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第1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目前,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巫待解决的难题。究其原因,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工资收入偏低、学历层次不高,是制约其专业化发展的主要推力,而不正确的典论压力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家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幼儿园加快园本教研建设、教师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等,对提升幼教质量、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时展的潮流,幼儿教育作为最为基础的启蒙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是一蹂而就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现实中,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情形如何?何以至此?尝试解答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升幼教质量、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探析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亚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的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国外相比相对起步较晚,亦已取得了不少成就,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巫待解决的难题。

(一)工作压力大。

目前.我国依旧存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过大的现象与事实。究其原因,无不与班级孩子过多、幼儿教师短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有关。教师一方面要负责某个年龄段幼儿班的各项工作(教育、保育和安全健康教育等),另一方面又要在应付各项检查、公开课教学等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此外,近年来幼儿园又纷纷进行改革,实施责任制管理,推行上岗聘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将考核与工资、福利、聘任、奖惩等各项制度挂钩。川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幼儿教师身上的任务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重。因此,这些问题势必会给幼儿教师带来身心上的疲惫,最终给幼儿教师的一专业化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二)工资收入低。

幼儿教师工资收人低、工作量较大,这种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比例的现象,必然会给幼儿教师带来职业上的怠倦。由于工资偏低及社会地位不高,一些年轻幼儿教师认为,这一职业只是她们暂时性的选择,一旦找到合适的职业,她们就会立即离开;还有部分幼儿教师时时抱着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工作中不愿再做出较大的努力与付出(反正付出的再多也是拿不到高工资);此外,一些幼儿教师为了维持生计,经常在业余时间办一些所谓的特色班级或者在外面代课。这些必然会分散幼儿教师的精力与时间,影响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学历水平不高。

幼师范院校无论在培养幼儿教师的数量,抑或是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等方面都作出过很大贡献。然而,从近年来看,依然不能满足我国庞大的幼教需求。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仍然呈现出偏低的现象。目前,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主要以职高、中专为主,大专以及本科以上学历者占少数。同样由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较低,特别是农村或一些中小城市,因此,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投身到农村幼师行业中来。这些事实,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以及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社会典论的误导。

由于幼儿教师工资偏低以及社会地位相对低下事实的客观存在,因此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在幼儿园工作没有前途,工作得再好也就是一个孩子王而已;还有部分人认为,幼儿园老师就是吃青春饭的,工作不稳定等。因此,种种误导必然会导致毕业生不愿到幼儿园工作.最终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教质量的提高。

二、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既漫长而又系统的工程,一方面要求国家必须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人,另一方面幼儿教师也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专业学习。此外,幼儿园也应该积极地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交流的平台。

(一)国家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漫长而系统的工作。它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为此,需要国家政府在关注、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还要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如,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等。侧只有如此,才能够吸引更多更优秀的高层次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幼儿教师的队伍之中。

(二)幼儿教师应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其活动反思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幼儿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并及时作好活动反思,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学习关于教学、活动反思等的相关理论,明白活动反思的本质和主要特征,发挥集体与团队合作学习优势,坚持业余时间自学、参加校外培训以及园本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其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此外,幼儿教师还必须阅读一定量的理论文献,只有这样,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中真正地得到培养。

(三)幼儿教师应该及时撰写活动反思笔记,提升反思能力。

教师每天在教育活动之余撰写活动反思笔记和进行活动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反思笔记一般是幼儿教师写下在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记录这些事件的细节,尤其是那些记忆别生动的细节(包括幼儿的言语、行为等)。活动反思笔记不仅能培养幼儿教师的反思习惯,而且会帮助幼儿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提升自己的活动反思能力;活动反思也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及教学能力,揭示自己在实际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及时记录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够有效积累教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才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四)幼儿园应该加强园本教研建设,为幼儿教师构建交流和反思平台。

第2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对幼儿教师教育教学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现代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职前教育、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探讨这三个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对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一、职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职前教育主要指师范教育,一般由幼师职业中专和师范大学实施。其发展途径主要有:

1.建立新型培养模式,幼师教育不仅要提高“学历”还要提高“学力”。为了使教师队伍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目前两到三年的师范学院文凭正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三到四年的学士学位以及硕士学位教育。但是澳大利亚Ken Gannicott教授和David Throaby教授在《教育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效率》中曾谈到:“至今没有证据表明教师资格水平的提高能导致教和学效率的任何提高。”由此可见,形式上提高学历水平,专业化水平未必能够随之而提高。所以,幼师培养不仅要在形式上提高学历,还要在素质上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2.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完善幼师实习制度。职前教育要促进学生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的发展。但是,我们常常过于强调学科的学术性与专业性,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专业技能教育。对于完善幼师实习制度,我们需要明确教育实习的地位和作用及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固定的实习场所;设立专门的实习辅导机构,制定合宜的实习时间与计划。

