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培训范文

信息技术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培训

第1篇:信息技术培训范文

由于信息技术已经进人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学院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所以我们既要加强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道德修养.又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使计算机、网络更有效的为全体教师服务。实践证明,采用校本培训是一条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校本培训以其低耗实效.面向实践教学需要.有利于灵活组织等特点.已成为信息技术培训中最具活力的培训模式。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模式.成为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研究课题。经过培训,要求教师独立制作课件、网页制作、电子备课、网上论坛、网上发表文章、网络安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最终目的.体现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渗透.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2实施条件

学院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一切活动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各学科开展的电子备课、电子文章、教育论坛、教师网页、教师课件、电子试卷.整合课等等。学院24小时接入国际互联网.使得学院计算机辅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力求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实施过程

3.1首先对全院教师进行了摸底调查.掌握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有利于我们分班培训通过我们对课题组成员的调查,我们掌握情况如下:①家里有计算机的老师人数占80%②家中能上网的占65%③上网熟练程度:“完全不会”的占5%:“一般”占40%:“良好”占30%:优秀占25%④多媒体及软件的使用情况:“完全不会”的占5%;“一般”占40%:“良好”占40%:优秀占15%。

3.2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别很悬殊。于是。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和教师的年龄特点开设甲乙两个培训班。每个班级都设有选修课和必修课甲班的课目安排如下:必修课:网络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Word2000Exce12000Flash网上发表文章电子备课选修课:AuthweaverDreamve&ver乙班的课时安排如下:必修课:同甲班必修课选修课:FIash。

3.3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三个层次!①基本信息技术技能操作系统、字处理、浏览网页、信息搜索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③具体学科应用本学科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与经验、学科应用的案例警一个层次的目的是培训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使教师能够轻松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基础的内容.可分为选修和必修.以通过最低水平考试为准,不要求教师过于专注于技术:第二个层次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教学模式讲授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教学设计方法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要掌握实际教学应用的策略和方法:第三个层次主要是介绍信息技术在教师所教学科中应用的经验.分析本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案例。

3.4培训的形式

此课题的培训采用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网络通讯工具作辅助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了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实施培训。我们的校本培训由四名计算机课教师来承担集中培训的任务,但仅靠集中培训的时间和计算机课教师的辅导是不够的,我们还采取了结对子的学习方式以学年组和教研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二名信息技术基础好的教师作为小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进行组内辅导,互帮互学。这种能者为师,信息技术骨干辐射,互帮互学的方式,减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4培训成果

培训结束后。通过从考试、作品、培训期间课堂表现、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四方面进行考核,结果全体参加培训的教师,有50%优秀、35%1~好、15%合格的成绩,而且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全部通过了我市组织的职称计算机考试。

5后期实验的思考

5.1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们校本培训的实施发现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态度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5.1.1愿学愿用型:这类教师愿意接受新事物,对于新奇的事物具有好奇感,愿意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应用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学习信息技术.自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和生活中。这类教师主要是年轻教师

5.1.2无所谓型:这类教师对于应用信息技术缺乏积极性,“懒”于应用。他们嫌使用信息技术费时费力,没有主动、积极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5.1.3害怕恐慌型: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年纪比较大的教师中。由于年龄的原因.这些教师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认为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怕不小心就会把电脑用坏了.不敢动.不敢试。分析以上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来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原因.主要是由教师的年龄特点和平时的兴趣、爱好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培训任务安排的太密集,而且每个学科的课时太少,导致的个别教师有些囫囵吞枣的感觉.既跟不上课程.又不理解所学知识有什么好处。

第2篇:信息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 培训 建议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所以要赢得未来,必须先赢得信息。教育部早年就提出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而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多媒体信息,它们都不能自动转化为优良的教学效果,都不能缺少教师的桥梁与催化作用。显然,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因此,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抓培训,先抓观念转变与兴趣培养

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师培训是关键,而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兴趣培养又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

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需求。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受用终身,今天所学的知识可能明天就会过时,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充电以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师更应如此,现代的教师应该能够把握时展的脉搏,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应该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听专家讲座等接触新的观点、看法,使之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要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是被动的,是出于学校组织教学竞赛或优质课竞赛不得不用,这不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使教师积极主动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激发教师的兴趣,最主要的是创设一种计算机文化氛围。可以通过请专家来学校讲课,观看成功使用信息技术教师的录像等方式,使教师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从而扩大自己的眼界,充分认识到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电脑备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或网页制作大赛等,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参加,让参加的教师有成就感,并通过成功作品展示来感染、熏陶其他教师,使广大教师从不会到愿意参与。

