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工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简称“富春江镇”)的机械制造业是该县的块状特色经济产业,集聚了“产业、区位、技术、人才、服务”五大优势,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其先后获得“浙江省机械工业专业区”、“中国机械制造之乡”、“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等称号,已跻身全国最大的拉丝机制造基地、贯流式灯泡水轮发电机的重要生产基地。
一、富春江镇机械工业的特点
近年来,富春江镇的机械块状经济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明显增强,已形成了具有较强技术设备基础、较高市场知名度、特色产品系列较齐全的机械制造企业群。综观富春江镇机械块状经济,具有以下六大特点。
1.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富春江镇以东芝水电(杭州)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共有机械制造企业205家,2011年实现机械工业产值32.07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近72%,已成为该镇工业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2.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富春江镇既有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东芝水电(杭州)设备有限公司和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制造业企业,又有一批经过多轮技术更新改造的骨干企业。各类机械制造通用设备较为齐全,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和操作熟练工人数量相对较多,拥有中高级技术人员800余人,其中有40多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其已完全具备机械制造业的综合技术条件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3.具有较丰富的产品种类。目前,富春江镇机械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调直机、拉丝机、水轮机组、汽车配件、纺织配件、钢管钢塔、结构架、阀门等,规格齐全、品种丰富,特别是其水轮发电机组的开发,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生产体系,这在国内乡镇中是少有的。
4.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经过近20年的发展,该镇机械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并出口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其中东芝水电(杭州)设备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生产的水轮机组订单已安排到了2015年,并有潮汐发电机组出口到韩国;其拉丝机已成为全国的主要产地之一和重要出口基地。另外,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员厂,其生产的汽车座椅滑轨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第三位,生产业务爆满,产品供不应求。富春江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钢管塔是浙江省电力系统定点产品,在全省乃至华东地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5.具有较明显的产业主导地位。该镇机械企业2011年实现税收2.04亿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70%;安排就业近万人,既增强了镇综合经济实力,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事实证明,机械块状经济已成为该镇推进工业化,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基础产业。
6.机械工业功能区建设初具规模。该镇于2000年规划筹建工业功能区。功能区规划面积205公顷,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各项政策扶持和服务都很到位。到2011年末,已有入区企业185家,实现工业产值28.68亿元。工业功能区的建设,为机械块状经济的发展,拓宽了新的发展空间,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制约富春江镇机械工业发展的因素
从现实情况看,该镇机械制造行业特色明显,市场发展前景良好。政府和企业抢抓机遇,谋求更大发展的意识强烈,促进发展的措施有力,思发展、抓发展的氛围浓厚。但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其机械块状特色经济,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1.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该镇的机械企业规模较小,到2011年底,全镇两百余家机械企业中,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仅13家,其余多为小型企业。受企业规模的限制,该镇机械工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除东芝水电(杭州)设备有限公司等少数企业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外,多数企业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2.资金制约因素突出,企业融资能力较弱。机械制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很好,大多数企业急需增加生产资金扩大业务,提高生产能力,但由于企业融资能力弱、自身积累少,加上目前大部分企业是通过银行贷款筹资发展起来的,企业资产已成为抵押资产,无力再向银行贷款用于扩大再生产,导致小企业无力做大,规模企业难以做强做优。
3.协会运行机制不健全,行业自律尚不到位。该镇于2001年建立了桐庐县机械工业协会,机械工业协会的建立,为行业市场信息交流、技术协作等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协会是松散型的行业自律组织,自我管理经验缺乏,加之其运作机制尚不健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很难适应市场信息变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4.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缺乏,职工队伍后续力量相对不足。从现有企业的情况来看,该镇企业中从事技术设计人员和技术操作工人数量相对较少,且年龄多在40周岁以上,多数是原国营、集体企业改制后转移而来的“老师傅”。而机械企业生产岗位对技术要求比较高,一名普通工人要成为技术熟练工人,至少需要3年以上时间,加之企业技术工人流动性比较大,管理困难,使得培养和吸收技术工人的任务比较艰巨。
5.企业思想观念不够开放,缺乏加快发展的措施。部分企业主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愿冒风险,缺乏一种“敢与强的比、敢与勇的争、敢与快的赛”的精神,而且注重眼前利益。同时,在加快发展的思路、措施方面,不愿意寻求合作伙伴来共同加快发展。
三、对策建议