3.健全幼师资格认证制度。美国霍姆斯小组曾在《明天的教师》中指出,要严格掌握师范教育的毕业标准和教师录用规格,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当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试图建立由教师的学历制度、执照制度和职务晋升制度组成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我们只有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注重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查,对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幼师专业化的质量。

二.入职培训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西方许多国家已把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并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人职教育课程和模式,从培训主体上看有导师制、岗前集中培训模式和学校中心模式;从培训方式上看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动I模式。以美国为例,现已基本形成了由定向课程、支持和辅助、训练课程、评价等四个环节构成的新教师人职培训模式。

我国人职培训通常以师徒帮带的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目前,人职培训又有了新模式即微格培训,指通过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对准备成为教师或已是教师的人,提供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三、在职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幼儿教师在职教育是对具有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在职幼儿教师所进行的再教育。  1.幼儿教师在职进修

在职进修是幼儿教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其自身来说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在职进修一般有全日制脱产进修、部分时间翻半脱产进修和业余不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课程学习与编制、学科会议、专业讲座、研讨会、示范观摩课、展览活动和参观等。定期参加在职进修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也大大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

2.幼儿园园本培训

幼儿园园本培训的基本组织形态是以园为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共同体。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是开展园本培训的三种基本力量。为了结合好这三种力量,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式。

(1)行动研究。即为弄清课堂上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共同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要求幼儿教师从自身教育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来促进其专业成长。由于行动研究是在研究中采取行动,在行动中实施研究,所以极其适合幼儿教师使用。

(2)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建立在实践一反思取向的理论框架下。教师专业成长是要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再反恩中澄清概念和问题,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动方案,从而实现自身的提升和专业上的发展。通过反思,幼儿教师能够对保教行为中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研究,矫正有失偏颇的教学行为,引发更有价值的思考与行为重建。

四、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思考

1.目前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被认为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两个独立的阶段,这就人为地割裂和孤立幼儿教师成长的连续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连续过程应该是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逐渐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一体化”不仅指的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还有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一体化;

第3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远远未达到专业水平,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幼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 

[5]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2009,(4):9-10. 

第4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应该是一门专业性的职业。针对我国目前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努力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幼教行业,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实现的有力措施。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在国外兴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需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我国诸多学者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但鲜有学者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观念把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王”,对幼儿教师职业认识不正确。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目前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有关。在大力提倡教师专业化的今天,贯彻、落实《纲要》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师是否应该成为一门专业性职业,幼儿教师现在的专业化程度义如何,以及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探讨:

一、幼儿教师应该是一门专业性的职业

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社会地位的建议》中,就提出“教师应该成为专业性职业”,强调教师是具备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保持的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专业人员。这在世界范围内,促成了“教师是一种专业”的认识。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也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法律上确认了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地位。然而有学者(尹特齐尼)指出,教师和医生、律师相比,专业化程度并不高,教师是一门“半专业性”的职业。至于传统观念中的“孩子王”、—幼儿教师更不需要专业化。时至今日,随着幼教的发展,《纲要》的颁布,幼儿教师是否应该专业化,成为一门专业性职业?

专业是“专门职业”的简称,是指“具备高度的专门知能以及其他特征而有别于普通‘职业’或‘行业’而言”。关于判断一门职业是否称之为专业的问题,国际上有过广泛的研究,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专业标准。如:美国社会学家利伯曼提出了八条专业标准,而我国学者叶澜从教师职业的角度提出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专业理念、多层复合的专业知识以及履行责任和权力的各种能力。

尽管不同学者对专业标准的论述存在差异,但其中存在共同之处:这些专业标准是对医生、律师等传统的专业性职业进行特征考察而抽象归纳得出。他们都强调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度的专业自主权以及职业道德。

教师作为一门职业具有与医生、律师等专门性职业共同的要素,如: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儿童的利益高于一切”以及拥有专业自主权。但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面临着千差万别的儿童,作到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需要了解,研究儿童。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花费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劳动,教师职业更具有利他性。

幼儿教师是全面负责幼儿园一个班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有自身特殊的职业要求:

1.“保教结合”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特点。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身心发展不成熟,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幼儿教师的精心呵护。

2.在知识体系上,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人文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幼儿教师还必须学习婴幼儿养护知识和技能,以类似医护人员一样的专业水平来维护儿童的健康发展。

3.在教育教学方面,中小学主要在课堂中通过学科学习获取知识。而幼儿园的教学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儿童通过游戏、直观实物等方式在生活中、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幼儿教师要善于研究、了解儿童,能及时发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善于利用幼儿园和当地社区的实际条件设计、开发课程。

4.儿童身心发展不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手段。幼儿教师是儿童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幼儿教师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榜样。

