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静的生活范文

平静的生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平静的生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平静的生活

第1篇:平静的生活范文

最近,央视热播新版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剧中一个普通北平市民家庭在抗战中的悲欢离合,不禁又勾起了我们对于古城北京那段特殊岁月的回忆。抗战八年间,在耀眼的刺刀和太阳旗下,这座古都的人们经历了怎样的屈辱与辛酸?有人怀着重整河山待后生的信念,投身革命。有人唱着《大刀进行曲》的旋律,战死沙场。但更多的人,留在了这座城市,他们是宏大历史烽烟背后的芸芸众生,是这座城市最为普通的细胞和元素。由于种种原因,北平市民的这八年生活,被掩盖在了血雨腥风之下,鲜有记载。以致我们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去追忆那一段“狼烟北平”的岁月。即使普通无长,但他们确确实实经历了这寒冬般的生活,是这段历史最好的叙述者与见证人。本文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借助口述史与档案资料,为读者再现一幅鲜活的历史图景,保留一份真实的城市档案。

工商业的崩溃

1937年7月29日,北平,西方作家笔下的“东方佛罗伦萨”,沦入日寇手中。20世纪初,古都北平在短短的三十余年间,也曾多次兵临城下,政权也几易其手。对于日本人进城,北平的市民只能又是一声长叹,机械性的关门闭户,习惯性的躲避兵祸。许多普通市民都认为,日本人拿够了,抢足了,自会撤兵。多则半年,少则一月,北平城还是北平城。但是万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

从日军进城的这一天起,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市井小民,都被强加了一个名字――亡国奴。平日上街,他们必须设法躲避开上大街的日军坦克与横冲直撞的日伪轿车,不然一不留神,就做了轮下冤鬼。在茶馆酒肆,说话也必须谨言慎行,一时失言,就会马上被日伪汉奸安上个“反日分子”的头衔。即使在家中,也不得过安生日子,随时可能有宪兵闯入,进行搜查与质问。一句话,在那个年月的北平,中国老百姓向往的安稳日子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即使想与世无争,莫问国事,你也躲不开经济这只无形的手,北平经济的崩溃,将每一个人拖入了战争痛苦的泥潭之中。

日本对整个华北地区实行的是战略性掠夺的策略,这无疑是将北平乃至全华北民众的生活与他们罪恶的“圣战”强行捆绑在了一起。结果导致物价的走向完全不受经济规律的控制。在日伪统治时期,市场混乱,价格波动极大,一夜暴富或者一夜倾家荡产的事情很常见。据一位当年在前门大街当学徒的陈士老人回忆,前门大街上的一个杂货铺老板,借高利贷进了很多货物,希望可以靠囤积来发一笔财。就当这位做着黄粱美梦的时候,市场价格突然在数日内暴跌,因无力还债,被逼上吊自杀了。结果就在他自杀后的第二天,他囤积的货物价格又突然暴涨。虽然价格时有波动,但就北平总体而言,物价在八年中还是翻了数倍。物价飞涨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日军对许多领域进行了掠夺与控制,使得许多商品,达到了有价无市的状态。不要说粮食药品,到了战争后期,即使小小的火柴都已经买不到了,那是因为火柴头上的磷,全都拿去支援“圣战”了。

老北京因为是几代,达官显贵,商贾巨富云集。所以城市经济主要是靠今天所谓的第三产业,自清末到民国形成了几个颇具规模的商圈。如前门外的前门商圈,宣武门外的琉璃厂商圈,还有内城的隆福寺、护国寺、东安市场等等。但在日伪的统治下,北平的工商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可谓百业萧条。据统计,到1945年光复,北平大部分买卖铺户都几乎被耗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许多大街上开业铺户不足三成。

萧条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商户的正常营业秩序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进货方面,日伪当局设置了诸多规定,层层盘剥,再加上全国已是一片战场,从外省进货既不安全,成本又高。就华北地区而言,各种政治势力犬牙交错,往往一家的货品要给几个“政府”交税,再加上各路土匪山贼的打劫.到了北京,羊毛也变成了金针。世道大乱使得北京的工商业举步维艰。没有了国家政权保护管理的北京工商业就如同没了娘的孤儿,受尽了困苦与刁难。这时的工商业人士,在饱尝了亡国之苦后,最能深刻体会到国富民则强,国破家难存的道理。

比起商路遭到破坏,更为要命的是日本人和汉奸的骚扰与敲诈。据当年大栅栏商业街绸缎庄学徒的老人张金芳回忆,那时的买卖铺户每天开门就是提心吊胆,根本没心思做生意,老顾客减少了一半都多,在日伪时期能有很大消费能力的,不是日本人就是狗汉奸。伺候他们可说是又恨又怕。恨是恨他们这些人无恶不作,坑苦了老百姓,不愿做他们的生意。但更怕这些恶棍趁机找茬敲诈勒索,横生枝节。所以和他们谈生意都格外地快。那时绸缎庄里经常有日伪汉奸领来的日本客人。他们兴致勃勃地挑选丝绸布料去做日本和服,价钱方面基本都是他们说了算,为的就是让这帮活阎王快点走。这时往往日伪汉奸会把价钱压得很低,甚至不到进价的一半,给商户造成巨大损失。像瑞蚨祥绸缎庄,同仁堂中药店等大买卖,即使仗着本金厚名誉好,在这种乱世中也只是勉强维持。更不要说一些小本经营的店铺,有几次这样的亏本生意,就倾家荡产了。

如果说经济上的盘剥与勒索尚可忍受,对人格的侮辱则使得许多商家忍无可忍。北京鼎鼎大名的老字号“爆肚冯”,在日伪时期曾经一度改卖烧饼,名动四九城的名吃之所以改行,皆因一碗卤煮。据“爆肚冯”第四代掌门人冯广聚回忆,民国年间,父亲冯金河带着他们兄弟四人,在前门外门框胡同开设“爆肚冯”。1937年日军进城,客人一夜间就少了。像大栅栏商业街,主要靠着住在内城的上层人出城消费而带动。战争爆发,内城居民都不敢轻易出门,更不要说来外城消费了。因此整个大栅栏一下子萧条了下来。而冯金河做为一个本分的生意人,仍然小心地伺候着来店里吃饭的每位主顾。那时,冯家店前的马路翻修,有一个日本监工常到店中来吃吃喝喝,从不给钱。老实的掌柜冯金河仍然奉行着和气生财的原则,尽量不与其争执。但是日本监工得寸进尺,更觉得这家人好欺负,一天竟然端着一碗卤煮来到冯家的店里。众所周知,做爆肚生意的大都是回民,忌吃猪肉。冯家也不例外,这无疑是对中国人人格的挑衅与污蔑。冯掌柜上前劝阻,日本监工反而大喊大叫地将一碗卤煮扔向了店里的山墙,溅得整个店里都是。这次冯家父子真是忍无可忍了,长期的愤怒一时间全都爆发了出来。冯家父子出手给了日本人几个耳光,将其痛打了一顿赶出了店门。他们本以为这次闯下了大祸,没想到等了几天,竟然没有日本人来抓人。如同《四世同堂》里的祁老爷子一样,冯家父子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对待这种得寸进尺的侵略者,先磕头后说话是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硬对硬,才能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也不是好欺负的。虽然躲过了这次劫难,但是每日提心吊胆得做生意,冯家的买卖也随着

