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文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第1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文

[关键词] 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 上机实验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向学生介绍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技能,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之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中。学习本门课程还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参加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主办的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做好准备。本文将对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探索。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把握

本课程以谭浩强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作为教材,理论课时为20学时,上机学时为12学时。然而结合教学大纲,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课程难度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教学任务很重。尤其该课程面向的是大一的新生,绝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几乎为零,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很注意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织。在课程讲授之初,先从基本的语法规则入手,尽可能避免程序的出现,让学生先从简单到复杂,从语法到算法,从学会看懂程序到编写简单的程序,然后逐步深入,把重点放在解题的思路上,通过大量的例题学习怎么设计一个算法,构造一个程序。单纯依靠课堂讲解理论很单调枯燥,而且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消化,远远不能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我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在新课导入上有其独特的效果,它能使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听觉和视觉,调动他们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我还采用了打比方等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简单易懂,学生容易掌握,促进他们的不断学习。比如,我在引入“程序”这个概念的时候,将程序比喻成要做的一道菜,需要一定的原料还有加工过程:菜=原料+加工,其中所要用的原料就对应程序中的数据组织形式,即数据结构,而菜的加工过程就对应程序的具体数据组织,即算法,也就是:程序=数据结构+算法。另外,我还调整部分教学内容,例如,我把第五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中的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以及条件运算符提前到第三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来集中介绍,先让学生集中学习,然后到以后章节遇到的时候再复习,强化,方便学生对运算符和表达式的掌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整型、实型以及字符型等数据类型在内存中的存放形式,我给学生首先补充讲解了计算机中数的表示以及进制转换、数值的原码、反码和补码的表示方法。对于第二章算法的内容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好理解和把握,我将其分解开来,贯穿到第四、五、六章顺序程序、选择程序以及循环程序的设计的学习中,方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算法以及编程思维的培养。利用这些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淡化教学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有部分老师会将课堂提问的环节省略,课堂上只出现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的这种模式,不利于教学成果的检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学生不应处在被动地位,而应积极地参与其中,与老师共同完成知识的传授与接受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会专门设计课堂提问,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通过课堂提问,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检测,把握学生对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检测教学效果好坏。再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后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功的方面加以总结,不足的地方分析原因,加以改进。例如,我常常会在课堂上书写一些程序,让学生将其读懂,一方面,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及时点评和总结学生的回答,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判断学生对所讲授的函数的理解和对所使用方法的掌握,来调整我的讲授方法。我所授课的班级人数接近一百人,而且每周有一次课是在上午三四节,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不仅让我认识了很多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和学生更好的交流与沟通,而且可以刺激学生神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克服了学生在三、四节容易疲劳,听课效果容易下降的毛病。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既是一个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过程,又是一个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维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我发现班上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发言、不善发言、不敢发言,通过鼓励与举例,让学生逐渐有敢于表达的意识,通过课堂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在公众场合大胆发言的心理素质。学生每次都很积极,争取他们的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

三、重视和灵活安排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环节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上机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基本原理、典型方面和技术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基本的处理技术,使学生更加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的热情,为将来应用于实际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的上机学时所占比重很大,以前有很多老师在安排上机的时候都采用很集中的方式,只安排两三次上机,而一次上机至少是四个学时,这样的上机效果并不好,学生感到厌倦,而且不能解决逐渐暴露出来的一些实际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将上机实验与课堂授课交替安排,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安排相应的上机实验,每次上机两个学时,这样既能有效缓解教学进度上学生普遍感觉的讲解速度太快,超出他们所能接受的范围,又能让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及时解决相应的问题,增强动手能力,强化了所学习的知识点。针对学生上机实验反映出的问题,再次回到课堂的时候又统一讲解和强调,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在给学生介绍常量、变量标示符的定义时,发现学生在上机使用的时候是很不规范的,随意的使用一些字母就表示了变量,自己都不知道具体代表什么意思,我就多举例,用PRICE表示价格,用sum表示所求的和,用max表示大等等,规范学生的标示符定义意识。在讲循环结构的时候,多举例引导学生找寻循环规律,再用相应的循环语句编程实现,给学生灌输规范的编程理念,上机的时候逐步实践,积累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平时的作业也能够通过及时的上机来进行调试、更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抄写配套的上机指导上面的参考答案来应付交差,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去开动脑筋,同时更多地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每次实验,我要求学生在用自己的算法处理每个实际问题并得到相应的结果后写出实验报告和他们的上机心得以及对实验的建议和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是非常的高,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正确的实验结果,把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还认真思考,给我提供了不少实验改进的建议,便于我对实验项目的调整和改进。同时通过上机实验,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开阔,将所学习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更好地将所学习的知识得以应用。刚开始实验的时候,我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可能就会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用当堂课所学习的函数或方法来解决问题,到了后面学生接触的函数更多了,我设计的题目就不会仅仅限于用一种函数或一种方法来解决,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只要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同时让学生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优劣,引导学生如何用更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如用while语句和for语句来求解1到100的和,用条件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来实现比较两个数或者是多个数的大小等。同时还鼓励学生找程序的错误,上机时很多同学在编译出错后不会自己主动去找出问题所在,直接找老师,老师忙得不可开交,实际指导的效率并不高,因此我会调动学生相互改错,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实验课分数的奖励。

