践也证明,这种心理分析对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成为一条解读小说的终南捷径。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具体谈谈心理分析在中国古典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一、心理分析在分析人物性格中的应用

优秀的小说往往能真实而艺术地再现生活,其中的人物也会从文字中获得生命,拥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且这些心理活动又能影响人物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因此,在中国古典小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我让同学们就课文内容提问题时,有位细心的同学问:“课文中提到贾母问黛玉念什么书,黛玉说:‘只刚念了《四书》。’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黛玉却答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相同的问题,黛玉的回答为什么前后自相矛盾?”这问题刚好问到我想讲的一个教学点,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就问有没有同学知道原因。 “你倒是很通人情世故嘛!”我的话立刻引起哄堂大笑。“那么,这一细节说明黛玉是怎样一个人呢?”我又不失时机地追问。“说明黛玉多疑心细”。“说明她敏感”。“说明她自尊”。“说明她三思而行”。“说明黛玉对进贾府存有畏惧心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借助黛玉自身的语言描写,我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心理,使同学们不仅理解了人物看似矛盾的言语,领悟到作者的独具匠心,而且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也水到渠成。

二、心理分析在诠释情节设置中的应用

曲折动人的情节不但引人入胜,而且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现。小说大家无不注重情节的设置,努力使情节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而其中的一个秘诀便是用人物心理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既巧妙又自然,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中国古典小说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小说情节设置的妙处。

第3篇: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在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员的情报沟通协作、情报应变和情报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提高学员的情报心理素质。情报心理学教学过程中适合采用情景教学法的内容主要有情报观察能力训练、情报记忆能力训练、情报思维能力训练和情报交流能力训练。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主要有课前情景设计、课堂组织实施、课后点评总结三个方面。在情报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员要把情景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以确保情报心理学课程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景教学;情报心理学;情景模拟

一、情景教学法在公安教育课程中的引入

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员通过营造特定的或模拟的情景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目前国内关于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教学方面,公安教育领域普遍选用“情景模拟训练”这一词语,且多集中于警务实训领域。在警察心理教育课程中引入情景教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训练的教学目标就是锻炼和提升学员的心理素质。作为警察心理教育课程之一的情报心理学着重点在于提高学员的记忆、思维、观察等情报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情报交流)、心理健康、意志力等综合的情报心理素质。而知觉、思维、观察、情报交流、情绪管理等的培养则需要选用恰当的情景来模拟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效果。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结合公安教学实践,在情报心理学教学尤其是情报实践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有助于突出学员的警察职业心理能力培养,帮助学员融入实战情景,优化学员的职业心理素质,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学员面对复杂警情时的情报心理能力,有效地弥补教员教、学员学的传统警察教学模式可能导致的训练与实战脱节的不足。

二、情报心理学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一)情报心理学教学中适合应用情景教学法的内容

1.情报观察能力训练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情报人员的核心能力之一。情报观察能力是运用观察方法了解主体意识以外一切看到的事物的能力。选择特定的模拟情景(如边防检查情景)进行观察,有助于提高学员对于图像、人物和场景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情报观察能力的教学目的。人物观察包括面部表情观察、言语表情观察、姿势观察等。面部表情最能够代表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正确的面部表情分析解读,意味着对人物心理活动观察的成功。一个人面部五官的不同变化,构成了不同的面部表情形式。在五官中,最能表现出来表情动作的器官是眼睛与嘴,这两个部位肌肉的不同变化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在情报调研活动中,既相互传递情报内容,又可以相互交流情感,还包含许多代表心理活动的成分。因此,对于言语表情的观察有助于情报调研人员理解谈话的内容,又可以提高交流的水平,有助于分析和理解说话者的心理活动状态。不同的走路姿势代表着不同的心理含义。一个人走姿的不同,其心理活动状态也有所不同。识别不同的走路姿势,有助于学员理解其心理活动。从一个人的步态、手臂姿势、腰部姿势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职业类型,从而推断出其所处的心理状态[1]。不同的坐姿代表着不同的心理含义,从坐姿可以判断出一个人所处的情绪状态,判断出其职业。不同手臂姿势分别代表着不同含义,正确识别手臂姿势有助于理解行为者思维活动的基本状况。腿脚姿势与人的心理活动是相适应的,不同的腿脚姿势代表着不同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情报心理学中的观察还包括数字观察、文字观察、图形观察、场景观察等观察及其融合。每名学员都会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观察和感知同一个物体,而且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倾向,也就是相信自己观察的世界比别人更接近于事实。对于即将走上情报工作岗位的学员而言,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既可以有效地防卫自身,又能够快速识别犯罪嫌疑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侦察破案效率。因此,在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合适的情景模拟,对人物的表情、走路姿势等进行观察,以测验和培养学员的情报观察能力。

2.情报记忆能力训练

虽然现代信息存储技术不断更新,但是“过目不忘”的记忆本领对于情报人员而言,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情报人员在观察事物之后需要在头脑中保持一段时间,保持信息的时间和数量反映了情报人员记忆能力的高低。在情报记忆实训课程中模拟情景(如街景),可以培养学员对于特定场景的情报记忆能力。情报记忆能力的教学主要包括人物外貌记忆训练、数字记忆训练和场地实景记忆训练等。人物外貌记忆训练即人像记忆训练,可以使学员掌握人像构成的基本规律,提高记忆和辨别人像的能力。场地实景记忆训练即街景记忆训练,是一个人记忆的重要表现。街景记忆对于许多职业,尤其是警察而言十分重要。数字记忆训练如年龄、时间、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门牌号等训练目的是使学员掌握数字记忆方法的构成及基本规律,完成记忆活动。情报记忆能力训练可单独对某一项内容进行训练,也可以将多种项目组合进行记忆。比如,教员可通过呈现人像、数字材料、场景照片、视频等不同材料,拉长学员的回忆间隔时间,增加不同材料的数量,来考查学员记忆的准确率。人物外貌记忆训练中的人像、姓名、年龄记忆训练是将不同年龄、性别、面部特征的头像照片材料等进行呈现,让学员根据逐个呈现的头像来识别记忆相对应的人物名字及年龄,并且根据逐个呈现的名字来挑选出相应的头像,从而考查学员记忆的准确率。多种项目组合记忆方式的本质也是一种情景模拟,通过教员事先设计的情景来培养提高学员的情报记忆能力。

3.情报思维能力训练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情报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情报人员与情报工作对象之间的思维碰撞、思维较量。良好的思维活动,有助于学员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获得事业成功。情报思维训练包括逻辑推理能力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依据目前国内外流行的逻辑推理测验,对于图形及文字进行逻辑分析、寻找图形异同等可以提高学员的逻辑推理能力。根据已有的文字、图形等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富有创新的、合乎情理的、能够为其他人所接受的标题、词汇、故事、图形等,有助于学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员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限制,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以往案例进行情景模拟,与“大毒枭”“蛇头”等进行思维较量,有利于培养学员的情报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侦破案件。

