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

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1篇: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 建构主义;异步教学法;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5-0117-04

0 引言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科技素质之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承担着普及信息基础知识、培养计算机技术后备人才的重要使命。而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等,这一切已无法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日趋成熟,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机遇,为在教学中引入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环境、新的模式提供了可能。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为中心的主体教学模式为构建学生主体发展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带来了新的契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工作,针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基础起点参差不齐的学生,笔者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差异教学法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分别从学习、教学、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阐述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具体教育实践活动。

1 建构主义和差异教学理论分析和实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明确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4项内容,用4个“L”表示:Learning to know(学会认知)——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培养实践能力;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合作)——培养协作完成跨学科项目的能力;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掌握信息技术,适应在信息社会中生存。这些内容被称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因此,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实现创新教育需要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唐山市第二十七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借助意义建构的教学模式和差异教学方法来实现。意义建构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注意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渠道;以个别学习模式为主,配合适当的合作讨论与教师辅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进行比较、概括、整理学习体会以及用文字表达等环节,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异步教学的具体特征有:具有明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与学生的五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请教教师和全体学)有机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的“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效应)与学生的“六步学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紧密结合来进行。

由黎世法教授创立的异步教学法,是一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建立在学生个体自学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异步指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六步学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学过程;“举三归一,以一反类”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科学思维过程,并进行创造学习:“八个基本”:“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作业-基本实践成果-基本思维方法-基本生活态度”体现了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的学习实践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不是被动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是人的心灵的内部生成过程”作为其基本信条,它主张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理解的能动过程。建构主义理论与异步教学方法对学习的理解,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个体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教育目标;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建构主义理论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路线,异步教学法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通过分析与学习,笔者借助这两大理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改革。根据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将以上教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验中,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

1.1改革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得以改变;学习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先备知识与旧有经验,结合其生活经验及感受,来营造有意义的学习情景,以问题引导为教学设计的重心,使学习者在有意义的情景中主动去探索与解决问题,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提供了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方针,异步教学法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提出了学生的“六步学习”,即学习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等进行学习。

首先,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及要求,向学生布置这一章节需自学的参考提纲,提出需解决的问题。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回了解学情并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自学,与学生研讨学习问题,学生还可与周围同学议论。在学习PowerPoint一章时,布置学生自制一个精美的PPT文件,里面将常用的PPT操作方法和该章授课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领悟它的用法和优点,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并提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如何使之成为有效的工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实质是学生自己启发自己,将掌握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建立有效的联系,寻求恰当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了如何在Word里面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等知识后,学生可自行启发和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和艺术字,触类旁通。复习阶段是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提纲进行复习,继续解决新内容中学习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对新知识进行系统化、概括化,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应用新知识做准备。作业阶段是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的新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过程。为了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异步教学提出了五种作业题:必做题、巩固题、深化题、提高题、过渡题。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同,教师根据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分成容易、中等和较难三种档次,使得差等生能掌握基本要点,中等生能够熟练运用,优等生水平有所提高。改错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错误,认真分析作业的错误原因,改正作业错误,掌握正确作业方法的过程。学生先进行自改,可请教同学和教师。小结教学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系统化、熟练化。经过以上6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以上的学习方法,彻底改变原来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由教育中的接受者转变为教育中的参与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1.2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建构主义把学生的意义建构、社会化、文化适应和学科知识作为教学目标,认为学生处于“最近发展区”之中,提倡学生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指出教学过程就是保证学生亲身体验的建构过程。差异教学提出“五步指导过程”,即“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即对学生的自学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异步指导。学生一边自学,教师一边指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师的指导分为三种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通过学生自学,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新课,便于教师明确指导内容的重点,解决多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少数学生存在的非共性问题。教师给学生指出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认识条件与方法,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要依靠学生自己对有关认识条件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检查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进行独立作业时,教师巡回了解学情,并点面结合进行指导,定期掌握学生作业改错的情况。教师布置小结参考提纲并进行小结指导谈话,指示小结方法。

下面介绍意义建构和异步教法运用在唐山第二十七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在讲授初中二年级“网页制作”一课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带领学生畅游网络,浏览精美网站,学生在欣赏之余已经对建立自己的网站、展示自我风采跃跃欲试。接下来介绍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的基本使用方法,通俗易懂的介绍使得饶有兴趣的学生频频点头。然后,教师布置学生制作网站的主题——展示自我风采的个人网站,要求学生构思网站结构并画出结构示意图。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或写、或画,或独自思考,或两人或三人小声讨论起来。此时教师走下讲台,巡视并加以指导。有的学生设计的结构过于简单,需要充实;有的结构设计过于复杂,需要删减;有的设计内容不切实际,需要修改。在老师个别指导下,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给出一般性的网站结构示意图。接下来,老师布置第二个任务:根据自己设计的网站结构,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这个过程包括收集文字、图片、动画等素材,有的同学还通过之前学过的Word、Photoshop等知识对素材进一步加工处理。学生必须结合主题及相关栏目设计选择资料内容,同时相同类型素材需筛检与精选,并且需要考虑资料形式的多样化。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解投入到了信息处理当中,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创建网站首页。运用知识的迁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和Photoshop等所学知识制作学生的第一张网页:用表格来布局、添加文本、插入图像、设置网页背景等。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探索和创造,一张张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赏心悦目的网页映入眼帘。教师鼓励学生在自我欣赏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意犹未尽。教师布置课下作业:将作品进一步完善、提高,下节课逐个展示。整堂课下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愉悦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通过教学方面的改革,教师由原来教学中的灌输者变为了目前教学中的指导者。实时了解学生学情,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又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拥有知识经验、信念、认知策略、能力、记忆力、情绪态度、动机(需要、兴趣)、认知风格、认知意志等诸多方面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支持者、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基于建构主义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对话、互动和合作的。异步教学课堂中提出的学习内容必须是有层次的,既让那些学习快的学生吃得饱,也让学困生为自己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感到高兴,身心上减轻了负担,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了聪明才智,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能力培养。异步教学中不同的学习内容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异步教学中教师的异步指导也充分的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教师提出学习内容与要求之后,就来到学生中间,认真观察学习动向,对收集到的学习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微观指导”,对多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宏观全体指导。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请教老师和同学,学生和老师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1)教育民主化——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2)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思想与制度的建立;(3)教育多样化——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4)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地人才;(5)教育国际化——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在现代的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处在民主的大环境中,相互平等,相互协作。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学校内部。学习要按照个人的需求和可能,贯穿于人的一生。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及不同规格的教育,促进学校教学向个别化学习模式和培养能力方面转化,使更多的人获得学习的机会。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师的教授并不是学生暂时知识的灌输,而是他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指路灯。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并不是将所有的知识一股脑的送给学生,而是在他们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学习和领悟。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帮助学生确立有问题看帮助文件和参考书的习惯,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一定要依靠自己去解决,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总是遇到问题就问老师,当学完这些课以后再碰到困难依然不会解决,仍然是没有学会如何处理问题。信息技术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弄、去讨论、研究,教师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始终令学生不愿自己思考。教师提供宽松的创造环境,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在学生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确立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

