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英语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对应性分析
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关系。教材内容通过教材目录可以反映出来,在编写与选择大学英语教材时,目录是重要的评价内容。课程标准是根本,换句话说是根据标准来编写教材或者选择教材(对照目录)。对于专业化的英语课程教改,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匹配通常是要依靠自编教材才能够实现对应。
2.课程教学方法与教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的对应性分析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匹配的教材作为支撑。目前主要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有以下两种: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个任务,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的高校大学英语还设计了口语交流、专门用途英语、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文章鉴赏、英语讲演等多个选修任务,为学生提供兴趣学习机会。有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则对应的教材就要打破传统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编排。
(2)情景教学改革。因为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因此造成了大批的哑巴英语人才。一些高校就将大学英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了机场出行、酒店餐饮、职业交际等多种语言学习情境,开展在虚拟场景下的交互式的、角色扮演式的大学英语语言教学。这种情境教学,需要有情境式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
3.教学与学习要求和教材辅助内容的对应性分析
区别于早前的语言学派,认知语言学既弥补了以H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忽略“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所具备的固有规则”这一不足,也避免了生成语言学过于强调语言自治性而引发的循环论证问题。为此,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确定为“现实———认知———语言”,所提出的隐喻、原型、范畴以及构式语法等概念,既在理论上拓宽了人类对语言的认知维度,也为应用性的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范式。我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历了引进、介绍到迅速发展、多方面应用及理论反思几个阶段,迄今已二十余年(束定芳2009)。从开始对国外学科知识的关注与引介,到将理论运用到汉语本体研究,再到理论运用于语言教学实践,中国认知语言学在国内学界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并成为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综观学界的研究内容,还基本停留在“模仿———运用”层面,鲜有理论上的创新,这一点是值得国内学者反思并加强的。
2、语言对比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过,“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这充分说明对比在语言学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Linguistics),又称“对比分析”,从对比的角度出发,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描述其异同,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综观其学科发展,首先产生的是“对比分析”这一共时的研究方法。随后基于二战后外语教学的需要,美国语言学家B.Whorf首次提出“对比语言学”的名称。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R.Lado出版了LinguisticsAcrossCultures,标志着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潘文国,2002)。由此可见,对比语言学的学科基础是外语教学,二者在目的与方法上始终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的汉外对比研究从《马氏文通》开始,经过几代语言学家的努力,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学英语的热潮,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学科建设方面,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提出对比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步骤及方法等,强调语言项目的共同对比基础,运用统一的理论进行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然而与认知语言学相比,对比语言学的独立程度稍显不足。究其本质,对比只作为一种方法来进行研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尽管国内“对比语言学”的提法层出不穷,笔者经过反复考量,认为这一指称有待商榷。综上,虽然“对比语言学”是否作为独立学科尚无定论,但“英汉对比”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仍给英汉语的研究及教学提供了思路。
3、英汉认知对比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为语言对比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事实也证明对很多语言现象都有较强的解释力。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简单再现外部世界的物体、事件或关系,而是人类将自己对外部事件的认知用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全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基本经验相似,因此同一意义的表达在不同文化与语言中具有共性,这为语言对比提供了可能。但不同的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并体现在语言文化上,这使得对比存在必要性。文旭(2009)指出,认知框架下的语言对比在国外已具雏形,但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成果只分散于部分著作与论文中,如赵世开先生的《汉英对比语法论集》,沈家煊先生的“英汉对比语法三题”等。更进一步,探讨二者的结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笔者认为也十分有意义。下面就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
3.1语言的意义———范畴化理论
认知语言学指出,范畴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上义层次、基本层次和下义层次。人类以范畴化认知外部世界,从基本层次范畴认识物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原型。在学习使用语言时,属于基本层次的词比其他层次的更显著,易掌握。如汉语中“汽车”是基本层次,人们提及此概念时,既不会说“交通工具”,因为太抽象,也不会说“跑车,奔驰车”等,因为太具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虽然不同语言的基本范畴相近,但仍存在细微差别,因此英汉语词汇在范畴上不能构成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对于二语习得,我们不能拿二语中新的语言形式套用学习者母语中旧的意义,而是要引导学习者通过对照两种语言的异同来掌握二语中新的概念和范畴,以及这些新知识所形成的网络体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英汉语词汇在范畴上的异同,例如英语的cousin和汉语的“表姐”、“堂弟”等词并不等同,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英汉文化差异及认知范畴区别。结合这种思路,我们不妨在写作教学中引入“头脑风暴”式训练,引导学生对某一概念的汉语义联想尽可能多的英语表达,从而作文语言多样化,避免行文单调。例如“优点”一词,引导学生联想advantage,merit,virtue,strength。同时引申出“缺点”,英语对应disadvantage,drawback,shortcoming,weakness。这两组词可构成一个知识域,使学生了解英汉语在词汇意义上的对应方式,意识到写作时可以替换使用。