4.情报交流能力训练

情报交流能力与警察的人际交往能力略有不同。情报交流能力侧重于在人际交往和警务工作(如审讯犯罪嫌疑人、走访群众等工作)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传递情报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情报交流的前提和基础。警察是社会秩序的管理者和群众的公仆,这就决定了警察的交往对象既有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又有受害群众,还有知情群众。面对复杂的情报工作对象,学员情报交流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警务工作的质量。通过组织学员进行走访群众、审讯犯罪嫌疑人等警务工作情景的模拟,教员可针对学员与周围人之间的口头言语、身体语言等提出合理建议。同时,可以使学员掌握交往的方式和技巧,观察交流对象的特点。

(二)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在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重点在课前情景设计、课堂组织实施、课后点评总结三个方面。

1.课前情景设计

教员根据情报心理学课程内容需要,选取合适的相关知识内容和场景,鼓励学员进行情景模拟设计。在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员准备相关的文字材料、案例或者问题情境,提出相应要求,学员根据教员准备的案例材料模拟设计具体的情景,自由组合分组扮演相应角色。比如,教员可组织学员分组扮演警察、群众以及犯罪嫌疑人,模拟“走访群众”的情景案例。“警察”收到“贩毒人员”藏匿于某村“群众”之间的一则情报线索,通过走访“群众”的方式确定“犯罪嫌疑人”。扮演群众组、扮演警察组和扮演犯罪嫌疑人组各自设计一定的情景内容。教员在总体把握情景内容的同时,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以利于学员在情景模拟中找出漏洞和不足[2]。需要指出的是,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警察”了解和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是十分必要的。影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有侥幸心理、畏罪心理、抗拒心理等多种因素,在设计情景模拟时需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3]。

2.课堂组织实施

在分组模拟过程中,教员要适时引导学员进行分析和研讨,解决情景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上述“走访群众”情景模拟过程中,“警察”组如何在最短走访时间内通过观察快速识别出有价值的情报,筛选出假情报,从众多“群众”中找出“犯罪嫌疑人”,分析出其行为动向。这些都有赖于教员的引导和“犯罪嫌疑人”组对于情景的合理设计。为了提高学员的竞争意识和课堂效率,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教员要对表现优秀的学员进行表扬。

3.课后点评总结

课后的点评总结是情景模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情景教学与辩论课、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相区别的重要内容。在情景模拟之后,教员和学员要分别对情景模拟过程进行总结交流和点评,教员既要对学员的情景模拟给予充分肯定,也要指出不足。比如,上述“走访群众”情景模拟之后,“警察”组总结走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犯罪嫌疑人”组对其设计的情景进行详细说明,肯定“警察”组的努力及经验,分析其不足;“群众”组针对两组的困惑对情景进行补充说明。教员在各组总结之后再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分别予以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学员进行表扬和鼓励。分组点评意在从“警察”、“群众”、“犯罪嫌疑人”、教员多个角度对情景进行总结,有利于学员了解整个情景,同时有助于提高学员的批判性思维和全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报心理学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情景中的不同角色之间不宜过于熟悉

情景模拟教学意在通过情景设计来提高学员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使学员在情景教学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但是,情景模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员由于彼此非常熟悉而导致情景(比如观察和倾听能力的情景)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员事先考虑情景中的一些不利于相互观察的因素,选定适合的案例,尽量选择彼此陌生的学员来扮演不同角色。

2.学员需事先掌握相关情景内容,不同角色间协同配合

情景模拟教学是一种可以综合考验学员的情报文化素质和情报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学员在设计案例情景的同时,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情报心理学知识,并且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加以展现。在情景设计过程中,扮演各种角色的学员对语言的反复修正,扮演警察的学员相互协作,共享通过走访获得的情报,进而综合分析和琢磨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这些都是情报心理行为的体现,是情报人员团队协作能力的体现[4]。

3.教员需要根据情报工作的突发性,反复修正情景

情报工作往往具有突发性,教员要通过反复修正,增设情景的突发性。精心设计的情景模拟活动,可提高学员的情报沟通协作、情报应变和情报创新能力[5]。学员在今后的情报工作中一旦遇到类似情景,就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观察、思维、记忆、交流等技巧和方法。

三、结束语

应用课堂讲授法可较为系统地向学员传授情报心理学理论知识;而应用情景模拟法,将一些事先设计的情报工作情景通过学员的模仿引入课堂,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情报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员要把情景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以确保情报心理学课程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辛文卿 单位:武警学院边防系

参考文献:

[1]张振声.中国警察心理健康训练教程[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4.

[2]刘杉.交互式情景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大学生安全教育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13):340.

[3]崔丽.论情景模拟训练在公安教育中的运用[J].辽宁警专学报,2012(9):98-101.

第4篇: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歌唱发声的心理 影响因素 克服 培养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1歌唱发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1歌唱发声的心理素质的内涵

心理素质指的是人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倾向。就内涵来说,心理素质反应的是人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和行动。人生来不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是通过后天的磨练和时间的积累,锻炼出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

1.2歌唱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笔者认识到,歌唱者在歌唱艺术活动中,无论是在演唱技巧的表现上,还是在歌唱艺术的表演上,自始自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素质好,那么平时的进步是飞快的,演出效果自然意料之中的好。相反,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他们学习的进度是相当漫长的,舞台上的演出效果则是一目了然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开始以来,笔者积极参与学校的舞台表演实践和比赛,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经过总结,笔者发现那些专业特别好的同学,几乎都具备了过硬的心理素质。相信自己能唱好,充满了信心,结果在台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超出了在课堂训练中的水平。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的话,尽管在台下唱的不错,可是上台后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忘词、气息上浮等。演出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多么的重要。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喜悦和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

2歌唱发声的心理素质的影响

影响我们唱歌的因素有很多,通过总结,笔者把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主要分成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在我们分析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什么是歌唱的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知觉和感觉、思维、记忆、想象、意识与注意、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等内容。人类是感性的,当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地时候,我们复杂的心理活动会贯穿我们行为的始终。当然,歌唱也毫无例外。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歌唱的重要前提。歌唱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会直接决定唱歌或者表演的好坏。

2.1主观因素

心理素质失去平衡是影响歌唱的重要原因。通过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得出,紧张的心理素质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状态,是由很多复杂的原因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心理素质是很难避免的。我们作为声乐的学习者,如果在歌唱或者演出前能够保持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我们的歌唱最终是平淡无味,缺少激情和感染力的。只有保持适度紧张的心理素质,才是我们成功歌唱成功的重要保证。相反,如果造成过度紧张,还会给歌唱造成巨大障碍,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学习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心理紧张。在声乐的学习中,我们有时会侧重发声练习而忽略了技巧与歌唱的结合。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对于歌唱的技巧的练习往往只满足于发声练习,或者注重个别高音和作品的个别乐句,缺少对整个歌曲的完整训练,造成学习者心里无数,越怕越加重负担,紧张程度越深。

2.2情绪和情感是心理上的一种主观活动

歌唱者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发声,严重的影响到歌唱水平。比如,作品《送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句要求歌唱者的情绪是一种悲愤的,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一种悲凉和爱国感情。如果歌唱者的情绪没能到位的话,就不会很好地传达出作品的风格和感情。所以说,情绪和情感也是影响歌唱心理的主观因素之一。

