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器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面对汽车的社会化普及和汽车电控化的出现,部分高校的汽车实训教学不只限于对汽车专业学生开设,同时也延伸到了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但目前教学的单一、枯燥等问题制约了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发展。本文结合汽车电器实训台在实践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主要探讨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1.汽车电器实训课程特点
1.1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特点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通常是理论教学之后的实践练习部分,对各系统的总体感性认知和理论分析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掌握。因此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熟悉各电器系统、整车电路,并经过反复实践操作才能领悟其中的原理。但对于非汽车专业学生学校不会安排大量时间让学生去实践,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将理论有侧重点的浓缩讲解,并通过易于理解的实践形式去快速吸收相应知识。
1.2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汽车电器实训教学都为汽车专业学生开设的,只有少数学校在探索着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认知型的汽车电器实训教学。并且在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中全国相关院校都采用购置或自制实验台、示教板或教学车辆等形式进行。同时,这种教学专业性太强,不适合普及性教育。
除了教学硬件各院校投入不同外,从事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也制约了教学的发展。
2.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改革方向
针对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现状,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自2009年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时结合学生认知性实训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2.1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硬件建设
自行改造的汽车电器实训台是以原理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必须了解控制原理和看懂原理图方可进行正确连线。从实习学生掌握知识角度看,此实训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自行改造汽车电器实训台是以桑塔纳2000的汽车电器为模型,综合了点火开关、照明、信号、刮水,洗涤、电动后视镜、车门玻璃升降、电喇叭等电路的接线训练。除实训台外教学中还配备了相应器件的实物,方便教师讲课过程中的示范和增加学生的兴趣。
2.2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大多汽车实训练习都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实践,但对于非汽车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相应理论课。在实训中兼顾理论讲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汽车电器实训模块化教学
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各专业学生侧重点不同,在实训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汽车电器实训课程分为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与仪表系统和辅助系统等六大模块。但对于认知性实训教学,该实训以电路连接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兼顾系统功能介绍和主要元器件介绍。
2)采用电教化教学手段
枯燥、生硬的理论讲解后减少学生对实训的兴趣,为了能将理论讲解的更加形象生动和深入浅出。我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将难于理解的部分用图表或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演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理论结合实物讲解
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难于理解,需增加直观性,例如:讲到起动系统时,火花塞的工作原理尽管配合动画仿真讲解但是从工作过程讲解,学生并不解实物的结构,此时,教师将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其自己观察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4)讲解、示范、总结相辅相成
教师的讲解是教学中老师传授知识的必要途径,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强调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增加学生的自信,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更正时间,通过教一练一改一教的方式能提高实训效果。
5)实训考核的科学性
实训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技能的掌握情况,指导老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学习态度、纪律性、安全意识、节约意识等,并做相应记录,练习结束后老师规定题目对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考核。
6)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教材建设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要求实训指导老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讲解、示范、指导等操作过程,这就需要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应职称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必要。
3.结束语
汽车电器实训在非专业院校进行教学,是目前少数学校正在进行的改革,也是学生与时俱进更新实训内容的必要过程,本文结合南昌航空大学自制汽车电器实训台在学生实训中的改革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比如在实训课之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相应理论选修课等。因此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模式改革还需大家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徐长英,杨作文.汽车电器实训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35.
[2]蒋璐璐,骆美富.高职院校汽车电器课程开放式实训教学的他探索[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4):57―59.
[3]索文义.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J].甘肃科技,2007.23(5):115-116.
[4]张志勇.《汽车电气设备》课程模块教学体系架构及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8):25-26.
高职院校汽车电器实训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主要讲授了各种电器设备在汽车中应用,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系统故障现象运用理论知识做指导,对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找出汽车电器故障部位。但现实是,高职院校汽车电器实训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教学设备老化,短缺,实训室管理机制水平不到位,实训技术人员队伍素质有待加强,实训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手段不务实等。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加强汽车电器实训室的综合建设,合理科学的落实汽车电器实训室的运行机制建设,提高实训技术人员的素质与操作技能,运用高新技术应用手段提高汽车电器故障分析,排除故障的方法和操作技能,拓展知识结构积极参加技能大赛。
一、汽车电器实训室综合建设
(一)建设思路
我院从1956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50多年的办学经验,由于历史原因,老旧实训教学设备多,有些汽车检测设备都超过的服役期限了,还有一些汽车检测仪器
设备“瘫痪”了,以前沿用的教学是传统实训教学方式,管理混乱,针对这种情况,系部、院教务处共同调研,从修订教学大纲,修改实训教学内容着手,更新实训项目,确定实训项目建设,通过多种渠道,优化配置实训设备等措施。
(二)建设意义
通过科学有效的建设思路与务实的建设手段,逐步建立一系列的汽车应用培训基地。例如: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各种校企合作的特色班,骨干院校建设等,通过对这些平台循序渐进的投入,完成汽车电器实训项目建设。现已成为安徽汽车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
(三)条件建设
高职院校做强做精固然需要硬件建设的加强,但是软件建设不容忽视,更有学者提出“高职院校硬件发展需要软件建设,软件需要硬件建设。”
1.硬件建设
校内建有一座11000m2的汽车与机械实训中心,依据实验(训)室功能划分为专业共享实验室、专业特色实验室、院企合作区、生产经营中心四大类共计35个实验(训)室,设备资产总额达1580多万元,汽车电器实训室现有整车操作区域,汽车电器系统实训台操作区域,通过这些硬件建设,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训操作系统,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2.软件建设
(1)实训教材:实训教材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实训目标。编写实训教材要作为一件大事来完成,组织一些有经验的实训技术人员和在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技师共同参与。实训教材要紧密结合汽车的品牌,保养,维修,检测设备的配置,更具有针对性。从当下汽车发展实际出发,将典型车型,新能源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充实到教材中去,形成实践性强的实训教学内容.
