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案例范文

经济发展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发展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发展案例

第1篇:经济发展案例范文

——某某镇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成功案例纪实

某某镇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本镇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摒弃原有经营体制的弊端,科学决策,推进镇属企业——**林场的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盘活资源,优化管理,扭转了该林场长期以来经营亏损局面,为本镇财政增收注入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某某镇**林场基本情况:

某某镇位于粤北山区**县的东南部,区域面积300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8.78万亩,耕地面积18641亩,是个典型的山多田少的农业大镇。由于该镇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多年以来,镇级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因此,该镇也是**县的贫困山区镇之一。该镇现有镇属企业**林场,是早在80年代初还是公社化时期原属**、**、某某三个公社共同兴办的公社林场,后来在1977年某某公社从**公社分出之后,该林场按照属地管理和受益的原则,归回某某镇管理和所有。该林场位于**县九连山下的某某镇,建办时的管辖面积28000亩,其中划入山态林面积11000亩,主要造林品种有伐叶林、速生林、桉树、松杉木等,森林绿化率达90%以上。林场原有职工14人,负责林场日常的管理和保护,林场职工工资待遇与镇政府聘请职工同等待遇。多年来,由于林场经营管理方式的滞后及体制的不尽完善,再加上非法盗砍盗伐的现象较为猖獗,国有集体资源流失现象严峻,造成林场经营多年来都是入不敷出,不但没能给镇政府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使镇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年年亏损,每年都需要垫付10多万元的工资和办公费用,且经常诱发因山林权益问题而产生的各类群众性矛盾纠纷,镇党委、政府疲于应付,已成为阻碍某某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对**林场进行经营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改革,引进外资承包经营,才能有效地发挥林场效益,增加镇级财政收入,并能妥善解决林场职工的生活保障等问题。

二、林场经营转制主要做法:

因**林场建办年代久远,林场范围内的山林权属涉及到某某镇**等村及**镇、**镇,因此要理顺好各方关系,确保林场转制顺利进行,需要充分的调查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落实解决。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组织领导,专人负责抓落实。经过镇党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专门成立处置**林场转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亲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主管林业的副镇长任副组长,从经济发展办、企业办、农工商公司、林业办、司法所、维稳办、派出所、林业站、林业派出所等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成员,并领导小组下设招商组、调查摸底组、宣传组、调解协调组,分工协作,集中精力,做好林场转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深入调查摸底,掌握林场各方面信息,为顺利进行转制,且不损害到人民群众利益提供保障。调查组深入到涉及到林场山林权益的有关村和镇进行调查摸底,并要求林业部门提供详尽的林场建场的历史记录,掌握全面的材料信息,为接下来进行转制时确保有关村、镇、经济社、山主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加强宣传教育,做好群众的思想解释工作。这次林场转制是迫在眉睫,大势所趋,只有通过转制,林场才有出路,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宣传组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群众中去,正面接触群众,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明确这次林场进行转制的紧迫性,并使广大群众理解林场转制并不是卖掉林场,而是进行经营权的承包,林场的所有权仍属某某镇,山权仍属各山主所有。如果不进行转制,林场将继续亏损,难于维持下去,并且各山主自林场建办以来也从未得到过实惠。通过做好宣传教育,广大群众普遍理解镇党委、政府的行为决策是正确的,是有利于林场长远发展的,有利于广大百姓的,能使广大山主得到实惠的。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资承包经营林场。为促使林场转制工作顺利进行,关键在于要有外商老板前来投资承包经营。因此,镇招商组由党委书记亲自带队,通过多方渠道加以宣传推介,最终争取到一名外商前来我镇进行考察,并很快签定了投资意向。接着在镇委、镇府妥善处理好转制前的各种问题后,顺利与该外商签订了经营承包合同。

5、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转制工作民主决策。镇委、镇府对凡是涉及到政府重大事项都坚持尊重民主,实行民主、科学决策,确保重大事项决策的正确高效。对这次林场转制问题,镇委、镇府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进行集中研讨,认真分析,最终拿出可行性的工作方案。同时,我们就林场转制问题还广泛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并及时通报转制工作的进展,真正做到了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6、坚持发展和稳定并重原则,积极化解因转制问题而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转制工作平稳过渡。这次林场转制因牵涉到村、经济社、兄弟镇、各山主、林场职工等各方面关系,在所难免地容易引发有关村、经济社、有关镇就转制后利益分成问题、林场转制后职工何去何从及生活保障等问题,若处理不好将阻挠转制的顺利进行,并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为此,我们安排调解协调组一要认真做好各方面的解释工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二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坚持在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确保转制后涉及到镇、村、社、户四方面的利益分成合理合法;三要讲究方法,妥善解决好转制后职工的安置问题,要根据职工们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职工管理若干规定,到退休年龄的就落实其办理社保退休手续,未到退休年龄且仍想继续在林场工作的,积极与承包商协商,在承包商招聘工人时尽量优先满足原林场职工,不想再在林场工作的,按照企业职工辞退的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金;四是对于一些借机进行煽动破坏阻挠转制工作,意图达到不正当利益的人和事,要依法依规给予严厉打击。

三、林场转制取得效果:

