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财务管理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管理课程

第1篇: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 案例教学 案例库

强化案例教学借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各管理类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普遍共识。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会计学等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其显著的实践性特征使得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尤为突出。作者作为一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在十多年的任教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开展案例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看到了其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障碍。本文正是基于此进行研究,以期对切实提高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成效有所裨益。

1. 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现实障碍

尽管在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着显著的必要性,而且多数任课教师也在其教学过程中程度不一地安排了案例教学,但客观而言其成效往往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和部分任课教师出于减轻自身工作负担的考虑而在主观上有所抵触进而应付了事有关;另一方面,开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障碍也影响颇大,不容回避。作者认为,当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以下几方面的现实障碍,即案例资源少、课时有限、合班制上课以及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足等。

(1)案例资源少

目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着案例资源少、选择面窄的困境:虽然有公开出版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可供选择,但教材本身的稀少使得其所能提供的案例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其中的部分案例还存在相对陈旧或直接取材于国外企业从而与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相脱节等问题;另一方面,本科课程任课教师大多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也面临着现实的职称晋升压力,因而出于时间、精力和信息渠道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或不愿自己开发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案例。案例资源的稀缺必然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案例产生制约,影响教学效果也就在所难免。

(2)课时有限

按照所涉及的领域,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基础理论、通用理论以及特殊业务理论: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概述、时间价值与风险收益、财务战略与预算、财务分析等内容;通用理论主要包括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入及利润分配管理等内容;特殊业务理论部分主要涉及企业非经常性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破产财务管理等内容。依据作者的教学经验,基础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22~24学时,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26~30学时,而特殊业务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8~10学时。当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计划学时通常被安排为48或56学时,因而即使将特殊业务理论部分作为自学内容由学生课下学习,现行的课时安排对满足基础理论和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仍稍显紧张。在此状况下,如果要适量安排案例教学,就必须精简理论部分的课堂讲解,增加学生的自学比例,而这往往又会引起部分习惯于跟着老师的课堂讲解进行学习的学生的不满。实践中,多数老师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顾忌,将计划课时首先用于保障基础理论和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待课程接近尾声时如果有多余的课时再相机安排案例教学。毋庸置疑,这种较为随机的安排必然会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合班制上课

开展案例教学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有序组织,因而小班制上课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性条件。然而在前些年本科扩招政策的作用下,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规模均大幅增加,在任课教师和其他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条件下,出于节约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考虑,合班制上课已成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常态,而这往往会使计划开展案例教学的老师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合理控制各小组内的学生人数,则小组数量就会过多,这不仅直接增加了课堂讨论环节的组织难度,而且也会使这一环节耗时过长,甚至不得不仓促收场;如果增加各小组内的学生人数以减少小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小组内的沟通与组织难度,从而不仅影响小组内的合作成效,也会引发较多的“搭便车”现象。因此,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驾驭能力,则合班制上课基础上的案例教学效果会比传统课堂讲授更差,从而使案例教学失去意义。

(4)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足

当前,普通高校本科财务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都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接受过会计学、管理学或相关学科的系统教育,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结构,因而完全能满足理论知识课堂讲解的需要。但与此同时,由于多数任课教师都是在取得相应学位后直接开始从教工作,既没有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也未接受过关于案例教学方法的系统培训,因此从满足案例教学需要的角度来看,其能力上的不足显而易见,而任课教师能力上的欠缺也必然会通过诸如案例的整理与选择、教学计划的拟订、课堂讨论的组织与总结等环节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成效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实践中,部分任课教师也正是出于对自身能力的顾虑而彻底放弃或尽可能减少案例教学的比例。

2. 提升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受到多方现实障碍的制约,而且部分制约因素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也难以有实质性改观。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只有面对现实、多方努力才能有效突破当前的困局,而重视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又最为关键。

(1)建立并不断完善案例库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的基础,而案例选择的合适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空间的大小,因此为了不断提升案例教学的成效,任课教师应该建立并逐步完善案例库。总体而言,案例库的建立可借助以下两种途径:其一,直接引入公开渠道可获取的现成案例,如公开出版的案例教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以及开放性的案例库等;其二,教师通过调查、整理和加工,编写案例。相对而言,后者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案例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阶段。作者认为,根据案例编写目标和计划的不同,可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收集基础资料:浏览企业的网站、查阅其的公告和年报,并关注各类媒体的相关报道;在征得企业同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实地调研;利用和企业的横向科研机会,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需要强调的是,鉴于实践中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对有限以及出于保密和谨慎的考虑往往对实地调研持保留态度,因此将前两种渠道结合使用更有利于案例基础资料的收集。在任课教师建立和不断完善案例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案例选择的空间,还可鼓励逐步建立校内共享和校际共享的教学案例库。

