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素质教育范文

素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素质教育范文

1、以坚持原则树威信,以廉洁勤政树形象,以优质服务促发展。

2、坚持育人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3、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会做人,做人的基本态度应是做更好的自己。

4、学生的自尊心宛如清晨叶尖上颤动的露珠,需要我们小心呵护。

5、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时时心系学生,事事以人为本。

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让人民满意教育。

8、以智启人、以爱育人、以德感人,方为师表。

9、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0、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格局。

1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2、“三尺讲台,传道授业尽职守,干天下头等大事;一身正气,谨言慎行知荣辱,做人间真正楷模。

13、有爱才会因材施教,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14、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

15、树魂立根,教书育人。

1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

1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市。

18、生命只有一次,教育能让我们在一次的生命中获得无数次新生。

19、打造廉洁高效学校建设德艺双馨教师队伍。

20、对于教育者而言,学生的心灵是世界上最娇艳的花朵,需要细心呵护。

21、在单一的教育模式下,人是活不出个性来的。

22、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

23、爱,无须刻意表达;教育的爱,蕴涵于默默奉献中。

2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5、师德是一面镜子,它智慧镶边,爱心抛光,在它面前我们照见人格的力量。

26、教学有路才为径,育人生涯德作舟!

27、提高教师水平,无愧于神圣的教师职业。

28、教育者之美,在于永葆一颗未泯的童心。

29、深化招生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导向机制。

30、教育人,就是教育他自信地走在不断向前的路上。

31、树廉洁清风,建和谐校园。()

3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3、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34、丰富德育内涵,拓展德育空间,提高德育效果。

35、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36、说教是件很容易的事,而教育是件不能简单的事。

37、教书者必先行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

38、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全力推进我市素质教育。

39、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温州素质教育。

40、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41、严于律己,慈为人师。

42、知识,让我们拥有一颗充实的心;教育,让我们用充实的心看世界——世界因此而圆满。

43、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变自我,天高地阔;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命运。

44、实力决定地位,能力决定价值,发展决定空间。

第2篇: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育者;教师

【中图分类号】 D6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3-087-2

自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起,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而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其十大任务之一,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素质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摒弃应试教育中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我们如此看待素质教育,并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顺利过渡,其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教育者必须具备高素质。

那么,教育者的高素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应表现在端正而明确的教育思想上。中国的一代新人,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民主和法制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这是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是教育应当为之努力的培养目标。在此总目标下,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更具有个性化与针对性的教育思想。

没有端正而明确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就可能会贻误时机。如果在教育者的观念里,人才就等于高分,那么低分者断然不是人才,自然不在重点培养之列。如果教育者的思想里没有“人人都有潜能、人人都会创造、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是人才”的信念,那么被教育者当然不会知道自己有何种潜力可挖,自己有可能成为哪方面的人才,自然不会尝到“创造—成功”之后的欢乐。如果教育者只注意开发左大脑,只注意智力因素,那么被教育者左右脑失衡的现状就难以得到关注和改善,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也难以得到挖掘与培养。

由此可见,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培养人,是至关重要的。就此问题,颇负盛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可谓高屋建瓴一语破的。同理,教师对班级、对学生干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领导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了端正而明确的教育思想,才能够看清楚摆在自己面前的公民教育的伟大的政治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创造性地工作。

其次,应表现在高尚的师德规范和良好的行为修养上。教师运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言语举止作为言传身教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高尚的师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难以设想,教师不会做人、不会求知、不会健体、不会审美、不会创造、而到头来却能培养造就出很会做人、很会求知、很会健体、很会审美、很会创造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

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是爱所有学生。如果不具备这一起码的条件,就不配成为教师。任何一名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完成培养人的重任,就必须和全体教师一起形成坚强而自觉的教师集体。这些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行为修养。任何时候都要表现出健康的心理,如和蔼、热情、宽容、有耐心、有幽默感等,除此之外还有作风民主、坚持原则、乐观向上、信念坚定、关心他人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容许自己有轻浮的态度、放肆的言谈、讥笑挖苦、粗暴无礼、缺乏耐心、傲慢自大等有失身份的行为表现。良好的行为修养还要求教师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教师集体利益的关系,把全校共同事业的利益、全校的成功置于第一位,班上的成功置于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能放在第三位。彼此间要协作、取长补短而非猜忌。否则,没有一致的教育目标,没有一致的步调,没有一致的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方法,便不会有任何的教育过程可言,更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远大目标。