唐山市第二十七中学在践行意义建构和异步教法的过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每届百余名学生中,分别在2010年信息技术中考中名列唐山市路北区第三名,2011年名列路北区第二名,2012年名列全唐山市第一名,创造了满分率100%的好成绩。

第2篇: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工程流体力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35-03

工程流体力学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环境工程等许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基础知识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内容抽象等特点,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不但理论抽象,而且直接面向工程实践。在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难学”。其客观原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方面是工程流体力学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如材料力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另一方面是工程流体力学课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相当困难;最后还由于工程流体力学工程背景强,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知识。为提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从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入手。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由五个系统构成[1]。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就是把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结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化、结构化、持续化的整体,其实质是不断探索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管理学校的人才培养活动,以有效地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各种要求[2]。

根据课程建设情况,制定了图1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课程教学质量控制系统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其教学质量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大纲修订、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考试方式改进等。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基础扎实;其不足是讲课内容与生产实际及后续课程结合较少,讲课时还不能收放自如。为此,安排青年教师边上课、边助课。实践证明,助课是一种培养年轻教师上好课的必要环节。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我们根据专业特点编写了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和辅助教材。针对能源与动力类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并兼顾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2002年出版了《工程流体力学》第一版。该教材在江苏省教育厅的资助下,进行整体优化、精简、补充,突出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作为江苏省高校立项精品教材,于2010年出版了第二版。为使学生更好掌握工程流体力学的内容,2007年,出版了配套学习辅导教材《流体力学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该教材作为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配套学习辅导教材,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为满足《工程流体力学》双语课程教学需要,在参考国外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于2010年出版了英文版《工程流体力学》教材,完善了我校《工程流体力学》教材体系。为提高教材质量,特邀美国肯塔基大学Jimmy Smart教授参与了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对整本教材进行审阅、修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3]。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环节,开放的实验模式在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知识的综合应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4]。我们的实验教学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包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从1999年起,我校将实测实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融为一体,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手段。工程流体力学课程配套了16学时的综合实验课,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流的、开放的实验室课外学习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奖,与工程流体力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锻炼是分不开的。考试成绩是衡量教与学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确保考试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并使考试成绩能够如实反映教与学的效果。从学校的情况来看,还是以笔试为主,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验证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5]。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不能单靠死记硬背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上。使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应用和理解上,避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而计算题则突出对解题步骤的要求,按步骤给分,没有步骤就不给分。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工程流体力学习题库和试题库建设。在同时开课班级较多的情况下,采取统考的形式,使考、教分离,使考试能够更好地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课程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

课程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包括领导听课、教学检查、督导检查、学生信息员、学生评测等,目的是从不同侧面收集课程教学的相关情况,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领导听课主要是学院和系领导,通过听课了解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情况,解决教学问题。教学检查包括开学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掌握教学信息,稳定教学秩序。教学督导员的工作以听课为主,督导员可随时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进行听课检查、指导。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相长,我校2009组建了校、院两级学生教学信息员小组。学生教学信息员覆盖了全校所有的专业和班级,能全面地反映同学们在学习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及时反映教学管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搞好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建设,我们通过大范围调查问卷和小范围收集学生个人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意见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课程课时设置是否合适,教师教学方式安排,学生是否主动发言,学生对授课老师的要求,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课程作业量是否合适等。我们建立的这个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目的是多渠道、科学地收集有关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信息。本系统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公正的处理。信息收集和处理是为了诊断和评价,为了推进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为了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三者之间围绕学校的办学目的、课程教学目标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协调工作。

三、课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课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包括教务处反馈、督导组反馈、教学秘书反馈、任课教师反馈和学生信息员反馈。我校常年承担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主讲教师6人,经常承担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6人。根据教务系统要求,每次课程结束后,每个学生均必须对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及任课教师作出评价,并由教务处反馈给学院和教师。我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分为学校和学院两级。督导组分别为学校、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咨询。通过听课、座谈、访问、征询、专题评估等各种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并及时提供信息和反馈意见。在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实践改革,教学管理以及教师教书育人,学风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学秘书的工作涉及本院的全部教学工作,是连接各方面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信息和改善关系的作用。由于教学秘书非常熟悉教学管理、教学环节,又同时接触教师和学生。因此,通过教学秘书反馈的对于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流体力学任课教师根据其教学过程的切身体会,对教与学两方面情况均比较熟悉。任课教师的反馈对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教师还可通过教学例会及时反馈教学中的信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教学信息员小组是完善通畅的教学信息网络和健全教学检查、反馈、监督机制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学院通过信息员反馈、学生测评、毕业生信息反馈等及时了解并解决教学问题。课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通过以上多种渠道收集反馈意见,经过诊断和评价后,将结果反馈给教师,目的是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的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网站上,还有师生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直接反馈给教师,教师也可以将其建议直接返回给学生。

工程流体力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为切实提高其教学质量,构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课程教学质量控制系统为核心,通过教学过程信息收集、处理,并将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达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扬,尹红,李孟辉.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0,1(1):46-48.

[2]张永玲,李风岐,王安东.以教学评估为基础建立质量保障体系[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51):78-80.

[3]邓艳梅.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分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42):57-58.

[4]赵扬,王凤华.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29):100-102.

第3篇: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

同伴反馈(peer feedback)是一种强调过程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机制,相对于教师反馈(teacher feedback),同伴反馈学习机制更加注重学习者深度参与。同伴反馈学习机制的理论基础是过程教学法及社会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的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孤立的过程,学习者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习得并内化各类知识(Eggen&Kauchak,2005)。学习者通过互相提出反馈意见,深入讨论问题,不仅能使学习的参与者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逐步学会通过讨论与协商共同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把同伴反馈学习机制科学地应用于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之中,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合作学习意识,有利于巩固学习参与者理论联系实际的翻译策略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有利于强化其对翻译原理的理解和对翻译技巧的应用。同伴反馈学习机制在翻译教学中运用的方式是:首先要求几个共同学习者建立学习小组,然后各个组员互相对完成的译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组员可以就其中的一些重点与难点互相讨论,最后形成基本一致的结论。

笔者通过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同伴反馈学习机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学习者对互评机制的态度。

2.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

(1)学习者在同伴反馈中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反馈意见?

