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投资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月光族的生活
方先生从事IT行业,是公司经理助理。一家人在无锡工作、生活。每月方先生收入1600元,太太1200元,另外每月有1200元左右的补贴,共计每月有4000元的收入。支出方面。由于房产是自有的,所以不需房租,但每月有240元物业费及小区停车费。生活基本开销1200元,休闲类花销在2000元左右。每月支出共3440元,这样每月结余只有560元。
年度支出每年递增
每年,方先生和太太的年终奖金有25000元,支出方面主要是家庭商业保险。方先生属于有一定保险意识的年轻人,他为自己、太太和刚出生3个月的小宝宝都投保了保险。寿险方面,他选择了终身寿险。他的保额是9万元、太太2万元,保额以每年5%的增长率递增。考虑到将来健康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今年,他为自己投保了保额5万元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保额以每年10%递增。另外,由于附加保险费率较低保障内容也较符合家庭需要,所以,方先生为自己、太太、小宝宝都投保了附加住院医疗保险金。夫妻两人的保障是最高每次8000元住院医疗补助,每天25元住院补贴。小宝宝是最高每次5000元的住院医疗补助,每天50元的住院补贴。保费都在500元左右。虽然是1年期的保险,但方先生说他会坚持续保。因为这种小投入大回报的保险保障非常适合他的家庭。今年他们家庭的总保费支出在5000元左右。
无贷款家庭压力减少
虽然每月结余很少,但方先生并不为此担心,因为他们家庭已经有房有车。而更令方先生骄傲的是,家庭没有任何贷款,房屋和车子的费用都缴清了。这也就使家庭的负担少了很多。由于当初买房的时候计划比较周全,购买的面积较大,家庭成员增加也足够居住,所以近年内不考虑再买新房。
家庭主要资金投入股市。目前,方先生的股票市值约20万元。由于股市波动较大,所以较难估计每年的收益。考虑到现金存放不便,存银行活期利率又较低,所以方先生选择了T+1型货币基金。“如果需要用钱,可以在前一天抛出,后一天去银行取钱,这样非常方便。”对于一共2万元的货币基金,方先生坦言并不考虑其收益,只当把银行看成自家保险柜,
孩子出生愿望多
“宝宝”现在刚满3个月,初为人父的方先生很希望让孩子将来的生活过得更好。他觉得现在家庭大多数资金放在股市中风险较大,如何才能降低风险,合理配置家庭资产是心中最大的疑虑。希望专家指点。
第二个问题是希望给孩子做个长期规划。可以为他的抚养费、教育费留出足够的资金,这笔费用该如何储备?
现在,方先生为孩子投保了附加住院医疗保险,不知道是否足够,是否需要增加其他类型保险。而自己和太太的保险到底是不是恰当也是方先生关心的问题。
专家建议一
资产配置分析和投资建议
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综合方先生家庭的财务状况量化指标: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发现方先生家庭的收支和资产负债情况,主要有以下问题:
固定资产占比较高 方先生目前的总资产为180万元,自用住房和家用车占了总资产的87%以上,金融资产仅占12.2%,其金融生息资产总量偏少。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方先生通过资产配置的调整提高投资收益的能力,同时,股票投资比例过高,风险过于集中。
生息资产比例较低且形式单一 方先生家庭的金融资产2万元,主要为货币基金,因而,扣除通胀因素后资产的投资效益几乎为零。
需增加储蓄及增值投资 方先生家庭每月的结余较低,且没有储蓄存款,但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以增加投资回报。方先生可通过自身努力,通过职位晋升以提高收入,增加储蓄。同时要实现生活目标,需要有效配置各种资产,极大程度地使资产保值、增值。
资产配置相关建议
方先生的短期和长期目标较为明确:(1)合理配置家庭资产;(2)合理安排家庭保障,完善保险计划;(3)实现资产增值、给孩子储备足够的抚养费、教育费。
方先生家庭原有的资金积累相对有限,储蓄比例较低,生息资产2万元,作为家庭应急备用金来说较为合适。但目前是全部以货币基金的形式存放,可以适当比例的活期储蓄形式存放,以应对宝宝急诊住院之类的应急支出。考虑养育孩子每月花费有所增加,如果要维持或提高目前的生活质量,需要逐步提高资产收益率。所以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使资产最大程度增值,是目前方先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高收益率伴随高风险,每年保持10%~15%的年收益率属于高收益增长,方先生家庭如果是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且没有精力研究股票投资的话,基金投资是较为合适的,这也比较符合方先生倾向的稳健理财方式,长期平均年收益可望达到10%以上。
方先生的家庭理财,可以逐步调整金融资产组合,进行多样化投资。根据方先生目前的财务状况,有以下资产配置建议:
增加少量现金及活期存款一按方先生目前状况,将部分货币基金转成现金及活期存款作为应急金。