再者,应表现在具有精确的业务知识和多方面的造诣上。教师要培养能够适应新世纪新环境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自身要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锲而不舍的投身“继续教育”,不断的更新知识、营造新的知识结构。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善于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引入教学,不仅要打好所教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尤其要瞄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及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跨上信息高速公路,尽可能多的吸收、消化,真正使知识的广博不停留在一般意义上。

要重新学习研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摸索教育规律,自觉的按教育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研究学生,不仅能教,还要会教。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科研和创造统一起来,善于站在巨人的肩头,善于系统总结自己,视阅历和经验为财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正确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教师多方面的造诣,还表现在多样的教育教学技巧上,如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创造性的处理教育实践中碰到的难题;善于与学生沟通、联系,善于组织和团结学生集体,处理和教育个别学生;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以判断其内心活动,了解其个性特征极其潜能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角色、胜任工作。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对基础教育本质的确切概括,它的全面实施需要教育工作者有着端正而明确的教育思想,这是方向、是核心,好比是飞机主体内的导航装置、启动系统。同时,还必须具思想素质的高水准和教学业务素质的高水平,这好比是飞机两侧的两翼,舍去哪一个,都无法使教育腾飞,都无法顺利完成教育体制改革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纪宝成.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J].中国人民高教研究,2011,(1).

[2]孙绵涛、康翠萍.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机制创新关系探析[J].教育研究,2010,(7).

[3]于波、宋乃庆.中小学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办学角色定位[J].教育研究,2011,(6).

[4]名航.从教育体制改革看我国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未来[J].教育科学研究,2009,(1).

[5]朱晓阳.文化转型视野下的教育体制改革[J].探索与争鸣,2011,(2).

[6]谈松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管理学刊,2010,(4).

第3篇:素质教育范文

为了提高我校初中部所有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感悟,学校专门组织初中部教师赴我市最早试行课改实践的高县柳湖中学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并在返校后组织所有文化课教师开展公开课讲课与点评活动,从中查找不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我们在每周周六下午开设第二课堂,设置了音乐、象棋、排球、手工、英语、数学、科技、书法等8个兴趣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养成了学生爱校、爱师、爱学的良好品质。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与同学间友谊,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在2013年秋和2014年春都举办了初2013级趣味体育比赛,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

我作为一名新进的长中教师,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秉承长中校训――“劲、韧、谦、和”,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参与到了这一轮课改的实践中来。通过在历史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以及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又组织了趣味历史辩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组织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历史手抄报创作比赛、历史剧表演等内容。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赢得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喜爱。通过组织第二课堂的象棋兴趣班,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努力培养他们树立大局观念,以及遇事冷静思考、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韧不屈的性格品质。通过参与年级值班活动,加强了对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的了解,也增加了与学生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第4篇:素质教育范文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方法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发展;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规律,大胆创新实践。

五、高尚的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听力、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第5篇: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质量 教育提高 教学环境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素质教育不只是教育界的事情,全社会都有责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而教育质量是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更高的质量要求,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全面素质的发展。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就是切实落实教育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在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上,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素质教育的教育质量是一种教育全过程的质量。各个环节,各种因素统一起来,才能保证所培养的人的高质量。

