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大学生恋爱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恋爱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恋爱总结

第1篇: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通过对的湖南理工学院部分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出: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综上,通过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许多困难阻碍,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第2篇: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关键词 恋爱态度 恋爱动机 失恋

一、前言

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的埃里克森,在人的心理发展阶段中指出,成年早期(18到25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他认为,发展亲密感对这一时期的人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大部分处在成年早期,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对大学生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为分析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早期关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恋爱方式呈现多样化;第二,大学生恋爱价值观日趋现实;第三,相貌越来越在择偶标准中淡化;第四,大学生的恋爱往往存在“光环效应”;第五,大学生恋爱存在“游戏”心理,有短期行为的表现;第六,大学生的性观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恋爱价值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早期的研究在今时可能已不再适用,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期的研究指出,大学生恋爱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恋爱观念开放,主要表现为大胆追求爱情、多元性恋爱、注重恋爱过程;第二,恋爱动机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憧憬、攀比恋爱、寻找感情寄托、迫于毕业分配的压力、担心失去好机会等。而且,当代部分大学生恋爱价值观呈现出道德观念淡化、注重个体享受等特征,具体表现为恋爱态度轻率、观念开放以及行为随便等,同时也呈现出较重的功利价值取向。他们只是在恋爱动机、恋爱观念和态度方面解释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忽视了失恋方面以及性方面的态度问题。

有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恋爱动机总体上是积极的, 恋爱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精神层次上,主要以情感性与婚姻性的积极动机为主。此外,还有人研究发现,恋爱动机主要包括四种:第一,生理的需要;第二,物质上的需要;第三,“玩”的心态;第四,心理的需要。

在对待性的问题上,有研究指出,当今的大学生较为开放,且男生比女生更开放。男大学生对婚前持赞同态度的比率明显高于女生(P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从而编制了这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问卷》。问卷包括恋爱态度、恋爱动机、失恋态度以及性方面的态度等四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调查来研究当代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特点。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我们选择了某高校2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我们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4份,回收率97.0%,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100%。样本构成具体情况见表2.1。

2. 方法

(1)问卷。本次调查,我们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恋爱价值观问卷(见附表1),包括4项人口学变量和17道选择题,其中有4道多项选择题。问卷编制过程中,我们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恋爱态度、恋爱动机、失恋态度以及性方面的态度等四个方面来测量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

(2)数据分析。数据管理和分析采用微软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

三、结果

1. 分析

(1)恋爱态度方面的分析。在事业、爱情、友情、亲情中,把爱情排在第1位的只有10.8%,大部分学生60.8%把爱情放在第三位和第四位;认为大学生恋爱成功率有多大时,大部分人认为在10%~30%之间;在恋人间开销方面,只有1人认为花女的钱多花男的钱少,大部分学生43.8%认为应该AA制。

(2)动机方面的分析。大部分学生谈恋爱的最初动机是出于真心(68.6%),另有40.7%认为是满足自身精神寄托;在最看重另一半的哪四项上,修养、感觉、对待家庭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这四项的选择比例均高于50%;在恋爱的未来问题上,73.7%认为应尽量朝同一个目标奋斗;在陷入恋爱时你一定会考虑对方的哪几个方面这个问题上,79.9%选择了性格,75.3%选择了为人,46.4%选择了气质,25.8%选择了相貌;在谈到恋爱与婚姻时,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在喜欢的异性类型中,男生喜欢温柔体贴(37.1%)、活泼大方(19.1%)的女生,女生喜欢关怀体贴(32.0%)、稳重成熟(26.3%)的男生。

第3篇: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后现代主义的概述及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孕育于后现代社会,是在批判现代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一种革新的思想运动,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独特的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后工业时代人类对日益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信息社会的到来,西方国家的社会关系和本质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以往的传统理论对许多社会现象已不能有效地进行解释,为了更好地解决后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新情景。后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简单的统一的思想学说,而是一种复杂的丰富的泛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的最大特点是复杂性,它对理性进行反思,以质疑的眼神来看待现代社会。其主要的特征是反对权威、提倡平等、强调多元化、鼓励浪漫、开放性、崇尚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学者的思想观点在开放、多元的后现代社会找到了生存的土壤,并开花结果,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

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分析

恋爱观是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指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念和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化思潮,影响着各个领域,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当代的大学生是一代弄潮儿,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走在时尚的潮流之上,处在接受先进的社会文化的前列。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加快,后现代主义通过多种渠道,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恋爱观。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渗透,我国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积极的影响来看。后现代主义所具有对权威的质疑和挑战意识,有助于大学生直面社会。对幸福爱情的执著追求。大胆地对旧社会的家长式包办婚姻进行批判;后现代主义强调平等,对大学生在恋爱、婚姻中的平等地位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尤其是女性在婚姻中的权利,对旧社会在爱情婚姻中提倡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思想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后现代主义对理性的反思,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恋爱观。但是,后现代主义的广泛传播,其差异性、多元化、浪漫化、开放性及不确定性的观点对我国大学生的恋爱观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大学生的恋爱观产生的消极影响如下:

1.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多样性、功利化

后现代主义提倡的差异性及多元化促使了大学生恋爱动机发生了变化,恋爱动机因人而异,呈多元现象出现。现在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能用单一的思维来衡量,而是要多角度多方位地来思考。大学生恋爱是校园里极为普遍的现象,按理说,大学里的爱情是美好的,很单纯,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掺入。但是,当今的大学生恋爱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是单纯地相互爱慕就会建立起恋爱关系,多数大学生寻找恋爱对象不仅要有相貌和才华,而且更看重对方的发展前途、家庭条件(金钱)、权势、社会关系等。更有甚者,谈恋爱是为了性的需求与满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发生了扭曲,过分重视金钱、权势和享乐,从而易导致贪图心理的滋生,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恋爱对象的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祟尚多元化及不确定性也使大学生恋爱观形成了另一种趋势――恋爱对象多元化。恋爱对象不是固定的,而是多个的,具有不确定性。多个恋爱对象对传统的一对一式的恋爱关系也是一个冲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寻找多个恋爱对象,并在多个恋爱对象身上寻求不同的需要。于是,校园里“三角恋”“多角恋”的恋爱方式也逐渐流行。

3.恋爱行为的开放性、浪漫化

浪漫、开放可以说是西方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也是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爱情观。罗曼蒂克的爱情是西方文化中所吹嘘的,也是少男少女们所向往的。于是,后现代主义主张的恋爱自由、浪漫、性解放、性开放也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迅速蔓延。在宽松的校园里,情窦初开的大学生都在追求着浪漫、开放式的爱情。大学生恋爱也由羞涩与含蓄转向恋爱公开化,恋人们卿卿我我、光明正大地穿梭于整个校园,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搂腰、拥抱、抚摸、接吻等亲昵动作。同时,大学生的恋爱也从校园走到了出租屋,同居的现象日趋普遍,婚前也被多数大学生接受,并对此采取一种漠然、宽容的态度。甚至性随意、性开放也在蔓延。