**林场转制工作从2006年底开始着手进行,到2007年5月份顺利完成。通过转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扭转了林场长期亏损的局面,使镇、村、社、户四方得到了实惠,使原林场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减少了因山林争议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遏制了滥砍滥盗林木资源的现象,维护了我镇生态平衡。转制前的2006年底,我镇的镇级财政收入为195万元,到转制后第一年即2007年底,实现镇级财政收入265万元,其中转制收益20万元。官桥、新溪等村及有关经济社、山主每年可从转制利润分成中得到固定的经济收入。转制后,因山权争议、砍伐林木争利引发的矛盾纠纷明显下降,群众上访逐年减少。

第2篇:经济发展案例范文

关键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问题;治理路径

目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在招生数量、办学规模、政策支持等方面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安徽省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建设职教大省,促进安徽崛起居于重要地位。但目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将面临诸多问题,如教育观念陈旧、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师资力量缺乏以及机制创新不足等,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意义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33.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4.9万人;2008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3.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88万人;预计到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40万人左右,在校生规模达100万人以上。总体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处于良好稳定的发展势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如缺少对中职教育的认知、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师资力量较弱以及机制创新不足等。

(二)发展意义

目前,安徽省正在积极实施合芜蚌自主创新配套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无疑为此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在建设职业教育大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趋利避害积极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适应安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治理路径探析

(一)观念问题及治理路径探析

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西与安徽省同属内地,人口是安徽的66.6%,但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却是安徽的91.2%,相对规模比我们大得多;我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去年招生2.8万人,而江西省是9.7万人。在谈及原因时程厅长指出:思想意识上,传统的人才观念还根深蒂固,重视传统学历教育,轻视甚至鄙薄职业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具体应做好以下两点:

1.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大众媒介广泛宣传中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

2.加大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如完善并落实投资优惠政策,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办学,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

(二)经费问题及治理路径探析

目前,由于财政困难,安徽职业教育投入多年在全国排名居后。生均经费严重不足,投资模式单一,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表现突出。由于教育经费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保证,要谋求教育的发展,必须有充裕的经费予以支持。因此,为应对以上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加大生均经费投入力度。生均经费是反应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教育经费提供的程度,也可以通过它观察教育经费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过程。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东、中、西部职业教育预算内生均经费差异较大,东部、西部地区普遍高于中部,而在中部六省中安徽省位于后列,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各地政府应加快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并依照标准足额拨付经费,保证生均经费稳定增长,为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建立多元筹资模式。目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及学生学费收入,社会捐集资收入用于职业教育较少,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学生负担加重。为解决以上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1)政府继续承担作为职业教育主要投资方的责任。(2)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融资能力。(3)积极出台一些法令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经费保障机制。

(三)师资问题及治理路径探析

目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能力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教师队伍结构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不协调。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缺乏,严重影响着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对此,应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深层次紧密型合作机制。一方面,建立职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使中等职业教师利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开展技术攻关,真正做到使中等职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生产之中。另一方面,引进大量高技能型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等。同时,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进修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完善学校长期教师轮训计划,进行校企合作,制定个性化实践方案等途径来培养教师能力。

(四)运行机制问题及治理路径探析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中等职业教育得以运行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多元主体,各自为政,难以寻找到各自利益的契合点,这就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实际上应是利益上的合作,是“利益双赢”的市场行为。那应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即“官校企行”四方联动机制,使多元要素协调发展。

“官校企行”四个字代表了现代高职教育在开放性的运行体系当中的四个相关体。官,即“政府”;校,即“学校”;企,即“企业”;行,即“行业”。所谓“联动机制”,就是“官校企行”四方力量在发展高职教育的行动上达成了一致性。同样,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应遵循此运行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政府和学校之间应建立一种“缓冲机制”,即政府应从宏观角度来指导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行为,使学校能够真正实现自主办学和开放办学。(2)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建立一种“互利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节约研发资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也要积极地增加对学校的资本投入和科研经费,以优化学科建设。(3)行业和学校之间应建立一种“保障机制”。行业协会通过制定、指导、实施行业标准、规范来避免企业的短视行为,使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可见,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这四个重要的相关体,在四方联动机制之下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运行网络。

从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关键;增加投入、优化投资结构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力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中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保证;积极构建“官校企行”四方联动机制是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活力的源泉。这四个方面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为安徽省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艺.推进职业与成人教育的改革发展―在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安徽月刊,2006,(6):15.

