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舞蹈协会新学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校社团联合会主席团讨论研究,报校团委批准,现将校社团联合会20xx年下半年工作计划公布如下:
一、工作指导思想
郑州大学社团联合会自20xx年成立以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引领校园文化时尚做出了积极而有富有成效的努力。新学期伊始,社团联合会将结合以往工作经验,踏实进取,勤勉不倦,创新工作思路,革新工作模式,狠抓工作落实,争取为我校团学工作和和谐校园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继往开来,秉承传统,以品牌树形象
新的学期,社团联合会将继续秉承“诚信明礼、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优良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服务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全面成才”的工作宗旨,始终坚持“以管理促建设,以团结固基础,以品牌树形象,以特色创声誉,以创新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响应团中央“校园文化社团化”的号召,全面持续开展有深度、有内涵、有品位、有价值、有意义的社团活动。
(二)常项推进,重点突出,以创新求发展
社团联合会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球迷嘉年华、社团文化周末广场,周末舞会,元旦游园会等重点工作,不断推进重点工作的精品性和创新性;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气息,开展纪念建国六十周年的特色活动;同时发掘具有中心特色的社团品牌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心社团之间的相互合作力度。在开展原有常项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型活动。
(三)培训考核,层层推进,扩大团组织覆盖
本学期,社团联合会团总支作为我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试点单位,将继续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积极推进社团团建工作。上半年已集中发展了一批社团团支部,本学期,我们会在现有社团团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坚持“成熟一批,发展一批;以老带新,以强扶弱”的原则,完善社团团支部工作制度,明细责任分工,以社团联合会团总支为主体,层层推进我校社团建团工作。
(四)骨干培养,薪火相传,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本学期社团联合会面临着新一轮的换届和招新,如何有效地做好人员的新旧更替,做好部门工作及文化的传承是重点;其次,把握委员选拔尺度,为社联迎接一批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优、责任意识强的优秀人才,同时做好新委员的融合和适应工作,使工作不断层、不脱节,保持工作的延续性和高效率。第三,要培养社联骨干力量,使一批有责任心,有创新力,能担风险的骨干人才成为社联的支柱,搭建人才梯队。
二、常项工作
1、社联骨干竞聘。九月中下旬,面向全校20xx、20xx级全体同学公开招聘主要学生干部,保证社团联合会工作的连续性并顺利完成的新老交替工作。
2、社联、社团招新。10月中上旬,对招新工作的具体事宜(时间、地点、抽签、发票等)进行全面部署,并对招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安全、卫生等状况)进行安排,确保招新工作的顺利完成,为组织输入新鲜的血液。
3、社联干部的培训。10月中下旬,完成全部招新和换届工作后,及时召开培训会,并召开成果分享交流会,使09级新委员尽快熟悉工作、融入集体,并以此为契机深入社团,了解社团,开始社联和社团生活。
4、社团评优、财务和维权工作。加强对社团财务和会员权益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会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并且实行每月针对社团某一方面的专项工作,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各个社团进行有效综合评估,进行单项成绩排名,并把每月排名情况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及时向社团公布,为年终的总评打下坚实的基础。
5、社团宣传、文讯负责人联席会。新学期,要不定期召开文宣部门联席会,以促进社联社团沟通与交流,加强社联对社团宣传的规范指导,加大社团活动的宣传和报道力度,扩大社联、社团的影响力。
6、开展有针对性的,持续性的调研活动。围绕社团联合会和各个社团的大型活动,扩大调研层面和调研群体,也可对同一中心的相似性质社团的发展机制进行调研探究,从只对活动和参加同学的调研转向对社团与中心,中心与中心,乃至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调研,坚持把培训和调研工作日常化。
7、社联内部联谊和感情交流活动。根据本学期的工作进度和安排,适时举办诸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增进社联内部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增强组织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8、圆形广场周末舞会。每周由各个部(室)、中心轮流承办,闪亮舞蹈协会协办,在原有基础上力争有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增加教学成分,吸引更多同学的广泛参与。
9、周末文化广场。每月由四个中心依次承办,争取月月有创新,期期有主题,避免简单重复性、自娱性和分散化,以精品活动为先锋,但精品活动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元素和亮点。
10、部门文化和制度建设。在开展内部建设月的同时,各部门也要明确部门职责,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形成自己部门的特色文化。
11、做好社联的宣传和归档工作。继续编写《辰阳》杂志,并完善社团联合会的网站,使网络成为郑州大学社团联合会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落实档案制度,对大型活动的相关资料进行归档和整理,做好资料的传承。
12、继续开展外联活动。与商家交流并保持感情,进一步积累外联资源,为大型活动提供稳定的外联支持。
三、重点工作
1、社联换届和社团招新。10月中上旬,顺利完成社联换届和社团招新,使社联、社团活动迅速驶进发展的快车道。
2、内部人才的梯队建设。这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重点推进的工作,新学期在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平行培养和观察之后及早地发现并培养锻炼出有大局意识、踏实肯干、有思想性的合适的骨干委员,将对委员的培训作为重点工作逐步推进落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来。重视新委员上岗培训指导工作,不仅分享社联工作感受,传授大学生活经验,更要以身作则,给新生做好榜样,使其迅速适应环境、进入角色,高效地开展工作。
郑州大学社团联合会2017年下半年工作计划书,
3、社团团建和团组织覆盖。继续推进社团团支部建设和覆盖,以已建立的社团团支部为试点,加强团支部在社团中的战斗堡垒和思想引领的作用。
4、社联、社团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在全国上下喜迎祖国六十华诞之际,集中策划、组织社团开展紧跟时代潮流、反映社团特色和爱国主题系列活动。
5、社团发展论坛。针对社团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举办社团发展论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探索社团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帮助我校社团更好更快的发展。
6、球迷嘉年华。在内容和形式上继续创新和包装,不断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一项校级精品活动,名副其实的成为我校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7、社团精品活动展评大赛暨社团板报大赛。在大赛结束后可做一个获奖展板的照片回顾摆放于宣传橱窗内并上传到社联网站。
8、元旦游园会。组织各个社团广泛参与到元旦游园会之中,进一步展示社团的风采。
四、创新工作
1、鼓励部、室、中心自主开展活动。各部门可以根据自己部门特色和工作特点,自主开展相应的活动,比如艺术爱好类社团发展中心的中心晚会。
2、社团团系统培训交流会。本学期根据社团建团情况,召开一次社团团系统的经验分享交流会。
3、改版社联网站,完善社团网站链接。围绕建国六十周年,调整社联网站主色调,同时对一些模块进行更新和调换。另外,做好社团网站建设的指导工作,尽快恢复社团网站链接的有效性。
2021 年的暑假即将画上句号。从来没有一个暑假,教育政策的出台如此频密,并且从出台到落实的时间间隔如此之短,执行力度如此之大。
从暑期托管的普惠式推广,再到 ” 双减 ” 政策的高规格,学生、老师、家长、学校、教培机构……身处教育网络中的每个角色都在短时间内感受到重大变化。
如今,” 双减 ” 政策正式落地一个多月了,作为 ” 双减 ” 工作试点城市的广州,在这个 ” 试行政策 ” 的暑期窗口期,学生、老师、家长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双减 ” 政策下,他们迎来了怎样的变化?新学期将至,他们又将如何去应对?
