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发展方面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指标体系筛选的原则
要客观衡量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就必须要建立可行、有效和具有代表性的客观评估指标体系。客观评估指标体系包含的指标,从整体上应是由多个指标构成的统一体系,从个体上又是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群。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估考核办法》,结合烟台市的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国内学者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选取了相应的县域经济发展客观评估指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遵循可行性、代表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2评估指标的选取
结合烟台市的实际情况,选取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烟台市县域经济发展客观评估指标体系。
1.3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主要通过查阅2010—2013《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0—2013《烟台市统计年鉴》获取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各项客观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
按照综合指数测算法的基本思想,选取2010—2013年烟台市海阳、蓬莱、栖霞、长岛、招远和莱州6个县域12个二级指标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2.2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指标综合评分情况与分析
2010—2013年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指标的综合得分情况。2010年栖霞的最高为0.0978,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294;2011和2013年表现为同样的趋势;2012年略有不同,评分最低的为招远。2010—2013年平均得分情况为,栖霞的最高为0.1084,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3293。年度之间的变化不稳定。除了招远外,其他县域都是2012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2013年、2010年,2011年最低。烟台市县域经济的总体情况表现为栖霞的得分最高为0.1084,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3293;不同年度之间的表现为2012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2013年、2010年,2011年最低。
2.3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一级指标评分情况与分析
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一级指标评分情况,2010—2013年二级指标中人民生活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得分最低,不同的县域之间略有差异。各县域二级指标不同年度的变化情况。海阳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变化较少。蓬莱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而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不大。栖霞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差异不大。长岛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也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比较稳定。招远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差异不明显。莱州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明显的上升,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略有差异。
2.4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二级指标评分情况与分析
2010—2013年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二级指标得分情况。二级指标的变化情况表现为各县域的二级指标X2到X9基本没有变化,保持稳定状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本研究采用综合指数法,利用变异系数确定权重系数,根据各县域经济得分综合得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分析了2010—2013年烟台市的海阳、蓬莱、栖霞、长岛、招远和莱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结论:(1)烟台市县域经济的总体情况表现为栖霞的得分最高为0.1084,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3293;不同年度之间的表现为2012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2013年、2010年,2011年最低。(2)2010—2013年烟台市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得分最低,不同的县域之间略有差异。(3)二级指标的变化情况表现为2010—2013年二级指标X2到X9基本没有变化,X10、X11和X12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各县域均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12)得分最高,说明烟台市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烟台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各县域之间和各级指标的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3.2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税收政策 激励
一、海南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在海南省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省中小企业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门类较为齐全的体系,也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两年来,海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呈现了下面几个特点:
(一)中小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转移剩余劳动力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并且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现今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并不宽松。所有制类型和行业的特性成为了现有政策的制定基础,因而这些政策更倾向于大企业,而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统一的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及配套产业政策。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在行业准入上还受到诸多限制,并不能完全的受惠于现今的扶持政策。
(三)技术支持体系不健全。一是技术装备水平低。二是技术开发能力较弱。经调查100户企业的技术创新经费,平均仅占全部营业收入比例的1.2%左右,其中只有3.6%的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比例达到5% 。受此影响,海南省中小企业产品缺乏知名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竞争力弱。
(四)融资难,成本高。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分布不均,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支持力度很小,同时借贷成本也偏高。
(五)人才瓶颈问题突出。海南省劳动保障部门的有关调查发现,某些技能人才、高级技工在一些地区供不应求,缺乏高级技师这样的骨干技术技能人才已是我省大中型企业的共同问题。
二、现行税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不足
据调研,目前税收政策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税收激励对于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的力度较弱