4.恋爱道德的淡薄化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社会的质疑无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与行动,传统的恋爱道德规范渐渐地消失在大学生人群中,个人的情感剥夺了理智。外出同居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且呈快速发展态势。在热恋中的大学生中,恋爱道德意识逐渐淡薄,观念淡化,谈恋爱不讲责任只求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后现代主义的渲染让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的恋爱观的叛逆性、质疑性更加强烈,对良好的恋爱道德意识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克服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大学生恋爱观的消极影响的对策

从以上分析看,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恋爱观日趋恶化。西方的文化思潮侵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部分大学生的恋爱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仅破坏了爱情本身的美,危及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对社会的文明健康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应当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着重培养大学生识别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大学生的鉴赏力和免疫力,从而依靠自身的内部力量自觉抵制外部的不良诱因及各种社会思潮带来的消极影响。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恋爱观

从生理学角度上看,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合理的,关键是看持有什么样的恋爱观。积极、健康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美好的愿望实现。消极的恋爱观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会让大学生步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当今的大学,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知道爱的价值是什么,意义是什么,追求爱情要注意道德文明,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人生、婚姻三者间的关系。要让大学生们真正懂得“恋爱是培养爱情的过程,要严格区别恋爱

与婚姻的界限,让爱情闪烁理智之光”。同时应积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抵制“性解放”“性自由”,让他们懂得自爱、自重,而且要有责任感,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2.加强性道德教育,培养恋人在交往中对“度”的把握

为了使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问题,性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课堂里要专门设置一门独立的性道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有关的科学知识伦理道德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懂得在交往中把握一个“度”,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适合做,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持之有度。恋爱问题上应符合道德规范,慎重、文明对待,不能报以轻率的态度,使对异性的欲望和冲动升华为高尚的情感交流。恋人的交往应是健康、文明、相互促进的关系,应积极处理这份美好的感情。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据调查,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大学生的生活过得更加多姿多彩、积极向上,缓解对异性的向往,同时能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提升大学生的生活乐趣与质量,也给大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为培养一批多才多艺的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一片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的乐园。

4.规范宿舍管理工作,建设良好的校风校纪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是保证大学生高质量学习的休息前沿。不可否认的是,消极的恋爱观与学校的管理有着一定的联系。―个学校谈恋爱成风,是影响校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一个学校校风校纪的反映。非规范化的宿舍管理给正处热恋中的恋人提供了犯错误的机会,也增加了恋人外出租房同居的可能性。一方面必须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宿舍管理工作,要规范宿舍管理,明确宿舍楼栋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定期定时检查宿舍,防止夜不归宿.严肃查处违纪行为,决不姑息迁就。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好的学风,端正学习动机,加强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学生识别是非的能力,主动抵制不良诱因和腐朽没落性文化的侵蚀。加大学生管理,严格学校纪律,建设良好的校风校纪。

第4篇: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经济学

一、经济学中对恋爱有启示的一些原理

1.选择。在资源稀缺和人类欲望无限这两大现实问题下,如何做选择是个问题。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一词的解释就是:研究如何以有限资源满足人类无限需求的学问。我们每天都在面临各种选择,小到今天吃什么饭,大到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生涯,也许一个不一样的选择就会改变我们的一生。恋爱更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到底要不要恋爱,或者选择什么时间跟什么人恋爱,都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人们活在世上都是要付出成本的,而且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放在能收益最大的用途中。在面对恋爱问题的时候,我们为了追求对方必须要放弃做另一件事,这就是我们在恋爱时的机会成本。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和恋人花前月下就要放弃一些寒窗苦读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大学生就要考虑好孰轻孰重或者能不能平衡好各种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最终会减少的规律。通俗的讲,当你极度饥饿的时候想吃面包,你吃下的第一个面包是最解燃眉之急的,但随着饥饿程度的降低,你对下一个面包的渴望值也在不断减少,当你吃到完全不饿的时候即是边际效用为零,这时候再吃下去会感到越来越不适,即产生了负效应。

在寻找恋爱对象的过程中同样适用,随着你搜寻时间成本的增加,你的搜寻动力会随之减少。对于大学生恋爱来说,要尽量找到自己爱情的效用最大化。

4.爱情博弈。我们先来看一个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两个犯罪嫌疑人甲和乙被抓到后被分别囚禁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间里。如果两人都承认,则双方被轻判;如果一人承认一人不承认,承认的一方将被释放,不承认的一方将被重判;如果两人都不承认则因证据不足双方均被释放。我们可以看出,不管甲怎样选择,乙的最佳选择都是承认。反过来,同样地,不管乙怎样选择,甲的最佳选择也是承认。这样,两个人都会选择承认,不过这样的结局是两人还要遭遇牢狱之灾。

这个囚徒困境放在爱情里也一样,爱情其实也是个揣摩对方心理的过程,恋爱中双方都无法看到对方的心思,如果双方都不变心,那是最好的结局;如果都变了心,那结果也还可以接受;如果一方变了心,另一方被抛弃,那么显然另觅新欢的一方是最幸福的,而被抛弃的一方是最不幸的。

恋人之间的博弈,可能是双赢,也可能是双输,但是长久的爱情一定是达到一种均衡、互惠互利的机制。在爱情博弈当中,我们对待恋人要善意、要宽容、要理解、要忠贞不渝、要简单真诚,这样我们才会获得美满的爱情。对于大学生来说,懂得这些理论对于日后谈恋爱还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爱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首先明白什么是爱情。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可以看出真正的爱情应该包括理想和责任两个方面。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内涵,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责任是对爱情的升华,也是爱情得以长久的重要保障。理想和责任构成了爱情的有机统一整体。所以很多大学生因为寂寞、好奇、虚荣心、寻求刺激等而去恋爱都是不正确的。真正的爱情是崇高和伟大的。同时我们大学生要学会担当责任,如果要恋爱就要对对方负责任,不负责任的恋爱是不可取的。

如今步入大学校门的90后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在谈恋爱方面。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从众心理影响下急着谈恋爱,可是由于之前缺乏与异往的能力,更缺少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能力,所以在恋爱时很容易出现问题。一旦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处理,就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危机,所以大学生谈恋爱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自己“爱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爱别人、拒绝别人、被别人爱以及被别人拒绝的能力。要积极学会并增强自己表达爱,鉴别爱情与友情,接受爱或者拒绝爱以及发展爱的能力。

三、大学生恋爱要学会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1.恋爱和人生的关系。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生需要爱情,但是不能仅为爱情而活着。我们大学生应该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崇高的理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到事业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意义。

2.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大学生应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业上,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自己以后的事业做好准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在社会上也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缺乏他人的尊重与承认,事实上也无法为恋爱建立牢固的基础。