四、改变考核方式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笔试、上机考试以及平时作业相结合的综合考查方式。笔试部分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语法以及基本编程思想的理解和掌握。上机部分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给定的题目,上机调试通过。结合学生课堂回答问题和平时作业的完成以及上机调试改正的情况,构成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中,笔试占到60分,上机占到30分,平时占到10分。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而不是相互抄袭,使得学生充分把握上机的宝贵时间,不断的调试程序,解决语法错误,培养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督促学生认真编写程序,不再偷偷玩电脑游戏,同时经过上机考试,让学生积累临场作战经验,以适应以后的计算机等级考试。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重要先修课程,研究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实验方法,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规范学生的编程思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以后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学习兴趣;教学研究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大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认识和后续课程的学习。传统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因素重视不够。笔者在多年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深深体会到,培养、激发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搞好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如何培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本科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尝试,从6个方面来探究这个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方法。

1融洽师生感情,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也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1]”。当一个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而不会把学习看成是负担。浓厚的学习兴趣会

使学生对知识的世界进行积极地、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充满激情,会主动克服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好课程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据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获得成功的诸因素中,兴趣占25%,而失败的诸因素中,缺乏兴趣占35%,足见兴趣在取得成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感情上的融洽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喜好程度,以至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要想使学生喜欢老师,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认真的工作态度及扎实、丰富的知识,是爱学生和被学生爱的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首先要自修,自身素质好的教师,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有了这个吸引力,学生才会悦纳老师。其次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上老师,进而可能喜欢这个老师上的课程。

2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任何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由浅入深,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识也是如此,刚开始还没有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或者认识不深,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逐渐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等到认识全面的时候已经到了学期的期末,想要好好学习却已经有些晚了。为此,作为教师有必要在刚开始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该课程无论是在专业体系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在主观上重视起来,进而有动力去学,并在学习中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课程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时,教师除了在第一次课上向学生介绍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外,还需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列举高级语言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使学生意识到学习高级语言确实学有所用,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对自身就业都有所帮助,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更感兴趣,也更有动力去学。

3精心选择例题

由于没有编程经验,大部分学生接触到这门课程时,对编程会感到非常新奇、好玩,但随着课程中大量的语法规则、概念的不断引入,问题难度的逐渐加大,其中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为了使学生保持最初的好奇心乃至转化为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地选择例题。

1) 选择趣味性的例题。

在课堂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趣味性的例题,如“扑克牌洗牌”、“百钱买百鸡”、“爱因斯坦阶梯”等。这些充满乐趣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且印象深刻。

2) 选择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

传统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主要以语法规则的逐步深入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循序渐进地学习,但往往是学生学了大半学期,学会了语法规则,却不知道这些语法规则有什么用,最终的后果是所学和所用严重脱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所在教学梯队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案例,每一章安排一个比较完整而且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例,例如:求玉米地产量、求绿化带面积、学生成绩管理、图书卡管理等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实际应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首先把实际问题转换成为数学问题,再为数学问题的求解寻找合适的方法,然后为实现计算方法给出具体的算法,最后利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调试、测试。针对每一个问题,都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去学语法规则。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当然,在案例的编排上,要注意结合语法规则的循序渐进。

