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复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5年3月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特制订本计划,以便实施教学总复习有计划、有步骤。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我们在组织全组老师编写资料的时候,围绕着以下三点构想:
1.全面性 虽然我们不敢说“一册在手,别无所求”,但我们坚信对你是有多多少少帮助的。由于我们围绕着:①对考试的热点作认真分析;②对知识点做细致整理;③对2005中考的动态分析等编制理念,同时,我们在编制安排上本着:着眼于操作;立足于中考;服务于学生等想法,按照分课时将教案和学案在一本中设计的原则,使我们老师在使用的时候能有很全面的借鉴价值。
2.可操作性 我们在整个复习中,设置三个阶段①基础知识积累阶段:题目的难度大概是中考题目中的70%的基础题目;②专项知识整理阶段:题目的难度大概是中考题目中的20%---30%的应用题目;③实战演练阶段(借助一份中考试卷的解答指导试卷的解读技巧)
3.互动性 在编制这本复习书的时候,为了充分体现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开辟四个特色栏目:“自我诊断”“警钟长鸣”“师生对话”“机动园地”,以便我们老师在使用的时候能找到非智力因素等课程资源。
4.资料新 我们这本复习用书中的所有例习题,均来源于 ①从2004年各地中考题中采用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50% ,②从其他有关资料中精选20% ,③我们学校老师原创自编习题约占30% .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2月21号——3月27号),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配备的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3月27号——4月20号),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提高应试速度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4月20号——5月20号)。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五、查漏补缺,达到掌握最佳效果
在进行三论复习后,我们将准备进行第四轮复习(5月21号——6月13号)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抓两件事情:1,知识的查漏补缺,“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拟在此阶段召开一次“初三师生面洽会”重点回答(中层以上)学生在解答数学题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初三数学老师现场解答。会后整理成资料,发给学生,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解答的技巧。(这个环节也有可能提前到第二轮复习结束以后,也就是在四月初)2,心理调节。
我们坚信,只要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那么收获的一定是丰收的喜悦。
一、以生为本,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复习策略
(1)将学生作为复习主体。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摈弃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选取针对性的复习策略。初中化学的复习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单元复习阶段、系统复习阶段、专题训练阶段、综合模拟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各个阶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选取科学的复习方式,让学生在各个阶段不仅能掌握基础知识,更能够灵活地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复习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化学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从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指导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更要注重教育学生自觉思考复习方式。
(2)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初中的化学知识点一般较为零碎,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性,学生极易遗忘知识点,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知识树的形式将化学知识点系统性地记忆。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化学理解能力。在摸底考查的基础上,教师要与学生进一步探讨有关知识的连贯性问题,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二、注重概念式教学,加强化学用语训练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后,才能学习更深层次的化学知识。化学计算中的概念大部分是通过实验或分析具体事物得出的,在学习概念时,要注意新旧概念的区别,弄清相似概念中的本质区别与相互关系,加强概念训练,提高概念运用能力,掌握独特的化学学习语言。只有当学生了解化学式、化学式含义、相对分子质量等概念后,才能更好地掌握化学基本计算。如当学生掌握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时,就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三、以考纲为本,多媒体辅助化学复习
运用多媒体辅助化复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化学成绩是中考成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学生成绩的高低是由考纲决定的。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考纲,运用多媒体辅助,以考纲为本进行化学复习。多媒体的音、形、视频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从而让学生掌握考纲。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在考纲、课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能力。在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复习方式,创造多样化复习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探讨,在探讨中提升学习能力。如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把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融会贯通。
四、将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相结合
教材上的例题在化学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题上有明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教师要让学生用正确的解题格式进行化学计算和表达逻辑思维。教学策略包括探究性教学策略和传授性策略。
探究性策略是指教师设定真实情境,提出有关化学的问题,学生们进行探讨研究,运用化学概念完成化学计算,再运算出结果后进行评价纠正。在探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例题中掌握学习方法,也可以运用化学概念自己寻找解决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化学计算方法,形成化学计算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性教学策略的不足之处在于消耗时间长,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化学计算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传授性策略是指通过教师讲授或学生自学教材上的例题,掌握计算方法后再强化训练,得出结果后再评价纠正。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学生,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学习方法,但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忽视基础稍差的学生。
