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力配电;故障;措施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供电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安全,据统计,在我国由配电网故障引起的停电事故占到了全部停电事故的80%左右。配电网是将供电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电力传输设施,一旦发生故障便会直接影响到用户对电力的正常使用,从而给工业与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 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当前的配电网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技术革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配电网的可靠性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亟需进行调整。因此,找到当代电力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科学方案,对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1.影响当代电力配电网可靠性的因素
1.1配电网的设计问题
由于我国配电网建设的时间跨度较大,在进行早期建设的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未来建设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导致配电网的建设缺乏整体性,降低了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给配电网的可靠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配电网的结构布局主要采取放射式网状结构进行布设,以保证配电网的供电半径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但是与此同时,这种结构也具有线路互代能力弱,运行可靠性差等特点,一旦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故障,其波及面也是较为广泛的。此外,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着个别由单辐射线路组成的配电网络,致使发生故障跳闸时,配电网无法及时进行转供电操作,严重的降低了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个别架空的线路在运行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导致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明显下降,使供电系统难以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从而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1.2配电网管理与维护的问题
在配电网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过程当中,对设备、线路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配电网的可靠性。当前我国配电网的覆盖面积广泛,承担的输电任务重大,然而受到自动化水平的限制,配电网运行事故的处理过程依然无法缺少技术人员的协助。当前,负责配电网日常维护与检修工作的维修管理人员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配电网运行维护的需求。依靠有限的工作人员和技术力量,显然难以充分的胜任配电网的维护与检修工作,最终导致了配电网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缺乏维护,甚至带病运行的状况,大大增加了电力配电网发生运行故障的可能性。此外,配电网的线路老化,技术过于陈旧等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事故的发生率,对配电网的正常运行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3环境因素的影响
除去配电网本身的设计及管理因素以外,外部的环境情况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配电网的可靠性。首先,配电网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决定了配电网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强弱,如果配电网架设在自然条件较为严酷,风力较大或雷雨多发的地带,便会经常受到风力或者雷电的侵害,导致配电网设备与线路的损坏,降低了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其次,如果配电网恰巧建设在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带,则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建筑施工过程的影响,一旦建筑项目在前期规划阶段出现疏忽,或在施工的过程中麻痹大意,就很容易损害配电网的线路,导致配电网无法正常工作。最后,一些不可控制的意外因素也是引起配电网故障的原因之一,如汽车碰撞、气球与风筝等杂物的缠绕、树枝意外横搭在导线上等意外事故过人为事故,都会造成配电网的损害,对配电网可靠性的提高造成不利影响。
1.4非故障因素
所谓非故障因素就是指电网改造以及有计划停电对电力配电网可靠性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35kV 及以上的输变电线路或变电站改造、检修、预试以及配电网检修、改造等,此类过程需要配电网配合停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配电网的可靠性。
2.提高电力配电网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对配电网的技术革新
在对配电网进行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地采用科学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能够明显的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从而使配电网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出现的事故做出正确的反应,缩短配电网对事故的反应时间,确保配电网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对故障部分进行隔离,确保非故障部分的正常供电,以减少配电网故障对用户造成的不良影响。为此,配电网的设计与管理人员应当依照当地配电网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保障自动化系统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做好配电网的实施监控工作,了解并掌握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和故障原因,以便从中总结出当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配电网的技术革新提供依据。
