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办公楼屋顶花园景观设计范文

办公楼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办公楼屋顶花园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办公楼屋顶花园景观设计

第1篇:办公楼屋顶花园景观设计范文

依照校方要求,北航新主楼设计遵循由德国GMP公司设计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老校区修订性规划》,该规划将多栋教学科研楼整合成一个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组团,形成有着强烈轴线感的建筑空间形态。

在设计内容方面,与校方签订了设计总包合同。按照合同要求,我们需要完成建筑、结构、设备、机电、室内、景观、夜景照明等内容的整体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工作。

在对城市环境、设计任务书和修订性规划进行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北航新主楼的设计方向:首先,强化建筑群体的围合感和整体性,使之能够与城市环境、校园环境有机地融合;其次,在内向性的庭院内增加一个新的元素――景观平台(其内部是学术交流中心),以平衡庭院过大的空间尺度;第三,追求空间层次和尺度,强调人在其中的体验,避免超尺度空间可能形成的单调感和压迫感;第四,塑造均质化的立面肌理,赋予校园建筑应有的简约风格;第五,生态设计方法的有效使用,力争在有限的造价水平内对绿色建筑理念的实践;第六,对室内、夜景照明以及建筑构造等方面设计进行深化,追求建筑设计的完整性和技术手段的可靠性。

功能布局

北航新主楼由地下和地上两部分组成。地下部分为二层,包括物业管理用房、汽车库及设备、电气机房等功能。地上部分根据使用性质,分为教学科研办公楼及学术交流中心两个部分。教学科研办公楼部分由7座11层的主塔楼和联系其间的6层建筑(副塔)组成。首层、二层包括入口大堂,实验室、教室、中央控制室、24小时自助银行、咖啡厅、休息廊等功能;自3~6层包括研究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功能;自7~11层为行政办公区。副塔屋面为屋顶花园。北侧双塔之间10~11层以大跨度钢桁架相联,为多功能区。学术交流中心位于庭院中部,包括大、中、小会议厅若干,会议厅均按多媒体形式设计。学术交流中心的屋顶平台之上为景观广场。

建筑造型和空间设计

北航新主楼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区的一部分,周边教学建筑众多,且东临学院路,又成为大的学院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筑造型力求在这样的环境中竖立自身的形象,并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由于周边环境较为无序,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必要的联系,因此我们以规整的几何形体构成连续,简洁的外轮廓线,整合周边校园的空间关系,并与城市干道形成尺度上的呼应。

北航新主楼规模庞大,但没有采用通常的高层建筑追求竖向沿伸的设计思路,而是运用了周边院落式的布局方式,使建筑在水平方向充分延展,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空间韵味的较为人性化的空间意向。我们将这种空间意向加以强化和发展通过在北立面设置大跨度连接体以及在其它立面设置连廊的方式,使建筑的围合感和整体感更为清晰。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景框、对景的设计手法,将学术交流中心和主教学楼置于内庭院的中轴线上,使得建筑的空间层次进一步丰富。

北航新主楼立面风格的确定,建立在对校区总体建筑风格分析的基础上。与北航学校性质颇为统一的总体建筑风格有着朴素、简单、冷峻的特征。而这种简约、内敛的风格对于北航新主楼这样一座尺度庞大的校区新建筑来说是恰当的,也是必须的。在立面肌理的刻画上,我们遵循“形式源于功能”的原则,以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手法去反映建筑的内容。

景观设计

北航新主楼占地面积颇大,其内部庭院面积更超过1ha。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对建筑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庭院采取了不同的设计手法:建筑外部以几何化的绿化、铺装、水池、景观小品为主要元素,塑造出理性化、城市化的景观风格,以此作为建筑与校园环境、城市环境过渡的区域;建筑的内部庭院则采用了极为自然的景观设计手法,茂密的树林,地势自然起伏的草地以及景观平台、飞桥构成了内向、安静、质朴,富有生命力的场所空间。

生态设计

在北航新主楼的生态设计方面我们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由于方案设计恰好是在“非典”结束后开始的,如何设计一座健康的建筑成为我们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北航新主楼是一座规模庞大的教学科研建筑,投资相对有限,同时,运行成本也必须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采用实验性的,成本高的技术手段并不现实。因此,“有效”的生态设计手法成为我们的首选。

首先,在采用院落式平面布局的同时,在每个主塔和副塔内均设置室外中庭,形成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同时,为了确保室外中庭自然通风的形成,在每个室外中庭底层的侧面,均设置了半室外、两层通高的“内庭”,并在其朝向室外一侧安装了可手动调节的控风百叶系统。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保证中庭内热压对流的有效形成。

庭院的手法也渗透到学术交流中心的空间设计之中。5个朝向屋顶景观平台开口的“水院”不但为大进深的学术交流中心带来了充分的自然采光,也同时形成了别致的空间氛围。

立体、多层次的绿化景观设计也是北航新主楼生态设计的主要方法之一。与建筑的空间层次相对应,绿化景观被分为3个层次:内庭院、景观平台和7层屋顶花园。内庭院的绿化采用自然风格,以落叶乔木为主,形成大面积的树林;景观平台的绿化景观设计将几何化的绿化、广场铺装、景观小品等元素相结合,既注重近人尺度的效果,也同时考虑了在建筑不同高度观看景观平台的视觉效果;屋顶花园的绿化景观设计则是更多关注于人在其中休憩、放松时的场所氛围。

在北航新主楼的生态设计中还采用了雨水回收利用、太阳能利用、热回收利用等多种生态、节能设计的方法。

由于是设计总包,在设计中,我们与室内、照明,幕墙、电梯等分项的设计师密切配合,尽最大限度地贯彻设计理念、保持设计的整体性。北航新主楼为我们实践“整体建筑”的设计理念提供了一次可贵的机会。

建筑专业:

叶依谦 陈震宇 鲁 晟 刘 竺 臧文远 吴 迪 张 晋

结构专业:

张 徐 韩 巍 朱 鸣 丁 明

设备专业:

张 杰 祁 峰 张

刘 沛

电气专业:

张 野 孙 平 光 彭松龙

作者:叶依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3A2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

第2篇:办公楼屋顶花园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屋顶花园;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effect, social benefit and ecological benefit of roof garden briefly. And put forward some key points in construction of roof garden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roof garden; economic effect; social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5-0135-02

