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学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1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1.1教师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英语教师不应总板着面孔上课,这样学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语言要新鲜,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奇好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语言要优美,爱美是人的天性。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自然美、人文美能打动学生心灵,教师优美的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
1.2教师的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外语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美观得体,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小学英语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犹如一个大舞台,老师与快乐的小朋友在舞台上尽情饰演着来自生活的角色。英语教师们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充满阳光!每当上课铃响,英语老师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areyou?Nicetomeetyou.”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Goodjob!”然后点头致谢:“Thankyouvery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nexttime.”
1.3教师的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一目了然,运用和谐的色彩,图形、表格等清晰构图。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生发美的思索。科学实践证明,人对不同色彩的注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色彩搭配合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色彩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厌倦情绪。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的板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也是课堂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有利于加强记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2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2.1在音乐中欣赏美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儿童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教授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时,让学生边唱边跳,或边说边动,在优美的韵律中,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也因此较易为学生所掌握。比如教学英语数字时,可以借助“TenLittleIndians”来帮助他们掌握。另外还可以借用一些熟悉的曲调(如“TwoTigers”等)让学生自编歌曲。伴着悦耳的音乐节奏吟诵感受音乐美,领悟语言的艺术特色,培养一定的欣赏能力。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英文歌曲,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掌握新知识。
2.2在环境中鉴赏美
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英语教师应该有一个固定教室,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自己的教室变成美丽的“大花园”,用一些非常漂亮的图画配上简单易懂的英文说明来装饰教室,让学生有意无意地看或者读,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把英语单词和图画结合起来记忆,这样不仅记忆的效果会比较好,而且也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比如,在教“pretty”时,特意用几盆可爱的鲜花布置了教室,还从家里拿来了一把小巧玲珑的伞,一些可爱的动物玩具,美丽的物品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就趁势问学生:“Isitpretty?”这样结合实物学单词效果是相当好的。再如,我在教授“picture”时,把很多美丽的照片贴在教室四周,学生兴致很高,于是抓住机会,问“Whatisthis?It''''sapicture.”然后师生问答,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单词,还美美地饱了一次眼福,这样的学习学生怎能不喜欢呢?另外,我也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美术作品,再配上合理的英文说明在教室进行展示,换一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这样,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氛围下去感受、去表达,使教学增添了活力,使教学变“单调”为“多彩”。
2.3在教材中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dog,hamburger,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I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Ihelp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OK.”进别人房间要说“MayIcomein?”初次见面,要说“Nicetomeetyou.Howdoyoudo!”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礼貌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英国和中国文化虽然相却甚远,但也都是礼仪之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任务。
2.4在情景中感受美
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子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这种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通过学生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学会创造美。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比如每个单元的“Storytime”虽然它的趣味性、情景性比较强,但仅靠老师的语言描述仍是不够的,于是我就利用动画画面,录音带的音响效果等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受。让学生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设不同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将其表演出来。这样,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听说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2.5在活动中体验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在课堂里可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边听边做,边说边做,在发展听力、训练口语、培养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水果、动物等名称时,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或边听边画;在学时间的表达时,让学生做一只钟的模型,边拔动时针分针边练习句型;在学习家庭成员名称时,让学生做一做指偶,互相玩一玩,猜一猜……在这些活动中,会画会做的小朋友总是特别受到大家的注目,而其他孩子们从他们那儿既能学到如何用英语自由表达,又能欣赏优美的艺术品,得到了美的熏陶,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正蕴含于这一次次的教学活动中。
美无处不在。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董亚芬.大学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形体美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b)-0159-02