我国现行税制中涉及到中小企业风险性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质上的激励力度较小;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本身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较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政府的直接财政补助效果对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来说又不明显。
(二)现行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不够
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制度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政策更加侧重于产业链下游成果转化期、对先进技术及应用技术研究的引进等方面,而对其他方面的税收激励力度相对而言较小。这些政策虽然对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种政策激励作用下,企业的重点更加侧重于对技术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引进,而对自身产品研发的投入则相对不足。
三、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的思考和建议
(一)基本原则
针对现在的政策中出现的问题,在制定税收扶植政策时,须把握以下原则:一是体现国家产业政策,提高税收政策的针对性;二是激励中小企业广纳社会劳动力;三是鼓励中小企业技术更新;四是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政策选择
1、公平中小企业税收待遇。一是进一步扩大增值税制改革范围。我国的生产型增值税的制度正在面临全面转型,这个转型的过程也是个很好的契机来尽快实现对中小企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尤其是对于其中的高新科技企业,从而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加大对于固定资产的投入;二是应当形成统一的出口退税政策。我国现在的出口退税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退税不不能够及时到位,使得部分主营进出口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缺口。建议今后应当在出口退税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做到一致性,使中小企业也能够享受到完整的进出口经营权。
2、引导中小企业促进更大规模就业。一是建议将现有的有关下岗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适当延长,使中小企业在扩大招工范围的同时能够活的更多的利益;二是建议将现行的对于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扩大到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3、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一是由于目前实行的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都只是针对地处各地高新区内的企业,而对于没有建设在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没有惠及到,建议应当在政策中取消地域限制,对高新技术产业一视同仁,只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的都一并惠及;二是建议对通过转让先进技术所支付或所得的关于特许权使用、技术援助、研究开发,对投资者提供技术相关的收入可适当考虑进行所得税的减征或免征。
4、促进中国城市化。通过运用税收等多种经济杠杆,实现“城乡经济共融”。建议对设立在县城以及乡村的一些中小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减征企业所得税,这样能够促进中国的农村城市化建设;同时对这些设立在县城以及乡村的企业,能够吸纳一定比例的社会劳动力,可适当进行企业所得税的减征。
5、支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议对一些地处地方的进行非营利性经营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已经在担保的机构可进一步进行营业税的减征免征,并针对当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建立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建议给予更长时期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指导下,有税务部门的积极努力,未来海南省中小企业将会有更长远的发展,为促进海南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恩祥、郑卫东、秦蕾.中小企业发展与税收政策支持[DB/OL]
[2]刘成龙.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9(09)
自以来,东村就一直处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之中。由于邻近昆明,除了农业方面,乡镇企业也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东村相继发展了采石、建筑、运输、制鞋、印刷、粮食加工、个体商业等行业,全村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就农业方面而言,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东村经济发展也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效益型农业”的方向转变。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东村就有农户开始经营农家乐,整个90年代,东村的农家乐数量在不断增加。时至今日,东村有近10家农家乐,此外,还有几个由外地企业投资兴建的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旅游度假村也在东村境内。在目前包括东村在内的沙朗坝子种植无公害蔬菜、鲜花、水果等的大棚已经成为最为显眼的景观,据沙朗东村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东村实有土地在册面积93.33hm2,目前已经转让72.93hm2,也就是说在东村的土地中,有78%的已经出租或转让,这些出租或转让的土地都作为农家乐,水果或蔬菜种植、苗圃等经营性用地。东村的经济转型,与整个沙朗的总体变化情况是一致的。几年前,有人对沙朗的整体发展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其中对处于沙朗坝子的大村和东村的未来发展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大村、东村沙朗坝子,要充分利用大村白族一条街这一别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农舍及地下温泉的自然优势,合理开发和整理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兴建体现旅游农业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从规模、档次、特色、环境、卫生、服务等方面不断提高现有农家乐,发展壮大农家乐。同时结合白族的民风民俗举办一些如唱山歌、对调子、火把节等民族风情浓厚的活动,吸引市民参与、观看、消费,从而带动沙朗坝子内的观光农业的同步发展。在近30多年来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中,无论是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农业”,还是发展以水果、无公害蔬菜种植为主的“效益型农业”,甚至是即将开始的包括沙朗厂口在内的“生态旅游区”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均是产业结构调整之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在本世纪初期沙朗乡的产业发展规划中,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的辩证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生态兴乡”,这早已成为沙朗乡(办事处)党委政府的战略重点。然而,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在东村近30多年的农业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来自生态环境保护、维护方面的压力并未减小,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些则是在最近几十年中出现的新问题,有些甚至是在最近一二年中才出现的新问题,这些来自于生态环境方面的现实问题,必将严重制约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环境对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
