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年级册科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
G434;G623.31
在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为了提高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既要保证教学设计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要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使教学设计能够成为做好课堂教学的重要指导。与此同时,通过对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对教学设计产生的影响,并在教学设计中积极融入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提高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更好的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
a. 能听、说、认读 friends, long/short hair, strong, thin 等单词和词组。
b. 能听懂、会说 I have a friend. He / She is ... He / She has ...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c. 学会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身边的同学、朋友等。
2、教学重难点
a.学习、掌握词汇、词组,并能熟练运用。
b. 借助图片、体态语等帮助学生理解词句。
3、教学过程
课前 Sing a song.
T: 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
(在歌声中进入英语课堂学习,轻松愉快。)
Step 1. Revision/Warm-up
a.Greetings!
通过教师的自我介绍和 Greeting 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带领全部挥挥手,拍拍手,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学了 friends,明确了主题。
b. 板书
在板书中,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全面的展示出来,按照知识点逐条教学。
从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来看,条理相对清晰,教学目标也比较明确。在教学设计中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基本满足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落实英语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够突出重点,贴合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教学设计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教学设计的完善性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做好教学设计的编制并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更多的新思想和新标准,对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编制质量和做好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二、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体现
在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且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概括,其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也得到了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体现了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每一项教学目标都与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有关,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考量。主要为:听说读能力、单词运用能力、细节描述能力。这几项教学目标,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一致的。
2.教学重难点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重难点的划分也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学生学习单词和运用单词的能力,以及学生根据图画组织英语语言的能力。这两项能力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得以涵盖,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严肃性,同时也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对应。
3.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定,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互相尊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和教学出发点,满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学设计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联系较为紧密。
三、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
基于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W实际,教学设计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不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划分也科学合理,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定也符合实际要求。从现有教学设计的编制来看,成功的教学设计与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有着很大的关系。
1.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使教学目标针对性更强