世道的不济而一落千丈了。

“共和面”的集体记忆

食品副食是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但是日伪时期的北京市民,连这方面也得不到保证,甚至根本是一种奢求。许多读过《四世同堂》原著或观看过电视剧的读者都会记得,剧中人祁老爷子因为发现自家的粮食没有存足三个月而责骂大孙媳的情节。兵荒马乱的年月让书中的祁老爷子养成了留足三月口粮的“战备”习惯。这留粮的情节本已是对旧中国民不聊生的一种讽刺。而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中国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也成了一种奢望。

一方面是物价飞涨,钱贱如纸。许多老百姓根本没有钱享受“奢侈”的米面果蔬。这种情况甚至波及到了皇亲贵戚的生活,前清军咨大臣,贝勒爷载涛,因为不肯与日本人合作,宁死不做的官职,导致生活断了来源,随着物价的飞涨,贝勒爷的生活竟也成了难题,无奈之下,载涛只得挑选自家的珍玩古董,自己夹上小包袱,到西直门关厢去出售。拿回钱来聊补家用。堂堂的王爷竟然沦落到摆地摊卖祖产的份上,其他的阶层更是不堪了。

如今社会所羡慕的公务员阶层,在日伪时期,处境也相当困苦。当时在日伪供职的许多“公务人”员曾在《华北新报》上登出《小公务员的生活》、《请为公务人员着想》等长篇文章。描述了日伪公务员的生活窘况。以一个中等科员来说,在1944年上半年,一个月加上补贴可以拿到240元。但当时的房租均价是30元到40元,一尺布要10余元,一袋面则要200余元。一个科员的收入不要说养家,连自己的最低生存都成了问题。纵向比较一下,不要说战前,比之1939年的统计数字,科员的工资涨了近一倍,但同时粮食涨了30多倍,布匹涨了100多倍,房租涨的较少,也有5倍左右。这种加薪的幅度比之物价的猛涨,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到了1944年,一个科长想召集自己的科员开会,往往要去街角路边寻找,因为他们的科员,都去街上拉洋车补贴家用了。对于日伪时期的物价飞涨,著名相声演员“小蘑菇”常宝垄曾编演过这样的相声:“一打听面粉八块钱一袋,真便宜啊,赶紧买吧,拿过来一看,是牙粉袋(巴掌大可放二两重物的袋子)……”后来这种讽刺时局的相声段子遭到禁演。

另一方面,像祁老爷子家一样,即使是你还有购买能力,许多商品你也根本是买不到的。比如粮食,由于华北,乃至整个日占区都要对日军提供军粮,所以米面如同石油一样,是战争的另一条生命线。日伪当局可说是想尽一切办法向乡村收粮抢粮,扫荡抢粮的鬼子在题材的电影中是最为常见的题材。另一方面粮食对于城市的供给完全打破市场规律,按照计划分配的原则进行实施。对于日本人当然是宽松优惠。他们取精用宏,养尊处优。不要说人,即使是军马也要用粮食喂养。那些军马吃豆类的作物消化不了,粪便中还有没有消化的豆子,附近饿极了的饥民就将其拣出来充饥。悲惨的情景,让人不忍目睹。

对于家境好的市民,粮食与副食的供应,也成了问题。一位当年辅仁大学的学生董毅在1940年2月21日写下了这样的日记:“自阴历年以后,物价飞涨不已,白糖迄今已一元八分一斤,比肉还贵,肉有行无市,有钱买不着肉,豆腐四分一块,面一元八一斤,大米一百二十八元一石,次米三毛七一斤,但都没有地方买,见面时人人皆为过日子问题暗暗切齿发愁不已。”

在日伪时期,市民最常食用的还是要数“共和面”了。这点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祁家最小的生命妞妞最后就是因为吃杂质过多的共和面,里面的沙子、谷壳卡在阑尾处,引起了急性阑尾炎。她肚子里阵阵绞痛,浑身缩成一团,浑身直冒冷汗,旧裤子,小褂子都湿透了,在受尽了人间苦难以后,离开了人世。如同老舍先生描述的一样,所谓的共和面,就是三四十种猫不闻狗不舔的废物混合成的东西。据老人们回忆,这种混合面的成分在日伪统治时期也并不固定。年景好的时候,里面多数是陈康烂谷和一些谷壳麦秆之类的东西。如果年景不好,以上的东西都属奢求,更多的掺进了碎石子、沙粒、虫子甚至煤渣。曾在鹤年堂学徒的傅留城老人回忆;“老百姓开始忍受不了“共和面”,就提着口袋到处找卖粮的地方,不过粮店就是不卖,因为日本人已经下了封粮的死命令。没办法,后来老百姓连用来喂猪的白薯干、豆饼之类的东西都抢着买。再到后来干脆连共和面也不易得到了,一旦买到,不得不强忍着咽下了。”共和面的口感是可想而知的,更要命的是这种东西既没有营养,而且容易引起腹泻或者便秘,对于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孩子无异于一道催命符。到了战争后期,日本人对于粮食的管控更加严格,动不动就封铺抢店。即使是共和面也成了“香饽饽”,因此城市中竟然衍生出了一些小贩,他们清早起来,悄悄地走街串巷,收购上来一些共和面,再赶出城外,卖给关厢的困苦百姓,从中赚取一点利润。那时的北平老百姓,即使想吃到一些猪狗都不肯食用的共和面,都要如此偷偷摸摸。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轻闲”的日本医生

在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下,疾病长期与北平人相伴。据不完全统计,那时的北平街头每天因为冻饿和疾病而死的“倒卧”(即老北京话中对于街上饿殍的称呼)就多达300余人。

民国以来,除去传统的中医外,北平市民渐渐接受了西医院。有名的西医院如协和、道济医院等,都是北平市民通常的就医选择。但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这些教会背景的医院也全被日本人占领。有条件的外国医护人员都撤回本国,而许多有名的中国医师或者退回家中隐居,或者转移至大后方。取而代之的则是日方的军代表和日本大夫。为了恢复秩序,这些日本大夫也都出门诊。开始的时候,由于中国大夫都跑光了,几乎都是日本医生门诊,医院一天里干脆就是一个病人都没有,情景很是冷清。由于日军在城市里的种种暴行,市民们最终将“日本人”与“日本军”画上了等号。这些平日里的魔鬼避之惟恐不及,谁还敢把自己的命交给他们医治。所以北平市民有病宁可生扛,也不肯到这些医院中看病。后来日本人无奈,四处派人寻找中国大夫,威逼利诱他们回到医院。有了中国大夫,医院里的病人才多了起来。但是同时医院里也出了许多“怪事”。有些病人明明挂了号等候看病的,可等到大夫叫号的时候,人却不见了。他们是“害怕”日本人,往往花钱挂了号看到是日本大夫出诊,宁可让钱打水漂,也不肯进去看病。这样的情形使得日本大夫悠闲到心慌的程度。以至于他们推出了一种“白牌”,每天大概派发十余个,拿到“白牌”的患者可以免费看病、取药、甚至住院接受治疗。尽管如此.这种“白牌”也经常用不完。

对日本人的厌恶,蔓延到了日占北平的方方面面。罪恶的战争不仅使得两国人民都处于水深火热。对于普通民众的交往,也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据统计,日伪时期在北平居住的日本侨民有五万余人,加上朝鲜人,

侨民人数可以达到六万人左右。他们从军而来的较少(真正的军人是不与居民混住的)。大多是来华经商,开设洋行。或者从事行政工作,属于日本的老百姓。但北平老百姓与这些日本百姓间,存在着一道很深的鸿沟。北京的胡同文化是最讲邻里走动,和谐共处的。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嘛!但对待日本邻居,即使住在对门或者隔壁,中国居民也是不敢走动的。一方面,与日本人“亲善”,容易落下个汉奸的名声,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居民的很多行为,北平人也是看不惯的,避之惟恐不及,更不要谈深交了。