调整家庭保险 保险是方先生夫妇长期的消费需求,但真正购买时,也要优先购买最急需的产品,先近后远,先急后缓。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保险计划,方先生家庭夫妻双方的收入相差不多,夫妇双方有任何一方发生不测,都将影响家庭的经济来源,导致家庭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所以方先生夫妇可适当考虑平衡保险比例及适当投保意外险。根据上述分析及方先生夫妇目前的投保状况,建议方先生降低部分自己的终身寿险保额比例以提高方太太寿险保额及增加女性重大疾病长期健康保险,并投保夫妻两人的意外险。
另外,对于房子和车子需购买足够的财产损失保险。一旦出现意外,能帮助自己降低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赔偿纠纷。
以上全年的保险费用方面,建议以不超过年净收入的10%为好,在考虑支出的前提下,保额是年净收入的10倍最佳。
具体投资建议
应急金如何分配。建议将现有的货币基金按1:1的比例,分别以活期存款形式和货币市场基金形式存放。增加流动性的同时保持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在投资方面,建议方先生改变目前单一选择股票的渠道,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
建议方先生增加基金方面的投资,持仓比例为现有投资资产的75%为佳。主要选择开放式基金,其中以购买已发行了一段时间且持续的业绩表现优于平均水平的基金为好。基金投资是中长期投资方式,一般至少要持有1~2年。
基金投资策略方面,建议考虑选择3~4只开放式基金投资,构建基金组合,包括债券基金、混合型基金、偏股型基
金。在股市看好的形势下,增加偏股基金的比例,相反的行情,则增加债券基金比例,以后将每年结余采用定期定额投资开放式基金的方式,来加强家庭财富的积累。
根据方先生目前的家庭状况及工作特性,建议自行进行股票操作的比重以占现有投资资产的5%比例为优,品种选择蓝筹股作为长期投资,如金融或能源股等。
另外,银行理财产品一般能获得4%左右的稳定收益率,风险相对较低。所以在资金充裕时,5万元起投资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可作考虑的投资配置。
专家建议二
家庭保险建议
家庭风险评估及现有保险分析按照人类生命价值法则,通过计算方先生夫妇收入能力的损失确定保障额度。计算额包括预计人的工作年数及每年的收入;用年收入扣除每年所需的生活费用,并根据利率折算为现额,即为收入能力的损失及人寿保险的合适保额。
假设方先生夫妇准备55岁退休,目前年收入73000元,支出为46280元,按长期利率5%计算,方先生夫妇的收入能力损失额为(55岁-29岁)×(73000元-46280元)×105%=72.95万元。当然,随着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的改变、孩子教育成长费用的增加,保险也需跟着调整。
目前方先生夫妇分别拥有9万元和2万元的终身寿险,寿险保额略有缺口。
方先生有5万元保额递增型的重大疾病保险,按照每年10%的保额递增,10年递增至10万元、20年递增至15万元,以此类推。从长远讲还是很不错的,但是近期略显不足。方太太没有重大疾病保险,应该及时补充。
Emily和先生2006年底从美国归来,7年的国外生活使他们有了一定的积蓄,并且还在美国生下了自己的宝宝。回国后,Emily投身电信行业,而先生在大学里任教。Emily说,先生的工作比较稳定,而自己的工作相对较忙碌,不过也在慢慢趋稳定,家庭收入会不断提升。
目前,两人最大的打算是想再要一个小孩,他们希望能在2009年夏天迎来第二个宝宝。如果有了2个孩子,责任肯定更重,经济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加。所以,他们想从现在起通过理财来让家庭资产稳步提高。
收入稳定资产结构简单
Emily每月收入14800元,先生8000元。每月的基本开销约4000元,房屋按揭还款需要4500元,私家车的消费为1000元。孩子现在4岁,每月开销约1000元,所以,算下来每月还可以结余12300元。
年收入方面,Emily和先生各有40000元奖金。因为回国时间不长,对于投资并没有太多了解,所以,还没有投资方面的收益。同样也没有例如保费等年度性支出,不过每年旅游交际费用需1.5万元左右。
Emily坦言,家有现金及活存有人民币25万元,美元1万元,她觉得过多了,要合理安排一下,但到底如何投资却拿捏不定。房产方面,回国时和先生购买的闵行地区住房已经升值,市价在190万元左右。自备车价值15万元。家庭唯一负债是尚有37万元的住房贷款还未归还。
如何为孩子成长储备基金
Emily的想法是,在家庭基本开销以外,为孩子单独开一个“成长基金”,进行收入较稳定、风险较小的投资,为孩子将来的开销打下基础。毕竟将来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花费为数不小的资金。该投入多少资金?是一次性投入还是按月投资?投资方式又如何选择?这些都是她关心的,希望专家可以指点一二。
保障和投资如何巧安排
同样也是为了保障孩子的将来,Emily和先生希望自身可以有足够的保险来抵御可能的风险。刚回国不久的他们没有任何保险,由于市场上保险种类繁多,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哪些险种适合自己。他们想听听专家的建议。像他们这样的家庭该购买怎样的险种?是纯保障的还是带有投资性质的?各险种又该如何搭配?
