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理念论文范文

环保理念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保理念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保理念论文

第1篇:环保理念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铁;VI设计;环保理念;本土文化

地铁VI设计是信息传播与公共视觉的载体,它与地铁的整体视觉秩序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将地铁的视觉识别系统规划纳入新的地铁视觉秩序与文化气质的整体构建之中,以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从而传达地铁的理念和文化。运用本土元素反映环保问题,以直观有效的视觉文化语言传递给大众环保意识,有助于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爱护公物。本文以长沙地铁的VI设计为研究对象,从环保理念与本土文化融合的多角度视野,探讨VI设计在地铁领域中的应用和审美体现,为长沙地铁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铁属于城市交通工具之一,为地铁研发的识别系统,如地铁LOGO、地点指示牌、工作人员制服等具有识别作用的设计称之为“地铁VI(Visual Identity)设计”。地铁Ⅵ设计在地铁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国外地铁VI设计的发展状况

地铁在国外有百余年的历史,作为视觉导向的地铁VI设计也日益完善。美国纽约地铁的文化传播不仅包括具有欧美风格的艺术品,还包括非洲与亚洲的装饰风格。莫斯科地铁建设之初,为了提升城市文化,经过不同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以各种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主题,用石英岩和大理石刻成各种浮雕,既彰显富丽堂皇,又重温历史画卷。伦敦地铁的文化主要以广告为主,目的在于让人们充分了解该企业或品牌,使宣传效果达到最大化。

1.2国内地铁VI设计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有了地铁,许多其他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当中。因为地铁的舒适、便捷、环保,不仅很快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经过提炼和加工,使城市文化的特点更加鲜明,城市文化的品位和层次得到提升。上海是世界级的海派文化都市,未来亚洲的金融中心,地铁运用时尚的壁画,让来往的人体会到上海的时尚、优雅、富有内涵的城市文化。南京地铁一号线设计专门的壁画,充分反映出南京的历史文化内涵。香港地铁将导视系统设置在站厅层的非计费区。这种设计有助于车站的管理,可增加乘客在车站内的往返次数和停留时间。整个车站的公共安全方面的标识设计均使用相同的卡通形象,色彩对比鲜明亮丽,字体效果一目了然。

2长沙地铁环境特征分析

2.1地理环境分析

长沙市地铁线路的特征及概览对视觉识别和大众体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14年4月,长沙地铁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全长22.262公里,横贯长沙东西,成为长沙市东西方向公交压力和客流量最大的交通走廊。到2018年,长沙将陆续完成1号、3号、4号、5号等4条线路,将在长株潭三大经济圈穿梭自如。可见,长沙地铁的建设和发展是长沙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同时孕育着视觉识别系统资源的新生和成长。

2.2长沙人文环境分析

长沙拥有3100年的悠久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湖湘文化,长沙文化在湖湘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以地铁2号线为例,线路途经长沙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橘子洲和岳麓山,其他新建的地铁线路也将充分考虑到长沙的人文特色,将古迹名胜和风景区划人地铁规划范围内,使人们能快速便捷地到达每个旅游景点。长沙的人文环境镌刻着文化的烙印,将城市生活气息、历史积淀等渗透在长沙生活环境的各个角落,与视觉体验融为一体。地铁视觉识别设计一定能在长沙独特的文化内涵中找到合适的视觉定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3长沙地铁VI设计分析

长沙地铁的VI设计是把长沙地铁文化推向全社会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借助于地铁VI设计,以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从而传达长沙地铁的理念和文化。目前,我国在地铁VI设计方面总体的理念指导不够,环保概念和本土文化地结合在创新运用方面依然有限,存在着对地铁特色功能、文化定位不明确和对于传统文化与环保概念感知不强烈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3.1通过地铁公共艺术来传达环保理念

在长沙地铁Ⅵ设计中以环保概念和本土文化内涵作为支撑点,通过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来吸引大众眼球,再基于本土文化上编著关于环保的小故事来反映环保理念的重要性。在设计地铁公共艺术时,可以采用湘绣这一传统手工艺――魅力丝线,岁月针传,既传承了经典文化,又用湘绣秀出了一片环保新天地。

3.2通过地铁广告来传达环保理念

地铁广告的受注目程度高、影响力广泛等特点能增加对产品的认知度。设计者可以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得、有个性的,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地铁公益广告,在创作过程中融入长沙本土的红色文化,并适时定量的在各个地点投放,耳濡目染,提高大众的环保理念。红色文化是具有革命性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化。将红色文化运用其中,不仅能让大众铭记历史,提高了自身的责任感、荣誉感,而且还严肃地传达了环保理念的重要性。

3.3通过视觉识别导视系统来传播环保理念

地铁导视设计要注意它的规范化和讲究功能第一的设计法则。通过好的导向设计来取晚大众在乘坐地铁时的情绪。在地铁这种地下密闭空间中,不合理的导向设计会导致大众产生逆反情绪,精神紧张,不利于环保理念的有效传播。因此,在传播环保理念的过程中导视系统的设计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第2篇:环保理念论文范文

一、推进完善学校环境教育管理

在本学期我校确立了由校长、书记领导,行政干部及年级组长组成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并且进行了工作分工、确立了职责。如:学生处职责是针对学生的环保行为的管理;教导处职责是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工作和选修课的开展;教科研室职责是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教研活动;总务处职责是校园绿化及环境整治工作;团委职责是环境教育主题活动、社区活动;学生会职责是科普宣传、及社团学生自发活动等。领导小组的建立和工作职责的确立,为我校的环境工作有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开展、渗透环境教育

学校通过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社团、专题教育等多种教育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环境教育。

1、本学期通过骨干教师公开课,让教师们尝试在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理念;

2、在选修课中,我校开展了数字化水质测量选修,并且结合本课内容开展了区级课题《张桥河水质调查》取得了区EPD教育案例二等奖。文秘站网-

3、在社团活动课中,我校成立了环保社团。本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壳牌美景方案”评选活动以及社区环保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同时,我校还邀请贺耀荣老师在我校开展了以EPD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专题的针对全校师生的专题讲座课,为全校师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介绍。

三、在学科渗透的同时做好宣传教育

本学期,我校以“绿色生命”为主题开展了环境、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月。本次主题教育活动从十一月一直延伸到十二月,包含了讲座、主题班会、黑板报、社区活动、电子小报制作、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在我校校园整体环保氛围的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讲座中有贺老师做的EPD专题讲座、有心理健康专家张教授的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

2、11月18日,利用学校开放日契机,开展了以“绿色生命”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在班级里建立环保氛围。

