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

 

近两年,为推动简政放权,国家工商总局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转变政府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其中广为社会关注的是由工商部门牵头建设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安全公示系统,也就是俗称的“全国一张网”。

 

就此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近日专访了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

 

中国新闻周刊:“全国一张网”建设的背景是什么?当前进展如何?

 

马正其:2014年3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全国全面推行商事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大大减少了审批环节,方便了企业的注册登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比如,2015年新登记注册企业444万户,比2014年同期增长了21%。每天全国新增企业1.2万户。根据我们抽样调查,登记注册半年之内,70%的企业都已开始正常经营,也就是活跃度有70%。在去年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全国新增1320多万就业人员,促进了就业问题的解决,商事制度改革起了很大作用。

 

商事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这项改革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方便群众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就业。

 

商事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宽进”+“严管”上。“宽进”就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市场门槛,目前来看已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后面大家最关心的是怎样“严管”,怎样创新监管方式。为了强化以企业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我们推出了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简称“全国一张网”,它是商事制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商事制度改革中,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仅是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制度,而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关键是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从2014年开始公示系统的建设,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把所有企业依法应对外公示的信息归集到企业的名下。它把企业登记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法人代表、出资规模等信息,还有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归集到每一个企业的名下,使社会各方面都能够随时查询。只要查询这个企业,就能了解到它的基本情况。

 

另外,工商总局还和其他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联合惩戒机制,比如司法机关、金融部门、税务机关等,对企业的处罚也列到企业的名下。

 

中国新闻周刊:建立“全国一张网”的意义是什么?

 

马正其:我认为其意义有四个方面:第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需要。过去政府往往在事前审批上,审得很严,事后监管比较松。现在我们叫事前准入放宽,事后监管从严。如果不加强事后监管,整个市场秩序就会混乱。

 

第二是促进企业诚信的需要。这张网实质上是个诚信榜。有些企业并不惧怕政府部门的处罚,它最怕处罚信息公开,特别是大企业更怕。我们要充分利用企业信息的公示公开,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形成倒逼机制,使违法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第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实现部门联合监管的需要。这张网建成以后,所有政府部门的处罚信息都归集到这张网上来,关于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都要实现共享共用。

 

第四是推进社会共治,强化社会监督的需要。这个平台建立起来以后,既可以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又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任何部门、任何市场主体、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对方信用状况。

 

中国新闻周刊: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马正其:总理这句话实质上把一张网的方向、目标、重点和任务简单明了地说清楚了。

 

此外,我认为一张网还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企业数量的全覆盖,现在全国近2200万家企业,这些企业的基本登记注册信息在这张网上都有。

 

其次是数据归集大容量。主要归集了四方面的信息:企业注册登记的信息;企业年报公示信息;各个部门处罚信息;有诚信的社会组织对企业评价信息,如消协、行业组织、大数据公司等。

 

第三是这些信息记入每一个企业名下。只要企业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处罚,都要及时、不漏、不重地记入企业的名下。

 

第四是依法公示。该向社会公布的信息必须按照法律向社会公布。前面所说的四个方面的信息全部在网上公布。这张网是公开的,政府部门和社会都可以查询网上信息。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企业使用“一张网”的情况如何?

 

马正其:可以说,企业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这两年的情况看,企业信息公示率都达到了85%以上,超过了过去83%左右的年检率。

 

从2015年抽查的结果看,有275万户企业被纳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多半是由于没有公示年报信息,或者公示信息存在弄虚作假,占到了整个企业总数的12.8%。也有一些企业,在主动改正自己的违法行为,改正后就可以从经营异常名录中移出。企业纳入经营异常名录之后,如果在三年内不改正,就会被纳入严重违法企业的名单,就是所谓的“黑名单”。

 

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访问量一天已经将近1600万。有一些企业因为纳入异常经营名录,从而失去了招标采购、银行贷款的机会,信用监管的威力日益显现出来。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要工商部门牵头做这件事情呢?

 

马正其:这是因为工商部门掌握了所有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信息,各类市场主体从“生”到“死”都必须经过工商部门登记备案,数据的权威性、全面性很强。

 

另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不应只看做是工商部门的系统,而是各级政府的,只是由工商部门来主要牵头建设而已。

 

中国新闻周刊:在推行全国“一张网”建设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什么阻力或困难?

 

马正其:当然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部门之间认识不太统一,开始不愿将信息归集上来。对于新形势下的改革举措,大家的认识总有一个过程,我们也很理解。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还是国家各个部委,大家积极性越来越高,都很支持很重视。我们想的是在今年底把“一张网”的框架建立起来,明年部分投入使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我跟很多省交换过意见,大家都赞成这件事。

 

中国新闻周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马正其:坦诚讲,个别地方政府难免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但你要相信,绝大多数地方政府,还是希望它那个地方的企业讲诚信,讲自律,还是希望把自己地方的市场秩序搞好,地方保护主义是少数。

第2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7

随着我国企业数量的逐年增加,各个行业领域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如果没有高效准确健康的长远发展体系,将很难在本行业领域稳固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加强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科学管理系统。

1 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

1.1 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囊括了对企业的信息运作过程、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以及企业的运转方式与流程、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变更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这三项内容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配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又称EIM,是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的简称[1],是世界企业管理领域正在流行的管理模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以网络、计算机等新兴技术为依托,根据企业现状,不断升级与改进的过程。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的系统编程方法,根据企业需求与各部分工作流程制定而制定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恰当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如何有效的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职能。