3.恋爱与失恋的关系。我们爱就要勇敢的爱,就要勇敢的付出,但是我们的付出往往不一定会有美满的结局,婚姻是结果,而恋爱是过程,不是每一段恋爱都能走入婚姻的殿堂。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但是怎么走出失恋的阴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在大学期间面对失恋切不可做傻事,要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多跟同学交流,让自己充实起来。

第5篇: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恋爱;教育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大学时代是人生之中美好的时光,而恋爱无疑是美好中的美好。两情相悦的恋爱使大学生身心放松,学习进步,生活愉快;而失败的爱情则会使他们陷入深深的困境,甚至无法自拔,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生活与学习。

近20 年来,我国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表象特征和发展轨迹从20世纪80 年代禁止大学生谈恋爱,到20世纪90 年代对大学生谈恋爱 “不提倡,不反对”的默许方针,再到现今,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新版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该法明确中国大学生只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无需征求学校同意, 就可以登记结婚。因此,我们不可回避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教育和引导。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特点。①缺少丰富的社会资源,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理解及不认同,使得高职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处于大学教育的低层次。社会对高职生往往存有一些偏见,认为其学习成绩不好,素质不高。②本科学制4年,大专只有3年,除去实习和求职外,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多。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们除像本科生需要考取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证书外,还必须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学习压力大。

一、高职学生恋爱问题

高职学生在经历高考失利之后,大多数学生存在挫折感、自信心不足,有的学生为了寻求一时刺激而谈情说爱, 甚至有些学生爱慕虚荣,把爱情当作获取金钱的途径和手段,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结合此前对相关文献以及对笔者所在院校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高职学生在恋爱中主要表现出以下问题:

1.恋爱行为公开化

当前,许多高职学生接受新鲜思想快而强,但是辨识度相对不高,目前高职学生大多主张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和对自身事物的自主,乐意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对待恋爱问题上,他们也乐于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感情状态。过去所谓的“地下”恋爱已经不复存在,这导致许多高职学生情侣在公众场合不注意言行举止、过于亲密,甚至影响公众视听。

2.恋爱动机、形式多元化

除了校内恋爱之外,异地恋、网恋等新形式的恋爱也随着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多。同时近几年流行的“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就形象地反映出高职学生现今的恋爱心理, 即不以最终的结合为目的的恋爱,这说明高职学生的恋爱动机已经不再单一。

网络的发展使得感情也实现了虚拟化,部分高职学生都接受了网恋。由于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很多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实现异地恋爱,传递感情,加之互联网的隐蔽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得一部分人终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浪漫之中。这样,高职学生的恋爱问题越来越复杂化,给恋爱观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3.应对恋爱挫折的能力较弱

恋爱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在恋爱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挫折。面对恋爱挫折,也有一些学生心理脆弱,容易失控,给个人与学校埋下安全隐患。

高职学生的在恋爱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①“爱极生恨”,在恋爱失败后对自己和恋人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失去理智,对自己或(及)恋爱对象采取过激行为。②“自我失败预言”,有些学生在恋爱失败后,由于对恋爱对象的过于依赖,导致自身伤害太大,导致全盘否定爱情本身,反复回味痛苦,感情脆弱。

4.性观念更加开放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相对开放的性观念对我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在这种大环境下,当今高职学生的婚前已经变得较为普遍,甚至有少数学生选择在校外同居。但是性观念的开放和性教育的落后直接导致性生理和心理的疾病,例如,学生中的内衣盗窃、不安全堕胎、性传播疾病增加等。

二、高职学生恋爱问题原因分析

大学生恋爱的原因虽然复杂多样, 但可以从学生个体本身以及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

1.学生自身原因

高职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导致其在恋爱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

(1)因为空虚而爱。高职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等学府,有的学生思想很消极,在大学中混日子,终日无精打采,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于是将注意力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时,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和是否是爱情,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上得到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或者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其他方面的原因。高职学生涉世不深、思维相对狭窄,看待问题不够全面,处理恋爱问题的方式不够老练;少数学生存在心理方面的障碍,导致其在恋爱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2.社会环境、学校的原因

从社会环境方面看:①近年来,社会上的恋爱逐渐向低龄发展,许多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就已有了恋爱经历;②受有关文艺作品的影响,尤其是西方一些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导致有些学生追求“ 性解放、性自由”;③受社会上“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现象的影响,甚至有部分家长怂恿孩子在校谈恋爱并给予经济支持。

从学校方面看:①学校对学生婚恋观、观缺乏正确的引导;②缺乏专门的恋爱教育;③对传播恋爱心理知识以及性知识的忽视。

三、解决高职学生恋爱问题的措施

高职学校必须清醒认识和积极正视高职学生恋爱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科学地加以教育和引导。

1.高职学生恋爱教育的主要内容

首先,高职院校引导高职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加强异往的行为规范及交往能力教育,引导大学生文明、坦诚、自然大方地与异往,不是与异往即一定要发展成恋人,异性之间同样存在友谊,异往不能和恋爱画等号,不要思想狭隘。

其次,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婚恋道德教育。婚恋道德必须符合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准,引导学生摒弃“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观念误区,让学生学会如何理智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文明恋爱。

再次,高职院校要深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性知识。①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宣泄恋爱中出现的负面情绪,加强相关的行为训练;②加强基础性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约束力,远离危险,同时使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克制生理和情感的冲动, 遵循崇高的性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最后,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情、学业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确恋爱不是大学生活的主要目的,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当代高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职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

2. 高职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形式

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恋爱教育都是融合在交往礼仪、安全教育等各类教育中有浅略涉及,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恋爱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将恋爱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当中,开设专门的恋爱教育。建议把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健康保健知识、婚恋道德观整合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除正式思修课上的引导之外,在正式课程之外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定期开展各种恋爱道德、恋爱挫折专题讲座。

其次,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丰富系统课程之外的相关课余教育活动。①高职院校辅导员以平等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与学生加强沟通;②开展朋辈教育, 发挥群体效应。朋辈教育比较容易突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沟通障碍,有利于坦诚平等的交流, 是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再次,高职院校从制度层面引导学生正确恋爱。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制度管理。规劝公开亲昵行为,净化校园环境。大学生情侣在公众场合过于亲昵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其他学生造成不良的示范影响, 导致其他学生也模仿这种不良行为。

最后,深入开展个性化指导。恋爱属于个人私密,同时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各有不同。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个别同学的具体问题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思想、感情动态,帮助学生化解问题,在全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关学生个人档案, 定期与家长沟通。

3.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的引导

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其根本是要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是非明辨的荣辱观。只有具备了这些,培养正确的婚恋观才会水到渠成。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荣辱观的培养,如果离开了文化的熏陶 、塑造、影响,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兰 栋. 90后高职生婚恋观调查及教育对策初探――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8(03):45―48.

[2]陈桃荣,朱建军,程 明.高职学生群体思想特点及其成因分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27(02):38―42.

