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艾青作品范文

艾青作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艾青作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艾青作品

第1篇:艾青作品范文

[关键词]维拉・凯瑟;女性主义;爱情悲剧;独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182-02

1 引 言

维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最成功的小说家之一。在她近40年的写作生涯中,发表了20部小说,3部短篇小说,两部诗集,还有大量的剧评和杂文。她是唯一一位4部作品被白宫图书馆收藏的作家。她以自己熟稔的西部边疆生活为背景,创作了“内布拉斯加小说系列”(Nebraska Series)。在这些作品中,凯瑟以饱蘸深情的笔触,描述19世纪第一代北欧和东欧移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劳创业的情景,塑造了一系列坚强自立的女性形象。她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凯瑟打破了传统的女性文学形象,成功地塑造了两位纯朴、高大女性的光辉形象。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维拉・凯瑟的小说《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中麦丽和安东尼亚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揭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号召女性挣脱束缚,走向独立 。

2 主人公爱情悲剧

在美国的西部文学中,对婚姻和爱情的关注,就如同对美国的白人的身份问题和西部历史的意义的重要性一样。婚姻被视为文明的基石,它是缔造和维系家庭的基础。

女主人公、瑞典移民亚历山德拉幼时随父亲来到内布拉斯加州原始荒野,父亲去世后,她继承家业,在极端贫困的境况下,艰苦奋斗,面对一系列挫折和打击,她没有动摇,没有屈服,而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信心,坚定不移地向前走,用勤劳和智慧,用具有远见的计划和科学的管理,征服了桀骜不驯的荒山野岭,使之变成千里沃野。她的成功付出了爱情、友情和亲情的代价:亚历山德拉的农场经营的越成功,她和两个兄弟间的矛盾和嫌隙就越大;她对拓荒事业的执着和两性关系的极端迟钝,她失去了最爱的埃米尔;婚姻是她最后的选择,最终和卡尔因友情而结合。

作者笔下的另一个女性麦丽则和亚历山德拉形成鲜明对比,她的一生在追求爱情,寻找婚姻中度过。首先,她和弗兰克的爱情和婚姻,他们的爱情是不平等的,他们的爱情缺乏平等、尊重和理解,而麦丽在这种爱情中只是盲目的顺从,她失去了自我 。这种盲目的、缺乏自我的爱情导致了他们盲目的婚姻 。他们的婚姻不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因此他们结婚后发现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人。麦丽非常清楚两人婚姻不幸福的原因是两人性情不合,但她没有勇气和力量离开弗兰克,摆脱不幸的婚姻。麦丽对她的不幸婚姻采取委曲求全的态度,她的精神越来越压抑,她自己变得越来越孤僻,她的生活越来越空虚。麦丽在不幸的婚姻中失去了感情的寄托,后来她在艾米身上找到了新的感情寄托。最终她也没有摆脱社会习俗并受到传统女性观深深牵制,悲凉地死去。

小说《我的安东尼亚》以吉姆和安东尼亚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述了美国西部移民艰苦的拓荒生活和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出身卑微,家庭贫寒,但她并不自怜自弃,而是在一个敌视女性的社会环境中为尊严、平等、独立而奋斗,并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取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她被塑造成温柔、勤劳、忍耐和坚毅的女性形象。吉姆和安东尼亚青梅竹马,两人的关系在黑鹰镇上的移民姑娘之间无人不知,甚至引起了莉娜的嫉妒。但最终他们各自成家。在城镇,雇主卡特试图占有她;劳力・多那温引诱她,又将她抛弃。这些人把女性当做消遣的。安东尼亚没有打扰任何人,独自回到乡下疗伤,尽职抚养她的女儿。经历种种伤害与磨难,安东尼亚认为,她有追求快乐的权利,有选择的权利,她嫁给了对她一见倾心的库扎克,选择平实的婚姻生活。她用她的热情和坚韧创造了一个属于她的生机勃勃的大农场,在农场的厨房和果窖间找到了幸福。

3 爱情悲剧的原因

凯瑟在作品中批判了由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导致的男人对自然和女人的统治,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画面。在父权制文化的统治下,女性和自然界一起被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并遭受严重的贬抑。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和自然都存在着被“边缘化”和“失语”的问题,她们都是男性自我的“他者”。这种受歧视的他者地位使得女性和自然在文学作品中成为相互指代的对象。维拉・凯瑟在其作品中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不仅构成了她特有的女性视角,也表达了她反对二元对立的女性意 识,反映了她对于消除歧视与压迫、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凯瑟通过麦丽和安东尼亚的爱情悲剧情节,对男性为主导体制下,女性的爱情观和社会传统的婚姻观提出质疑和挑战。要想打破二元对立,就要改变女性不在场的“他性”,重新对她们进行评价。从而突出了另一种更安全、更持久、更和谐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土地。

4 结 语

维拉・凯瑟的拓荒小说主人公都是女性。这些女性都是自强不息的生活强者,包含着摆脱了一切虚浮和做作的精神美。她向我们展示了坚强不屈,愿意面对任何困难,与传统拓荒者完全不同的女性拓荒者形象亚历山德拉和安东尼亚。她们与土地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联系,她们对土地的深深热爱丰富了她们的精神世界,并为她们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亚历山德拉和安东尼亚不仅是拓荒事的主导者和身体力行者,更是拓荒精神的体现者和继承者。她们在各自的生活领域完成了自我实现和超越,摆脱了父权社会的束缚,成为真正独立的女性。

参考文献:

[1]李莉.维拉・凯瑟的记忆书写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2]朱炯强.论维拉・凯瑟及其创作[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第2篇:艾青作品范文

在他和她相爱的第三年,她决定离开,并不仅仅是离开他而是离开这里,她要出国。她总感到自己太压抑,想出去走走。他没有说一句挽留她的话,只是在机场,为她送行时,送她一盒拼图。他说这不是一般的拼图,整整一千块,我不要你很快将它拼完,而是希望你在想起我的时候,就拼一块,当你拼完的时候,想回来了,那我在这里等你,如果你不想回来,那么我祝福你。

于是她带着拼图飞走了。偶尔会给他打打电话,两个人总是淡淡的,关于她的归期,她不说,他也不问。第一年,她在富士山看樱花,她说她的拼图拼了只有150块,因为樱花太美了,让她无暇想起他。第二年她已经开始在白宫大街旁的小路上散步,好象想他的日子多了起来,因为她拼到了480块。第三年她说她忽然想看看康桥的美,于是来到有着惜别味道的康桥。这一年她的拼图拼到第819块。

朋友都在劝他,不要再等她了,因为她走的越了越远,不会再回来了。但他只是笑笑,说不,我会等到她的。地球是圆的,她虽然离我越来越远,其实却是越来越近。

第四年,他没有收到她的任何信,也没有接到她的任何电话,因为她回来了,做了他的妻。朋友都很惊讶,一贯不喜欢被约束的她怎么会回来,而且还成为他的妻?