从当前形势分析,应该说机械制造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一是企业将在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分工,为有比较优势的中国机械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二是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拉动国内需求;三是从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区的发展趋势看,核心城市群的机械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和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加快和增强,经济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为富春江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该镇必须抢抓机遇,趋利避害,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1.培植规模企业,提高机械工业竞争能力。针对该镇机械工业功能区企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和专业水平不高的现状,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建议出台扶持政策,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按照市场法则和自愿原则,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和自身发展,形成大企业、大集团。一是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产业技术中介机构,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小巨人”企业为骨干、众多协作配套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群体优势,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
2.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完善各种奖励制度,积极开展银政、银企合作,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信任,大力鼓励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建立信用企业评价体系,广泛开展信用企业公示制度,培育一批诚信企业并加强调查研究,制定信用良好企业的贷款优惠政策,加大贷款力度,使诚信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积极发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服务公司的作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一些发展前景良好、信誉良好的企业能够贷到款。
3.完善行业协会运行机制,增强自我协调和服务功能。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存的运行机制。建议协会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如座谈会、联谊会、经贸洽谈会等,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并发现和解决问题。强化区域合作竞争意识,实现优势互补,为拓展产品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协会应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面,在实现市场、技术、设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功夫,实现行业内部专业分工与协作,形成良好的产品结构,积极打造品牌优势和企业特色,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4.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扩大块状经济规模。建议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充分利用县级重点功能区的倾斜政策,大力筹措工业功能区建设资金,加快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拓展工业功能区空间,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突出专业工业功能区优势,正确引导现有企业入区发展,进一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打响“浙江省机械工业专业区”这一品牌;强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政府的优质服务、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更多县外企业到工业功能区投资开发,提高经济总量,形成规模优势,使整个块状经济发展特色更加明显,进一步提高市场知名度。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 Quality
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6905
国内刊号:11-3839/TH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党的十以来机械工业在稳增长、调结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等指导方针指引下,取得重大成就。(1)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增长2016年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7.6万家(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发展到2016年的8.6万家;资产规模由2012年的14.16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21.1万亿元,增长49.05%;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7.99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24.55万亿元,增长36.43%;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1.23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1.7万亿元,增长24.51%;出口总额由2012年的3506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747.7亿美元,增长17.86%,实现贸易顺差由2012年的539.89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120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与农业、民生、消费、节能、环保相关的产品或行业增长较快,如新能源汽车2016年销售50.7万辆,比2016年增长53%,小轿车、小客车、轻型越野车、拖拉机、物流仓储用电动叉车、智能电表、包装食品加工机械、大气污染防冶设备,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嗓音与振动控制设备,以及工业用电除尘器等环保机械等发展都较快。(3)实施创新战略取得显著成果26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10公斤/秒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以及棉花、番茄、花生等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型核电、水电、火电、风电设备、特高压交直流及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油气长输管线关键装备、大型煤化工关键设备等高端装备自主研发取得突破;600MW超临界和1000MW超超临界煤电机组研制成功,投入运行并形成产业化;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多轴控制精密重型机床、数控冲压生产线等高档数控机床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柔性多关节机器人、双臂协作机器人研制开发取得成果;长期受制于进口的流程工业用自动化控制系统(DCS)国产化取得成效。超大型船用曲轴、高压直流断路器、高压绝缘套管、变压器出线装置、大型电站锻件等一批长期依赖进口的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取得进展。