体育具有健身、塑身、美育功能,美学教育也是体育教学必须关注的一部分。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许多人大学生都存在盲目追求时尚、以瘦为美的思想,一些人为了拥有苗条的体形还走上了节食、减肥的道路。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通过体育形体美学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形体美、体育美、心灵美的内在关系,帮助大学生走出思想误区,是大学体育教学必须承担的责任。
1形体美学的概念和意义
形体美指人体外在具有的身体部分比例适当、整体指数合理的外观特征。简而言之,形体美就是人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美感。形体美是个体四肢、躯干、五官共同配合的结果,个体只有具备姿态美、体态美、线条美等条件,才能具有外在的形体美。形体美的基本标准是:体态匀称,身体比例协调;四肢修长而有力,身体姿态和谐大方;五官端正,精神饱满。此外,肤色红润健康,骨肉均衡,体型线条流畅,肌肉富有弹性,也属于形体美的表现。形体美学指以形体训练和形体知识教育为主的美学课程,形体美学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它包括身材匀称美、身体曲线美、肌肉美、骨骼美、肤色美等,它是形体静态美和身体动态美共同作用的产物。形体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体育使身体达到内在健康与外在形体美的和谐统一,是人们最常用的形体训练方法。
2大学体育教育与形体美学教育之间的关系
2.1形体美学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
整体来看,学校教育是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的,在许多学科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也是相互渗透的。将体育与美育及其他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实现全面发展,是教育界一贯的主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至圣先师孔子就提出了“礼乐相辅、修身为本”的体育美育主张,主张通过知识和体育人格美育培养受教育者“济世忧国”的精神。我国古代“六艺”教育之所以备受推崇,就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将知识教育、体育与美育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身体、思想、情感都健康、完美的人才。如今,体育美学仍旧是体育美育的一部分,也是体育美育的工具。大学生体育形体美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形体美学教育,将大学生从枯燥、乏味的体育技术动作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对形体美、体育美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形体训练、体育学习的兴趣。
2.2体育教育可以增进人体形体美
形体美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塑造的结果,先天遗传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后天塑造就成为人们塑造形体美的主要途径。许多体育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在运动中,会促使个体的头颈肌肉、腰部肌肉、身体关节、韧带等都参与运动。这不仅可以提高个体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还能改善个体的肌肉状况,优化骨骼质量和结构。再则,体育教学是一门追求健与美的科目,有时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会将体育、舞蹈融于一体,这样的体育教学在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能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进而激发教者对于形体美的期望和热情。这些,都为体育形体美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高校体育可以增进个体的形体美,它也为大学生形体美锻炼和形体美教育提供了平台。高校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以满足自身形体美发展需求。
3大学体育形体美学教育策略
3.1完善高校体育形体训练内容
高校形体美学教育第一步是创建体育形体美学教育课程,高校要结合大学生身体状况和体育教学实际开设更多的与形体美学教育有关的课程,如健美操、瑜伽、芭蕾、艺术舞蹈等,明确各个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形体训练要求,突出体育徒手动作、基础舞蹈动作在形体美学教育中的地位,并在其中渗透一定的体育人文理论知识、生理学知识教育,以改善大学生形体方面的不足,促使其外在形体美与内在心理同步发展。当然,在体育形体美学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高校既要针对男女形体特点开设芭蕾、艺术体操等不同的形体训练课程,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其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还要允许各院校在形体美学教学内容上有所取舍和优化。此外,在传统体育项目中,高校也要注意形体美学教育渗透,如在太极拳、羽毛球教学中,教师也要将专业教学与形体美学教学结合起来,着重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和形体训练指导,目的是使学生在提高体育技能的同时改善其身体机能。
3.2强化形体美学在形体和气质塑造方面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对美的定义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整体来看,身材苗条,有气质,是当前大学生对“美”的共同认识。形体训练是以学生身心、体力、外力训练为主的体育训练方式,形体美学教育的本质是内化情操,外化气质。要想使形体美学教育更好地被大学生所接受,高校体育形体美学教育可在学生身体姿态塑造、气质培养方面多下功夫。这就要求高校一方面提高对芭蕾舞、体育舞蹈、健美操等体育教学项目的重视,开设更多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气质和风度的课程;一方面将课外教学、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开设形式多样的形体训练活动,鼓励和扶持学生组建各种形体训练社团,如校园健美操俱乐部、瑜伽学习小组等,使校内外形体训练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以培养大学生高雅的气质和风度,加深他们对形体美学的认识和了解。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形体方面的知识,要想在短时间内使其主动参与到形体美学学习和形体锻炼中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关怀、多鼓励,要因材施教,注意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认识到心灵美、健康美才是真的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形体训练和体育学习中去。
3.3改变学生体育认识误区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体育教学在我国教学体系中越来也边缘化。许多大学生都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在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中,许多人也是不热情、不主动。许多大学生之所以参加体育学习,也是为了修学分,并非出于自愿。可以说,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体育形体美学教学的最大障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要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等形式,加强体育美学宣传和教育,并结合当前大学生身体状况、心理需求,开设各类健康辅导课、形体训练辅导课,拓宽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健身知识的途径,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瘦身运动计划,引导学生科学瘦身、科学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了解形体美学的含义。再则,高校还可以将体育形体美学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健美操比赛、舞林大会等,宣传体育美育功能和健康锻炼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帮助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由上述可知,体育形体美学教育是体育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高校体育要重视学生外在形体美的培养,要注意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杰.探析大学体育教育与形体美学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5(19):139-140.
[2]杨振宇.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教育[J].成人教育,2006(4):89-90.