这时的她总是一笑,只着他们家客厅的一幅画说,都是因为它。

第3篇:艾青作品范文

主动出击!主动拿下!双子在碰到感觉对路的感情时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好奇心无处不在,生活中充满了新鲜和主动。这样的双子,招架都招架不过来,何谈占据主动权呢?当然,他们也往往是“主动分手,主动离开”的典范。所以,意志薄弱者,还是远离双子吧。

巨蟹座(06/22 - 07/22)主动指数:50

巨蟹信奉爱是忍耐,包容,恩慈,至死不渝。因此他们从不愿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他们往往以退为进,看似处于被动,事事遂从伴侣的意愿,其实遇到大的状况他们总会适时地伸手拉对方一把,显示出了蟹子们的细心和聪敏。当然,他们可不是欲擒故纵哦。他们是真的不愿让对方有压力。

狮子座(07/23 - 08/22)主动指数:30

这确实是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实。那就是:威风凛凛的狮子,居然需要对方采取主动,他们才会接下接力棒一起经营这份感情。大概王者之风也有害羞的一面吧。有的时候狮子们甚至会因为无法表达感情而和缘分擦肩而过。或是无奈的和心爱的人成为“哥们儿”。毕竟谁人都有渴望被保护的时候,强势的狮子也不例外。

处女座(08/23 - 09/22) 主动指数:40

温柔细心的处女在刚认识对方的时候会非常主动,仿佛他们的温柔皆是因你而生。但是一旦感情深厚,交往深入。他们会恢复羞涩,“弱势”的一面。当然,处女座跟你撒娇也证明了你在他们心目中是值得信任和托付的,否则他们不会轻易的把软弱的一面呈现在你面前。

天秤座(09/23 - 10/23) 主动指数:90

天秤座很聪明哦!他们对自己的优势和个性了若指掌,因此常常在两情相悦的状况下大胆出击。感情深厚之后,对方更是会十足的拜倒在天秤的魅力之下。因此,天秤是12宫里赢得最漂亮彻底的星座!

天蝎座(10/24 - 11/22)主动指数:50

天蝎那超强的占有欲似乎决定了他们在感情中的地位。但是他们并非一开始就就采取主动。而是在暗中慢慢观察相处一段时间后。才会表现出占有欲来。虽然天蝎很强势,也有那么点专横。但是他们对爱情的专一程度可是和他们的主动地位一样稳固哦!

射手座(11/23 - 12/21) 主动指数:90

射手的爱来得快去的也快。他们在开始接触的时候十分大胆,也往往很快的掌握了主动权。但是在相处久了之后。他们会因为享受被人照顾的感觉而把“主动权”放在一旁。但是,射手仍然是一个让人头痛的星座。他们经常会“突然”发现不爱对方而提出分手。让人无法招架。

魔羯座(12/22 - 01/19) 主动指数:40

摩羯的会用非常奇怪的方式来表示他的主动。怎样奇怪呢?就是平常对任何人都平淡礼貌的时候,只有面对你他们才立刻表示温柔,关心,嘘寒问暖,就像在对什么人示威一样。但是,他们往往一直憋着就是不说那三个字。这样算是占据了主动权吗?唉,姑且算吧。

水瓶座(01/20 - 02/18) 主动指数:40

水瓶的理智和冷静常常让他们免于深陷爱河。但是他们一旦碰到了十分有感觉的人,反而是犹犹豫豫,丝毫不见平日的潇洒自在。哪怕经常在异性面前出尽风头的瓶子。一旦遇到了自己的“真心人”立刻就变得闷不出声了。让人只能感叹一物降一物。

双鱼座(02/19 - 03/20) 主动指数:50

鱼鱼们是12宫里“扮猪吃老虎”的典型!他们喜欢沉溺在爱里。喜欢被人疼爱和保护。因此他们的充满电力的柔弱姿态反而使鱼鱼们成为感情里的赢家。很多时候他们总是让人想要保护,让人牵挂。用这种办法在感情中占据“有利地形”的,大概也只有温柔多情的双鱼做得到吧!

白羊座(03/21- 04/19) 主动指数:80

羊羊可是个直来直去的性子。他们认为爱都爱了,还考虑什么,不如赶快开始这段感情。当然,如果发现两个人不合适,那么他们也会毫不考虑地SAY GOODBYE。他们可是占尽主动权,强势的很哦!不过羊羊们并不绝情,很多时候他们分手了一样做朋友,反而自在又开心。

第4篇:艾青作品范文

[关键词]救赎;怜悯;爱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他的小说中,“他力求探索人的心理和灵魂深处的真实,探求人类的天性中一切掩藏着的恐惧、罪恶和病态,探求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荒诞现象时所有的心理真实,并把它们揭示出来”。而爱情,这种如火山一般强烈的情感,陀思妥耶夫斯基也从独特的心理视角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但我们往往发现,他笔下的爱情,常常以非爱情的方式体现出来。

柏拉图曾把幸福定义为灵魂的和谐状态。但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爱情不是幸福状态,不是调和,而是升格的争斗,是永恒创伤的剧烈疼痛。因此爱情是一个苦难证件,是一种比在平常更为剧烈的人生痛苦”。在他的笔下,感情的统一体被撕碎成一团,成为一团乱麻,一种庄严的杂乱无章;爱与恨相互交错。高傲与谦恭共存,尊严与屈辱同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显著地体现着别样的爱情形态。

一、爱与恨交织螺旋上升的双重爱情

弗洛伊德曾把人类精神分为三个层次:最下层为“无意识”,它是心理结构的深层领域,是人的生命活力被诸多外部压力遏制住而不能实现的部分,是心理系统最原始的基础和最根本的动力;中间层为“潜意识”;最上层为“意识”,也就是理性的认识部分,是自我能够感知和察觉的心理活动,清醒地承受着外界事物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刺激。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卡捷琳娜对德米特里的爱是一种典型的双重爱情,她意识中极力表现的爱与无意识中的恨在相互抗衡与冲撞中,以自虐与施虐的对立方式体现出来。