2创新驱动,推进机械工业发展
(1)认真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机械工业的要求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机械工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其别要关注四个方面:1)开发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先进农业机械建设50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的示范县;2)研制高档数控机床,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3)建设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开工建设常规水电6000万千瓦,核电运行装机容量2020年达到5800万千瓦(2015年底核电装机容量2605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8%),在建核电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4)全国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2016年销售50.7万辆)。(2)实施《中国制造2025》,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苗圩部长在2017年5月发表的《培育新生态,推动智能制造纵深发展》的文章中指出:智能制造是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中国制造2025》已经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必将会对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夯实实体经济的根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机械工业实际情况,当前要关注以下重点:1)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智能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工信部计划到2020年探索建立15个左右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包括若干个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创新中心。重点是探索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同时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市场导向。2)重视对传统机械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努力打造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工信部从2015年起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已取得明显效果,还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对智能制造进行支持。3)要突破一批高端装备短板,特别是长期依赖进口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同时,要推动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4)推进机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总结推广一些企业开展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服务化水平。
3从进口机械设备中寻求发展重点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进口机械设备3000亿美元左右,规模较大。进口机械设备是国内用户实实在在的需求,也是突出反映了我国产品与进口设备存在的差距。据海关统计,近几年进口量较多或技术含量高的机械设备主要有:大马力拖拉机、挖掘机和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集散型控制系统、关键精密测试仪、高档印刷机械、高档数控机床,尤其是高档加工中心、激光加工机床、增材制造(3D打印)加工机床、数控装置和关键功能部件,焊接、喷漆等工业机器人,超临界、超超临界和循环流化床等发电设备的关键零部件,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的关键部件,智能电网的关键设备,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元件、高速精密轴承、高速精密齿轮和变频调速装置等基础部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轻型越野车、汽车关键零部件,汽油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等。需要特别引起关注的,是燃汽轮机进口高速增长,2016年5000kW及以下的进口190台、1.19亿美元,金额比2015年增长三倍多;5000kW以上的进口48台、4.75亿美元,金额比2015年增长四倍多。
工业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人类设计活动的重要部分,它集多门学科知识于一身,既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又包括美学艺术知识,以及人机工程学、经济学等。在我国,工业设计曾经被称为工业美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不断地发生变化。工业设计是市场需求、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化艺术的结合,以现代化工业生产为基础的一门新兴实用学科。具有的前瞻性和普适性特点的工业设计,使传统的产品散发出新颖与独特的个性特征。工业设计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主要是通过对产品的结构、工艺优化,对材料、形态及色彩的协调来改进产品的品质和功用。也就是用视觉效果来实现设计理念的表达,从而能够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从构思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能够用明确的手段表示出来。2007年2月13日,总理作出重要指示:“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和2010年8月26日11部委联合发文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这表明我国政府对工业设计这个领域的重视。就中国的现状而言,如果我们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就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的工业设计。企业要想长时间保持竞争力,必须采取创新性产品开发战略,才能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拥有创新性的产品。产品创新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工业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地位。