(2)学习者怎样利用同伴提供的反馈?修改后的译文质量是否有改进?

(3)学习者对同伴反馈机制持何种态度?

2.2研究思路

以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2012级一个自然班的学生为受试对象展开研究。该班学生共30人,在第三、第四学期已经修完翻译理论基础,第五学期将开设翻译实践课程(笔译),每周4学时。笔者将在第五学期翻译实践课程中采用“同伴反馈”机制进行教学,具体做法如下: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5人,要尽量控制组内男女生的比例和高低水平混合搭配。教学步骤是:

(1)由教师布置翻译任务;

(2)各小组内学生一起分析原文特点及任务要求,选择翻译策略,探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教师在每组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4)学生自主翻译,完成译文;

(5)各小组组内口头讨论每个小组成员的译文,译文作者简要记录其他小组成员对自己译文的初步意见和建议;

(6)讨论结束后,小组成员两两交换译文,课下在对方译文上进行书面反馈;

(7)译文作者根据同伴的书面反馈,对译文进行修改,并提交给老师;

(8)老师讲评。

2.3研究方法

通过实证性的教学研究,探讨“同伴反馈”机制在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中的适用性。

2.4研究步骤

(1)问卷调查:根据笔者的研究问题,采取向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翻译教学的看法。

(2)教学实验:在实验班的翻译课中运用同伴反馈进行教学实施。

(3)访谈:在实验后分别对一些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同伴反馈在翻译课程中应用的态度。

(4)材料分析:结合教学实验、问卷及访谈后得到的数据和相关材料,对同伴反馈应用于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适用性进行总体分析。

2.5数据收集分析

2.5.1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调查问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目前在学习英语翻译时的基本模式及翻译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问卷发现学生主要以自己独立完成翻译为主要方式,个别学生遇到那点可以询问老师或者同学加以解决。翻译学习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对译文质量的高低没有科学的评判。

2.5.2对收集的反馈点分析

从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是统计所有的反馈点,其次是统计正确的反馈点,最后对反馈点进行归类。一个最完整的反馈点包括问题翻译(删除部分)、问题分析(大括号内部分)、修改建议(下划线部分)。有的反馈点包括问题翻译和修改建议,但没有问题分析,也被视作一个反馈点。反馈点基本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翻译技巧性反馈、语法不当、语义和语用方面的问题。如下表所示:

在数据的整理中,笔者发现学习者对同伴的反馈意见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30%的学习者完全采纳同伴的修改建议;52%的人选择在同伴反馈的建议基础上做进一步修改;18%的人表示不认可同伴的反馈指出的错误继续坚持自己的意见。

第4篇: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自助 调查问卷 统计结果 教学质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021-01

自从Internet建成以来,利用网络实现的各项应用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问卷调查也是其中的应用之一。纵观国内外在Internet上的问卷调查,不外乎两种形式:下载调查表,填写完毕后邮寄到指定的邮址;网上填写表单网页,将填写的结果发送至指定的数据库。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到市场、商品、交通、教育、培训和消费等专题。利用Internet进行的调查优点是范围广、成本低、统计迅速,但针对性较差,无反馈或不能及时反馈,调查问题不方便自我定义,不易普及应用,周期也较长,且无自可言。

余青松等人早在2000年为日本YAMAHA下属的YEC公司开发的调查问卷系统,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输入各种基本数据,相对自由地在Web页面上产生问卷,通过Internet把页面填写的内容传到公司的Email服务器上,系统收集各用户邮件,并提取结果写入关系数据库中,经分析统计,以表格或图表形式反映调查结果。该系统服务器需要WWW、Email两个,软环境复杂,不便移植和普及,一般人员不能掌握并应用之。

问卷通网站有偿提供的通用问卷系统软件,在一定意义上能自主出题(仍是有范围的),题型丰富,达13种之多;系统提供大量模板和图片,可灵活地给出各种页面;问卷发送方式多样,并设有相同IP过滤功能;结果以多样化统计分析图形来表示,可生成统计报表。正是由于其各行各业通用性,其软件庞大、复杂,平台架设困难,对于教学跟踪而言,正好失去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适切性,不易普及。

教育部质量管理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2007.2.17提出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计20条,全面覆盖了学校本科教育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质量工程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2)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4)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发挥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5)加强教学评估,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6)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从上面几个大的方面可以看出,质量工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学校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全面展开,学生作为学校的产品,他们在4年本科学习中,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亲历其境,有极大的发言权,如何及时、广泛、周密地跟踪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新型、自助又便捷的问卷调查系统有了呼之欲出的必要。

1 调查问卷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本系统希望通过调查3~5门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过程,提炼相关问卷题目,归纳题型,建立切实的数据结构,利用WWW、ACCESS和网页编制等技术,在B/S架构上完成自动HTML问卷生成、分发、收集试卷,统计数据、图形分析和输出结果的过程,主要研究内容有:问卷题型、库结构定义、自动生成HTML页面、问卷分发和收集、题目导入/导出,结果统计与图形输出。

本系统的主要研究方法是:(1)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检索、图书馆资料查阅等手段,寻找与教学问卷及软件相关的资料和信息。(2)访谈法:访谈对象包括负责教学质量跟踪的主管部门领导、计算机专家及调查问卷设计专家等。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更深入的探讨研发自助式“调查问卷”系统的切合性。并通过与几门课程的有经验教师面谈,探讨教学过程中想要了解和改进的主要教学环节,提炼出各种切实的题型,并做出1~2门课程的模拟问卷。(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原型法:分析并确定该系统的研究模块、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等。(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初步完成各模块功能的编制与调试工作。(5)试验法:对所设计的自助式“调查问卷”系统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试运行,以检验系统的初步功能是否正确,并在此基础提出完善系统的意见。

2 功能模型和数据库结构

自助式“调查问卷”收集与统计系统初步功能模型,该系统可广泛用于全校范围的教学评估、师生意见收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局域网调查系统将成为校园应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自助式“调查问卷”的优点

教学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主体,教学质量的优劣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它是一项需要各级领导、全体师生化大力气,作大投入的长久工程。只有当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及时获取广大学生的反馈信息,主动吸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细节,学校的教学平台才会向健康的、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迈出向现代化大学进军的坚实步伐。

第5篇: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教研员评课;视角;要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119-02

评课是教研员的常规性工作,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评课的认识,有人把老师上课比作“画龙”,把评课比作“点睛”,“龙”因“睛”而腾飞。这个比喻很形象,同时道出了评课的重要性。

一、教研员评课的分类

对于评课类型的划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约定。从教研员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评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

