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学习成长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PDP;教学模式
0.引言
在荷兰,PDP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模式。这种模式简称个人发展规划,通过个人潜能的激发、学习能力的而提高和对学生学业、性格和职业的前瞻性规划单个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本文通过对PDP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探讨荷兰高校PDP教学模式的先进教学模式、教学经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1.PDP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PDP 是近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本文PDP(即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的缩写)主要采用 Dearing和 UCLAN Dept LIS 两位学者关于 PDP 的涵义进行的界定。Dearing 学者认为PDP 是由个人通过回顾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以往在学校的表现,为自己制定个人教育和职业发展的系统性的计划;UCLAN Dept LIS 则认为PDP 是通过个人在个性品质、学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上通过回顾学习过程、提高认识、缜密安排个人能适应社会各种变化的成长计划。
实际上, PDP教学模式能够为学习者对个人技能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发展创造一些机会,它能够学习者从不同角度对自己在各个方面进行评估,从而为自身将来的虚席计划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今儿调整目标。换言之,PDP能够让参与者持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学术表现以及专业技能。在荷兰PDP教学模式中,学习者自助学习意识能够得到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并且能够通过反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言行举止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最终能够积极第提成自我价值、合理安排从而能够从容的适应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分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加深了自我控制的意识等。PDP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能够使学生经常进行思考,逐渐完善自己的责任心,具有成熟的处世态度,前瞻性的思考方式,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也得到全面地发展。
2.PDP教学模式的操作
大学阶段实施PDP,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高等院校可以将PDP模型整合编制到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按照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年级分别开发相应的PDP课程和活动,同时配备专门师资进行PDP辅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PDP的效用。欲使PDP模式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紧密配合。当然最终PDP效益能否成功取决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挖掘,但是教师的参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关PDP的信息和理念,可进行因势利导,让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更为轻松,确保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
大学推行PDP时,必须结合考虑以下因素:第一,PDP模式推行初始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让学生了解何为PDP,以及大学学习过程中PDP在起学习阶段发挥的作用和价值;第二,合理的将PDP系统融入到大学教育模式中,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活动进行学生个人成长规划;第三,将梅西的活动进行训当、归类整理、供学生查阅了解,明确自身进度,调整个人未来规划;第四,PDP的课程评分录入学生的个人档案,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辅助参考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完成的进度来考核与监控。比如在大一时,考核的重点是学生职业学习与职业规划的制定、基本技能的培养。大二和大三时,主要是将PDP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教师可以协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所需采取的态度:他们必须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日程活动。根据变化的目标来更新自己的行动计划;明确建立自己的个人目标与将来的职业生涯的联系,并且将课外的活动作为提升自我的辅助。大四时,就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明确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我国高校实施PDP教学模式的设想和建议
PDP在荷兰高校的盛行,说明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记载学生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指导学生对学习计划、对个人成长规划、培养目标等进行综合考核。整体而言,它将个人成长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作用,把各种文化元素、教学元素用一条“教学链”有机地连在一块。所以在个人发展过程中“个人成长计划、提倡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的生产流水线”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切莫生搬硬套,囫囵吞枣。在我国统统的教学模式中将PDP的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发挥各自教学模式特长,培养出具有职业能力、具有个性发展,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优秀人才。在引进PDP时,教师可以参照以下方法:第一,明确PDP 及其相关概念的涵义;第二,帮助和指导学生随时反省和评估自己的竞争力,因地制宜,培养和提高学生某方面的技能;第三,将PDP系统通过活动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目标以及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第四,确立何种PDP项目或活动能够适应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人而异地发挥其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分小组讨论,组织研讨会使学生相互交流,达到目标;或者通过在课程或活动的实践中,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丰富和增强。
4.结论
PDP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对其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能获得最大效益并且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PDP的学习模式,对学生在在校的表现、职业能力培养、品质提高及综合素质的的训练是其他学习模式无法比拟的。它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连接,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考验和考核,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表现更是起到课堂上起不到的效果。PDP教学模式是使大学生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不努力到努力,由接收学习到挖掘学习循序渐进的、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从荷兰现有经验来看,PDP最核心的功能便是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尤其在学生求职期间,通过参加过PDP活动或有相关培训的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用人单位通过对学生在大学期间PDP相关学习的记载档案的查看,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认识及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对参加PDP模式培训的学生优先考虑,因为通过参加PDP模式训练的学生在对新事物的理解上悟性更敏感,操作更娴熟,更懂得如何提高自身人文修养、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和发(下转第327页)(上接第311页)展个人专业技能。 [科]
【参考文献】
[1]王力东.荷兰高等教育的特点及政策性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08,(03).
[2]孟祥林.荷兰的教育体系与特点[J].世界教育信息,2006,(02).
