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去年底科勒主办“中国房地产绿色建筑主题研讨会”开始,这家卫浴品牌就把节能环保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但希望把美好的愿望付诸实践则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会上,科勒重点了科勒淄博工厂获LEED金级认证并正式投产的消息。
“科勒淄博卫浴工厂的开业是科勒市场拓展里程上的重要一步,有望建成亚洲最大的陶瓷工厂。”科勒集团亚太区总裁阮家明先生表示,在中国设工厂,最重要的是考虑成本和环保问题。科勒在考察了中国27个地区后,感觉淄博的人才、地理位置、材料都非常适合开工厂。而且,淄博覆盖了科勒在中国北区的发展,主要是环渤海经济,从天津、北京,一直可以延伸到江苏。
在这个提倡环保的时代,科勒在厨卫行业做出了表率--科勒淄博卫浴工厂办公楼获得LEED新建建筑金级认证,这有力地展现了科勒在绿色环保之路上的探索与收获。
据了解,LEED是一个评价绿色建筑的工具,以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为宗旨,目的是规范一个完整、准确的绿色建筑概念。科勒淄博卫浴工厂办公楼经过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在“可持续的场地规划、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5个方面的综合评估,达到了国际绿色建筑金级指标,这与科勒注重高效和可循环能源的利用,通过科技创新践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LEED‘美国能源及环境先导计划’的积极响应者和节水环保的先行者,科勒一直致力于倡导‘绿色建筑’的理念。”阮家明表示。据介绍,2010年中国首个荣获LEED白金认证的办公室--浦东正大立方大楼--所使用的即是科勒的卫浴产品,节水高达45%。“科勒淄博工厂一期总投资约9600万美元,二期工程也将于不久后破土动工,建成后有望成为全亚洲最大的陶瓷工厂,产能将可满足山东及中国北方区域卫浴产品的市场需求。”
除了在产品设计、生产、功能环节秉承绿色理念,并陆续在山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立奖学金以支持和鼓励在陶瓷或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外,科勒在中国的生态环保领域也始终身体力行。
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的支持作用
引导资金流向。顺应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其绿色投融资行为,将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作为资金流动的指向,使金融资本主要流向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的行业,使环境友好型企业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而污染企业在绿色经济的发展中被淘汰,以此调整、优化绿色经济结构,有效地支持新兴产业,实现向产业链高端渗透,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所以,绿色金融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可以起到启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
改善资源配置。在绿色经济的框架下,绿色金融以“绿色”为经营理念,其资金的调配宗旨会以促进社会先进技术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为导向,引导大量资金流向环境友好型企业,同时对其他生产要素发挥引流作用,在实质上促成各生产要素从落后生产部门向先进生产部门转移,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绿色金融对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非常重要,它也是绿色经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具体实践过程。
推动绿色经济的产业升级。绿色金融能从企业、产业以及产业链整合这三个维度对绿色经济的产业升级发挥推动作用。第一,从企业维度看,直接受到资金和生产资源优先配置的先进技术企业在政策的带动下得到快速成长,其先进技术的研发因得到大力支持,会不断产生新的成果并进入产业化应用,这会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升,产生可观的经营利润,从而使资金在利益的驱动下主动投入进来,为企业进一步研发先进技术和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而这一良性循环的形成,会使受支持的企业因此而得到快速发展,成为该行业的标杆企业,对行业内其他企业起到引领作用。第二,从产业维度看,在绿色经济中,通过建立绿色金融的经营理念,先期支持绿色产业中的一些先进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之后,会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引导作用,不断吸引资金和资源加入进来,众多企业也将随之跟进。这样,就可以使绿色产业得以升级,使绿色经济结构得以优化。第三,从产业链维度看,绿色金融通过对绿色产业中企业的支持,可以深入到产业各个生产环节,对产业链进行渗透,通过绿色金融创新,进行产业链整合,提升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容易导致市场失灵,若单靠政府事后处罚式的干预来弥补市场失灵又可能带来地方保护主义和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绿色金融则可以将环境风险组合到金融风险里面,充分利用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借助市场机制、政府管制以及社会监督等多种力量,变事后处罚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从而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绿色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国资金提供主体的商业银行系统,其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远远小于对其他行业的支持力度。这其中既有绿色经济自身吸引力不够大的问题,也有商业银行“绿色”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一方面,绿色经济相关产业大多比较讲究规模效应,并且具有投资量大、资金占用时间长、周转慢等特点,如果没有相应的担保或者其它避险措施,金融机构对这些产业领域的贷款明显缺乏积极性,这就使得绿色经济的产业链难以启动,更难以正常运转。另一方而,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目前企业项目贷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没有纳入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之中,使得绿色经济相关产业和企业在取得银行贷款时不能获得特殊的优惠利率,银行出于资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考虑,对这类高风险项目的贷款往往十分谨慎和严格,这又加剧了绿色经济企业的资金紧张程度。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绿色”含量还较低,大多数政策性金融机构没有很好地履行其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义务。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家政策性银行,它们的业务取向主要还是为基础设施建设、成套设备进出口和农业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对于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不够重视。所以,绿色经济领域的项目或者企业由于和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无太多关联,往往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资本市场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挥“绿色”功能不够。我国虽然已经建成了比较丰富的多层次的证券交易市场,但由于证监会对企业上市前的盈利情况作了许多硬性规定,所以导致在发展初期盈利能力较低的绿色经济企业大都被利润标准阻挡在“门外”,难以在股票市场融资。另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对绿色经济企业的配套支持措施也十分欠缺,没能为绿色经济企业融资提供相应的债券、保险、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务,这也影响了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有效性。