第3篇:经济发展案例范文

第二条奖励考核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第三条奖励考核对象为本县辖区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乡镇和社区、县金桥担保公司。

第四条考核主要内容。

(一)考核信贷投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以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引导各行社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快信贷投放,确保信贷总量稳定增长。重点考核各行社的贷款净增额、贷款累放额、贷款余额。各行社投放到本县区域外的贷款不纳入考核范围;各行社牵头组织银团(社团)贷款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异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纳入牵头行社予以考核。

(二)考核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质量。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社区信用工程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努力提升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第五条奖励标准及办法。

(一)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

1、奖励资金总额。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上年度增长幅度达到或超过考核年度全县GDP增长幅度时,按照考核年度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万分之二计提奖励资金总额,依权数进行分配。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上年度增长幅度未达到考核年度全县GDP增长幅度时,不予奖励。

2、奖励资金的确定及使用。

(1)考核指标。贷款净增额占比,即贷款净增额占全县贷款净增额的比率;贷款累放额占比,即贷款累放额占全县贷款累放额的比率;贷款余额占比,即贷款余额占全县贷款余额的比率。

(2)考核指标的权数分配。在综合考虑各行社贷款存量、季节性放款与回收以及贷款的增长潜力等因素,对考核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贷款净增额占比的权数为70%、贷款累放额占比的权数为20%、贷款余额占比的权数为10%。

(3)各行社奖励资金的确定。按各金融机构贷款净增额占比、贷款累放额占比、贷款余额占比与相对应的权数乘积作为系数,以奖励资金总额的85%作为基数,基数与系数的乘积为各行社的奖励资金。具体计算公式:某行奖励资金额=(某行贷款净增额占比×70%+某行贷款累放额占比×20%+贷款余额占比×10%)×(奖励资金总额×85%)。

(4)人行及银监部门的奖励资金的确定。按奖励资金总额的15%提取综合管理奖资金对人行、银监办给予奖励,人行分配综合管理奖资金的70%,银监办分配综合管理奖资金的30%。

(5)当年出现支付风险、挤兑风波,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重大责任事故、严重影响地方金融稳定的事件,以及出现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一票否决”的,取消其当年评奖资格。

(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奖励。

1、基本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省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确定的信用乡镇评定的基本条件、指标等,认真开展信用乡镇创建活动,确保当年创建成为信用乡镇或顺利通过信用乡镇复查验收;各社区按照省信用环境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确定的社区创建的八条标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及增长要求,认真开展信用社区创建,认真做好信用社区的申报和复审,确保当年获得信用社区荣誉;担保公司要努力增强担保实力,积极发挥担保的杠杆作用,为中小企业或下岗失业人员的信贷融资提供担保,力争担保余额逐年增长。

2、奖励标准。

(1)对创建信用乡镇、社区成功的,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2000元奖励。

(2)在考核年度“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县”顺利通过复审的前提下,对信用乡镇、社区顺利通过复审的,给予1000元奖励。

(3)对担保公司按当年累计担保额的万分之二给予奖励。

第六条奖励考核评选的组织领导和方式及要求

(一)县政府成立奖励考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人行、银监办、金融生态办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人行。

(二)奖励考核对象次年1月底前向奖励考评领导小组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交自评材料;奖励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奖励考核对象和自评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班进行现场考评,现场考评工作在3月底前结束。整个考评工作于“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县”复审结果正式公布后15个工作日内结束。考评结束,奖励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书面考评报告,提出具体奖励意见,经奖励考评领导小组审定,报县政府批准后,给予奖励。

第4篇:经济发展案例范文

[关键词] 水利经济;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

一、安阳市水利经济发展现状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会处。北濒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毗邻,南与河南省鹤壁市、新乡市相连,东与河南省濮阳市接壤,西隔太行山与山西省长治市交界,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安阳市水系分属于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海河流域占76%,黄河流域占24%。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73.5毫米,水资源总量16.4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1.94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属重度缺水地区。

安阳市现有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87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1.69亿立方米;小型水库110座,总库容0.63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洹河、金堤河、淇河、汤河等;过境河流有漳河、卫河。蓄滞洪区7处,其中海河流域6处,黄河流域1处。主要泉域有小南海泉和珍珠泉,万亩以上灌区10处,灌溉机电井8.55万眼,固定机电排灌站479处。

二、安阳市水利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

安阳市水利虽然基本形成防洪除涝、供水保障和水利综合执法三大体系,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事业的需求相比,基础仍然薄弱,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的保障能力,对安阳市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快民生水利建设,今后一段时期,民生水利建设任务艰巨。三是安阳市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长期挤占生态用水,加之水污染、地下水开采过度以及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等,保护水源地和维系河流健康面临巨大压力。四是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要求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目前安阳市水利经济发展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防洪除涝工程标准低,建设速度慢,安全隐患多。城市防洪达不到部颁设防100年一遇洪水标准,洹河市区段治理后达到50年一遇标准,但是于曹沟以下河道未进行治理,泄洪能力不满足要求;市区沟渠、洪河及相关支流大多未进行治理,河道淤塞严重,堤防防洪标准仅5-10年一遇,对市区安全依然构成威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蓄滞洪区工程及安全建设速度仍然较慢,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仍未实施。

2、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1)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保证率不高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2)工程调控能力偏低,现有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配套不完善,工程老化失修损坏严重,缺少调蓄工程,如遇洪水、干旱等,无法实现水资源合理供给和调控。(3)节水意识不强,节水设施较少,节水型社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4)水土保持法制观念淡薄,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仍大量存在。水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

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十一五”规划中剩余70.11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和纳入到国家新增规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急待解决。