(2)合理组合安排案例

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开展案例教学,但实践中教师又往往受到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制约。基于此作者认为,任课教师应转变观念并合理组合安排案例:首先,部分任课教师应该转变案例教学可有可无的观念,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在制订授课计划时依据主次适当压缩课堂理论讲授,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分配;其次,面对相对有限的计划课时,任课教师还应合理组合安排案例,建议在阶段性理论讲授结束后,安排对应的专题性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加深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体会相应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待课程全部理论讲授结束后再安排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综合性案例,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案例安排思路不仅适应了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现实制约,也符合本科生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普遍缺乏的特征,使其能通过循序渐进地案例学习逐步提升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优化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一般包括案例资料发放、学生分组讨论、课堂集中讨论、教师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环节,其中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集中讨论两个环节直接关系案例教学的组织效率。如前所述,在合班制上课已成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常态的现实条件下,简单遵从上述流程开展案例教学往往会使任课教师面临两难选择,因此作者认为在坚持合理控制小组内学生人数的前提下优化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破解困局的必然路径,而优化的关键就在于引入小组间的预讨论环节。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分组讨论之后引入小组间的预讨论环节不仅可以通过更为多元化的观点碰撞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还可以将局部共识的取得环节前置,大幅减少课堂讨论环节的时间占用。每个预讨论小组群包含的小组数量可根据小组总量确定,以2~3个小组为宜,其组合可以由各小组自由选择,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应加强对课堂讨论环节的控制力度,不仅应要求尽量以小组群为单位进行陈述,还应在鼓励不同观点和补充性发言的同时严格控制后续小组群的重复性发言。

(4)多渠道提升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的开展依赖于教师的设计与组织,因而其组织秩序及最终成效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案例教学能力。鉴于自身案例教学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实践中部分任课教师刻意回避或尽量减少案例教学安排的重要原因,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及教师本人都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影响,进而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作者认为,当前可考虑综合利用以下几种渠道:出台相关制度或措施支持教师到国内外案例教学开展较好的院校观摩学习,通过接受系统培训或与同行间的深入交流深化理解并系统掌握案例教学方法;鼓励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兼职或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到企业挂职,通过直接从事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提升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校和企业间较为稳定的科研试验基地,为教师创造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业务交流、咨询服务与调研的机会与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客观而言,上述几种渠道都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成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任爱莲. 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下旬刊),2010(4):106-107.

[2]杨淑娥,张强. 关于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2):103-104.

[3]黄玉梅.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4):122-124.

[4]王玉春. 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1):90-94.

第2篇: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 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历程见表1: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法学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已经开始较为广泛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已经被列入了一些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是,总体上来说,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可见,案例教学法实则包括两大要点。一是“特殊的教学材料”――案例(case);二是“特殊技巧”――教学法。

(1)案例。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这项工作则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要求如表2所示:

(2)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第二大要点,“特殊技巧”――教学法。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 “注入式”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而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角色分配则又以“学生是参与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特点。其次,以案例为依托的教学技巧则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问题、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最后,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例如,自学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报告的写作能力等都能得以一定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课程内容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财务管理所讨论的企业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实务中,这些财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现实的外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微观环境的影响。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强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上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提倡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案例教学,从实施效果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如表3所示:

四、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设置 虽然如今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案例教学,但做法却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是采取了在讲授财务管理理论课的同时辅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但这种做法会因为受课时限制,而使得案例教学不成系统,从而没能实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做法则更为可取。具体如下:

(1)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前修课程为财务管理理论课程,并将两门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也最好由同一教师讲授;或是只开设一门课,统称为财务管理,但其中必须明确规定案例分析部分的课时;

(2)建议财务管理理论课时48学时,案例分析课时16课时,可根据条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课时,但案例分析课时最好不能低于16学时,否则只能是草草收场;通常,可以选择筹资、固定资产投资、日常运营以及股利分配等四个案例,每个案例4课时;

(3)建议最好是将理论课和案例分析课同时交叉进行。即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可以将相应的配套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了解案例的相关背景,待完成理论课后即可以进行案例分析课程。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通常,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要想获得上佳的案例教学效果,以上3个操作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课前的积极准备是成功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下一环节――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而课后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环节。由此,一方面可提高其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全面系统地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的课后总结则主要是关于此次案例分析的课堂效果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存在哪些不足、下一轮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以及有哪些地方是今后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继续采纳的等。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环节中的要点

(1)教师选择、设计、布置案例;学生查阅、准备案例。选择、设计案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第一环节,而且恰当的案例也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要素。一是选择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选择恰当案例。同时,建议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该尽量多的采用国内企业的案例,辅以少量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的案例。具体为:已出版的财务管理报刊、书籍和网络资源。一些出版的案例教材、报刊、杂志有时会提供比较完整的案例。此外,上市公司网站或财经网站则会提供更具有时效性的财务管理案例;来自企业的案例。教师还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或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等企业中搜集财务管理案例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参与社会实践,将在企业中收集的实际财务资料,通过整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鼓励并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案例。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中存在的焦点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收集并编写案例。二是设计案例。选择好案例后,教师要针对课堂讨论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设计。包括:应向学生提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层层展开、这些问题和哪些财务管理理论联系、案例讨论预期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讨论等等。此外,还应充分预计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三是布置案例。在选择和设计好案例后,教师需要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把相应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案例分析的时间、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要求和指导学生课后提前查阅和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

