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建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通讯监理单位的自身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通讯行业的建立的监理标准并不符合规范,从相关监理单位建立的监理制度来看,没有按照国家颁布的现代化企业建设的标准进行规范,从管理制度来看,其发展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对于改革阶段也是刚起步,其监理制度的不成熟不能适应当前的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实行监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在监理工作上没有统一的操作流程,也没有规范统一的监理方法,导致了不同的监理单位有着不同的监理制度,其取费存在较大的差异,最终致使监理行业的秩序出现混乱,阻碍了通讯行业的监理制度的有效地建立。
1.2监理工程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目前的监理工程队伍的素质普遍都不高,主要表现在监理工程队伍构成的年龄以及专业知识技能上面。从年龄上分析,监理工程师的队伍大多是由老年的工程师组成,相较于年轻的工程师而言,有经验丰富的优势,但是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老年工程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日益下降,对于不断创新的工程建设不能较好地适应其操作流程,然而,年轻的工程师能够较快的吸收新的事物,从而不断的发展自身的技能知识。因此,大多数老年的工程师不能适应工程现场。从知识技能上分析,对于监理的职责选择能够协调管理以及控制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同时还要精通计算机技术以及国际化管理的规则,老年工程师对于外语的接受能力并不能较好地适应其发展,对于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监理工程师更是寥寥无几。
1.3监理制度在实践中缺位现象严重
我国目前较多的企业单位中,监理与咨询存在明显的界限。导致在通信工程建立的的过程中只进行质量监理而忽视了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理,对于工程的造价以及合同管理也缺少应有的监理,由于通信工程监理服务咨询缺乏全面的调查以及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2通信工程建设监理的发展趋势
2.1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监理体系
由于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通讯监理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化,缺乏统一的制度及方法,使得监理市场的局势变得混乱不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当通过法律建立有效地机制,规范监理市场的秩序,通过法律进行强制的处罚制度来维护制度的规范,对于监理市场进行有效地整合,构建一个公平有序的监理市场。
2.2促进企业进行适当的改革,适应监理行业的发展
为了监理单位的有效发展,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在经过市场经济的调解,企业尽心改革可以使企业进入另一个发展的阶段,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还可以通过改革加强其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提高工程监理技术。就目前的企业发展来看,企业的改革包括制度以及经营机智的改革,将企业转化为真正的自主经营,使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盈亏的经济实体,通过经营机制的改革,将监理的职能转向与工程建设的全部阶段,以满足客户对于工程的建设要求,同时享受优质的服务。
2.3增强通信工程的全程监理
通信工程随着项目投资增大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于监理的要求。基于这一现象,企业势必要扩大服务的范围,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全程监理的发展。通信工程的全程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建设效率,增大企业的经营效益,维持长久有效地客户资源。
2.4吸纳年轻的工程技术人才,优化监理队伍
通讯工程的建设监理工程师在拥有过硬的监理技术的同时,还需了解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监理单位必须提高监理工程师的自身素质,监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监理单位的企业素质。由于我国部分的工程监理与国际工程监理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强化监理水平的同时吸吸引年轻优秀的监理工程师,有利于优化监理工程师的队伍,提高监理水平,以达到与国际标准接轨。
3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和原则。明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对于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至关重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增强建筑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效益等,都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在适应生产力发展方面,生产力和管理密不可分,不同生产力的管理也不尽相同,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符,最大化地发挥潜在生产力,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在增加建筑市场竞争力方面,由于市场是不断变化着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以增强建筑工程适应市场的竞争力为原则。在提升企业品牌效益方面,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品牌效益,无疑将提升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新施工管理,要充分考虑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益,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策略
