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书档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现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医院文书档案资源体系将由单一化向体系转变,不仅可以实现医院内部不同科系的资源共享和互补,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条件,还能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国内医院与国外医院之间文书档案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互换和互补,提高文书档案资源的质量、准确度和宽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实现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利用重视程度不足,执行力不够。当前尽管我国各大医院基本上都是实现了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但在对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理解上,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当前大部分管理者仍然存在着认为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要、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太麻烦等错误观念,没有深刻认识到实现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而造成在实现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和推进医院文书档案资源信息化共享和互补过程中动力不足,执行力不够,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医疗文书资源。(二)缺乏专业的人才进行系统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由于我国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起步晚、推进慢,当前在实现我国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过程中主要遭遇两方面的短板,一是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欠缺,二是缺乏专业、系统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人才。在这两块短板的制约下,我国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也就更加吃力和缓慢,想要真正实现和发挥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作用也就难上加难。(三)文书档案管理质量有待提高。当前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处于较低水准,仍然是局限于传统的档案保存管理、档案传递等,与国外高、精、尖的医疗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书档案管理质量相对较一般,没有实现文书档案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在文书档案的精准分门别类、分科保存、时间轴横纵向对接、资源共享、交流和互换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这一方面是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等短板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与管理者重视程度不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落实不到位有关。
三、实现医院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利用的对策建议
【摘要题】数字信息化
【关键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互联网
【正文】
1.数字档案网络化应用的安全问题
数字档案的产生、移交、归档、管理和利用都是基于互联网、专用网和局域网环境下进行。系统的应用模式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即基于浏览器的Browser/Server结构和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Client/Server结构),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网上对档案信息的转换、存贮和访问。在数字档案的归档、管理和服务利用等过程中,档案数据的安全问题往往表现在多个层面。
1.1网络级安全。是指支撑系统运行的物理设备的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基础建设如网络布线、网络联接、局域网和广域网环境的构建、设备的选型及其各个环节安全策略的考虑。往往会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防火墙设备及网络管理软件来确保局域网的内外用户的访问权限和网络上数据包的检测与过滤;选用可靠的硬件安全设备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如双机热备份、磁盘阵列等设备的采用来保证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而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问题,等等。网络级安全策略是整个系统得以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这是需要在系统规划阶段严格把关的重要内容之一。
1.2数据级安全。主要是指涉及到系统存贮的档案数据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档案数据存贮、数据备份、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各类电子文件的保管和异地存贮策略等,以防止数据版本的更新、数据格式的转换、硬件设备的意外损坏、存贮介质的老化、失效、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甚至是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和瘫痪。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虽说主要是取决于软件供应商所开发的商品化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的保障问题,但对于建立网络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首要考虑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来确保应用系统的安装和运行,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有Unix、Windows和Linix,他们各自有其优越性,安全问题也各有特点,关键是如何选择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当然考虑档案元数据的存放规则和保管策略也是本阶段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数据库的分布式或集中式存放模式、数据的异地备份、电子数据格式的定期升级和保存介质的更换等,需要一定的保管制度来约束。这些都是在系统设计和具体实现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关键因素,也是档案应用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
1.3应用级安全。是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操作的过程中应考虑的基本问题,主要取决于档案部门所采用的应用系统的用户模型的定义模型和使用规则。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模型分多个层次、多个角色、多种功能或多种形式混合使用,来分别定义用户权限。系统常常按功能权限划分为系统管理、数据操作和数据浏览等3大类用户:每类用户角色的定义可以按照各业务职能的实际需求,对其操作权限和操作功能进行定义,如单位领导、部门领导、普通业务员等。但不论采用哪种用户模型,要求应用级的安全至少包括两项功能,一是对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权限的定义,另一个是对系统数据的分层管理和操作权限的定义。比如,两个不同的用户可以操作同一个功能模块,但所能看到的数据只能是本用户所在单位的数据,而不应看到另一个用户所在单位的数据,这是网络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需求;再如上级领导能够看到下级人员所操作的数据,而下级人员则无权看到上级领导权限范围内的数据。