2.2加大配电网管理与维修的力度
提高配电网管理与维修的力度,完善配电网的管理制度,缩短配电网的检修时间,能够及时的发现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配电网出现带病运行的状况,从而达到降低配电网的事故发生率,维护配电网可靠运行的目的。为此,应当合理的调整配电网络的检修计划,推行一条龙检修,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科学的结合起来,搞笑的利用停电时间,杜绝重复停电。进行实际检修时,在保证作业安全的前提下,因尽量进行带电作业,从而进一步缩短配电网的停电时间,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2.3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
将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到配电网的运行管理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还能够起到控制配电网运行成本,境地配电网管理难度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配电网改造与维护的过程中,应当加大配电网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建设,逐步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综合化与智能化,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代替人工的管理,有效的降低了人为失误导致的配电网运行事故。同时,该技术还能够明显提高配电网对故障的反应速度,减少配电网的故障面积和故障时间,确保配电网的运行稳定。
2.4完善配电网的防护设施
加大配电网防护设施的建设,能够提高配电网对自然因素的抵抗能力,降低雷击引起的配电网运行事故,同时还能够起到改善系统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减少绝缘设备破坏造成的事故、增强馈线自动化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判别能力的作用,对维护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3.总结
通过完善管理措施、提高技术水平、加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等方式,提高电力配电网的可靠性,能够有效的减少配电网故障造成的停电事故,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英文名称:Electric Safety Technology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苏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6226
国内刊号:32-1543/TM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电力技术;电力调度;电网
引言
电力系统是国家为企业供应的基础资源。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快速改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相应集中。为了确保电力系统得到稳定运行,电力企业内部实行了相应的革新。此外,为了能够供应更多高品质的电力资源,企业有必要对系统中有关调度运行方面的技术进行相应的改革,同时经过对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发现电力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对电力技术的研究,以促进电力技术在电力调度运行中的良好应用,促进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将全面阐述和分析电力技术在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1电力调度系统的构成
通过分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能够看出,它主要由调度端、通道设备以及厂站端3个部门组合形成。电力调度系统具有具备各种功能的子系统,其中包含信息传输、收集、处理以及人机联系等子系统。信息采集子系统可以采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信息,良好地接受上级调度中心下达的各种指令。信息传输系统可以把有关的信息传达到外部,使工厂端与主站前端进行有效的连接。
2电力技术应用于电力调度运行的原因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电网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电网在建设过程中发生问题,将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此,电网运行以及调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在电力调度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电力技术,使电网运行更加稳定、有序,才可以确保企业发展的安全性,保证人民的生活品质。电网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使各个区域的电网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便于电力调度,优化电力系统。然而,电网改造使得不同电网之间的相互协调工作变得困难,特别是面对目前电力供应市场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若是电力技术不应用于调度运行,那么将无法满足电能供应的需求。因此,电力技术应用于调度运行十分必要。
3电力技术在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应用分析
3.1安全稳定控制技术
在电网运行和电力调度过程中,安全是长久以来不变的话题。电网开展运行时,电力调度易发生安全事故。确保调度环节具有稳定性,是落实安全调度的重要核心。为了处理不稳定问题,调度时安全性和稳定性控制技术应该同时进行。这在电力调度安全运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作的重要前提[1]。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只有在电力分析、控制、运行监控等有关系统的支持与配合下才能实现。WAMS即为广域测量系统,是一种现代电力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的状态下,它可以随时检测系统中形成的负荷变化,对比系统中电力储备容量和静态稳定储备调整负荷,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应该及时找出故障原因以及种类,并具有针对性地应用处理方法,使得电网故障线路中出现的运行负荷保持在静电稳定储备轴承的范围,确保电力系统的运作不会因为单个部件故障而受到影响。