3.2语法的意义———构式语法
认知语言学关于语法的研究派系众多并各有重点。Croft(2004)指出该框架下的语法理论主要包括四种,即Langacker的认知语法,Lackoff和Goldberg的构式语法,Fillmore的构式语法,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尽管诸学者有不同的思路,但大体上构式语法的特点由Holme(2009)总结为:(1)语法是由符号综合体或构式构成。(2)语法能够表达意义,建立形式与意义的表征关系。(3)语法意义像词汇意义一样是经过概念化处理的范畴,用于记录某一特定方式的认知情境。构式语法强调语言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对习语、词组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比如way构式(Goldberg1995),what’sXdoingY构式(Kay和Fillmore1999)。同样的,构式语法也成功解释了汉语中长期困扰学者的特殊用语,如沈家煊(2006)分析了“王冕死了父亲”,陆俭明(2002;2004)分析了“吃了他三个苹果”。相对于乔氏句法理论,构式语法在解释力与发展前景上有很大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结合英汉对比,引入构式语法的概念与思路,有意识地让学生分析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帮助他们识别语言中存在的大量构式,加强他们对构式的整体把握。例如英语中的therebe存在结构、双宾语结构、系表结构等,都是学生看似掌握但容易出错的地方。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整体输入这些构式,记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而不是分析语言内部语法;再结合汉英互译练习,通过模仿进行语言输出。此外,对于英、汉语中同一概念但表达对应方面容易忽略的构式也要注意。如“某地有某人/物”这一认知概念,英语对应的表达是therebe结构,但学生容易出错。如“我们大学有5000多名大一新生”,这个句子看似简单,但很多学生写成Ouruniversityhasmorethan5000freshmen.相信所有能进入大学的同学都掌握该句的英文表达Therearemorethan5000freshmeninouruniversity,但为什么自己输出时会犯错呢?这就反映了学生对于英汉双语的认知及构式理解有偏差。这些都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反复强调的。
4、结语
一、作业内容没有差异性
大学扩招以来,由于生源扩大、师资相对紧缺,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都采用大班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的学校屈指可数。为了作业收发统一、批阅方便,老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作业的内容、要求和评价标准都是一样的,极少考虑到同一年级不同专业方向同学之间、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男女生之间的英语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个现象,没有尊重不同层次、专业学生的兴趣、特长差别,作业内容没有差异性。调查发现,经管类文科专业学生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高于艺术、设计、建筑类艺术和理科专业学生的成绩,女生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远远高于男生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同一班级内,有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作业太难、太多,有的认为太简单了。在作业形式上和内容上,有的学生希望老师多布置语法、词汇等基础性练习,有的希望做有创造性、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学生间的差异性。不同学习层次、性别、专业的学生都做相同的作业,学习好的同学觉得太简单了没有兴趣做,学习不好的觉得太难了做不了。这样没有差异性、针对性的作业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进步程度,难以真实反馈教学的效果。
二、作业效果的缺失性
作业要达到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以及其中存在问题的目的,既要求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还要求教师及时地批改、评价学生的作业,并将作业的反馈结果反映在后续的教学中。本次调查结果反映出了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很多学生对做英语作业没有很深刻的认识。许多学生将做作业看成是简单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有少数认为是一种负担。调查同时也指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抄袭作业。有50%以上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抄袭过作业,理由是没时间自己做、没有意思、自己不会做等。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很多学生也不会去仔细查看。而在另一方面,教师对作业的批改也有很多不到之处。大班授课加之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现在大学英语教师很难有足够的时间仔细批阅每位学生的作业。在所批改的作业中,教师的评价形式也比较简单,大多是比较笼统的等级式,比如A+、A、B或者简单的描述性评价,比如Excellent、Good等。教师的作业批阅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对单词拼写、语法错误的纠正。面对抄袭作业这种现象,大多数老师都不会去追究学生的责任,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默许了它的存在和发展。这样的批阅形式和态度,使得很多学生对做作业失去了积极性或者兴趣。学生对做作业的不认真态度、不自觉思考、不独立完成,以及老师对作业批改的不彻底、对抄袭的放纵等,均使得大学英语作业无法达到检查、评估学生真实英语学习情况的作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检查和评价。为了提高大学英语作业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改进。一是要不断丰富大学英语作业形式,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增加技能型、实践性、创造性作业,将作业和学生生活、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觉得作业不再单调和枯燥。二是要不断优化大学英语作业内容,实现作业的差异性和层次化,让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做符合自己情况的作业,极力的调动所有学生认真地去完成每一次作业。
作者:王改莉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1.1班级团队管理
在课堂组织上,笔者采用的是公司制管理模式,学生自由选择组建公司,每个公司选择一名董事长、CEO、发言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名。笔者引导学生开设了六个团队:1.英语歌曲、英语电影团队;2.英语诗歌、话剧团队;3.中西文化团队;4.英语演讲团队;5.英语辩论团队;6.商务英语团队。笔者给学生介绍每个团队的意义,实际上也给学生介绍了创新的英语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于参与这种团队,并且精心制作了logo,确定了团队英文歌。笔者让学生制作英文名片并进行“名片交换”的情景剧表演,安排各公司进行“商务交流”,让学生自己介绍公司的文化,logo的含义。这样的团队活动不仅让学生增进了了解,而且学习了商务英语-名片交换礼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课堂内容合理安排团队竞赛,制定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定期找团队负责人谈话,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班级团队管理的反馈。
1.2项目教学法