3、在活动月期间展开班级绿色黑板报评选活动,以及电子小报制作活动,使环保氛围更加浓重。

4、同时,在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间开展了环保知识竞赛,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环保责任心,也让大家学到了更多的环保知识。

四、不忘进行校园环境建设

总务处在20__年进行了学校三层花园的改建工程,并且在学校范围内进行绿化建设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在20__年中旬,我校被评为了区无烟学校,并荣获了市级绿化合格学校。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和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是密不可分的。

五、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成果

第3篇:环保理念论文范文

【关键词】环保背景;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生态环保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影响到周边的水体环境,造成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耗时很长。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也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实现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所以,在环保的大背景下,充分体现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环保理念,与周边自然环境想相协调,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论文首先从传统港口航道疏浚工程的作业方式出发,揭示出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一、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导致水下污染物面积的扩大化。有效的处理航道中的污染物是港口航道疏浚工程作业实施的前提,必须在此之前及时处理,否则就会造成污染物的搅动而使污染面积扩大化,从而直接影响水体环境的质量。对航道进行疏浚后的废弃物如何处理也是需要科学规划的,处理的不当会导致影响地下水的水质,以及弃土堆置场地周边的环境质量。

其次,由于污染物的搅动,导致无机悬浮物的上浮,而无机悬浮物是加剧水生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无机悬浮物会直接影响到水体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打破了正常水体生态环境和生物圈,会导致水中生态系统的紊乱。

再次,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是通过机器作业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机器的轰鸣声会产生噪声污染,影响了周边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而船只和机器也可能会造成机油漏油的情况,泄露的机油会直接流入水体,导致周边的水污染极其严重;同时,港口航道疏浚工程量巨大,耗时很长,工作人员长期生活在作业船只里,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也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二、环保背景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

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在环保的大背景下,认真分析传统港口航道疏浚工程队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通过科技创新体现环保的理念,并把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到工程施工过程中,这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而人的环保理念会直接决定人们的行为。环保理念是指保持原始的生态环境,或者是采取补救措施,尽量恢复已经遭受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使其恢复原样。环保理念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可能使生态环境完全恢复到原本的面貌,而是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措施。除此之外,生态的保护还能够做到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使两者之间相互依存。

三、如何运用生态环保技术

(一)合理设计航道疏浚方案

在航道疏浚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好合理的开挖方案。首先要做好调查分析,对港口航道的污染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以调查结果为制定方案的依据,使航道疏浚的方案设计的更为合理和科学,防止拍脑袋作决策的冒险主义。认真分析和估算航道上污染物的类别和总量,然后再做出细致的作业布置。其次,选用高效的疏浚机器设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企业管理条例,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选择疏浚时间与季节

应科学选择疏浚时间与季节,避开对底栖生物生存造成影响。因而必须充分考虑底栖生物这一因素,选择风险最低,环境影响最小的时间与季节进行疏浚工作,通常冬季是最为符合要求的季节。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涨潮或退潮时水流流速问题,这时的悬浮物与溢流物极难沉淀,因此就不宜在该时期进行疏浚工作或是尽可能减缩疏浚工作。

(三)加强施工控制

加强疏浚工程施工的控制是必要的,它能够保证疏浚工程的质量。如何进行施工控制,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减少水下污染物搅拌的次数,最大限度的防止其污染面积的扩大,避免污染物破坏周围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其次,开挖的范围要尽量缩小,提高开挖的准确度。在开挖之前,要充分考虑水下污泥的污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从而及时做出决策,决定这种污泥是否适合开挖。在开挖过程中,要做到开挖和清除污泥同时并举,开挖污泥的量要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出,在环保的背景下从事港口航道疏浚工作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再次,疏浚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再次污染。传统疏浚工程中基本不会考虑再次污染的问题,只要把施工工作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就行。但是在实际工程过程中,少量污泥会在输送过程中导致重新泄露到水下,而且分布比较分散。在环保背景下的施工,就必须选择更加合理和高效的施工方法,有效清除污染物,不会对水体环境造成再次污染。最后,环保背景下的疏浚施工,会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机器的轰鸣声,减少噪声污染,禁止船舶向水下直接排放生活垃圾和污水,并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

(四)科学处理污泥

科学处理污泥主要包括两方面,分别是处理余水和污泥堆放。第一,处理余水。疏浚的污泥余水中存在大量细小污染物,因此,通过采取加强堆场间歇操作、自然沉淀等措施将细小污染物从余水中清除,这样能对余水水质进行有效控制。第二,污泥堆放。污泥堆放主要包括封闭式堆放、生物性修整、集中处理以及科学利用等。进行污泥堆放场地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污泥容纳量、悬浮固体含油量、细小污染物分布情况及可塑性等因素并进行分析。

(五)合理处置疏浚弃土

对于疏浚工作中的弃土必须合理进行处置,将其当作一种可利用资源,认真分析其性质,充分挖掘其可利用价值。将疏浚工作中的弃土当作一种可利用资源,尽量用在建筑工程和其他工程中。

四、结语

总之,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非常严肃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注重环境保护意义重大。作为疏浚工程的企业,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工程中体现出环保的理念,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和国情出发,紧跟时展的步伐,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造福人类。但是,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充分体现环保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阻力的存在,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完善相关环保法律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环保背景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连增民,刘昕.基于环保理念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12(15).

[2]周海,季岚,应铭.创新设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低碳发展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J].水运工程,2012(12).

第4篇:环保理念论文范文

(一)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一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二是培养环保专业人才③。因此,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先接受环保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才能为将来从事各项与生物、环境科学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具备“渴望学习的强烈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正确对待个人与他人、社会、民族、国家、人类和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表达、交流的能力”④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环境科学概论虽然只是一门选修课,但这门课在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中却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非环境专业的学生也应当通过学习树立对人类前途命运关心和对社会持续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不断关注我们的环保事业。

(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原生环境问题(自然演变)外,主要是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所引起的。随着人类大规模地改造环境,也必将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人类的环境观念在一次次地提升,我们的学生也应该学会用一种发展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课程设置应合理

环境科学概论作为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的选修课程,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设。之前,学生大多对环境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也比较零散,大四开设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引起他们对于环境的关注。为此,课程在内容选择和组织等方面力求在阐明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也能反映环境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环境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的选择与大纲的制订应符合实际情况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材有较多的版本,不同的教材在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上各有特色。对不同专业及层次的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不同,所用教材也应有所区别。我系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环境科学概论》(仝川主编,2010年7月第一版)。这是一本针对师范类非环境专业而编写的精品教材,它着重体现环境科学的思想理念、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内容简练,重点、难点突出,非常适合作为选修教材使用。教学大纲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这门学科在课程结构中的性质、地位以及教学要求,也是施教的依据。因此编制大纲时要使其能够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材的选用、适用的教学对象、课程设置、参考书目等,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选用的教材要与大纲相一致,内容不能过多,也不能过于简单,要符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四、合理编制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