3.1.1使用实时数据库分层、分布式综合的自动化系统使用了VB软件内核,采用MSEXCEL接口,建立了一个能够实时保存数据的数据库,是已完成对数据的操作、生成、存储一体化的数据收集系统。电力调度程序工作人员可以在设置的访问权限内调用数据库中的操作票,或者按照已经完成的操作任务打印操作票。这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调度运行事故,并且消除了人工写票的工作量,提高了电力调度的精确度和有效性[2]。
3.1.2数据共享在电力通信网中设置相应的数据收集装置完成对电力调度系统数据的分享。在收集装置中收集的信息,利用互联网传送到工程师站和监控机,促使变电站能够有效落实数据共享。完成对于变电站数据的共享,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且有效处理故障,使电力调度能够具有灵活性和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准和管理功能[3]。
3.2使用雷电定位技术
在电力系统故障中,因为雷电的原因造成的系统故障极为常见。在雷电较多的地区,因为雷电因素产生的系统故障达到70%。雷电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影响,对雷电工作提出了极大挑战。为了有效处理电力系统中的雷电灾害,提出并开发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雷电定位技术,能够为电力调度的稳定、安全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3.2.1准确确定雷电故障点雷电击中输电线路的时候,往往会造成电力断电。为了确保人民生活的用电质量,相关部门应该在最短时间找出线路故障点并排除故障。没有雷电定位系统时,想要准确找出输电线的故障点,往往需要动员大量巡警沿线路开展相应的检查,不但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检查效率低。从发生故障到检修线路、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通常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给电力企业和居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应用雷电定位系统后,电力调度工作者往往结合跳闸的时间,就能够准确判断故障点,极大地提高了线路检测效率,减少了员工的工作压力,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2确定电路跳闸的原因和雷击的相关性没有应用雷电定位系统时,如果雷雨天发生跳闸,通常会认为是雷电的原因。应用雷电定位系统后,按照跳闸开关传递的信息和跳闸时间,可联系故障部位的雷电开展综合分析。这样可以精确判断跳闸的原因是否与雷电有关,可以精简故障处理环节,节省故障排除时间[4]。
3.2.3按照雷电情况调整线路如果获知了雷电活动的状态和规律,电力调度工作者就能够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策略。雷电定位系统具有防止雷电对线路造成损坏的功能。经过对雷电发生地点、电流大小以及时间等各方面的了解,计算雷电回传次数和故障发生程度。结合实际情况,电力调度人员能够及时调节电力传输线路,防止受到雷电的二次闪回,最大程度减少电力企业和用户的经济损失。
虽然电力系统是国家基础服务建设项目,但是它并不是公益性的。所以,从市场角度讲,电力系统还是以盈利为目的,通过生产电能将其作为商品推向市场,满足社会和人类需求的企业。尽管电网建设关系着国家安全,有着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可是它还是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努力提升电力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与人类和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保持同步,这是电力企业的终极目标。概括来讲,电力调度的过程可以分为:数据采集,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和人机联系,所以电力技术的应用也需从这几方面着手去改善和提高。
1.1能量管理系统
电网中发电设备的监测和管理是电力调度的重要一环,在原有全电网范围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针对发电设备建立专门的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对于发电机状态的实时检测,对于发电设备振荡等异常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除此之外,还能对实时的电力调度过程进行监控,最大程度上防范电力调度故障的发生。能量管理系统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对电能可以进行实时的测算,将计算数据作为对电能进行定价的依据,从经济角度上讲迎合了现代市场对于电力企业特别是供电费用的要求。能量管理系统的第三个优势就是使得全电网范围内的系统、设备运行状态能够得到准确实时的分析,无论是发电故障、电力负荷过大、电能传输设备线路中断还是局域性电网运行异常都能进行可靠地分析,并且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能量管理系统的特点更加优化了电力调度的过程,将电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电网运行异常现象也能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避免了事态的恶化和扩大。
1.2自动化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内许多电厂、变电站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如电厂中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的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等。自动化技术的目的就是在于减少人力投入,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在电厂的发电现场、变电站等实现了无人值守的电网自动化运行,例如变电站经过数字化、自动化改造以后,可以实现设备监测、状态检修、信息反馈传输等的自动化远程控制。而对于电网系统中电力调度的工作人员来说,通过对电力设备状态信息的数字化处理,极大地简化了工作过程,减轻了传统工作中信息采集、处理、分析、汇报等繁琐过程带来的负担。与此同时,数字化还能将过往的状态检修、电力调度过程的信息统一起来,形成系统完善的数据库,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而且其在整个电网范围内都实现了信息的及时共享,方便了上下级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
1.3定位系统
