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老师的名言范文

有关老师的名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老师的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老师的名言

第1篇:有关老师的名言范文

我以前在五年级(4)班里,班主任刘老师虽然是数学老师,但他有绘画,编笑话等天赋。他以前做过语文老师,所以他经常说一些名言来教育我们,如态度决定一切等。这些名言将伴随我一生。其中,令我最受益匪浅的就是这句想做某件事,你不要做它,不想做某件事,你要做它。这句名言含有深刻的道理与哲学。

在平时,当我看到作业时,我就不想做它。但想到老师说的:想做某件事,你不要做它,不想做某件事,你要做它。也就是不想做作业,但我要做它,所以我每次还是做起了作业。在学校,我天天都要被留下来补作业,我本来可以逃回去,但我每次都没逃,因为当我想溜回家时,我不要做它。每次星期五放晚学后,我都想痛痛快快玩到个九十点,但我没这样做,我每次还是在星期五完成数学或语文作文,也就是星期五想玩,但我不能玩。当妈妈星期六喊我起床时,我就不想起来,赖在床上,但这是不行的,我必须得立即起来做自己该做的事,如做家庭作业,背英语单词等。因为当我不想起床时,我应该起床做自己应该做的……

在我将来,如果我找了什么工作,如保安等工作时,我应该警惕任何一个进入商场的人,而不能在那儿游手好闲,装个样子给人看看。如有关文秘一类的,我不能草草书书,就算文件再多,我也得要将字写得端端正正……

这句名言还有许多表达意思,说也说不尽,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事。但我们每次做一件事时,如果这是好事,就尽管去做,如果是不好的事,就应该不做,只有这样,这句名言的意义才能体现出来,才能教育你。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事开始,只要你想到这句名言,就会分辨是非,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

第2篇:有关老师的名言范文

对差生的教育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法绕过的障碍,也是任何一个教师终生都要求解的难题。有的教育者嫌差生这名字太刺耳,于是想出诸如“后进生”、“学困生”、“暂时落后的学生”等名字,不管这些煞费苦心想出的名字多么具有人情味,对转化差生起不到一点效果的。如何转化差生呢?这方面的金玉良言实在不胜枚举,也的确给学校和老师们很多启迪。笔者在这里不想“弄斧”,只把自己的一点零碎的见解诉之于方家,敬请指正。

教育的特殊对象分析:

生甲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是学习习惯非常不好。上课坐不住凳子,东瞧西看。好出风头,喜欢抢老师的话头,有时,还环顾左右,看是不是有人在注意他!批评轻了,全当耳旁风,批评重了,就会和你翻脸。

生乙性格孤僻,任性,从来不会主动向老师提问题。上课不举手,不发言。考试成绩几乎每次都在最后五名徘徊。而其家长对他的期望值却很高。每次谈起他的孩子都流露出急切的心情。

链接:曾读过一个寓言故事:《一路花香》。故事讲印度有个挑水工用两个水罐给主人挑水,一个水罐完好无损,另一个水罐有一条裂缝。他没有舍弃破水罐,在破水罐一边撒上花种,让破水罐洒下的水滋润出一路鲜花,从而让破水罐的“裂缝”成了美丽的“错误”!真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招啊!

教育实施:教育生甲的一个小故事:又是一节语文课,学习《春》这篇美文。当大家读到“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想前去”时,他冷不丁插了一句:“老师,这句写得不好,'铁一般'太硬了,一点也不美!”此时,全班哗然。我没有批评他,严肃地对他说:“你说话要有根据,你的根据是什么?”“根据嘛,我还没想好……”他有点吞吞吐吐。接着,我面向全班同学说:“让咱们记住甲的话,学完这篇课文再来解决这个问题。”课上到最后,我对生甲说:“感谢你的问题,下节课我们一同解决,相信你会受益匪浅的。”他一脸兴奋。

