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质量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质量控制体系;医院护理;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管理
护理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更依赖于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方法是否科学、规范、有效[1]。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很好地构建出一个层次分明、责任明确、全员参与的科学管理方法[2-3]。从过程质量控制到结果性质量控制,持续跟进,从体系中反映出患者在治疗、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用制度约束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4]。本研究旨在观察、评价、分析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条件:护理人员知情同意;工作年限1年以上;无感染性疾病,无心脑血管、肝肾系统等严重疾病;剔除护生、规培生。根据以上条件,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未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6月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后的护理人员200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9名,女191名;年龄18~52岁,平均24.94±4.67岁;工作年限:1~34年,平均6.42±4.21年;职称:初级职称143名,中级职称54名,高级职称3名;学历:专科117名,本科83名;科室:外科57名,内科53名,妇科37名,产科31名,儿科22名。实验组:男11名,女189名;年龄:19~51岁,平均25.03±4.57岁;工作年限:1~30年,平均6.41±4.00年;职称:初级职称140名,中级职称56名,高级职称4名;学历:专科110名,本科90名;科室:外科60名,内科54名,妇科36名,产科27名,儿科23名。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照组有效考评人数195名,实验组有效考评人数192名。
1.2管理方法
1.2.1对照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前,每季度根据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环境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对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反馈及整改。
1.2.2实验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方案及修订质量控制考评标准。①成立院护理质控组。由护理部正、副主任任组长,成员由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干事组成,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标准修订及完善,以及全院护理质量检查及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并追踪监督实施效果,促进全院护理质量的提高。②各科成立护理质控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为成员,根据医院护理管理总体要求,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区管理制度、措施、工作指引;对本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做好日常动态检查和全面质量管理,每月进行汇总分析并记录于“护士长管理工作记录本”;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改进护理流程;对本科室的质量指标做好统计、分析评价,每月一次报护理部。③个人质量管理。全体护士是护理质量的操作者,是自我管理责任人,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明确个人岗位职责,确保护理质量是整体质量基础。主要职责:按照医疗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护理常规和操作流程,按护理质量标准做好自我管理,自查、自纠,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工作符合质量要求。④科室质量管理。护理组长每班检查,护士长每天检查,及时发现日常工作缺陷、安全隐患,并动态记录于“科室三级质控登记本”,及时改进,消除隐患。⑤院部质量管理。护理部、质控小组人员日常随机检查各临床科室护理质量情况,每季度对各护理单元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⑥质量控制分析反馈。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科室质量分析,对科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部日常检查及季度全面护理质量考评完成后针对存在问题逐项提出整改意见,由所在科室护士长落实整改。将各检查结果汇总,形成全院护理质量情况分析,对普遍性问题进行PDCA循环管理,落实整改并追踪整改效果。
1.3观察指标
(1)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包括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管理2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2)消毒隔离管理评分:包括无菌物品管理、病区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3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越高。(3)急救物品管理、患者满意度:每项100分,得分越高,管理质量及服务质量越高。(4)护理技术达标率:由护理部统一制定考核手册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最后统计每名护士护理技术达标率,达标率越高护理技术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护理查对制度、安全用药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消毒隔离管理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无菌物品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病区环境管理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术达标率、患者满意度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会上,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医疗机构以及医疗系统,共计57个品管圈圈组参加了决赛。决赛中,各圈组用PPT和小品等形式展示小组的风采。个性鲜明的圈名、形式活泼的展示,令与会者耳目一新。
据了解,迄今为止已有海南、上海、浙江、四川、北京、广东、新疆等20余个省市的医疗机构相继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品管圈大赛的举办,不仅增强了品管圈活动在大陆地区医疗机构中的影响力,还会使更多的医院体会到品管圈对医疗质量持续增进的功效。此外,多位台湾地区、大陆地区的品管圈专家在大赛中担任预赛、决赛评委。为了避免评分受到干扰,评委采取回避制。
黄洁夫在活动中指出,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最终还是医疗质量问题。但中国的医疗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从上而下的,不能和医疗实际情况完全联系在一起,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临床一线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反映上来。而品管圈具有自下而上的特点,更能提高医疗质量。他期待通过大赛向全国广大医务人员推广品管圈活动,用品管圈活动激发医务人员参与管理的热情,主动发掘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提高。
刘庭芳教授表示,台湾较早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和大赛,有丰富的经验,而且与大陆医院的熟悉程度低,受到的影响小,评分更公平公正。我们的目标是在3年内将品管圈活动推广到2,4万家县级以上医院。第二届大赛时,将增设护理、医技、后勤专场,第三届将增设市县级品管圈专场,第四届将增设国际品管圈大赛专场。
试点家庭医生服务按年收费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北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支持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家庭医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年收取服务费。此外,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共同负担,也就是意味着居民交纳的签约服务费部分可以报销。
统一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外部标志