绿色金融的专业性人才不足。绿色金融业属于新兴交叉性行业,集经济、金融、环境、化工、法律、信息、建筑、工程等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和技能性。与传统行业相比,绿色金融方面的人才标准呈现高素质、复合型特征。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专业人才十分稀缺,使得金融机构缺乏对专业领域的技术识别能力。
强化金融支持绿色经济的对策
实施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绿色信贷政策。要把环境因素纳入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程序之中,通过绿色会计报表中的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利润表和绿色现金流量表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绿色”成分,在此基础上,对有污染的企业的贷款实施惩罚性高利率,对有严重污染的企业不对其贷款,对有良好环保记录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对企业贷款用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的项目予以大力度支持,等等。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绿色经济导向作用。通过强化政策性金融组织的“绿色”成分,尽可能弱化投入绿色经济的金融资本的逐利性,为绿色经济提供政策性或廉价资金支持,为其提供资金成本方面的市场竞争优势。现阶段发挥政策性金融对绿色经济的导向作用,要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所具有的政策性金融优势,支持绿色经济中的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等项目的融资;支持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方面的技术改造;支持环保高科技企业进行绿色经济技术研发和绿色经济设备生产。
增强资本市场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首先,为了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企业的上市审批要把绿色因素考虑在内,在同等条件下,对于部分具备一定资产规模和技术力量、运作规范的大型绿色企业,应该支持其优先上市。其次,对于环保类中小企业或资源再生类企业,应该大力支持其到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再次,设立绿色基金会,筹募专业资金用于资助环境保护项目,奖励对环保事业有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资助有利于环保的公益事业发展。
对绿色经济的现有理解与评估
在理论界,绿色经济作为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国内外对绿色经济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对绿色经济的评估方法亦有所不同。
对绿色经济的理解主要可分为两类观点,一类侧重以生态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认为绿色经济本质上是以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类侧重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认为绿色经济必须强调经济增长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
因对绿色经济的理解有别,学界开展的对绿色经济评估的研究亦有所不同。从评估内容来看,有的侧重评估宏观经济,有的侧重资源与生态环境。侧重宏观经济方面的评估,比如净国内生产指标(NDP)、净经济福利指标(NEW)、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荷兰的包含环境账户的国民经济核算矩阵(NAMEA)、欧洲环境的经济信息收集体系(SERIEE)、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绿色GDP)等等。侧重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估,多强调生态系统状况、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程度,如联合国(1995)和经合组织(1989)等国际机构都分别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地球生命力指数和生态足迹(2004)、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生态效率指标体系(2009)、世界经济论坛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201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2012)、经合组织的绿色增长监测指标体系(2009)、美国加州政府的美国加州绿色创新体系(2009)、中国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中国环境绩效指数(2009)、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绿色发展指数(2010)、中国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2012)以及该中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2015)等。
本文把绿色经济定义为“绿色”和“经济”的二维均衡:“绿色”强调节能环保,“经济”强调经济增长,二者同等重要、有机融合于发展过程当中。在评估绿色经济的现有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一个新的绿色经济指数,既同等重视经济、能源、环境三大领域(指数合成时赋予这三类一级指标相同权重即可),又兼做纵向国内比较和横向国际比较,还效仿人类发展指数(HDI)只用3个指标的思路做进一步精简化处理。
绿色经济指数:指标体系构建与解释
本文把绿色经济定义为一种同时实现“绿色”和“经济”二维均衡的经济形态,强调能源消耗、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统一。基于此,绿色经济的指标体系构建主要从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经济增长这3个一级指标的维度展开。
一是能源消耗。能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基础保障:从木柴到煤炭的过渡与蒸汽机的发明使用连在一起;从煤炭到石油的过渡与内燃机的发明使用连在一起;从石油到气化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过渡正与“能源+互联网”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连在一起。绿色经济,自然要求经济增长过程中使用更清洁或绿色的能源,同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因此,本文选取了“能源消耗”这个一级指标,旨在测度特定经济体的能源结构绿色化程度和能源使用效率。能源结构的绿色化程度可用“绿色能源消费占比”进行测度。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技术筛选难度等因素,这里把“绿色能源”定义为核能、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和垃圾焚烧这七种具体的能源形式。“绿色能源消费占比”就是这七种能源使用占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能源使用效率可用“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又称单位GDP能耗)测度。
二是环境质量。一个经济体的环境质量好坏,既能体现其经济增长的绿化度,又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性,进而评估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理应包括“环境质量”这个一级指标。环境质量是个内涵广阔的概念,包括空气、水、土壤等很多领域,因而很难精确地对其测度与评估。自2002年以来,由美国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中心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联合实施并不断完善的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是国际上引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国别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EPI共使用了9类、20个环境指标对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绩效情况进行了测度。本文沿用2014年的国别EPI作为“环境质量”这个一级指标的测度值。
三是经济增长。评估一个经济体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只强调能源消耗与环境质量,还要强调经济增长;既要绿色,又要经济。只有辅以合适的政策激励与顺畅的体制机制,“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这里使用“人均GDP”测度国别经济增长水平。
