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字经儿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精选文本,日有所诵
面对浩瀚的书海,哪些文字是适宜作为种子播撒在童心上的?当然只有那些经历岁月淘洗的经典文字。在最黄金的记忆阶段,我们要先从我们自己的经典读起。因为,母语才是一个人的思维语言。就启蒙教育的读本而言,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比如,明清时期通用的蒙学读本——古诗词,不仅是儿童识字的好教材,也是促进童蒙养成教育、培养语文兴趣的趣味读本,在低年段可大量背诵。
我们认为《三字经》这部蒙学读本文字优美,内容健康,知识丰富。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劝孩子要努力学习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了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读来朗朗上口。为什么要学习,什么时候学习,向谁学习,学什么?二十四个字,把这些问题说得清清楚楚。再看这样的文字:“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书中还传达了许多很好的读书方法,如“口而诵,心而维”。诵读此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读最好的书,以免来不及将它们读完。”大卫·享利·梭罗的警语是我们选择文字的标尺。除了《三字经》,我还补充了大量的诗词、儿歌、童谣。经过精挑细选,确定我们二年级 “日有所诵”的内容分为三大块:一是经典书籍《三字经》,二是以绝句为主的古诗词,三是文质兼美的童谣、儿歌。每周五篇的诵读内容其实是一个套餐:三篇《三字经》节选,一首古诗,一首儿歌或童谣。
“日有所诵”操作起来很简单,学生在每天早读课前10分钟和每周的阅读指导课,把老师精选的
内容反复诵读,习惯成自然。简单的话天天说,简单的事情天天做,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连续反复的诵读,是对儿童天赋之门的叩启。“日有所诵”的评价也很简单:背熟的给100分,读熟的给80分。一是孩子热爱分数,二是这样的高分可以不太费力地得到,所以效果奇佳。经过一个学年的诵读,基本解决了识字问题,很多孩子已经可以自主阅读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了。
二、素读经典,情趣盎然
日有所诵采用的大多是“素读”法。“素读”是日本人对我国古代私塾授课方式的定义,不追求理解的深刻,只是朗朗诵读,直至将所读内容烂熟于心,脱口而出。在技法上要求反复朗读,响亮地、清晰地、字正腔圆地读,用《三字经》的话来说就是“口而诵”,目标上追求积累大经典文字,力求完整地、熟练地记诵。根据不同的诵读内容,可采用多种形式活泼的素读方法。
1.反复吟诵,踩着鼓点声声
《三字经》都是三字式的短语,押韵、上口、节奏感强,可以借助敲着鼓点,打着节奏来增添吟诵的乐趣,学生会觉得很好玩。这种方式可以消除学生的疲惫感和倦怠心。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先让学生读正确、流利后,可引导他们敲着鼓点,踩着节拍来读:咚咚-咚,咚咚-咚。学生读得别提多带劲了。
2.想象朗读,感悟诗歌的意蕴之美
联想和想象是品味诗歌情意的基本手段,是领悟诗歌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在诗歌诵读中,以联想和想象为基本抓手,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将会引导儿童由逐字逐句的认读向充满情味的诵读转变。如《云》——
云是/走动的鞋子/走过高山/走过大海/走过很多地方/轻飘飘的鞋子/走过的路/一点痕迹也没有
诵读这首诗,我启发学生从“云”发散开去,“云呀,走过那么多地方,还会走过哪些地方呢?”“你觉得这是一朵怎样的云?”“你想成为一朵这样的云吗?”带着对云的情感,带着这样的意境,学生读得更入情入境了。再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歌景物生动,色彩明丽。在读通之后,我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并把它画下来,再读诗时,就有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了。
3.歌曲入古诗,吟唱乐无穷
唱诗,本来就是吟诵诗词的一种方式。诗和歌从它们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毛诗序言》中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古诗新编曲的还真不少。谷建芬老师专门为孩子们学古诗谱的作品就有二十余首——《春晓》《静夜思》《出塞》……把读古诗变成唱古诗,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那千年的古诗也加入了时尚的元素,孩子们的兴致格外高,学得格外投入,效果格外好。
唱诗还是最好的记忆方式,一个学期下来,他们唱会了二十多首由古诗谱成的新曲,仍觉得意犹未尽。此后,孩子们竟然乐得自己给古诗配新曲了。
4.引用故事激发兴趣
《三字经》典故多,可以充分利用故事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如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老师可适时向学生讲“孟母三迁”的故事。再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引入“黄香暖被”“孔融让梨”的故事。通过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过来,背诵起来也很快,而且不会忘记。
三、周有所展,激发兴趣
孩子们诵读了这么多古诗,如果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诵读的热情必定高涨,兴趣会更浓,从而更扎实、有效地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具体做法是:利用每周的阅读指导课,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每日所诵”的诵读成果。
1.巡回接力赛
巡回接力赛有个人和小组两种形式,如《三字经》,一人(组)诵“人之初,性本善”,一人(组)马上接“性相近,习相远”。可接一句,也可接一段,背多者胜。这种接力赛的形式让学生始终处于“斗智”的兴奋状态,比单独的诵读效果更佳。
2.我爱记诗词