日前,记者从河津市卫生局获悉,该局从今年6月份开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外部标志全部统一规范。据悉,目前已完成符合标准的医疗机构规范标志标牌制作,统—悬挂到本机构门口右侧,其他牌匾根据实际悬挂于适宜位置,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同时并配备X线机、台式B超、心电图机等,切实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条件。
9家市直医院对口帮扶55家乡镇卫生院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临沂市卫生局召开的市直医疗机构结对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确定9家市直医院对口帮55家乡镇卫生院。据介绍,到2015年乡镇卫生院能全面提供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对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抢救能力明显提高,使优势专科达到二级医院服务水平,有效分担县级医院的就诊压力,实现辖区内乡村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当地门急诊总量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50%左右的住院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提供。
探索“家庭医生”制
记者从湖南省卫生厅获悉,该省将建设30所左右的全科基地,规划建设200所左右的基层实践基地,形成年培养2600多名全科医生规模的能力。同时,该省积极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据介绍,到2015年,该省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4000名以上全科医生。到2020年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1.8万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据《科技日报》)
院长余波结合医院自身经验,阐述了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余波表示,安全的临床结果是质量的首要因素。在传统管理中,很多医院对医疗服务始终存在一种责难文化,而在新的安全观中应认识到“系统容易犯错”,医院需要为患者构建更加安全的系统。目前,以患者安全为目标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在全球渐趋于统一,很多医院选择用JCI评审标准评审患者安全体系。
“医院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团体价值观、态度、观念、能力及行为模式的结果,这些内容确定了医院的健康和安全管理的方式、水平及承诺。”医院安全文化自被提出以来,其概念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而在JCI第5版中,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作为衡量要素被纳入了JCI评鉴。
浦东医院地处浦东发展核心区,为更好地服务于浦东及周边老百姓,浦东医院在“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知行合一、持续改进”的理念下,不断实施与推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000张;护士总数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全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1.2.7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评价方法
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
2.2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全面提升。
2.3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研究;开发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大量先进的医疗器械被应用于医院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医疗器械的性能以及档次受到医疗机构的广泛关注,但是医疗器械的临床安全使用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医疗器械属于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要加强对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当前,大多数医院已经开始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对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部分业务流程实现了电子化操作,但是更多的是在医疗器械的采购以及领用方面,在对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性能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对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要求,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研发出专门的针对医疗器械安全管理的信息平台。
一、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思想
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存在于医疗器械设计、生产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医疗器械的临床安全风险在医院日常诊疗工作中尤为重要,因此,做好医院医疗器械风险监测以及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比如说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覆盖医疗器械全部生命周期,因此,对于医院的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医疗器械有着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专业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在进行安全管理平台的研究开发时,首先要做好数据建立以及维护的基础工作,再针对业务流程开展细致的研究分析,业务流程的效率以及优化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行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需求、数据、业务流程、人员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内容综合在一起,使得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
二、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
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需要包含设备从需求到采购一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在进行平台的研究和开发时,可以将平台分为以下四个模块:
(一)购置准入
临床科室对于需要购置的器械,需要先在平台上填写购置申请单,借助平台可以了解各个厂商的报价、配件、技术培训等方面信息,为购置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平台对购置申请单进行记录验收时,需要对器械的规格、数量、技术参数、存放位置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对验收合格性进行详细的标注。
(二)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模块可以录入器械的资产卡、条码、类别等方面的信息,同时掌握设备调拨、转移、折旧以及报废等情况。
(三)分析评估
首先,质量统计,根据设备的类型、应用的科室具体的维修情况,制作每个月、每天的统计信息情况表。其次,效益分析,借助成本核算的方式,对医院器械的收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了解临床诊疗数据等方面信息,做出综合性的分析评价报告。最后是临床分析,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评价分析,掌握各类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三、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特点和不足
(一)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特点
首先是有着齐全的功能,在进行平台的设计时,与医疗器械的管理需求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因此,该平台有着多方面的功能,包含质量管理、分析评估、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内容,还能为交互提供接口,实现和医院HIS等系统的有效对接,通过权限管理,可以方便不同类型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其次,可以实现流程的规范化,因为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属于自主研究和开发,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只应用于医院医疗器械安全管理流程,不仅可以满足规范化方面的要求,同时还符合医院的个性化工作流程特点。再次,该平台操作简单,在进行平台的开发时,选择S/B开发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浏览器以及操作系统的应用,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掌握相关的操作标准,界面友好。最后,该平台有着非常全面的信息量,借助该平台可以实现对某设备静态以及动态信息的了解与掌握,借助溯源系统可以实现对器材申请购买一直到报废全过程的查询。
