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怎样教育孩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教育孩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怎样教育孩子

第1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在澳洲,库克算是中产阶级。他家拥有一所距海边很近的观海小楼,建筑面积有四百平方米。室外小花园里绿草如茵,周边种了些不知名的小花,草坪修剪得很整齐,园内还有一个小游泳池。

在库克家客厅里聊天的时候,他的儿子回来了。库克起身给我介绍,说这是他的儿子夏奇。夏奇很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夏奇看上去只有十一二岁,高高的个子,一头金色的头发,脸上潮红,微微有些汗意。我以为夏奇这是出去运动刚回来。库克说,夏奇今天出门打工了。这么小的孩子就出去打工?这让我很吃惊。

库克夫人对我说:“小孩子出去打工,这在澳大利亚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无论家里是否有钱,孩子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家长都会让孩子每周出去打一两天工,自己赚零花钱。夏奇每周要抽时间去给一户人家修剪草坪,每次打工两小时。”

我有些担心地问:“孩子能做好这些事情吗?还有,你们就不担心他操控打草设备受伤?”

库克对我说:“你不让孩子去做这些事情,他永远也做不好。当然,夏奇出去打工之前,我教过他如何修理草坪。”库克朝窗外一指:“就在我家花园里边练习。他掌握技术后,才让他出去打工。孩子受伤不可避免,我会教孩子一些避免受伤的注意事项,还有受伤后应当如何自救、求救。这些都是在实践中需要用到的常识,现用现教肯定来不及。”

库克对我说:“以前我家的花园都是我打理。现在夏奇长大了,大多事情都交给他来做,我现在是协助他打理。游泳池也由他定期清理。当然,我要付给他工钱。”

在聊天中,我还了解到,澳洲的孩子考上大学后,父母允许孩子吃住在家里,但不会帮孩子付学费,更不会给他们零花钱。孩子的学费和零花钱需要自己打工赚取。如果打工赚来的钱不够,可以申请政府贷款,工作以后再慢慢还贷。有的孩子上大学后,选择脱离家庭,住校或者租房子住,完全独立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学业。在澳洲,无论是在家长的眼里,还是在孩子们看来,把手伸向父母要钱要物,那是一种不可忍受的耻辱。

澳洲人注重对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金钱物质不应该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赚来的。当一个人有了劳动能力以后,就要靠劳动换取报酬,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向别人伸手是可耻的,即使把手伸向父母也不行。

第2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我们教育孩子时,一般都是从具体事情入手。如要求xxx对人要有礼貌,就多给他讲尊老爱幼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要求他在吃饭时,把喜欢吃的菜先让给爷爷、爸爸、妈妈,有好吃的东西和全家人一起分享。

从他一上学,我们就教育他,同学之间是好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有困难要主动帮助他们。这个学期刚开学时,一位同学在学校吐了,当天晚上xxx告诉我,并且非常自豪的说他还给这位同学餐巾纸用,我马上就夸奖他做的非常好,并且鼓励他在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要尽力去帮助同学。

另外,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我们就注重培养他开朗的性格。比如,孩子吃饭时把汤撒了,他会非常着急的说:“爸爸妈妈,我把汤能撒了,怎么办呀?”,我们不会埋怨他,加重他的心理负担,而是非常平和的告诉他,用抹布擦干了再盛一碗汤;又比如,有一天晚上孩子喝水多了,尿了床,非常不好意思,他爸爸就开导他说:“我十几岁还尿床呢!没有什么,长大以后就会好的,不用担心。”

第3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教学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1让孩子懂得感恩

在中国,即使家境困难,不到不得已,也舍不得让孩子打工,不愿意让他们吃苦受罪。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只要孩子有任何的需要或者物质欲望,父母们都会尽量地满足他们。而美国却是另一番景象,虽然我们的文化存在差异,但美国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财方面,的确有着独到之处。

美国父母支持独立,鼓励孩子从小尝试打工,让他们享受劳动成果。在美国,家庭不论贫富,总是让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中学习独立,以及养成“用劳力换取所得”的观念。因此,大多数美国家庭的孩子们很习惯打工,小至在家洗碗、扫地或帮邻居作临时保姆,大到给其他学生做家教等等,只要是可以赚钱的活儿,都会鼓励孩子去做。在学校里,校方也会让学生在一些特定的活动中学习、体验诸如募款之类的公益活动。例如,在每年的感恩节,童子军们就会外出筹募经费。在美国,我们经常会看到拿着手工饼干或慈善餐券到住宅区按门铃兜售的小朋友。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

