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编程计划范文

学习编程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编程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编程计划

第1篇:学习编程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 教学变革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课本中的知识较为抽象,理论性强,这让学生理解起来会存在障碍。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上仍然是教师作为主体的教授,虽然也会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老师会给予相应指导,但课程与实践还是较为分离,学生仍然难以准确抓住抽象理论知识的要义。在教学探索中我们发现,信息化教学对于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这种教学手段灵活易于掌握,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将信息化加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变革的必要性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随着现今对于课程实用性能的强调,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传统的课程教学,教师会顺着教材编排的内容订好教学计划,依次进行。而往往还没进入正题,学生已经因为枯燥的器件讲解、单一的指令分析望而却步。所以课程教学的模式必须有所变革。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中有一点提到在教学设计中,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主线,创设情景,展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网络创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搜索需要的信息,完善教材中提到的知识点,提高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师生很好的互动。在整个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可能有些资源实训室是无法提供的,那么就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借助软件来实现程序的调试与模拟。

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加入信息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很有必要。

二、课程信息化教学项目的选取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借助信息化的教学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打破原来的教材顺序,将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以具体的模块为单元、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主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资料、分析要点、讨论方案,完成课程任务。项目的确定尤其重要。如何选取项目必须结合学生的现状、课程任务、应用实际来进行。在刚接触课程时,学生仅进行过电工中级工的实训,所以在讲电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维修单、面试题等创设情境,串接内容,避免炒冷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而且能很好地为PLC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目前学生对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仅处于入门阶段,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项专业技能,笔者将PLC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编程思路的训练;基础项目的实施;综合项目的实施。

第一阶段,以编程思路的训练为主线,串接PLC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程序设计思路三部分内容。本阶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以相应的指导。第二阶段,以基础项目的实施为主线,引出三菱FX2N系列PLC的26条基本指令及使用方法,完成对PLC基本指令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实现对编程软件的掌握、实训环境的熟悉。第三阶段,以综合项目的实施为主线,达到能准确把握控制要求,根据控制要求合理选择最优方案,通过方案熟练运用编程软件完成程序设计,借助PLC实现调试。

对于项目的选定,应当尽量遵循如下几个原则:首先,选取的每个项目中都应当突出某个应用程序,教学中要强调课题的重点,课程中选取的程序应当由简到繁;其次,项目选取尽量来源于生活,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第三,在制定项目时要综合考虑学校现有的资源状况,如实验室资源是否能很好的为课程设置提供帮助。教材中的最后几个章节是综合性较强的,在项目设置上应当体现综合应用能力。

三、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思路的运用可以为课程教学提供很多便利,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信息化教学思路在课程的实施中可以借鉴以下几个步骤:

1.项目准备

项目准备主要由教师和学生两条线来进行。一是教师必须选好项目,项目的选择要兼顾学生现状、实际工程应用、教学任务等方面。好的项目能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讨论、分析、搜索资料。好的项目能促使学生实现小组的合理分工合作,从而提升团队意识。好的项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而学生则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总结,提升综合素养。二是学生要根据相应的项目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完成前期的预习,对用到的知识点有所了解,并形成项目初期自己的解决方案。

2.项目知识点讲解

实际操作前,教师很有必要做充分的知识讲解。相应的课程内容学生虽然已经预习过,但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课程中知识点真正需要抓住的重点难免还是有偏差,因此老师的讲解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点拨可以让学生掌握项目要求,同时帮助他们抓住项目重点。在项目给定的过程中,存在学生可能无法在现场观察项目的实际操作流程,不能透彻分析项目控制要求的瓶颈。而此时就可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弥补空间和设备上的缺陷。通过预先拍摄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进入状态。

3.项目实践

在本阶段,学生需敲定方案,完成分组、调试程序等任务。如果项目可以在实训室的实训台上完成,则学生还需完成线路的连接。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承担纠错、点拨、观察总结等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学生的进展,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障碍要给予相应指导,实训结束后让学生们学会用信息化的方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与分析。信息化教学不仅能辅助教师的教学讲解,也能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任务。

4.教师检查评价

项目结束后让学生们统一对于程序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处理,让学生上交项目实施的全部资料,包括I/O地址分配表、梯形图、PLC外部接线图。信息化不仅帮助学生绘图编程,也能方便快捷的将学生的成果通过网络汇集到老师那一端,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能让老师对于学生的结果定性的评价或修改,帮助学生进步。