2.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技术方案
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建设是防止系统外部非法用户和不安全数据包侵犯的主要措施,常常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物理隔离、应用防火墙以及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是实现内外网的隔离与访问控制的最基本、最流行、最经济的、也是很有效的措施之一,这里以防火墙为例来讨论数字档案的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解决方案。
2.1防火墙安全解决方案。
防火墙是多个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网,其基本原理是设置安全策略,控制(允许、拒绝、检测)出入网络的数据包,它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可以实现以下几种安全功能:一是限制未被授权的用户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的数据包;二是防止入侵者接近本系统的防御设施;三是限定内部网络用户访问特殊站点;四是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清华大学档案馆防火墙安全运行结构采用了三台对外提供服务利用的服务器,都部署在非军事管辖区(DMZ区),服务器通过特定的端口对外提供服务,如Web服务的8085端口,数据服务的1528等,避免了外界用户对服务器其他端口访问的可能性。如果少数的档案室需要数据服务器特别指定用户,可以采用防火墙用户认证及用户规则来限制,这样除了经过已认证的用户外,所有本局域网以外的用户在访问内部网络时都需要通过防火墙进行过滤和筛选,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对客户端IP地址或者网卡的MAC地址进行判断和识别,以及通过对可疑数据包的检测进行过滤,以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这种链接方式是采用了防火墙的路由模式来实现的。档案馆内部的办公PC统一使用内部定义的网址如192.168.X.X,为私有IP,通过防火墙的NAT功能访问互联网,保证了安全性。外界不能直接访问到档案馆内部的PC,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提高了可管理性,所有PC都可以实现MAC地址绑定,可以针对需要控制内部用户的上网时段和访问内容。
2.2网络安全管理的人文策略。
硬件设备和网络管理软件是保证网络安全运行的基本手段,同样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采取科学有序的管理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为因素,往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和防范不当等方面,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系统管理员采用双人负责制和任期有限的基本原则,防止人员流动或缺岗造成损失,避免职位垄断或由于时间过长。
安全级别确定应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来确定,根据确定的安全等级,确定安全管理的范围。
制定的机房管理制度:对于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系统,要实行分区控制,限制工作人员出入与己无关的区域。出入管理可采用证件识别或安装自动识别登记如门禁系统,采用磁卡、身份卡等手段,对人员进行识别、登记管理。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要根据职责分离和多人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不能超越自己的管辖范围。
制定完备的系统维护制度,如数据保护,数据备份等工作计划。重要数据维护时要首先经主管部门批准,并有安全管理人员在场,随时将出现故障的原因、维护内容和维护前后的情况要详细记录。
制定应急措施,保证紧急情况下,如何尽快恢复的应急措施,使损失减至最小。建立人员雇用和解聘制度,对工作调动和离职人员要及时调整相应的授权。
3.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方案
数字档案信息的录入和维护主要依靠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各项功能来完成,由于用户角色的不同,权限的差异,要求应用系统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用户安全管理策略,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要采用成熟先进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运行结构:二是对系统用户按照工作需要进行角色和等级的区分;三是对档案数据的安全管理级别如保密、开放等状态按照档案法规定和实施细则进行多级安全管理,以区别不同类型用户的访问。
3.1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
三层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有着多层数据安全机制、日常维护工作量小、对客户端的运行环境要求也比较低(只要有浏览器即可)、客户端物理位置可以灵活设置等诸多优点,因此采用三层B/S的系统结构无疑是一个先进且明智的选择。安全防护措施有三级,即防火墙安全措施、应用系统的身份认证安全措施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模型,
3.2应用系统用户权限管理:
系统用户权限的管理和角色分配与档案管理的业务功能、操作流程、档案数据的管理层次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用户分3大类,即管理级用户、业务级用户和浏览级用户。管理级用户负责系统整体数据备份,日常维护,系统模块设置、公共字典维护、用户定义及用户权限设置等;业务级用户负责各个业务岗位上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统计、检索等功能,该类用户对系统中的数据具有完全的存取访问权限,每个用户的操作功能和访问数据内容的权限将根据其业务职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浏览级用户主要是通过Internet网查询已经开放的档案信息,绝不允许对系统中的数字进行修改和删除。无论是哪一类用户,他在访问系统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因此系统用户的安全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各业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切不可将密码帖在机器上,或者设置非常简单的密码,这些都是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常见错误做法。
一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在设计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对图书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充分考虑,在Windows环境下,应用的工具就是VisualBasic6.0系统。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如VB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促使新书录入、图书查询以及图书退换和查阅等功能得到实现。二是人机对话接口设计:通过人机对话接口,输入以及输出工作才可以顺利实现。系统将下拉式菜单、工具和按钮等给应用了过来,有着友好的界面,即使不是计算机人员,对于系统操作也可以很容易完成。
2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
一是系统版权界面的设计:系统将Windows界面风格的设计方法给应用了进来,在启动时,系统采用的是splash效果,会有一个信息提示窗体出现,将软件的版本号以及软件开发者等信息显示出来,在初始界面的顶层设置窗体,同时设计了标签、图片框以及计时器等,有着较为优美的界面,与普通软件的编写风格较为符合。
二是普通用户使用界面的设计:因为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的重要,用户如果没有权限,那么只能查询图书,借书、还书等工作是无法实现的,可以更加科学方便的进行管理和操作。读者进入到系统界面之后,所拥有的功能是一个部分,比如查询图书、打印结果预览等等。