5.《纲要》的颁布促使幼儿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向研究者。《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这种创造性教育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成为真正的学习者、研究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从理论上来讲,幼儿教师应该被视为专门职业。然而,事实上,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远不如医生、律师。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律师、医生都“具有一种被人尊重且值得受尊重的学间”,他们“代表着一门科学和一种技术”。大学教师也“代表着他所讲授的这门学科以及他对这门科学钻研的程度。一位中小学教师缺乏可资比较的学术声誉”。因为在一般人眼中,中小学教师“无论是从技术和科学的创造性上来说,都不是一个专家,而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这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他还特别指出,尤其糟糕的是,教师“自己也这样认为”。从皮亚杰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传统教育中的幼儿教师仅仅是“知识传递者”,甚至被社会认可为“孩子王”,降低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声望,限制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并不高。以国际视野来看,我国《教师法》关于幼儿教师的资格要求偏低,具备幼儿师范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即可从事教学。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正规机构都是通过大学来培养幼儿教师,学生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学历不仅体现了教师接受教育的多少也反映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我国关于幼儿教师的从教标准偏低,修业年限短,对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不高,以及幼儿教师资格容易获得,造成了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认可度不高。

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同。发达地区的专业化水平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关于幼儿教师资格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许多发达地区对有关幼儿教师的从教要求做出了调整,如:上海20世纪末新上岗的幼儿教师需大专学历。而在中国的欠发达地区,如:安徽,幼儿教师从教要求定位于幼儿师范学校毕业。从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的角度看,这一要求已不能适应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

同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幼儿教师的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如:2003年调查资料显示:广东省广州市专任教师学历达到幼师专业毕业的占91.47%,大专毕业及以上的占39.12%。广东的欠发达地区如:粤北,幼儿教师、园长达到国家规定学历即:幼师毕业(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或经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合格的只占55.5%欠发达地区存在严重的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幼儿教师素质偏低,影响了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进程。

三、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针对我国目前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提升幼儿教师社会地位是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幼儿教师社会地位高,能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人幼儿教师的队伍,同时也能更好地稳定现有的幼儿师资队伍。反之,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幼教队伍难以保持稳定,影响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在整个社会职业声望中处于中上位置,但低于大学和中小学教师。据中国人大学者1997年根据我国职业结构中常见的100种职业在北京市展开调查所得结果显示:大学教授职业声望排名第2,大学普通教师排名14,中小学教师排名29,幼儿园教师排名36。教师的职业声望随专业化程度降低呈递减趋势。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处于整个教师职业声望中的最底层。作为社会地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经济地位,我国幼儿教师的工资收人及其福利待遇也处于偏低的状态。尽管《教育法》明确规定幼儿教师可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事实是,通常大学教师的经济地位高于中学教师,中学教师高于小学教师,小学教师高于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待遇偏低直接造成了幼儿教师队伍中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实施者—幼儿教师,其整体社会地位偏低,影响到整个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以及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问题。就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现,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966年10月的文件)中就提出:“在影响教师地位的诸要素中,应格外重视工资。”国家应制定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有关法律、政策,加大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资金投人,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欠发达地区幼儿教师的工资尤其应及时、有效地予以落实。

2.就社会而言,需要克服传统观念,提高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认识,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整个社会应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理解、支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5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一、转岗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

通过对近三年内转岗至我园的21名教师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第一,这些转岗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需求持认可态度。他们愿意通过多种途径,如参加继续教育、园本教研、外出培训等活动来拓展加深学科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二,这些转岗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强,缺乏骨干教师。参与调查的21名转岗幼儿教师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有20人,28周岁以下的教师有5人。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初始学历是大专的仅有2人,不到1%,且为英语专业,其余都是中专学历,没有真正从幼儿师范毕业的教师。第三,这些转岗幼儿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工作不适应的现象。有70%的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缺乏职业认同感。相比于中小学,幼儿园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琐碎具体,家长工作更直接、更细致,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安全责任压力更大。面对这些变化,个别老师感觉自己缺乏能力,因而疲于应付。虽然付出很多,但是收获很少,他们感到很无助,无法自我调适工作中的压力。教师年龄结构成熟化,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短期内无法适应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立足园本培训,促进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促进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转岗幼儿教师的工作潜能:首先,保障转岗幼儿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制订成长计划;其次,对转岗幼儿教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进修和参评优秀教育活动、教案、论文等机会;再次,对表现出色的转岗幼儿教师给予优先评模、评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机会;最后,在绩效发放方面,对进步显著的转岗幼儿教师也会给予奖励。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转变教育观念,使转岗幼儿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

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他们对幼儿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一些教师不了解幼儿生理、心理、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园里就是教孩子学个儿歌、讲个故事,只要孩子高高兴兴、磕不着碰不着、玩好就行了”。他们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仍停留在“重保轻教”层面。他们虽然很负责任,但其教学随意性大,存在“小学化”和“保姆型”的教学倾向。鉴于此,我园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困惑和需要,随后通过园本培训等方式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让他们形成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提高其专业思想和保教技能,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3.在教师调配上,以老带新,缩短转岗幼儿教师的适应期