(一)合理编制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课程的总体安排,也是安排教学任务、实施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该课程既然是概论性质的,在内容深度上与环境专业的学生要有所区别,在学时上亦不宜安排过多,从教学实践来看,36学时基本上能满足教学需要。

(二)精选教学内容,详略得当

环境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在选择授课内容时除了兼顾全面系统外,更要重点突出。针对生物科学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多侧重于介绍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问题,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本教材内容包括绪论、大气环境污染与防治、水体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与防治、固体废物污染与处置、物理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全球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一些具体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前六章的内容为主,并确定每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牢固地掌握环境污染及治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的内容则简要介绍,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

(三)注重充实新内容

由于环境学科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所以要不断调整充实新的教学内容,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努力把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动态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五、采用多样化的课内外教学模式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采用典型的实例教学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应该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平时要注意素材的收集和筛选,把一些典型问题展示给学生。例如:讲解环境问题时,如果仅空洞地讲环境保护如何重要,学生不感兴趣,必然导致听课效率低下。笔者尝试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环境污染事件的背景及资料,如著名的世界公害事件,再分析其原因及后果,让学生参与讨论,总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介绍生物多样性锐减时,把国内及世界上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现状,用图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懂得保护生物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在教学实践中,还适当采用生活中的环境实例教学,让学生深有体会。例如: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房屋装修后产生的苯、氡等多种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等。通过这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从而学以致用,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二)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课堂是知识传播和思想交流的最重要的场所。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听课反应,应不时地走下讲台通过口头语言、提问、肢体语言(如关注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如果出现学生听课热情不高或对知识不理解的情况,要耐心听取他们的声音,适当修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笔者在每学期都会抽出几个学时,让学生自己备课、讲课。具体方法是:把教学内容分成几大专题,如环境污染与防治(包括水、气、土、物理污染章节)、环境技术与方法(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章节)、和谐环境(包括可持续发展等章节)等专题,提前分组,让学生看书、收集资料,每堂课抽两个小组上讲台由学生讲述,然后请学生讨论和辩论,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通过这种上课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又锻炼其表达能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反应良好。但这种模式一学期只用1-2次即可,不宜过多使用。互动式教学把教育行为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为参与和实践相结合①。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注入式教育到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育的转变,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取长补短

多媒体教学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解力和记忆力,备受教师的青睐和学生的欢迎②。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接受课堂信息,方便教学设计,更易突出重难点,学生接受知识也更快。如介绍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危害时,用风景秀丽的大自然图片与浊水黑烟、垃圾成堆等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图片作对比,展示给学生,引起了学生内心的强烈震撼。在准备课件时,可以标好所讲内容的轻重点,学生一目了然,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2)大大减少黑板板书的时间,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有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图形,靠粉笔来写画,会浪费大量时间。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用图像演示,直观性较强。而且能在有限的课时里,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信息。(3)增强上课内容的条理性。可将教学要点宏观上列于某一张幻灯片中,然后以“超链接”的方式进入各专题进行深入介绍。这样脉络清晰,便于学生记住,也便于教师做课前复习和课后小结。(4)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的生动性、丰富性、直观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抽象的工作原理、复杂的运行过程转换为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动画,使得问题更加容易理解。如讲述水的自然循环时,采用FLASH动画清晰地显示水的蒸发、降雨、渗透、径流等一系列循环过程,加深学生的认识。(5)便于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由于教材部分内容无法跟时代同步,利用课件,可将最新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最新鲜的空气中成长”。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正日益成为一种趋势。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是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格教育和师生情感交流的缺失。在多媒体的单一教学中,教师忙着操作多媒体,很多时候就无暇顾及到与学生交流,更不会由学生表情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一味地传授海量信息忽略品德修养塑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是很不利的。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会注重和学生交流,并在恰当的时候进行人格教育。(2)教师的惰性思想得不到抑制。采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主要精力都花在了做课件上,很少有时间钻研课本,编写教案。有的教师干脆直接用网上下载来的课件。这样一来,很难有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观点,一旦多媒体出了故障的话,上课的程序就乱了,教学的效果肯定不会好,而传统教学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3)上课节奏难于把握。如果讲课过快,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速度,易导致学生对授课内容不理解、疑问增多;反之,讲课过慢,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灵活掌控好上课节奏和课堂教学进度。

实际教学中,笔者对一些重难点内容,采用以下方法:如讲解目前备受关注的PM2.5时,先板书PM2.5的基本概念和来源,再用多媒体展示PM2.5质量标准出台的背景知识,接着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对它的危害及治理策略进行思考和总结,并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笔记。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就比较牢固。总之,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互结合,扬长避短,才能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四)到实习基地参观学习

组织学生到离市区较近的淮南化肥厂、淮南啤酒厂、安徽益益乳业、洛河电厂、大通垃圾填埋场、八公山森林公园、焦岗湖风景区等实地参观学习。去之前,先把相关的环境知识点如废气、废水、粉尘的处理及工艺,环境规划及生物多样性等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平时不太理解的问题和不懂的难题。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与现场的工作人员或技术人员进行互动交流,把书本与实践之间不懂的地方一一询问。回来后,师生一块进行讨论和总结,使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正确的理性认识。这类活动充分体现了环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不仅大大拓宽了他们的眼界,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五)指导学生撰写环境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若干课题,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兴趣自选并成立课题小组。相关文献的查询、资料的收集、数据的采集,论文和报告的撰写均在课余时间完成,最后以课题小组的名义上交研究或调查成果。在课堂上采用先演讲、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写论文或报告的过程和体会,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的过程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他们将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或学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丰富课外教学形式

(1)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知识讲座或学术报告会。利用我系每年举办的学术活动周的有利条件,邀请在环保工作中有丰富经验的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进学生对环境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熟悉环境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学生纷纷表示自己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收获很多。(2)鼓励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可利用环保纪念日(如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地球日等)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进行环保宣传;主动参与全国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校园节能减排公益项目和“节能减排大学生在行动”主题学生活动;积极响应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的“绿色出行”环保公益行动,加强公众对绿色出行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公众出行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创作环保约章,探索推动环保的新方法、新理念等。通过直接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既开阔了眼界,专业知识也得到了丰富和巩固,学生环保的使命感将得到很大的增强①。