(二)丰富案例讨论形式、改进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形式不要总局限于某一种,教师应根据每次的案例内容适当调整。具体包括班级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背景陈述、小组讨论、案例点评等环节,教师都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图像、文字、表格、数据等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

(三)准确把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以上三个程序中,对于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相对来说,教师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些,是主体;而之后的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程序中,学生则是绝对的中心。在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准确把握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应该是学生参与主体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切不可过多提示,否则会干扰学生分析的思路,也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不宜过多地讲授,否则就落入了传统教学的“注入式”模式了。另一方面,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讨论氛围;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其次,教师应把握住学生讨论的动向。当学生的讨论偏题时,教师要巧妙引导到被忽视的关键点;当讨论不够深入时要引导学生视线进人那些尚未深人的关键点;在学生提出棘手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当讨论过于激烈导致讨论偏离一方时,教师要控制住局面,将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最后,教师还必须能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恰当、准确的点评和总结。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教师的点评尤其是要和之前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否则案例讨论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将来的财务工作实践中。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如果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评判学生成绩的做法并不科学,也不具有操作性。而如果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成绩评定,不仅可以大大激起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也充分体现出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初衷。具体来说,如表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1)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取决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讨论表现和参与程度及其课后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

(2)在课堂讨论环节,分别赋予了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这主要是希望整个案例分析过程能实现全员参与,从而减少学生的“搭便车”行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想实现这个环节的预期效果,要求教师从最开始的课前准备工作就要有充分的考虑。如: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要综合搭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进行案例设计时,所设计的问题数量应该至少等于小组人数,每个学生都需要回答问题;或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

(3)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较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主观性强,对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

(4)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也很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课堂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案例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应提出并论证本人(或本小组)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中的得失。此外,教师还应明确告知学生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的权重,尽量避免出现写分析报告就成了“放鸭子”,而交上来的报告也都是“拷贝版”。

参考文献:

第3篇: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一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凸显的特征

(一)课程内容综合,知识点繁多

财务管理课程以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以会计学为先行课,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现代公司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性进行阐述,课程交叉性强,涉及面广,与金融学、经济法、税法、投资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1 ]。课程内容涉及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和分配四大财务活动,以及财务预算、控制、分析等财务环节,以及一些财务管理专题等,内容多而繁杂。各知识点较为松散,相应的决策、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相互之间缺乏内在递进逻辑关系。而学习在本课程之前,非财会专业学生一般仅接触了较为基础的会计学知识点。面对如此专业和繁杂的教学内容,学生其他相应基础相关课程学习较为粗浅,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往往不知如何适从,有着较大的学习恐惧心理。

(二)理论脱离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很多来自西方国家,但由于我国的财务管理环境和理念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别,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为主的课程内容,脱离了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缺乏针对性[2]。并且,现有的众多财务管理教材基本上都围绕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活动、财务环节及财务专题展开,引用的案例都是一些国内外大型或经典公司案例,内容抽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离,导致学生对财务管理缺少感性直观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实践应用。

另外,本课程教学中涉及的大量公式及数学推导,知识抽象,不易理解掌握。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记住了公式,能够解题就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缺乏,融会贯通能力相对欠缺。

(三)课程认同模糊,学习兴趣不高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商科类学生的主要课程,不同专业对知识的需求有着不同的侧重。非财会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或者说对这门课的认识有误区,认为这门课程内容不是核心专业课,对自己“没用”,只是为了拿学分而“被迫”学习。而繁杂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产生较大偏离,以至更难获得学生的课程认同感。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大量公式和数据计算,导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把财务管理等同为“公式”和数学计算,内容枯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3]。

因此,基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背景,整合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与应用“模块化理论与实践”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二财务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目前,完整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一般包含三大部分内容:基础部分包括财务管理理论、货币时间价值及投资风险价值;核心部分包括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管理四大财务活动及财务分析;专题部分包括财务战略与预算、企业购并与剥离、财务重组与清算、跨国公司财务、企业价值评估等。这些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结合学生专业特性,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考核方式进行总体设计(见表1)。

(一)公共模块,整合相近知识点

如前所述,由于课程内容综合,知识点繁多且比较松散,需要对必学必教的知识点内容进行分类和整合。根据知识点的联系程度及实际教学总结,将财务管理经典内容分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与财务分析”、“全面预算与控制”、“企业资本运作”及“营运资金管理与收益分配”四大公共学习模块。

模块一部分讲述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及财务分析。由于学生在前一个或两个学期刚学过基础会计课程,并且基础会计内容一般讲至会计报表的编制。在已有知识点基础上,选用与会计学联系相对较大的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知识点之间有着较好的前后承接关系。模块二则对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和控制这两个重要财务环节进行模块化教学。模块三对企业资本运作中的筹资与投资两大财务活动进行整合教学。另外,“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这两大基本财务管理理念与投资、筹资联系和应用非常密切,所以将这两大观念穿插在这一模块中学习。模块四则对财务管理中的另两大财务活动———营运资本管理和利润分配进行模块教学。