学生:有人拍手称快 有人坦言减负要看 ” 两头 “
7 月 24 日,” 双减 ” 政策正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中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
作为教育的主角——广大中小学生——对于 ” 双减 ” 政策各有感悟。
刚从小升初 ” 杀出重围 ” 的小艺告诉记者,” 双减 ” 让她松了一口气。小艺说,她从一年级开始就参加各种课外拓展和培优。小学六年来,她的周末被各种学科类和素质类培训班排得满满的,在妈妈车上吃饭和睡觉是家常便饭。今年小升初,小艺被广州外国语学校录取,但这个暑假她还是被妈妈报的培训班安排得满满的。对于 ” 双减 ” 政策下不能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进行学科类培训的规定,小艺给了一个大大的赞。” 我最爱看科幻类小说了,放假终于有时间看书了。”
五年级学生小六成绩一般,妈妈从三年级开始就给她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的校外培训班,不过小六连校内作业都完成得很辛苦,所以根本没有精力完成校外培训班的作业。” 每个周末都跟大家一样赶集似的去上课,但学了什么回来我基本也忘记了。” 对于 ” 双减 ” 政策,小六坦言:” 作业是老师布置的,课外班是妈妈报的,只有他们减量我们才能真的减负。”
从小就是 ” 学霸 ” 的华附高一学生小林表示:” 鞋子合不合穿只有自己知道。” 小林告诉记者,校外 ” 加餐 ” 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兴趣爱好做选择,所以他觉得自己的学习负担并不太重。” 如果一定要追求绝对的平均,那我担心学有余力的学生会‘吃不饱’。”
家长:点赞 ” 官方带娃 ” 期望学生评价机制更多元
7 月 9 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表示今年暑期期间开始校内托管服务试点工作。全市十一区陆续暑期托管具体实施细则。7 月 19 日,广州 ” 官方带娃 ” 正式开启。
不少双职工家庭对于暑期 ” 官方带娃 ” 拍手称快。家长李女士工作很忙,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六年级,面对小升初的压力,在暑假前一个多月,她已经给孩子报好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校外培训班。” 整个暑假时间排得挺紧的,为了让孩子放松一下,我们还在暑假初期安排了一次外出旅行。如果早点通知暑期校内托管,我们可能会尝试着让孩子在学校完成暑期作业。”
王女士是广州一名高校教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女儿在暑假过后要升五年级了,儿子从 9 月份开始读小学一年级。” 双减 ” 政策落地后的这一个多月,她都在关注相关报道和政策解读文章。
王女士说:” 我觉得‘双减’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确实是解脱,现在教育‘内卷’太厉害了。就拿我女儿来说,在她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很焦虑了,因为听很多过来人聊小升初前的准备,他们说要想读广州比较好的初中,奥数和各种杯赛成绩是标配。我们也尝试着让女儿去学奥数,可是她真的不感兴趣,我们为孩子简历上没几个拿得出手的数学杯赛成绩苦恼和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
与王女士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谢女士的女儿今年小升初,她的优势是英语,但从四年级开始,为了上广州一线初中,她开始硬着头皮学奥数。谢女士说:” 我女儿不是那种有数学天赋的孩子,但她贵在勤奋和要强,会为了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奋斗。说实话,看到孩子学奥数很辛苦,我们家长风雨无阻地接送也很辛苦,我曾无数次想放弃,但最后为了小升初,大家都咬牙坚持了。”
王女士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幸运,正好赶上了 ” 双减 ” 政策,” 我觉得‘双减’对于我家这样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解脱。” 王女士告诉记者,大多数家长对 ” 双减 ” 政策的效果仍在观望,” 其实我们就是特别希望学校能够多维评价孩子,而不只是用分数来衡量。那些经历过小升初或者即将小升初的家长之所以如此焦虑,关键还是学校在选拔学生时主要看重成绩。如果学校能改变评价学生的尺度,家长的焦虑才能真正缓解。”
学校老师:看好 ” 双减 ” 政策落地 走出教育 ” 内卷 ” 怪圈
” 双减 ” 政策一出,不少老师纷纷点赞。广州某中学语文老师肖老师觉得,不少学生从小在校外补习过度了,上了高中就目光短视,急功近利。2015 年高考,他所教的两个班语文平均分都超过 120 分。对于肖老师来说,这份成绩单,既是对他冒险试水、苦心坚持三年 ” 深度阅读 ” 的交代,也是他 ” 用阅读而非纯应试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 理念最有力的注脚。在被 ” 短平快 ” 的功利主义控制下的中学课堂教育中,肖老师的尝试有着特别的意义。
但是,没过几年,当他再一次教高一时,肖老师发现他的深度阅读课已经上不下去了。” 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发散知识点,建议学生多阅读、广阅读,甚至不提供书单让他们自由阅读时,遭到一些学生的反对。他们觉得我在浪费时间,语文课就应该讲重点和考点,他们没这么多时间看课外书,还有其他科目要学习呢。” 肖老师说。