六、考核环节注重综合考量

为了合理地给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期总评价,采用将平时表现、考试成绩、实习情况及其他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分别按照30%、10%、50%、1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与考勤、作业、听课、提问、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等相挂钩。考试试题尽量做到题型多样化、合理分配主客观题的分值、设置选做题、增加实际应用题目和综合题目(论述题、案例分析等)。在考题的设计上努力做到试题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考试结束后,及时对考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以便适当调整下年的教学内容和试题难度,使考试能够真实地反映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习主要考察学生实习前准备、实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等。其他方面还包括撰写论文或调查报告的质量,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情况等。

七、结语

第5篇:环保理念论文范文

论文格式规范全攻略

(一)题目论文(设计)题目应简短、明确,把毕业论文的内容、专业特点概括出来。题目主标题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可以设副标题。主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副标题用宋体小三号字,均在文本居中位置。

(二)摘要及关键词(中文在前,英文在后)论文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300字左右为宜,“中文摘要”字样为黑体四号字,居中格式。另起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关键词是反映论文(设计)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可选3~5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摘要内容和关键词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均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1.5倍,但“关键词”三个字字样要加黑,其后要加冒号,左对齐。另起一页打印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符,一般以200个英文单词左右为宜。空一行后打印英文标题,再空一行居中位置打印四号加黑“ABSTRACT”字样,另起一行小四号打英文摘要。使用的英文应该准确、通顺。“KeyWords”加黑并加冒号,左对齐,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英文全部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

(三)正文毕业论文正文中各级标题顺序为:一、(一)、1、(1)、①。毕业设计可采用下列标题顺序:1、1.1、1.1.1、①。一级标题即“一”用四号黑体打印,每一部分结束后另起一页开始下一部分。正文内小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二级标题(一)用黑体小四号字。三级标题1后用点“.”,宋体小四号字加黑。四级标题(1),字体字号同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1.5倍。文中如有插图和照片,应比例适当,清楚美观;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一格;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题一般居中位于图的下方。文中如有表格,应结构简洁,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位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一格。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果表格引用别处,要注明表格的出处和相关信息。文中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四)注释毕业论文注释统一采用页下注的方式,在所需引用或注释处用上标①、②、③……表示,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出处、出版年份、页码等信息。注释也可是解释性语句。所有注释采用小五号宋体。

(五)参考文献按正文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中连续编号。文献中如果有三位以上作者时,只列举前三位作者,中间以逗号隔开,其余以“等”字表示。在正文后另起一页采用四号黑体打印“参考文献”四字,空一行,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参考文献的内容。“参考文献”字样和内容均采取左对齐格式。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5条,要注重文献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六)页眉论文的页眉内容为论文题目,宋体小五号字,居中。

(七)附录(必要时可加,不必要时,无需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毕业论文(设计)的附录中。按照文中出现的顺序依次列出附录的内容。

(八)页码论文页码一律采用页下居中形式。正文前的目录和摘要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采用罗马文字“Ⅰ、Ⅱ、Ⅲ”等标示,正文独立编排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3、4、5……”等标记。

(九)电子文档要求毕业论文的电子文档,学生应存成以学号和姓名为名字的.doc文件,如一个学生学号035272001叫王波的学生,其文件名为035272001王波.doc。

论文格式模板范文:民生科技与第六次科技革命

〔摘要〕近代以来,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这五次科技革命具有一些规律性机理:发生领域从单个学科走向学科群,科学技术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动力来源于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其影响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不断发生转移;其趋势越来越走向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一体化。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是重要动力,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产业的一体化将成为重要趋势。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加强民生科技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需求的耦合,提高民生科技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等。

〔关键词〕民生科技,第六次科技革命,机理,走向,重要维度,现实路径关于科技革命,学界有三次说、四次说、五次说,比较能够达到共识的是五次说。“第一次是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二次是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第三次是电力和运输革命,第四次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第五次是电子和信息革命。”〔1〕2011年以来,《科学时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科学基金》《决策》等报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论文、调查报告和人物专访。根据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机理以及专家学者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猜测,我认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民生科技指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学技术,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换和科技服务。”〔2〕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一、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机理及其走向

前五次科技革命的发生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把握科技革命发生的规律有助于预测第六次科技革命。(一)科技革命发生的领域从单个学科走向学科群,科学技术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是以日心说、牛顿力学等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革命,促进近代化学、生物学、地学等科学的发展,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蒸汽机和机械革命,促进了当时英国冶金业、纺织业等产业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是以发电机、内燃机、电讯技术等为代表的电力技术革命,促进了汽车、无线电、航空等行业的发展;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促进了天文学、地学等学科的发展。前四次科技革命表征为主体科学技术在发生革命的过程中渗透或带动了与其相关科学或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从综合走向分化。第五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后期,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包括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在内的学科群革命。第五次科技革命不同于前四次科技革命,它是以某主体学科为先导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科群革命。从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轨迹看,科技革命不仅体现了从某学科革命走向学科群革命,而且体现了科学技术从综合走向分化,再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

(二)科技革命发生的动力来源于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科学革命主要来源于科学内部发展需要,技术革命更多来源于社会外部需求。“发达国家的科技需求与科技革命的关系更紧密。”〔1〕蒸汽机和机械革命来源于英国解决棉纺织品质量低劣、竞争力低问题,因急需采用新技术提高竞争力的需求而产生;电力革命起源于欧洲,发生于美国,“原因在于当时美国人少地多,劳力不足,需要发展节约劳力的机械技术。”〔3〕第五次科技革命来源于解放脑力劳动和解决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的能源、生态、环境等危机的需求。美国在20世纪中后期具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成为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地。因此,科技革命是否发生需要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的推动。

(三)科技革命发生的影响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不断发生转移。一般来讲,科学革命引起人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变革,技术革命引起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两次科学革命产生了机械唯物观和辩证唯物观;三次技术革命实现了生产方式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生活方式电气化和信息化,使人类逐步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转移路线基本是一致的,即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

(四)科技革命发生的趋势越来越走向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一体化。一方面,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发生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不断走向一体化。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相隔近200年;第二次科学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后期,相隔仅几十年。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越来越走向一体化。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763~1870年,第一次技术与第一次产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946~1970年,第三次技术革命与第三次产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所以,从发展趋势看,总体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走向一体化。

二、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

第六次科技革命什么时候发生?一些专家认为可能发生于2020~2050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约2020~2050年)有可能以生命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提供解决和满足人类精神生活和生活质量需要的最新科技。”〔4〕他提出三个方面原因,每次科技革命发生周期约70年,第五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中后期到21世纪20~50年代近70年,此后将会发生新的科技革命;分子生物学从1953年诞生到2020年近70年的积累,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潜能;还有2020年有可能是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拐点。中科院通过对300多名专家研究形成“面向2050年中科院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及综合考虑专家学者的观点,我认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具有相应的动力机制,并对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讨论具有一定的“科学猜想”性质。