3) 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游戏是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如果能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游戏中去,就能寓教于乐[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熟悉利用该语言开发软件的过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高级语言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但是我们不能把枯燥乏味带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要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正因为这些,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的作用,利用游戏的精彩,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计算机游戏非常多,从扫雷、五子棋到三国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高级语言来编写一些简单的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该种语言的基础知识、熟悉开发项目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生动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快乐地游戏,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课余时间,教师要有目的地介绍一些益智类的游戏给学生,并要结合实例讲解其中所蕴含的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成立小组,自行开发一些小型的游戏并定期组织一些比赛。学生们对其非常感兴趣,在编写游戏和玩游戏的过程中自娱自乐,同时,玩游戏本身又是对自己编写的程序进行测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第3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文

关键词:教学;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学习模型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发展战略的内在需要,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神圣使命,应该责无旁贷地开展创新教育,为社会不断输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各种专业人才[1]。

在高等学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通常一开始就接触具体的语法。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学生原有的想法都没有了,变成了学习某种高级语言的机器。这种形而上学的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细节上。最后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细节,却不会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开始学习某门课程想做许多事情,可学期结束后发现离自己的兴趣越来越远,所拥有的只是大量的知识,而学生一旦失去兴趣,学习的劲头也就少了很多。

好的人才应该能够驾驭知识和创新知识,而不应是知识的拥有者和附从者。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学习模型,以适应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需要。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新学习模型

高级编程语言是为解决问题产生的,好的高级编程语言应该容易让人理解,因此,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对编程语言的理解。学生对生活和以前所学知识有大量的体验,也有许多新奇的想法,这些都是创新的源泉。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不是让学生丢掉这些想法,而是让学生把已有的体验和所学的高级语言建立关联。这样,学生既可以通过自己以前解决问题的体验理解高级语言,又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进行有新意的编程实践,不仅不会扼杀已有的创造性,还会丰富自己的创造思维,掌握如何用编程实现自己的新奇想法。好奇心和兴趣是学生创新的源泉[2],课程学习应时刻围绕个学生的兴趣推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其创新的勇气,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3]。

根据这种思路,在高级编程语言――C语言课程教学中,我们没有让学生一开始就学习数据类型、表达式等具体知识,而是在课程简介后安排了许多有趣的程序演示,如求两数之最大数、猜数游戏、估时游戏、输入重现、输入镜像、迷宫游戏、积分计算等,这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可以将高级编程语言和自己以前的体验建立关联。

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例子后,老师直接让学生读这些程序的源代码,其中就包含着许多学生没有学到的语句,如类型声明、表达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由于学生对例子的功能已经非常了解,所以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作出猜测,结果表明,经过努

力,学生还是基本看懂了代码。对于复杂一些的例子,老师可以在关键的地方稍加讲解。

学生基本理解演示例子的代码后,老师就C语言的特点、程序基本结构和一些注意事项作出提示和补充,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的编程。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不是强制记忆,因此不会轻易忘掉。

对于编程语言的细节,老师只告诉学生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让学生一一了解,至于具体的规定,学生可以自学,有疑问时和老师一起探讨。如果学生毕业以后遇到相关问题,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就能够解决问题。

2知识互动的学习模型

知识互动学习模型和传统学习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知识互动学习模型中,不是直接学习新知识,而是在和旧知识的互动中学习。正因为如此,它具有以下特点:

(1) 新知识和已有知识互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旧知识和新知识相互促进,交替增长。

(2) 新知识的学习没有压制已有的想法,相反能保持和发扬已有的创新性。

(3) 新旧知识交叉创新。

(4) 乘积式效果,新旧知识互动产生乘积放大效应,充分调动知识张力。

(5) 学生已有的兴趣获得继承和提升。

知识互动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

知识互动学习模型和传统学习模型的不同如下:

(1) 旧的学习模型中,新学的知识压制了学生已有的创造性。因为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只注重自身的知识结构,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体验,虽然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新知识,却失去了原有的创造性。而在知识互动学习模型中,新学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体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新知识的学习在二者的互动中进行。

(2) 学生在新旧知识的互动中激发新想法,衍生新知识,不仅学到了要学的知识,而且旧知识也被激活。

(3) 新的学习模型更尊重学生内在的创造性,更能保持和发扬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育既有知识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知识互动学习模型实施方法

知识互动学习模型的实施方法如下:

(1)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新知识唤醒旧知识,通过旧知识吸纳新知识。每学习一些新知识,就及时和旧知识充分互动。