三是管理员登陆界面设计:结束了splash界面之后,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初始界面就出现了,在这个时候,查询功能以及登陆功能都可以实现,只有登陆之后,系统的全部功能方可以获取到。要想将登陆窗体打开,就需要借助于工具栏或文件菜单中的登陆选项来实现。在设计登陆窗体时,将命令按钮、组合框以及标签等应用了进来,操作人员将用户名以及密码输入进来之后,就可以进入到系统主界面,系统的全部功能都可以实现。采用的是屏蔽形式的密码框,以此来促使系统安全得到保证。确定按钮集中了登陆窗体的主要功能,要想实现它的功能,管理员只需要将用户名和密码给正确输入进来即可,如果用户没有权限,那么登陆工作就无法实现。用户有三次机会来对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输入,如果错误出现,系统将会提示信息框,避免系统密码被解码器所破解,连续三次错误,登陆窗体将不会再次出现。
四是图书查询:图书查询是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它需要连接数据库。在处理相关数据信息时,比如查询方面,将SQL语言以及数据访问对象给应用了过来。在查询的过程中,结合系统需求,读者和管理人员结合实际需求,来对不同的查询方式进行选择,在对所借的图书信息进行查询时,可以通过四个选项,分别是书号、书名以及作者和出版社等。在本界面中,将组合框应用了过来,借阅者可以对查询途径进行选择,将查询内容输入到文本框中,将查询命令按钮单击下去,查找到的图书信息就会被显示于控件中。
五是图书借阅:借书功能就是由本模块所实现的,读者借到图书后,系统就会将消息框弹出来,将成功借阅图书的信息给显示出来,然后修改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本功能模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用户信息,指的是需要将借阅者的借书证号、性别以及姓名等详细信息输入进来;其次是新借图书,需要输入新书书号以及借书日期等详细内容,确定之后,用户就可以对图书成功借阅,并且本用户借到的图书也可以被显示于控件中,弹出相应的消息框,提示用户已经成功借阅了图书。
六是新图书录入:新图书录入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只有在数据库中储存新的图书,在以后的图书借阅过程中,记录和校对工作方可以顺利进行。进入到主界面之后,如果对新书进行了购买,新书录入模块就会出现,输入相关的信息内容即可。
3结语
(一)需提升网络技术蕴含量从城建档案的工作程序以及技术角度来看,现在的城建档案工作以及管理标准并没有考虑到网络技术的特点以及未来发展,再加上现在很多归档城建工程的图纸以及数据资料是通过光盘、U盘以及磁盘进行分类、管理,这就导致了现阶段的城建档案的分类规范、档案整理办法以及管理标准满足不了城建档案日益发展的需求。而且我国现仍旧缺乏完善、可靠的城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所以网络技术安全程度有待加强。
(二)需加强城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以及标准化程度城建档案管理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是档案工作的数字化、高科技化的基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普遍存在各地的档案业务能力以及发展程度不均衡,系统软件缺乏移植性能,档案著录没有相容性,案卷质量、水平较低等问题。再加上现在仍旧没有一个统一的城建档案自动化管理的标准,同时已有的自动化管理规范只适用与个别城市建设档案馆,不能满足所有城市建设档案馆的需求,所以该自动化管理规范得不到推广以及应用,这也就导致了城建档案数字化的推广以及应用工作受阻。
(三)需提升相关工作者的素质水平要想实现、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程度,“人”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能掌握先进技术,可熟练应用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城建档案机构的档案人员并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同时也没有能熟练应用计算机知识的人才,更没有不仅能够建档,同时也可以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虽然部分城建档案机构引进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但是由于没有可以熟练应用设备的人才,导致设备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进而导致城建档案数字化发展受阻。
二、优化提升城建档案资料数字化应用的办法
(一)提升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工作的标准性提升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工作的完善程度,首先应当促使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工作更为标准化。也就是说,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构建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资料的基本前提,是落实好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应用的必要前提,在这角度来看,城建档案需具备统一、完善、规范以及具有可实施性的操作文件以及标准处理措施,需落实好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我国当前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规范标准一般可以分为两部分,也就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以及信息化标准规范。其中数字化档案管理包含需建立档案接收标准,与相应的档案管理以及具体落实细则等;信息化标准包含加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料采集、整理,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料进行网站式的管理,数字化建档需要的格式标准,与给予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更为全面的安全保障等等。只有在现有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规范标准基础上,不断地基于实际对规范标准进行不断的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才能够得以实现,才可以保证数字化应用的接收、管理与信息资料资源共享顺利完成。
(二)提升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建设应用队伍的综合水平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建设应用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实际问题以及理论知识,所以只有不断提升档案从业人员的理论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建立起一支专门进行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建设应用的队伍,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才能得以实现。对档案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教育培训,同时根据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应用的实际情况,帮助档案从业人员不断积累经验,以加强城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实际应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另外城市建设机构还需要不断引进专业的人才,引进高校对口的专业毕业生,为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管理注入新的血液,内外结合快速提升整个建设应用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优化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技术的办法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工作由于涉及各种高新技术,而且也没有案例、经验可以依靠,所以必须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管理系统以对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资料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这点的实现需要城建档案的相关工作人员提升城建档案信息资料分析以及技术应用等的实践应用以及相关知识理论探析,以不断提升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资料的技术水平。优化提升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资料工作的技术水平实质上是对城建档案进行数字集成化管理控制,主要是通过对档案资料转变的所有流程进行全过程监控,以促进各个技术之间更为协调。通过集成多种计算机技术,比如说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的,对分散在不同区域以及载体的档案资料进行集成化管理,使得不同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均可以在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应用中综合发挥出来。