(一)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可能领域。从目前世界科技发展视角看,“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许多国家对生命科学的投入比较大。”〔1〕生物学发展对人口健康等民生科技发展具有变革力。从我国科技发展情况看,2011年5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曾收回108位院士关于迎接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看法与对策建议。从统计资料看,“信息和仿生工程的支持率最高,达到72%;部分院士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体部分应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防灾减灾科学等;有院士认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绿色能源问题。”〔5〕从面向2050年中科院科技发展路线图来看,围绕民生的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有望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维度。所以,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以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生物学为先导,包括健康科技、生态环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防灾减灾科技等民生科技在内的学科群革命。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可能领域。(二)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动力。从科学内部发展需要看,学术界多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主要发生在生命科学领域或者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领域。”〔5〕

从社会需求看,21世纪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把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作为国家科技规划的重要选择。美国把“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作为重要维度之一;欧盟把“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资源的管理”作为四个主题计划之一;日本把建设“人民安居乐业且生活质量高的国家”作为科技发展三个目标之一;我国《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大力发展惠及民生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绿色城镇关键技术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与民众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能源科技、环境科技、人口与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等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信息科技、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纳米技术和新材料科技,以及与公共卫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领域多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而这些重点领域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有广泛影响的领域。”〔6〕

所以,从科技发展内部发展需要和外部需求看,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为己任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环保科技等民生科技将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领域。

(三)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领域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从观念变革看,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观。18~20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21世纪的科技重点将是人类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和适应太空环境,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可持续性和适应宇航时代的需要”〔1〕,体现为以人为本,人类与环境、人类与社会、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使人类生产方式走向人性化,生活方式走向休闲化和创新化,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引起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转移到何处?从目前国际发展趋向看,谁抓住机遇,抢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有利位置和制高点,谁就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1700~1950年期间中国从世界强国降为半殖民地国家,从发达国家降为欠发达国家。”〔4〕1950年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不断提升,1978年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第15位,1980年第7位,2011年跃升为第2位。第六次科技革命使中国再次面临选择,我们是从第六次科技革命中抓住机遇获得巨大发展,还是付出高额代价,关键看我们的行动。我们只有主动解决民生问题,积极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才有可能创造新的辉煌。

(四)民生科技与产业的一体化将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趋势。从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机理看,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是交替发生的,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的。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实现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并走各一体化。原因在于:其一,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产业化时间越来越短。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真空管用了5年。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融合趋势,预示着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将走向一体化。其二,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围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而展开,它从一开始就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一旦有科学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必然会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总之,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一场围绕解决人类自身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而引发的,以生物学为先导,包括生态环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人口健康科技等民生科技在内的学科群革命,并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等变革。

三、发展民生科技,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现实路径从科技革命发展历程看,中国错过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第五次科技革命收获不是特别多。所以,对第六次科技革命倍受学界关注。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们必须创新民生科技发展路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科技观是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指示灯。蒸汽机革命和电力革命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此期间产生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科技乐观主义,科技发展以满足人类需求为价值取向,不惜以生态和环境破坏为代价。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危机、人口过剩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科技悲观主义越来越盛行,给世人以警示,唤醒了人们的忧患意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运动不断掀起。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进入21世纪,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应遵循的理念。首先,体现以人为本,即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以发展成果由民众共享理念来发展科学技术;其次,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从世界范围看,目前生态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力发展生态环境科技和新能源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仍是未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公共安全事件呈上升趋势,大力发展公共安全科技,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也是未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民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实现人自身和谐发展也成为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念。总之,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

(二)加强民生科技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发展需求的耦合。从科技发展的内部需要看,近年来生物学得到了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生物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中也将生物学列入了重点支持领域。“2002-2012年(截止11月1日)10年间,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有14个学科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其中,药学与毒物学居世界第6位,生物与生物化学居世界第8位,微生物学居世界第10位。此外,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居世界第12位,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居世界第13位,临床医学仍保持世界第14位,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居世界第16位。”〔7〕这些学科多是与解决民众健康等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生物学与医学领域。

从民众需求看,解决健康、安全、环保等民生问题成为民生科技发展的重要外部需求。“”以来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的民生科技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对“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的民生科技从资金、人才、管理、科普等方面进行规划,体现了民生科技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支撑功能。从目前看,科技发展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需求是一致的,都集中于解决民众健康、安全、环保等民生问题相关的生物学、生态环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等,二者的耦合有助于加快民生科技的转化与应用。

(三)提高民生科技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使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走向一体化。我们应创造条件加快民生科技与其相关产业的融合。一方面,在机制上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充分建立起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院所、大学与民众参与五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性,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功能;另一方面,在产业上加快环保、健康、医药卫生、安全等民生科技产业的布局,为民生科技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人才、制度等保障。目前我国民生科技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人才和制度等支撑都比较缺乏,民生科技学科建设比较滞后,这些严重影响了民生科技产业化水平;再者,提高民生科技对传统农业、工业等改造力度,实现传统产业健康化、安全化、生态化发展。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安全系数低等问题,要实现传统产业健康、安全和环保发展,必须加快民生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变革,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四)加快民生科技对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步伐。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它将使人类从观念上越来越重视健康、安全、环保,人类观念的变革反过来会成为民生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民生科技的发展也会使人类生产方式更加注重健康、环保、安全,人类生活方式越来越走向人性化和休闲化。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往往反映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随着民生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人类的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越来越来越人性化,不断走向健康、安全和环保,引领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总之,“科学革命是不同时展的产物。”〔8〕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维度,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加快解决健康、安全和环保等民生问题,大力发展健康、环保和安全等环保产业,实现人类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何传启.第6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J〕.中国科学基金,2011(5).

〔2〕科技部《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EB/OL〕.中国聚合物网,2011-07-21.

〔3〕张瑞民.世界科技革命的历史简介及启示〔J〕.社科纵横,2004(5)

〔4〕金振蓉.我国面临第六次科技革命战略机遇〔N〕.光明日报,2011-08-06.