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示意他坐下,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我首先表扬了他的聪明,又表扬他上课的很多发言都是深思熟虑过的。他有点不好意思,脸上现出不自然神情。于是,趁热打铁,我对他说:“老师和你约好,以后每堂课你来提至少一个问题。可以直接交给老师,也可以写在黑板上,或者放进班级的电脑里。”他说:“老师,我的问题都是乱说的。还是不要提出来吧!”“你今天的问题就很好,下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你要做好准备的。老师希望你认真去做。”“那我试试吧!”“好!咱们一言为定。”

下一节语文课我又适时提出生甲的问题,全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一次生甲的发言可是有的放矢,并且彻底了自己的“理论”。完全“站在”了朱自清一边。

这次对生甲的教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的“优势”有了用武之地,还真提了不少的问题。可以说,不仅促进他的学习,对班级的学习风气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教育生乙的一个小故事:

说实在的,对生乙的教育使我好长时间内陷入被动的状态。如何打开他的嘴巴,是问题的关键。谈话,聊天,做游戏等等,效果都不明显。

有一天,我看到他正在看一本有关“名人名言”的书。我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走向他,把自己的笔记递过去,说:“你帮老师选一则有关勤奋学习助人成功的名言,好吗?”他爽快地答应了,并很快选出一则。“帮老师抄在本子上吧。”

“我的字不好。”他说。“没事,全当给老师的留念吧。”他认真地抄了下来。以后的几天,我经常变换本子让他抄写名言。一天,他给我抄过名言后,我对他说:“老师希望你每天在班级的黑板一侧写一句名言,怎么样?”我看他在犹豫,又对他说:“你可以在下午放学后在写。”他答应了。

以后的几个星期,他天天在黑板上抄写名言。这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一天,他在黑板上抄写了一则名言:“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好多同学理解不到位。我建议他给大家讲讲。他答应了。并且讲得头头是道。以后,讲解名言成了他的“专利”。他终于走出了少言寡语的心理沼泽。

自此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也慢慢地好起来了。他的家长每每谈到这件事都感激不尽。

案例反思:

总理曾反复强调:“教育的公平是社会最大公平。”当然,温总理这句话主要是从公民的受教育权来说的。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反躬自问:“我对所有的孩子做到一视同仁了吗?我歧视差生了吗?”

第3篇:有关老师的名言范文

汉语的写作习惯里面,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是很强有力的。我们经常说:某人曾经说过:……,所以……这样的句子。我们还说:俗话说的好,……,所以……这样的句子。总而言之,在我们的思维里面,俗语、名人名言是易于得到、又能够说明问题的论据。

但是,在英语写作中,特别是学术写作(academic writing)中,名人名言并不是能够得到采信的论据;因为,这言语本身只是一种statement,是一种个人看法,并不具备可以信服的效力(effect)。何况,名人名言本身是在特定情况下说的特定的句子,难免有加工或者夸张的成分。这样一来,就更加不可信。

实际上,在学术写作中,名人名言顶多能够用作话题(topic)引入,就像一个引子。如此之外没有别的价值(value)。那么,什么样的论据才有价值呢?

雅思写作的一般要求(requirement)是,从自己的知识或者有关经历中举出例子。有的同学很困惑(confused),我自己的经历,是不是一定要说我曾经做过什么呢?

其实不然。除了自己的经历,我们还有自己的知识。实际上,在雅思写作中,因为话题千变万化,我们真的很难准备很多很有说服力的(persuasive)例子。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第4篇:有关老师的名言范文

[作文课堂]

老师:大家应该记得《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这句话:“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孔子引用周任的话用意是什么?

学生:借用古代良吏的名言,说明了人在某一个职位上就必须施展出与之相称的才能。

老师:那孔子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而要引用一句古代良吏的名言来说明?

学生:这样更具有权威性,也更有说服力。

老师:对,这就是“引证法”。它的好处是:借用权威性的话语,使文章说理更加深刻透彻,更具有说服力,体现出一种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深度。即便是孔子这样的大家,说话时也会引用古代名言来增强自己言论的说服力,而在后人的文章中,就更是常常见到运用引证法来提升文章权威性的例子了。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吕氏春秋》中的《察今》一文里有这样一句话:“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宝剑。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把剑,只要锋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样有名。这启示我们,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要名扬四海,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那一轮虚幻的光环。

上面这一语段即使用了引证法,引用了《察今》中的“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阐明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上的光环这一道理。

学生:老师,哪些材料可以作为引证时使用的论据呢?选取这些材料的要求是什么?