模仿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我班开展了《我爱记诗词》的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整个场面活跃、气氛热烈。通过比赛的方式评先出月度冠军。如让每组选派一个代表站到前面,老师或请一位学生先读诗句,按顺序让选手在5秒内答出下句。答对则意味着闯关成功,全体同学齐诵古诗,然后换新的古诗继续比赛;答错的话,该题让下一位选手继续作答。周而复始,直至成功晋级。
3.星级诵读,实行晋级制
在中国内地乐坛,提起作曲家谷建芬,可谓无人不知。在她半个多世纪的作曲生涯中,发表了近千首作品,其中有近百首金曲在国内外获奖,成为当代中国流行歌曲创作中的经典,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然而,一直从事流行歌曲创作的谷建芬老师从2004年起,突然转轨写起了儿歌,而且没有任何报酬。为孩子写歌已经成为她晚年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2004年秋冬季节,时逢中央召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会,国务委员吴仪见到谷建芬说:“要为孩子写一些歌。”这刚好与谷建芬酝酿多日的想法不谋而合:“现在物质生活很丰富,在商场家长可以为孩子买到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但要找一首适合现在孩子唱的歌却很难、很难。孩子们要么唱的是《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这样的成人歌,要么唱的是属于他们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那个时代的歌曲。”当时在找不到合适的词作谱曲时,谷建芬选择了言简意赅、经典优雅的中国古诗词,在她看来这也是她和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2006年“六一”儿童节,《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歌》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谷建芬老师觉得它是一生中完成的最有意义的作品,也是创作速度最快的作品。她认为这些歌曲是在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古诗词和启蒙读物基础上,配以现代的音乐写成的。于是,为了区别旧时的“学堂乐歌”,就将自己的作品起名为“新学堂歌”。如今,人们对“学堂乐歌”这个词或许感觉有些陌生,但是在一百年前,“学堂乐歌”曾经风靡一时、深入人心。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从学堂乐歌开始才有了自己的现代音乐。
1843年,吴淞口的新兴城市上海,开埠后很快成为一座东方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色探险者都选择这里作为登陆中国的第一站。黄浦江上汽笛声声,街道上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摩肩接踵,四方土语与欧美语言交相混杂,随时都可以看到、听到新奇的洋玩意儿。和各种西方文明一起传到上海的,还有学堂乐歌。
当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废科举、办新学,以“学堂”取代“私塾”来传授西方的科学文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里开设“乐歌课”。沈心工、李叔同等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乐歌课”上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后来人们就把清末民初这个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这些歌曲多采用欧美和日本的曲调填词而成,内容以宣传富国强兵、歌唱新的学堂生活等为主。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里传出来中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
时光荏苒,随着“学校”取代“学堂”,“音乐”代替“乐歌”,当年盛极一时的“学堂乐歌”逐渐被人淡忘,之后的学校音乐、校园歌曲创作中,古诗词的声音渐渐远去。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儿童歌曲创作每况愈下,面临着严重的“断粮”危机。直到2006年,谷建芬的《新学堂歌》唱片问世,才唤醒了那份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也唤醒了那块荒芜已久的艺术园地。
据了解,近年来对我国古典诗词进行如此大规模、成系统谱曲传播的,谷建芬尚属第一人。我们从《新学堂歌》的选词方面就能看到这一点。这其中既有欢快活泼的游戏诗、儿童诗,又有清新明快的励志诗、风情诗,更有细腻委婉的感怀诗、抒情诗。可谓题材多样,不拘一格。谷建芬老师选词完全从孩子们的需求角度入手,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韵律感,而且适合以音乐的形式来表现。当然还有一些歌曲并不局限于孩子们的世界,反映了成人世界的情感。例如歌曲《赋得古原草送别》就带着离别的忧伤凄美。由此可见,谷建芬老师的选题观念是颇见个性的,她没有把古诗词歌曲校园化创作狭隘地局限于“古代儿童诗”的范畴,因此不会拒绝忧伤的情绪以及沉重的主题,而是在适合音乐表现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作品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播价值。
谷建芬创作的这些儿童歌曲既简单易学,又琅琅上口。特别是在把握音乐与古诗词的和谐关系上做足了文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歌曲的创作既没有停留于古诗词的年代,又写出了当代韵味,做到了古今契合。因此原本凝重的古诗词就会更容易于让孩子们接受。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初读平淡无奇,反复吟唱,言浅意浓,蕴藏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一个世纪以来不少的中外艺术家竞相为它谱曲、为它演唱、为它编舞,谷建芬老师创作的这个版本就是目前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版本之一。歌曲以优美的抒情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构思取胜,笔者曾带着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唱片来到了石家庄市的一所幼儿园采访,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只听了两遍《春晓》,就能把主旋律哼唱出来。