绿色经济指数(GEI)如图1所示。测度GEI的4个二级指标单位不一且正逆属性不同,比如“绿色能源使用比例”、“环境绩效指数”、“人均GDP”都属于正指标,其数值越高,GEI的值也应越高。“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属于逆指标,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经济体的单位GDP能耗越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基于此,本文在对4个二级指标加总时采用最大最小值处理方法,每个二级指标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在权重赋予方面,如前所述,本文构建的绿色经济指数较之现有各类评价体系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等重视经济、资源和环境三个领域,因此,“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在GEI中的每个一级指标分配权重为三分之一;“绿色能源消费比例”、“单位GDP能耗”分别表示一国能源使用的结构和效率,也难以区分究竟哪一个更重要,所以也采用等分权重的方法处理。EPI指数的满分为100,指数值越高说明环境绩效或质量越好。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中外比较
为了动态跟踪和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表1给出了2002年至2014年中国4个二级指标的原始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4个二级指标中,中国的人均GDP快速增长、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绿色能源消费占比和EPI则略有波动。为了计算各年份的中国绿色经济指数,在2002至2014年这个特定的比较区间年份里,需要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对4个二级指标进行0至1赋值的标准化处理,计算得出对应年份的绿色经济指数。
如图2所示,2002年至2014年的13年间,中国的绿色能源消费占比和环境质量略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人均GDP和能源使用效率稳步增加,从而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表现为中国的绿色经济指数由2002年的0.383上升到2014年的0.810。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在特定年份区间、自身纵向比较的初步结果,而且由于采用最大最小值的处理方法,隐含假设是把2014年的人均GDP、绿色能源消费占比、单位GDP能耗和2008年的环境绩效指数作为最大值。也就是说,如果2015年及以后的相应指标数据发生变化,那么此前年份的绿色经济指数值也会有所改变,但并不改变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逐渐上升的相对趋势。
绿色经济指数自身纵向的比较,可以直观反映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如果同时对绿色经济指数进行中外比较研究,则又可以直观反映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国际经济中相对于部分主要国家的地位与状况。在中外比较的国家选择方面,本文共选取了分布在五大洲的15个国家,它们分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5个国家;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4个国家;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3个国家;非洲的南非、尼日利亚2个国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亚1个国家。
从表2可以看出,2013年,在15个全球考察比较的国家中:在测度经济增长的人均GDP指标方面,澳大利亚以6.7万美元遥遥领先;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紧随其后,都超过3.5万美元;中国以6807美元的水平居这15个国家中的倒数第4位,仅高于南非(6618美元)、尼日利亚(3010美元)和印度(1499美元)。在测度能源消耗的指标方面,法国、巴西、加拿大3个国家的绿色能源消费比例遥遥领先,分别高达47.2%、36.53%、34.84%;德国、英国、美国、阿根廷、俄罗斯5国的绿色能源消费占比也都超过10%;中国以9.61%的水平居9位。俄罗斯、中国、南非、加拿大这4国的单位GDP能耗最低,即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在测度环境质量的EPI指标方面,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法国这5个国家的EPI都超过了70,远高于其他10国。
同样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对4个二级指标进行0至1赋值的标准化处理,然后可计算得出2013年这15个国家的绿色经济指数。
如图3所示,2013年,在本文选取的15个国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3个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绿色经济指数分别为0.748、0.728、0.684;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绿色经济指数依次为0.635、0.618、0.561、0.528,分列4至7位;中国和阿根廷的绿色经济指数为0.355,并列倒数第4位,低于俄罗斯(0.458)、巴西(0.429)和南非(0.380),仅高于墨西哥(0.322)、尼日利亚(0.265)、印度(0.235)。
结语
1当前物流面临的低碳经济背景
低碳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产业转型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最早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指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在世界各地宣传绿色、环保和低碳的概念,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下降40%至45%,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在整个低碳转型之路。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物流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能耗,而且还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统计,能源成本已占据企业物流成本的40%,甚至更高比例,运输能源消耗已成为物流行业的一个伤疤。2007年,中国的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耗20643t,标准煤大约是3.7倍;1994年,它的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比例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4年的4.58%增加到2007年的7.78%,其增长速度不是很快,但是考虑到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基数大、增长快,因此我国的交通能源消耗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全球的企业节能减排日益重视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已成为当务之急,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物流业作为“第十二年计划”期间重点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之一,实施绿色物流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物流管理概述