一、教育质量是学生智育素质的综合体现

加德纳多元智力学说解释:人的智力包含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等多个方面。可我们往往忽略了后面几个方面的智力因素,特别忽视了后面四个方面的因素。教育质量的高低仅仅通过书面的测试,加之微乎其微的口语点缀来评价,学生的特长、个性,学生之间的差异等诸多因素都没有得到恳切的承认,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合适的发展空间,这种机械的教育路径是有弊端的,很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使教育质量的提高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诸多教育理念,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下应具有指导性作用,让学生都能成为教育的主体,让受教育者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以促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杭州市滨江一小四年级一位10岁男生,因成绩太差,被排在教室最后一位,在孤独中耗时5个月,在教室墙上挖出了一个46厘米的深洞,墙穿了孤独还在。而孤独“末位生”洞穿的又岂止是教室的墙壁?曾经看到题为《我是差生,我容易吗?》的文章,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无不触动人们的心灵。试问,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学生的困惑和伤感呢?“差生”的帽子很大,不是轻易给某个学生戴的,就是你一个“差生”的定义,它会刺痛学生幼小的心灵,或许就是一个轻易,而毁了某个学生的一生。因此,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做到一个也不放弃,一枝独秀不是春,全面提高春满园,学困生的转化成为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要主动和学困生拉近距离,培养情感,爱学生,理解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只有心与心的交融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成就一代人才,相信总会满园春色的!

三、课堂是教育质量的主阵地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课堂的质量主宰着教育质量,学生在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只有课堂才能完成师生间知识的对接,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放弃课堂,课外加班加点,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利用好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我们要提倡有效课堂,课堂的质量是教与学的质量的结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并举,避免因教育理念、方式的落实,出现满堂“讲”的现象,也应避免大大“放手”出现的课堂放任自流。因此,在课堂的舞台上教师扮好“导师”角色,适时点拔,准确到位,力求画龙点晴,鼓励课堂的新知生成,让每节课都成为师生的一种交流沟通的享受。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至关重要,有效组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增强自学能力,这样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内因起到应起的作用,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真正目的。

四、环境育人,提高教学质量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这句话阐述了人与环境和谐并进的辩证关系,强调人对环境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反作用。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及文化建设,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真、善、美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假、丑、恶没有土壤,如“扔下的是纸,捡起的是品质”,“人生的阶梯是这样一步步攀登的”,“心中有绿,脚下留青”,“勤学大家敬,好问志气高”这些无处不在的警示语、标语牌,就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给学生以提醒,时刻规范学生的言行,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交往,共同构建优美环境。潜移默化,陶冶着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浓浓的书香氛围中,怎能不提高教育质量呢?

我们的主要责任就是抓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我们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统一起来,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为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6篇:素质教育范文

一、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素质是基础

(一)教育观念转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应加强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研讨活动,在教学的实践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形成适合时展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要加强教师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以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及教师自身高尚的道德风格和精神风貌,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要把培养少数尖子生成才的观念转变为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是人才,成为社会的劳动者。这样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必须由分数评价转变为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学生能力评价和特长发展为标准。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水岭,使学生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在没有思想压力下接受教育。教师要面向全体,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并用教师的良好行为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个体能力和谐发展。

(二)文化科学素质

要有较为渊博的学识,即有较为精深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是基本要求。其次是对专业知识的不断扩充,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以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知识范围广泛,知识层次高,达到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求,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将最新最准确的知识传播给学生。丰富和提高文化知识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有博学多识的教,才能培养出多才多艺的学生,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因此,提高教师文化科学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三)教育教学能力

要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能力型人才,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教师要精通本科教学内容,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制高点”上,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要熟悉教学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做到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取学习方法。同时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即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会动脑、动口、动手。

教育教学能力,首先以教学基本功为基础,包括掌握教学大纲,精通教材,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教学原则与基本教学方法。其次,要具备专业基本功,所教学科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具备“三笔字”、“简笔画”、“板书”、“教学语言”、“教态”、“备课”、“教具准备”基本功要求等。总之,教师不应只拥有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成为一名一专多能的全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使素质教育顺利地开展。

(四)科研意识能力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建立科研意识,努力探索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授课模式。教师要根据社会总体要求、人才需要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去调研,它包括:教育理论、品德素质、教学方法、教育评价、能力培养及学法指导。素质教育要求教研工作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总目标,既要研究教师如何教,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既要研究知识如何传授,更要研究能力如何培养。要富有创造精神,不断探索改革创新,要有打破陈规,超过前人的胆略,勇于实践,不怕失败。积累经验,总结提高。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积极创出适合现代教学和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新路子,为素质教育的推行铺垫。

