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观察植物的作文范文

观察植物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观察植物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观察植物的作文

第1篇:观察植物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图书馆 服务职能 科技查新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传统图书馆的职能主要是保存文化典籍和提供借阅服务,现代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产生了一定变化,提升为“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四个方面。为与现代图书馆职能提升相适应,图书馆应该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新型服务举措应对,科技查新工作是目前业界较为关注和认可的、高校图书馆为提升现代图书馆服务职能而采取的重要对策,而且有许多高校图书馆还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申报教育部正式查新站,除目前教育部批准的哈尔滨理工大学等6个筹建院校外,据坊间传闻,还有30多个院校拟于近年向教育部提出申报正式科技查新工作站请求。

1 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动因

为适应现代图书馆职能的变化,许多高校图书馆想出了很多服务新招,推出了许多新的服务举措,如加大电子信息资源的收藏,制作资源利用网络教学视频,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大力宣传馆藏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方法等等,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更多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资源投资利用效率,但实际效果不尽人意。据统计,高校图书馆目前的资源利用率只有大约30%,就是有70%的资源长期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图书馆公众吸引力降低,读者到馆率下降是图书馆共性,也是世界性问题。2013年5月,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会议上透露,通过对全球59个城市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图书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下降了。调查显示,相比2009年,2010年全球图书馆读者的实际访问量下降了16.8%,网络虚拟访问量减少了19.1%,而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量则降低了23%。对此,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上海图书馆建馆60周年的2013年7月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数据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传统图书馆的读者群在逐渐流失。要想适应时展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转型”。科技查新能为科研立项、成果鉴定提供客观文献依据,有效避免科研工作的低水平重复,对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可以为教师提供信息检索帮助,节省科研人员查找信息资源的时间与精力;对图书馆自身而言,科技查新有助于提升图书馆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图书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为此,作为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查新服务被业界认为是图书馆深化服务职能及拓宽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作为高校图书馆积极主动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新型的服务项目和特色服务,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因此而主动开展了实际的科技查新服务,而且有些高校正积极争取申报正式的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是高校图书馆面对现代图书馆基本职能发生变化的最大动因,是高校图书馆继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课程后而采取的又一新型举措。

2 科技查新的内涵与发展

科技查新是在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咨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科技信息服务业务,萌生、发展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我国科技查新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家科技部(原为国家科委)为了避免科研课题重复立项和客观、公正、正确地评价科研成果的新颖性,以及为了对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而开展起来的一项情报工作。

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的“专利法”实施。当年,为配合“专利法”的实施,我国一些科技情报机构开始检索各国专利,从此开展了具体实际的专利查新工作。全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查新服务始于1992年,教育部于1992年和1995年在直属高校共设立15所“高等学校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高等学校因此而有了自己的查新工作站,教育部正规的科技查新工作从此开展了起来。2003年教育部对查新站进行重新认定,当时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设立了29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截至2012年12月,教育部先后六次评审、认定了84个教育部部级查新工作站。

3 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性

3.1 对学校教学科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和科研是我国高等学校目前最为重要的两项任务,高校各项工作都围绕教学和科研而开展。图书馆所开展的科技查新工作,首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能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学校教学人员向学生所传授的知识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更新,科技查新可以有效地获取新的理论知识、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教学方法,提供教学人员借鉴、利用。科研方面,科技查新可使科研人员了解科研选题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最新研究动态等信息,克服科研课题立项盲目性,提高课题立项成功率。同时,查新工作可为专家提供准确评价科研成果水平必要的文献信息依据,减少鉴定、评奖的失准现象,保证成果鉴定、评审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3.2 可以有效地促进图书馆的自身发展