在讨论“英语语音语调以及英美发音差异”这一专题的时候,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各国人讲英语的不同口音”的英语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发现原来世界各国人说英语都不一样,口音会受到母语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然后笔者结合经典美剧老友记第4季,第23集进行教学(该集有英美文化的碰撞,也能体现英美发音的的差异)。将情景喜剧片段融入教学既可以练习听力,又可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视频去总结英美发音音差异,以及英美文化差异。观看完毕之后,笔者鼓励每个团队进行讨论并且以团队为单位陈述自己的发现。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都非常热情地讨论并在陈述环节表现的非常好。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集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资料,每个团队谈论文化差异表现的一个方面。学生在下一节课能用熟练的英语介绍中西文化差异,课堂参与性非常高。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与艰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1.3案例教学法
笔者在讲“Diningout”这一主题的时候,首先设计了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很知本次课堂的主题,然后给学生展示大学英语四级新翻译题(内容为中国美食)。当学生们谈到中国美食时倍感骄傲。然而当笔者对他们提出如何将我们的饮食文化传播出去这一问题时,大多学生因受到英语词汇量的限制而无法回答。笔者然后给学生播放BBC出品的纪录片:探索中国:美食之旅,并要求学生一边观看纪录片一边记录和饮食相关的词汇。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知到教学内容的用途,增强了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什么东西。
1.4情景模拟教学法
笔者以“OrderingaMeal”和“AskingforandGivingDirections”话题为例。在导入环节,给学生播放一个情景剧:出国后点餐和问路却不会说英语的窘境。学生大笑之余也在思考自己的英语口语。大多数学生表示以后会出国旅游,掌握点餐英语和问路英语很必要。传统教学法以听力为主导,训练学生听并理解以上两个情境的常用英语表达,然后安排学生编对话角色表演。但创新的教学法要求设置尽量逼真的情境,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可以引导学生编排以“点餐”和“问路”为主题的情景剧,并进一步探讨中西饮食文化差异。通过此课堂实践,笔者发现学生非常具有创造性。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的内容也可以安排学生创作情景剧,如“SailingRoundWorld”。环球航行这一主题笔者指导九名学生参加表演,具体安排如下:一个旁白,一个航海的年轻人,六个途径的国家(法国,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安排六名同学介绍六国文化,美食及标志性景点),两个记者。整个情景剧穿插背景音乐“Sail-ing”。航海过程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创新编排。这样一个由老师指导,学生排演的全英文情景剧结束后,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文化知识,还有团队合作成功的喜悦。又如“ThePresent”,“TheSampler”等单元,老师都可以指导学生排演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的英语情景剧。
1.5参与教学法
参与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好的课堂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升信息交流和反馈,最终让学生达到领会、掌握和应用知识,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热烈的教学环境。如笔者在引导学生讨论“我的梦想,我的青春,我的大学”这一主题时,首先和学生分享自己儿时的梦想,然后鼓励每个学生都勇敢的说出自己儿时多姿多彩的梦想,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青春以及如何有意义的渡过大学生活。开放式的教学会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愿意分享。笔者组织学生参加班级英文歌比赛,比赛完全由各团队董事长和课代表组织完成。大学生因为知识水平、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学会了协调团队成员选歌,排练等组织能力,还学会了制作PPT等电脑技术,而且还锻炼了英文主持能力。在讲解词汇、语法和课后练习时,笔者都鼓励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体验教师角色,让学生自己讲课。参与教学法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知识获取的成就感,而不是单纯地通过老师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被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参与式教学同时可以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文献搜索能力等多方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1.6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笔者的每次课堂都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讲“演讲”这一主题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大学生演讲视频,在第二遍观看的时候给每个团队发一张任务卡,任务卡上有该团队听力结束之后需要回答的问题。学生不仅要听,看,写,还要参与思考讨论并表达。听力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自己观摩视频,总结出演讲者应注意的眼神手势表情等,并让学生现场模仿。通过任务驱动,学生会积极主动投身于每一项任务中,上课注意力会更集中。笔者每次课堂都会将教学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如在讲授“环球航行”这一主题时,会将任务提前分配给各个团队:1.搜集历史上伟大航海家的故事并介绍;2.搜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英国航海家的信息;3.搜集骑士以及封爵仪式的信息并表演;4.绘制世界地图并标出七大洲五大洋;5.描述主人公环球航行的路线。通过任务的驱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
1.7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回答。如在第一次英语课堂上,笔者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要学英语?因为在自我介绍环节通过一个破冰游戏已经消除和学生的距离感,学生会如实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可能会说是被迫的,或者仅仅为了毕业。笔者在实践了一个月的新型教学方法后又一次和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发现学生对英语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会说:学英语出国旅游更方便,编程需要英语,看美剧能更好的理解英美人的幽默,可以读更多的小说等等。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在讲解课文重难点句子和单词的时候,可以采用学生提问教师讲解的办法,或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的方法,从而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多次的问题回答与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开拓式的思维和求知求真的钻研问题的精神。但是提问要把握下列原则:紧紧围绕授课内容;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提问的逻辑顺序要适当;提问的频率要适当。
2结语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还是按照原来的专科学校模式来制定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这些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其最终目标,其中培养实践能力是应用型大学和其他大学最重要的区别。然而,由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在原来的专科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专科学校的影响,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会移植或使用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因此就与应用型大学的的教学实际相脱节,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大学英语教学更是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二)教师大实践能力不能满足新的教学模式