屋顶花园就是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等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花园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发掘亚述古庙塔遗迹时,发现该塔三层台面上有种植大树的痕迹。它包括层层叠进并有植物的花台、台阶和顶部的一座庙宇。但真正的屋顶花园则出现在亚述古庙塔后的1500余年,即公元前604~562年建成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今天它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在欧洲国家,尤其在德国、法国相当流行;北美及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等国也很热衷;亚洲地区的日本、新加坡等国更是将屋顶花园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并制定了相关法规。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空气质量下降等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全国城市而言,人均拥有公共绿地仅6.49m2,而人均绿地面积不满5m2,绿化率不足30%的城市还为数不少。

1屋顶花园的效益分析

屋顶花园的效益可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经济效益是由它们潜在的社会及环境效益所带来的。

1.1经济效益分析

1.1.1屋顶花园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作为一个有价值的宜人场所,能够使其所在的建筑物增值。大楼的所有者可以此获取更高的租金。与此类似,酒店的所有者将对建有屋顶花园的建筑,以及能直接通往花园或看得见花园的房间收取更高的费用。对于企业和公司来说,带有屋顶花园的办公大楼不但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还可以吸引能干的职员们留下工作。

1.1.2屋顶花园同样有助于城市区域的更新,特别是在设计时考虑了与其他项目相连接时。办公综合体、会议中心、剧院、购物中心等等,都需要有停车场来保证它们的成功。在停车场上方加建屋顶花园可以增加停车场地及其相连项目的价值,促使游客们在此逗留,并吸引零售商和企业进驻附近项目。

1.1.3屋顶花园还能够使开发商们以更少的花费,来满足地方政府制订的土地利用条例所提出的要求。随着各地的城镇认识到需要缓解建筑的拥挤,并提供开敞空间以使城市更有生气,他们纷纷制订法规条例,要求新建筑必须在附近提供开敞空间。在那些地面土地价格昂贵的地段上,可以使用屋顶花园来满足这个要求。它可以在一定情况下作为增加建筑高度、面积和密度的交换条件。

1.1.4屋顶花园的又一大优越性是其相对较低的能耗,它能够为屋顶提供额外的保温和隔热作用,有助于降低能耗。而且屋顶花园也能够避免防水材料直接暴露在阳光和快速的温度变化之下,有助于减缓它们的老化。

1.2社会效益分析

1.2.1屋顶花园能够使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保持与自然的联系,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地带,它能带给市民以星点的乡村野趣。

1.2.2屋顶花园同样也够起到城市社区发展的作用。公寓楼顶的屋顶花园可以拉近邻里之间彼此的距离。与办公大楼相连的屋顶花园为职员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舒适的交流环境。公共屋顶花园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功能,作为约会、社交和参加特殊活动的场所。

1.2.3在一些不太拥挤的场地上,屋顶花园还可用于保护有历史或文化重要性地段的原有景观。在这些敏感地带建造一座新建筑时,屋顶花园可以起到掩饰作用;这些建筑甚至可以将绝大部分建于地下,隐藏在屋顶花园之下,从而完全不为人们所察觉。通过保持地段的原有特征,即使增加了新的建筑,也能保持与传统和过去的紧密联系,也可以丰富该地段上的各种活动。

1.3环境效益分析

1.3.1屋顶花园显而易见的有助于美化都市视觉环境。但增加绿色空间所获得的效益不仅仅只是增加视觉的美观。如果屋顶花园的规模较大,它们就能够在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那些高度密集的城市地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滞粉尘等功能从而净化了空气,保证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生存。城市中的空气由于交通和工业而污染严重,但能够用于绿化的土地却很有限,屋顶花园则可以充分利用可用空间进行绿化,从而在保证城市的空气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3.2屋顶花园还有助于调节城市的气候。夏季,市区要比郊区炎热得多;实际上,夜间市区的气温会比郊区高出7°,白天则高出3°。大量的屋顶花园可以使城市的气温下降好几度,并有效地减弱城市中的热岛效应。

1.3.3屋顶花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保水性。当雨水降在水泥铺地和光秃秃的屋顶这些硬质表面上时,大部分的雨水将直接通过雨水管道最终汇入附近的水域。而当大暴雨突发而至时,这些雨水系统的负担将大为加重,有时就会导致洪水泛滥。一场降雨量为1cm左右或更大的倾盆大雨,就足以导致大量的污水溢入雨水管道而涌入临近的水体。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水系统,屋顶花园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屋顶花园内的土壤可以在长达2个月的时间里保留15%~20%的降水,使这些雨水更为缓慢地释放到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统里或蒸发到空气中。如果屋顶花园遍布都市各处,城市中雨水排放系统的负荷就能得到很大的缓解,从而减少洪水泛滥的发生,并显著改善附近水域的水质。

2对屋顶花园建设的建议

通过对屋顶花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分析可以看出屋顶花园在城市的建设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欧美及亚洲各发达国家对屋顶花园建设的重视也同时说明其对环境改造的实用性,尤其是在建筑密度比较大土地利用强度高的中心地区。在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城市高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的今天,屋顶花园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许多项目的开发中开发建设者仍未认识到屋顶花园的建设对城市环境改善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屋顶花园的建设;许多的开发者为了追求高效益和低成本而省略了屋顶花园建设;而建成以后的屋顶花园的维护费用也让许多开发者取消掉花园项目的建设……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的一些现状对于屋顶花园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2.1在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城市中心区域等地区,可以实施政策性的管理。通过政策的强制制约或奖励等方法促进屋顶花园的建设,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的目的。

2.2应跟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建设。如果是新开发建设的项目,则可以在规划设计要点中直接指定比较严格的屋顶花园建设指标,使项目在规划和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屋顶花园的建设问题;如果是进行旧项目的改造,则应根据不同建筑的现状尤其是建筑的屋顶载荷状况对屋顶花园进行设计和改造。

2.3可以在所有可能建设屋顶花园的场地上进行尽可能的建设。因为少数几处屋顶花园无法形成整体的效果,只有相当数量的屋顶花园才能产生良好的整体生态效应。像地下建筑、办公楼、旅馆宾馆、住宅、桥梁、相连的平台及建筑物的边缘等都可以作为建设屋顶花园可选择的场地。

2.4土壤的使用上应注意屋顶种植的特殊条件。在屋顶上完全应用园田土作为植物生长基质层是不合适的,必须根据特殊的条件和要求对土壤进行改良,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其基质主要包括改良土和超轻量基质两种类型。改良土壤由田园土、排水材料、轻质骨料和肥料混合而成;超轻量基质由表面覆盖层、栽植育成层和排水保水层三部分组成。

2.5植物的选择上也应注意屋顶花园的环境条件限制着植物种类的选择。因为,屋顶上的风力一般较地面强,栽培基质厚度小,所以应选择适应性强、阳性、浅根系、抗风、耐寒、耐旱、易管护的小乔木及灌、花、草、藤类植物;生长快、树型高大的乔木应慎用。所以,在选种与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以乡土植物为主,可酌情引入少量外来种。

3结语

屋顶花园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方法,但仍只应看成一种辅助使用的方法,不能因为屋顶花园技术的进步而盲目减少地面绿化、降低绿地率、增加开发强度,以提高开发的利润率。从根本上来说仍应以地面绿化为主,屋顶绿化为辅,两者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创造出高品质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玉婷,胡永红,张启翔.屋顶绿化植物选择研究进展.山东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 总151期.