肖老师在课下还专门找这些学生谈心,告诉他们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应该 ” 厚积 “,广泛阅读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很关键的一点。只有高一高二 ” 厚积 ” 了,到了高三讲考点的时候,学生才能比较好地运用之前所积累的知识去迁移和运用。” 尽管我苦口婆心地跟学生解释,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理解不了,他们习惯了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直接讲重点难点,要自己去梳理知识,他们不知从何下手。”
与肖老师有同感的老师不少,他们越来越感受到学生过多的课外补习和刷题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是背道而驰的。不少老师也都曾建议学生减少校外培训,跟着学校老师的步伐走,但因为陷入 ” 内卷 ” 怪圈,人人都不敢停下参加校外培训的步伐,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劝说也收效甚微。
现在,他们看好 ” 双减 ” 政策的落地,因为这更加突出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校外培训机构:关停、调整、转型 等待开学后的明朗政策
位于天河区岗顶的华晟大厦周围,几乎云集了广州最主要的几家教辅机构。以往的周末,这里人头攒动,大厅里的三部客梯远远满足不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每次在高峰期去 20 楼以上的机构陪孩子上课,电梯至少要等 10 分钟。
记者近日走访了这座大厦,在 ” 双减 ” 政策冲击下,大厦前门可罗雀,与昔日的人流如织形成鲜明对比。记者上楼走访了几家知名的课辅机构,以往机构大厅很醒目的成绩榜没有了,有的机构甚至直接大门紧锁,门上贴着停课告示。
记者以家长身份前去一家知名一对一辅导机构咨询。课程顾问的第一个问题是:” 请问孩子可以在周中上课吗?因为我们学科类培训只能在平时的放学后,周末和寒暑假都没法上课,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孩子平时是否有空过来上课。” 此后,课程顾问也只是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并未推销课程,并让记者留下信息,等 9 月份开学后政策明朗了,再告知是否可以报班。课程顾问还透露,机构现已推出不少素质类课程,比如少儿编程和美术课,9 月份开学后的周末,这些素质类课程可以开课。
而在以往,他们通常会很热情地向家长推销机构的名师和课程,并称课程买得越多越划算。
” 双减 ” 政策下,不少学科类培训机构相继关停、调整、转型。近日,广州本土教辅机构罡得教育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致罡得学员家长的一封信》,宣布将于 8 月 31 日关闭所有门店,请还未申请退费的家长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到校区办理退费事宜。
仍想活下去并且尚有余力活下去的校外培训机构选择了转型,素质教育、校内外托管、职业教育成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升级的三大关键词。据了解,新东方、好未来、卓越教育等企业均已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布局。比如北京新东方成立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专注学生五育目标发展要求;今年下半年以来,好未来接连调整品牌结构,推出励步儿童成长中心和系列素质教育新产品;卓越教育今年不断深化探索 ” 素质教育 + 社区 ” 新模式,在围棋、舞蹈、美术等领域完成品牌布局。
机构老师:职业荣誉感骤降 有老师离开教培行业
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必须随之转型的还有机构的老师们。
黄老师是广州数学培优界一位小有名气的老师,近些年,他培养了不少竞赛尖子生。2015 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机构,专做竞赛培训类项目。不少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直跟着黄老师学习。
” 双减 ” 政策落地让他面临挑战。” 我们这种小机构现在最担心的是生存问题,我们没有宣布裁员,但是周末和寒暑假不能上课了,明显课时少了,相应的老师的课时费就少了一大截。” 黄老师还说:” 以往社会对我们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还是有比较高的认可度,培训机构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确实潜心教研和教学。而如今这个职业的荣誉感骤降。”
黄老师目前已经被一所民办学校 ” 挖 ” 去当数学老师了,但他表示:” 现在民办学校也面临着转公办或停办的问题,我也想去公办学校当老师,但在公办学校如果没有编制,会有很大的落差。”
某机构数学老师小傅去年刚毕业,在 ” 双减 ” 政策下,他也面临出路抉择。目前他还在机构坚守着,小傅告诉记者:” 我真的很喜欢当老师,现在只能周中的晚上上课了,看看新学期学生和家长的报班情况吧,实在经营惨淡的话,我可能会去考研或考公务员吧。”
近日,智联招聘《2021 教培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教培行业一线城市招聘收缩幅度大,7 月职位数比政策前的 3 月下降 32.4%。
专家建议:通过购买服务解决校内托管 保证学校老师教研备课时间
1.” 双减 ” 政策下,如何保证学校老师的休息和教研时间?