姚吉祥通过实证调查安徽省1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指出目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能力认知、能力认证、实践经历、环境因素、培养机制是影响安徽省13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五大因素(姚吉祥,2010:20)。新模式要求教师除了要进行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之外还要有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实践的方式多样,实践内容丰富,教师不能掌握所有的实践资源,无法完全传递学生所需要的内容,学生对教师的实践教学会感到不满,大多数英语教师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挑战。据我的问卷调查,只有31.5%的英语教师能够进行完全的实践教学,43.6%的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感觉不太实用,45.3的老师对于实践教学的备课量感到非常大而且效率不高。
(三)教师的主观原因使得实践教学受阻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60.4%的教师不想去带实践课,52.3%的教师认为这种课内容太复杂,不想备这种新课。12.4%的教师认为即使知道应该进行实践教学,但是还是以过去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实践教学的作用不是太大。另外,由于现在的高校以科研为主,教学次之的理念使得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实践教学无法用数字的方式进行评估,英语教师科研水平本身就比其他专业的教学要相对弱一点,因此大学英语更不可能很好地进行英语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应用。这都导致实践教学在主观上受阻。通过对几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调查,80.7%的英语教师认为科研与教学相比,更加重视科研;64.2%的英语教师在科研的投入时间要比教学的时间长。
(四)国家及学校对大学英语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尽管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加强教师的实践性锻炼,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但这毕竟与真实的生产、管理还有一点距离。由于国家对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资金的投入和关注度都比较少,大学英语改革很少是有专门对新建应用型本科来制定的,因此对地方性高校的实用性不强,这些学校就处于一种既要符合全国的大学英语改革又要适应自己学校发展的两难尴尬地步。这些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校定位一般会主要发展工科、理科、经济等应用型学科的实践教学,很少关注大学英语的实践教学,即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但是也是在这些应用型科目的基础上来实施的,没有考虑到英语科目的特殊性。
二、发挥教师实践能力的建议
基于新建应用型本科学校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问题,我们认为,发挥教师实践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制定符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特色的教学目标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是与研究性大学和高职院校是不同的,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就不应该照搬以前的专科院校及其他种类的高校的教学大纲,而是根据自身特点,修订自己独特的教学大纲,以确立适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毫无疑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应以一般要求为出发点,根据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确定符合不同专业的、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例如,对于文科的学生,由于其英语相对较好,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专业来学符合专业发展的大学英语,除了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译之外更加强调对本专业的词汇、文章和翻译的水平。而对于工科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太好,首先进行基础教育,然后再分层教学,对于好的学生进行工科知识的词汇、阅读和翻译的知识教学,同时模拟工厂或公司环境,培训学生的英语现场实践能力。
(二)加强英语教师对新的教育模式的认知
由于大学英语教师对新的教育模式不是太了解,一时比较难于适应新的模式,因此对新的教学要求认识不足,一时不知该如何进行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重课本和理论,而轻实践,而过去的专科大学英语教育方式更是很少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使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除了重视课本基本知识,更应该加强英语实践技能的训练,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按照各专业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深化大学英语教师人事激励机制改革
应该逐步完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教师的奖励和制约机制,大力鼓励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支持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建造实践教学的环境和氛围,积极研究和探索按照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科研的贡献率进行绩效分配的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多给予大学英语青年骨干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在大学英语教师的职称晋升、出国培训、脱产进修等多出台激励政策,从而激发大学英语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
(四)争取政府和学校对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的支持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特点
教师们几乎达成共识,在各门学科教学中,与信息技术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外语。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且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的日渐成熟,大学英语学习与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媒体技术含量高;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要求高;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由以前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变成自主探索、发现、协商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范围和交流对象也随着网络而延伸。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对大学英语的指导意义
分布式认知把认知看作一种包含多个主体和多样技术,协调内外部表征,且有助于提供动态信息加工的系统。语言学习尤其如此,对大学英语的学与教具有重要实践指导作用。