(二)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不足
因为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涉及到多个子信息系统,各个系统之间在进行交互时缺乏标准交互方案,对数据的访问以及共享与一定的影响。另外,该平台现阶段还没有实现全部功能的开发,比如说在分析评估模块方面,相关的科学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研发出多类型子系统数据,并且能够借助统计学的处理方式来完成对数据的分析,使得平台的操作以及界面显示更加具有人性化。另外,还需要对安全管理平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虽然可以借助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不能代替全部的管理手段,只有依靠健全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才可以使信息化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结束语
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包含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全过程,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随着该平台的应用,使得各项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为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撑,促进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随着医院不断加强医疗器械安全信息化管理力度,医疗器械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使得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向着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世俊,黄鑫等.医疗器械管理关键指标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4,05:117-118+141.
[2]洛丽,高丽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03:370-371.
[3]陈琼芳,陈新彬等.复用医疗器械灭菌信息记录系统的开发与追溯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5,10:13-15.
关键词: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危重患者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1]。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病谱广、合并症与并发症多、病情变化性强、抗风险能力弱、护理不良事件危害大,护理风险可存在于任何护理环节,检测项目与内容多,护理难度大,任务重。一旦疗效不理想,易引起医患纠纷,影响护理安全[2]。文献资料表明,80%的危重患者护理未达到理想标准,主要表现在护理内容遗漏、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护理个体化不足,护理质量水平尚有提升空间。传统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采用季度考评为主要方法,是一种事后控制,溯源不易、对护理过程控制不易、监督不易,给持续质量改进造成了阻碍。为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本院拟进行全程护理环节管理,以患者为核心,进行追踪,强调现场评估,评价各护理环节衔接是否到位,护理服务内容与质量是否满足医疗需要,安全是否合乎高标准要求,最终获得科学、先进、可行的护理管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控制对象,为医师下达病危或危重通知、医嘱危重患者,排除已经死亡、转院、自行住院患者。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入选条件:①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②具有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护士长;③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共纳入管理人员24名,年龄33~52岁、平均(45±7)岁,工龄10~33岁、平均(22.3±6.0)岁,学历专科1例、本科22例、硕士1例,职称主管护师15例、副主任护师8例、主任护师1例。2014年科室共收治危重患者1085例,22个科室,其中男614例、女471例,年龄30min~96岁、平均(55.2±22.8)岁。
1.2方法
1.2.1管理 采用生理死亡危险评估量表(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评价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等级,自行设计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表(以下简称质量安全表),结合医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规范危重患者护理内容,质量安全表主要可分为检查项目、存在问题、改进建议、再评价四个部分。检查项目共5个维度,主要包括:①病情管理,基本情况、诊断与既往史、作息进食与排泄、阳性体征、护理要点、药物作用于不良反应、观察要点与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②风险管理,跌倒与坠床、烫伤冻伤与医疗器械伤、压疮、管路;③基础护理,三短、三保持、四无、四及时、六洁;④专科护理,危重患者管理及护理常规、疾病基础理论知识、仪器使用;⑤护理文书,入院评估、护理计划、护理记录。
1.2.2管理内容
1.2.2.1病房 ①查看、传单元、床周围、腕带、安全警示标示、隐私保护措施、手卫生设施;②询问患者感受,各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③仪器设备固定、设置,是否可保证患者安全;④患者病情、主要问题、潜在风险;⑤现场操作是否规范;⑥抢救时医嘱执行情况、配合情况、应急能力。
1.2.2.2工作站 ①病历记录;②危急值、输血、病情等护理记录;③检查、化验开立与执行时间、回报时间;④护理评估与病情是否相符;⑤排班表是否合理。
1.2.2.3治疗室 ①布局是否合理;②药品放置是否合乎规范;③无菌药品、一次性物品管理④抢救CHE内药品、仪器是否齐全,检查频次;⑤输液与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
1.2.2.4污物间 ①医疗废物处置情况;②清洁工具管理;③日常消毒清洁情况。
1.2.2.5休息区 ①患者转运、检查陪同情况;②探视管理情况。
1.3观察指标 2014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病情管理、风险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5个维度总分。住院死亡率、住院感染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
2 结果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病情管理、风险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合计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主要问题体现在:①制度问题,如危重患者评价不及时,输液与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不及时,高危药品管理不科学;②患者管理,患者身份识别、查对落实效果不佳,危重患者跌倒、坠床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仍普遍存在;④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如感染患者隔离不到位、护士手卫生执行率低、晨间护理质量参差不齐、备用被罩不足与更换不及时等[3]。
全程追踪管理法依托原有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危重症患者救护路径,对关键环节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现场督导,结果显示第四季度,病情、风险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合计评分,高于第一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但需注意的是,基础护理、护理文书评分存在波动现象,应将全程追踪持续质量管理作为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巩固现有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政司.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2011,4.