(2) 避免一次大量学习与旧知识无关的新知识,正如给草添土一样,要慢慢添,边添边长,而不要一次添大量的土,把草压住。新知识的学习不要一味追求量,即新知识的细节让学生有选择地接受,而不要让学生一揽子全部接受。可以通过例子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关联,而不要急于灌输新知识。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给学生新旧知识发酵的时间,让新旧知识产生张力。

(3) 教师就新知识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及时做出讲解和补充。由于教学是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而不是按照新知识的体系面面俱到地讲解,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新知识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及时做出讲解和补充。

(4) 注重学生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发挥。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后,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导,把重点放在新知识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上,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有选择地自学细节。老师应关注新旧知识的互动,并注重学生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发挥,把课堂举例趣味化、实用化,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实践中得到提高。

(5) 计算机知识与人文知识互动。人文教育不一定必须开辟相关课程,计算机广泛服务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非数字计算,这其中自然包含很多的文化发展教育。例如:算法是程序设计的核心,但至今为止,不是全部的算法都可以在现代计算机上实现,其原因就在于计算机空间的有限性和人类生命时间的有限性。在多重循环语句嵌套的教学中,如“百钱买百鸡”案例,教师不仅教学生循环知识点的使用,而且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促进学生关注程序优化的重要性。教师更可以提出“人类基因图谱”绘制研究为什么出现在今天、禽流感基因为什么难于被绘制、感冒病毒为什么不可以提前预测等一系列问题。

4结语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学习模型直接影响到能否保持和发扬学生的创新性。在这方面,知识互动的学习模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于衡,张竟洋.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之我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07):143.

[2] 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3.

[3] 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9-16.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Model for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High-level Language Programming Teaching

LI Xiao-dong, ZHANG Xiao-li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Beij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Beijing 100071, China)

第4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文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168-02

1 引言

C语言是国际上广泛流行的计算机高级语言,自1972年问世以来,以其功能强大、使用灵活,既可用于编写应用软件,又能用于编写系统软件的特点得到迅速推广[1]。以我院电气工程系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它是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52学时左右(包括上机实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但现阶段非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教学不容乐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2 存在问题

2.1 学习不主动,学习方法不科学

近几年高校扩招缘故,高职学生基础下降,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特别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学习时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只是机械的听老师讲课,课堂上也不做笔记,课后也不及时复习[2],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了学生对C语言越学越不会的局面。

2.2 教学方法单一,降低了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C语言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再加之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C语言的语法知识,而忽略了编程,学生处于一种“学完忘完”的现象。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方法的单一,学生难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学习兴趣。

3 改进方法

3.1 课堂多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我们学院一节课课时长达100分钟,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不能主动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讲课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回答---讲解的方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还可以通过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处于主体,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3.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3.2.1 从问题入手,进行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先介绍基本概念,再讲解语法知识,然后围绕语法知识进行举例,最后上机编程运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逻辑思维比较差,对于纯理论的东西缺乏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3]。比如在讲数组时先提出问题:如何编写程序来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这个时候学生进入思考过程,能力强一些的甚至试图动手写出程序。但由于之前只学过变量,程序中变量设置过多,比较麻烦,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出一批相同类型的数据应该怎么解决-----数组的概念,最终成功解决问题。

3.2.2 作业布置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就心理,以鼓励的方式进行作业设置。也就是说在作业布置时应该从简单入手,必要时给出提示或相似的例子,由易到难提高作业难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而解决更难的问题。例如在利用循环的嵌套打印图形组合的作业中,作业题目由易到难可以做如下布置。

这个题目在先前题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难度,由有规律变换变成了无规律变换的图形组合,学生通过本题目的练习有意识的会拆分图形,把无规律变换成为有规律变换,对知识融会贯通,成功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从所学知识的简单应用到复杂推广,可在逐步增加难度的题目中逐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利用所学到的知识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在上机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编译软件掌握程序的编写、调试、运行。在具体的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专业理论与实践课比是2:1,一般两次理论课后安排一次上机,这样学生可以吧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编译软件进行练习,进一步验证程序的可执行行。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4 结语

总之,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断进行改革,加强实践动手能力。C语言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只有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6.