4、水利保障能力建设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水利信息化建设滞后,科学调度、风险调度和水资源优化调控管理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与安阳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水利现代化管理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水利投入明显不足,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长期以来,投资渠道单一,水利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省、市级财政,县(市、区)财政大多无正常水利投入渠道,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十二五”时期安阳市水利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关键时期,是着力推进民生水利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安阳市水利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加强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十二五”期间,通过对洹河、洪河河道进行治理,完善城市防洪体系,使安阳市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到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加快对崔家桥、长虹渠、广润坡、白寺坡蓄滞洪区工程及安全建设,增强调蓄洪水能力,确保河流防洪安全。加快进行珠泉河、岳飞沟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提高其防洪及排涝标准,保证沿河两岸乡镇、农田的安全。争取完成国家规划内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2、发展民生水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到2013年,解决“十一五”规划中剩余70.11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重点实施红旗渠灌区、漳南灌区、跃进渠灌区、大功灌区(滑县、内黄)、渠村灌区(滑县)、人民胜利渠灌区(滑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争取实施豆公灌区、琵琶寺灌区、淇河灌区和珠泉灌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保障能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实现全省粮食增产目标夯实基础。加大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力度,启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建设。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改善新农村建设基础条件,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改革成果。

3、严格落实三条红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提高水资源管理技术水平,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线,建立完善的城市、行业节水法规体系和统计体系,落实用水定额管理,加强用水计划管理。加大水资源费(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征收力度,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积极研究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方法和步骤,加强供水企业的用水监管,真正实现水资源在水源保护、引供水、节排水、污水处理回用、规费征收方面的统一管理。

4、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继续在西部山丘区实施坡耕地改造、整修梯田、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种植水保林、经济林、封禁治理等治理措施;在东部风沙区采取平整沙丘、打机井、铺设地埋节水管道、取水压沙、植防风林带固沙等措施;完成国家和河南省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积极建设省级、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打造河南省乃至全国水土保持示范亮点工程。

第5篇:经济发展案例范文

一、目标要求

紧紧围绕全市“保增长、促转型,争创科学发展先行区”实践总载体,及总公司“抓改制、保稳定、促转型,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活动载体,按照“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完善发展思路”的要求,充分运用学习调研成果,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实事求是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检查,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使之成为指导二轻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二、工作任务

整个分析检查阶段于2009年5月上旬开始,2009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统筹抓好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工作,同时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开门纳谏”、“共商对策”等三个专项行动。

(一)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1、征求意见的对象范围。要根据二轻工作性质和职能特点,合理确定征求意见的对象和范围,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征求影响和制约二轻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意见建议。征求意见的对象包括上级部门、分管领导、基层企业、职工等,还要注重征求系统内“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外人士、离退休干部的意见建议。

2、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要根据二轻的实际,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一是深入基层“群众提”。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采取登门走访和个别谈心的形式,面对面听取和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二是民主恳谈“当面问”。要把民主恳谈作为吸收群众参与的一条重要渠道,召开一次民主恳谈会,集中听取意见和建议;三是问卷调查“定向求”。向单位内党员群众、基层企业、职工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书面征求意见和建议;四是其他方式“多方寻”。通过媒体网络、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3、意见建议的梳理汇总。对多种渠道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分类,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反馈。

(二)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

1、开展谈心交心。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要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认真组织开展谈心交心活动。要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意见,做到与人为善,坦诚相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利于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

2、撰写个人发言提纲。在开展谈心活动的同时,党员领导干部要对照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解放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和党性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照不足,总结反思,认真撰写好参加民主生活会的发言材料。

3、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做好以上环节工作的基础上,领导班子要围绕总公司的实践总载体,紧扣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包括班子成员陈述发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班子整体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提出初步整改意见等。民主生活会要邀请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成员参加。

4、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以一定形式进行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书面材料经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审阅把关后,于6月15日前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5、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党支部要召开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位党员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又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三)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1、报告的内容。分析检查报告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扣党的十六大以来总公司的发展实践,充分吸收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充分反映四个方面内容:一要充分反映总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二要充分反映总公司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简明扼要概述取得的成效,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三要充分反映总公司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列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四是充分反映总公司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2、报告的起草。要组建分析检查报告起草工作组,党委主要领导全程主持起草工作。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重点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做到有问题、有分析、有思路、有举措,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使之成为指导二轻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3、报告的讨论。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充分讨论,党委扩大会议要邀请党员和群众代表列席,参会人员要认真审阅报告并充分发表意见。对于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要进行专题研究,在吸收各方意见后将分析检查报告予以修订完善。

(四)组织群众评议

1、召开群众评议会。分析报告形成后,要及时召开一次群众评议会,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企业领导、职工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对象参加。具体的评议内容要同分析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统一起来,做好“六评”,即: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评议查找的问题准不准;评议原因分析透不透;评议发展的思路清不清;评议工作措施行不行;评议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报告。对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正确的评议意见,体现到分析检查报告中来,进一步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

3、公开报告。分析检查报告正式形成后,要以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分析检查报告经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审阅把关后,于6月20日前上报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重点措施

在分析检查阶段要重点开展三项专项行动:

(一)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专项行动

在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统一安排,积极参加“千名干部进千企、共渡难关促升级”专项行动,参加行动的工作人员要重点开展送信心、送政策、送服务、送资金、送平安等“五个送”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共渡难关,推动转型升级。要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并从企业最关心、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发挥自身优势,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二)开展“开门纳谏”专项行动