创新技能的引入能够增强建筑的活力。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在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观念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观念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而言,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领导者,应重视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作用,提高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从观念上正视创新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才能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具体说来,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观念,要深刻认识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紧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工作,将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促使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2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主要应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将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确立下来,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有章可依;二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确保企业法人财产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精髓;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能保证企业聘用优秀的高管和形成先进的管理制度,在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
2.3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包括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装备,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重点,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主要核心力量的创新管理系统,得以实现资源和信息进行实时共享,同时对企业的安全,质量,成本和进度方面进行全面的实施和管理,可以实现高效化的创新管理。与此同时,对信息化创新的管理应用,在客观上对多方协作的建立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要通过对数字的信息化创新管理来对成本费用和客户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而实现整体工程建筑的高效管理。
3结束语
土建工程新型节能技术,主要表现在建筑物的选材上,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前提;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型建筑材料层出不穷,它们不仅可满足高层建筑对施工材料刚度、耐腐蚀性等的要求,还具有重量小、耗能少、污染少等特性,最重要的是,新型节能技术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成本和未来的使用成本,而且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都将做出积极的贡献。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新型节能技术、材料的使用需要更高的施工要求与之相配套,因此,新型节能技术的使用对于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
二、土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技术的探讨
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有材料的配比、搅拌、浇灌、振捣以及后期的养护工作,每个环节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施工,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混凝土由于自身具备的优点,是目前建筑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土建工程中涉及到的混凝土施工,需要在选材上进行精细的检测,还需要严格的配比试验才能确定,它将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因此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用途对选材进行限制,或者是要求材料能耐高温、或者是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
2.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是混凝土投入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搅拌效果的好坏会对建筑物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进入搅拌环节之前,要确定材料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并对计量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次,就是对搅拌设备的检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最后,就是在搅拌过程中要按照不同材料的投放顺利依次放入,并且还要把握好搅拌时间,特别是在最后的卸料环节,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将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整个搅拌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具有精细、准确、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按要求完成每道工序。