1.2 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企业节约人力成本[2],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以几倍于人工录入数据、计算数据、处理工作流程的速度处理各项复杂的管理过程,极大的节省了公司的人力;其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保障了企业数据存储与计算的准确性。现代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中需要保存大量的产品订单信息、客户信息、财务数据信息以及各类产品信息等等,光凭传统的人工和纸张办公难以保证信息与数据处理的准确度,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计算机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处理各项事务的效率。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由后台编程实现各类事务管理功能。包括自动化办公的OA系统[3]、财务与物流管理的ERP系统等都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提高工作效率的典型应用。

2 企业信息化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困境

2.1 不针对企业实际,盲目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

由于企业区域、经营规模的限制[4],现代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产品以及管理模式,即使是同一行业领域的企业也存在着很多差异。而很多企业在选择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时非常盲目,认为别人用或者别人用的多就开始投资建设,尽快应用。结果造成了盲目上线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适应企业的规模或者企业的管理模式,造成很多功能不能用或者一些功能又没有被系统设置的状况。例如,某大型企业购买安装使用OA软件后才发现缺少适合自己企业的会议通知功能,造成了会议组织上的混乱等,诸如此类现象频频出现。这样都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不及时更新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滞后

网络与计算机的技术是不断被推陈出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得到应用后,由于已应用系统内后台应用技术都是随着新技术的面世而逐渐落后的。而很多企业都没有重视这一环节,认为一个软件可以终身应用,并没有对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没有及时地更新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这就造成了企业没有及时应用已经升级后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让新技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力。例如,某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一直应用未升级版CAD/CAM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在产品已经设计超出计划时间完成后才发现有升级版本软件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提高很多效率。这都是不及时更新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阻碍的表现。

2.3 不会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实效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企业不会合理且的利用信息资源,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其实效。很多企业只是会利用公开的会议、已有技术文献等渠道获得信息[5],缺少自己的信息获得渠道。例如,有些企业的信息刊物里信息资源的大量拼凑造成了企业自身特色的缺失,这就让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信息也非常匮乏,没有企业自身信息资源的利用,系统无法发挥实效。

3 企业信息化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策略

3.1 联系企业实际,合理应用系统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依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而随时进行调整的动态过程。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前,企业应该做好调研,包括企业自身的市场状况、财务状况、技术状况以及管理运营模式等等。再由相应的管理人员总结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进行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例如,有些企业的办公软件需要远程服务、有些企业的财务软件需要清单计价表、有些研发企业需要最新的编程软件等等。

3.2 不断更新技术,完善系统功能

计算机技术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应该及时注意关于信息管理、数据库、软硬件技术的更新,将这些新技术及时的应用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来。及时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升级后要定期对系统功能与性能进行测试与维护。在新的网络技术出现以后,也要及时更新应用。例如,某项防病毒技术的面世,企业就不能忽略,应该尽快跟踪应用,防止企业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到侵犯。

3.3 充分利用资源,发挥系统实效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注重信息资源的积累,充分挖掘资源价值,逐步拓展自己的信息渠道。并且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让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得到丰富,以使这些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 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配合与支撑。企业要及时发现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改进策略,才能让企业信息化建设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肖南峰.企业信息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1.

[2]赵捷.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7-88.

[3]熊励.企业信息化融合-基于SCM、ERP、CRM集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23.

[4]李洪波.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8):75-77.

[5]陈建斌.IT能力与企业信息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60.

第3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 企业 应用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通信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持续不断增加,工程所涉及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不仅影响效率,而且准确率低,并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信息化管理的融入不仅减少了工作量,而且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分析、收集与整理,并且实现了高层次数据的分析,如:数据的挖掘等等。

一、关于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就是目前人们为了对充分的开发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然后进行有效的利用,以信息化管理带动工业化管理,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过程,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转变了企业的传统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模式,企业内外部资源得到了全新的整合,既增强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的好处

(一)借着信息化管理的强大动力,通信施工企业才能建立起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先进的流程体系;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才能知道流程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才能真正了解每个流程执行的效率;通过信息化管理,我们才能够适时地采集信息,录入和处理信息;通过信息化管理,管理层才能够适时看到企业乃至整个集团的绩效营运指标,才可能随时关注细节的信息,实现真正的信息透明。

(二)信息化管理能够可以使通信施工企业的运作经营透明,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模式上的不透明,以监控等问题,从而避免或是减少资产流失、避免生产能力低下,组织结构冗余之类的问题。与此同时,它还能够指导促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协调,帮助企业能够及时的收集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经过研究和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得企业能够全面发展。

(三)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通信施工企业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信息和创新,信息和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战略资源。企业的管理创新与信息化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工程已经不仅仅是企业的效益工程了,更是企业的生存工程。