(2)实训课时与分组:有严谨务实的平台,接下来就需要合理科学的实训课时和分组率,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训学时和细致分组率.
(四)运行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实训室水平的高低,不仅要有先进汽车检测设备,还需要一套科学严谨的运行机制,同时要严格按照机制来执行。例如在汽车电器实训室里墙壁上贴满了《汽车电器实训建设管理制度》、《汽车电器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实训老师工作职责》、《实训室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机制得到进一步运行,系实训中心印发了实训室工作日志,精密检测仪器使用记录本等。建立了实训室建设与维护系统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院教务处、系部可以随时了解实训教学的开展情况等各种实训教学相关信息,院教务处与系部还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实训室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这样大大提高了实训室的管理绩效。
(五)实训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建设好实训室开展实训教学工作,需要一支有良好素质的实训技术人员队伍。在引入人才中,不仅要引入高学历、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以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训指导老师的个人素质,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技能培训。以我系实训中心为例:在假期中利用各种校企合作特色班,骨干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培训班等进行专业学习。掌握熟练运用不同类型的汽车检测设备,学会现代管理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确保一支“勤奋、通达、敬业、乐群”的实训技术人员队伍,高职教育做强做精有了坚实的保证。
二、汽车电器实训高新技术应用思路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在生产一线顶岗的技术型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它要具备“高等”和“技术”两层含义。
(一)建设方案
汽车电器实训课程要与理论课程同步。以实训项目为目标,以行动导向为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贯穿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构建实训课堂的教学结构,通过制定实训教学课堂的结构,准备实训设备器材,细化实训分组率,智能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
(二)智能化手段
在组织实训教学时,面对实训项目的确定,完成实训目标,运用智能化的手段循序渐进的开展实训项目,完成实训目标。如汽车启动系统电路连接与故障排除实训课,首先进行汽车启动系统实训台组件的认识――启动机拆装――汽车启动系统线路检测与分析――汽车启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在排除电路故障时,把一些线路连接的代码输入电脑中,通过实训台自带的自动巡线功能,检查线路的插接是否正确,防止意外的损坏。把结果输入电脑,继而判断是否已排除故障。
(三)综合分析与考评
汽车电器实训课学生分组进行技能操作,由实训指导老师进行现场点评,通过记录的故障码和相关数据流,故障症状现象,各种检测参数(电压,电阻,电流等)记录故障症状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记录诊断测试数据的判断和综合分析,确定故障的检查方向和具体的检测内容。实训课间,实训指导老师应对学生的考勤进行登记,实训课结束后,学生完成实训报告,指导老师应对学生的实训表现,实训报告评定成绩。综合实训成绩按“应会”考核成绩的60%比例,实训表现成绩的40%比例综合评定。
三、汽车电器实训在教学基础上的拓展
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强势发展的趋势下,汽车电器实训室要顺应这一趋势,积极拓展关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中不仅掌握了传统电喷汽车的装配、使用和维修,还要对新能源汽车,江淮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汽车的装配、使用了解和掌握,继而总结优缺点。
四、以实训窒为平台开展各种技能比赛。取得的成果
通过举行高职技能大赛促进实训项目建设,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我系在开展技能大赛上精彩纷呈,2008年首次参加在芜湖举办的安徽省第二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了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高职组)三等奖的好成绩。在2009年安徽省第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竞赛中,获得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高职组)一等奖。在2010年安徽省第四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博仕达杯”发动机拆装与调试项目竞赛中,获得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高职组)一等奖。
引言
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应先从课程设计开始,将教材与企业的需求进行结合,消化吸收,写成新的教案,整理成新的讲义,再开发成新的教材。但在观念没有改变,改革经验没有积累之前,一本好的实训教材就很难完成。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岗位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学受传统的“一次性教育”的影响,总是希望在学校里尽可能把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没有建立“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连接只能用“实训”来实现。因此,在职业教育中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通过做事,来完成指定任务目标,成为培养学生技能的关键。
项目教学法是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而实施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就是以给定目标为任务,以具体实施为训练导向,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实训中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和思考,相互讨论,集体解决实际问题。
电工实训是电气、机电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电工技术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重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实训,掌握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掌握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控制原理,正确绘制、阅读电工电子原理线路图,掌握维修技巧;会干,巧干;积累经验,增强实战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利用项目教学法在一项任务中训练学生所有的能力是有可能的!当学生必须完成一个个实训目标,完成总的实训要求时,这些能力必然都能达到。本文以电工实训中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实施为例来展开。
实训过程要求分组实施,每组5~6名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各组提供一个设计方案,通过讲台这个平台,来交流学习,同学都可以来点评,提意见。通过这个过程,锻炼学生胆量,增强交流能力,拓宽知识点。经过讲台的演说历练,同学们的点评,对自己的成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遇到类似的事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会更广泛一些。
一、策划电路
(一)任务一:明确工作原理。(组织同学们自查原理)
(二)任务二:提出电路分析设计,设计要求如下:
1.会分析:分析工作过程,分析工作细节像点动,长动,正反转,顺序启动,逆序停车,多点控制,时间控制,限位保护,自锁,互锁,电路短路和过载保护等,并分析所需器件。
2.会设计:根据动作过程分析来设计主、控电路,并画出原理图。
(三)任务三:设计实施
1.主电路分析与设计。(根据上述老师提出的电路分析设计要求,学生做出主电路图)
根据每组学生给出的主电路老师进行评测,最后确定最为合理的电路图。并且通过此过程使学生更加理解电路工作原理。
2.控制电路设计。老师提出控制电路设计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我设计电路。
