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

关于情感的日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情感的日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情感的日志

第1篇: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

Abstract:On the background of post-moder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dea, combining some modes of moder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network technique, referring the demand of "fast food doctrine" of the masses in the high speed developing society, the model of "daily record therapy" is put forward. The daily record therapy means: the visitors can write blog to seek for help or take self-analysis whenever they need, and they will get responses and some advices from the consultants on time, so as to solve their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achieve themselves.

关键词:后现代 心理咨询 日志疗法

Key words:post-modern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daily record therapy

作者简介:汤晓(1987年9月生),女,吉林长春人,学历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是心理学-心理咨询方向。单位名称: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一、日志疗法的背景――后现代心理咨询思想

后现代(post-modern)思潮是 20 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在这种思潮影响下,心理学领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

后现代心理学大师――丹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丹纳?苛费尔(Steinar Kvale)在为《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论文集所写的序言中,概括了走向后现代的心理学的诸多特征。研究过程不再被看成是对某种客观被动的对象的不偏不倚的摹写,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与对象的对话、互动而共同建构对象的过程;后现代心理学还将超越人们所熟知的关于心理学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的分歧对立[2]。

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强调客观与理性之探寻,主要有精神分析范式、认知-行为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这三种范式,它最根本的特征是客观主义和理性主义。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相对应,后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三种主要范式则演变成了建构主义范式、社会建构主义范式和叙事(narrative)治疗范式[3]。这三种范式尽管在一些基本理论概念和具体操作层次上有诸多差异,但却具有相同的质的规定性,即都是主观建构的追求[4]。

后现代心理咨询思想对主观建构的强调,是时展的需要。由于需要,很多心理咨询疗法也随之产生,本文所介绍的日志疗法就是其中一种。

二、日志疗法的概述

2.1日志疗法的内容

“日志疗法”,顾名思义,是运用网络日志的方式进行咨询――来访者在需要的情况下,在任意可以运用电脑网络的地方,随时在自己的网络博客里写下日志,以记叙生活、发表议论或者抒发感情,而咨询师在固定的时候查阅并给予回复。

操作上主要有几个步骤:(1)咨询师与来访者商定好运用“日志疗法”的协议,并互通网络博客的地址。(2)来访者根据个人状况和需求,在任意时间地点撰写网络日志。(3)咨询师按时查看来访者网络日志,并根据情况,通过在日志中留言的形式,给予来访者一定的指导和帮助。(4)来访者参考咨询师的回复。

2.2日志疗法的特点

与传统的咨询法相比,“日志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不必在固定时间,在心理咨询所面对面交谈。来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心情状况,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随时写下日志。日志的内容、形式、篇幅等等都可以根据来访者的喜好和需要而定。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来访者对弹性时间安排的需求,充分调动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

咨询形式的灵活性与现代心理咨询中的“日记疗法”和“书信咨询”相类似,但与这两种咨询形式也有一定差别。“日志疗法”是对这两者取长补短的综合。传统的“日记疗法”的优点在于,当心情不佳的时候,把自己的真实感受,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统统写下来,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自疗方式。很多时候,把自己的问题用文字倾诉完毕后,由于人的能动性,一些问题也会在无形中自我消化解决了;但是由于日记仅仅是写给当事人自己的,得不到其他人的关注或帮助,有些心理矛盾和困惑很难自主完全地疏解。 “书信咨询”解决了倾诉时间和“日记疗法”中缺乏沟通的问题,但是书信往往给人一种“写给别人”的感觉,倾诉效果没有日志好。因此,与“日记疗法”相比,有沟通的“日志疗法”效果往往更好,有人关注的倾诉会给人更多的支持;而“日志疗法”与“书信咨询”相比,更有利于自我暴露,而且效率更高,在电脑普及的今天也更加便捷。

2.3日志疗法的原理

“日志疗法”的原理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种思想:(1)后现代心理咨询中的“叙事疗法”,即:通过当事人对自己生活故事的讲述,实现个人预期问题的分离,并进而转换生活的视角[5]。(2)“表演疗法”的非诊断性、非解释性、发展性和超个人性等后现代心理咨询原理。(3)后现代心理咨询中的解决取向的短期治疗。所谓解决取向的短期治疗,就是关注人们的积极因素和正向力量,强调来访者的成功经验和可能性,而不把焦点放在问题和原因上[6]。(4)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的“来访者中心”的理念,让来访者做咨询的主导,充分发挥来访者自我意识、自我探索的作用。(5)“书信咨询”和“日记疗法”的灵活性及主观能动性。

总之,“日志疗法”是以现代心理咨询学中的一些操作方法演变而来,结合了“日记疗法”的有效倾诉功能和“书信疗法”的即时性和可沟通性,同时融合了后现代心理咨询的一些理念,操作方式和时间也很符合人们的需求。

三、日志疗法的作用及评价

“日志疗法”的提出,来自于很多人反映传统心理咨询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日常健康咨询时最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不是认知上的,而是有关情绪的,而白天绝大多数人的真实情绪是不易显露的。但是多数咨询只能在白天进行,这就使咨询往往停留在理智层面的认识,造成了白天的理智占优势而夜里的情绪占主导之间矛盾的问题,有时候会使来访者感觉白天咨询时候很明白,但是回到家又不能像白天那样去想了。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情绪激烈的当时适当地倾诉,在这个时候抒发出真实的情感和体验。很多人往往习惯于在晚上写日志来表达情绪,因此“日志疗法”就恰巧可以奏效。

“日志疗法”的作用之一便是宣泄。临床证明,宣泄疗法有一定的功效,来访者把自己的内心矛盾与痛苦情绪体验宣泄出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减轻或消除紧张的情绪,易使来访者恢复平静的心情[7]。同时,宣泄还可以促使患者改变态度,增加患者接受环境影响的能力[8]。然而一些专家质疑盲目地爆发和破坏性的转移和释放,如在宣泄室中击打沙袋的宣泄方法,将可能更加强化其病态人格,因此运用类似于写日志这种积极且非暴力的方法发泄情绪,正是一种适当的倾诉和宣泄。

另外,鉴于后现代心理咨询学认为“现实透过语言而彰显”[9],因此在情绪激动时的倾诉也便于将深层的问题暴露,这也是“日志疗法”的作用之一。

“日志疗法”是以文字为主要依托的,来访者在自己的独立思维时空中应用文字倾诉与咨询师和来访者面对面倾诉相比有其优点。这可以让情绪在自我疏导中趋于合理化,也避免了一些来访者在有人在时,容易依赖或者放纵情绪,造成不良后果。

再者,后现代主义很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或恢复中的作用。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社会脉络,对世界有不同的认知建构,后现代认可这种差异性,主张以合作介人的模式进入到相应的辅导过程[10]。后现代主义还要求咨询师放弃对心理问题无所不知的权威的态度,要采取一种不知者的立场,不对问题做任何预先的假定、期望以及回答。这样可以排除他们以往的知识和偏见,以免对新的意义关上理解的大门[11]。日志疗法正是以来访者为主人,以来访者的日志作为首要资料,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一些咨询师教导为先的错误方式。同时也能使咨询师真正处于一种和来访者平等交谈和适当引导的地位,从而避免来访者在咨询师面前不愿意进行自我分析,并且依赖咨询师做决定。

很多来访者面对心理咨询最大的顾虑就是保密性的问题。由于长久以来社会上存在着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很多人害怕自己去心理咨询所的行为被别人发现;而很多想利用日记倾诉的形式来宣泄情绪的人又担心日记会被家人看到。例如有些青春期的学生很想写日记,但是怕被父母发现,于是只能把积郁放在心里。这就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情绪的压抑,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而网络日志的相对保密性恰巧解决了这一问题。以不为人知昵称建立空间,在任意可以上网的时间地点写日志,所写的内容可以只限于咨询师和个别好友浏览或留言,而其他人在未被允许的情况下无法了解日志内容,也无从知道日志的主人是谁,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来访者的顾虑。