2.3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生活中,有些人过于追求完美,过于注重个人得失,会让他们活得很累。声乐上更是如此。在歌唱中,我们心中的杂念太多,过分地追求一些外在因素。比如,怕别人笑话,怕歌曲太大完不成要求,结果给自己造成了过重的心理负担,最终影响歌唱水平。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能单纯地学习歌唱技巧,也要注重良好的心态的培养。不要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害怕失败。这样,我们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3歌唱发声中不良的心理素质的表现

3.1高音的恐惧心理

高音对于每个学习声乐的人来说,都是一大心理障碍。有许多学习声乐的人,平常不注重基础的练习,无论是练声或者演唱到高音区时,都无比地害怕和紧张,导致心理发慌,嘴巴过紧。由于高音问题不解决,经常阻碍着自己的学习和演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高音恐惧。这就是所谓的恐惧高音的表现。结果就是在舞台上胆怯、紧张、两腿打寒颤、声音不通透,甚至还会出现破音的情况。事实上,好的歌唱通常是一种自然,愉快的事情。笔者的导师在给我们做示范时,表现出来的自然、愉悦、游刃有余,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难以忘记。在唱高音的时候,教师也常常多次教导,高音是建立在气息的基础之上,首先一定要让气息沉下来,敢于在气息上喊出来,先不考虑音色,要让我们知道歌唱是通过心理代替生理上的活动。唱高音更多的是靠方法,而不是去蛮干,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好高音的技巧,从而克服高音的恐惧心理。

3.2死要面子的性格因素

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通过其心理和行为所表现的经常性的、稳定的一种本质特征。性格也是决定一个人的处事风格和态度。这句话的确很有哲理。一些外向性格的学生,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在上课时状态放松、自如,歌唱状态积极投入,甚至在考试或者参加比赛的时候超水平发挥。然而一些内向的人,不善言谈,演唱紧张拘谨,结果大相径庭,判若两人。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卑心理,总是顾及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反而增加了唱歌的杂念,加重了唱歌的负担。他们过于要面子,担心一些歌曲的难易程度,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演唱往往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所以,当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放下包袱,抛开一切杂念,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我们的学习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3.3缺少舞台经验和实践

歌唱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艺术。它最后都需要歌唱者们在舞台上诠释出来。这不仅是一种声乐艺术,而且还是一种表演的欣赏。初登舞台的人,在台下唱得很好,可是当上台后紧张的情绪不受自己的控制,造成歌唱的信心不足。导致演唱水平不能正常发挥的原因就是心理素质的不稳定和表演技能的不扎实。

4歌唱心里的培养与调节

4.1从自身条件出发

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注重自己的品格和意志的磨练。让自己变得沉着和有自控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克服一切情绪的干扰。

4.2培养坚强的意志

增加必胜的信心: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是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信心,那么他终将一事无成。所有,在我们做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具备足够的自信。歌唱更是如此。在声乐学习道路上,笔者深知自信的重要性。自信心不足产生的紧张有不同原因。无论怎样,一定要在心中告诫自己,肯定自己的演唱水平是最棒的。当然,光有自信也是不行的,信心和技术同等重要。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演唱水平越高,就会越放松,演出效果自然就越好。

4.3增加舞台实践

歌唱最终是要以表演的形式呈献给观众,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需要我们增加舞台实践。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多参加一些声乐比赛或者声乐实践。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不仅能够缓解我们紧张的情绪,更是一个磨练自己心理素质的机会。在我们演出前,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可以长舒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多想想自己在下面练声、唱歌的感觉,心理背诵歌词内容。不仅利于我们的表演,更能锻炼一下我们的心理活动。在舞台上,我们应该多把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内容上,不能满脑子里都是台下的观众。这样只会加重我们的负担。所以我们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把歌曲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次,在舞台上要做到万无一失,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钢琴伴奏出了问题,比如自己忘了歌词,我们要第一时间想到方法去弥补,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所以,增加舞台实践,是我们声乐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舞台能力。

第5篇: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怯场”及“怯场”的原因

一些初学者在演唱时,往往紧张得不能自制,感到心跳加剧、身体僵硬、手脚发抖、动作呆板、严重时还会出现气息上浮、头脑发胀、忘记歌词、走音离调等各种不良现象,影响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这就是“怯场”。 “怯场”是一种反常的心理现象,是在不良心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表现。

产生怯场有很多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初学者演唱实践少,适应不了客观的变化。初学歌唱的人平时练习,大多只在琴房里进行,面对的只有自己的辅导老师和个别要好的朋友,唱好唱坏没有太重的思想负担。而在演出或考试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大型演出时有成千上万双眼睛对着自己,考试时要面对主考老师那一张张冷漠而严峻的面孔。客观环境的变化会给演唱者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以致形成心理反常,所以平时练习还唱得不错的演唱者,一遇到演出或考试就大打折扣,技能技巧得不到正常发挥。⑵、自己给自己加大思想压力。一般说来,初学演唱者难得有一次理想的表演机会,一旦遇到了这种机会,就想一炮打响,一鸣惊人。这本来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心理学者认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动机太弱,内驱力激发不起来,工作效率就不高;相反,如果动机太强,超过一定限度,工作效率反而越来越低。歌唱也是这样,渴望成功,渴望十全十美,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必须量力而行。如果对一次演出期望太高,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去过分追求,在演出过程中,便会因“生怕砸了”而心惊胆战,顾虑重重。这样,就势必欲速则不达,演唱效果适得其反,表现不出平时所具有的水平。⑶、演出者的意志、个性、气质和其心理状态有着直接联系。就常规来说,性格开朗、意志坚强、勇敢泼辣的人,演唱时心理比较松弛,能够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有时甚至能够超常发挥,比平时唱的更好。但这种人往往容易骄傲,因过于自信而轻率从事,在演唱时常常由于准备不足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演出后总以“一好遮百丑”为由,喜悦多于懊悔,所以成功和失败都只是即兴而为,很难成为以后演出的经验和教训,这种人在事业和成就上大多起伏不定。性格内向、意志虚弱。羞怯腼腆的人,演唱时心理比较紧张。演出前常因缺乏信心而想打退堂鼓,演出中常因某一失误而灰心丧气,演出后常常是懊悔多于喜悦。但实践证明:这种人由于经常能在懊悔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成功和失败都会转化为经验和教训,所以他们的艺术造诣不亚于甚至能超过前一种人。

如何克服怯场心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产生怯场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以及怯场对演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那么如何克服怯场心理,培养自己的演唱心态呢?我个人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演唱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克服怯场心理的前提。

准备工作分为长期准备和即时准备。

长期准备就是要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演唱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选歌时一定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决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切实做到所选歌曲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能得心应口,运用自如。对演唱的歌曲要十分熟悉。从文字角度讲,不仅对歌词的任何一句都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而且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每句歌词的深层含意;从声乐角度讲,对整个歌曲音符的高低与强弱,节奏的急剧与徐缓,情感的激越与哀婉,气势的恢宏与细微,都要烂熟于心。常言说:“艺高人胆大”。只有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演唱时信心百倍,稳若泰山。