如果除去子女“成长基金”以及保费的资金外,还有结余的话,他们希望另外做点投资。“股市太复杂、也太耗神,我和先生都没有这个精力”,Emily说,她倾向于简单的投资方式。看到一些朋友在股市中亏损后,他们就不想介入了。对于基金,她愿意选择稳定的,风险比较小的。目的在于抵御通胀等压力,并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
小康家庭略有结余
曹小楠每月工资收入4000元,先生的固定收入每月有6000元。另外,曹小楠介绍,婆婆退休在家,每个月退休金也将近4000元。不过,他们并没有把这个钱纳入到每个月的家庭收入里来。“老人的钱让老人自己支配,平日里她爱买些日常用品就买,不买也没什么。反正攒起来也是留着养老的。”
在开销方面,四口之家每月的基本生活开销大概在4000元,孩子上幼儿园的托补费以及钢琴家教费用每月2000元。夫妻俩均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亲戚、同学一大堆,加上各自单位同事,人情往来之事很多,“结婚、生孩子几乎每月都能赶上一份”,平均每个月要500元左右。这样下来,一万元的月收入,结余3500元。
年度收支方面,曹小楠说老师没有年终奖,只是过节的时候会发几百元的购书券。先生每个季度有2万元左右的绩效奖,累计算下来,一年有8万元。定期存款的利息有1万~2万元。年度支出主要就是过年走亲访友、置办年货的费用,大概在1万元。另外,由于老师假期较多,曹小楠总要带着女儿出去走走,费用在5000~10000元。
曹小楠的家庭资产状况如下:活期存款5万元,定期存款分为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不等,总计有30万元;股票市值15万元,封闭式基金和股债平衡型基金市值20万元,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家庭资产总计75万元。
“婆婆的钱财还是自己打理,比如房子、买的国债都是在她自己名下,未计入我们的家庭资产里。”
买房还要不要再等
曹小楠介绍,结婚时由于不具备买房的经济实力,所以他们就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本想过两年有实力了再买房出去住”。不料,一场突发疾病夺去公公的生命。为了安慰和照顾婆婆,这两年她们便一直和婆婆生活。
“婆婆的房子是当初单位的公房,前几年已经买下产权。房子的地理位置很好,在北京的二环和三环之间,交通便利,而且我们俩单位离家不远。唯一的缺点就是,房子面积不大,有70平方米左右。四口人刚刚够住,但谈不上宽敞。”因此,曹小楠说,他们和婆婆商量了,打算买一套面积在100~120平方米的房子,夫妻俩都有住房公积金,平时不能提取,正好用来贷款买房。买房后,可以考虑把现在的房子租出去。
不过,让曹小楠和先生拿不定主意的是,他们无法判断现在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看报纸的消息都说房价在调整,我们是现在买合适还是再等一等更好呢”。
当然,买房后曹小楠夫妻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交通。“买房的话,要同时考虑买辆车。纯交通工具,10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就行。”
理财还有两大问题
陶先生今年28岁,就职于成都一家国有企业,税后月薪2000元。妻子在成都郊县工作,是高中语文老师,税后月薪1800元左右。两人年终奖约合4000元左右。无外债无住房,活期存款14万。2007年初,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尝试投资基金,先后购买了5000元华夏成长,5000元鹏华动力增长,2000元博时第三产业,2000元国投瑞银核心,2000元上投内需动力,此外在近期刚刚开通了基金定投,每月定投800元的博时平衡。家庭每月生活杂费支出合计650元,老婆每月购物300元,每年过节送礼4000元左右。双方父母身体健康,均有社保,以后养老不存在任何问题,能自给自足并每年结余2W左右。由于妻子年龄已经不小(28岁),陶先生家里准备明年就要baby。同时计划未来两年内在成都郊县购置一套房产,约合15万左右。陶先生现在比较发愁的是,baby出生后如何进行长远的投资,储备他以后的上学、留学等费用,同时又不影响家庭的生活品质。
【财务状况分析】
陶先生和妻子的工作都非常稳定,家庭收入预计在未来几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属于典型的工薪阶层。目前正处于家庭形成期,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为了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家庭往往有很多大额的家庭建设支出计划,如购房、装修、购买一些高档用品等。家庭未来负担预计较重,而同时可积累的资产有限,家庭需要追求较高的收入成长率。但此时尚属年轻,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适当进行投资,以期在尽可能降低家庭财务风险的基础上,稳步积累家庭财富。