申报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在信息资源、人才队伍和技术设备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硬性”指标要求,为此,开展查新工作和进行查新站申报,图书馆会加快馆藏信息资源及网络自动化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查新馆员素质与水平,科技查新的开展能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使用,能拓宽图书馆的业务服务范围,提高图书馆深层次信息服务水平,颠覆图书馆“借借还还”的服务形象,提升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因此查新工作必将有效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3.3 为地方企业、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除可以为自己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诸如科研课题与评奖申报、科研项目结题和博、硕士论文开题等提供查新服务以外,也能为学校所在地区甚至周边城市学校、企业的科研立项、成果鉴定、博士论文开题,以及企业的产品研发,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查新服务,对区域内学校实现创新、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建立创新型社会提供服务,对于提高图书馆和学校的外界影响力和社会形象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长期较为低下,与长期简单从事借借还还等服务不无关系。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在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同时,要承担学校教学与科研创新信息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查新服务。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也才能受到师生欢迎。

参考文献

[1] 调查显示图书馆读者群在流失拉回读者需革新[N].中国文化报,2012-7-23.

第2篇:观察植物的作文范文

其一,小学生写自然界中的景色,就是去观察使人心情愉快的景物,正所谓:“阅尽人间春色,风景这边独好”。

其二,让小学生写自然界中的某种植物,就是让小学生了解这种植物的种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态,它在什么时间播种,幼苗的形态特征,植株的形态特征,根、茎、叶、花、果实都要仔细观察。特别要了解植物果实的作用等。只有获得了这些具体信息材料、写出来的植物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其三,写一种动物,观察动物也要从它的繁殖方式开始,了解动物是胎生,还是卵生。动物小时候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重点是它的作用,对人类的益处等。了解和掌握了动物的这些信息,就能把动物写的生动、具体、活灵活现。使人们知道怎样对待动物,从而去保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同时也感悟到动物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乐趣。

其四,写人。要懂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对人的了解主要去了解各类人群爱岗敬业的精神,歌颂人们热爱职业,就是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就是报效祖国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接受人类活动的各种信息,才能尊重所有人的劳动,才能去观察接受各种人的活动信息,弘扬民族精神,让高尚人的精神发扬光大,催人奋进。

其五,记事。让小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接受生活。让小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信息,让学生多了解弘扬时代精神的事,掌握时展主旋律,歌颂具有时代精神的事迹。

在获得观察信息的基础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巧妙地表达以完成作文。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还要多阅读有关描写景物、植物、动物、写人记事的文章,去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

第3篇:观察植物的作文范文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抓住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

(1)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再局部-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有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里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各具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很多状物类记叙文常常是通过描摹物体的外形特点,来揭示某种深刻的意义。作者先描写了物体的外形特点,再写物体做过的动作过程,最后由这件物体联想到农民,想到农民们也像该物体一样辛勤地播种、耕耘、收割,“为别人贡献多,为自己留得少”。这样把物体与农民联系起来,突出农民们辛勤劳动,为大众服务的精神。这样的描写,文章才有一定的思想性、可读性。

怎样才能使状物文章的写作目的明确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所写的物体,熟悉并掌握它的特点,分析思考这些特点与人或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4篇:观察植物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作文;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82-01

低年级的小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从这点可以看出,七八岁的小孩子在心理上有较强的口头表达欲望。因此作为教师应抓住这个好机会,从一年级开始,也就是在教学读拼音,认字形的同时,就要引导他们口头作文。让他们在说话的过程里得到作文的启示。如果作文的起步早的话,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难度的坡度就会相对减小了。不过刚入学的小孩子,他在说话的时候往往不懂得说完整的一句话。例如:你问他,树上有什么?他就会脱口而出“小鸟”,而他不会说“树上有小鸟”。所以在教他们作文之前,首先要教会他们说完整的一句话。我觉得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应该从以下方面来培养:

一、形式多样,激发学生乐于口头作文

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口头作文作为自己的人生乐事,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学生造句,看图说话,联想说话,回答问题等形式。具体做法可以为:“说一句话”、“读后说”、“表演说”(即讲故事),“观察实物说”、“模仿动作表演说”“观看投影或录像说”等等。总之,要把口头作文形式多样地在语文教学中自然地进行。例如:对刚入学的小学生,可以让他们向老师、同学做做自我介绍,说说家庭成员的情况等。“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小学生知道的事,他很乐意说,而且会个个争着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向家人介绍自己的学校、班级、老师和同学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开班会”等游戏形式说说“我学会了什么?”、“我今天做了什么事?”、“我喜欢……”等,这种让学生有目的、有对象地表达,使他们对说话产生极大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头作文的能力。