即时准备是指在演唱前要和乐队多作配合练习,练习时一定要和登台演出一样严肃认真。对重点和难点部分要反复细致地琢磨体会,力求万无一失,千万不要马虎从事。同时还要尽量在多人广众的场合进行公开排练,尽可能邀请富有经验的老师、同行和朋友观看指导,提出批评意见,便于自己改进和提高。如果条件允许,还可用录像机把每次排练的全过程都录制下来,自己一边观看一边思考,找出自己的毛病和失误。通过这样多次的练习,就可大大降低心理紧张的程度,以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去登台演出。

二、演唱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克服怯场心理的关键。

演唱过程从始至终是一个整体,但有几个重要环节常使初学者易受外因干扰而注意力分散,加剧其怯场心理的产生。1、出场之前看到别的演员或竞争对手谈笑风生,潇洒自如,便会盲目悲观,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造成注意力不能集中,恐慌情绪陡然产生。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坚信自己既然能和他们同台演出,那么实力就跟他们不相上下,他们或许有某些长处,但自己也有自己的优势。谁强谁弱,谁好谁差,只有在演出之后才见分晓,上场之前没有根据的恐惧是不必要的。这样考虑便能使情绪尽快地稳定下来,保持心态平和,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2.出场之后看到观众那数以千计的眼睛,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这种情况一露头,便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一方面在思想上要提高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机会终于来到了,观众越多,机会越好,这一机会决不能轻易丢掉;另一方面在行动上虽然目视全场,但在精神上却集中心力。这样便能很快恢复正常心态,平心静气地开口歌唱。3.演唱之中,容易因个别观众的交头接耳,或舞台工作人员的随便走动而影响演唱情绪,干扰精力集中。这时应立即转移视线,与静心倾听的观众作必要的目光交流,从大多数观众的眼神中获取鼓舞的力量,阻止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干扰。4.自己在演唱中出现意外的失误,一下子乱了方寸,不知所措。这时绝对不能过分懊悔,让失误的阴影留在心头,而应该集中思维,想歌曲的意境、体验旋律的美感,尽快地把自己从失误的阴影中解救出来。这种自我解救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失误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对自身意志的培养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磨炼。

为了较好地把握以上几个环节,有一种关系必须摆正,那就是登台演唱是为了发掘歌曲的深层内涵,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启迪和教益,而不是单纯为了表现个人的某种才能,渴望得到观众的钦佩,只有摆正这一关系,才能在演唱中摆脱自我,超越自我,卓有成效地克服因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而产生的怯场心理。

第6篇: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心理技术;心理学;内涵;外延;特点

近年来,心理技术一词在我国逐渐升温,人们开始广泛使用心理技术这一概念,但关于心理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人们要相互交流就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有共同的认识,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为了方便交流,以及更好更多地运用心理技术,明确心理技术的概念是必要的。目前,对心理技术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在探讨阶段,要明确心理技术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还需要一些时间。

一、心理技术的定义

心理技术一词早在20世纪初就被西方一些心理学家使用。近年来,国内有些专家学者对心理技术作出了解释。例如,心理技术包括实验心理技术系统、心理测量技术系统和心理指导与训练技术系统[1]。现代心理技术的内容体系由四个主要方面构成:人员心理素质测评技术、社会心理测查技术、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和经济心理技术[2]。心理技术包括实验心理技术、心理测量技术和心理社会化技术[3]。心理技术包括实验技术、测评技术和干预技术[4]。2008年,张掌然、张媛媛在《从心理问题学的角度透视心理技术》一文中曾给心理技术下定义:“心理技术是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技术。”他们认为: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心理技术分为发现心理问题的技术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技术;根据心理技术指向的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心理技术分为自指性技术和他指性技术[5]。

之所以要给一个概念下定义,是要确定一个认识对象或事物在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和界限,使这个认识对象或事物从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彰显出来。当我们给一个概念作内涵定义时,需要将其本质特征揭示出来,其难点在于找到其本质特征;而当我们给一个概念作外延定义时,需要列出这个概念所包含的所有事物,其难点在于划分时必须包括所有相关事物。国内学者在解释心理技术时大多是给出心理技术的外延。对心理技术的本质特征或内涵作出确切表述的确是比较难的,一般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如果我们要给心理技术下“属+种差”定义,就要确定其属概念。如果认为心理技术的属概念是技术,那么,在技术之下与心理技术并列的种概念是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只要找出心理技术与物理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种差即可。其定义可以是:心理技术是用于变革心理现象的技术,或心理技术是改变心理活动的技术,抑或心理技术是用于改变脑的机能及活动过程的技术。如果认为心理技术的属概念是心理学,那么,在心理学之下与心理技术并列的种概念是心理理论和心理应用。其定义就可以是:心理技术是介于心理理论研究与心理实际应用之间的中层理论或学科,或心理技术是将心理学原理、理论、方法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的中间学科,或心理技术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根据心理学理论所开发出来的技术。由此看来,要给心理技术下一个“属+种差”定义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很容易出现定义过窄或过宽的现象,因为“属”及“种差”都是很难确定的。

技术不同于科学,科学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综合考虑,笔者试着给出心理技术的定义:心理技术是人们用于了解、影响、利用、模拟心理活动所采取的一切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这个定义列出了心理技术的四大部分内容(二级概念),即了解心理活动的技术、影响心理活动的技术、利用心理活动的技术、模拟心理活动的技术。这样划分可以涵盖心理技术所包含的所有事物,即心理技术的外延。而“一切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则概括了技术的三种形态。方法是知识形态,包括方式、途径、措施、办法、做法、程序、步骤、策略、规则、原则等。手段是物质形态,包括工具、器具、设备、仪器、量表、环境、情景、活动等。技能是人才形态,是一个人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技巧和能力。技能也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心理技术人才是指掌握一定心理技术的人才,如心理测评师、心理辅导师、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设计师、工程师等。心理技术人才是心理技术的核心,有了心理技术人才,就可以发明创造出更多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的心理技术。

(一)了解心理活动的技术

所谓了解心理活动的技术是指通过某种方法、手段和技能,认识、知道、清楚、明白某人或某些人的心理特点的技术。既包括“了”的过程,也包括“解”的过程,可以简称为心理了解技术。常见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个案法、档案法、心理测量法、心理测查法、心理评估法、心理诊断法、分析法等。常见的手段(工具)有:智力测量量表、气质测验量表、兴趣测验量表、性格测验量表、人格测验量表、心理健康测量表、房树人技术、箱庭技术、心理素质评估软件、人才测评软件、测谎仪等。