在作者的笔下,卡捷琳娜美丽傲慢,而德米特里性情暴虐、生活放荡。当她为了挽救父亲屈尊向他借钱时,他得以报复她在晚会上对他的侮慢。他高高在上的恩赐使她的自尊受了伤害。为了感恩,她用自己的爱情作为回报。但潜意识中也许想借此恢复心理的平衡。她在信里对他说:“我疯狂地爱您,即使您不爱我――也不在乎,只要您做我的丈夫……我只想充当您的一件家具,充当一块地毯,让您在上面走来走去……我要永远爱您,我要拯救您挣脱自我。”

但卡捷琳娜的爱情并没有能够拯救德米特里,而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遥远的两极。她为他牺牲了对伊万的爱情,为他承受侮辱,宽恕他的行为,但他并不领情。真正的爱情让人感到美好而高尚。但奇怪的是,德米特里在卡捷琳娜面前感到的却是羞愧与屈辱,宁可破罐子破摔。因为这并非基于平等基础之上的爱情。茨威格曾说:“她为他做自我牺牲,还以为是在爱他。但她所爱的只是她所做的自我牺牲,只是爱情的特别姿态。”他对她的侮辱越多,她对他的爱就越深,就越热烈。

卡捷琳娜这种怪诞反常的爱情或许会演变成真正的爱情,但德米特里的负心深深地伤害了她。爱情是自私的,不是多方的分享。德米特里曾说,爱和恨之间只有一根头发丝的距离。所以,当卡捷琳娜长期付出却最终面对被抛弃的结局时,她郁积的怨气终于轰然爆发。在杀父案的审判庭上她那貌似以牺牲自己的名誉拯救德米特里的证词,结果却置德米特里于死地,完成了她最痛快淋漓的报复,导致他尽管无罪却被判处20年苦刑。

毁灭的同时便是新生的开始。德米特里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并在爱的陪伴下勇敢地选择了苦难。卡捷琳娜则重新定位自己。从矫情的爱中走出,找回真正的自我。这是多么错综复杂的爱情啊。在其他人的悲剧结束的地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悲剧才开始。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卡捷琳娜对德米特里的情感经历了几个阶段:开始自尊心受到伤害但依旧感恩;随着伤害加剧,爱逐渐消失,但依旧保持爱的姿态;之后受到背叛,恨悄然出现,导致最终的爆发,并在悲剧中实现理性的回归。

二、怜悯而让精神受辱的无望爱情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中的梅诗金公爵就是一个基督式的理想人物。他身上渗透着基督的精神与情怀,表现为对人间的不幸与苦难的同情与怜悯,并竭力探寻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

娜斯塔霞在小说中是一个不幸的女性形象。围绕着她,陀斯妥耶夫斯基设计了几个男人的形象,以他们对娜斯塔霞的不同态度来凸显公爵人性的光辉。一是地主托茨基,他是上流社会花花公子伪善与卑鄙的代表,也是娜斯塔霞悲剧性命运的罪魁祸首。在他心目中,她仅是他的,所以,当他决定与一位既漂亮又有钱的名门之女结婚时,他就把娜斯塔霞转让给卑鄙的加尼弧,出一笔嫁妆来减轻良心的不安。二是加尼亚,他同意与娜斯塔霞结婚主要是为了获得那笔嫁妆,积累他今后得以飞黄腾达的原始资本。最后是罗果仁,他出重金追求她,仅仅是为了实现他式的占有。总之,在这三个男人看来,娜斯塔霞尽管美,但也仅是个堕落的女人,可以任凭他们像买卖货物那样随意地转让与占有。

只有公爵把娜斯塔霞当做一个平等的、需要尊重的人来看待。在看她的照片时,他从她放浪形骸的外表下看到了她经受的痛苦,也看到“一种信赖的表情,一种天真得出奇的东西”。她的苦难激起了他内心的怜悯。就在娜斯塔霞生日晚会拍卖之际,公爵赶到并愿意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他对她说:

“你是清白的……你受过很多苦,能出这样的地狱而不染,这是了不起的……你的同意我将看做是一种荣幸,并且是您给我荣幸,而不是我给您。”公爵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之爱,是为了保护这非凡的美不受到摧残,也是他对娜斯塔霞苦难的深深同情。娜斯塔霞的心因此而震动,但她为了不使公爵蒙受耻辱,最终选择阔少罗果仁。也许在她看来,爱他就是为他做自我牺牲。

公爵的爱能够给娜斯塔霞带来最终的幸福吗?在小说中作者描述娜斯塔霞在与罗果仁从生日晚会离开之后,几次从他身边逃走,回到公爵身边,不久又重新逃回去。但是,无论她做怎样的逃离,她无非是从折磨精神的炼狱逃到折磨肉体的炼狱。直至死亡成为她最终的解脱。可以说公爵的基于怜悯的爱给娜斯塔霞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多的痛苦,这种爱加快了她走向疯狂与毁灭的进程。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分析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根源时,认为社会因素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则是人物内在的心理因素使然。娜斯塔霞的性格中潜藏着一种反复无常、不可捉摸,矛盾重重的不和谐的破坏力。这种力量不仅折磨着爱她的人,也折磨着她自己。最终达到歇斯底里的疯狂状态。首先。公爵的出现打破了她内心的平衡,令她不知如何定位自己。一方面她不承认自己有罪,认为她是人们的牺牲品,是一个棍和恶贼的牺牲品;但另一方面,她又深信自己是世上最堕落、最邪恶的人。于是,公爵的高尚只会反衬她的卑贱。像烙铁一样炙烤着她的心灵。其次, 娜斯塔霞是有思想有深度的人,她高傲,或者说“好虚荣,爱面子到了疯狂的程度”。她知道公爵是因为她的苦难而爱她,是出于怜悯而非真正的爱。因此,“好心和怜悯对于一个受尽却依然高傲的人来说导致的是更深的伤害和屈辱。无论是出于道德上的同情,还是基督式的关爱、怜悯的同时,便是对被怜悯者的轻视”。在这里,受惠者同时成了受辱者。她不需要这种恩赐的、俯视的爱。所以她最终选择逃离,向罗果仁的刀锋走去。

我们欣赏作品,也是欣赏困难解决的过程。陀斯妥耶夫斯基只能给我们这样的解决方案。在那个物欲与泛滥的社会里,公爵和娜斯塔霞之间的爱情不具备生存的土壤。所以,罗果仁做了娜斯塔霞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这样的结局表明了作者以信仰和爱来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灭。