二、抓培训,要优化培训模式

从以往培训来看,现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收效并不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训模式陈旧,不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实际实效的模式方法来实施培训。

现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讲解-演示-练习”的方式,很少有学员的参与,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为了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培训教师应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使培训的组织更加灵活。比如,在讲到某一问题时,如果有哪位学员在这方面有实践经验,可以让他来和大家共享资源。他所讲到的例子对于其他学员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生在身边的教学案例,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讨论活动,为学员们提供相互传授经验的机会。老教师可以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又可以把计算机技术教给老教师,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教学经验参差不齐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三、抓培训,要重点突出“整合”培训

现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完全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方面,并没有教学理论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参加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所学会的信息技术操作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继续教育中要全方位渗透信息技术,真正促成受训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如果培训仅为了获取一个“证书”,那就有可能游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宗旨和目标。因此,培训的重点不应在“操作”,而应在“应用”。要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最好是以案例为主要内容,讲授不同的内容时选择恰当的案例,而且案例最好以相应学科教材为基础。

四、抓培训,要重视评价

评价对培训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目前教师培训的评价只是在培训结束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完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应从下面三点予以加强:

1、评价要贯穿培训始终。从培训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从每天的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时时穿插着对学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深入到学员的发展进程中,及时了解学员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也就有可能对学员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2、评价的涵盖要全面。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多方面,有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等。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仅仅使用上机考核的方式,这样只能了解到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不能检测到其他方面的水平。因此必须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全面的了解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培训效果。对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可以使用现有的评价方式即通过上机考核的方式,而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可以要求学员设计有关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教案,也可以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水平。

第3篇:信息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培训 教师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和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的重新组构,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县从2004年就开展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多期培训实践探索,现归纳出如下几点。

1.教材使用要灵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分为初级培训和高级培训,其中初级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因特网基础、文字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高级培训包括电子表格、文稿演示、网页制作和多媒体作品制作四个内容。

“教学是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培训的教学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我按照实际的需要和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取舍、调整和变化,适当增加实用的知识,教学设计立足于学员的实际应用。如在电子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这一讲,把if函数的运用进行了拓展,让学员掌握如何在if函数中套用if函数,这样便于分析学生成绩的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同时,还引入了rank函数(排序)、max函数(最大值)、min函数(最小值)等,这些内容都会有效地帮助分析学生的成绩。

2.学情分析人性化。人性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认为所谓人性化教育就要一改以往以教师、教材和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使个体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由于学员的年龄、工作性质、任教学科、任教的学龄段各不相同,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让部分学员消除学习计算机的神秘感。一些年龄大的学员对电脑及网络有“未知恐惧”心理,认为电脑是高科技,学习电脑很难,不愿放手去操作。通过私下与他们谈心,让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的。在教学中多采用正面激励性语言,多多鼓励学员去尝试操作,尽量帮助学员消除害怕的心理,让学员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另一方面,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电脑的方法,如微软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中有很多操作都比较类似,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举一反三,获得一些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

3.教学设计要精心。教学目标设计分为教什么和学什么。完成教学目标设计,我认为要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员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让学员努力完成预定的任务。在培训过程中,我将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内容划分为几大模块,而且细化到每一节的目标都比较明确。如网页制作这一模块共六课时,每一课时明确教学目标;1课时为新建站点、给网页设置背景;2课时为在网页中插入对象(文字、图片、表格);3课时为在网页中插入对象(滚动字幕、横幅广告、文件);4课时为在网页中设置超链接;5课时为框架网页的制作;6课时为设置主页、整理网站。这样,学员在学习时知道每一节的具体目标,在操作时有针对性,也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吸收。

4.教学方法要多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据我们的多期培训经验,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在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我们的培训过程中,无论是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安排,还是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安排都是操作技能在前、理论在后。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

在实际培训授课中,我们选择如下三种教学方法,并使其在培训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确实提高了培训实效。