(二)影响心理活动的技术

所谓影响心理活动的技术是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促进或改变人的心理行为的技术,可以简称为心理影响技术。用于促进心理发展、心理活动的方法有:体验法、参与法、强化法、训练法等。还可以细分为:以提高智能为目的的技术,如潜能开发技术、强化记忆技术、集中注意技术,观察训练技术、联想训练技术等;以培养情商为目的的技术,如情感升华技术、心态平衡技术、兴趣培养技术、意志磨练技术、性格完善技术等;以完善自我意识为目的的技术,如自我认知技术、自我评价技术、自我管理技术、自我设计技术、自我发展技术、自我完善技术等;以和谐人际关系为目的的技术,如人际交往技术、人际吸引技术、留意技术、接纳技术、品位技术、感恩技术、沟通技术、约会技术、慈善技术等;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目的的技术,如需要满足技术、公平技术、期望技术、环境影响技术、行为刺激技术、活动参与技术、赏识技术、赞扬技术、肯定技术、心理暗示技术等。用于改变心理行为的方法有:行为改变技术、心理咨询技术、心理辅导技术、心理干预技术、心理疏导技术、心理治疗技术、共情技术、倾听技术、认知调整技术、情绪宣泄技术、放松技术、心理援助技术以及自我调节技术、自我暗示技术等。用于促进心理发展、心理活动的手段(工具)有:围棋、象棋、国际象棋、桥牌、七巧板、魔方等益智类器具,猜谜、奥数、手指操等。用于改变心理行为的手段(工具)有:听音乐、舞蹈、跑步、爬山、游泳、旅游、角色扮演等手段,用于情绪宣泄的橡皮人和其他器具。

(三)利用心理活动的技术

所谓利用心理活动的技术是指利用心理活动规律为某种目的服务的技术,可以简称为心理利用技术。心理利用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如特殊行业、特殊岗位的人员选拔、培训,如利用错觉搭配服饰等。尤其是在企业,心理利用技术渗透在经营、管理、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为了让员工的工作得心应手、效率高,企业常常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安排工作,或根据工作性质安排人,如让性格外向、善于交际的人做推销员,选用性格内向、稳重的人做编辑、会计、程序员等;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会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布置环境,设计工具、设备;为了提高商品的认可度,厂家会根据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对产品的形状、尺寸、重量、颜色、功能及外包装进行精心设计,如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儿童食品设计成儿童喜欢的味道、形状、颜色,将儿童玩具设计成儿童喜欢的卡通形象、添加儿童喜欢的声音等;为了提高广告效果,商家会根据消费者的心理特点设计、安排广告,如聘用明星做化妆品广告等。

(四)模拟心理活动的技术

所谓模拟心理活动的技术是指模仿、虚拟、复制、仿真心理活动的技术,可以简称为心理模拟技术。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认知科学”是一门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的前沿性尖端学科,其研究目标是“发现心智的表征和计算能力以及它们在人脑中的结构和功能表示”。认知科学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认知和智能活动,使人类自我了解和自我监控。科学家们为自己提出了一个高精尖的课题:把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研究清楚,然后人工模拟它。这项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如“高级自律机器人”,不仅具有感觉、识别、推理和判断能力,还可以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通过学习、总结经验来获得修改程序的规则,在一定范围内自行修改程序。这种智能机器人已拥有一定的自动规划能力,能够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可以像一个自主的人一样独立地活动和处理问题。再如“人工智能”,用实验的方法,以计算机为手段模拟人类思维的本质;“人造大脑”已经能够进行游戏、绘画、心算、思考等;“人格信息包”技术认为人的认知、情感、个性以及全部人生信息,都可能是以电子脉冲的形式存在于大脑的记忆库中的,人们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测定这些脉冲,并把它们从记忆库中复制出来,保存在计算机里,用于被复制、移植和数字化运作。

二、心理技术的特点

关于心理技术的特点,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张掌然、张媛媛认为,心理技术有“复杂多样性、间接性、不确定性、人格和道德制约性、文化差异性”等特点。笔者认为,心理技术有同技术一样的特点,如复杂性、多样性、依赖性、广泛性等,同时还有自己的特点。

(一)相对性和有效性

心理技术的首要特点是相对性与有限性。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手段了解人的心理活动都是相对的,不可能绝对准确。人是非常复杂的,哪怕是采用标准的心理测量量表,结合使用几种不同方法,也很难对个体作出绝对准确的评价。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手段促进或改变人的心理行为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达到预想效果。有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心理治疗都有效果,有些人即使接受了正规的心理治疗,问题也很难得到改善。

(二)显性与隐性

心理技术的第二个特点是显性与隐性。有时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马上改变一个人的情绪。而心理技术在促进人的心理发展方面大都不是立即见效的,而是表现为后效、慢效、长效。我们不能指望一次心理训练就能够培养出某种积极心理品质,但也不能说此次心理训练没有效果,它的效果是隐性的。

(三)普适性与针对性

第三个特点是普适性与针对性。有些心理技术具有普适性,如潜能开发技术、自信心提高技术、行为强化技术等,应用在任何人身上都会有效果。而有些心理技术在使用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对象的知识、经验以及时间、空间、文化背景等因素,否则效果甚微。如心理治疗必须针对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手段,有证据表明,某些治疗方法只对某些疾病有疗效。

(四)尖端性与综合性

第四个特点是尖端性与综合性。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心理模拟技术是最复杂、最艰难、最尖端的技术,因为人脑的工作机制是最大的宇宙之谜。要完成这样一个尖端课题,需要综合运用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以及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需要综合运用生命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仿生技术、再生技术等。可以说,心理模拟技术是众多高新技术的交叉融合。

三、心理技术的发展前景展望

21世纪的科技重点是人类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当我们进一步认识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的同时,对心灵宇宙的认识也在进一步加深。世界上最难认识的是生命,生命中最难认识的是心理,人的心理活动还有许多方面未被认识。人类行为、心理活动是否都有一定的生理基础?随着人类基因工程的完善,是否有一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心理活动机制?随着心理技术的开发,是否有一天我们可以自主地支配心理行为?一些俄罗斯科学家指出,在不远的将来,心理技术将引发一场全球革命,下一代将可能具有更好地利用自己心理的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1世纪将是心理的世纪,开发、运用心理技术促进心理发展、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人类的共同任务。

[1] 罗杰,陈庆良,卿素兰.论建构中国心理技术学体系[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1):110-113.

[2] 杨鑫辉.现代心理技术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 程,罗媛.心理技术学的发展与困境及其产业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54-56.

第7篇: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大学活动总结,请笑纳!

大学活动总结1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奋斗者们永远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继续前行,继续奋斗。我们一直围绕着“实践”这一条道路,开展着自己的活动。但是在这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一些理论与思想上的准备。这一个月我们在理顺社团本学期发展规划,做好思想准备之后,将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因此本月社团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1.2月25号,社团干部会议

在新的一学期里面,社团的发展面临新的问题。那就是在社团人数慢慢减少的情况下,怎么样将我们的社团发展起来;让我们的会员能够在社团里面得到充分的锻炼。针对以上问题,作为社团的干部,我们经过讨论,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首先要做的是就是增进社团会员之间的交流,其次多搞一些有实质性的内容,再次就是让会员有机会实践锻炼自己。

2.3月4号,社团本学期全体会员大会

本次大会对社团本学期的主要活动做了详细的报告,报告中包括活动的大致内容,活动的大概时间,活动的大致形式及活动的组织安排。本学期社团主要活动为:干部培训、讲座、春游、社团文化学习、创业知识讲座、暑期工兼职、新生机校园、星光二外策划、武汉智通人才市场暑期工等其他非常规活动。