1 诊断型评课

“诊断”是借用医学术语,把教研员比作“医生”,把课视为“患者”,意在查找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疾病”,以便开出“药方”。诊断型评课_般要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情况(或课内或课外,或一节或几节课),通过“诊断”寻找教学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诊断型评课注重教学的得失与教学的实效。

诊断型评课首先要围绕教学思想、课标把握、教材处理、教法运用、学法指导等方面确立标准,然后通过列优点、谈不足、给建议等环节,与标准加以对照,最后作出全面评述。评课时,要根据教学实际,注意轻重缓急,抓住关键点,从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高度,拓宽其教学视野,提高其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把握教师的心理承受力,以指点教学方向、指导改进方法为主要切入点,以促使教师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研员的意见和建议。

2 研究型评课

研究型评课是针对研究的问题而进行的专题性评课活动,具有基于问题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的特征,往往伴随课题研究进行,是校本研修的重要活动形式。研究型评课强调评课的研究性,即借助录像机、录音笔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调教学的现场性、针对性、问题化和片断分析。

在研究型评课中,教研员一般处于参与者地位,即使是评课的组织者,主体上仍是参与者的地位。教研员身处专业引领地位,引导大家开展深入交流、辨析,以便达成共识,这是教研员在研究型评课活动中的重要职责。

二、教研员评课的视角

就评课而言,“评”是一种反应,“课”是一种存在。评课就是要针对别人的课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和意见,其根本目的,首先是深入挖掘和分析影响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理念,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培养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批判与反思精神;其次是通过评课提高教师认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从评课中获得发展的自信与动力,并体验教学成功的快乐,从而带动教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课者看问题的视角不同,采取的策略和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

1 站在教学指导者的视角。教研员以教学指导者的身份对课进行分析、梳理,提出意见和建议,是教研员履职的基本任务。指导性评课主要是针对教师的常规教学而言的。教学指导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教学效果等,从教学的规范性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给出对课程的理解、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教学的效果等环节的评价。

2 站在教学引领者的视角。教研员在大型教研活动或学术活动中对示范课和引领课的评点,有着引领现场教师走向成熟的功能。这种评课,教研员应注重从理论的视角给出教育思想、教育规律和教育理念,并从教育教学实践的视角,给出明确、具体的发展建议和改进措施,使教师知道今后要发扬什么、改进什么、改变什么。

3 站在教学合作者的视角。为研究某个教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教研员与授课教师共同评课,体现出一种合作的关系。这种合作是课前双方共同设计的,说明教研员和教师所希望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研员展开的评课目的性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和预设进行对比,评课的核心指向了预设的达成度,重点分析的是未达成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此类评课,教研员要坚持“与预设相符的要讲够,预设未成的要析透”原则,与教师们一道梳理应该确认什么、否定什么、改善什么,以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辨析力和研究水平。所谓“够”,就是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哪些地方采用了预设,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所谓“透”,就是要清晰、客观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未实施的预设或实施不到位、哪些实施的预设实效性差,以改进预设或完善预设,追求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教研员评课还有其他视角的评课,如学科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研究的授课方法对比实验等等。不论哪个视角评课,教研员都要坚持说实话、重亲和、抓重点、多激励的原则。同时,也要讲究评课方法、评课策略和评课艺术。

三、教研员评课的要点

教研员评课,既要有总体意见,又要根据实际和评课目的,对重点问题做深入的评价。只有抓住评课的要点,评课才能够具有针对性和适切性。

1 围绕课标教材

教研员评课能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做好平时的积淀和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掌握课标、熟悉教材、明确要求,是教研员做好评课预先要完成的“功课”。教研员只有做到对课程了如指掌,才能在评课中游刃有余,不偏离轨道。评课时,教研员要结合课标和教材,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地不断将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向教师进行渗透,并在教学特色、关键部位、破解难题上,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案例。只有这样才能使评课在课标、教材、教学的三结合下实现共向。

2 有理有据有法

评课能否反映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听课水平是前提。教研员听课时要做到教学记录详略得当、记录方法灵活多样,必要时可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技术支撑,以方便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诊断。教研员对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感悟、理解和认识,需要对课堂教学实录等素材系统整理,然后再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升华,并组织具有指导性、建设性、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评语。评课时,教研员要根据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围绕教师教学中反映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手段和策略,分析其得与失,做到有理有据有法。

3 评语恳切坦诚

教研员的评课能力与他在课堂上发现了什么、与教师交流了什么、从思路上给教师了什么都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任何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定与运用,都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环境的状况和学生学习的能力,并采取优化的策略,寻求符合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来讲,绝对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是最好的。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够评判教师教学路径的优势和不足。对教研员而言,在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与对话过程中,能够借助教学中的片断、板书、画面、活动等细节,恳切地交换意见,坦诚地提出思路,是教研员组织好评语的基本要素。

4 诊断问题根源所在

教研员评课要善于从课堂的整体和局部审视,不但要找到存在的问题,还要诊断出问题的根源。找到问题根源是提供改进意见的依据,因为不同的问题根源,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改进。要明确是处理教材上的问题、还是教学组织上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确定上的问题、还是思想与方法渗透上的问题,是知识讲解上的问题、还是操作方式上的问题,是规律性问题、还是技术性问题,是教学评价问题、还是练习设计问题,是教师基本素养问题、还是学生基础水平问题,等等。

5 被评教师能够接受

评语是否能被教师接受,关键是教研员的评价是否科学、有效、真诚,是否触动了教师的灵魂。教研员加强自身修炼,讲究评课的策略,是很重要的。切忌高谈阔论、空中楼阁,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更忌吹毛求疵、目中无人,目光短浅、以偏概全,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也忌语无伦次、简单草率。除了评课的策略和艺术性之外,教研员的评课建议还要与教师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相匹配,教师的发展也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四、教研员评课的方法

教研员评课一般有个别交流和群体交流两种方式,评课方法一般有单向交流法、双向交流法和多向交流法等,评课的载体可以是语言或文字。

1 单向交流法。就是教研员直接对授课教师进行的单方面评课。这种评课方法一般在没有足够时间交流的情况下采取,其最大弊端是不能达到双边交流,建议慎用。

2 双向交流法。就是教研员与授课教师之间进行的双边交流评课。这种评课方法的益处在于双方能够深入地交流。此方法要在开诚布公的氛围下进行,效果较好。

第6篇: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

摘?要: 在香港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中,教育咨询研究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系完备,运作协调的教育研究及咨询机构以独立的姿态参与政策过程、沟通政府与民众关系、制订方案影响决策、研究报告影响舆论,有效发挥了现代咨询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其在参与教育改革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开放、互动、理念引导、共识凝聚、过程监督等特点值得思考和借鉴。关键词: 香港;教育咨询机构;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 G5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6—0058—07