老师:引证时可用的材料十分广泛,比如著名作家、权威人士的有关言论,科学的公理和定理,流行的格言、谚语以及各种政策、法规等。引用这些材料时必须注意:第一,内容必须真实可靠,绝不可胡编乱造。第二,这些材料必须具有权威性,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第三,引文要准确贴切,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无”的放矢。第四,平时积累这些材料时要认真核实,要确保材料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不能随意添油加醋。

学生:老师,运用引证法必须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老师:引证法的使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这可以称之为“引”;二是要对所引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这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思的,但对于“证”却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或重“引”轻“证”,文章便成了“观点”和“引语”的堆砌。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则变成了一种简单拼凑,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将他人的话与自己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所引材料真正为我所用,成为文章有机的组成部分。

学生:老师,“引”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老师:从“引”的方式上看,不外乎两种:“直引”和“意引”。“直引”即直接引用,这是我们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而“意引”又可分为“转述”和“活用”两种。“转述”即作者用自己的话转述原文意思,“活用”即化用或套用名言警句,同时加以适当论述。

学生:老师,在“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老师:第一,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定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可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远大,可选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批评某些不能持之以恒、一曝十寒的行为,可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等等。

第二,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所以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这样就会犯主客倒置的错误。

第三,要注意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而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学生:那么“证”又有哪些方法?

老师:“证”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简单介绍三种。

第一种,诠释引证法。即通过对引文的诠释分析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例如: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样样不如老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为老师是错误的。

在这段议论中,作者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作了解释分析,从而证明“要‘不耻相师’”的论点。这样论据与论点得以紧密结合,不致油水两分。

第二种,归纳引证法。即从不同角度引用归纳,证明论点。例如:

第5篇:有关老师的名言范文

一、创设读书情境,激发读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是最关键的。那么怎样让孩子喜欢读书,产生读书的欲望呢?一开始,我就通过创设读书情境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强烈愿望。

1.创设读书氛围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爱听故事,于是,我就以讲故事为交流平台为学生“读书”,让学生和我一起感受读书氛围的美。在给学生读《丑小鸭》时,我坐着,孩子们也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选了一首钢琴曲,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捧着书轻轻地读,孩子们也和我一起陶醉在“读书”的乐趣之中,享受着音乐,享受着老师轻轻的读书声,享受着故事里语言文字给他们带来无限遐想的美感。

我每天都坚持给孩子们讲美丽的绘本故事,《小老鼠分果果》让我们闻到了与人分享的香甜;《小达尔文的故事》带领我们走进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大自然;《小海螺和大鲸鱼》告诉我们小人物一样可以有大作为;《爱心树》让我们为无私的“爱”感动到流泪;《美宝的魔法花园》向我们诉说了友谊的真谛……孩子们在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中成长,在听我读书的过程中也爱上了读书。

有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我会把书读到关键处戛然而止,这样,孩子们就会在兴趣的引导下去自主读书,走进浩瀚的书海。

2.开设读书课堂

在听读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读书是美的,自己能走进书的世界,是最美的。在每周的语文活动课上,我会精心为学生营造一个优雅的读书环境。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放一首轻音乐,每个课桌上都摆放着自己喜欢的书。音乐把整个空间充满,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思绪飘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手,很快就能进入书里的世界……此时此刻,看着孩子们那丰富的表情,那痴迷的状态,我知道他们已经走进了草丛看《昆虫记》,走近了灰姑娘和她交谈……我也会被孩子们所感染,捧起自己喜欢的书如饥似渴地、入迷地读起来……

孩子们读到精彩处,有时会不禁笑出声来,看着孩子们如痴如醉的样子,真觉得孩子们读书的样子是最美的,读书真是一种享受。是啊!现在的学生面对太多的诱惑,置身喧杂的闹市,的确已经很少有静下来读书的时间了。而这样的读书课堂给学生创设了一方宁静的港湾,让他们尽情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丑恶美善尽在其间。学生怎能不喜欢?他们喜欢读书的氛围,想读书里的故事,喜欢故事中的人、事、景、物……