作者简介:史兆新(1969- ),男,汉,江苏宝应人,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 学科建设管理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知耻教育是德育、甚至也是美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围绕如何进行知耻教育这一问题而展开,并进而论述了知耻教育要以知耻、自尊、责任为其主要内容,并且对如何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知耻教育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知耻;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知耻教育体系;美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Guilt Education
SHI Zhao-xin
知耻之心犹如潘多拉魔盒的一把锁,这把锁如果不能及时地予以锁劳或一旦使之锈蚀,邪恶就会到处滋生。因此,如何锻造这把“锁”,在任何时代都显得尤为重要。孔子就曾明确提出了“知耻近乎勇”①的教育理念,鼓励弟子养成知耻的品德;清人龚自珍更是大声疾呼,要“教之耻为先”②,养蒙莫先于知耻达礼。可见,知耻教育是“治教之大端”③。
一、知耻教育要以知耻、自尊、责任为主要内容
首先,知耻是人生的第一要事。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启示我们:幼小的心灵能快速地收容无穷的事物,品德的形成要及早开始,如同“热蜡定型”,一旦在它柔软易吸收时没有进行正确的塑造,待定型后就很难改变了。同样,我们要在孩子有道德认知之前,通过外在教育的形式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耻的,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判断耻辱和荣誉的标准;什么是对待耻辱和荣誉的正确态度。这样,孩子才会逐渐形成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才会对自己的言行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而受益终身。
其次,受教育者只有强化了自尊心后才会更加自信、更加自爱。人们在追求自尊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自我尊重而且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们往往一方面追求自信、独立和成就,另一方面追求名誉、地位、他人赞赏和尊重。自尊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信,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反之则会产生自卑,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为受教育者创造激发自尊心的环境,只有强烈的自尊,才会使知耻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最后,责任是份内应当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它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他律。一切追求文明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在物质生活较为富裕的今天,一些人的责任感却在日益消失,他们对自己没有责任,得过且过而不思进取;对家庭(父母)没有责任,一味索取而淡薄感恩;对他人没有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集体没有责任,强调个人自由而不讲集体规范;对社会没有责任,埋怨无奈而不愿奉献。因此,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在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知耻教育就是要使这种责任感永驻于心,并使这种责任意识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知耻教育体系
作为道德教育承载体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在知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作用;它们要本着为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培养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现代公民的目标,实现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使学校耻育走上由封闭到开放的整体化的全方位的教育轨道,使知耻意识更有效地扎根到社会每个成员的心中。
1、家庭DD知耻教育开始的地方。
家庭是道德生活的核心,知耻教育首先从家庭开始。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这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具有高尚品德、心理素养好、教育方法得当的父母是学生学习良好、顺利成长的引路人。”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荣辱观和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家庭中,父母首先要为子女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家庭在进行知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家庭的知耻教育要从小抓起。早期教育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幼小的心灵是人生的初稿,在这上边的每一页书写,都会产生永久的不可磨灭的痕迹。苏霍姆林斯基就将“羞耻心”看成是儿童健康成长历程中的重中之重。
(2)家庭的知耻教育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要持之以恒。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良好的个人品德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它有着自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孩子的品德得不到正常发展,将来弥补起来就会困难的多。
(3)家长应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会孩子“先做人”。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化,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在将来立足于社会,只注重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却忽视最起码的知耻教育,而且这种倾向越来越严重。要知道,知耻才是真正学会做人的开始,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做人道理都不懂,那么其它一切就将失去意义。因此,当务之急必须要改变家长错误的观念,要让他们把目光放远些,让他们明白只有实现孩子的德与智的全面提高,才能使孩子在将来真正地适应社会。
2、学校DD知耻教育最重要的地方。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体,负有道德教育的最大责任,而知耻教育正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的知耻教育应着重启发学生的自我人性和对现存价值的认同,使学生将道德原则、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会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做人标准,形成自律人格,它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在学校的耻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校当务之急要转变教育理念,真正重视知耻教育,并且努力改变目前实效甚微的现状;要探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新模式;要摆脱单调的校内说教,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给学生走出校园、回归生活、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手触摸社会,用自己的心去感悟人生”,在多元互动中,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真正体会到真善美,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根据学校知耻教育的特点,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以境育人,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学校一切活动得以展开的物质承载基础,一个秩序井然、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控制情绪、调适行为、陶冶情操,还可以启迪智慧、激发灵感、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时时感受美的升华。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里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⑤他正是描述了校园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质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中要体现德育的思想和知耻的理念,因地制宜地在校区建立德育园地,悬挂本校的校训、伟人肖像、名言警句等,既使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特色,又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力量,使知耻的思想在默默中深入学生的心中。
(2)完善学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道德评价机制。要使耻育活动在一定的秩序下进行,就需要严格完善的管理,将知耻教育延伸至学生管理工作中。因此,要着重校规校纪建设,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以形成井然有序的管理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氛围并且自觉按照要求去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则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共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规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要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同时,也要建立、健全道德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参与自身的道德评价活动,以便进行自主式教育,培养其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约束,使之知耻、畏耻。
(3)学校要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同家庭和社会耻育的配合。学校进行知耻教育时,要及时通过家长会、家访、与家长书信电话往来等形式同家庭耻育合作,达到吸收家长参与学校耻育过程的目的。听取各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为顺利开展各项耻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还要实现同社会德育的合作,使学校知耻教育延伸到社会,借助和依靠社会的力量与资源实现耻育目的,放飞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走进社会,从自身或周围的观察和亲身体验中吸取教训,明白什么又是不可为的。
(4)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纯粹地说教已经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特别还是知耻这类的德育教育。我们应该把知耻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读书、文体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以改变传统单打一的课堂灌输模式。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实现师生的互动过程中,首先就必须建立在尊重、平等与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愿与教师进行心理的沟通,倾吐烦恼与困苦,以防止一些知耻意识失范的行为发生。