日军酒醉后胡作非为的事情屡见不鲜。就是普通日本人,虽然不会满大街抓“花姑娘”,醉酒后也是相当失态的,起码是相当扰民的。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他们是“一等公民”,做事比之本土,也就放荡不羁了起来。据宣武门外的老居民赵宝成回忆,许多日本男人在家里喝醉了酒,就穿着内衣内裤,拎着酒瓶冲到街上,嘴里不是叽里呱啦地说着日本话,就是扯着嗓子唱中国居民认为难以入耳的日本歌,那调子活像死人出殡时候和尚念的经。有时还在街上“载歌载舞”,扰得四邻不安,完全不把在一旁乘凉或者闲谈的中国人放在眼里。最后他们一条街上的老百姓都对日本居民产生了很差的印象。当时街上有一条百家犬(就是靠各家喂养的流浪狗),大家一致决定把它起名为“日本人”。

红火的“日本市场”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以来,战争态势有了新的转变。1944年以后,日本的优势完全丧失,战场上节节败退,军队中厌战的情绪越来越高。这种气息也蔓延到了所谓“后方”的北平。从1945年开始,北平的上空就经常有美国飞机来撒反日传单,明眼人看得出来,日本人已经失去了制空权。日本人的气焰也没那么嚣张了。很多侨民都低着头走路。穿撒酒疯的日本男人却多了起来。因为他们内心平添了更多的苦闷,只能借酒消愁。这些都使敏感的北平人民嗅到了日本败亡的气息。

当年在大栅栏精明眼镜店做学徒的王永斌老人回忆过这样一件事情。1945年上半年的一天,王永斌正在店中站柜,突然进来三个挂着手枪的日本军官,一进店就把手枪掏出来扔在了柜台上。这把全店的伙计都吓坏了,以为日本人又要明抢呢。结果发现好像也不是,几个日本人连比划带说的,意思是要把枪给卖了。就这也把掌柜的吓得够呛,赶紧把这几位请走了,几个日本军官很失望地离开了眼镜店,又沿着街面去找下一家店了。军人最为珍视的枪支都可出卖,由此可见当时的日军当中。厌战情绪已经相当严重。

比起军官卖枪,日本侨民变卖家当是更为常见的现象。战败前夕,随着日本军方的节节败退,日本侨民在北平的日子也紧张了起来。他们纷纷将自家的用具拿出来变卖,大到大衣柜、半导体,小到锅碗瓢盆都在他们变卖的行列之内。由于变卖现象极其普遍,导致在东单到东安市场一线的街上出现了“日本市场”。日本侨民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他们的生活用品,每当有人光顾,摆摊的日本侨民都感激致谢,因为他们要凑钱回日本去。笔者家里现在还藏有一对日式的瓷盘和几件木器,都是这个时期笔者的祖父在“日本市场”上购得的。

第2篇:平静的生活范文

其实在比较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了结果,即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与欧洲人之间肯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毕竟欧洲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而目前的中国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发展中大国。我们知道和别人有差距,那么这种差距又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就以自己浅薄的认识来做个形象而有趣的比较。

首先,我们假设一个中国人的收入是1000元人民币,这个收入是目前北京这类城市中的较低收入。我们也假设一个欧洲人的收入刚好也是1000欧元,大体上来讲1000欧元也是西欧发达国家中的较低水平 (例如:法国官方规定的税后最低收入为1080欧元)。OK,我们现在就来比较。

一,住。在北京,如果一个人的收入水平是1000人民币的话,那么最少也要花400元才能租到位置较差、环境较差、房屋质量也不大好的简陋居室容身。而在欧洲的许多城市里,租一个地方让自己容身的话,基本上最便宜的房子也要400欧元左右。但是因为欧洲的城市都不大,即使400欧元租的房子也不会离市中心太远,况且,在欧洲越是市中心的老城区(尤其是环境较差的地段)往往越是便宜,相反,近郊区则多是豪宅的所在地。好了,在不考虑房屋以及环境质量的情况下,在住的这个环节就算是打了个平手吧。

二,吃。在中国,1000元收入的人在北京估计平时就多以面条或者盖饭打发了,最便宜的一餐饭差不多就算6块钱好了。而欧洲的大多数地方最便宜的快餐当数土耳其烤肉(面包或饼夹各种蔬菜和烤肉),价格基本上是4欧元,只是土耳其烤肉只能站着吃或者边走边吃了。考虑到土耳其烤肉毕竟有肉,而且量还不少,所以在最基本的吃的方面咱们比人家稍逊一筹。如果以麦当劳作参考的话差距或许还要拉大一些,在欧洲一份巨无霸套餐是7欧元左右,而在中国则是21块左右。也正因此,麦当劳在欧洲几乎就是穷人的食堂。如果比较生日蛋糕的话中国比欧洲就有些贵得离谱了――一个8寸左右的奶油生日蛋糕在欧洲基本上都在15欧元以下,而在中国则都在百元左右了。

三,穿。在北京,便宜的服装很容易找到。一条裤子或是一件质量一般的上衣用50块钱总还是买得到的,而如果在批发市场的话估计还可以再便宜个十块八块。那么欧洲呢?如果要花50欧元的话基本上可以买一件正价的耐克或者阿迪达斯了,商店里普通牌子的衣服多是二三十欧元,而要是在小摊上5欧元就能买条能穿得出去的裤子,10欧元也能买得到一件没什么品位的上衣凑合。在穿的方面中国1000元收入的购买力显然与欧洲存在着差距,但这种差距并不是那种跳起来都够不着的差距,毕竟中国是一个制衣大国,如果起个大早去趟早市的话,十来块钱说不定也能淘到一件能上身的物件。

四,用。在欧洲,一大瓶名牌洗发水的价格基本上也就是四五欧元,一瓶国际名牌香水的价格多在30~60欧元,世界顶级化妆品的价格不外乎100欧元左右。如果说国内销售的香水和化妆品因为有进口关税,价格上比欧洲贵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中国本地生产的洗发水动辄三四十块人民币就有些不大公平了。

五,行。在北京,无论你收入有多少,坐一次地铁的花费都是两块钱,欧洲则基本上是一欧元以上,但买磁卡的话坐一趟公交车只需0.4元,这一点比欧洲要便宜一些(相对来讲上海则要比欧洲贵一些,在维也纳只要花上5欧元就可以在一天之内无限制乘坐各种公交车辆了)。但是,在乘坐火车和飞机的时候,咱们与人家的差距就大了。譬如说从巴黎到法国南部的图鲁兹,花80欧元就可以买张卧铺夕发朝至;而大体同等的路程,在中国的话就需要200元左右,值得欣慰的是咱中国的卧铺车厢与欧洲比并不逊色。倒是坐飞机的差距比较大,欧洲的廉价航空让你花40欧元就可以从巴黎飞到罗马,而同样的距离在中国即使是特价机票也需要300欧元。不过考虑到中国的航空公司是按照国际价格购买的燃油,当然,飞机也是按照国际价格购买的飞机,所以咱们的机票相对较贵是吃了汇率的亏――300多块的打折机票刚好相当于40欧元。

六,泡吧。这一项的差距就太大了。在欧洲的酒吧,如果不是旅游热点区域的话,一杯散装啤酒的价格也就是两三欧元,即使在旅游热点区域――譬如说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那儿散装啤酒的价格就涨到了七八欧元一杯。相对于北京三里屯和上海的衡山路动辄四五十元的价格来说,欧洲泡吧的价格是相当便宜的。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1000欧元的收入在欧洲也能泡得起酒吧。在中国酒吧显然要“贵族”许多――我在水城威尼斯稍微偏僻的地段就曾花一欧元在酒吧里点了一杯红酒(站着喝的价格),要是在北京的话那杯红酒无论如何敢要我40块人民币。