[3]纪菲菲.荷兰高等教育制度及评估体系探微[J].韶关学院学报,2010,(02).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负责幼儿园业务工作的二十年来,我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担任过小、中、大班班主任,分管全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名业务园长,一名管理者,我不仅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更要助推全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在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分身有术、和教师实现共同成长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 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挖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潜力
人本管理理念的真谛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讲求“用人之道”,写好“人”的文章。只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让教师倍感人文关怀,才能形成一股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一) 用合理的制度激励教师
制度对幼儿园的发展及园所成员的行为起着规范、协调、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合理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尊重人的特长,关怀人的需要,重视人的价值,弘扬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发展。如我园设立的规章制度都是经过教代会表决而制定出来的,每一次的修改都建立在幼儿园的发展和教师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制度,不但人人自觉遵守,而且也起着一定的激励作用。如在我园设立的奖励制度中,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在自己突出的方面获得奖励,如“思考创意奖”、“教研科研奖”、“工作细致奖”、“特色教学奖”、“和谐班级奖”等等;此外我园还鼓励教师大胆积极地参加各种园内外的比赛活动和各种提升自己专业素质、展示自己专业水平的活动,并设立了“演出获奖辅导奖”、“美术参赛获奖辅导奖”、“示范课奖”。制度的订立为教师的成长明确了目标,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激励着教师主动参与到自己专业成长的活动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二) 用团队的力量凝聚教师
有句古话说得好:“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如果一千个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发挥超过一千人的力量。可是,如果一万个人离心离德,恐怕连一个人的力量也比不上,这就是团队的力量,也是我们干好工作所需要的团队精神。幼儿园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及智慧特长等能量整合起来,所产生的团队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在我园的“人本管理”中,我把教师真正看作幼儿园的主人,让他们享有主人的权利,发动教师群策群力,为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出点子、给主意。比如我园的各项大型活动都是教师参与策划的,只有集大家的智慧,才能将整个团队的力量和聪明才智一起挖掘出来,实现管理中“1+1>2”的效果。
(三) 用人格的魅力感染教师
作为一名业务园长,我在担任业务管理工作的同时,一直兼任班级全科教学。白天,不仅要上好课带好孩子,还要干好保育工作,给孩子洗碗、抹桌子、拖地,每周还有一次轮流值班,看好大门,课间看护孩子,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晚学时还要照看家长没有及时来接的孩子。晚上要来办公室加班备课、检查教师备课、整理档案及做一些手头没有完成的工作。除此之外对园内的其他工作也从不推诿。总之工作白天干不完,就利用晚上来园加班,有时连星期天或假期时间都利用上。虽然身体不好,经常需要开药、挂水,但都是利用星期天去看病,从不请假,每天早来晚走,工作上从不叫苦叫累,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的身体力行,换来的是园内职工们在工作上的尽心尽力,无私奉献。只有赢得人心,才能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才能把教师的聪明才智挖掘出来。
二、 美化校园人文环境,建立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管理机制
(一) 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园所文化环境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如果幼儿园中没有一个大家共同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没有大家认同的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际关系及行为规范,教师是很难获得真正的专业发展的。因此,创造一个以“尊重、创新、发展”为基调的工作环境,提供一个“团结、和谐、进取”的学习氛围,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我园经常组织开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发展指南》等学习活动和文化活动,把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融入到工作中、活动中去,让教师在其中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提升,帮助教师建立符合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儿童发展的专业信念。有了这样的内驱力,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就能不断提高,继而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
(二) 激发切实的共同愿景
我经常鼓励教师在建立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出幼儿园的发展长景,以“把幼儿园办成高品位的育人场所”为奋斗目标,共同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有了共同的愿景,教师才能把个人荣誉建立在幼儿园发展基础上,才能对幼儿园有归属感,具有“园兴我荣”的强烈责任感;有了共同的愿景,教师才能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者,而且也是受教育者,幼儿园是一个促进个人成长的良好场所;有了共同的愿景,教师才能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以大局为重,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三)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可以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幼儿学习、向同事学习、向老人学习”等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
1. 向书本学习。要想在短时间内对新的教育理念有所了解,书本是最直接可行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书本对目前幼教发展的趋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各种先进的理论和做法;可以模仿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使自己能很快得到一个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还可以带着问题在书本中寻求答案。
2. 向幼儿学习。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感、知觉比成年人更敏锐,另外幼儿单纯天真,他们的眼光往往能透过纷繁复杂的关系而直抵事物的本真。观察幼儿的言行、与幼儿的交流互动,是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学习的最好方式。据此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情绪情感,了解幼儿对各种事物的认知水平和状态,在与幼儿交流互动中获得启迪和顿悟,从而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 向同事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给教师创设向同事学习的平台。如我园内设立教研组、科研课题小组、主题探索小组等,让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交流研讨,提出教学意见和研究心得,分享在教学过程、研究过程、探索过程中的经验与喜悦,这样往往会使教师产生许多联想,引起共鸣,并形成共同的关注点。每个教师不同的叙述和见解、途径与方法,都有助于不同的教师获得应有的专业尊严与自信,在研讨交流中发现的好的方法也有助于其他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与借鉴。
4. 向老人学习。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欧阳修在《新唐书》中也记载:“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老年人有生活阅历,有经验积累,见多识广,是“活着的历史”,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虚心向周围的老人请教学习,借鉴老人所传授的直接经验,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优化园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一)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活动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结合幼儿园实际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举行形式多样的业务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在举行活动以前,我提前做好各项活动的详细方案,制订出评比要求,同时加强对教师在活动之前准备工作的指导,使教师对活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如带领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带头上示范课、组织教师进行评课、实地观摩、课例研究、优质课比赛、教师基本功比赛(绘画、弹唱、舞蹈)、环境创设评比、区域游戏评比、玩教具制作等活动,使教师在这些活动中得到锻炼。在组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一起成长,变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者。
(二) 组织以教师为中心的培训
教师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主体,在成长过程中,教师要自我导向,自我管理。传统的教师学习是由园长来计划、控制和监督的,教师只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两者的意愿与信念往往达不到默契,使教师丧失主动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把学习的自还给教师,让教师充分自我导向,教师需要学什么、怎样学,都由教师自己来思考决定。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适宜、可行的成长计划和学习方案,系统地思考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实现了自我管理,培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三) 加强园本课题研究