三、信息化管理在通信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通信施工企业通过计算机设备、网络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综合分析和广泛的利用,从而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来实现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和普及,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通信企业想要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前进,就必须要尽心信息化管理,所以信息化管理业就成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环节。通信企业不仅在内部要形成网络做到资源共享,使企业能在每天的运作中能高速的进行,而且还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链接,形成互联网络,以便更加广泛迅速的获取各种有利的信息。在通信企业中由于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增强和改进了其企业的资金流、人员流、信息流以及物资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以前的管理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带来了更本性的转变。信息化管理使通信企业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创新,企业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最终使得企业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一)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层次多、等级多、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信息传递失真、横向沟通困难、对外反应迟缓等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用户的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通信施工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在适应。然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源头上改变了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变革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了业务流程的调整。

(二)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多样化。由于,现在网络的发展,让全球信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国界、跨地域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同时为通信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使通信施工企业与供应商和消费者建立起了有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的水平和能力。

(三)降低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仅会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节,还可以改变结构。计算机制造技术和辅助设计不但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设计成本,还可以降低现有产品修改或增加的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空间,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四)提高通信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了异地信息同步交换,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时候,能够更加方便快捷。通信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计算机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新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了企业职工全体的素质,建立起了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而提高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信息化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化管理与通信施工企业基础管理的关系。目前有不少企业为了追赶潮流,过多的依赖信息化、商务电子,而忽略了企业的基础管理,特别是对自己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管理,以便更好的与信息化、网络化接轨缺乏耐心和明智的决策。(二)软件管理的引进与自我开发的关系。企业应该具有不断创新意识,但是又要有自己独特的软件,能够适时地跟上时代的脚步。(三)信息化管理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信息化管理人才应该坚持自己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企业必须立足自身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每个企业都要有一群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五、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是加快实现通信施工企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通信施工企业的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丰富的新型路子,相信这样通信施工企业一定能在各行各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韩包海.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6月

[2].贾旭东.浅析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7月

[3].胡焕中.通信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北京大学, 2010年12月

第4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控制系统;数据处理;智能分析

引言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数据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途径。处于数据化的时代,企业获取、管理和利用到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若能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采集、组织、分析与利用,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就能提高生产率、利润率和企业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处理平台为数据的价值挖掘提供了基础能力,机器学习算法为数据的价值挖掘提供了有效手段。随着生产信息化应用的逐步深入,如何将生产过程数据整合并进行分析挖掘,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更大的价值、向数据要生产力成正逐步成为企业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现状分析

兖矿集团国宏化工公司年产50万t甲醇,工业自动化生产能力较强,生产过程基本实现全流程DCS/PLC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工艺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较高,目前整个厂区锅炉、合成/净化/气化、空分装置均使用DCS系统进行远程控制,水处理和煤储运系统使用PLC控制系统。主要工艺环节都建设了信息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实时状态、控制开关操作能在调度系统中即时展示,数据通过IOServer应用和现场设备进行通讯,采集现场数据并存储到调度服务器中合并存储,服务器存储数据库是SQLserver,无法应对更大量数据存储,且厂区内只有当天数据被存储,其他历史数据通过公共机远程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中长期存储。

2存在问题

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不高。由于化工生产工艺繁杂,从上游的水煤浆制备到气化反应制合成气,再到煤气的变换、低洗、甲醇合成,中间很多工艺虽然实现了小回路自动化控制,但装置级的大回路难以实现自动控制,对于关键的参数设置和调节仍然主要依靠人的经验,特别是当装置来料发生波动的时候,人操作也难比保持装置的稳定性,装置的波动往往造成能耗物耗的增加,甚至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化工企业还有部分工序需要人员亲自现场巡检,由于化工工艺原因,不可避免的产生存在CO、CO2等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事故状态下可能导致泄露。化工企业高温高压管道、储罐较多,会对巡检和紧急处置人员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节能增效空间较大。化工企业是高能耗的工艺,主要的原料是煤和水,提升装置的运行效率,提高产能、降低生产水蒸气的单位煤耗、单位产品的蒸汽消耗,则对企业效益产生较大影响,据测算,甲醇生产综合煤耗每降低0.1%,每年可节约成本1000万元。

3设计方案

针对企业工艺较为复杂、安全生产数据量大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发应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厂对企业系统数据、工厂设备数据、传感器数据、人员管理数据等多方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汇集,借助算法工厂的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激活海量数据价值,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化工生产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如图1所示),从而实现节能降耗,为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按照大数据“存通用”的方法论,在数据接入到大数据平台后,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存储。在原始数据与最终结果之间,需要通过ETL(ExtractTransforma-tionLoad)等手段进行清洗、转换、脱敏、整理,主要包括:预处理接待,去除或补全有缺失值的数据、去除或修改格式和内容错误的、逻辑错误的、不需要的数据,尽量达到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合法性和一致性。提供数据开发平台,便于更好的进行ETL、数据建模、数据管理与数据运维的工作。机器学习平台,更好的进行在算法建模过程的可视化的拖拉拽的开发者服务。数据分析平台,更好的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工作。