面对新学期即将来临的 ” 双减 ” 以及 “5+2″(周一至周五 5 天,每天校内课后托管时间至少 2 小时),不少小学老师很担心每天增加了 2 个小时的托管时间,老师的休息时间很难保证。
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校长陈峰建议,政府可以尝试通过购买服务和吸纳大学生志愿者进学校辅导孩子作业的方式解决校内托管问题。他提到,托管领域也是教培机构转型的方向之一。不少校外培训机构正在布局课后托管服务,学校也可以遴选购买他们的素质教育课程,将之加入校内课后托管的服务,毕竟培训机构在教研、师资团队培训也是很有经验的,校内课后托管可以吸纳其精华之处。
2. 学生不参加校外辅导,学校老师能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广州市某重点小学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以往很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校外培训上,” 这些学生超前学习了,上课不听课,甚至偷偷做校外的习题,下课没时间做校内作业又去赶班了…… ” 陈老师说,这些学生其实学习压力很大,学习成绩却不见得很优秀。假如他们能跟着我们校内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完全有信心把他们教好。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化学老师汪娜现任教高三,她觉得 ” 双减 ” 政策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最关键的是向课堂要效率,老师要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透,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就把难题解决了。
也有教育界人士提醒家长,不能把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完全归因于学校教育,家长也要付出家庭教育的责任,如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作息等,这些都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家校合作携手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3、” 双减 ”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教育焦虑真的可以缓解吗?
新学期开始,” 双减 ” 逐渐奏效,是否可以缓解教育的焦虑?
在寒气降临的季节,鄞州有一些文化活动倒是挺热,比如在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一个叫蔡明的耄耋老者和其他几位年龄相仿的书画同好,办了一场展览。
我们来到活动中心,在一幢小楼的二楼,见到了91岁高龄的蔡明,他精神矍铄,正专心致志地挥洒笔墨。
蔡明原在鄞州区教育系统工作,退下来以后,重拾学生时代的爱好,拿起画笔学起了画画,并组织起书画协会。他每天都要坐公交车来这里呆上四五个小时,和大家交流技艺,共同发展。他的作品常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如今,协会成员从原先的五六人增加到78人。
蔡明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说:“原来以为晚年日子就是到大树下打打扑克度过,没想到在活动中心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陶冶了情操,还延年益寿。这全靠鄞州区委区政府为我们老年人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 ”
事实也是像蔡明所说的那样。近年来,鄞州区不仅谱写了经济强区的辉煌,而且不断谱写着文化强区的传奇,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大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也积极为“文化养老”工程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人文环境。
这些年,蔡明他们像记日记一般,昨天抹大块的太白山、东钱湖的烟岚,今天点几笔凋零的枯叶、落下的雨水,明天或许绘一二踏雪归来的人物,从而刻写出自己的生活、心情和寄托。
解开老人的心结
先生曾说,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现在,我们觉得还可以补上第三,那就是看他们怎样待老人。
在常人眼中,养老就是照料老人的饮食起居:“冷有所衣、饿有所食、病有所医”。如今,温饱问题已成过去,在人们竞相追求健身、休闲、娱乐的时尚生活之时,是否也应考虑到给“养老”提升标准呢?文化元素的缺失,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无法与时代节奏合拍,他们虽然吃饱睡好,却也时有不少烦恼。让老人过得舒心、活得愉快应成为当下“养老”的主题。
目前,宁波市鄞州区建立起覆盖并惠及全区城乡老年人的“文化养老”工程,满足老年人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陈伟俊说:我们要打造“文
化养老”的特色品牌,以满足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需求为重点,加快从“待遇养老”“物质养老”向“文化养老”转变与跃升,打响具有鄞州特色的“文化养老”品牌。
解开老人的心结,“文化养老”不可或缺。以前,我们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度养老”“待遇养老”上,比方说,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在一些景点和公共服务上对老年人实行免费。这当然重要,但只有“文化养老”做起来,老人才能由衷开怀,也只有“文化养老”做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形成养老文化。
老有所乐所得所为
相对于以物质保障为主的“物质养老”而言,“文化养老”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养老方式。
时下,老年人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老有所为,精神饱满、身心健康,从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近年来,鄞州区不断加强老年人活动和教育阵地的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农事活动基地等阵地的“文化养老”辐射功能。2006年,鄞州区老干部局机关大楼另迁新址,腾出场所给活动中心,设立了14个活动室。2011年,区政府投入350多万元对东西厢房进行修缮改装,新增活动面积。活动中心每年组织或参与各类活动及比赛150余场次,日均活动达100多人次。不久,拨款1.1亿元建造的新综合活动中心将投入使用。
每年9月,老年大学迎来新学期。书画、摄影、声乐、保健、时政文史、英语等各类针对老年人需求的课程,让老年人在这里找到了充实的精神食粮,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高了幸福指数。
活动中心组建有桥牌、麻将、台球、乒乓、健身球操等12个活动团体,“自愿结合、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探索“抓组织促普及、抓骨干促深入、抓活动促活跃、抓比赛促提高”的组织模式,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季季有安排。
舞蹈房的华尔兹萦绕在窗外的花藤架之间。台球桌前,一对架着老花镜的花甲老人在玩耍。我们问起老夫妻对这类年轻人的时尚运动有何感想时,老人家笑容满面,诙谐地答道:“很喜欢,只是球老打不进,不过越挫越勇。 ”
吹拉弹唱各显其能
所谓惠及老年人的“文化养老”工程,是指“凡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凡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娱乐型文化活动;凡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反映他们生活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
花脸、小生、丑角,亦庄亦谐;表情、身段、唱腔,有板有眼……
鄞州区钟公庙街道都市森林社区有一个“都市森林京剧团”。团长叫丁友明。他父亲是京剧票友,耳濡目染,丁友明打小就爱上了京剧。退休以后,他约上二十多位有同样兴趣爱好的退休老人组建团队,各自拿来乐器,拉的拉、弹的弹、唱的唱,好不热闹。丁友明自豪地说:在宁波市的业余剧团里我们的设备是数一数二的,像我,光京胡就买了6把;所以我们的演出也一流。
菊黄枫红之时,一阵依依呀呀的练声以后,一段悠扬的《蝶恋花》青衣唱段在空中飘荡。每周一上午,社区居民聚集在绿化庭院,享受这样的“草根”京剧表演,感到特别亲切。