当然,“日志疗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由于“日志疗法”的前提是后现代心理学中“真理是由人建构”[12]的观点,使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而咨询师也只能是随着来访者的思维进行适当地指导,因而往往只适用于一些日常健康咨询的来访者,而如对偏执或抑郁的来访者则不一定有很好的疗效。而且,由于这种疗法的操作过于灵活,会有偏离客观性的可能。这些也都有待于日后的改良和完善的。

4小结

后现代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前沿拥有着很多的生长点和活力,对于在后现代心理学根基上萌生的“日志疗法”也同样如此。“日志疗法”利用网络日志的模式,使心理咨询变得更加灵活、更加以人为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日志疗法”还会演变成更加便捷可行的形式,为心理咨询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 Ellis A. Postmodern ethics of active-directive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J].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1997,19:211-225

[2] Kvale,S. Psychology and Postmodernism. [J].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1992:12-15

[3] Neimeyer, R. & Raskin, J. Construction of disorder: meaning-making framework for Psychotherapy. [J].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0

[4] 汪新建,吴晟. 后现代视野中的心理治疗及其思考. [J].心理科学. 2004,27(5):1268-1271

[5] 李明,杨广学. 叙事疗法初探――一种新的治疗观的构建. [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4,06:4-7

[6] Walter JL,Peller JE.Becoming solution-focused in brief therapy. [J]. NY:Brunner/Mazel Publishers,1992

第2篇: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

一、反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反省的意蕴

“反省”一直是儒家所倡导的修身成己之道。“反省”可谓儒家“为己之学”的实践要求,“为己修身”的理论延伸,“心灵完善”的题中之义。反省不仅仅是检查错误的机械行为,而且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反思过程。笔者认为反省是澄清―体验―决议―建构的持续性过程,即对思想、行为的认知和澄清,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而整合并创造性地表达,最终建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三个时间向度的连续体。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学家英格里希认为,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性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的确,心理健康既是抽象的,即建设内心的积极力量、追求内心幸福的状态;又是具体的,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人格完整、社会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

(三)反省与心理健康的深层契合

反省作为实现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它既是实现心理健康的“起点”,也是实现心理健康的“关键点”。自我反省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关于自我的正确概念,增强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对困难或问题的信念,坚定克服不良问题的意志;能够增强大学生有效管理和调控自己以及他人情绪的能力;使自己的观念灵活性增强,在对待各种不同心理问题或社会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全面考察,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心理健康在反省中的实现维度

(一)以自我认知为起点:明确位置和观念、树立信心

自我认知是完善自我的开始,是准确定位、明确价值观、树立信心、实现心理健康的起点。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首先应当认识自己的位置。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辩证的看待自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努力发现自身优点,挖掘自身潜力。乐观、自信的心态源自于对自我的肯定。自信是正能量的附加,积极面的展现,这对于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实现至关重要。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去向,自我认知的目的,就是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了解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并确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以情感体验为基石:调控情绪、表达情感

反省既是对自我情绪的认识,也有助于指导情绪的调节。它的目的主要是管理情绪体验和行为,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使情绪处于正面的、相对平稳的状态。对于情绪、情感的有效调节只是实现心理健康的一个方面,适当的情感宣泄与抒发更有助于心灵的澄清和完善。宣泄和抒发本身就是排解或释放紧张情绪的过程。每个人都渴望时时如意、事事顺心,然而生活可能会面对疾病的纠缠、追求的失落、奋斗的挫折、情感的伤害、学习压力等,不良情绪体验油然而生。反省的力量就在于通过体验内心的失落,使自己有意识地通过言语或行为进行调节、疏导和释放。这种情感的输出方式可以使内心更加宁静和谐。因此,在反省基础上的宣泄与表达,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实现。

(三)以健全意志为导向:培养自觉、果断、坚持、自制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并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健全的意志表现在心理活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罗伊斯曾经说过,意志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生活,它引导着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并且是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支柱。对自我意志的反省,其实质是对自己意志力的体察,发现自己在意志上的薄弱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

(四)以社会实践为场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适应性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以追求与社会环境维持和谐平衡关系的过程。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集中体现在人际交往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是一个人社会适应性的最重要表现,或者说社会适应从根本上来说是人际关系的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体现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人际交往圈子窄,缺乏基本交往技能,自我封闭与自傲或自卑心理过重。这就要求一个人必须具有乐群性、合作性和信任感等倾向,而且还必须具有持续应对外在人际压力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大学,对人际关系的反省显得尤为重要。

三、心理健康在反省中的实现途径

反省作为一种自主的、能动的活动,一改往日通过传统课堂教学互动实现心理健康的模式,将学生作为现实主体自主、自为地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在人本教育理念下,教师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权,通过自我反省,实现心理健康。这是一种信念的转变,一种情操的提升,也是一种行动的落实。

(一)自我评价练习

自我评价是一个包含社会行为准则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过程。自我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与人格的和谐。

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首先要培养自我评价意识,良好的自我评价意识是实现心理健康的开端。自我评价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很多学生放弃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使其在学习中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其次是制定得当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要体现自我比较,淡化个体间比较,注重评价标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克服自我评价的负面效应,对自己作恰当的评价。再次应建构起自己的评价结构,才能对自己做全面客观的评价。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作为个体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和位置,即自我位置以及个人所具有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即人生价值。自我评价练习的价值就在于使自己在否定中更新,在扬弃中发展。

(二)关键事件分析

关键事件分析法是由美国学者福莱?诺格(Flanagan)和伯恩斯(Baras)在1954年共同创立的,其原则就是选择生活中的重要的、关键的事件,由事情本身出发,转化为自我内心的思考。首先,识别关键事件(起始环节)。关键事件的选择必须满足几个要求:第一,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而不是偶尔出现的行为;第二,这些事件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即其影响是持续性的;第三,该事件对自我的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然关键事件的寻找和识别并非易事,它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记录自己的重大事件,缩小寻找范围。其次,识别关键事件后,要对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过渡环节)。再次,关键事件的分类、归纳、总结(关键环节)。关键事件并不是一个事件,有可能是多个事件,而且每个事件的特点和表征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进行归类和总结。关键事件的表述要言简意赅、准确、清晰。最后,关键事件的分析(核心环节)。分析的过程就是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关影响进行分析,最终落脚点是对人的分析与评价,使个体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三)记日志或写回忆录

第3篇: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

关键词:顶岗实习;学习空间;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4-0063-02

校外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非常强的教学环节,[1]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但是,由于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分布面广、地点分散、指导教师人手不足,[2]很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是“前期组织、中期抽查、后期评阅”的模式,即实习前精心组织、实习中阶段检查、实习后评定成绩,导致过程管理没到位,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明显影响实习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探索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实施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落实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一、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的模式与特点

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学生家长代表注册一个网络学习空间,可以是博客空间、QQ空间、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以下简称“空间”),通过空间开展互动交流,包括实习信息、上传日志和总结、一对一互动、一对多交流、数据统计、成绩评价等,其具体的实施模式如图1所示,主要特点如下:

(1)指导教师建立实习人员空间“地图”,各类人员都能“按图索骥”进入到相应空间,了解相关情况,从而实现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微观和宏观监控、管理,实现信息共享。

(2)教师和家长通过空间掌握企业信息与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实现与学生实习企业的虚拟巡视。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空间与学校及家长取得共识,共同管理实习过程,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3)学生上传实习日志,真实反应学生在实习过程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企业专家、家长可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和思想动态。

(4)通过“一对一交流”,可以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个性问题。

(5)通过论坛“一对多交流”,在线交流实习中的体会、困难和想法,教师、企业专家和家长可以实施在线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的运行制度