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规定比较详细。融入了新课程标准思想之后,在教学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注重了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使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能够与课堂教学实际相适应,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解决了教学重难点的划分问题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划分是重点内容。如何提高教学重难点的划分质量,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使得教学重难点划分更加准确,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教学重难点划分的准确性。
3.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对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从目前教学设计中师生关系的规定来看,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PEP四年级上册Unit_3_MY_Friends教学设计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思想的融入满足了教学设计的需求,提高了教学设计的编制质量,同时也使得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针对性更强,解决了教学重难点的划分问题,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有效融入新课程标准思想对教学设计的编制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敬华;;练习很给力 英语更有趣――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期末综合训练[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5期
[2]杨国花;;创新无处不在――小学英语中的词汇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5期
[3]朱兰萍;;“实”是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价值取向[J];新课程(中);2011年04期
[4]赵继国;;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为例[J];英语新世纪;2011年02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概念;遇冷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1-0053-03
科学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相较于其他科目,科学课中有很多以学生动手探究为主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安排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也习惯于这样的学习方式,他们甚至认为没有实验活动就不是科学课,而对科学概念的学习,他们则特别排斥。为了让学生对概念的学习能像对实验探究课一样感兴趣,笔者通过交流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探求学生不喜欢学习概念的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科学概念”学习的调查与遇冷原因分析
从教师角度看,3~6年级的科学教师一致反映:一旦讲到概念,大多数学生就表现得无精打采,有的走神,有的小声讲话,有的甚至趴在课桌上,一节课下来即便是再简单的概念,学生掌握得也不是很好。此外,笔者还在3~6年级每个年级中任意抽取100名学生进行有关科学概念学习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表1见文末)。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科学课中的概念越来越多,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六年级100个学生中竟有71人认为学习概念有难度,而各个年级中认为概念比较抽象、概念难以记忆、概念难以实践的人数均达到30%以上。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发现导致学生排斥科学概念,概念学习遇冷的原因主要是:(1)概念难以理解。如机械的概念“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b置,都可以称作机械。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都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为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作机器。”很多学生在运用这个概念时往往将工具与文具甚至家具联系在一起。有的学生认为书包应该是机械,理由是它可以装书本,降低了带书的难度;有的则说铅笔也是机械,它减低写字的难度。小学生会将概念分割开理解,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操作,他们很难直接理解一些界定不明显的概念。(2)概念比较抽象。如苏教版《科学》六下《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中所涉及的概念:“孟德尔用同一种花色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发现豌豆花的颜色始终是同一的;当他用两种不同花色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在第一代中,所有用紫花和白花配种的豌豆花都是紫色的,而在第二代中,既有紫色的花,也有白色的花。”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教室里很难提供完整的豌豆生长的实验过程,仅仅有一段文字来描述何为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对于小学生而言太抽象了。(3)概念容易混淆,如“资源”和“能源”的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4)概念难以验证。苏教版《科学》介绍了植物繁殖的条件和不同的繁殖方式,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实际的操作,他们很难认识植物的繁殖过程及植物用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的优缺点,自然就不会对该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5)概念难以记忆。如果概念比较复杂且琐碎,那么学生记忆起来就会很困难。(6)概念难以实践。苏教版《科学》四下《调查》一课中涉及问题及调查的概念,“问题大体包括:某个地方有哪些东西存在,某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系。这时,我们应该采用调查的方法(现场调查、访问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查)。”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设计一次调查活动并做好记录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调查涉及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朝夕间就能养成的,比如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快速记录能力……所以此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很难完成调查任务,自然也很难认识“调查”。
