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历史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焦虑 认知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来访者:夏某,女,16岁,高一学生,与父母同住。父为技术人员,母为来访者所在中学教师,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父母对其期望较高,所以在学习上的要求比较严格。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关系好,其好胜心强,从小活泼开朗,性格外向,自尊心强,凡事追求完美。主诉因“害怕化学考试,出现紧张情绪”而就诊。选择scl-90、sds、sas心理测试,结果发现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常模,有轻度抑郁和中度焦虑。
原因分析:(1)生物学原因。来访者16岁,处在高一第一学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再加上处于发育期的青春期女孩,自尊心强,心灵易受伤害,一次考试的失败情绪容易泛化到每次考试;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2)社会原因。夏某由于经历了一次刺激较强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受挫;在夏某的成长环境中,家长、老师一直都很呵护、关注她,使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尽善尽美,认为自己不能也不会失败。(3)心理原因。个性因素:自我要求高,好胜心强;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化学考试失败,影响自己的总成绩,害怕失败;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不应该失败,一旦失败,便会情绪低落;持久性负性记忆:一次考试失败一直困扰自己。
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夏某担心、焦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积极地自我暗示与放松技术,降低其焦虑水平,增强其自信心。(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使来访者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受挫和处理挫折的能力,促进其完善个性,心理健康正常发展。
第一次咨询:目的在于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信任的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方法:初次与夏某见面时,应该让夏某能够放松,接纳咨询师,正确看待此次咨询的目的,避免产生心理压力。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夏某能够放松、完全的倾诉自己的情况,收集详细的资料并完成心理测验。
第二次咨询:分析问题和治疗的实施。目的在于:(1)让夏某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其不良的认知引起的,树立正确、积极的认知;(2)学会放松。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行为放松训练法、积极自我暗示法。认知重建:咨询师同夏某一起讨论害怕化学考试的不良认知以及出现的时间、场所,帮助夏某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建立正确的或积极的思维。
如“只要我像以前一样好好准备,化学考试就肯定没问题”,“老师会帮助我的”,“我相信我能行”,“我还是一个优秀生”等。行为放松训练: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
布置家庭作业:(1)反思前几次化学考试没有考好的原因,分别从自己的内心想法、身体和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反思,越细越好。(2)按照咨询师所教的放松方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15~20分钟内放松全身的目的。
第三次咨询:巩固结果,初步实施系统脱敏。目的在于(1)巩固认知重建结果;(2)巩固第二次咨询时学习的放松方法,建立焦虑事件等级。方法:会谈、系统脱敏疗法、积极自我暗示。找出夏某关于化学考试紧张的各个步骤,按各步骤的紧张程度由小到大排列,紧张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根据同夏某的谈话,共同商定建立的焦虑等级为9级:听说要进行化学考试20分、准备进行化学考试30分、进行化学考试前一天40分、化学考试当天50分、进入教室准备化学考试60分、害怕化学考试失败70分、怕自己的排名下降80分、看到监考老师拿着化学试卷90分、正式考试100分。
家庭作业:根据建立的焦虑等级,让夏某回家后做放松练习,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0~15分钟。
第四到七次咨询采用系统脱敏治疗。共分两个过程:(1)想象脱敏。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夏某通过想象,唤起其对化学考试的焦虑,评估焦虑水平,然后通过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按照上述焦虑等级逐渐进行脱敏,直到想象中的情境出现时,焦虑程度降到0,一次治疗可推进几个等级,经过脱敏治疗,夏某在想象化学考试的整个过程时,不再感到紧张、焦虑。(2)实际情景演练。在一系列的想象脱敏治疗后,在实际的化学考试中,事先同夏某的父母和化学老师商量好,当化学考试的一系列情境出现时,如果夏某出现紧张,及时进行放松训练,达到完全放松状态时,再做题。
第八次咨询:结果比较,巩固结束。对夏某进行scl-90、sds、sas施测并与咨询前施测结果相对比。对前面进行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请夏某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夏某的变化和成长。