教师的点评,不能说哪一组最好,哪一组最差,好与差,让同学们自己通过视觉和听觉,电路的比较,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点评去体会。最后关键是看哪组设计的电路用到的触点最少,电器通电的时间最短,电路最完善,相对来说就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并达到节省设备材料和电能的目的,这才是很重要的。
二、实施
(一)任务一:画接线图
当我们有了电路后,要把电路变成实物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以往的实训中,很多同学都是按照原理图直接进行配线,虽然也能完成电路,但与我们的实训要求还差一个步骤,学生的配线必须按照接线图有步骤进行。
接线图和原理图是不是一回事呢?准备好几张电气施工图纸给同学们观看,通过实例的演示,让大家明白还有接线图这一概念。那么怎么把原理图变为接线图呢?(小组讨论)
1.位置图
位置图又称为电器排列图,是电器排列和安装指导要求。
电器排列的原则:在满足电器与电器之间的“安全距离”的同时,实现布局合理、美观,尽量节约导线,方便接线。
2.端子排
先让同学们观察实物,并考虑接触器和接触器之间触点的连接用什么样的导线?按钮和接触器之间的连接用什么导线?
通过讨论,意见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像接触器之间的连线用硬绝缘导线比较好,而像按钮的引出线用软的绝缘线比较方便。而软线和硬线的连接就是通过端子排来实现连接的。
3.编号图
另外我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纸上还有编号,那么编号又是怎么实现的呢?画编号的目的是什么呢?
编号是我们根据电器实际的排列位置,在位置图上对器件进行编号,书写方式包含了器件号和端子号,中间用冒号隔开。有了编号图,某个电器的某个点就清晰多了,便于以后接线和线路查线。
最后根据位置图和编号图,依据原理图完成接线图的画法。可见位置图是画接线图的基础,而原理图是实现画接线图的依据。
最终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从一个电路的设计完成,到一个电路的实施,还要经历画位置图和接线图这个过程,按照指定位置排列进行排列和安装,用导线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实现电器之间的连接,最后完成一个实用电路。
(二)任务二:实施
有了具体的要求,怎么具体实施呢?让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讲解要求,总结出自己的方法,按照自己的思路画出接线图。
在点评中教师要总结出一套画接线图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思考。
三、任务:工艺训练
工艺要求比较多,用顺口溜来表述好记忆
量导线,塑造型,有弯不直木块整;横平走、竖直行,紧贴盘面来绕行;上下接线要对称、美观好看易造型;控制电路要求多:少交叉、不架空、没接头、不压绝缘不松动;软硬相连用端子,硬线成排软成束,固定盘面要仔细;配线结束要检查,光用眼睛哪能行,还要仪表来完成,杜短路,防漏电,细心检查是关键;确保安全是第一,文明生产要体现。
主电路,后完成,纵向走线要贴盘,横向走线空中连;电流大导线粗,弯角莫直要圆滑;故障主要是缺相,嗡嗡不转来提醒;缺相后果很可怕,电机冒烟损失大;试车程序要牢记,人机安全保生产。
四、任务:检查线路和试车
当电机接线完毕后,不能马上进行通电试车,而是要在通电前,对所连电路进行仔细检查,确保万无一失,方可进行第一次通电检验。(让学生分析电路图找出自我检查线路的方法,最后教师总结)
五、任务:故障分析与排除
在实际配线中,同学们易犯下列几种故障:线路故障(接线错误,导线压绝缘皮、螺丝每拧紧造成接触不良),器件故障(触点、线圈)。线路故障的排除,需要在通电试车前,按照接线图和原理图认真核对,检查导线压接是否牢靠,用螺丝刀轻触看是否能松动;为了避免压绝缘皮,线头一定要露铜,但露铜不能太多;器件故障,用万用表检查接触器触点是否正常通断,线圈是否完好,热继电器常闭触点是否导通。同时还要排除另两类故障:短路故障和漏电故障。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把各种情况作了总结,提高对电路的理解,对故障的判断。
六、任务:故障派对练习
专业课教师这一职业和企业生产线的员工不同,他们的工作具有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劳动手段的多样性、劳动时空的无限性、劳动形式(脑、体劳动)的二重性等特点。由于BAG分析法是在访谈的基础上主要采取观察、采访等手段来分析能力架构,适合工作简单、标准化、重复性的操作类工人与基层文员等职业能力的分析,所以它并不适合本文的能力开发。DACUM法具有经济、快捷和有效的特点,它针对某一岗位来分析其工作职责,即综合能力,然后对这些职责进行任务分析,即专项能力分析。结合我校承担的“教育部财政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师资培训开发包项目”,举行一个DACUM法专家研讨会是完全可行的,所以笔者把DACUM法作为能力开发的主要方法,同时采用访谈法与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吸收、借鉴国内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本文所采用的能力标准开发思路:
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分析
进行工作能力分析时,首先分析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工作职责),得出如下七个结果:教学能力、学生管理、教科研、生产实习指导、职业指导、竞赛指导和专业发展。然后对这七个综合能力进行分解得到相关的专项能力(任务)33项。最后,对这些专项能力进一步分解,或者说对完成这33项任务所需的能力进行分析,共得出161个能力子项。
三、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标准条目
根据教师教学能力分析结果,对这些教学能力进行具体描述,转化成相应的教学能力标准条目,这些教学能力标准条目就成为设计能力标准确认问卷与制订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基础。在进行转化时,对每一项教学能力的描述基本采用“能做什么”或者“具备什么能力”这样的表达式。例如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部分的四项能力: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工电子仪表与测量转化后形成的能力标准条目分别是:能进行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验指导、能进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验指导、能进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验指导、能进行电工电子仪表与测量课程的教学与实验指导。
四、关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探讨
在第三部分中,笔者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能力构成进行分析后,得出了教师教学能力构架,所列的这些教学能力中,首先,根据自我发展需要与现时工作需要的不同区分出拓展能力与非拓展能力,然后,在非拓展能力中,根据与专业相关与否区分出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这样就把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教学熊力分为三大类,即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拓展能力。
(一)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是专业课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能力,是专业课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不同专业的教师所需具备的一般能力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类能力对专业课教师来说是共性的东西。本文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中一般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2)教材选用;3)教具与课件制作;4)教学实施;5)评价与反思;6)专业教学计划制订;7)沟通与表达;8)学生行为规范指导;9)班集体与社团建设;10)教学研讨与总结;11)课程与教材开发;12)课题研究;13)实习单位选择与联系;14)安全教育;15)择业指导中与专业不相关的能力;16)就业指导;17)职业道德与生涯设计;18)学生选拔与专家聘请;19)竞赛训练计划制定;20)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二)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是各个特定专业的教师必备的在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能力,是从事某一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这些特殊能力也正是不同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的不同之处,他们与教师的专业紧密相关。本文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专业课教师的特殊能力如下:1)专业基础课程教学;2)专业课程教学;3)电子电工实践操作能力;4)电工电子应用能力;5)掌握行业操作规范;6)实训操作管理;7)实训器材准备与技能评价能力;8)实习管理与指导;9)择业指导中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能力;10)竞赛辅导。