〔5〕叶青,何传启.迎接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J〕.决策,2011(8)

〔6〕李正风,邱惠丽.若干典型国家科技规划共性特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

第6篇:环保理念论文范文

关键词: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耗能,低碳建材

 

1.低碳不是环保问题是经济问题

二氧化碳减低,是环保问题,但低碳经济不是环保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最主要的是通过降低碳排放,把整个经济发展的方式重组,通过低碳排放的手段,改变人们所有的生活方式。建筑行业里面的一些做法,改变了交通和社会其他方面,就如同工业革命走过的路程一样,通过低碳把整个经济所有竞争力和增长步伐改变。

在低碳经济整个体系里面最大的挑战,不是在技术,而是在低碳经济迈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体系和技术问题,我们没有把整个低碳经济的能量释放出来。这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把低碳方面的所有的承诺,转化为很具体的控制操作层面。如何落实到目前房地产开发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主体本身的责任在哪里,利益在哪里,这套成本、利益和责任在开发中没有很完整的研究和分析。

其次,必须制定一个大家公认的指标或体系。低碳经济不是一个评估标准就能说明白的,在联合国是清洁发展基金,有关碳排放的交易是存在的,但是建筑这一领域还没有共识,到底在某个地方用哪些碳排放的方式,从减排方面是多少,现在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

2.实现低碳目标需要全社会协作

开发企业是资源整合型的,自己不动工,也不生产建筑材料,但是把所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包括土地、资金、建材等方面,便成为它的产品——具体到各个房地产项目。

我认为,现在很多负责任的开发企业都在默默地朝上述方向努力,不一定跟大的产业、经济挂上钩,但实际工作的确在践行着节能低碳的理念。比如开发一些别墅项目,在不能接市政配套的条件下采用什么样的空调,我们会从节能降耗的角度考虑。同时也积极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其实,在房地产行业里,不管是政策的制定者,还是评价者,包括上下游产业链的参与者,在低碳、绿色、环保方面,都要整个社会的团结协作,只有社会当中、产业当中的每一份子都团结协作,才能防止最后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

3.低碳是一把量化的尺子

不管是绿色建筑,还是低碳建筑,绿色应该是比较宏观的,低碳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指标,即绿色是一个优化的选择,低碳是一把量化的尺子。所以,在“十二五”期间如何把低碳和绿色推进下去,就是用这把尺子衡量。最近国家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碳减排40%。这个指标一定会分到各个行业,分到建筑业的时候,指标应更进一步地细化。

4.政府要鼓励责任企业

建筑行业刚开始的时候的瓷砖小厂和玻璃马赛克厂,那时候污染和能耗是无法形容的。现在的产品在能源消耗方面不大,是自然养护成型的,也没什么污水、废气等排放。我认为,企业做环保的理念、做节能的理由有三点:第一是社会责任。看到由于污染导致的生病死亡情景,很悲惨,觉得有些钱是不能赚的。第二是客户导向,客户也有这方面的需求。第三是政府管控和扶植。企业要低碳就需投入更多成本,因此,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建立一个体系,引导企业去做,要奖励这些坚持正确方向的企业。

5.开发企业应选择低碳产品

尽管一般人不太关注防水材料,但防水对于一家开发企业、对于房屋建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材料。房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漏水,但是国内目前很大一部分生产厂家提供的防水材料,是低劣材料。免费论文。劣质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就是高污染、高能耗的材料。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最开始就考虑改变传统的施工方法,首先在理念上突破,整个防水理念就是皮肤式,施工时改变了原来的热融,不用汽油,只要水泥地面平整,水泥砂浆直接贴上,就像贴膏药一样,而这样的做法不仅对节能也对环保都带来很大的好处。

作为一个企业公民,如果真真正正做到低碳,需要在追求效益和节能之间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有责任感,应多选择低碳型的材料供应商,环保型的材料供应商;而部品企业,除了本身产品节能环保,也应该更大限度地降低施工生产环节的环境污染和耗能水平。

6.新型低碳技术需要平台做推介

总的来看,目前我们的低碳经济还有许多领域可以开发,大家最不注意的东西其实也能有所发展,无论在制造、施工过程中,还是有节能潜力和低碳的途径可走。在建筑的很多环节,其实越是在小的细节有所改善。

同时,要想使建筑向低碳发展,建筑师、设计师也必须具备同样的意识,除了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专长,还应该了解认识新型材料,而层出不穷的新型材料要想让设计师熟悉以及开发商敢用,也必须有相应的正规研究机构做推介和示范,只有这样,设计师才会愿意用这些新型的材料。但其实发展低碳建筑,最终都会归属于开发商。开发商本身也有很多苦衷,现在面对那么多的技术、产品,到底哪些东西好,最后试验的,或者是真正承担责任的都在开发商这里,因此,新型低碳技术需要平台做推介把关。造低碳生活,在楼盘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环节,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正成为开发商们低碳时代的社会责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股低碳建筑之风正在兴起。免费论文。创建低碳社区成为众多开发商追求的目标,而对于购房者来说,买房瞄准“低碳”也成为一个新趋势。因而,低碳建材的出现为楼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7.低碳建筑需要低碳建材

“现在老百姓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老百姓以前关注的是品牌,现在更多关注这些品牌产品是否真正达到了环保要求。”经营多个品种建材的李先生说,目前他们正在主推节水型阀门、马桶和LED节能灯等节能环保产品。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建材产品需求的逐渐提高,商家也围绕着“低碳”进行了“暗战”。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建材行业来说,发展低碳建材产业蕴藏着巨大的机遇。首先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而新项目又在不断地增加。免费论文。因此,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重复生产,是建材行业走好低碳化路线的最重要一步。

一些建材行业已经开始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比如玻璃行业,一些企业早已把触角伸到了太阳能膜电池、风力发电机叶片等新能源产品领域。随着一大批低碳、节能新型建材企业的诞生,整个建材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给住宅穿上“环保”外套是诸多楼盘的普遍做法。通过在外墙加装导热系数较低的绝热材料,利用新技术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高水平的保温隔热,有效解决了冬夏两季室内外温差而造成的能源损失问题,实现了节能、保温、隔音、装饰于一体的效果。此外,地暖、节能窗、保温门采光,大大降低了空调、电扇、电灯等电器的使用率,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小区环境也在低碳设计的范畴之内。许多楼盘都利用了周边的绿色资源,形成了小型的自然生态循环圈。

第7篇:环保理念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和自然的矛盾日益显现,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高中学校教育中,地理学科以其知识结构和特殊功能决定了它是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向学生渗透环保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质既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是由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1.以语言形式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或者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环境知识的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是指教师传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让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将环境教育内容内化,形成知识结构和体系,掌握环境理论知识。讨论法是教师通过设计某个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的影响、绿色消费、环境问题的危害等,让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环境教育内容的教学方法。它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以直观形式使学生获得直观经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给学生直观形象的体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环境教育内容。

(1)多媒体技术演示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特点,向学生演示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如黄赤交角的形成、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常见的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等。演示时,教师可以做辅的讲解和说明,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演示法形象直观,对学生掌握环境教育概念,了解可持续发展环境知识有显著作用。