4技术路线

数据处理工厂从逻辑上分为数据采集层、平台层、算法模型层以及应用运行层(如图2所示)。数据层:数据采集接入层负责将数据从DCS/PLC各级相应系统中将数据实时、离线采集到大数据处理平台。数据采集层工具和套件要支持从数据库、文件、数据流等多种类型数据源中采集数据,支持各种类型传输协议。工具平台层:提供数据采集、存储、计算、机器学习、可视化等一整套工具和平台。大数据平台支持海量数据存储,根据数据类型和应用场景将数据存储到平台相应的资源中,如: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使用不同的存储策略。同时,平台支持实时计算、离线计算、流计算等多种计算框架。针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锅炉燃烧工艺参数推荐、精馏塔工艺优化等业务场景,采用流计算架构进行处理,整个计算过程可在秒级完成。实时计算支持上层快速BI分析。算法模型层:工业大脑包含算法工厂功能,可以基于机器学习平台进行算法建模,并进行算法管理、运行调试,并能到本地运行。应用运行层:提供一个本地化运行环境,让能耗优化模型稳定运行,实时推荐优化参数,供操作人员进行控制操作。同时提供数据可视化模块,实时展示生产运行状态和生产管理效益数据。

5技术效果

5.1有效消除数据孤岛

由于企业不同DCS/PLC生产系统中布置的多个生产控制系统,数据都分布在各自独立系统中,数据导出较为繁琐,数据标准不统一,形成多个数据孤岛,对数据应用造成非常大的困难。数据处理工厂实现了不同工业场景下多种主流协议的接入、多源异构数据(如文本文件、日志文件、消息流、数据库、工业OPC协议数据等)的实时接入和处理,从而保障了复杂的工业生产环境下多种设备所产生的复杂数据的采集与集中打通的需求。对全链路的工业体系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打通企业信息化与制造设备、生产物料、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之间的数据关联,构建人机料法环统一数据模型,形成新工业数据仓体系,完成工业数据的资产化,并结合阿里云针对不同工业场景下的算法模型,以数据+算法的技术实现产业价值的提升。提供成熟的工业元数据管理设计服务、完善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案、灵活的工业大数据标签体系。

5.2全面提供支撑平台

数据处理工厂提供了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数据挖掘建模平台、算法管理工厂等核心功能,降低了人工智能应用开放和管理成本,给本项目智能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一个基础工作平台,工业大脑为企业信息化员工和其他信息化服务厂商提供了一个技术创新的环境,支持后续开发更多智能化应用,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

5.3逐步实现智能化应用

从海量生产数据的集成、打通到数据知识图谱的构建,将企业的生产数据资产化,在此基础上,运用工业数据智能服务套件针对企业业务进行提升,如:产品质量提升/良品率提升、生产设备的预测性维护、生产设备故障监测、供应链智能管理、生产能耗优化、企业废料监测与处理、智能图像质检,通过智能化应用逐步实现企业全面智能化升级。

第5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面向服务架构SOA

一、SOA(面向服务架构)的介绍以及与传统架构的区别

SOA,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在计算环境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分散的逻辑(服务)单元的一种规范。是以服务层为基础,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的架构模式,各服务可以直接被应用调用,从而有效控制系统中与软件交互的人为依赖性。

在SOA技术架构体系中对于关键的传统MVC模式下的业务逻辑层,从逻辑设计上把业务逻辑、业务服务及业务流程松合分离开来,并在技术上实现了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建立减少了企业信息系统的投资,从架构上更能适应企业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的快速变化,最大程度上的保护了企业原有的信息资产投资,降低了软件系统对硬件资源的依赖程度,进而改变了企业信息化推进模式。

传统架构下的系统与面向SOA的分布式系统的区别,论概念上来讲SOA是以服务为中心,既然以服务为中心就会有很多面向服务的设计原则。而传统的分布式系统没有服务的概念,也没有所谓的一切皆是服务的原则。SOA的首要原则就要以服务为中心,针对服务的设计又有了很多服务设计原则。SOA对服务还进行了类型的划分,按照服务的应用层次来分类:业务服务、组合服务、应用服务,包装服务等。再按照管理与运维的层面来分类:控制服务、调度服务、监控服务等等。传统的分布式系统是没有这些的,SOA是对传统分布式系统的一个迭代进化,它更加强调了以服务为首要原则。

二、传统架构企业信息系统遭遇的瓶颈

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存在跨时间、跨应用技术、跨厂商以及跨基础平台等特性,这些因素导致了企业当中虽然系统众多,但同样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的问题;数据格式各不相同,整合难度较大。

公司的IT规划包括三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战略层面的规划,它主要确定的是信息化的大方向;二是IT项目层面的规划,它确定的是每一个具体IT系统的建设的目标范围,以及方案、实施计划与投资;第三是IT架构规划,它是IT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公司战略与IT目标的支撑框架,是联接公司战略与具体每一个IT项目之间的桥梁。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IT架构成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公司原有的IT规划,缺位主要表现在没有进行深入IT架构规划,在公司战略与IT系统之间,没有细化的框架联接,这种不完整的IT规划,造成了巨大的IT投资风险和浪费。

在实际的情况下IT系统所承载的负荷越来越重,多次发生系统宕机或故障,业务部门的抱怨越来越多。在现实面前,企业被迫要对IT系统进行调整以应对业务流程。

三、SOA的软件架构模式在企业级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通常SOA架构由几企业服务总线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业务流程服务组件以及用户接入层三部分组成。

企业服务总线ESB,是中间件技术与Web Service等技术结合的产物,也是SOA系统中的核心基础设施。它是一个服务的中介,形成服务使用者ESB服务Proxy服务提供者的生物链,其基本功能是数据传输,消息协议转化以及路由三部分。