三、占有而不得的救赎爱情

禅宗里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是一种朴素的美好愿望。但生活中许多付出的爱往往注定没有回报。因此许多的爱情便以悲剧为告终。在小说中无论是公爵对娜斯塔霞的基于怜悯的精神之爱,还是罗果仁占有式的之爱,最终都失败了,原因在于这两种爱都是灵与肉的分离,而非健康的两性之爱。

首先,罗果仁的占有欲望源于娜斯塔霞非凡的美。叶班契将军的女儿阿黛拉伊达曾对此做出评价:“凭这样的美可以颠倒乾坤。”而罗果仁初次见到娜斯塔霞时感觉是“一下子好像全身着了火”。陀思耶夫斯基认为:“美是一切健全的,即充满活力的东西所固有的,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需要。”也就是说,对美的喜好是人的本能之一,是一种健康的需求。但是,罗果仁对娜斯塔霞的美并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而是到了痴迷疯狂的程度。他对这种美的理解是式的,具有人的动物性的特征。为了能够占有它,他不惜牺牲亲情、友情、金钱以及自己的名誉与尊严,直至最终酿成悲剧。

第5篇:艾青作品范文

秋风送爽,又是一年开学时。那是我第一次要离开家乡,到遥远而未知的厦门求学。对我20年来不曾离开过的家的留恋,让我决定在离开之前,再好好看看我的家乡,我可爱的柳州。

坐在公交车上,还在享受着车子上上下下穿梭在立交桥之间的乐趣时,市中心区转眼就到了。

“市中心太远了,想出城玩一次很困难啊,”这是我们从前的一个烦恼。因为从我们这个城市边缘地带到市中心区,要坐很旧的公交车,走狭窄拥挤公路,每次都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好不容易进了一次城。但是高中的时候,我们有了气势恢宏犹如划过长空的立交桥,顿时就感觉多出了一倍的路来。再加上几乎所有城市的主干道都重新拓宽铺平,出行速度顿时有了质的飞跃。市中心区离我们最多只有半小时路程,于是逛街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终于有作为城市人的感觉了。

从几年前开始,柳州人开始讨论起柳州的夜景,这是我们从前并不熟悉的话题。

我当时的记忆里,只有小时候在音乐喷泉广场照的相片提醒的,那个确实很漂亮的广场,在漆黑的夜里散放出五彩琉璃的色泽,仅此而已。可如今,我发现我们引以骄傲的大桥们渐渐披上了美丽的衣裳。她们不再是低调地在黑夜里默默为交通事业做贡献了,而是自豪地展现出自己美妙的身姿,用闪亮的灯光征服世人。我们开始为柳州人的生命线——柳江沿线上的风景上色。大型的山体夜景灯光工程,投入了巨资的超大型人工瀑布,多彩绚丽的灯光让本是漆黑一片的江边变成了一幅动人的多彩夜色画卷,让人流连忘返,让一年后重返故乡的我惊叹不已。

带着厚重的行李箱,在驶往火车站的路上,我坐在的士里往外看,金色的大楼反射明艳的阳光,金色碎片的跳跃让我的眼睛睁不开来。我于是把脸转向了其他的高楼,发现那些新刷的白色高墙和蓝绿色玻璃反射的光同样也在挑战我的眼睛,我决定往下看了。突然发现,柳州的地上多了很多看不见的风景,人群来来往往在地上与地下之间穿梭,而且从地下上[:请记住我站域名/]来的人都是满脸笑容的。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地下街、地下商城已经遍布整个中心商业区了,地面的空间已经达到饱和,于是地下空间成了新的战场,这让我联想到了发达的日本。火车渐渐驶离我熟悉的景色,开往一个全新的方向。我抬起头,最后看看我熟悉的天空,突然觉得天空特别的蓝,真的,柳州那被重工业排放的废气染成灰色的天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有这美丽的蓝、透心的蓝将让我永远记住。

变了,家乡变了,祖国变了,变得更繁华,更美丽了。

外婆家篇

我的外婆住在一个遥远偏僻的山头,我不止一次怀疑卫星定位系统能不能找到那个地方,因为每次要离那个村庄只有一百米的时候,我才觉得那里好像真的有人住。对外婆外公的思念当然不会因为路途的困难而被阻断,但不得不承认那多多少少减少了我们去探望他们的次数。从柳州到南宁五个小时,再从南宁市区到那个山顶上的小村庄又是四五个小时,每次天还没亮就出发,到达的时候天已经是黑的了。最让人头疼的是,从离外婆家最近的一个小镇到外婆家,要坐古老的手扶车,道路是随便开辟出来的山路,没有一块是平的,不是坑坑洼洼,就是布满突出的石头,一个小时的路程坐下来,真是提前患上了骨质疏松症了。最后的结果只有,外婆外公每年只有春节才能见到我们全家。

变化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我只记得所有东西都在渐渐发生变化。绿皮火车提速了,绿皮车被红皮车代替了,红皮车提速了,红皮车升级为城际列车了,于是现在从柳州到南宁坐火车只要三个小时,或者从高速公路走,三个半小时。自从柳南高速公路建成以来,它就没让人失望过,一如既往的快速方便,让无法忍受火车站的拥挤的人有了很好的归宿。从南宁市区到离外婆家最近的小镇,变化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松垮的玻璃窗总是震耳欲聋的小巴士换成了新的,小巴士上开始有电视和空调了,小巴士升级为被淘汰的长途汽车了,接着又换成了全新的舒适的大型巴士了。最后就剩那条让人骨质疏松的山路,已经有一大半变成了宽敞平滑的大道,还有一半由于拉甘蔗的大卡车频繁的行驶,虽然还不怎么平整,但是由于几乎每家都有一辆摩托车,进出都有老舅拉几个朋友来接送,这路途舒适极了!现在到外婆家总共就只用五六个小时了,于是我们只要有几天的假期就会回去探望外婆他们。晚上坐到庭院外面,在只有农村才能有的那么清亮、满布星辰的天空下,听着外婆唠叨着那些过往的趣事,真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变了,回外婆家的路变了,祖国变了,变得更高速、更便捷、更舒适了。

求学之地篇

我是独在异乡,我们来自天南地北,但是有一种情感,让有着那么多不同的我们,找到心连心的感动和温暖,那便是深藏在心底的那份对祖国母亲的爱。

拉萨暴乱、四川地震,让我们揪心,我们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母亲打气加油。于是我们宿舍的阳台飘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那鲜红动人的颜色在灿烂的阳光的照耀下是多么的闪耀动人。接着更多的阳台飘起了红旗,那壮丽的场面让人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我看来,那夺目的红是在传达一种无畏的精神,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旗帜,是敢于革命、敢于反抗、敢于与一切邪恶势力和艰难困苦作斗争的,所以眼前这一些威胁和困难怎么就可能轻易把她吓倒、把她打败呢?她,永不妥协!