3.混凝土的浇灌对竖向的施工结构来说,要想确保施工质量,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用水泥砂浆在竖向建筑的底端进行填充,将厚度保持在五厘米到十厘米之间;第二是要及时解决建筑过程中出现的离析现象;第三是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果模板的高度超过了三米,那么应该在施工中采取具体的措施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尽可能地避免混凝土出现下滑。比如说通过由外向内的方式,连续性地浇灌墙体和柱体,减少模板承受的压力;在完成浇筑工作后,要给予它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完成混凝土初凝工作;当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之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梁板施工;第四在混凝土浇灌中要注意好时间的控制,包括各道工序持续的时间,还要提前对模板、预埋件、支架等进行检查。
4.混凝土的振捣在进行混凝土振捣工作时,一定要注意工作的连续性,并控制好振捣面的沉落情况,以尽量避免出现过振的现象。如果在施工中使用的是插入式的振动器,要在对振捣范围进行控制的基础上,按照一定间距完成振捣工作,一般情况下振捣器的直径应该控制在3倍范围之中。除此之外,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振捣方式就是行列式以及交错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种多样的公共设施有力地支持着人们的室外生活,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已显得相当迫切。
【关键词】信息时代公共设施城市
城市公共设施,通常是指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地图指引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设施,是在城市中使用最多,分布最广,且与人群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设施,它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人类社会在21世纪到来前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中国城市建设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标志,不应该单单成为城市的装饰品,创造舒适的环境;在功能上应该多样化,满足现代人的多种需求,引导城市的发展。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设计问题。事实上,发展公共设施领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城市开发项目的设计原则,并且也被认为是当代建筑师应该承担的社会和政治责任。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智能化和信息综合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发展,人的许多最高明的知识和本领都可以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之内,并可以根据指令毫无差错地将其重现出来时机器变成了人的辅导者。人们所进行的设计是从"信息"着手,将人们通过感觉和知觉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知作用及其效果作用作为设计的基本价值,促进了产品的智能化和人的亲和力。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实质上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现在社会对于可参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在公共设施上就是人们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公共设施,享受这些公共设施带来的乐趣。可参与性好的公共设施,用户体验品质高,使人难以忘怀,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使用的乐趣。“体验时代”的来临使人
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有机概念。人们过去常常把它们简单的分解为实用或装饰等两大类,实际上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有四个特性:基本性,环境性,装饰性,复合性。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指示系统设计
指示系统属于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公益性视觉传导系统,具有帮助人们对于具体目标对象,空间位置及环境特性等进行有效的指引和识别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人们对活动于其间的环境形态及功能作用的直接认知和帮助。成功而有效"城市设施"的视觉传导设计必然构成城市环境中不同时期的公共设计和公共性文化理念的复合体。它们在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把艺术和文化最为生活化地融入到任何一个社区、公园、剧场、博物馆、医院、商厦、学校、公司、车站。
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技术支持下,每天生活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我们,对于出行的要求,更多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完成仅仅依靠记忆来到达目的地的过程。而且交通工具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人类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跨越大洋到达不同的国家或地域。换而言之,将来的社会在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与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交流也将不断的扩大。同时我们出行的时候,对于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简单地获得急需行动支援信息也是出行之前必须检讨的一个问题。所以,仅仅凭借传统上以形象传达为目的的VI系统,将很难完成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的行动支持的功能。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在城市街道上设计一些定位导航设施,现代城市虽然在一些公交站牌上配置了地图和车站线路,但是许多方面指示并不是明确,而且对于国外旅游者来说,语言文字不同,信息也无法识别,拆除不合理的标识牌,设计电子定位导航设施是发展的趋势,其应用软件方便、高效。设置不同语言版面,满足不同地域人们的需求,触摸式屏幕使出行者更快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怎么到达目的地,不仅满足了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给世界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手机的街头归宿——新式电话亭