三、结语
1.1对于技术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作为生产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重视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是正常情况,但技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同样不应该被忽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繁琐、投入精力大、耗时长、短期回报不明显,这些特点给生产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对于生产任务重、人力资源有限的企业,同时由于技术档案管理可能出现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效应,造成企业管理者对该项工作有意无意的回避。
1.2技术档案管理不规范
技术档案不同于行政档案、人事档案,其本身对于档案建立、分类以及日常更新需要一定的生产管理和专业技术经验,而具备这样经验的人员往往又是企业生产骨干,不可能投入过多精力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这就造成了技术档案建档、分类和更新工作中由于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和经验不足技术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技术档案内容缺失或者关键参数不准确。另外,即使是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在做这方面工作,也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对于档案管理理解层次不同以及投入精力不同,造成该工作开展的差异性,都是直接影响技术档案规范性的重要诱因。
1.3技术档案管理缺乏连续性
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生产到后期检修、技术改造各个阶段,很难保证原有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不发生变动,岗位变动就意味着该人员不再承担技术档案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人员变更的情况下,即使可以做到交接过程的规范与全面,也会因为前任与继任管理人员理念、能力和对该项工作投入度不同等各种原因造成该项工作停顿、半途而废甚至推倒重来,造成工作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企业生产活动中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的不同,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或者规划也会造成技术档案管理中的断层或者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出现。
2对于技术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技术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强化管理意识和制度建设,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2.1加强技术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需要肯定技术档案在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技术档案具有原始性和凭证性的特点,一旦技术档案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料缺失或者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断将对企业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失。其次,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避免因工作冲突或者人员工作疏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强化技术档案管理重要性宣贯,使得生产人员自觉加入到技术档案管理体系中来,高质量完成技术档案建设、管理工作。
2.2规范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技术档案管理体系的规范,首先需要明确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保证技术档案管理人员明确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可以综合档案管理规范和生产管理人员的需求,形成符合企业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明确技术档案内容、格式、检索关键条目等内容,保证技术档案更新的时效性、形式的规范性,规避因人员变动或者企业经营氛围改变造成技术档案内容的疏漏以及质量下降。
2.3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
考虑到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全过程,建立并形成技术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建立以节点性工作为考核点,技术档案管理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跟踪管理的依托,可以有效降低因技术档案管理衔接不到位、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影响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等不利情况发生的可能。同时,对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也是推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跟踪管理的有效途径。
3全方位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
要实现技术档案的全过程高效管理,就要求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在项目前期对于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有明确的思路和计划,并在技术档案建立初期甚至更早就明确档案内容、格式、档案变更程序以及如何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管理办法。
3.1技术档案的格式
技术档案的格式主要用于规范技术档案的建立和定点存放以及检索关键条目,应类别区分、装订形式、名称与时间排序、文本格式(档案名称、标识、页码等有效统一)等相关内容。通过规范技术档案的格式,可以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技术档案时可以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成质量和更完整、更有效地存放技术档案以及实现对于技术档案检索效率。
3.2技术档案的变更程序
技术档案变更程序是在技术档案内容或者格式发生变化,由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完成的对技术档案的更改手续。为保证技术档案的一贯性,除非技术档案存在重大缺陷或者生产业务需求进行较大变动的情况下不对技术档案格式进行调整,而对内容的修改也应在保留原有信息的情况下完成,以保证原始信息留存和全过程管理。
3.3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
针对企业生产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制度。例如在设计阶段完成项目科研报告、审批文件、设计资料等技术资料的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架构和流程的实现,在建设与安装阶段完成设计资料变更、合同与技术协议、到货清单和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收集,调试阶段完成调试报告、设计变更资料的收集以及项目竣工资料整理,生产阶段完成机组性能参数、试验记录、工艺记录、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备份数据和日常运维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现有技术档案调整工作,检修和技术改造阶段完成检修记录、设备变更记录、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等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的补充工作。保证各阶段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是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核心和根本。