在转岗幼儿教师适应新岗位的过程中,班级常规、教育教学的秩序等都会被打乱。但教师1~3年的适应期不能让孩子们的成长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让幼教时间长的老教师、优秀教师与新调入的转岗幼儿教师搭班,从幼儿的常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到教育教学的实施等过程都有老教师作指导和引领,帮助转岗幼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在老教师的带动下,转岗幼儿教师很快适应了班级工作,并主动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工作中。

4.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促进转岗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教育技能培训,采取定期学习、聘请专家入园指导、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幼教法规、基础幼儿教育理论学习、教学活动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培训。多数幼儿教师在家庭中都身兼女儿、妻子、母亲、儿媳等数职,家务缠身,不可能抽出太多时间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所以我们先梳理出学习提纲,让教师有目的、有纲领地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搞好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通过自学、集中学习、集中研讨等方式进行。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园转岗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来自幼儿园及幼儿家长的信任和鼓励使他们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经过培训,这些转岗幼儿教师已初步掌握了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方面的部分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能够适应幼教工作。

三、一些思考和建议

根据我园的研究及实践经历,对相关单位和机构,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1.对师资培训机构的建议:培养更好的幼儿师资,提供更多的职后培训

在职前培训上,正如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彭兵老师所言,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职业属性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在专业化的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目前的幼儿园教师多是初中起点经过三年职前培训直接就职的中专生。因而,幼师学生多数是文化成绩起点较低的学生,他们的文化素养有限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职业学院的幼师专业,中专3年,在校学习一年半,实习一年半,有的甚至只在校读一年;大专5年,在校三年半,实习一年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得不够扎实,因而,其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很好的提高。但是,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培养关键仍然在幼师学校。因此,幼师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等师资培训机构也应该进行课程改革,将课程的重心移至教师专业发展上来,着眼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工作,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师毕业生。

在职后培训方 面,我们认为各大培训院校专业的开设,要符合国情、省情及地方教育需求。而且,职后培训不应只关注广大幼儿教师的学历达标,更应关注幼儿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对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教师聘用要符合幼教发展实际

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任教,必然会有一个适应转型的过程。而且,有一部分教师工作稳定性不高,他们有工作调动、继续转岗的想法。所以,投入很大精力和财力培养这些教师,其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因此,要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师资培训。盐山县从2000年开始,中高等院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幼儿园的师资来源只有中小学的转岗教师,即使每年都有招聘特岗教师,但他们也都下了乡镇,根本不会到县城幼儿园里来。因此,我们建议地方政府解锁幼儿教师录用政策,停止将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任教,招聘专业院校毕业的幼儿教师充实幼教队伍,为幼儿园输入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幼教事业健康发展。

第6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从个体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教师在专门的训练和自我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即由“新手”成长为“专家”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依赖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并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基本事实。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如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1]还有学者认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指幼儿教师通过职前培育、任教和在职进修等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专业结构、更新其专业素养的发展过程。[2]

在此,笔者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界定为:幼儿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外部的保障即通过制度化来保证其专业地位,也包括内部的成长即幼儿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探究,逐渐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指向

由于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具有童心、爱心,要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保教能力。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涉及14个领域的62项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3]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分年龄段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4],其所提出的教育建议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幼儿教师实践性的专业发展目标。

同时,由于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节奏快、强度大、压力重,为了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广泛的兴趣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豁达的胸怀等方面。

二、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认识

(一)着眼于理论探求,轻视价值追求

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浪潮涌动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被人们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幼儿教师发展的意义、价值、目标等做了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建构。然而,幼儿教师的职业群体特征及专业特性并没有被人们足够重视。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但很多幼儿教师认识不到自身职业的专业性,从未想过幼儿教师职业本身存在着怎样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幼儿教师整体上学历、理论水平普遍不高,专业意识、专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原因是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师职业专业性要求不高,一般认为其只是带带孩子,会唱会跳就可以了,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期望偏低。

(二)忠实于理论演绎,缺乏实践创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实际上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被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过程。

从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虽然教师在认识层次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但关于教育的情感、技能却没有多大的变化,常常表现为“学了但是不会”,“会说但不会做”,在实践中教学行为仍然是实践惯性的结果。

(三)聚集于统一目标要求,忽略背景差异

每一位教师都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工作环境的角度来说,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其成长需求与发展意识也是不尽相同的。但当前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探讨基本上是从整体的层面上进行,不具体针对某一层次、某一类型的教师,于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较为统一的共同目标。幼儿教师在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控制下既缺少发展的自主性,也缺少发展的差异性,限制了幼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幼儿教师出现了“为了做而做”的应付现象。