(2)组织学生参观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场和环境监测中心等地方。参观前,教师要事先告诉学生参观的目的;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积极互动和交流,对学生在参观中产生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参观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写出参观的感受和对问题的反思。教师合理运用参观法,可以促进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对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帮助学生养成环保习惯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对环境教育的理解不完整。因此,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有着很好的补充作用。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主要有环保科普活动和环保科研活动。

1.环保科普活动

环保科普活动主要有环保宣传和社会活动等。环保宣传是学校或者教师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宣传环保知识,传递环保理念,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责任感,更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锻炼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如开展环保纪念日的主题活动、以可持续发展为主体的团队活动、植树节的实践活动等。学校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性质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清楚环保的现状,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如组织学生到公园捡垃圾、为野生动物基金会筹措基金、帮助环卫工人对垃圾进行分类等。参与这些社会活动,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陶冶了情操,养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2.环保科研活动。

环保科研活动包括环保调查和环保论文讨论会等。环保科研活动主要是教师让学生对某一区域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并将该区域的环境情况记录下来,内容包括该区域的人口密度、河流情况、垃圾处理情况和空气状况等,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和处理方法以调查报告形式和同学交流,彼此分享心得和感受,并对促进该区域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环境教育

校园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入环保的队伍。

1.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强化环保意识。

教师在传授学生环境知识的同时,还要将环境教育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环保无小事,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如无烟班级和无烟宿舍的评比、节约纸张、随手关灯、不践踏草坪等。学生对自身日常行为约束的虽然都是小事,却反映了学生的环保习惯和高度的自觉性。

2.设立环保宣传栏,营造绿色校园氛围。

教师可以将环境宣传作为在校园文化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和主阵地。如在校内设置环保宣传栏、制作环保小标语、举行环保知识竞赛、建立校园环保网站等。加强环保宣传,营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教育氛围,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3.在重大节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教师可以在每年的“植树节”、“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和环境有关的重大节日开展环境宣传活动,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如倡议学生勤俭节约,避免浪费、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将垃圾分类投入垃圾箱等。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途径和方式可以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重视环保,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树立环保理念。

参考文献:

第8篇:环保理念论文范文

关键词:环保型;室内绿色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室内设计而言,绿色设计就是要简洁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减少无谓的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尽量利用绿色自然、生态环保的资源确保室内的自然采光通风,使环境安全舒适,洁净宜人。

一、环保型室内空间绿色设计理念的形成

人的一生中约有80%的时间在室内空间中度过,因此,室内环境氛围对人们生理及心理健康产生着莫大的影响。工业革命在为人们带来了稳定、舒适、明朗以及便捷的居住场所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譬如,有的建筑场所内的大量家具、粉饰材料等都释放着毒害气体,甚至部分家电辐射指数较高,严重威胁着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越发关注环保型室内绿色设计理念。

二、构建绿色室内设计的理念

(一)转变传统的判断标准。绿色室内设计的目标就是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该理念强调的是适度消费的设计观念,尽可能的减少室内设计中资源的浪费。同时作为消费者不应将奢华度作为室内设计好坏的评判标准,而应该更加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相应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应该转变传统的设计标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保证室内环境的功能。

(二)注重室内设计的生态美学。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环保理念也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标准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对生态美学也有了新的认识。生态美学是在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实现了生态和美学的有效结合,在室内环境的要求上,自然、简洁的生态美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也是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的新方向。

(三)提倡资源的节约。绿色室内设计的重点就是资源优化配置,在室内环境建造过程中,提倡资源的循环利用,尽可能的降低资源的损耗,这也是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目标,也是绿色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不仅是环保事业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的重要改革,为了促进绿色室内设计的发展,对室内设计的技术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绿色室内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过多地强调所谓的以人为本

人类营造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自己提供符合特定需求的生活环境,建筑与室内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许多人至今仍把人看成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将人的利益作为唯一的出发点和动力,视自然环境为人的对立面,过于强调征服、改造的一面,而忽视相互依赖和协调共处的一面。以人为本思想的人应该是指整个人类,是涵盖了现代与将来、考虑了人类持续发展的人,这也正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基本内容。

(二)现代建筑构造技术设计和室内设计相脱节

现代建筑设计中,一些建筑设计的室内门、窗、内墙涂料、洁具等和房屋一块竣工交付用户。建筑内部所有色彩、造型一致,没有考虑到不同用户各自不同的喜好,这样在室内设计装修时又根据住户各自不同的喜好重新刷墙、装饰门窗、更换洁具等,造成原材料的极大浪费,甚至对生态造成极大破坏。

(三)不当或过度装修已成主流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产品造型过分地追求个性化,产品形态千奇百怪,使得产品制造难度增加,材料利用率降低,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加上设计中再过分追求气派、豪华、潮流、时髦,这种过度或不当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工材料和天然的石材、木材等不可再生材料,势必会加大室内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侵害,以及对社会大环境的污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高技术、高成本的就是绿色的

高技术在现代绿色建筑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技术使我们增强了自身的生存能力,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抵抗自然对人类的威胁。虽然高技术已成为现代绿色建筑室内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但在我国经济和技术并不十分发达的今天,低技术同样是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技术的有效补充。与高技术相比,低技术具有经济、便利、与自然协调、地域特征强烈的特点,许多传统的乡土建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低技术成分,那些看似原始的低技术至今仍然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

空间是室内设计的主体,在设计前必须要充分了解与分析室内空间,并结合室内空间的大小、格局、方向等运用合理、可行的方法编制设计方案。在室内设计时应在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赋予室内空间一些独特的生命力,设计出健康、美观、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设计,以取得最佳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实现对自然环境的重复利用。如在坐北朝南的房子设计中,应尽量降低朝南窗台的高度,同时将朝北窗台的高度相应提高,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扩大日照范围,且自然采光效果更佳,也有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从而设计出一个冬暖夏凉、南北通透的室内环境。在室内设计时,保证室内设计实用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下还应做好功能分区,以便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还可以将部分较小的空间设计成储存空间,从而提高空间的利用率。绿色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能在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布局、功能、质量的基础上,还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安全居住环境的精神追求。基于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在设计时应避免繁杂的装饰设计,通过利用阳光、花草等体现出大自然的魅力。