从陶先生家庭的年度收支情况可以看到,年家庭收入49600元,年开支较少,每年大概在15400元左右。年节余占年总收入的69%,可以看出家庭的储蓄能力相当强,家庭的开支计划和预算能力很强,远远超过了标准值40%。
从家庭资产负债情况来看,银行存款14万,开放式基金16800元(成本),此外没有任何资产和负债。可以看出家庭活期存款较多,闲置资金丰富,占到家庭总资产的90%,而闲置资金的再增值能力却很差,投资资产比例不足。一般来说,家庭应当拥有一定比例的金融资产,通过投资增值家庭的闲置资金,是最省时省力的方式。此外,从目前家庭投资情况来看,陶先生比较倾向高风险的基金投资组合产品,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设定出不同风险的产品组合,分散投资风险,获得更大的收益。
家庭保障情况。目前陶先生和妻子的单位都为他们购买了足够的社保,但保险保障稍显不够。可以先理清家庭的保障需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妻子购买部分定期寿险、重疾险、医疗健康险等常规保险。
陶先生自己的保险保障也应加强,家庭购买保险的费用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5%就比较合适。
【理财规划建议】
控制投资风险,构建更加合理的基金投资组合
陶先生家庭目前正处于形成期,虽然未来预计开支会加大,但家庭结构年轻,家庭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强。而目前从陶先生的投资渠道来看,大部分资金以活期储蓄的方式留存在银行,虽然能带来稳定的投资收益,但收益偏低,不能有效的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风险。由于在今后两年内,家庭都会面临较大的生活目标支出,陶先生可以将部分活期储蓄投入于灵活多变的开放式基金市场,增持开放式基金,构建合理的基金投资组合,间接进入股票市场。
陶先生不到2万的资金配置的基金品种达到了6只,投资太过分散。此外,陶先生投资的这六只基金,全部是股票型基金,风险太多集中,一般来说,在进行基金投资时,不要一味偏好购买同一类型的基金产品,可以考虑组合持有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分散风险,同时根据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适当进行调整,制定合理的基金投资组合比例。
建议陶先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2-4家基金公司旗下3、4只不同投资风格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这也是常说的“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陶先生在给到基金投资数据时,未对前期基金投资情况做一个有效的统计和评估,我们使用财智的家庭理财软件,为陶先生制作了基金投资一览表,该表中能有效反映目前陶先生基金投资盈亏情况。见下图。
可以看到,目前陶先生家庭所有的开放式基金投资中,不到半年,投资总回报率达到了30%,相当可观。但通过对这部分基金在5.30和6.4的大跳水行情中的表现,净值普遍受到了比较严重的侵蚀,整体表现出的抗跌能力要比平衡型及债券型基金稍差,这样的基金投资组合的抗跌性较差。一般来说,在任何环境下,投资者需要留存部分备用资金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目前股票市场出现宽幅震荡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利用资金进行补仓,从而摊低原购买基金的成本。
因此目前来看,震荡行情的出现,对陶先生家庭来说,既是危机,又是时机,陶先生家庭可以构建更加稳健的基金组合,增加配置平衡型和债券型基金,增强投资组合的抗跌能力,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可以将14万的活期存款做以下分配:
① 准备家庭应急准备金。目前持有的储蓄及基金类资产与月支出的比例高于合理的水品,鉴于明年有生育baby的计划,考虑留存4万的备用金,其中1万以银行活期存款方式持有,其余以货币市场基金方式持有。
以货币市场基金的方式持有,投资成本低,资金到帐迅速,是家庭理财活期存款的替代品,年收益在2%左右,并且收益免税。
② 调整目前的基金投资组合,增加6万左右的开放式基金投资,增加配置平衡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债券型基金风险较低,收益较稳定,是个不错的选择。平衡型基金风险高于债券但低于股票,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部分债券市场和货币工具,年收益率大概在10%-30%左右。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目前市场上刚分了红,口碑较好的基金公司旗下管理的开放式基金产品,象华夏、博时、上投摩根等基金管理公司。