从这些“新学堂歌”的创作中,我们能感受到谷建芬老师调用了她所有的专业积累和人生体验。无论是调式、节奏、风格的精准拿捏,还是音乐语言的准确表达,都力求做到既让孩子们听得懂,又不曲解诗的原意。大多数歌曲采用传统的五声音阶创作,箫、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或相伴相依,或即时点缀,渲染了民族特色。为了避免创作与时代脱节,适应今天孩子们的特点,《明日歌》意加入了吉他、打击乐等元素,使得歌曲充满着流行潜质;《一字诗》的编配采用一字配一音,既适合童声特点便于学唱,也和古诗词吟诵“一字一音”的作法暗合;而唱片中唯一的一首创作歌曲《读唐诗》既吸取了某些古曲的元素,又在配器中加入了时尚的元素,做到了古典韵味和现代感的有机融合,这首歌2007年先后荣获“全国少儿歌曲电视演唱大赛”创作金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可谓众望所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42-02
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崔峦老师认为,群文阅读是围绕着某种阅读目的,如获取某方面的信息群,为了受到某方面人文的或科学的熏陶,或是研究某种文体,学习某种阅读策略或者某种文体、文章的表达方法等,选择一组相关文章或多部作品,也可以是对整本书进行功能性阅读。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创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成为众多语文教育实践工作者探究的热点。一节课40分钟要求学生阅读三、四篇文本,还要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建构新知,甚至要迁移运用,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纵有分身之术,也难以深入其里。笔者认为,教师要让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发挥其功效,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带领学生读百家诗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美感,激起阅读兴趣。
一、读图文绘本,体会情感美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开始独立阅读时有一定困难,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们接触轻松的读物。如阅读图文书,以图为主,附有少量文字,图文混排,相互依存,既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丰富的精神启蒙之源,不仅能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学生建构精神内涵,培养多元智能。从学生进入一年级起,笔者注重在课上为学生大声朗读图文书,读《我有友情要出租》,让学生明白友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应学会珍惜身边的伙伴;读《米莉茉莉丛书》,让学生感受成长所需的美好品质,如自信、自尊、坚强、勇敢、诚实等,体会到做这样一个好孩子的快乐;读《玛蒂娜》《我们的花草朋友》《“妙想科学”丛书》等绘本,让学生在大量的听读中增强语感,丰富情感,激起对自主阅读的渴望与兴趣。同时,笔者把为学生念过的图书放在班级图书角显眼的、取放方便的书架上,这些图书成为学生抢手的读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启了阅读之门。《第一次发现丛书》《神奇校车丛书》成了学生爱不释手的书卷,学生沉浸在妙趣横生的科普世界里,感受自然界的奇妙,体验探究科学奥秘的乐趣,从中爱上图文书,爱上自主阅读。
二、读儿童诗文,品味意境美
儿童诗文是每个人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自由体诗文,反映了儿童的心声,拓展儿童的生活经验,并教会儿童用美的眼光去欣赏事物。在群文阅读课上,笔者带领学生念童谣、背童诗、读童文,让他们在轻松、优美、趣味的氛围中体验儿童诗文所蕴藏的优美意境,全身心去感受美、享受爱。儿童在游戏玩耍中不断成长,游戏童谣是儿童在游戏中伴唱的儿歌,念起来韵律和谐、节奏明朗、生动活泼、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阅读课上,笔者带学生读“为游戏‘伴奏’的童谣”群文组合:《跳房子》《马兰开花二十一》《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贴鼻子》,这组童谣儿歌内容与游戏动作一致,有丰富的故事情节,笔者让学生采取对唱、合唱的形式,在美妙的音律节奏中一边念儿歌,一边想象游戏的场景,然后带着学生一边做游戏,一边唱儿歌。学生玩着、唱着,在欢快的节奏中把儿歌内容背下来。笔者趁机向学生推荐阅读《听妈妈念童谣》《诗歌读本》《中国传统童谣书系》等诗文。
由于当前儿童普遍存在脆弱、怯懦,甚至软弱的品格,他们不怕高、不怕脏、不怕毛毛虫,但是怕黑,为此,语文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独立、勇敢的品格显得犹为重要。学习了二年级语文“独立”这一单元内容后,笔者带着学生读“发生在黑暗中的故事”系列群文。在读《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时,笔者故意用低沉的声调把学生带入黑暗的情境中:“从前,有一片黑黑的、黑黑的荒野。荒野上,有一片黑黑、黑黑的树林。树林里,有一座黑黑的、黑黑的房子……”读到“盒子里,有――”时,笔者故意拉长音调,勾起学生强烈好奇心,然后再用轻松的音调揭示谜底“一只老鼠”。学生紧张的情绪得到释放,纷纷乐得哈哈大笑,他们明白了黑暗中黑黑的东西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其实并不可怕。读了《吃掉黑暗的怪兽》时,他们感受到了如果地球上只有白天,许多自然规律遭受破坏,世界就乱了套;读了《静悄悄的夜晚》,他们感受到了夜晚的美好,在静悄悄的夜晚可以安然入睡。学习了这组群文后,有些孩子胆子变大了,晚上敢自己一个人睡觉了,有一名学生在仿编《妈妈,不要送伞来》时,写出句子:“妈妈,不要再陪我睡觉了,我不怕黑了,敢自己一个人睡了。”“妈妈,不要再跟我睡觉了,黑夜里没有怪兽。”