奥运火炬要到来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地连夜搭船奔赴必经之地,小憩之后直奔现场。那人山人海的场面很是壮观,但更让人感动的是几乎没有人抱怨那拥挤,当实在有些冲突的时候,大家只要说我们都是真心来为祖国加油的,纷争便烟消云散,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火炬到达的时候,听着各色人群口中喊出的统一的、震耳欲聋的“中国加油!奥运加油!”那热泪怎么可能不夺眶而出呀!

转眼间到了祖国母亲的60岁生日,电影也来为母亲祝福了。从来没见过哪部国产影片可以像《建国大业》那样那么有号召力的。人们不是被宣传广告拽进电影院的,而是怀着同样的心情——爱国的心情,去了解母亲成长的历史,去宣泄那份赤诚的爱国热情。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我望了望仍然被城市的灯光点亮的夜空,感慨地想着:祖国母亲,今夜又有多少爱你的人为你无眠啊?

没变,即使是来到了不同的地方,从事了不同的工作,经历了不同的世事,我们对祖国母亲的爱依然没变,也永远不会变!

第6篇:艾青作品范文

——小记“我最喜爱的班主任”欧阳文青

正则小学秦曼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老师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了祖国的下一代,哪怕从不张扬,人们也会深深的记住她。正则小学的欧阳文青老师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深得家长的敬佩和学生的热爱。欧阳老师是我儿子的班主任,虽时隔十三年,儿子大学的暑假归来,依旧要问及欧阳老师,依旧要邀上小学时的同学去看看欧阳老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欧阳文青,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小学中高级教师,一直担负着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常人眼里,班主任的工作苦、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班主任的工作烦、难,操心劳碌,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可是,欧阳文青从教的几十年里都是从容淡定的,她常说:“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它不是简单的聪明,而是灵活的智慧。”智慧的敏锐缘于她丰富的知识和实践,所以再困难的工作交到她的手里都举重若轻,再复杂的问题摆到她面前都迎刃而解;智慧的敏锐缘于她对学生的爱,学生的欢乐就是她的欢乐,学生的忧伤就是她的忧伤,学生的成功就是她的成功。

“其身正,不令而行。”欧阳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总是和风细雨、身体力行的。孩子们从她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学习,如何做事,而是对待学习、对待做事的严谨态度。在欧阳老师的班上,每个孩子都是班干部,都必须为班级担当责任,他们从欧阳老师身上学会了管理,学会了做人、做事的艺术。

第7篇:艾青作品范文

摘 要: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把现代主义艺术的表现性与现实主义艺术的写实性融合为一,把热切的拥抱现实与超现实的象征、隐喻和寓言结合起来,从而把现实的外在生活化为内在的自觉表现,创造了一个基于社会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表象的充满寓言、象征和想象的多维审美空间。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并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诗人,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也是20世纪中国诗歌中最有力的、以现代目光重新感受和想象了中国大地的苦难与希望的诗人。无论从创作实践,还是从诗歌理论上看,艾青无疑都是20世纪现实主义诗歌大潮中堪称标志性的诗人。

从在丁玲主编的《北斗》(1933年第2卷3、4合刊)上发表第一首新诗《会合》至1941年3月从重庆奔赴延安,是艾青诗歌创作的早期阶段。就像许多伟大的诗人一样,艾青初涉诗坛就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气度和风范:他早期的诗歌既包含了现实主义的悲愤与深沉、浪漫主义的抒情与追求,也体现了现代主义的技巧与变异,达到了现实性、理想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尤其是他早期作品的深沉而忧郁的现实主义抒情风格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是中国新诗中最早形成的一股诗潮。、刘半农等先行者在试验新诗时,就已显示出关注社会民生、忠于现实的特色。20年代的文学研究会更是高擎“为人生而艺术”的旗帜,大力提倡写实主义,并以《小说月报》《文学周报》《文学旬刊》《诗》等刊物为阵地,推出了徐玉诺、朱自清、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等诗人,形成了早期“实诗派”。面向生活,反映现实;讴歌进步力量,反抗黑暗统治;语言朴素、通俗、口语化等成为他们共同的美学追求和诗歌理念。到了20世纪30年代,新诗在继承“现实的、战斗的传统”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了新诗与时代和人民的关系,但对诗艺的忽视,又往往使其流于“幼稚的叫喊”。现实与艺术的矛盾使这个时期的新诗陷入了短暂的困顿。

艾青的适时出现为新诗走出困境带来了希望。1932年,艾青从法国马赛回到他深深眷恋着的祖国,面对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没有躲在自己内心的港湾中顾影自怜、自吟自唱,而是把自己的艺术追求与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以一颗真诚而敏感的心,用朴素而富有感染力的诗歌的语言塑造典型性格和典型形象。发表于1934年5月《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伤感和怨愤的调子歌颂了用乳汁养育自己的贫穷农妇,向不公道的世界发出了强烈的咒语。这首诗震动了诗坛,成为诗人的成名作,从此“艾青”的名字进入了我国现代诗歌史。翌年,艾青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大堰河》,收入《大堰河——我的保姆》《巴黎》《芦笛》等诗作九首,这些诗歌深深地根植于现实主义的土壤,又走出了平铺直叙的狭小圈子,自觉地吸收浪漫主义的营养,并与现代主义中的某些合理因素相结合,以沉郁的抒情和丰富的意象另辟蹊径,不仅提升了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品质,使现实主义诗潮得以深化,又为新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通过典型化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艾青认为,“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之最真实的记录。”①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他的诗都来源于他对现实语境的直接经验,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诚挚关心,显示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艾青的诗歌作品始终是那“伟大而独特时代”的产物。感受时代的脉搏,倾听时代的呼声,紧跟时代的步伐,把个人的悲欢与时代的悲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鲜明有力地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声音,表现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真切认识,是艾青的早期现实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他说:“我们写诗,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来写诗。”②出于这样的创作动机,艾青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特征,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性。1937年至1940年,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又是反抗战斗最激烈最悲壮的年代,这个时期的艾青几经辗转,“满怀热情从中国东部到中部,从中部到北部,从北部到南部,从南部到西北部——延安”③,这一段流浪,使他一方面接触到了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现实,更使他深刻地体察到了中华民族所蕴涵着的伟大的精神和力量。他在此期间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以北方生活为主,表现了灾难深重的民族命运的,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乞丐》《手推车》《补衣妇》《我爱这土地》《旷野》等;另一组是以诗人激昂的情绪为中心,以太阳和火为主要象征物,表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如《他死在第二次》《给太阳》《吹号者》等。那绝望的《死地》也“依然睁着枯干的眼/巴望天顶/落下一颗雨滴”;那滚过黄河故道的《手推车》所发出的尖音也“响彻着/北国人民的悲哀”;那“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浊浪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贫穷与饥饿、愚昧与闭塞、战争与死亡像阴影一样缠绕着这个古老的种族……现实主义的真实、深刻,在他的这些诗歌中得到了饱满、强烈的和木刻般深挚的表现。