二、激发读书热情,养成读书习惯

一个爱上读书的孩子,会拥有一种不同常人的儒雅气质,何时何地都不会感到孤独,人生也会更加多彩。学生一旦喜欢上了读书,教师便要经常督促指导,让学生长期坚持,养成读书的习惯。

1.读书名言导行

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的名言后面还会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于是,我便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时机进行渗透,让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明白读书的道理。诵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道读书积累的重要性;诵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聆听总理小时侯立志读书强国的故事;诵读“腹有诗书气自华”,懂得读书对陶冶情操的益处;诵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感受读书对人的促进作用,还有开卷有益、博览群书……这一个个成语故事,一句句名言古训,让孩子们真正地从内心爱上了读书,感受到了读书的益处,并立志读书修身,读书报国。

2.开展读书活动

为了让学生的读书热情向更深的方向发展,将兴趣变成一生爱好,加强读书习惯的养成,我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例如:在“好书推荐会”上,孩子们不仅在推荐交流中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了何谓“好书”,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诗文联谊会”上,学生读诗、背诗,畅游在幽幽的古韵声中,享受着朋友聚会读书诵诗的乐趣;在“读书汇报会”上,学生纷纷用自己摘抄积累的一个个好词佳句向老师“献宝”,并试着结合实际说一说,何时自己也体验过“凉丝丝”的感觉,何时何地见到过谁“愁眉苦脸”的样子……经过这样的引导,这些词句便极其自然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活跃在孩子的口头和习作中,为积累运用搭起了一座友谊之桥。结合读书内容,我还开展了“成语聚会”“歇后语趣谈”“春联欣赏”“童话世界”“人物传奇”“安徒生故事赛”“昆虫知识知多少”等一系列读书活动。在活动开展的同时,我还要求学生每天写读书笔记,可以摘抄词、句、段,也可以仿写句子体悟心得,并提出了每天看书至少半小时的时间要求。久而久之,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还巩固了读书习惯的养成。

三、关注日记赏评,享受读书乐趣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指导学生学习写日记。我总是对孩子们说:日记是生活的需要。日记可写的东西很多,什么都可入日记,目之所睹可记,耳之所闻可记,鼻之所嗅可记,舌之所味可记,身之所触可记,脑之所思可记,惊天动地的事可记,鸡毛蒜皮的事也可记……学生只有先不怵日记,才会写好日记。当学生有了日记写作内容之后,我又从日记批改、赏评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时积累的词句,凡是日记中闪光的词句,我总是不吝啬波浪线、小红旗、小红花,慷慨赠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表扬得多,批评得少。日记本一发下,孩子们总是个个高兴,因为每个孩子都能从老师的批改中发现自己闪光的地方!

第6篇:有关老师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名言 品德与社会 教学

名言,因其语言精练优美,蕴含智慧,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和教育人士的推崇。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名言,既可以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和谐动听,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产生共鸣。特别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过渡,对名言也具备一定的感悟能力。因而,名言自然成了品德教学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散发着文化的醇香。本文笔者结合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为例谈谈名言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先声夺人――抢占思想高地

名言由于思想精辟,表达清晰,常常能引起读者的思想震撼和情感共鸣。用名言警句入新课,可以让课堂教学一开始就站在思想的高地上,为课堂涂上人文的色彩。

如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第一课《诚实是金》的教学,先采用名言导入的方法。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诚实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说‘我不知道’,也比说谎好。”

接着,让学生读名言,谈理解谈感受,瞬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水到渠成地引出课题《诚实是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重点抓住“诚实”“金”这两个关键词组织教学活动。

事实证明,教学中巧用名言导入,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就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学习指向。

用名言导入新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名言要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为学生所理解;二是名言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让其成为学生品德学习的引子。用名言导入,如果采用学生喜欢的或者是学生平时阅读积累的句子,效果会更好。