2食品机械发展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食品机械就是将食品的原材料加工成为成品食品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机械装置与设备。食品机械也可分为食品的加工机械和包装设备这两种。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食品机械是为食品工业提供装备的行业。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工业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食品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工业设计又是食品机械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工业设计能够实现食品机械产品造型、功能结构和材料的科学合理化,在提高产品的整体美与社会文化功能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食品机械产品的功能、造型形象及物质技术条件是构成食品机械工业设计的基本要素。现在一些家用食品机械的外观:简约、时尚、新颖、实用,改变了以前食品机械只能在食品加工厂的现状,现在很多外观造型时尚、操作简捷方便的小型食品机械像面条机、挂面机、和面机等慢慢的进入消费者的家庭,食品机械的发展与工业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工业设计使食品机械产品更加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出色的工业设计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传统的食品机械产品设计是把实现机械产品本身的功能作为重点,以设计产品为目标,在传统的食品机械产品设计工业中,机械工程师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来进行产品的设计,但由于设计出的产品大多外观造型粗糙和使用方式不够人性化,尽管能很好地满足功能的要求,但往往在销售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大弊端。食品机械工业要有一个更好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在食品机械产品设计时把工业设计的方法和思想纳入其中,这样的食品机械产品不但能够满足功能的要求而且可把产品顺利的打入市场,融入工业设计的产品相比就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食品机械工业的发展。
3工业设计在食品机械中的应用
3.1工业设计创新理念的应用
创新是工业设计的核心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食品的追求也多样化起来。利用工业设计的创新理念,设计出新颖的食品机械来满足人们对食品多样化的需求。一方面通过分析人们潜在的需求,明确产品概念,提出食品新机械的功能定位,从而推出新颖的产品,占据市场的制高点,为企业创造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对现有产品结构、材料、生产工艺等进行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赢得众多消费者的认可,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2外观与功能结构的结合展示出食品机械的美
从外形图上可以看到,整个面条机外廓造型曲线优美,配色细腻和谐,按钮设计人性化。大面积外形对机械结构进行包裹覆盖,可消除消费者对机械结构的恐惧,使用操作简单和拆卸方便,无不显示着工业设计在食品机械中展示出的美。造型设计与色彩完美地展示了面条机内在的性格。一个能实现功能的食品机械产品,不仅要满足人的使用,还要适合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工业设计赋予面条机新的内涵。
3.3安全、可靠、人性化设计的体现
食品机械是食品的加工和生产设备,产品必须考虑安全、可靠、人性化的设计。让产品与使用者取得最佳匹配是以人为本设计的根本理念。工业设计的应用,充分考虑如何使设计的机械设备系统、人机系统或人机环境系统最大限度地适合人类的形态、生理和心理特征,以求达到安全、舒适、高效生产和工作的目的。在食品机械领域,主要考虑的有系统的可靠性和人机安全性两个方面,系统可靠性是指在预定的时间内和给定的工作条件下,食品机械能够可靠、有效地进行工作,保证无故障时间和使用寿命达到预期要求。人机安全性是指食品机械设计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不仅能够保证人体安全、舒适、卫生和健康地工作,而且能够使机械故障和卫生问题产生的风险或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工业设计在食品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食品机械的竞争力不再是仅仅取决与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和完善的功能,而是要考虑食品机械产品的工业设计。由于传统的食品机械设计以设计产品为主要目标,更多地考虑产品本身功能的实现,而没有把人作为设计的一个目标,没有规范化地考虑人的因素,这就很难保证机器操作效率最佳,也不易判断设计质量的高低。人机工程学强调将人和机器作为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人机系统。人机工程设计的是人机系统,是把人作为系统设计的一部分,把人-机-环境三者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目前,我国食品机械行业工业设计还未引起企业和设计人员真正的重视。食品机械在进行设计和制造时,仅考虑功能要求而未考虑工业设计,致使有些食品机械产品表面粗糙,色彩搭配不合理,操作不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许多零部件外露,不但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还显出产品的笨重和丑陋,这些因素极大的限制食品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食品机械是生产设备,其形态应体现整体的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美感形式,根据需要辅助以局部形态的对比和变异形式,创造符合产品特征的审美意象。这样既有利于标准化和经济性的需要,也有利于表现和谐统一、含蓄丰富的美感,创造单纯、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人文气氛,缓解疲劳和压力,可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为此,人不再是被动地去适应机器,而是与机器共同完成一个系统目标,从而可以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
4结语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国企,而且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国内知名信息出版内容提供商,经过62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机械工业出版社已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和服务体系。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来源:文章屋网 )
(1)产业状况