二、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该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社会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国家号召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涵义,是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片面地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前途的大小,有用无用。进入社会后,一个人有无出息,不是以工种的好坏来决定,而是看你在你从事的工作中,有没有能力干出一番成绩来。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经过从教二十多年的观察、了解、分析、总结得到:步人社会,精明能干,成为有用之才的人,往往是那些在校中等以上学生占绝大多数,那些每次考试分数第一的学生为数不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是传统教育却把教学变成老师单方的活动,“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老师问问题,学生答问题”,完全以老师的旨意循规蹈矩地完成课堂教学。老师四十分钟讲得条条是道,学生背着手,端端正正地听,这堂课就上得成功,如果学生开展讨论,动手操作,就认为课堂纪律乱,这种教学观念对吗?让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呆板:机械地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发挥,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要靠大脑积极活动,动手实践,如果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通过大脑的积极活动,知识就不容易理解、掌握和记忆,更不能迁移,不能迁移就不能创新。创新学习指导过程,是根据创新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学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性能力,素质教育就得不到实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变“传统型”为“开放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哪怕是错的,只要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都要给以鼓励,要尽量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潜力,哪怕一点点进步的火花,都要通过肯定、鼓励把它点燃起来。

第7篇:素质教育范文

众所周知,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处于被动位置;而教师是教育者,是知识的传播者,处于主导地位。教育方向的把握和教学目的的实现,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实施,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的。因此,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养成。在素质教育中,教会学生做人是首要目标,其次要教会学生共处、认知、做事、健体,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

笔者试图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知识储备、仪表风度、团结协作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一、正确的理想信念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师的人格基石,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志向远大、心灵纯粹、情操高尚的教师,一定会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一定会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一定会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及带头践行者,一定会在学生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为学生点燃灿烂辉煌的理想。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怀有对理想的追求。虽然理想和现实之间还存在差距,但是只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知识的蜡烛,还有理想的圣火,只要学生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那么他们的理想之舟就一定能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就一定会铸就梦想,创造辉煌。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教育事业的特殊需要。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无限热爱,教师才会在教育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师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a生巨大的教育动力,它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感到社会对他的期待、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好表率,引导并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的思想品德、敬业精神是无形的、永恒的。教师只有时时处处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感染学生,用规范的行为影响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下,成长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俱佳的人才。

三、渊博的知识储备

渊博的知识储备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质与才能。当前,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明显,教师除了精通本专业知识外,还应知晓所教专业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做到授课时纵横联系,旁征博引,拓展思维。要充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懂得教育规律。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包括实验、制图、课件制作以及专业操作技能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师还应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对专业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便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

四、良好的仪表风度

教师的仪表风度体现了教师的德、才、体、貌等多种素质,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育效果。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衣着朴实整洁而不呆板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穿着打扮得体的学生。若教师的衣着打扮过分新奇艳丽而失去质朴之美,不但与教师身份不符,而且会分散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曾有调查资料表明,教师着奇装异服去上课,结果部分学生整堂课都在评论教师的服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五、默契的团结协作

第8篇:素质教育范文

一、素质教育呼唤有思想的校长

素质教育对其实施者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是对素质教育第一责任人——校长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校长敢于挑战传统、权威……具体地说,素质教育需要校长有自己独特的、前瞻的、正确的办学思想。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学校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选择校长,而校长的办学思想应该作为选择校长的首要因素,其原因就在于校长的办学思想决定了学校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方向、特色、规模等”。

怎样的校长才是有思想的校长?《人民教育》原主编朱世和如是说,“一所学校能否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校长”。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有自己的教育目标,校长的教育思想就是把国家的统一的教育思想、目标与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本校的优势、学校的传统、校园的特点,以及师资特色相结合提出来的、有本校特点的教育思想。既要有远期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目标,同时还要有落实这些目标的举措。在制定目标时,要善于学习他人的经验,同时要有自己的创意。这个创意往往与本人的经历有关系。如冯恩洪,“建平”经验中关于怎样爱学生,怎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你可以从中看出一个优秀班主任的影子。陶祖伟是教政治课出身的,他重视政治课怎样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每个学校的特色中,都带有校长思想的烙印。