三、读古典诗文,感受韵律美
韵律是中国古典诗文区别于现代文最主要的特征,韵律美就是诗歌的形体美,体现了诗歌的质美。《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千字文》《增广贤文》《笠翁对韵(节选)》等经典诗文,是由有声有色的文字、字数相宜的句子按照某一规律排列组合一起,体现了诗歌的形体美。学生诵读经典是获得经典熏陶的有效途径,借助我校人文修养课,笔者以诵读为主,带着学生读中国古典诗文,用“美读”唤醒学生亲近经典的渴望,用“美读”搭建走进经典的桥梁,用“美读”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用“美读”让经典学习变得简单而优雅。如《弟子规》《三字经》等诗文,内容上以三字为一组,笔者让学生以四分之三拍的节奏或拍手读,或跺脚读,或敲击物件读,或同伴对拍读,并时时变换读的节奏,如“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让学生读出咚咚锣鼓般的铿锵之节律,汩汩溪流般的美妙之音韵。在读《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时,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在课桌上一边做弹琴状,一边有节奏地读诗文,沉浸在古典诗文美妙的韵律中。笔者趁机引导学生想象带着乐器按喜欢的节奏读,一时间教室里仿佛回响着木鱼、铃鼓、二胡、小提琴、古筝、琵琶、葫芦丝等优美的旋律。这样教学,通过打节拍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不知不觉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
一. 写生字表每天一张,要求每天都有进步。
二. 背《三字经》《356夜儿歌》,写日记或看图说话。
三. 每天看课外书。另7月《我有友情要出租》《小猪唏喱呼噜》8月《蚯蚓日记》《月亮,生日快乐》
四. 每天做数学题目3页。
五. 听读英语半小时以上。
六. 暑假班学习
七. 每天跳绳.溜冰.仰卧起坐
八. 参加家务劳动,学会整理抽屉,擦桌子,扫地,拖地。
大家好,每学期的家长会又见面了,很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中抽空来参加我班的家长半日观摩活动,首先衷心地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次半日观摩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各位家长了解孩子从开学至今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同时通过本次家长培训进一步增强家园联系,共同探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听听你们对我们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促使我们不断改进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质。
下面就将本学期的教育和保育及有关家长关心的问题向家长汇报一下。
1、本学期虽然只有汪老师和我两个人,但我们的工作井井有序,我带班时汪老师做好幼儿毛巾水杯消毒等教室卫生等保育工作,汪老师带班时我做好保育工作,两人因为工作繁忙,也有生病请假的时候,班里的工作也有做的不到的地方,希望各位家长能谅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2、本学期我们更换了新的多元智能教材。教材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发现了它的好多优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幼儿在家爱背儿歌、爱唱歌了,学习数学等科目时感兴趣了,经常会玩一些好玩的手指游戏,等等。新教材的趣味性、游戏性内容的丰富,大大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当然新教材也有一点难度,对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还少有点难度,一些课堂作业不能很好的完成,如贾月等。
3、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长处,从我们的教学上我 们就很明显的发现:有一部分幼儿数学、语言学的好,但音乐、美术方面有点欠缺,有的音乐舞蹈学习较好但数学方面表现的不够突出。如罗靓、易嘉语、张宇轩、许建超这几个小朋友语言、音乐、
【关键词】学前语言教育 国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05-02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加强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上逐渐掀起了一股学习国学的热潮,很多国学内容被运用到了学前教育的语言领域中。国学承载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集中了我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将国学融入到学前语言教育中有利于传承我国的文明。学前幼儿思想比较简单,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学习知识也比较快,通过学习国学,可以在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时,还可以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成为我国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一、国学教育融入到学前语言教育中的意义