七,理发。和国内的情况类似,在欧洲理发的价格也有贵贱之分,从5欧元到30欧元都有,名发型师的价格更是普通人无法接受的,但基本以10来块欧元的为多。在这一环节两地没有太大分别,只是欧洲的理发馆比较小但富有艺术气息,中国的发廊大但多没什么品位。

八,看病买药。其实关于看病我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因为无论在欧洲还是中国,我基本上都没去过医院。只是听说欧洲人基本上全靠保险公司支付医疗费用,而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则只能靠自己了。我在欧洲旅行期间发过一次烧,在法国的药店里买了一盒药花了4欧元,类似的药品在北京花4块钱也能买到,但服务员却拼命地向你推荐贵的。

九,咖啡馆。在欧洲,尤其在意大利,如果站着喝杯咖啡的话最便宜的是0.7欧元,即便在巴黎最著名的有很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常光顾的花神咖啡馆,一杯卡布其诺的价格不外乎7欧元,而德国柏林街头的流动咖啡车卖的卡布其诺则只需要1欧元。为国内所熟悉的星巴克在欧洲大多数城市的价格也都在3~5欧元之间,而在北京的话要想喝杯咖啡怎么也要20多块。不过说句公平的话,国内的咖啡馆基本上比欧洲的咖啡馆舒适得多,很多还提供免费的无线上网,而在欧洲找一个提供免费无线上网的咖啡馆也不是不可能,难!欧洲的咖啡馆虽然便宜但不能久留,想用一杯咖啡待一下午恐怕会遭到白眼――欧洲人一般不会在同一家咖啡馆待得太久,除非不停地消费。

十,看电影。在欧洲的大城市看场电影的价格多在8欧元左右,所以即使收入只有1000欧元的人也可以时不时地看回最新的大片。而北京的电影院就算团购最便宜的也得25元,挣1000块钱的人估计连电影院的门冲哪儿开都不知道吧。

十一,旅馆。(在欧洲,即使是穷学生也能出外旅行――甚至是出国旅行。欧洲有一种面向欧洲籍学生的铁路优惠票,300欧元左右就可以买一张火车联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允许无限制地乘坐20几个国家的火车旅行。)旅行的话就必须要住旅馆。在欧洲,最便宜的旅馆是宿营地,有的宿营地10来欧元就可以住一晚,宿营地里还能够洗个热水澡。欧洲青年出外游玩喜欢住青年旅馆,尽管是6人间甚至8人间的上下铺但条件还是不错的,还可以免费使用厨房做饭以减少开销。住在同一个房间里的人说话时都是轻声细语,为了不影响他人连走路和关门都是蹑手蹑脚。所以即使住在多人间也不用担心熟睡之后被吵醒。当然,如果不喜欢住多人间的话,在欧洲(除了旅游热点区域)的城市里很容易找到40欧元左右的廉价旅馆――虽然是廉价旅馆,但在卫生条件和舒适程度上基本上不亚于北京两三百块左右的旅馆。但是挣1000块人民币的人恐怕是舍不得住300块钱的旅馆吧?可以说,在旅行的花费与舒适度上咱们与人家的差距是相当大的。

十二,景点门票。国内的旅游景点门票超级贵,100块200块的景点门票太多了。欧洲旅游景点的门票相对来说要便宜很多,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甚至都是免费的。像巴黎的卢浮宫门票只要10欧元,学生还可以免费或者半价。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只需要七八欧元,如果不坐电梯还可以打折。巴塞罗那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高迪设计的桂尔公园已经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这个有围墙有大门的公园却向全世界的旅游者免费开放。比较之后我们发现中国的旅游景点是专门宰人的地方。有人说中国人多,旅游景点的票价要是太便宜的话会造成人满为患的现象。殊不知,巴黎埃菲尔铁塔下排队参观的人从早上七八点一直排到夜里十一二点呢,可门票价格依然就是欧洲当地一顿普通快餐的价格。

十三,房价。仅以房价较为便宜的柏林为例。柏林全市的平均房价是1000欧元一平米,一个月收入1000欧元的人刚好可以用一个月的收入购买一平米的住宅,大体上十年的收入可以买一套100平米的住宅。北京五环以内的房价都在二万以上,一个月收入1000元人民币的人20个月的收入刚够买一平米,要想买套100平米的住宅则需要近200年的时间,有趣的是那住宅的使用期限却只有70年而已。

十四,艺术观赏。维也纳金色大厅在中国家喻户晓,平时在那里看一场音乐演出的门票最便宜的是30多欧元(站票5欧元),所以月收入1000欧元的人也可以不时地高雅高雅。北京一场音乐会的价格动辄几百块上千块,相应地也变成了有钱人去的地方,当然偶尔也有超级粉丝靠砸锅卖铁买张票高雅一下。不过说句公道话,国家大剧院的价格还是照顾到了低收入者的。

十五,汽车和家电。欧洲较便宜的汽车接近1万欧元,而中国最便宜的汽车是3万多,只是在质量上还无法达到欧洲经济型轿车目前的水平。考虑到制造汽车的原材料价格基本上都与国际接轨了,所以咱中国的经济型汽车价格是相当低的,但高档轿车的价格则远远地高过欧洲。在欧洲,一台液晶电视的价格基本上是从100多到1000多欧元,榨汁机的价格多是从十几到几十欧元,这方面来看咱们的差距就相对大了点。

第3篇:平静的生活范文

推动互联网车轮滚滚前进的力量,从最开始的技术,到之后的产品,再到后来的平台,而土妖认为,如今“场景”已经开始逐步成为决定行业竞争胜败的关键因素。互联网企业如何利用技术、产品和平台等多维度的优势,尽可能广、尽可能深地融入到用户7X24小时的活动场景中,谁就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在场景融入方面的比拼中,BAT中的百度已经渐处下风。甚至有聪明而幽默的网友调侃道,BAT以后要变成AT——@了,如果“@”真的出现的话,那么意味着用户未来的工作、生活,要么处于阿里的场景中,要么处于腾讯的场景中,而百度那是偶尔搜索才用得到的东东。

商业场景PK生活场景

我们以一个普通白领一天的生活,来PK一下阿里场景和腾讯场景。

基本信息不妨设为:主人公小王,性别女,年龄32岁,有一个2岁女儿,公司离家12公里。

6:50—7:15,上洗手间,洗漱,刷微信朋友圈

7:15—7:45,准备早饭,吃早饭

7:45—8:40,收拾东西,打车上班(嘀嘀或者快的),QQ浏览器或腾讯新闻客户端浏览新闻

8:40—9:00,在美团上团购周末聚餐的饭店,并到大众点评上看用户的评论

9:00—12:00,上班,期间偷懒上淘宝网看一看给女儿的小礼物,并偶尔浏览朋友的QQ空间

12:00—13:00,用淘宝本地生活订饭,吃饭

13:00—13:30,午休,看看近期余额宝的收入,听听QQ音乐

13:30—18:00,上班,期间上淘宝网买了几注彩票,和亲朋好友聊会QQ

18:00—20:30,回家,吃饭,收拾

20:30—22:30,浏览腾讯新闻,在腾讯视频上看电影

22:30—23:00,刷微博,刷微信朋友圈

23:00—7:00,睡觉

仔细数一下,小王一天使用阿里或者和阿里有关联的产品为6个,主要为商业场景;而和腾讯相关的则为10个,主要为生活场景。虽然这个例子只是小王个人的行为,而且预测也显得非常粗略,但是还是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阿里和腾讯在用户工作、生活的场景覆盖方面的表现。