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生命在你的手中”,认真履行职责,刻苦勤奋工作,全面做好药剂科安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下面,根据上级领导的安排和要求,就药剂科安全工作情况向领导和同志们做如下汇报,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一、认真努力学习,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理念
我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明确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做好药剂科安全工作,确保药品安全,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是创建“三好一满意”医院的必要条件。为此,我牢记“生命在你的手中”,认真学习国家药品安全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医院药品安全工作精神,高度树立药品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紧迫感,始终把药品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尽心尽职、兢兢业业,全面做好药剂科安全工作,确保不发生药品安全事故,切实维护广大病人用药安全。由于自己认真努力做好药品安全工作,使得医院多年来没有发生大的药品安全事故,有效维护医院的良好声誉,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科室管理,提高科室药品安全管理水平
我们药剂科共有职工XX名,负责医院的全部药品工作。为提高科室药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药品安全,我组织药剂科全体职工认真学习《药剂科手册》,要求药剂科职工牢固掌握《药剂科手册》的具体内容和药品工作要求,并落实到日常具体工作中,使自己所做的每项药品工作符合《药剂科手册》的要求,为做好药品安全工作打下扎实牢固基础。在学好《药剂科手册》,掌握药品业务安全知识的同时,我还组织药剂科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医院和药剂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自觉遵守医院和药剂科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药品安全工作,确保了药剂科工作全年运转正常,不发生药品安全事故。
三、严格规范管理,确保药品安全
要确保药品安全,必须严格规范管理。我始终加强管理,要求药剂科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严格执行药品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着重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采购药品必须为质量合格的药品。我加强采购药品的质量管理,认真做好药品入库验收工作,确保数量正确和质量合格。要将药品的名称、单位、规格、剂型、厂牌数量进行核对清点,对毒性药品、品、、放射性药品必须由两人以上负责核对清点。要检查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药品注册商标禁止使用未经注册的商标,药品要有批准文号,同时批准文号必须为药监部门统一规定的格式,药品必须在有效期内。经检查数量正确和质量合格的药品,统一贮存保管好。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药剂科采购的药品均为质量合格的药品。
二是药品调剂必须做到正确。要求药剂科职工认真审查处方的药名、规格、剂量、用药方法、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特殊管理的药品必须按相关规定执行,审方中如发现问题,必须请医师修改后方可调配。调配药名要认真细致,确保发放到病人手中的药品正确,质量有保障。
三是用药交代必须做到正确。向病人发放药品时,药剂科职工要再次认真全面审核处方,逐个核对处方与调配药品的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等是否一致,逐个检查药品的外观质量是否合格,核对取药者的姓名,正确无误后将药品交与病人,同时详细向病人交代如何用药,让病人明确,做到正确用药。
四是为临床药学服务,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要求药剂科职工认真为临床药学服务,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从保障治疗、及时提供药品向参与治疗转变,协助医师提高用药水平,使病人合理、经济地用药,以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四、目前存在的不足问题及整改措施
我认真努力、刻苦勤奋工作,全面做好药剂科安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得医院领导和医师的充分肯定,获得广大病人的满意,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问题,一是“生命在你的手中”的安全意识还不够浓厚,《药剂科手册》的要求还没有完全做到位;二是药剂科安全工作还没有完全符合精细化要求,有些管理欠科学和规范;三是药品供应中偶尔有供应脱节现象。针对存在的不足问题,拟采取三项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学习,努力学好《药剂科手册》内容,提高药剂科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真正把“生命在你的手中”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确保药品安全;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药剂科工作制度,加强对药品安全的检查,注重工作细节,提高药品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促进药品安全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三是加强药品采购工作,加强与医院各部门的联系沟通,进一步做好药品采购工作,减少药品供应中的脱节现象,满足医院用药需要。
五、合理化建设性意见
强化安全规范保证医疗管理水平