二、引导观察,展开想象,丰富口头作文的材料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较少,所以阅读量也不多,口头作文材料都得观察而得。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观察插图、图画,观察周围的人、事或物,并走出教室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知识,在观察中活跃起来。例如: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发生了变化,趁着《春天的色彩》一课,提醒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到田野中去看看,然后再说一说,结果他们都绘声绘色地说出“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花草树木的变化,这说话开展得很顺利,孩子们都争着说,唯恐自己落后。

同时,低年级的学生还富于幻想。小学生的想象总是由直观性向现实性、抽象性发展,常把事实加以夸大或缩小,或是将事物神话化。低年级的作文大多是看图说话、写话,这就不仅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还得透过图画,展开自己的想象。新课标教材第三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题目是《有趣的动物、植物》,题目是这样要求的:你喜欢动物、植物吗?把你看到或了解到的动物、植物,讲给同学听,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交流交流。再评一评谁讲的内容有趣,谁说得好。这样就能好好地训练学生的给出了、想象力。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就有话说。新课标教材第二册口语交际的题目为,《未来的桥》,题目要求,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分组展示图画,互相讲讲自己的画。这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画的桥,说说它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三、训练表达,口述要有中心,较具体

口头表达是作文的基本,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造句的同时,就应该抓紧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即学生能按一定顺序,有中心,较具体的口述,就应该开辟活动的渠道,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例如:以上所举的《春天的色彩》一课,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认真读书,在读懂了课文内容后,将学生带到野外,让学生看看春天的色彩是怎样的,人们在春天里植树、播种、插秧的场面,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草地上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展开想象,看看桃花是什么颜色?柳枝是什么颜色?并要求他们用“春天多美啊!”作口头练习说话,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个个的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了。回到课堂后纷纷举手,把刚刚看到的画面说出来,课堂的气氛活跃热烈,说话的效果不错,都较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

第5篇:观察植物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习作教学;片段训练;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07-01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老师头疼,家长担忧。在教学中也发现怕写作文的学生里,有95%的是“无米下锅”,感觉没啥可写,所以在教学中要让消除“逃”作文、“假作文”,就得让学生“有米下锅”。而语文学习中,写作文又成了许多同学的“绊脚石”,许多孩子都在为“无米下锅”、无法写作而叹息。管建刚老师曾说,习作是什么?就是儿童的一种言说自由,儿童爱作文是与生俱来的。按理说,学生应该乐于作文,喜欢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相悖的情况呢?通过实践,我觉得片段作文练习四步走可以让孩子们轻松搬石、“有米下锅”爱上作文。在写作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帮助孩子明确片段作文的目的,激发写作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尊重与鼓励学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为了能够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对写作有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写作,如评选小作家,对于那些写话能力较强的孩子,让他们当选小作家,并上讲台读自己写的话,给他们创设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评选佳作奖,奖励给他们一面红旗,一个大拇指,教师帮助孩子修改片段参与投稿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激励形式,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心,爱上了写片段。在写作之前我常常和孩子们一起过赏析片段作文,让孩子们体味写片段作文的好处,尝到片段作文的甜头,进而让孩子爱上片段作文。即让他们体会到:①片段作文可以消除写作畏难情绪,激发作文兴趣,帮助孩子拥有真挚的写作情感和积极的写作兴趣。②片段作文可以帮助提升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掌握写段的基本技能,为写整篇作文打下基础。③片段作文可以发展我们细微观察的能力和“写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力。④片段作文可以养成多动笔、爱动笔的良好习惯。⑤片段作文可以为写整篇作文积累素材。让孩子走近并走进片段作文。

二、和孩子们一起确定片段作文的内容

在帮助孩子们明确了片段作文的目的后,就要根据学情和孩子一起确定片段作文训练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片段习作训练。一般来说片段作文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观察图画写片段。即在看到观察单幅彩画以后,写一段话。另一类则是观察事物写片段,它包括以下6个内容:①观察人物写片断②观察一件事写片段。③观察静物写片段。④观察景物写片段。⑤观察动植物写片段。⑥观察一个场面写片段。