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首先,教师应把研究过程融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之中,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问题和实际的教育活动情景作为研究对象,教师本人、管理者、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等成为研究主体,大家在共同的参与、合作、行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此即为开展行动研究。其次,要将学习与工作整合,把园本课题特色教育渗透到各个领域和一日活动之中,尝试“教研、培训、教学”一体化的理念,把教师的培训提高融入到教学工作过程中。第一,开展“互动示范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沙龙,大家在一起评课、说课,交流意见、心得,运用“头脑风暴法”,让教师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第二,组织教师进行主题交流活动,让教师对自己所实施过的课题进行展示和回顾,让全体教师共同来分享各班在主题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收获。通过教师对自己实施的主题进行收集、整理和介绍,从中吸取更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更好地调整自己下一步的教育教学策略。通过学习与工作的整合,教师不仅可以充分有序地做事,还能有效地将学习和工作融汇在一起,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终端培训 培训管理 管理优化 企业培训 家具企业
终端培训是围绕企业终端建设和发展而进行的相关培训的总称。本文提出家具企业在终端培训管理优化提升的方法与措施,希望对家具企业突破人才培养瓶颈,完善终端培训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一、家具企业终端培训管理的现状
1、终端培训工作缺乏公司高层支持
国内家具行业2010年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家具消费总额已经上升到次于房产、汽车、服装之后的第四,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家具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个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越来越突显,那就是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不足,尤其是终端经营人才和终端销售人才更为奇缺。不少家具企业老板经常在公司内部会议上信誓旦旦表决心,一定会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培训工作,然而实际情况是要么没有培训经费预算,要么培训投入少得可怜,或者公司内部召开培训活动不积极参与,没有起到学习榜样作用。由于缺乏公司高层的有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不少家具企业终端培训工作陷入了困境或收效甚微。
2、终端培训工作无法有效实施
不少家具企业缺乏对终端培训工作的系统规划,经常是看到市场上哪个课程或老师比较热就盲目引进企业,缺乏针对性的人员分类培训。由于不少家具企业终端门店分布在全国各地,要实现全员培训或大范围培训难度较大。目前家具行业终端人员学历不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员类别又涵盖经销商老板、职业经理人、店长、导购及各类后勤服务人员,庞大的人员数量给企业培训组织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3、终端培训成果有效执行较差
目前不少优秀的家具企业开始关注终端培训效果,纷纷组建培训部、培训中心甚至培训学院。然而企业虽然举办了不少终端培训项目,但真正能够把培训成果有效执行到终端实践的不到10%。绝大多数的培训结束后还只停留在知识和观念上的认识,并未实现参训人员态度有效转变和行动实践产生效果。这里面存在培训效果不知道如何有效跟进,培训评估缺乏有效工具监督检查的问题。
二、优化终端培训的总体思路
树立“终端培训支持终端建设、终端培训服务终端经营”的宗旨,让终端培训更贴近公司发展战略,更贴近终端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1、建立终端人才的培养标准与素质模型
国内不少家具企业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没有清晰的定位,然而笔者认为,建立终端人才的培养标准与素质模型能够明确企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性与针对性,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终端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
2、依据SWOT分析法做好企业终端培训的总体分析
要做好终端培训的总体分析,必须要对培训现状的优劣势以及机会与挑战进行梳理,采用SWOT分析法是比较好的做法。某知名家具企业从2011年开始在制定集团年度终端培训规划的时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明确认识到集团终端培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使制定的各项培训计划和培训措施能够很好地配合企业发展和符合终端实际,在提升终端人员素质与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现实效果。当然在使用SWOT分析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五管齐下优化终端培训
1、培训运营优化
(1)强化终端培训管理。各类终端培训活动应该以项目方式实行全程管理。一是做好前期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拟定培训目标,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拔师资和采购精品课程;二是做好学员筛选,严格审查参训学员的资历和能力,对于不符合培训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得参加培训;三是做好组织管理,每次培训都应成立教务组,负责培训期间教学和教务管理;四是实施“培训学分制”,通过学员年度学分获取方式推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建立终端培训系统。家具企业除了组织好企业层面的培训外,还应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终端商场建立培训系统。其作用一是可落实企业层面的培训成果;二是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可构建商场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给予指导:第一,明确各方的职责要求。规范企业培训部、区域经理、终端负责人各自的管理职责、工作要求。第二,提供合适的学习形式的操作细则。提供如早会学习机制、PK比赛、劳动竞赛、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撰写工作日志、小区域培训会等学习形式的操作细则,以便终端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有效的培训活动。第三,加强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终端商场的培训检查与抽查,对于开展终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商场应公开表扬,对其优秀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对于表现欠佳的商场应予以通报批评甚至罚款。
2、课程体系优化
终端培训的本质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关注三大难题:一是如何帮助终端解决门店经营的生存与盈利问题;二是如何帮助终端培养人才实现门店可持续发展;三是如何帮助终端提升管理效率更好地服务客户。所有的终端培训应该围绕上述三大核心难题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工作。
(1)终端业务课程必须体现终端经营发展的需要。终端业务课程主要围绕如何实现终端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而设置,主要包括区域市场拓展类、经销商经营发展类、门店运营管理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区域市场拓展与规划分析》、《经销商经营与发展之道》、《门店经营分析与赢利模式打造》、《终端人力资源管理》、《区域市场品牌推广》、《门店高效运营管理》等等。
(2)终端专业课程必须体现终端人员职业技能提升的需要。终端专业课程主要围绕如何实现终端人员,特别是终端销售人员掌握企业相关知识、提升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产品知识类、工艺流程类、销售技巧类、展示陈列类、团队建设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家具产品知识》、《家具生产工艺流程》、《家具维修与保养》、《门店销售技巧》、《大客户销售攻略》、《主动营销拓展》、《门店展示与陈列》、《如何打造高绩效的卓越团队》等等。
(3)终端素质课程必须体现终端软实力打造的需要。终端素质课程主要围绕如何让终端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服务意识,体现终端软实力。主要包括职业心态类、职业素质类、客户服务类课程。具体课程可包括《阳光心态修炼》、《如何让顾客更满意》、《如何有效沟通》、《顾客忠诚度培养》等等。
综上所述,做好终端课程体系优化,应该紧密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和业务工作要求,同时根据培训需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
3、师资建设优化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内部讲师队伍。内部师资队伍是影响企业培训效果以及课程品质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内部讲师队伍建设:第一,组建三大类讲师队伍。企业内部讲师分为当然讲师、内部兼职讲师和临时讲师三类。当然讲师可分为公司级和部门级,主要是公司专职培训人员和各部门正副总经理级别人员构成,他们需要每年度定期授课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内部兼职讲师一般可采用部门领导推荐、个人自荐、公开招募等形式选拔。选拔标准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并在工作中有卓越表现;愿意分享工作经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等核心条件。临时讲师是指接受公司外派培训1天以上且公司认为有必要进行内部转化培训时承担培训任务人员。第二,强化内部讲师授课能力和授课技巧训练。对于新晋的内部讲师,100%进行TTT培训;对于在聘的内部讲师,每年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能力提升训练。企业应建立内部讲师俱乐部,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经验分享会、技能PK赛等多种交流形式,加强内部讲师间的相互交流和成长进步。第三,强化激励与回报。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氛围,让内部讲师感受到身份的尊贵,不仅给予精神激励,还要有物质奖励。提高其授课课酬标准和相关补助费用,把内部讲师年度授课质量、培训工作量与日常工作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其参与授课的动力和培训回报。
(2)做好外部师资和外部机构合作。具体操作建议如下:第一,建立企业各类别课程的外部合作师资库。可建立管理发展类、营销客服类、生产运营类、产品知识类、职业素质类、人力资源类、公共管理类、财务管理类、专项项目类等九大类别课程外部合作师资库。第二,确定外聘师资选拔标准。一般外聘师资的选拔标准主要考虑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行业内是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高度的专业水平;服务客户的口碑是否良好;授课内容是否较好地符合公司需要和达成培训目标。可考虑跟一些优秀的外聘讲师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第三,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机构。为避免企业开展具体培训项目时找不到合适的课程和师资,可与一些口碑较好、服务质量较高的培训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有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4、知识管理优化