3.4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贯穿
要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关键是抓好贯穿整个技术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强化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技术档案在生产建设、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更好地完成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其次,赋予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足够的权利,可以调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技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后,设立技术档案管理督管和奖惩机制,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监督下工作,保证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
4结语
有些单位虽有制度,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行动中,也没有相关的收集、登记、监督制度,使得档案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体制,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成为各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就目前的农业科技档案来说,其资料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纸质、图片和声像资料,缺乏系统的电子信息,使得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农业科技档案利用情况复杂。在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只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档案的保存上,而忽视了对档案资源的利用,致使档案的利用率较低。同时随着国家农业科研的发展,档案利用面也扩大,利用主体增多,致使利用主体在利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问题。
对策和措施
(一)形成领导重视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合理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能够创造极大的物质和经济财富,领导的重视有利于档案的高效管理,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各级领导要亲自抓,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给予充足的经费确保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领导要采取措施调动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和利用打好坚实的基础,把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最好。(二)建立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其对工作的责任心,使其能够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三)健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体制,有统一的操作标准和规范的制度。及时更新不适合的规定,建立新的管理机制。使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有“制”可依。还要树立服务观念,建立反馈机制等等,完善各项管理体制。(四)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经费,改善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建立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等。要想适应农业科技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档案管理中信息网络的应用。
科学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机制的意义
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管理机制,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有助于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人研究;有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提高农业效益,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人;这也体现了国家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现在,我国众多公共图书馆中大多数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阶段,即以纸质档案为主,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档案检索的速度非常慢,导致检索效率低下。综合来说,传统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管理观念滞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图书馆档案的管理都是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这是由于一方面图书馆受到资金及信息等客观条件的束缚,更重要的是管理层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往往从眼前利益着想,忽略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正是这种管理观念的滞后,才导致公共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一直未能开展。
1.2工作制度缺乏。很多公共图书馆没有一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以至于出现了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者、管理责任不明、分工不清、管理人员混杂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时常出现档案文件分散、档案无法准确查询甚至丢失的现象。
1.3档案利用率低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大众的需求,然而由于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存在一定滞后性和不完备性,因此难以及时地充分地被广大用户所利用。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档案资料所涉及的信息太过丰富与广泛,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快速准确地被用户所检索,使得档案信息利用率极其低下,其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鉴于上述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应运而生,它将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取代低效率、高污染的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档案资料将成为图书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施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阻碍