基金定投计划是个长期的过程,可以继续坚持。
家庭情况
王先生,32岁,某公司高级业务主管,年收入15万元,1997年购买养老保险5万元(交费20年),重大疾病险2万元(交费20年)、意外伤害险2万元、意外医疗险5000元。
妻子刘女士,29岁,公司职员,年收入5万元,2003年购买重大疾病险5万元(交费30年)、意外伤害及医疗险各1万元。
王先生父母均为退休教师,今年60岁,各有退休金15000元/年,并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今年年初,王先生夫妇喜添贵子。一家五口现居住在一起,房屋为2004年所买,价值54万元。
具体资产负债及收支状况如表1、表2所示。
理财目标
(1)置业计划:20年后购置一套价值150万元的别墅。
(2)子女培养计划:幼儿园费用2万元,后期教育费用15万元。
(3)赡养费:双方父母的医药费用2万元/年。
(4)创业计划:妻子刘女士打算5年内创业,需要启动资金50万。
财务分析
这一五口之家属于有中国特色的典型家庭结构:上有老下有小,三代同堂。
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该家庭的资产状况还是很健康的,只有数额不大的房贷。家中四人均有较完备的保险保障,家庭收入也较高,但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王先生,在长期项目上(如房产、子女教育费用)开销较大,家庭风险承受能力一般。因此一方面要争取开源,另一方面要提高资产收益率。
从资产结构角度来分析,投资占现金资产比例为71%,说明家庭投资意识很强。但其中股票投资占比76%,与其家庭风险承受能力不符,需要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
理财建议
保险
案例中,家庭年收入合计23万元,一般来说,年保费支出占年收入10%比较合理,建议适当增加保险。两位老人已有社会保险,现在因年纪较大已不大适合购买商业保险:王先生作为家庭经济支柱,工作压力大,
子女教育计划
选择基金定投作为子女教育金储备。为追求稳健收益,建议选择一只债券型基金,假设每个月定期定投500元,平均年收益率预计为5%,18年后的本金与收益的总和是174601.01元,足以实现理财计划。
现金盈余
扣除保险支出、教育储备金、必要生活费用后,王先生家庭每月还有较多结余。这部分资产可以用来应付短期生活支出,比如双方父母的医药费2万元等。建议同样以定期定投的方式,将现金结余投资于股票型基金或积极配置型基金。
创业计划
建议谨慎创业,初次创业最好选择启动资金少、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项目。该家庭目前有流动资产大约70万元,50万元初始创业资金占到了家庭现有现金资产的71%,一旦创业失败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建议用其中15万元投资基金,使其在5年内增值到50万元。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A股市场也是空前的繁荣。这15万元的投资计划可适当激进一些,尽量最大限度去分享当前牛市收益,比如选择投资风格相对激进的股票型基金产品,年收益率目标为20%,5年后本利金额基本可以达到投资目标。
置业和养老计划
流动资产70万元,除去创业计划用去15万元,现有55万元需要重新配置,以实现理财目标。未来的理财目标主要是购买价值150万元的别墅以及20年后夫妻双方的养老问题。
为筹足这些费用,建议用10万元购买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债券型基金,增加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假设年收益率为5%(平均回报率),则20年期满可实现26.53万元的本利资金。
用10万元购买指数型基金。中国A股16年来平均收益率22%,投资指数型基金可以规避掉其他非系统性风险。如果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8%,那么20年后到期本利为46.61万元。
将25万元用于积极性投资。建议股票、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封闭式基金等高收益产品都配置一些。预期平均年收益率在10%以上,20年后到期本利可以达到168.19万元。
家庭财务分析
方先生42岁,是一家教育机构的创始人,年收入80万元。太太42岁,在政府机关工作,年收入20万元。他们有一个14岁的女儿,在美国念高中。方先生前几年买了两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投资,目前市值总计大约800万元。