当然,覆盖场景的多少,并不是最为关键的。关键是要进入场景深处,将场景进行价值变现。

微信劫持了百度的流量,抵住了阿里的命门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凭借着在商品流、人流、信息流方面各自的优势,阿里、腾讯、百度虽然相互制衡,但大体上也相安无事。

对于阿里来说,国家统计局近日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234,380亿元,这也吸引了数百万卖家在淘宝、天猫上卖货,虽然绝大部分的商家都死在明天的晚上,但是这也不妨碍风清扬喜迎后天的美好。因为卖家就如韭菜,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而对于百度来说,日子则更为逍遥自在,无论是关键词竞价还是百度联盟,夸张点说都是一本万利的营生,而这样的好生意另两大巨头还不跟自己抢。

上述阿里、百度希望的平衡格局,在微信的强势冲击下,瞬间失衡。

先说百度,如今微信已经成为巨大的流量入口,以前百度是海量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的必经之路,而微信却硬是开辟了另外一条路,只不过百度用的是搜索,而微信用的是推送而已。相信随着微信在开放方面的进一步深耕,将能更好地连接人、内容和服务,那时候对百度的威胁也会随之加大。

相比于百度,阿里面临的危险则更为急迫。通过Q币、微信红包、嘀嘀打车、手机话费充值、彩票等各种生活场景的教育,微信支付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了认可,甚至到了几乎可以和支付宝平等对话的地位。要知道支付宝可是阿里旗下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要不当年其股权也不会被“转移”到马云私人控股的公司。微信在支付层面挑战支付宝,无疑是对着阿里的命门发起了猛击。

不仅如此,坊间还传闻腾讯和京东将会有资本层面的重大合作,如果传言属实的话,那么,阿里就更加危险了。

马云的对策:移动电商+云计算+大数据

面对不利的形式,马云还是显示出了互联网大佬超高的洞见和掌舵能力。

一方面在打车领域,指挥快的和嘀嘀进行血拼,牢牢守护移动支付这条生命线;另一方面在余额宝的巨大成功之后,快速推出了定期宝,既进一步占据互联网金融的主动权,又可以提升支付宝的用户数量和使用黏性。

另一方面,与Line闹出各种绯闻,有意无意地引导市场——阿里随时都有可能出手,即使是如火如荼的微信,也有可能受到强大的挑战。

当然,马云最厉害的还是讲故事的能力。在军心动摇的时刻,最近马云又发了一封洋洋洒洒的内部信。这封信首当其冲的作用是稳定军心;同时也在内部统一了思想:阿里将以移动电商为核心,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效打通云和端;值得一提的是,雄辩水平和公关意识都超一流的马云,不忘在信中写到,“阿里从来不是一家追求热点的公司,成立15年来,我们放弃了短信,门户,游戏……一心一意专注于电子商务。”言下之意,非常明显,那就是时下的很多热点有可能都是昙花一现,而阿里专注的电商领域,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第4篇:平静的生活范文

关键词:生活垃圾;环境评价;成本;效益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047-02

一、垃圾处置过程的环境影响

垃圾填埋场中,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备,运行管理不完善的情况很常见,因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垃圾渗滤液没有经过必要的收集和净化处理,导致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填埋场产生的大量沼气随时危害着周边居民的健康,其释放的CH4和CO2对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根据IPCC发表的1995年评估报告估计,CH4对全球气候变暖有19%的贡献,而CO2的贡献为64%。在全球排放的约5亿吨CH4中有2300万~3600万吨来自废物填埋场,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1988年我国排人大气的CH4约2612万吨(其中工业排放为122万吨),占全球CH4排放量的4.7%;2000排放的CH4约为3070/万吨。我国排放到大气中的CH4,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垃圾的厌氧分解。美国有学者甚至提出如果能采取措施控制填埋释放气体进入大气层,较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利用限制性法律来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效果可能更为显著。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环境影响评价最早可能是在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的推动下产生的,进而推广到了加拿大、荷兰、新西兰和日本等国,以至于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要求――国外许多国家的法律规范。实施该行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计划者在是否采取新的行动或者不同方式中做出选择。许多公司将其看作是一种能够促进、简化计划过程和消除计划过程中一定风险的有效手段。生活垃圾处置系统的环境影响效益分析涉及多重目标和多因素评价体系,这些系统方法和模型,既有从环境工程角度去评价的,也有以经济学角度为前提的,但使用的理论方法基本一致,即主要是采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和一些相关的辅助方法,如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等。虽然很多废弃物具有再利用价值,从直观角度来看废弃物再利用是解决废弃物问题的最佳途径,但废弃物再利用是否可行则应具体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社会上的可接受性等情况。对废弃物再利用的综合价值进行评判,是废弃物再利用的依据。因此,成本收益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主要任务是衡量建设项目需要投入的环保投资所能收到的环保效果,包括用于控制污染所需投入的费用和控制污染后可能收到的环境与经济实效。在众多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方法中,针对垃圾处置环境影响成本收益的估计,通常可以应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1.意愿调查评价法

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是典型的陈述偏好法。为了在实践中得到准确的答案,意愿调查是建立在2个条件以上:即环境收益具有“可支付性”的特征和“投标竞争”的特征。然后它试图通过直接向有关人群样本提问,来发现人们是如何给一定的环境变化定价的。由于这些环境变化以及反映他们价值的市场都是假设的,故其又被称为假象评价法。意愿调查法不是基于可观察到的或间接的市场行为,而是基于调查对象的回答。在生活垃圾处置技术经济分析中,对不同处置技术意愿评估法的假想市场设计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在采取卫生填埋法时,应告知被调查者垃圾填埋场拟选择的地理位置(如在城市的上风向或下风向,水源地的上游或下游)、占地规模、防渗漏设施、对环境污染的防控措施及将来的填埋恢复计划等;还应告知垃圾填埋场的建立需要收取额外的环境服务费用,这项费用既可以是政府财政拨款、信托环境基金,也可以是个人捐款或征收生活垃圾费,所有这些信息构成了一个“假想市场”的基本框架。在采取生活垃圾焚烧处置法时。除讲清上述相同内容外还应讲清焚烧过程中排放的二嗯英、呋喃等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所以,必须加上对二英的处置设施费用等。

2.资产价值法分析

房地产价格与不同垃圾处置方式的环境损益。房地产价值的高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处置方式对人们购买行为的影响。这可以从人们不愿意住在垃圾场附近的事例来说明。有学者研究发现,垃圾填埋场的建设降低了资产费用,每远离垃圾填埋场1.5-3.0km,房地产升值6.2%。资产价值法应用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存在一个可以自由交易的资产市场。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一个自由的可交易的市场正在形成,并走向成熟。人们在选择房产时,越来越注重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质量就成为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一个因素,也为资产价值法的运用提供了条件。