山林面积萎缩据村里的老人说,以前东村山林茂密,历代的村规民约都有对山林严加保护的规定。但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由于人口的增加,昆明城市的发展等因素,山林面积急剧缩减,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东村周边山林破坏严重。自古以来,包括沙朗东村在内的昆明周边的农村地区一直是昆明城市居民炭薪的主要来源地。据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一直到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挑柴、背炭到昆明城里去卖,仍然是当地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世纪80年代以后,山林急剧减少的势头得到了遏制。西郊垃圾处理场的污染位于东村境内红水塘的昆明西郊垃圾处理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占地面积近千亩,设计总库容为914万m3,是我省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垃圾填埋场。1999年底投入使用后,平均日处理垃圾1400t以上,高峰时达1500t,200多车次,远远超过当初设计的日处理800t的承受力。西郊垃圾处理场预计使用年限为21年,负担过盘龙、五华、西山等地的垃圾处置填埋工作,截至2010年12月底,共填埋垃圾3751430.6t。据家住龙箐山庄的张某介绍,每年雨季,均会有大量的污水从垃圾场的山坡上流下来,经过他们家门前的水沟里的水也变成了黑色,以前他们是直接饮用水沟里的水,但是近年来,沟里的水已经无法饮用,不得不在水沟的另一边打了一个水井作为饮用水的水源。这里所说的这条从龙箐山庄出来的水沟,也是沙朗河的重要水源,沙朗河流经东村位于坝区的大部分田地,直接影响到这些田地里的农作物。随着位于普吉境内的垃圾焚烧场的建成,位于东村境内的昆明西郊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量已有所减少,但是已经填埋的近400万t的垃圾,其后患,可能是无穷的。渣土填埋场对东村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在垃圾处理场日填埋垃圾减少的同时,在东村的东南面又兴建起了一些渣土填埋场,目前这些渣土填埋场虽然不在东村的地盘上(属于沙朗大村),但是这些渣土填埋场就在东村东南面的山坡上,这或许又是东村未来生态环境的一个重大隐患。曾经的采石场如果说上面说到的垃圾场、渣土场是现在还影响着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那么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些曾在东村境内存在数量不少的采石场。据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一个统计资料,东村境内当时有采石场8个,扎石机3台。这些采石场,大多位于东村东南面,虽然这些采石场在本世纪初期逐步关闭,但是由于过度开采,山体破碎,生态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日益污染的没底坑水库在东村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中,还有一个方面是来自东村东面的沙朗街道办事处桃源居委会。位于东村和桃源交界的没底坑水库,是东村人畜饮水、农作物灌溉的一个重要水源。该水库是在1976~1982年历时六年,投资60多万元建成的,蓄水120余万m3,有14km长的东西干渠,涉及东村、西村、大村等近133.33hm2农田的灌溉。前些年,由于桃源大量工业废水以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没底坑水库,已经使该水库的水质恶化。
一、对特色经济内涵的理解
对于特色经济内涵的理解,理论界目前尚未形成定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产业识别与评判标准角度理解
王元京在《西部特色经济的产业识别与评判标准探讨》一文中提出,识别和判断特色经济的价值标准一是产业独有标准,即“你无我有”;二是产业规模标准,即“你小我大”;三是产业专业化标准,即“你泛我专”;四是产业效益标准,即“你弱我强”。 “独、大、专、强”是其识别和判断特色经济的基本标准。
(二)从区域比较优势的角度进行理解
李渤认为,要正确认识特色经济的内涵首先就必须把握“特色”的内涵,“特色”内涵重在区别,而无优劣、好坏、高低之分,将“特色”内涵移植到经济上来,便显现了区域特色经济体系内涵的质的规定性。他认为,特色经济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点:(1)特色经济是独有经济;(2)特色经济是优势经济;(3)特色经济是差别经济;(4)特色经济是优质经济;(5)特色经济是多媒体经济;(6)特色经济是效益经济。王芳指出,特色经济仅是比较而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特色经济。其将特色经济定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区域范围内,以一定的特色产品为前提,以特色产业群的发展为核心,以特有资源转化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支撑,具有市场适应性、效益性、开放性、稀缺性和可持续性的比较优势经济。
(三)从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角度理解
李澜、张君丽理解的特色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依据本地区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能最大限度的扩张经济总量,结构合理且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鲜明地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特色经济是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扩大,形成一定的规模,获取高效益的经济。马晓京、高新才、刘晖等人基于民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开发的角度出发,指出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认为特色经济首先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笔者认为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利用比较优势,通过市场竞争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服务)特色的经济。特色经济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特色技术为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应遵循差异化发展原则、比较优势原则,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通过竞争确立优势,从而造就特色经济。其内涵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特色经济必须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省情、区情,这是特色经济的基础;二是应以当地特色的产业、特色产品或服务为前提;三是“特”必须以“同”为基础,是建立在“同”上面的“特”,这是特色经济的根本;四是应以特色经济区域为载体。
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
(一)研究进程
特色经济在国外研究较早,我国则起步于20世纪末。我国将少数民族特色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受到重视则是1997年后,特别是1999年西部大开发之后。下面将对我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进程简要梳理。
(1)特定区域的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不一,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很多学者对中国特定区域的特色经济发展研究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胡鞍钢、温军等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特色经济就应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模式,制定具有民族特色的产业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雷敏以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特定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西部少数民族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选择。沈会盼、陈峰云等从少数民族地区实情出发,就如何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做了详尽的分析。此外,针对云南、广西、青海、宁夏、贵州、甘肃等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研究也屡见不鲜。
(2)特定产业的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
在现有研究文献中,还可以看到很多从某一特定产业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其中,有些学者通过分析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进而提出了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建议。如卢世菊的《中国少数民族竹文化特色旅游发展研究 —— 以云南省为例》、马小丽的《河西走廊特色旅游经济探析》等。
此外,还有学者在充分发挥地区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林业和种植业。如文艳林的《川西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贾凤桐的《陇南山区宜着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等。