绿色物流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到目前为至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一些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吴和邓恩认为,绿色物流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包装、运输、仓储,并到达最终用户手中之前物流过程的绿色,但也包括废物回收和处置的逆向物流。一般来说,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实现物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它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系统的完善,形成一种共生环境物流系统。它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理论、外部成本内在化的物流绩效评价理论,以及理论基础的物流的新概念的发展、节约资源、能源消耗低、回收等特点,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与物流以及物流生活消费的单向作用关系,旨在传统的线性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的态度和新的思想,设计并建造了一个环形的循环物流系统,实现传统物流结束时的废料可以恢复正常的物流过程。现代绿色物流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形式,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因此,绿色物流应建立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管理和运作的绿色。
3制约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因素
3.1政策管理相对滞后
我国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污染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建设,但针对物流产业的政策和法规不多,企业绿色物流操作经常反复。中国相关法规还有待健全,目前为止,我国还缺乏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强制性的政策与条款也比较少。同时,监督和控制的物流相关物流活动也比较少。最为主要的是,先前的标准是九十年代的物流政策,因为物流的发展在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内具有相对的重要意义。而在当代,我国的物流业还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而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企业的物流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和维护。因此,法规和行业系统的落后是制约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方面。
3.2绿色物流的技术研究和运用水平滞后
在欧洲、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物流管理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准时生产技术以及绿色包装技术等先进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通过全国物流行业的物流管理促进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但中国目前缺乏统一的研究机构,许多物流企业规模小、操作不规范,没有条件进行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条形码、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其他技术只有少数大型物流企业应用,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技术的落后,导致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这些给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控制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3绿色物流的应用人才缺乏
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技术和熟悉物流的宏观政策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但目前我国受物流经济影响,从事物流管理人员大多是传统的物流人才,精通物流技术和宏观物流政策的人才少,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十分匮乏。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以及资源节约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在物流高级人才的培养方面过于侧重于理论研究,不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4.1采取政策性措施
日益发展和壮大的物流业配送服务所需的车辆将消耗大量能源,制造污染,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法规,根据汽车尾气和能源类型规格,制定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标准,并逐步更换新型的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此外,在制定标准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即:提高运输车辆排放标准,限制路线,加强车辆检测,物流企业排放补贴等措施,协助完成物流车辆绿色转型。
4.2实行绿色运输管理
绿色运输管理要求实现共同的配送模式。共同的配送要求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的资源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复合的交通运输方式,即有机地结合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一系列的交通运输工具,多部门、多环节和多个运输方案的联通与互动。第三方面,就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是专门为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从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物流及供应商角度看,这种合理化的运输更加简化了资源的分布和使用。
4.3开展绿色包装管理
所谓绿色包装,是指利用绿色环保的材料进行包装和运输,代替那些传统的非环保的包装材料,比如塑料袋等。绿色包装不仅可以节省资源,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所以,在发展绿色物流的时代,绿色的物流包装尤为重要。一是实现模块化的包装,即使用容器和包装托盘,统一大小和规格,这样便于包装和运输,二是实现集装化和大包装,采用集装箱等有利于物流系统装卸和仓储、运输的机械化的包装方式,同时还可以降低材料的包装成本,有利于保护货物本身。三是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循环利用。另外,还可以开发新的环保包装材料和机械。通过以上方式,就可以实现功能化的绿色包装。#p#分页标题#e#
4.4开展绿色仓储管理
首先,有关部门要做好存储点的规划,确保不浪费资源。在设置存储点之前,应对物流中心做详细调查,以确定哪些地方必须建立、可以建立或不应设立存储点。其次,加强物流环节,减少存储成本。应努力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卖方一体化,这样如果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那么成本将减少。
4.5加大技术开发创新和利用力度
绿色物流技术,包括标准化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安全技术、监测技术、存储技、各类废物处理和废物利用技术、物流功能和特殊的技术以及质量管理技术。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是绿色物流的重要支柱。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美国的物流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中国物流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研发和使用绿色物流。同时,物流企业应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实施绿色物流,提高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
4.6加快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当前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培养物流管理和应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实践性很强;同时,物流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别要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快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首先,各类高校开设物流相关的专业和教育体系,积极提高教育水平,为国家和现代绿色物流专业培训大量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包括与物流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本科、研究生专业,同时提供一些相关的职业培训或高级培训项目,即为企业员工提供在职教育。同时,也可以采用企业聘用和人员外派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