二、应对“科学概念”遇冷的对策
(一)让生硬变得生动
1.化复杂为简单。
苏教版《科学》五上《心脏与血液循环》一课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如果将复杂的概念变成图式(见图1),就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生动化,复杂的概念简单化。
2.化理论为实践。
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性较强的概念,他们会把概念分割开理解或错误地运用概念。如:在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一单元有关机械内容的学习中,在第一课就让学生理解机械的概念并分辨何为机械,学生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他们会质疑筷子为什么是机械?但当我们介绍过杠杆后,他们就能轻松地找出筷子的支点、重力点和阻力点,筷子就是简单的机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机械的作用,了解机械的原理,他们完全可以在学习了杠杆、斜面、轮轴、滑轮以后再来认识机械,通过多次实践,相信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出机械的概念,如此就不再会纠结书包、衣橱是不是机械的问题了。
3.化深奥为浅显。
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很有限,如果让他们直接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之前对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分步引导学生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比如,学生关于近视的质疑:父母都是近视,自己也近视,这之间有何关联?首先要分析他们的近视是后天的还是先天的,后天形成的近视可能是用眼习惯问题,这和遗传没什么关系,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如果父母是先天的近视,而孩子因先天眼部缺陷而造成的近视,则是变异且可遗传的。
(二)让抽象化为形象
1.变抽象为形象。
“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在高中课程中有专门的介绍,对于小学生来说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很抽象。对教师来说,讲浅了学生不懂,讲深了学生不理解,尺度很难把握。好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相对于文字他们更喜欢字母,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思维特征将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转化为字母,见图2。
2.变零碎为整体。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有限。当看到一节课有很多烦琐的概念时,他们会习惯性地回避,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青岛版《科学》六上《细菌》一课涉及的概念多且琐碎,但它们都是围绕细菌展开的,只要把这些概念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串联起来即可。小学生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教师可以将细菌概念编成易懂好讲的小故事,这样概念自然就变得整体化了。如:我是一个小细菌,我是一种微生物。根据我们的形态,我们家族主要分为三类:螺旋菌、杆菌和球菌。我们有的通过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其他生物身上获取食物。我们家族的队伍很庞大,我们繁殖很快,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我们中的大多数帮助人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个别的也会让人生病。
3.变模糊为清晰。
在对比“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和“自然能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其原始状态下就有价值的货物。一般来说,假如获取这个货物的主要工程是收集和纯化,而不是生产的话,那么这个货物就是一种自然资源,采矿、采油、渔业和林业因此一般被看作是获取自然资源的工业,而农业则不是,自然资源是成为货物的自然财富。自然能源是自然界存在或具有的能源,它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主要有太阳能(包括光能和热能)、水能、波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自然能源几乎都是再生能源(某些学者将自然能源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天然存在的能源,统称为天然能源)。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古已有之。
通过对自然资源和自然能源的介绍,学生会认识到能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
(三)让理论联系实际
1.在实践中获经验。
让学生直接学习教材上植物繁殖的知识显然不会让其对植物繁殖的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鉴于此,学校可以在校园里开辟植物基地,然后让学生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选择适合该植物的繁殖方式。有的植物如胡萝卜既可以用种子繁殖又可以用营养器官繁殖,学生自发分成小组,一组用种子繁殖,一组用根繁殖,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自然就能轻松地认识种子繁殖和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优缺点。
2.在体验中得感受。
教学“地震”的概念r,对于小学生而言,间接的经验不足以让其感受到地震的危害与可怕,所以他们自然也就很难记住地震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地震有更直接的认识,学校积极与市科技馆联系,当学生进入地震体验馆,感受到地面的震动(先上下,后左右),再加上周围发出的声音和3D视频显示的建筑物倒塌的场景时,学生就能自己总结出地震概念,意识到地震的危害。
3.在模仿中学知识。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保护我们的听力》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突出在这个社会环境内噪音污染对人体听力和健康的影响。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学生了解了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重要作用,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通过“鼓膜模型”的活动,认识到鼓膜是非常薄的一层膜,是很脆弱的,这对于提高学生保护听力的意识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知道控制噪声是避免我们受到噪声侵害的根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3、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实验验证控制噪声的方法。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发声罐,棉花,毛巾,报纸。