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对一个人来说,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是达到任何目标的基础。要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需要从小开始,把握一切教育的机会。国学中融合了我国历史文明中丰富的智慧、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目前很多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子女,父母的呵护,爷爷奶奶的溺爱,导致很多幼儿往往习惯将自己作为世界的中心,还有不少幼儿出现自私、孤僻的性格特征,缺乏集体意识,不知道如何关爱他人。国学教育中有很多关于行为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集体意识,愿意与他人分享。《三字经》中的一句话中提到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通过让幼儿学习这两个故事可以让他们学会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老人,尊重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朋友,能够愿意将好东西分享给别人,让他们明白他们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上,需要建立人际关系的社会人,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减少幼儿的攻击行为,让幼儿形成谦虚的性格。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水平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已经开始对道德规范和道德关系有一定的认知,所以这个阶段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期。《三字经》中的“首孝梯,次见闻”这句话中就充分肯定了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认为其地位高于知识教育。所以应积极开展国学教育来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千字文》中都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思想,在学前语言教育中让幼儿接触并背诵这些内容,可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到正确的道德思想,幼儿园还可以与家庭教育加强联系,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强化,让幼儿养成好的道德行为。
二、国学教育在学前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材不当
国学教育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教材方面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版本可以供幼儿园使用。不少幼儿园在语言教学中所引用的国学内容主要是一些儒家的经典著作以及启蒙读物等等,如《论语》、《孟子》、《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千字文》。而且不少幼儿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延续了以往古代教书先生的老方法,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提到一些文言文,但幼儿年纪尚小,古汉语对他们来说很难理解,而且孔孟的著作中很多内容与治理国家、伦理道德有关,这些对幼儿来说都是十分陌生和难懂的,只能死记硬背。《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千字文》虽然属于儿童读物,但也是文言文,幼儿接受起来存在困难。并且这些读物中也存在着错误的理念,如果教师没有仔细挑选,让幼儿学到了错误的思想,会影响到幼儿的一生。
(二)教学方式不正确
由于缺乏成熟完善的国学教材,所以不少教师只能让幼儿学习《三字经》等儿童读物,这些大部分都是文言文类型的读物,教师在教学中会尽量将其翻译成普通话,帮助幼儿记忆,但幼儿并没有理解这些内容的意义,所以无法回答出相关的问题。于是不少幼儿教师就组织诵读比赛,认为幼儿背得多就是学得好。虽然让幼儿适当的记一些东西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但应该建立在理解该内容的基础上,如果让幼儿在不理解的状态下去死记硬背并不能让幼儿的记忆能力有所提高,只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国学的兴趣,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会让幼儿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对未来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教学中所使用的国学经典中很多是古时候的字,对现在的幼儿来说比较生僻,所以教师应该用现代的字来进行替换。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幼儿教师认为让幼儿学习古字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所以保留了这些古字来进行国学教育。但其实很多古字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常用,即使幼儿学习了,长时间不用也会逐渐淡忘。例如“苟不教”中的“苟”对幼儿来说不容易理解,生活中也不常用。目前还有不少学家认为幼儿应学习甲骨文,但实际上学习甲骨文并不实用。
三、如何在学前语言教育中实施国学教育
(一)选择合适的国学教材
我国流传下来的国学读物中,虽然包含了很多优秀的内容,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有很多内容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所以在进行国学教育时需要为幼儿选择科学的国学读物,做到吸收精华,摒弃糟粕,将适合幼儿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材料运用到国学教育中。
1.主要选择节奏感强的材料
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国学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还是为了让幼儿学习语言和识字。由于幼儿年纪小,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句子比较短、有较强的节奏感、适合幼儿诵读的国学读物来作为国学教育的教材。《弟子规》、《三字经》以及《千字文》这些传统的课本都符合要求,可以被运用到幼儿的语言教育当中来作为启蒙教材。在《三字经》这本书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道德、天文、历史以及地理等等,它不仅可以用来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还可以让幼儿了解我国的历史,是一本综合性的读物。在《千字文》一书中,历史、生活、自然、天文、道德以及地理等等内容也都有所涉猎。《弟子规》中的内容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学会待人接物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这三本读物中都蕴含了丰富的内涵,而且节奏感比较强,适合幼儿朗读和背诵,应该被运用到国学的启蒙教育中。