(5)知耻教育应当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它变命令式为倡导式,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为了更好地配合知耻教育,这些活动往往结合学生成长中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让他们做出正确的思考与选择,从而也克服教学中知行脱离的弊病。
3、社会DD知耻教育延伸的地方。
社会是人类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知耻教育大环境中的关键。因为家庭和学校的耻育是取之于社会又用之于社会的,社会是在家庭和学校基础上的延伸。不良的社会风气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它会毒化家庭教育氛围,污染社会教育环境,模糊人们的是非界限,淡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守法意识,助长腐败现象,弱化人们的责任心和知耻感。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培养知耻明德的风尚,要教育和监督民众特别是干部,让他们明白荣辱的界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使人们能够在这种氛围中学会思考、感悟和理解,从而升华人格,完善自己。
社会的知耻教育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的知耻教育应当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联系,注重培养公民的自重、自尊和自爱的意识,开展以开发道德主体的道德价值意识为主的社会知耻教育。(这里所说的道德价值是指高尚的道德观念、行为、理想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积极意义。)都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因此要改变社会中现存的鲜廉寡耻现象就要坚持“两手抓”和“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即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正是知耻教育的基础工作和源头工作。
(2)社会知耻教育不能离开法制教育,要实现德法并用。法律制度带有强制性,是一种他律,然而现实社会中确实需要用法律制度之力来约束那些鲜廉寡耻的人,帮助他们遵纪守法,知耻识礼尊德,社会才会有秩序地运行。因此,在对社会成员进行知耻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法制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狠狠打击、“黄、毒、赌”等丑恶现象,并强化惩治力度,为知耻教育创造一个强有力的法制环境。
(3)要将知耻教育渗透到职业道德教育中。知耻是职业道德的先要,虽然职业道德要靠社会的政治力量、法制力量的硬约束,但关键取决于每个人的德行修养。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在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面前,如果能调整自我心理因素,知耻而自觉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那么他就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将知耻理念渗透到职业道德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责任编辑:陈娟娟)
① 《十三经注疏•礼记•中庸》。
② 《龚自珍全集•明良论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页。
③ 《孟子微》卷六。
关键词:生物教学;美学教育;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55-01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意义深远的美学命题。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活动,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特定的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因此,教学过程本身就具有审美教育的性质。本文就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美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实际操作性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美学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对后代的关爱、照顾等是一种本能,而人类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育后代适应环境,更重要的是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活动。今天的教育不在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的教育,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完美人格的优秀学生,这就离不开美学教育。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无疑这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王国维认为:“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美育可以发展人们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特别是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范围,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实施美育,并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使他们不断地得到美感的陶养,那他们就会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事物的习惯,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树立起美的理想,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学校实施美学教育,不仅仅指的是在语文课上、美术课、音乐课上的欣赏,也不是指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可将美育渗透其中。
生物学科教育中美学教育尤其显得必要。首先,生物学知识内容与美学有一定关联。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如在学习生态学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等。其次,生物重视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协调美。
二、生物教学中美学教育的实施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同为审美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美”和学生的“学习美”都体现在教与学的创造性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激发和相互促进的,即“教学相长”。
“教学美”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教师本人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完善的智能结构,如渊博的知识、流畅优美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生动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等。教师对教育这一职业的执着的爱及由此焕发出来的热情和献身精神。这种爱是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必在促使教师对教学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必然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敬其业”。这种爱,是创造“教学美”的原动力,是教学艺术的灵魂。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形成教学活动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以强烈的感染力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创造欲,去体验人类独有的创造之美。
“学习美”是指学生学习行为同样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由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又由于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和多媒介的,因而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几乎是同步的。教师可随时根据反馈信息来调节教学活动,一方面是加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一方面是加强其灵活性,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优化状态。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受到激励和鼓舞,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创造心理。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学;美学教育
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该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在学习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杰作,这些优美的诗词是我们实施美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师应当充分发掘它们蕴藏的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写作能力。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内容
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只要教师结合教材恰当加以点拨、讲解,就会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激起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朴素天成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古诗词中所描写的主要内容之一,有长江的雄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黄河的壮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洞庭湖的壮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也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细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乡村的恬静;更有那春的妩媚——“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夏的绚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的悲壮——“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冬的宁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自然美的魅力真是无处不在。
(二)博大精深的社会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诗词是美的载体,每一首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不仅展现了自然美,还记载着社会美、人性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离愁别恨……这一个个崇高伟大的形象,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哪一个、哪一样不令人钦佩、不启人心智呢?