二、素质教育呼唤有个性的教师

实施素质教育要珍视每个学生鲜活的生命和鲜明的个性。当然,只有拥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的学生。新加坡一份宣传资料上,政府用十分美好的语言对教师工作进行了描绘:只有教师才能带来生命!作为教师并不只是教书,她将赋予书本以生命,并且使其教学的每一天都充满魅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启发年轻人的好奇心及稚嫩的思维,给予他们思考言词以外东西的机会。那样的话,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从这份资料中不难看出,新加坡政府渴望他们国家的教师是会思考,能创造,有个性的人群。

顾冷沅、吕达曾在《文汇报》撰文指出:个性是人的生理、心理性状的总和,其中心理倾向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个性品质的核心指标分别与德育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有关。他们认为,以往教育不鼓励发展个性是个失误。笔者认为,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必须彰显教师的个性。否则,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素质教育会被架空。

怎样的教师才是有个性的教师?在教育界素有“南钱北魏”之称,所谓“北魏”是指辽宁的魏书生,就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插队时做了两年小学民办教师,回城时做了六年工厂宣传干事,后经过170多次口头申请,几十份书面请求报告,1978年初,魏书生终于当上教师。魏书生放弃工人做教师的举动,在当时确实是一桩怪事。正是魏书生这富于个性的举动,为自己创造了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所谓“南钱”指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钱梦龙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理论在全国中学语文领域独树一帜,令不少人仰慕。然而钱梦龙只有初中文凭,如何能胜任高中语文教学,并且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理论?不能不说钱老师是最富个性的教师。

三、素质教育呼唤高情商的学生

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素质的高低。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智商只有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80℅来自其他因素,最关键的是情感智慧,亦称情商。黄全愈在《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必须进行情商教育。一个人只要有健全的情商,即使智力一般,也能成功;反之,一个有高智商但情商不健全的人,是难以成功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对北京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即情绪智力低下或情商低下)。常见的表现有:人际关系敏感,有敌对倾向;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思维偏执狭隘,很难与人合作;抑郁苦闷、无精打采、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不能自控;严重的有自杀念头……由此可见,抓好情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第9篇: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幼儿教育问题建议

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全面改革,包括思想、思维、方式、内容。其教育对象分各个层次,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幼儿期是各个阶段的基础,却不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有点舍本逐末,素质教育本应从幼儿期抓起。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含义分两层,为一素质,二为教育。素质是要求,教育是本质;素质包含思想道德品质,探索创造力,自我反思能力,知识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成长;教育主要是通过外在的因素对教育主体进行某些方面的培养,通过培养人来服务整个社会,又通过社会来服务人。素质教育就是将两层次的含义结合起来,重点在于培养人的能力及其能力顺利被掌握。其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机制,素质教育重过程,讲方法,变“注入式”为“启发引导式”,让主体自觉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和活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创造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生存。

二、素质教育中幼儿期教育的地位

相关科学文献表明,人成年后的智力水平,取决于幼儿期的智力发育状况,此时间段是人的黄金阶段。因此,素质教育也应从幼儿期抓起,注重幼儿教育。幼儿期是培养学习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跟不上,后期的中小学素质教育也无从谈起。人的口述能力、思考能力、兴趣爱好等智力和非智力能力都是在幼儿期发展形成的,心理学表明,不寻常儿童除了优异的遗传基因外,后天合适的环境和较好的早期教育也是其表现优异的重要因素。一项研究表明,不寻常儿童各方面的优势是随着外在环境和教育水平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对中等以上智力的幼儿进行优良的学前教育,充分引导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其变成优等智力水平儿童的几率会变大。所以,幼儿教育在人一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后期素质教育起着最基础的决定性作用。