3.3月11号,社团“市场策划部

”成立启动仪式

伴随着社团向外发展的需要,社团需要更加紧密的与外界企业,商家之间的合作。所以我们成立了这个部门,该部门的成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与外界的合作。该部门的职能为:校园,商家在校宣传,兼职暑期工联盟,产品推广等其他职能。我们相信该部门的成立,对社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3月18号,社团播放视频

此次活动为大家播放了创业视频和电影,旨在为了增加大家之间的交流和对社团文化的认可。社团文化是我们每个奋斗者的行为准则,我们的社团是我们的家,在奋斗这个集体里面,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梦想,那就是创业奋斗。

3月是我们思想活动焕发的一个月,在下面的一个月我们将用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的奋斗者们继续奋斗,不断的去锻炼自己,让自己在奋斗者这个家庭里面能够使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

大学活动总结2根据学工部本学期工作要求和我院本学期工作计划,我院第八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日”活动月各项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各项活动围绕本届525活动主题“危机理性 成长——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有序开展,朋辈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方法进一步得到了提升。现将近阶段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受到学生喜爱

1、2、4月-5月,为契合本届525活动主题,了解我院大学生(含研究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特点,我院设计了《大学生、研究生生活压力及应对方式调查问卷》,在全院各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发放了550份,回收466份。

同时为对比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在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上有何不同,特在外国语学院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08份。详细报告内容正在分析中。

3、4、5月24日,我院在图书馆东广场开展筹备已久的了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特别活动,主题是“释放压力,轻松面对”。

此次活动目的是通过游戏引导同学们运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此次活动引起了不少同学浓厚兴趣。第一个游戏是“枕头大战”。参加同学自由组成4队,每队10人,2队一组,?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谏砩习笠桓銎颍掷锬靡桓稣硗罚蜗饭嬖蚣从檬掷锏恼硗反蚨苑降钠颍北;ず米约旱钠颍?分钟后,剩下气球多的一队获胜。这个游戏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活动现场不时的发出阵阵笑声与喊声,同学们在得到快乐的同时也释放了压力,而且获胜的小组也得到了汽水、棒棒糖、薯片等同学们喜欢的小零食奖品。接下来的第二个游戏是“宣泄涂鸦墙”,同学们看到各色的颜料早已兴致勃勃。这个游戏是同学拿装在保鲜袋里颜料用力扔到墙板上的白纸上,在此过程中大家得到了各色的涂鸦作品而且也将自己的压力释放了出来。游戏结束后很多同学仍然意犹未尽,反映这样的游戏很好玩,也学习到了释放压力新方式。

5、6月,我院在“心情驿站”成长辅导室开展了525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之一“考研路上不孤单”的主题心理沙龙,活动由院心理辅导员、主持,三位作为嘉宾的07级优秀学长和在考研过程中感到有压力和困惑的部分08级同学参加。

首先老师介绍了三位学长,然后向大家说明了这次沙龙的目的,即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交流学会在以后考研路上合理应对所面临的压力。接下来三位学长分别介绍自己的考研经历,向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帮助大家分析困难,解答疑惑。交流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学长们一一作了解释,还分享了很多自己以及身边同学的好的经验,如要尽早的确定好自己想要考取的学校;在复习的过程中最好找几个同伴一起复习,大家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复习的进度要适合自己,但一般不宜过快或过慢,合理分配各科的时间,注重劳逸结合,等等。其中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大家解决疑惑。

活动结束时,大家都写下了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及感想,相信这次心理沙龙活动为准备考研的同学解答了很多疑惑,也增加了大家的信心,能够帮助大家在以后考研的路上更加轻松、从容应对。

二、认真参与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月各项活动

根据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活动安排,我院积极参与学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月各项活动。在校第三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抢答赛中,我院有27组共76人参加初赛,比去年增加了5组20人。根据校《优秀朋辈辅导员评选通知》我院选送了7位优秀朋辈辅导员参加校级评选,同时评出了18位院级优秀朋辈辅导员。5月19日—23日,根据学校下发的《关于开展优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评比活动的通知》,我院积极部署相关工作,设计了班会参考方案,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了操作程序培训,要求心理委员邀请班主任参加。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我院08-10级29个班中召开了“背着重壳也要快乐前行——大学生压力应对”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班会促进了同学们对自身压力状况及应对方式进行再认识,思考目前的应对方式是否合理,学习了面对压力更积极的态度和应对策略。各班填写了班会反馈单,并由班主任批阅,上交了班会总结和照片。

三、总结与思考

本学期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为载体,以心情驿站成长辅导室软件建设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学院副书记、全体学工办老师、广大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同时,在活动中也遇到一些问题,(1)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目前学校活动繁多但种类单一,多数都是摊派任务式强制要求参加,学生滋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大大降低了学生参加活动的意愿,形成越强制越不参加的恶性循环。如何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每位学生工作人员思考。(2)朋辈心理工作部、朋辈辅导员独立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不少心理委员认为工作不容易开展,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被大家接受的确不容易,需要时间和学院、老师、本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另一方面心理委员独立开展工作的空间有限,并且过于依赖老师,如依赖老师想活动主题、组织策划活动等。究其原因,活动过于强调效果,而忽略了朋辈辅导员有一个成长过程,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在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不能因为一次活动的不成功而不相信其工作能力,剥夺其工作机会,这样的朋辈辅导员永远都不会成长,甚至当了四年的朋辈辅导员都不能主持好一次心理健康班会。学校和老师应多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

最后,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院会积极地配合学工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安排,努力发掘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二级平台“心情驿站”潜力,并以此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全院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活动总结3活动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

活动时间:__年10月26日

活动地点:801教室

活动负责人:王金尤

活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09-1班全体同学

活动背景:据心理学家分析,大多数才踏入大学的新生,都会经过一过心理调适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之间,我们会逐渐的融入到大学的生活当中,充分的享受快乐和充足的时光。

和中学时代相比,大学里的学习丛内容、目的、方法、坏境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

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大学的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大学学习的适应以及应对来自学习方面得压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环节。

上大学前我们已经交了好多朋友,在一个未成年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单纯、随意。

进入大学一年多了,同学们对大学生活已经适应了,为了更好的增强班级的凝集力、巩固友谊,我们公共事务管理09-1班举行了心理活动,让同学们一起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增进彼此的感情。

活动目的:大学同窗好友的友谊,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通过这次活动希望能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个同学身上,通过大家的参与以增进彼此的了解,认识彼此,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份责任,要善于发现别人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帮助别人走出心理问题的阴影,把笑脸带给每个人。

活动内容:活动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主持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心理活动的主题,活动背景以及活动流程。分别为: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彼此进行优点的点评,对大学生几个心理问题的讨论,针对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和活动感想进行总结环节。

1、人际关系对心理的影响

本坏节主要由主持人首先向参加活动的同学进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定势效应,晕轮效应,蝴蝶效应等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有趣的演示以及人际交往中解决人际冲突等策略的内容“人际交往时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也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保证正常的人际交往才会有正常的心理坏境所以进行这场教育是必要的,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系统的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与他人相处、沟通、交流。”