(三)清丽隽永的艺术美
美育是用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教育人的,它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这是由美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如贺知章的《咏柳》,诗中千丝万缕、参差披拂、随风拂荡的柳枝形象和给柳树裁剪绿色春装的春风形象都显得柔美至极。诗人似乎懂得形象美的重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通过“似剪刀”的比喻使之形象化了。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形象,就失去了美的基础,就没有美的存在。
二、古诗词教学中美育任务的实施
(一)入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王国维有言:“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首先应该动之以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其次,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最后是悟境,即领悟意境之美。如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宇宙的奇想和对人生的情思,玉洁冰清的境界和超绝尘凡的浩荡之气,构成了空灵清幽的意境,让人感觉这似在人间,更似到了仙境。
(二)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欣赏美
诗重感情和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想象与联想,使欣赏的过程成为艺术形象再现与再创造的过程,这正是古诗词欣赏审美设计中最重要的。教学时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移情和共鸣,引起联想,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来再现、丰富作品中的形象,才能欣赏到绝胜的佳景、动人的情思和美妙的旨趣。如我们读着“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词句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几颗稀疏的星星挂在天空,几点飘动的雨珠洒在山前,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意境啊!人们仿佛与词人一起沉浸于清新宁静的乡村夏夜里了,我们的心都陶醉其中了。
(三)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感受美
感受美必须要有情感体验,只有真正体会了诗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与作者的心灵情感相沟通。教师要指导学生诵读,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才能进入作品中的意境,体会古诗的情感,引起心理上的和审美联想,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四)指导绘画,引导学生体会美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美学教育
一、健美操中的美学
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体育中的美主要是指健美的体型,协调舒展的身体,以及表现出的熟练、敏捷、优美的体育动作。放眼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美学家、体育家都主张将体育与美育相结合,德智与体美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均衡发展,而健美操正是将体操、舞蹈、音乐及美学融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健、力、美”特征和大众休闲娱乐功能,同时健美操以其富有动感、充满美感的特点深受高校大学生喜爱,一方面促进了大学生“身、心、美” 的全面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们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因此,美学教育应作为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予以重视。
二、健美操中的美学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
(一)外在美与内在美
健美操既注重外在美的塑造,又强调内在美的培养。它不仅能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内脏器官及身体组织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塑造健美形体,形成优美姿态,从而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气质与风度,给人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健美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活力,使注意力从烦恼的事情上转移开,忘掉失意与压抑,尽情享受健美操运动带来的快乐,获得情感的宣泄和压力的释放,从而达到缓解精神压力、愉悦身心的效果。
(二)音乐的独特作用
美妙的音乐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对压抑的情绪具有直接宣泄的作用,而在音乐的衬托下,健美操更具有生命活力。美妙的音乐能直接激发学生的激情与活力,调动人的兴奋性,还能促进学生动作、音乐、节奏感等多方面的发展,逐渐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对音乐和动作的理解和表现力,在运动中培养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从而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对生活更加乐观自信,这一特殊锻炼身体的方式是其它体育项目不能比拟的。
(三)正确的审美观念
形体美不仅仅指外观的线条美,更要求有动态美,而健美操的动作既有舒展的幅度,又有动作的力度,刚柔并济,能够表现出诸如力与柔的动态姿态美,音乐的节奏美和身体语言的线条美等美的元素。健美操所形成的动作风格可以充分表现出人体健的风采、美的神韵、力的坚韧,经过健美操锻炼的人无论站立或行走的姿态都是舒展、大方、富有生机的。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同时,能够获得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能够使情感和性格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主观审美能力。
(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适应社会能力
健美操能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初学健美操的学生身体协调性、柔韧性较差,音乐节奏感不好,动作无法到位,体力也跟不上,这些都会影响其学习健美操的热情,但健美操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紧咬牙关,克服困难,增强了个体意志,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自由组合,在一起练习,从不会到熟练,不仅能消除彼此交往中的戒备心理,放下包袱,调节精神状态,产生了积极主动进行沟通交流的态度,而且能增强在交往中的自信心,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进而提高社会适应力。