第6篇: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女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6日

伴随着我国目前大学生优惠政策普遍的实施,人们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是越来越人性化。这样使得我国大学生教育模式越来越自由,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越来越差,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学习严重松散的现象。尤其是对于身处人生紧要关头的当代女大学生来说,学业、事业、爱情和婚姻无疑构成了当代女大学生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的人对于爱情以及婚姻观的理解不同,这一现状的形成直接影响着目前我国社会上婚姻观、爱情观风气的偏差。在这种情形下寻求一个正确的婚恋观来引导我国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之路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个正确的婚姻观、爱情观不仅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还对当今社会婚恋观价值趋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目前我国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从我国目前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整体趋势上来看,我国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总体呈健康、稳定的发展形势。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于爱情以及婚姻的选择都是建立在男女双方共同的理想基础之上,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这种发展形势下,人们对于女方择偶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经济条件的追求,而是更加看重择偶对象的人品以及男方未来的发展潜能,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恋爱、婚姻关系有着自身独特见解的当代女大学生来说,择偶要求也在随着社会局势的改变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造成我国许多大学校园里部分女大学生对婚恋观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偏差问题,这些问题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盲目的恋爱观。纵观我国婚恋观的总体趋势,目前我国女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主要以“盲目追求恋爱风”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许多女大学生受大学校园风气以及社会风气的熏染,她们认为女大学生大学期间不谈恋爱就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仍有部分女大学生的恋爱以“寻找感情寄托”为动机,这部分女大学生主要受当前社会体制以及大学管理制度的影响,这部分女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活太枯燥无味,因此寻求一个感情依靠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正是这些片面动机的形成,直接导致了我国目前许多女大学生大学期间盲目恋爱观风气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我国社会婚恋观的风气。

(二)功利的择偶观。目前,我国女大学生的择偶观主要以“经济收入”和“家庭背景”为主,这种择偶观出现的原因不仅与我国目前社会价值观的趋势有关,还与当今社会主义拜金主义下的社会风气密不可分。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的择偶观越来越趋于功利化,认为结婚对象必须要有房、有车、有存款。这种风气使得目前我国择偶观念越来越趋于功利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婚恋状况。

(三)婚姻观的偏见与矛盾。目前,我国女大学生对婚姻观存在着许多偏见,譬如说:我国许多女大学生结婚前男女双方有感情基础并且真心相爱的人数越来越少,大多数结婚双方都是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先结婚后恋爱,随着我国目前经济局势的发展,婚姻转变为亲情的人数比例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很少部分女大学生会把家庭和事业摆在相等地位。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局面下,使得我国婚姻观偏见呈现出在逐年增长趋势,加深了我国社会不正确婚姻观以及价值风气的形成。

二、造成我国目前大学生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人们利益价值观的改变,直接影响了我国目前社会的婚恋观。现如今,随着社会拜金主义风气的盛行以及金钱主义的糜烂现象的出现,导致目前我国许多女大学生产生了一种盲目追求心理,这种“捷径”的出现,不仅加深了我国不正确婚恋观的局势,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国女大学生道德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因而,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保障,是目前我国正确婚恋观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家庭因素。伴随着社会上许多家庭关系中传统观念束缚的情况出现,使得许多孩子与父母思想观念形成偏差,并且家庭监督不到位以及家庭错误的教育方式都直接影响着我国目前社会的婚恋观。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管理模式使得许多女大学生对正确婚恋观的认识不足。由此可见,家庭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婚恋观的存在形式。

(三)学校因素。伴随着我国许多学校对学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大学生自主安全意识以及宿舍楼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现如今许多大学生在学校外面出租房屋,男女同居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学校对大学生婚姻观教育力度不够,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目前社会不良婚姻观问题的出现。

(四)个人因素。造成我国目前婚姻观现状的原因除了与外界影响因素有关之外还离不开自身的因素。就自身影响因素而言,主要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道德因素。生理、心理因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于婚前男女同居现象的淡然心态。另一方面,道德因素主要是因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造成人们的价值观也在无形中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金钱的追求越来越现实,这一现象的形成进一步加深了我国目前社会婚姻观的局势。

三、引导我国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对策

面对我国目前社会婚恋观的现状,想要正确引导我国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这不仅要求我国政府部门从自身做起,充分优化我国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制度环境,从而进一步拓宽我国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力度,通过由外而内的发展策略正确引导我国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具体措施可以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对女大学生婚姻观教育力度。加大对女生婚姻观的教育力度,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在加大家庭教育的同时,还要优化我国大学学校的教育模式,女大学生还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婚恋观的教育力度。家庭教育作为女大学生婚姻观教育的起点是引导我国正确婚恋观形成的前提条件;学校教育作为女大学生婚姻观教育的重点是引导我国正确婚恋观形成的必经之路;自我教育作为女大学生婚姻观教育的动力是引导我国正确婚恋观形成的催化剂。

(二)拓宽女大学生婚姻观教育的内涵。拓宽女大学生婚姻观教育的内涵要求我国学校、政府部门在加大女性婚姻观美德教育的力度上加深我国女性婚姻观道德教育的力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女性婚姻观健康科学的教育力度,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国目前社会婚恋观的风气,引导我国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三)优化女大学生婚姻观教育环境。优化女大学生婚姻观教育环境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在完善我国的婚姻观制度环境的前提下,加大对学校的监督力度,使我国高校构建出更多良好的女大学生婚姻观教育机制;另一方面,还要求我国的社会舆论部门积极创建适合我国目前社会婚恋观现状的女大学生舆论制度,从而进一步引导我国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 交往艺术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3-02

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基本上是处在18、19岁至22、23岁的年龄,他们的身体发育基本成熟,有着极其强烈的想要与异往的愿望。大学里宽松的校园氛围,丰富的异性资源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可供恋爱的便利条件。但是他们在中学阶段,家长、学校还有他们自己都把关注点集中在了学习上,集中在了如何考上大学这个焦点上,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同时也更不允许这些孩子在这个阶段分心去考虑与异性恋爱交往的问题。目前的大学生都是90后,一部分人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兄弟姐妹相伴,非常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尤其是与异往的能力。而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感情,如果不能很好地驾驭,也会给处在恋爱交往中的大学生们带来许多问题和困扰,并由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至于影响到他们的人格完善和健康成长。其实,恋爱交往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本文将从恋爱交往的选择艺术、表达艺术、纠葛处理艺术、爱的升华艺术等方面进一步展开论述,试图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大学生在遇到恋爱方面的问题时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技巧,为建设和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尤其是为大学生获得真正的爱情和永久的人生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恋爱交往中的选择艺术运用

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面对色彩缤纷的大学生活,既新鲜又陌生,再看到校园里学长们成双成对地漫步在校园里,羡慕的感觉油然而生,不少人很快有了要谈恋爱的冲动和渴求。茫茫人海中怎样去寻找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恋人呢?