五、积极鼓励学生
不管是哪种考试,要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它是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是否掌握多少的一次检验,反映出你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所以思想上正确认识了,重视了,你就能全心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去。
(二) 制定的复习计划
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后几天的学习作出详细、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数。同时要明确重点,攻克难点,侧重疑点。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应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复习更重要的是查漏补缺。
(三) 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方法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复习中要文理科交替,因为文理科交替复习能减少学科知识间的互相干扰和相互摄制,利于记忆,增强知识在脑海里的时间性。
(四) 适当做些综合题
综合题能反映出你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因为一门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如果你做综合题做得较顺利,证明你在系统复习中对该学科的知识掌握是比较完善和系统化复习工作是做得较好的。如数学中的综合运算题就反映出你是否掌握各种运算法则和运算技能。这会增强你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
(五)坚持做好系统复习
要认识相对集中的复习时间的宝贵,不能轻易浪费,所以要十分珍惜。把各学科的知识系统地进行整理,克服放松情绪。
认真抓好“听、思、问、练、记”的学习五个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练是学习载体,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听讲、自主练习,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和练习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而在课余时间补课,就如同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
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以听为主、记为辅”的习惯,将听到的、看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疑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还要记清课本内容和发散性问题及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思”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主动、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关键词]中考化学;复习课;特点及环节
复习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学生对知识认知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因此,复习课应把复习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再认识过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
一、化学复习课的特点
复习课时间短、内容多、容量大、节奏快,因此对教师把握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有较高要求。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复性。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它帮助学生避免原有知识被遗忘,同时又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重复,提高对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认识的层次: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的。2.概括性。化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思想方法,它与具体的表层化学知识相比,更加抽象和概括。因此,学生要理解和掌握它,需要有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复习时,教师要适当地对化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点或要素进行概括和揭示,通过对具体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复习,上升到对通性通法和一般原理的掌握。3.系统性。化学复习课在重复和概括的基础上要进行梳理,这种梳理工作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使这个系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以便于储存、提取和应用。4.针对性。一是针对所要复习内容的特点,设计复习的方式方法。二是针对“学情”,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及遗忘缺漏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精心编选富有启发性、典型性的训练题目。5.综合性。在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选取综合型的例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互动性。复习课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学习活动,使知识得以升华。
二、化学复习课的环节
(一)自主整理
利用学案中的填空、表格、框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再翻课本复习知识,整理复习内容,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定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求教师设计好复习提纲,不能把知识和问题变成简单的填空,要适当地进行综合。在教学中,要检查学生完成学案的质量,便于发现问题,在关键处给予学生适当适时的指导和点拨。
通过自我排查、自我诊断,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复习目标进行自主复习,复习和回顾基础知识并且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进行探究交流。交流前一环节的复习效果,小组内交流自己没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生教生、生帮生来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合作交流
生生之间、小组内一起实施有效的交流讨论,达到加深理解,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并展示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这样,使复习的内容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完成“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同时,明晰本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以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三)精讲点拨