(二)教学过程,侧重应用能力培养

在理论模块学习的基础上,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用与学生生活贴切的身边事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与应用,增强课程的现实性和生活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尽最大程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考核。

模块一中,在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部分,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出发,在收集并阅读报表的同时,辅以财务分析方法的理论讲解,注重实践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分小组对要求的材料进行财务分析,按照要求规范的文档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并按小组演示。

模块二中,在讲解预算理论与方法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财务预算,如请同学们选择学校周边的一家小店,估算其一个月、一年的收入,相应会有哪些成本费用等。

模块三与四部分,会围绕“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这根教学主线,结合货币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展开理论内容的讲授。学习货币时间价值时,对个人存款、房贷、保险金缴纳等进行测算。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与创意,尝试创新与创业,分组讨论成立一个心目中的公司需要多少的资金、从哪里筹资、如何投放和使用资金、投资的回收期、利润如何分配等,最终形成一个创业财务计划书。

另外,在教学整个过程中会利用网络上的免费模拟炒股平台,以团队竞赛的形式,要求每位同学参与到股票投资实务中,通过直观的实际投资来学习证券投资的价值估算等,思考自己是如何选择公司,对公司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如何理解与阅读等。

(三)专业模块,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按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四大公共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专设一个“财务管理与专业结合”的知识模块,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热情。在这一模块中,主要结合各非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前面四个模块内容以大案例的形式予以总结,或考虑学生将来可能用到最直观的财务管理知识,补充前四个模块未涉及但对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完整性又非常必要的内容。例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增加“营销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模块,讲授营销人员必备的财务基本功,营销过程中的盈亏平衡分析、税收筹划等。

三考核方式调整与应用

为适应课程“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重于结果、应用性大于记忆性”的原则,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在考核中充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最终成绩的评定按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理论和实践并行,将期末理论考核与平时实践考核分别定为50%与50%。其中,实践考核部分,按小组团队的“财务分析报告”和“创业财务计划书”分别占10%与20%,按个人的平时作业、模块测验及网络课堂参与度占10%,另外,课堂表现、出勤等占10%。

从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反馈来看,结合学生专业特性,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课程认同感有了明显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教学中也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是不可估量的,一个好的教学平台,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叶青.电子商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1(18):104.

第4篇: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根据财务信息,管理财务各项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门实用型课程。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十分枯燥和乏味,因此在教学方法中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析,旨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关键词:

行动导向;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着眼于应用型人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公式运算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教学改革。行动导向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基于行动导向对《财务管理》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论

行动导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职业教育界,后被引入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教学理论。行动导向教学关注应用性知识,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有关行动任务、对象、工具、情境的应用性和策略性知识。在行动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得到统一,并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行动过程的完整性、行动的多样性、行动主体的分散性、教学现场的情景性。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习者对行动进行反馈、评估和自我反思,从而提高个体“行动”的学习质量。在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中,多数老师只强调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引导下,教学工作者已尝试多元化的若干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理论,本身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本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以其实用性、互动性及全面性的优势,成为目前适用于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其中之一。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人为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有目的地创设教材所述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充分体现了教师、学生、教学工具三者之间的互动性,因此情境教学法是行动导向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直接体现。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配以图片和背景音乐,虚拟一家上市公司,对公司命名,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财务部、采购部等组织机构,根据学生对不同部门的喜好分配角色,进行角色模拟扮演。例如,在资本投资活动中,首先,财务部需确定预算,有多少可用资金,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风险大小;其次,研发部寻找和开发项目,评估开发信息的难易程度和成本;随后,由决策层对资本投资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和审批,分析产品市场、生产、融资和人力资源等要素对投资的影响;最后,资本投资实施后,进行监测和控制,执行事后审计,对现行项目及时纠错。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大量融入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组讨论、独立思考、老师引导等方式找出在案例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从不同决策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作为一个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在不同时期所应该分别做出的决策。例如,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内容的讲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取一家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并且熟悉该公司的概况、行业背景、财务状况和股本结构等,理解案例所隐含的基本理论。案例涉及的知识面通常较宽泛,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简单的复述和解释案例,更重要的是调动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强调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带领学生一起去计算所选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和深入分析,找出在财务状况存在的问题,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提出该公司未来总体发展方向和优化财务战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后,教师要根据所讨论的结果进行一个总结,充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讨论的观点汇总出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效灵活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将会全面得到提高。

(三)项目教学法。

对项目教学法最常见的定义是: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制定项目方案,实施及评估项目结果。项目教学法的核心体现在学生从项目的完成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处于探究的位置,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项目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决策。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传统讲授法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如何设计恰当的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成败的关键。项目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在选取教学项目时应考虑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点进行衔接。例如,针对财务管理中的筹资管理章节,教师可设计“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教学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上市公司,从公司的经营范围、所需要的资金、筹资渠道等多个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整体评价,使得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

三、结论

行动导向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在课堂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本位。行动导向教学比较适合我国对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但这种教学理论的推广需要有大量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依托,所以在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本科财务管理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综合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作者:卢欢 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国际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韩志丽.基于行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6(04):65-66.