学具:发声罐,棉花,毛巾,报纸。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视频,请在观看的时候思考,视频前半部分和后部分的声音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前半部分,听起来很刺耳,后半部分听起来很悦耳。前半部分,听起来很难听,后半部分听起来很悦耳。前半部分,听起来不舒服,对我们的听力有害,后半部分很动听,让我们心情愉悦。)说的真好,老师给这两段声音分别起了名字,噪声和乐声。你认为这两段哪部分是噪声,哪部分是乐声?哪种声音对我们的听力是有害的?(噪声)所以我们要远离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师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远离噪声。
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些听起来刺耳、令人不舒服、使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就是噪声,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声音是噪声吗?(电锯声、玻璃摔碎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等)那么这些噪声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伤害呢?(噪音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还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遇到噪音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捂住耳朵,在噪音大的地方戴耳塞或头盔等保护装置。)
活动二:控制物体发生。
同学们真聪明,除了以上防护措施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思考后汇报:教师总结:控制物体发声。(教师相机板书)
教师演示:教师摇一摇发声罐,发出尽量大的声音。同学们听到这样的声音觉得舒服吗?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小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器材有,发声罐、棉花,毛巾,报纸。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作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将学生的方法在课件中记录下来。
教师出示“实验小提示”。请一名学生朗读实验小提示后,学生开始实验。
分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相机在课件中标注可行的实验方法。
控制噪声方法分类:
同学们所想的方法都得到了验证,如果要把这些方法分成两类,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学生思考汇报)第一类是控制声源;第二类是阻碍传播。
三、知识拓展
关注社会公德:控制自己的声音。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保护自己的听力,同时,我们还要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在不同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声音呢?出示;电影院、图书馆、医院、课堂四幅图片。学生汇报如何控制自己声音及原因。教师及时评价:你真是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孩子。
一、卷面试题分析
从总体看,本次全市小学四年级学科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向比较明确,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注重命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既检测了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删繁就简,回归本位,让考试较好地发挥了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能。
1、关注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融合。
在本次检测试卷的卷首,设计了一段情感韵味浓厚,能激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温馨提示”,另外在第四、五、七、八、九等题的要求中,也注重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给学生饱含情感的人文关怀,这样既能消除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与焦虑心境,还能使他们充满跃跃欲试的乐观心理。另外,在第六大题中,尽管是对课文内容的检测,但充满人文性的命题方式既打破了此类命题常有的枯燥性,又能很好地现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和多元解读。
2、关注工具性,灵活处理传统语文观与新课程语文观的矛盾。
从学生答题的状态及反馈的成绩来看,本次试卷关注全体学生学业基础水平的检测,难易程度适中,命题简单明了、类型多样,从拼读检测、字词辨析到词句训练及仿写表达等,体现了“双基”的要求,较之课改初期一味追求趣味性与创新性的命题理念多了几分沉稳与回归。本着扬弃的态度,这次命题淡化了考试甄别与拔高的功能,突显了检测的意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语文观与新课程语文观的矛盾冲突。但单项测试的基础题比例偏多,综合运用题型较少,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量与质未能通过个别有效的题目来体现,因而好、中、差之间的差距没法拉开。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特别典型的是要求学生用“心悦诚服”造句。这个词的运用一定要有语境。阅读片段因为节选的内容较较少,这个词在节选内容缺乏语境。因此学生用这个造出的句子几乎都是一个模式,意思表达不完整,且缺乏一定的意义。
3、关注开放性,注重阅读检测及与其他学科的积极配合 。
今年的试题有一个亮点:加大了阅读检测的容量,突出了阅读训练的综合性。其中,第七题“生活中的语文”的命题内容富有时代感,以绿色及环境保护为材料,站在“大语文”的高度引导学生要开阔视野学语文,面向社会学语文,面向生活学语文。第九大题课外阅读题命题富有时代感,以举国上下皆很关注的“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为题材,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把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命题焕发了时代的气息。且既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读懂资料的能力,又能从学生的表达中看出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的好坏与否。作文命题为“感动”,虽然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写,但因为各类新闻媒体对汶川的密集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类文章题材太过集中,而“感动”的话题又太大。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难以从深层次提炼中心,致使大部分这类文章“文过白,情太浅”。另外,由于学生选择的有关汶川地震的题材都是从电视、网络、报纸上看到的,听到的,因为缺乏实在的感受,习作的表达仅停留在简单的叙述上,缺乏生动、细致的描写,虽有感却难以动心。因而作文得高分的不多。当然,这与教师的指导、学生思路的狭窄也不无关系。