咨询效果评估。(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来访者症状的改善:面对化学考试不再紧张、焦虑了;父母的评价:在面对化学考试时也能像往常一样自如应对了;他人评估:化学老师反映,在最近的几次化学考试中,夏某都能应对自如,并取得好成绩,成绩一直保持在前几名;治疗后采用scl-90进行心理测验,结果各因子分均在常模范围,并且提示没有焦虑和抑郁;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对其父母的询问,发现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夏某对化学考试的担心、焦虑,改善了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其自信心。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咨询,使夏某对考试的失败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了受挫和处理挫折的能力,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使其在以后面对挫折时能够产生正确的认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业务档案;建立;管理
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把教师业务档案保存起来不仅是学校的历史财富,也是教师个人的财富,通过业务档案,教师能看到自己在从事教学与教育科研中的成绩,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激发工作热情。因此,档案工作人员也应该认识到教师业务档案的重要价值,更好地为教学第一线服务。
一、原始材料的搜集
(一)历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本人申报材料是基本材料,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该教师一定时期内的专业技术水平。几年来多数教师已积累了3次,有的已达到4次。
(二)每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表及师德评价,综合技能评价、公开课评价、教学评价等。
(三)学历证明复印件。教师是终身学习制的,因此,继续教育是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不少教师通过在职或离职进修获得新的学历应及时充实。有的由本科达到硕士再达到博士学位。
(四)各类荣誉证书复印件。包括各级各类的优秀、先进;论文获奖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获指导教师奖等。
(五)学术成果复印件。凡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教改经验、公开出版的专著以及编写的教学用书。这些复印件必须有书刊的封面和目录,以保持其真实性,它是衡量教师、教研最有份量的见证。
(六)课题立项申请书、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
(七) 对本单位的集体荣誉、各种集体证书等各项成绩的证明、归档分类也非常重要,原件要重点保管存档,并且要留足够的复印件。
以上材料,不是一次搜集完备而是应随时积累。前两项材料由组织掌握,后五项材料需本人提供。开始时,我们主动向教师索要,并逐一验收,后来教师也逐步明确了提供这些材料的重要性,感到材料保存在档案室比存放在自己手中更安全、更可靠,查用方便,所以一产生上述材料,便主动上交到档案室。 以上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常的分类、整理,把功夫下在平时。
二、整理与归档
(一)随时搜集。随时收到材料后,先用简易袋子分人保管起来,要求做到不错失,不残缺。
(二)定期整理。每年年底对收集的材料,按规范进行裁切、裱糊、折叠。其次是拆开原档案进行分类编排,然后是重新编造目录活页装订,最后按一定顺序归入本人档案盒。这些年来,有的教师的业务档案已积累了厚厚的一大册。 也有利于教师平时的查阅。
三、利用和管理
教师业务档案为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提供了有用的依据。每逢评聘职称时,学校都要召开职称评聘公示会。我们这时要将教师业务档案送上门,通过利用业务档案向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来衡量是否符合评聘条件。业务档案为学校领导做好评聘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在管理上,严格执行借阅制度,确保档案安全。部门借阅,一般在档案室,特殊情况,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借出,但不得超过借阅期限。本人要求查阅,须经领导同意,但只能借阅不能将档案带出档案室。有关组织推荐意见、鉴定、民意测验一般不允许查阅,专业技术人员调动工作时,其业务档案应及时转入有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转出时必须登记注销手续,不得个人自带。
四、体会
教师业务档案为新时期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新课改后不仅对学生而且对教师提出了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即为面向教师未来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发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制定发展目标,调动教师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师后续性发展创造条件。教师业务档案由于对教师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等有详尽的量化记录,因此,为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转贴于
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业务档案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除了反映量化的第一手资料外,也开始注重质性评价材料的收集。例如师德的评价、综合技能评价、公开课(示范课)评价、教育教学反思、师徒结对、谈话记录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因此,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应增加相应的栏目,全面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桂娟,刘新艳.谈高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兰台内外.