[2]孙烨,刘金桥.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80-81.

第5篇: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课程标准;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212-02

应目前高等专科院校会计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本文对会计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财务管理的课程标准制定进行探索。文章从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要求,课程内容和要求等六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启示。

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财务管理学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讲述资金时间价值、风险的财务理念,企业的预算、筹资、投资、经营、分配、税务、财务分析等各种财务活动的管理方法。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位置。

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务管理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以及应具备的财务管理业务水平。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后续课程还有管理会计学、金融会计学、预算会计学、税法、经济法等。

1.2 课程基本理念

财务管理课程以培养学生们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方法为重点,教学内容是基于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具体财务活动而设计的,通过课堂讲述和练习来实施。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彰显能力本位,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

1.3 课程设计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财务理念,掌握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理念是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进而从事更高层次的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企业的财务活动更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些都是学生就业后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职业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工作任务的变化,依赖于工作过程这一载体。针对行业特点,序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培养职业能力”为己任,把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从“应试”引向“应用”、从“学业”引向“就业”, 因此,财务管理课程着重了这两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末来职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服务。

2 课程目标和要求

(1)每学期初制定授课计划,授课内容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每月由教研室集中检查一次,并由系部和教务处不定期抽查。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具备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的财务理念和确认方法,掌握预算、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税务、财务分析等各种财务活动的管理方法,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类似业务的工作技能,完成知识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的双重目标。

3 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按照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将与企业有关的财务活动分解成筹资、投资、分配、运营等若干主题,课堂教学内容均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知识+技能”的培养理念。教学内容由以下教学单元构成:

(1)复习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

(2)财务管理概述;

(3)资金时间价值 风险与收益;

(4)预算管理概述与预算方法 全面预算;

(5)筹资管理概述 股权筹资 债务筹资 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 杠杆效应;

(6)投资管理概述 财务可行性要素 财务可行性指标测算 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与运用;

(7)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现金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存货管理;

(8)收益与分配管理;

(9)税务管理概述 筹资税务管理 投资与营运税务管理 收益分配与税务风险管理;

(10)财务分析与评价概述 上市公司基本财务分析 企业综合绩效分析。

总计:90学时左右,理论课和练习课各占50%。

4 教学条件

4.1 软硬件条件

理论教学场地及设施要求:采用多媒体授课的须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4.2 师资条件

职业能力要求:任课教师需具备会计和财务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符合双师型的要求。

5 课程实施建议

5.1 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财务类教学的特点和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张教师精讲解,学生重理解、多思考、多练习,最后达到掌握的要求。构建交互式、参与式课堂教学体系,将教师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学生中心法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5.1.1 教师讲授法

教师紧紧依照教学内容,讲授重要知识点、概念、理念、公式、方法。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详尽,基本点全面。

5.1.2 案例教学法

每一章都设置小型例题和综合案例,结合案例讲述知识点的运用,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理解概念,掌握方法,熟练技巧。

5.1.3 学生中心法

知识讲授给了学生,还必须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大量课堂练习,课后辅导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保证“教到了,学会了”,避免眼高手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5.2 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经济类学科,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知识更新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财务管理教材选用的原则是,实用性和前瞻性。

建议给每届学生选择当年最新出版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该教材有两大优点:一、教材每年更新,知识最新,符合学生毕业就业的现实工作环境;二、最权威,该教材由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学生就业以后,参加初级、中级技术资格评审,考试用书就是这套教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的可持续性。

(2)推荐教材。《财务管理》,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基本教学资源:财务管理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试题库、课件、授课计划、图书资料等。

(2)网络教学资源:

中华会计网校 省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省略.cn/;

中国会计网 省略/。

6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6.1 评价内容

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关注结果,另一方面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6.2 评价主体

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作业反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相结合多方位测评。

6.3 评价形式

教师注意采取多元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可以依照课堂表现、作业情况、阶段测验、出勤情况等进行评估,在终结性评价中,主要依照期末测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第6篇: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一)教学安排不合理,实践环节大量缺失

坚持以实践教学为重,是独立学院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一种有效措施。但是目前情况来看,对母体高校教学计划的机械应用,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对母体高校的教学计划的影响下,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成为了独立学院的教训模式的主要特点。由于前期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并没有和工作实践进行有效对接,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理论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由于实践活动往往会在期末阶段进行,在学生对相关理论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下,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大大降低。

