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贸代理范文

外贸代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贸代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贸代理

第1篇:外贸代理范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应收账款; 财务风险; 外贸企业

美国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市场需求量减少,从而导致国际贸易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大幅度减少。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我国来说,国外主要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外贸出口企业因此收入减少,不少企业经营困难,面临亏损、破产、倒闭。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上日渐突出的金融风险、行业风险以及企业破产风险对外贸企业构成了威胁。企业管理者能否通过实行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保持合理的资金流动,形成稳定的经营战略和策略,是关系外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于广东省外贸企业的调研在分析金融危机对广东省对外贸易影响的基础上,对外贸易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对广东省对外贸易的总体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纵深蔓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受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多领域的影响,作为外向型城市的广东省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据海关资料统计,2007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 34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全年广东省实现外贸顺差1 044.5亿美元;2008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

6 83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2008年广东省实现外贸顺差1 249.4亿美元;其中,2008年10月份,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落,2008年10月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07.1亿美元,增长仅为7.1%;2008年11月单月外贸出口在历经58个月的连续增长后首度出现下降;2009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 111.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0.6%。具体情况见图1、图2。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除了进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外,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外贸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应收(外汇)账款是外贸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的周转和安全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尤其重要。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外贸企业由于国际贸易经验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较弱,往往容易重视订单而忽略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应收外汇账款的汇率风险。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应收账款的价值,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不少外贸企业盈利受到很大影响;第二,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我国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赊账的形式,欧美国家买方付款期限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的长达120~150天,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贸企业的收款风险大大增加。应收账款若无法收回,则成为企业的坏账。

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的统计数据,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广东企业出口风险自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5月份急剧上升。在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欧美等海外客户的拖欠货款及无法支付货款的情况呈直线上升趋势。2009年新增的可能损失达到6.07亿元,较2008年增加15%,较2007年则增长554%。该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累计处理赔案数较2008年同比增长47%,达到近五百宗。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首先,从国外看,各国政府一年来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措施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世界经济形势中的积极变化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趋势减缓并走向复苏。美国2009年第三季度GDP增长3.5%,四个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欧元区2009年9月份总体经济信心指数达到82.8,创一年来的新高。

其次,从国内来看,我国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没有减少,竞争力没有削弱,随着国家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担保等政策,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企业经营外部环境改善,外贸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多,基础更加稳固。

(二)挑战

首先,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难以大幅反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空间有限,美国2009财年财政赤字达到1.4万亿美元,是2008财年的3.1倍,赤字率高达10%,创二战以来新高。就业形势好转一般滞后于经济复苏,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可能继续恶化,2009年9月份美国失业率达到了9.8%,为26年来的最高水平。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世界经济就存在衰退的风险。

其次,主要经济体自顾性增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重新抬头,在国内压力下,主要经济体将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最后,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出口面临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可能继续通过本币贬值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这将使中国出口产品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削弱中国企业发展后劲。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策略

(一)应重视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外贸企业树立以“现金为王”的财务管理理念,改进和加强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同时,外贸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积极加强与海关、商检以及外贸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及时掌握相关的政策信息,充分利用国家在进出口方面的优惠政策,有效地管理政策性价格风险,降低企业的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二)增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外贸企业要深刻吸取这次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摆脱以前的外贸理念,清醒地认识到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

(三)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评价客户信用等级,加强事前预防

外贸企业必须重新审查原有的信用政策,采取谨慎的态度,实施可靠的信用政策,宁可放弃一部分订单也要严格控制信用风险。对潜在的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评估,评价客户信用等级,加强事前预防。

(四)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利用金融工具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

积极利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金融创新方式来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比如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营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成为企业规避收汇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五)采取更有利的国际结算方式,保障应收收款的安全性

此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我国外贸企业一般使用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但随着此次金融危机中一大批知名银行的倒闭破产,银行信用也得不到完全保证。因此企业要积极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新型结算方式,以促进国际结算方式多样化。

(六)应提高财务管理的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防范利率和汇率风险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广大外贸企业要重视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应对各种突况,认真研究金融市场,监控利率和汇率变动,建立相应的期货管理机制通过专门的期货运营平台,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防范、化解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保持企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四、结论

针对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英国经济分析师杰里米・瓦尔纳曾说:“我们似乎步入了不确定时代。”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有效应对新变化,更好地生存、发展与壮大,这是每个企业都将面临的问题。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外部环境的动荡对广大外贸企业的影响不能忽视。只有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只有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利害关系,规避财务风险提高收益,才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徐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主要外贸促进政策的评价[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6).