企业应该学会把各种类型的培训资源进行汇总整理,实现企业知识管理优化。规模较大或培训系统较完善的家具企业,可考虑进行两个平台建设:一方面,进行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网络培训可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专项能力、企业知识等类别内容的在线随时、随地学习;实行资源共享、信息同步。通过内外部讲师视频授课、在线答疑、在线学习交流、在线视频会议、在线考试等方式实现对终端的培训管理,解决终端人员岗位培训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将公司最新下发的政策、最新组织的各类终端培训活动、重要活动推广等内容制作成视频,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快速到达终端。另一方面,进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把员工基本人事信息、学习情况、绩效考核表现等内容统一平台管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
5、评估激励优化
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要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让培训产生实效,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设立班委会,利用QQ群、微信群、学习平台、电话等方式保持与学员的密切沟通,了解学员学习、生活和工作状况;布置任务,定期要求学员提交个人学习成长计划和阶段性工作改善总结;加强交流,有计划组织相关的专题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或者标杆店参观学习机会,让学员间通过交流开拓视野、增进感情、提升能力;解决工作难题,定期收集学员课后在实践中遇到的工作难题,邀请专家和实践高手予以解答;设置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通过优化薪酬结构,让培训考核与学员日常工作表现有效结合起来;成立学习基金,基金费用由学员交纳与企业赞助两部分构成,主要用于学习奖励,如设立“学习型商场奖”、“团队学习领导奖”、“个人学习进步奖”、“最佳学习成果奖”以及用于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购买赠送等方面。
四、结论
如何做好家具企业终端培训管理工作无论在学术界还是企业界,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相信在今后随着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实施,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中国家具企业的竞争力必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志国:企业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8(22).
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关注国内外形势,关注国计民生,反映社会,透视生活,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甚至思想道德素质也差。他们的表现是学习兴趣淡薄,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效率低,经常不完成作业或以抄作业来应付老师检查,旧的基础知识不牢,新的知识更加听不懂、学不会,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如果再加上引导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恶性循环,越学信心越不足,长期拖下来,就演化成“学困生”了,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现象。
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仍坚持应试教育模式,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待这些“学困生”关注不够甚至未关注,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素质教育确立的“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做好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的转化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荣誉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和转化好“学困生”,是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结合学校“学困生”实际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转化的方法和策略。
一、调查“学困生”产生的成因,做到有的放矢
哲学把事物发展的原因归纳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教育和转化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首先要清楚“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为调查分析“学困生”产生的成因,我们专门设计了《学困生成因教师问卷调查表》、《学困生成因家长问卷调查表》、《学困生成因学生问卷调查表》等系列表格,认真求实地加以记录,对“学困生”产生成因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经过调查分析,我们总结出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内因:对思想品德课的地位、作用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心理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影响等。外因: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等。
二、针对成因,采取科学的转化策略
1.端正“学困生”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人生。”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对学生而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现在一些学生整日无所事事,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怎样学。课堂上不会记笔记,课后也不会及时巩固练习,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更是如此,这与他们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在学习上受到挫折或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时,往往产生学习无意义,或我不给家长学了,不给老师学了。他们认为这样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成绩而故意做对,不再听讲,不再做作业,甚至考试时故意交白卷等。没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就会失去学习的思想动力,更谈不上去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了。因此教师要努力和家长配合,教育“学困生”要明白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学困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身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成为祖国有用之才的需要。
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就有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学困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差,自制力差的情况,教师要努力纠正其不良习惯。对那些纪律不好又无心上课,而导致学习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帮他们改掉上课不注意听讲开小差的坏习惯,上课多提问他们,多提醒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无时不在关注他们,使其明白教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而逐渐把课堂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对那些由于基础差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导致的“学困生”,教师应帮助其树立信心,制定切合其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抽出时间进行预习、复习,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给予具体的帮助和及时的鼓励,使其按质保量地完成学习计划,从而逐步培养起“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考美缪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转化“学困生”关键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特点,教师要加强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用具,多给学生播放一些生动的、鲜活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背景材料;让学生注意搜集身边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课堂上充当时政播音员;利用组织竞赛、课堂讨论、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创设感兴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的境界。在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中,教师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对身边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充满好奇、兴趣,即使学生搜集到的时政新闻不够新颖,不具有代表性,或者对问题的探究出现错误,也要对学生予以鼓励、支持,而不能冷嘲热讽,一棒子打死,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要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觉得学习不仅仅是升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生活的需要,从而乐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挖掘“学困生”闪光点,培养其自信心
在教师们的一般观念中,“学困生”就意味着一差百差,教师往往被其不良的学习成绩蒙蔽,而看不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之听之任之,不予重视关怀,甚至放弃。殊不知“学困生”身上并非一无是处,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他可能有一颗善良的心,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有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有在某一次考试中突飞猛进的情况,等等。
通过对“学困生”闪光点的挖掘、肯定、表扬,会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生活和学习的自信,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班级多余的,自己也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一面。“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学困生”有了自信,对生活和学习充满期望,激发了动机就会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外,还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提出难易适度的要求,使“学困生”觉得这些要求不是不可逾越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学习成功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幸福和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激发和挖掘出自身学习的潜能。
4.理解尊重“学困生”,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