2.材料要进行二次甄选
在选择材料时,除了要注重材料的节奏感之外,还需要对选择好的读物进行进一步的编排,从中挑选出最有意义的,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来进行教育。如今社会发展飞快,国学读物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适用于现代的社会,所以幼儿教师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适当改编。对于其中带有封建思想的糟粕要坚决抵制,避免让幼儿接触到错误的思想观念。要充分发挥出读物中精华内容的积极作用,让幼儿健康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运用诵读游戏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在语言课上,幼儿教师可以采取几个诵读小游戏来进行国学教育,可以运用多种诵读游戏,如领读、教师范读、跟读、个别读、齐读以及分组竞赛等等形式。在幼儿诵读时,教师要把握好时长。幼儿天生喜欢游戏,运用诵读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对国学的兴趣,营造出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幼儿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扮演故事的各种角色来亲身体会,了解各个行为的意义从而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带领幼儿阅读国学经典之外,还需要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小游戏,调动幼儿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弟子规》中的内容改编为《出门》、《回家》等几个小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来理解《弟子规》中所说的“出必告、返必面”的意义。
(三)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学前阶段的幼儿能够认识的字并不多,理解能力也比较差。要让幼儿能够理解和掌握国学读物上的内容,就需要幼儿教师将所教内容转换为浅显的、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在不少国学读物中都会出现“之乎者也”等语言,这些对幼儿来说比较难。幼儿教师可以将其以儿歌或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兴趣,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愿意学习并且更容易理解内容的意义。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故事都可以用一些浅显的语言讲给幼儿听,还可以将其中一些形象用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代替,让幼儿愿意认认真真的听故事。幼儿教师还应该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让幼儿识字。例如在教给幼儿“孝”字时,可以说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紧紧依偎在一起,小时候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顾,长大之后就应该孝顺父母。“项”字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字来理解,“页”是象形文字,意思是人的头,“工”指的是头上最细的部分,所以合起来的“项”就是指脖子。通过这种教学法可以帮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国学内容。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将其融入到学前语言教育当中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幼儿教师在组织国学教育时应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教材以及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国学教育的作用,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让幼儿能够健健康康的长大,还能够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推动国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储娜.如何开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
[2]黄晓.建构幼儿班级语言教育环境的策略[J].考试周刊. 2016(28)
[3]王巧玲.幼儿园的语言教育[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2)
[4]张敏.浅谈对0-3岁婴幼儿开展语言教育的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他很好强,还不满1周岁就闹着要走路。他8个月会叫爸爸和姐姐,11个月会叫妈妈和奶奶。总之,他总是比别的孩子早一步。
现在弟弟很懂人讲话,但吃软不吃硬。他做错了事,你若是说他,他不听,反而更不听话;若是坐下来好好跟他讲道理,他就会坦然接受批评。他还非常坚强呢!打针的时候,别的孩子被医院的恐怖气氛吓哭了,他却不哭,还冲妈妈笑呢!他不但很坚强,很听话,还很懂事呢!有一天叔叔到我家来做客,他拿出他爱吃的小面包,给叔叔吃。下午,我回到家正坐在凳子上看电视的他,马上起身又找来一个凳子,拍拍板凳让我坐下,等我做下了,他才又回到自己的凳子上坐下。你说他是不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呢?