5绿色物流管理模式的创建
5.1转变模式,不断改善绿色物流环境
第一,宏观调控,依法管理。以“政府”为总指导,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向健康方向发展。第二,改善流程,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向健康方向发展。在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期,从货运到包装到仓储,都会产生导致环境问题的过程,如尾气污染、包装垃圾,因此要从流程上进行处理。第三,增强绿色物流管理的观念。只有在意识上对“绿色物流”足够重视,才能从领导层到终端员工都走绿色物流道路,实现“集约式”的物流管理模式。
5.2改善经营,塑造绿色物流品牌
“战略管理”不仅是重点物流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当前物流管理提出了绿色概念,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打造自己的“品牌”,为现代绿色物流创造条件。首先,抓住机遇,不断尝试。当前物流市场繁荣发展,挑战与机遇同时存在,因此物流企业要把握市场脉搏,抓住商机,不断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其次,在勇敢尝试的同时,企业还要制定周密和可行的运营计划,提升执行力。第三,要控制财务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物流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自力更生,通过自身的运营获取效益和资金,将成本控制深入到各个部门。另外,企业还需要优化结构,实现集中式管理。集约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绿色物流品牌的塑造,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
5.3塑造和谐环境,创设激情
绿色物流对于物流管理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我国物流经济的起步相对较晚,在这种环境下改变物流的管理方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笔者认为,保持企业内部的“环境和谐”是绿色物流实现的保证。首先,要实现人的和谐。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一个大的整体,管理者要协调好人员的关系,形成互相信任和诚信机制,这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其次,要打造和谐的文化。绿色物流管理模式的创造,需要企业塑造和谐的内部文化,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工作。第三,要实现和谐管理。管理层在制定管理方案时,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方案,企业要制定好的奖励机制,为各部门的运行提供良好机遇,将部门和员工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技术合作孵化清洁未来
2015年1月21日,欧特克在中国推出清洁技术合作伙伴计划。在中国范围内,所有致力于气候改善的初创型企业都有资格申请获得欧特克价值15万美元的设计软件,以帮助它们设计出更加环境友好的产品。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但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的压力要比其他国家大。近几年,中国经济总量快速成长的时候,环境可持续性的能力在逐渐下降,中国对于清洁技术的需求也在迅猛增长。”李邵建表示,中国市场的消化力很强,中国的清洁技术企业不但能够帮助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够获得足够的盈利空间和发展机会。
“中国市场未来对清洁技术的需求很大。欧特克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帮助中国的创新企业,在创业的初期不用在软件技术方面投入较多的成本。但是欧特克要求加入到这个项目中的企业,必须和清洁技术的理念相匹配。”李邵建说。
据了解,欧特克清洁技术合作计划始于2009年,向致力于解决全球最迫切环保挑战的创业型清洁技术公司提供设计和工程软件。这些创新公司遍布清洁技术各个领域,最常见的有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节能、储能、运输、智能城市、垃圾、水以及建材等。
“欧特克在中国推出清洁技术合作伙伴计划已经有半年多时间,目前已有几十家企业通过这个计划成功地拿到软件,涵盖了太阳能、城市污泥处理、空气处理、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行业。”欧特克可持续发展与清洁技术市场开发经理赵兴茂说。
“欧特克在中国推出清洁技术合作伙伴计划之后,有一家叫作东西元素的企业加入到我们的计划中。东西元素设计了一款‘心灯’,利用太阳能技术获得2个小时的日照,就可以满足3个小时的照明。”李邵建表示,欧特克的设计软件帮助合作伙伴优化设计、降低生产成本,但并没有降低产品的质量。
云设计编织绿色“梦”
“互联网+”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对于众多企业来说这是一次发展的机遇。“‘互联网+’未来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移动互联、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欧特克在这方面是一个先行者,很早就把很多技术的手段、功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呈现出来,提供给用户和客户。”李邵建说。
尽管个人计算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但是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还是让个人电脑黯然失色。最先进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已达到早期航天飞机的3万倍。移动设备使个人成为了新的设计师,通过3D打印机,可以创建出从沙漠到太空中任意大小的物体。
“欧特克软件的核心是帮助人们创建数字模型来呈现他们想要创造的事物。云计算能让设计者更加快速有效地研究探讨不同的设计选择,还能准确预测产品的性能、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优化产品效率。”李邵建说。
据了解,每年欧特克约有25%的净收入用于研发及产品完善,并将这些产品向云端以及移动化方向转变,同时利用云的协作和无限的计算能力开发新产品。
李邵建表示,欧特克运用云技术减少盗版并加深与客户的关系,通过群体智慧帮助设计者快速做出决策。向云计算迁移的举措帮助欧特克开展产品营销,并触及以前接触不到的新客户群体。
在过去几年里,欧特克推出了一系列免费或只收取象征性费用的消费者应用,欧特克的SketchBook快速吸引了2300万用户,而移动端更是把这个数字扩大到了2亿。“扩大公司的客户群和提高公司知名度只是欧特克走进消费者群体的目的之一,帮助人们想象、设计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才是其宗旨和使命。”李邵建说。
“欧特克的移动产品满足了用户的生活需要,并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与设计师、潜在设计师、工程师及艺术家展开互动的重要平台。”李邵建表示,云技术提高了设计活动的可持续性,融合了云的欧特克进一步完善了设计师的能力。生产商和工程师通过欧特克降低了能耗,并减少了对毒性材料的使用,使得建筑、基础设施及产品的性能得以最优质化。
据了解,欧特克的“工厂设计套件”能帮助企业设计生产线,以提高能效、节约用水、高效利用材料或促进材料的重复使用。产品的环境影响有80%都取决于设计阶段做出的决策。
企业责任感助推可持续发展
欧特克诞生于1982年,自推出AutoCAD软件以来,欧特克一直不断为全球市场开发种类繁多、技术先进的软件产品。作为设计软件公司,欧特克长期致力于帮助制造商设计产品,并在实际生产之前对其进行可视化和模拟,从而使客户能够实现可持续设计、巧妙合理地运用材料并减少浪费。
“欧特克自诞生以来便遵循着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欧特克愿为地球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欧特克会利用自身技术和专业知识与客户、合作伙伴一道努力肩负自己应尽的责任。”李邵建说。
据了解,欧特克启动清洁技术合作计划向致力于解决全球最迫切环保挑战的创业型清洁技术公司提供设计和工程软件。“企业还是要有自己的愿景和梦想,欧特克的愿景是帮助人们想象、设计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个世界包含了使用的东西、居住的环境、享受的文化娱乐产品和所有相关的东西。”李邵建表示,欧特克希望愿景达成的过程当中,企业自身能够获得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国务院副总理冒着北京初冬的寒风,饶有兴致的参观了博览会。