要召开一次民主恳谈会,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主持或参加一次以上民主恳谈会。要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企业领导、职工代表等参加,面对面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对总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汇总梳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和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的重要依据。对属于总公司职能范围的意见建议,要及时确定专人分解落实;对属于其他部门的,要及时报送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由办公室抄告相关部门抓好落实,落实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及时向反映对象反馈。

(三)开展“共商对策”专项行动

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做好汇总梳理,开展一次“共商对策”活动。对照“六型机关”和“四好科室”创建标准,重点查摆机关党员干部在科学理论学习、服务基层能力、部门协调合作、机关办事效率、勤政廉洁节约等方面的问题,邀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企业领导、职工代表等各个层面的对象,共同研究破解对策,及时加以整改落实。

四、具体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分析检查阶段,既涉及领导班子,又涉及领导干部个人,既要分析现在又要评价过去,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吸取教训。要切实加强对这一阶段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市委总体要求,严把质量关,切实把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抓紧抓好。

2、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把握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重点,要从分析检查阶段一开始就着手准备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多渠道听取意见,多角度剖析问题,多形式组织评议,做到认真写、广泛听、充分议、反复改,真正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第6篇:经济发展案例范文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化时代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物流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就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不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各地区之间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等。只有物流业得到合理的规范化发展,经济市场的开放度才能够实现较大的提高,同时国际物流贸易也会发展得更为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会迅速加快,使得我国的物流业水平走向国际先进水平。物流业是时展的产物,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起步晚,发展不成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物流行业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已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还处于弱势地位。我们必须在机遇与挑战中生存下来,让我国的物流行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加快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融合的速度

现今,物流业的发展与电子商务关系密切,很多商品都是通过网页平台为消费者展示商品,所以物流业发展与电子商务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物流信息平台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在电子商务经济业务当中,不仅要让网络技术运用到产品的营销以及支付过程中,还要对其物流的进度进行管理,同时也要维护好客户以及企业自身的信息安全。现今很多企业都会花较多的资金在产品研发、产品推广等方面,而忽略了物流信息网页平台的管理,这与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是相悖的。另外,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物流信息网页平台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日趋完善。健全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是物流走向信息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进行物流信息化管理要及时运用新科技,实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尽全力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现代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许多新兴的物流网络技术,如物流定位系统、物流集成系统等。物流定位系统可以让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有确切的了解,让商家、物流供应商、顾客对产品的走向有一个透明的沟通与联系。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让物流业的发展更加完善,建构完善的动态数据库也是加快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融合的重要方式。

二、加快物流行业经营管理发展策略实施

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一个完整的物流管理体系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系统化管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各个部分依据其职能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另外,也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在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中,决策才会更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看,由于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高速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对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企业可以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及考核,为员工制订学习及提高计划。目前有很多高校开设了与物流相关的专业,物流企业可以与相关高校合作,让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与技术同高校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也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促进物流的快速发展。另外,物流行业聘请的管理人才既要有工作经验,又要有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可以通过高薪招聘国外优秀人才的方式促进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从物流系统化管理来看,物流系统化管理是实现(下转74页)(上接28页)物流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力求以较低的费用把商品实体运输到消费者的手里。在进行物流系统化设计时,要对市场有一个总体把握,对货物的属性以及流向以及竞争状况等要有宏观的把握,在购置物流设备时也要根据市场收益和风险预测进行把控,不能出现盲目投资而损害经济效益的状况。在物流过程中,还要力求控制运送过程准确及时,根据顾客的需求及时送达物品,以期赢得良好的信誉;从物流技术管理方面来看,物流行业要对最新的科学信息技术有准确的了解,根据需要及时更新物流信息技术。另外,要对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定期维护,防止黑客入侵网站、盗取信息等情况的发生,避免泄露企业经营信息和消费者个人信息。

三、加强全国中心城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第7篇:经济发展案例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四个关系;服务手段;服务领域

档案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的变化,厘清创新与基础的关系,创新与现实的关系,创新与现实的关系,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切实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用档案事业的加快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的利益服务,为全社会服务,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加强各项事务管理,促使档案管理现代化。

1 档案工作创新,要解决好四个关系问题

1.1 创新与基础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空中楼阁”,创新必须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建国以来,我国档案工作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档案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体系,这些基础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创新的根基,因此,创新绝不能抛弃这个基础,要在认真研究、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分析现在和将来的形势,在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

1.2 创新与现实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当前,档案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档案工作还处于受多种条件限制发展较慢、社会档案意识不强、档案部门工作不到位、档案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状态。创新就要重视现实,面向未来,从实际出发,围绕如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打好基础、快速发展上求突破。

1.3 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创新的阶梯,创新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目的。档案工作创新既要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借鉴本行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又要学习相关专业、其他行业知识,借鉴其他行业和专业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创新要坚持“推陈出新”原则,运用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和批判、继承观念,在学习、借鉴中创新。

1.4 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但创新绝不能是虚无飘渺的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都要经过实践检验,凡是对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创新,都要大力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 服务手段创新

(一)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 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室),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三)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四)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五)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 拓展服务领域

(一)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二)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三)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