因为电力网络的输电线路、变电站包括发电厂的输电设施都处在户外,甚至很多输电线路都在高山上,遇到强对流天气极有可能遭到雷击,而输电线路在遭受这种自然意外的时候会立即跳闸。但是,在覆盖范围如此之广,供电线路如此漫长甚至有些供电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找出电力故障部位,及时解决问题,恢复电网正常运行,雷电定位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关键作用就是针对线路遭受雷击之后收到的跳闸信息,分析出跳闸开关的位置,以此为线索在第一时间内确定准确的故障地点,以详细具体的数据显示给电力调度相关工作人员,然后再进行有的放矢地故障排除。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免去了传统找故障点过程时需要大量工作人员沿着漫长的供电线路层层搜索的麻烦,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而对于整个电网调度来说,遇到此类雷电天气,电力调度人员有着成熟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有效的电力调度,保证电力网络正常有序地运行,对于电网运行状态的控制不会因为天气原因发生异常,即便遇到突况,也能最快的予以解决,将故障范围控制在最小区域内,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故障过程带来的经济损失。
2结论
1、电力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1资源的有限性我国石油资源比较短缺,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因此发电一般不再利用石油来进行。而我国只有较低的水电可发容量,不到4亿千瓦,那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依然利用煤炭来发电,而煤炭生产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1.2无法根本性解决电力供需矛盾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有着更高的需求,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人均GDP直接关系着人均能耗,如果想在预期内达到先进水平,就需要提升人均用电水平。根据国家的规划要求,到了2050年,我国发电装机需要在15亿千瓦以上,如果采取现在的发展模式,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就亟需找到新的发展途径。
1.3环境治理问题比较严峻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环境问题,我国主要依赖于煤炭生产电力,占据电力生产能源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我们以240千瓦的火电站为例,每小时会产生7吨到12吨左右的二氧化硫,产生七八十吨的灰尘和一百吨左右的废水,并且很多城市还会出现酸雨问题。酸雨会带来无法估量的危害和影响,如水变质、土壤退化等,还会在较大程度上破坏农作物。
2、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前景
2.1太阳能发电技术非常典型的一种可再生资源是太阳能,其利用量十分巨大,纬度的不同,太阳会有差异化的辐射,最大太阳能在每平方米3400KWh以上。研究表明,只能在较小面积的地方应用太阳能电池,每年每平方米可以提供5500KWh以上;对于普通家庭的太阳能使用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太阳能发电技术,分别是热发电技术和光伏发电技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就是太阳能发电技术。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研究发现,如今世界上光伏发电的规模还比较小,因此,太阳能发电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有着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
2.2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燃料电池近些年来开始出现,这种新兴技术可以用电能直接转换燃料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化学能。实践研究表明,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通过联合循环使用高温燃料电池,可以产生85%以上的发电效率。并且燃料电池没有较大的负荷,发电效率不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燃料电池规模的影响,同时可以及时跟踪负荷变化情况,调峰能力较高。因为其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零排放得到了实现,水资源得到了节约,与节能环保的理念十分契合,水资源紧缺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此外,在其他方面,燃料电池也具有不可替代性,比如在分布式供电中也可以采用燃料电池,电力输送方面不需要较大的投资成本等。
2.3交流输电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大力建设大型互联电网,其输电距离较长,容量较大,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开始对FACTS装置大力研发,以便促使功能应用需求得到满足。FACTS技术可以兼容于输电系统的并行发展要求,不需要改动现有的设备,就可以将电网输电潜力有效地发挥出来。
3、电力生产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3.1加大电网技术设备投入,深入开展安全管理和技术监督很多电网事故都是由自然因素或者电力设备缺陷引发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将更加先进的电力设备运用过来;积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管理继电保护装置,日常运行中,积极维护装置,借助于检查,来更好地监督继电技术;电力部门需要对电气设备与继电装置定期经常地检验和检测,通过对比检测结果以及设备技术标准要求,来对设备装置的使用状态科学判断,特别是需要重点维护、检查主变、母差、线路保护等重点部位,保证与相关的质量要求标准所符合。要重点管理二次回路,同时大力培训电力人员,促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新技术,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将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教育深入开展下去,增强其安全意识。