(二)教学设备欠缺,缺乏支持数据分析的软硬件资源

教学资源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必须依赖于各种软、硬件设备资源。但是从一些独立学院的办学现状来看,教学设备的欠缺,成为了影响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来看,独立学院的办学资金在民办机制的影响下出现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是引发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教学设备采购基金和维护资金的缺乏,势必会让实践教学进程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由于我国的独立学院发展起步晚,知名度有限,在难以与企业共同构建实践基地的情况下,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陷入到较为不利的局面之中。

(三)教学内容分散,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

大多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是对母体高校财务管理实践课程的生搬硬套,即围绕理论知识内容,分模块展开,如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活动、财务分析活动等。分模块进行实践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每块知识的记忆,但却缺乏知识点前后的串联性。毕竟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独立学院应该以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为出发点,重新构建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从整体的角度来讲解财务管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适应性。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

从教学方法来看,单纯利用“福斯特”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软件等材料在电脑上操作来进行实践教学的做法,是一些独立院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从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来看。实训内容和教材内容的配套性;案例资料的丰富性;理论和案例在结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紧密性和实训软件自身的操作便利性,对课程实训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这一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理论知识不够全面、时效性弱;案例缺乏真实性和电脑教学环境和企业真实财务管理环境容易脱离等问题的出现,也会对实践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当前独立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仍旧停留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虽然大多数教师会采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然而,从效果上来看基本上还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在讲台下面被动听讲。由于财务管理课程本身枯燥无味,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加之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少,很多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最终出现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而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毫无激情。这种现象放任置之的话,将会另学生越来越对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失去热情,新课改提倡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无从谈起。

(五)财务管理教师的实践教学和指导能力欠缺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母体高校的教师,另一部分是本校的聘用教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是前者所具备的主要特征。在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师往往会把母体高校以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关的教学方法应用在独立院校的教学之中,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与独立学院的教学要求之间存产生了一定的矛盾,青年教师是后者中的主体力量,高学历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这一类教师群体的主要特色。从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特点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缺乏,是这两大教师群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让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

二、对完善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针对以上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独立院校可以针对实践课程集中度高的现象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调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独立学院学生与母体高校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独立学院在构建学生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独立学院可以将财务管理课程安插在两个学期之中,其中,在第一学期,以理论学习为主,穿插有针对性的验证性模拟实训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认知性,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第二学期,学院可以构建一种以实践学习为主的教学体系,利用模拟实训案例,采用情景式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再辅以理论基础知识的回顾和复习,这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同时得到提高的有效方式。

(二)拓展各种融资渠道,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在加强和母体高校之间的的联系的基础上,对母体高校的各种教学软、硬件资源进行应用,是对实践教学资源建设问题进行强化的有效措施。在对自身与母体高校之间的联系机制进行优化的同时,独立学院也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进而为实验设备和软硬件设施的购置提供资金支持。借助母体高校的知名度,设置专门的工作部门,让这一部门和地方企业积极洽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共建,为自身的实践教学环节注入新的力量。

(三)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要系统化

从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来看,通过对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实务进行模拟的方式对学生的自身能力进行提升,是独立学院在设置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独立学院在设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遵循整体化思路,力求体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整套流程。例如独立学院可以依托实训软件中的企业相关资料,让学生们分组,在模拟环境下利用相关信息完成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利润分配、财务报表分析等企业财务管理的整套工作。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亲自体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真正让自己所学到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得以应用,最终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要多元化,教学模式要更新

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形式。因地制宜地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或者体验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创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在讲授财务分析相关内容时,可以选取某一家具体的上市公司为背景,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运用自己学习掌握的财务知识,以企业财务总监的视角来审视企业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效。通过这种角色模拟,学生可以更加真切得运用财务知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尽快与现实环境接轨,增强其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于独立院校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独立学院一方面可以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基础上,让一些具有财务工作经验和理论基础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之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支持本校教师积极参加课程进修,参加可以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继续教育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指导能力。在对教师的指导能力进行提升的过程中让教师走进企业财务部门挂职锻炼,也可以让独立学院建设出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作者:宋然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财会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晓琳.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5).

[2]余四林.独立学院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3).

第7篇: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范畴授课方式案例教学

《高级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级财务管理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由于学术界对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界定不同,众多高级财务管理教材在内容上、理论基础上相距甚远,各高校在该课程内容选择上随意性较大;由于该课程大多在大四年级开设,学生面临各种压力,学习积极性不高,给教师授课带来困扰;在案例教学中往往存在案例难度大、学生难以把握、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问题

与中级财务管理不同,学术界对高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范畴看法差异很大,由此引起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在内容选择上随意性强,差异较大。目前,学术界对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界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高级财务管理应涉及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主要内容应包括企业设立财务管理、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分立财务管理、企业破产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垄断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以及物价变动财务管理等内容,如王化成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学》。第二种观点是高级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是企业高级管理者的理财理念、理财理论和理财方法,其内容应该包括企业价值管理与评估、财务战略管理与规划、公司治理及财务治理、财务预算管理、风险管理、财务预警管理、业绩评价、税务筹划等,如汤谷良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杨雄胜主编的《高级财务管理》等。第三种观点是以上两种观点的结合。从最近几年出版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的内容看,以上三类内容的教材都有,但以第三种为多。但由于一本教材不可能将以上所有内容都囊括进来,因此,即使同属第三种观点,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差异也很大。第四种是以某一内容为主线的较专一化教材,如以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为主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也有以并购财务管理为主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如陆正飞的《高级财务管理》等。