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是从业务过程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是为企业内及企业问的各种业务过程提供一个统一的建模、执行和监控的环境。企业通过将其业务流程按照一定的标准封装成一个个的服务,并对外公开。各个模块或者企业合作伙伴通过ESB服务总线调用已经封装好的服务,而不需要考虑该流程是建立在何种平台上,采用什么语言实现,只需要通过公开服务库中提供的服务接口直接调用。

在企业级SOA架构中,企业服务总线ESB通过各种协议,如HTTP、AQ、MQ等和已有系统联接,完成系统间以SOA的方式互联互通。通过服务总线的协议沟通不同系统,同时无需更换原有系统的技术;业务流程层通过工作流引擎等实现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灵活支持,分离业务流程的描述和具体的实现,应用的流程控制是由服务器来调用具体的商业方法来提高应用的灵活性,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快速组装业务服务,从而加速业务创新;用户接入层: 企业门户提供搭建及部署具有扩展性的门户网站所需的基础架构,使用户通过 应用集成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按需访问信息。

由于SOA是基于EDA(异步事件流)架构来实现柔性的分布式事务,首先将传统的业务流程映射到具体的事件消息链,多个系统之间通过传播“事件”来驱动整个业务的运转。‘事件’的格式以及订阅机制被严格的定义后,服务(Service)成为了基本的功能提供单元,无论与业务流程无关的基础功能,还是具体的业务逻辑,均实现在相应的服务之中。服务对外提供统一的接口,服务之间采用标准的通信方式进行交互,各个单一的服务精而有效的组合、编排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模式的结构彻底实现了模块间的解耦,不但具备灵活可扩展的架构特性,还有效的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信息孤岛问题。

结束语

综上,SOA架构通过更易维护、更高的可用性和更好的伸缩性,以企业服务总线的模式帮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理解企业级架构中的各种组件的开发、部署形式,帮助企业系统架构者以更迅速、更可靠、更具重用性架构整个业务系统。较之传统架构,以SOA架构的系统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业务的急剧变化。基于SOA架构,可以为企业提供领先的信息分享与协同体验以及成熟、领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第6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ERP

一、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这段时期,人们逐步地认识到:之前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应用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观点,管理信息系统更加注重管理的功能及性质,而计算机只是一种实现途径和工具。

从学科定义的角度而言,管理信息系统属于一门快速发展的边缘性学科。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应该注重其预测以及辅助决策功能,即采用现代的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为企业、单位等实体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所以,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包括人、计算机在内的能够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以及应用的系统,它能够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实际测试,利用其存储的运营数据对企业的未来经营进行预测。同时,从企业发展全局出发,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信息决策,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2.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多样,各个功能之间通过信息联系而形成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以企业为例,其主要功能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信息处理,收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通过加工、存储、传输等信息处理工序。(2)业务流程处理,对企业的多种业务进行处理,例如企业的生产过程检测、质量控制、原材料采购、行政办公以及产品的销售等。(3)综合管理,为企业的中层管理提供支持,例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计划、调度、工艺制定、设备状态监测、人事管理、产品质量监督等,同时对之进行分析、检测和控制。(4)基本决策,通过中层、低层等基本决策方式,为高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1.整合企业所在行业供应链,实现企业规模化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整个世界市场更加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单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同时还应该将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加工制造厂、供应商、销售网络以及客户等)纳入到整个经营网络

当中。

2.利用ERP系统实现企业全周期的管理

在企业的运营工作中,利用ERP实现对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方式,不但可以实现传统MRPⅡ系统在制造、销售、财务等方面的管理功能,同时还结合当前企业的具体经营环境,增加了对企业分销、运输、仓储、人力资源、设备、质量以及决策支持等管理模块。同时,考虑到当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跨区域经营特点,其在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企业在多个经营方面的资源分配、平衡,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充分发挥出其获得资源、利用资源的能力,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基于MRPⅡ而引进的。因为当时我国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自主意识方面不足,同时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缺陷,导致一些企业,例如沈阳第一机床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等从国外引进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之后。由于缺少对应的应用与实施经验,而且应用软件自身存在客观的缺陷,导致企业所获得的整体效益并不明显,整体效果欠佳。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ERP信息系统的引进和应

用逐渐成为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角,其应用范围开始从制造业逐步延伸到了第二、三产业中。同时,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探索,其应用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部分问题:不能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具体情况与应用系统的选择结合起来,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缺少整体规划;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主要局限于制造业企业中,没有在第二、三产业中得到推广;由于国内的ERP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导致部分厂商的个别行为不能形成有效的推动力,使得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效果不佳。

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日趋成熟,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了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同时,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环境的完善,其开始朝向平台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小兰.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6(22).