为了保障应用空间管理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的有效,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例如:《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原则意见》、《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安排规程》、《学生顶岗实习空间交流的实施办法》等,把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制度。

此外,要建立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和学生参与的“多元”评价机构,多元评价的运行需要制度的保障,要制定评价和评价管理办法,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各评价主体的责权利、评价操作的流程,确保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的正常运行。

三、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的管理方式

1.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

应用空间管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要建立学院(或系部)、专业教研室、实习企业和学生家长组成的实习工作管理机构,宏观管理由学院(或系部)统筹,专业教研室和实习企业实施具体操作,[3] [4] 家长参与管理与监督。

2.顶岗实习的计划管理

如图2所示,专业教研室将顶岗实习计划上传至专业空间顶岗实习管理专栏,系部审核后将各专业教研室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公布在顶岗实习管理专栏。学院和企业指导教师根据专业顶岗实习计划制定分组实习实施计划,并上传至个人空间,同时专业教研室将其链接公布在专业空间。学院教务处可以通过空间进行计划监控,学生可通过空间进入专业空间、教师空间明确顶岗实习要求和内容。

3.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1)学生到实习单位报到后,将实习信息公布在个人学习空间,同时按照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以日志形式通过空间公布,还可以在论坛中向学校教师反馈实习中碰到的思想和生活难题。

(2)指导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企业专家、家长代表都可以通过空间评阅学生实习日志,给出评价。还可以通过空间建立的“群组论坛”答复学生反馈的问题,协助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帮助处理实习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3)实习结束,学生将实习报告上传至个人学习空间,学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都可以在空间中指导学生的实习报告。根据学生周记、实习报告评定成绩,作为顶岗实习的成绩。

(4)各专业系部对顶岗实结经验、提出问题、做出改进计划,将其在“顶岗实习管理专栏”,学院评阅后可以形成全院总结在空间中,从而逐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四、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的预期效果

1.构建全员管理模式

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充分利用了空间的共享、公开特点,可以通过空间公布计划、布置任务、分享过程,从而达到学院和系部领导、指导教师、企业专家、学生家长、实习学生共享工作成果和共同处理问题,建立全员关注不断改进的管理模式。

2.落实全程监控机制

应用空间管理顶岗实习,改变了以往以最终的实习报告为评价载体的情况,学校、企业和家长通过随时随地查阅学生实习日志,及时评阅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和纪律,从而实现全程评价。

另外,通过空间交流,学校、企业和家长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实习单位和岗位的变动情况,改变了顶岗实习“放羊”状态。

再就是,在空间中记录了交流信息,能够有效监控顶岗工作实效,促进多方交流,促进实习指导更加到位。

3.搭建校企交流平台

通过空间管理顶岗实习,校企管理人员加强了沟通交流,拉近了情感距离,调动了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完善了校企合作的实质内容。

五、结束语

应用学习空间创新顶岗实习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但是,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精细化,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促进该模式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2]祝登义,张纪生,陈蓓.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8(3)

第4篇: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

他不过是一个网络歌手,普普通通的外表,没有任何名气,却意外地冲到排行榜的前面。原因很简单,他拥有常人所无法企及的音乐才能。包括作词作曲、编曲录音等等等等…………

然而从一开始我就确定,吸引我去听他的歌的原因绝不只是他的才华横溢,而是他对理想的执着和笑面挫折的勇气。

他是一位在安徽就读的大学生,专业是医学。但从2005年开始,他便用业余的时间来唱歌。听他刚刚对音乐有兴趣时录制的几首歌,嗓音虽然多了几分青涩,然而仍然是多变而丰富的,像一条很宽很宽的河流流过我的心,河的左岸是我无法忘却的过去,河的右岸是我将要面对的将来,而现在的我,就是河水,是最值得我把握的。然后重新回到音乐声中,只会觉得他的歌不只是单纯的音符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可以让人产生共鸣的情感。

他的逐梦路很平坦吗?不。他的歌曲曾被众多听众指认为抄袭,但是他微笑着证明自己的实力;有音乐网站盗走他的歌曲,他只是在博客中轻松地向歌迷澄清。或许他作为一个网络歌手,付出的汗水与眼泪比那些拥有出众外形的明星多得多,然而我从未看到他在日志中抱怨过。我所看到的,是一个永远活泼开朗,唱着“我的angle,你要很乖”(见VAE《安琪》)的天真男孩。

他便是VAE——许嵩。

而这一切,只因有梦。

第5篇: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腾讯QQ 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 讨论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混合式学习与QQ空间

1.1 混合式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是人们通过对网络学习的反思后产生的,混合式学习正在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它不再片面强调网络学习环境而忽视课堂教学,不再片面地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①因此,他指出混合式学习并非简单地把网络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而是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因此,可以将混合式学习的定义概括为:混合式学习是指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学习模式、教学技术和媒体以及应用方式,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优化教学资源组合的一种教学策略。

1.2 QQ空间

QQ空间是腾讯公司开发出来的一个个性空间。在QQ空间上可以书写日记、上传图片等。当然,QQ空间还为精通网页的用户还提供了高级的功能:可以通过编写各种各样的代码来打造自己的空间。②QQ的普及率相当高,只要有QQ号码,就可以免费开通QQ空间,因此,QQ空间的使用具有普遍性。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服务。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③另外,在QQ群空间中的所有资料是向在同一个QQ群内的所有用户开放的,因此,符合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开放,共享的要求。

与开发专题学习网站相比,利用QQ群具备的群聊天、群空间等功能特性,再加上使用QQ空间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即使不懂相关专业知识,也能在QQ空间的基础上快捷地搭建出网络学习平台。因此,QQ空间成为了用于开发简单、易用的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的首选。

2 QQ空间应用于教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2.1 基于QQ空间开展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随着各种各样的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各个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丰富多样的网络服务,对于开展基于QQ空间的混合式学习,带来了更多的渠道,使得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时间都可以随时学习。

由于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课后随时巩固上课所学内容,也可与教师或同学及时沟通与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同时,教师运用课后的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可以解决仅有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师生较少甚至无情感交流的问题。

2.2 基于QQ空间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2.2.1 分析学习者的基本特征,确定教学起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面对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以往的授课经验,笔者总结出:一般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校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对计算机已有了基本的了解。而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条件有限,他们中有的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若在教学过程中,仅采取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则会导致:若教师所讲内容过于简单,就无法引起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教师所讲内容较多或较复杂的话,则会影响基础较弱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导致他们放弃学习这门课程。

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既应包括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也应穿插一些当下流行的关于计算机的知识,以保证两者都能兼顾。对于每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应及时的以日志形式到QQ空间中,不仅可以巩固上课所学内容,还可以引导那些想要提高自己知识结构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另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留言板或QQ直接留言给教师,教师也应在第一时间内对于学生的问题给予回答。还可以在班级自建的QQ群中,展开讨论,教师亦可参与其中,以一个主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从中获得学习的愉悦感,集体的认同感等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65页)

2.2.2 学习媒体多样化,师生可灵活选择

QQ空间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它允许使用者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比如:文字、动画、视频等。故,在QQ空间这个平台上,可以使用多种媒体来展现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操作性的教学内容占主要部分,而由于理论课与实践课是分开的,教师理论课上讲授的内容,学生容易遗忘,使得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同样以日志的形式在QQ空间中。还可以通过录制屏幕软件,比如:超级捕快、屏幕录像专家等等,将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至QQ空间中,这样可以更加直接和清晰。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媒体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好奇心。

2.2.3 开放式平台,便于自主学习

基于QQ空间的混合式学习,使得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了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还可包括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的课外知识,而且QQ空间可以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即使学生不加教师为QQ好友,也可以访问教师的QQ空间,浏览相关的主题日志。针对某个问题,通过留言板或QQ群展开的讨论,都会留有记录,这样不仅便于以后的复习,还可以让未参加讨论的学生解决相同的问题。教师通过参考学生的留言或直接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便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进度。