3.分析方法的对比总结

尽管有许多方法对不同垃圾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效益进行研究、比较,但仍有一定困难。例如,填埋场或者焚烧厂的舒适性损失费用,很难用货币值来衡量,而更大的不确定性发生在填埋场的生物降解过程,以及污染物,如渗沥液进入周围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带来的环境影响等。Winkel等根据美国7个州垃圾焚烧发电厂收集的数据,使用疾病成本法对垃圾焚烧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货币估算。结果表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从长期来看,垃圾焚烧所产生的外部性影响小于填埋和堆肥,环境和经济效益也大于填埋和堆肥处理。英国的Gaw以1999年(某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为研究的数据基础,利用内涵资产定价法(hedonics property pricing)进行了分析计算,认为垃圾焚烧能更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成本远低于填埋费用。Nieholas在论述了不同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纽约的废弃物处置,从废气到有害物质的排放,灰渣的利用和处理,土地的使用以及废水的处理等方面对焚烧和填埋进行了分析:如果纽约的可燃废弃物全部用来焚烧发电,每年可以节省开采大量的天然煤矿。烟气处理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废弃物焚烧厂排放的有害物质浓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而根据Toronto的环境顾问John分析,只有每天焚烧1500吨垃圾,才能在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上与填埋场平等竞争,且由于二次污染的存在,没有谁愿意将焚烧厂建在自己的社区里,而填埋和堆肥方式对环境影响则相对较小。Dennison针对填埋和焚烧利用生命周期法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

①废弃物作为资源直接回收利用优于焚烧和填埋处理;

②焚烧优于填埋,而且处理1吨废弃物焚烧比填埋可以节约28kJ的其他能源;

③除CO2外,就排放的10种主要污染物质而言,焚烧比填埋排放的少。但是如果考虑焚烧所排放的CO提因为发电的话,应该把这部分CO2视为降低温室效应的减排效果。

以上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是进行不同处置方式的对比是非常重要的。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分析和评价方法能够为我们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提供更加准确的估计,因而可以做出更加准确和公平的鉴定,即使当环境分析过程不能完全囊括所有的环境影响。

三、结论及建议

1.方法选择必须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及社会成本

对不同垃圾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就是通过分析和计算不同处置方式正效益,包括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同时统计在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给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而计算环境经济损益。从环境经济学角度而言,对不同处理方式进行环境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能够确定哪一种方式更适合本地的自然和经济社会状况,并通过污染者付费措施使环境破坏的代价内部化。因此,不管利用哪一种处理方式,不能仅考虑经济活动中纯经济的一面,而不考虑因各个生活垃圾处置活动环节所造成的对自然环境污染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环境保护等经济活动所需的费用。这是我们选择分析方法的基本前提。

第5篇:平静的生活范文

关键词:生活垃圾 环境评价 成本 效益

中图分类号:X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117-01

一、垃圾处置过程的环境影响

垃圾填埋场中,无害化处理设备不完备,运行管理不完善的情况很常见,因此引发的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垃圾渗滤液没有经过必要的收集和净化处理,导致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填埋场产生的大量沼泽气随时危害周边居民的健康,其释放的CH2和CO2对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根据IPCC发表的1995年评估报告估计,CH2对全球气候变暖有19%的贡献,而CO2的贡献为64%。在全球排放的约5亿吨CH2中有2300万~3600万吨废物填埋场,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1988年我国排入大气的CH2约2612万吨(其中工业排放为122万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7%;2000年排放的CH2约为3070万吨。我国排放到大气中的CH2,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垃圾的厌氧分解。美国有学者甚至提出如果能采取措施控制填埋释放气体进入大气层,较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利用限制性法律来防治全球气候变暖,效果可能更为显著。

二、方法的选择

环境影响和评价最早可能是在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的推动下产生的,进而推广到了加拿大,荷兰,新西兰和日本等国,以至于成为一种全球的要求―国外的许多国家法律规范。废弃物再利用是否可行则应具体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社会上的可接受性等情况。对废弃物再利用价值的综合价值进行评判,是废弃物再利用的依据。因此,本收益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主要任务是衡量建设项目需要投入的环保投资所能收到的环保效果,包括用于控制污染所需要投入的费用和控制污染后可能收到的环境与经济实效。在众多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方法中,针对垃圾处置环境影响成本收益的估计,通常可以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1.意愿评价法。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是典型的陈述偏好法。为了在实践中得到准确的答案,意愿调查是建立在2个条件以上;即环境收益具有“可支付性”的特征和“投标竞争”地方特征。然后它试图通过直接向有关人群样本提问,来发现人们是如何给一定的环境变化定价的。由于这些环境变化以及反映他们的市场都是假设的,故其又称为假象评价法。意愿调查法不是基于可观察到的或间接的市场行为,而是基于调查对象的回答。在生活垃圾处置技术经济分析中,对不同处置技术意愿评估法的假想市场设计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在采取卫生填埋法时,应告知被调查者垃圾填埋场拟选择的地理位置,占地规模,防渗漏设施,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将来的填埋恢复计划等;还应告知填埋场的建立需要收取额外的环境服务费用,这项费用即可以是政府财政拨款,信托环境基金,也可以是个人捐款或征收生活垃圾费,所有这些信息构成了一个“假想市场”的基本框架。在采取生活垃圾焚烧处置法时,除讲清上述相同内容外还应讲清焚烧过程中排放的二英,呋喃等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所以,必须加上对二英的处置设施费用等。

2.资产价值法分析。房地产价格与不同垃圾处置方式的环境损益。房地产价值的高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程度处置方式对人们购买行为的影响。或者可以从人们不愿意住在垃圾厂附近的事例来说明。有学者研究发现,垃圾填埋场的建设降低了资产费用,每远离垃圾填埋场1.5~3.0KM,房地长生值6.2%。资产价值法应用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存在一个可以自由交易的资产市场。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一个自由的可交易的市场正在形成,并走向成熟。人们在选择房产时,越来越注重周围的环境影响,环境质量就成为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一个因素,也为资产评价法的运用提供了条件。

3.分析方法的对比总结。尽管有许多方法对不同垃圾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效益进行研究,比较,但仍有一定困难。例如,填埋场或者焚烧厂的舒适性损失费用,很难用货币值来衡量,而更大的不确定性发生在填埋场的生物降解过程,以及污染物,如渗沥液进入周围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带来的环境影响等。根据美国7个州垃圾焚烧发电厂收集的数据,使用疾病成本对垃圾焚烧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货币估算。结果表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从长期来看,垃圾焚烧所产生的外部性影响小于填埋和堆肥,环境和经济效益也大于填埋和堆肥处理。英国的Gary以1999年(某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为研究的数据基础,利用内涵资产定价法(hedonics property pricing)进行了分析计算,认为垃圾焚烧能更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成本远低于填埋费用。

Nicholas在论述了不同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纽约的废弃物处置,从废气到有害物质的排放,灰渣的利用和处理,土地的使用以及废水的处理等方面对焚烧和填埋进行了分析;如果纽约的可燃废弃物全部用来焚烧发电,每年可以节省开采大量的天然煤矿。烟气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废弃物焚烧厂排放的有害物质浓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而根据Toronto的环境顾问John的分析,只有每天焚烧1500吨垃圾,才能在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上与填埋场竞争,且由于二次污染的存在,没有谁愿意将焚烧厂建在自己的社区里,而填埋和堆肥方式对环境影响则相对较小。Dennison针对填埋和焚烧利用生命周期法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

①废弃物作为资源直接回收利用优于焚烧和填埋处理;

② 焚烧优于填埋,而且处理1吨废弃物焚烧比填埋可以节约28kJ的其他能源;

③ 除CO2外,就排放的10种主要污染物质而言,焚烧比填埋排放的少。但是如果考虑焚烧的CO2是因为发电的话,应该把这部分CO2视为降低温室效应的减排效果。

以上分析方法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但在进行不同分析和评价方法能够为我们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提供更加准确的估计,因而可以做出更加准确和公平的鉴定,即使当环境分析过程不能完全囊括所有的环境影响。

3.1方法选择必须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及社会成本。对不同垃圾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进行

比较,就是通过分析和计算不同方式正效益,包括环境和经济两方面,同时统计在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给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继而计算环境经济损益。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对不同处理方式进行环境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能够确定哪一种方式更适合本地的自然和经济社会状况,并通过污染者付费措施使环境破坏的代价内部化。因此,不论利用哪一种处理方式,不能仅考虑经济活动中纯经济的一面,而不考虑因各个生活垃圾处置活动环节所造成的对自然环境污染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环境保护等经济活动所需的费用。这是我们选择分析方法的基本前提。

3.2评价方法多样化,但仍需坚持生活垃圾处置的基本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种可以应用

于垃圾处置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的常用方法,虽然没有统一和权威的分析结果,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只有进行合理的环境效益评价,才能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以最终实现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上述研究成果也为我国垃圾处置方式的环境效益的量化估计,进而准确判断垃圾处置的环境影响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纪丹凤.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生命周期与环境经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0.