[2] 赵志刚,岳明.城市屋顶花园的建设与效应.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15卷,第15期.

[3] 任裙,杜忠,陶玲,侯培强. 屋顶绿化策略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3月第32卷,第3期.

第3篇:办公楼屋顶花园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人民纽带庄重、公共、开放、 生态、绿色、岭南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项目概况

广东省鹤山市人民政府行政综合楼位于鹤山沙坪旧城区东南方向,鹤山大道与文华路交汇处的西北的地块,属于鹤山市中心城区新行政中心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本项目总建筑面积30100㎡,共7层局部6层。

二.设计分析

1.建筑布局整合化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

所谓建筑组群的特色:就是建筑单体在平面上的布局方式与规律。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方面遵循着一种简明的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建筑单体,再以三座或四座建筑单体围绕着一个中心空间构成一个封闭的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一个建筑组群不管规模多大,都是与外隔绝的封闭空间。

本项目建筑设计采取半围合式庭院组团布局,将建筑通过若干庭院空间连接起来,并通过横向交通“纽带”将各空间连成整体,形成一个层次丰富而完整的空间序列。通过室内外空间的一体化处理,将建筑外部环境串联成多层次景观园林空间,将室外的空气,阳光以及良好景观引入室内;在地下,结合半地下室和地下人防,作为停车库,改善了地下停车库的通风采光和空间利用效率。利用建筑本身的高低错落营造屋顶花园,形成空中,地面,地下三个层次丰富的园林空间形成横向联系,加上今后为扩展建筑的功能预留的场地以及完全建成后的建筑体量,将建筑水平向伸展成一组恢宏的建筑群,形成的纵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使政府行政综合楼形成富有标志性的整体建筑空间。

2.空间环境公共化

本方案注重建筑空间环境的公共性和对室外庭院的开放性,立足于为使用者创造一种平和悠然的办公空间和室外环境。

建筑入口与建筑前广场空间有机渗透与联系,实现园区对市民的适当的公共与开放。建筑入口通过尺度较大的柱廊空间进行过渡,柱廊空间结合建筑前广场,营造出庄重,严整的环境氛围,同时作为市民广场的背景,引导人流路径。柱廊设计运用上下贯穿的大气和简洁的设计手法,柱廊内侧的玻璃幕墙结合百叶的构造,使建筑大厅既得到良好的采光,又有效的降低了太阳对大厅的直接照射。通过建筑入口台阶,水景、景观植树整体系统的布置,引导前广场空间向建筑内部空间的渗透,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室外公共空间。

屋顶绿化花园和各层休闲景观平台作为“纽带”的载体,是联系建筑内部各功能地块使用者的公共开放平台。屋顶步道结合园林景观处理,办公人员可以在其中休闲、减压、游览、交流,给单调的办公空间增加更多的趣味点。“纽带”提高了各地块的可通达性,使用者通过步道能够到达建筑内部各功能区,实现了各个区域无缝衔接,提高了工作效率与交通的便利性。

3.平面功能分区合理化

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流线活动问题。

在本设计中,建筑功能布局强调高效便捷。按功能,分别布置不同类型办公室,会议室,结合景观布置休息配套服务区域。

建筑垂直分区上,建筑各分区简单明确。各层办公楼按对外交流和保密性需要,按楼层从下到上私密性逐层增加,到第七层布置领导办公室及其附属房间。一层因对外服务需要较为开放,结合门厅布置形象展示区,接待室和其他服务用房,以满足对外需求。办公室内空间布置为根据不同需求可供灵活划分,使用部门根据使用需要自由划分;办公室最大限度布置在最佳朝向,结合园林绿化处理,打造高质量的办公环境。会议室空间放置在建筑的端部,使会议空间与办公空间相互不干扰,营造良好安静的办公环境。

4.交通组织有序化

办公区交通组织有序,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分离设置,实现人车分流。车行系统布置在地块的外圈,车流到达各地块后可以直接便捷地进入地下车库,停车主要通过地下停车解决,避免了车流穿越地块对人行的干扰,为园区内部庭院创造安静的环境。步行系统则集中在地块内圈,方便人流进入建筑首层,并结合景观休闲带和建筑前广场,形成宜人的步行空间。

消防车道设置为围绕建筑的环形车道,消防车可以到达地块围合的庭院,各建筑都有良好的消防扑救面,以满足规范需求。

5.景观营造最佳化

景观设计的目的通常是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提高该区域的(商业,文化,生态)价值.因而在设计中应抓住其关键因素,提出基本思路。

此设计希望通过对周边的绿化景观引进,为这个建筑带来更多的活力。入口柱廊空间和绿化景观庭院的设计是景观营造的亮点,通过建筑的布局,围合出大小不同的室外庭院,营造出大量的公共庭院空间,这些庭院围而不闭,向层层山体打开,使得建筑与山形成良好“对话”,同时利用传统岭南园林的造景手法,通过植物和建筑的搭配,使得办公空间具有园林化的感受,从而将办公区庭园化,景观化。办公楼每层都可以往中央和四周观赏最佳的景观,提高了政府办公的环境质量。园区的景观营造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交往的可能性。

而“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建筑技术生态化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此办公楼设计中,在空中布置的绿化休闲景观步道,为上部建筑增加了大量绿化空间,有利于调节园区的小气候。入口柱廊架空而形成的自遮阳体系,为建筑底层空间增加了隔热,挡雨的灰空间。

建筑立面设计注重玻璃幕墙与实墙面的虚实结合,并采取用外遮阳横向百叶遮阳隔热,减少了岭南地区长时间的太阳直射对室内微气候的影响,同时成为建筑表皮艺术,加强建筑的时尚感和现代感。空中设置绿化室外平台,有利于加强室内外热环境的交换。