关键词:高中历史;导学案;应用
导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一、运用学案导学法,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
学案导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备课环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前设计学案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教学要求和目标,细致地钻研教材,从而提高学案编制质量。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预习方向,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运用学案导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案导学法的应用,使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也通过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案导学法的应用,学生可以提前一天得到相关学案,并利用课下时间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并通过提前预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和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新课程的重点难点等。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学案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步骤,从而能够提前预习准备,而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完成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与学习任务,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中。也加深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三、运用学案导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学习方式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本文对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加以探讨。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的特征
在教学中,案例的使用经常会被泛化,只要是用于教学的实例,如教案、教学体会、教学实录等,都可能被称为“案例”。为了区别教师经常使用的各种例子,本文将“案例”界定为用于学生探索学习用的专门实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具备如下特征:
1.情境化。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实例,但这些实例往往不具备情境性,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可以使用从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在巴黎逐渐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事例。一般教师会把这个实例作为“举例”讲述给学生,而且不可能讲述得比较详细。如果把“温州城”事例加工成案例,使其成为一个有迁移背景、具体时间、地点及移民生存状况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情境”。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
2.典型性和针对性。地理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过的一类教学资源。专门为教学开发的案例都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教学案例,自己开发教学案例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即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也大多是一些未经加工的素材,如新闻报道。尽管这些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并不是专门为地理教学准备的。
3.内容丰富、相对完整。一个出色的案例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4.可读性强。优秀的教学案例常能吸引学生阅读。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既然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如果学生对阅读案例失去兴趣,案例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案例应有既能令人愉悦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特征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教学过程开放。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2.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
3.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四、高中地理实施案例教学的要求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2.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人们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地理教学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所在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与外围的各个环节尚未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来看,还存在“高、大、空”的状况,在内容和形式上也还缺乏综合创新。为此我们要注意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全新尝试,在方式方法上都必须有所创新,要调动一切因素、一切手段,加强与其他相关的方式途径的配合,尤其是与现代高校的手段载体相配合,以便为今后进一步搞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开阔的空间视野和更为切实可行的措施途径。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应具的创新对策和途径主要有:一是要选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二是要抓住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要区分不同层次,切合实际进行教育引导;四是要充分运用有效载体档案,营造思想教育的社会氛围。此外,还必须改进方式方法,既要强化整体部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也要扩大社会覆盖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还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式的现代化,更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折服力。其中,为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和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即是时下非常现实及有效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的新兴的高效力载体档案。
信用档案
信用档案在我国是一种新事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和管理严重滞后,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随着个人的发展及其消费的增长,个人信用问题也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讲究信用蔚然成风,信用就是财富,信用就是生命,信用作为商品渗透到了社会经济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我国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适用市场经济的信用档案及信用档案网络体系,正在我国开始形成,这一网络的形成将对信用风气的培育起到关键性作用,而且对于构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匹配、和谐的个人信用档案(电子档案)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所谓个人信用档案是指由公共部门保存的,反映某一特定公民的基本情况、财产情况和信用程度情况的原始记录,是个人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对个人身份加以判断的重要依据。它由三方面构成:个人的身份证明及社会档案(主要在品行方面即反映本人基本情况的材料)、个人的收入及财产情况、个人的信用记载情况(即自身信用行为管理的原始记录)。其中,个人的信用记载是个人信用档案的核心部分,表明了其信用度状况。
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建立个人信用系统。依托高度发达的电子网络,美国的个人信用系统十分完备,大学生毕业后,银行均可通过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掌握他的行踪和收入,从而有效控制风险。所以,尽管美国大学生贷款率达70%,不良还贷率却很低。我国首个助学贷款商业运作模式在重庆工商大学正式展开,在这个模式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表面是由助学贷款引发,但实际上是意图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更多的同学都在信用这个问题上引起足够重视。
个人信用档案涉及面宽泛,只要与信用主体的道德品行、经济活动有关的记录都包括在内。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与推广,除了关涉诚信教育,还有另外的警戒作用。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的建立是无形的眼睛,能够于更长时间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善意地盯视着同学们的诚信轨迹。有一天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建立起自己的信用档案而不是凭借拍胸脯说自己信用好、说话算数,届时关乎大学生的信用证明就不再艰难繁复了,而是直截了当地任由个人信用档案说话。进一步讲,在我国,应该在厉行诚信教育的同时,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加大失信的成本和违约的成本。也就是说,个人信用档案必须和失信行为的制裁机制相联系,如果对失信者不能有效的惩罚,就不能有效地改善社会信用状况,那么个人信用档案就会形同虚设,毫无意义。因为信用问题不仅是道德感召能解决的,还必须有具体管理制度来约束。当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因此,个人信用档案的建设与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