第6篇: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

〔关键词〕信息搜索行为;认知;文献统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01

〔中图分类号〕G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9-0003-06

认知科学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这是一种借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感知觉、注意、记忆、学习、思维、认知过程及认知发展的科学,关注个体用户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和机制。近些年,基于认知理论的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研究逐渐被情报领域所重视,该理论为传统信息查询行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为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1国外文献综合统计分析

我们采用检索式(“informationretrieval”or“informationseeking”or“informationsearching”inkeywords)and(“user”inkeywords)and(“cognitive”or“cognition”inkeywords)and(“learning”or“mental”inkeywords)and(“online”or“web”inkeywords)在ELSEVIERScienceDirect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经过层层筛选,获得相关主题文献114篇,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年度分布、专题分布、机构分布及期刊分布的多头归属的综合统计分析。

1.1文献基本统计

1.1.1相关研究的年度分布

从年度统计上看,国外研究人员对信息搜索行为及其认知研究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尤其是2008年以后相关文献增长幅度比较大,具体见表1。

1.1.2主要研究机构及其研究重点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这114篇文献主要作者所在研究机构及他们的研究侧重点,在国家和地区分布上,美国、中国台湾、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有大量的研究机构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见表2,尤其是美国,涉及有多所大学在研究相关主题,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荷兰公开大学的近期研究很活跃,见表3。

2010年9月第30卷第9期现?代?情?报JournalofModernInformationSep.,2010Vol.30No.92010年9月第30卷第9期用户信息搜索行为与认知的国内外文献统计分析研究Sep.,2010Vol.30No.9表3信息搜索行为及其认知研究文献主要作者所在机构及研究侧重点

研究机构发表文献所涉及的主要研究主题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信息与图书馆科学学院视频搜索系统用户体验评估(2009);心智模型对搜索影响(2008);用户搜索帮助系统(2007);面向法律专家的搜索软件系统(2000)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学习理论的用户信息搜索考察(2009);用户搜索意图分类(2008);搜索引擎用户日志研究(2006);搜索帮助系统(2005)荷兰公开大学教育技术专业中心学生信息搜索中对信息资源的评价(2009);学生信息问题的解决(2008)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图书馆与信息学学院信息搜索中的情绪、任务影响(2008);信息搜索中的任务、经验、认知风格影响(2001)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研究生院基于数字图书馆信息搜索的写作系统(2008);基于用户合作学习的搜索帮助系统(1998)美国匹兹堡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信息搜索中任务排序的影响(2006);图像搜索结果用户相关性判断(2002)台湾中原大学信息管理系基于用户意图捕捉的搜索系统结果排序(2009);基于儿童偏好的界面设计(2004)

事实上,涉及信息用户行为与认知研究的不仅包括大学图书馆信息学院一类机构,而且更多的涉及信息技术研究机构,甚至包括心理学研究机构,而且跨机构合作研究很多。

1.1.3主要研究期刊及其重点分布

进一步我们对上述文献的来源期刊进行了分类统计,见表4,其中“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Computers&Education”,“InteractingwithComputers”和“ComputersinHumanBehavior”等期刊所涉及的相关文献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其相关文献在所有文献中占到了1/4左右。从表4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期刊都被SSCI收录,且影响因子在相关领域排名都很靠前,由此说明我们获得的相关主题文献其质量都是比较高的。此外我们也看到相关文献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除了情报与图书馆学外,还与其他多个学科领域有关,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等,可见有关用户行为与认知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

1.2相关研究主题细分分析

我们采用多头归属方法,将114篇文献进行了研究主题细分统计,具体如表5所示。表5信息搜索行为及其认知研究文献主题细分

年份非图书馆

领域的

信息用户儿童等

用户任务需求

理解搜索策略搜索结果

判别搜索行为

测量认知风格

学习风格

认知能力情感心智模型学习问题2000年前在这里我们首先将研究主题按照我们所关注的视角进行了细分,具体包括信息搜索中所涉及的不同环境(如图书馆以外的网站)、不同主体(如儿童等用户)、不同环节(如任务需求理解、搜索策略制定、搜索结果判断),信息搜索行为因果关系研究中的用户行为表现测量问题和认知心理因素影响问题(如认知风格、情感、心智模型等),以及行为认知的一个特定现象——学习问题。

根据表5我们发现,在用户信息搜索行为与认知研究领域里,有大量文献涉及搜索引擎、电子商务、旅游、金融、博客等非图书馆网站的用户行为研究;此外,我们还发现近期人们对儿童等用户多有关注,这些都可以看作是网络环境下用户研究的新特色。

其中不少主题往往是综合表现在某项研究中的,比如大多文献都会以网络信息搜索行为表现作为因果关系研究中的因变量,由此来观测或者是用户的任务需求理解、或者是搜索策略选择学习、或者是搜索结果判断能力、或者是用户个体的认知情感因素或者是不同的心智结构对其的影响。

表5告诉我们,有关任务需求理解的问题一直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尤其是2008年,其中大多涉及如何改善用户任务需求理解以提高搜索效果;其次,比较多的研究都涉及了用户搜索策略问题,尤其近年来人们更多在关注网络搜索中的策略特点以及如何帮助用户学习和改善;关于认知风格、学习风格以及情感等因素对用户搜索行为的影响,一直是较经典的研究内容;此外,用户搜索中的心智模型与学习问题研究也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其中学习问题研究近几年比较活跃,如何在网络平台下,为用户构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由此探索用户的心智结构应该说是近期研究的特点。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关心的一些问题应该说国外在几年前就开始研究了,由此也看到我们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之间的距离。

2国外文献用户研究方法应用统计分析

通过对ELSEVIERScienceDirect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搜索,我们发现相关用户实验研究方法文献有120多篇,主要包括:观测法、调研法以及心理学实验方法,其中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具体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1],近年来在信息搜索领域有关实验法的应用受到了特别的关注。下面我们就当前人们对实证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其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作一个梳理。

2.1实证方法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

我们发现在涉及到用户搜索行为的140多篇文献中,有120多篇论文都明确提到了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了观测法、调查法以及实验法,通过对自1983年以来这些文献的年度统计,得到表6,其中2000年以后共有108篇,比90年代增加了5倍多,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相关文献数更是有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信息搜索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科学的方法应用,尤其是采用控制实验法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研究。

2.2实验法应用研究特点明显

表7是对2000年以来文献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所作的分类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7篇单独的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之外,其余文献均涉及实验法的应用。表7各类实证研究方法应用分类统计

主要研究方法论文数量实验法31问卷法4访谈法3实验法+访谈法13实验法+问卷法29实验法+日志分析法3实验法+作图法2实验法+问卷法+心理测量法7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7实验法+问卷法+出声思考法5

2.3实验法与问卷法、访谈法结合紧密

实验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是第二个明显的特征,事实上多方法的结合能够弥补单独实验法的不足,比如因果关系解释信息不充分。

其中,实验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论文涉及最多。该方法最大特点能够通过问卷方法补充获取与实验变量相关的信息,由此丰富实验变量因果关系的解释;比如文献[2]、[3]、[4]都在获取直观的实验数据之外,通过问卷了解参与实验的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以及对检索过程的满意度等用户的主观感受数据。

其次是实验法和访谈法相结合,与问卷法比较,访谈法的补充能获得更深入的定性信息;比如文献[5]、[6]、[7]在使用实验法的同时,还结合访谈,以了解被试在执行搜索任务过程中研究人员所观察不到的情绪和想法。