3.2对电力安全制度进行完善,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安全保护,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和重视,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首先,对安全机制科学构建,以便从制度层面促使电网安全和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证。企业构建了规范的运转机制,方可以规范安全的生产,促使电网更加安全地运行。电力企业将安全机制构建和完善之后,需要用机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促使员工的利益得到保证。其次,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推动作用,其实施着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对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就需要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职工具备了较强的安全意识,就能够采取规范的操作行为,如果不慎有电力事故出现,能够沉着冷静,对事故的发生及时规避。同时,企业需要给予职工足够的尊重,对其安全健康状态积极关注,促使其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此外,在具体实践中,电力企业需要大力培训员工,总结过去事故的教训,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规范地操作。最后,对职工的安全技术行为进行规范。电力企业职工在一切工作开展中,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自身安全得到保障。因此,就需要严格要求电力工作人员,促使其在操作过程中,将电力企业的生产规定严格执行下去,制定自身生产技术科学规范,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可以将《安全目标责任书》、《互保责任书》等进行逐级签订,以便促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充分考虑安全要求,时时刻刻敲响警钟。
4、结语
基于模糊识别和神经网络的电网覆冰长期预测方法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网规划
水电厂高压气系统关联监测方法研究
发电机转子过电压保护装置试验方法探讨
智能终端与断路器操作机构防跳配合问题分析
湖南高压断路器2007—2010年非停统计分析与对策
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仪测试准确性分析
影响遥测估计合格率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检查及典型故障排除
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分析
300MW机组W火焰锅炉高温再热器超温分析
220kV变电站工程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种换流变套管TA极性校验的新方法
发变组断路器非全相启动失灵保护技术问题分析
一例EMS磁盘阵列故障分析及改进
3/2接线方式下TA二次环流及断线闭锁逻辑的改进
EG-2490电子称重式皮带给煤机主、从动轮改造
试点智能用电小区开启智能新生活
投稿须知
新型输电线路测温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接地钢材在湘南地区的腐蚀特性研究
国产600MW超临界汽轮机组冷态启动热应力有限元分析
中频振动检定装置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
发电机定子起吊专用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低压集抄设备全自动检测装置的研制
500kV湘云同塔双回线路带电作业安全性分析
火电厂炉膛燃烧不稳定预判研究
有限元数值建模技术在汽轮机启动特性优化中的应用
三维软件在电缆桥架设计中的应用
在线色谱在电力变压器油分析中的应用分析
柘溪水电厂水轮机转轮叶片裂纹的处理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运行情况及整定方式分析
设备管理在ERP系统中的应用
线路保护沟通三跳功能分析及探讨
凤滩水电厂轴电流保护探讨
碗米坡水电厂机组主轴密封结构优化改造
并列运行功率单元均流的改善措施
《湖南电力》2010年总目次
基于节点电压法的变电站接地网腐蚀数值计算
黑麋峰电厂对湖南电网安全稳定影响分析
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勘测定位新方法
600MW对冲燃烧超临界锅炉的汽温调整特性分析
发电厂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FASTGen发电机远程检测系统的应用
高铬钢球在双进双出磨煤机上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彭水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
可调电容串联补偿式交流融冰装置在湖南电网的应用
基于12脉波的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在城前岭变电站的应用
2008~2009年湖南电网覆冰统计分析
±500kV江城线路雷电跳闸原因分析
220kV垂直双分裂导线粘连原因及整改措施
600MW超临界机组中压缸启动特点分析
严寒地区火电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300MW亚临界汽轮机组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20Cr1Mo1VTiB汽轮机螺栓断裂失效分析
汽轮机高温紧固件的安装与检修工艺探讨
微网电能质量特点及有源滤波补偿方式研究综述
【关键词】电力生产技术 电力安全 现状 措施
现阶段,电力资源作为一种人们生产和生活特殊的使用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资源。然而当今社会,电力生产技术在实际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技术上的缺陷,因而导致电力生产安全的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电力生产技术发展措施与创新研究,保证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性生产,是安全供应电力资源的重要举措。
1电力企业电力安全之现状
电力资源作为现阶段社会生产、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使用资源,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息息相关。电力企业也随社会需求迅速发展,电力生产技术得到不断创新与完善。然而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没有因企业发展壮大而减少,相反的,有些年份还会出现增长势头。