同心民乐团由一帮热爱民乐的发烧友组成。发起者是63岁的谢根芳,退休前在鄞州区文化局工作。他也是一位拉琴高手,京胡、板胡、二胡都玩得呱呱叫,京胡《夜深沉》和板胡《山乡春来早》的演奏是他的代表作。他曾多次获得浙江省音乐新作演唱演奏大赛的金奖和银奖,并多次赴德国、韩国及日本等国交流演出。对他来说,退休就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他建立起的这个民乐团,经常排练,经常演出,经常比赛。团里的很多老人都说,在乐曲中我们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病痛,找到了乐趣,找到了新的生活。
近年来,鄞州区有关方面按照“就近、就地、便利”原则,每年设计好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文化养老”主题,积极探索老年人喜闻乐见、务实管用的活动形式,注重“文化养老”的内涵,组织大家参与其中。
体现人文关怀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国学大师钱穆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文化关涉两个话题,一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生活。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里,人是文化的生物,生活处处可见文化的投影。
朋友曾与我们讲起一件事。他说,父母退休之后,闲来无事,便在家附近找了一块空地种起了蔬菜。不料,前些日子,这块土地被征收了,马上要盖高楼。得知此事的二老,想想以后再也没了劳动的乐趣和由此产生的消遣及消遣中的文化意蕴吗,心情有点郁闷。
我们听了挺感慨。退休老人在漫长的晚年生活中,怎样才能过得有劳动有文化的意义呢?
鄞州区先后成立各级各类涉老组织,比如体育、书画、科技、教师等协会和夕阳红艺术团。这些协会有章程、有班子、有经费,定期开展活动,注重内容上的融合和形式上的结合,为广大老年人搭建了表达心愿、展示风貌、释放潜能、体现价值的平台。
区老干部局副局长张颖告诉我们:鄞州区政协的陈东白退休后不去企业发挥“余热”当顾问,而是担任了区老年科协的会长。老年科协有医卫、工业、农业三个专业委员会,退休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相聚在此,为送科技下乡、送医疗下基层而乐此不疲,都感到充实了晚年生活。朋友父母不妨也来参加?
关键词:课堂教学;审美设计
Abstract: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teaching”,“classroom teaching”,“design”and“aesthetic”, we can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intension of the aesthetic design on classroom teaching.Aesthetics is the intrinsic requiremen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The aesthetic design on classroom teaching can be develop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aesthetic design on the end produc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discipline of arts, the discipline of non-arts and the whole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aesthetic desi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
要理解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先理解“教学”“课堂教学”“设计”这三个概念。
“教学”通常定义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就是这样定义的,并进一步指出,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生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1]这指出了教学中一定要关注:知识、能力、健康、品德。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从理论上奠定了班级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有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等不同形式。但大多数班级教学都采用课堂教学这种形式。在当代,课堂教学的范围也大大扩展了。狭义的课堂教学是指一个教师面对数十位学生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活动。广义的课堂教学,包括了广播电视大学的“直播课堂”,这种超越时空的课堂,常常是一两位教师,通过信息传播技术,面对数以万计的学生。显然,我们应当广义地理解课堂教学。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写道:“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明确地指出教学是艺术。在“致意读者”中,他又再次强调“教学论(didactic)是指教学的艺术。”[2]
在当代,“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成为一个争论题目,成为《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单列的一个条目。[3]有人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主要因为教学涉及人的情感和价值,大大超出了科学控制的范围。教学是人们献身于美的创造和唤起审美的乐趣为目的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有用的、实用的艺术。然而,当认识到教学是有用的、实用的艺术时,就意味着教学也可以用科学方法去求得理解,教学应当有自己的科学基础,这就可以认为:教学也是科学。
从夸美纽斯完成《大教学论》(1632年),300多年以来,教学是艺术得到普遍认同;教学是科学遭到不少人质疑。笔者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4]和《系统科学与教育》[5]两本书的前言中写道:“教育是科学,又是哲学;教育是技术,又是艺术;不,教育是四者的综合。”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学是教育的一个“子集”,教学又都是教育。因此,笔者上面这句话也可以特殊地说:“教学是科学,又是哲学;教学是技术,又是艺术;不,教学是四者的综合。”
教学是科学。从教学的内容看,都是属于广义科学的范畴。广义的科学包括:思维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上述科学交叉而形成的综合科学。从教学的方法看,都是要应用科学方法:观察与实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定量与定性,等等。笔者认为,系统科学为教学提供了现代科学的基础。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论文《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就是试图较全面地论证教育是科学,也即是论证教学是科学。[6]教学是科学,尚需人们继续深入探究。
教学是哲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联系。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在教学之中。教学总有自己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要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学科。教学中不可避免要联系世界观,还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教学是哲学。这似乎有点深奥,但十分明显。
教学是技术。技术包含很多的意义。狭义的技术指人类发明的产品和人工制品,以及这种产品所需的知识体系。广义的技术,包括产品、知识、人员、组织、规章制度和社会结构。“互联网技术”“教育技术”都是在广义上理解的技术。教学当然有产品和人工制品:教材、教案、课件(主要指软件)、教具、学具等;教学还有特定的人员、组织、规章制度、社会结构等。教学要使用工具,从简单的粉笔加黑板,到复杂的多媒体。教学是技术,这要求教师的专业要具有一定的“技能”。