2张弛有度,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对孩子严格,会使他做事更有分寸,不会胡来,有更好的自律能力,做事会比较追求完美,对事对人都比较认真,会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过于严格也会让原本活泼的小孩失去创造力,造成思维发展的局限性。

3尊重孩子,平等交流,鼓励独立

“变”,是处于青春期少年的显著特点。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开始发育,所以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变化是正常现象。同时,家长会发现,从这个时候开始,原本乖巧的孩子变得不听话了,他会经常抗拒父母的要求,厌烦父母的说教,拒绝父母的安排,尤其是现在大部分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更甚于孩子的内心需求,在家长武断和粗暴的指令下,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从而导致经常性的与父母争吵,甚至离家出走。这种让大多数父母头疼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正是处于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断乳期”。

所谓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希望能够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各种新问题,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的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而且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尽管自我意识有所发展,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规矩――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家长光在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才能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否则,很有可能会南辕北辙,家长苦口婆心说一堆,可惜孩子不买账,结果最后关系越弄越紧张。

所以,作为父母,要耐心地等待他们成长,给予他们理解,小心地呵护他们: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其次,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能够和他们平等交流,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最后,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反抗行为比较严重,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

第4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1 留心观察、有话可说

1.1 让孩子留心观察生活,丰富口语交际内容。生活包罗万象,教师要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这一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从中发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美丑善恶,言行举止,事情的来龙去脉等。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学生自然有话可说。如教学《海上日出》、《夕照》前,布置学生先去观察太阳出来时的变化,包括颜色、形状、还有周围的景色变化,让他们看一看,再比一比,收集相关的资料,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这样,事后有不少学生等不及上课就开始互相交流,甚至还有些会兴致勃勃地跑到老师面前汇报他们所看到的日出和夕照的不同景象。

1.2 借助各种媒介,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我县农村电视机、电话基本普及,个别家庭还有电脑,学生手头上课外阅读材料也多了,这些也为口语交际创造了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各种现代媒介,通过电影、电视、广告、网络等获取更多的信息,积累口语交际内容。

2 抛开顾忌、想说就说

农村的孩子在生活中较少与人交往,一旦与人交往时,大多表现出来的是害羞、拘束、畏缩,不敢开口说话或扭扭捏捏。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中,要注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地说,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2.1 教师要与学生结成伙伴关系,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态度可亲,语调平和,循循善诱。如:上班会课时,先让学生想想一周来我们班有哪些好人好事,哪些同学做了坏事,或者其它事,只要是事大家可以想说就说,不要有丝毫的顾忌。这时学生都会想到什么说什么。其次,当有些学生说话伤害到另一些学生时,班里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教师要耐心地让学生组织好要说的语言,再帮他们排除外界的干扰,然后,倾听学生说话,避免使用责怪或居高临下的发问,消除学生畏惧心理,使学生畅所欲言。

2.2 在口头语言交际训练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语言水平不同,有些家庭条件较差,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水平分别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评价。对于表达得体、流畅,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师应运用有感彩的语言给予肯定,表扬。当学生表达不畅或出现交际障碍时,教师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巧妙地加以引导和矫正,切记就此中断交际,更不可恶语伤人,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语言的发展。

2.3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然的氛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组织语言表达,实现理想的口语交际。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教师应积极参与,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利于发现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课文里有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教师先问:“这句话你们是怎样理解的?”很多学生会说当时没有电灯,看不见,还有的学生会说是晚上了看不见,所以很容易碰壁。这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想想鲁迅是生活在哪个年代,那个年代的社会有什么现象,老百姓都过什么日子。听后,很多学生很快就会反映过来,马上回答人们群众过着受压迫、受剥削的日子。还有些学生会滔滔不绝地说起有关的故事来。这样一来,给学生增加了很多说话机会。达到了培养的目的。