当然,他也有顽皮的一面。他假装给你他最喜欢的东西,当你要伸手去拿时,他一下把手缩回去,不给你了,还冲你不怀好意的笑笑。
一、校内阅读
在学校,结合校级指导方针和班级实际情况,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
1.校级活动
我校持续关注儿童阅读,并以“唯有读书方宁静,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如“跳蚤书市”,让孩子尝试自主选书、购书,了解并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书签设计比赛,孩子动手动脑,对阅读活动有了更多的认识与尊重;读书征文活动,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思考。
特别是上学期开展的“三五”阅读活动,即“晨诵”“午读”和“暮阅”各五分钟,对推广儿童阅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晨诵”时间,我班诵读《日有所诵》系列,儿歌和《三字经》交替诵读。儿歌的趣味性和美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三字经》则帮助孩子感受文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起到一定的明理作用,让孩子初步体会到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午读”时间则由教师或学生的个人朗读来感染学生群体,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分享的快乐,也丰富了他们的阅读形式。读完后根据阅读内容提出问题,集体探讨,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暮阅”时间安排在放学前五分钟,由孩子自由默读白己喜欢的书籍,这有利于将他们的阅读兴趣延续到家里。
2.班级活动
班级的阅读活动,结合本班实际,就更丰富多样了。有每周一次的“小小故事会”,每次由二至三名学生上台为全班讲故事,并选出五名小评委给选手打分及点评,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评价能力和勇敢、白信的品质,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注意在班级环境布置和板报设计中融入阅读因素(阅读材料、方法指导、评比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还尝试结合小队建设开展读书主题班会,推进班级共读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课题研究
值得一提的还有课外阅读的课内指导教学。笔者结合参加学校相关课题研究的学习和体悟,将一课外阅读引进课堂,与教材链接,为学生的阅读打开了更广阔的天 一地。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文时,对《伊索寓言》进行简介, 并引入了其中的其他故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思考,再进 行全班交流,辅之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思考及交流分享的乐趣,体悟到阅读能力提高的成就感,自主产生阅读回应。他们期待再次经历相同的阅读乐趣和与别人交流阅读心得的喜悦,于是课后主动去读《伊索寓言》,感受到更多阅读的愉悦。这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阅读循环,使他们的阅读之旅愈发精彩。
二、家庭阅读
儿童阅读离不开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而学校只是这种环境的一部分,除此还需要家庭营造出一个温暖快乐的阅读天地。
从本班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家长对于儿童阅读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但这种认识还停留在初级、肤浅的层面。对于教师鼓励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他们往往持肯定态度,并愿意支持配合,形成家校合力,然而具体落到实践行动,他们又不知从何人手。有时候,给孩子买了很多书,但却很难引导孩子去阅读,白白浪费阅读资源和孩子的阅读机会。所以,借助家长会及平时与家长个别沟通交流的机会,笔者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些帮助孩子进行家庭阅读的参考建议。
1.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即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自主阅读,然后将感兴趣的内容同家长分享。在这种“阅读传递”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可以通过自主思维和口头表达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还能够从中收获白我认同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出阅读兴趣和热情。同时,这也是一种快乐和亲情的传递,可以拉近家长和孩子的心灵距离。此外,家长在听完以后,还可以就孩子的阅读内容与孩子展开讨论与交流,让孩子进一步思考、感悟阅读的内蕴,深化他们的阅读所得。
2.让书籍成为美好的礼物
在孩子生日、节日或他们成绩取得进步时,将适宜的书籍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让他们带着喜悦主动去感受阅读的美好。还可以在家为孩子准备一个专用书柜或属于他们的小小图书角,提供种类丰富并适合孩子认知发展特点的书籍,为孩子营造一个小小的精神家园。在这种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里,孩子能够用更放松、更主动、更愉快的心态去领略由阅读领航的精神之旅。
3.和孩子一同选购书籍
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这是儿童阅读推广的一条黄金定律。家长不能以成人的标准为孩子“包办”买书,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性化需求为孩子买书,并在之后的阅读过程中对孩子予以鼓励和引导。
4.以身作则
郑海林,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语文教师。一直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致力于研究儿童早期教育以及早期教育对人格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作用。