将实验法同问卷法、访谈法结合起来会显示出更大的优势,通过问卷可以定量定性了解用户对于实验操作行为的主观感受,进一步通过访谈可以了解被试为什么这么做这么想的内在原因。各类方法应用的年度分布统计表明,有关实验法结合问卷法、或结合访谈法的研究是近两年用得最多的方法。

2.4一些新方法开始得到关注

从表7我们还看到,一些新方法在用户搜索行为的研究当中得到关注,例如出声思考法、卡片分类法、作图法、日志分析法等等。

出声思考法是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被试在实验中大声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由此捕捉被试在执行实验任务每一步中的思维过程甚至是情绪,从而为用户的认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文献[8]、[9]、[10]、[11]、[12]、[13]、[14]都用到了此类方法。

关于作图法、卡片分类法有零的突破。尤其是作图法,2008年涉及两项研究,包括文献[15]和文献[16],其中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16]要求被试将他们对于网络概念的理解用图或表画出来,并且进行文字描述,由此归纳出了四种心智模型类型:即技术视角、功能视角、过程视角、关系视角。

实验法与日志记录法的结合,是一个新的研究动向,近几年具体涉及到该方法的文献有[13]、[17]、[18]、[19]、[20]。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研究[17],该文献的作者在2008年通过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日志数据来了解有关用户对任务意义表征的情况。

3国内相关研究情况简述

为了和国外的研究情况进行对比,我们从中文数据库CNKI中查找了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相关文献,并进一步针对国内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

我们所使用的搜索策略是:首先使用“信息用户”进行搜索,然后在结果中使用“网络/在线/网站/数据库/搜索引擎”等关键词进行二次搜索,最后在结果中使用“认知/心智模型/学习/实验”等关键词继续搜索;所选择的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最终确定相关文献为104篇。限于篇幅,我们将主要的文献作了简单统计,由于时间仓促,搜索难免不够全面,统计表数据仅供参考。

研究机构论文数量研究侧重点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35数据库网站用户学习行为实验研究、信息用户心智模型实验研究、网站用户满意度、网站信息构建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11网络用户信息浏览、信息搜索实验研究、网络用户行为研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0网络用户搜索行为中搜索语言的使用、搜索效果的评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9信息构建、交互式信息服务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3基于用户认知心理的信息组织研究

表10国内信息搜索行为及其认知研究文献主题细分

研究主题论文数量网络搜索行为及其认知相关问题研究40有关网络用户的应用实验研究27基于网络用户的信息构建研究10基于用户认知的系统及界面设计10针对用户的网络信息服务研究10信息搜索中的学习问题7网站用户满意度评价6用户心智模型研究4用户实验方法研究2(注:某些文献涉及到多个研究主题)表11国内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研究领域文献所涉及期刊统计

期刊名称文章数量图书情报学领域期刊69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1高校学报3学术会议(论坛)论文集2技术经济2制度经济学研究1天津科技1光盘技术1计算机应用研究1现代教育管理1科学学研究1自然科学进展1

从以上统计数字表明,国内相关研究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因此发展与提升空间还很大,但目前已经显示出向上的势头,据我们了解相关机构的一些研究团队正在加紧步伐,积极与国际接轨,努力争取将研究水平提上一个新台阶。

4结束语

总体来看,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的用户信息搜索行为与认知研究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人们目前更多的是探索合适的心理学实验方法来揭示用户在搜索网络信息过程中的外在行为表现以及内在的心智现象,揭示个体认知或系统因素对其的影响,由此探索性地解释当前网络用户的行为现象,探索性地设计基于用户心理认知特点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的解决方案,但是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进行深入的应用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相关研究近些年来也显示出向上的势头。

第7篇: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

樊小春是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总监,在工作上得心应手、独当一面,她的婆婆是政府官员,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两人性格都很好强,观念又不相同,相处到一块,总是磕碰不断。

刚结婚时,樊小春认为凭着自己的善良与耐性,一定能跟婆婆相处得很好,但事与愿违。

2006年4月的一天,她与丈夫逛街,特地给婆婆买了一套价值1800元的春秋衫。然而,等她把衣服送给婆婆时,婆婆非但没有感谢她,反而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埋怨她不会过日子、浪费钱。

一起吃饭的时候,保姆未经婆婆同意,把菜肴全部换成樊小春喜欢的咸辣口味,喜欢清淡口味的婆婆当着樊小春的面训斥保姆:“你这丫头喜新厌旧,谁是一家之主?现在我还没退位呢,你就讨好新主子了。”樊小春听了心里别提有多不舒服。

没过多久,樊小春的丈夫俞劲冲打算辞掉政府部门的工作,下海经商。樊小春深知丈夫不喜欢机关单位的工作氛围,认为换个环境也许更能发挥他的才能,便支持了他的决定。可婆婆却认为自己已经为儿子的仕途发展铺平了道路,他不应该辞职。围绕着丈夫的去留问题,樊小春与婆婆展开了针尖对麦芒的舌战,谁也说服不了谁。

此后,樊小春每次去婆婆家,婆婆总以长辈自居,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樊小春顾全大局,尽量不与婆婆大吵大闹,心里一直想着如何改善与婆婆的关系。

换位思考,婆媳学会相敬如宾

2007年2月的一个周末,樊小春随丈夫来到婆婆家,发现书房里多了一台电脑,婆婆说为适应时展,她要学习上网。樊小春脑中灵光一现:利用网络,说不定能促进婆媳间的沟通。

回家后,樊小春上网给婆婆写了封电子邮件:“婆婆好!我是您的儿媳,有许多心里话想对您说,可当着您的面开不了口,只好采取这种方式来表达。关于劲冲辞职下海的事,我们知道您也是为了他的前途着想才极力阻止,您的母爱,他和我都能感受到。但劲冲选择下海经商自有他的苦衷,他想干番事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以媳妇的名义向您保证,劲冲决不会辜负您对他的殷切期望,您就成全他吧!”

信发出后,樊小春一天天地等待着,可是一直没有回音。她心里有些打鼓:是婆婆没收到呢,还是婆婆刻意不理会她?

一天晚上,婆婆在家宴请政界朋友,让儿子儿媳作陪。不想,俞劲冲两杯酒下肚后,竟当着客人的面说了些醉话:“我从小就不是当官的料,要不是母亲强迫,我早下海去经商了……”婆婆尴尬不已。

回到家后,樊小春上网收邮件,发现其中一封竟是婆婆发来的:“小春,你发来的邮件我早就看了,但一直不想给你回信。因为我始终认为劲冲会听我的话,并按我设计的人生道路走。可我错了!直到今天我才感受到他内心的苦楚。请你转告劲冲,我同意他的想法。”樊小春看后激动不已,马上回信:“婆婆,您能接受晚辈的选择,进一步证明您是一位通情达理、有远见、有知识的长辈。您放心,您的儿子一定会有出息的,您等着他的好消息吧!”