教学是艺术。从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以来,教学是艺术,已获公认。艺术的基础是情感,艺术哲理是美学。教学的艺术,其基础是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情感投入;教学要求“真善美”的统一,要求“精气神”的统一。教学过程既有逻辑思想,又有形象思维。教学的美,“它体现着教学与美的统一、教的美与学的美的统一、教学的目的美与手段美的统一、教学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教学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教学美的创造与欣赏的统一”。[7]教学是艺术,这是教学自身内在具备的。
教学是科学,它有科学美;教学是哲学,它有理性美;教学是技术,它有技术美;教学是艺术,它有艺术美。教学是四者的综合,它有整合美、统一美。教学中的审美和立美是内在的。
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其关键词是“探究”;哲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其关键词是“思辨”;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其关键词是“设计”;艺术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其关键词是“鉴赏”。
教学既然是科学、哲学、技术、艺术这四者的综合,那么,教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就有四个关键词:科学“探究”、哲学“思辨”、技术“设计”、艺术“鉴赏”。
对于教学的“四分法”理解,起源于孔子。《论语》中写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现在可以这样理解:“文”指文化知识,学习时重在逻辑;“行”指行为实践,学习时重在操作;“忠”指忠心对人,学习时重在情感;“信”指信约交际,学习时重在交往。
现代教学论建立在现代心理学基础之上。现代心理学强调教学也是有四要素:“知、行、情、意”。这几乎与孔子的四教“文、行、忠、信”一一对应。
笔者应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思维模式,得出人的基本思维模式可分为四大类:逻辑型、操作型、艺术型(或称情感型)、交往型。[8]
从上述思维模式分类的视角出发,笔者对新课程改革提出一种新的解读。认为在教学中要强调“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基本方法。[9]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上述“四基”,决不是平均分配,而必须是:从实际出发,抓主要矛盾,重发展过程,有审美立美。
“设计”这个词,关联着“技术”。《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一书中写道:“设计被许多人认为是技术开发中的核心的解决问题过程,设计对于技术的重要性,就像探索之于科学,阅读之于语言艺术一样。为了掌握设计过程,除了对实施设计方案以制造一个产品或系统这一过程应当熟悉之外,还需要获得进行一个设计所需要的认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0]
课堂教学设计,是从“技术”的视角看课堂教学。教学是科学,教学中对“科学内容的设计”,其成品是“教材”的选择与组合;教学是哲学,应用认识论和方法论对教学中的“逻辑结构与教学程序”进行设计,其成品是“教案”和“课件”(软件)等;教学是技术,教师对教具、学具和情景的设计,有一系列成品;教学是艺术,在教材、教案、课件、教具、学具、情景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教材设计之美、教案设计之美、课件设计之美、教具设计之美、学具设计之美、情景设计之美。可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其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贯穿始终,是教学设计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加;对教学而言,审美设计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
二、案例:和谐教学的设计
教学模式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模式的建构,可以视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成品”之一。“设计”总是要针对“问题解决”。例如,什么叫“和谐教学”?一位教师应该掌握多少种教学模式?下面的设计就可以回答这两个问题。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在学校中,和谐教育的重点是和谐教学。适应、协调、促进发展,即和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即教学。什么是“和谐教学”呢?教师以“和谐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和谐的发展”,即是“和谐教学”。
什么是“和谐的方式”呢?笔者用四句通俗易记的话来概括:“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传之以神。”
A.“晓之以理”,重在应用逻辑思维。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讲解概念与原理等这些“基本知识”时,教师着重于“晓之以理”。
B.“导之以行”,重在应用操作思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探究学习,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示范实验与操作这些“基本技能”时,教师着重于“导之以行”。
C.“动之以情”,重在应用情感思维(或称艺术思维)。让学生在审美立美中提升境界,学会想象。体验情感与态度这些“基本态度”时,教师着重于“动之以情”。
D.“传之以神”,重在应用交往思维。在教学交往中要“画龙点睛”,传播出精神实质,让学生得其要领。领悟过程与方法这些“基本方法”时,教师着重于“传之以神”。
教师在教学中“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传之以神”;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对应也有四种学习方式:“思考接受、活动探究、情感体验、合作交流。”
a.“思考接受”,重在应用逻辑思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在教师和教材的启发下,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时,要学会“思考接受”。
b.“活动探究”,重在应用操作思维。动脑动手,尝试操作,在做中学,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时,要学会“活动探究”。
c.“情感体验”,重在应用情感思维(或称艺术思维)。要选择审美观点,在鉴赏中学会创新,发展个性。学生在掌握“基本态度”时,要学会“情感体验”。
d.“合作交流”,重在应用交往思维。在相互传播中,加深理解,能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又能外化表达给他人。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时,要学会“合作交流”。
教学的内容无论何种学科,主要有四大内容:逻辑型的“基本知识”、操作型的“基本技能”、情感型的“基本态度”、交往型的“基本方法”。与此对应,人的思维模式主要分为:逻辑型、操作型、情感型、交往型,以及两两协调的组合型,较均衡发展的综合型。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显然四种都具有,只是比例不会相同,有长有短。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就要扬长避短或用长补短;学生要“因材择学”,也要扬长避短或用长补短。教师和学生都要通过教学,主动、生动、健康地得到“和谐发展”,即是德、智、体、美这四方面都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得到持续发展。
现在,可以回答一个问题:“和谐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有多少种?答:有16种。我们可以将上面的论述表述为一个“矩阵”(4×4):
将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A、B、C、D),与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a、b、c、d),两两交叉结合起来,就构成16种非常有应用价值的教学方法。例如,Aa模式,即教师“晓之以理”,学生“思考接受”,简称“晓理—接受”模式。Aa模式是以Aa为主,其余Ab、Ac、Ad为辅。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好都有a、b、c、d。同理Ab模式是以Ab为主,其余Aa、Ac、Ad为辅。在一节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有重点,也要兼顾A、B、C、D。以此类推,得到16种主次分明的和谐教学模式。这就是笔者对和谐教学的设计。