4.1 分层协作法。如何处理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员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是当今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热点。其实分层协作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最终让学员达到共同提高。①学习的内容要有层次,由浅入深。如在网页的超链接中,设置网页与网站的超链接。深度拓展:设置同一网页中的超链接(书签的使用)。②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规定所有学员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使学员明确目标,有事可干。如在Aumorware多媒体作品制作中,让所有学员掌握显示、等待、擦除这三个图标。同时,学有余力的学员除上述三图标外,还应掌握移动、交互、判断图标,向更深层次的教学任务挑战。③更重要的一点,是小组协作学习。依照学员的认识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员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员结成伙伴关系。让已经掌握知识的学员当“老师”,对其他学员进行辅导,协助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员,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互帮互助”协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大大地减轻教师单独指导学员的负担,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员的不足,而且还可以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4.2 讲练结合法。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培训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并作示范演示;“多练”是指让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我们要培养学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一般来说,我们的讲练比例都是1:2。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操作练习,学员很自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我们还给每一模块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学员根据学到的知识独自实践。这样学员在上机时知道基本要求,明确上机目的和操作规程,可以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保证了教学与上机的顺利进行,使学员在不断的自主操作实践中获取良好的技能。

4.3 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第4篇:信息技术培训范文

教育的先进化程度与教师的素质密不可分。信息化水平是当代社会教师必备素质之一,教师信息化整体水平是一个地区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开始普及起来,这也从一个方面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但由于以往缺乏针对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或是培训的效果不佳,造成了目前我区许多中年左右的教师对计算机技术不甚了解,认为这是年轻人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在日常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求得突破,对现代社会所倡导的新式教育方式不能很好的掌握,甚至与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情况有可能直接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这说明,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培训的过程和效果来看,我们认识到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实用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对各级教育机构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参与的热情并不是特别高,究其愿意,大多是因为教师认为培训的实用性不是太高,与教学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学了也不能马上应用在教学中。这就是培训的实用性不高带来的效应。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培训中从基层教师的角度出发,想教师之所想,对教师急需的信息技术知识,比如课件制作、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图形图像处理等,进行归纳总结,在培训中逐步渗透给各位教师,使他们得到了既实用又急需的知识,避免了“为了培训而培训”、“花架子”式的培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基础性

基础性的知识虽然很繁、很理论,但对于教师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目前有许多35岁以上的教师对计算机、信息理论不是特别了解,也不是特别感兴趣。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的时候对许多基础原理不理解,但也硬着头皮往下听的情况,这种培训的效果往往不好,会使不懂的知识如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多,结果就是教师对这种培训产生了厌烦、甚至抵触心理,不利于进一步的培训。比如在上学期进行的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培训中,有的教师才工作不久,对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等基础知识不太了解,在讲解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知识时就有点跟不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要本着“先打基础在盖高楼”的原则,对基础性的知识要重点讲解,力求稳扎稳打,逐步提升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3、应需性

教学内容必须要符合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相对应的培训,不能“一刀切”。也就是说,应需性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和层次。对内容来说,培训的必须是教师们正需要的,而且要结合不同学科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培训。比如语文和数学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我在培训中发现,语文教师大多需要的是打字速度训练、图像简单处理和word基本操作,如批改、修订等;而数学教师大多数需要的是公式的输入、图表制作、excel公式操作等知识,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培训时,各项知识点都要照顾到,同时在课下辅导的时候,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不同的单独辅导。对层次来说,不同知识层次的教师需要的知识也不同,计算机操作力强的教师不需要基础知识的再培训,而是需要一些网页设计、制作等知识;而操作力弱的教师则需要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在培训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需要,力争使每位教师都得到想要的知识。

4、合作性

合作性学习是当代教育所提倡的重要的学习理念,良好的合作可以使合作者人人参与,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建友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合作者的学习热情,通过经验交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等手段更加全面的提升学习效果。我们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倡导教师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切磋。我们发现,教师之间的合作能促使他们很好的掌握培训内容,更加充分深刻的理解教材。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我们将5个人分为一个小组,有需要小组合作的时候,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得出一个结论,然后我们进行每个小组的作品展示,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找出优缺点,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5、前沿性

第5篇:信息技术培训范文

摘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要特别重视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为农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增加农民收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贵德县成为主要的农业科技培训阵地。“十二五”期间让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加强农业信息 技术培训 农业现代化 农广校键

农业现代化要求运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农业信息技术作为软支撑部分,通过收集、加工、传递应用各类信息,使硬支撑部分的潜力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将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农业产业经营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识,加速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促进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农业信息化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技术培训和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意识的增强,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下面我就结合我们贵德县河阴镇的实际情况,如何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农业信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2]。