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发展绿色经济成为一个大趋势。我们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精神,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以开放和建设性的态度促进绿色产业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与转让,继续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增加各国有竞争力产品的进口,共享市场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本届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2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环境治理、低碳技术、循环经济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展示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展示中国政府在发展绿色经济,创建生态文明方面的举措与成就。博览会共设有综合馆和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环境治理、节能减排、清洁能源5个专业展馆,同时设有整体解决方案、绿色金融、生态示范3个专区和清洁能源车辆展区。
国外参展企业数量多于国内企业数量,在参展的127家国外企业中,不乏西门子、通用电气、威立雅等知名的跨国公司,他们带来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理念和技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华锐风电科技、无锡尚德等国内绿色经济领域的领军企业也参加了展览,全面地展示了他们在新型节能材料、新能源汽车、海水淡化、垃圾发电、水处理、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碳捕与封存等先进技术和产品,涵盖了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技术研发等多条产业链,涉及设备制造、交通运输、民用建筑和电子电力等多个领域。
论文摘要:在经济高速增长,能源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在全国十省市试行了绿色GDP核算,发现存在着核算资料缺乏、环境损耗难以量化等不利因素,既而转向绿色会计、单位GDP能耗等.本文丰要就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做了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与资源的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以此,中国开展了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试图测算出环境的破坏对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增长中计人环境成本,从而提倡更为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有关《中国放弃“绿色GDP”计划》的报道,对此,国家统计局则表示先做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实物测算方面,暂时不做价值的估算,作为需要给出一个数字的绿色GDP,现在确实难以实现。并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绿色会计”作为绿色GDP的替代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就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做一研究。
1.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
1.1绿色会计及主要内容
绿色会计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早期,最为突出的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政府间专家工作小组在连续几次的会议上讨论过绿色会计问题,并建议各国研究相关的准则。
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平衡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绿色会计突出核算企业自然环境成本,在提高企业自身直接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全面监督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其基础内容可分为三部分: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及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评估,同时包括对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评估。其区别于传统会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由于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其核算对象主要是: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人、环境污染收人、资源环境保护收人等;绿色会计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1.2绿色会计的核算方法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是将涉及自然环境的经济业务也作为会计要素,经过辨认确定其数量、价格,加以正式记录并人会计报表的过程。价值计量公式简列如下:
现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总用户价值=现实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自然资产价值=总用户价值+存在使用价值
其中:间接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和存在使用价值又是自然资产价值计量中最困难的内容,需要借助于价格替代法、支付意愿法、接受意原法等。确实难以计量的环境污染,可用数学模型适当测算估计量化。
1.3绿色GDP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传统的GDP核算一方面没有扣减环境降级成本,另一方面将环境保护支出作为投资活动,结果是污染物排放越多,环境保护支出就越多,GDP也就越大。绿色GDP就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从概念来理解,绿色GDP是建立在GDP基础之上的,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指标;从核算方法上看,绿色GDP是在传统GDP核算的基础之上,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绿色GDP并非一种全新的概念,也不是对传统GDP的颠覆性变革。应该说,绿色GDP是一种对待人与自然的新态度,一种人类对以往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模式的反思。一般来说,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为虚拟成本,环境保护支出为实际成本,由于资源环境问题是非市场化的,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这就给估算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带来很大的技术困难。可见,绿色GDP核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其核算方法还很不成熟,依旧处于探索过程之中。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就是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将经济活动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污染代价予以扣除,进行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形成一套能够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提供资源环境核算数据的核算体系,亦称为资源环境综合核算体系(SEEA)。