1.有效运用认知合作性学习策略。
认知合作性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模式,其特点是学生、教师、多媒体、网络、移动设备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学英语学习共同体,把英语语言知识、认知工具等要素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思维之间的讨论、追问、重组,运用交互的形式,达到促进英语知识建构与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怎样开展认知合作性英语学习呢?首先,有效运用课外网络学习,使之成为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比如,很多高校选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在互联网上有相应的“外研社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平台”,其中内容设计丰富,有网络版的《读写教程》和《视听说教程》,更有在线答疑、作业、教学评估及上传资料等栏目。这样,学生可以及时通过网络资源进行预习、课程总结、解答疑惑。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目前交流工具除了QQ、博客等,已广泛应用微博、微信、脸书、推特等方便快捷的方式。大学生之间关于英语问题的交流、讨论、争辩、整合等一系列的协作努力可以开阔个人的视野,生成更丰富灵活、利于解决问题的新信息。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另外,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共享一些图文并茂、音像交融、动静结合的英语网络资源。比如常用的英语网站有普特英语听力、沪江英语、英文阅读网、英文写作网等,信息的集聚与共享是进行协作学习的基础。
2.注重协调、设计英语学习环境。
分布式认知理论这一视角较为强调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认知工具、认知信息资源,以更好地促进知识建构。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有效使用网络、多媒体、移动技术。面对数量庞大、复杂多样的英语资源,有些学生觉得手足无措,教师应及时积极引导学生获取、筛选信息,如告知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学习网站导航的使用方法等,使学生不偏离主题。第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堂内外英语学习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除了关注教学的基本过程,教师还必须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学管理的过程,尤其是在线学习、合作学习,要做好检查工作。教师自己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则显得尤为重要。以欣赏英文电影为例,教师应指导学生恰当使用字幕,第一次观看选择无字幕,可以集中注意力,再选择英文字幕,以便核查是否听力有误。同时注重观影方式,将“泛看”与“精看”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第三,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在线学习、自主学习使基础差的学生不像传统课堂那样充满尴尬、焦虑,可以自己安排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但是,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时间上无法保持必要的连续性,注意力不集中,加之,缺乏对学生面对面的督促和监管,无法保证其学习质量。因此,英语教师必须针对这些情况,适时地做有效的知识辅导和心理指导。
3.为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布式认知理论视角下的教育教学强调要信息共享,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及与媒体环境的结合,注重交流、互动,进行协作学习。这为近来蓬勃发展的“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微课”的主要特征有:流媒体播放视频、动画等;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慕课,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的网络上的开放课程。其授课形式是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等。“翻转课堂”则是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由此不难看出,这些新型的英语教学资源及教学模式的特征与分布式认知理论在教学领域的观点不谋而合,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教授知识。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对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启发
1.英语教师角色的变化。
分布式认知理论观点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引导者、探讨的参与者,动态的协调者。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积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巨大优势,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这看似教师作用体现不充分,实则属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因为学生个人的英语基础、悟性、自控能力、学习风格等完全不同,非常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分为“导情趣、导操作、导质疑、导讨论、导交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原来的“权威—服从”关系转变为“指导—参与”关系。
2.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英语学习环境下,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更为复杂。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学生急需得到元认知、认知策略的培训和指导:学会分析什么因素影响了学习过程和结果;学会监控、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会进行自我诊断,以了解自己的弱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水平,对班上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培训内容并进行针对性的策略指导。当然,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英语学习任务的性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别、年龄、学习经历、学习风格等)。有时也需要从补偿策略和情感策略入手,补偿策略可以解决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因无法及时获得必要的外界支持而面临的问题,情感策略可弥补学生由于网络缺乏人文氛围和情感熏陶带来的失落感。
三、结语
既是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形成