1.常见的寻找恋人的机会

(1)老乡会上。每年新生开学后,高年级的老乡学长们会提前了解新生中自己的老乡名单,及时找到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由于是老乡,在异地他乡,熟悉的乡音,自然是亲切不少,老乡之间的交往自然也就频繁起来,为日后的进一步相互了解打下了基础。

(2)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中。新生开学不久,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纳新补充新生力量。在社团活动中,由于大家兴趣爱好一致,而且经常在一起开展社团活动,自然而然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要比一般同学多很多,在从事同一社团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可能会受到异性同学的青睐,也很有可能为下一步的恋爱打下基础,校园里不少同学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自己的恋人。

(3)班里、系里甚至是学校里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大家可以跨班、跨系地相互认识,进一步相互交往广泛的了解,为接识更多的异性同学提供了场所和机会,也为日后找到合适的恋人提供了一条途径。

2.选择恋人的艺术

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选择恋人首先看对方是否漂亮、帅气,其次还要看对方家庭条件如何,是否懂得浪漫等等。其实这些大学生特别重视的都是一些外在的东西,它们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的,那到底如何选择恋人呢?

(1)关注对方的品行。品行不端的人即使对你再好,外表再漂亮或帅气,或者家庭条件再优越,也是坚决不能考虑和选择的。不然有可能得到的是一时的幸福,一世的不幸。

(2)了解彼此的价值观。生活实践有利地证明价值观相近或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之后容易长久地生活在一起。现在年轻人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而结婚的,可为什么离婚率持续走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而这又是人们非常容易忽视的。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学生们在选择恋人时一定要格外重视彼此的价值观是否趋同一致。

(3)爱心、责任心有担当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一个大学生尤其是大学女生一定要注意,你可以容许对方暂时没钱、没房、没车,但绝不能容许对方没有爱心、责任心,不敢担当。否则你的婚姻里将会埋下可怕的祸根。

(4)学业、事业和能力也要加以考虑。学业、事业和能力是支撑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重要保障,没有这些做支撑的话,未来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幸福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就没有幸福可言。

此外彼此的性格、身体条件、家庭条件也是可以考虑进去的选择条件。

二、表达的艺术运用

其实向自己喜欢的人传达这份情感很简单,关键是要鼓足勇气,你可以试着给对方写封信,或者编辑一条短信来表达,如果对方接受你,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如果对方拒绝了你,虽然心里有些痛苦,但最起码的一点是不再为这件事纠结了。而对于接到这封求爱信或者求爱短信的一方,如果你觉得对方很不错,你也正好有此意,那就接受这份爱,走进他即可。如果你没有那方面的意思,那就要态度明确而坚决地拒绝他,并告诉他你拒绝他的理由,但一定要注意首先向对方表达一份谢意,谢谢对方喜欢自己,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即使再怎么看不上对方,但也要注意千万不要讽刺挖苦对方,毕竟不管是谁,能向对方表达出爱是很不容易的,是要有巨大勇气的。

三、处理恋爱纠葛的艺术运用

谈恋爱就一定要谈,只有通过谈,才能彼此相互了解,相互权衡,看到底对方是否适合自己,能不能步入神圣的婚姻殿堂。一对恋人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者对某件事的态度很有可能会不同,即使不同但也不能表明两个人就不想爱。所以为了解决这些分歧,双方经常会通过吵架来解决彼此的矛盾。恋人之间的吵架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是否是为解决双方之间的意见分歧、解决彼此的矛盾为主要目的。平时有些事情不愿意跟对方说或者不好意思说或者懒得去说,那么吵架时可能一生气一股脑全都说出来了,不仅自己心理舒服了一些,而且对方也知道你为什么这些天不高兴的原因了,反而更有利于问题的早日解决。但是年轻人吵架时刻要注意一是吵架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就是要为解决问题而吵。二是要记住吵架时不管双方多么激动,但也决不能吵架带脏字更不能涉及到对方的家人。三是一定要注意吵架时要就事论事,不要一吵架就翻旧账,陈芝麻烂谷子多少年的事情都拿出来讲拿出来吵,尤其是女性。四是不要一吵架动不动就跑回娘家诉苦去搬救兵,如果这样做的话,本来是两个人的矛盾就有可能演化为两个家庭的矛盾,到头来是很难收场的。

另外年轻人在处理恋爱纠葛时要注意了解男女两性不同的心理。男性通常是粗线条的心理,而女性则往往是比较细腻的。通常男性重视的是话本身的意思,而女性重视的是话背后的情绪;男性重视的是实际的东西,而女性重视的是虚的东西,女性喜欢男性同情她、关心她、体贴她,而不喜欢男性给自己支招。女生还喜欢说反话,动不动就拿分手说事,其实她的潜台词是你能不能更爱我一些,她们往往喜欢追求“心有灵犀不点通”的效果。这里告诉女生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提分手,虽然自己心里不是真想分手,但你总说分手,这样会不知不觉在伤害彼此的感情,男孩子一旦下定决心分手,那一定是真的,到时候哭都来不及了。

总之了解了这些男女两性不同的心理需求,在处理感情纠葛时才不至于束手无策,不欢而散。

四、升华的艺术运用

恋爱的结果无非就两种,一是成功,一是失败,这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们追求事业一样,也许成功,也许失败。而面对失恋,很多大学生不知所措,要么痛苦万分,不吃不喝,不起床、不学习,要么伤害自己,要么伤害对方,这样的事情在校园里时有发生。那么大学生该如何面对失恋,尽快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呢?

如果真心爱过,一旦失恋了,任何人都很痛苦,但是再痛苦也无法挽回了,那我们不如想办法早点走出来。失恋后先别马上陷入痛苦之中,要好好想想下列三个问题:一是到现在你是不是还真心地爱着对方。如果是,那我们就要好好想想,真心爱一个人,肯定是希望这个人幸福快乐,而他现在觉得你俩不合适离开你,他感到辛福快乐了,那我们何不放手,让他去追求他的幸福和快乐,这才是真爱,你可以把对他的爱深深埋藏在心中,让它成为日后的一份永久的回忆。二是你很痛苦,是由于心理不平衡,他或她凭什么跟我分手,我为他(她)付出了那么多,买这买那,吃这吃那等等。恋爱期间确实你付出了很多,但对方也同样付出了,你们双方彼此都得到了快乐,只是对方先提出了分手,很多人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心里不平衡,其实不管是哪一方,在恋爱的过程中,都有选择的权利,不合适提出分手都是很正常的,这个阶段觉得不合适提出分手,总比结婚以后再离婚,对双方的伤害要小的多。三是你很痛苦,是否是你内心依然沉浸在他对你的关心爱护和疼爱的幸福当中,不愿走出来呢?其实你应该感谢对方,是他提出分手,才给了我们充分的自由,给了我们重新选择合适的恋爱对象,追求幸福的机会;感谢对方提出分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也令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一些,起码积累了一些恋爱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恋爱的教训,为我们下次恋爱成功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我们对以上大学生恋爱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恋爱交往的艺术及其运用方法,为大学生在恋爱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希望能为大学生恋爱交往成功助一臂之力,为创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也为年轻人以后的美满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打好一定的基础,这也是本课题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姜星莉.爱的艺术――大学生恋爱与人际交往指要.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4