项目结束后,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成果做相应判定及点评,对于程序有偏差的小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到偏差原因,从而分析是哪个环节可能出错了,指导学生改进提高。对于做得好的不妨进行一个成果展示,这不仅能让其他学生学习,形成见贤思齐的效果,同时对这个学生也是一种鼓励。项目完成后,学生根据完成的情况独立撰写项目实训报告书,并完成资料的整理工作及相关知识的拓展。

实践证明,将信息化教学理念运用到电器与PLC控制技术的教学变革中,能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质量。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编程,自己运用计算机处理与分析控制要求,不仅锻炼与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也是很有成效的。信息化教学应当进一步运用到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教学中,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永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第2篇:学习编程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式 新课程 高中化学 途径

前言

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是新n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一、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

1.实践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注重实践教学即通过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通过实践自行总结,从而得到提升①。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受已有实验步骤的限制,全完可以按照自己的判定或者通过小组讨论对实验步骤自行设计。

例如“获取洁净的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按步骤操作,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用一定的物质聚集水中的颗粒物,经过过滤获得纯净水,把一定量的木炭加入水中,使其吸附水中的颗粒物。实践证明,这种物理方法不恰当,所以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多次实验,最后发现把明矾加入水中则颗粒物会迅速聚集,过滤后就可以获得纯净的水。一系列实验之后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总结发现,明矾、亚铁盐等能够吸附水中颗粒物,只要简单过滤就得到纯净的水。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获得真理的同时,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都得到极大增强。

2.探究性学习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构建知识已经被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探究知识的时候,教师必须把课堂交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度点拨,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知道金属生锈是一种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生活常识进行实验操作从而证实结论。学生把一枚铁钉放入有充足空气和水的容器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铁锈生成,从而得出金属生锈是氧化还原反应,同时水、氧气都会对氧化还原反应造成影响。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这种构建知识理论的学习方式使高中化学教学效果有效增强。

二、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途径

1.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有效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得到有效实施。例如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那些在一般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虚拟实验室条件下就可以生动立体的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操作实验。

例如“分子的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虚拟实验室可以有效观察分子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增强自身地分子性质、结构的深层次了解。

2.融入创新意识

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创新型人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的需求,创新能力也逐渐成为对现代人才进行评定的有效标准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创新意识进行有效融入,使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中都彰显出创新意识,从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增强。

例如“AI(OH)3的两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对AI(OH)3与HCI以及AI(OH)3与NaOH的反应进行实验之后,提出AI(OH)3与HCI以及NaOH都能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原因?AI(OH)3是酸还是碱?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以及自己阅读教材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从而会努力探索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又如在原电池的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厨房里的蔬菜水果可不可以制作原电池?可以制作原电池的蔬菜水果中,电流或电压大的是哪一种?这些水果制作的电池可不可以驱动电动车?学生会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从而增强自身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使自身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实验的设计、操作等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要针对化学模块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增强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③。例如,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公式这类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内容,通过化学实验、创建化学模式可以使相对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对于那些与生活、生产相关的化学内容,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化工厂、走访调查等进行深入学习从而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化学教学的效果。

【注释】

① 徐新红. 化学教学方式及转变途径研究[J]. 高中数理化,2015(8):50-50.

② 佘海红.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5(7):49-49.

第3篇:学习编程计划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b)-0005-02

Blood Pressure Changes Features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he Hemodialysis Course

XI Qing-xia, ZHENG Li-yan

Hemodialysis Room, Rizhao Central Hospital, Rizhao, Shandong Province, 276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blood pressure changes features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he hemodialysis course and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oth groups adopted the hemodialysis, 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targeted nursing, and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s and occurrence of hypotension before hemodialysis, at 1 h and 2 h after hemodialysi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hypoten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65% vs 18.6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abetic nephropathy; Hemodialysis; Blood pressure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一些特定变化特征,其中最常见的为低血压。据相关研究报道,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达20%~50%,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1]。该案选取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6例该院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确诊,知晓该案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意识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精神疾病及相关病史等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3~82岁,平均(61.6±9.5)岁。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2~83岁,平均(62.1±1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方法 于血液透析前测量患者血压,并依患者体质量、脱水情况等,及时调整透析速度,尽量使患者透析1~3 h后的脱水量保持一致。透析过程当中分别于透析1、2、3 h各测量1次患者血压,并计算其平均值。