方先生家庭每年正常的生活支出约为20万元。女儿的留学费用每年约为40万元,如果计算到女儿念完大学,方先生在教育费用方面的投入需300万元。目前家庭存款200万元,其中100万元作为女儿教育金的保底储备放在银行,另外100万元打算做一些投资。
在上班人群中,方先生的收入属于中高水平。同时,家庭的固定资产量(房产)价值不菲。然而,他依旧感觉生活并不完全稳定。每年的现金结余和投资收益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同时总担心各种意外情况影响到女儿的教育。目前,他希望拿出100万元进行投资,期望的年化收益率为8%,跑赢通胀。方先生家庭财务和资产情况分别见表1、表2。
理财目标
根据方先生家庭的财务情况和需求,制订了如下理财目标。
(1)安全稳健。
(2)优化现金流。
(3)避免极端风险。
理财策略
在方先生家庭的理财目标中,每一个目标都以保证女儿教育为前提。因此,在给方先生进行家庭财务规划时,我们分为正常情况和极端情况进行了安排。
家庭财务正常运转时
方先生在家庭财务正常运转情况下的理财目标为资产增值,跑赢通胀(期望收益率8%以上)。
因此,从资产增值性的角度出发,建议方先生将现有的200万元现金全部用于投资;而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建议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一部分投资于较稳健的固定收益产品,另一部分投资于波动性较大、预期收益率也更高的权益类产品。完成投资安排后,方先生日常家庭资产状况见表3。
方先生于2014年年初执行了上述计划,至2014年12月1日,方先生投入的100万元阳光私募类产品的收益为48万元。综合固定收益产品方面,整体资产无论从安全性还是收益性上,均达到了方先生的预期。
规划后的资产配置明显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但是也带来了流动性风险。对于小规模短期流动资金,方先生完全可以自行解决。但是对极端风险下所需的大笔流动资金,则必然会打破原有投资计划,影响收益,甚至可能迫使方先生在承担损失的情况下,强行变现。
家庭发生极端风险时
从方先生夫妻双方的收入比例来看,方先生为家庭支柱。假如方先生发生极端风险丧失收入能力,对于家庭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尤其会影响到女儿的教育金储备。因此,针对极端情况下,必须进行相应的刚性支出对冲,保证家庭整体正常运转。
方先生可将极端情况下的理财目标设定为不消耗家庭已有的现金/房产,日常支出全部由投资收益覆盖,重大支出全部由保险覆盖,资产组合产生源源不断的终身现金流。
因此,在发生重大风险的情况下,首先将方先生的阳光私募类产品转化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方先生家庭遭遇风险情况下的规划见表4(特指女儿教育期间内)。
而针对于方太太和女儿发生风险的情况,由于并不对家庭收入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只需要基本保障即可。经过规划,方先生一家需要配置的商业保险计划见表5。
方女士30岁,在一家中资公司从事人事工作,平均月收入固定1万元。先生与人合伙经营一家公司,收入不稳定,目前月收入1万元。家庭每月花销连房租8000元。
双方父母都有完善保障,不需要夫妻二人贴补。两人决定今年年底在上海徐汇区买房,面积约90平方米,为此,家人准备了买房资金300万元(目前是现金和储蓄)。方女士家庭所有资金皆用于投资,其中一部分投资于先生的公司,另有100万元投资于股市,目前套牢,股票净值约75万元;另有存款约40万元。
理财目标
①除方女士有综合保险外,夫妻二人皆无商业保险。方女士意识到家庭风险较大,故而想优先考虑保险计划;
②在徐汇区买房,面积在90平方米左右;
③夫妻二人计划在妻子55岁时退休,届时希望保持现有生活水平。
财务分析
①方女士家庭月总收入2万元,生活日常开支8000元,月节余占月收入的60%,消费支出规划较为合理;同时目前没有负债,整体资产状况良好;
②家庭抗击风险能力较低。夫妻二人都来自外地,目前只有方女士有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包括工伤、住院医疗和老年补贴等三项保险待遇),无法抵御家庭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意外(如疾病、伤残等)对家庭财务的冲击。
③方女士这个双薪家庭,丈夫在自设的公司工作,收入不稳定,这本身属于创业的高风险投资,另一方又把储蓄投资于股票市场,同属高风险,这增加了未来家庭财务的不稳定性。
④方女士持有大量现金,计划购房,还可以投资一些流动性强、收益稳健的理财品种。
规划与建议
合理规划适时购房
现有的综合保险不能有效地规避家庭财务风险和健康风险,我们建议方女士家庭拿出家庭年收入的10%,为夫妻二人各买消费型的重大疾病险100万元保额和意外伤害险100万元,这约等于现时家庭开资的10年保障。每个家庭都应该准备一笔家庭开销的应急金,以备不时之需。