心理档案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关涉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心理压力普遍增大。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心理困惑原因既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也有自身因素。其中,实行心理健康档案制管理是有效地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
2004年,云南省教育厅即决定对全省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了解全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特点,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在全省高校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据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披露,山东省2005年对全省62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这些高校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占所在学校学生总数的71.25%。在安徽大学,每一位大学新生都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心理测试,学校根据各自的成绩给学生们建立“心理档案”。据新华社石家庄2006年3月16日电,从2006年起,河北省高校将逐步为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与此同时,从新生入学开始,还将为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状况档案。由此可见,个人信用档案与心理健康档案,可谓是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匹配、相辉映的新“双子星座”——即高效力载体档案。
一、背景分析
(1)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概念界定。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开展交流与合作等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谓传授式教学,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所学习的内容只需要经自己加工后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再现或直接加以应用。研究者在对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进行了八个方面的对照分析之后,又从四个侧面来论证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通过探究式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辨析,纠正了一部分人对探究式教学的片面理解,从而促进了探究式教学的进一步实施[1]。
(2)实验探究式教学在我国化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在我国,关于探究式教学依旧是基础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要求教师逐渐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素质、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参与和体验;关注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坚持把学生看作教育活动的真正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从现行的化学教材来看,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其相似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模式1: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问题――实验事实――讨论――结论――应用。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的根源,是学生通过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实验事实是学生在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然后根据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得出结论、进行应用。实验模式1是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模式,它适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概念、定律、原理的教学。
模式2:实验探究教学模式2可以概括为:问题――实验事实――推断――论证――结论――应用。模式中的推断是指根据已知的知识和规律,对未知的知识和规律进行推断和解释。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的推断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通过实验验证推断的合理与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验证包括实验验证和理论验证,其中实验验证是最直接、最可靠、最有力的方式。
(4)通过化学实验实施探究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做法可有如下几种。
①改进演示实验,实施探究教学。改进或增设教师演示实验[2],是恢复光大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最好的契机。这是因为教师演示的不仅仅是实验操作的本身,更是探究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示范。同时,又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具体过程。
②通过随堂实验,实施探究教学。随堂实验的设置[3]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因其方便、快捷、手脑并用、兼顾教育功能等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以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中“钠的化学性质”内容的教学为例,谈谈其通过改进化学教学的演示实验和随堂实验,对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的几点收获与感受。
二、教学案例描述
情景1: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问题一: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比如铁、铝是如何存放的?可钠在常温下却只能这样存放(展示盛放金属钠的试剂瓶),这是怎么回事?
【展示】金属钠样品
【实验探究】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教材P47实验3-1),见图1。
图1 钠的切割
实验改进:
(1)为了让学生看清钠的切面为银白色且有金属光泽,用玻璃管切割金属钠,这样钠与玻璃界面能较长时间保持光泽,现象明显。
(2)为了让学生理解钠很软,选择两片玻璃片,在玻璃片之间放一小块金属钠,让一个学生用手指轻压玻璃片。
【板书】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设计意图: 由此让学生认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钠在常温下与氧气的反应、钠在常温下的保存方法,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因为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4Na + O2 2Na2O(白)。该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情景2:
【问题】刚才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探究,推导出钠的化学性质)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复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板书】2.钠的原子结构:
【学生活动】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应该容易失去,体现还原性。
【板书】3.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4Na + O2 = 2Na2O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47实验3-2(让学生动手实验并描述出反应的实验现象),见图2。
图2 钠在空气中的燃烧
现象: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说明钠的熔点比燃点低),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
【板书】4:(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学生活动】讨论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点、线、面上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使学生充满凌乱感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且通过实验探究使知识更立体化。)
情景3:
【探究】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应的。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
【设问】如果把钠投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我们来预测一下。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49实验3-3,见图3。
图3 钠与水的反应
【问题思考】
(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为水?