1.2.2 护理方法 于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以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如下:①心理护理:主动、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多与他人交流,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认真回答患者问题,以消除患者疑虑。②饮食护理:给予综合性营养护理,嘱患者多进食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及时补充水溶性维生素,以加强机体营养,同时保证微量元素的摄入。③病情观察:加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面部表情,倾听患者主诉,重点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④低血压:嘱患者立即平卧,给予吸氧,停止超滤、降低血流速度、给氧并及时汇报给医生,必要时可给予患者20 mL50%GS溶液和0.9%NS溶液;调整透析液温度,使其保持在35~36℃,以使患者机体血液正常回流,适当加入儿茶酚胺分泌量,以提高患者血压;每1 h为患者测量1次血压,若患者血压明显下降,则应30 min测量1次。⑤高血压:严格限制水、钾、钠的摄入;给予患者心理抚慰,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并行低钠透析;给予超滤及充分透析,并及时调整体质量;定期监测患者血压,了解其血压变化情况并给予控制。⑥低血糖:及时补充糖分,让患者吃糖果或含糖量较高的食物;给予患者用药及饮食指导,并依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的用量;若在透析过程当中发生低血糖,可适当给予患者40~80 mL的50%葡萄糖。⑦并发症:进行透析时,患者可能会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调整超过滤量;对患者行健康宣教,使其在进行透析时尽量保持体质量变化不超2 k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和透析3 h的血压水平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透析过程当中,若患者收缩压下降超4 kPa或低于12 kPa则判定为低血压。

1.4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透析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1、2 h和3 h的血压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2例发生低血压,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65%;对照组患者8例发生低血压,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

3 讨论

伴随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现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已很少发生心衰或高血压情况,现低血压的发生仍未得到抑制。分析其原因:①患者存在心脏病理性变化或贫血情况,致外周血管呈舒张状态而引起低血压;②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病理性改变,使得神经内、外膜和肾小球营养血管发生硬化,致血容量下降,静脉及小动脉收缩困难也会引起低血压;③透析时患者进食也会引起低血压[2]。为此,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当中血液变化特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应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也具重要作用。

第4篇:学习编程计划范文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辅助T细胞亚群17;白介素17;炎症;免疫

[中图分类号] R6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009-03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及致死率[1]。DVT好发于下肢,严重者可因重度静脉阻塞而致股青肿,甚至发生静脉性坏疽;栓子如果脱落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大面积肺栓塞可致命。多数患者晚期遗留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炎症反应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有密切关系[2-3]。辅助T细胞亚群17(Th17)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CD4+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IL-17A、IL-17F、IL-22等细胞因子,尤其IL-17A具有很强的促炎作用[4]。研究证实,Th17细胞在介导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但关于其在DVT的发病及病程进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报道尚少见。本实验通过研究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DVT不同发病阶段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来揭示其在DVT的发病及病程进展过程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9月~2012年12月在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DVT患者共82例为患者组,其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年龄17~89岁,平均52.6岁。根据其病程进展的不同时期将患者组分为急性期组(病程≤14 d);亚急性期组(病程15~28 d);慢性期组(病程≥28 d)。所有选入DVT患者均除外合并有活动性下肢溃疡、新鲜伤口,及严重心、脑、肺疾病,糖尿病及周身其他系统感染者。再选取20例同时期本院体检者中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3~66岁,平均54.5岁。

1.2 方法

1.2.1 主要设备及试剂

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标记的CD4单克隆抗体、藻红蛋白(PE)标记的IL-17A单克隆抗体、藻红蛋白(PE)标记的IL-17A同型对照抗体、细胞刺激剂及固定破膜剂均购于美国BD公司;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购于美国BD公司;1640培养液购于HYCLONG公司,胎牛血清购于杭州四季清公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购于天津澋洋生物科技公司;IL-17A的ELISA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源叶生物科技公司。

1.2.2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空腹取肘静脉血5 mL于肝素钠抗凝管中,其中2 mL血通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3 mL血2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贮存于-80℃冰箱,用以检测血浆IL-17的表达水平。