每次进行片段作文时,一定要依据实情确定的写作内容,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片段作文,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引导孩子掌握并恰当运用片段训练的方法

方法得当了,才能让片段作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选择材料要对口,避免脱题。写片段前,要认真学习并理解本次作文的要求,先弄清要求写什么,然后对择口选材。否则便会脱题,所写非所要。

2.抓住顺序去观察。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在明确了“写什么”之后就要有序、有重点的进行细致观察,为言之有物、言之有形奠定基础。

3.抓住要素去叙述。在细致、有序、有重点地观察之后,就要解决表达的问题了,即“怎么写”的问题,通常在写记叙文时,要突出记叙文的六要素。其实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的片段练习也是有要素可抓的。如写人物外貌的片段可以抓住人物的身材、长相、衣着三要素来写一段话。写事的片段可以抓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要素来写一段话。而写静物的片段则可抓住静物的形状、大小、高低、色彩、功能这五大要素去写。写景物的片断,就可以以景物的住置、景物中所含的各种事物、景物的静态和动态,以及自己的想象这五个要素来写。写植物的片段,又可以以植物的形状、颜色、功用这三大要素来写。写一个场面的片段,则可抓住时间、环境、众多人物、动态四个要素来写。如果能抓住了这些写作要素来写的话,片段作文便可言之有物了。

4.划分层次来记叙。有了细致的观察,抓住了事物的要素和特点,就要分层记叙。也就是将一段话,分成几个阶段,几个层次来写。这样才容易把片段写具体、写详细。我们可以按比较常用的构段方法来写作,如此便可让片段言之有序,且枝繁叶茂了。

四、持之以恒,坚持片段写作

没有谁天生就是写好作文的,那些写作优秀的人有个共同的法宝——持之以恒。他们都在不停地观察、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不停地修改,他们的写作水品才在不停地提高。一两次片段练习是绝不会有什么奇效的,所以一定要坚持真诚地、得法地写作,这样在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中,写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第6篇:观察植物的作文范文

观察力是心灵的雷达,张开它,才能将知识的信息一一捕捉。要想写好作文,不深入生活认真观察,那是绝对不行的。没有对自然景物的仔细观察,就不会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对江边景色的仔细观察,就不可能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而在观察活动中,意识是最活跃的因素,积极、正确的意识活动有助于学生把握观察对象特征、获取知识、增强观察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意识。

一、树立典型意识,使表达抓住事物特征

所谓典型意识就是在观察活动中,抓住诸事物中有代表意义的事物或是一事物中有某个特征的方面进行细致观察,同时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进而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在作文中写好这个“独特之处”,并合理地将“点”和“面”结合起来,文章就能中心突出。如果面对事物将目之所及的部分尽收眼底,写出来的文章就成了面面俱到的“大杂烩”。

比如写一个人的外貌时,如果教师不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观察描写的话,那么写出来的人物外形就会相差不大,甚至会出现描写这个人或那个人都可以使用的词句,可谓千人一面,写到人物就会这样:一头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同样是眉毛、眼睛、鼻子,人与人却长得不一样。只有让学生树立典型意识,抓住被观察者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二、树立联系意识,使表达井然有序

教学中,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观察时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但是叙述时,却七零八落,没有中心。究其原因,是他们在观察时对事物的整体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没有把观察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其中表达一个中心。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意识,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观察事物,切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局部就贸然下结论,以偏概全。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因为他们观察能力还不全,往往在观察事物的时候,知道抓住特征,却又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其次要做到观察有序。静止观察时要注意远近、上下、里外、左右、前后、南北、高低等。如观察一种植物,教师在指导观察时,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明确植物由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按什么顺序去观察?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些部分?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使学生既注意了全面观察,又不忽视植物有特点的部分。移动观察时要做到景随步移,记叙时把观察点交代清楚。如“我走进这条大街……”、“我来到了大街最热闹的地段……”、“我到了大街的尽头……”。把观察点一一交代清楚,景物随步子的移动而变化,读者就不会感到突然和凌乱了。当然,观察时的顺序并不拘束于一种形式,我们还可以用时间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但是一定要给人以完整的印象,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了。