邮件才发出半小时,婆婆的回信便翩然而至:“小春,谢谢你!你是个知道怎样帮助丈夫的好妻子,我相信劲冲在你的支持下,能走好他所选择的路。”

这天晚上,婆媳间你来我往地互发邮件,直到深夜才停止沟通。

3月初,俞劲冲办理了离职手续,婆媳俩经常在网上讨论如何帮助他创业。

网络交流,促进婆媳心贴心

每天下班回家,樊小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查收邮件,第一时间获知婆婆传来的信息。一天婆婆来信:“小春,我听劲冲说明天是你25岁的生日,我和你爸想在家里为你庆贺,你们早点过来。”这让樊小春感动了许久。

第二天傍晚,樊小春和俞劲冲来到婆婆家。他们刚进门,婆婆就招呼樊小春坐在她旁边,说:“我们家的规矩是无论谁过生日,都要在家里庆贺。今天是小春在我们家过的第一个生日,来,全家人都要喝下这一杯酒。”说完,大家纷纷举杯,气氛很是热烈……

与婆婆互发电子邮件一段时间后,樊小春觉得这种交流方式不过瘾,便向婆婆详细介绍了QQ的种种好处。婆婆听了以后很感兴趣,立刻申请QQ号。樊小春通过QQ话筒对婆婆说:“您听到我的声音了吗?”婆婆夸张地说:“听到了,听到了,简直像广播电台的女播音员,好听极了!”樊小春回敬道:“您也不赖呀,您的声音圆润动听,像歌唱家。”婆婆笑得说不出话来……

婆媳俩约定每天晚上都要上QQ交流。大至国际国内最新发生的事件,中到单位里的繁杂事务,小至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人畅所欲言,感情越来越深。

一晃两年过去了。2009年3月9日傍晚,樊小春发现丈夫提回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便问他买礼物送给谁,俞劲冲笑嘻嘻地说:“一个很漂亮的手包,送我妈的。”原来,俞劲冲今天做成了一笔大生意,特意买礼物孝敬母亲,同时感谢母亲对自己的支持。晚饭过后,樊小春在网上向婆婆通报了俞劲冲的“孝心”。

周末,俞劲冲带樊小春回母亲家。一进门,母亲就指着他手上的礼品盒说:“儿子,今天给妈带了什么款式的手包?”俞劲冲吃惊地问:“妈,你怎么知道我要送您礼物?”老人家笑眯眯地望了一眼樊小春,说:“我呀,在你身边安插了一名眼线。”俞劲冲恍然大悟:“原来是你‘出卖’了我,没想到你和我妈是同党。”

饭后闲聊时,樊小春突然来了灵感,对婆婆说:“如果您有兴趣,我俩建个家庭博客怎么样?上面可以我俩写的日志、图片和各自的好友圈,还能收藏喜欢的音乐、视频和网摘等,内容很精彩的。”婆婆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樊小春当即以两人的名义申请了一个博客,取名“心通博客”。

博客交心,婆媳感情似母女

“心通博客”建立后,樊小春经常在博客上对婆婆品头论足,婆婆也常对樊小春的言行大发感触。两人互相鼓励,彼此交心,共同分享着生活的种种快乐。

一次,婆婆写了篇日志,上面有这么一段:“做官难、做清官更难、做女清官难上加难,实在做不下去的话,不如回家抱孙子。我该不该回家抱孙子呢?”樊小春在日记后发表评论:“婆婆,现在暂时还没孙子让您抱!再等等吧,呵呵……”

因为公务繁忙,婆婆有段时间没写日志,樊小春就给婆婆的QQ留言:“提醒:您别忘了打扫您的个人空间哟!”婆婆打趣地回复:“谢谢提醒!我这就打扫!”

2009年国庆节,樊小春去云南旅游。回来后,她把在石林、大理和丽江古镇拍摄的照片发到博客的图库里,婆婆看后留言:“云南山美、水美,我的小春更美!”婆婆的评论让樊小春心花怒放。

第8篇: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

摘 要:“QQ空间文化”是一种以QQ空间为载体形成的时尚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立足大学生自主发展趋向、情感需求趋向、价值追求趋向等方面进行探究,从道德生活化价值、社会核心价值以及大学生自主发展的价值等方面把握高校“QQ空间文化”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创造有内涵、有个性、有品质的“QQ空间文化”个性网络家园。

关键词:流行文化;高校;QQ空间文化;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D9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11-0072-03

“QQ空间文化”是以QQ空间为载体形成的时尚流行文化。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6月8日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约有2.4亿人经常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沟通交流。据抽样统计,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QQ空间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2007中国空间社区(博客)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界的博客访问数量增长飞快,达到62.5%。QQ空间是近年来全球网站数量增长的动力,广大青年是拥有Qzone最广泛的群体。QQ空间融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的最新元素,与传统文化相比,“QQ空间文化”更具有时尚元素,能不断更新青年的生活内容和行为方式,更能彰显当代青年的个性。它打破了传统文化单一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模式,以网络QQ为传播媒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契合融合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中,其文化形式更加多样,传播渠道更加多元,文化共享更加深入。

一、高校“QQ空间文化”流行趋势

(一)“QQ空间文化”彰显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发展趋向

大学时期是人生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大学生对不同领域思想的渴求程度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和热情都很高。新的思潮、新的文化很容易在大学生中扎根发芽并迅速生长。博客、QQ空间、微博、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宣泄情感、交流思想、文化互鉴的主要渠道。QQ空间的用户主要是当代大学生,调查显示:“有82%的大学生表示拥有QQ空间,在关于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调查中1-4小时的占35%,在关于您流露自己感情的方式排在第二位的是更新心情和日志,占40%,装扮过自己空间的大学生占80%。”可见,QQ空间已全方位渗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当代大学生既是QQ空间文化的创造者,亦是QQ空间文化的消费者,他们拥有QQ空间的话语权,在没有条件限制和约束的QQ空间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属于自己的文化领地中自主诠释自己对现实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态度。QQ空间的平等、匿名与隐私保护等特性,为当代大学生的交往和交流提供了更加自由、便捷的选择,更大程度和更深层次上满足了自我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对自我发展的共同心理和期许,为其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二)“QQ空间文化”彰显当代大学生情感需求趋向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宣泄情感、交流思想、文化互鉴的主要渠道,是他们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为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其中QQ空间承载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传递着各种情感,为他们提供一个专属自我情感表达的个性化网络家园。大学生以QQ空间为平台形成同辈群体集聚的网络社会。当代社会发展中,人们的情感生活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方式更加多元,大学生通过日志、照片、附有个性装扮的空间表达着对自我及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触,释放着他们的热情与个性。从心情到日志,从相册到视频,有挫折的感慨、有成功的喜悦,伴随着感性与理性、激情与极端、思考与宣泄的情感表达过程,他们获得自我认知、自我激励及群体的归属感。当QQ空间的内容被众多QQ好友回复、转载,其自我情感被认可并在网际空间无限传递时,他们更多获得的是好友彼此间的情感体验、支持和共鸣。

(三)“QQ空间文化”彰显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趋向

人类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创造、实现和享用自身价值。在当代社会,主体的需要是复杂多样的,客体自身亦是复杂多变的,因此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必是多元的,这便赋予了价值多维而动态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考、行动、价值选择的自由度日益增大,价值冲突必然会存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和发展时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网络虚拟生活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在QQ空间中用自己的话语体系诠释对自我、社会、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突破了传统价值观单一正向的发展取向。当他们遭遇道德信仰上的困惑与冲突,徘徊在如何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奉献与索取、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等矛盾时,他们会在QQ空间中用自我崇尚的文字、图片、视频彰显自我的价值理念,凸显个性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双重标准。从注重理想信念到更多的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的注重索取而不愿奉献、从注重知识的价值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和感官的享受,崇尚多元路径的自我实现是当代大学生重要的价值趋向。

二、对高校“QQ空间文化”

流行趋势的价值导向思考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普遍增强,随着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兴起,他们的关注点既包括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中聚会交友、时尚运动,也涵盖践行公益、参与社会等多方面活动,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性、社会性、发展性。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青年流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了对自我文化的塑造和自身价值,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文化的推动力量。高校“QQ空间文化”的流行和发展,为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亮丽的时尚色彩。但是,无论是大学生在虚拟生活中对“QQ空间文化”创造,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对“QQ空间文化”内容切身体验和共同感受,都需要他们对“QQ空间文化”进行自主化健康的经营和管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工作应对校园“QQ空间文化”流行趋势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化的管理,使其成为倡导主流文化、主流价值的前沿阵地,提升传统道德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体文化的契合力。