4、关注整体性,注重辨析能力的培养。
试卷的第一—六大题是标准化试题,综合性较强,从辨析错别字、词义、按要求写成语、组句等基础知识点入手考查学生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辨析能力。落笔虽简单却要经过一番思考,对于基础教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第七题的出题意图明显与传统阅读题型不同,加大了难度,要求学生既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辨析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能力。从卷面反馈看,部分学生还是在此题上栽了个“跟斗”。
从卷面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取得成绩较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同音字的辨析有误,不能正确理解与审题,阅读理解的片面性等。这些问题有待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改进。
二、阅卷操作小结
语文试题的批阅历来是尺度最难把握、水分最多、问题最多的。由于屯溪区期末考试阅卷工作是以城区各校和各乡镇为单位组织进行的,虽然有统一的评分参考,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具体的操作中,执行标准有差异。这不仅影响教育教学的评价,也直接影响到平时的教学。为此,根据目前教育改革力求科学、扎实稳步推进的趋势,结合高考语文试卷的新要求,细化评分标准,使之便于操作;规范阅卷要求,使之教学评价更趋于合理。这对今后教育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阅卷中,我们力求尝试:
1、把基本功训练的考查作为评价语文学习的根本。首先要求试卷中所有填空题、回答题里的错字、别字每个扣0.25分,一空或一题内的分扣完为止。表述题中语言不连贯、病句一句一分,一空内扣完为止。习作的评分也是如此。除要求按习作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细化等级外,要求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做出圈点、批画。从整体入手给学生的习作划定等级后,再按圈点,影响意思表达病句一句1分,病句最多扣4分,错字、别字一个扣0.25分,最多扣3分。习作批改主观性、随意性不仅在此项具体的量化要求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语文基本功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起导向作用。
2、对每篇习作的批阅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标准,对整个习作的批阅过程坚持统一尺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标准在操作中是:内容从整体把握习作说了什么,是否感人,是否有一定的意义;而形式则具体看叙述的条理性和详略是否得当、是否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述。统一尺度的操作是:为避免误差,将习作批阅的教师分成两组,每组8人,确定一个组长。批阅前两组一起确定标准,把握要求,然后拿样卷进行讨论,统一认识后分头批阅。每本批阅完,交组长审阅。遇到问题,及时协调沟通,调整分数。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大组协调。遇到共性问题,统一看法,及时解决。这样的阅卷过程也成了阅卷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再认识、再交流过程。
3、矫枉过正,该给分的不吝啬,不该给的分不送含糊分。课改中,由于对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这一理念的认识有偏差,一度出现凡是学生的理解都是对的,含糊不清的对,答非所问也给满分,甚至是价值取向有偏差的也给分。这样的教学,教师丢失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鉴于此,对一些试题的答案做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操作。例如,检测试卷第九题的第三小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阅卷前,规定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三个要素的交代和两层意思的概括,少一个要素扣0.5分,少一层扣一分。再比如,这一题的第七小题要求回短信。学生肯定有话可写,但语言不连贯、表数不清的句子一句扣一分。
4、对汉字书写评价实行严格把关,要求笔画书写到位,结构匀称。学生的汉字书写评价历来是较难把握的,即使试卷中留有书写分,各单位自行组织阅卷时,也往往是全送分了。此次统一阅卷前,明确规定,笔画书写不到位的不给分,如“港”字的下部“巳”写不到位不给分;“蜒”字的倒数第三笔写成两笔的不给分。字写得不规范的也不给分,如偏旁搭配不当、结构不合理等,但教师批阅时要画出不当之处,扣分要扣得合情合理。
规范阅卷操作,统一评分标准,尽管给阅卷带来不小的工作量,大家都很辛苦。但通过阅卷,教师对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对今后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小足球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并进行即兴表演,增
强学生表现歌曲的信心。
2.通过演唱歌曲来感受足球带来的快乐,从而启发学生热爱运动。
3.学生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在演唱时注意歌唱的表情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和前八后十六节奏(xxx xx︱xx ox)学生唱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堂就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生问好!(琴声问好)
师:今天有一群小伙伴想邀请大家一同去感受足球赛场上的氛围,请你们轻轻起立,
跟着老师一起走吧。
(播放小小足球赛伴奏)师生一起身势律动
师:同学们棒极了请坐下。我们已经到达足球场了,你们想不想进去参与他们的活动呢?那必须要学会喊出他们的口号,才能加入到这场球赛中,他们的口号是:
X
X.
|
X
X.
|
我们一起来试试。
注意
射门
师:同学们口号的情绪应该是激动的,请你们喊出激动的感觉。
我们顺利成为球场上的一员了,你们看,我们的小伙伴们正在看一场非常刺激的足球赛,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足球比赛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看完后,心情如何,觉得怎么样?