[2] 徐光兴.爱情、婚姻、家庭心理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赵永久.积极恋爱心理学.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4]舒曼.心理咨询师与你同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8

[5]赵永久.爱的五种能力――爱情与婚姻中的情商课.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第8篇: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一、失恋类型分析

当今社会状态下的在校大学生对爱情的理解不拘一格,恋爱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由此而引发的失恋现象也并非千人一面。

一是“游戏爱情”型失恋。这种失恋应该说一般不会给当事双方带来什么痛苦和烦恼,因为,这些人的爱情本来就不是真挚的、投入的、负责任的,而是把恋爱当成做游戏,那么,可能是玩玩而已,说分就分,即使有一丝不悦,也会闪电般消失,不会惹出什么麻烦。尤其是八零后出生的大学生,在感情方面的随意性较强,使得这种现象在当今的高校校园成为普遍。

二是“初恋情人”型失恋。大学校园里的恋爱大多属于初恋,尽管可能都是纯情付出,由于不成熟,没经验等原因,一对初恋情人相处不久就分手,就必然给双方或一方造成巨大痛苦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双方或一方性格内向,缺乏涵养,加之对爱情的知识知之甚少或理解肤浅,一遇来自内在的或外在的不利影响,出现了恋情动摇、分离,一时思想情感无法应对,就会在思想、情感、学习等方面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婚恋观乃至人生观的混乱,或消极厌世,或逃避现实,或游戏人生等极端行为。

三是“单相思”型失恋。一方有爱,另一方不知;一方有情,另一方却毫无感觉和反映,如此暗恋对方的单相思现象在年轻大学生中为数不少。一旦对方另有所爱,或明确拒绝,或明知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单相思者就会“失恋”。其实,这是一种没有恋爱的失恋,也不是真正的失恋,但对于设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讲,也必然会带来打击和苦恼。

四是“成熟恋情”型失恋。即双方的恋爱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而比较牢固,之后因两人自身的原因,或遇外在因素,比如第三者插足造成一方改变初衷,使得原本深深相爱的恋人分手的现象是不断发生的,这种失恋给双方或一方的伤害是极其严重的。当然,心胸宽阔者、意志坚强者尚能经受沉重打击,而那些性格内向、意志薄弱者,就会失去感情控制,出现精神失常或者轻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可怕悲剧。

五是“没有恋爱”型失恋。这里主要是指男女双方相互爱慕,而且爱得很执著,很专一,但一直羞于启齿,不好意思开口表明,或者因为其他外在的原因,如家庭原因、学业原因、校方纪律规定的原因、个人生理方面的原因等等,一直没能相互表达,或者一直没有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和时机来表达,就这样一直暗暗地在心里爱恋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毕业分手或其他原因分离时,相互仍没有勇气表明爱情,留下了终生遗憾,这种没有恋爱的失恋现象,在大学生中为数不少,有的甚至形成了心里障碍,在日后的爱情生活中一提恋爱找对象,总要和在大学时自己所暗恋的同学相比,常常使恋爱失败。

二、失恋危害分析

失恋,就象正在疾驰的爱情列车,突然刹车,相互间难免要有痛苦的碰撞;就象一场欢快愉悦的喜剧急转直下以悲剧结束,双方的心灵毋容置疑地要受到情感的伤害。无论哪种失恋,双方不曾同居则罢,如若产生了同居行为,无疑会给女方带来更大的伤害和痛苦,甚至可能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一是对学业的危害。失恋对于正在求学的大学生,注定会造成精神上的恍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无心学习、无心做事,若不能在短时期内自我调节好、控制好,学习成绩便会急转直下,一落千丈,期末考试竟出现多门不及格。

二是对心理上的危害。失恋对于涉事不深的青年大学生的心理伤害是令人痛心的。如一方表明心意,但遭到一方的婉言拒绝,便会陷入痛苦的失恋之中,或者从此不敢再接触异性同学,终日郁郁寡欢、沉闷少语,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不仅学习落伍,而且还不时出现精神失常现象,不得不休学住进精神病院。此类心理伤害,它给失恋的大学生造成的心理紊乱、思想崩溃、精神毁灭是极其可怕的。

三是对人身的危害。在大学生恋爱的人群中,由于爱恋的情感程度不同,各自的心理素质不同,所以,失恋后的痛苦、伤害也就各有差异。一般来说,爱恋得越深,失恋后的伤害就越重。那些性格内向、意志脆弱、心胸狭窄者,就会一时失去情感控制,服毒者有之,跳楼者有之,溺水者有之,动刀残杀者有之,像这样由于失恋造成的人身伤害几乎年年发生。

四是影响校园稳定。在校大学生恋爱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校方和老师隐蔽和保密,故尔一旦出现第三者插足,或者同居后被男友抛弃的情况,多以突发性的形式浮现出来,造成一些意外的伤害或流血事件,势必对校园的稳定构成一定的影响和威胁,给众多安心平静求学的大学生造成一种恐惧心理,对大学校园失去安全感,心中的阴云久久不能消散,直接影响了教学和管理。

三、失恋应对措施分析

失恋,对于每个正在恋爱的,或将来总要恋爱的大学生及高校的管理者、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回避、而要直面的问题,如若处理不好,既危害校园,又波及社会。所以,真诚、贴近式的深入了解学生,经常、主动的观察和掌握学生恋爱的动向,及时发现异常表现,从中总结学生失恋的原因、结局等规律,用真情对待大学生恋人中的失恋现象,进行人性化的理性引导,不失是明知之举。

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婚恋观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把这些教育明朗化、经常化,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结合在一起,开展一些在校大学生“恋爱”和“失恋”问题的讨论、座谈、演讲、笔谈等活动,用正确的理念来引领大学生的婚恋行为,化解失恋的阴云。引导他们认清人生除了爱情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学业”的道理;教育他们在恋爱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失恋”的精神准备,即使作为痴心的爱恋者,谁也不想遭到失恋,但谁也不可能不会遭到失恋。

二要和大学生恋人近距离接触,推心置腹地交流,不断向他们提出保持“性纯洁”的警示。大学生恋人本身亦应保持爱情专一,行为健康,尽力遏制婚前的发生,告诉学生,只要“性纯洁”尚未遭到伤害,即使因为感情、条件等其他原因而分手,失恋痛苦的调整、引导的难度就会小得多,终究还会获得甜蜜的爱情。