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锻压产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为各种机械产品和军工装备生产各种重要的基础零件。汽车、飞机、装甲车辆、导弹等产品中凡是负载大或需要在高温、高压下工作的重要零部件,都是采用金属材料经压力加工而成的锻件。锻压产业作为机械制造业重要的基础产业,对装备制造业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锻压产品是汽车、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力、冶金、电子和家用电器等机械制造业中的基础“安全”件,特别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关键部件均由锻压件构成。锻压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20世纪30年代以来,锻压作为最基本的金属成形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范围内汽车、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力、冶金、电子和家用电器业的飞速发展,形成了大批量、高质量、低成本的金属塑性成形产品的需求。在锻压技术改进汽车零部件、航空锻件等传统制造工艺的同时,其本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高科技含量的锻压技术,如精锻技术、液压胀形技术、微米纳米成形技术、半固态成形技术等,便是当今国际上锻压领域发展的热点。锻压产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制造业逐渐向中国转移,金属锻压业产值经过了连续多年年均30%的增长速度,成为制造业中举足轻重的基础行业。据保守测算,目前金属锻压行业的企业数达到四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超过140万人。在未来几年中,汽车、航空、兵工、造船、家电、电子、能源、化工等行业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据预测,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未来我国金属锻压行业产值将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因此金属锻压行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虽然我国锻件产量已进入世界生产大国,但在设备构成、等级、技术水平和锻件品种、精度、工艺水平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尚需改进提高。我国目前还不是锻件生产的强国,锻压企业应该改进现有工艺设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精密化、专业化、自动化制造水平,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在世界自由贸易舞台上占有有利的位置。
(2)锻压领域标准体系构成锻压领域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式见图1。机械工业基础共性技术
(3)锻压领域标准体系总体情况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共有现行标准67项,其中自主制修订的标准有48项,占标准总数的71.64%。其中采用国外标准19项,占标准总数的28.36%。锻压领域标准分为基础应用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和产品标准,各类标准之间配套性良好。锻压领域现行行业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其中基础通用标准34项,方法标准四项,管理标准三项。现行国家标准也均为推荐性标准,其中基础通用标准14项,方法标准10项,管理标准一项。锻压领域标准化对象范围涵盖了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力、冶金、仪器仪表、电子和家用电器等。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国热锻、冷锻、挤压、冲压、轧制及各种特种成形等成形工艺技术及工艺装备(模具除外)、工艺机械化配套技术、锻压制品(包括锻件、挤压件、冲压件、轧制件及各种特种成形件等)、锻压安全、环保、节能、质量控制与检验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协调机械制造业各个领域的锻压领域标准。20世纪90年代,冷挤压、精密热锻、精密冲裁等精锻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引导我国锻压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组织制定了10项相关标准,这些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提高我国锻压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锻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锻压工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锻压行业的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因此,转化国外先进标准的需求也更加紧迫。锻压标委会根据我国锻压企业参与国际化锻压市场竞争的需要,先后组织转化了五项国外先进标准;此外,还根据锻压企业的需要,组织制定了机械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颁布实施,促使国内的热轧环形件生产厂家争相采用先进的轧制技术,从而推动了我国锻造技术的进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机器轴与附件
机器轴与附件领域覆盖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胀紧联结套等产品领域,属于传动联结件领域。传动联结件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中不可缺少的基础零部件,目前我国企业部分实现了专业化生产。机械产品都需要有各种形式的动力输入装置和运动及作用力输出装置,而现代机械的动力输入大多通过电机的旋转来实现,因此出现了适应各种功能需求的多样化的传动结构和传动元件。
(1)机器轴与附件标准体系机器轴与附件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式见图2。
(2)机器轴与附件标准基本情况全国机器轴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有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85项,其中采用国外标准九项。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标准体系中的标准,主要是针对动力传动的产品,涉及到产品的材料性能、工艺工装、加工刀具、检测技术等一系列标准;轴与轴伸标准,主要涉及传动联结件与如何联结动力源和输出动力问题,这类标准完全配套动力源的相关标准要求的参数体系;键与花键,也是传动轴在动力传输过程中常用的相关标准,其本身就是给主轴传动配套,所以其配套标准发展已经相当的完善。机器轴与附件类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中基础通用标准五项,产品标准四项,方法标准76项;国家标准中的基础通用标准26项,产品标准两项,方法标准24项。
(3)标准水平分析我国机器轴与附件标准体系内部标准之间,协调性较好,以基础标准为基础,试验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通用性概念和术语出现在基础标准中,试验方法结合产品具体问题,其标准体系既体现了良好的共性,也各具特点。机器轴与附件标准体系涉及的产品属于传动联结件范畴,无论其基础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皆给出了合理的使用范围。我国机器轴与附件标准的制修订是参考国际先进标准,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而开展制修订工作。同时,为了保护我国的行业发展和经济贸易利益,对国际先进标准略有修改,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