生:非常激动,刺激……
师:没错,这就是足球赛场上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这青草地上独有的体育魅力。此时此刻,程老师也有一种特殊的心情想表达,你们听——
啦啦啦
啦啦|
啦啦
0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
心情
呀|
特别
好|
师:大家跟老师的心情一样吗?让我们把情绪唱出来吧(师生唱)
啦啦啦
啦啦|
啦啦
0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
心情
呀|
特别
好|
师:太棒了,看来大家很喜欢球场上的这种氛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跟足球有关的歌曲《小小足球赛》。(出示课题)
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请大家拿起你们的手,为这首
歌曲打拍。
生:边听边打稳定拍。
师:这首歌曲十分好玩,我们现在就用欢快地、有趣的语气读一遍歌词。
(提醒附点及切分的地方需要大家注意,需要时老师范读)
师:这首歌曲里的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特别重要这首歌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这么有趣,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
师:现在我们再听一遍音乐,(播放音乐)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唱的。
(播放歌曲让孩子再次聆听音乐,边听音乐边打拍,使孩子加深对附点节奏与切分节奏的认知。)
师:相信大家已经对这首歌曲有了一定的印象了。现在我们用“啦”
轻轻模唱旋律。(播放伴奏)
生:用“啦”为这首歌曲哼唱。
师:你们唱得很好了,如果能把啦啦队那种激动的情绪唱出来,就更好了,弹跳的感觉多一些,再来一次。
生:用“啦”再次为这首歌曲哼唱。
师:现在我们把歌词带入,注意唱的时候要多些弹跳的感觉以及附点与切分位置的处理。
生:唱歌词。(情绪教唱处理)
师:跟着伴奏来一次,速度会加快,请你们做好准备,注意情绪上面的处理。(播放伴奏音乐)
生:再次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不光是足球比赛中球员的配合很重要,我们班集体也同样需要大家团结一心,互相配合。下面就是考验大家是否齐心的时候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新的唱法。(出示各组配合的歌谱)
师:
太棒了,刚才同学们通过你们自己的
努力完成了一次合作。但是程老师觉得你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说在这个节奏上(出示节奏),我们要更注意情绪上的处理,我们来试试。还有最后的结束句,唉、耶!我们再来完整合作一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生:再次演唱歌曲
师:这次的合作比刚才好多了,这就是你们成功的表现。我们的足球之旅将要结束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加上课前的律动,为我们的小伙伴献上这首歌曲,继续为他们加油助威吧。(起立)
第四单元课时2
平行四边形
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在平行四边形里可以画(
)条高。
A
.
2
B
.
4
C
.
8
D
.
无数
2.
(2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卡片剪一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两个三角形
B
.
两个梯形
C
.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D
.
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3.
(2分)用细铁丝焊成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把它拉成一个底长10厘米的最大的平行四边形,求与这条边相邻的另一条边的正确列式(
)
A
.
(10+8)÷2
B
.
8×4-20
C
.
8×2-10
D
.
8×4÷2
二、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4.
(1分)将长方形的一组短边同时伸展到与长边同样长时,就成了_______。
5.
(1分)看图形,填空。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
6.
(5分)
在图上画一条线,把它变成两个平行四边形。
7.
(5分)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和是18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四、作图题
(共1题;共20分)
8.
(20分)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填空题
(共2题;共2分)
4-1、
5-1、
三、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
6-1、
7-1、
四、作图题
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贝壳之歌》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课的演唱内容。是一首优美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旨在让学生在愉快优美的情绪中,轻松、自然的参与二声部合唱,体验合作的快乐,为今后的合唱学习打好基础。但音乐课又不能单一的去表现,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二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给学生多听的机会,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所以在导入新课前我就让学生欣赏海边美丽的景色同时感受新课音乐。对于这堂课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以他们的体验为教学起点,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参与音乐、认识音乐、喜爱音乐、理解和表现音乐,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通过具有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自由探索,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能力。
开始部分从他们熟悉的乐曲导入,通过复习《金铃铛》,加深 3/4拍拍号的印象,同时为歌曲学习作铺垫,开始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对于二年级学生的音乐教学来说,要从多方面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尊重学生已经养成的学习习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课堂上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贝壳之歌是一首旋律琅琅上口的儿童歌曲,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学生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但我们的学生从未接触过二声部的演唱,所以在学习新课前我把二声部旋律单独拿出来作为发声练习单独训练。结果,学生学的很轻松,效果也非常好。音乐课堂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感受音乐的美,陶冶孩子们的心灵,感受美好的事物。也要通过歌曲的学习来丰富孩子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这堂课,我还设计了丰富的打击乐器伴奏。课堂上学生对打击乐器很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尽情的唱啊,敲啊,呈现出一片开心的画面。而且,孩子们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达到了我课前设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