三、美学教育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优美形体
调查研究表明由于过分地片面地追求理论科学知识,忽视身体的发展塑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近视眼、脊柱侧弯等发病率增高,许多男生不挺拔,女生不丰满,给人造成萎靡、迟钝、懦弱的印象。所以高校健美操教学应参照美学研究成果,将美学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制定身体达标指数,通过健美操训练措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良好发育,从而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生活得更加美好。同时在形体、举止上所表现出的活泼、大方、矫健的青春朝气,又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形象。
(二)有助于学生追求动作美与心灵美的最高境界
美育是健美操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教授健美操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情感的开发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欣赏和体验体育实践中的美,需要感觉、知觉的联想和想象,也需要一定的理解,而学生的多种心理活动更是始终伴随着形象可感的具体特征,而不只是抽象的思维活动。健美操的美育能启迪学生由抽象思维指向直觉思维,由认识真理走向发明创造,健美操美育中感性和理性的相溶性,正是抽象的理性返回到感性世界的中介,即由智力认识走向智力创造的中介,将智力结构的逻辑思维模式导向自由直观,从而完善和充实智力结构,使人由素材达到形式,由感觉达到规律,由有限存在达到无限存在这个最高境界。
(三)有助于高校培养全新的复合型人才
美学家提出人类自身美的三个层次:外在美――性格美――心灵美,而体育教学与美学教育有机结合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培养人才的全面性上,它着眼的是整个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它能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体现人的素质和理想。健美操教学中的美学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美概念,从改善外在美着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态和优雅的风度,进而促进其良好性格的发展,最终成为外在美与心灵美统一的复合型人才。
四、如何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美学教育
(一)提高学生美学鉴赏能力,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健美操教学中的美学教育突出地表现在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的享受和感情,除了受制于审美对象和客体的存在状态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体所具有的审美能力的高低,而审美能力的高低又受到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等的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是进行美学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搞好健美操教学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健美操教学和形体练习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技能美,通过健美操课的教学,使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发扬。
(二)高校体育教学与美学教育的结合
一是可以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对在健美操教学中开展多样性的美学教育(如在健美操理论课中加入一些美学知识章节)进行调研,逐步形成体育美学教育理论体系;二是明确美育的目的和任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人格美,即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养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三是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美育实践活动,制订体育活动中各项美育指标,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活动和社团活动,例如举办体育舞蹈培训班或成立体育舞蹈协会。
目前,美育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地加入美学内容,对学生逐步加强美育渗透,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健美操等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及训练方法,达到强健体魄,服务社会的目的,是需要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探索和创新,也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长期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宪刚.体育美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吴庆华.体育的美育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3]曾宪刚.体育美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蔡仪.美学原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 韩美林:根本就没有美学教育 韩美林的雕塑有独创 韩美林:福娃之父 素描韩美林 韩美林《天书》出版 艺术奇才韩美林 韩美林 大师的窄门 韩美林与“懒人操” 童心未泯韩美林 韩美林养生之道 佛面佛心韩美林 韩美林的文化担当 韩美林半生苦水晚年甜 散记艺术大师韩美林 天启之作:评析韩美林之《天书》 韩美林:28岁零距离 虎头虎脑韩美林 韩美林:28岁零距离 韩美林:前面不全是荆棘 韩美林的“不在乎”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韩美林:根本就没有美学教育 韩美林:根本就没有美学教育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韩美林,1936年生于山东。艺术家,在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篆刻方面皆有造诣,北京奥运会福娃设计者,并设计了丁酉年生肖鸡票。今年12月,他将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八十艺术大展”,届时将展出他设计的贵金属衍生品。
01 你怎么看待名誉,怎么看待别人对你的赞赏和其他看法?
每个人,不管普通人还是名人,他每年、每天都受人家赞赏、捧、鞭策、踢打,我认为这没什么。真正搞艺术的人不要把这些评判放在耳朵里。就像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人家问你喜欢哪一个,对艺术家来讲,都喜欢。艺术是没有分别的,它没有最高标准,不像数学,100分就是100分。所以对待别人的评价,我不在乎,无所谓。在乎的是,在艺术上不断前进,有多少能量,就拿出多少能量。
02 你已经80岁了,但依然保持高频率地创作,怎么保持活力?
