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范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第1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范文

一、用教师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朗读情境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特别是教师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朗读的情境以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梅花魂》教学设计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舒缓的音乐中,我讲起了一个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并为学生范读送别的那一段,让学生描述听读时脑海里所浮现的画面。学生立即泪眼婆娑,纷纷站起来描述临别的画面,说得动情,自然读得悲悲戚戚,催人泪下。我觉得自己在这一课上,利用媒体和语言为学生创设朗读情境做得比较好。

二、创设各类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朗读的兴趣

1.教师范读——激情

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首先,我通过让学生从欣赏画面入手,把学生带入冬、春两季的奇妙世界中去,同时抓住关键词语适时引导感情朗读,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快进入了教师所创设的梦幻世界,达到了文与情的交融,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教师的范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丽,此时,学生听得认真,之后读得动情,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配乐朗读——激趣

音乐是开启人们心灵的大门,美好的音乐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遐思和憧憬。在学生能够读通课文并能体会文章带给人们的愉悦之时,教师为他们配上了合适的音乐,使他们朗读的情绪更加高涨,体会到美文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这种以乐感人、以乐煽情的指导使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媒体插入,品味感悟——激思

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读,还要引导学生悟,发表独立的见解。本节课教师更多地运用语言文字和多媒体展示的音像结合,指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在激情中思,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和思维的碰撞中悟。如,教学中,通过一组夏、秋两季小兴安岭的部分画面,以唤起学生身心的愉悦,并形成难忘的印象,然后再朗读课文,学生极易进入情境。

第2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范文

一、善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语文课程的知识性和应用性,还在于语文课程的趣味性、情感性,所以语文教师只有创设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绚丽多彩,有效集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根据学生的学龄特征,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感官神经的刺激,所以要善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以便营造出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将抽象化的语文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更好地欣赏语文之美、感受语文之美,体会到语文课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时,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但是如果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识字教学上,那么课堂教学氛围将会枯燥与乏味,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配上图片、FLASH动画等对学生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和感官神经进行刺激,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直观感受,声音与画面的完美配合很容易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意境,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情感

要想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感受语文课的精彩,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贪玩、好动的品性,在语文课堂上多多采取游戏教学法,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起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发挥学生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边学边玩中实现语文知识的增长,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如在语文课堂提问环节,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很多学生开小差时,语文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击鼓传花”的游戏,确定出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都可以得到有效集中,并且增强了课堂上学习的快乐体验。

三、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为了让学生全方位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语文教师要多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习惯偏好,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措施,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收获更多语文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设置趣味化的语文教学情境,通过趣味化的语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语文教程体系当中,其实有很多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素材,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重视教学设计活动。如在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中,学生只是通过课文很难全面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这时教师可以有感情地诵读、解释课文,让学生闭目想象,或者先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小兴安岭相关的视频,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想象,并最终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便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给学生更多实践与互动的机会

第3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01-02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还可让学生模仿本文的结构写作,例如学完《找春天》后,仿写《找秋天》。学了《我会变》,学生尝试以第一人称写自己喜欢的物体。这样,学生学有例子,写有样本,每次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无素材,就等于愚妇无米,炊就更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呢?这就得深入生活、广开文源。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喜新求异的思维定势,引导他们进入多彩的生活,不仅能开阔眼界,增加其知识的积累,而且能活跃其思维,激发其提笔表达的欲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细心观察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写作素材。如儿童节,我便组织学生开展"庆六一大联欢"的活动;在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献礼物"的活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的活动。经过这些活动,学生的亲身经历多了,视野扩大了,积累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拿起笔来就有大量的内容可选择。

2.引导质疑,激活思维

巴尔扎克对世人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意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就问个为什么。"无独有偶,陶行之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也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显而易见,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在开课的起始环节让学生看课题质疑,能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我在执教《丝绸之路》一课时,板书课题之后就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经过思考后,就围绕课题提出了如下问题:什么是丝绸之路?那是一条怎样的路?丝绸之路上发生过哪些故事?然后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去读书,找答案,从而理解了文章内容。又如在教学《七子之歌》一课时,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我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然后让学生思考,你能帮助他解开这些疑问吗?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性与指向性更明确,收到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3.反复诵读,感悟语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正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得意忘言论"所说的,言辞有时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意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对这些文章的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绝妙材料。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色,领悟其"总--分--总"的谋篇方式;在指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反复诵读,并配以图画、音乐,使学生感受到南海海面瑰丽旖旎的风光,又以这种绘画美、音乐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既要保证诵读量足质高,又不能过度;既要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又不能把语文的学习当作玄学,对感悟的内容不加区分。

4.转化学困生,提高整体水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不能只提少数学生的语文的素养,必须重视学因生的转化,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不光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有教师以及教法因素。促进学生的转化,重视学生的两极分化,对于重新唤起学困生的认知,点燃学困生的希望之火,激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非常重要的。

4.1 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意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知识竞赛、智力抢答、笑话幽默等,以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转化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以表扬为主,对差生进行恰当的评价,施以必要的鼓励,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激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2 要坚持对学困生的学习辅导。对学困生的辅导注重知识的重点性、知识的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学困生的学习个性;对学困生辅导的形式主要是课前辅导和预习方法、预习内容,自学习惯的辅导以及课堂巡视辅导,课后跟踪辅导,并从中归结出学困生转化的规律。