教师对某些存有问题的知识进行点拨精讲,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和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应用。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典型例题,学生尝试分析独立完成,然后分组交流体验和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剖析典型例题,真正弄懂、弄通并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式的训练。通过对精选典型例题的体验和剖析,能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例题在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类型要精,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选择能体现“通性通法”的题目,不要追求偏、怪、难。此环节先由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的求解,再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交流时要注意分析过程的强化,“轻结果,重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思考题目特点,掌握解题思路,重视过程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复习 教育技术应用
现代化的科技发展让信息技术成为普通工具服务于各行各业。教育是国家大计,国家对于教育的支持让信息技术快速走入校园。初中化学课程的复习,对于巩固初中阶段学生的化学知识以及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具有促进作用,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复习课整合对于上好一堂现代化的教育课程有着极大的帮助。
一、应用信息技术,引入复习课程
虽然化学复习课是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但复习课程的引入过于唐突也会造成学生的厌恶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整合的各个知识点设立主题,并通过相关主题背景引入复习知识,能让学生顺其自然地进入相关课程的复习中,并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
例如对于物质构成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借用网络的素材在复习课程进行之前让学生观看分子原子结构的多媒体动画演练,让学生在复习之前,能直观感受一下相关的知识点,并在脑中根据视频的讲解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试着将各个知识联系起来。由于之前素材的引入以及学生初步的回顾,学生能在课程引入之时发现自己复习的盲点或者是不足点,在复习的时候更有了目的性,复习也有了动力。
二、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进行讲义或者复习知识点的讲评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复习课程的讲解提供了新的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与老师只能自己在自己的讲义上寻找知识点,而不能互动起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电子化教学方式,将知识表述得更加规范、系统,尤其是化学公式的表示,规范的打印体可以避免手写引起的误会。而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最大的作用是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以往的复习课,教师和学生都是沉浸在自己的讲义中,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与学生可以利用投影的方式在电子讲义中互动,不仅活跃了复习的课堂氛围,而且通过交流互动,学生的思维被打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尤其是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这一章节的复习中,教师应当在课前充分准备复习讲义,例如,如何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元素的准确表达,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投影共同记忆。同时也可以将学生错题率较高的题目投影至多媒体,让学生共同探讨,先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和同学的探讨来解决问题,最后与教师进行交流。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知识点的复习以及讲义的点评课程都能让所有学生与老师互动起来,共同研究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
三、信息技术将化学知识立体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
虽然学生已经进入了化学的复习课程学习,但是对于化学知识总的学习过程还没有达到一个学年,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积累还比较薄弱,对于很多方面的理解也没有达到透彻的程度。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立体化,可以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关于燃烧这一章节知识点的复习,教师在复习阶段只能通过简单地图片演示或者是知识点的讲授来让学生简单地回顾所学的知识。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通过Flas的演示来让燃烧的过程直观化,并对各个环节出现的现象进行讲解,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点立体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识要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视觉感受与内部记忆相结合,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复习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四、信息技术再次演示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课复习
由于课程进入了复习阶段,时间紧迫加上条件限制,化学实验课的复习不可能采用再次演练的方式,从头对实验进行操作。而普通的讲解不能让学生再次融入实验过程,所以实验课的复习往往效果比较差。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的直接演练或者是通过模拟动画的方式进行实验的补充讲解,对于化学实验课的复习有着良好的帮助。
例如在酸碱反应的实验课复习中,教师不可能在复习课程中再次进行实验操作,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于化学实验的过程演练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再次回顾实验流程,既节省了实验准备的成本与时间,又能让学生以最便捷的方式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复习。
五、多样化的复习知识,帮助学生丰富化学复习的方法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技能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以课堂教学为唯一方式,而能够通过网络等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化学的复习课程也可以同时进行,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网路工具来为自己答疑解惑,弥补自己在化学复习中的盲点。也可以在课后通过交流媒介与老师进行视频互动,和老师一起建立课外课堂,提高自己复习时间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化学复习课程对于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扎实掌握化学知识有着必要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与化学复习课程的良好结合,创新化学复习课程复习方式,提升化学复习的效率,加深学生知识点的巩固作用明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将其与化学复习课程进行整合,以最优的方式上好化学复习课。
【参考文献】
[1] 谢建军.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 零陵学院学报,2004.2 (1):160-161.