一、 香港教育行政系统中的教育咨询机构???? 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中,行政决策系统与决策咨询系统应为平行分立设置,两系统相互配合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香港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体制,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咨询政治”模式,从政府体制层面上看,特区政府设置了300多个对应政府各部门的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论证制是香港政府吸纳社会人士参政、议政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咨询机构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确保了政策的科学性,而且香港承袭英美传统,法律健全,依法治理。以施政风格来看,“香港政府承袭英国的统治风格,身段比较柔软”。???? 在香港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区政府是层级最高的决策主体,教育局作为专责教育行政事务的机构,同属教育决策主体之一,对于关乎香港教育重点改革发展事宜,教育局则是直接的政策执行者。香港教育咨询体系是香港政治体制制度设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每一级教育行政机关中,均设有相应的教育咨询机构作为教育政策形成和推行的学术和思想支持平台,而且咨询机构与行政管理机构之间并无隶属关系,这是香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1998年香港教育咨询机构就有30多家。???? 从教育行政机构的结构层级来讲,目前的香港教育行政结构与回归前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同样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也就最高层级,是教育局;第二层级,即中间层级,是教育局相关行政科;第三个层级,是学校的行政组织及校内的咨议会。其咨询系统基本上也可以分为三级,最高层级的是教育统筹委员会,中间层级的包括大学资助委员会、职业训练局等,第三层级是学校的咨议会。从性质上讲,这些教育咨询机构属于与教育行政系统密切相关的教育系统内部的教育咨询机构。二者相应机构设置及关系见:

香港教育行政机关及咨询组织关系??之后,行政系统有所变化,但总体框架没有改变。不同层级和类别的教育咨询机构自成一系,在各自领域对政府有关教育政策、教育措施提供建议和意见,对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进行独立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成员组成方面,以专业人员及社会贤达人士为主,也有政府官员参与,代表面较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确保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表1对前成立的教育系统咨询机构进行了简单表述,回归后随着管理架构的调整和形势变化,各咨询机构职能及工作重心有所适时变化。

注: 根据有关机构网站及黄浩炯、何景安《今日香港教育》整理。各机构职责范围系成立之初的规定,回归之后有所损益。??在香港教育咨询机构体系中,作为一个综合性教育咨询机构的教育统筹委员会(以下简称“教统会”),在香港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政府外脑的作用,亦即智库或者思想库的作用。教统会在香港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属于最高级别的教育咨询机构,它虽不行使决策及其执行的职能,但对行政的决策及其执行发挥着重要的参谋作用。曾任教统会委员的程介明对教统会与政府的关系做了简明的论述:“一般的运作,是由教统会提出政策建议,政府接受之后才成为正式政策,由作为行政机关的教育统筹局执行。理论上政府对于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建议,可以不接受,事实上也有不完全接受的先例。但是实际上在政策建议的酝酿过程中,教育统筹委员会与教育统筹局一定有非常密切而和谐的磋商,不会到最后关头才翻脸。”20世纪90年代末,祖国,特区政府适应形势变化,启动了教育制度改革的议程。教育改革是由教育统筹委员会启动,由教育行政系统负责贯彻实施的。这是香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以这场历时十数年的教育制度改革过程为例,为我们研究香港教育咨询研究机构如何参与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二、 香港教育改革与教育统筹委员会???? (一) 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建立???? 教育统筹委员会是香港特区政府最重要的教育咨询机构。1981年,当时的香港政府邀请经合组织(OECD)选派国际顾问团,来港为香港教育作全面的评估,1982年11月该顾问团撰写《香港教育透视》,建议成立统筹机构,职责在于收集各方面意见,拥有就香港教育发展及策划工作等事情向港督提出建议的权力。1984年港府接纳国际顾问团的部分建议,成立了教育统筹委员会。???? 教统会负责就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向政府提供意见。职权范围包括,订立整体教育目标;制定政策并按可供运用的资源,就执行各项方案的缓急次序提出建议;统筹及监察各教育阶段的策划和发展工作;推动教育研究工作。成员组成方面,设16位成员,政府委员会2名,并担任委员会副主席;其余14名从社会人士中委任(包括主席),成员要有教育界人士、社会专业人士和另外4个教育咨询机构(教育委员会、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师训及师资咨询委员会)的主席见。。???? 教统会成立之后,就香港教育政策中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综合性调查研究,提出了系统的政策建议。1984年教统会第一份报告书,明确提出了自身的工作重心,“谈论一下课程,把需要协调的教育理论、知识结构和文化环境加以掌握和处理,以求香港教育制度可以欣欣向荣,使得香港的社会可以持续繁荣下去”。在回归前,教统会已经完成并发表了六份报告。每一份报告均对香港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香港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例如,统一预科及专上教育学制、废除中三评核试、基础教育的派位制度、语文能力问题等,都被当局采纳,形成政策,予以推行。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香港教育改革的“第一波”,香港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式逐步转变,从数量的增长转向素质的提高。???? 教统会在每次研讨过程中,都将讨论的议题公之于众,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教统会成员的组成几乎照顾到香港社会各团体各阶层,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比较容易得以反映。因而,相关改革建议出台并形成政策后,推行过程得到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支持。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统会逐步成为引领香港教育改革的权威机构,其所出台的系列报告书,都引发香港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统会也成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咨询机构,起到了智库或者思想库的作用。???? 在围绕香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起的体系完备、疏密相间的咨询网络中,教统会是起到轴心作用的机构。按照教统会的职权安排,它是香港教育咨询机构体系的统筹机构。主要规定如下:教统会在执行其工作时,统筹而非指导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和其他教育咨询组织的工作。具体来说,(1) 取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和其他主要教育咨询组织向政府提交的定期报告,并就这些报告提出意见;(2) 在有需要时,促请上述组织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讨论;(3) 因应政府的要求,就教育问题提供意见;(4)在有需要时,展开教育研究见。。所以,虽然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均有相应的教育咨询机构,但是各自职责分明,分工明确,统筹兼顾,协同运作,确保了教育咨询系统的有效运转。???? (二) 教统会与香港教育改革???? 之前,教统会对于香港教育的政策制定及实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专业研究人员也对其有关政策建议提出了批评。有的学者认为,教统会的报告建议虽然相当完备,涵盖广泛,但是层次只限于政策,未能达致执行的层次。郑燕祥教授批评六份报告的建议只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改革,缺乏知识基础及明确支持,只强调资源投入却忽视了学校本身的需求。程介明教授认为,当初的改革“没有目标,欠缺推行改革的动力”。“大家的感觉是,我们提出了许多的‘手段’,但是在这繁多的‘手段’的森林里面,我们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我们的教育目标到底是为了什么?”???? 纵观教统会在回归前的六份报告,重点在解决香港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于改革的目标、理念、过程还没有一个详尽的规划。香港教育的全面改革是在回归之后,而其理念已于教统会的跨越回归前后的《第七号报告书》有所展现。第七号报告以“优质学校教育”为目标,提出踏入新纪元的香港特区,要维持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培养有良好教育和具备先进技能的人力资源。这份报告的理念很快在董建华施政报告中得以体现,董建华在就职后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教育主宰香港未来,教育必须能激发起追求卓越的雄心。???? 2000年前后香港遭受金融风暴影响,促使特区政府加快了第三次经济发展转型步伐,被香港视为竞争对手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纷纷推出新的教育改革规划,“世界变了,教育制度非变不可了”。???? 但是教育制度如何变革?作为教育政策制定和决策思想库的教统会,“积极回应特区政府对教育发展的密切关怀”,从改革的理念、目标、措施等出发规划设计了详细的路线图。为达成改革共识,教统会围绕改革议题,分三个阶段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范围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内容包括整体教育目标以及这些目标如何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相互衔接与互相配合。???? 教统会为此专门成立两个工作小组和九个专责小组。聚集超过一百位资深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检讨工作。首轮检讨中心在于对改革目标的确认。教统会于1999年1月《二十一世纪教育蓝图——教育制度:教育目标》咨询报告,实际上是树立一个靶子供社会批评讨论,广纳群言,建立共识。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统会确立了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乐、善、勇、敢”,即“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程介明回忆这一阶段的情形:“1999年的那个大会上,各方反应非常激昂。教育统筹委员会随即在全香港每一所学校设立一棵‘愿望树’,让学生在树上挂上小牌,上面写着:‘我们有一个愿望,教育应该是……’随后,在两个月里面,教育统筹委员会收到了一万四千多份关于教育改革的建议书。在这种情况下,特区政府顺水推舟地接受了教育统筹委员会的建议,并且写进了当年特区行政长官的《司政报告》,正式成为政府政策。”???? 教统会组织的第二阶段征求意见主要是针对核心教育改革的理念问题,教统会主席和成员分别出席了超过一百项由各界自发组织的咨询讨论活动,与各界进行广泛交流讨论。收到2 670份书面意见,共有1万人次出席了34次论坛或研讨会。达成了“终身学习,自强不息”的教育理念。???? 在第三轮讨论中,工作重心进入改革方案的制定阶段。教统会提出“创造空间,追求卓越”作为第三阶段讨论的口号,“创造空间”是指超越课堂的终身学习,促使学生持续发展,与时并进;“征求卓越”要求改进学生水平,提升教师、学校管理质量。 ???? 三轮讨论共收到超过3万份的书面意见,“教育统筹委员会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与各主要的教育团体(主要是教师职工会和各类学校的议会)进行咨询磋商,与报章传媒的密切沟通与请教,对于各类的社会团体的争取与联盟,对每一步行动的情景营造”。这个过程就是宣传和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参与改革的过程。???? 2000年9月教统会向政府提交香港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方案《二十一世纪教育蓝图:终身学习,全人发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行政长官在同年10月的施政报告中接纳了该报告的全部建议,香港教育改革全面铺开实施。随后各专门咨询机构纷纷推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和报告,2001年课程发展议会《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订立了未来10年学校课程改革发展路线。2002年大学资助委员会发表《香港高等教育》,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03年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发表《提升香港语文水平行动方案》等。