这些一再激荡着读者心灵的作品,挟着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对光明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殉道精神滚滚而来,不仅令生活在苦难的中国大地上的读者产生了强烈共鸣,而且还以陌生的文本魅力,为读者提供了新的的审美经验,体现出20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诗派深化的实绩。

艾青早期的诗歌创作,一方面继承了从新文学之始开始的对中国现实及其命运的追问,另一方面将这一追问延伸到了纵深处。阅读艾青的诗作,常常相伴而来的是感动、伤痛、沉重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他哀叹中国现实的凄惨、黑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忧虑危亡中民族的命运:“旷野啊——/你将永远忧虑而容忍/不平而又缄默么?”(《旷野》);他赞美赞美中国民众的宽厚、坚韧:“在时代安排给我们的/——也是自己预定给自己的/生命之终极的日子里,/我们没有一个不是以圣洁的意志/准备着获取在战斗中死去的光荣啊!”(《吹号者》)……个人的痛苦与不幸被他融入民族的悲哀与时代的痛苦中,忧郁悲苦的调子倾吐的是整个民族灵魂的哀痛,这使他的诗作获得了丰厚的历史内涵。

丰厚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民族忧患感已经足以支撑起这位杰出的民族诗人了。但是,艾青现实主义诗歌的审美价值远不限于此,其艺术触角继续延伸,已经深探到人类灵魂的最遥远处:宇宙和生命本体。如果说他早期诗歌中的民族忧患感表现为生命的现实存在,那么由对于宇宙和人生的体悟而获得的生命悲凉感则表现为生命的意识存在。这种生命的悲凉感在艾青早期的诗作中体现为挥之不去的忧郁的基调。

“忧郁”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个性的基本要素之一。艾青的诗中一再回荡着忧郁的调子,不仅《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郁积着深深的忧伤,甚至在歌颂光明的诗如《向太阳》等作品中,也同样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在艾青的忧郁里,生命的悲凉感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抹去的情感底色。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命运的回应。当诗人在20世纪30年代刚刚登上中国诗坛时,心境中就已渗透着一股前途莫测的茫然,他心中萦绕着这样的诗句:“走过了路灯的/又是黑暗的路”(《路》)。在《生命》一诗中,他甚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我知道/这是生命/让爱情的苦痛与生命的忧郁/让它去担载罢/让它喘息在/世纪的辛酷的犁轭下/让它去欢腾,去烦恼,去笑,去哭罢/它将鼓舞自己/直到颓然地倒下/这是应该的/依然,我的愿望/在期待着的日子/也将要用自己的悲惨的灰白/去衬映出新生的跃动的鲜红”。诗人在这里告诉我们,生命的理想境界是存在的,但必须用自己的悲惨的灰白去衬映,表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凄凉感。抗战爆发后,全民族的抗战热情曾使诗人为之振奋,想要拂去往日的忧郁,但心境的深处仍潜伏着生命的悲凉感。1939年创作的《他死在第二次》,虽然注入了战士为国捐躯在所不惜的爱国情思,但仍然没有忘记对宇宙生命的哲学拷问。在诗的第十节《一念》里,诗人写下了对于生命的哲理性感受:“活着,死去/虫子花草/也在生命的蜕变中蜕化着……/这里面,你所想起的是什么呢?”诗人接着回答说:“多少年代了/人类用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土地/又用土地养育了/自己的生命/谁能逃避这自然的规律。”诗人的用意非常清楚:生命本身无法求得至善至美的崇高理想境界,只能是生的苦役与死的永寂的轮回。即使诗人怀着巨大的热情投进太阳的怀抱时,这种生的哀戚感也未能被拂去。

这一特点表明:从一开始,艾青的诗歌创作便具有了世界的眼光,他的诗作汇入了世界诗歌的潮流,成为20世纪世界诗歌的一部分。

艾青早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世界潮流、民族传统与个人气质的交汇,显示出了中国新诗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艾青一贯追求和坚持现实主义,但并不拘泥于现实主义的单一模式,而是有所突破,有所开拓。他的诸多诗篇把现代主义艺术的表现性与现实主义艺术的写实性融合为一,把热切的拥抱现实与超现实的象征、隐喻和寓言结合起来,把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把现实的外在生活化为内在的自觉表现,创造了一个基于社会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表象的充满寓言、象征和想象的多维审美空间。正如法国诗人贝尔娜所说:“艾青从一开始就是写实派,但他不是僵硬的,教条的,这是一种自由的现实主义,开明的现实主义,进取的现实主义。”④也就是说,他在恪守现实主义本质规定的基础上吸收了多种文学流派的营养,使现实主义在艺术上具有多种色调和开阔的格局。

艾青是在西方象征主义、印象派的熏陶下走上诗坛的,他读过声称要“从恶中发掘美”的《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的诗,喜爱希望成为“通灵者”的写过色彩绚烂的《元音》的兰波的诗,这使艾青在创作伊始已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有了一定认识;但同时他又始终不忘自己是“大堰河”的“儿子”,一直在为脚下这块多难的土地和贫苦的人民唱着深情的歌。20世纪30年代,面对新诗创作已经形成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而现代主义方兴未艾的局面,艾青自觉地担负起了创造性综合这一新诗发展的历史使命,使自己成为现代中国第一个将现代主义的手法、浪漫主义的激情和现实主义的蕴涵成功地结合在一起的诗人。