在上述和谐教学设计中,笔者并没有直接写出审美设计,但审美贯穿始终。笔者想以此案例说明:“审美”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固有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和谐教学设计”就应当是“和谐教学的审美设计”。
三、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重在以教学技术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则是重在以教学艺术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教学。更进一步说,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是将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整合起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审美”考量。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审美”与“立美”。“审美”是认识美之所在;“立美”是创造美之实践。这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要求。
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对课堂教学的“成品”如教材、教案、课件、教具、学具、情景等,进行审美设计。(2)对人文科学类的学科,或简称为“艺术类学科”,例如,音乐、美术、文学、艺术等学科,进行课堂教学审美设计。这些学科对“艺术性”要求较高,审美本身就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3)对非人文科学类的学科,或简称“非艺术类学科”,例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类学科,在基础教学中,这些学科,主要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进行课堂教学审美设计。这些学科一般要求审美设计是渗透型、融入型。虽然“审美”并非是这些学科教学设计的“主旋律”,但是,审美设计得好,能强化学科的教学效果。通常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进行审美设计,使之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审美”虽然直接占用时间不多,但使课堂增色不少。(4)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入手,进行审美设计。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是一项需要大家群策群力、百花齐放的研究课题。
(一)课堂教学“成品”的审美设计
工程设计是要制造产品或系统。同样,教学设计也是要制造“成品或系统”。这些“成品或系统”是:教材、教案、课件、教具、学具、情景等。这些“成品或系统”如果用来交换或出售,也就可以称为“产品或系统”。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审美设计。教师在备课时仅仅用一种教材是不够的,通常应有两三套同类教材,进行审美比较,适当加以取舍和组合,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当然,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紧扣学生正在使用的教材,70%左右要遵照现行教材,30%左右选择其他教材作灵活调整。这是接近“黄金分割”的审美比例。要主次分明,而且要优选。既不能完全“照本宣科”,又不能完全抛开教材。
教师要对“教案”进行审美设计。笔者的经验是: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包括各次考试的题目,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悍,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这些都是在对教案进行审美设计。
教师要对“课件”进行审美设计。课件是教案的一部分,通常指多媒体课件。课件是要展示给学生“视听”的内容,当然需要进行审美设计,如色彩搭配、字体大小、音乐陪衬、展示节奏等等,要有一系列的审美设计。课件的特征是:它是有目标的;它是基于特定要求的;它是有系统进行的;它是可反复进行的;它是具有创造性的。
教师要对“教具”“学具”进行审美设计。教具既有以产品形式购买的教具,也有师生自制的教具。人手一份的教具,即成为了学具。对于教具、学具都有进行审美设计的必要。设计教具、学具既需要技术,又需要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教具、学具应当具有简洁美、逻辑美、实用美。它们的目标单一,有助于解决问题。
教师要对“情景”进行审美设计。不同学科的教师,在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时,需要设计不同的情景。教学情景的设计显然有审美的问题,如,设计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吗?能使教学生动活泼吗?能使教学成为美的享受吗?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吗?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对教学情景进行审美设计,从而使上述问题很好地解决。教师就是运用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去解决相应的各种问题。
(二)艺术类学科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
艺术教学之所以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是因为艺术教学是在“鉴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音乐课总有“名曲欣赏”,美术课总有“名画欣赏”,文学课总有“名著欣赏”,等等。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艺术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有:模仿、探索、体验、合作。由于艺术教学的基础是“鉴赏”,因此,根据整合的观点,就应有以下艺术教学的四个基本教学模式:“鉴赏—模仿”模式、“鉴赏—探索”模式、“鉴赏—体验”模式、“鉴赏—合作”模式。可以把艺术课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原则和策略概括如下。
“鉴赏—模仿”模式。模式特点:艺术鉴赏,形神模仿。教学原则:分科与整合统一。教学策略:展现立体的知识结构。
“鉴赏—探索”模式。模式特点:鉴赏精品,探索创新。教学原则:审美与立美统一。教学策略:运用互动的操作训练。
“鉴赏—体验”模式。模式特点:鉴赏体验,个性发展。教学原则:体验与认知统一。教学策略:鼓励多样的个性选择。
“鉴赏—合作”模式。模式特点:合作鉴赏,交流传播。教学原则:互动与分享统一。教学策略:实施真实的社会传播。
由于学校艺术教学包括丰富的内容,如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曲艺、文学等等,因此,应当根据不同内容的艺术、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社会现状,分别建构更加多样、更加具体的艺术教学的审美模式。
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要求教师应当具有四大审美素质:其一,提高审美修养,乐于用全部智慧去发现美;其二,提高审美能力,乐于用灵巧双手去创造美;其三,提高审美态度,乐于用真情实意去体验美;其四,提高审美交往,乐于用诚实信誉去传播美。
(三)非艺术类学科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
顾颉主编的《中小学整合式教育》一书,提出了两种融入式学科美育的操作模式:“模块型”的教学审美模式和“随机型”的教学审美模式。[11]
“模块型”是指教学内容中具有典型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在某一时段或某一环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运用美育因素,集中地实施美育。它的主要环节包括:创设情景审美感知体验欣赏立美建构。