1.2.3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百分率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用5 mL PBS液及3 mL含有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分别洗涤,加入细胞刺激剂2 μL及含有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1 mL,置于37℃,5%CO2温箱中温育5 h。洗涤细胞后加入FITC标记的CD4单抗室温避光反应20 min;再次PBS液洗涤,加入250 μL细胞固定液4℃避光反应20 min;后加入1 mL破膜液(10倍稀释后)1500 r/min离心5 min洗涤,重复此过程一次;加入PE标记的IL-17A的抗体,并设同型对照,4℃避光反应30 min;再次加入1 mL破膜液(10倍稀释后)1500 r/min离心5min洗涤,重复此过程一次;洗涤后将细胞重悬于150 μL PBS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1.2.4 血浆IL-17的表达水平测定

取上述-80℃冻存血浆,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具体操作依据试剂盒对应的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17细胞百分率结果不服从正态分布,以M±QR描述;IL-17检测结果用x±s表示。

2 结果

2.1 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见表1、2。Th17细胞百分率(IL-17A/CD4+T)DVT患者组为 (7.58±5.88)%;急性期组为(7.32±6.62)%;亚急性组为(7.63±4.42)%;慢性组为(7.58±5.21)%;健康对照组为(2.00±0.18)%。患者组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IL-17表达水平

ELISA检测结果见表3、4,DVT患者组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DVT发病机制甚为复杂,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VT的发病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同属宿主反应,炎症细胞对血栓形成有着触发和增强的作用,其分泌的促炎物质可使纤维蛋白原沉积,并可抑制纤溶和血栓调节素,使静脉内皮细胞从抗凝状态转化为凝血状态[6]。同时,炎症还可促进血液的高凝状态。在对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研究的过程中,Ferraccioli G等[7]指出,组织学观察血栓形成早期血管壁上有中性粒细胞渗出,随后出现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血栓形成过程伴随急性炎症向慢性炎症转化的过程。深入研究发现炎症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网络关系[8-9]。炎症反应除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外,还通过一系列炎症介质介导对组织的损伤[10]。炎症促进高凝状态,而血栓形成中的产物也可引起炎症。一般公认TNF-α、IL-1、IL-6、IL-8、IL-10等炎性因子与血栓形成关系较为密切。

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的CD4+T细胞亚群,其生物学特性与传统的Th1、Th2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有明显不同[11]。Th17细胞在机体内产生途径不同于Th1、Th2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IL-6、IL-23共同刺激下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而来的[12]。Th17细胞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中IL-17最具特征性,IL-17是一个细胞因子家族,其中IL-17A即通常所指的IL-17,为最主要的成员,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动员、募集和活化、介导和促进炎症反应[13]。Th17细胞通过产生IL-17与IL-17受体结合发挥功能。机体许多细胞如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上均有丰富的IL-17受体(IL-17RA)。已证实,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炎症性肠病(IBD)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4-15]。此外,Th17细胞还与SLE、系统性硬皮病、银屑病、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等免疫性及过敏性疾病关系密切[16-17]。但Th17细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有无关联性尚少见相关报道。

本实验结果显示:DVT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及IL-17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提示Th17细胞在DVT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一定作用。其具体机制可能是IL-17具有招募和激活炎症细胞从而激活炎症反应的作用,同时IL-17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诱导其他细胞因子产生,参与细胞因子网络调节,触发炎症递质释放,从而促进血栓形成。DVT患者不同分组之间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未见一定规律性,提示Th17细胞激活虽参与了DVT由急性期向慢性期转化的整个病程进展过程,但尚不能通过检测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来判断DVT的病情进展及预后。Th17细胞作用机制复杂,其功能活性可随着所在局部环境及其它细胞因子的不同而变化,关于其在DVT不同疾病进展时期中具体作用及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DVT的发病及病程进展过程,提示拮抗Th17和IL-17可能是治疗DVT新的手段,为DVT 的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实验不足之处在于仅对不同分期DVT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及血浆IL-17进行检测,而关于DVT患者Th17细胞活化及IL-17高表达及其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具体机制尚未涉及,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汪忠镐,张建,谷涌泉. 实用血管外科与血管介入治疗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18-330.