【板书】5: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归纳】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熔、响、游、红
浮: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钠熔成一个光亮的小球(熔点低;反应放热)
响:有“嘶嘶”的声音(产生的热让水气化;生成气体)
游:小球四处游动(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
红:生成物是碱性的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设计意图: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通过亲自动手探究,按照“问题――实验事实――推断――论证――结论――应用”的研究程序[4],能自主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再通过设计实验进行论证,使得知识更清晰,掌握更牢固。)
三、教学反思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当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被激发时,课堂的活力就会闪现出来。趣味性实验、多媒体展示、身边的事物等元素的引入,能使课堂上同学们兴致高涨。
(1)注重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一个思维联想的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促使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于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案例式教学(case teaching method,CTM)是米 用以问题为基础,使学生通过对特殊事例的分析, 掌握一般分析原理,并借助这一原理独立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教学方法ra。这种教学模式集多种教学法 为一体,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提高临床思维 和分析能力具有明显优势。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中医 院校内科学教学缺陷的良好补充,尤其适合我校学 生对内科常见疾病的掌握。我们近年来对本课程进 行了案例式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探索,收到较好 的教学效果。其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值得在医学教 学中推广应用。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学、针灸推拿学2007 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媒体案例式教学,共100 人。教学总课时10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90学时, 实践见习18学时。根据课程大纲对每种疾病选取 1~2个典型案例,共选取典型案例52个,教材统一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内科学。
1.2 组织过程
(1) 案例的收集与多媒体课件制作。由教研室 主任牵头,各位老师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及讲授 内容对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及常见疾病,分系 统、分病种收集案例,力争做到真实、典型,由教学 秘书统一收集修订大纲,制作多媒体课件,教研室 主任把关、审核。
(2) 学生分组。将100名学生按班级分组,每组 8人左右(尽量以宿舍为单位),每组以舍长为组长, 负责组织本组成员预习课程,学习病例、查阅资料、 组织分组讨论等。
(3) 教学方法。各位老师在本节课下课前将下 节课讲授的内容以书面病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 前对下节所讲课程预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病例, 并对照预习内容分析病例,对所拿到的病例形成初 步的诊断及治疗原则。课堂上讲授首先由各组成员 (尽量让每名同学均得到发言机会)对上节课所提 供典型病例进行汇报分析,给予诊断,并提供临床 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及简单治疗原则,教师按照大 纲要求利用较少的时间进行重点知识讲解,由组长 负责记录本组病例分析的错误和不足,最后由教师 对各组的病例进行逐一的分析和点评,并指出存在 的问题。
(4) 成绩评定。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时的语言表 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结论的准确性等作为平时成绩。学期结束后组织学生期末考试,严 格批改试卷。平时成绩(占40%)加期末考试卷面成 绩(占60%)为总评成绩。
1.3教学效果
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交流观点、交换意 见、反复讨论,实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学生的注意力从漫不经心地听讲转移到积极地思 考、认真地分析;从欣赏漂亮的多媒体课件转移到 讲授和讨论的主题上。案例式教学力求在得出正确 答案的同时,更加注重得出结论的思维和推理过 程。通过案例式教学法的尝试,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学习成绩较未实行案例式教学的班级提高4.63分, 更为重要的是案例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讨论活跃了课堂气 氛,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置于医生的位置,激发了 学生的兴趣和责任感。
2讨论
(1) 临床思维水平。高等中医药院校由于受自 身条件的限制,中医类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普 遍较低,学生的课后科室见习不能充分展开,传统 的课程讲授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水平帮助 不大。案例式教学法应用在内科学教学后,对建立 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有较好的帮助,以往的教学一般 以教师根据课本手把手的利用“填鸭式”教学方式 传授给学生,学生仅能认症,不能很好的形成临床 思维方式,而案例式教学法让学生可以由一个实际 的临床病例为起点,学生可以自己通过查阅相关的 参考资料,寻找答案,并从中发现诊断要点及临床 诊断技巧,参与讨论,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良好的 互动。此举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提供良 好环境,使其早日接触临床病例,建立了良好的临 床思维模式。
(2) 自主分析问题能力。案例式教学法使学生 脱离了古老的听课及考试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习 自主性,对各种问题可以不受拘束地进行多种角度 的探讨,并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对案例的 分析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启发、引导学生的作用,教 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培养其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创造 性。通过这种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开阔眼界,提高了自主分析问题及独立处理临床病 例的能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 案例教学 意义 实施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加强,对外经济贸易量的不断增长.这必然对精通外贸知识的人才需求量扩大,但是据有关资料统计称:受金融危机风暴的影响,今年高校共有610万应届毕业生,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15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并且,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三聚氰胺”的影响,在上一年中,已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倒闭,这就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实施地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在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正好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一、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现状
1、资料不足,案例不充分
目前,在国际贸易的日常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现象,学生课上学到的大多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教师所传授的实践知识也多是通过案例进行讲解。但是,教师由于学校自身管理措施和教学任务的繁重很难切身深入到外贸行进行实践,因此教师大多通过案例讲授实践环节,而案例多是自身长期教学中积累起来的,但是大多数案例资料较旧,观念落后,脱离实际,因此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教师采用的绝大多数案例都限于片面解释相关的理论、原理,而侧重于策略、思维习惯训练、知识整合的综合性案例却少之又少,这无疑与专业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相悖。