我可以一上午画200匹马的构思稿不重样,这是一种训练。198页一本的构思本,我4天就能画完,各个地方的素材,青铜的、砖瓦的、石刻的、岩画的,我都会搜集。我的训练项目很多,还会在(一张纸上图和图之间的)缝里画画,我叫它钻空训练,有空就往里面补,这样不管以后碰到什么样的类型和要求我都能画。这些训练我从结束出了监狱就没断过,坚持了几十年。我现在的画,两百年都用不完。
03 那怎么保持精力?
我的精力不比年轻人差,每天睡三四个小时的觉,现在视力还是一只眼睛1.2一只1.5,头发拔都拔不下来。怎么养生?画画就是养生,因为它提气,不画画我就写字。这是中国功夫,中国人讲精气神,这个“气”在中间,没有气,那没有精也没有神。
04 为什么你的作品里有那么多动物题材?
其实我十四五岁就能画很大的相了。但那时,我刚出监狱不久,画人物,万一说我污蔑工农民众呢,我画个熊猫、画个鸟,总不能跟我上纲上线了吧,我研究古文字,古文字没有罪吧。我是为了保留自己,为了还有点时间去研究艺术。
05 你画的内容多是好玩的类型,没悲观痛苦的东西,为何?
我画画时“绝不严酷”,弄得叨叨叨的跟祥林嫂一样的干吗?生活,当然有苦,但是我不叨叨,我把苦变成动力。本来大家就不容易,你还要把痛苦的一面表现出来,那你可够坏的。艺术家就是要把美的那一面给大家。就算坐牢时我也是这样,记住一句话,从来没有救世主,只能自己救自己。的时候你说什么话都有人检举你,那时候你去找别人寻求安慰,说不定别人自身难保呢,那时候就要独立。
06 有人说学文学、艺术、历史,需殷实的家境作支撑,你认同吗?
我绝不认同。家里有钱就喜欢历史没钱就不喜欢历史?现在有钱去外国留学,回来怎样,顶多就会一点英语,有的人连英语都不会。我们画画的就是要多练画画,你不画,出国去一趟,写篇论文下点嘴上功夫,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就完了?你跳河去吧。
07 你觉得现在国内多数人审美水平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就没有美学教育,谁当领导谁说了算,你看我们大街上的建筑都是什么玩意儿。
08 你对新的技术有什么看法,最期待的新技术是什么?
必须跟着新技术前进,现在不是专家时代,是杂家时代,不能只做画家。我就用了3D打印,我有个关公的雕塑,那个可不小,一个刀头就31米,比大船还大。3D打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转折点,以后用处大着呢。我每天有四个小时的时间看书,什么书都看,也会了解科学方面的知识。
09 回顾你的一生,你认为做得最正确的决定是什么?
没嫁错人,嫁给美术了。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学情操;教育;培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国家开始大力推进青少年的素质化教育,要求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要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注重挖掘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顺应时展的潮流,使得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为儿童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以人性化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参与和创作热情。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术学等专业学科,对小学儿童美学情操培养展开研究,使儿童在掌握基本美术技能的条件下,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美学教育,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其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生活,使美术回归生活的本源。根据教师能力的相关培训和国内外教材的查阅,笔者将培养小学儿童美学情操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四种:
一、整体法与个性法合理结合
1、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将每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看作不同的整体,根据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教学,主要分为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等三个年级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积累,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对美学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相关的社会经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教学。低年级段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他们审美情感主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因此这时候的教学要注重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教授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段,学生们经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已经开始慢慢形成社会经验,对于事物的美丑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更加注重同龄人的意见,这时候的美术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和对话,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以朋友的身份对其审美提出意见和建议。
2、个性法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在对美术的理解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要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然后在美学教育中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点拨。如有些孩子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本第3课中祖国、家乡、和平等作品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在第15课中的自然、环保、科技等主题下积极活跃……教师要结合美术课本的编写结构来发现学生的培养方向,可能是时间上的古今,可能时地域上的中外,也可能是结构上的立体与平面,或是色彩上的冷色与暖色,以及更高级的情感上的喜怒哀乐,教师可根据儿童对美学的不同兴趣点,组织其参与不同类型美学作品的创造,在不同主题下引导其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二、直接法与间接法相得益彰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接性传递的美学元素,比如在教学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调语速等,以及教师在讲述相关案例时的个人意见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审美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评析某件作品时,老师给予鼓励的眼神或是带头鼓掌表扬,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鼓励性的语言也会给予学生无限动力,比如在进行美学元素探寻时,有些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教师应该对于这种勇于发言和积极思考的行为进行表扬,如果一味的批评或漠视,就会使得学生在日后的美术创作中缺少创作激情,对审美主题选择上畏首畏尾,难以打开思路。