3筛网筛分
(1)产业状况目前,全国丝网生产在部分地区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如河北省安平县的丝网产业集群,实现年销售收入100多亿元,出口创4.3亿美元。目前,我国丝网工业已经形成专业化集中生产能力,在部分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起研发中心,使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能迅速增长。但是,产品品种、质量和生产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产业发展层次低,产业链条较短,缺少大的龙头企业与核心企业,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商标与品牌,整个产业发展粗放,抗风险能力不强。特别是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产品档次低,配套材料以及标准的配套性不能满足主机产品对丝网使用的需要,自主开发能力弱,生产和检测手段落后,市场竞争力不足。粉体技术被看作是支持高技术工业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要求呈粉体状态的原料和制品具有细而均匀的粒度和尽可能低的污染程度。颗粒粒度细化后,往往表现出许多新的良好性能。粉体粒度极细,表面积增大,且缺陷少,因而表面活性高,化学反应速度快,溶解度大,烧结温度低且烧结体强度高,故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在填料、染料、颜料、医药、催化剂、磁记忆元件、高级磨料、固体剂、精细陶瓷、化妆品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好的性能。因此提高粉体技术及其相关设备仪器的性能对现代高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以中科院颗粒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及相关大专院校研究单位为中坚力量的科研团队,已将粉体的理论研究推向世界最先进水平,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形成产品、实现产业化中因缺乏相应的配套研究及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很多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2)筛网及筛分标准体系筛网及筛分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式见图3。
(3)标准体系基本情况1)标准数量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共有现行标准45项,其中自主制修订的标准有14项,占标准总数的31%。采用国外标准31项,占标准总数的69%。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的相关标准可以分为术语基础标准、筛网标准、筛分标准、颗粒表征、颗粒加工设备及方法、颗粒分析仪器及应用、颗粒学和颗粒应用评价标准类。该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中产品标准两项,国家标准中基础通用标准四项、产品标准17项、方法标准10项。其中筛分标准、颗粒表征、颗粒加工设备及方法、颗粒分析仪器及应用等领域,将是今后的标准制修订主要工作。该领域以产品标准、基础通用标准为重点,其次为方法标准。产品标准中,以用量大、影响大的产品为重点,侧重于性能和使用要求。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将重点制定颗粒测试应用与产品的标准,以及适时开展对设备的评价工作的规范研究。针对新材料应用时出现的新问题,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测试方法及测试设备的技术要求,并制定对设备应用进行评价的标准及有关规范。同时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尽早转化为国际或国家标准,在国际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以上这些将是该领域的重点工作。2)标准水平分析筛网筛分领域的国家标准基本满足了国家及行业发展的需求,标准制修订与国际标准同步,水平相当。颗粒方面标准目前多处于采标阶段,尚未完全满足行业发展需要,但标准水平基本处于国际先进水平。3)与国外标准之间的差异国内与国外标准的差异主要在于国内目前仍处于跟踪采标阶段,带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只有一项,所以在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方面基本采用国外标准。相关数据表明,国外先进国家,如德国、日本、英国及法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相应的ISO标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各国都将带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第一时间将其转化为国际标准,最大程度地取得仪器厂商的认同,抢占仪器设备的市场。同时由于颗粒与众多行业相关,在国外标准中针对不同行业,有相当部分的颗粒分析标准被广泛应用,所以我国也应尽早加大该方面的标准研究,及时提出我国的国际标准,最大程度地推出自己的测试技术及方法标准的提案,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进而占领产品和设备市场。
4铸造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产值20%以上),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企业效益差,创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一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开展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不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 拖拉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10小时提高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 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 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 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能力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几乎没有投入。目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1)经济型轿车
以轿车车身为突破口,利用技贸结合、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式,先抓车身联合研制,并建立经济型轿车的公用设计数据库,与CAS、CAD、CAE、CAM等技术结合,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在经济型轿车方面的自主开发能力。
(2)轿车动力总成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与国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联合开发,在国产汽油机上普及电控燃油喷射技术(EMS),并研究开发缸内直喷(GDI)技术,开发应用电控机械变速器(AMT)技术。
(3)轿车关键零部件