2、彼此进行优点点评坏节

本次活动主持人要求每一位同学坐在同学中间接受大家的点评,通过大家的点评,知道了原来自己子别人心中的位置。

3、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讨论

为了紧扣心理活动主题,主要由同学进行了分组讨论主要的心理问题。

4、游戏互动

本坏节由主持人向每一个小组的同学确定一个命题,让每个同学进行复分析后进行角色扮演。

5、活动感想环节

主持人谈了对此次活动的看法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些认识,至此活动给了大家一个很深的启迪,我个人认为在生活中使人感到轻松、自在、激发乐趣,具备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时愉快的。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与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挫折要积极正确的对待,要憎爱生命,提高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增强勇气和信心,学会与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

活动意义:通过本次心理活动进班级,同学们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和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并积极踊跃的发表了自己对这次活动的感言,感触都较为深刻,让大家都从活动中受益。相信在这次活动后的大家不此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而更准确的说是拉近了一颗心、两颗心……..乃至更多心的距离,心灵的距离进了,自然就感受到了成长中的快乐,在愉悦快乐胡气氛中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建立更坚固的友谊,与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

大学活动总结4__年3月8日下午5时20分,南昌大学14栋朋辈心理辅导室的新学期第一次内部专业培训活动在14栋辅导室举行。这一次内部活动的主题是“微表情心理学”,由辅导室成员刘晓静与刘昆明共同主持。

次楼栋内部活动的主旨是增加楼栋辅导室成员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开拓成员们的思维与意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知识,与此同时也锻炼成员的能力,也增加了咨询室的凝聚力。

活动流程:刘晓静与刘昆明主持,介绍了读心术与微表情。微表情收入类作为一种生物的实现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反应,是人类收到有效刺激后不受思维与意识控制的真实反应,最能体现人的真实想法。

接着主持人展示了一些面部情绪图,主要包括了微表请的六大种类:愉悦,愤怒,厌恶,轻蔑,恐惧和惊讶。然后又看了一段关于微表情实际运用的视频,让我们了解了微表情的作用与重要性。

最后本次内部活动由王子威学长做总结,具体的谈到了本次活动的优缺点,并给予两位主持中肯的建议。又谈到了开展楼栋内部活动的意义与必要性。一是锻炼新人,而是丰富楼栋成员的心理学知识,三是增强楼栋成员的凝聚力。

下午6时40分,十四栋朋辈心理辅导室内部活动结束。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心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楼栋的凝聚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很高兴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

大学活动总结5活动背景:

为了使同学们保持健康的思想,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度过大学时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使心情舒畅愉快,更为了培养大家更加团结向上的精神,我校举办了“心理健康周”活动,我们工业092班积极响应号召,特此举办了此次活动。

活动过程:

一:班长和心理安全委员给大家讲了一下此次活动的背景和目的。

二:心理安全委员讲解活动中所作游戏的规律。

三:进行游戏。依次进行了“青春手结”“贴膏药”“滚雪球”等游戏。

四:心理安全委员和班长教大家歌曲《感恩的心》的手语。

五:大家相互交流通过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

六:班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

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大家都获益匪浅。

众所周知,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贡献、成就、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所以每位大学生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在上大学前,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之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让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美好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如今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全部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与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此,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强、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与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一般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参与意识较强、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次活动我们通过几个小游戏,培养大家团结合作、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大家都觉得获益匪浅。在游戏后的交流中,有的同学说“很开心,很棒,希望以后多举办此类活动”。有的说“我懂得了要珍惜每一个人,珍惜我们的友谊”。有的说“我感觉我们越来越像一家人了”。有的说“在游戏中感悟人生”。大家都收获颇多。此次活动十分有意义。

第8篇: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得难,教师教得难,最终初中语文课堂呈现出耗时耗力的低效率结果。笔者结合自身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课堂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切入点,灵活、巧妙、创新性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架设师生间对话的桥梁,努力打造初中语文精品课堂。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策略

1.精彩导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进行的就是课堂导入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前奏,导入教学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热身运动”,亦是建设高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语文新课教学的精彩导入,能够恰到好处地扭转课堂教学氛围,让语文课堂变得活泼轻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最短时间内调整学习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中,为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如,我在讲述《未选择的路》一课时,先让学生复习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一次让学生回忆俄罗斯伟大文学家普希金的诗,学生通过背诵,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生活欺骗了你,也不悲伤,不心急,坚信一切都会过去,终会等到快乐。学习诗人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的信念。在学生斗志轩昂的时候,便可以开始新课的教学。在《未选择的路》中,思考在人生道路中遇到尴尬、困惑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进行思考。

2.学有所得

初中语文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地解放学生,为学生插上翱翔语文世界的翅膀,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高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上的飞跃,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会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为中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语文的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同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话也是高效课堂之法宝。教师教得有劲,学生学得有趣,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与学相长,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如,我在讲述《最后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凸显文中的人物思想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分别从天真淘气的孩子和认真执教的教师两个人学习出发,阐述课文。从第一阶段小弗朗士幼稚和怕提问的心理活动开始,写出小弗朗士害怕上学的真正原因,点出故事背景,为后文铺设伏笔;第二阶段小弗朗士疑惑、诧异的心理活动,点出课堂氛围与往常不同,教师先生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甚至还有其他本村的人,很好地烘托出“最后一课”的氛围,加深了课堂悬念;第三阶段小弗朗士难受、懊悔的心理活动,唤起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小弗朗士的民族自尊心,进而升华爱国主义情感,要学国语言,内化为小弗朗士的学习愿望和动力;第四阶段,小弗朗士悲愤、懂事的心理活动,蕴含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形象是崇高和伟大的。

3.小结思考

课堂小结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环节,所有语文教师都希望在小结中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疑点打包在内,可以在最精炼的小结中,解决所有问题,给课堂教学画上完美的句号,实现语文理想课堂教学状态。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认为需要设计科学的小结,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学生构成语文认知,建立语文新知识模块,提炼语文优化技能,总结语文思想方法,点燃语文思维智慧,为语文课堂教学画龙点睛,为学生创设余味无穷的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课小结时,我总结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个人命运从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祖国和人民付出自己的生命,可以看作是生命的终身幸福,我们都要有责任感,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因有我而强大,让我们的生命铸就祖国丰碑,矗立人心。

二、总结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深知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要大力推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再沉迷于过去语文知识的解读和语文能力的训练。通过精彩导入、学有所得、小结思考三环节,建设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思考、探究学习,敢于质疑和提出语文问题,在语文课堂贯彻“高效”教学理念,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实现语文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9篇:心理活动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艺术创作灵感;假设公式组;思维导向图