第5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文

【关键词】C语言 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改革

【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1)272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CJG004);湖南省教研教改基金项目:湘教通【2010】243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22-02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从汇编语言,C语言,到C++语言,VC++,Java的流行,是程序设计发展的重要过程,学好C语言是学习程序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C语言程序设计是我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被定位为各专业大学生第二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掌握一种高级语言工具,二是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

由于校园文化的原因,很多新生被“灌输”C语言很难学,特别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不是专业课且不用考试仅为考查,很多学生就认为不重要,这些潜在的因素将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我们任课老师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作者根据多年从事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实践,对该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整理,并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以供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非计算机专业的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上这门课有什么用,可以做什么。因此,第一堂课对该课程后续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目的便是滋发兴趣的源泉。第一堂课的内容:①讲述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国家、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只有取得相关证书才可以获得学历学位证书,专升本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今后在学习、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解决相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②通过以往学生做的程序展示,让学生树立能学好这门课的信心;通过代表性的案例展示,间接获得学习C语言的成就感,让学生建立学习这门课的兴趣。③通过简单梳理目录,指出C语言程序设计中重点和难点章节,从一开始就让同学们掌握这些基本信息,在后续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以湖南工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教学安排为例,要么采用单一的多媒体教室,要么采用单一的黑板教室来授课,其实这些单一的教学方式针对该课程来说,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作为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因素可以灵活地选择。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对所授课程是否存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导向,是否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否能因材施教,是否能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教学方式的使用技巧等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为教和学的过程确实是复杂多变的。尽管现在的教学手段已经趋向于多媒体化,黑板被投影仪所代替,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填鸭式”教学的被动局面,老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很好地互动起来,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的是有黑板的多媒体教室上课,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得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讲授数组中排序算法(冒泡法、比较法、选择法)时,在黑板上板书任意选取的5个数,然后分别利用各种算法思想,一步步进行排序演示,在此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也参与到解题过程中,一起推导,最后得到相应的排序输出结果,与此同时总结经验,简化过程,采用图示的方法来说明每种排序算法的方法,如图1所示。然后在计算机上根据黑板的推导过程,采用C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代码的编辑——编译——运行——查看结果。学生和老师都全程参与到解题过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高校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授课中,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像其他课程授课方式一样,照目录章节讲解;②侧重于语法结构,忽略程序设计思想的培养;③算法设计中数学思维能力薄弱;④缺乏综合性项目的练习。

针对这些情况,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授课内容做了适当调整。首先,语法、规则略讲,只要求了解基本的,同时也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采用项目驱动方式,安排适当的任务,在解题过程中强化语感,接触多了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再者,在解题之前,首先要求学生采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然后再转换成C语言解决问题。最后,作者对国家级、省级等级考试的程序设计题型进行了总结归纳,重点讲授典型综合题型,按知识点逐个讲解,围绕每个知识点结合示例将各个知识点融合加强理解,然后将相关题型进行变换,布置给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自然语言教学

在课堂上讲述理论的同时,教师要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示与讲解,把抽象、枯燥的知识点形象化、趣味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例如学循环结构时,很多学生很难理解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循环体怎么写,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给在座的所有同学倒水喝,过程就是拿杯子——倒水——给某个同学,从第一个同学开始到最后一个结束,用for语句简单的描述为:

for(第一个同学;最后一名同学;下一个)

{

拿杯子;

倒水;

给某个同学;

}

运用自然语言的思维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不仅可以降低C语言本身的抽象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对C语言的理解和记忆,最终真正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五、实验教学改革

要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水平,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教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C语言实际动手能力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是授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机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由易到难,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另外增加题目,同时也鼓励她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己设计题目,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上机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注重培养学生调试和测试程序的能力;强调编程书写格式,增加编程的层次结构,增加必要的注释、尽可能的采用模块化设计,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六、结束语

本文针对C语言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实施,通过调查发现取得了明显成效:既降低了C语言自身的抽象性,使广大学生克服了对C语言学习的畏难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有助于他们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当然,作为教学改革和教学探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需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努力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蕾.多媒体和黑板式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J].高等理科教育,2009,88(6):51-52.

[2]谭浩强. 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程永奇.《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践探讨[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0(02).

[4]朱立才,汤克明. C语言程序设计研究型教学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10(08).

[5]刘泽文,刘强,彭国星.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目标及方法的探究[J]. 福建电脑. 2010(04).

[6]曹好顺,吴绍兵,刘仁菲.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1).