(一)注重“道德生活化”价值,充实高校“QQ空间文化”实质内涵

“QQ空间文化”是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当前校园文化中大学生参与共享最多、影响力最强的网络流行文化,对构建和谐、高雅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力。“QQ空间文化”之所以在大学生生活中流行,是因为它没有任何的条件约束,只要拥有QQ就可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QQ空间文化家园,属于草根文化。高校“QQ空间文化”充实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内涵和路径,但部分“QQ空间文化”内容所呈现的与主导价值相悖的亚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及社会主流文化会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受挫,因缺乏现实的疏导和发泄渠道,常常趋向于将受压抑的情感倾泻于自己的QQ空间中,把社会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和现象扩大化或者丑化,用尖锐、粗俗、恶毒的言辞攻击他人和社会来表达内心的愤懑。而这些QQ空间内容通过部分好友的转载又扩大其影响,导致社会主流价值规范的缺失,升级为隐性的网络暴力,而这已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在课程的内容设置及方法运用方面提升其与社会生活的契合力,对诸多新现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予以积极的回应,针对当今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帮助大学生澄清理论是非,引导他们正确合理的表达情感。“QQ空间文化”是大学生自主创造的文化,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契合力最强。“QQ空间文化”内容的大众化、生活化,决定了其创作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在当代大学生的“QQ空间文化”中应该体现“道德生活化”。任何道德教育或大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都要回归生活。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要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感知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用眼、用脑、用心体会生活的真谛,创造有质感、有内涵的“QQ空间文化”,让真、善、美在网际中传播。

(二)注重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贯彻,把握高校“QQ空间文化”主流方向

中国社会正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社会复杂现象等给青年的信仰带来了很大影响。部分大学生对金钱崇拜,对财富炫耀,从抑制、批判、抵抗,演变成麻木、默然、包容,进而转换为附和、向往和张扬。在多样化、世俗化、市场化、网络化的现代话语体系中,尤其是在QQ空间中,这种对金钱、物质、享乐、利己的向往和追求更加、明朗,更加日常化。由于现在我国网络法规对于QQ空间内容具体的监管还是真空状态,当这些对金钱和享乐向往追求的错误思想、价值观念一旦通过QQ空间被无限转载,就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2011年7月1日,同志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指出:“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这是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待。因此,高校要注重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QQ空间文化”这一时尚前沿平台的科学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彰显了的生命力,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高校不仅仅要在课堂和课外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教育,同时也应在网上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学校不仅仅要利用红色专题网站进行正向的价值灌输,更应该关注大学生参与度比较高的QQ空间,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或转载的相关内容,及时给予回应,对于积极健康的内容给予情感认同、支持和鼓励,对于偏激、狭隘、低俗的言论给予正确引导和解读,引导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健康的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注重自主发展的价值,提升高校“QQ空间文化”影响力

在当代高校,大学生是运用QQ空间进行自我表达的重要群体,在QQ空间中他们有自己的话语权,他们自我生成、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选择、自我认同、自我建构。要构建和谐、高雅的QQ空间文化,要使“QQ空间文化”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趋势,最主要的是提升大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其建立在自我意愿基础之上的自主发展。因此,要注重大学生自主发展的价值,提升高校“QQ空间文化”的影响力。首先,要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高校要加强网络法规的普及和监管,更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合理利用QQ空间平台,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低俗的言论在空间的蔓延,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理念,自主塑造健康、文明、向上的“QQ空间文化”。其次,要提升大学生的自我鉴别能力。目前QQ空间还是一个没有任何限制的网际空间,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因此,QQ空间内容的真实性、正确性、科学性原则难以坚守。高校是大学生群聚地,QQ空间内容的阅读和转载量最大,如果不健康的言论在QQ空间被连续转载,导致部分大学生因自我辨别能力不足而成为这些文化的消费者,导致其错误价值观的萌生。这就要引导高校大学生提升自我辨别和取舍“QQ空间文化”资源的能力,提升自我的鉴别力,抑制低俗、空洞、有害的“QQ空间文化”内容的传播,正确的使用“QQ空间文化”资源。最后,要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造能力。“QQ空间文化”内容质量的高低体现着大学生整体水平。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和激情,鼓励他们在求新、求变、求潮的QQ空间中,运用图片、音乐、文字诠释自我的生活,用多样的、充满个性的表达方式传递自己的思想。在对大学生的“QQ空间文化”创作给予支持的同时,要帮助他们创造健康、真实、科学、高雅的“QQ空间文化”,打造有内涵、有修养、有个性、有品质的校园“QQ空间文化”个性网络家园。

参考文献:

[1]厦门PX项目,续建、停建还是迁建,人民日报[N].2007-12-19.

[2]《杜邦最大海外项目落户中国,国内同行质疑环保短版》。

[3]徐国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卫国.荷兰民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117.

[5]殷生根、王燕译.瑞士民法典[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89、190、684.

[6]徐国栋.智利共和国民法典[M].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

第9篇: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

1.1国外主要研究内容

1.1.1信息搜寻中的任务Solomon(2005)认为任务会影响用户如何和为何选择、发现和评估信息资源等。Leide等(2007)指出任务决定了整个信息查询活动。因此,为了理解信息搜寻和信息查询的本质,研究者首先应该确定任务的特征或变量,并且,关注任务情境的研究,如工作任务情境及其与查询任务的区别等,进而探讨其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1)任务变量(或特征)。目前,对任务及其特征的划分是相当的广泛。Kim等(2008)确定了一个可以影响信息行为的任务特征或变量列表,这些特征归类为:固有任务特征、外部任务特征、任务执行者及任务和执行者的关系。Li(2009)采用面分类法,将任务按照类别、面、子面、值进行划分,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最后形成了2大类:任务通用类(Genericfacet)和共同属性类(Commonarributes)。通用类描述任务的外部特征,包括任务来源、任务执行者、时间、产品、过程和目标;共同属性类指任务内部特征,包括任务特征和用户对任务的感知。Kim(2009)将任务划分为工作任务和查询任务,工作任务由动机、结构和复杂性组成,查询任务分为查询目标、查询主题结构、信息需求类型和复杂性。Xie(2009)认为工作任务划分为本质(常规、典型和不寻常任务)、阶段(任务形成前、形成和形成后)和时间表(非常紧迫、紧迫和不紧迫)三个维度;查询任务则由起源(自我激发和指定任务)、类型(更新信息、寻找具体信息、寻找共同特征条目和寻找已知条目)和灵活性(非常灵活、灵活和不灵活)组成。可以看出,广大研究者对任务及其特征的划分有着不同的认识。以任务及其特征为出发点对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研究,那么,对任务及其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是基础,这是必须重视及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主题。(2)任务类型。任务类型由任务的不同变量决定,研究者多数是根据不同的任务变量或变量的组合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表1),进而分析不同任务类型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任务类型的划分仅根据一小部分的任务变量或变量组合进行,这些任务变量大多数集中在:任务确定性、任务复杂性、任务结构等,而其余更多的任务变量是否或怎样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研究较少,值得广大研究者关注。