3 扬长避短、能说会道

3.1 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口语交际的互动性要求在交际过程中除了要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地表情达意外,还要求在交际过程中认真倾听,根据对象和场合临场应变。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各阶段口语交际的目标和要求。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先提出问题,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孩子?从哪看出?面对这样的孩子母亲是怎样做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跟着这些问题有条理地叙述。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个别学生比较胆小可以通过激励手段让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有许多事例证明,成功的口语交际甚至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化干戈为玉帛,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搜集一些成功的口语交际范例,共同品味学习。

3.2 教师以身垂范。教师在课堂内外与学生的交流,正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特别注重自己的语言的流畅,发言的准确。教师在学生面前待人处事,谈吐举止都要注意讲究文明礼貌,坚持讲普通话,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第5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关键词】教育;单亲家庭;心理状况

很多单亲家庭孩子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单亲家庭孩子的特点,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选择适合单亲家庭孩子特点的方法进行教育,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我认为,首先要对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状况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一、在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单亲家庭孩子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一)冷漠脆弱。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离异或失去父母之后十分痛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走出那个阴影,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情感、意志、情绪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与集体不合。也有的孩子由于家庭生活的动荡以及父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容易悲伤,情绪低沉。有的孩子甚至见到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就会心怀妒忌。

(二)自卑内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有父母亲的关爱是一个孩子引以为荣的事情。但是当一个孩子处在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自然就没有了这份优越感。有的孩子经常无缘无故地情绪低落,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不敢接触生人,有的还拒绝跟别的孩子交朋友;也有的孩子经常疑神疑鬼,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有的孩子常常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也有一些孩子喜欢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虽然有的单亲孩子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单亲孩子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三)充满憎恨。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异而对整个社会都充满敌意,他们讨厌父母无休止的争吵,讨厌父母不顾自己的感受。这种心理久而久之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班集体、对周围的亲人、同学漠不关心,对所有的事情都表现得十分冷淡,也有一些孩子甚至会故意破坏公物,扰乱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暴躁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所以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为。

(五)嫉妒敌对。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憎恨心态。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没有爱的情感,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经常挑起一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事端,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好比茫茫大海上漂行的一叶孤舟,他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才能安全地抵达宁静的港湾,才能顺利发展地走向生活的彼岸。支持和鼓励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能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前进。

二、多一点情感投入,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

单亲家庭的孩子正需要父母双亲慈爱的时候,他们的父母离异了,这给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和阴影。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教师要在情感上给予更多的投入,要主动接近他们,把浓浓之情化为亲切的话语,传送到孩子的心上,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在双向交流中实现感情的沟通,在沟通中达到理解,成为这些特殊家庭孩子的知心朋友。

三、多一点体贴温暖,让他们感受爱的滋养

孩子感受教师的爱总是具体的。教师给孩子提一次裤子,擦一次鼻涕,扣一个扣子,把歪戴的帽子扶端正,把散开的鞋带重新系好,在孩子看来都是一股暖流,一束阳光,一阵春风。对缺少母爱或父爱的孩子来说,教师给予的每一点温暖,每一点体贴,都能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升腾,上的满足。

四、多一点关心呵护,让他们体验安全幸福

父母之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圣洁的。一只小鸡卧在母鸡的翅膀下尚且感到安全,孩子在父母的怀抱中更感到是一种幸福。对父母之爱不完全的孩子,教师在面向全体孩子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在集体游戏中,在户外活动中,多走近他们,多一次抚摸,多一个暗示,多一个眼神,多一次牵手,让这些孩子感到愉悦,感到幸福,感到关爱,就能使他们在其他众多孩子面前感到平等和自尊。

五、多一点理解信任,激发他们向上的进取心

第6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但是需要分清楚的是,外国家长要教孩子的是“价值”,不是“利益”;是“人格、品格”,不是“记账、算钱”。不必用钱来教孩子懂钱,而是要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只会教出一群斤斤计较的小气财神。

一位美国母亲分享如何帮孩子树立金钱观

这是一位美国妈妈教育她10岁的女儿莎蒂如何树立金钱意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2~4岁:数钱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可以分清硬币和纸币之间的区别了,当孩子把一枚一枚的硬币放进存钱罐的时候,计数能力(这里指的是计算硬币的个数,而不是计算价值)也会得到一定的锻炼。