[2]谭灵芝,李华友,王国友. 生活垃圾处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择[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03:38-40.

第6篇:平静的生活范文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SNA-1993)在反映一国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问题上存在不足,本文将以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因素分析为出发点,系统思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进及运行过程,以求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反映某一特定的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成果,从而有利于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对比,找出能够真实反映不同经济体在其所处的经济水平下其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居民生活水平;赶超成本

中图分类号:F1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02

一、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过程与规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开展国民经济核算所遵循的方法制度及其成果所构成的统计信息系统,它为国民经济核算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核算模式,制定了统一的分类标准,综合利用统计、会计和其他核算方法,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框架。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起源于SNA,该账户体系是在系统总结和继承之前国民收入估算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最新版本是1993年由联合国公布的。此后,随着经济形势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在不断向前深化,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按照其核心指标GDP所考虑的经济活动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传统GDP、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GDP三个阶段。

1.传统GDP与绿色GDP概述

传统GDP核算的主要理论成果可以被划分为两大体系,即:SNA和MPS,SNA是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经济核算体系;MPS(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System)是由前苏联提出并推广的,简称物质平衡表体系。两大体系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两大体系产生的现实经济基础不同;第二,两大体系的核算范围不同;第三,两大体系的核算方法不同。绿色GDP,即EDP(Environmentally Domestic Product),是指在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的基础上,从GDP值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得到的计算结果。目前国际上几个重要的核算体系主要包括《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欧洲环境的经济信息收集体系》(SERIEE)、《包括环境账户的国民核算矩阵体系》(NAMEA)等。

2.可持续发展GDP概述

可持续发展GDP又称广义绿色GDP,其核算范围要远远大于绿色GDP的核算范围,可持续发展核算除了要包含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资源环境成本之外,还要包括社会成本,从而综合反映以经济发展为支撑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该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0 年开发的人文发展指标(HDI),经济学家Daly和Cobb提出并不断进行完善的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以及联合国提出的真实发展指数(GPI)等。

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做减法”,即从传统GDP到绿色GDP是从GDP中减掉资源环境成本;从绿色GDP到可持续发展GDP是从EDP中再减去各种性质的社会成本。其原因在于不同核算阶段所关注的核算对象的范围不同,传统GDP关注经济系统的生产能力,绿色GDP关注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而可持续发展GDP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关注整个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各种相互关系。

二、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因素分析

可持续发展GDP核算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或意义深远的问题上,目前该领域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人口增长、国民素质、贫困、腐败、收入分配、安全事故、犯罪等社会性费用以及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等。长期以来,各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都很难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即:国民经济核算很难准确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1.收入因素与成本因素

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因素一般包括两大类,即:收入因素和成本因素,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般只考虑收入因素对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影响,而忽略了同样重要的成本因素。所谓成本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特定支出类因素。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假设有两个家庭A和B,每个家庭都有三位成员,即爸爸、妈妈和孩子,两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大体相同,其中A家庭年收入为30万元,B家庭年收入为15万元(视为长久性的可支配收入)。如果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来看,A家庭的生活水平要高于B家庭,高出的幅度大约为50%。但是以下几种情况却给出了我们怀疑的理由:

情况一:假如两个家庭的孩子都在读大学并且自费,A家庭的孩子在国外而B家庭的孩子在国内,由于留学费用要远比国内学费高得多,所以A家庭的生活水平可能在短期内会下降很多。

情况二:假如两个家庭持有不同的风险观念,A家庭是典型的风险规避型,因此买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保险;而B家庭则是风险偏好型的,对待风险的方法是风险留存,因此相对于A家庭来说B家庭节省出了大量的保费用于当期消费。

情况三:A家庭的运气很差,他们在一次外出时不幸出了意外事故,需要支付大量的医药费;而B家庭则平安无事。

情况四:A家庭虽然收入较高但是嗜赌成性;B家庭则安分守己,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但以上几种情况足以说明成本因素对于生活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认为,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因素除了收入外还应该考虑成本因素,成本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赶超类成本、防御性开支、偶然性支出和不良生活习惯支出。

上面例子中所描述的“情况一”就属于赶超类成本,它是指一国居民为了能够在未来达到某一更高生活水平而在当期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支付的成本,例如受教育或接受在职培训等。事实上,这一类成本因素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是成本类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本文在下面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情况二”属于防御性开支,是指为了规避未来因不确定性因素所造成的损失而在当期必须支付的成本,例如购买保险等。“情况三”属于偶然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灾害和自然灾害两类,例如地震、水灾、劳动事故、犯罪等。“情况四”属于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除了赌博外,该类成本还包括吸毒、浪费等。

2.赶超类成本的进一步研究

赶超类成本指一国居民为了能够在未来达到某一更高生活水平而在当期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支付的成本,赶超类成本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根据其性质不同主要分为三类,即:实物类、虚拟类和心理类。

(1)实物类赶超成本。该类成本的支出形式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某人为了在将来过上更富裕的生活而进行创业,为此需要购置的机器设备厂房等都属于实物类的赶超成本。

(2)虚拟类赶超成本。在形式上不体现为实物,例如一位到城市打工的民工,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参加业余电脑技能培训,这一行为影响到的他当期生活水平,但却提升了他的劳动能力和个人素质。

(3)心理类赶超。该类成本是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赶超类支出,主要指既未产生实物资产又没有提升该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而是由于心理压力等原因所造成各类“支付”。

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核算指标体系在反映生活水平问题时一般都未考虑赶超类成本,如HDI只考虑收入因素、ISEW只考虑了防御性支出、GPI只考虑偶然性因素等。原因主要在于赶超类成本具有广泛性,核算难度较大,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说,使用账户式的核算方法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核算并不经济,因此需要找出一套既可以合理估算赶超成本又能够有效控制核算成本的有效方法,本文下面将要论述的赶超成本模型正式基于这一问题提出的。

三、赶超成本模型的理论研究

1.模型的基本假设

以两国模型为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两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差距,认识到这种差距后,落后的一国便会产生赶超先进国家的客观意愿和要求,进而将其付诸行动,但是赶超的过程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部分成本来自于落后国家的各期GDP,因为这部分产出以投资、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形式被消耗掉而无法用于居民的现期消费,所以国民经济核算在考虑居民生活水平时,应将这部分成本从GDP中扣除。

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

(1)两国国民生活水平或者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取决于两国的科技或生产力发展水平。

(2)落后一国的国民有加快发展本国经济以达到先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动力。

2.模型的构建

(1)前提假设

为了简化最初的模型设计,有必要在基本假设下进一步提出以下四条前提假设:

①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风险中性的,从而折现率r使用无风险利率。

②加班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重较小,可以忽略。

③赶超成本连续投入,逐年递增,并保持与GDP的预期增长率相一致。

④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可以准确的评估,即关于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信息完全,从而赶超年限可以准确估计。