2010年-2012年仅华北地区电网事故就高达129次。由于继电保护因素造成的电网事故,占电网事故总体的26.17%。其中保护误动、误碰误动、保护拒动和二次回路故障是造成或扩大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然原因、人为因素使电力生产输送过程中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电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事故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一定损失。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在提高生产技术的同时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2电力安全生产技术的造成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安全生产技术也得到不断创新和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控制技术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为经济生产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提供了充足可靠的、安全的电力资源供应,对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电力生产技术应用管理中仍然普遍存在用电技术不规范的现状,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人们在电力技术生产管理中往往由于电力技术安全上的不规范管理造成的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电力技术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强烈,操作过程中存在技术上的操作不规范问题,电力企业规章制度上的不完善,电力技术应用上的缺陷等各种问题,为电力安全生产造成了重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资源的安全稳定*可靠供应,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了损失。
3提升电力生产技术,提高电力安全水平
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立足于民的核心思想。现阶段电力生产企业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处理问题仅凭经验,不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操作不够规范;电力需求逐年增加,供电系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更新、升级,使供电系统超负荷运作;安全设备的检测、安全工具的管理与安全制度的建立流于形式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如下解决方案。据相关部门统计分析,因电网技术问题造成的用电安全问题是产生电力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运用现代电力技术,增强电网建设的技术含量,是有效解决电力资源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
首先,强化企业各级人员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培训,使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氛围,明确各级、各岗位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做到安全责任明确到人。定期组织学习、考核专业知识技能,做到专业过硬,工作态度严谨,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并严格执行,奖优惩劣,相互监督,对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生产过程中操作规范,专业知识达标的员工进行奖励,员工之间横向、纵向层层监督,充分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施工生产第一线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预判分析,有效规避风险。检修线路时,必须确保被检线路处于断电状态。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电网事故。
其次,对电力设备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管理。电力设备的安全与否是电网安全的最根本因素。对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和改进性检修,对老化损坏的电力设备及时报修或进行报废处理,及时升级、维护电力设备。并且加大电网建设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电网监督管理技术,提高电网运行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继电保护装置的管理,提高质量验收标准,定期严格检查、测试和维护继电保护装置,保证回路接线正确,装置运行安全稳定,严格各项目的检验,减少自然因素引发的电网事故。
最后,制定有效可行的安全工器具管理制度,及时对安全工器具进行检查、登记,严格监管安全工器具的采购、维修,记录安全工器具的采购时间、维护次数、有效时限进行登记,做到有据可查,及时监管。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生产技术的安全供应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社会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展电力生产技术的同时,电力生产安全也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电力生产技术应用,来保障电力资源的安全、稳定、可靠供应。
参考文献:
[1]尤权.在全国电力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 电力安全技术,2007,03:1-5.
【关键词】谐振条件;强度调制;光纤放大;分路
当光照射到金属或半导体上产生光电流的现象。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成正比;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红限频率时,不会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频率太高,半导体材料对光的吸收系数将变大。光纤传输技术正是将此项物理现象应用到通讯中。
一、光纤传输特点与光构成
(一)光纤传输的特点。光纤对光信号的衰减极小。每km光纤对信号的衰减为0.2分贝,调幅光纤不加中继可传输40 km左右,数字光纤可传输100 km以上。光纤不易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很好。光纤的容量极大。每一根光缆中包含4根至几千根光纤,每根光纤可复用几十个波长,每个波可传输几千套电视节目。
(二)激光。英文为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即莱塞、镭射),受激辐射引起的光放大。辐射过程有三种: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产生激光的三个条件:实现粒子数反转、满足阈值条件(受激辐射放大的增益大于激光器内的各种损耗)和谐振条件(直射光与反射光位相相同)。工作物质(激活物质)、泵浦系统和谐振腔构成激光器的基本组成结构。