首先,教师通过一定的媒体和手段,创设富于审美性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的审美欲望和兴趣;其次,在教师的点拨下,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对审美对象的初步感知;再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比较、联想、想象等,深化对美的体验,形成对美的认知与欣赏;最后,将审美对象内化为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这是一个对美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外化到内化,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
在该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对应着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揭示的四个环节:虚静感物会心畅神。
“随机型”是指教师在没有刻意设定审美目标和创设审美情境的情况下,随着教学进程的一步步深入,在某一时刻“顺其自然”地实施美育。也就是说,它可能是教师事前未曾预料到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于一个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有自觉的美育意识的教师来说,他能够捉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时机,顺其自然、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到美感体验,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和创造美的冲动,以至情之所至,欲罢不能,富有灵感地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对应于模块型的学科美育,随机型学科美育可以对称地表述为:顺其自然适时引导情之所至顿悟创造。同样,这对应着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揭示的四个环节:无为向善动情灵感。
从艺术美三原理出发,笔者在《教育建模》一书中,研讨了五个审美教学模式:趣味模式、形象模式、圆融模式、奇异模式、幽默模式。[12]这五个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可归入“渗透式”的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也可称为“小模块型学科美育模式。”
趣味模式的特点是:激发热情,愉快地学。学生认可的优秀老师,其中“教得很好,能引起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感到听讲是一种愉快,达到“如沐春风”的境地。
趣味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引趣激情愉悦如沐春风。
形象模式的特点是:情境生动,形象地学。不仅学习语言需要进行情境教学,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综合科学,也需要根据内容、对象,恰当地设置情境进行教学。
形象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直观配乐诗歌创设情境。
圆融模式的特点是:诱导协作,圆融地学。在教学中,很有逻辑,这是圆融;进而又富于直觉,这是奇异。从教学过程看,需要在大量培养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培养直觉思维。因此,圆融模式是教学艺术中一种重要的模式。
圆融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诱导共鸣圆融指点迷津。
奇异模式的特点是:富于魅力,奇异地学。在教学中,教师能巧妙地设置悬念,就像说评书的人讲到关键处,“啪”的一声:“请听下回分解!”大多埋下伏笔,设置悬念。解开这个悬念,常常令人惊叹。在变化中看出不变,又能在不变中看出变化。要有发展、有创新,独辟蹊径。
奇异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悬念惊叹变换独辟蹊径。
幽默模式的特点是:机智风趣,幽默地学。笔者很同意董远骞在《教学的艺术》中的看法:“以学校的实际状况看,幽默不是多了,不是几秒钟到一两分钟的幽默挤了教学的时间,而是幽默太少。值得同情的是,学生还在没有幽默、没有愉悦的教学下做长久的挣扎。因此,应该向教师呼吁:不妨多一点幽默。”[13]笔者认为,在一堂课的讲课中,应该让学生有一两次喝彩。师生都学会幽默,这是可以逐步达到的。
幽默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诙谐机敏笑声融洽气氛。
上述五个审美教学模式,对教师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是如何具体操作,尚需要以具体案例来说明。笔者之所以称上述模式为“小模块型学科美育模式”,是因为其中每一个模式并不是作为“一节课”的教学模式,而是渗透、插入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模块”,增加学科教学的艺术性;将审美真正自然地渗透、融入学科教学之中,而不是用审美取代学科教学。
(四)课堂教学的“整体”审美设计
笔者建构的“审美—立美”教学模式,正是尝试从课堂教学的“整体”上,进行审美设计。[14]
“审美—立美”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选择“审美观点”,确立“对立范畴”的转化及互补,实现“立美建构”。
审美是认识美之所在,立美是创建美之实践。“审美—立美”教学模式的主要过程是:从“审美视点”出发,经过一组对立范畴的转化,将对立范畴互补起来,进而达到“立美建构”。其中的一组“对立范畴”的转化,可以是“艺术美”的范畴转化,例如,和谐奇异,多样统一;可以是“科学美”的范畴转化,例如,分析综合,复杂简单;可以是“艺术美”“科学美”两者融合的范畴转化,例如,发散收敛,浅显深奥。
“审美视点”如何确定呢?整体地说,是从思维(科学)美、自然(科学)美、人文(科学)美、社会(科学)美、综合(科学)美中去选择。就一节课而言,大多选择一个“审美视点”来展开。
“立美建构”如何实现呢?整体地说,是通过内容美、形式美、方法美、过程美、结构美来实现,就一节课而言,最后能有所创新,就是实现了“立美建构”。
课堂教学“整体”的审美设计,必须要充分认识学生审美的心理过程。李如密教授提出:“教学美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由审美期待、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心象、审美共鸣、审美回味等心理环节组成。”[15]对学生审美心理过程的研究,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整体”的审美设计。赵伶俐教授建构的美育综合课“审美视点结构教学模式”和各科通用的“审美化视点结构教授模式”等,[16]都是属于对课堂教学“整体”的审美设计。
参考文献
[1]国华大百科全书·教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50.
[2]〔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3.
[3]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九卷),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114—115.
[4]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1.
[5]查有梁.系统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
[6]查有梁.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0,(1):79—98.
[7]李如密.教学美的意蕴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6,(2):13—17.
[8]查有梁.论思维模式的分类及其应用[J].教育研究,2004,(1):49—54.
[9]查有梁.从思维模式看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15—20.
[10]国际技术教育协会.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S].黄军英,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8.
[11]顾颉.中小学整合式美育[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2—83.
[12]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106—107.
[13]董远骞.教学的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2.
[14]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113—114.
[15]李如密.教学美欣赏的心理过程[J].教育科学论坛,2006,(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