第6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文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if、if…else、if…else if语句和witch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if语句中的嵌套关系和匹配原则,利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实现分支选择结构。

2、熟练掌握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和for语句格式及使用方法,掌握三种循环控制语句的循环过程以及循环结构的嵌套,利用循环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3、掌握简单、常用的算法,并在编程过程中体验各种算法的编程技巧。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掌握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的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计算并输出1000以内的10个素数以及它们的和。

要求:

在程序内部加必要的注释。

由于偶数不是素数,可以不考虑对偶数的处理。

虽然在1000以内的素数超过10个,但是要对1000以内不够10个素数的情况进行处理。

输出形式为:素数1+素数2+素数3+…+素数10=总和值。

算法描述流程图

Main函数:

判断素数: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t sushu(int n)/* 判断素数的函数 */

{

int t,i;

t=sqrt(n);

for(i=2;i1;i-=2)/* x为奇数时,做函数计算 */

{

n=sushu(i); /* 做判断素数的函数调用 */

( 励志天下 )

if(n!=0)/* 对素数的处理 */

{

a[j]=n;/* 把素数由大至小存入数组a[ ]中 */

第7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文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现状,并简单讲述了C 语言主要知识点,并提出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 :C 程序高职院校

《C 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模块化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 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C 语言是理想的结构化语言,描述能力强。C 语言的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清晰的程序设计思想,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设计能力。一般高职院校的C 语言设置在一年级开设,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还没有从高中生的身份完全转变过来。虽然在高中阶段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但是他们完全没有程序设计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觉得这门课很难学、学不会。经过两个学期的C 语言教学,从实际教学经历来看,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四个:第一、学生刚进入大学,刚接触编程语言,对计算机原理理解不深,对编程更是不了解,不具备语言编写能力。第二、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尤其是数学基础差,导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而C 语言的学习对这方面能力又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程序学生就觉得难以理解。第三、英语基础差,很多高职学生对英语望而生畏,而计算机语言基本都是用英语来实现的,C语言亦是。很多学生看到程序中的英语单词就头疼,从心理上就觉得自己学不会C 语言,也就放弃了。第四、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听懂了,但是上机的时候头脑一片空白,不知从哪里入手编写程序。部分能够写出程序的,也是按照教材或老师所讲的例子进行编写,一旦题目要求有变化,便不会做了。

2 C 语言教学规范

有一简单C 程序如下:

int main()

{

int a,b,m;

int max(int x,int y);

printf(" 请输入两个数值:\n");

scanf("%d,%d",&a,&b);

m=max(a,b);

printf(" 两个数中较大的为%d\n",m);

return 0;

}

int max(int x,int y)

{

int z;

if(x>y)

z=x;

else

z=y;

return z;

}

该程序的功能是通过键盘输入两个数值,经过程序的运行,将其中较大的数值进行输出。该程序简单,易于理解,但是包含C 语言中很多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简单介绍如下:

2.1 C 语言程序的结构通过上面简单例子可以看出,一个C 语言程序的结构有以下特点:①一个程序由一个或多个源程序文件组成。②函数是C 程序的主要组成部分。程序的全部工作几乎都是由各个函数分别完成的,函数是C 程序的基本单位。在设计良好的程序中,每个函数都用来实现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功能。③一个函数包含两个部分。函数首部和函数体两个部分构成。基本形式如下:函数类型和函数名(参数类型、参数名称……)。函数体包含声明部分和执行部分。声明部分,定义本函数中所用到的变量。执行部分,指定函数中所进行的操作。④程序总是从main 函数开始执行的。⑤C 程序中对计算机的操作是由函数总的语句完成的。C 程序的书写格式比较自由,一条语句可以分写在多行,也可以将多条语句写在一行。但一般习惯每行只写一条语句。⑥所有的C 语句的最后必须要有一个分号。⑦C 语言本身不提供输入输出语句。输入和输出操作是由库函数scanf 和printf 等函数来完成的。

2.2 掌握C 语言的基本结构大部分的语言都是由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结构构成的,而C语言也不例外。

2.2.1 顺序结构。在顺序结构中,各语句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执行的,执行完上一个语句就自动执行下一个语句,是无条件的,不必做任何判断,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

2.2.2 选择结构。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的情况很多。比如,从A 城市出发上高速公路,到一个岔口,有两个方向,一个去B 城市方向,一个去C 城市方向。

驾车者到此需要自己根据自己的目的地进行判断,选择其中一个路径。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类似这样需要判断的情况很多。比如:如果考试不及格,要补考;70 岁以上的老人,乘公交免票等等。