(三)与激光有关的基本概念。粒子数反转(高能态的粒子数大于低能态的粒子数);激活物质(具有能实现粒子数反转能级结构的物质); 泵浦过程(激励过程,即通过外界不断供给能量,促使低能态粒子尽快跃迁的过程); 谐振腔(使受激辐射光在两个反射镜之间来回反射,不断引起新的受激辐射,使其不断被放大)。
二、光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一)光信号的副载波强度调制。AM-IM的特点是传输节目更多,但对激光器的要求较高,光接收机的灵敏度较低,传输距离较近,1.31 μm激光,无中继距离不超过35 km。FM-IM的特点是对激光器线性的要求不高,传输距离较大。图像质量高交调互调产物表现为接收调频波的背景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小。但所占频道较宽(每个频道35 MHz~40 MHz),一根光纤只能传输16~18套电视节目,光接收机输出的信号需经过FM/AM转换器才能送入用户。可组成一个卫星电视传输系统。PCM-IM方式:失真小,无噪声积累,多级传输后载噪比仍可达60 dB,C/CTB和C/CSO可达70 dB。无中继放大可传输100 km以上,利用光纤放大器,可传输数千公里。但价格贵;无压缩时,一根光纤只能传输16套节目。经过压缩,可传输数百套节目,但成本较高。
(二)光调制器原理。直接调制的技术简单,损耗小,易于实现。但易出现附加频率调制或啁秋效应(chirping)。出现组合二次互调失真(CSO)。内调制和外调制需要通过专门的调制器。外调制效率较低,但无啁秋效应。光接收机的任务是把光信号恢复成电信号。硅波长响应范围为0.5μm~1.0μm,锗和InGaAs为1.1μm~1.6μm。
三、光缆
光缆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光纤、导电线芯、加强筋、护套。光缆的接续分固定连接(粘接和熔接)与活动连接(光连接器和机械连接子)两类。
(一)模拟光纤干线的基本原理。光发射机将电视信号调制到光信号上,光分路器把光信号分成不同比例,分别送入各光节点,光纤放大器将光纤中的光信号放大,使之传输更远的距离,光接收机从光信号中解调出电信号。光发射机有直接调制光发射机、YAG外调制光发射机、DFB外调制光发射机。光接收机(optical receiver)应用在通信的光纤传输与接入,负责接收光信号的设备。通常由光检测器、光放大器和均衡器以及其他信号处理设备组成。光接收机的任务是以最小的附加噪声及失真,恢复出光纤传输后由光载波所携带的信息,因此光接收机的输出特性综合反映了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光信号经由光发射机发射与传输后,脉冲的波形被展宽,幅度得到了衰减。此时光接收机检测经过传输的衰减过的光信号,将其放大和整形,从而复生原信号。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有直接放大与间接放大,有后置放大器(光增强器);前置放大器(预放器)以及光中继器。
(二)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双掺杂EDFA同时掺入钇和铒两种元素,泵浦光功率达3 W,波长为1.047 μm,信号光输出功率达2×500mW(27+3dBm)。包层泵浦EDFA的光纤有两个包层。纤芯的直径为5 μm,第一包层的直径为90 μm,第二包层的直径为125 μm。泵浦光(波长为910 nm~990 nm)从第一包层输入。可放大1537 nm~1574 nm或1560 nm~1600 nm的光,输出功率达3000 mW以上。三种泵浦方式进行比较:输出光功率方面,双向泵浦>后向泵浦>前向泵浦;噪声方面前向泵浦
四、光纤通信技术的特征和发展方向
(一)光纤通信的特征。光纤通信的可靠性很高、抗外力干扰的能力也很优秀而且传输速率也很快、信号质量强度高稳定等等。这些优点正是在国家电力系统信息传递中所遇到的难题。电力信号的传输要适应全天候的天气变化,光纤传输不受自然环境和物理环境影响,具有良好的抵御信号干扰的能力和自我修复力。比较目前的几种通信技术光纤是最经济实惠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和其他网络的融合拓展,减少电力系统的资金浪费。
(二)光纤通信的发展方向。从过去的几十年的电子通讯技术发展的过程来看,传输信息量和传输效率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常情况下,效率提升和成本的增加成文的正比,这个系数大约是10:1。二十年里,传输速度从10Mbps跃升到10Gbps,效率提升了数量级别。未来的发展仍旧是大容量和高速度。一根光纤的宽带利用率不到1%,还有99%的空间有待利用和开发。其实我们已经开始使用波长分开重复使用的方法来开发光纤的宽带资源,这种方法简称WDM。
宽带和光纤都是信息的传输渠道,如果采用WDM技术可以实现传输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但是这种传输仍然是点到点的线性传输,不利于信息的互动交流。如果将光缆连接开发出信息交流平台,电力系统传输实现容量的再次提升,为电网节省开支提高效率。
五、结束语
光工作平台的输入输出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其性能综合受制于输入光功率与输出电平,需要在较低的接受输入功率与较高的输出电平间掌握平衡。
参考文献:
[1]李鉴增.光纤传输与网络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工作中受到广泛重视,主要因为智能电网可以有效提高电力技术应用效率,增强电力系统的规划效率,甚至可以达到电力生产的高效性、清洁性与零排量目的,进而提高电力系统规划效率,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智能电网;电力技术;电力系统;系统规划
在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规划期间,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全面认知智能电网概念、智能电网内涵、智能电网特征等,确保能够利用关键技术提升智能电网的应用效率,进而完善电力系统规划体系,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智能电网概念
在2005年的时候,某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以利用群体行为对大楼电气进行协调的无线控制技术,由此引发了智能电网的出现。智能电网又被成为未来电网,其不仅是一种物体,还是集成先进技术与各类电网基础设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电网中的传感测量技术与分析决策技术等,都能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规划效率。由此可见,要想更好的对智能电网进行了解,就要全面分析智能电网各类特点,确保能够掌握其关键技术。
2.智能电网内涵与特征
在对智能电网特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智能电网市场、环境以及安全性因素对其有着一定的影响,导致其形成自愈性、兼容性、交互性、协调性、优质性等特点。在此过程中,自愈性特点就是在电力供应过程中,智能电网能够自动发现电力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解决问题,进而提高电力系统供电质量与安全性。对于交互性特点,就是智能电网与电力系统之间为了相互使用,不会出现结合矛盾,利用相互交流等方式提高其适应效率,进而达到一定的应用效果。对于智能电网的绿色化特点,就是利用一些绿色、清洁以及可再生能源实施工作,进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各类能源的小高,同时,还能有效缓解当地能源供应不足问题,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1]。