性评价的概念、功能以及研究现状,指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评价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11]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评价方式有水平测试(proficiencytests))NCET一4、CET一6,成就测试(achievementtests)如期中考试fmidtermtests),期末考试(finaltests1。嘲这些测试本质上属于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在学期末或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对象,为学生此阶段的学习提供鉴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却不能对教学过程做出评价。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loomB.S.)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学生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评价。”[3]也就是说,形成性评价可以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1、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M.Scriven)1967年论及课程改革时第一次提出的。国外也有人称为“课堂评估(classroomevaluation或classroombasedevaluation)”、“课堂评价(classroomassessment)、”、“学校评价fschoolbasedassessment)”、“成绩档案袋评价(po~folioassessment)”,还有人称为“学习评价(assessmentforlearning,以区别于assessmentoflearning)”,但使用得最多的还是“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f本文统一采用“形成性评价”这一术语。布卢姆在《教育评价方法指南》中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握到的中间成果来修正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补充指导或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内容的评价活动151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它不仅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生问的交流。
2、国内外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许多学者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影响。Weirt[6]建议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地调整教学各个环节和学生的学习行为。Harlen&JamesI71强调形成性评价的关键是认清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Bachman&Palmertsl从考试的角度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强调用于形成性目的的考试可以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
国内英语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关注的大多是中小学的研究,关于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较少,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户进菊[9]和阎锂[10]对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原则做了详细解释,并对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和意义进行了探讨。王红艳和谢芳[11]指出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的启动有助于改变过去终结性评价一统天下的局面,因为该《教学要求》倡导形成性评价手段的应用,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环境。曹荣平等[12]尝试性地提出了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模式,研究了形成性评价对中国大学生写作自主能力的影响。郭茜[13]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盛湘君[14],周娉娣和秦秀白[l5]分别把形成性评价应用于高职教学和网络教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3、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根据邹慧民,崔艳嫣,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总结得出目前我国现行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评价概念过于狭小。教学评价一直被大部分教师简单的理解为教学测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根据其中测试或期末测试的分数给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事实上,评价是指为方便决策而对某个课程在动态、效果、认可度和效率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的过程。[i61教学评价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既包括各种测试还应包括对学生学习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也应该包括同学问日常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3.2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评价的主要是任课教师或相关的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则很少参与到其中,这种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本人应该参与到评价当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为教师提供有关学生本人的极为有用的信息。[181
3.3评价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对于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现行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并没有得到多少改观,仍然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和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看重的是结果,不注重过程,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Genesee&Upshur认为语言教学应包括以下目标:语言能力,学习策略,社会情感,学习方法和步骤。[191语言教学评价体系要采取多种评价手段来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3.4评价功能缺乏激励。目前虽然许多教师承认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英语论文但却将评价看作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手段,只注重评价的检验和验证功能,这使评价分割在教与学之外。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和功能通过评价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通过分数给学生排队,难以发挥教育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3.5评价结果缺少反馈。目前的课程评价绝大部分是关于测试的,教师关注的是测试的实施,试题的设计。对于测试的结果只是进行简单的统计与分析,写出分析报告,很少能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对于常见的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的结果,学生只知道打了多少分,及格与否,却不知道自己欠缺的地方。
3.6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是包括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和以CET一4,CET一6为代表的水平测试。58.4%的教师依靠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成绩,40.2%教师仅仅按照期末考试来给学生打分,只有1.4%的大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两次以上的课堂测试。旧教师在实践中仍然过多依赖终结性评价,不注重形成性评价,不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Genesee&Upshur指出当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们想采取措施改进他们的学习已经是为时已晚,虽然期末考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对学习刻苦的学生以高分数的形式进行奖励,但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19l
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鉴于上述现行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4.1形成性评价的优越性