通过上述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案例教学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在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一实施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一是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提高不了,二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其专业技能。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途径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其前提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从而围绕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如《国际贸易》概论是讲述的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有一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学好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贸易实务》主要使学生掌握国际货物运输的基本法律知识和贸易规则,基本的业务技能,能够熟练地开展外贸业务和办理业务手续;《外贸单证》主要培养学生的制单、填单及单证的缮制,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经济贸易业务人员。
2、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保证,要想提高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作为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学计划中重点突出专业核心课,如《国贸实务》、《国际金融》、《外贸单证》、《英文函电》等,同时加大实践课减少理论课的授课比重,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准备案例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学,就是能够把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而案例教学能够搭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桥梁,能够让学生融入到案例当中去,去实际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其课堂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教师授课的趣味性,为在校学生找到一条获得国际贸易业务经验的便捷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案例教学法。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他们接触企业的计划有限,因此大部分教师的案例都是通过学校图书馆的相关书籍查阅到的,信息较为落后,内容不够充实,并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也达不到锻炼学生实践水平的目的。所以,作为现代化的教师,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如网络、新闻、报刊报纸等,从而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实施校企合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实施新课程的瓶颈,那么如何促进新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日前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而案例教学是通过典型案例呈现出实际工作的情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受训者能更有效地接受新的观点和理念、提高行为技能、改进内隐决策、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则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的事件,又解析某一教育理论。因此,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教学案例关注的是学校、师生、教学问题的解决,它可以激发教师对实践问题作出多样化的理论解读,促使教师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都具有诸多价值和功能,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相长的阶梯。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促进每一位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其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2.运用案例教学,把接受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分析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换位、集体讨论、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3.记载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提升文字功底,积累教学经验。
三、研究主要内容
1、目前教师专业水平现状的剖析,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和对策;2、探索案例特性,案例学习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密切关系及作用;3、探讨如何撰写案例和案例教学,“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4、寻求精选、分析、拓展、研究案例教学的方式,有效促进教师的观察分析、文字记录、理论水平等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本园A、B教研组为研究基地,行动研究法为侧重点,采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研讨法、个案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
五、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6、6-2007、7):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开题;完成本课题的组织工作;开展园本案例的学习,培训,通过讲座、座谈、教研组研讨活动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对课题新理念能融会贯通,增强教师的的研究意识、整体意识、创新意识和教研信心。
第二阶段(2007、9―2008、7):精选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案例教学,使教师对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及多维度的解读,将具体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一并思考,从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
第三阶段(2008、9―2009、7):根据每一个教师的现有专业水平和个性化学习需要,适时、适宜地开展教学案例的撰写和研讨活动,反思自我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效促进教师的观察分析、文字记录、理论水平等专业能力的提高。
第四阶段:(2009、9―2009、12):以多种形式与方式进行课题成果展示,介绍经验,推广、汇编优秀的典型案例,整理教研活动实录,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有关工作
六、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领悟案例的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依据。观念的转变起始于头脑中原有的认识与新理论之间的矛盾,理论的学习引发了教师原有认识与新观念之间的矛盾,而矛盾解决的过程就是观念转变与认识提高的过程。
案例学习与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着密切关系和作用,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观察分析、文字记录、理论水平等专业能力的提高。感悟到案例研究的意义:1.案例研究可以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优秀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案例来传递;全校同伴的经验,通过案例来分享;教师、专家“实践共同体”以案例为载体对话与交流。2.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相长的阶梯。教学案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在典型情境中应对的策略、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3.从案例研究中发展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案例研究是教师研究特有的话语系统; 案例研究是教师实践反思的最好形式,教师正是从案例中感悟理念,学会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二)精选名师典型优秀案例,结合本园实践,组织教师研究,促进教师再学习再提高
1.以研讨为主导,交流、反思融于教学实践中。
精选名师典型优秀的教学案例,并汇编成册,教研组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时,组织教师专门学习。从而促进了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2.“观课”,研究、借鉴他人的优秀案例。“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常说的“听课”类似。传统的听课目的比较单一,而且听课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评论。而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注重在教研活动中提倡合作、互助、共享意识采用不同的形式,加强教师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
3.在研讨――实践――评议――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06年的9月到现在,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同课异构的“一课三研”等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学习理论――现场教学与探析――认识提升等研讨程序,引领老师们把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变成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三)研究自己的教学活动,提炼和积累有价值的案例
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