由于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界定和教材内容差异较大,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内容的选择上也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基本上是根据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财务管理专业其它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解来设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专门开设风险与财务战略管理等课程的财务管理专业,其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偏重第一种观点;而对于专门开设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企业并购重组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专业,其课程内容设置偏重第二种观点。总之,高级财务管理范畴的不同观点与教材内容的巨大差异的确造成了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混乱和选择上的随意,学术界应尽快界定高级财务管理的概念和范畴。笔者认为特殊业务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补充或外延的扩大,其原理和方法主要应用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不称其为高级财务管理,而将其界定为特殊业务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中的高级管理者的理财理念、理财理论和理财方法,由于主要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企业的理财问题,体现财务管理的社会过程,立足于组织结构和治理环境,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的角度来诠释财务管理功能,可以将其定义为高级财务管理。

二、授课方式问题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一般在大四年级开设,这一年级的学生往往面临着考研、考注册会计师、毕业实习、找工作等众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勤率较差或人在心不在、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缺乏学习主动性。较之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等课程,高级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不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不投入到案例分析中,根本达不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就尤为重要。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它相关理论,在教学中应从授课、案例分析及讨论、小论文、小组作业几个方面齐头并进。

随着我国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容和完善,各种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进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也越来越趋向国际化,财务管理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也越来越多,老师即使整个学期在课堂灌输知识和概念,时间也是不够用的。由于高级财务管理及相关知识繁多,如果仍然采用“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老师的授课任务会很繁重,学生学了会忘记而且不会运用,并且缺乏自学和运用的能力的锻炼,即使走向工作岗位,也很难适合单位的需要。因此,授课应以引导为主,尽量减少授课内容,对课程的每部分内容可以专门进行设计。以公司治理为例,老师在课堂上仅仅讲授公司治理的整体框架以及重点、难点,提供公司治理相关最新并最具代表性的参考文献,提出目前各类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余时间指导学生重点掌握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获取公司治理相关资料,并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案例教学问题

第8篇: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一、西藏高校特点

西藏高校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就业去向等方面与内地普通高校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高级财务管理教学设计要紧紧依托西藏高校特点,做到扬长避短,目标清晰,配套完善。

1.教学对象特点鲜明、构成复杂。西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较高,不同民族在宗教、文化、习俗方面各不相同,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缺少良好的纪律观念与行为习惯,汉语言文字基础相对较弱,客观上要求西藏高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在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方面,西藏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尤为复杂,文化水平差异离散程度更大,客观上需要高级财务管理教学能够兼顾到不同基础的学生,无形中对教学提出更加复杂的要求。

2.西藏高校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由于民族院校教学对象的多元化特点,除承担传授专业知识以夕卜,大多承担着宣传、贯彻维护祖国统一、弘扬民族团结、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等特殊使命,客观上使得西藏高校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一方面要立足传授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毕业以后具备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民族地区企、事业单位从事高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时,要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这要求高级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实现多元化目标。

3.就业去向相对集中。西藏高校由于少数民族毕业生较多,尤其是地方西藏高校就业地区相对集中在本民族聚居地区,且多为地方民族院校所属地区,客观上形成毕业生就业去向较为集中,对于地方性民族高校,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设计上要立足本地区的实际,培养能够满足当地需求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

二、对“高级”财务管理的界定

对西藏高校高级财务管理研究,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就是对高级财务管理学自身的界定问题,它与“中级”财务管理有何区别?所谓“高级”应如何体现呢?对于这一基本问题,从国内文献看还没有一个得到公认的定论,教师在讲授高级财务管理过程中,也是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讲述,甚至出现对中级财务管理的重复讲授的问题。汤谷良(2001)提出“所谓高级财务管理理论就是要就管理来论财务,体现财务管理的社会过程,立足于组织结构和治理环境,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的角度诠释财务管理功能”。王化成(2007)则依据财务管理假设,将高级财务管理与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划分,凡符合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归入中级财务管理中,凡突破财务管理假设的内容,归入高级财务管理中。我们认为: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高级”在于对突破财务管理基本假设的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

李双将财务管理假设划分为关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内部环境假设包含四个具体假设,即财务主体假设(具体包括自主理财假设和理性理财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财务分期假设,财务可控假设。外部环境假设包含两个具体假设,即有效资金市场假设(具体包括资金流通假设和资金增值假设)和财务信息可靠假设。我们认为:以上财务管理假设是否被突破,可以作为衡量财务管理问题是否应该纳入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标准。