4.3 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为了使学困生养成习惯,每次订出计划都要坚决执行。指导对写作有畏难情绪的差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和生活日记,指导学困生自觉搜集报刊杂志上的名言警句、随笔,指导他们学习其方法,让他们掌握写作入门的途径。

5.加强课堂教学

第4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自1999年新课改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新的改革和突破,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令人可喜。但可喜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当前语文教学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等。

出现这种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对“语文”的理解上,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上。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略谈己见:

一、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对文本有更真切、深刻的体会,读出独到的感受。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在这方面,可从三步入手: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等;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忌“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缺乏独特的感受;忌“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出现一些偏颇性的认识和见解,甚至造成误读;忌“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二、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认真研读文本后,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说:“观念决定设计,设计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可见,合理的教学设计直接影响课堂效果。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会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三、灵活有效地实施教学

有了合理的教学设计,要转化为效果,必须要有呈现。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只有掌握了新的评价标准,才会灵活有效地实施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语文课新的评价标准是: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目标要明确;语文训练要扎实;教学过程要朴实。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根据新的评价标准,如何灵活有效地实施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应抓住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语言”。 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

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优美,怎么个生动、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有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譬如,同是幽默,老舍有老舍的幽默,(如,《猫》),鲁迅有鲁迅的幽默(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碰壁”),丰子恺有丰子恺的幽默(如,《白鹅》)。在品味语言中,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不少词句形象传神:“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早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

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如,你还知道哪些或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第二个关键词是“多元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如: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第5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范文

一、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基本流程

1.确定主题

根据实际情况,我校把教师分为语文、数学两组开展同课异构展示活动,活动前一周由教导处随机抽取语文、数学各三个年级参加,并根据教学进度随机抽取非参加年级的一个典型课题进行活动。这些课题往往有明确的训练重点,对其他教材有着影射作用。如语文的写景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是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是典型的并列关系。这类课文的教学设计对一些总分总结构的文章有着示范作用。

2.集体研讨

参加展示的年级备课组首先确定好上课教师,由上课教师主备课,然后组织备课组全体教师进行集体研讨活动。备课组成员一起研读教材,谈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交流自己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和疑问,交换可利用资源,制订较为完美的教学方案上交评比。

3.教学展示

在三个备课组完成了集体备课,制定了教案之后,由教导处组织进行教学展示,要求相关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听课活动,搞好课堂教学评价,做好课堂听课记录。

4.组织评议

为促使教师认真听课,做好听课记录,提高评课能力,提升业务水平,首先将随机抽取参加年级备课组各2名教师评课;其次随机抽取其他年级1名教师评课(事先将全校各年级学科教师进行编号);最后由组织者作好活动小结,布置课后分组评议。通过组织评议,老师们各抒己见,对三堂课作了客观的评 价。有的老师从课堂所呈现出的学习方式入手,有的则从教师语言方面进行主题式点评,有的从教学目标的落实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还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老师的处理方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中肯的意见和独特的想法、建议既促进了执教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反思与改进,也使参与活动的老师得到了启迪。最终收到“雪可借梅三分白,梅也增雪一段香”的效果。

5.课后反思

在观摩了其他教师的教学和听取了大家的评议之后,执教教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记录自己教学过程中成功的片段,比较分析不足的地方,并结合教师们的评课建议撰写教学反思,寻求更好的改进措施。

6.总结提升

组织者总结本次活动情况,收集整理本次活动的所有资料,把每一个方案中的亮点集中起来,合并在一个方案中,并修改教案,将教案完善,然后将其在校园网上,以便教师借鉴。教师可根据修改过的教案融入个人的设想和适合自己班级的设计,进行教案再造,从而形成自己的最优教案。

7.组织评价

根据活动的各个环节,从教案设计(10%)、教学展示(50%)、评课情况(35%)、参会等情况(5%)制订好《同课异构展示活动评价细则》,由教导处组织备课组长进行现场活动评价,评出语文、数学“同课异构优秀年级学科组”各一个,并给予获“同课异构优秀年级学科组”的全体人员期末教师考核加分奖励。

二、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实效

在活动中,教师们是全员参与并全程实践研究,通过备、说、上、听、评等活动,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设计教案―组内说课―课堂实践―反思比较―总结提升”的校本教研过程。这一教研模式改变了以往教研活动中“组长讲组员听”、“一人主讲大家倾听”的被动模式。每一个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个体的才能,展现了个体的想法,参与了每一个环节的研究,真正成为了教研的主人,在研讨中取得了实践水平与理论水平的双重提高,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1.有利于密切教师关系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让同年级每位教师处于一种微妙的关系中,他们在课前是信息资源共享者;在展示时又是设计思维和课堂能力的竞争对手;在课后又变成了互相鉴赏、互相学习的合作者。各种不同的身份,充分发挥了人与人之间多种关系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看到了老师之间的团结、和谐,它不是让老师们变成敌人,相反它让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

2.有利于形成个性教学风格

在压力的促使下,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产生了变化,知道要尽己所能,精心备课,这样就促使不同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发挥自己的优点,来完成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并通过评课,让其他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有利于关注更多教学焦点

同课异构不管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表现机会。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材处理、不同的评课入手点、不同的反思角度……我们可以关注的有关教学的焦点也就更多,相互之间切磋的方面也就更多,更深入。

4.有利于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