艾青的这种融合集中体现在他对诗歌意象的捕捉上。艾青早期诗歌中所采用的意象,其外延相当丰富,就是说,他的诗歌是以现实主义手法对生活作真实的艺术再现。1937年初的作品《太阳》中有这样诗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不仅描绘了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还强烈地暗示着光明时代到来时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再如《死地》里有句“大地已死了……/它死在绝望里;/临终时依然睁着枯干的眼,/巴望天顶落下一颗雨滴……”以大地作象征的形象,刻画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绝望的情绪。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运用意象的典范,集中描述了她一生悲苦的经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几个意象分别以坟墓、瓦菲、荒园、石椅这些物象的直观表现烘托出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感念。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情与感,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诗中的意象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了。

艾青诗歌意象外延的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的。例如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写道:“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你土地一样古老的/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这里的“风”和“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当时惨遭战乱的社会现实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曲,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做了铺垫。再如《乞丐》,为了表现中国劳动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流离失所至于沦为乞丐的惨状,对乞丐的神态和一些特征性的动作做了细致的刻画:“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从这些意象中既可以感受到乞丐那种饥饿的痛苦和渴求食物的欲望,同时又使读者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后的旧中国黑暗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如果说郭沫若是中国新诗中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戴望舒是中国新诗中杰出的现代主义诗人,那么艾青则是中国新诗中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艾青的创作中,现实主义诗歌得到了最高体现。”⑤艾青的诗一面是对现实世界的诅咒,一面是对理想世界的徜徉和依恋,诗中所展示的视野的开阔与辽远、蕴涵的丰富与凝重及意象的圆融与透彻,无不显示出对此前现实主义诗学探索的深化和超越。他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上对于中国的汉诗写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价值和规范意义。

艾青同时又是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集大成者。他的诗歌始终关注着本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又把眼光延伸到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突出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显示了诗人的博襟和宏大的艺术视野。

别林斯基说: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身和信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诗人的伟大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艾青的伟大正在于此。

① 艾青:《诗与时代》,《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60页。

② 艾青:《诗与宣传》,《艾青全集》第3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③ 《艾青选集·自序》,《艾青全集》第3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27页。

第8篇:艾青作品范文

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当地使用一些概念工具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容量和深度,帮助学生深入阅读、体会文本。因此,在设计这堂语文课时,确定一个帮助学生解读课文,同时还能让教师较好地串接起课堂内容的理论工具是极为必要的。而考虑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新诗的学习与鉴赏,选择“意象”这个艺术形式作为突破口应当是较为恰当的。

一方面,“意象”这个概念在之前的古诗、新诗教学中已经有所涉及,学生并不陌生;另一方面,艾青本就是一个善于捕捉意象的诗人,本诗中也有许多值得品读的意象,如“雪”、“大地”、“农夫”、“小妇”、“母亲”、“垦植者”等。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既需要透过概念看文本,找到诗中的意象;亦当由文本回溯概念,找到意象之间的差别、联系与作者的运用之道。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在找到意象与分析、体会作者对意象的使用方式这两个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级台阶。对单个意象进行细读与分析、归纳、整理全篇意象的关联间,也存在一条沟壑。而教师的职责,便是引领同学通过阅读、讨论与分析等方式逾越这些障碍。

综上,结合诗歌教学的必要内容与“意象”这一特别的线索,确定了下面三个教学目标“一、通读全诗,把握作者描写的内容;二、找出本诗所使用的意象;三、领会作者使用意象的方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核心意象为“雪”,但为了阐述这一核心意象的内涵,诗中其他意象也必须得到相应的阐释。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这一构想同时也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方面,《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首较长的诗歌,要在一堂课里完成以上三个教学目标,首先就必须对教学时间有所规划。其次,让学生将“意象”这一概念工具为己所用,需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有“热身”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启发他们回顾之前对“意象”这一概念的了解,另一方面需要他们充分深入课文、深入文本,在把握作品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以“意象”为线索和工具,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最后,从知识结构的层面来说,教师对于“意象”这一概念以及艾青的了解应当是足够通透的,能够为课堂提供足够的支持,将教学过程引领上知识的“高原”。

知识层面的问题较容易: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艾青的资料、回顾现代与古代文论中与“意象”有关的论述都是有效的解决途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认识意象的问题,可以尽量通过单元教学的安排与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来解决。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即可有意识地突出“意象”这一概念。让学生充分接触这一诗歌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消除陌生感。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安排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按照“意象”“尽意莫若象,景象莫若言”的定义,从诗歌中的存在图景入手,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找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回顾画面――找出画面中的意象――解读意象的含义――归纳作者使用意象的方式――布置作业,通过比较阅读把握意象的使用方式”这一步骤进行。

有层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跨越学习过程中的“台阶”。但从教学实践来说,如此容量的课程,极易带来时间上的困扰。教学步骤设计的较多,预习作业应当有所反馈,诗歌教学本身要求有充分的诵读训练,《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首内容丰富诗歌,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教学时间的紧张。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则必须立足于在确定教学过程中的“主次”之分后,尽量减少弱化重复性内容,将与作者有关的背景知识(如“艾青”笔名的由来,艾青的籍贯、艾青其他作品的评价)穿插到课堂教学推进的各环节中。

按照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来说,理解常见意象的意义是解读新诗的必须环节。但学生对于意象的理解往往受到自身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局限,对单一意象的解读尚且需要较长时间的引领,举一反三就更加困难一些。而针对这首新诗的教学,也正以此作为突破口。

参考文献:

[1]严羽.沧浪诗话校释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第9篇:艾青作品范文

在《艾青诗选》中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艾青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黑暗势力的不妥协和极度痛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艾青诗选读后感高中范文摘抄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艾青诗选读后感高中范文1爱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艾青的是既有古风又有现韵。把中华上下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化成一种蓝色的忧郁,虽说我可能喜欢乐观话得豁达的诗,可艾青的一生经过很多波折,可艾青的诗更多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报效之心。从中提炼出诗人忧国忧民大情怀。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是在记忆里永存。

读完《艾青诗选》这一本书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我爱这土地》。艾青写这首诗时正难国内当头,这首诗写出了艾青的忧郁。他的忧郁源自于农民的苦难,这里有浓烈的爱国之情。

作者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在个体上面的渺小,短暂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是为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永远不停歇的为祖国大地而歌唱。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时展的要求。我们也要像爱情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而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唯有努力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要保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爱情是重要的事,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现在生活的思考,会深思,就算少了盼望,我也会努力盼望我以后的理想生活。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努力,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艾青诗选读后感高中范文2将《艾青诗选》捧在手中,感受近代历史的痕迹。