一、视觉、灵感与感觉

艺术家通常习惯于通过视觉来扑捉灵感,那么究竟什么是灵感?“灵感即创作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它是一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孜孜以求、冥思苦想之后,通过某一诱导物的启发,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某种程度上我们将它归为心理活动范畴。这种心理活动的灵感终归属于认识范畴,它是认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飞跃状态,是由‘局外’信息的突然‘介入’引起认识上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灵感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还需要紧张的思维活动与运动的碰撞火花”[1]。灵感是对事物看法这一思维活动,同以往知识积累的汇聚等条件一同聚成的一瞬间的某种思维理念迸发,每个个体关于灵感这个抽象形态的表达,由于个体的存在环境、成长思想、主观意识、思维的轨迹不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面对同样的情况,所谓得到的灵感表现是迥异的。艺术作品的确是依靠灵感这种创作概念来实现的,且不说我们关于这些创作表现质的褒贬,单看西方教学体系如何说?他们认为创作是带有明确目的的,要做的是学者型艺术家。“创作不靠灵感,靠思维,创作过程可以是冲动的,但是思维一定是清晰的,每一步自己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2]因此而言,坚持艺术创作离不开灵感,离不开视觉对灵感的引导,灵感即艺术直觉的范畴,将艺术直觉引导创作的灵感的关系,解释成为是一种曾经积累的经验伴随着思维瞬间活动就更为贴切了。当视觉、灵感交织在一起产生类似化学反应的无规律发散思维时,这种纯属感觉类的活动在我们体内的那种反映,直接表现出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这恰恰就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特点。这种视觉、灵感、感觉之间微妙的变化,始终是个体自身心理活动在贯穿着、链接着。是对过去、现在、未来存在的一种认识,这种存在是感官上个人对生活经历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体验与阶段性总结。

二、先于思维的“感觉”

马赫[3]把感觉推到人类思维的显赫位置:“感觉是第一性的存在……”感觉是思维的推动力,它涵盖哲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无论是理性思维还是艺术思维,均源于本体对所接触的事、物的直观感觉,人们利用思维分析出的真理与荒谬,理性与艺术,都来自于感觉。关于理性思维的感觉和艺术思维的感觉,理性是科学性、可靠性、真理性,焦点是真;艺术是情感、感觉不再被怀疑,焦点是美。理性意义上的感觉,是走向一致。一接近事实,那么他就是单一的。真理的趋势就是排除若干个错误的感觉,只保留一个正确的感觉。艺术思维意义上的感觉,是走向多样。允许对一件东西可以有不同的感觉,一千个诗人就有一千个感觉。如果说我们欣赏作品的时候是带着理性的情感去观察,那么就意味着要去思考、去沉思,情感不能沉思,一沉思就不存在了,变得理性了,太认真的去分析作品就无法欣赏艺术。艺术创作中“感知”与思维的公式化关系但是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又无法排除理性思维不间断的占据我们的头脑,这种情况下,如何去掌控本能的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和理性思维分析的交织呢?面对一幅作品,我们首先要知道“艺术的创造首先是一种本能,它对自己的目的有充分的认识”。[4]这里的本能,应该理解为一种对事物或是物体感官认识的瞬间灵感出现的那种感觉过程,凡是艺术都根源本能,又体现为一种物质。因此,很多当代艺术都是艺术家们的“需求导致发现,观念产生作品”,这种需求是作者内心、心灵、也可以说是心理需求。

三、感觉自然与思维形成

采取自然元素的创作,首要的行动就是深入自然,那不仅仅是行动脚步与视觉采集,更应思维紧随。在自然与思维之间还有一个关键性角色的存在~感觉。感觉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绝对前提,因此马赫关于“思维的第一性是感觉”的理论确定了其推动力的地位。关于艺术直觉的概念,是在艺术创作或鉴赏中,不经过逻辑思考而直接创作出或体验到对象没的本质的能力。意大利美学家B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艺术活动,而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既然直觉属于知识的范畴,那么它具备即是本能又是逻辑的双重性,所以,对于逻辑,“艺术不仅为我们展示物品,还有意义”[5]并不是矛盾的。

四、思维导向图和假设公式组

创作需要程序[6],至少这种程序是建立在对以往的个人研究过程不足的总结和再实践的记录,所谓的天才也是“内心孕育思想的煎熬,精神的孵化是一个需要等待的漫长的过程;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徒劳无功的生产阵痛之后,才产下美丽的婴儿---他是完全不应该得到神灵的馈赠,拥有难以言传的完美”,无论是对创作具有强烈本能的天才,还是自始至终就兢兢业业研究艺术创作逻辑的的艺术家,一个人的观念形成既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也存在于内心需求的渴望,根据假设而去创造出未来那个看似偶发灵感的物,实际上是个体思维潜意识定向发展的实践性必然结果,这里,我们所说的思维导向图(MindMap)的存在,其功能即记录灵感将发散瞬时思维进行先文字型索引后直接导向图像形成的功能,创作中根据对所表现的题材进行研究分析时,需要引入思维导向图,这种自发的行动是短暂的,需要不断的获得有效的经验和体验,来明确行动的目的性和最终结果,所有的陈述均是对思维导向图和其并生、作为辅的创作原则~假设公式组的功能化体现。简而言之,是假设公式组引导形成艺术创作的思维导向图的最终确立。文与图的共同交错合作下,不同类型的假设公式组引导不同的思维导向图,假设公式组的建立没有数量的局限性,它是延展性的,在基础性公式的引导下,根据经验和实践,我们可以依照个体的心理创作需求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公式。西方艺术学院教育的特点具有研究性,一方面研究社会问题,一方面研究如何更好的把观念转化为艺术语言。强调要有命题创作的能力,其实就是信息收集,分析和转述的能力、主张创新,不管作品怎么样,先做一个不一样的,并且创作的时候不想市场的需求。因此“艺术设计公式化教学法”力求在参考不同时期绘画中“被提炼的视觉符号”来研究画作作者的创作灵感与社会背景为基础,加以假设命题的建立,来实践“类似化学公式般的‘创作公式’”论证出最终结果-艺术创作思维公式化的验证。如何将这种感性创作源动力用公式的方式揭示出来?即运用假设命题,根据实践目的、虚拟实践假设、遵从实践原则、将创作元素加以解构再设计重构的固定创作过程(创作公式),假设公式中创作必须所遵循:假设建议、假设目的、假设公式、假设方法,依据这些基本模式将通过分析其他艺术作品,提炼出的带有个人视觉意义的概念符号,并重新生成新的作品,这就是艺术创作思维公式化的产物。我们通常说的艺术评论,在此类作品的实践创作过程中,其设计“语言”在实践表述上的现实意义,是无需用语言来描述的,作品的自身内部的自我评价(艺术表现形式)高于外部评价(艺术评论),利用假设公式来挖掘作品创作原动力,是这个公式的主要目标,有利于分析外援作品,也有利于自身作品的意图阐述。总之,理论与实践始终是贯穿着当代艺术创作的主旋律,对于创作,我们提到人类的感知系统时,无非是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等的物理性概念的阐述。当进行整体艺术创作时,首先是通过视觉去感知“物”,用直觉来觉察物体的本体、时间、空间来进行感官性分析,包括瞬间意念的灵感产生,接下来是理性思维过程,从而所产生的对“物”的个人情感化处理,最终转化为艺术作品这种表现形式,这些均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也就是说:创作过程中,不同个体根据对创作素材的“视觉感悟”这个感性的感官直觉,有逻辑性的,把对物的认识,总结成不同的具有思维的、概念的、公式化的现实可视作品。

作者:林艳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艺术是可以教的》谢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

[2]转自《我在外国学艺术,到底学了什么》@美术教育联盟2016.07.31

[3]恩斯特•马赫(ErnstMach,1838-1916),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4]《艺术中的理性》乔治:桑塔亚纳[美]张旭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