建筑材料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同时考虑在建筑屋顶设置太阳能光电伏板以降低建筑整体能耗。为整个城市带来很好的生态效益与示范效应。

7.结语:

第4篇:办公楼屋顶花园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HOPSCA街区; 紧缩城市; 生态场所

本项目位于长沙市原公路机械工程公司用地内,东临曙光南路,西临湖南省路桥公司。用地区域兼具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出城市交通非常便利,市政和生活配套设施正在完善,该区域是未来长沙市向南发展的重要地块。

项目用地被曙光南路及规划的三条支路分成5个地块,总体上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整个项目用地面积56.7亩,约37863.5平方米。

规划原则

(1)本项目的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均需要考虑地块原地貌特征,构建具有区域特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街区,强调“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设计来提升区域内的人文及环境素质,营造高尚优质空间。

(2)总体规划设计从考虑地块原地貌特点、规划要点、成本控制及策划定位来进行设计,注重配套的实用性,营造独特的风情商业区,塑造人文艺术街区。

(3)项目建筑设计应尽量考虑节能、环保等低碳生活理念,设计要达到较低成本、较高效益的经济要求,在建筑单体设计上要适应项目未来经济技术指标的可变性。

(4)项目总体规划应以“两型社会、和谐社区”为主线,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和园林景观,承载新型的居住文化和生活方式。

规划理念

(1)HOPSCA街区

豪布斯卡作为当今地产模式的最高形式,它是伴随着城市功能的综合化、规模大型化和空间与流线组织复合化而顺应成长的一种全新的复合地产。豪布斯卡英文表述为“HOPSCA”,于1986年最先诞生于巴黎的拉德芳斯,是一个集酒店、办公楼、生态公园、购物、会所、高尚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HOPSCA体现了商业配套和生活服务双轨模式的与时俱进,她是整体布局完善、功能特色明显、分散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复合地产的新高地、新载体。

采用国际大都会的豪布斯卡(HOPSCA)概念,凸现多元化、高密度、高活力的紧缩城市观。集商业、娱乐、服务、居住等都会功能于一体,打造一个为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天候都会活力中心。

(2)紧缩城市理论

紧缩城市通过对集中设置的公共设施的可持续的综合利用,城市密度将有助于提供在经济上可行的市政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紧缩城市能够促进多样化、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和时间以及实现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完美结合,形成都市活力中心。

(3)新都市文化体验中心

购物不再是单纯购物行为,通过购物人们实际是在体验都市生活方式。城市的未来和在零售业上成功的关键就是:提高人的感受的质量。商业建筑的设计重点是对空间需要给人以随意、自然、流畅、无拘无束、温暖、亲切、富于人情味的气氛。人性化的空间及细部设计是唤起顾客兴趣,为其留下深刻印象,激发购买欲的关键所在。

规划构思

(1)本项目是一个复合型地产,整和了多元产业,如公寓式酒店、商铺商场、商品住宅等。本设计通过一条南北向的主轴线贯穿各地块空间,再配合灵动有序的建筑形态使整个项目达到和谐统一。

结合周边环境及对项目用地现状的分析,根据不同地块的用地性质和地块价值。我们对不同地块进行了合理布局。

北侧(D1地块)靠曙光南路商业价值不言而喻,由此本地块设计集酒店、办公楼、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由2栋塔楼及3层裙房组成;建筑与北侧红线基本平行,在合理用地的同时正好与南侧支路形成一定夹角,退让出了一个城市广场,在与城市对话的同时增加了此商业中心的公共交流空间。

中部高尚住宅区(D2、D3地块)依据用地的规模,采用了大围合形式,塑造了一个尺度合理的中心大花园;住宅南面以点式高层为主,北面较好的中心位置加以2栋稀缺的板式小高层,日照和通风达到了最合理化设计。充满阳光的大花园将成为小区居民健身、娱乐、交流的室外大客厅。

南部(D4地块)由于受到用地的限制,难形成自身独特的内院环境,但其周边环境良好。通过精心设计其北侧住户可以通过中心轴线位置的开阔空间一览中心大花园,而南侧住户也能享受到南面公路机械工程公司多层小区的院内景观,各有千秋。

西部(D5、D6地块)设计3层商业铺面,在不影响周边住宅区的前提下,作为连接左右商业街的纽带,与它们共同营造富有人情味的步行商业系统,形成此区域内又一繁华商业中心。

(2)功能分区

根据各地块不同的用地性质和业主的开发意向,本项目通过设计构建了一个“三心一轴”的功能体系。三心指北面和西面的两个商业中心及中部的高尚住宅中心,“一轴”既是狭义上的空间轴、景观轴、视线轴,也是联系着长沙城和不同使用功能的无形的纽带。“三心”环环相扣,“一轴”贯穿其中,分区明确但相互交融。

每个功能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这里有着便利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人们居住、交流、购物、餐饮、娱乐、办公的多元平台,同时又有可以远眺城市外部景观的多重空间和可以休憩、健身、玩耍的独立花园。城市发展到今天,需要一个城市的精神引领、一个资源共生、聚合增值的地产模式,将生活资源融入其中。

(3)交通组织及停车设施规划

道路顺应地形地势,主出入口位置显著大气,各流线组织做到流畅且互不干扰。

北侧商业用地中建筑退让东侧曙光南路距离适当,既保证了前商业广场中大量人群逗留步行的需要,又满足了对大型商业重要的临时停车位的需求;主要车行道路利用离界退让从建筑身后通过,在保证消防要求的同时隐蔽了地下车库出入口位置,通过设计合理解决了此地块人流、车流、货流等多种流线互相干扰的问题。

中部高尚住宅区内消防车道及扑救面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同时配合景观设置,尽量实现人车分流。地下车库出入口利用地形高差巧妙设计,缩短了进出车库通道长度,实现了阳光地下车库的理念。住宅区外部商业以人为本,均设置骑楼,方便行人及购物。

南部住宅区消防车道靠近东和南侧红线设置,保证了商业街与西侧用地商业的连续性,同样设置骑楼,方便行人及购物。

根据不同地块和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地面共规划了129个停车车位,地下车库结合人防设计共规划了3个地下停车车库641个停车车位。地面停车车位铺设植草砖。地下车库柱网合理,可达性强。

(4)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及建筑朝向,保证了每户良好外部景观面。以尽可能保留基地内树木和原人文资源为出发点,结合地形地势,以景观为载体,以人文为基石,利用视觉的延续性及空间的层次性,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生相映。居住区山水成趣,商业街区辨识性强。