随着手机的普及,曾经备受宠爱的街头IC公用电话正渐渐地被人冷落和遗忘,甚至被恶意破坏。
据统计,2004年至今,在一些大城市每天平均有2部半公用电话遭破坏,被盗设施的价值累计达500多万元。同时,大部分电话亭都陈旧破烂。亭子污迹斑斑,电话卡插口处已大块地掉色生锈,亭盖里贴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办理车牌、办理证件、招聘电话等。亭盖上原有使用方法的说明介绍被“牛皮癣”遮盖。这样的电话亭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还影响城市面貌的。一部分市民认为应该取消电话亭的设置,但是我国毕竟还没有达到“手机人手一部”的发达程度,电信部门还得为外来工和异地求学的学子们多加考虑,他们需要IC电话亭。
因此电话亭摆放位置以及功能全面化问题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重点。手机使用率远远高于电话亭,但是考虑到一部分群体的需求,电话亭不能取消,因此可以考虑电话亭功能多样话,在有电话亭的地方设置手机街头充电设施和销售手机充值卡的自动贩卖机,设计者要考虑到安全性,在手机充电的时候,可以设置密码箱存放手机,以免机器丢失。设计新式电话亭可解决人们在外通讯的问题,保证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送。
关键词:公共新闻;议程设置;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020-02
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公共新闻以弥补当时新闻与公众之间的鸿沟为目标,努力培育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笔者认为公共新闻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议程设置理论的运用,但也存在分歧。
一、作为实践和理念的公共新闻运动
据Pew公共新闻研究中心一项调查研究称,仅Pew中心记录在档的就有651例公共新闻实践活动[1]。如今,它已不仅是一种非常规的新闻实践创新,且成为一种新闻理念。格拉维奇和布拉姆认为,民主社会需要媒介从事“有意义的议程设置,确认当前的关键问题,包括议题的成因及解决的方案。”[2]
(一)作为实践的公共新闻运动
较早的公共新闻实践是1988年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市《纪事问讯报》(Ledge-Enquirer)发起的“哥伦布2000:发展议程”的系列报道活动。时任报纸主编Jack Swift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措施:组织市政会议讨论的问题;报社支持成立名为“协力跨越千禧年”的民间组织,跟踪、关注和处理讨论的议题。议题走出报纸、走进社区和居民是公共新闻实践的特征之一。影响更为深远的公共新闻创新活动包括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鹰报》(Wichita Eagle)在1990年发起的“您的一票管用”活动和1992年的“人民计划”活动;《威斯康星州报》、威斯康星公共电视台、威斯康星公共广播电台合作在麦迪逊开展的从1991年持续到1994年的概称“我们的人民”活动;《夏洛特观察者报》自1992年开展的有关选举和犯罪的报道等。这些创新性活动为探索开展公共新闻实践提供了范例和方向。
(二)作为新闻理念的公共新闻学
公共新闻倡导者们认为传统政治选举报道过于注重“赛马式”报道,破坏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媒介自身也陷入了危机,这直接推动了公共新闻运动兴起。公共新闻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20年代李普曼和杜威关于新闻在民主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的辩论,并以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的社会责任论、20世纪90年代协商民主理论,以及社群主义、公共领域等理论为重要支撑。
较早提出公共新闻理论的杰伊·罗森教授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的需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3]”这一表述充满了媒介社会责任、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等关键词,似乎是对《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界》中新闻媒介责任的强调版,但更强调新闻记者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告知”,积极寻求公共事务的解决之道。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新闻学传统视角
自1972年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正式提出议程设置假说至今,议程设置理论代表了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一大转向,“这是一次提出假说并搜集数据、研究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经典问题的努力”[4],随着战后传播学领域的逐步发展,涉足新闻实践的记者也加入了大众传播研究的训练和学习,由于自身媒介职业经历,他们更容易认为新闻媒介的角色主要是“告知”,这从一个侧面有助于将媒介效果研究的注意力转向长期、间接的认知效果。
1972年,麦库姆斯与肖“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在1977年的“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Political Issues”研究报告中,主题文章题目改为“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Press”。1994年麦库姆斯在综述中定题目为“News Influences on Our Picture of the World”(Media effect: 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Bryant & Zillmann ,Lawrence Erlbaum,1994)。从Mass Media到Press,再到News,佐证了研究逐渐细化至“新闻”。“特别转回到新闻实践,无论作为新闻从业者还是研究者,我们都需要始终监测新闻媒介在履行其社会职能时的表现。通过媒介议程这样一个比喻,反映在日常新闻实践中的媒介议程在多大程度上呼应了多样的社会价值及其效用。媒介议程中的空间和时间,以及公众对媒介议程的关注,这些都是稀缺资源。毋庸置疑的是,对于新闻记者而言,最根本也极重要的伦理问题是他们处置这些资源的技艺水准如何。设置议程是一种令人敬畏的责任。[5]”新闻容量的有限性要求新闻记者专业地设置媒介议程。