形成性评价贯穿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硕士论文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4.1.1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往往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形成性评价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评价的客体变为积极评价的主体,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学问的互相评价,这可以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进行回顾,反思,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4.1.2评价内容更加全面。终结性评价以测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好坏的手段和工具,重知识轻能力。它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不注重学习的过程。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则是全方面的,评价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仅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情感因素等方面的评价。
4.1.3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纸笔测试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评价方式,无论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采用的是这种方式,虽然纸笔测试具有方便、快捷、评分容易等优点,但大学英语作为一门独特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通过纸笔是无法实现的。而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它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做出评价.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日记,作业与小测验,调查问卷及访谈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4.1.4评价结果具有反馈作用。由于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因而能够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留学生论文给学生提供反馈。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当前的大学英语测试“不仅抑制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使他们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由于大量考试题为识别性试题(recognitiontest),而不是提取性试题(recalltest),学生学习时只满足于语言知识的理解,忽视产出和运用能力,从而养成了‘眼高手低’的学习习惯”。[20]
4.2采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教育部2O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实行)》中明确提出“教学评估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21]这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即:改进现存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增加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形成性评价注重对教和学过程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析判断,能够为教学双方提供及时、真实的诊断性信息,有利于教和学过程的完善和发展。[18]
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难以通过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实现,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多种自我表现的形式和机会,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以更加全面的施展。
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随时向教与学提供反馈的评价方式,它的优越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使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中.评价体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完全适应改革的需要.而形成性评价恰恰可以适应促进学习者学习策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激发积极的情感态度等作用。
参考文献
[1]LeungC&MohanB.TeacherformativeAssessmentandtalkinclassroomcontexts:AssessmentasdiscourseandassessmentofdiscoursefJ1.LanguageTesting,2004,(3):335—359.
[2]钟艳,曾葡初.论形成性评价与大学英语学习[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118-120.
[3]BloomB.S.EducationtoimproveLearning[M].NeWYork:McGraw—Hill,1981.
[4]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103—109.
[5]布卢姆等,邱渊等译.教育评价[M1.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WeirCJ.UnderstandingandDevelopingLanguageTests[M].London: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EnglishLanguageTeaching,l993.
[7]HarlenW&JamesM.Assessmentandlearning:DifferencesandrelationshipsbetweenformativeandsummativeassessmentAssessmentinEducation.1997,(3):365—379.
[8]BachmanIF&PalmerAS.LanguageFestinginPractic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
[9]户进菊.形成性评估与大学英语教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1):108—110.
[10]阎.形成性评价与大学英语教学IJI.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4):77—78.
[11]王红艳,解芳.新《课程要求》与形成性评估手段的应用【J】.国外外语教学,2004,(4):37—40.
[12]曹荣平,张文霞,周燕.形成性评估在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fJJ_外语教学,2004,(5):82—87.
[13]郭茜.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两安语学院学报,2004,(2):66—68.
[14]盛湘君.高职英语教学巾形成性评估的研究和实践.[J].学术论坛,2005,(5):187—189.
[15]周娉娣,秦秀Iit.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1.外语电化教学,2005,(5):9—13.
[161邹慧民,蔡植瑜.实行形成性评价,改革现存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1_江两师范大学学报,2006,(1):114—118.
[17]崔艳嫣,李业霞.试谈建立多维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J1.聊城大学学报,(4):115—119.
[18]HarrisMichael&PaulMcCann.Assessment[M].Oxfmd:MacmillanHeinemannEnglishLanguageTeaching,1994.