2.1资金问题。由于我国很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的条件相对较差,而新型档案管理模式的运用必须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购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而这对于本身经费不足的公共图书馆来说,成了制约当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最直接的问题。没有资金的支撑,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2.2技术问题。实施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操作、传输、存储、检索、利用等,它能够有效地节约时间,实现图书馆用户的高效办公,但是,构建这样的数字平台受到了相关的技术条件的制约,许多公共图书馆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导致数字化工作迟迟未能开展。
2.2.1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化的规范性问题。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需要扫描、处理、存储等工序,此项工作需要有规范化且标准化的技术操作才能保证纸质档案转化成数字化产品的质量。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使工作人员在做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等工作时,可以参照标准完成,确保纸质文件的正确转化。
2.2.2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带给人们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技术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管理数字化档案的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问题。计算机硬件有可能会因为生产厂商、使用年限、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而出现硬盘、磁盘、光盘、服务器设备破损等故障,这就会对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字化档案数据造成一定的破坏或缺失,从而致使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长期安全完整存储受到严重威胁。(2)档案数字化计算机管理软件出现故障问题。公共图书馆的档案资源经数字化转化之后,必须有一个生命力很强大、稳定性很好、可操作性与灵活性较强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作为支撑。然而,目前实际管理工作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先进、接口灵活、保存数据类型一致、信息能共享的标准化软件系统,因此,在数字化档案数据的管理操作过程中,通常出现软件系统崩溃等故障问题,致使数字关于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化档案信息遭到破坏或缺失。(3)档案数字化管理计算机遭遇网络黑客或病毒的入侵问题。近几年网络安全事件发生较为频繁,如网络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一旦计算机遭遇黑客攻击或病毒入侵,一般都会瘫痪,甚者丢失全部数据,这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这方面专业防护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4)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及系统更换出现故障问题。纸质档案数字化,是从原来的纸质载体转移到了磁盘或光盘等新载体上,当原有数字化档案管理计算机软硬件或系统过时需要更新(更换)时,就很可能会出现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或系统不兼容问题,从而导致计算机出现死机或蓝屏等故障,进而丢失数字化档案数据。(5)管理人员对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问题。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在我国还不成熟,很多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很专业的管理知识,因此,在对计算机数据安全维护的时候,可能会误删某些文件或误点某些不可逆转的操作程序而致使软件与计算机出现故障,进而导致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缺失。
2.3人才问题。首先,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这些管理者在思想上对数字化建设缺乏了解,同时受到身体等原因的限制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接受的效果并不明显,对于高科技的运用能力差,因此,对数字化图书馆档案的管理能力较差。其次,公共图书馆档案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奇缺,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专业人才稀缺的现象,比如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很多高校也没有开设能满足公共图书馆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的课程,这也是我们所要重视的。最后,由于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很多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一个人精力和专业能力始终有限,不能保证自己在有效的工作时间里准确地录入相关的档案信息,从而造成工作失误。
3实施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多渠道筹集资金。现在,构建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是时展的必然的需求,因此必须重视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各地公共图书馆必须设法力争上级领导对本地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只有经费及时到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而且,图书馆如果要获得长效的发展资金,必须依靠法律、制度和地方性法规、政策的支持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另外,除了政府部门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外,还应该加大对图书馆功能的宣传,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图书馆的改革和创新,吸引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资金,进行相关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3.2合理制定纸质档案数字化转化的技术规范。①纸质档案扫描工作:应该根据幅面的大小、纸张的状况、页面颜色、字迹清晰度、是否带插图、档案重要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扫描方式;②扫描后图像的处理工作:一方面对扫描后图像的处理应该采用统一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另一方面视原纸质档案纸张大小是否一致、纸张间是否有粘连、是否有装订孔等因素来决定图像的处理流程;③扫描图像处理完成后的存储工作:为方便用户使用,需将处理后图像按标准格式存储,一般不同扫描模式扫描处理后的图像存储格式都有区别,各地图书馆需事先统一规定好,以方便存储管理,从而更高效地为用户服务。
3.3多重技术保障数字档案长期安全保存。数字化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是公共图书馆在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用必要的加密技术,通过对相关信息设定的变化和编码保障自身数据库的安全;第二,购进先进的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生物识别技术,而且应该不断实时更新,确保档案的安全性;第三,注意计算机、磁盘、光盘等载体的使用期限以及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时更新;第四,要注意必须严格挑选可靠存储介质做好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以防计算机瘫痪导致的数据信息缺失。