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贵德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农广校是农民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

贵德县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渠道。2005年贵德县实施了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工程项目。累计培训学员3500人,培训对象从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村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延伸。贵德县在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涉及14个乡镇。从调查的学员分析看,90%以上的学员都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80%的学员,特别是村干部学员能用所学的农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技能发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一大批学员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的典型户。像这样学以致用、致富的学员还很多。

3.农业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在终身教育已成必然趋势的新世纪,随着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农民的广泛需求,当地人民镇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采用更多为广大农民乐意接受,为广大农村干部和科技人员所欢迎的形式和载体。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培训手段。如农广校借助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就是借科技之力传播科技之业的好形式,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信息技术培训范文

一、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它已经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活动,将其作为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的画面、视频或音频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不仅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也让学生享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现阶段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依然没有完全发挥出重要作用。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直接将课本教材中内容以多媒体呈现出来,仅仅改变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换汤不换药”的做法难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根深蒂固,使得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难以实现。另一方面,部分小学教师不习惯运用信息技术,这一部分教师任教时间比较长,已经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相比起信息技术,他们更加习惯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信息技术被闲置,导致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出重要作用。所以,新形势下,如何促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小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从教师的教学特点来看,在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保证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现以小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为例,有的教师以往课堂教学中更习惯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难以对教学内容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更好地诠释,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而且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小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如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以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等,这项新认识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形成了新的认识。教师带着这种新认识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适当拓展教学资源,例如对于语法知识点“there be”句型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利用多媒体将重要知识点呈现出来,首先,对这个句型的含义进行解释,即“某处有某事”或“某时有谋事”,在学生对其含义形成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进行举例,学生:Ten minutes ago,there was an eraser,a pen and some books on the desk.为了让学生了解所理解的知识是否准确,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即在多媒体上展示出该句型的常用结构“There is(are)+ 可数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复数+时间或地点”。让学生掌握准确、全面的知识点,同时也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所以,巧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资源的适当拓展,既有效简化了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对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必然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促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目的。

二、合理组织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对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必须合理组织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以往信息技术培训情况来看,培训目标没有真正落实。主要是因为培训活动存在“走过场”的嫌疑,信息技术培训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只是将小学教师集中起来,强调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然后让教师分享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经验,最后对经验进行总结,以此作为信息技术培训。在在这种培训模式下,教师没有得到“成长”,难以使得课堂教学得到调整,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对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必须增强其有效性。即在培训活动中,实现其与考核相结合,对教师培训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增强教师对培训的重视。并根据小学教师反馈出来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促使教师将培训中学到的经验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真正达到培训的重要目的。除此之外,也可以在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中采用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即先对各个学校的一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然后由这名教师带动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而校本培训也就是由参加完集中培训的教师在学校开展培训活动,为了保证培训目的能够顺利实现,必须抓住校本培训的本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实施不同的培训活动,保证培训活动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例如对于部分教师带头学,可以让一部分教师先集中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再由这些教师一σ桓ǖ计渌教师,促使全体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及其使用技巧。最后,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培训效果,即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发挥重要作用。

第7篇:信息技术培训范文

1知识管理在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知识共享程度相对较低

将个人掌握的知识通过多人分享的方式,实现从个人拥有转变为多人拥有的过程被称为知识共享。隐性知识是高职教师知识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隐性知识作用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把注意力从单纯的知识积累转移到知识共享,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自身的隐性知识、充分展示和发挥自身隐性知识的目的。但必须意识到的一个问题,由于高职教师长期的文化背景、学科背景与工作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隐性知识的充分发挥,因此必须重视对自身的知识进行管理和加强个人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目前,高职教师的知识传播范围相对较小,影响力也有限,究其原因,在于高职教师具有较大的工作与竞争压力,导致知识交流与知识分享的主动性相对较低。因此,在知识管理和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教师间的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实现知识管理的科学化与系统化,真正提升高职教师间知识共享的水平。

1.2隐性知识的存在造成学习资源浪费

由于每位高职教师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的过程中,每位教师对所提供的显性资料的利用程度与利用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隐性知识而造成的学习资源浪费问题,并最终达到更深层次利用学习资源的目的,必须重视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过程中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将个人隐性知识以最优方式进行展示。