俗话说:“尊重是爱的别名。”马卡连柯也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学困生”往往内心自卑感很强,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准往往比一般学生低,容易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长期处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状态。但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学困生”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情感的尊重和交流,需要老师和同学更多的爱,需要善意的批评和理解。教师要学会尊重“学困生”,对他们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缺点错误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些电闪雷鸣的批评;当他们态度消极、心情压抑、神情忧郁时,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横加指责,要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沟通、交流、调节、转移。教师的这种情感给学生传递的是尊重、理解和宽容,换来的是学生内心的感激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打“组合拳”,合力转化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
任何一个“学困生”不会单单表现在思想品德这一个学科方面,往往表现在多个学科和思想品德素质等方面。为此,我们应积极与学校德育处及班级的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困生”在校的思想表现以及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情况,共同配合,寻找对策,积极有效地转化“学困生”。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我们充分利用此机会,积极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卡、短信联系、家校互访、家长座谈会等,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困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
四、成立思想品德学科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互助学习
成立思想品德学科学习兴趣小组,在每个兴趣小组内,都有1~2名“学困生”,3~5名成绩优秀学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对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借鉴,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共同提高进步。同时,在小组内和小组之间展开学习竞赛活动,当学习小组或个人在学习竞赛活动中有良好表现时,就给先进小组和先进个人发张特制的“表扬卡”,当一个学生或一个小组获得的表扬卡积累到一个额度时,就为该生或该组拍照一张,作为一周思想品德科学习的优胜者张贴在公布栏里,并发给作业本等予以奖励。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五、建立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成长档案袋,跟踪调查研究
为跟踪调查思想品德“学困生”的转化情况,我们对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成长档案袋记录了这些“学困生”成长转变中的点点滴滴,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思想品德学科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其中包括一本作业、一张图画、一张剪纸、一张照片、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教师鼓励性评价、家长意见等,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学困生”的点滴转变。
校本教研现象由来已久,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苏格拉底就具有这种基于自身办学、基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思、研究的最初理念,进而提出了有名的教学思想和原则等,后来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都提出了研究与思考的思想。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目前此项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是:研究其内涵和特点、理念和原则、制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
首先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调查显示:将近3年的新课程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新问题、新困惑也层出不穷,诸如,教师所面临的困难、课程资源匮乏、评价制度滞后、课堂教学改革不尽人意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专家的指导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它是素质教育的需求。陈至立在2001年6月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由此可见,重视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就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基于自己学校的现实,寻找自身的办学出路和办学特色,这就热切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就迫在眉睫。
它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报告在总结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时明确提出:“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并且还指出,“违背教师意愿”或“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实践智慧”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2、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运作模式,尤其是科组有效运作机制的研究;
3、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4、校本教研队伍的建设;
5、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专业支持与条件保障;
6、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评价指标和监控、管理机制。
研究本项目的科学意义
1.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对教师校本教研能力发展的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2.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4年9月试行以来,已有3年了,2007年将全面启动新课程。对其试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找到切实有效、可行的途径去解决,实践和经验证明:校本教研必不可少。本课题对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作一探讨,并尝试提出教师校本教研能力发展的策略,为今后学校、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借鉴意义。这是本文所力图实现的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基本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应用教育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真实问题,因此,它是本项目中比较适宜于教师的一种研究方法。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于日常的具体教学生涯中。我们认为,行动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主要用于问题诊断过程和课题立项阶段的多角度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2)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的试验研究日志及教学反思录、试验课的课堂观察记录、师生互动情景的数码照片记录、教学录像片段记录、教师和学生的个案研究等。
研究实施的几个步骤:
1、筹备阶段 (2005年12月—2006年元月 ):广泛宣传,制定方案,召开开题会,教师学习,访谈,确定试点学校,初步实施等。
2. 项目实施阶段(2006年元月—2007年10月)队伍建设,科组运作,专题研讨 , 现场交流、外出学习参观,检查总结评比等。
3.项目评估、总结阶段 (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对项目进行评估,完成项目研究总报告以及成果的集结和资料的整理等。
四、 课题的实施和成果
几年来,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实验学校的各个科组和每位教师都积极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在此期间,探索出了一套保障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富有时代特点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研究与实践,建立起有效的科组运行机制,使科组活动能够具有研究和学习能力,并且成为每个教师发展的舞台;形成了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评价体系和监控、管理机制;完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建设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和高效地开展。
1、规划到位。教研室从全县角度,客观分析我县教研现状,制订全县校本教研三年中期规划,提出对各实验校、各校学科组的具体要求,并设计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各校校本教研工作。学校各科组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让教师主动构建个人成长历程,激发内在成长动力。教研室要求实验校全体专任教师人人制定一份详实的《个人成长计划》,此计划既是学校“教师成长档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依据。《教师个人成长计划》是以一学年为周期,要求教师从师德、教育、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基本功等方面拟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互助伙伴,并制定达标措施。
2、组织到位。建立起以学校、教研组、教师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科研处负责、教研组抓落实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这个网络运行畅通。
3、制度到位。
首先,为规范各校的校本培训,教研室先后出台了《扶风县校本教研室制度建设制度汇编》小册子,内容包括:学校校本教研管理章程、学校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学习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培训制度、学校校本教研检查制度,对校本教研的活动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其次,各实验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4、人员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县教研室教研员的包片抓校、蹲点制度。为搞好校本教研,县教研室全部致力于教研工作,从领导到教研员,根据各自的责任权限和他们的特长,他们分别参与到基层学校相应的教研组,支持教研组长工作。向组长全面分析学校的教学状况,引导他们既能看到教学上的优势,又能明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教研组长以及科组成员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指导教研组长根据目标一步步地探讨实践。平时要求每一位蹲点的教研人员还必须参与教研组的活动,与组员同学习、同讨论、同研究。坚持随堂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结束时,还要帮助教研组总结教改经验,以巩固研究成果,激励教师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在科组自评、成果展示的基础上,评出优秀教研组。这样做的目的,有助于加强教研室对各实验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及时发现和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先进教研组经验,创设良好的教研环境氛围。