三、树立细节意识,使表达生动具体

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微末节,包括万事万物的瞬息变化。细流之汇,可成大海。指导学生观察和描写时,不可忽视细节。小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喜大求全,导致提笔难言,甚至有题材也写不具体,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知道,生活中哪能天天有大事发生呢?然而,细节却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树立细节意识,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别让那些千差万别、多姿多彩的细节悄悄地从眼皮下溜走了。

四、树立想象意识,使表达更富感染力

观察离不开思考,离不开想象。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过程,它总是与想象联系在一起的,想象是对观察到的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处理、升华,可以加深观察的印象,牢记不忘,只有边观察边想象,才能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事物。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有发现,有所收获。

五、培养长期意识,使观察成为习惯

第7篇:观察植物的作文范文

一、培养儿童观察的兴趣

儿童观察的兴趣是很广泛的,他们能从书本上以及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摄取智慧的花朵和知识的画卷。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介绍我自己》,我请两位差别较大的同学来到讲台上,让其他学生说说他们之间的不同,再由这两位学生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恶,将两人加以区分,大家用笔写下来,写后念给大家听。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总结,认识到写人物的时候,要写出每个人物的特色来,写出他的与众不同。写得好的,其他同学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很高,观察的也非常仔细。在写自己的时候,有些同学更是拿出了小镜子观察自己。创设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一次作文课,我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手工作品,可以合作来制作。除了美术课,很少有语文课来制作手工,而且没有条件限制,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很仔细的制作每一个环节。制作结束后,老师板书了习作主题《我的小制作》,学生顿时恍然大悟。接着我进行了简短的指导,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作文。结果每个学生都写出了自己刚刚的制作过程,步骤清晰,有的学生还写出了自己在制作手工作品时的心理活动。这样自己亲手操作,既避免了学生作文虚、假、空,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制作仔细观察仔细的学生在写的时候就比毛毛糙糙的学生写的丰富。

儿童认知世界,总是由近及远,从身边开始。因此,教师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自己种的一种植物,最熟悉的一个人,升旗仪式,妈妈做饭,小卖部阿姨卖东西……要求学生每天都观察一件事或一种植物的生长,或一个细节,都写成观察日记,两个星期进行一次交流汇报,并随时加以鼓励。得到表扬的学生或是进步了的学生,兴趣越来越浓厚,观察的也更仔细了,差一点的学生从中受到了提示和指导,在下次的观察中也学会了别人的方法,有时也有了自己新的改进。长期的训练,学生从中感受到了观察的快乐,就会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

二、方法的形成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观察也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透过表面而深入观察事物的实质。有的观察只注意了一般,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忽视了有重点的观察;有的观察过于片面,因此观察的结论不正确。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全面仔细地观察。启发学生集中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物。比如观察一种动物,就要用眼仔细观看它的头、身、尾,对各个部位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已全面的了解,还要用耳去听听它吃食时、玩耍时、睡觉时的声音。不了解的地方,还要翻阅资料或者请教他人。如果只是大概的让学生看看,就不会留下深刻的影响,不会写下事物鲜明的特征。

第二,要指导学生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依据事物存在的状态,观察事物有两种基本的顺序。一种是按照空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静态观察。在引导学生观察景物的时候,特别要求他们注意观察对象的位置,可指导学生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去观察,或者根据学生的立足点和习惯自行确定观察的顺序。观察人物、动植物的外形特征,就要指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入手,然后一部分一部分依照一定的方位顺序去观察。另一种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动态观察。如观察雷雨、一节课、欢乐的节日等,就可以指导学生按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观察。根据不同对象,依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不仅能使学生观察得全面细致,而且有助于抓住观察的重点,否则东看看西看看,只会杂乱无章。