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对中国少数民族特定产业的特色经济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 1 ) 特色种植业; ( 2 ) 特色畜牧业; ( 3 ) 矿产采掘和加工业; ( 4 ) 能源业;( 5 ) 特色文化旅游业等方面。
(二)存在的不足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虽仅有10余年的历史,但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将特色经济的前沿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实践前沿问题相结合;将理论、方法与政策的研究相结合;将宏观政策、制度与中观、微观等现实问题相结合。但目前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首先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大多是围绕实际问题与任务进行对策研究,理论不成体系,理论创新较少。此方面应多借鉴西方特色经济学研究成果。
其次,理论与实践常倒置。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研究都把重点放在政策研究上。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不是先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并把结论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单元,然后提出政策性建议,而是常常在进行分析之前已经有了政策性建议。因此,这种政策性建议常常是空洞的,缺乏实际操作意义。
【关键词】国家审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定位
国家审计工作在当前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监督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审计的监督。
一、国家审计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审计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根据规定,我国的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约作用。国家审计在当前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良好的制约作用,可以保障经济发展方式的合理有序进行。一方面国家审计可以在权力制约方面有制约作用。国家审计在当前的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防范经济风险的作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家审计可以在建立权利制约机制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家审计在工作中发挥着监督权力运作的作用,可以促进权力制约机制的完善。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权利的有效运行,杜绝一些腐败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可以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因此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国家审计可以有效地保障国家资金的正常流转,避免国家的经济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预警作用。国家审计的预警作用可以有效地发现当前国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及时处理,减少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国家审计工作在经济运行中可以及时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风险或者是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国家审计工作不仅仅对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判断,同时对于重大经济发展项目的资金进行监督,尽量减少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政府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进行详细的评估之后会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建设作用.。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审计部门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并针对这些信息作出相关的经济发展决策。国家审计部门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详细的专业的和综合性的信息,并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加,这时更需要国家审计部门提供正确的可靠的经济信息,为经济方式的转变提供相关的参考。
二、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国家审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监督的作用。国家审计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会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合理的参考建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注重风险管理审计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不稳定的时期,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加强国家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审计可以有效地减少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因素,保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顺利进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对于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加强国家审计中的风险审计,可以及时发现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因素,并根据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和防范措施,尽量减少风险因素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加强金融审计工作
由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些企业或者是政府因为一时冲动,导致的投资缺少理性的分析,这对于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盲目的投资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需要进一步转变这种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在经济发展的投资中需要加强金融审计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政府的投资,减少政府盲目投资的行为。国家审计中的金融审计和财政资金审计工作可以规范资金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维护国家的财政安全。
(三)注重民生领域的专项审计工作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不能忽视民生问题,国家审计工作始终要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民生发展的资金支持,国家审计关注中需要进一步关注民生工作的审计,开展民生关注的专项审计工作,为政府的决策作出重要的支持,这不仅仅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四)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使用出现一些腐败的行为,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资金未能得到有效地使用很大程度上因为资金的使用缺少一定的监督管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对于政府工作人员中出现的腐败行为要进行严格的处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尽量减少腐败现象的产生,提高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行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发挥政府工作的职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国家审计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监督作用,对于经济的发展和资金的使用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并没有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在今后的国家审计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促进国家审计工作作用的发挥,促进政府职能的发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济发展;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在能源资源缺乏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今天,需要对传统的单向、直线发展模式进行彻底改进,进一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能源资源的投入,强化资源回收利用,尽可能达到零排放的煤炭生产目标,最大限度保护环境、促进自身发展,走一条持续、和谐、环境友好发展战略。