(四)关注于个体成长,忽视团队合作

当前研究者更多的是从整体层面强调教师的个体发展,而教师的个体发展过程及模式基本上是依靠教师的自身努力及外部对教师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团队发展意识及教师合作意识不强,在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管是幼儿园还是教师本人,对于如何充分发挥团体学习的内在优势,如何借助团体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缺乏足够的关注。

事实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之后,每位教师都会从团队资源中获取大量的专业信息与知识。对于获取各类知识,幼儿教师一般也都会有意无意地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归类和整合,比如向其他团体成员交流请教等,但这种行为并没有被提炼、提高到团队合作的角度,更多的是教师的一种个体的“无意识”行为。

三、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思考

(一)强化个体认知

强化幼儿教师的个体认知,一是加强入职教育,强调将幼儿教师工作当作事业来看待;二是强化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潜力的认识。有些幼儿教师虽然能认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却容易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不再去积极提高专业素质;对自身专业的认同度低,尤其是部分学历层次低或者处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的教师。

(二)落实条件保障

当前需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保障条件主要包括:一是制度激励,通过制度保障教师权益,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念与动力,如有效的奖惩措施,与职称、岗位福利、晋升机会挂钩的相关规定等;二是管理引导,通过以教育行政部门和以园长为代表的幼儿园管理人员的人本化管理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三是物质保证,即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的支持,如理论发展的图书资料、实践的平台与资源等。

(三)注重团队合作

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环境支持,尤其是园所的小环境密切相关。这种环境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团队文化氛围,同事、领导间的人际关系等。民主、积极的整体氛围能有效地将全园幼儿教师凝聚,最大限度地创设促进专业发展的环境。因而,应当立足本园,强调团队合作,以团队合作促进个体成长,以个体成长带动团队成长。

(四)层次差异发展

如前所述,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不同阶段的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过程、评价方面应当有所差异,有所区别,因而教师应当表现出而不是掩盖和淡化他们的文化背景、个性特征和主观价值。一位幼儿园教师在某一次园本教研活动后的一番感慨就能很好地反映差异性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这一特征:“以往大家对课程的评价是在追求一种完美,今天,大家的评价更多融入了每个教师自己的理念、风格和偏好。虽然设计一个比较理想的活动很难,但是我始终觉得每个教师都要有一些自己的个性。”[5]

总之,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强调实践性,突出特殊性,鼓励创新,强调实践,并且将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将外部影响与自我反思相统一,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焕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索,学前教育研究,2003(10)

[2]殷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第7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142-0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内六区10所幼儿园共发放问卷200份,10所幼儿园均为公办园,回收有效问卷17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5%。170位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受教育程度大都是大专以上(包括大专),教龄在十年左右的居多,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本研究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1],结合对部分教师的访谈,编制了幼儿教师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在进行大样本调查之前,调查组首先对30位幼儿教师进行了小样本测试,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问卷项目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对修改后的问卷进行了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896,表明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问卷涉及自我形象、专业准备、专业技能、工作动机、教学实践、专业意志、专业期望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有关题目的回答采用Likert五点量表型态,分数越高,表示专业认同程度越高。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辅之以访谈,在进行实地访谈时参照事先制定的访谈提纲确定谈话方向,在访谈中结合研究计划与受访者进行互动,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并进行初步的资料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总体水平

统计结果表明,天津市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同水平总体上较高(见表2)。在各子因素中,专业技能平均分最高,排在第二位的是教学实践,其余依次为专业期望、专业准备、工作动机、自我形象和专业意志。

2.不同年龄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

对幼儿教师专业认同进行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教师专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在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各因素中,不同年龄教师在自我形象、专业准备、工作动机、专业意志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学实践和专业期望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幼儿教师专业认同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可知,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教师专业认同高于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幼儿教师,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教龄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

对幼儿教师专业认同进行教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4),结果表明,不同教龄幼儿教师专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在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各因素中,不同教龄教师在自我形象、专业准备、专业技能、工作动机、专业意志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学实践和专业期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幼儿教师专业认同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可知,教龄在6~15年之间的教师专业认同高于年龄在16年以上的幼儿教师,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4.不同职称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

对幼儿教师专业认同进行不同职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5),结果表明,不同职称幼儿教师专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在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各因素中,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自我形象、专业意志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学实践、工作动机和专业期望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幼儿教师专业认同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可知,小教二级教师与小教高级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中教高级教师的专业认同水平相对较低。