(2)估算方法

本模型的估算方法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即:以各年的赶超成本作为当年的现金流量,以当期时点为折现点,将各年预期的赶超成本折现。借用现代金融理论中“有效市场”的概念,本文认为这一折现值应该等于以目标国家劳动生产率(集中反映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评价指标的赶超国家与目标国家当期的经济增长差距值,也就是说,赶超国家为了能够达到目标国家的劳动生产效率,在各期支付的赶超成本应该等于以期望将来达到的劳动生产效率在当期进行生产所能达到的潜在的生产价值减去当期实际的生产价值的差值。其中,所谓的赶超国家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一国,所谓的目标国家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的一国。

(3)四个基本变量

①赶超成本(overtaking cost):一国试图从科学技术、生产条件、基础设施、社会福利、社会制度、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达到或接近更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的过程中所必须支付的成本。

②赶超年限:赶超国家用于追赶目标国家所预期需要的期限。

③折现率:即无风险利率。这里之所以使用无风险的折现率在于前提假设1中设定各国为风险中性的国家。

④发展增加值(development value):是指以先进国家的生产效率核算出的本国潜在国民收入减去本国目前生产效率水平下的国民收入的差值。此处的发展增加值与前文中所提到的各年预期赶超成本折现值是同一概念。

参考文献:

[1]朱启贵.绿色国民核算方法简评.统计研究,2001(10).

[2]杨灿.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的回顾与思考.统计研究,2001(11).

[3]向书坚,黄志新.SEEA和NAMEA的比较分析.统计研究,2005(10).

[4]李辉.GDP核算方式的演变.科技与经济,2006(23).

[5]王金南.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资源与环境,2006(6).

第7篇:平静的生活范文

 

    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就是随时保持内心平静的能力。可能有许多人告诉过我们,最重要的是坚持、是梦想、是初心……一千人会有一千个答案,但若退而求其次,问: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有一份成功的事业”、“赚大把的钱”、“与爱人厮守一生”?抑或归结成两个字“幸福”

  人生没有连续不断的,若有幸福,也只是每一个当下的安宁。人生有时候是很无奈的,尤其生活在一个喧嚣的时代,眼看世界日新月异,一切都在以最快的步伐往前走,不焦虑,很难。

  随时保持内心平静的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太容易跌倒了。很多的是年轻人不甘平庸生活,在北上广辛苦拼杀,想证明自己不一样。折戟而归的人不在少数:

  《欢乐颂》里,平庸的邱莹莹身边,有高智商高学历的学霸,有起点就是总裁的富二代……小到一个名牌包的差距,大到家庭、智商、外貌的差距,心里稍不平衡,或许就此灰心丧气。

  无法保持内心平静的人,会活得很痛苦,一味追逐快乐、成功的人,一定会发现有人比他活得更好、更成功。

  一个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未必没有这些痛苦,只是他消化了,能面对最恶劣的现实,就能抓住最美好的机遇。

  也许,机遇不会出现在前进的路上,但返回不是我们的方向。

  内心的平静来源于什么?

  也许很俗套,但无非不过三个法子:读书,交友,与情趣。

  读书是温静的等待。许多名人自传里,当他们遇到人生难题,大多是躲到书斋里去,看些毫无用处的哲学、艺术……

  那些稀奇古怪的知识,让你跳出当下的人生。回头再看看现在的人生,也觉得坏不到哪里去。朋友是暗夜的寒星。有些弯路,朋友走过了,你可以不用再走。有些路,大家都没走过,可以结伴而行。

  情趣让你认识自己。不必以成败来证明自己,你的情趣也是你卓尔不群的注脚。

当然,这三者在有些人眼里是毫无价值的。

第8篇:平静的生活范文

是的,环境影响心态。现时,华都名镇,商贸繁荣,市声鼎沸,车水马龙。快节奏的生活,无节制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令人难以承受的噪声等等都让人难以平静,环境的搅拌机随时随地都在把人们心中的平静撕个粉碎,让人遭受浮躁、烦恼之苦。生活的海洋里因为有名誉、金钱、房子等各种诱惑在“兴风作浪”而难得宁静。许多人整日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好像胸中燃烧着熊烈火一样。一旦受到挫折,一旦得不到满足,便好似掉人寒冷的冰窖中一般。生命如此大喜大悲,哪里有平静可言?人们因为毫无节制的狂热而骚动不安,因为不加控制欲望而浮沉波动。

其实,闹,远不止于身外,它更深层的含意就是“扰在内心”。有一个小和尚,每次坐禅时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在他眼前织网,无论怎么赶都不走,他只好求助于师父。师父就让他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何方。小和尚照师父交代的去做,当蜘蛛来时他就在它身上画了个圆圈,蜘蛛走后,他便安然入定了。当小和尚做完功一看,却发现那个圆圈在自己的肚子上。原来网扰小和尚的不是蜘蛛,而是他自己,蜘蛛就在他心里,因为他心不静,所以才感到难以入定,正像佛家所说:“心地不空,不空所以不灵。”一个人只有明智地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内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才能在喧闹的环境中体会到内心的平静,才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身在闹市而无车马之喧,而有了所谓的“心远地自偏”。

静中求静非真静,闹中能静才是静的大境界。现实生活没能世外桃源,人们须要炼就闹中取静的真本领。闹中取静,就是指在热闹的环境中保持清静的心态。明代冯梦龙著《喻世明言》称:“人学得它,便是闹中取静,才算做真闲。”佛教经典《华严经》的禅悟内涵有:“音声谷响,当体即空。以此心境观照尘寰万象,便可闹中取静,喧中得寂,自在洒脱,无牵无著。”有一个故事讲,国王提供了一份奖金,希望有画家能画出最平静的画。许多画家都来尝试。国王看完所有画,只有两幅最为他所喜爱,他决定从中做出选择。一幅画是一个平静的湖,湖面如镜,倒映出周围的群山,上面点缀着如絮的白云。大凡看到此画的人都同意这是描绘平静的最佳图画。另一幅画也有山,但都是崎岖和光秃的山,上而是愤怒的天空,下着大雨,雷电交加。山边翻腾着一道涌起泡沫的瀑布,看来一点都不平静。但当国王靠近时,他看见瀑布后面有一细小的树丛,其中有一母鸟筑成的巢。在那里,在怒奔的水流中间,母鸟坐在它的巢里――是那样的平静。你想哪幅画会赢得奖赏?你知道为什么吗?国王最终选择了后者,“因为,”国王解释道,“平静并不等于一个完全没有困难和辛劳的地方,而是在那一切的纷乱中间,心中仍然平静,这才是平静的真正意义。”要做平静之人,就要学那只坐巢于惊涛骇浪之上的母鸟,“任凭风浪紧,稳坐钓鱼船”。平静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排除各种干扰的内在定力。

第9篇:平静的生活范文

感动是什么?感动是一个问候的电话;感动是生日里的一束鲜花;感动是在你生病时候周遭的关切询问;感动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是一个亲切的手势......因为你被爱着,被人关注着,被人需要着,所以你感动.

心存感动的人通常被认为活着很累,他感动你,她感动你,他们都感动你,感动来感动去,你就一相情愿地肩起了许多情感重负.牵挂之情;惦念之累纠缠着你.你为别人伤感着,忧郁着,烦躁着,愤慨着....永无平静.而思想就在这样的阵痛中诞生了.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纵横驰骋,在它栖息过停泊过的地方, 便留下一段平静的文字,一串平静的音符,一幅平静的画面.

一个心里只能存储自己的人是没有能力存储感动的,这是他们的遗憾,也是大家的遗憾.......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