第三,指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什么是特点?特点就是指事物的个性差异,与众不同之处。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五花八门,有的事物千差万别、变化无穷,有的事物很近似,乍一看似乎没有多大差异,但是把这些近似的东西放在一起进行一番比较,它们的差异就会分明了。指导学生观察,要在全面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或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抓住事物的特点。

第四,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巩固观察的结果,丰富观察的感受。例如在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很多学生选择了描写家乡的汉江河。秋天汉江萧瑟一片,于是启发学生想象:夏天,人们在汉江戏水游泳是什么样的?冬季,候鸟们到汉江过冬又是怎么样的景象?夜晚灯光璀璨,汉江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还启发学生想象一下,十年后二十年后的汉江又会是什么样子。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拓展了思路,作文的内容也丰富起来了。

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同时会投入自己的情感,使整个文章“活”起来,具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力。

三、习惯的养成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之后,要引导他们运用这些观察方法,自己进行观察。在观察活动中,逐步养成有意的注意习惯,自己进行观察。集中注意力观察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态度和习惯,以及良好品质。如果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第8篇:观察植物的作文范文

1.培养“看”的素质

创作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再现,小学生的作文虽谈不上创作,但仍然离不开五彩缤纷的生活空间,因而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现今,我们作文教学的任务仍然要解决好学生的无事可记,无情可抒或写什么的问题。不少学生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一到写起文章来就灰心、苦闷。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熟视无睹。对事理的认识比较浮浅。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教师作文训练前的适当启发引导。如要求观察一种植物,然后写一段短文,要求写出该植物的外形特点,文字清楚,语言得体。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时,引导学生除了对某种植物的—般属性做细致的观察,更应指导学生认识这种植物的独特性。紧抓住共性与个性,如果是—个文字功底较深的人来写,文章肯定会形象逼真,脍炙人口。当然,对小学中年级作文不能够求过高,观察也不要过繁,情理也不要太深奥。

2.培养“读”的素质

学生作文,仅有观察到的素材,那还只是一种单纯的感性认识,就是有再高的观察能力,也不一定能组成一章完美的文字,因此必须加强学生文字理论素质的训练。要达到这一点,千万不要忽视了学生“读”的能力培养。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读’’对作文能力提高的一条很好的经验总结。我们的小学浯文教材,是通过专家的队真审阅和编排、典型的情文并:茂的习作范文,尤其是读写例话,认真阅渎,细细品味,从中模仿,采取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精神,吸取、消化就会对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时,应先把握住范文阅读这一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想”的素质

所谓的素质培养就是思维能务的培养。前面谈到的“看”、“读”仅停留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上。同志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学生毕竟还小,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都是一些表面的和局部的东西,写作中心然造成作文的浮浅和无序,因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卜升为理性认识,为我所用,变为已有。因而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引导。

3.1 边读边想。前面讲到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时应重视范文的阅读,实际上在阅读中,应教会学生在“读”中“想”、“想”中“读”。

3.2 边看边想。边看边想就是边观察边思考,这是由学到想,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如《苦柚》中,写的“金钱能买到山珍海味,但却买不到灵魂”一样;看《小草》,就要想到为人们默默:工作的建设者;视《蜡烛》,就应想到在平凡工作岗位燃烧了自己照亮子别人的教师。因此在作文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地思考,让学生去作文,将会人理人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

4.培养学生“说”的素质

人的语言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的表达要以口头语言为基础。因此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除了培养以上的“看、读、想”外,不能忽视学生“说”的能力培养。说的能力培养,就是为写而说,是—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也应从两方面人手:第一是在“读”中“说”。前面说过我们的教材是通过专家筛选的典型有益的习作精品。因此教学中,应在充分培养学生读想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复述能力,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像教完《趵突泉》后,要学生有条有理,形象逼真地说的同时更不能放弃在出训练中的“阅读说话训练”,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的标本,不能忽视。第二是在指导中“说”。学生的说首先应要求说得正确、完整,用词恰当,前后连贯,逐渐进步到词汇丰富,有中心,叙述清楚。那么在作文训练中就更应该注重这一点。如教师给学生命“记一次活动”一题,首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这次活动由哪几个环节构成,哪些是主要的,说出来再指导学说一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同时不妨让学生回忆活动场面,觉得用哪些词比较合适,写出来,然后让学牛想一想怎么写(打腹稿),想后让学生一段段地说出来,最后找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将全文说—说。这样,整篇文章的格局就基本完成,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写”的素质