(5)竖向设计避免了大填大挖,在保证与城市道路平稳衔接的同时,合理设计了入口的形象、车库的出入口及商业的展示面。

建筑设计

(1) 公寓酒店设计

公寓式酒店是一种既吸收了星级酒店较好的服务功能和管理模式,又吸收了住宅、写字楼的某些特点;既可居住,又可办公的综合性很强的物业形式,作为一种新兴的都市生活方式已悄然崛起。公寓式酒店配套齐全、高档,能为住房提供星级酒店式的生活环境和物业管理,意为“酒店式的服务,公寓式的管理”。

设计以“THEURBANVILLAGE”为概念,集合“HOPSCA”商业开发模式,将地块主题功能与地块周边已存在功能有机结合,互补不足,打造该地区独树一帜的集办公、商务、公寓、酒店、娱乐综合性的地标高级商务中心。

主体立面采取古典式ART-DECO风格,营造高贵典雅之现代新古典欧式风情。建筑形体在符合规范要求和与周边建筑协调的同时,给人以钻石般闪亮的视觉冲击。公寓全明设计,户型方正实用,功能流线清晰,动静分区明确,各标准层平面内消灭不必要的面积,最大可能提高实用率。标准层高在3.6m,空间敞亮。充分利用角部空间设置隐避空调机位,充分利用景观面尽可能多的提供共享交流空间,共享空间结合景观设计,分为地面景观、裙房屋顶花园、塔楼屋顶花园、主体空中花园等多个部分。

(2)住宅设计

立面采用三段式设计,通过温馨的色彩和简捷的线条、经久耐看的建筑细部营造了现代古典美。

户型根据项目市场定位的要求,设计主力户型为“布局紧凑,功能合理”的70-130平方米左右的精致二房和三房,并配有适当比例的一房和条件较好位置的四房。户型设计还在面积标准、功能取向以及环境配合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

在控制套型面积的同时,我们更注意功能的合理型。合理性表现为明确的动静分区、内外分区。客厅,餐厅南北相通,既空间宽敞,又有利于采光通风;厨房及餐厅较宽敞明亮;卫生间面积合理,配置齐全;同时玄关处空间足够摆放鞋柜及换鞋;各户型南阳台宽度均在1.5米以上,且种内丰富能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室外空调机位基本上每个卧室,客厅均设置一个,冷凝水统一排放。

考虑到设计和施工的方便,住宅户型尽量统一。在争取为住户提供尽可能多的房型选择情况下,减少各栋住宅间的形体差异,寻求外部形式的和谐统一。

住宅立面设计通过对墙面,门窗,线脚的不同材质,色彩,肌理的变化,形成朴实,简练,高尚的建筑总体风格。在立面设计中充分重视入口门厅,阳台及空调板等细部设计。特别是结合平面,合理设置空调板与雨水管等的位置,减少其对建筑立面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其成为建筑的有机部分。

住宅门厅,电梯厅,高层架空层,走道等公共部位的设计以在满足各项功能的要求下适当增加面积,为居民的多层次交往提供可能。住宅门厅宽敞明亮,设信报箱,板报等便民设施,并利于居民短暂停留和交谈;电梯厅及走道均有自然采光通风,为居民营造明亮舒适的入户环境;高层架空层结合景观,设置适当的公共活动配套设施,与室外环境相渗透,形成一个良好的居民活动交流空间。

为提高小区品质,在设计中采用一些高科技,节能技术和成套产品。如屋面和东西山墙均采用保温隔热措施;落地窗采用节能型夹层玻璃,即保温隔热,又丰富立面造型,且使户内有良好的视野及采光通风条件;卫生间厨房采用成品变压通风道等。

(3)公共建筑及配套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主要反映在配建的项目和面积核算两个方面。本次规划设计考虑居民在物质与文化生活面的多层次需要,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对自身经营管理的要求,社区服务位于D2、D3地块西侧,居委会和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将集中于此。市政公用设施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规范来设计。

第5篇:办公楼屋顶花园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高校;学生食堂;建筑设计;特色空间;绿化景观设计

Abstract:The main body of a book the un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example, analyses the essential having introduced that moist Hunan business college north academy student mess hall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 and overall flat surface design conception , aspect such as organizing , standing on designing that face to face from flat surface layout , space builds monomer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the person and afforests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ving carried out thorough annotation and having expounded.

Keywords:Mod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 mess hall; Architectural design; Characteristic space; Afforest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图分类号:TU972+.2;TU2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128-03

1引言

大学校园是莘莘学子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老师们授道解惑的工作场所。作为老师与学生学习的校园建筑如图书馆、教学楼常被人们称之为“富含诗意的空间”,“理想孕育的摇篮”等等。诚然,大学校园的图书馆、教学楼、公寓楼等良好的空间环境助许多年轻学子插上理想的翅膀,用知识的力量不断攀登翻越人生的高峰,多年之后,我们也会常常怀念学校的食堂饭菜的味道以及餐桌上学子们激烈交辩时迸溅出的思想的火花……。因此,良好的富含特色的大学校园食堂和图书馆一样,是文化的载体,是学子们校园生活诗意栖居的特别空间。在满足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与校园其他建筑的融合,塑造出有序的富含校园文化特色的餐饮空间是校园食堂设计的重点。

2工程概况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新校区位于长沙市雷锋大道旁,占地33.3hm2(500 亩)。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校区教学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园地。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学生食堂拟建在新校区内,用地西北临校区次出入口,南、北、东三面毗邻学生宿舍,西临校区主出入口、中心广场和中心水景学子湖组成的校园中心主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项目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平面采用椭圆形仿“蛋”形布局,地上2层,局部3层,建筑占地面积5020m2,总建筑面积11200m2,建设规模可同时满足6500学生用餐和1000学生开会之用,总平面布置见图1。

3设计理念

校园建筑最重要的是要体现校园特色,既包括物质性的地域环境特色,公共空间特色、建筑风格与建筑空间特色、交通组织特色、也包括非物质的专业办学特色和历史人文精神特色等。