一、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由于我国煤炭开发起步比较晚,缺乏对资源勘探重要性的认识,一直处于粗放型煤炭开发局面。缺乏长期、完善的煤炭开采规划以及管理体系,再加上比较落后的生产技术,导致部分煤炭企业追求眼前经济利益,造成了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煤炭的开发率、利用率非常低。在市场经济利益驱使下,“采富弃贫”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煤炭生产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
煤炭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对生态平衡与周围环境的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煤炭开采导致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开采废弃物的随意堆积与排放,使得周围水体与土体产生变化。煤炭企业过分重视经济生产,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影响。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如果煤炭资源开采枯竭,势必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三)煤炭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煤炭企业的发展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甲烷气、矸石、污水是其主要污染源。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煤炭开采排放22亿立方米的污水,造成了江河水系与土壤的破坏,威胁农作物自然生产。矸石等大量固体废弃物,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环境污染。在人类活动的甲烷排放量中,煤炭开采约占10%,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约80-100亿立方米的甲烷,也是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措施与建议
(一)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思想
煤炭企业要想走循环经济发展的路线,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在确定战略目标与战略方向的基础上,做好全面的整体规划工作,详细分解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目标制定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充分重视其中的关键技术与关键项目,最大限度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在煤炭企业的未来发展中,需要重视煤炭资源的高效、充分、合理利用,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不断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需要与之相吻合的措施相配套,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对于建立选煤厂与洗煤厂必须进行合理计划,避免对于某一方面的过度重视影响煤炭产业链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煤炭附加值。
(二)从整体行业整合煤炭企业资源
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必然。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循环经济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煤炭行业发展中,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前景比较广泛。从另一个层面分析,社会生产实际上就是一个循环过程,其中的煤炭生产是一个小的循环体系。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循环的改善,势必会促进社会大生产的循环发展。我国煤炭产业的储备非常丰富,但是,资源利用率比较低,所以说,煤炭企业必须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提高对多变产业的重视。产品价值与行业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煤炭企业的和谐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我国煤炭产业的结构存在“集中度偏低”的结构情况,要想进行可持续循环发展,必须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合理整合。国家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型煤炭的重视,为其提供更多的指导与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煤炭企业合理、稳定发展。而煤炭企业自身也需要加强开拓创新、积极合作,不断探寻多元化的企业发展之路。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煤炭企业现代化、工业化与集约化发展。第二,煤炭企业要想更多的占据市场有利形式,提高整体综合竞争力,必须采取强强联合等方式,通过联营、参股、投资等形式,进一步推动产业、资本等良性互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整体目标。第三,积极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整合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加强人才的培育与挖掘,重视人才的储备与开发。充分利用培训与人、事业留人等措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推进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合理指引,只有在政策的指导下,才能保障煤炭企业进行可持续循环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有了政策的指导,加强企业内部效率与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与此同时,全面了解相关的政策指导与管理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政策的指导与明确,进一步发挥整体煤炭资源优势,更好地推动其他项目资源的开展。在全面了解现阶段煤炭企业自身发展不足与局限性的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实现煤炭企业的跨时展。另外,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必须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可再生资源,进一步引进清洁发展技术,从而全面实现节能目标,更好地促进煤炭企业相关方面的发展,扩大循环经济规模。简言之,只有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推进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才能保障循环经济的正确发展之路,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运营。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入手分析,从三个方面: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从整体行业整合煤炭企业资源,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推进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详细论述了中国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措施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欣慰.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煤炭技术,2013(06):3-4.
[2]杜丽哲.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10.