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是各项医疗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基础,是医院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健全和完善各项医疗工作制度,筑起一道严密的质量、安全防线,使医务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医院整体管理状态和服务水平能得到显著提高[8]。因此,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主要从制度执行、绩效实施和手术监控三方面,我院积极探索与实践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全员遵循,落实有力近年来,围绕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修订了全院《医疗制度汇编》,使医疗工作的每个环节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开展了主干医疗制度学习考核,全面强化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制度观念和安全意识;落实了医疗质量检查讲评制度,做到年有总结分析,季有讲评通报,月有点评反馈,周有实时监测,实现了医疗质量的动态监控、系统分析、适时反馈和持续改进;开展了系列医疗质量评比活动,如病历书写质量讲评、处方点评、医护技能比武等,提高了医疗实践工作质量。绩效考核全面实施,成效明显为促进人才价值实现,我院形成一套以绩效为主导的激励机制,制定了新的绩效管理办法,引进更为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理念,以最大绩效为目的,引进病例分型理念(CD型率),改变了过去以处罚为主、过程为主、效益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为以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结果为主过程为辅,效率为主效益为辅的心模式,并建立一套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临床、医技、麻醉三大模块和七个亚模块,对科室进行动态监控与季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评,极大地调动了全院人员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明显[9]。手术管理全程监控,规范有效针对我院外科专科医院的特点,为了强化手术安全管理,努力做到:严格医务人员的准人管理,制定下发了《手术准入制度》,对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进行准入管理;严格医疗技术的准入管理,制定下发了《临床技术管理规范》,规范了对二类医疗技术的准入管理和三类临床技术的申请严格把关;实施“手术分级管理”,将各种类型的手术按照难度大小进行分类,严格控制各类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加强“手术环节管理”,如对于易发生“二进宫”手术的病例,术前必须由科室组织全科术前讨论,对病情做出全面诊断,术中必须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避免手术中的疏漏,术后必须及时做好动态监控,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注重思维创新改进医疗管理方法
围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特点规律与现实需要,我们加大管理创新力度,积极主动地探索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新方法和新举措,在重点、难点、热点上增强了医院在安全管理上破解难题能力。选准重点,开展“缺陷分析”及时查找、分析及改进缺陷,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对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院选取医疗纠纷和高并发症手术等病例进行缺陷分析。比如,2008年先后发生8例ERCP治疗严重并发症,医院立即组织院内专家一起分析讨论,寻找根源,在讨论中对治疗适应症形成共识。此后3年ERCP严重并发症仅发生1例,取得良好效果。2010年,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高的情况,开展了专题分析研讨会,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手术中也达到了降低并发症的目的。瞄准难点,开展“课题研究”医疗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平台。2010年,为探索医疗风险管理的规律,我院向申康中心申报了以“基于病例分型理论的医疗安全预警与控制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研究”为题的课题研究。试图运用病例分型理论,分析医疗安全现状,明确影响医疗安全的危险因子;通过专家咨询和比较统计分析,确定医疗安全标准规范;最后构建医疗安全预警与控制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对医疗纠纷苗头的采集分析和自动提醒,尽早采取措施,达到降低医疗风险的目的。把准热点,开展“专项调研”就我院自身而言,“医疗不良欠费”、“二进宫”手术等都是医院当前医疗安全管理的热点问题[11]。为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院内涵建设,我们针对“二进宫”手术进行了5年的回顾性统计调查分析,探讨了“二进宫”手术发生的手术类型、原因和特点,开展了针对性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二次手术发生率明显下降。最近我们还对“医疗不良欠费”开展专项调研,通过统计分析,寻找“医疗不良欠费”发生的原因,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了医院医疗风险,减少了医院损失。
本文作者:樊震林涂平安杨晶程传苗工作单位: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我院是云南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056张,年收治住院患者4万余人。护士共670人,学历:硕士6人,本科314人,大专260人,中专90人;职称: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45人,初级职称510人。
2方法
2.1护理风险管理团队的设立
我院在2008年成立了医院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委员会,下设各级护理专家10人,并在每个科成立了护理安全管理小组,一般设2~3名组员,主要负责医院及科室的护理安全风险的排查,护理安全的质量控制,护理安全事件的上报和督查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整改。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委员会对护理部负责,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对科室负责,实行三级管理,各司其职。