4~6岁:开设储蓄账户、带孩子去买东西

选择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开设一个储蓄账户,这样她就可以把一些零用钱和收到的礼金存到这个账户里。当孩子看到账户里面的钱在增长时,自己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虽然很多时候父母外出购买日常用品时习惯把孩子留在家里,不过带着孩子去买东西,让他可以看到买东西过程中父母如何对比价格也是让她树立金钱意识的一种方法。

6~10岁:分配家务

在这个年龄段,让孩子通过做一些日常的家务来赚取零用钱是最受父母欢迎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在各种节日里,孩子从亲戚那里收到的礼金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除了日常给孩子的开销,给她更多的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也很重要。

10~14岁:开设个人借记卡

美国的很多孩子会在这个时候打一些零工,当保姆或帮人遛狗都是比较常见的临时工类型。因此在这个时候帮他们开设个人借记卡,让他们学会如何平衡收支是最适合的。如果孩子想要买一部手机,父母可以预先支付,随后再让他们用打工的钱分期偿还给父母。

14岁以上:使用信用卡

如果可以顺利完成以上几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储蓄,也会更加容易学会经济独立,因此这个时候也可以给他办一张信用卡,让她慢慢学会如何在日常消费中维持个人信用。而当孩子长到16、17岁的时候,父母就该开始考虑和他们探讨上大学的费用问题了。

日本式财商教育:自立更生、勤俭持家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他们主张孩子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因此,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

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孩子如何有节制地使用零用钱,以及储蓄压岁钱。而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在孩子渐渐长大后,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本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存钱,与人分享钱财,借钱和让钱增值为主要内容的理财知识,已经融入少年儿童整个教育之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种具有强烈理财意识的环境氛围之中,让他们逐渐形成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这也为培养造就大批的优秀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犹太式财商教育:3岁识硬币、9岁懂货比三家

全球经济圈中的很多精英,如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投资家索罗斯、纽约市市长、彭博通讯社创办人布隆伯格等,都是在小时候接受了“犹太式”的财商教育:“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

儿童财商教育是一项极为细致和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教育方式上,要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和故事性,从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感性方面入手,引导儿童亲身体验、观察和认识金钱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各种作用,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以激发他们对理财的兴趣和热情,以小见大、由浅及深。同时也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尝试,让他们在家庭财务中拥有自己的角色,逐步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发儿童的理财能力,可以以如何打理压岁钱和零用钱为切入点,逐步在实践中扩充理财知识。

英国式财商教育: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理财教育在英国中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5岁至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重要性;11岁至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至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相关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法国:给孩子开设账户

法国的家长们认为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发放零用钱,他们认为,即便是小学生,都会有各自特殊的消费需要,同样需要一笔开销,对此,家长应予以尊重和支持。法国的父母还鼓励孩子将这笔看似不起眼的小钱消费掉,然后和孩子交流感受,帮他们分析消费是否合理,让孩子从中获取经验,汲取教训。

法国家长大多在孩子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划入一笔钱,而且这笔钱是不少的,有的会有上千甚至数千法郎。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

德国:打开金钱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书籍――《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告终,你会一事无成。不能用做试验的心态,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能让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的同时,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如何理好自己的钱财

理财第一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的习惯。这其实很简单,可以先从记账开始,把每天的吃穿用度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有了记账的习惯,就要认真地做总结了,比如哪些钱其实是没必要花的,以后可以拿来借鉴。不是十分必要的花费,就可以省下来,这样就可以保证月月有盈余,不至于加入“月光”一族。

手里有闲钱,接下来就可以做点投资了。现在“宝宝”类的货币基金挺多,有些很不错,要求的起始资金也不多,很适合资金不是很多的人理财;再有就是基金定投,强制自己每个月存一点,也是一个不错的理财方式。

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了。可以去做一个风险相对较高,比如股票之类的投资,不过也不能盲目地投资,要做足够的功课,并且也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如果你适合这些投资,就可以继续赚取你的财富;如果不适合,就要及时收手,千万不可有赌徒心理。

第7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家庭教育是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事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是会不断模仿学习的,最大的收获就是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三观,让孩子对学习生活等很多方面有个正确的认识不要偏激,让孩子有个好的身心。