新建学生食堂面向校园中心主轴,与主入口(教学楼、办公楼)、中心广场(图书馆、实验楼)形成校园主轴及富有韵律的三个空间序列,校园的空间在由北向南流淌的学子湖、预留教学楼及本次设计的――学生食堂处达到,新建的学生食堂成为承载校园文化和展示校园文化的一个窗口。为此设计中注重建筑景观一体化,结合现代大学生就餐特点及高校食堂竞争、管理模式,力求弘扬校园饮食文化,体现现代教育模式开放式与交互式的特点,综合考虑整体功能布局;同时注重不同建筑空间的连贯性与交互性,紧密结合地形和环境,获得以人为本的、生态的、易于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校园空间序列。

4总平面设计构思

对于具有特色的校园,个性的空间是其必不可少的精髓,大学校园的个性,就是大学的特性,在设计时要强调校园复合空间的创造,对学校社区化氛围的营造,主要构思如下:

4.1融入环境,建构秩序

由雷锋大道校园主入口通过校园主轴、中心广场把教学主体――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紧密联系形成活力四射的教学核心区。主轴穿过中心广场东转,下台阶即到达由开阔的水面、绿化组成的中央生态区及学生生活区。学生食堂即坐落在这环境优雅、静谧的学生生活区中央,成为校园主轴末端的一大景观,见图2。由西向东的一条步行空间主轴和三个主要景观节点贯穿整个校园,将校园各功能分区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同层次的绿化空间系统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精彩丰富的生态校园环境。

4.2顺应地形,围绕“园中园、景中景”主题力求创建景观生态的校园生活社区

教学核心区与中心生态区、学生生活区通过自然高差形成台地,形成功能分区,创造了良好的学生生活、休闲空间。学生生活区呈倒“L”形布置,与核心教学区包围着中央生态区,学生食堂布置在校园主轴的末端,地理位置优越,既能保证学生就餐有适宜的步行距离,同时又创造了良好的就餐环境。学生食堂东临校区东大门保证了食堂对外货流路线畅通便捷。

4.3单体平面造型融入建筑环境

作为校园的节点,学生食堂平面采用椭圆形仿“蛋”型布局,接合发散式反对称的弧形楼梯的造型,犹如一个被逐渐剥开的鸡蛋,勾起人们无限美好的食欲,见图3。同时,平面弧线形造型与学子湖畔紧密结合创造出流动的空间,满足了来自各个方向的人流都能获得较好的视觉冲击力。

5颇具特色的建筑单体设计

结合校园规划布局,食堂建筑的空间形态处理从外部空间体系和实体建筑形态二方面着手,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突出校园文教建筑内求实用,外求唯美的建筑风格特点,建筑单体设计如下:

5.1合理的平面布局

根据建设方要求、大学生就餐特点及高校食堂的管理模式,本设计方案一、二层共设计4个相对独立的学生食堂,三层为学生活动中心(兼报告厅)和屋顶花园。总体分为学生共享就餐区、独立的厨房操作区、学生活动区及屋顶花园,各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顺畅。

4个学生食堂分别设置独立的操作间、小炒间、面包房、小超市等,学生就餐空间相互贯通,既有利于食堂之间开展相互竞争,又有利于各厨房的食品卫生和管理,同时有利于学生就餐的多样选择。餐厅的就餐区、面包房、小炒间、检测间等均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无对外窗口的房间安装了通风装置,见一二层平面图3、4。

5.2厨房布置工艺流程合理,充分体现高校食堂高标准的卫生要求

卫生是食堂的重中之重,如何创造良好的厨房空间成为设计的重点、难点。通过精心布局及推敲,厨房布置工艺流程合理成为本设计的最大亮点。

1) 整个食堂的工艺流程按照生进熟出的顺序设立原料通道、员工通道、成品通道及回收通道,合理分为食品处理区,非食品处理区和就餐区三大功能分区。

2)各功能用房采取了单间分室一条龙的工艺,彻底打破了过去食堂设计中厨房一大间,洁污不分,生熟不分,粗加工和切炒混为一堂的传统布局,保证了食品的卫生,提高了食品卫生的安全度。

3)地面沿弧形走道、备餐间、小炒间、烹调间、洗消间、面点及加工间设置地面排水沟,便于清洗及排走油污。

4)设置员工更衣间及预进间,满足员工二次更衣要求,达到了高校食堂管理模式的先进水平。

5)设计充分考虑高校就餐的特点,设置了检测间以便留样检测以保护学生就餐安全。

6)设置小炒间以满足高校学生就餐的不同口味要求和小型聚会等不同需求。

5.3合理组织人流、货流

根据校园的总体规划及建设方要求,将学生食堂主出入口设计在西侧兼顾校区主、次出入口景观及人流,南北向分设次出入口兼顾学生公寓的人流,东向结合校园东大门设计后勤人员及货流出入口。建筑沿东西及南北向形成校园主通道,沿建筑四周及学子湖畔形成步行道,人流、货流交通流线组织明确清晰,互不干扰。

5.4富含校园文化特色空间的塑造

由于本食堂规模较大,一、二层设计了四个大型餐厅,还兼顾了小型餐厅与超市,因此良好的内部空间环境是本设计除厨房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之外的又一难点。

入口广场是食堂门户区域,主要强调了对人流的引导和大气、舒畅空间的塑造,分别设计了主出入口及东西二个次出入口,结合出入口内凹设置,减少了室内空间的进深;室外设计两部反对称渐变的半开敞式弧形楼梯将人流自然引向二、三楼,巧妙的成为一楼南、北出入口雨篷的同时解决了二楼就餐与三楼活动人流分流的问题,不仅有利于食堂的管理,也最大限度的确保室内空间的完整性,在确保安全疏散的同时避免了对房间的硬性分割。

内部空间强调功能多样性和可变性的要求,采用大空间少柱网的布置,方便内部空间使用;内部格调设计处理上不寻求过多复杂的线条和呆板的行进线路,而追求自然惬意通透的内部空间塑造,在平面空间功能设计上满足良好的校园就餐环境需求。整个餐厅内部空间布局将主要学生就餐出入口、学生餐厅、小超市等临水面设置,满足学生对就餐环境优雅舒适的要求。三楼学生活动中心采用扇形布局呈南北向布置,尽量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通风。设计通过借景手法的运用,近处餐厅、室外半开敞式弧形楼梯、亲水平台、学子湖水面等空间互为渗透,远处与校园中心广场景观等遥相呼应,互为借景,充分体现了人与环境、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5.5竖向设计

本学生食堂功能较为简单,但人流量大且学生就餐人流集中,设计着重考虑疏散要求,设计五部楼梯,一部货梯,其中四部供学生使用,分布在南、北、西三个方向,东向的一部楼梯及货梯则为厨房的专用梯。室外设置的两部反对称发散的半开敞式弧形楼梯可直达三层的活动中心及屋顶花园,满足疏散要求。