(三)拓展能力
拓展能力是教师改变原有状态、扩大和开辟新途径的能力,其本质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不懈动力。拓展能力是不同专业的教师所需具备的共同的能力,是教师在谋求自身专业发展时所需的能力。本文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中拓展能力包括如下四部分:1)自我学习能力;2)企业实践;3)专业培训;4)交流合作。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高职学校的教学方法要由培养目标的定向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来决定。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决定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实现程度。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而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效果的检测者。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既要求教师善于“教”又要求学生会“学”,课堂教学又是一个特定的教学,它面对的是众多的、多层次的学生,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努力探索的永久性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了要有一本好教材、学生努力配合等客观条件外,还要求教师会对所授课程的知识点分为若干个以利于学生掌握的课题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不断地改进或调整教学方法,以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旧的汽车专业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车型的不断涌现,毕业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成为用人单位的重要评价指标。目前我们采用的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教学的进程以学生为主,能够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应用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汽车电器教研组的若干成员不断的交流经验,总结方法,逐步摸索出一条比较适合汽车电器课程的教学方法,那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这一方法也是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认识新事物,首先会看到它的外在,然后由表及里,由外到内,逐层深入,最后深入了解并熟悉。《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培养学生具有对汽车电气系统及零部件的检测、维修、试验和故障诊断能力。3、培养学生读识汽车电器系统电路图的能力。
本着以上几点任务,在开展汽车电器设备教学活动中,按三步走的顺序循序渐进,逐层深入:1、了解结构———拆装实物;2、分析工作原理———观摩工作过程;3、学习故障、测试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检测。首先在理论课堂中让学生了解了每个汽车电器系统的结构组成部分,然后在实训室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事物,熟悉其结构;接着在理论课堂中详细的给学生讲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在实训室通过汽车电器系统工作过程示教板演示其工作过程;在掌握了系统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学生分析该系统常见故障及检测方法,最后,让学生在实训室应用专门工具,自己动手操作,检测故障问题。通过以上三步走,使学生完成对每一个汽车电器系统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全面学习,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牢牢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每个部分。印象深刻,体系系统。
《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采用了由毛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教材实用性强、贴近前沿,满足职业教育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书内共将汽车电器设备系统的分为:汽车蓄电池、发电机、启动机、点火系、照明信号系、安全舒适系及汽车空调七个系统。现以其中点火系为例,分析其教学过程:首先使学生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1、点火线圈:将低压电变成高压电;2、分电器:将高压电分送至各缸火花塞;3、高压导线:传导高压电;4、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通过实物及教师的讲解逐个了解,认识其形态,并了解其作用。
(一)电子电器课程实施分层教学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世界教育的趋势是个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21世纪,我国教育从偏重应试转向综合素质教育发展。“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电子电器课程通过实施分层教学逐步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使课程和教学能更好地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本,构建一个课堂教学的全新平台—— 分层教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解决自己认为能解决的问题,或是追求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不断进步,获得相应的能力去面对社会、面对机遇、面对挑战。
(二)电子电器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符合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需求
中职电子电器进行分层教学,可以较好地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结构,使电子电器专业各课程之间的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直接体验到电子电器知识的应用价值。分类授课目标明确,内容贴切,作业按能选做,为各类学生创设了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分层评价给全体学生创造了品尝成功的机会。从诸方面为学生解除了学习电子电器的心理负担与压力,让各类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生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专业需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困生吃得了,尖子生吃得饱,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中职电子电器分层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进行合理分层
1.制定科学的分层次原则。实行分层教学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我们力求克服盲目性,提高科学性。层次教学坚持了如下原则:①关注学生学业的原则。分层次的依据应当是在充分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现实情况和发展情况下进行,即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来做出相应的层次选择。②培养学生自信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知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要帮助学生建立“我可以学好”和“我能学得更好”的自信心。③推动师生发展的原则。通过分层,使学生能更主动地投入以后的学习并喜欢学习,同时也使教师在基本教学技能和基本教学素养方面得到提升,并能更加坚定不移地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性投入以后的教学工作,更喜爱自己的职业。