三、讨论

1.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年龄和教龄差异

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幼儿教师专业认同高于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幼儿教师。教龄在6~15年之间的幼儿教师专业认同高于教龄在16年以上的幼儿教师。从不同年龄和教龄的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结果中可发现,在年龄和教龄这两个因素上具有一致性。“6~10年”“11~15年”教龄的教师专业认同达到最高峰,但教龄达到21年以上的教师的专业认同降至最低,这说明年龄和教龄的增长并不意味着专业认同程度的必然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同水平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初任教师步入入职阶段后,对工作和周围环境比较陌生,其专业认同的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幼儿教师对工作及工作环境越来越熟悉,她们对工作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并对从事了多年的幼教工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与此同时,幼儿教师的事业也逐渐达到了高峰,专业认同水平也达到了最高点。然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以及每天不断重复同样的工作,多数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从本研究的开放式访谈中可以看出,工作达20年的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如下三条线:要么获得晋升,走上领导岗位做业务园长或主任;要么成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继续带班;要么走入按部就班的职业高原期。在本次调查中,教龄为20年以上(即年龄40岁以上)仍在一线带班的幼儿教师只占9.5%。工作20年的教师是非常容易形成职业倦怠或进入职业高原期的,面临着专业认同的重大调整阶段,如果此阶段出现问题,将会给未来的专业认同带来危机。

2.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职称差异

职称为小教二级的教师与职称为小教高级的教师在专业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小教一级教师和中教高级教师的专业认同水平相对较低。从不同职称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差异分析结果中发现,职称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随着职称的提高,专业认同呈现出波浪变化的趋势,表现为相对波动幅度较大的M型递减趋势。职称为“小教二级”的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她们在工作各方面的表现相对比较优秀,她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此时越来越丰富,基本进入了“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但她们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如他人的评价、继续教育等。为了证明自身的能力,她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以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获得进一步晋升职称的机会,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由于此时教师在各方面对自己的要求都非常严格,所以她们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专业认同水平也相对较高。

目前,还没有建立属于幼儿教师自己的、独立的“专业技术”评价体系,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仍要遵循中小学教师的评职路线,而这些评价标准更多看重的是、学历以及继续教育的学分等因素。幼儿教师为达到这些指标,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如为了获得继续教育学分要参加各种进修或会议,为了撰写论文要在下班后继续工作。因此,本来属于同一过程的“教育与科研”走向了分裂,严重耗费了幼儿教师的时间、精力,令她们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时,反而开始质疑自己的专业生活方式,到底是为了评职称进行研究还是为了教育而研究。职称不同收入也不同,其在幼儿园的地位和享有的话语权也不同,而幼儿园内能评到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是极少的,仅靠职称晋升促进专业认同水平的提高终究是无法长久的,内在动机的缺乏导致了幼儿教师专业认同水平的下降。

四、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总体水平相对较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鉴于专业认同是高度自我涉入的,基于幼儿教师个人的角度,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他们的专业认同水平。

首先,加强幼儿教师的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关于“我是谁”“我与世界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同时,也是关于“可能的自我”的问题,即“我会成为什么人”“我想成为什么人”的问题。教师身份认同还涉及对教师职业和教师生涯所持的看法、态度和观念等[2]。幼儿教师教育信念的确立以及对新知识的学习,都要通过选择与认同,经由内心体验、思考与分析,在自我内化的基础上完成。积极的教师身份认同能够让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内在的兴趣,进而将工作的过程视为追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过程。

其次,在专业生活中找寻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透过内心的感受和外在的信息评价自己的专业认同。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教学实践是促使幼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沃土。教书育人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工作,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学龄前儿童,她们身兼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并不是靠想象就能体会到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的意义所在的,而是要在教学实践及与幼儿的交往中才能发现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价值的。

第三,应将教师的工作动机转变为职业意志形成的动力因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3]。工作动机指的是一系列能够激发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行为,并决定这些行为的形式、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内部与外部的力量。工作动机是一种看不见的、内在的、假设的结构,是工作激励的心理基础。本研究显示,教师的工作动机及其对工作的投入,是随着年龄和任职年限的增长而变化的。一般来讲,教师的工作动机从外部看来自于幼儿、家长和领导的评价,从内部来看来自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应给予教师较大的专业活动自,并给予他们专业上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帮助教师制定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与职业相关的活动和任务的计划或预期性安排。幼儿教师生涯发展的选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继续攻读学位,毕业后更换职位;2)朝向幼儿园行政主管的位置发展,成为园长、主任等;3)继续当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等待退休。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如何能够让幼儿教师在20~30年的漫长的教师职业生涯中找到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此应让每个幼儿教师都能够找寻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意义,这对于幼儿教师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秦奕. 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的基本结构与理论模型[J]. 学前教 育研究,2011(2):19-24

第8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男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是男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指男幼儿教师个体对社会所界定的幼儿教师内涵的认知与体验,确认“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遵从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等,并对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真实、具体的“人”的价值和地位的重视,突显幼儿教师个体的价值观、生活体验、认知特点等,关注幼儿教师个体内在的价值观念所起的作用,即“社会自我”和“个体自我”的有机统一。