二、以理服人――闪烁思想光辉

名言,或深邃或简洁,表达了思想述说着道理,历来是思想教学的资源。但是在品德课堂中使用名句还需掌握时机,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一)在学生混沌时出示名言,使思想清晰

在品德教学中,采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作为教学资源,贴近了学生的思想实际,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然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有些事物的理解又往往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

如在《当冲突发生以后》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引用了学生中的这样一件事:课间因为在教室玩,一位同学把另一位同学最爱的文具给踩碎了。两位同学因为赔偿问题发生口角,应该怎么办?同学们众说纷纭。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没有更多的解释,只是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一读这句名言。这时,吵闹的教室立刻安静下来。显然,名言起到了明晰思想、引导教学的作用,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

教师又适时地出示名言: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生命的美丽。”

让学生体会、感受这些名言,使学生的观点明确、思想清晰。因为这些名言警句本身是课本内容的演绎、归纳、解释、论证的结果,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在课堂讨论时出示名言,使主题凸显

名言内容丰富,论述精辟,运用得当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收到凸显教学主题的效果。

如在《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教学时,笔者所在学校正在进行规范教育,要求学生从细节中注意行为的规范,并能够自觉遵守。在本主题教学时,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规定上下楼梯靠右走,由于出操时下楼梯的同学比较集中,上楼梯的同学没有,我们下楼梯的时候,是否可以越过楼梯的中心线?学生观点比较分散,而且出现了对立面。这时教师出示名言:

“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获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

“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学生读后恍然大悟:遵守规范要始终。达成教师的预设目标和品德教学的落脚点。

(三)在教学叙事中出示名言,使情感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教学更生动,为学生营造现场感,品德课堂常常采用小品表演和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教学材料。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插入名言,能够增加材料的文学性,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如在《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讲述了和朋友之间的美好回忆,激起了真实情感之后,教师适时出示名言: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

……

通过对名言的诵读,进一步感受友谊的可贵,帮助学生对友谊有更深的理解。

三、幽香宜人――浸润思想芳香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文化的积累还不深厚,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有了对名人的崇拜倾向。名人名言能给思想品德课增添一番文学风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品德学科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教学主题,适当拓展,通过找、读、议、记等手段,让学生受到名言的浸润。

(一)找――拓展思想宽度

品德学科教学中,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课外书、报刊、上网等途径寻找有关教学主题的名言,在课堂组织交流,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寻找名言的过程也是接受教学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为课堂教学做好了思想、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采取课外延伸的方式,让学生再找名言,使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对课堂中获得的感受与名言再次碰撞,与大师交流,尽管四年级学生的感悟不可能很多,至少对他们而言也是一次接触,也是一种体验。

(二)读――感受思想神韵

名言健康向上,有警醒、引领、启迪等教育意义。名言在语言表达上有的简明、扼要,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含蓄、深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品德学科教学中,通过读让学生感受名言的神韵,感悟名言的内涵,在朗朗上口中让学生随着名言进入思想状态。在品德学科中,用名言教学时“读”往往是一个环节,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当学生被那些名言激起心中的某种共鸣并产生震撼时,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教育内涵,成为催人奋进的动力和人生的标尺。

如在《集体力量大》一课的文本中,就有这些有关集体的名言:

“暴风可以吹断一棵大树,但在森林面前却是无能为力。”

“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一人一双手,办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大山能搬走。”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反复读一读,来感受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三)议――探究思想内涵

名言警句总有其主旨,有其特定的含义。有的时候名言的出现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背景。在品德学科教学中,学生讨论、老师讲解能够使得对名言的理解更正确和完善,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如在《失败怕什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适当补充了一些名言:

“成功者找方法,失≌哒医杩凇!