三、课程内容设置原则

西藏高校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框架由教学目标决定,同时结合教学对象等内外部教学环境,在设计框架内容上宜倾向应用型原则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教学内容属于“高级”范畴。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不能够是中级财务管理内容的简单复述或有限延伸,而应该是在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剖析、讲解突破财务管理假设的财务行为、事项。例如资本资产定价过程中突破有效市场假设的分析等。

2.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西藏院校的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在内容设计上需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基础状况,做到因材施教,这方面需要全方位配合,例如分层次教学等,针对不曾层次基础的学生,有针对性、有侧重地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3.学以致用的原则。由于西藏院校具有自身特点,学生的就业去向相对集中在区内,这就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部分学生毕业以后的知识需求,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做出适度超前的预判,这种预判建立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并结合发达地区的经验,进而预判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确定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

四、教学方式研究

为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广泛、深入研究,教学方式的选取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1.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西藏高校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需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特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如何引导他们达到教学目标?美国著名教育学家GeorgeWashingtonCarver曾说过“所有的学习就是通晓各种关系,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感情的投入。西藏各高校多保持着良好师生关系的传统,继承和发扬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传统,在西藏高校教学过程中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

2.突出案例教学。知识点以模块形式出现,教师选取经典案例,以案例来分析本模块的知识点,同时鼓励自选案例分析。教师指定案例进行分析容易导致知识面有限、观点雷同,分组讨论过程中积极性较低等结果。教师在经典案例分析之后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自选案例方式支撑不同的开放性观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并购模块学习过程中,可以针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较为有影响的并购案例进行跟进,收集相关信息,掌握各方真实动机、采取的措施,并购可能的结果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结论都有待于未来的市场给出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待真实市场验证自己曾经的结论是否正确。

3.合作学习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是未来财务工作中基本的素质要求,如何在本门课程得到锻炼呢?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与实地调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学习,小组内需要进行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实地调研,例如发掘本地具备创业板上市潜力的公司,并以数据说明理由,在此过程中需要小组的充分沟通、协调、合作得出结论,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

课程考核评价与前述应一脉相承,考核形式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

1.着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综合能力。以案例教学为例,考核方式可以为案例分析,答案非同一标准答案,只要基础知识运用得当,逻辑分析正确即可,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着重分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如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要考虑学生在分组学习过程中的贡献度问题。分数构成可由平时分和卷面分两个部分组成,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总分。

第9篇:财务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 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财务管理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理财价值观,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经济生活的能力。因此,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企业财务管理内外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这势必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出挑战。在教学中专业教师不能仅满足教科书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将财务基本理论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这门课程对他(她)的意义,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任课教师偏好理论教学,轻视实验课程教学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在部分院校中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一些任课教师已习惯于《财务管理学》课程理论教学,不愿意在理论教学中插入实验教学,特别在个人职称和科研双重压力下不愿意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把实验教学工作看作是额外负担。因为在一些高校,教师职务评聘机制仍不能很好地鼓励教师全心投入理论教学,更不要说是实验教学。在教师职务评聘机制中科研权重仍高于教学业绩和教学责任权重,“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并不能在基层教学单位严格执行,教学质量考核并不能制约教师职务晋升。因此,在一些教师中存在安于现状思想就不足为奇,若没有外在的制度约束,财务管理教学要上升层次是很困难的。

(二)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理解有偏差

使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使用多媒体能较快地弥补有关非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相关知识欠缺的缺陷。二是提供的信息直接、更多样化,因为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图像和文字三个方面的信息,教学中同时利用这三种信息,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财务管理课程涉及概念性的内容多,理论性强,前后内容联系较密切。因此,教学中添加反映生活中鲜活事例多媒体教学不失为理解财务管理内容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还使学生体会到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财务管理课程所有内容都需要图文、声像来展示的。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需要任课教师尽心考虑的问题。但在现实中,大部分多媒体教学变成减轻备课的压力、减少黑板板书的手段,其教学课件几年不变,重使用而轻开发。

(三)注入式教学方式仍占较大的比重

目前,注入式、填鸭式课堂教学并不受大学生的欢迎。受财务管理内容多,课堂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完成每一时段教学任务,课堂上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互动时段少。问题同样也存在使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课堂。由于个别教师对多媒体课件开发投入不够,课件缺乏图像、声音、动画等,难以体现教师讲解更形象、更生动、学生更易理解的特色。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讲得时间多,与学生互动、讨论的时间少,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质是一种变相的注入式教学方式。

(四 )案例教学对训练学生综合能力有限

为了提高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被当作学生提高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许多专任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穿插一些案例分析,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不可否认,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且案例分析不需要单独开课。但由于案例是事先组织和规划好的事例,相关条件和问题不需要学生去确定,要求学生按照约定的条件去解决问题;如果案例篇幅大,学生缺乏案例背景的现实感性认识,其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案例教学对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还是有限的。

课后作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作业体现的是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学习他人好的想法,不能分享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可见,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有必要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开展相应综合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努力。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