在各实验校,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集体备课备课组长负责制。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联系一个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
5、激励到位。
各校制订了针对教研组的考核内容,主要从教研组的思想建设、活动情况、承担公开课的情况、科研成果、“学生的得奖情况、资料的积累、教研组活动记录、学习内容、公开课教案、科研论文等方面进行考核,还有加上平时教学常规检查的情况和行政人员对教研组活动的评价,这些方面对教研组进行考核。这样做到了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县教研室每年对各校教研组工作进行总评,评出优秀教研组,并对其进行奖励。
(二)、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课堂案例式教研
案例式教研分为自研式汇报课、出外学习课堂实录、多人同上一堂课。
自研式汇报课:
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在校内上一节研讨课,要求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研究思想,体现研究的价值,凸现自己的研究特点。
出外学习课堂实录:
教师出外学习自身教育理念得到提升,回校之后针对教学实录谈自己的感想,引发其它教师的共鸣,形成共同参与并提高的局面。
多人同上一堂课:
两三位教师上同一个内容,按照各自对教材的解读进行40分钟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演绎;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形式给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积极调控等之外,更需要临场的教学机智的发挥和对课堂教学中精彩生成的把握。多人同上一节课这样的教研形式对教师业务成长有真切的帮助,让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
通过多种途径的案例式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亲身体验,让新的理念在研讨中得到内化,认识在研讨中得到升华。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边教边悟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发展的实践和能力。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课题组在学校教师中开展 “边教边悟”活动,要求老师们把自己平日里所教、所悟和所感写下来,教中悟,悟中学,学而后教。通过边教边悟,营造了学习研究的氛围,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而又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和合理的规划。
经验分享
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有了各自的实践体验,就需要进行经验总结。总结之后也需要我们给一个平台给他们进行经验的分享。因此我校每学期在教研组内都有一次经验分享,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把自己的特色进行展示。
(三)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大赛活动
为配合宝鸡市教育局开展的“强师兴教”工程活动的进一步展开,我县教研室每年组织开展一届“教学新秀能手”大赛活动。按照市上赛教要求的几个环节,组织一系列教育教学大比武、大练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般情况下,我县的大赛安排在每学年的下学期进行。步骤为: 10月份,全县性说课比赛,由教师的说课和听者提建议构成;11月份,分科组的精品课大赛,以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为主;12月份,思课活动,由教师的反思和答辩组成;来年1月份,个人和科组分别总结。最后评选出县级“教学新秀能手”,来年推荐上市参赛。
教研活动专题化
专题化主要是指每次活动再不是随意地指派几位老师上几堂公开课,然后大家评议评议完事,而是代之以有明确的研讨主题,而且这个主题还必须是这门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突出问题,特别是要求通过研讨,能总结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得出相关结论。
各实验校教研组每学期都有专题研究的任务,在一学期贯穿始终。我们将一个学期的研究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专题,每个小专题落实到教研活动,成为教研活动的一项主题。如全县小学语文科组2004学年的研究专题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在这个研究任务之下又分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型模式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方式研究。
“五个一”工程
为了使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迅速成才,各实验校应积极开展教学练兵活动,努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五个一”是对同一教学内容从备课、说课、上课到思课、评议一气呵成,其中前四项由同一教师完成,评议由科组成员完成。每个教研组每周推出一至二位教师,轮流进行,其余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对“课”的设计实施、评价有一个完整的体验,与教学实际衔接紧密,对提高教师对“课”的驾驭能力有明显实效,也有益于及时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的实施,为年轻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良性运作机制,建设学习型教研组。
1.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组织,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一个学习型的教研组在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教研组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开展课例研究。制定教研组长学习制度。每月固定教研组长学习的时间。教研组学习制度,每周安排有各教研组的科组活动时间,科组活动的内容分为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建立异校交流制度。每个学期和省内外知名学校的教研组至少交流一次。
2.开设科组大讲坛活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组成员的凝聚力,使科组内形成互相研讨争鸣的学习氛围,使科组内的老师主动热情的参与科组活动中来,各实验校开设了科组大讲坛活动。科组成员就共同关注的问题确立一个主题,大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相应的活动,通过交流百家争鸣各取所需,通过汇总解决共同的疑惑等。在科组充分活动后,利用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的时间,科组可以推举出几个主讲人就这个主题进行演讲,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说明,台上台下可以互动,质疑问难。集体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组员参与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发挥,团队整体水平大大提高。科组大讲坛由“个人活动”转变为“团体活动”,发挥了团队精神,实现了个体发展和集体发展的有机统一,科组讲坛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质的飞跃。
3.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立一个面向学科各个成员的教育资源系统势在必行。建立扶风教研网,在网上创立科组主页,具体分设五个大类: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外出培训、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平台是论坛。具体操作是每次活动,先由组织者发主贴,上面分别有活动的通知、主题、意图,然后是执教老师跟贴发教案、说课稿或者是教后反思,接下来是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跟贴进行评议,甚至可以是针对有些老师评议的讨论。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CAI课件放在网上,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可以方便地查阅自己在教学中所需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下载,这样能大大地拓宽获取知识的空间,扩展信息来源。
(五)、专业引领,不断提升教师的各种能力。
1.专业引领 我们深知,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我们一方面创立校本教研制度十余种,对各校的研究进行引导规范,另一方面,要求各校要以建构校本培训为平台,积极倡导研修与实践相结合,反思与借鉴相结合的理念,充分利用学校每个周三下午教师政治业务学校时间,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例如各实验学校05学年下学期的教师培训分为三个大的主题:2、3月份为校本教研时间,4、5月份为科研理论学习时间,6月份为发展性评价学习时间。时间为每周三下午两个小时。几年来,我们不但邀请了省内外有名的学者教授前来授课,还积极挖掘我室教研人员、各校教学名师的特长和潜能,让他们介绍自己成长的历程和教学的经验等,我们不仅仅从理论上引导教师,还展示教师中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工作。
2.课题研究 学校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各实验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教研组为研究基地,提高教师搞好专题研究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各校在学校总课题的带领下,每个科组都有自己的专题研究。每个专题都有一群成员在实践、在研究,从而在全校形成了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教科研景观。专题研究的开展在教育科研上,以科研促教研,使科研贴近课堂、贴近师生、贴近学校,从而带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积极把握研讨的机会。各校积极承办各种研讨活动。在承办研讨活动中,给青年教师提供锻炼舞台,让他们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我们要求教师空课时间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主动与兄弟学校的同行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几年来,全县各实验校共承办各种研讨活动二十多场次,接待来自八方的朋友,这既是对他们的展示、提升,也是对他们的指导鼓励和鞭策。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相关成果:
部分和获奖。论文《以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在宝鸡市校本教研工作暨先进教研组表彰会上公开交流,并在《宝鸡教研》上公开发表。
完成了一套可供全县教师使用的校本教材《小组合作学习》。这套书已经在我县使用4年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校本丛书已经编辑成册。这套书有汇集学生获得市级以上作品的《绿意盎然》;有汇集教师发表获奖文章等的《绿苑涛声》和图文并茂的体现学校多年来办学特色的《绿满校园》,成为我校绿色文化的沉淀。