第7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

某钢铁企业,在近年持续扩大生产,从一个较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成长到了年产1500万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主体工厂坐落在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海运交通相当便利,物流成本和效率是其重要的市场竞争优势因素。在项目启动的一年时间内,乙方项目组及甲方企业进行了新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MnagementSystem,简称LMS)的一期建设工作。系统的一期建设,仅仅是进行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同时完成了企业内部的产销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等几个最重要的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但是这样的物流信息系统,对于厂内外之间互通的物流信息并不能进行直观的管控。因此,甲方用户在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管控要求:他们不仅想要继续提升业务部门内部和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水平,同时,对于能够产生影响的企业外部物流业务,也能够进行信息的获取,甚至进而能有一定的管控功能。[2]在图1出厂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运输业务的事前计划,就是根据ERP系统提供的发货通知单,进行总体的运输计划的编制。发货通知单的编制规则是,必须是同一个运输方式、交货地点、收货单位的产成品组合在一个发货通知单中。这样的计划,就可以给承运商提供同一个流向的运输需求,容易调配运输资源,同时可以用拼车的形式做到运输资源利用最大化。步骤1:运输业务的总体事前计划: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根据产成品的库存情况和合同交货期进行运力和库存情况的平衡,在物流信息系统,选择同一个运输方式、交货地点、收货单位的产成品,开具发货通知单(即提单)。步骤2:运输业务的每车的事前计划:企业的物流业务人员,根据当天库存、仓库吞吐量等具体情况,对之前编制的发货通知单进行分解,生成分配到每车的装车任务并点击下发。企业物流系统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装车计划信息从信息系统服务器分配给承运商司机的移动智能终端。这样,承运商及司机可以提前获取到将要执行的运输任务。承运商能够及时调整手中的运输资源,防止造成重复派车或者无车可派的情况。司机也可以提前做好到厂的准备,防止仓库的出入库业务产生拥堵。[3]步骤3:司机利用已申请的账号登陆移动智能终端,查询到本日分配给他的装车任务(界面请见图2),在厂区附近时,智能移动终端的定位应用模块获取到本机的经纬度,司机点击终端的签到按钮,进行车辆报到。步骤4:车辆报道后,该车进入厂区门口的排队队列中。同时,司机驾车到厂区门口的实际排队区域中,等待门卫的显示大屏以及叫号。步骤5:当门口排队队列轮到该报到车辆时,门卫显示大屏并且叫号。司机驾车过厂门口,此时厂门口的RFID系统检测到车辆的信息,传送检验进厂信息给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通知门禁系统做自动抬杆处理。步骤6:车辆进厂后,车辆去磅秤进行称重,获取车辆的皮重。然后司机根据移动智能终端上的装车任务信息,驾车到指定仓库区域排队,同时点击车辆到库区的排队按钮。步骤7:在仓库的队列排到该车后,司机提供提货单给库管人员,然后驾车进库到库内车道装点,进行吊装作业。司机驾车出库,到磅秤进行称重,获取车辆毛重后,物流信息系统计算出车辆的载重,如果货物重量在装载产品的重量偏差范围内,则系统允许车辆出厂。步骤8:车辆行驶到厂区的出口,门卫检查货物无误后,车辆来到RFID识别区,RFID系统检测到车辆的信息,物流信息系统根据上一步的允许该车出厂标志,通知门禁系统进行自动抬杆。同时,物流信息系统通过短信,发送该车的装载产成品信息给收货人,该信息亦同时带上该车次的唯一验证码。步骤9:司机出厂后,驾车将产成品运送到交货地点。此时,车载的GPS应用模块,定时发送车辆的位置信息给物流管控系统。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可以在物流信息系统上,跟踪所有在途车辆及货物的位置信息。步骤10:司机将货物送到收货人手里,送货人将短信上的验证码提供给司机,司机在智能移动终端上输入该车次的验证码,进行到货确认处理。上述各方运输业务人员的直接和间接操作,保证了运输计划的顺利执行。在企业物流业务人员利用物流系统集群,对企业运输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物流信息系统中获取到全程物流业务数据。车载移动终端与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交互(防火墙和DMZ区负责网络安全),其他三个系统之间通过内网进行交互。互联网交互,需要考虑到数据传递和开发的快捷性,因此项目组选用JSON格式的Webservice方式进行交互,即物流信息系统提供服务,智能移动终端的APP进行调用;而内网交互的三个系统,则使用传统的异步电文SOCKET传输方式,目的是保证信息传输稳定性和异构系统之间的通用性。[4]具体的部署方案参见图3。在新的物流系统集群整体实施后,企业的物流业务比先前有了很大的效率提升,部分业务流程进行了重组,减少了人工校验的环节,同时处理准确性也有所提升。新系统集群间的无缝信息流转,取代了部分纸质单据的流转,一部分人工确认的工作也由系统自动校验替代,从而实现了物流业务效率的整体提升,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业务操作失误,大大改善了企业的整体物流业务流程。

3总结归纳

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开发中,项目组遇到了一些的技术问题。首先,虽然物流信息系统一期部署的系统及其服务器,能够较方便地提供WEBSERVICE接口。笔者项目组的公司具有成熟的中间件产品,因此可以较方便地在DMZ区安装配置中间件服务器,并且对智能移动终端的客户端开发提供相应的轻量级交互组件。在之后的使用中发现,这样的配置在网络安全和数据可靠性以及传输效率方面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在推广APP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司机安装困难的情况。提供下载网址固然可行,但是对于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的司机而言并不是方便快捷的安装方式。所幸近年的移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项目组最后采用的主要是二维码的推广方式。首先将打包生成的安装用APK放到云盘上,然后把云盘生成的二维码地址用纸张打印出来,发给承运商或者在厂门口贴示,这样可以方便地推广给司机使用。事实证明,智能移动终端还有很多新的功能,可以对物流信息服务提供更多的帮助,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发掘,并且在实际项目中积极地尝试。