考虑到陈先生收入不稳定,建议方女士准备至少6倍的月支出,约5万元作为家庭紧急准备金,可以投资于债券基金或三个月定存也可以。作为企业经营者,建议陈先生把股票池的资金撤出最少50万元改为定存,假使公司将来需要资本金补充,这笔稳健而流动性高的准备金可及时派上用场。
通过沟通,我们了解到夫妻二人打算在徐汇区,近地铁口的位置买房,目前均价大约在4万元/平方米。按面积为90平方计算,夫妻二人大约能买总价在360万左右的二手房。
由于两人只打算首付230多万元,装修计划10万元内,剩余100万元用于投资。按30年贷款期限来算,购房后等额本息月均还款约为8500元,到时家庭月节余将在6000元左右,月还贷低于家庭收入50%的水平。就目标而言,方女士家庭的置房计划实现起来不算困难。
由于方女士购房的目的为自住,属刚性需求,购房的考虑重点为还款能力与地区的选择,现时的房产调控对他们的影响不大,现在一边看房、一边观望的做法是非常恰当的。
创富理财两不误
虽然陈先生现时投资的企业未来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但相对于企业本身属高风险投资,建议陈先生把企业财务与家庭财务分开,方女士通过稳健的投资方法累积养老金,利用每月家庭的月现金流进行定期定额投资。
根据方女士的要求,55岁退休,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30年退休生活约需975万元(我们假设退休金的投资回报为5%,而年通胀率也为5%)。考虑买房后增加了房贷还款的开支,家庭的节余相对减少,方女士可以现在开始月投3000元建立退休资金池,以年平均10%回报计算,方女士退休时可以累积月400万元的退休金。
此外,方女士对理财很有悟性,她选择贷款买房,可以借助银行资金的杠杆作用,来加速家庭财富的积累。把购房基金中的100万元用于投资,只要每年的投资收益率高于房贷利率,就是一笔核算的买卖。建议这笔资金可以投资于一个中度风险的平衡型资产组合,包括信托、债券与基金等,假设年回报为8%,则20年后可累积约680万元的资产。
利用每月3000元的基金定投与100万元的平衡型投资组合,来搭建一个退休金蓄水池,可以让方女士夫妇从容地为未来养老储备足够的资金,期间,陈先生也无需为此分心,可以专心于公司经营。
好想法还需好操作
方女士已有一定的理财经历,也形成了一些非常好的理财观念,如她能够充分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并对家庭所面临的投资标的太过单一、投资风格过于激进波动过大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只是她还没有把这些宝贵的认识通过理财规划的调整,来具体落实到理财过程中。这是很遗憾的。理财,实际上是操作性很强的过程,再好的认识,不加以落实,也就无从体现。
旅游:“出境”最“上镜”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12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7840万人次,同比增长12%。从出境规模上来说,目前我国的出境市场已经是美国出境市场的1.2倍。在中国出境游热的形成中,中产阶层无疑贡献了很大力量。
调查显示:近八成城市中产家庭未来一年有旅游打算。其中,计划旅游1次、2次的比例分别为53.4%和22.5%。而其旅游计划明显地不限于国内游了。打算旅游1次的家庭中,40%选择了出境游;打算旅游2次的家庭中,2次都选择国内游的比例仅占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至少会涉及到一次出境游。
调查还发现,年收入20万以上的中产家庭表示未来一年会出境游的比例(57.1%)几乎是年收入10万以下家庭的3倍。其中,东亚、欧洲和东南亚分列出境游的前三甲。但与上海人和广东人首选东亚不同,北京人最想去的是欧洲。另外,尽管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可赴台湾自由行的城市行列,但台湾游的吸引力仍不敌港澳游。
对于出境游选择何家旅行社的调查中,大牌旅行社中选率明显较高。如国旅、中旅、中青旅三家旅行社巨头包揽了北京、武汉和成都的三甲。上海和广州略有不同。上海人除了国旅(24.1%)之外,分列二三位的是上海国旅和春秋旅行社。广州人对本地旅行社的热情更高,广之旅占据半壁江山(50%),接下来的二三位才分别是广东中旅和广东国旅。
购物:境外尝鲜受青睐
境外购物是近年来开始流行于城市中的购物新趋势。调查显示:36.6%的受访者表示有过境外购物的经历,在这部分人中还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未来还计划进行境外购物;此外还有14.3%的受访者表示虽然目前没有境外购物的经历,但未来有进行境外购物的计划。
新产品:食品代购受到追捧。调查显示:男性最想买的是电子产品(81.4%),女性则是美容护肤产品(77%),各自比对方的选择比例高出50多个百分点。但食品(包括保健品)是男女一致选择较多的产品,有45.5%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会购买。而且学历越高购买食品的比例越高(硕士:60%,本科:54%,大专:49.6%,高中:30.2%,初中:20.0%)。