如同,GDP是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绿色GDP则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2.切实推苛侧录色会计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绿色GDP核算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 绿色经济区 低碳经济 都市型现代农业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正式纳入国家战略。2010年3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复,将旅顺作为绿色经济区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绿色经济、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高端服务产业。自此,旅顺正式成为省政府命名的绿色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旅顺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42个重点发展区域中唯一一个绿色经济区,旅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旅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与东北腹地相连。烟大火车轮渡、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旅顺新港、环渤海滨海大道、旅顺口与大连中心城区快速通道等项目的建设,使得旅顺拥有“五位一体”交通网络。
2、生态资源优势
旅顺口区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地质公园于一身。拥有四季分明的气候、全省第一的森林覆盖率、长年优良的空气质量。同时,旅顺口区拥有178.5公里的漫长岸线资源和极具特色的海上生态岛链,这构成了旅顺极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资源。
3、历史文化优势
旅顺口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居住。旅顺口区历经了沙俄统治、中日、日俄战争、数十年日本殖民统治,拥有久远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古迹,素有“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之称。
4、人才资源优势
旅顺口区拥有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等多家院校,以及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和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城等高科技园区,这为旅顺口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平台。目前,全区有9家企业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5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37个区级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6所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二、旅顺绿色经济区发展现状
从整体上看,全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25.2%;完成全社会固定产值投资363亿元,同比增长32%;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同比增长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8亿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和20600元,均增长14%。
从产业结构上看,旅顺绿色经济区着力构筑“三高一特”的绿色产业体系。
1、支持高端制造业快速升级
以西北部临港新城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船舶、轨道交通、重大装备、特种泵四大优势产业集群。2012年,中远造船、大机车旅顺基地项目进展顺利,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及配套产业纳入大连市十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14亿元。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3.5%。
2、把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最重要的增长点
以辽宁大连科技创新园、旅顺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依托,努力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高技术船舶配套产品、高性能多用途屏蔽泵、新材料开发技术及产品、智能化电力电气控制装备、生物种苗繁育技术的发展。目前,中石化研究院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以核电风电、核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科技等一批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3、扶持高端服务业快速成长
优先发展港航物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和商贸等重点行业,逐步扩大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2012年,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建设全面推进,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000万吨,旅客吞吐量59.3万人次,旅顺新港7个客滚泊位建成,口岸全面开关运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明显,老城区中心商务区等11个集聚区共实现销售收入36.5亿元,吸纳就业3.4万人;乐购、红星美凯龙等国际知名商业集团陆续入住;开工建设3个五星级酒店,石门山温泉度假酒店主体工程完工;开工建设铁山购物中心,太阳沟文化街综合市场竣工,完成三涧堡等4个商业街区改造工程,消费服务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业健康发展,渔夫码头、琥珀湾、泛海国际综合旅游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清风小镇、蝶恋花文化穿衣产业园区建设完成,樱花节等节庆活动拉动作用明显,旅游业总收入预计达到11.65亿元,同比增长14.2%。
4、挖掘资源优势,做强以海洋经济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
首先要扶持发展海洋信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前沿产业,推动传统的海洋渔业向远洋捕捞、标准化深海养殖、精深加工出口、休闲渔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的滨海观光旅游业向以邮轮游艇、水上运动、康疗保健、购物娱乐等为特色的海岛、海上休闲度假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涉海新兴产业,努力形成以海洋旅游等服务业为主导,海洋油气化工、海洋物流航运、海洋渔业等为重要支撑的现代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同时,进一步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旅顺绿色经济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区在绿色经济区建设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全区还没有形成绿色经济区的共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经济区的内涵及重要性认识不够客观、深刻,部分部门和单位工作积极性不够,工作方法、思维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二是规划指导不够。社会管理层面管理体制不畅、部门职责不明,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三是政策扶持不够。支撑绿色经济区发展的财税、土地、金融等相关政策及其他行政措施还不健全、不配套。四是科技支撑不够。由于开放时间较短,全区整体科技水平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发展绿色经济的步子不够大。五是务实程度不够。在产业结构优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落实决策、推动工作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对旅顺绿色经济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激励机制
提高对发展绿色经济区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观统一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导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落实责任主体,实行问责制,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规划引导,注重工作实效