体现我县校本教研成果的《不待扬鞭自奋蹄》,设有“课题研究、制度建设、边教边悟、教育反思、成长笔记和教子有方”栏目,充分体现了我县各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过程。《我持彩练当空舞》则收集整理了我县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研究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本册子从“成长笔记、团队奋斗、读书人生、师徒对话”等方面详细介绍校本教研机制研究的实践和成果。
建立扶风教研网,为教师提供教研的平台,收集教师的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此网站的点击量和排行正在逐步上升。
教师队伍:我县自05年起参加宝鸡市“强师兴教”工程的宝鸡市教学新秀能手大赛,连续三年,已有80多名教师获得市级教学新秀能手殊荣。 他们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领头作用越来越明显。
五、开展校本教研的几点体会
1、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最难、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使教师养成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除去工学矛盾不谈,学习资料的不足、不系统,缺乏针对性,也是严重困扰的问题,所以我们会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购置相关书籍光碟等,为教师配置电脑,为教师尽可能的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引导教师逐步成为研究者。
2、部分教师一时很难接受新的观念,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同伴互助、专家引导培训、个别谈心等的方式和教师一起学习和进步。
3、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情境,诸如不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而这些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改善自身的行为,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4、“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对话双方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对话”中,实现了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在“对话”中形成了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由此可见,“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方法,一种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合作和精神交流,通过“平等对话文化”获得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作为班主任,自己更要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改精神,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在学校政教处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贯彻执行素质教育,实施爱的教育。在班级中充分依靠学生,组织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特长,为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工作目标
1、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为提高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全面了解学生,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努力形成扎实,竞争,拼搏,进取的学习风气,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协调各科学习安排,平衡各科的发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成绩。
5、使得每位学生的心理都能健康发展,以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班风建设
1、重申校规和班规,强化学生的守时、守纪和责任意识,重点在无声走廊和肃静教室方面严抓严管,为创建一个良好的备考环境打下基础。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应对毕业班学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理想教育-----确定学习的具体目标,人生的大目标。
态度教育-----敢于吃苦,敢于拼搏(通过学习我校往届毕业生的优秀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典型教育-----向好学生学习,向第一看齐
信心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自己的人生作最后的拼搏。
2、加强规范训练,即让学生养成:
(1)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每页书都要认认真真地读,每节课都要认认真真地听,每道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做,每个错题要认认真真地改。
(2)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凡是学过的知识都应该会,凡是做过的题都应该对,凡是要求记住的都应该牢记在心。努力做到五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不留疑点,不留死角,切实打好基础。
(3)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严格的学风,不仅坚持一周、一月、一学期,以至一直坚持下去,治学严谨的学风应始终如一。
3、安排班级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4、营造向上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组取个新名字等。
(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 “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5、指导培养干部
(1)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大力开展经验交流和思想教育活动,培养班干部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和奉献精神,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水平,促使其更好的发挥班级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当好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2)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对班内的各项事务明确到位、分配到人。
(3)精心培养班干部。第一,帮助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
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
6、养成良好习惯
(1)班级每周制定学习目标,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底线。
(2)结合月考,指导每位学生确立月奋斗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
(3)采用“我的成长历程”绘制成绩曲线,跟踪每名学生的成绩;为每名学生设立“学情档案”以监控自己的弱势学科与强项的发展动态。
(4)通过经常检查学生的作业、笔记、课堂纪律和考试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每天的语文外语基础测试,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与掌握;通过个别教育和榜样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营造备考氛围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水准。思想是行动的先驱。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应对初三学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理想教育-----确定学习的具体目标,人生的大目标。
态度教育-----敢于吃苦,敢于拼搏(通过学习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信心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自己的人生作最后的拼搏。
2、利用好班级晨会的时间,设计不同阶段的演讲主题,“感受初三”、“爱上初三”、“赢得初三”等,既给学生吐露心声的机会,又在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备考舆论氛围,起到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3、在不同阶段精心设计班会,切实起到对学生加油鼓劲的作用。如开学初结合上期考试成绩分析,“擂响初三的战鼓”……帮助学生尽早进入紧张的备考状态。
(二)确保四项重点
1、加强班级管理
班主任和课任教师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有长计划、短安排,扎扎实实开展好各自教学工作。开学初召开一次课任教师座谈会,商议讨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月月有目标,科科有对策。
2、协助各课任教师做好班级及学生思想工作。
班级工作要细化到每一个人,细心到每一次考试,对重点学生要多谈心、多指导,对后进生多关心、多鼓励。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强调学生间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成立学习小组,开展一帮一活动,促进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让学生“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
3、班主任与学生并肩作战,打好中考胜利仗。力保“三个不允许、三个确保”。
始终遵循“爱教育如生命,爱学校如家庭,爱学生如子女,爱同事如手足”的“四爱”精神。努力做到“三个不允许,四个确保”:不允许追逐打闹,影响***他人学习;不允许课上打瞌睡,睡觉,不完成作业;不允许随便旷课、迟到、早退,不尊重老师。“确保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生生活环境及氛围;确保上游生进入一中实验班;确保中游生进入一中普通班;确保后进生进入职教中心。”
4、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联手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
对重点学生、特别是对“临界”生应保持经常性的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个重要力量,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三)严格考核评比
1、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简单易记的班规、班训,并利用事事关心的时间加以强化。
2、建立一个公平公开的评比激励制度,学生要是一周没有一次违纪记录,也没有一次缺交作业记录,就奖一朵小红花。到学期末,就以小红花的多少来评“三好学生”。
3、建立一个得力的班委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委会成员要做好违纪记录、作业缺交记录、后进生成长记录、劳动情况记录等。