第8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

一、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客户需求多样化、及时化的大量涌现,使企业面临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国内企业逐步面临市场、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挑战。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为了降低综合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企业管理层必须转变管理思维方式,采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企业实施低成本、高效率管理。2012年8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的重点任务是,“着力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着力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提高信息化对主要业务的覆盖面”。 可见国家也非常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企业信息化作为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已经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产业结构、劳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

二、现状

目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越发激烈,对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和对外部的客户需求迅速响应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如还是一味的延续以前落后的管理手段,企业发展终会遇到瓶颈而难以逾越。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运营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引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但近年来,许多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上马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一种误区,单纯的以为投入巨资购买设备和软件就能轻易的实现企业信息化,结果发现买回来的信息化系统与公司现有业务流程配合不够紧密,各信息化系统之间集成度不高,相互独立不能交互,反而导致了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使得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流程繁琐复杂,严重影响了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各层级之间的有效管理工作,不但没能满足公司业务上的需要,甚至还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耗费巨资引进的信息化系统被束之高阁。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前期没有对企业信息化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好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详细战略规划和企业内部信息化人才匮乏等。为了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中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必须根据企业现状应用一批适合自身发展的、量身定制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来保障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然而,如何借助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企业在服务质量、业务品牌、运营经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发挥出来,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再创佳绩已经成为企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

三、效用

那么企业信息化系统能为企业带来哪些效用呢?通过本人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总结,发现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为企业带来如下效用:

(1)通过企业自动化办公系统可以实现企业信息高速共享,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企业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实施可以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合作伙伴间的快速流动,实现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使企业的内部资源易于共享、外部资源易于获取。还可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将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逐渐转变成为反应敏捷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可对企业办公系统进行技术创新,将办公系统移植到手机等通信终端上,使其变成移动办公系统,可以使企业的员工在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公文查询、审阅和批复,可有效的提升办公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经常需要召开一些紧急会议。而采用传统的会议方式,将参会者集中在一起很不方便,非常耗时耗力。通过在办公系统中引入视频会议功能,就可以采用异地的高清晰度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协同办公,将快速的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流转,提升办公效率、节省因开会产生的大量差旅、会务费用和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2)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使企业清楚全面的掌握客户信息资源,便于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企业根据客户的业务使用数据信息,如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等,可进行业务的深入推广活动,分析总结出客户的潜在新业务需求,并安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跟进服务,可更加便捷地促成销售,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业务粘性和客户满意度,增进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甚至拓展出新的业务需求。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市场活动推广,做各种分析报告,完善内部管理等,都将带来良好的效果。

(3)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加强对应收和应付账款的监控管理,增强了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对企业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有效保障。ERP系统建立起来的集生产、销售、供应、项目以及财务为一体的综合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信息全面、准确、实时的动态管理,不仅杜绝了管理过程中人为主观意识对企业决策造成的风险,还有效的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显著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4)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者需要随时掌握企业厂区内外的详细情况,首先做到知己。通过传统的安保人员反馈厂区情况,不直观且容易出现纰漏,实时性差。通过在企业相关场所部署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清楚的看到厂区内外的实时情况,使管理者对企业内部了如指掌。一旦厂区内出现工人工序错误而引发事故或是发生火灾、偷盗等紧急状况时,相关部门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现场实际情况,迅速的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为企业减少损失。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但可以减少企业安保人力成本的支出,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5)通过通信运营商为企业提供的企业一卡通系统,可以方便实现企业内部的消费、门禁、考勤及外部的小额购物支付,公交、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刷卡支付等功能。以往,企业内部的消费系统、门禁系统、考勤系统都是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企业员工使用时会感觉到流程复杂繁琐,给员工带来诸多不便。而且由于上述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交互,对企业在员工的管理方面也带来了很多不便。随着RFID射频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将企业内部的消费、门禁、考勤和外部的小额支付、公共交通工具刷卡支付及手机通信等功能应用分别集成在一张手机SIM卡的不同扇区上,统一整合在企业一卡通系统之内。可以方便实现一卡多用,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6)随着手机的普及和迅速发展,企业短彩信互动系统可以轻松的应用于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日常管理中。通过短彩信互动系统可实现对外部的市场营销信息推送、市场需求调研、客户意见反馈等功能和对内部的会议短信通知,公文流转催办,业务产品知识普及,内部调查问卷收集以及员工生日关怀等多种功能。企业短彩信互动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营销活动的知晓度,丰富了销售渠道,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7)通过人员与车辆定位调度信息系统的应用,可加强企业对外勤服务人员和外出车辆的智能化定位、跟踪、监控和调度管理。一旦某个区域有紧急的业务服务需求,企业后台运管人员,只需在监控平台上观察那些外勤人员和车辆距离客户地点较近,就可以实时的通过调度系统将客户附近位置的人员和车辆调派过去进行服务。此外,企业后台运管人员还可以在后台清楚的监控到外勤人员和车辆每天在外的行驶轨迹。这样即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大量的节省企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成本,又杜绝了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还提高了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实现了企业的高效管理。

第9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今,我国正处于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电力企业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供电能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建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用户终端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从而实现在线监测的功能。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有效的为远程自动抄表和线损的实时计算提供技术依据,同时还可以为电力企业的决策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从而有效的提升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提高电力企业应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只要电力企业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面建立起来后,就可以全面的覆盖用电用户,实现实时采集和预付费控制,从而有效的促进电力营销业务的开展。