程序中,选择结构是一种重要的程序结构。本文前面的例子中就用到了选择结构,如果x>y,较大值为x,否则为y。该函数中,采用了if 语句中,双分支选择结构。在C语言中有两种选择语句:①if 语句;②switch 语句。

①if 语句形式有三种形式

·if(表达式)语句

·if(表达式)语句1

else 语句2

·if(表达式) 语句1

else if(表达式2)语句2

else if(表达式3) 语句3

else if(表达式m) 语句m

else 语句m+1

②switch 语句一般形式

switch(表达式)

{

case:常量表达式1:语句1

case:常量表达式2:语句2

: : :

case:常量表达式n:语句n

default:语句n+1

}

2.2.3 循环结构。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程序所处理的问题中常常遇到需要重复处理的问题。比如:要向计算机输入全班50 个学生的成绩等。在C 语言中,需要多次重复执行一个或多个任务的问题可以用循环来处理。循环结构有while、do…while 和for 语句来实现。

while 语句:

while(表达式)语句

do…while 语句:

do 语句while(表达式);

for 语句: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语句

3 怎样学习C 程序设计

根据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结合今年来的从教经验,综合高职学生特点,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着眼于培养能力。C 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构造算法、编程和调试程序的能力。②要把重点放在解题的思路上。初学者不要在语法细节上死记硬背。一开始学习只要能看懂程序,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然后逐步深入。

语法细节可以在后续的学习及长期的时间中掌握。③掌握基本要求,注意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习程序设计,主要学习程序设计的方法,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训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④重视上机实践环节。该类课程学的好与坏,不是看你“知不知道”,而是“会不会做”。对程序而言,光靠听课和看书是学不好的,除了学习本课程要掌握的概念,还要动手编写程序,上机调试程序。⑤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习程序设计,关键是学习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学会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在学习另外一种编程语言时应该不会太困难。各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其基本规律是一样的,在学习时一定要学活用活,举一反三,掌握规律,在后期学习时就:

[1]曹莎莎.C 语言教学研究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2(01).

[2]雍全明.C 语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新余高专学报,2005(02).

第8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 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083-02

C语言是被国内外计算机用户广泛学习和使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在我国所有高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几乎都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被作为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在计算机专业课程领域中占用极其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一直提倡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在经过学习后所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中也应注重高职特色,在教学中应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但现实中,许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或者虽然认识到两者并重,但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改进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合理布局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C语言学习之初,主要是语法的学习。如果教师把握不当,很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零散和不连贯。目前教师的教学安排通常是一节理论课学习之后安排一节实践课,实践课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理论课中对语法的掌握,这种教学思路无可厚非,但是在实践内容的设计上往往缺乏组织性,上机案例只是单纯地针对某个知识点的练习,案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常常造成学生C语言学习结束后,仍然缺乏整体的设计思路,难以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开发。

(二)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C语言课程几乎是所有大学计算机专业最早开设的课程之一,有着悠久的教学历史。在C语言理论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以PPT作为教学演示的主要手段,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整个教学过程采取满堂灌,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交流讨论,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学过程中知识点与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体会C语言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三)高职学生更倾向具有趣味性或较直观的操作技能的学习

C语言具有语言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运算符丰富,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程序可移植性高等诸多优点。正因为此,C语言一直是经久不衰、永远保持着青春与活力的程序设计语言,也是编程初学者必学的编程语言之一。但是和其他的高级编程语言相比,C语言缺乏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所有功能都要求编写代码完成,这对很多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心理障碍。相对而言,他们更易于接受简单、直观、界面友好、色彩丰富的操作界面,比如VB、Delphi、PB、Java等其他的高级编程语言。

二、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

C语言介于汇编语言和高级编程语言之间,也称为中级语言,相对高级编程语言而言,它缺乏色彩丰富的操作界面,让初学者感觉刻板和单调,望而却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实例为载体,将枯燥的语法学习融入实际案例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可采用目前流行的项目驱动教学方式,以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贯穿教学始终,在学习之初,先对案例做一个整体的介绍,让学生对项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后续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各个知识点,拆分案例,按照由易到难,逐渐深入地学习编程知识。