在作文训练中,“看、读、想、说、写”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体,特别是说和写,更是水乳相融。其实在训练中,说和写是结合起来训练的。训练中,让学生先说后写,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借鉴别人长处的机会,而让学生口述时,也暴露了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师生共同解决,同时也使大家共同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问题的又一次出现,为教师批改作文减轻了—…定的负担,使教师有时间备课和设计练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9篇:观察植物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兴趣;习惯;档案袋;作文教学

“作文成长档案袋”,顾名思义,就是将“档案袋”与“作文教学”“学生成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写作素材和与作文教学有关的资料收集在一起,用于记录学生作文学习和教师的作文指导的一个小型的资料库。这个“成长档案袋”中,既透视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又反映着学生摘抄名言警句的独特感悟,是有效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尝试。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作文成长档案袋”的建立对促进学生作文成长产生的积极意义。

一、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假、大、空”现象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积累成长素材的习惯,而“作文成长档案袋”的建立,无形中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自身成长空间的素材。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同学的协助下,为了充实“作文成长档案袋”的内容,学生会慢慢自觉地深入生活、关注社会、体验人生,既读“圣贤书”,又闻“窗外事”;既观察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变迁,又探究花鸟虫鱼的生活习性……并将这些成长过程中的写作素材积累起来放进“作文成长档案袋”。当教师布置了作文任务,需要材料的时候,“作文成长档案袋”中的这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素材,就会如数家珍般地摆在学生的面前,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生活,抒写心灵,必定会真情流露,写出感人肺腑的好文章。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作文教学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抒写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学宗旨不谋而合。逐渐地,学生就会脱离“假”的写作套路,推陈出新,言他人之未言,写他人之未写,作文内容就会由肤浅走向深刻,由贫乏走向丰富,由单调走向缤纷,使学生的作文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自我生活,从而达到独抒性灵的目的。

二、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过:“生活犹如温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富,溪流自然活泼昼夜无息。”这源泉除了学生观察生活的直接材料,也包括通过广泛的阅读鉴赏积累的间接材料。“作文成长档案袋”要求学生观察自己的成长生活外,还要求学生大量吸取文学名著等文学读本中丰富的养料,就像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它是创作的根,根扎得越深,根系就越发达,就越能让植物繁花似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或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相关杂志,都要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一边做笔记,一边写读书体会;一边写读书体会,一边谈读书感悟,哪怕是一句话,或是一段点评都行。渐渐地,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与鉴赏中得以提升,“阅读古今名著、鉴赏精彩片段、摘抄名言警句、点评好词好句、锤炼遣词造句、尝试仿写改写、交流探讨写作技巧、发表自己人生感言”等方式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因为阅读鉴赏本身就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而这种个性化的阅读鉴赏最容易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学生一旦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作文创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成长档案袋”的精品越来越多,激发的潜能也就越来越大。

三、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激发学生大胆创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同学的督促下,学生“作文成长档案袋”里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来自自身的、他人的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当学生品读着这些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材料的时候,当学生品读着别人创作的精品的时候,他们也会产生将“米”煮成“饭”的热情,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和时间情况,安排片段训练,诸如肖像描写、动作细节、景物描摹等容易写作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进步的喜悦;也可以安排课堂作文,加强写作前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构思、灵活运用方法、用于创新,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构筑作文的大厦,用自己生花的妙笔抒写真实多彩的生活。那些写作能力稍差的学生,只要他们在写作中流露了自身的体会,哪怕是一丁点的可取之处,教师也要及时表扬,保护他们的创作激情;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写出满意的作文,就要大力赞扬,激发他们更强烈的表达欲望。通过这样的不断磨炼,就会越写越顺,越写越精彩,越写越想写,也只要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得以良好的催化并滋生出更多绚烂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