2010年以来,旅顺区委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各级战略部署,结合旅顺实际情况,先后编制了《旅顺口区科学发展规划》《旅顺口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旅顺绿色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等总体规划,并且对重点区域作了专项规划,明确了绿色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仍需进一步落实对全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具体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绿色经济区建设落到实处。
3、制定优惠政策,完善约束机制
进一步细化促进绿色经济区发展的财税、金融、用地、用电等激励政策。尽快出台鼓励扶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激励办法,对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重点企业和示范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落实优惠的价格、收费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对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情况的统计监测工作。
4、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创新能力
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按照企业投资、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思路,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智”引“技”,努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装备新、生产工艺先进的项目,推进绿色经济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改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5、加强宣传引导,转变消费方式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引导全区上下把绿色、低碳理念,以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使绿色生活、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
【参考文献】
[1] 马静、李培蕾、曹永强: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12(2).
[2] 张秀冰、王剑峰: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建设太原城市后花园――来自娄烦生态经济建设的调研报告[J].前进,2009(7).
[3] 张小刚:绿色经济的发展载体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
培养一批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如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红塔集团等企业,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这些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已先后开发生产云南白药系列,灯盏系列,蒿甲醚组等产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以及较高的生物资源研发及产品的深加工。现在,云南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植物化学,生物资源的再保护,动物药品的研发,原料生物的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生物产品开发等领域的研究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发展绿色经济的科技创新建议
2.1政府在绿色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
绿色文明是追求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它需要对绿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利用不能超过替代资源的发展速度;污染排放量不能超过自净系统的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科技创新、绿色文明符合中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各级政府部门应发挥职能作用,从宣传和倡导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着手,环境因素以及生产全过程,引导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绿色产品。通过政府绿色采购,对企业和公众消费者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政府采购,优先采购具有生态设计的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节约和多循环利用,形成一个绿色消费引导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消费的良性循环体系。
2.2发挥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发挥经济、社会、绿色技术为国家带来的产业环境效益,运用绿色技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落后传统产业。
2.2.1增强绿色科技创新研究的投入与研发工作政府要引导和规划绿色技术的创新,绿色技术创新要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优惠绿色项目的审批、资金及人员配置,设立绿色技术转让和推广交易中心,建立绿色技术资源信息网络便于交流。
2.2.2健全绿色科技创新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所在,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显得尤其重要,融资机制,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是保障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提供足够的人员和资金,绿色技术创新才能发展的更好。政府应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考虑成本和效益来调整政策,以鼓励有发展前景的绿色技术发挥作用,更要突出“以人为本”。政府通过政策来计划和税收、优惠、扩展等各种行政工具的组合,加强政府采购中鼓励绿色创新产品的应用,也要特别注意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的作用。
2.2.3促进建设绿色科技创新的中介组织科学研究机构是为社会发展成果,技术扩散,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技术评估,创新资源的配置等专业服务组织,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和技术创新体系。面对新的绿色技术,科技中介机构传统的进一步改革,以适应新的行业的要求,促进了一批整个系统的科研机构的科技中介机构资格;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是基于科学研究设备和人才优势,建立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指导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为政府决定软科学研究机构的过渡机制,同时,开展科技咨询,面向社区的评估活动;大力推行“行政决策咨询”制度,重大决策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示范和部署进一步依靠科技中介组织,以支持其独立,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政府应建立支持系统和服务体系覆盖的成果的政策转变的全过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包括人员,资金,信息,市场开发等系列服务。
2.2.4运用法律和经济政策为企业开展绿色科技创新施加压力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环境成本的经济活动,改变过去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免费使用,和社会上的环境代价的情况下,迫使企业改善过程中的经济利益,节能降耗,降低环境成本,绿色科技创新发展和推广。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