[2] 唐苏.试析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外贸出口策略[J]. 中国外资,2009(22).

[3] 张华初,刘欣.金融危机中我国外贸高风险地区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第2篇:外贸代理范文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贸易利益 动力机制 维护机制 拓展机制

问题的提出

后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放缓,各国对贸易利益的关注点也由利益创造逐渐变为利益分配,国际间利益纷争亦愈演愈烈。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保证国家持续高效均衡地获取贸易利益,对每一个参入全球贸易与分工的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

中国作为发展大国,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但是,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贸易顺差的背后却是内外经济的失衡及国内资源环境的耗竭,贸易发展呈现数量虚幻与福利实质的异化特点。而这种异化现象在后危机时代的特殊环境中变得更加突出: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内部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纷纷利用“贸易顺差”的幌子指责中国利用重商主义满足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惜对中国展开贸易保护及贸易制裁;另一方面,在外部需求减少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的条件下,中国出口贸易的境况将不容乐观,更多的出口企业将面临着“拉到订单难,赚到钱更难”的艰难局面。而近期美元信用等级由AAA等级下调到AA+等级所引发的新一轮信用危机将进一步减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同时也显著加大了“出口导向性”国家外汇资产缩水的风险。

上述不利因素将迫使中国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国民福利”的根本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战略方针保障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持续高效均衡地获取贸易利益。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效持续均衡地获取贸易利益是中国理论界和实践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系统的问题(林玲,2010)。本文将这一系统问题细分三个层次(贸易利益获取的动力机制、维护机制、拓展机制)进行逐一探讨,以期建立提升对外贸易利益的动态机制。

中国获取对外贸易利益的动力机制构建

贸易利益的动力机制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与分工中均衡持续高效获取贸易利益的基本支柱及动力源泉,核心问题是“我们依靠什么来获取贸易利益”。作为人口大国,充足的人力资源及低廉的劳动成本曾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基本切入点,也是中国获取贸易利益的主要动力。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国内稀缺的条件下,以劳动力为支撑的动力机制符合李嘉图比较优势原则,既缓解了中国人口就业的巨大压力,又促进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与贸易顺差的迅速攀升。

但后危机时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和外部需求的日益萎缩,传统的以劳动力优势获取贸易利益的动力机制将不可持续。图1的微笑曲线既展示了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实现贸易利益的基本地位,也为中国建立可持续获取贸易利益的动力机制提供了基本方向—锁定加工组装环节低薄利润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实现本国要素分工地位的战略性攀升。前者是立足本国人口国情的考虑,也是战略转换的过渡性要求。后者则是中国贸易转型战略中获取贸易利益的基本动力导向,坚持这一战略则要求:

(一)坚持内生(动态)比较优势原则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要素流动的日益频繁及要素内涵的不断更新,中国的比较优势随着要素结构的变化发生了实质性改变。所以,中国应根据要素结构的变迁建立比较优势动态变迁的动力机制,保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更好更快地发挥比较优势,从而实现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二)设定加工贸易的最佳规模

杨小凯(2008)认为每一种比较优势条件下都存在着分工的最优值,一旦超越了这一最优值,继续开展对外贸易就会造成分工模式的固化及边际贸易利益的下降,并最终陷入贫困化发展。目前,中国依靠人口资源优势融入全球分工链条的组装及加工环节,充当了“世界加工厂”的角色。一旦这种角色地位固化下来,以量取胜的获利模式也会随之固化,而这种固化会进一步加剧贸易福利的损失。因此,在加工贸易过度发展的情况下,中国更应该谨防这种低附加值的分工地位及获利模式的固化,科学设定加工贸易的最佳发展规模,并在最佳规模的基础上有效实施贸易转型战略,从而建立贸易利益增长的最优路径。

(三)依靠要素质量的攀升实现分工地位的攀升

高素质的稀缺要素是进行产业链分工与价值链获利的基础,中国应该积极培育与引进高新技术、管理知识、市场经营经验等稀缺要素,从而促进本国要素分工从生产链的组装加工环节向研发、市场等高端环节进行动态演进,而这一过程也是中国高效、持续获取贸易利益的动态过程。

中国获取对外贸易利益的维护机制构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