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构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目标是实现电力系统的用户全覆盖、信息全采集、全面支持预付费。它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智能电网用电服务环节的技术基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是由主站、集中器、采集终端和智能电能表组成。主站是通过传输媒体将多个电能表电能量记录值的信息集中抄录到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采集用户电能表电能量信息的采集终端、集中器、信道和主站等设备组成。集中器数据可通过信道远距离传送到主站计算机。

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作用

电力企业需要充分的掌握购电信息、供电信息和销售信息三个环节才能更好的制定出适应用户的营销策略,而这三个环节的实现,则可以通过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来完成,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有效的实现了这三个环节信息的采集、统计和分析,并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使之全面的履盖各关口、各变压器和低压用户,从而实现整个电网内信息的共享,实现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使电力企业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电力企业对于用户用电信息的需求量较大,同时对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也有较高的需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供电企业由于采集的对象范围较广,不仅包括的专业变压器用户,同时还包括低压和居民用户等,这样就面临着采集任务量大的问题,给采集的信息处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所以就需要加强对智能电网底层设施的设计工作,从而使其能够有效的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收集和记录。

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现存问题分析

传统的用电营销管理模式是通过手工抄表的作业方式,在供电的分区域或是分所进行工作,然后,再汇集抄表信息,通知用户用电及缴费情况。但是,这种传统的用电营销管理模式会导致企业在公变、负荷建设、低压集抄上,各自为政,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收集用电信息和维护管理,又难以保证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没有形成对用电大户的电费管理和回收的有效机制。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人工抄表一般会因为不确定因素导致抄表信息不准确,同时会发生疏忽漏抄和人为估抄的现象,并且抄表的效率很低。第二,传统的抄表方式对于用户电表的一些异常情况很难发现和检查的到,这就导致对用户窃电行为不能及时的掌握和控制。第三,传统的抄表方式对用户的用电信息变更如报装用电负荷大小变化不能很好的掌握。

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分析

1.抄表、结算电量实现了自动化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供电、用电、售电环节的电能信息的各时段采集,能够做到准确、及时、同时抄表,节省了企业资源,使企业在营销管理过程中,从抄表、核算费用到电费下发通知,做到了全封闭式管理,提高了营销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计量、抄表、结算电量的工作流程,完善相关制度,实现电费管理的账实相符,建立账务管理中心,使电费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2.有力保障了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使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由原先的月底抄表收费工作方式,变成了电力用户提前交费,系统根据用户账户电费余额进行供电的方式,电费回收工作也由原先的先用电后缴费,变成了先缴费后用电模式。先用电后缴费的情况下时常会出现电费拖欠、恶意不缴费等象,导致电费回收不及时、不到位,因此系统的应用有力地保障了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工作的有序开展,对电费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用电计量装置的使用状况实现了全方位的监测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可以改变以往采用人工方式对计量装置进行检查的用电检查方式,同时对于以前人工检查中不能发现和查出的问题,如电能表底码被修改、表计计量基本参数更改等情况均可以及时发现。该系统可以二十四小时实施全方位的检查监测,随时可以对那些人工不能检查和发现的进行跟踪检查,同时随时为用户提供远程服务。这就可以避免以前人工检查中检查人员徇私

舞弊的现象发生。

4.预付费控制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也让电费实现了一月分期缴费的目标。一月分期缴费的主要应用对象是部分不按时交费的用户,通过缩短这些用户的抄表周期,增加电费发行次数,从而实现对按时缴费的督促,同时也让电力企业的资金流转速度以及主营业务现金流得到增加。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身还能够对预付费用进行控制,从而帮助企业避开经营风险。主信息控制系统在功能上实现了与电力营销应用系统用户的信息共享,付费方式实现多样化,包括了电话充值、网上充值、银行转账等方法,并构建了缴费查询平台。同时也结合了用户的缴费情况,对用户进行了远程电能控制,有效提高了电力企业对用户的管理水平。

5.现代化线损管理

在传统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缺点和弊端,包括分析不同步、周期长以及计算误差等,这些让线损分析缺乏确切性以及可靠性,从而导致实际线损情况得不到真正的反映。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为现代化线损管理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线损数据的合理计算。另外,自动化抄表工作也让数据实现同步冻结和采集,有利于线损计算数据的同步性体现。同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使得线损分析时间大大缩短,传统分析时间一般需要一个月,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引进,使分析时间缩短为一天内,实现了线损数据的时效性。经过对线损的分析以及理论结合,能够尽早对线损原因进行分析和排除,从而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降低线损的发生率提高管理水平。

6.指导供电企业合理供电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自身采集用户用电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帮助供电企业分析电力用户的线损、负荷、用电量、功率因数等一系列供电指标情况,不仅可以指导供电企业发现供电问题,进一步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更能达到指导供电企业合理供电的目的。

结语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电力、计量、通信、计算机的综合技术的运用,节省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提高电费的回收率,因此在实际中,要努力改变现状,加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同时要结合新技术、新管理模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为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盛.吕敏.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其应用[J].供用电,2011.

[2]王海燕.李晓辉.汤佩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2.

[3]桂志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供电企业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2.

[4]张新瑞.杨红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J].工业计量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