第7篇: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

校级领导干部率先学习领会北京市教委相关文件精神和项目开展要求,建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教学团队,并确立了“整合外教资源,助力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学生:具备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英语思维习惯,了解西方文化;教师: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切实改进英语教学方式;管理:增加民主与尊重的元素,更加开放与多元;办学:利用外教资源助力学校特色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根学段学情,精心进行课程设置。将外教课程引入一、二、六年级,并制定不同的发展方案。将外教课程引入低年级,旨在提升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语音,认识西方文化。高年级外教课程的安排,旨在基于学生学情,通过外教课堂优化学生语言思维及表达,提升高年级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学科素养。

2.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外教作用

加强教研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每周举行一次课程教研会议,就教学内容的整合、中外教学方法的互补、教学资源的共享等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同时,还要求外教写出教学纲要、提交教学计划、拟定教学进度等,规范教学行为。

加强教学评估,提高聘用效益。成立评估小组,依据学校制定的评价表,针对外教的课堂准备、教学内容、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学效果等开展教学考评,反馈教学意见和改进建议。学校还定期向学生、家集意见和建议。

增进师生互动,创设多彩课堂。举办特色课外活动,增加外教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引导。为外教配备了专职英语老师协助管理。授课过程中,协助外教组织教学;课后进行定期总结,分享工作经验和工作心得。助教的配备能够规范外教的课堂教学,对意识形态也进行了正确引导。

3.关心外教生活,建立温馨的沟通方式

学校为外教配备专用教室,为外教引进和实施国外先进教学方式创造有利条件;专门配备一名英语教师与其沟通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第8篇: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较多人力资源专家和企业培训人员从事培训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培训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培训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培训是员工本文从员工培训的概念着手,分析了员工培训需求,探讨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方法设计,优化设计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得出了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总结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设计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案,有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一、员工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政治理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常识等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有所改变,使他们在现在或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总要受到实际工作的挑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职业角色。为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就必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培训项目、建立评估模型的基础。培训研究表明,企业组织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

从组织角度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可以了解实现企业目标需要的技能、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等情况。

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入手,需要确定哪些是重要任务,哪些是属于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

工作分析时,调查者必须了解做好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信息:程序性知识指有关技能和解决问题过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则指正确自如地做好工作的能力,实际是一种心理能力,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主要与工作绩效标准有关。能力是指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认知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如果已经了解到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了解到工作中包含哪些主要任务,那么就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在实际情况中,找寻任务要求和履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对应关系显得特别有意义。

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进行需求评估的话,分析人员应该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企业中谁需要培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企业中的绩效评估实践及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分析人员了解企业中的哪些员工需要接受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另外还可以从研究员工的学习动机的角度来了解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调查问卷法、面谈法、阅读技术手册和记录、访问专门项目专家等。由于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公司借鉴竞争对手的培训模式来制定适合自己工作发展的培训类型。

三、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优化设计

(一)整理学员出勤情况(成绩资料建档)

统计出席人员及原因,分析参加者的成绩并通知其主管,对完成课程的学员建立资料档。

(二)分析课程评估表

对讲师及学员的评估意见加以分析,一方面给予讲师回馈建议,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设计的改进参考。