2.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分层教学。电子电器专业实施分层教学究竟在什么时候分层,分几个层次,各层次能力划分如何?这些都得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而定,教师可利用新生刚入学这段时间做好“两调查、两了解”。两调查:一是对新生电子电器学习态度的调查分析,二是对新生进校后电子电器摸底测试成绩的调查分析。两了解:一是了解每个学生的电子电器学习能力和习惯个性;二是向任课教师了解各专业课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手能力。教师在掌握各层次学生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学校的软件硬件条件,因此我们在分层教学中,把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与培养相应实验技能按1∶2排入课表,并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学校教育资源实验及实习设备;根据岗位要求和专业实际,将专业知识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选修模块三大类。这样学生就可以让自己所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通过努力学习取得实效。
3.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进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层次。一般来说,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可是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不同的学生需要提升学业的方面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分层次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综合表现,如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制订方案的合理性程度;参与实训活动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与交流;基本技能(探究、实验设计与操作、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的体验与运用程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良好个性品质和思想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等。在学生做出选择层次后,不要求他们从一而终,而是允许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和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所处实训室和层次。因为学生自主选择层次时可能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估计不准确,过高会不能胜任所选层次的学习,达不到学习效果;过低则学习还有潜力,还可追求更高的目标,这样会引起学生产生重新选择层次的想法。一般在每学期的期终考后,邻近层次可作适当地上下调整。高三学生的学习目标升学与就业层次已趋定势,原则上不再升层调整。进行适时动态管理、滚动调整,目的是让学生能真正选择一种适合自己条件的深度体验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最佳发展。
(二)具体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若干级指标,每级指标根据不同学段(可分为A,B,C三段)进行细化和明确化的设计,以期在电子电器专业各学科教学中,让每个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电子电器专业知识与技能。
(三)具体化电子电器专业课各层次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的确定阶段,教师应了解各层次学生原有知识、兴趣和相关背景条件,确定相应的学习主题、项目或课题供学生选用,对学生自主提出的主题、项目或课题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制订合理、可行的学习内容。任科教师根据A,B,C各层次教学班的教学目标,选取并整合教材,开展电子电器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电子电器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可以采取如下的方法:对A,B层班级选用基础模块版、专业模块,但对学有余力的A班可缩短教学时数,适当加深拓宽内容——选修模块;对B层班级,可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通过免去一些理论知识的推导过程,巩固提高电子电器操作技能;对C层班级采用基础版模块,因为他们只须掌握为就业服务必备的电子电工知识,具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能力即可。我们按A,B层各学期的教学内容模块进行删减、补充,放低基础起点自编的教材,同时在各层次中均增补一些与经济、科技、专业相关的新的实际应用知识,教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为了兼顾学生的学习变化动 态管理、学期的层次调整,各层次虽采用不同的教材,但各学期的教学内容模块、期末教学进度要一致。
(四)制定出有效的评价方法
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评价制约和影响分层教学的实施。从实验班的经验来看,评价问题始终是重点和难点。如何进行有效评价,牵涉到方方面面,我们坚持评价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和评价方法科学化的原则。过去我们在评价时,仅仅通过单一的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情况的分类分等——分数评价。现在,我们要使评价能关注过程,兼顾结果,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总而言之,分层次教学法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学生课堂活动评价方法应以质性评价方法为主,着重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我们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集体或个人进行评价时,常常采用以下几个比较灵活、简单、实用的方法:
1.课堂教学实施前评价。在学生进入课堂实践操作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或兴趣,再进行选题和制定活动计划的指导。这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价目标、评价量表等,预先让学生知道如何评价。这一阶段具体可采用预测、调查问卷、观察、自我评估、提问等多种方法。重点是对各学习小组实训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研究计划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
2.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评价。主要记录学生活动的过程,提供反馈和调节、积累学生发展与进步的信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调节。具体可采用同伴评估、观察、讨论、提问、卡片、文件夹、访谈记录、QQ留言等方式进行评价。在此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训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学生遇到困难的坚持程度、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精神等,给予具体而详细的记录,真实反映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并提供及时的调节反馈。
3.课堂教学实施结束的总结评价。主要总结和展示分层教学实践活动的结果,确定对信息、技巧、操作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分享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团体的合作精神。具体可采用成果展示、情境测试、任务操作、演示、实验报告、答辩会、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综合实训活动结果的科学性及实效性、参与过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等进行展示和综合评价。
4.档案袋评价法。教师在期末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考评时,先让学生开展自评和小组互评,再让家长参与评价。为使评价具有持续性,教师为每个学生作成长档案,以便更全面地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过程的信息与资料,如记录学生的入学摸底测试成绩和学生平时的课堂行为(出勤情况、学生的专注力、听课质量、主动参与等)。从课堂的提问、作业的上交次数与作业质量、日常小测、学习兴趣与团队精神等,及时给予一种经常性的过程评价,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能根据评价内容、评价对象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来确定,提供学生真实的可操作的情境和学生的表现性指标,从而达到有效激励学生学好电子电器课程技能的目的。