然而,在大众的意识形态中,幼儿教师通常由“女性”担任,照料幼儿是“女性的行业”。因而涉足幼教行业的男性作为“专业人员”受到质疑,这使得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在男女间存在巨大差距,具体表现为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低于女幼儿教师,男幼儿教师在对其自身的专业身份认同上易陷入困境。

一、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现实困境

(一)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边缘化

幼儿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比如教育和保育并重、园长领导制、教师性别单一化、教师带班制等,几乎所有的制度、条例、职责都是依女教师的特点来制定的,幼儿园的习俗似乎创设了一种更适合于女教师的文化氛围。男幼儿教师进入这样一个以女性为主的教师文化和教育实践场域。不仅面临自身性别特点和身心特征与应对幼儿园行政监督的矛盾:同时还面临自身的声音因与“群体的声音”“不和谐”而被淹没。男幼儿教师还因其“性别”的特殊性,会承担正规教学任务之外,来自幼儿园行政的额外繁杂任务以及园内的非教学事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边缘化,影响其正向的专业身份认同。

(二)男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低

专业化程度低是男幼儿教师陷入专业身份认同迷失的主要困境之一。目前,我国男幼儿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学历程度普遍为大学专科以上,同幼儿教师学历程度整体偏低的情况相比可说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但是这个群体存在着学科专业性弱的问题,表现在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多男幼儿教师在选择进入幼教这一行业时,并非都出于对幼教事业的喜爱。而是由于“幼儿教育工作相对稳定”或“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业”,缺乏应有的专业情意。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欠缺必然会导致男幼儿教师的幼教专业性偏低,进而影响其专业身份认同。

(三)男幼儿教师社会认同度低

和女幼儿教师相比,男幼儿教师往往由于自身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不高,从而导致其专业身份的认同度较低。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获取,应该源于教师主体身份的认同,源于幼儿教师个体对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内涵、意义、价值的理解与追问。目前,男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低,而工作任务却较繁重,工作压力普遍很大。另外,男幼儿教师的社会声望较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男幼儿教师通常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反而会遭到“异样眼光”,这种“角色超载”与其经济地位的不相称及低水平的社会声望无疑削弱了男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二、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迷失的原因

(一)权力的压制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认同是合理地位的标志而不是本质的标志,教师的主动性及主体认同也不可超越占主导的权力关系。吲在幼儿园,没有专门针对男幼儿教师特点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这种服从权力的关系对男幼儿教师个体而言是巨大的力量存在,往往会遮蔽男幼儿教师自己关于专业身份认同的觉知,剥夺男幼儿教师个人成为预期角色以外其他身份的可能性。已有实证研究表明:教师任教数月后,其态度与任教学校同事的相似性便已大于其与任教学校的相似性。其中深层次原因在于任教学校的教师群体会形成独特的权力话语体系,其代表人物会对新成员采取同化策略,诸如排斥、边缘化和同化。男幼儿教师进入以“女性声音”为主导的幼儿园,实际上是从一种话语情境进人另一种话语情境,两种话语对于幼儿教师身份的指认不尽相同。但是后者的话语体系是被幼儿园体制所认可的,因而具有了权力。这种规制性的话语认同经常导致男幼儿教师个人声音被压制,剥夺了男幼儿教师界定情境的权力,从而导致其在工作上遇到困扰,造成专业身份认同凸显危机。

(二)男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的缺失

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的缺失也是造成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迷失的关键因素。男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的缺失源于其薄弱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具备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等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以及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但男幼儿教师因其教育背景或兴趣爱好等原因。相当程度上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薄弱,在客观上造成了男幼儿教师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深刻认识、理解和评价,使他们认识不到自身所从事职业的专业性,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往往也比较薄弱。

(三)社会群体对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偏差

人生活于社会之中,社会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约束的作用,同时人又可以对社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对于男幼儿教师而言,其专业身份认同,不仅取决于男幼儿教师个体的主体性意识,还取决于社会不同群体对其专业身份的多方面期许。传统观念认为,幼儿护理需要的是细心、温柔,符合女性性格特质,男性应该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更多地从事具有冒险性、挑战性的工作;作为经济收入来源的主心骨,更多地从事薪金报酬高的职业。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成员包括男幼儿教师自己的亲人往往都对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角色认同不足,不少大众和媒体甚至把男幼儿教师称为“男阿姨”。正因为这些原因,使得男幼儿教师在社会上和人际交往时往往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外在规定性的要求出现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的缺失。

三、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重塑路径

(一)幼儿园:赋予权力空间

男幼儿教师有不同于女幼儿教师的性别特质和身心发展特征,幼儿园在实施管理制度时,也应当考虑到男幼儿教师的特殊性。并依据其特殊性、差异性改善幼儿园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教师教学制度、评价体制、奖励机制,为男幼儿教师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