广州人爱吃的天性在境外购物中也有所体现,77.8%的广州受访者计划购买食品,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一线城市(上海:31.7%,北京:26.7%)。
新渠道:代购网站开始占据市场。境外旅游依然是境外购物的主要途径(63.5%),而兴起于2009年的网络代购也给消费者开辟了一条新的境外购物方式。调查显示:有一成多(13.4%)的受访者通过代购网站(国内电子商务网站、专业代购网站、国内论坛)进行境外购物,美国购物网拔得头筹。其中,北京的受访者对代购网站的依赖度最高(28%)。对于代购网站收取的费用,半数消费者认为10%的代购费是合理的。
理财:成也股票,败也股票
对于中产家庭来说,金融投资的意义超过了一般的玩票性质。调查显示:55.8%的中产家庭属于多重收入来源家庭,而这些家庭的最主要收入组合就是工资性收入加金融投资。值得庆幸的是,35.2%的投资者表示,自己持有的理财产品过去一年有升值。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目前持有理财产品,股票(40.6%)、基金(31.9%)位列前二。而且从投资额看,股票也是重头戏,53.2%的中产家庭表示股票投资额最高。这与零点之前对新富群体、普通公众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股票和基金都是投资的“大头”。
但当问及未来一年的投资计划时,虽然股票和基金在中产群体中的持有比例最高,但两成多投资者表示将减少手头股票和基金的持有量。尤其是去年理财收益缩水的中产群体,计划减持股票和基金的比例最高,而且明显高于增持的比例(股票增持:8.3%;股票减持:46.6%;基金增持:6.0%;基金减持:23.3%)(见上图)。
调查显示:拥有理财产品的中产家庭中,通过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理财的比例超过半数(55%),其次有近四成人是独立理财(38.9%)。
但中产群体对自己理财能力的评价主要是一般(66%),认为自己能力高和低的比例则相当,分别为18.4%和14.5%。相对来说,北京(22.8%)、广州(22.7%)和武汉(24.4%)的中产群体对个人理财能力的评价相对较高,上海人则最“谦虚”(9.5%)。即使对于理财机构的服务,上海人也是满意度最低的,只有五成表示满意,而最高的广州这一比例达到了86.3%。
凌女士一家目前正处于家庭成长期,夫妻俩事业稳定,收入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属于积极型投资者。
房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凌女士一家资产构成为现金类资产8万元,投资性资产(基金、收藏品)12万元,自住房120万元,房产占总资产的85%,所占比例较大。
财产性收入偏低投资性资产仅占凌女士家庭总资产的8%,财产性收入偏低。现金属于非生息资产,只需留够日常使用即可,可保留1万元,其余转做定期存款或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低负债水平凌女士家庭资产负债率10.71%,属于低负债水平,贷款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家庭收支情况,凌女士一家收入全部为工资性收入,考虑到两人工作都比较稳定,可以保证该收入的持续性,下一步应通过投资增加财产性收入,支出方面比较合理。
二、家庭资产配置与理财规划建议
1、女儿教育金规划
凌女士需要为女儿准备的是13年后女儿考入大学的大学费用,考虑到将来高等教育的普及性,大学按照国内本科4年、研究生出国留学2年进行教育金规划。以目前国内本科每年学费和生活费支出2万元,国外研究生每年学费和生活费支出20万元计算,需要48万元的资金。同时以3%的平均年通胀率来计算,13年后教育金的筹备至少为70万元。
这笔教育金的筹集方式可以考虑通过基金定投计划进行。建议选择稳健型股票投资基金进行定投,每月定投资金为2250元左右,假设股票型基金预期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10%,13年后女儿上大学时该笔定投计划基金净值将达到70万元,基本可以满足大学教育金支出。凌女士及先生退休均在17年后,因此依靠工资收入可以支持该笔定投计划。
2、退休规划
按照国家规定,凌女士可在19年后年满55周岁退休,先生可在23年后年满60周岁退休。
目前凌女士家庭基本生活开销每月3000元,仍然假设平均通货膨胀率为3%,为保持现有的生活品质,在凌女士达到退休年龄时,家庭基本生活开销将达到5300元。该项养老金支出可以通过购买终身寿险解决,也可以通过长期投资解决。凌女士和爱人可以分别制订一份基金定投计划,每人每月各投资1000元,以10%投资报酬率计算,到达退休年龄时凌女士可获得退休金积累61万元,先生则可以获得退休金95万元,再加上社保养老金,按照80岁测算,可以支持凌女士夫妇安稳无忧的退休生活。
3、投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