电子电器专业知识内容较深、较广,学习难度较大,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电子电器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晓虹.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6
[2]李淑玲.职业学校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学文摘,2011(16)
关键词 变频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34-03
1 前言
变频器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技术,无论是工业设备还是家用电器,都会使用到变频器,可以说,只要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地方,就有变频器的存在。变频器的使用使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对能源的节约力度进一步增强。交流电机的变频器调速技术是当今节能、改善工艺流程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
针对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电类专业如电机与电器、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进行深入广泛调研,变频器技术已成为电类专业领域中的核心技术。深入了解、操作、应用变频器是高职电类专业毕业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获取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的必备技能之一。学习变频器技术是提升学生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笔者结合近年来项目化课程改革经验和实际工作经验,对电机与电器专业变频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2 变频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定位不明确 变频器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技术,学习变频技术需要有前期的专业知识,如电机拖动、继电器控制、PLC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作为基础。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受师资水平和实训条件的限制,变频器技术通常是和其他课程组合,如可编程控制技术与变频技术、电机拖动与变频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与变频技术等。变频器的学习仅仅成为某一门课程中的一个章节,作为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变频技术综合性强,牵涉的知识面广,单纯的某两门课程的组合未能将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变频器原理和内部电路与器件的分析为主的知识讲授,缺乏针对性强的实训项目,变频器技术的应用和操作缺失较大,不利于面向生产实际企业和对接岗位。
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中采用先理论再加验证性实验的模式,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导致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无系统性。集中理论知识讲授需要大量的理论铺垫和公式推导,使学生对课程容易失去信心和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太深,而操作过程又过于简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能力未能得到提高,与工程实际应用脱节。在应用时只会简单地操作和参数设置,并不知参数的真正作用和参数对变频器调速系统的影响,一旦变频器型号发生变换,便不知所措。
针对这种情况,需重新界定变频技术及应用课程性质,将其作为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来建设。应用项目化课程的建设理念,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教学单元的优化设计。
3 变频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众所周知,课程是教学的最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好的课程应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总体优化。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应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突出能力目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基本原则[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建设应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首先应明确课程定位,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固定频率、电压的交流电变换为频率、电压都连续可调的交流电的装置,主要用于对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2]。在学生学习了电机拖动、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PLC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同时为后续课程如电机试验技术及学生维修电工考证奠定基础。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模式,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变频器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使学生掌握变频调速技术相关的知识与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设备改造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资料查询、应用变频器使用手册等技术资料解决现场问题的方法能力;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加强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
通过资源整合,以项目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设计 变频器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技术,要熟练掌握变频器还涉及电机机械特性分析、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电力半导体器件等诸多知识。为了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需对知识点进行重新划分和整合,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将知识点融入每一个项目中,精选教学项目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
项目训练对接工程实际,在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或仿真实训条件下完成。项目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易、中、难的顺序逐级提升。每一个项目应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应充分考虑到技能考证和专业技能鉴定的考核需求。目前市场上变频器种类很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可能选择一种变频器进行训练,同一种变频器的参数涉及好几百个。因此,在项目设计中以变频器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训练为主,适当安排一些拓展学习项目,特别是在后续综合技能实训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环节中要有相关的变频器综合训练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表1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机与电器专业在实施变频器技术及应用教学中所设置的项目列表。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按项目、按典型工作任务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排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变频器的知识点融入各项目中。