关键词:基础设计 水浮力 减负作用
一.基础设计时规范对地下水浮力的规定
众所周知,建筑物地基反力可以看作是建筑物总竖向力与地下水浮力的差值。目前有关地基基础的规范对基础底面处的压力所表述的原理是一致的,但是对具体细节并不统一。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基本公式5.2.1~5.2.4,略去了地下水浮力对建筑物竖向力的减负作用,其实际上是将地下水浮力纳入建筑物的安全储备。对于采用天然地基作为基础的建筑物而言,地下水位与基础埋深之间的差值小,其对建筑物竖向力的减负作用也小,因此略去水浮力的减负作用偏于安全且有利于简化计算,这样做是合理的。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基本公式4.0.3-1~4.0.3-3类同于浅基础的设计要求。但在4.0.3-1条的说明中的G值为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之和,在计算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时,应取土的有效重度。我对它的理解是:对于埋深较大的基础,当基底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考虑水浮力的作用,即在总竖向力F+G中减去浮力。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5.1.1.1条计算桩竖向力时,明确指出G值为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对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
从上述规范的规定来看,对于埋深较大的筏形基础和桩基础,原则理论上应该考虑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不考虑则偏于保守。当然考虑地下水浮力的有利作用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对地下水位变化趋势有正确的评估,地下水位必须按常年稳定的地下水位计算,以避免因地下水下降带来不利影响。
二.工程实例分析
临平胤超城市青年广场由2幢主楼和裙房及地下车库等组成,主楼之间为地上3层裙房,地下室为3层地下室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桩筏基础。0.00相当于绝对高程5.450米,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11.500,地下室板厚为0.5米。根据勘察报告,本场地稳定水位标高在0.80~2.98m之间,年水位变幅1.50m左右。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的水头深度为:(0.8-1.5)-(5.45-11.5-0.5)=5.85米
1.以D交2轴处柱子为例(柱网尺寸为8.4x8.4米),根据电算结果,不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时,柱下轴力为16494KN,布桩方式为3D900(3x5300=15900KN);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时,柱下轴力为12901KN,布桩方式为3D800(3x4500=13500KN);经济性非常明显。
2.假定本工程采用筏板基础,其持力层为第3-2层砂质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Pa。按地下水位绝对标高程为3.5m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fak+ηbγ(b-3)+ηdγm(d-0.5)。根据地质报告,各参数取值:γ=9.2kN/m3;γm=9 kN/m3;ηb=0.5;ηd =2.0。则fa=130+0.5*9.2(6-3)+2.0*9(10-0.5)=314.8kPa。
以M交15轴处柱子为例(柱网尺寸为8.1x7.5米),根据电算结果,不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时,柱下轴力为20455KN,=20455/(8.1*7.5)+25*0.5=349.2 kPa。则:fa < pk。如果不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本工程需要采用桩筏基础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考虑地下水浮力作用时,地下水绝对标高程为3.5m时,水浮力为F浮= γ水h=10×3.5-10*(5.45-11.5-0.5)=100.5kPa。即在“总竖向力中扣除水浮力”,则:pk -F浮=349.2-100.5=248.7kPa< fa=314.8kPa。从地基承载力方面来看,此时采用天然地基就可以满足要求,不需要打桩。
3. 地下水位下降,原水位下土的重度增加,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增加。将地下水位埋深(假设水位降至基底,单位m)和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与扣除地下水浮力后的总竖向力(pk -F浮)的差值即fa-(p-F浮)(单位Kpa)的关系绘成曲线,如下图所示(。假设地下
水位降至基础底面以下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公式5.2.4计算得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fa=493.6kPa。由此可见,地下水位下降, fa-(p-F浮) 值增大,对结构有利。因此,设计时按该场区常年水位变幅的高水位值计算是偏于安全的。
三.地下水位下降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分析
地基变形的验算是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3.5条并考虑第5.3.10条进行,然后再按第5.3.7条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当结构采用箱型基础和筏形基础(有防水外墙),且地下水位高于基础底面时,公式5.3.5中p0(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应力)为常数。因此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上发生变化时对地基变形没有影响。
四.结论和建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对如何利用水浮力问题的表述不统一,不利于结构工程师掌握和利用。建议将“总竖向力中扣除地下水浮力” 替代“取有效重度”。
2. 对于埋深较大的筏形基础和桩筏基础原则理论上应该考虑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不考虑则偏于保守。合理的利用地下水浮力可以扩大天然地基的应用范围,减少桩基础数量,节省工程费用,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3. 对于埋深较大的筏形基础,当基础底面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下时,水位下降,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与扣除地下水浮力后的总竖向力(p-P')的差值即fa-(p-P')
增大,对结构有利。设计时,除一般规定,应按以下要求验算地基强度、地基变形、基础承载力:
(1)地下水位应严格按照勘察报告提供的“常年水位”并取相应的水浮力、修整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如果此时经过减负后的基础地面压力值小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则可认为地基持力层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2)当地下水位在常年最高水位与基础底面标高之间变动时,则可认为已经满足常年稳定地下水位要求。此时产生沉降的附加应力p0为常数,地下水位下降对地基变形无影响。如遇南水北调等特殊情况使得该场区地下水位超出常年最高、最低水位,则应另行评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
(3)在进行基础底板强度计算时,基底净反力等于(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水浮力)+水浮力-基础自重。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随着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的广泛应用,辅助核算和辅助管理工作对财务工作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辅助核算是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算工作质量,为企业的财务稳定和财务健康提供保障。辅助核算工作的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
(一)银行对账
辅助核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对账核算,银行对账可以及时调整由于记账错误或者时滞因素导致企业与银行账目不一致,有利于企业对银行的实际存款金额有清晰的了解,可以为企业防控资金营运风险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其次,企业与银行开展定期的对账工作可以有利于提高企业银行存款金额调节表的真实性,保证银行存款金额调节表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企业出纳人员的工作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在一定程度有力预防由于出纳人员主观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往来核算
往来核算主要是指在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之中,企业对由于赊销或者其他原因产生的往来款项进行调整或者清理。企业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其他企业,比如供应商、中间商、客户等经济主体,产生赊销或者预销等经济行为,这类经济行为就会给企业带来为结算的往来款项,企业在开展辅助核算工作中就要对这类往来款项进行清理,不断简化会计科目的结构,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减少会计科目设置的数量和层次,以便为往来业务的查询和统计工作提供便利,进而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
(三)部门核算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内部机构设置逐渐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部门核算成为重要内容。在会计账务处理系统之中,财务工作人员要标注一些与具体部门有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并要及时开展全面的会计查询工作,保证单位管理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时可以全面落实会计核算工作内容,这就是辅助核算中的部门核算内容。部门核算要求各个部门对本部门的账务收支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要求管理部门给予辅助和支持,财务会计人员要开展部门辅助总账分析、部门收支分析表编制和明细账统计查询等工作,以便提高部门核算工作质量,发挥辅助核算的作用。
(四)项目核算
项目核算是指在企业的账务处理系统之中,帮助管理人员掌握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以便让管理人员能够对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实施进度有清晰的了解,保证对项目的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展开。项目核算工作内容主要有编制项目总账和统计表,对明细账进行统计和查询;项目核算工作有利于全面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立体交叉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充分使用。
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中辅助核算方式
(一)往来核算中的辅助核算方式
企业在处理往来核算工作时,应该将供应商或者客户等经济主体进行分类,并建立不同的档案对往来业务进行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供应商,并设置供应商档案,以便充分了解交易对方的信息。再者,企业要在账务处理系统之中标注往来核算科目,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业务信息来选择经济业务往来的主要科目,比如与供应商交易中可以设置应付账款为主要科目。在财务处理系统之中,往来合算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往来余额表、往来账核对和往来明细账核算。再者,企业要重视凭证管理工作,要对相关凭证进行准确填制,对涉及往来核算科目的经济业务应该及时录入往来科目信息,并对该类经济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保证经济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于往来辅助账管理应该要包括余额表、往来账清理等内容,可以提供让用户进行手工核销往来业务的功能,进而弥补自动勾销的不足。
(二)部门核算中的辅助核算方式
在账务处理系统中,企业应该构建单位账套,对各个部门进行核算。首先,企业可以生成部门核算管理数据,并借助基础设置功能将部门信息输入财务系统之中,形成部门档案,以便为部门核算提供有效的依据。其次,要根据部门核算的要求来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对部门核算会计科目进行细分,标注部门核算科目,形成部门账目以便核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再者,应该根据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来填制会计凭证,将各类费用和明细科目录入会计处理系统之中,通过对这些辅助账的了解,明确相关业务的发生情况,并且对部门核算科目的金额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7―0098-02