5.6立面设计

学生食堂造型力求简洁大方,线条流畅,新颖,具有强烈的现代感,立面造型上突出几何形体的穿插与对比,主体采用椭圆体,配以弧形渐变的室外楼梯、逐渐升高的弧形片墙、玻璃梯顶等形成的“灰”空间,大面积玻璃与室外弧形墙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建筑体块之间多样的变化打破了冗长的空间序列带来的沉闷感,使建筑本身具有一种博大、内敛、谦逊的文化气质。西立面设计高耸的钟塔,配以弧线形的屋面飘板,大面积灰色铝板和玻璃相结合,丰富的弧线立面充分考虑新校区与城市道路的全方位景观,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既彰显学院实力又能从建筑风格上折射出学院的校园文化,形成耳目一新又耐人寻味的现代教育建筑形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为了与现有建筑环境融合更好的成为文化载体,建筑以灰色基调为主,在南、北、西三个主要学生出入口处设计橙红色片墙,片墙上镶嵌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花格窗”演绎成的现代玻璃小窗,在极具冲击力的暖色调色彩的刺激下,不仅突出了学生食堂的出入口,刺激了就餐人员的食欲,同时与室外楼梯弧形片墙上的小漏空方格互相呼应,共同构成了统一的整体,具体可见学生食堂效果图。

室外反对称的弧形楼梯配以螺旋式上升的弧形墙,创造出起伏变化的富有动感的天际轮廓线。室外弧形楼梯、弧形墙、透明的玻璃顶形成半围合空间效果,大面积玻璃的设置使室内外空间得以延伸,内外空间流动,互为交融。

6绿化景观设计

食堂周边的绿化景观以点带结合为主,形成尺度宜人的校园景观。由于食堂位于学子湖畔,设计时以乔木外加绿

化带使之与校园其它建筑很好的绾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在食堂山丘一侧密植树木,配以灌木、草地、植被自由穿插,使山、植被、建筑达到疏密相间的精致宜人的境界。

食堂周边景观设计注重边缘与空间节点的人性化设计,以曲水绿岛为形态特征,形成以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的多个景观中心,同时结合湖畔水边缓坡、亲水平台、入口广场等营造多形态、多层次的交流场所,入口广场、绿地水景面以及食堂建筑空间的位置、尺度完全与校园食堂的规模使用相协调,使行走在教学楼至食堂的校园道路上,让人时刻感受到绿地、水面带给人的愉悦心情,无形中也增强就餐的食欲和乐趣,也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校园环境育人的设计理念。

7结语

综上所述,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学生食堂通过设计者别出心裁地采用“剥开的鸡蛋”外形设计,既与“食”加强了内在联系,又对建筑的“形”进行了深层的刻画,并通过一系列虚实对比和互借的设计手法的应用,使建筑整体与校园其他建筑及周围环境实现了高度融合与促进,外形隽永,寓意深刻,达到了文教建筑较好的建筑美学意境。

参考文献:

[1] 郑明仁.大学校园规划整合论[J].建筑学报.2001(2):59-63.

第6篇:办公楼屋顶花园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宏观思维;微观思维;设计方式;具体应用

前言

现代教育园区规划建筑设计应当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探求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反映学生的心理与环境行为的崭新的规划建筑形式,这是进行设计的关键。校园规划和建筑的风格会给人以强烈的第一印象,更是代代已毕业了的学子们的永久回忆。校园建筑虽然有比较多的类型,有其各自的特色风格,但是也要注意加强建筑的群体效应,和谐中求统一,统一中再求变化。在设计时要注重校园建筑的整体性,使其达到和谐统一的良好效果,向学生提供一个有意义的空间体验,融于当地的学习生活,跳出学校的共性之外又能回归学校的机理之中。所以我们在规划建筑设计中,必须应用宏观和微观思维的设计方式.

宏观思维设计方式

规划结构确定

本案位于兴国县主城区东南,用地北侧市政道路为主城区高速路,东侧为在建的公路,西侧为规划道路。用地内东面有两个小山丘,以山丘为圆心,向西方向逐步降低,内有一个池塘和小溪间隔分布的自然水系从南北向用地贯穿。用地的南侧为一条景色优美的小河。场地整体为地形东高西低,地形变化较大,规划从基地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出发,因地制宜组织布局,合理改造和利用丘陵地形及天然水系良好的自然条件。

经过多轮方案比较,我们认为,主出入口――校门应该设在东侧,因为东侧道路的车流量相对较小,学生从此出入应该最为安全。其次,符合“紫气东来”寓意,暗示本校所处的兴国悠久的文化底蕴。校门位置的确定意味着贯穿校区的主要轴线的走向,沿主轴线的南北两侧,布置相对安静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和相对活跃的艺术楼、办公楼及体育设施,更适合教学活动的开展。

通过分析,我们最终形成的“一轴、三区”的规划结构,这样的规划结构最能与用地现状契合,也最能满足教育园区的使用需求。

①“一轴”

用地的北侧,为一条城市过境道路――模范西大道,这里本来环境较嘈杂且不适合开出入口,但作为目前本校区唯一的沿线公路,在这个方向也设置了一个主要出入口,我们称之为形象主入口,它的作用主要是对外展示形象和方便办公楼的对外联系以及方便搭乘公交车的师生出入,平时并不作为学生的主要通行路线。

而在用地的西侧,规划为一条城市次要公路,我们在这个方向预留开设一个次要出入口,主要满足教工宿舍和食堂的对外联系。

我们将体育场馆等公建安排在靠模范西大道路边。这样可以将外部干扰进行阻隔,且大型公共建筑能够对外展示学校的形象,起到宣传学校、宣传城市的效果,同时考虑了学校的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使用的问题。

学生食堂布置在体育场南侧,位于教师公寓和学生宿舍之间,方便教职工和学生用餐,同时兴国县的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这样布置可以将厨房烟气的影响减到最低。食堂采用南北轴向布置,与运动场共同形成校区内的次要南北轴线,也丰富了校区的轴网格局。

三个出入口以联系核心区的内环道路及校区外环道路连接,形成内、外双环的校区内路网结构。

②“三区”

在用地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了功能集约化的总平面设计方式,将用地根据功能分为三个大区,每个大区再细分为两到三个小区,每个小功能区的建筑体量相对集中,以空出宝贵的活动、休闲空间。