[2] Yang XL. Inflammation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J]. Fascicule internal medicine of overseas,2005,32(7):308-311.

[3] Zhung SJ,Jing ZP,Bao JM,et al. 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old age[J]. Medicine and Health Care in Aged,2005,11(2):127-129.

[4] Fischer A. Humman immunodeficiency:connecting STAT3,Th17 and human mucosal immunity[J]. Immunol Cell Biol,2008,86(7):549-551.

[5] Bettelli E,Korn T,Kuchroo VK. Th17:the third member of the effector T cell trilogy[J]. Current Opinion in Immunology,2007,19(6):652-657.

[6] 张玥,刘明,王彬,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促炎症因子变化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5):569-571

[7] Ferraccioli G, Gremese E. Thrombogenicity of TNF alpha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defined through biological probes:TNF alpha blockers[J]. Autoimmun Rev,2004,3(4):261-266.

[8] Strukova S. Blood coagulation-dependent 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dependent inflammation and inflammation-dependent thrombosis[J].Front Biosci,2006,1(11):59-80.

[9] Minors DS. Haemostasis,blood platelets and coagulation[J]. Anaesth Intensive Care Med,2007,8(5):214-216.

[10] 杨光华. 病理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6-72.

[11] Harrington LE,Hatton RD,Mangan PR,et al. Interleukin 17-producing CD4+ effector T cells develop via a lineage distinct from the T helper type 1 and 2 lineages[J]. Nat Immunol,2005,6(11):1123-1132.

[12] Weaver CT,Hatton RD,Mangan PR,et al. IL-17 family cytokines and the expanding diversity of effector T cell lineages[J]. Annu Rev Immunol,2007,25(5):821-852

[13] Chen X,Zhang M, Liao M,et al. Reduced Th17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correlates with IL-6R expression on CD4+ T cells[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0,181(7):731-742.

[14] Jafer A,Dardalhon V,Sobel RA. et a1. Thl,Thl7,and Th9 effector cells induce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phenotypes[J]. J Immunol,2009,183(11):7169-7177.

[15] Annunziato F,Cosmo L,Santarlasci V,et al. Phenotypic and functional features of human Thl7 cells[J]. J Exp Med,2007,204(8):1849-1861.

[16]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4(11):772-773.

第5篇:学习编程计划范文

随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也随之进行了改版,教材原先的编排体系、结构等发生了相应的一系列变化。这也引发了九年级化学教师研读新课标、解读新变化的浪潮,激起了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细数新教材的种种变化,均与新课标的理念更为贴切,其中实验部分尤为明显。

一、新课标中实验部分的变化

1. “课程性质”中增加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内容,更加突出了化学的特点和实验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内容”部分在“科学探究”主题中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一二级主题,不仅明确提出“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实际,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而且还明确规定应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8项实验。

2. “课程目标”部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将“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改成了“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课程内容”中“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探究案例。并删去了部分“活动与探究建议”的内容,降低一些实验的要求。

3. “课程内容”部分的“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强化了“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4. “课程内容”部分的“科学探究”功能得以强化,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和明确。“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中,对5处内容在表述上进行了修订,删除了1处内容,使得科学探究要素的语言表述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新教材中发生的相应变化

1. 将八项学生基本实验编排到教材相应章节中,这是在教学实践层面上的最大变化。这样的编排方式将学生实验与教学内容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经历、感受实验和探究过程,这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2. 部分知识或实验活动要求下降。如原教材上册第34页的活动与探究中,要求根据实验记录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而新教材中则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几个实验的原理和现象,表2-1中要求填写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只是作为验证出现。

再如原教材44页对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只有一句简单的描述以及文字表达式,而新教材43页中则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提供了实验室制备、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更是在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实验现象、原理,提供了制备、检验的文字表达式;新教材中删去了第6章“活动与探究”栏目“水、蔗糖溶液、食盐水溶液的凝固点测定”实验。

3. 课本多处增加了有关实验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文字。

三、关于实验教学的建议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变化中,有三方面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最值得引起我们关注:一是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探究;二是降低了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力求保证各类不同学校都有条件去开展并完成课本实验;三是对实验的描述和解释更为详细、真实并增加了人文关怀因素。