关键词:临沂市;多元线性回归;物流业;经济发展;发展建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涉及多个领域,更是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进行了诸多研究,王俊、孙睿等(2019)[1]认为,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物流业是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刘妤(2018)[2]通过对物流业的研究发现,物流绩效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张夏然(2015)[3]论述了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宋宝瑞等(2014)[4]以河北承德为例,找出了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朱坤萍(2007)[5]认为,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李全喜等(2010)[6]发现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高度相关。方颖(2014)[7]基于Logistic模型,得出了我国中部和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比较明显的结论。综上所述,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各地区自身具有的条件不同,致使其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的发展状况都有所区别,现有的研究成果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地区,因此对于不同的地区,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才能明晰不同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临沂市凭借自身具有的区位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荣获了“中国物流之都”的称号。近年来,临沂市政府更是颁布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一系列文件,将物流业发展纳入“十三五”发展计划,确立了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为了确保临沂市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实例分析,确定临沂市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为依据,为临沂市物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建议。
1研究设计
1.1指标选取
物流业涉及范围广阔,目前我国还没有对物流业进行清晰的界定,因此在数据选取时,根据物流的含义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各种产业的划分,只采用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有关的数据。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结合以往相关文献,本文采取了以下两种指标,建立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1.1.1物流指标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物流指标选取。首先,人力资本方面,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在岗职工人数作为指标。其次,运输能力方面,选取普通载货汽车数量和货运量作为指标。最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选取国道里程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指标,来反映地方物流业发展水平。1.1.2经济指标本文选取地方财政收入和第三产业占比作为经济指标,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1.2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对各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及相关程度的大小如何而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表1数据可知,除在岗职工外,各物流指标均与临沂市第三产业占比呈一定的正相关性;除货运量之外,各物流指标均与临沂市地方财政收入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所选取的变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3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相关性分析可知,临沂市物流业与经济发展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鉴于被解释变量的发展往往会被多个因素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临沂市物流业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数学形式一般表述为:本文的数据皆来源于《临沂统计年鉴》,选取2009—202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2结果分析及检验
2.1结果分析
基于SPSS软件,根据表2数据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如表3所示。以地方财政收入为例,从其回归系数来看,首先,国道里程的系数为0.235,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证明了临沂市的国道建设对物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石,增加临沂市的国道里程,可以有效提高其物流的效率,从而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其次,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物流指标是在岗职工人数,系数为0.003,证明目前临沂市的物流业活动主要依靠人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低,通过增加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可以有效提高地方财政的收入。最后,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最小的是普通载货汽车数量,系数为0.001,证明了临沂市这种非沿海城市,货物的运输主要依托汽车进行,因此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较高,在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应以公路建设为主,其他交通方式建设为辅,完善公路网络,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当回归模型建立后,需要判断模型是否合理,因此为了分析回归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后续检验。
2.2检验
2.2.1F检验F检验用于确定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数据可知,各被解释变量的F检验对应的显著性均小于0.05,证明建立的各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2.2.2T检验T检验用于确定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否存在能够解释被解释变量的能力,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数据可知,所有解释变量的T检验的显著性均小于0.05,证明各被解释变量都能被与其有关的所有解释变量显著影响,每个解释变量都有很好的预测效力。2.2.3拟合度检验拟合度检验用于确定回归模型的精确程度,精确程度越高,模型的回归效果越显著,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数据可知,各方程的R2分别为0.977、0.947和0.985,调整后的R2分别为0.969、0.927和0.977,无论是R2还是调整后的R2都大于0.9,拟合度非常高,证明回归结果可以有效反映出临沂市的物流指标与经济指标间的关系。
3结语
3.1结论
物流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加大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与建设力度。从分析结果的整体来看,所选取的三个方面的物流指标均能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为了保证临沂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分析结果及选取的几个方面指标,提出几点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2建议
3.2.1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公路运输网络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临沂市的物流活动主要依托公路,因此公路建设为重中之重,铁路、航空和港口建
设方面也应同步推进,建立海陆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结构。公路方面,应加大公路建设力度,提高公路覆盖率,保证公路物流运输系统有强健的设施体系。临沂市超过70%的货物通过公路运输[8],公路基础设施负担较重,应对公路基础设施定期进行检测与维修,以免在公路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路面损坏等问题,影响运输的效率。3.2.2进行政策扶持,改善相关从业人员待遇目前临沂市的物流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仍需要较多的从业人员,但由表3数据可知,2013年起,临沂市物流相关的在岗职工开始不断流失,物流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减少成本,多数物流企业降低了员工待遇,导致很多从业人员选择转投其他待遇相对较好的行业。为了保证相关人员的增长,政府应颁布相关政策,完善物流员工薪酬制度,适当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对晋升渠道进行创新,建立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例如,可以对拥有相关证书的从业人员发放补贴,不仅可以吸引人才,还能留住人才,更可以刺激普通职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3.2.3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虽然目前临沂市物流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尚可,但整体的素质不高,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临沂市物流业的发展。为了改善人才匮乏的现状,市政府应重视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临沂大学等本地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课程,加强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俊,孙睿.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9(24):84-87.