4、要在班上推行“阳光工程”,拿出实际行动来关爱后进生,要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并专门派一位副班长帮助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一有进步就向 老师汇报,老师也会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5、多在班上搞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八荣八耻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6、开好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要让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地提出班级一周出现的问题,并畅谈解决问题的措施,让下周工作有一个好的开端。班主任也要预先想好班会的主题,掌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尺度,使班会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进行。
7、重点抓好两类学生。鼓励尖子生超前学,多点拨,激励他们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指导他们定期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带动全班共同进步;指导学习困难生,多与之谈话,研究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尽快缩短与尖子生的距离,努力赶上尖子生。最终,使班级形成整体优势。
8、结合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开好每次的家长会。针对学生的现状,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好安排,尽快形成家长、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平时,把学生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对孩子在校情况作到心中有数。
(四)重视学法指导
1、教育学生在突出语数外的同时,综合科目要在应用和学科渗透上下功夫,特长科顺其自然。
2、加强学法指导并对学生进行分类,实行分层推进。
3、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学法习惯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努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主动认知的能力。
4、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养成一种互帮互学、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深钻教材,不脱离课本,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
2、夯实基础,学会思考。从近几年中考试题看,整卷用于评价学生毕业水准的基础分值,约占总分的70%;如果再计入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则占分比例更大。因此,复习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初中各学科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
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阶段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探索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种类型问题大部分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高,但题型新,背景复杂,文字表达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要适当训练,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3、战前练兵,模拟中考。通过模拟考试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五)开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班级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班主任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3、针对行为习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学校成立行规学习班,由退管会的老师和学校有关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日常行规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
4、开展帮困助困活动。学校设立爱心基金,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
(六)开展文体活动
毕业班的学习是紧张忙碌的,为使学生乐学爱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营造轻松学习气氛,并通
过活动进一步增强集体荣誉感及加强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培养。号召学生利用晚课间时间加强身体锻炼,为初三紧张的学习做好身体上的准备。
四、具体措施:
(一)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杜绝迟到旷课现象,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抓好升旗、早操、值日、卫生、墙报、行为规范等,力争在各项评比中获取名次。每月活动有主题,安全卫生学习纪律常抓不懈。从思想上给学生讲清我们面临的新中考的严峻形势。抓好立志教育,立志立大志,立坚韧不拔之志;二要培养学生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三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只要有信心,再加上刻苦努力持久作战,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奋力拼搏不尽就一定能够成功。充分利用考试的杠杆作用,每次考试结束要求每一位学生写出考试的得与失,查找经验与不足,并列出整改计划和下次考试的目标。“细节决定成败”,一切从细节入手,不因要升学就放弃常规管理,要求学生不要有自己是初三学生就为所欲为的想法,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责任心。
(二)提高板报、墙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利用班会课或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以抓学习为重头戏,力争要让学生在本学期有一个大大地进步。“抓两头,带中间”这是常规的方法。通过对优生个别谈心,为他们指出学习的光明之途,明白所处的位置,鼓足信心,争分夺秒,为班级带头,立好标。在学习上既要在全班争上游,又要在学校争先。对后进的一些同学个别谈心,让他们树立信心,看到前途的光明,通过今年和今后中考形势的分析,向他们指出,只要努力拼搏,考职业学校是一定能够成功的。只要抓好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全班工作定会出现好的局面。
(三)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步,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定期与各类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经常进行班级工作的总结和各项计划的调整以更好的做好班级各项工作,使班级各项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学生进网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这段时期中,班主任要关心学生各科的平衡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薄弱学科,不要出现偏科现象,让他们明确“7-1=0”的道理。这段时期对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任课老师都在争分夺秒地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力争使自己所带学科能考出好成绩,这个时候,班主任应顾全大局,以身作则。同科任老师配合。监督学生多下功夫,并要求学生各科兼顾,不要放弃任何一科,形成一种以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顾全大局、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全面提高地局面。
(四)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力争在各项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借学校各种活动进行专题教育。指导每位学生制订好学习计划,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通过经常检查学生的作业、笔记、课堂纪律和考试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班会课、个别教育和榜样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五)在备考中,抓准尖子生与准尖子生。如何使各科老师把力量集中在尖子生的身上?这需要的是全体科任老师的团体协作精神和全局观念。结合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我们要认真分析考试的数据,确立尖子生及临界生,并要求科任教师对这些学生作“重点扶持”。根据本班学生特点,我们的重点是补英语和数学,英语、数学补上去了,我们将收获大***匹的尖子生,否则什么目标也完不成,所以今年将加大对英语的补习。对每一次考试中出现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如对优生的压力过大、焦虑过高、考试不理想、学习兴趣上不去,考试时间分配不当。有骄傲情绪等现象及时纠正,指明正确的方法。在战略上:以竞争精神去拼搏,抛开一切杂念。战术上则做到:强科争优势、弱科保底线。
(六)激发成就动机,鼓励树立学生信心。许多学生呈现两种状态:一是对中考并没有把握,表现出明显的信心不足;二是对中考盲目乐观,总以为自己上高中十拿九稳。其共同点是知识不扎实,且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稳定、持久的内驱力和刻苦奋发精神,我们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鼓励、奖励:每次考试都要及时总结,每进步一个名次即进行奖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加强与家长联系,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共商
对策,达到共同管理的目的,争取让学生在紧张、稳定中度过这一冲刺期,以最佳心态迎接中考。
五、活动安排:
第一周: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教育;广泛开展爱校、爱班等活动;学习“校规”、“班规”,切实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
第二周:组建班委会并召开第一次班委会。初步确定各位班干的班级工作的职责范围、数量、标准以及工作关系。板报“教师节快乐”
第三周:开展读书报告会,掀起读书热潮。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第四周:如何做一个文明守纪律的中学生。文明学生评比。
第五周: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班里的工作。
第六周:主题教育:热爱祖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第七周:学习的计划性教育: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指定切合实际的各科学习计划。加强安全纪律教育。
第八周:主题班会:特长展示(手工制作、网页制作、绘画、书法等)
第九周:期中考试动员、考风考纪教育。复习迎考。文明课室评比。
第十周:组织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得失谈:明确学习目的。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
第十二周:墙报“书法知识”,布置钢笔字比赛有关事宜。
第十三周: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思想道德教育:感恩的心主题班会
第十四周:班风班纪反思整顿:对开学以来班级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各方面措施进行及时完善和调整。主题教育:发掘潜能,和谐发展。
第十五周:环境安全健康教育专题。墙报“环境教育”和“安全健康”专题
第十六周:挫折教育:“强者之路”心理品质系列教育。文明宿舍评比。
第十七周: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
第十八周:主题教育:新的开始,新的希望。非统考科目期末考试。
第十九周:期末考试动员、考风考纪教育。复习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