第8篇:经济发展案例范文

关键词:城乡金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2)02-0078-04

城乡金融发展不均衡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城乡金融会逐渐向均衡发展转变。现阶段浙江省金融发展总体程度相对较高,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组织体系渐趋完善,资产质量、经营效益持续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日益增强,金融业已成为浙江省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但对比浙江省城乡金融的发展来看,则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发展状况:城市金融发展速度较快,农村金融发展则相对落后;城市金融竞争过于激烈,而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浙江省农村地区经济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金融资源相对稀缺,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的需求,这种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浙江省为例,从城乡金融相互影响的角度研究城乡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城乡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大量的研究文献,但研究中缺少对区域金融发展不均衡性的分析,本文将金融发展区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部分,分析城乡金融发展差异及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城乡金融发展分别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可通过以下模型作理论上的说明,因资金的高度可流动性,如果城市资金的收益高于农村,则农村资金就会流入城市。可建立关于金融机构业务(以存、贷款为例)导致农村资金流入城市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假设金融机构在农村吸收存款的利率为rrd,在农村进行资产业务(如贷款)的收益为rri,在农村进行资产业务的成本为rrc;金融机构在城市进行资产业务的收益为rci金融机构在城市进行资产业务的成本为r。金融机构将农村存款转移到城市进行资产业务的成本为rtc用θ表示农村存款在农村投资的比重,则会有(1-θ)比例的农村存款流入城市进行投资。金

上式表示在利润最大化时,金融机构在农村的金融资产收益与城市金融资产收益之差应等于金融机构在农村经营成本与在城市经营成本和资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成本之差。当:rri+rci+(rrc-rcc-rtc)时,即απ/αθ

这表明农村存款在农村投资的比重(θ)过大,金融机构可以减少在农村的投资比重,增加将资金转移到城市的比重,这样会导致其收益的增加。在经济均衡的条件下,其中rri和rci可理解为等于农村和城市投资的边际收益,并可利用上式中的金融机构成本和收益各指标对θ的影响。如,分析rri值对θ的影响,假设其他各指标保持不变时,rri值增加,金融机构为利润最大化就会增加θ,即当金融机构在农村投资的边际收益rri越大,金融机构在农村进行资产业务的收益也越大,其促进更大比例的农村存款在农村转化为投资,这说明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同样可得,假设其他各指标保持不变时,rrci值增加则θ就会减少,这样随着农村资金流入城市,城市的金融发展可能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增长。

二、实证分析

(一)城乡金融发展变量及数据说明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一般常用人均各项存、贷款指标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另外,金融相关率也是常用的指标之一,在区域金融发展研究中,一般利用存、贷款之和除以生产总值表示。为分别衡量浙江城乡金融发展水平,本文依据数据条件,拟构建如下三个指标反映浙江省城乡金融发展水平及差距:人均城市、农村储蓄存款指标,人均城市、农村短期贷款指标,城市、农村金融深化度指标。按行政区划将浙江省分为11个地区,分别计算各地区1997~2007年三个城乡金融发展指标。表1显示,2007年浙江省11个地区城乡金融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二)实证分析过程及结论

实证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模型中因变量为经济增长指标,自变量包括金融发展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等。计量分析一般采用截面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等计量方法,截面模型无法消除因截面个体特征影响带来的计量误差,而面板数据模型的优点是能反映个体和时间因素在模型中的作用。本文拟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在变量选择中分别考虑城市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建立如下面板数据模型:yri,t1=c+a1rfdi,t+a2ufdi,t+a3Xi,t+εi,t。模型中因变量y具体选择人均农村生产总值,即农村经济总量除以农村人口。rfd为农村金融发展变量,具体选择人均农村短期贷款和人均农村储蓄存款;ufd为城市金融发展变量,具体选择人均城市储蓄存款和人均城市短期贷款;X为其他控制变量,依据经济增长理论,具体选择如下:一是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变量,利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中农村部分除以农村人口构成,其反映农村投资水平;二是农村人力资本变量,利用就业人数除以农村人口数,即用农村就业率指标来反映;三是政府农村政策变量,构建的指标为农业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比,也就是统计年鉴中一般预算支出中农业支出所占的比例。η代表没有观察到的个体差异,ε代表误差项,式中i、t分别代表个体和时间。数据来源于《浙江6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浙江金融年鉴》。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面板数据模型要考虑面板系列数据的非平稳性,经济变量一般多为非平稳的,可能存在单位根。本文利用Eviews7.1计量软件,并利用各种检验方法的综合结果,经检验模型中各变量单位根如表3所示(其中,括号中的数值为可能的单位根阶数),可见各变量都存在单位根。经济变量的非平稳性给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带来虚假回归问题,但同时有内在经济联系的变量之间又多表现为协整性,也就是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具有协整性的经济变量之间可进行回归分析,所以对面板数据