3.4重视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公共图书馆档案实施数字化管理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有满足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对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精通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首先,要加大对现有员工新观念的养成和新技术的培训,转变传统的工作思想,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其次,图书馆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当地高校的密切配合,为高校图书馆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以期高校根据公共图书馆实际管理的需要制定培养相关人才的计划。
4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文书档案管理是衡量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档案存在的基础与重要的资源发生地,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档案资料的质量与完整性。而现代化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提升加强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意义重大。
一、文书档案管理的特点
1. 文书档案管理的重点在于收集、保存资料,记载“历史”。文书档案管理多以发生的人事、事件、过程记载、文件、书报、物品存档为管理对象,管理手段主要就是用载体( 主要是纸质或实质) 记录下来,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挡案室中。这个阶段管理的重点就在“收集”、“管理”、“编目编册”、“保存”、“借阅”等工作上; 同时,非常强调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档案管理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记载历史,使得后人可以引用和借鉴历史资料,这样档案才产生作用。
2.与文书档案直接产生联系的主要是文书工作。文书工作包括文件的收集、登记、运转、催办、承办以及文件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文书工作的全过程也是档案的形成过程。而档案工作是在文书工作的基础上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和提供利用。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档案主要来自于文书。文书部门把本单位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经过整理立卷,定期向档案部门归档。文书档案的质量,如文件的格式、书写材料的质量、能否收集齐全并及时进行归档等,对档案的质量和档案工作都有重大的影响。
3.文书档案内容丰富,载体多样。文书档案是单位工作各方面的真实记录和反映,涉及党群管理、行政管理、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等方面,形成了档案内容的丰富多彩。由于文书档案包含有单位及上级部门印发的各类正式“红头文件”,各类民主选举的选民登记和选票,单位签订的各种合同、协议、责任书照片、录音、录像,以及各种电子档案等等这就形成了文书档案载体的多样性。
二、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三个原则
1 保密原则
保密是文书档案管理、使用的最基本的原则。这一点在使用中要首先把握好。凡是涉及到一旦扩散,可能影响到本单位正当利益,在对外开放使用,特别是对国外、境外的开放使用时,一定要按照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程序进行。从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头脑中要始终绷紧保密这根弦,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2 开放原则
在强调保密原则的同时,也要坚持开放的原则。文书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供使用,发挥作用。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及时提出有关文书档案解密的建议,可以解密的就要及时解密。对一些实际工作中急需的、涉及密级又不高、保密时间要求比较短的档案,更要及时解密,积极提供利用。目前,要着重纠正那种不分主次、轻重,凡是进了我的门,一律都是重要机密的认识。不能守着大批价值连城的丰富资料,只当一个保管员,而要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挖掘对实际工作有利用价值的文书资料,为需要者提供有效的服务。
3 服务原则
在新的形势下,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要努力改变"权力机关"的作风,去除"衙门"习气,坚持"服务"的原则。在提供服务中,提倡热情、主动、积极、方便的态度,简化相关的审批手续。我们应解放思想,打破在文书档案利用上的一些传统禁忌,文书档案为实际工作服务就能走出更加广阔的路子。
三、现代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衔接方面存在问题。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统一又有分工。在现实工作中,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应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分体式的管理体系。实际工作中,文书和档案实行的是分块管理制,这是一种有效的、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但是,这种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却拉大了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距离。文书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档案人员也很少考虑文秘工作,致使二者在衔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脱节之处。目前,在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衔接主体上,即公文的格式和处理办法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现象。如: 用纸不达标,装订不规范; 版记不全,附件不规范; 文种使用不当,办理程序不规范; 原稿不齐全,编号不规范,等等。
2.人员偏少,并兼顾其他工作。一些单位的办公室里只有2 ~ 3 名工作人员,缺乏专职档案员。于是,档案员往往由文秘人员兼任,他们要负责办公室的收发文、文字综合、后勤保障、信息宣传、档案管理等等方面的工作,投入到档案管理上的精力十分有限,存在收集范围不明确、收集工作不及时、材料真伪不分明、收集合力不强劲等方面的问题。另外,一些档案员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普遍存在不到位、不完整现象。正是因为档案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主观上又对档案工作缺乏能动力,就使得很多单位在文书档案的收集工作存在很大的漏洞。
3.领导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存在片面的认识。档案工作在单位办公室众多职能当中的地位不高。在一些领导的心目中,档案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却次要的工作。他们把档案工作想象得很简单,“不就是收集整理一下文件,再建立一些档案目录嘛”。而且,档案工作投入大,见效慢,看不见明显的经济效益,只要求单位的文件保存好了,工作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参考就行。
4.各部门对档案工作的配合不够,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单位的归档工作需要从各个部门收集重要的文件资料,而一些部门为了自己工作的便利,不愿意将一些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交给档案员统一保管。一些责任心较强的档案员由于得不到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支
持,在做好档案工作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多次催要未果的情况下,档案员最终也只有妥协,时间长久了,一些重要的文件资料就容易散失,要追究责任也为时已晚。
四.文书档案科学管理的对策与要求