1.3高职教师流动频繁,知识资源流失严重

要想使高职教师的知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并创造出新价值,就必须保证在知识使用的过程中充分尊重教师主体的差异性,尊重以教师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知识的展示与传播。目前,在我国高职教学中,由于高职教师存在较为频繁的岗位变化与工作调动现象,导致高职教师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难以得到优化整合,使其知识构成缺乏系统化与理论化,并最终造成高职教师知识分散。但必须意识到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高职教师个人知识库的建立未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在挖掘高职教师个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方面投入的力度不足,使学习资源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价值。

2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2.1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在培训工作中,高职院校都是采用让教师在课余时间到校外的其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方式,在培训之后再将培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但必须明确一个问题,由于所培训内容缺乏与实际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所学到的知识难以长时间存留。相关研究显示,有超过80%的培训内容会在3个月内被遗忘,所以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变这种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进行培训的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必须探索出新的培训方法。在众多的培训方法中,在岗培训是一种相对有效的培训方式,究其原因,在于在岗培训的培训案例都来自实际教学,能够保证高职教师所接受的培训内容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真正实现培训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2以行动学习为原则,展开个人行动研究

“行动—反思—总结—更新”的学习循环,是行动学习这一新式学习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行动学习以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为主要目的,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形成因素所在,并针对关键性因素找到解决方法,这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行动学习的主要实现方式。以行动学习为原则,展开个人行动研究,能够有效解决高职教师在信息技术素养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知识管理能力与水平。行动学习的方式能够牢牢抓住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的关键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凸显行动学习的核心理念,使学习者从根源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高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重视以行动学习为原则对高职教师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培训。

2.3以群体学习为载体,提升知识共享水平

在高职教师传统的学习方法中往往采取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具体来说,独立学习能够在不受他人指导和外界干扰的条件下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个性。而小组学习则是以多人共同学习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之间可以自由地进行信息分享与经验交流,有利于充分培养高职教师合作共赢、协调工作的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知识共享是一大特色,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在知识探索、学习资料共享以及新知识发现等领域的新突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知识共享水平,实现高职教师知识广度的拓展与知识结构的优化。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应重视以群体学习为载体,提升知识共享水平。

2.4以培训体系为载体,选择恰当的知识管理工具

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者、参加培训的教师以及培训环境等。以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体系为基础进行高职教师的培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充分发掘各成员的教育资源潜力,并通过自由交流的方式最大化地提高高职教师的个人知识能力。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培训过程中必须以培训体系为载体,选择恰当的知识管理工具,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2.4.1构建教学科研小组,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构建教学科研小组的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科研教学中对创新思想的要求极为强烈,能否充分发掘小组成员的潜力、激发其创新思维是建立知识共享平台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意识到小组成员之间是互利互惠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成员进行信息交流的积极性,使构建知识共享平台能够以良性循环的方式得到长远发展。而构建教学科研小组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高职教师知识的僵化与遗忘,究其原因,还在于通过构建教学科研小组能够为高职教师提供良好的经验交流与知识共享环境,以优质的知识共享氛围打造优质的知识共享平台。2.4.2合理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构建知识地图。为了真正提升高职教师的知识获取、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能力,需要保证选择的知识管理工具具备较高的知识生成、知识编码与知识转移能力。在此方面,Blog的叙事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Blog的叙事研究方法能够借助VPN交流空间进行知识总结与教学工作反思,真正提高高职教师的知识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作为高职教师,应明确自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树立积极反思与再学习的理念,重视通过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方式提升自身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真正实现自身知识的优化升级。

3结语

近年来,知识管理在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究其原因,信息技术素养培训在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升高职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知识管理在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知识管理在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提高知识管理在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林晓敏,陈丽君.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高职教师成长的环境要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1).

第8篇:信息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 教师;信息技术;O2O;培训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O2O模式的构建

在浙江省教科规课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O2O模式研究”背景下,笔者构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O2O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包括培训组织者、培训师、参训学员、线下学习、线上学习等要素,培训师主要指高等院校和教育部门具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培训组织者指教师培训机构专职人员,参训学员指参加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中小学教师,线下学习是指在教室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线上学习是指在互联网上进行的长期个性化学习。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融合的。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O2O模式的优势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一种实践能力,更新快,操作性强,存在“难学易忘”的特点。传统的信息技术培训经常是“炒冷饭”,重复且低效,这是由于传统的培训模式无法很好解决两个难题。第一是培训时间短,不可持续。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继续教育的工作学习时间问题矛盾突出。传统的集中培训时间短,往往是参训教师刚入门培训就结束了。教师在应用所学技能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具体的问题无法解决。学难以致用导致教师产生挫败感,丧失信心和兴趣。第二是听课多操作少,难满足个性化需要。培训师课时有限,为加快进度,课堂上以讲为主,学员缺少足够的操作训练。无法满足个性化需要是集中面对面教学的通病,在教师培训中尤为突出,另一个问题是参训学员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差异明显。