[2]刘妤.物流绩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评价研究:以为例[J].价格月刊,2018(8):75-79.
[3]张夏然.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人民论坛,2015(29):232-234.
[4]宋宝瑞,刘勋,焦翠影,等.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以河北承德为例[J].物流技术,2014,33(15):220-222.
[5]朱坤萍.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J].河北学刊,2007(2):168-171.
[6]李全喜,金凤花,孙磐石.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基于全国面板数据[J].软科学,2010,24(12):75-79.
[7]方颖.基于Logistic模型的甘肃省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5):260-262+281.
关键词:共享经济模式;共享单车;管理策略;对策建议
1.引言
共享单车的产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体现着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内涵。共享单车的使用和管理体现着城市的整体形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共享单车的管理需求不断提升。当前,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共享单车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社会大众的整体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缺乏企业的参与合作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共享单车的管理,同时也对我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重要的挑战。因此,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必须要全面审视共享单车管理问题,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改进。
2.共享经济模式下共享单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社会大众的整体意识淡薄
共享单车属于新兴事物,社会大众在对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缺乏基本的意识,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将其占为己有,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城市的形象,浪费了社会的资源,同时也使得共享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其初衷,使得在全社会全面践行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变得十分困难。这些都是因为社会大众对共享经济尤其是共享单车的认识不足,共享的意识较差。而转变大众的意识需要较长的时间,加上目前各种宣传力度不到位,社会大众的受教育程度不一,其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才导致共享单车的全面健康推行存在较大的难度。
2.2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共享经济的发展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作为指导和约束,才能逐渐得以实施。在共享单车的普及方面,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制定和实施阶段,目前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作为指导。肆意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其违法的成本较低,法律意识淡薄。同时,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在这期间很多城市的共享单车遭到了较大的破坏,严重s短了共享单车的使用寿命,损害了城市的发展形象,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共享经济的发展。
2.3 缺乏企业的参与合作
任何经济模式的推行都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才能够得以顺利的实施,当前我国共享单车的推行几乎全部依赖政府部门,企业的参与力度较小,而加之监管力度不利,使得共享单车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困境。很多企业缺乏必要的参与渠道,政府在企业参与方面没有指定和实施相关的激励及引导政策,整个市场的发展依赖于行政指令,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初衷相违背,也拖慢了我国共享单车的发展步伐,长期下去势必会浪费社会资源,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本。
3.共享经济模式下共享单车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宣传提升大众的共享意识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要想全面有序地推进共享单车,必须要全面强化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大众的共享意识。通过在共享单车二维码、公共场所宣传栏、各大媒体等手段,对共享单车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使得社会大众能够将共享单车视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提升其共享意识,不能肆意破坏或者占为己有。同时要促使社会大众提升监督意识,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过程中强化相互监督能力,营造良好的共享单车使用氛围,使得社会大众能够真正认识到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为全面实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目前,法律法规政策在共享单车的推广和使用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法律法规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使得共享单车的发展面临诸多的困境,社会资源受到严重的浪费。因此,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科技,完善各项法规政策及其实施力度,使得违享单车使用规定的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建立个人的信用档案,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要强化各政府部门的作为,将共享单车的推行视为各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使其能够以身作则,引导社会大众充分践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合理使用和维护共享单车,使其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大众。为共享经济模式的实施奠定法律法规基础。
3.3 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合作
在共享单车的发展过程中,要逐渐引入市场机制,逐步放权,使得企业能够成为推广和维护共享单车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完善企业参与机制,促使企业提升参与城市共享单车的推广的积极性,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共享单车的使用模式,并为企业提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机制,使得企业在获利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全面有效地推广共享单车,实现企业与社会大众的共赢。通过科学引导来全面提升企业参与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的能力,为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总结