表1中,项目一和项目二是对变频器的基本操作进行训练,在实施安装接线和变频器的运行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变频器的原理和变频后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项目三至项目六主要是以典型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对变频器的常用功能和相关参数设置进行训练,同时也包括维修电工考证和技能鉴定的强化训练项目;项目七是能力提升的综合项目,针对变频器技术的学习难点PID控制进行训练[3],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本项目将作为课程加分项目进行考评。
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构建高效课堂 高职课程教学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和培养技能,更要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以任务驱动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很好。变频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应遵循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在每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用项目小组工作法,学生担任相当于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某一具体工作任务实施的各个角色。项目的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原则: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实现三种能力的融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辅之以问题引导、分析讨论、汇报分享、反思评价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程单元教学模式改革 良好的创意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师所要做的是将教学任务分细,引导学生一个个子任务去解决、反思和评估。如在进行变频器的正反转控制项目的教学中,可以按以下步骤来实施。
1)由教师下达一个具体的任务。选用FR-D720-1.5K-CHT变频器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给出电机型号),要求在按下正转按钮时电动机以30 Hz正转运行,按下反转按钮电动机以30 Hz反转运行,按下停止按钮,电动机停止。加减速时间为1 s。发生报警时,报警灯亮。要求完成电路设计、变频器参数设置,若外连设备需编程时还需编写程序,接线调试。
2)分组进行咨询、计划和决策。通过资料查询、独立思考、讨论分析,每个小组都给出一个方案。通过汇报分享,得出四种方法:
①在外部运行模式下用普通开关实现正反转控制和速度设定;
②在外部运行模式下用普通开关实现正反转控制,用电位器调速;
③用继电器控制变频器正反转,主要做法是将开关改为中间继电器的触点来代替;
④直接用PLC的输出信号来驱动变频器。
3)任务实施阶段。通过讨论得出的四种方法中,前两种方法相对简单,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变频器的操作训练,牵涉到新参数的含义,如电子过电流保护参数PR9、适用负荷选择参数PR14、适用电机参数PR71在相对简单的子任务中得以认识和掌握。继电器、PLC与变频器的组合控制成为项目三的重点任务。任务方案(包括电路设计、程序编写、安装调试)的制订和实施仍然采取分组思考、讨论、分享三个环节,教师适时引导和点评。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检查评价和总结。系统综合调试后,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或教师对各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学生对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记录和整理,最后按项目要求完成实训报告,评价和总结环节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对单个项目的教学设计,将变频器参数的认识、小系统的电路设计、PLC编程训练融入各子任务中。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施中,学生能力得到提升。能力的训练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需要课前精心的准备。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还应合理使用多媒体、Flash、仿真软件等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在现有的实训室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实训项目。利用网络平台,更好地实现课外师生互动和空间资源共享。
4 结语
变频器技术在不断发展,变频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工程教学领域。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师的责任心、专业素养、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需不断创新来调动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强化并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最终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惠芳,等.《PLC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133-135
关键词:六步教学法;启动机;教学设计
一、研究背景
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亟须汽车专业人才,然而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学生与汽车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怎样培养出适应我国汽车发展的“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汽车电器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理论知识讲完,然后在学期末安排一周实训课,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进行实训时,无法在实践中结合理论操作,因此影响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教学“六步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应当保证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即包括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等六个阶段。如姜大源教授所述的六个普适性的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就是高职项目化教学中通常采用的项目教学“六步法”:资讯是学生获取与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计划是为完成项目任务制订的初步可行的方案;决策是通过研究、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最终确定实施方案的过程;实施是学生按照实施方案独立完成工作的过程;检查是针对最初给定的工作任务要求进行核对的过程;评价是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和质量进行总结的过程。
汽车电器课程作为汽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必须紧紧围绕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因此对该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项目教学“六步法”教学设计与实施
我院汽车电器课程总计划学时为48学时,该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是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并按项目教学“六步法”完成每个任务。下面以“任务3.1启动机的拆检”为例,说明项目教学“六步法”在汽车电器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具体实施如表1所示。
“启动机的拆检”项目教学“六步法”实施过程表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项目教学“六步法”组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讯阶段,学生自觉自律性、主动性较差;实施阶段学生参与协作能力较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丛文龙.关于学习情境实施“六步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0.