(二)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先结合案例功能讲解涉及的知识点和基本概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功能的算法设计和实现。小组内部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互相纠错,合作完成本次实践单元的任务。小组之间引入竞争,最终由教师课堂点评各小组的设计和实践成果,由教师总结归纳所用到的知识点和不同编程思想的优劣以及每个人的编程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评出最优方案,优胜的小组可获得适当加分。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符合高职特色,注重差异化教学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切忌满堂灌。高职学生的学习应遵循“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对不同生源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重新整合,并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例如,对普高生,可理论和技能并重;对三校生,可侧重技能的培养。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主要学习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编写程序的初步能力。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C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软件的特点和生产过程,使今后在实际工作岗位能与程序开发人员更好地沟通,有利于共同合作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

(四)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开展互动教学

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教师需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次上课前,可以先以项目案例为背景,提出问题,并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答案。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针对上次实践课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并纠正。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一次巩固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采用课程综合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内容

学期结束后,学生对各知识点基本掌握,但对知识点的把握仍然是零散的、片面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仍然是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完成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可以在学期末安排一次课程综合实践任务,教师可以为所有学生准备若干个项目案例供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在完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分组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们撰写项目开发报告、测试报告,并提交源代码和实践总结。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促使学生认真总结和归纳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中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C语言课程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提出了若干措施和建议,可以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和学习兴趣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靖.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3,(29).

[2] 张亦辰,李继国.《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3] 郑文斌,战国科,王康健.面向C语言课程的多角度模块化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

第9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文

c语言是典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入门课。通过学习c语言,学生能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抽象复杂,语法规则多且晦涩难懂。而高职学院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数学功底较差,采用传统的语言类授课方式,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笔者认为,c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有必要进行改革。

一、教学的现状

(一)学习目的本文由收集整理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学习c语言的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常常会问“为什么开设c语言课”等问题,认为将来就业时用不上,没有必要开这门课,学与不学无所谓。

(二)教学观念陈旧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灌输为主,不能有效地综合应用多种授课方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未被激发。

(三)缺乏适合高职教学的教材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是大学教材,有的虽然是使用标识“高职高专”的教材,但往往是大学教材“简化版”,并不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给组织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讲授的内容脱离实际应用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的教学,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 依然很难独立编写程序。

(五)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c语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目前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布置与课本中相似的习题,学生就对着教材套用例题,学生不明确上机实验的目的,上机前不做准备,导致上机后只会抄课本例题,不能举一反三。甚至有学生在上机时做些和课程关系不大的活动,把“上机实验”当成了“自由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探讨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是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计算机只是工具,不应该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应作为一种应用技能来掌握,重点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

的调整,突出c语言只是作为初学工具的作用。

(一)明确学习目的

第一次授课时,教师可从不同层面讲解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知道c语言也是计算机等级考试、程序员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学好c语言,可以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二)修订教学大纲,编写和选用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教材

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对教材中的内容应进行适当的整合,对c语言中偏难的,对培养基础能力没有帮助的知识不讲或略讲。而对工程实际应用较多,对培养基础能力有较大帮助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加强。比如一般c语言教材中的输入/输出函数调用语句、分支语句、循环语句、数组、文件就是基础,而且易学常用,用这些知识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采用职业程序员的项目流程规范和方法去分析程序,淡化语法, 每学习新语句都是从模仿例题和画流程图开始,并且每个例题和作业题都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项目流程,把一个程序分为分析、设计、流程、编写调试、测试几个步骤来完成最终的程序。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与技术,通过多媒体手段,把深奥的理论通过浅显的例子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比如:讲解递归,做一课件形象地演示“汉诺塔”的动态变化过程;讲解判断循环语句时做一段flash动画来演示这一过程。通过flash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这样枯燥的理论就变得更直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比只是在黑板上空洞、泛泛的讲解更容易接受。

(四)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的教学,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 依然很难独立编写程序。任务驱动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申,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下转73页)

(上接56页)以点带面、以旧带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的实例,并由此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活和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顺利地过渡到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编程基础,掌握编程的方法。

(五)强化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将上机表现与结业考试成绩挂钩,端正学生上机目的,正确引导上机实验兴趣。

对学生上机给予明确要求,上机前布置适量题目,要求学生选取适当的数据结构,设计程序核心思想,画出流程图,写出完整的上机程序,而不能照搬书本身的例题。只有通过自己动手编写程序,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理解和巩固,调试自己程序的过程最容易暴露学生学习的不足和缺陷,它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训练了学生阅读程序和编写程序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