1.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文书档案在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全体职工中大力宣传,以增强全员的档案意识,在公司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把文书档案工作作为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具体工作中,领导要经常督促指导、及时解决文书档案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搞好文书档案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2.必须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对文书档案从产生、收集、整理、保存到利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参与,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纰漏。一份文书档案是由许多部门、许多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共同完成的。因此,要树立"我直接面对的就是利用者"的观念,为下一个环节提供高质量的"半成品",这样,整个文书档案质量就会有可靠的保证。另外,对整个文书档案的形成和利用要有整体意识,明白自己负责的某一环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的质量。要努力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文书档案质量的好坏,往往事关全局工作能否继续,这也是全局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书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与档案形成过程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领导、拟稿人、校对人员、印刷人员、档案人员等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共同完成公文处理和立卷归档管理工作。树立"档案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
3.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绝大部分的文书档案与公司的根本利益、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每处理一件文书档案,都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来对待,把政治考虑放在第一位,在整理、保存、利用的每一个环节上首先确保文书档案的安全。
4.加强主动意识。即在现代新形势下,文书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一是开展编研工作。文书档案中蕴藏着丰富的有用信息,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以及那些卷宗浩繁,在利用原始档案不易发现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就需要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编研,形成方便利用、准确、简明的信息资料。二是打开大门,主动上网,积极热情提供服务。对一些可以公开的资料,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动上网,让"死材料"变为"活信息",提高利用率。
5.运用科学的手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来解决档案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档案质量和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如:统一制定文件格式。对文件选用、文号编发、标题制作、发文范围、正文提炼、标题字形、附件、主题词标示、印发科室等一一作了详细规定,严格执行。对上级单位来文和资料,在登记办理、传阅、立卷、归档、保密上做到环环紧扣,手续齐全。三是目录编号、检索系统的建立要科学。除了建立案卷目录、专题目录、计算机等检索体系外,还要逐步完善计算机、光盘等高科技检索工具。尽早地进入网络信息系统,通过上网,扩大信息来源,联系更多的信息内容,通过各种渠道,丰富文书档案管理经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书档案实行全面现代化管理,有利于实现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并加强档案管理质量,使企业切实发挥文书档案的作用,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充分挥档案的功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褚立慧. 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黑河学刊,2011(2):165 - 166.
[2]罗文妍. 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3):79-80.
[3]成丰. 论在文书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1(12):337-338.
在对高校档案管理中不仅仅要做好对电子档案的记录以及存储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对档案工作的共享进行合理的分工。现对高校档案进行三个层次的分类:高校的原始资料和档案的扫描件以及档案数据库。其中高校档案的原始资料转化为扫描件是档案数字化技术的重点,包括对文件的扫描所采用的扫描仪的选择以及对文件扫描的清晰度,保证了对图像的采集工作。但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档案进行扫描工作需要将档案进行拆分,利用扫描仪进行档案的扫描工作。而对建立高校档案数据库能够实现对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的并存。高校档案系统数据库能够实现档案实体转化为数字档案,并借助多媒体来对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档案转换为数字化可以借助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压缩等多种技术,将现存各种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影像和声音文件,并存储到档案信息数据库中,实现了最大可能地保证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在建立高校系统数据库后对随时发生的信息变更都可以将形成的档案资料及时转换成为数据文件,保证了高校档案系统数据库中信息的时效性与真实性。
二、构建高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电子档案安全评价方法有许多,但基于高校电子档案性质,其安全风险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法。信息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需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全面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动态稳定性等原则。
(一)评价指标的组成。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通常涉及档案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学、密码技术学、信息学等多个学科。同时其安全评价涉及的范围也是多层次的,包括硬件层、软件层、网络层等。因此其评价指标也是多元化、多学科交叉、多层次的。
(二)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结合高校电子档案信息特点,对于诸多安全评价指标,需确定与之对应的权重,对安全级别和要求进行分级,避免一概而论带来的资源浪费。通常权重确定的标准是依据档案信息量的大小、重要等级、敏感性等。对于高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环比法等。其中最为常用且实际效果较符合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实际的是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三)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许多相关学者都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高校电子档案安全的综合评价研究,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系统模拟与仿真评价、信息论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与灰色综合评价、智能化方法、可拓物元分析法、动态综合评价法、交互式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法、交合分析法等。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