《彩色电视机整机原理与维修实训》是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和维修专业的必修课。由于彩色电视机功能强大、结构复杂、抽象性高、实践性强,初学者往往觉得整机原理枯燥难懂,维修诊断深奥难学;又因为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引发普高扩招,使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大量初中生进入职业学校,他们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基础薄弱;学校又相对缺乏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部分学校实训设备单调陈旧、数量有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维修的综合素质,毕业后能独立维修的寥寥无几。为提高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和维修人员的水平,缓解我国电子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
一、强化专业基础课学习和实训
在讲授《电工技术与技能》、《电子技术与技能》时,我针对学生的基础实际,补充初中电学的相关知识,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技能实训时,选取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日光灯、万用表、智能稳压充电器、收音机等项目,使学生掌握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判别,理解放大、整流、滤波、稳压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装配和焊接工艺,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悉基本电路的检修方法,为彩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视彩电原理学习和技能培训
彩电原理抽象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实物投影技术、虚拟实验室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分析透彻课本上的各种机型电路组成与信号流程,让彩电原理变得深入浅出,直观形象,通俗易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优化了教学过程,拓宽了知识面,激活了创新思维。
为深化原理学习,提高技能水平,我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
1、进行关键点测试和故障模拟,为检修铺路。
为进一步熟悉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掌握专用元器件的检测及维修方法,我们利用现有实训设备,每学完一章理论就进行相应电路的测试与故障模拟。这样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彩电原理及故障现象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熟练使用维修工具的能力,做好维修数据的积累,为检修实训奠定基础。
2、检修实训,提高排除彩电故障点的精确率。
在电视机的排故障实习过程中,我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即先让学生熟悉电视机中某一模块的工作原理,再进行故障排除的分析与指导,然后进行排故障练习,最后根据检修过程写出实习报告。
(1)筹备有序,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
农村职业学校教育资金短缺,设备落后,现有的实习条件很难保证每人一台实训彩电。为此,实训前我都要统筹安排:即给每台彩电编号,设不同故障点,小组合作人人动手,采用排故障练习与写实习报告相结合的方法,即在规定的时间里每找到一个故障点,必须马上写出实习报告,经实习教师检查验收并打分后,再安排下一个故障机的检修。另外为保证故障机的利用率,检修过程中要求只查不排,凡是思路不清的不允许上机实习。 有竞争就有动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上机实习积极踊跃。
(2)检修指导,确保实训的高效性。
电视机维修是通过分析、判断、检测等方法确认电视机故障产生的原因。我设置故障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先单元后整机、从明显到隐蔽的原则,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检测,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力求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理出检修思路,找出故障原因,做好检修记录。每当学生修好一台故障机后,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一种成就感,我与学生共享这胜利果实的时候,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总结检修过程,找出检修规律性,撰写有价值的检修报告和小论文。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理清了检修思路,强化了检修印象,提高了学生的维修技能。
(3)及时总结,巩固实训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批改实训报告,做到因材施教,重视课堂小结:对正确、有创造性的检修思路,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错误和不完善的检修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思维的障碍和所学知识的缺陷,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通过实习报告的反馈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加深学生彼此了解。同时我还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这种集中与个别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维修技术的兴趣。
(4)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和查找资料。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电视机的性能和高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品牌多,机型多,更新换代日趋频繁,利用相关的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检修已成趋势。为此,我常常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排除疑难故障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培训比赛,强化教师专业技能
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不断地跟踪新技术、新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学习,勤维修多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比赛。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我将平时维修更换下来的组件贴上标签并归类,标明故障现象和检修过程,然后结合所学内容,把我的维修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听课时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四、课外辅导,锻炼学生独立维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