三要采纳科学的方法化解失恋后的痛苦。其方式主要有如下几个:

(1)升华法。失恋后,如果长期消沉、自我封锁而一蹶不振,势必影响身心健康,贻误青春和学业。因此,失恋者要把失恋带来的痛苦及时升华为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样做不仅可以及时减弱失恋带来的悲伤,而且可以有效强化自己发奋努力的内在动力,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为自己赢得新的爱情机遇和条件。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青年时代的恋人亨利蒂突然死于海滩,当时安徒生心痛至极,他强忍失恋的痛苦,奋起写作,给儿童们留下了一百多篇美妙动人的童话。

(2)转移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即及时转移对原恋人的注意力,以分散失恋后的痛苦。一方面将自己的关注点及时转向不同的对象或环境,尽力将感情从原来的甜蜜中跳出来,把注意力分配到其他事情中去,比如专心学习或积极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另一方面,不要总想着对方的长处、优点,多回味在交往中发生的不愉快和对方不尽人意的地方,刻意淡化在热恋中留下的美好记忆,尽力从原有的爱情中转移出来开。恩格斯21岁时失恋了,他就跑到巴塞尔旅游。当他等上禹特利山顶时,头晌的蓝天白云、脚下的湖光山色使他心旷神怡。后来他对人说,向美丽的大自然倾吐爱情的痛苦,可以使自己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中怡然开脱,融化在生活的情调之中。

(3)释放法。失恋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悲伤、痛苦、愤怒与绝望,要采用一定方式适度地去释放这种情感。如放声痛哭,或向好友倾诉,或发泄笔端等,使心中的郁闷情绪释放出来。但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去自杀、殉情、报复他人、破罐破摔、自甘沉沦,或将个人的消极情绪迁怒于他人,否则也会为道德、法律所不容。

(4)互助法。社会、家庭和校方管理层都要关心在校大学生中的失恋者,对他们进行心理抚慰,奉劝他们从自己的心理、志向、品行、性格和气质或社会关系、家庭状况等寻找原因,从中认识自己的弱项,并明确如何努力完善自己。让他们懂得聚散随缘,苦恼等于惩罚自己;让他们认识到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失恋,更不知道怎么应对失恋。

第9篇: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关键词]择偶观;内容分析;择偶标准;问题;建议

1 择偶观

择偶观是人们内心对配偶设定的一个标准,常常包括对方的外貌、身高、学历、个人修养、家庭状况等。在当今婚姻自由的社会价值观念下,择偶观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内心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根据社会学关于社会化的相关学说可知,个体由社会潜移默化的塑造,因此任何社会个体择偶行为并不完全取决于其自身喜好和意志,而是更多地受家长教育、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那作为社会成员,择偶观势必会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因此,择偶观从来都是社会价值取向在婚姻领域的折射,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即便是在当今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对社会基本价值的探讨也具有不容置疑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作为特殊而重要的青年群体,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其开始关注婚恋问题,在其价值观体系中,择偶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当代女大学生择偶时是否像流传的那样“拜金、看脸”?是否有理性的择偶观念呢?为了解真实的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念,选取了女生较多、有文科理科生艺术生、适宜调查研究的西北师范大学作为研究范围展开调查。

2 研究方法及问卷编制

本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面向西北师范大学女大学生的四个年级展开。大一有效问卷20份占15.75%,大二56份占比例44.09%,大三31份占比例24.41%,大四20份占15.75%。分文科和理科及艺术类三个方向展开调查,文科占44.6%,理科占38.7%,艺术占16.7%, 80.9%汉族,回族占12.8%,其他民族占6.3%。其中70.87%有恋爱经历,29.13%没有恋爱经历。

3 问卷内容及分析

3.1 从择偶动机角度看

女大学生交男朋友的原因:20.47%的人积累恋爱经验,73.23%的人是x择人生伴侣,71.65%的人选择随缘,0.79%的人选攀比随大流,29.92%的想体验恋爱,14.96%的人排遣内心孤寂,11.02%的人是展现自身魅力,12.6%的人选择满足自己生理心理需要,3.94%的人有其他原因。随缘和选择人生伴侣占了最高的比例,基本符合现代大学生正常心理的择偶观,表现为积极看向未来和不急不躁。但也有一些不同观点,比如有为了排遣内心孤寂和满足生理、心理需要,这符合多元化的择偶特点。

3.2 对择偶观的理解

对“日久生情”和“一见生情”观点,其中50.39%的人赞同爱情是日久生情,7.09%的人相信一见钟情,34.65%的人两者都相信,有7.87%的人不明确自己的观点。

对“毕业意味着分手”这个观点,13.39%的人选择相信,55.91%的人半信半疑,30.71%的人则不同意此观点。调查中大多数人比较矛盾的,看到身边的事迹也让她们半信半疑,女大学生对自己在大学的恋爱也是极不自信的,这正说明她们择偶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恋爱是为了结婚”这个问题是对上个问题的延伸与承接,虽然大学生在择偶时带有不确定性,但调查中46.46%的人认同恋爱是为了结婚。28.35%的人否认这个观点,她们认为恋爱纯粹是恋爱,不是为了婚姻;有25.2%的人不明确自己观点,这也照应了前面的恋爱的迷茫性与不确定性。

在对婚前的看法调查中, 大多数人选择理解这种行为,有45.67%的人表示理解,有36.22%的人不支持婚前,有5.51%的人支持,有12.6%的人不清楚自己观点。根据调查看,支持理解略胜于反对,这说明当代女大学生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思想比较开放,性观念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3.3 从择偶标准看

(1)关于“女大学生择偶偏好”:对礼貌在意程度要求比较高,58%的人非常在意,63%的人在意,只有4.72%的人不太在意,没有人不在意交往对象的礼貌。(2)关于“年龄的接受程度”:48.82%的女生偏向选择比自己年长的,34.65%的女大学生接受同龄人,14.17%的女大学生年龄要求无所谓,极少数能接受比自己小的。接近一半的女大学生选择年长的,正如这种说法“年长一点会有安全感”。(3)关于“品德”:65.35%的女大学生对品德要求高,33.86%的要求很高, 0.79%的人对品德要求一般。看来女大学生在择偶时,是很注重对象的人品。(4)关于“性格”:59.84%的女大学生选性格互补,18.9%的女大学生选性格相似,21.26%的女大学生无所谓。总体上多数女大学生选择性格互补,少数选性格相似,正如流传的一句话“相似的人适合打闹,互补的人适合终老。”(5)生活习惯上:73.23%的女大学生要求交往对象生活习惯要好,17.32%的人对此要求非常高,7.87%的人要求一般,只有1.57%的人无所谓。总体上女大学生要求交往对象的生活习惯要好。(6)关于“学历接受程度”:71.65%的女大学生可以接受本科学历,45%的接受硕博学历,17.32%的接受其他学历。只有1.57%的人接受本科以下的学历。接受本科和硕博的加起来占81%,总体看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对交往对象的学历接受条件比较高。(7)关于“社交”:74.02%的女大学生看重交往对象的社交能力,14.96%的女大学生非常看重,10.24%的不太看重交往对象的社交能力,只有一人完全不看重交往对象的社交能力。总体看女大学生对交往对象的社交能力很看重。(8)关于“特长”:51.97%的女大学生不在意交往对象的特长,30.71%的女大学生要求有一项特长,11.02%的女大学生要求有两项特长,6.3%的女大学生要求有两项以上的特长。(9) 关于“家庭居住地的选择”:75.59%的女大学生选择一般城市,14.17%的女大学生选小城镇,5.51%的女大学生选大城市,4.72%的女大学生选农村。总体看,绝大多数女大学生选择一般城市,选择农村和大城市的都比较少。(10) 关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选择”:43.31%的女大学生选择家庭经济条件一般,33.07%的女大学生选择家庭经济条件优越,22.83%的女大学生对家庭经济条件无所谓。没人选择家庭条件特别优越。