2.2风险因素分析
2.2.1护士因素
目前很多医院肿瘤科以及大部分肿瘤医院护理人员配置不足,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护士与床位比。我院护士人床比也较低,近几年在大量扩充临床护理人员,新护士较多。新护士肿瘤专科知识缺乏,临床护理经验不足,专科操作技能不熟练,对肿瘤治疗及相应的并发症缺乏足够的了解,应变能力差,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异常问题;同时,年轻护士责任心不强、观察不细致易导致潜伏的安全隐患增多。
2.2.2患者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病人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医疗或护理工作稍有意见,就引发纠纷;部分晚期肿瘤患者对病情发展多有负面看法,对医护人员信任度不高,以致不愿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身体的不适告知医护人员导致护理风险。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面临复杂的心理问题,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的肿瘤病人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甚至轻生;有的因经济问题产生严重的思想负担。
2.2.3管理因素
风险缺乏预见性,制度不完善,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查对不严,交接班不认真;技术操作流程不健全,有的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护理记录不到位;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实行“举证倒置”制度后致投诉发生时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繁琐,使护士身心疲惫而致工作疏忽。
2.3护理风险相关预案和制度的制定
通过上述原因的分析和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委员会的不断修订和完善,我院共制定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38个,护理安全应急预案共34个,全院护士依照相关制度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护士有章可循。
2.4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
2.4.1加强风险意识及“三专”训练,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三专”训练,即专科知识、专科理论、专科技能训练。
医院采取分层级培训的方法对各层级护士进行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强化护士肿瘤专科知识的培训,包括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造口伤口、放化疗等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护士自我能力的培养,减小因护理专业素养不够引起的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护理部组织护理专家对全院护士每年至少进行4次的护理安全教育及考核,对新进护士再加强入科前培训及考核,外出进修护士必须回院进行讲课等方式强化全体护士的风险意识。
2.4.2护理岗位实行“三化”,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
“三化”即护理岗位固定化,护理内容个体化,全程护理人性化。医院根据医院的肿瘤专科特色,对全院护士进行了岗位划分,将全院护士分为N1至N5级护士,对不同的护理岗位进行岗位说明,护士按照自己的岗位工作。同时,每个科室按照自己的专科特色,制定各个科室自己的前5个疾病的护理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术、护理仪器操作、护理应急预案等内容,对不同的病人提供最专业的护理。此外,加强医院各科室专科护士的培养,在近3年医院共培养各种类型专科护士共69名,大量的专科护士在科室起到指导及示范保障作用,加速了肿瘤专科护理的发展。
2.4.3抓好“三重点”预防,有效规避风险
“三重点”即重点时段、重点病人、重点观察。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委员会及护理安全管理小组重点工作就是对上述3个重点环节进行重点质量监督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运用护理管理工具对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对暴露的问题,及时修订护理安全预案和制度。同时,所有科室采取双夜班制,护士新老搭配制,护士传帮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的因人力资源引起的护理安全事件。
2.4.4护理管理做到“三到位”,完善护理安全监控体系“三到位”即职责到位、制度到位、监控到位。
医院及科室严格按制度办事,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实施,以保证各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得到落实。成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组织,定人负责,定期督促检查护理质量及安全工作。护理部及院纪委定期到科室发放问卷调查表,科室护士及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并征求病人、护士、医院反馈意见,对反馈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将护理隐患降到最低。
3结果
全院护理安全事件上报逐年增加,2013年全年共206例,科室已经形成主动积极上报护理安全事件的意识。同时,全院所有科室每个月均利用了护理管理工具对护理事件进行分析。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均大幅提升,全年全院各项满意度均保持在90%以上。在全院护士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全部病区均通过云南省卫生厅的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验收,为患者提供全程的优质的护理服务。
4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