[19]GeneseeF&JUpshur.Classroom-basedEvaluationinSecondLanguageEduca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
英语文学的培养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它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拥有多种途径,不同的途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效果和影响,以下介绍几种英语学习途径。
1、英语文学中作品阅读文学作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类文学表现形式,其自身有着普及性的宣传作用。学生们对阅读文学作品更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在英美国家中,很多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都被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并且收获了颇高的评价和大众化的影响效果。比如在了解奥尼尔的戏剧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得到奥尼尔作品中的哲学思想性和悲剧情节。在英语文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学习一部作品之前有选择性的播放本部作品的影视片段,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接下来的文学作品。影视文学作品使书面化的文学更加具体化、真实化、生动化,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学作品中更好的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英语文学中多媒体应用书本中的英语文学过于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进行文学学习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多媒体的出现给这项学习带来了福音。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教师可以为英语文学内容提供相关的图文讲解以及配乐,从而变枯燥的文学学习为生动有趣的图文讲解,更加加深了文学作品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为后续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可以在不经意间记住文学作品中的关键事件、人物、情节发展等相关文学信息,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方法。
3、英语文学中的角色表演在英语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因素进行选择片段,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片段,结合自身喜好进行适当的改编,但不可以背离原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图,使文学作品生动的展示在其他同学的眼前。
二、英语文学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英语文学的学习地位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英语学习的拓展内容,也是英语学习中的所要了解文化生活背景知识的源泉。对于大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强语言内容的积累在英语文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了解到了文学内容的表达,同时也使自身的语言学习变得更加感性、充实。像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以及奥尼尔的作品中,无不流露出语言丰富的感染力,让人在阅读中体会到来自语言的神奇魅力。同时,有相关研究表明英语文学的学习可以增强所有其他语言的技能。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积累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广泛的、特殊性的词汇。在作品中同时包含了语言上的暗示、比喻、典故以及象征等写作手法,为学生在以后语言的运用方面提供了素材,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文学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英语文学作品的内容、故事情节有着令人无尽的遐想,每个人在看同一部作品时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领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部作品引起了不同的共鸣。学生思维能力因此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延伸。
3、培养审美能力在学习英语文学的过程中也是欣赏美、得到美的过程。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活、对人生、对他人有了一个重新的更好的认识,使自身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趋向于更加高雅、文明的方向。审美能力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而英语文学的学习则恰好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实践机会。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对作品中的用词美、内容精、韵律协调、结构完美得以很好的掌握,会使学生在文学作品中享受美,提升自己对以后生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及品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为以后进一步在生活中感受美、创造美铺垫基础。
三、结语
案例教学中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教师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由于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需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评价,实现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教师只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对自己及他人做出客观的评价。
2实施案例教学提升英语教效果
案例教学,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人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从而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它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序的转变。在交互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中心,是交流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心,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案例教学的基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
3案例教学课堂实施
3.1教学的准备
首先是教师的准备,涉及到教案、教学案例等的准备,由教师事先准备好案例并发给学生。优秀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同时要具有典型性,案例选择不要注意时间安排,所有教师都应该意识到制订案例教学计划及规划好时间的重要性。接着是学生准备阶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准备,搜索资料来提高服务课程学习。学生在案例教学前要做好学习准备,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研讨,案例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按照所布置的思考题去分析,抓住案例的主要问题,找出案例中涉及到的重要细节,案例分析完成后学生要把分析变成有利于课堂陈述的形式,以便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实施。
3.2课堂教学实施
教师在课前将案例资料发放给学生,由学生通过个人和学习小组研讨案例,分析讨论案例中呈现的现实情境,探索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然后决定最终的实施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景模拟等形式参与全过程,同时在案例背景中学习和练习新的词汇和语法,有机地将学习内容沟通技巧与英语语言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1)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问题后分析案例的相关数据及其解决方案,形成备选选项、选择决策标准、分析及评价备选选项、选择最优选项、开展行动并执行计划。(2)讨论阶段。讨论主要分为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小组讨论在班级中每个小组人数是相对固定的,小组成员人数过多就会影响合作;如果成员过少会降低小组讨论的效果以及在完成研讨工作上会出现缺少人手的问题。讨论小组的组成最好是自愿形式,教师不应直接界人,或随机安排也可,在小组讨论期间,每位组员根据教师事先发的案例资料查找相关信息并形成个人观点,在小组讨论时把个人观点及遇到的难题与其他组员分享,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后,形成小组意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观点重复或相近,全班讨论期限间每组可选择一位同学生陈述自己组的观点及遇到的问题。教师可把不同观点写投影到屏幕上便于同学讨论与思考。同学针对不同的观点及产生的问题进行辩论。在发言过程中,教师应记录好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注意学生在发言过程中的情绪,在出现学生论题偏离教学主题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回归到教学主题上来。(3)归纳与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应把本次讨论过程进行梳理,即从本次讨论问题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支撑知识及得出的结论,把学生发散见解、观点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化、条理化,服务于教学的知识点做结构性的重点讲解和归纳。在这阶段教师应重点讨论学生研讨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实施效果。(4)教学反馈。反馈的途径可以利用调查的方法从学生中获取,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求教师不断的总结教学法经验,做好每次课的教学总结,找出教学案例应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案例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幻评价。案例教学的评价可以很高效且公正的体现教师和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案例教学中,考试不再是唯一评价学生表现形式。我们对学生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包括小组表现,对案例介绍陈述及简短问题和论述题等。教师通过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存在不足,进而更有针对性改进,提升自己。
3.3开发案例教学素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