面对以上变化,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贴近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要求进行授课已经必然成为当下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 注重演示实验与强化学生实验并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校教学硬件设施与实验室条件的有效改善,使得学生分组实验成为可能,并且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这也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保证。

2. 充分释放实验的探究效应,力求科学探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以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探究性的本来面貌。通过对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探究要素和难度做适当的调整,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探究,让更多的学生获得真实的科学探究体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科联系与渗透,将其他学科的科学探究与化学科学探究融合起来,形成科学探究学习的合力。

3. 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教学更是如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其是学生能亲自动手的学生实验的趣味性,使学生养成自由开放式的追问风气。

在校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另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在粉尘爆炸实验中利用金属易拉罐和小眼药瓶,测pH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等,这样的代用品实验虽然不多,但它能启发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

4. 渗透安全环保理念,培养良好学科习惯

第6篇:学习编程计划范文

京翰教育综合介绍

辅导课目: 英语 物理 化学 语文 数学 作文 历史 地理 政治 生物 艺术类

辅导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 初中 高中 小升初 中考 艺考生

辅导时间:周六日 工作日 寒暑假

校区分布: 详情请拨打我们免费课程咨询电话了解,更多师资、费用信息专业老师为您解答

----------------------------------------------------------

校区分布:朝阳区、大兴区、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怀柔区、石景山区、西城区

免费课程咨询热线:400 006 6911 转分机 58261

如何拨打:先拨打前十位分机,听到语音提示后,再输入后五位分机号,就可以直接和机构老师沟通。

具体地址: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39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0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1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2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3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5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6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7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8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49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0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1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2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3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4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5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6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7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8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59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60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58261

部分课程简介:

高一化学一对一辅导课程

课程设置:个性化定制

适用范围:高一

课程特色:本课程立足基础,立足高考,为同学们全面梳理课本知识要点,帮助大家有规律地记忆和学习高中化学的全部知识要点。

课程定位: 1. 深入彻底掌握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 2. 以基础知识为纲要,探索高考出题的方向与规律,真正做到学以致考 3. 挖掘解题规律,探索通法通解 3. 挖掘解题规律,探索通法通解

--教学心得

1、对于成绩差的学生:

侧重学生基础知识,力求让学生在基础中找自信,在自信中提升;

2、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

找出学生的知识弱点,夯实基础,稳中提高。

3、对于成绩优秀,需要拔高的学生:

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注重分析思路及方法的训练,重点提高弱势项目。

********************************

  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不可多得的帮助,如何才能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呢?父母可以帮助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宝宝的记忆力呢?

妙招一:适当重复法

第7篇:学习编程计划范文

关键词:c++教学;教学改革;三步法;主动学习

0、引言

c++具有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的特点,因此很多高校都将其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与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有重要作用。但是,c++存在概念多、规则复杂、使用灵活、不易调试等问题,使得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感到困难,特别是很多高等院校将c++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而c++基础学不好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如何进行c++程序设计课程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成为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一个紧迫任务。

1、教学计划改革

教学计划改革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程序设计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2学期开设,其中理论课程安排在第1~16周,每周4学时,共64学时,4学分;实践课程安排在第2~19周,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

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计划中存在3点问题:

(1)学生没有编程基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第1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只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这门课程,导致学生缺乏计算机编程基础的知识。

(2)理论教学跨度过长。C++程序设计理论课时共64学时,需要、16周的教学时间。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遗忘了前面的教学内容,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3)实践教学课时不足。C++是一门实践要求强的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合理安排应是1:1或者1:1.5。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c++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不足,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以上3点问题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做了修改,将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1)面向过程教学内容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1学期进行,其中,理论课时32学时,每周4学时,共8周,2学分;实践教学课时32学时,每周4学时,共8周,2学分。

(2)面向对象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2学期,其中,理论课时32学时,每周4学时,共8周,2学分;实践教学课时32学时,每周4学时,共8周,2学分。

2、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新版教学计划,对c++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调整教学大纲内容。最初的教学大纲是按照64学时编制的,内容涉及c++面向过程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思想。新修改后的教学大纲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是C++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想;第2部分是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每部分包括32学时的理论教学和32学时的实践教学。