“没有多次失败,难得一次成功。”

“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笔者引导学生先同桌之间互相议论再集体交流,在师生互动的不同情境中又生成新的含义,正是因为教师关注和诱导名言警句的意义生成,不仅实现了师生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而且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获得新的认识,实现“三维”目标的新跨越,实现教学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反复循环。

(四)记――积淀思想智慧

用名言励志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常用武器。四年级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已经有了一些思想的萌芽。在品德学科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喜欢的名言进行记忆,会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这既是人生的艺术享受,还是思想道德的构建,其乐无穷,美不胜收。熟记的名言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

第7篇:有关老师的名言范文

从小学就学过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什么“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什么“时间一分,贵如千金”,什么“时间好比河水,只能流去不能回。”那时也没感到时间过的有多快,更没感到像流水,水是哗啦啦的流啊流啊,时间怎么流啊。那时小学每堂课的45分钟是那么的漫长,玩的主打曲,不管到哪都有一群小朋友能玩到一块去。

现在体会到名言的哲理了,那些名人说的话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只不过没发觉罢了。刚上初一时,是带着小学的童稚去的,扎着俩小辫子,目光纯真,什么都不懂,第一上音乐课唱儿歌,全教室笑的尴尬场面不会忘记。班会课上不经意听到老师一句:“你们已经是中学生了,不能再像小学那样无知了,要明白你们现在的目标。”是啊,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不是小学生了,时间过的就是这么快,回想起小学的事,也会为那时的可爱笑出声来。思绪总停留在某个地方,那是我们小学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年年都下雪,年年也都打雪仗,却想不到好不容易的全班同学在一起打学仗竟然是最后一次了。

数学课上老师因为我们不好好听课,说过:“别看你们现在关系挺好,等到以后可就不一定了,因为长大后你跟人家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了,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你说的人家听不懂,人家说的你也不明白,不信可以回去问你们爸妈,所以你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用到以后了,我现在就明白了,以前小学我们的关系是那么的好,就因为我学习不如你,你考上了重点,而我呢?从上初中后就再没见过你,听到你的消息也只是又考第一了,小提琴级都考完了,每学期都拿奖学金了。只会让我感到很自卑。

不知不觉中,我现在已经初二了,每天都有很多作业要写,下午活动课已经变成了写作业课,记得有那么一个星期,每次都是只写了一道题上课铃就响了,而这一过程中我都是认认真真的思考这些题的啊。自己都不知道这两年是怎么过的,就好象做梦一样,稀里糊涂的,一眨眼,两年就过去了。想起刚来这学校,老师第一句话就是:“记住,你们过去那的一点小成就不算什么,到了初中不分好坏,一切都从头考试,要知道,你们的最终目标是中考,你们是为中考而奋斗的。”此后,“你们的最终是中考“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马上就要升初三了,想起明天的中考就害怕。一开始上初一,老师总说中考,那时感觉初三以及中考是那么的遥远,好象是几十年后的事了,而它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时光真的如流水!

第8篇:有关老师的名言范文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良好的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了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都浸润着文化的气息,飘逸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了课程表,每周三下午有一节固定的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以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乏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一个对课外书的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基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地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令则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声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新到、手到,边度、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1.3 速读法。速度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做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提高阅读品味,从而进行阅读的良性循环。

第9篇:有关老师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入法;切题;激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77-01

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切题,即教学的开头要从属于教学内容,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而不能故弄玄虚,为艺术而艺术;二是激趣,即每堂课的导入要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地学习。这也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怎么来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呢?

一、引用有关的名言、诗词、故事导入

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成语、典故、故事等导入新课,既形象又生动,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还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教学培根的《谈读书》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孔子因读书勤奋,留下了‘韦编三绝’的佳话;培根因文章至理,道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离不开读书,可以说读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初中的学生还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年龄,语文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导入课文时,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则〉》的时候,我开篇就给学生讲述了宋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接下来顺势提问“为什么赵普敢夸下海口,说只要用半部论语就能够帮助宋太宗治理好天下呢?论语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多媒体导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日益多样化了,语文教师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如图像、声音、视频等等,这些都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描摹一幅图景,创设一种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听腾格尔的《父亲和我》,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都会深深触动学生的情感。歌曲将尽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大家都会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然而,我们在一次次歌颂妈妈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另外一个人---我们的爸爸!是呀,经年累月中,爸爸用他那并不宽阔的肩膀,默默地为我们撑起一方晴空,这如山般的父爱,凝重,执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背影》,认识这位名人的普通父亲。”至此,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文本需要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自然导入课文。

三、悬念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