O2O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指的是线上线下结合(Online to Offline)的混合培训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学员的学习包括线下集中培训和线上个性化学习两部分。学员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借助于在慕课平台上的微课视频来学习,通过平台上的论坛、群组或即时通讯工具IM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完成任务,并通过线上线下的考试。O2O模式既可克服传统集中培训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也可解决在线学习缺少支持、引导、和监控的问题。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培训活动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联系实际的任务,以任务驱动培训;二是培训活动强调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既重视集中面对面的学习,又注重线上分散的学习和交流,可以理解为传统培训与互联网培训的有机融合;三是培训活动可以是中长期可持续的学习活动,特别是线上部分,学员可以用于预习、学习、复习,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这是传统的集中学习无法做到的;四是培训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对培训的整个过程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O2O模式的实践

为验证培训模式的实效性,我们选取浙江省金华市一所中学、一所小学的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学科除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的线下集中培训以及借助朗朗课堂慕课平台的线上自主学习,开展了O2O模式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在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线上的培训指导、答疑解惑、互动交流等活动都起到了很好地辅助学习的作用。我们通过线下的交流访谈、在线的论谈、问卷调查、学习数据分析,来评估培训实效性。以下是具体的实践过程:

1.培训需求调研

课题组设计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需求调查问卷,并在问卷星网站上,以获取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信息,两所目标学校共有183名教师填写了在线问卷。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好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应用能力尚停留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阶段;教师有较高的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需求,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能力有待提高;已有的培训尚不能完全满足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参训者对培训的满意度不高。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比较弱,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能力相对较弱。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下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2.培训内容设计

在调研基础上,课题组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为基础能力、通用能力和学科能力。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是指教师为满足日常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如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简单维护,常用小软件的使用,简单PPT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等等。信息技术通识能力是指教师在备课、授课、总结反思过程中,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如多媒体素材资源的查找、下载、处理、整合、应用等能力。信息技术的学科能力是指与专门学科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能力,如数学课常用的几何画板、物理化学课常用的虚拟实验室、美术课用到的金山画王、Photoshop等。

3.课程资源建设

O2O培训模式中的线下学习课程安排比较传统,以讲座、观摩、实践、论坛研讨等形式开展集中培训。O2O培训模式中的线上学习课程是利用慕课平台,培训组织者通过互联网为参训者提供培训项目信息、培训内容清单、学习任务书、培训课件等资料,提供培训的一系列微课程及配套练习,提供具有问题解答、交流探讨等功能的论坛和即时通讯群,提供在线测试、考核评价,提供学员学习过程记录、个人学习数据统计和分析、学习问题诊断和建议。这种互联网学习环境能促使每个参训者融入进来,形成学习共同体,对线下短期集中培训起到有力的支持,和线下培训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可以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成为长期的、可持续的培训,满足教师终身学习的需求。

慕课平台上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结构包括“学习资料模块”“微课程模块”“交流讨论模块”“考核评价模块”“学习管理模块”五个部分,为线下线上的培训实施提供有力的技术和内容支撑,如图2所示。

笔者以培训课程中的“多媒体资源整合”部分为例,介绍在线课程的建设过程:在“学习资料模块”里提供学案、学习任务单、课件、参考文献等;在“微课程模块”里提供精心设计、短小精练、为不同层次学习者而分层分类的一系列微课;参训学员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微课程,通过观看微课来开展预习、学习、复习等活动,结合线下的集中培训,掌握多媒体资源整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各微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能合为一体。学员利用平台资源更有效地学习,养成多元化学习视角。多媒体资源整合课程微课内容如图3所示。