这三个大功能区分别是教学办公区、体育活动区和后勤生活区,这三个大区按学校设计常用的“黄金三角”布置手法,各区间联系方便,满足中学日常活动需求。

景观生态结构确定

作为一个旅游胜地的城市的高中,良好的绿化更能真切地体现城市特色。

本案用地略显紧张,但我们仍然“挤出了”中央绿地,保留了用地内的山丘、池塘和水系,并创造性地设计出上、中、下立体绿化网络。

首先,保留用地内的山丘良好的原始植被并予以局部改造,使之更加舒适、安全。建筑尽量设置屋顶绿化,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其次,在地面尽可能地减小硬地对空间的挤占,空出场地布置绿化。绿化系统采取树木与草坪相结合的手法,其间点缀以自然建筑小品。在平面布置上,采取点、线、面相互穿插的构图方式。校内采用各具特色的植物树种,全面细致地考虑师生的各类教学活动,同时使环境具有领域感和可识别性。道路绿化多选用常绿乔木,部分选择落叶乔木为道路行道遮阳树种,创造“夏有荫,冬有阳”的生态空间。

最后,本着土方平衡的原则,保留中央水池和贯穿校园的水系。同时将位于较低标高上的教学区采用局部架空的方式,保留原始土壤地表用于绿化、小品,在减低对环境影响的同时,留给师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微观的细部问题

建筑平面设计

作为一所全日制寄宿式城市普通高级中学,有他自身的一些特点,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规定,以下罗列一些主要的方面:

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等

以上楼房作为高级中学主要的教学用房,每班按50人考虑。普通教室轴线尺寸为9.3米×7.8米;实验室(理、生、化)、计算机教室、科技活动室等轴线尺寸为12米×8.7米,并配备准备室。各楼层高均为3.9米,并控制在5层以下。

2、图书馆

采用局部三层的退台式建筑体量,我们主要以其总平面位置和灵活的造型来强调他的重要性,而非体量,这区别于大学校园。

3、运动综合馆

主运动场严格满足体育场正南北向的朝向要求和标书规定的10000人观众坐席的要求,运动场为一个标准8条400米环形塑胶田径场。

主运动场东侧为大面积的室外运动场地,内含篮球场16个,排球场10个,羽毛球场16个及若干个乒乓球台,满足标书要求。

其他

在对其他设计细节的处理上,也处处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例如:

室外水系的深度均在50厘米以内,保证学生安全。在校内水系和南侧河边设立栏杆,保护学生的安全。

加强校区管理,在各个出入口附近设置停车场,平时不允许车辆在校内通行,保证校内的交通安全。

校园内所有的楼梯均采用两跑楼梯,避免扇形踏步,栏杆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内墙、方柱的阳角均做成金属圆角,保障学生活动安全。

建筑立面设计

作为一个全新设计的中学,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都将应用在方案设计中,才能设计出美观实用的、与时俱进的建筑。

本案的建筑主色调是砖红色和白色,我们在设计中注意校园的整体形象符合高级中学的定位,设计重点是校园色彩及建筑顶部、端头的造型。

建筑造型与地形相呼应,设计注重塑造群体形态的可识别性,设计精致入微,吸收现代建筑造型设计的精华,并通过提炼,注重细致的刻划,同时通过群体空间组合体现整体造型艺术美,使校区成为兴国县一个新的建筑景观示范区;动感、高贵、典雅是建筑造型设计的主题,设计中运用细腻、精致的细部和协调的比例关系,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设计中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强调虚实对比。

建筑在形体创作时强调了城市的外部空间环境和突出建筑的品质感和高贵感。整个建筑轮廓线丰富,建筑空间形态组合关系有机协调,建筑有机的体量组合及其光影变化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建筑形式与建筑内容相统一,风格端庄大方,高雅脱俗又清朗简洁、新颖夺目,创造了完整的建筑形体和气势,丰富了兴国县新城区的城市轮廓线。

运动区体育馆作为标志性建筑成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外立面采用钢结构及大面积膜结构遮阳顶,光亮透明又明快、亲切;强烈的虚实对比,造型优美,使整个建筑形态更加生动丰富。人们在学校就能感受到其超乎寻常的灵感想象与艺术发挥。综合馆的屋顶,呈弧形略向上翘起,优雅的曲线与综合馆体形十分相合。宛如两片张开的翅膀,振翅欲飞,象征了兴国教育园区的腾飞。

建筑节能、环保设计。

采用先进的“绿色生态建筑”概念,在建筑材料上的处理措施有:选用良好的外墙、屋面保温材料,采用断桥隔热铝合金中空玻璃门窗,选用节能灯具。另外在建筑立面处理上尽量不使用玻璃幕墙,并且使得建筑拥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将建筑自身能耗降到最低,从而达到建筑节能目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观念,设计满足国家现行的节能规范。在教学楼等建筑的窗户中上部增设一块铝合金多孔遮阳板,减低教室的直射眩光,窗户下面预设铝合金百叶空调机位,尽可能地为今后学校设备升级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一些被动的节能、环保措施以外,在设计中更强调应用新技术、新理念,用超前的眼光来解决问题。

在节约水资源方面,我们设计了完善的水处理、利用系统。对屋面和地面的雨水进行收集,经过简单沉淀后用于屋顶花园和地面植被的灌溉用水。将建筑自生污水通过管道收集,经过处理后,统一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

在环保景观设计方面,校园规划尊重兴国地域环境,呼应地形环境和地域文化。基地主要的自然环境因素包括丘陵、池塘和溪流。三个小山丘位于基地的东侧,在规划设计中我们保留丘陵并加以利用,使这个丘陵成为校园的绿色制高点;利用池塘和小溪的良好景观,把水岸建设成为景色优美的休闲区,并与校园内部园林相互渗透融合,为师生提供一个宜人的交往场所。

着重考虑山水因素,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并以环境为主导进行一体化设计。校园建筑依势而建,利用山体做背景,在谷地营造中心园林,形成“建筑――丘陵――建筑”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校园布局。同时校园建筑均以校内水系为纽带连接,有机融合,形成山、水、建筑一体化的校园空间。

在树种选择方面,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外地珍贵的驯化后生长稳定的树种为辅,充分利用原有树种。兴国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气候区,具有优越的城市小气候环境,土壤较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设计主要选择以下树种:

景观树种:银杏、棕榈、假槟榔、罗汉松、紫荆、红叶李等;

滞尘树种:枇杷、广玉兰、黄山栾等;

抗二氧化硫树种:大叶黄杨、紫荆等。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