是否拥有知识的话语权是影响教师专业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一个男幼儿教师之间、男幼儿教师与幼儿园领导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或氛围至关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男幼儿教师在一个充分被赋权、被信任、被支持的情境下。拥有发表个人观点,展示个人专业智慧的空间。只有个体认同的声音不被压制,男幼儿教师才能在一种开阔的状态下寻找到适合的专业身份认同。在当下幼儿园环境中,从权利空间赋予来支持幼儿教师身份认同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从制度上提升男幼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保障男幼儿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话语权力;二是依托教育叙事等途径为男幼儿教师提供发声渠道,因为叙事是人们理解世界的基础,男幼儿教师不仅可以在叙事中理解世界,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叙事的表达也可以让别人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倾听不同于“群体声音”的声音。

(二)男幼儿教师:自主发展

男幼儿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提高其自身专业身份认同的核心途径。为此,男幼儿教师必须对自身所从事的专业有正确、客观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首先,男幼儿教师要坚定信念,打破传统束缚。无论社会上对幼儿男教师还存在着怎样的偏见,无论传统的观念怎样来看待男性从事幼儿教育这个行业。男幼儿教师要对幼教行业以及男教师加入幼教行业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冲出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担当社会责任的高度,坚定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决心。其次,要发扬优势,转换弱项。对于男幼儿教师而言,由于自身性别等因素,在实际的工作中,弹琴、唱歌、编排节目等教育技能方面要比女教师相对弱势一些,而在体育活动、户外游戏、科学探索等方面的教学创新能力则相对于女教师要强一些。因此。男幼儿教师应该保持和发扬自身的优势。以强项带动弱项。例如,一方面男幼儿教师继续加强自己的优势,在科学探索活动的教学、户外活动的组织、健康活动的教学方面不断钻研,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信念,并注重言传身教,以男性刚强、自主、独立、坚持、自制、果断、好奇、富于进取心等良好的品质去影响幼儿。增加幼儿、家长、同行及社会的认可度和尊重:另一方面,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女教师请教音乐、舞蹈编排等方面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让弱势随之跟进,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和素养。

(三)政府:加强舆论引导,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要提高男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感,正向的舆论导向颇为重要。因此,政府应借助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现代化的宣传媒体进行正向的宣传,逐渐消除人们传统观念与偏见的束缚,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对男幼儿教师具有积极意义的舆论氛围,以强化男教师服务于幼教事业的决心和信念,提高其对自身专业身份的认同感。同时,政府应从政策层面完善有关幼儿教育的政策和法律体系。目前有关幼儿园及其教师的政策、制度并不少见,但如何通过政策引导,避免小学、幼儿园女性教师过多等现象,应当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情况,来规定幼儿园的教师入园资格、男女教师比例,并通过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性教师加入到幼儿教师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张军凤,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J],教育发展研究,2007,(7):39.

[2]胡美云,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彰显教师“个体自我”生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3]李娟,幼儿园男性教师入职适应状况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1,(10).

[4][9]王声平,杨晓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其重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

[5][6]Vavrus,M.(2002).Connecting Teacher Identity Formation to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ulticulture Education.

[7]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19.

第9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1—0019—01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的建设和大力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幼儿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幼儿教师要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和动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专业和实践两个方面努力使自己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学习和总结,通过终身专业训练,学习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那么,幼儿教师如何才能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途径来实践和提高。

一、打好扎实的理论功底

当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部分人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孩子头”,只要能把孩子哄好、带好就行,不需要过多的理论知识。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幼儿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第一次接受家长之外的人的教育,孩子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联,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幼儿园开始奠定基础。因此,在新形势下,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学习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前沿教育学信息。

二、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实践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最好途径,也是自我提升的广阔天地,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一个有心人。如,制作幼儿教育行动研究记录表,关注幼儿行动的变化及特点;思考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问题与思路;开展园本教研,利用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 积极借助各种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自己的业务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技巧比试、优质课评比、教育教学观摩、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论文及教案评比。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研究当地传统游戏,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幼儿园和幼儿实际加以改进,加以创新,使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升华,把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经过多年的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才会得心应手,最终让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受益。

三、在反思中获得发展

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就目标的达成、环节的安排、师幼互动情况、教育效果与质量等方面进行反思,并将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想法与疑问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提出思考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区域活动正是游戏化的小组教学活动,主题活动课程则是对幼儿发展所需制定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在教学和游戏活动之后,幼儿教师要及时反思,哪些内容不适合本园幼儿,应作哪些删减、调换,或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在教学重、难点上活动目标与幼儿实际有无差异?区角活动或游戏活动组织中,有什么样的创新,哪些是应该总结的,哪些应在下次活动中加以改进,活动环节设计、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上的得失等都应该及时反思,并进行必要的记录,以便在下次的教学活动中改进提高。日积月累,个人的教学经验就会大幅度提高,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