3.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电力系统规划人员要想更好的应用智能电网实施规划工作,就要全面了解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确保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规划效率,达到一定的规划效果。首先,发电与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的发电技术为风力发电与水利发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布式的发电与储能,例如:生物智能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技术与风力发电技术,分布式储能装置分为电磁与超导储能,可以有效开发出新能源,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可靠。其次,输配电技术。智能电网输配电技术主要包括:高压输电、高温超导输电以及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在大功率、远距离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输电效果,同时,还能对远距离的电力系统进行连接处理,继而减少能源消耗,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再次,高速双向通信技术。智能电网中所采用的高速双向通信技术涉及到较多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表、电力电子控制器等,这些电子设备能够在网络上实现连接,在自我检测的基础上,提高其发展效率。最后,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中涉及到较多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在其使用过程中,能够开发出较多新兴的设备与装备,例如:远程控制设备等。同时,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电子技术可以有效恢复电压,提高电力系统的规划质量[2]。
4.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作用
4.1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意义
在电力系统规划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用智能电网,可以有效提高其工作效率。主要因为传统的电力系统规划工作不到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甚至一些电力系统在较短时间之内就会出现超负荷现象,对智能电网建设工作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同时,我国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在资源使用方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影响其发展的矛盾,再加上国家输电系统能力降低,导致出现能源供应不平衡的现象。由此可见,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其建设效率,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优化电力规划体系,进而增加电力系统容量,使其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得到良好支持[3]。
4.2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优势
智能电网在实际发展期间,能够实施双向通信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监控,在整合各类数据资源的情况下,及时对电力系统中的配置进行调度,进而提高资源分布管理效率。从整体而言,我国智能电网在使用期间供电效率较高,并且对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有所改善,在实现电网商业化的基础上,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消耗,达到积极的效果[4]。
4.3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作用
智能电网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效率,实时优化与调度电力系统,并且达到一定的管理效率。电力系统规划人员在应用智能电网期间,必须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充分发挥新型能源与清洁能源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对其进行间歇性发电。同时,电力系统规划人员还要促进智能电网的持续应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将智能电网、电视等相互统一,进而达到良好的发展效率[5]。智能电网本身就具有自愈特点,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保证电力系统规划的安全性,使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能够达到一定的发展效果。由此可见,在电力系统规划期间,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战略计划,确保能够根据电力系统规划需求应用智能电网。
5.结语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可以促进电力系统电力技术的有效应用,确保能够提升电力系统规划质量,增加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进而提高其发展效率。同时,电力系统规划人员还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永嘉.浅析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22):231-231.
[2]梁志强,黄承霞,朱金等.浅论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10):32-33.
[3]李宝云.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156.
[4]高敏,姜明伟.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运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