3.4 从择偶态度看

4.72%的人认为大学恋爱必不可少,0.79%的人认为大学恋爱不可靠,0.79%的人无此打算,而选择随缘的比例高达93.7% ,这说明大学生的择偶观基本处于顺其自然的状态。在选择“感情基础”和“物质基础”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调查对象都做出了选择,74.8%的人认为两者应兼有;15.75%的人认为爱情是最重要;也有9.45%的人选择了物质,她们似乎更注重现实的物质享受。

在注重交往对象综合因素上,93.7%的人选择了个人能力,37.01%的人选择了个人外貌 ,51.18%的人选择了家庭综合情况。90.55%的人选择了品行,对其年龄有要求的占34.65%,更注重职业学历的占43.31%,选择其他的占2.36%。可见在择偶的过程中,更注重对象的个人能力和其品行,这与前面的恋爱影响因素中,更注重对象本身是相对应一致的。按常理说,品行应该是首要因素,在此调查中,品行的确是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但相比个人能力的注重程度,品行的比例略低,有一部分选择个人能力 忽视了品行, 调查中的一部分人也不重视品行,说明大学生的择偶观还存在不完善,这值得思考。

3.5 从择偶影响因素看

3.5.1 环境的影响:25.98%的人认为影响很大,53.54%的人认为影响一般,15.75%的人认为影响不大,4.72%的人认为无影响。总体,环境对择偶观的影响一般。

3.5.2 父母观念的影响,33.86%的人认为有很大影响,50.39%的人认为影响一般,11.02%的人认为影响不大,4.72%的人认为无影响。总体上父母观念对择偶观的影响一般。

3.5.3 社会规范的影响,17.32%的人认为影响很大,55.91%的人认为影响一般,20.47%的人认为影响不大,6.3%的人认为无影响。总体上,社会规范对此影响一般。

总体影响因素中,16.54%的人选择了父母观念,10.24%的人选择了环境因素,11.81%的人选择了社会因素,而61.42%的人选择了交往对象本身。择偶观的四个大的影响因素来看,前面三个影响一般,而把交往对象本身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也符合现代化的恋爱观,与社会思想观念的发展同步。

4 现象分析和问题建议

1.现象:选择交往对象的原因中,20.47%的人选择积累恋爱经验,73.23%的人为了选人生伴侣,71.65%的人选 随缘, 随缘和选择人生伴侣占了最高的比例。

分析:总体看,西北师范大学女大学生的择偶原因比较健康向上。71.65%的女大学生认为随缘即可,不着急也不勉强,注重缘分在爱情和择偶中的重要作用;73.23%的女大学生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这种择偶观积极健康,这种心态利于真正爱情的建立。这些现象与社会上流传的“择偶为了傍大款”“大学恋爱就是玩,认真就输了。”这些观点不符合,此次调查中大多数女大学生的择偶还是积极健康的。

2.现象:在对“家庭经济条件选择”中:43.31%的女大学生选择家庭经济条件一般,33.07%的女大学生选择家庭经济条件优越,22.83%的女大学生对家庭经济条件无所谓,没有人选择家庭条件特别优越。

分析:总体上看,女大学生对交往对象的家庭经济条件中,选择“优越”和“一般”的人数多共占76.38%,22.83%的人不在乎家庭经济条件,没有人选择家庭条件特别优越。这个现象又反映出大多数女大学生并不是“拜金主义”,她们对经济条件的重视程度一般。所以,单纯地认为家庭经济条件是女大学生择偶第一要义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问题1. 在选择交往对象的原因调查中,随缘和选择人生伴侣占了最高的比例,但也有0.79%的女大学生是攀比随大流。这种现象反映出女大学生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具有一定盲目性和从众心理。

建议: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需求、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五类需求。但是爱情是高尚感情与理想追求的完美融合,不能盲目从众。盲目跟风从众,容易让自己在择偶时迷失或受到挫伤。家长老师应多加强引导,使女大学生树立理性择偶观,真正为了爱情而择偶。

2.“毕业意味着分手”13.39%人相信,55.91%人半信半疑。对于毕业意味着分手的观点,大多数人比较矛盾,出现的实例也让她们半信半疑,女大学生择偶时既迷茫又会遇到挑战。

建议:女大学生自身要树立积极心态,如果彼此相爱,就应该坚持走下去。相信爱情,也自立自强,不要因为毕业、工作、异地就立马想要放,对自己负责,对爱情负责。

家长应该更多地支持和理解孩子的爱情,不要盲目地反对,不能单一地以毕业、异地、工作等理由故意拆散真正的爱情。

社会应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完善大学生的工作体制,好多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分手”就是因工作原因。

3.在对婚前的看法调查中,大多数人选择理解这种行为占45.67%,5.51%的人支持,不清楚自己观点的占12.6%。支持理解略胜于反对,这说明当代女大学生性观念在发生变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

建议:女大学生自身,要学会保护自己,自尊自爱。不要盲目冲动,“一失足成千古恨”在恋爱中对自己负责。

学校应贴近实际开设课程,普及恋爱择偶与性安全教育课程,引导和培养学生婚恋责任意识,增强学生面对婚前不良的免疫能力。

社会应发挥媒体宣传文明健康婚恋观、择偶观的作用。各种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弘扬伦理道德引导和帮助社会公众尤其是特别年轻人,有良好的婚恋行为。

5 总结

择偶是人生大事,关系婚姻生活,物质条件是婚姻的基础,但不是幸福婚姻的全部。女大学生择偶,选择的是一份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一份互敬互爱的踏实与信任。这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每个人体验可能不尽相同,但用金钱来衡量的择偶观念肯定不对。本调查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不免有一定局限和片面,对一些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刻,但数据真实反映了女大学生的择偶观现状,为了解择偶观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依据,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正如《诗经》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希望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理性择偶,婚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