(三)撰写课程实施报告

对于课程的规划、执行方面所发生的状况,进行整合性的分析与检讨,提出综合报告。

(四)训练后访查学员

在训练结束后二周内,抽样访查参加学员,追踪其对参加训练的印象及可应用程度。

(五)应用跟踪

在训练后一周内,整理出课程精华摘要,通知各学员的直属主管,以利于主管对学员受训后的应用跟踪。

(六)召开课程检讨会议

针对课程规划、执行及追踪相关人员的意见统计做全盘检讨,以利于行动展开及往后改善。

四、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

企业员工培训改进,就是对培训工作进行追踪、总结和改进。培训改进的流程如下:

(一)追踪训练后的行动计划

对训练时学员所承诺的行动计划,于事后追踪其执行成效,并给予协助及回馈。

(二)追踪配合单位改善行动

对训练时学员提出改善建议及要求相关单位配合的行动计划,加以追踪并掌握状况,将有助于管理改善。

(三)抽样访查直属主管

以抽样方式访查主管的看法与积极性建议,有助于提升训练质量。

(四)对高阶主管的建言

根据参与训练学员的态度及意见,对上级单位做出改善建言。

(五)研讨资料的整理

对研讨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并扩大流传范围,或作为自我学习教材,将便于训练效果延伸。

五、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评价设计影响因素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选择什么样的设计取决于几种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恰当设计的因素之一是,能不能得到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结果的合适的数据。因素之二是对工作环境的现实考虑。评价设计越复杂,实施评价的成本就越高(有效性就越大)。另外,还要考虑对照组的获得、随机抽样的难易程度、消除学习之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等。如果设计不够理想,那么人力资源开发的专业人士在做出选择时要掌握好如何平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熊超群,企业员工选用、培育与考核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 4月第 1版

[2]郭京生、张立兴,人员培训实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1 版

第9篇: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

培训的执行与开展,是整个培训的主要活动发生阶段。在此阶段中,负责培训部门除了必要的安排性工作,包括联系培训师,安排教室,准备教材等,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监督和推进培训的参与情况。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单位管理层培训策划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单位管理层培训策划一

一.培训背景分析

为了完成本年度培训目标,有效提高企业中层领导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基层员工的知识水平与执行能力,继续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企业将在本年度将对中层领导以及基层员工两大培训目标主体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训。

结合本年度经济形势,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存在着一定的机遇与局限性。首先,从机遇方面来说,由于众所周知的金融危机,多数企业包括我们自身来说,业务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培训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弥补由于业务下降所造成的时间上的空白,同时,员工也渴望能够在经济危机时得到自身能力的提高,避免受到裁员或减薪的影响,因此对于培训的态度也更加积极。另一方面,培训也是企业向员工传达走出危机的积极信号以及一种乐观的信心,使企业员工得到技能提升的同时保证心态的平稳和健康。当然,金融危机对于企业财务方面必然造成负面的影响,对于培训的预算也会相应的减少。因此,本年度培训的主要实施方式将定位在集体参加公开课,企业内部培训,及在线培训等,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针对我们企业自身来看,主要业务的开展应围绕着新产品的推出来进行。根据往年的情况,每年11月份到次年的农历新年是公司推出新产品的主要时期。因此,从培训设计和时间安排上来讲,应当尽量避免在此段时间内安排培训。基于以上原因,本培训计划的主要开展从时间上来定位建议安排在今年的三月份到十月份之间。

二.培训内容及具体时间安排

a.中层管理者培训计划

b.基层员工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另:中层领导与基层员工培训课程均有备用课程,详见培训大纲)

三.培训执行方案

培训的执行与开展,是整个培训的主要活动发生阶段。在此阶段中,负责培训部门除了必要的安排性工作,包括联系培训师,安排教室,准备教材等,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监督和推进培训的参与情况。

此培训计划,根据今年的培训大纲,将培训课程所需时间按照比例转化为培训积分。(参与培训时间为1天的课程获得1培训积分,参与培训2天的课程获得2培训积分,依次类推)建议将培训积分与绩效考核挂钩,培训积分获得率(获得培训积分/提供培训的总积分)大于等于60%的为基本合格,大于等于80%为合格。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来配合此绩效指标。

四.培训评估重要性及方案

培训评估,是整个培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是对于前一个培训循环的总结,又是新一个培训循环开始的依据。缺少培训评估内容的培训是不完整的,良好的培训评估,是对先前培训内容的梳理与归纳,也是日后培训设计的重要参照物。

培训评估包括四个层次,关系上属于递进关系,分别为反应(满意程度),学习收获(知识技能),行为改变(工作中行为的改进)和长期结果(业绩,工作进步)。对于这几方面的评估来说,基础反应层次上以及学习收获的评估,可以通过问卷或者一些针对性的测试来实现。而对于员工行为的改进或者企业经营业绩提高这种长期的现象来说,只能通过培训后具体时间段的对比以及日常的观察来完成。即使这样,问卷式的培训评估也能够为以后的培训提供相当有力的参照依据。下面表格是一种基本的培训评估形式,建议在培训课程完成后一周后分给每位参加培训员工填写。

单位管理层培训策划二

一、新任管理人员培训的宗旨

1、有效地应付各种变化,并培养努力达成目标的管理态度。

2、根据管理原则,有效地执行管理任务。

3、通过参加者的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开阔视野,以便以更有效的方式、方法解决管理问题。

二、新任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1、管理基础。

2、组织原理、原则。

3、下属的培育。

4、人际关系。

5、领导能力。

三、新任管理人员培训实施方法

1、授课。

2、演练。

3、讨论。

4、对话。

四、管理人员培训人数及时间安排

新任管理人员培训的人数以12人为宜;对象为新任管理人员或候选管理人员;时间为3天。

五、管理人员培训具体实施方法

1、考察教育培训效果要根据下属及工作现场情况考虑:教育培训的结果如何?下属有何变化、改进?是否按预期达到了目标等。

2、教育培训特定下属的计划表:学习有关培育下属的基本思路、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研究了下属的案例后,每位参加者要挑选特定下属,设计今后六个月的教育培训计划。

3、特定环境下的领导形式:

(1)根据下属及工作现场的情况,考虑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相应的领导类型。

(2)参加者首先学习

适应工作现场的基本领导能力,然后在分组讨论中相互评价,并予以记录。

六、管理人员培训的计划能力训练

训练新任管理人员制订指导下属的计划。

七、领导能力培训

让新任管理人员了解指导下属的基本想法,尤其是以适当的方法教授其如何把握现有能力、如何设定能力标准等。

八、指导方法进行管理人员培训

1、使学习者意识到指导下属工作的必要性,培养学习动机。

2、使参加者学、说、写、做,并解释重点。

3、让参加者亲自操作实施,并纠正偏差,直至掌握为止。

4、确认参加者是否完全学会。

九、对管理人员培训进行现场培训指导

现场培训的实施重点是利用会议式的授课方式,首先让参加者发表意见,指导者再补充不足的部分;同时制订现场培训角色训练实施表,首先设定下属的情况,然后选择现场培训的具体形式,实施角色训练。

十、与下属的交谈法培训

1、选择可以轻松交谈的地点。

2、选择适当的时机。

3、事前收集交谈的信息资料。

4、站在下属的立场考虑问题。

5、不要用说教的方式和批评性的语气。

6、避免将交谈的内容泄露出来。

单位管理层培训策划三

一、背景分析

围绕岗位职责制,加强内控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激励体制,配合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20__年的中层管理者培训工作重点将是在提升卓越领导力与高绩效执行力的基础上,转变管理观念、改善管理方法,提高员工责任心及企业归属感。此外,宣导公司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降低员工流失率将作为管理者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也为培训工作指出了课题。

二、培训的指导思想

1、工作就是在培训。通过培训与工作的结合,使管理者找到岗位定为,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对员工层进行全方面指导,进而改善工作效率、改变工作态度。

2、部门负责人及各直线领导为企业兼职讲师,建立一支工作经验丰富的内训团队,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

3、利用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带动全司学习型企业的发展,为员工树立楷模,调动全司员工培训积极性。

4、营造培训即享受福利的氛围,消除被迫式、强压式学习的势头,从中层管理者入手,让每位学习后的管理者能学以致用,并通过转训的形式带入到各部门团队中。

三、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使培训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培训方案时,需要进行培训需求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各部门中层管理者及高层管理者,从中高层的角度出发,调查内容包括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培训的组织与安排、培训课程的设臵等。

培训的安排:

1、在培训内容的设臵上,更应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重点应放在专业技能提升、团队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领导力与执行力水平提升及企业文化建设与传播等方面;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应注重理论讲授,联系管理者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行案例剖析与分享;在选择授课讲师上,应倾向于外聘行业专家讲师,也可由公司资深绩优中高管担当;培训时间应放在上班时间内或进行封闭式培训。

2、培训课程的选择

(1)一般适用于中层管理者通用技能的培训包括: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九型人格测试与分析、高级商务礼仪、公关能力、情绪管理、团队复制、压力管理及自我激励。

(2)管理技能及其他培训课程包括:卓越领导力与高绩效执行力提升训练、目标管理、5S管理、激励艺术、高效会议组织、高绩效团队建设。

(3)专业技能课程,针对不同部门岗位,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到岗位技能提升训练、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建设、管理者实务操作等等。

3、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较有效果的方法包括:外聘讲师或培训管理机构的系统训练或保送就读EMBA、由公司专职讲师开发课程并授课、由公司有经验的资深中高管做讲授、公司打造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方便管理者学习。

4、对于以上四种培训方式的建议:

(1)外聘讲师或培训管理机构接受系列课程培训或保送就读EMBA,该方式公司需承担的费用较高,只限于局部表现极为突出的人员,公司决策层认为可安排外派培训人员。建议在外派时与该员工签订规定年限的就业协议,确保培训费用的合理化使用。

(2)公司专职讲师开发课程并授课,一般公司的专职讲师的重点都放在一到三门课程的开发与宣讲上,如:企业文化、服务礼仪、电话技巧、5S管理、公关能力等课程。课程少而精,掌握的内容不够全面,所以具有局限性,需要兼职讲师来补充课程内容。

(3)公司内部有经验的中高管兼职讲师授课,公司内的中高层管理者都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岗位技能都较为熟悉,公司可挖掘并培养为企业内部讲师,各部门领导、各岗位直线领导、或某个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员都可作为兼职讲师授课。公司可建立内部讲师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和激励措施发展和培养公司的内部讲师。随着内部讲师队伍的壮大,所承担的培训内容的面也越来越广。

(4)建立企业内部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提出各类专业书籍采购计划,统一由公司培训部采购并保管,个人或部门需要时借阅时,可由培训部提供借阅。或者由电子商务部开通公司内网阅览站,不定期上传网络上的优秀书籍和培训课件,让员工有自学的机会。

5、培训结果与激励体系挂钩,为了更好的促进管理者的培训资源,做好身先士卒的楷模榜样,激发管理者主动获取培训热情,公司培训部在搭建培训体系时,应逐步形成培训与薪资、培训与晋升/降职等激励体系的挂钩。

四、20__年度培训计划

1、培训时间与周期

外聘专家培训与外派培训3—6月/次,具体人员由公司决策层连同培训部决定;

各类专题型内训每月/次,由培训部统一做成全年的培训计划,要求各部门管理者按照培训计划实施;

临时加设的培训需求按每季度的培训需求调查为准。

2、培训方式

根据培训主题的不同,采取集中讲授、拓展训练、经验交流与分享等方式进行。

3、转训计划

各部门管理者在受训后的一周之内,必须向培训部提交部门内的转训计划,要求转训计划需在训后两月之内完成,并由部门负责人、直线领导向部门内的员工进行转训,确保至上而下的学习与分享。建议转训的时间为每日晨会时间,利用晨会时间将培训内容与工作结合,由管理者做出点评,更利于员工的学习与吸收。

4、培训计划按照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进行进行层层分解实施,具体计划(略)

五、培训效果评估

针对不同的方面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评估,具体如下:

1、培训意见反馈

在培训结束后,要求每位管理者填写培训意见调查表,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质量的反馈意见、对培训组织方的反馈意见、对培训师的反馈意见、对所掌握内容的反馈意见。

2、参训人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由笔试考核与培训心得体会两部分组成,进一步对培训效果评估。

3、训后的改善

培训不能立即看到效果,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考核,以及公司决策层的日常观察工作情况。通过观察考核,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可由公司决策层再次要求其回炉学习或自训,再次考核,直到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在此过程中公司决策层需要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改进意见,反复应用,通过行动—总结—行动—总结,达成培训效果。

4、培训效果的影响与回报

培训部对年度培训工作作出综合评估,通过客观数据对比与分析,得出最终的培训效果分析报告。包括年度培训投入与产出对比,绩效管理对比等等。

5、培训不能形式化,要做到有培训、有考核、有提高、有量化。培训部应注重培训后的考评组织和工作绩效观察。每次培训结果都带入个人档案,作为今后的薪酬、晋升/降职、解聘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培训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