以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部件为突破口,从引进技术、合资入手,在保证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生产的同时,要集中力量抓紧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重点是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安全气囊(Air Bag)、高效稳定的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换器,并达到与整车同步或超前发展。
(4)高附加值专用汽车和客车
重点开发各类高性能专用底盘。对专用汽车以低底盘车辆和沙漠越野车辆为主;客车以低地板城市客车为主,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操纵性、舒适性和低污染。
5.环保装备
环保产业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支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柱产业。全世界环保机械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集中于美国、欧州、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机械行业基础弱、起步晚,年产值仅100多亿人民币。随着各方面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环保机械将成为机械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机械行业主要差距在于:
(1)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
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具有当代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少,急需的大型成套设备不能满足现实市场需求。在目前30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由于性能、可靠性、 适用性、结构设计等原因,应该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大型烟气脱硫、脱氮成套设备、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成套设备、大型城市垃圾处理厂成套设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及设备发展缓慢。
(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20年
相当多的产品没有行业或国家标准,产品规格型号、基本性能参数不统一,质量检测无依据。
(3)生产企业规模小、开发能力薄弱
规模小、装备条件差、检测手段不全的中小企业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78%。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占全行业的3.2%,并且主要集中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少数几种产品生产领域。
近期环保机械重点发展:
(1)烟气脱硫设备
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炉内脱硫脱硝技术(CFPBC、PFBC技术)、大型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及装备(IGCC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移动曝气法为主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以日处理10~25万吨污水处理厂为目标,提供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污泥利用和处置成套设备、控制和监测系统。
(3)城市固体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装备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焚烧、堆肥技术及装备,以日处理100吨、300吨处理厂为目标,提供垃圾处理成套装备。
(4)环境监测仪器
便携式多功能多参数水质监测仪、12种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监测仪、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仪器和系统以及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提高产品档次、水平、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目标:
(1)大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一般工程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2)一般环保机械60%以上的产品达到90年代初水平,5%~10%的产品达到当代国际水平。
关键词:重型机械工业;发展;设备需求
目前,中国的重型机械工业要更好地发展,就要紧紧抓住大好形势,注重产品研究开发工作,不断地在产品的技术层面实现创新。重型机械工业规模化发展,就要采取必要的“重组”措施,使得重型机械工业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可以具有更强的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从中重型机械设备研发和生产的角度出发,调整产品的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对重型机械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还要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满足设备需求,以促进工业企业更好地发展。
1重型机械工业的发展途径
1.1重型机械工业要采取必要的“重组”措施
重型机械工业在运行中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和运行成本,而且提高市场竞争力则需要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采用“重组”措施扩大企业的规模,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突出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从目前的重型机械工业发展情况来看,企业规模化发展所采用的是“重组”的方式,但是往往所采用的是兼并或者搬迁的方法完成重组。兼并重组很容易理解,就是将相关的企业或者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兼并,可以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而且企业的运行成本会有所降低[1]。搬迁重组是采用迁移的方法将企业的经济规模扩大,使得企业原有的单一化运行实现了多元化运行,资本也实现了多元化,重型机械工业的产品结构会在这种模式下加速调整,对企业更好地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在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就可以采用这种重组的方式,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甚至一些企业会将开发基地建立起来,成为区域范围内的龙头企业,企业的经济规模扩大了,运行多元化展开,而且市场竞争力得以增强。
1.2重型机械工业的产品结构实现调整
重型机械工业的产品生产中,长期以来都是采用单件小批生产的方式,以避免造成产品滞销[2]。对于重大技术设备,往往引荐国外的产品,缺少自主研发力度,因此,所生产的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缺乏竞争力,这也是导致重型机械工业在市场运行中缺乏竞争力的原因。生产重大技术装备,就需要加大重型机械的研发力度,开发可以批量化生产的产品.