共享经济是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并取得重要成果基础上实现的,其实现了经济成果由全民共享的重要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突破性成就的重要标志。而当前兴起的共享单车成为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代表,对其管理层面的需求较大,存在的问题较多,如何实现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本文认为应该从加强宣传提升大众的共享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合作是共享经济模式下强化共享单车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促进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层科技;科技管理;科技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也已成为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推动因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基层科技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逐步实现基层科技工作的均衡发展。
1我国基层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科技管理机构体系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国基层科技管理机构存在重叠与缺失问题。其中机构重叠主要主要体现在个别政府部门之间。例如部分县市的科技局主管全县的科技工作,而其他局也设有涉及科技的股室。这种现象不仅会造成资源和人才浪费,还容易诱发推诿扯皮现象。第二,我国基层科技管理机构职能交叉和定位不准。这种交叉主要体现在基层县市的科技局与其他局有关科技的部门之间。例如,例如部分县的科技局农村股与农业局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之间就存在职能交叉,并诱发多头管理问题,需要进行整合。第三,我国基层科技管理机构改革不到位,市场化程度较低。在我国基层县市区,只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构建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中介机构,大多数地区的科技机构市场化程度不高,仍然由政府作为主要的管理和经费来源,专业化程度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1.2科技管理运行制度方面的问题
第一,基层政府对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视不足。我国地方政府在基层科技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思想上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存在认识不足和认识不全面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根本不重视,没有科技管理概念。例如部分县市的科技局已经取消,或挂靠发改委、经济局,不利于基层科技管理的开展。第二,我国基层科技机构人员数量配备不足,结构不够合理。我国基层县市区的科技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差别极为显著,多的可达二三十人甚至更多,少的则只有两三人,显然不能承受愈加繁重的基层科技管理工作任务。此外,基层科技机构的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例如,工作人员的专业与岗位不一致,人员年龄偏大,创新意识不足等。第三,科技政策不完善,执行能力略显不足。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国的基层科技机构往往构建起自己的科技发展政策体系,但是往往不够完善和系统化。在科技政策的实施方面往往力度不足,操作性不强的情况也经常发生。
2我国基层科技管理改革的建议
2.1科技管理机构体系的改革建议
第一,健全科技管理机构。针对我国基层科技管理机构的重叠问题,建议由基层县市区政府政府作为指导,在辖区范围内开展机构的合并和重组,以节省科技资源,提高科技管理的工作效率。此外,建议我国基层县市区政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立科技咨询机构,为当地的科技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第二,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机构职能。本文认为,我国基层科技机构的智能建设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科技发展要使用市场变化,科技机构对域内科技工作的指导不仅限于宏观指导,还要放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二是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域内产业科技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第三,要改革科技中介机构。面对我国基层科技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完善相关科技政策,使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运作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健全各个中介机构的运行机制,使科技服务更为合理高效。
2.2我国基层科技管理改革的建议
第一,地方政府要转变科技管理的观念,提高对基层科技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国家的长远发展的视角认识和重视基层科技管理工作。基层县市政府必须要成立一科技局为核心的基层科技工作管理机构,并将基层科技管理工作水平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基层政府对科技管理的重视程度。第二,变革基层科技人员的任用和培养制度。面对基层科技管理机构科技人员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实际问题,建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是优化科技人员配备,增加工作人员数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科技管理队伍。二是进一步强化基层科技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第三,进一步优化基层科技管理政策。针对我国基层科技政策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积极采纳他们的有益建议;二是积极拓展科技政策的视野,政策的指定要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要保证政策的稳定性,不可朝令夕改;三是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使科技政策向地区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第四,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面对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建立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的奖励制度;二是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保证科技技术供需双方的正常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第五,基层县市政府要要从大局出发,不断加大对科技管理和科技发展领域的投入力度,确保科技投入增速高于当地的财政收入增速。另一方面,要以政府牵头,形成一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后盾、民间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3结语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基层作为科技应用的主阵地,在地区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基层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通力合作,不断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崔红斌 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