(二)绿色环保家具的融入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家具装饰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室内设计中,人们在选择家具时更多重视的是家具的价格、样式、使用寿命等,对于家具的材质、安全性等重视不足。基于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在选择家具中,应选择以绿色环保材质的家具为主,如部分原木、竹制等家具,而家具的材质主要包原木家具、竹家具以及藤家具等,而且还要求这些家具材质必须要具有特殊的功效。在室内设计中,应以使用、环保作为设计原则,通过对家具的质地、工艺及结构等方面进行处理,以简单的线条、环保的材质及灵动的空间作为设计重点。通过应用这些绿色、环保家具,能有效减少甲醛等有害溶剂的释放,从而满足人们对安全、环保的要求。同时,可在设计过程中引入自然要素,将花草、树木等自然要素合理运行到室内设计中,不仅能给室内带来装饰的美感,还能起到净化空气等效果,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三)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的有机结合

绿色节能环保理念体现绿色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只有基于人类的需求,引入生态环境概念,确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观念,也就是要求减少使用、重复使用以及循环利用的成都,最终设计出一个绿色、环保、节能的室内空间。基于绿色节能环保理念进行室内设计,必须要重视设计理念与具体设计方式的相结合。如在硬空间中设计,必须要采用软设计、零材料费设计等装饰方式。硬空间软设计是指基于房体结构的物质性采用合适、可行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软设计主要是基于房体构造进行的,通过采用不同材质与色彩对室内空间进行装饰设计,以改变人们心理上与生理上对空间内容的感受。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要将绿色节能环保理念与设计方法相结合。相对于墙体隔断,通过应用灯光技巧,能有效挖掘出设计要素中的性能潜质,能减少装饰材料的消耗,不仅能丰富人们对室内环境美感的要求,也体现了室内设计的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另外,在室内设计中,还可以采用生活中的一些无毒无害用品取代建筑材料市场中的装饰材料进行室内装饰,如采用花盆、饮料瓶、报纸等。而这些材料的应用,不仅能有效降低室内装饰的成本,还是绿色节能环保设计的方法。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要求设计师要打破室内设计的常规,还要对装修材料的特殊属性进行更深入的开发。

结语

综上论述,环保型室内空间绿色设计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而我们要将室内空间设计得更好,就必须将环保型绿色设计作为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最终战略目标,有效地结合开放式空间设计、优质循环生态系统设计以及绿色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张九都.室内工程设计中的绿色思考――以实践工程为例,实现“高效使用空间”的设计探讨[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论文集――S03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优化[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2014:5.

第9篇:环保理念论文范文

节能环保是潮流,但不是时髦。它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生态、生存的需要。学术节能环保行为体现着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的修养和素质。期刊征稿我们欣喜地看到,莘莘学子已经行动起来,尽自己所能,为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强化做出努力。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让节能环保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自觉。---编者

“少开一天车,可减排二氧化碳8.17 千克”、“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减排二氧化碳2.5

千克⋯⋯”近段时间,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重庆各大高校的校园和街头,向广大学生和市民

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节能窍门,并动员大家参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我为哥本哈

根减斤碳”在线承诺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节能志愿者

“咦,你看那些孩子在做什么呀?”日前,朝天门广场别开生面的一场“表演”吸引了人们

的眼球。只见18 名身穿黑色T 恤的年轻人双手举着黑色纸板,迅速组成CO2 的造型;几分钟后,

20 余名志愿者拉着手跑向CO2,CO2 中的C 消失了,志愿者们举起双手把蓝色的O2 围在中央⋯⋯

这群年轻人是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理

工大学、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四川外语学院南方翻译学院等九所高

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通过这种特殊的行为艺术呼吁人们关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

“CO2 造型代表生活中让大气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而C 的消失则代表人类齐心协力阻止了

气候变化,尽情享受纯净的空气。”其中一名志愿者告诉笔者,参与此次活动的50 名志愿者分别

从杨家坪、江北、南坪、沙坪坝出发,徒步行走40 多公里,耗时3 个半小时才到达了朝天门广

场。沿途,他们向广大市民宣传、讲解平时在生活中节能的小窍门。

“能够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中,进而感染其他人,让大家都参与到环保节能的队伍中来,这是

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志愿者梁晓云说,希望大家都成为节能志愿者,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出一

份力。

让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

自去年11 月以来,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掀起一股减碳生活的风潮。笔者获悉,为响应节能号

召,重庆大学绿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该校虎溪校区开展了一场大型宣讲活动。

活动期间,戴着CO2 面具的重庆大学绿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在校园内热情地向来往同学

讲解减碳知识,在活动的感召下,过往学生纷纷在“哥本哈根减碳生活墙”上签名承诺:低碳生

活、保护环境。

节能节水宣传展、环保知识竞赛、放映环保纪录片、发放环保手册、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

厂、与全国各兄弟院校交流环保节能活动开展状况⋯⋯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播环保理念、倡导

绿色生活”宗旨之下,西南大学爱护地球村环境保护联合会每学年都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呼吁

身边的人参与环境保护,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做到“环保我先行”。

一次性桌布剪裁而成的婚纱,点缀上绿色的叶子、饮用水瓶盖、五彩的糖纸和一次性筷子,

将会带给观众怎样的视觉感受?日前,重庆工商大学环境科技协会和女大学生研究协会联合策划

的“环保时装秀”变废旧物品为精美服装,给观众呈现了一场特殊的视觉盛宴,不少观众为之拍

手叫好。环保时装秀、义务回收、变废为宝、义务植树、绿色论坛以及环境讲座,重庆工商大学

第2 页共 2 页

环境科技协会通过组织开展各类特色创意活动,吸引不少学生对环保节能的关注,并主动参与其

中。

据了解,重庆各大高校都成立了与环保节能相关的学生社团。除在本校开展活动外,各社团

还常常聚集起来开展一些大型活动。

“低碳生活是校园里一种新的时尚。”重庆邮电大学梅林环保社社长梅林告诉笔者,在学校

积极引导、各社团大力号召下,低碳生活在重庆各大学校园已形成一股风潮。

将低碳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

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的同时,重庆各高校的教师也将目光转移到低碳经济

研究上来,并将低碳这一理念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教授郭阳旭就是其中

之一。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技术等新鲜提法的大背景是全球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

来严峻挑战。”郭教授分析,低碳理念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延伸到经济领域就是清洁能源开

发、追求绿色GDP 的问题。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

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教育职称论文投稿中国乃至全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来实现。

谈及学院如何深化低碳这一理念,郭阳旭认为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尽管没有开始专门的

课堂来讲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但可融入、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例如旅游相关学科

可引入生态旅游,经济学科可引入生态经济等概念。通过课堂内外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加深老

师、学生对低碳理念的认识,了解其发展趋势。第二,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在实

践中践行相关理念。第三、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重庆工商大学低碳经济研究所目前正在筹备之

中),针对社会现象、重大问题以及相关产业进行专门的研究,探索低碳技术模式,并将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