一本橘色的书皮的背后,满载着中国男儿的坚强,勇敢,他们不屈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凶狠残忍的帝国列强对我们国家所犯下的一切罪恶,将无法抹去。艾青以他苍劲有力的诗句述说着历史的悲凉。

艾青的《春》: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甜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作者将战争的胜利比作春天,用了多个那些以及将将土地比作野兽,吸着血,可以从侧面写出敌人的残忍,激烈,死伤惨重,表现出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是用无数战士的血液换来的,表达了艾青对勇敢无畏,坚持不懈,爱国的战士的赞美和敬佩。

艾青笔下的每一段诗歌都诉说了一段故事,表达对战士品质的赞美,对战争的痛恨。最后呼吁人们和平,反对战争。读着艾青的诗,朗诵着艾青的句子,有种浓浓的爱国情谊涌上心头,眼前拂过战争的一幕幕,不禁握起拳头。

艾青是善良的,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的初心都是善良的,是战争的无情,冷漠的改变了他们。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利益的争斗中,死伤不计其数,战争,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利益争斗。我们应该保持初心,反对战争,人之初,性本善。

我和艾青一样,让勇敢无畏的人成为我们的榜样,让我们站起来,反正战争,不要在利益的世界里被污秽沾染,我们要保持一颗单纯善良的心。

艾青诗选读后感高中范文3《艾青诗选》的封面十分的简朴,深蓝色的封面上仅有着一个艾青的头像和一些对《艾青诗选》的赞美。艾青拥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诗中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黑暗势力的不妥协和极度痛恨。

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它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国土去英勇斗争。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艾青的诗歌中不仅蕴含着赤子的真诚,还蕴含着感情的真挚,是艾青心中情感的最真实的写照,是艾青的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每次看《艾青诗选》时,我总会被艾青那平凡却带着强烈爱国情怀的文字给打动。好像艾青就站在我的面前,深情地朗诵着这一首首诗,表达着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我从艾青的诗中领悟到了善良、坚忍、勤劳的真正含义。“善的源泉潜藏在内心,如果你轻轻推开那扇心中的门,甘甜的泉水就会汩汩涌出。”从这句话中我看出艾青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我们一定要坚守善良的本心,不被邪恶所腐蚀。对生活多一分善意,少一丝冷漠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充满着生机和欢笑。

一个人要想真正地成长和成熟,挫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历了足够多的挫折,才能一点点地挖掘出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去改变自己。只有怀着真挚的热情去面对生活,生活才会给予你温暖的怀抱。只有真正坚忍的人才能经历足够多的挫折且不被挫折所打倒,一旦被打倒那就很难再爬起来了。

勤劳能使我们的明天愈发充满活力和勇气,没有人是可以不劳而获的,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只有勤劳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艾青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勤劳、坚忍、善良的人。

我决心向艾青学习,成为一个勤劳、坚忍、善良的人,尽我所能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艾青诗选读后感高中范文4读完《艾青诗选》,心灵就被略有点偏冷的灰色填满了。那一首首诗里所蕴含着的沧桑而厚重的忧郁,仍然久久萦绕在记忆中。

艾青的诗,总是让我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以悲悯的心,爱着天下每一个遭受不平等的人民。他的悲伤和痛苦,从来不是出于自我的利益。“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谁也不愿意看到,古老的民族几千年来栖居着的土地,在敌军的铁骑下正奄奄一息。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应对时事的艰辛,逃避现实显然是懦弱的,所以艾青没有选择逃避。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在人民的苦难目前,“小我”是微不足道的,而是需要有“大我”的情怀。所以,艾青勇敢地担负起了职责。朴实无华的文字里,流淌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诗中传达的,还有对光明热烈的渴求和讴歌:“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齐”“在黑夜把期望寄托给黎明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几千年来,从屈原写下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开始,对人民无私的热爱,“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能够被认为是负职责的知识分子创作的永恒主题,是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艾青的诗里,没有“黄河在咆哮”那种尖锐的战斗意志,因为这种情感有时是略带盲目和幼稚的。艾青的诗传达出来的,是“北方是悲哀的”那样深刻的

无力感,离劳苦大众的真实生活更近。读来仿佛棉花堵在胸口,有时候让人感到有些鼻酸。

在艾青的诗中,常常能够见到“黎明”“太阳”“火把”,不难看出,它们具有十分明显的象征意义。艾青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渴求,蕴含在这些意象中;而这些简单的意象,也使得他更容易将热爱和诗情献给所有人民,从而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齐。抛弃掉一切无用的矫饰,艾青从古体诗繁琐的韵脚、字数、行数等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了,所以,他所表达的情感显得更为深挚,直达读者的内心。

读一读《艾青诗选》吧,你将会领悟到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宽广的心灵,以及最伟大的情怀。

艾青诗选读后感高中范文5艾青作为中国现代代表诗人之一,对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和贡献。他曾任第三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艾青的诗歌创作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幼年时被父母视为克星的他被寄养至“大堰河”保姆家中。由于在父母那里感受不到作为儿子的疼爱,反而得到大堰河浓浓的爱意和关心,从小感染农民的纯朴和忧郁,在他以后的创作生涯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他将自己作为儿子的深情寄托到大叶荷身上。于是在他创作的初期,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表达了对大叶荷的深深的怀念以及对她不幸身世的描写。

艾青创作还受西方哲学和文学影响。在诗歌中,他将现实主义主义手法和象征手法结合起来,吸收世界诗艺的营养,大大提高了其丰富性。同时他又深植于民族的土壤,感情炽热,结合了革命浪漫主义诗风和现实主义本色,极富革命战斗精神。

艾青在其创作中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独特的审美意象,忧郁和崇高之情,反映民族悲剧性境遇。追求感受力的统一,善于捕捉意象、色彩渲染增加形象鲜明性,具有散文美,融汇光彩和音乐的律动。递进排比句式,首尾呼应的手法。“太阳”和“土地”是艾青诗歌中两大中心意象,是其创作的核心和支柱。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艾青把自己对于祖国和广大农民的深切关心赋予在诸多作品中,他与劳苦大众一齐同呼吸共命运,可谓忧国忧民。他的忧郁就是农民的忧郁,他的愤懑就是农民的愤懑。而他对“太阳”的不懈追求和向往,也表现了他对这一个时代的忧虑,他希望光明、春天的到来,能够带领深陷黑暗中的人民走向黎明。两个意象互相映衬,完美融合,达到现实与理想的交汇,民族与世界进步思潮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