三、现阶段幼儿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及其应对建议

由于素质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提出的,两者的着重点不同,其探索进程也不同,自然会遇到一些问题。

1.幼儿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

(1)学前教育不受重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辈认为幼儿教育不跟考试挂钩,学不到很多知识,认不了多少字,学与不学没多大关系。他们认为,孩子跟老一辈在一起安全,学前班学到的东西老一辈都会,没必要花费大的资金与精力放在学前教育上。某些父母更是认为小孩根本就上不了大学,对教育的投入其实就是最大的浪费;一些不发达的地方以及大部分的农村,父母只注重孩子能不能吃饱、穿好、玩好,义务教育都跟不上,更别说学前教育或者素质教育了。

(2)学前教育变成了“超前教育”

幼儿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阶段,过早的智力开发会使其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创伤,甚至在其培养过程中,出现逆的恶劣结果,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大的灾难。即使向好的方向发展,其后期表现往往不佳。这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往往与父母的期望相违背。例如,现在的潮流是一到假期,父母就急着给小孩找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久而久之,孩子年幼的心灵会疲劳,甚至产生一种厌恶感。幼儿期的本质就是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幼儿期的学习不在于积累多少知识、技能,其培养核心是培养获得各种能力的能力。寓教与游戏,是一种很好的适应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需求的一种方式,可以在游戏中培养起思维灵活性、生活适应性、意志力等方面的优良品质。

(3)幼儿教育中追求统一,忽略儿童个性发展

应试教育中很重要的缺失的内容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发展,其强调目的性,即考试。虽然有很强的针对性,某些方面的效果也很好,却以各种规则来约束人的各种品性,使之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有的以成人的需求来要求幼儿,用成人思想的思维方式来约束幼儿。在教育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会对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第一,教条主义严重,儿童成了老师命令下的机器,惟命是从,心理胆怯,不敢超出老师的要求范围行动,自身能动性很难发展;第二,今天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幼儿养成了依赖习惯,事事依靠父母,缺少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依赖心理使幼儿失去了积极主动性,以至后期长大后,更没有这种能力;第三,奖罚手法不得当,幼儿教育中,某种奖惩手段可能会对儿童的习性发展造成错误的引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没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不尊重其规律,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幼儿教育也一样。幼儿期是基础,倾听其心声,尊重其心理需求,变更外部的教学条件与要求,更正、更新教育理念,确定幼儿在其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才能给每一个儿童创造个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心声需要成年人的认真倾听与鼓励,儿童的各种表现需要肯定,儿童的各种活动需要积极配合与参与,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人地位,才能从根本上发展自己。

2.对幼儿教育的一些建议

(1)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应试教育的体制不改革,应试教育的选拔机制不改进,幼儿教育、素质教育依旧披着各种外衣行驶着应试教育的轨迹。夹杂着考试、分数的选拔体系,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会受到很大的束缚,难以发挥其个性特点。幼儿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小孩得到后期更好的教育,选拔体制的改革会使各个前期教育跳出“分数”的陷阱,不会让幼儿早熟化,也不会向错误的方向引导。

(2)理解,宽容,引导学生

幼儿的天性是探索,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追求兴趣,难免会违背成人社会的规则,这就需要老师恰当、巧妙地去引导,去倾听与理解。幼儿的教育核心是创造,不是循规蹈矩,其目的除了提供各种社会已经形成的知识技能外,还得去引导他们恰当地思考、尝试、探索、解决、掌握。在各种努力的历程中,他们年幼的心灵才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这既可以使其掌握生活技能,同样可以养成独立自主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力,争强上进的心理素质。

(3)创造机会,加强锻炼

自从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父母的期望全部压在独生子女身上,超重的任务使其在教育中本该有的天性丧失。幼儿教育中,教师可发起很多有益的活动,鼓励他们多参加,在活动中掌握与其他同龄人怎么交流、相处,怎么生活,在竞争中学会调节,学会适应生活,如画画、诗歌比赛等。

四、结束语

良好的幼儿教育对幼儿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处理好教育重的各种难题,可以很好地推行素质教育,为国民素质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