《三字经》知多少?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共千多字,其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其文章形式是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既是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于是家家相传,最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历久不衰。自南宋以来,《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
原文呈现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日喜怒 日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日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青赤黄 及白黑 此五色 目所识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父母教案3步走
第一步 大意解析
人们通常饲养的是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牲畜;人们与生俱来的情绪有七种,分别是高兴、生气、伤心、害怕、喜欢、讨厌和欲望。人们的相处之道要遵循五个原则:爱人爱物、奉行道义、规规矩矩、慎思明辨、诚实不欺;人们最常见的颜色有五种: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人们的口味有五种:酸、苦、甜、辣、咸;鼻子能够闻到的气味也有五种: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第二步 说说道理
人类作为万物的灵长,具有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我们驯服了野生的牲畜,让它们为人类服务,也成为人类的食物来源。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七情六欲,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谁也无法改变。高兴就是喜,生气就是怒,伤心是哀,害怕是惧,除了这些情绪的变化,我们内心还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更有自己企盼得到的东西。虽然有了七情六欲才算是一个生动的人,但是,一个有智慧、品行高雅的人,往往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懂得克制心中的贪念。俗语有云:“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说人的贪念如果无止境地发展,最终必然会导致恶果。
第三步 讲讲故事
古人认为最常见的颜色有五种: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而我们现在常说的七种颜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位年轻的父母,还记得你们小时候听过的七色花的故事吗?神奇的七色花曾给我们的童年很多美好的憧憬,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朵七色花,来实现自己的七个愿望。今天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并把这份美好的憧憬带给我们的孩子。
《七色花》
从前有一个女孩子叫珍妮。有一天,妈妈叫她去买面包圈。珍妮买了一大串面包圈,她边走边念着马路旁商店招牌上的名字,因此没有发现有一只小狗一直跟着她,正偷偷吃她的面包圈呢。忽然,珍妮觉得手上提的东西变轻了,转过头来一看,哎呀,手上提的面包圈全被小狗吃完了。
“喂!你这个小偷,坏东西!”珍妮追着小狗,要打它。
珍妮追呀追,没有追上小狗,自己却迷路了。珍妮害怕极了,禁不住大哭起来。这时,一位慈祥的老妈妈来到她身边,问道:“孩子,你为什么哭啊?”珍妮把小狗偷吃面包圈的事告诉了她。老妈妈听后安慰她:“孩子,别哭了,我有一朵七色花,它会帮助你得到想要的东西,我把这朵花送给你吧!”
这朵七色花有七片花瓣,分别是黄、红、蓝、绿、橙、紫、青七种颜色。老妈妈接着说:“孩子,你如果想要什么就撕下一片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我要……照我的意思办吧!’你的愿望就能实现了。”话音刚落,珍妮已经手拿着一串面包圈回到家里了。
珍妮开心极了,她把面包圈交给妈妈,心想:“好神奇的七色花啊,我要把它养在花瓶里。可是珍妮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妈妈闻声而来:“珍妮,你把什么东西打碎了?”
“没有……没有。”珍妮赶快撕下一片红色的花瓣,地上花瓶的碎片又合拢来了,珍妮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男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到北极去探险”的游戏。他们不愿意和女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珍妮很生气,她撕下一片蓝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我要到北极去……照我的意思办吧!”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发现自己已经在冰天雪地的北极了。穿着裙子的珍妮,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冰天雪地里,害怕极了。她马上用冻僵的手指,撕下一片绿色的花瓣,说:“飞吧,飞吧!快让我回家去……”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回到了院子里。
珍妮接着去找邻居的女孩们玩,发现她们有好多玩具,心里非常羡慕,于是她把一片橙色的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l我要好多好多的玩具……”玩具一下子从四面八方向珍妮涌来,娃娃、小皮球、汽车、小飞机……各种玩具把整个院子都挤满了,可是玩具还是不停地涌来,又把整个弄堂挤满了。珍妮慌了神,吓得跑开了,可是玩具紧紧跟着她。珍妮只好撕下一片紫色的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快叫玩具回去吧……”话音刚落,所有玩具都不见了。
神奇的七色花只剩下最后一片花瓣了。珍妮心想:“六片花瓣都浪费了,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最后一片花瓣,一定要用它做件有意义的事情。她想了又想,总也拿不定主意。忽然,珍妮看见马路边的小凳上,坐着一个小男孩,他是一个跛子,没法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珍妮很同情他,就扔出最后一片青色的花瓣说:“飞吧,飞吧!让这小男孩跟我一样会走路吧……”小男孩果然能站立起来了,他走过来拉住珍妮的手,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郑老师提醒
孩子总是最自然、最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情绪,这是孩子的可爱之处。但是,家长也应该注重从小教育孩子,不能放任自己的脾气,要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