在面向过程的教学内容中,重点介绍c++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编程思想,详细介绍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表达式、语句、控制语句、数组、函数、函数重载、参数传递的关键知识点,弱化了指针的知识点。同时对一些知识进行归类教学,采用“三步法”教学方法对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面向对象的教学内容中,重点对c++中类、对象、成员函数、数据成员、构造函数、封装性、信息隐藏、继承性和多态性等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弱化运算符重载的内容。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会产生迷惑,从而避免学生在接触到程序设计时,区分不了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思想的重点是c++基本语法、规则和编程思路的形成,而面向对象的教学则可以为学生在后续学习目前流行的开发语言Java和c#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时提供帮助。

2.2 “三步法”的教学方法

“三步法”是笔者通过长期的C++教学过程发现的一个规律。“三步法”的教学方法定义为:在c++语法中,一般存在“定义、声明和应用”3个步骤,因此,将这3个步骤称为“三步法”教学。通过“三步法”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减少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提高编程能力。

在面向过程的教学内容中,总结了许多采用“三步法”教学的知识点。如函数的“三步法”教学方法是函数的定义、声明和调用。对于函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第1步要定义函数,即定义函数的功能;第2步是向编译器声明函数的原型;第3步是在需要时进行调用。通过“三步法”教学,学生能够很快地领会函数的正确使用方法。其他的知识点包括变量的“定义、初始化和应用”、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应用”等。

在面向对象的教学内容中,也总结了大量的“三步法”教学知识点,其中类与对象是典型的知识点。对于类与对象,总结的是类的定义、对象的定义和对象应用的“三步法”教学方法,旨在告诉学生要正确使用对象方法,第1步必须要定义类数据类型,第2步是利用定义后的类数据类型定义对象,第3步才是对对象的应用。

“三步法”的教学方法是在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来说,通过程式化的学习,能快速记住编程的规范,减少语法错误,提高初学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3 实践教学的改革

c++程序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是教学的首要目的。因此,在授课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上机实验来加强实践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课程的主体是上机实验课程,但仅在上机实验课上编程是不够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1)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方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是学生上机实验课,发现问题后由教师答疑,编写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由于现在的教材编订,许多的实验内容都有标准的答案,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按照标准答案写程序,不能使学生的编程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为此,我们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在理论课堂上给出下次实践课程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先写好实验报告;然后在实验过程中,由邻桌同学对事先写好的实验报告进行调试和批改。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事先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并设计相应的程序,同时,学生是带着批判的精神来调试其他同学的程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课程的学习效率。

(2)以小项目带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编程兴趣。我们提供许多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小项目,如24点游戏、老虎过河这两款游戏,不仅玩起来简单,用c++语言实现起来也简单,这对刚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来说,既有娱乐性,又简单易编程,实现后易有成就感,易增加学习兴趣。在实现这些小项目的过程中,练习和巩固了C++语言的基础知识。另外,我们还设计了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生生活内容相关的小型系统开发,如课堂点名、签到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在c++语言的基础知识学完之后,需要学习面向对象编程,功能模块增多,难度增加,该类项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些项目的各功能模块的流程也非常熟悉。

(3)采用综合设计型实验增加学生团队合作协调能力。通过布置或由学生结合本人的兴趣,从实际应用中选择有具体应用背景的实验题目,安排学生分组共同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首先将综合设计型实验的题目要求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选好题目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题目的要求,自行查阅有关资料,写出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框架设计,确定小组组长和成员,由小组组长进行任务分配工作。

②小组组长组织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框架设计的讨论工作,将确定的系统详细设计方案交于教师审阅。

③在限定的时间内,组长安排成员完成C++语言的代码设计,完成各个功能单元的实现和调试。

④联编调试,要求把各个功能块联编起来进行调试。

⑤写出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实现等实验报告和文档。

综合设计型实验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强他们交流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

2.4 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中,c++理论课程的考核往往只有考试一个环节,显得不太合理。基于之前的改革,笔者对c++程序设计理论课程的考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平时环节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团队表现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点、程序阅读能力与程序编写能力。

对于实践教学,考核以考查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编程开发能力。实践课程的考核分4个部分,包括:平时环节(占总成绩的20%),实验过程(占总成绩的4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团队协作(占总成绩的20%)o