2003年麦库姆斯与Merritt合著的《The two W’s of journalism: the why and what of public affairs reporting》对受众理论、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都有新的阐述,以“公共新闻”实践为基础,进一步拓展新闻传播理论研究。“90年代关于公共新闻的研究都仅仅局限于描述性的研究,通常是关于个别公共新闻项目实施的个案研究。现在,即使是这样的研究也很少见了。但是关于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这一基本问题仍然需要解答。[6]”
三、公共新闻运动:议程设置理论的改革性践行
(一)传播效果:公共新闻运动更注重态度和行动层面效果
议程设置理论核心本质是媒介议程显著性向公众议程显著性的转移。公共新闻运动从理念和实践上努力目标之一就是报道哪些议题及如何报道以引起公众关注。在Pew公共新闻中心里有相当的调查是研究公共新闻运动的效果。一项针对“我们的人民”具体实践的调查称,这项活动首先使公众对1994年选举更感兴趣,也变得更有见识;鼓励了民众的投票行为;为民众提供了从泛滥的竞选信息中有效评估候选人的工具;这一活动使民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新闻机构的工作中了[7]。大多公共新闻实践不仅持续时间长、报道力度大,而且媒介投入规模超过一般的新闻报道活动,客观上就引起公众关注。从目标到效果,公共新闻运动坚信能够产生直接的关注效果,更注重的是态度和行为层面的效果。
议程设置理论从认知效果层面验证了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显著性。公共新闻运动作为弥补新闻媒介与公众间隔阂、以媒介为核心的内部改革,就这个层面而言,公共新闻是以议程转移的显著性效果为前提的实践。
(二)“谁来设置媒介议程”:公共新闻致力推动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的互动
记者应致力于促进协商公众的形成,但“谁最有权决定公民应该探讨什么问题”?,答案在实践中有所体现:公共新闻运动提倡由公众参与设定新闻媒体议程。典型的公共新闻报道首先进行民意调查,记者对社区居民采访、报纸问卷回收等方式获得“公众议程”。始于1994年,由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的《人》、WCTV6、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佛罗里达A&M大学联合发起的“人民议程”(The People’s agenda)活动,最大特点是民意调查贯穿始终。并非在获得议程后就停止民意调查,而是在论坛、市政会议中持续关注民众的观点和意见。公共新闻践行者们已经“运用了各种各样非正式手段让公民参与新闻议程的制定过程,例如通过进行深入采访、焦点小组讨论、在提出既定选举活动和专门报道计划前进行圆桌会议、定期召开会议和公民展开讨论,以了解他们对日常新闻报道所涉及议题的期望。[8]”
“谁来设置媒介议程”问题开启了议程设置的一个领域,麦库姆斯的“剥洋葱”比喻:从外到内的各个表层分别是“新闻来源”、“其他新闻媒介”、“新闻规范与传统”,最核心是“媒介议程”。精英、权威、专家、公共信息官员等代表重要信息来源的人员向新闻媒介提供大量有组织的信息。精英新闻媒介对其他新闻媒介的议程也存在影响。由此,批评者认为“公民参与设定新闻议程设定”否认了新闻制定自己议程的权利,破坏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独立性。这种批评忽视了公共新闻兴起背景之一正是新闻过于关注来自精英和专家的报道。公民参与议程设置并非掌控议程设置,而是对新闻业提出更高要求,“记者应该进一步明确新闻议程的最终确立是基于何种特定的价值观。[8]”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新闻媒介不是有意识地特地设置一个议题,议程设置只是新闻报道的间接效果,是副产品。[9]”麦奎尔指出,议程设置有时候必须视为媒介的一种有意识的和系统的指引注意力的方向。公共新闻是以主观意向和导向需求,有意识地运用设置议程,致力于推进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的互动。
(三)达成共识:契合和分歧
媒介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监测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议程设置理论表明,整体而言,人们之间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会随着媒介接触行为的增加而增加。“我们关注的是意见一致,社会的个人是怎样走到一起去规定公众利益。[9]”从这个意义上说,议程设置在建立共识层面与公共新闻相契合。
但是分歧在李普曼和杜威的辩论时就已出现。议程设置是基于消灭选择性以达成一致,公共新闻呈现不同选择和观点,在理解和对话协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罗森认为媒介议程应该是“作为富有活力的政治进程的一部分提供讨论和辩论的一种义务”。公共新闻理念强调媒介拥有设置议程的职责,如何行使好这一职责,就是公共新闻运动的创新所在。
参考文献:
[1] Lewis A.Friedland,Sandy Nichols,Measuring Civic Journalism’s Progress:A Report Across a Decade of Activity[EB/OL]..
[2]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主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 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4(1).
[4] (美)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著.柳海龙等译.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 (美)麦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著.郭镇之,邓理峰译.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2007(3).
[6] 蔡雯.美国“公共新闻”的历史与现状(上)——对美国“公共新闻”的实地观察与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5(1).
[7] Frank Denton and Esther Thorson,Civic Journalism: Dose It Work? A Special Report for the Pew Center for Civic Journalism on the “We the People”project, Madison, Wis [EB/OL] .