1.1.2任务类型对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信息渠道、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寻行为种类、信息搜寻策略和信息搜寻过程。任务类型会对哪些信息搜寻行为产生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机制如何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关于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者多采用实验室研究方式,分配给参与者不同的任务,分析他们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模式。研究表明,任务相关的变量与使用资源的类型和数量、相关性判断、信息搜寻策略、信息类型等都有密切关系。如,Marchionini(1989)进行了一次探索性研究,调查在电子查询环境中新手的信息搜寻策略。实验中,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任务类型。结果显示,尽管两种任务类型,参与者都同等成功,但是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步骤在开放式任务中。Qiu(1993)分配了具体性任务和一般性任务给参与者以发现用户在超文本系统中的查询状态模式。研究发现,相对于一般性任务,在完成具体性任务时,用户更多采用结构化查询模式。而且用户更喜欢使用浏览方式完成一般性任务,分析查询方式完成具体性任务。Kim等(2002)使用了两种类型查询任务:已知条目查询和主题查询任务,调查认知风格、在线数据图检索经验和任务类型对用户网络查询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任务类型对查准率和查全率、查询时间、浏览网页数量、使用链接数量、跳转工具的使用和关键词查询的数量有重要影响。Lee等(2005)认为理解用户网络查询背后的目标,有助于提高搜索引擎的检索质量,并将用户点击行为和锚链接分布作为目标识别的两个重要特征,对于导航性查询和信息性查询具有较高的目标识别率。Kim(2009)将任务类型划分为事实性任务、解释性任务和探索性任务。结果阐释了用户完成不同类型的任务时,采用信息搜寻策略的频率和模式具有显著差异性,并推断任务可以作为用户网络信息搜寻策略的预测指标。Liu等(2010)将任务类型划分为简单性任务、垂直性任务和水平性任务三种,并调查了任务类型和任务情境怎样影响用户的查询重构行为,欲提高信息查询系统的查询帮助效果。可以看出,研究者多是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而探讨完成不同类型任务时,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特点,虽各研究者都已确定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具体的影响机制、哪些任务变量对什么行为变量会产生影响缺乏深入研究。并且,目前对任务类型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因此对任务类型和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研究都是探索性的,并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任务分类没有充分考虑到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任务特征的多样性。因此,如何根据任务特征划分任务类型,进而探索相应的信息搜寻行为,并且什么样的信息搜寻行为、哪些行为变量受任务影响及是否有规律可循,这种规律是否具有鲜明的指征性,系统能否根据这种行为预测任务类型进而提供个性化辅助等,是研究的重点内容。此外,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特征不断的更新变化,网络信息搜寻行为也会相应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需要研究者持续的关注,以更好的辅助用户进行信息搜寻。

1.1.3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相关预测研究通过对用户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变量及其与任务关系的分析,构建任务类型预测模型、文档相关性预测模型等,进而优化系统,为用户信息搜寻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是广大研究者追寻的目标。如,Liu等(2010)将任务划分为复杂性、产品(product)、目标和等级(level)四个变量,并据此设计了四种类型的任务,探讨任务类型与查询行为的关系,通过实验方法,得到行为变量(如:任务完成时间、访问页面数量、资源数量、查询式数量、查询资源数量、决策时间、阅读/扫描比例、扫视距离)与任务变量具有显著联系,尽管未完成最终的任务类型预测,但是在此方向上实现了重要的一步。Kim(2009)通过分析用户完成不同类型任务时,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策略的运用,构建信息搜寻行为模型,预实现行为预测,提高系统效率。虽然研究者对此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但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分析多数是基于整个任务期(Whole-session),即整个信息搜寻任务完成后,对任务完成时间、阅读文档数量、应用查询式数量等进行分析,这种情况下,行为的分析应该更准确,但是如果为了在搜寻过程中更好的辅助用户,系统需要在用户的任务期内(With⁃in-session)实时的动态预测。Liu等(2010)探索了用户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时信息搜寻行为的差异性,及不同任务类型中,如何通过行为预测任务难度。结果显示,分析整个任务期和任务期内的行为都可以预测任务难度,整个任务期的行为变量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而任务期内的行为变量可以完成实时预测,但是准确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对任务期内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进行分析并提高其预测效果,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领域中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Toms等(2003)调查分析了在不同领域具体任务中,如何个性化用户接口。他们具体调查了四个领域的查询任务:用户健康、一般研究(generalresearch)、购物和旅游。他们发现当用户完成不同领域的任务时,他们的行为具有显著差异性。例如,用户进行购物或旅游任务时会花费更多时间在一个网站内,而在完成研究或用户健康任务时会花费更多时间审查命中列表;用户更倾向于使用查询来完成研究或用户健康任务,而喜欢浏览完成购物或旅游任务。这些发现表明,对于不同领域用户信息行为进行分别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如Zhang等(2012)、Marton等(2012)专门探讨了健康领域信息查询及信息搜寻行为特点,这可以提高信息行为分析的准确性,使个性化服务更具针对性。

1.2国内主要研究内容

在国内,对于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多数为基础理论、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探讨,虽然研究也比较全面,但很多仍停留在介绍和述评阶段,深度和广度不够,实证研究较少。而以任务为切入点,探讨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始于近几年。截止到2012年6月,在CNKI中,以“任务”和“信息搜寻”或“信息查寻”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经过筛选,共检索到相关文献十余篇。如张玲(2010)阐述了大学图书馆用户信息搜寻任务分类理论框架。李晓鹏等(2009)针对任务的特定属性与任务完成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指出特定信息任务属性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宋念(2007)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用户的情感控制水平及查询任务类型对其网络查询效果及查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情感控制及查询任务对查询行为有着显著的主要作用,而对查询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情感控制和查询任务对查询行为还有着显著的交互作用。目前,国内以任务驱动角度对信息搜寻行为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还很少,该领域还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

2任务驱动的用户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方法综述

研究方法的科学与准确对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信息搜寻行为必须先确定如何获得用户相关行为的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探讨信息搜寻行为相关特点及规律。

2.1国外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国外多采用实验室研究方式,分配给参与者不同的任务,分析他们的网络信息搜寻行为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2.1.1调查分析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这种方法比较常见。调查分析法通过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以及与调查对象面谈交流,可以有效掌握研究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内容。调查分析方法往往不是作为单一的研究方法出现在研究中,经常与其他方法同时使用,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2.1.2观察法主要有实地观察法和远程测试法。让用户执行真实的任务,在一个可控制的实验室环境里接受观察,通过观察用户信息搜寻过程,总结用户的行为数据等;或使用屏幕共享技术,远程实时观察用户测试过程、任务完成情况等,并可通过出声思维,打分和回馈评价等收集数据。

2.1.3搜寻日志分析法包括屏幕录像软件分析和网络系统自动保存日志分析。这种方法属于一种定量分析法,结果精确直观,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说服力。屏幕录像软件和系统日志可以记录用户所有的信息搜寻行为,访问的页面和其他各种变量,数据的收集是用户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使用该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调查对象是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信息搜寻任务,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不能与他们交谈,通常在实验过后会接着一个简短的访谈或问卷,调查对象信息搜寻过程中深层次的心理活动与想法,辅助分析。

2.1.4眼动追踪能够捕捉到当人在观看某一物体时眼睛的位置,可以为研究用户信息搜寻行为过程提供一些帮助。用户眼动路径的图片、用户观测过程的视频、呈现所有被视用户注目点的“热度图”、各种测量统计等,这些结果能够帮助确定用户认为什么是重要的或感兴趣的,以及他们试图要去忽略的内容,评估用户决定过程、低效表现、确定搜寻模式和策略等。

2.2国内主要研究方法

国内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多为理论探讨,实证研究较少,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比较单一,且多数为调查分析法和网络系统日志分析法,获取数据方法的单一性是限制国内研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以推进信息搜寻行为的发展。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所以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可以采用混合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行为特点及规律,使行为分析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

3任务驱动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概念框架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本文提出了任务驱动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概念框架,见图2。任务是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因素;任务情境:用户为解决当前任务可供利用的资源和存在的约束条件;任务对信息搜寻行为影响有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一是任务作为一个过程包含不同的阶段,任务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搜寻行为,进而研究任务的不同阶段信息搜寻行为的特点及规律;另一个角度是根据任务变量划分不同的任务类型,研究任务类型和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及影响机制;任务执行者特征也会影响信息搜寻行为,如领域知识、感知到的难度及人口学特征等;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渠道、信息源的类型、信息搜寻行为种类、信息搜寻策略和信息搜寻过程五个方面,探索不同的行为变量与任务的关系;通过对任务结果的评估与分析,确定信息搜寻行为特点和规律,及与任务的相关性,构建预测模型,优化系统,辅助用户信息搜寻。

4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