由于五四制初中化学学时的特点,总复习时间就约占一个学期,所以复习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显得很重要了。而复习课是对已学旧知的巩固、归纳、消化、提高的一个过程。如果教师在复习课中只是一味的让知识再现、重复,并且满堂灌,学生就会对这样的课堂产生厌倦,被老师牵着往前走,复习效率低下是必然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复习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再只充当听众、看客,提高复习效率,是当前化学教师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展示激学”利用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渴望表现的心理特点,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并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笔者针对复习课,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教学实践,发现“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的教学模式在毕业班的复习教学中实用,效果显著,经过不断反思、改进、完善,且思且行,逐步形成了“学案导学,展示激学”下基础回顾、习题讲评两种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下面针对这两种课型谈一下具体做法,以供参考。
一、基础回顾课
教学流程如下:
1.课前复习,梳理结网。此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梳理旧知,并根据自己对知识间的联系的理解初步建立知识网络,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这项工作是课堂复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一定要严格要求和检查落实。提前一天教师将复习任务布置给学生,第二天课代表和小组长检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知识网络的整理情况并做好记录。教师也会不定时的抽查,督促学生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从而确保课堂复习环节的顺利进行。
2.课堂展示,完善网络。本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小组推选一位比较优秀的知识网络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并由该学生离位讲解,要求讲解的学生要注意结合知识网络,强调重点、难点和要点,教师适时点拨。最后由师生、生生共同评价,充实完善,明确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要点。另外,指导学生构建网络时要提示他们突出重点,注意前挂后联,同类知识要会做横向或纵向对比。例如,在复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把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起做个汇总对比,复习酸碱知识时要和盐及金属联系。
3.小组合作,答疑解惑。针对课前复习和上一环节的知识网络讲解,对本单元的内容提出仍不太明确的疑难点,组内交流讨论明确答案。组内解决不了的,小组做好记录,再进行组间交流帮助解答。组间交流时教师应及时点拨讲解,在过程与方法上给予指导。
4.典例分析,总结方法。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例题的解答,再参阅解析和答案,将题目弄懂弄透。小组内讨论例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且归纳解题方法,由小组代表讲解交流经验,最后汇总成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经验。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学会方法总结,提高能力。
二、习题讲评课
教学流程如下:
1.师生抽查,巩固要点。课的开始留2~3分钟的时间小组内互背知识点,然后由教师或学生抽查提问,答错或回答不出的组长记录并且下课后由教师再检查直至其掌握为止。
2.组内互助,解疑答惑。小组讨论复习学案中的疑难题目,组内答疑解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将题号做标记,以备全班交流。
3.疑难汇总,全班交流。教师汇总各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题目,其它组帮助解答,再解答不了的由教师讲解。期间要注意适当点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习题归类,总结提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学案中的习题按其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归类,以题带点,回扣基础知识,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也让他们形成了在解题过程中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三、在实际教学中且思且行
“竞争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和乐趣。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已成为习惯,经常会出现“一语既出,百家争鸣”的情形。这种模式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很多学生已经慢慢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变得会主动思考了,整理的知识网络要比参考书上详细很多;他们会提问了,不仅课下问老师,课堂上还像老师一样检查提问同学。“小老师”们越来越厉害,分析题、讲题的能力一点也不逊色,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学案导学、展示激学”,使课堂有序、活泼。
当然,实施学案导学模式以来,在笔者的课堂教学中也经常会出现下列问题:一是由于学生一个问题的争论或者学生讲评习题时占用时间太长而使课堂时间难以调控,导致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二是抢答权归属问题而引发的学生争论等。那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与学生共用学案,还要组织好小组的合作学习,调控好学生的展示。同时,还要对学案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监控,做好监督、跟踪、检查和及时评价,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使广泛问题集体解决,个别问题针对性解决,不留后遗症。
虽然经过摸索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做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学案导学模式只能是一种基本遵循的方案,使用时应提倡科学求实,反对机械、僵化,要重视教师个性的发挥,允许即时生成,灵活多样,在学案基础上生成自己的个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