2、间接法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模仿,也是孩子道德理念及生活方式塑形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美学情操培养要根据孩童模仿的特点进行教学。在美术作品赏析时不仅要注重作品本身美学价值的传递,还要向其讲述美术作品创作者的优良品质,讲述创作者在作品完成时所做的准备工作、努力方向以及寻找素材的方法,向儿童传达只有心灵美的作者才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用典型人物范例进行间接式美学培养,如《七色花》作品中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丽的,《图画里的声音》中民族自豪感是美丽的,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美学理念: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反复法和多样法相辅相成
1、反复法
贪玩是孩童的天性,很多孩子都是上课时左耳朵进,下课时右耳朵出,尽管在上课时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存在着知识流失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美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回顾上节课的大体内容,并请学生进行复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再一次回忆起上节课的知识点,也会因为老师的提问而进行课下主动对知识的回顾和温习。
2、多样法
积极采用我国教育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美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参与感,在与同龄人的讨论中更能激发其竞争心理和参与热情,可以很好的打开其创作思路,扩大其对美学的寻找范围,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作品展示,二维到立体的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或积极举办作品展,让学生们重视美术作品的创作,创作所带来的荣誉也能够促使其在生活中注重美学素材的积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科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探索新的美学领域。
四、总结
我国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更加注重其精神内涵和心理美学的培养。在美术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中,美学情操对儿童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发展规律,在客观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家庭、学校、课堂等方面进行层层推进,关注儿童的成长特点,丰富其美学素养,改革教学方法等,能够为儿童未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创作者健全、优秀的心理品格。
作者:王春丽 单位:吉林市昌邑区通潭路小学
参考文献
[1]戴高桃.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杜卫.美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95-121.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学教育;有效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70-1
众所周知,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我们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鲜花。如果我们能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创造这些“美”,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谈几点认识。
一、在对比中观察 “美”
“对比”是一种常见的美学技法,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常常凭借黑白、明暗、深浅、高低、悲喜、美丑、善恶、动静以及贫富的对比来表现艺术的美。
例如,在《岳阳楼记》中,有两段景物的描写,就是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有利地表现了“迁客骚人”或悲或喜、因己而悲、因物而喜的心境。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心境,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古仁人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完美,学生从中理解了古仁人的宽阔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这篇文章,学生最早记住的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对比句子。这不能不说是对比美的功劳。因为两种形象,一高一低,一明一暗,一强一弱,给学生的震动太大了,印象太深了。学生不仅理解了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他们的精神。另外,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景色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赞赏,原因就在于他用对比的手法把洞庭湖的秋天之色与洞庭湖的春天之景对比起来写,阴与晴,昼与夜,动与静,使人产生美的感受。这就是对比美的艺术效果。
我们平时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感受美,也接触丑。这是因为作者笔下有鲜花,也有荆棘;既描绘明媚的春天,也描绘严酷的冬天;既塑造各具特征和风采的美的形象,也塑造形形的其他形象的缘故。
二、在联想中欣赏“美”
联想是人的大脑的一种奇异功能,它是具有广阔内容的心理活动范畴。联想的作用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形象化。
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运用联想,不仅给读者上了一堂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课,也给读者上了一堂很好的美学课。小弗郎士把课桌上的圆体字帖“阿尔萨斯”,联想成“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教室里的人们正在认真专心地画杠子,小弗郎士联想到“好像那也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小弗郎士联想到:“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作者借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借孩子之口,运用联想,讽刺了敌人,对破坏祖国和平的敌人表示了无比的愤慨,抒发了对和平生活、对祖国的珍爱和眷恋。作者尤其是在对小弗郎士的感觉、对韩麦尔先生的联想上描写得极为深刻。“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里先生的形象是由小弗郎士的实体幻觉出来的,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染了他,激励了他,教育了他。他从心里佩服韩麦尔先生,崇敬韩麦尔先生,热爱韩麦尔先生,所以他觉得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作者借助联想的手法,把韩麦尔先生的品格形象化了。有哪位读者读到这里不为之感动呢! 这样的联想使思想意义更加深刻,感情更加充沛,联想更具有了美学上的意义。这就是美学上联想的效应。
三、在学习中创造“美”
学生是审美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而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的审美个性是有差异的。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也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如何使每一个学生的审美个性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有效实施语文审美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