3、结语

第8篇:学习编程计划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学;数控

一、引言: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容易感到厌倦,学生缺乏应用性,在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根据学生以及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而“任务驱动”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对应职业能力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合理而巧妙地融入每个“任务”之中,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带着真实“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该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零件加工“任务”驱动下,展开协作学习交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增加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得学生即使在全国任何一个企业就业,都能够胜任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岗位和数控机床操作岗位职业工作。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三、数控编程与操作中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分析与应用: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以各自“任务”的形式带着学生真实地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形象化,学生也就容易实现所学的目标,即“学中做、做中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如图1所示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六个步骤,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1.资讯:明确工作任务,知道要做什么。教师给每个学生提供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的零件图纸及任务书。根据图纸及任务书的要求,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完成工作任务的准备。

2. 计划:如何完成工作?在此阶段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合理划分数控加工工序,规划走刀路线,确定零件的装夹,选用刀具,选用切削用量等。学生填写工序卡和刀具卡。

3.决策:确定具体方案。教师分析工艺方案的重点,工作标准,分配每个人的工作任务、要求,重点观察和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个人完成工艺文件的制作及数控程序的编制。

4.实施:确定程序,执行方案完成零件。教师分组讲解与演示数控机床操作,保证机床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进行,告诫学生机床安全操作的准则。学生按图纸要求完成成品。

5.检查:检测零件制作质量。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量具,检查零件的形位公差。学生对照零件图纸逐次检查零件的加工质量,并将检测结果填入规定的表格中形成检测报告。

6.评价:对制作过程与结果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任务完成后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四、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案例:

工作任务描述:拟加工如图2所示的轴,编制该轴的数控加工工艺,填写相关的工艺文件,编制该轴的数控车削加工程序,并利用数控车床以经济方式及专业要求加工出合格零件。

根据图1所示轴零件图及技术要求以及表1所示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地制订加工工艺规程并填写加工工艺卡,如表2

在数控加工工艺卡的指导下,按照数控编程规则,选择合适的编程指令编写轴零件的加工程序,如表3所示加工程序单

五、结束语

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出合理适合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是关键,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对效果的评价与反馈信息是总结和提高。这里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统筹合理兼顾。手脑并用,做学结合,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的独特特点,更加适用高职院校理工学科的教学。因此需要注意:(1)选取合适的工作任务是非常重要的。(2)要适时地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3)在计划、决策及具体实施阶段,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案,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并编制正确的加工程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回指导和点评终结。(4)在每一个具体项目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回顾并总结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林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7(12):27-28.

[2]宋国杰.浅谈任务驱动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 2009(26):45.

第9篇:学习编程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立足学生的精神发育和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发展学生的特长能力,追求“卓越”人格,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和操作水平,提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形成鲜明的个性。

二、主要目标:

1、培养一批学生编程爱好者,提高他们的电脑制作技术,培养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2、挖掘出一批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编程思维。

3、为今后的竞赛活动作好预备梯队,为各级各类电脑制作竞赛输送优秀的学生。

三、活动计划:

编程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活跃学校的课外活动,信息交流社团本次活动计划如下:

1、学生主动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保护好公物,保持电脑教室的清洁。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电脑用机习惯和学习习惯。

3、依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编程能力能力。有了一定编程思维基础后,再以问题设计为辅,引导学生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用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发挥他们好动,思维跳跃性强,养成对听到、看到,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的习惯。4、做好点评工作。对每位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程序作品的优缺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编程与学习生活的联系。

5、定时开展一些程序作品参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程序设计积极性。那些有新意的作品,同学之间可以展示、交流,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别人的意图,学习到新的问题解决方式,帮助学生发现新的创意,逐步完美构思。

四、活动内容

用vb实现如下功能:在文本框内输入听力及笔试成绩,当听力成绩达到30分以上(含30分)、笔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时显示评价为“合格”;否则显示“不合格”。

操作过程

1 窗口设计      

2 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Double

    Dim b As Double

    Dim c As String

 a =     Val(Text1.Text)    

    b = Val(Text2.Text)    

    If   a >= 30 And b >= 60      Then

        Text3.Text = "合格"

    Else

        Text3.Text = "不合格"

    End If      End Sub

 

定义变量

赋值语句

条件判断语句

 

 

3 调试运行

四、活动时间

2019年2月26日上午小自习

五、活动地点

    综合楼四楼微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