在公路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通过在通讯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设置相关施工监理总监办,而在施工现场的附近设置相关基层施工监理驻地办。基层施工场所的通讯和交通相对于发达地区较落后,使得基层施工监理得不到理想的工作效益,降低了整个公路施工的进度。
2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解决性对策
我国公路工程监理行业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然而新时期的到来,使得传统的工程监理工作不能满足新时期下快速发展的公路建设事业的要求。旧体制的影响力太大,且目前的监理市场不够规范,阻碍了工程监理的发展步伐。新时期公路工程监理还存在着多种问题急需解决,以下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性对策,以供日后的进行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参考。
2.1重视思想教育,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监理机构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资质,并加大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力度,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和相关交流活动,促进公路工程监理人员的全面发展。监理人员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监理机构通过不断加强相关硬件设备的建设工作,并大力引进性能高的、先进的交通通讯设施和测量仪器,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建立配套的检测设备,完善工作实验室。此外,还应重视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工作,要求监理单位严格遵循这些制度,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
2.2做好公路工程中的各项监理工作
首先,做好工程的质量的控制工作。新时期公路工程的监理主要是控制好冲程项目的质量,质量提上去了,才能保证监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质量问题至关重要,我国出现的绝大多数豆腐渣工程不仅浪费了社会经济,还为国家乃至社会带来的惨重的代价。例如,前几年湖北省的焦家湾大桥施工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大桥坍塌事件,造成多人死亡。再如,广东省石岗嘴大桥的突然倒塌事件,装修工作都还没完成就遭到破坏。这些都是没有控制好工程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由此可见,严格把好工程质量的控制工作,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监理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其次,控制好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对图纸的设计的监理工作,并要求监理人员对现场材料进行相关质量检查,全面做好对公路工程施工的全程监理,确保施工质量的优良。能够有效促进监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准备阶段控制好工艺的选择工作,在中期加强对施工的监督控制工作,后期加强对项目工程的检查工作,多方面做好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再次,控制好公路施工的进度。通过采取计划管理的方式,确保不会延后工期。工程监理师应严格审查项目工程的科学合理性,对偏差新问题应及时纠正,最大限度地缩短实际工期。如果出现因外界因素而导致工期延后的情况,应及时与业务沟通,才能及时处理好相关问题。最后,严格控制好公路工程施工的费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进行支付。在计算支付时应尽量做到不超前、不拖后,避免由于支付的超前计量而造成业主出现资金紧张现象。计量支付的拖后会加大周转资金的难度,从而造成施工进度的延后。因此必须做好分用的控制工作,促进监理业的进一步发展。
3结语
通过对广大职工反复深入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清除计划经济影响。以此为基础,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从机构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的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这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的局面,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专设工程技术部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一般建筑工程项目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建设承包公司对项目部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和合同履约要求进行资源配置,下达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各核指标,以保证实现预期的项目管理目标。
三、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
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要建立约束机制,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项目管理将会失去控制而难以为续。在建设承包公司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促使人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范作业,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
建立监督机制要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加强对劳动和物资材料及机电设备的干预,同时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和管理费四大成本的控制。
四、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二级单位作业层负责执行管理层制定下达的目标成本分解指标,严格按照内部核算单价控制成本消耗,自负盈亏。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鼓励能工巧匠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总经济师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总会计师对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对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计算和反映项目盈亏,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
五、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计算机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加强计算机辅助管理水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都应接受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并作为上岗考核的重要内容。企业所有业务人员均应熟练的应用计算机,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
六、强化安全文明施工
施工企业应当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的思想,全面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项目部应设现场经理、工程总管和总工程师,下面分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主管(经理),费用控制与计划主管(经理),劳资主管理,采购经理,施工经理,合同主管六个部门。实行安全健康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环境管理包括评估、监测、教育、现场实施与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交通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健康管理包括工业卫生(防尘、防毒、防噪音)、现场卫生,生活卫生、医疗救护等。总之,只要与安全、健康、环境有直接关联的,安全部门都要管。
七、结语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责任制度的推行,使我单位在建项目效益显著提高。项目经理在既在压力又有动力的状态下工作,效益意识、开源意识增强,项目人员积极性得到发挥,效果明显。推行责任制后,公司利润有了较大增长,项目市场意识普遍增强,项目成本得到控制,懂技术、善管理、会算帐的管理人才也越来越多了。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为出版社,1987.