模型可通过协整检验以避免出现虚假回归问题。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立在恩格尔――格兰杰(Engle and Granger)二步法检验基础上的面板协整检验,具体方法主要有佩德罗尼(Pedroni)检验和考(Kao)检验;另一类是建立在乔汉森(Johansen)协整检验基础上的面板协整检验。Kao检验与Pedroni检验遵循相同的基本方法,都是在Engle and Granger二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不同于Pedroni检验,Kao检验在第一阶段将回归方程设定为每一个截面个体有不同的截距项和相同的系数,在第二阶段Kao检验基于DF检验和ADF检验的原理,对第一阶段所求得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此处进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并利用Kao检验方法,在具体设定第二阶段回归包含的外生变量时设定为在模型中体现个体固定效应,设定第二阶段回归所包含的滞后阶数(Lag length)时选择自动选择。估计结果为,ADF统计量的估计值为-2.696184,其p值为O.0035,可见模型中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回归分析时可排除虚假回归的可能。

利用Eviews7.1计量软件,建立面板数据(panel data)工作文件,经检验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系数估计结果如表4中方程l所示,其中括号内为对应的p值,从结果可以看出,反映农村人力资本的指标(农村就业率)P值为0.556,其显著性水平极低,完全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在浙江省农村生产过程中,农村就业率对人均农村产值没有明显的作用,这印证了在浙江省(甚至是中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边际生产力极低的现实。农村人均储蓄存款指标P值为0.0685,如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在5%水平下,则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

剔除农村就业率再进行估计,同理要先进行变量间协整检验,检验参数设置方法同上,ADF统计量的估计值为2.585196,其p值为0.0049,可见模型中变量存在协整关系,排除了虚假回归的可能。同样,经检验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系数估计结果如表4中方程2所示。先检验系数的显著性: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以上系数都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在5%水平下,农村储蓄存款变量系数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在1%的显著水平下,其结果与5%相同。再看系数估计值的经济意义,农村储蓄存款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农村储蓄存款是否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存在不确定性,这也与经济理论相一致,因为农村储蓄存款是农村金融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类投资的条件和保证,但储蓄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只有在储蓄存款转化投资机制良好的条件下,农村储蓄才能较好转化为农村投资,否则由于资金的高度可流动性,农村储蓄资金可能流入到非农村的经济活动中,这种对农村资金的“虹吸”作用会严重抑制农村经济发展。

而其他变量的显著性水平很高,说明各变量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明确的,再看各系数符号,只有城市储蓄存款为负,其他都为正,这说明农村短期贷款、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城市短期贷款这些变量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明确的积极影响,而城市储蓄存款的影响为负。这些变量中农村短期贷款、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很容易理解,这些因素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城市短期贷款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可通过简单的假说解释,即城市贷款可直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而城市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城市储蓄存款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关系合理的解释是城乡存款之间存在竞争和替代关系,在存就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城乡储蓄存款会相互转化。

第9篇:经济发展案例范文

【关键词】未成年人;逮捕;新刑诉法

新《刑诉法》已于2013年1月1日实施,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指导思想和任务被写入新刑诉法,新刑诉法的诸多修改颇具亮点,其中包括新加入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尽管新刑诉法规定了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但是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依然要面对一些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案件。

一、新刑诉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概述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所适用的一系列诉讼制度。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案件时,所要适用的新刑诉法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新刑诉法的第266条至270条。

(一)明确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针和特有原则

新刑诉法第266条确立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同时确立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办案人员专业化三项原则。

(二)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的特有权利

1、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

旧刑诉法规定获得法律援助的对象仅限于未成年被告人。新刑诉法将获得法律援助的对象扩展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增加了指定辩护的义务主体,即公检法均有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辩护的义务,事实上将指定辩护提前到侦查阶段,以确保未成年人及时获得法律援助,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

对未成年人采取羁押的强制措施,一方面令其与社会隔离,不利于其成长,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使未成年人向惯犯和累犯转变。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应当根据其犯罪的性质、主观恶性和社会危险性,综合衡量是否有逮捕的必要,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听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陈述,直接了解其犯罪原因、成长环境等信息,全面评估其社会危险性及取保候审的可能性。

二、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审查逮捕案件的机遇

(一)将零星见于各法律法规中的规定上升到“小宪法”的层面,提高了法律监督的效率

旧刑诉法没有就未成年人保护设置专门的章节,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在诉讼程序上除了《刑诉法》,还要适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对未成年人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依据通常也来源于此。过去在纠正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混合羁押的问题时,检察机关只能援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7条规定和《看守所条例》第14条规定。由于二法位阶低于刑诉法,在对该问题提出后不能引起重视,造成这一违法现象的反复。新刑诉法设立的专门章节,明确规定将办理未成人案件的具体诉讼程序上升到了“小宪法”的层面,为检察机关监督未成年人案件的办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监督的效果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法律监督的效率。

(二)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有利于案件的办理

未成年人受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限制,在刑事诉讼中难以充分行使诉讼权利。旧刑诉法第14条第2款之规定法定人到场制度时限制了两个条件,一是“可以”通知,意味着也可以不通知,二是通知的是“法定人”。受客观原因限制,实践中通常无法通知未成年嫌疑人的法定人讯问时到场。受路途遥远、通讯不便或者受经济条件制约,外来未成年嫌疑人的法定人无法在讯问时到场发表意见,导致这一规定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进而令未成年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平等。