2重型机械工业发展中所实现的技术突破
重型机械工业发展中所实现的技术突破体现在各种金属材料的制造技术上,包括有色金属、石油化工、钢铁行业、电力行业、煤炭行业、铁路行业、建材行业等等对于重型的机械设备都有所需求,同时,也为航天发射、兵器工业、汽车工业、水利建设等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装备,这就为重型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近年来为了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重型机械工业需在专业技术上进行突破,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业、新装备等,改变落后的装备和工艺技术,提高研发力度,以便使得生产的技术装备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向钢铁厂、矿山企业、能源企业等提供大量具有知识产权的大型成套设备。
3设备需求
重型机械行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已经逐渐服务化发展,特别向电力工业转向中,技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目前重型机械行业所加工的设备包括五轴加工机床、重型立车、龙门镗铣床、重型卧车、各种大型的加工设备等等。重型机械行业发展的原因得益于钢铁行业的迅速崛起,在钢铁行业中轧辊具有非常大的消耗量。平均每生产一吨的钢铁材料就会有2千克的轧辊被消耗掉[3]。所以,钢铁行业的轧辊车、磨床具有非常大的需求量。重型装备内有一些大型的加工件,例如水电的上冠、大型齿轮,钢铁的宽幅中厚板轧机,这就对大型镗铣床、龙门铣床都具有一定的需求。一些精密设备对数控机床和专机提出了要求。既要求运行精确、智能化,又提出了效率的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型机械工业企业属于是国家基础性单位,其发展直接关乎到国民经济发展。对重型机械工业的发展进行研究,认识到技术研发是重要的途径,也是满足设备需求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敬伟.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与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展协议[J].起重运输机械,2013(11):23-24.
[2]本刊编辑.PPG工业重型机械设备涂料车间正式投入运营[J].涂料技术与文摘,2013(07):31-32.
一、机械工业是为能源发展提供装备的重要产业
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总体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茅,我国发电设备的产量占全球60%左右,产业结构也有所改善,产品技术逐年提高。世界最大的单机容量泰山核电机组1号机组175万千瓦核能发电机成功研发,我国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充电桩、高压绝缘套管等一大批长期受制于进口的关键零部件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我国在能源装备的其他方面这些年也有了长足进步,许多产品、许多关键技术已经替代了进口。但是,机械工业也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战线长的耗材耗能大户,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还有很多产品能源排放超标、技术改造乏力、工艺水平落后、高效节能等高档产品供给不足。在资源制约、能源安全与环境约束矛盾加剧的形势下,机械工业为能源产业和能源的生产、消费提供高端的产品以及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带头节能减排;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社会提供先进、高效、节能和环保的设备和产品,为各行业和社会做出贡献。“十二五”以来,我们按照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创新驱动、绿色为先的战略推进中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加快发展核能、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设备,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煤炭清洁利用及海水综合利用装备,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并且努力高质量地满足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等行业对高效、节能、低排放产品和装备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节能减排工艺设备,提高设计、制造环节的能源材料利用率等措施,加大推进自身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步伐,促进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产品升级,努力为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做出贡献。当前,机械工业正在按照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在加快推进全行业深化改革和提质增效升级。
二、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
各行业都处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着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使命,只有加强相关产业间的合作协作,拧成一股绳、一股劲,共同破解难题,实现协同创新,才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振兴步伐,共同行使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履行责任。这次会议就是以能源市场化改革和生产转型发展为主题,邀请各界精英共同探讨今后能源装备发展如何适应国家能源市场生产、消费方面的需求,从而实能源装备的高端制造化。我们也将广泛听取来自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以全力推进机械行业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王瑞祥 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