当今社会,父母难当。我们这一代父母不是一般的父母,而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 龙成风。只要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当父母的就脸面生辉,无尚自豪。但孩子怎样才能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把他送到学校接受教育,父母似乎省心了。当父母的只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等等。其实这只是对孩子学习文化知识 的一种苍白的说教。事实上孩子需要接受的不只是文化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更不容忽视。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的事,虽然文化知识教育,学校肯定是主角,但 在素质教育方面,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这一方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予我们一个导向。书中介绍了许多家庭教 育的成功范例,范例中介绍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充满爱心,关爱他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 一个广阔的天空,让孩子自己走向成功。相比之下,我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自己认为,给孩子选择了一所好的学校,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 求,我们当父母的就称职了。在学习上平时对孩子要求严格点,除了学校的功课必须学好外,在家里要多看课外书。还有星期六参加英语补习班,星期天参 加写作辅导班等等,结果发现孩子的心理越来越压抑,动不动就发脾气,骂我们是不合格的家长。当发现问题时,回想起来,责任原来在于家长本身。当父 母的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平时指责多于夸奖。我孩子的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妒忌心较强,性格倔强中又有点软弱,不敢面对挫折和失 败。这跟我们平时不注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有关。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获益匪浅。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 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 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第8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要从小培养。方老师结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最基本的、最细小的事教起。如: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每天上学放学要求孩子和家长打招呼,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用礼貌用语;教育孩子做事不拖拉,就要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或做好某件事情,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今日事今日毕……诸如此类的小事,都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素材,我们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从自身教起,做孩子的表率。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要言传身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做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如教育孩子不打架、不骂人,与小朋友团结友爱,那么家庭就应该创设和谐氛围,尊老爱幼,语言文明,邻里和睦,正确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教育孩子不乱扔乱丢,家长就要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身教胜于言教,如果家长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孩子就能在父母的影响下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三结合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配合教育。家长应该经常和学校取得联系,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健体等情况,老师更应该如实地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告知家长,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良方。只有家校配合教育,孩子们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成长。

第9篇:怎样教育孩子范文

想想,他的话也不无道理。

国庆,先生回家度假,顺便带回一亲戚家的小男孩,因为和我女儿同龄,以为他们可以做朋友,让他们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没想到这个孩子,没有一刻能够安静下来,一会要上网,一会要看电视,一会要吃东西,上了街,见人就大声吆喝着说话,显得极没礼貌,更尴尬的是,人家用责备和鄙视的目光看着我和先生,以为我们是他的父母,其中含义自不,必言明:“你们做父母的,是怎么教育的孩子?”

女儿写作业,他在一旁捣乱,无奈,我也布置了两道数学题给他,谁知他理直气壮地说:“我是来享受的,不是来写作业的!”好说歹说,哄着他把电脑让给我写作,他手一伸:“给我钱,我去网吧!”那气势,叫我一愣一愣的,给还是不给?

先生去公司上班时,女儿只提了一个条件:以后别把这孩子带家来。

其实这个孩子刚上学时,也来过我家,那时成绩相当好,来了就和我女儿比成绩,还跟我们开玩笑说,考试老是得一百分,都受不了啦,当时我们因为他的聪明和天真,笑开了怀,没想到,短短几年,那个学习优异又懂礼貌的孩子不见了,成了一个人见人厌的孩子。究其原因,我想,和他的母亲的教育是有极大的干系的。

他父亲在外跑长途,经济条件相当宽裕,因为常常不在家,教育孩子的担子就交给他母亲。他的母亲,整天就是泡在麻将桌上,孩子放学不辅导,而且常常回家饿着肚子到处找妈妈,好不容易找到了,做母亲的从钱包里抽出几块钱,让孩子自己去买吃的。只是那些钱孩子到底是买了吃的,还是饿着肚子去打了游戏,她不知道,也从不问起。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是从来不过问,直到老师请家长到学校,说孩子成绩在班上倒数了,和同学打架了,偷同学零花钱了等等,她回来揪着孩子一顿猛打,完了,丢下孩子,又去麻将场去了。

试想,一个与赌博为伍的母亲,如何教育孩子洁身自好?一个泼妇般的母亲如何教育孩子成人后做一个绅士?一个不孝顺老人的母亲,如何教育孩子成人后孝顺自己?一个不重视文化教育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一个对婚姻不忠贞的母亲,如何教育孩子看好自己未来的婚姻?

而有些母亲,即便是在丈夫教育孩子时,也常常一味地偏袒溺爱孩子,这些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