4.教学过程安排

多媒体资源整合能力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文本、图像、动画、音视频的技术手段,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将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改编成适合网络自主学习,以多媒体教案、学案、课件和微课的形式展现。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然后,任务驱动,引领学习者自主学习:培训师一开始就设置一个微课任务,让参训学员在解决实际任务的驱动下,紧扣既定目标,有目的地学习和综合运用多媒体的知识与技能,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掌握知识脉络;这样参训学员从做中学,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熟练掌握技能和方法。任务流程如图4所示。最后,借助慕课平台的丰富资源和活动,扩充学习内容,巩固培训效果;利用论坛和讨论区,安排学员与培训师、学员与学员进行交流沟通,让学习者提交阶段作品做展示,提交心得体会报告,记录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

5.培训项目实施

由培训组织者事先通知学员时间地点,在培训教室以面对面的形式展开第一次线下(Offline)培训。培训为期三天,包括O2O培训的流程介绍、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课题组根据训前的调研结果和事先的设计安排培训内容,采用专家讲座、优质课例展示、边学边练等培训方法,激发兴趣和热情。

由于信息技术是实践为主的课程,学员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在集中培训后即开展在线(Online)学习。学员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通过观看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当完成一个内容模块学习后,学员需要完成阶段性的任务。课程还设有相应的课后作业、讨论互动、作品展示、评价等,用来强化和巩固培训效果。

开展在线学习半个月后安排为期三天的第二次线下集中培训。这次培训主要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要求学员事先按微课大赛的要求在线完成各种实用小工具的学习,带着学习中的问题、带着多媒体习作来到培训教室。在面授的过程中完成选题、微教案、微学案、微课件的制作,完成教学过程的录制,完成微课的后期合成工作,并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由专家学者对学员作品进行点评打分,并评选出优秀作品。

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应以学员为主体,以学员的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为目的。为了有效评价培训的实效性,应充分发挥慕课平台的功能,根据登录平台的次数、学习时间长短、论坛发贴跟贴的数量和质量、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微课作品的等级等情况,对学员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四、结语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效性,是教师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是“互联网+培训”的一种实践,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搭建了一个长期、有效、专业的教师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安晓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王长丰.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2007,(7).

[3]李涛.整合学科课程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开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3).

第9篇:信息技术培训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培训

所谓教师的信息素质,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传递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所需要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的信息素质的培养目标:

1.信息情感意识

信息情感意识是指教师在信息活动中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具体表现为对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2.基本的信息科学技术知识

信息科学技术知识,是指教师对信息学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识的掌握。这些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二是熟悉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三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上资源的搜集方法。

3.信息法律道德

信息法律道德是指教师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法律规范。比如,不得利用信息危害社会或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向他人传递不良信息等。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若没有信息道德修养,不仅不能维护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而且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法律道德。

4.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二是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三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四是能够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扩宽协作范围、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5.数字化教学技能

数字化教学,是指学习者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构成的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既把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又将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驾驭信息技术工具,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检索和获取方式,以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数字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能力

在数字化教学中,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像、图形、文本及动画相结合的互动式教材。课程内容均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其知识的网状结构及超文本性和多路径的随机交互性提高了教学信息获取的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文字录入技术,掌握教学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化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在数字信息资源中检索与选取自己写作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并能进行信息资源的重组。

(2)课程整合和备课能力

在新世纪数字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充分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创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将课程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掌握数字化教学方法,并善于利用网上教学信息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熟悉多种形式的教材,设计自己的教案。

(3)教学评价和科研能力

数字化教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包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习者在“数字化环境”下学习的观念、意识、习惯和能力,即“学会学习”;如何对数字化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掌握最佳学习方法等。这些数字化环境下的新课题,无疑使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的地位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必须培养教师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学评价和科研能力。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课程内容

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培训不应该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本地区甚至是本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但不管使用何种教材,我们都应该从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培训的教学内容。可将一些过时的知识及时舍弃,适当增加实用的知识、实用软件、实用工具等知识的比重,以形成崭新的知识体系。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确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规培训教材的结构体系,一开始就学习理论,对于刚入门的初学学员,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据我们的培训经验,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在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就要好得多。

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模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即多模式授课,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经过培训实践探索,我们归纳出如下四种结构稳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课模式: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固旧知识。这种模式适应于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等理论内容。这种模式可以借助直观教具或实物演示。

2.以CAI课件为主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CAI课件,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采用这种授课模式关键要有优良的信息技术CAI课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二个:一是合理地选用或剪辑现有的信息技术内容的多媒体软件,二是从教育网上下载,三是自己动手设计与制作多媒体CAI课件。

3.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