未成年人年纪小,涉世浅,在接受检察人员讯问时,通常呈现出胆怯、不敢正视检察人员、无心听取问题的情形,这也成为办案中的桎梏。新《刑诉法》将“可以”修改为“应当”,还规定了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彻底的改变了这一局面。可以帮助未成年嫌疑人全面理解讯问含义,协助未成年嫌疑人与检察人员进行沟通,消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焦虑情绪,确保未成年人在既宽松又公正的情况下理性地对待讯问并客观地回答问题,监督检察机关的讯问活动,更有利于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案件。

(三)调查制度将更有针对性的挽救未成年人

新刑诉法确立了采取 “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处理未成年人案件。未成年嫌疑人所产生不良心理和人格,除了其主观因素外,与国家、社会、家庭所提供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检察机关在工作中,要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帮助未成年犯罪人矫正不良心理和人格。但是受办案时间和工作量等诸多原因限制,这些工作常被搁置。问题调查制度的出现,令公检法对未成年犯罪的教育齐抓共管,通过调查全面把握未成年犯罪人产生罪错的原因,从而为最终形成有利于对未成年犯罪人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的最佳处理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三、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审查逮捕案件的挑战

(一)合适成年人制度带来的挑战

1、法定人到场带来的问题

新《刑诉法》第79条规定,有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应当予以逮捕。

第270条规定,讯问时应当通知法定人到场,只有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才能由其他的合适成年人代替法定人到场,(一)无法通知;(二)法定人不能到场;(三)法定人是共犯的。

根据第79条规定,在犯罪嫌疑人可能串供的情况下,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之所以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诉讼正常进行,在嫌疑人被逮捕后继续侦查该案。而应当通知法定人到场制度的出现,则可能导致法定人在通过检察人员的讯问知悉了案情的情况下,向该案的其他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或者干扰其他证人作证。虽然我国《刑法》对干扰作证有相关的规定,但是要定罪还有收集证据等程序,这也会令检察机关在一定阶段陷入被动的局面。

2、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存在的问题

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还确立了可以通知未成年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但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合适成年人参与到讯问工作中来,也成为了一大难题。2011年笔者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案件时,嫌疑人系外地在宁打工人员,与被害人系同事关系,在无法通知法定人到场的情况下,通知街道派员作为合适成年人到场。街道派来的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比嫌疑人大3岁,讯问期间,该合适成年人只顾着好奇检察机关的工作,根本无法消除未成年嫌疑人紧张情绪。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合适成年人才能充分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成为了检察机关在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一个难题。选择的合适成年人能够为未成年人做好安抚情绪的工作,可以令检察机关的工作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令工作事倍功半。

3、社会调查制度的推行问题

2010 年8 月颁行的《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除了明确社会调查的责任机构外,也明确了社会调查在案件侦查阶段开始,即“公安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当收集有关犯罪嫌疑人办案期间表现或者具有逮捕必要性的证据,并及时通知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开展社会调查;在收到社会调查机关作出的社会调查报告后,应当认真审查,综合案情,作出是否提请批捕、移送的决定。”2006 年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16 条涉及审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规定了“可以结合社会调查,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等有关组织和人员,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社会活动等情况,为办案提供参考。”确定了检察机关作为调查主体的地位。

但是根据新《刑诉法》第93条之规定,对与案件无关的问题,犯罪嫌疑人有拒绝回答的权利。在审查逮捕阶段,由于办案时间短,在犯罪嫌疑人拒绝回答检察人员关于其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的问题时,检察机关也通常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这一调查活动进行开展,也就很难将通过这一调查工作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与决定捕或不捕结合起来。

四、侦查监督部门应对新刑诉法的几个建议

(一)与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立合作机制,确保合适成年人能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笔者结合办案经验发现,合适成年人应当是有一定生活阅历、有亲和力、热心于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对未成年嫌疑人没有歧视的并且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师中选择最为合适。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和关工委建立合作机制,聘请关工委中的热心老同志担任义务家长,参与到提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来,贯穿审查逮捕和审查两个环节,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参与到法院审判过程中,在判决后,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继续帮教。一方面可以提高检察机关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老同志的余热。

(二)坚持严格限制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逮捕标准

在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未成年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事实、主观恶性,有无监护与社会帮教条件等,综合衡量其社会危险性,确定是否有逮捕必要,慎用逮捕措施。对于罪行较轻,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没有社会危险性或者社会危险性较小。不会妨害诉讼正常进行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般不捕批准逮捕。对于罪行比较严重,但是主观恶性不大,有悔罪表现,具有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不具有社会危险性,不会妨害诉讼正常进行的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根据有关条件也可以依法不予不批准逮捕。为了减少对未成年人羁押,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管护基地的建设,为外地的未成年嫌疑人创造有效监护条件,少用慎用逮捕的强制措施。

(三)通过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追踪批捕的未成年犯罪案件

对于确有逮捕必要的案件,通过捕后监督制度,定期对该案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有碍侦查的情况一旦消失,及时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减少羁押,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新《刑诉法》意味着我国民主法治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新刑诉法的背景下,检察机关面对着机遇与挑战,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在办理未成年人审查逮捕案件时,严格适用逮捕措施,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将更有利于实现新刑诉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佟晓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应探索建立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J].中国检察官,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