[2](美)J.D.费雷姆.新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
[3](美)笠兹纳著.杨爱华,杨磊,王增东译.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赵涛,潘欣鹏.项目整体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1.实验室条件和环境较差
由于大部分学校都在进行学生的扩招和学校的扩建,通信专业的人数也会大幅度地增加,学校在扩建过程中会存在资金问题,导致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更新缓慢,与现代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严重脱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也是几年前的,已经过时。同时在扩招过程中该专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实践教学的场地紧缺,存在多人共用一套实验设备进行实践学习的情况,这就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是很理想。
2.实践教学的老师对于这门课程不够重视
与老师熟知的理论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操作十分麻烦,其中各种各样的环节让人头疼,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难以适应这样的教学过程,他们就会选择逃避,没有将实践教学真正地开展起来,学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没有获得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些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也是持比较消极的态度,认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没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义。
3.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单位较少
有些学校处在偏远地区,当地没有大型的通信企业,城市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只有一些移动、联通、电信的服务型营业厅,没有从事通信工程方面的产品生产的大型公司,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习,如果到深圳、广州等通信产业发达的城市进行实习,不仅组织起来比较困难,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学生过去之后的管理问题也不是特别的方便。所以老师只是为学生讲解一些实习的经验供学生参考,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4.集中式的实践教学多是形式主义
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集中式的实践学习,在这个时间段学生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往往就在网络上下载一些资料,选择一些没有创新意义的主题,抄袭问题不可避免。学生专业工程实践的时间和毕业论文的时间冲突,学生为了顺利毕业,把很多时间用在写毕业论文上面,集中实践的效果从而受到影响,这样就导致集中式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化,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
1.加强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科学合理地构造该专业的课程模体系和专业模块,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不同爱好,老师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模块,让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内容与学生能力密切联系。
(1)通信基础课程。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等,在对这些理论基础学习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奠定基础,让学生对通信系统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2)通信技术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有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网、交换技术等等,主要让学生能够围绕着通信技术进行其中的理论学习,掌握现代的通信技术,将其应用到通信行业,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促进新产品的开发。
(3)专业任选课程。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有电子测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光传输和光交换、电信业务开发等等,这些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习专业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提高,视野更加开阔,为以后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2.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基本体系的建设要以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其设计性、科学性、创新性要全面地体现出来,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都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要注重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重点管理和监督,学生在实践中有明确的目标,各自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全面构造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提供有效保障。
3.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在通信工程专业实践中,实验室是学生的主要实践地点,学校应当关注实验室的设备的更新,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室学习和实践条件,同时实验室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损坏实验仪器的学生应当赔偿一定的费用,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之后要打扫卫生,保障实验室的良好环境。实验室应当长期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
4.加强校企协作,在校外投资实习基地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总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无法学到真正的工作经验,只有将学生带到通信工程的企业,让他们在其中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他们才会学到实际有用的东西。因此,学校就必须与校外通信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学校与企业之间联合进行人才的培养,共同制定实习方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测试、开发、设计中,增加学生的兴趣,毕业后学校为该企业提供专业型人才,保持与该企业的良好联系。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在校外投入资金建设校企,这样就更加方便学生进行实习。
三、结束语
(1)我国实现信息化的历史并不长,所以同比其他国家,其信息工程的先进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信息工程人才缺失造成的,再高等教育当中这方面的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与实际研发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问题,虽然信息产业的发展要像西方先进国家学习,但是直接套构其产业模式是不能实现信息产业长足发展的,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必须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只有与我国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各种行业的企业管理当中去。另外,如果信息企业照搬其他企业发展的道路,只能减慢信息工程的发展建设。对于新事物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的理念来引导,否则只能停滞不前。
(2)因为信息工程与其他行业有很多不同点,其对于工作的准确度、精确度和严密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其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有很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审慎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信息工程的检测和监理工作并且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有了专业的从业人员作为保障,就能够进行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质保量工作的开展其从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必不可少,这样从业人员可以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当工作中出现分歧的时候可以有解决问题的参考标准,也使得仲裁结果具有公信力。多角度分析共同表明信息工程监理工作必不可少,其监理工作的标准化对于推进其监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标准化的建设的工作要点
2.1信息工程监理特点
信息工程因为具有灵活性高,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具体信息项目会非常的复杂。其高度的灵活性使得工程体系中容易出现问题,更新速度快使得工程监理的内容会随时更新,因此其各个项目的监理工作随着时间和事件的改变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有统一标准的工程对其进行监理非常重要,有统一的标准其从业人员在进行工作和改革的过程中都有法可依,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信息工程处理的效率,虽然将建立工程细化束缚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但是却能够降低操作的错误概率。此外,工程监理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极其重要,一定要有很多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以保证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监理工作中的问题以提高信息监理工程的使用性。在这样一个具有专业素质人员组成的团队,专门从事信息项目的监理工作,一定要避免部门的重叠和相似部门的交叉,因为该举措能够影响监理工作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同时导致工作小组人员实际从业人员与所需岗位的配比升高。形成专业的信息工程监理机构之后,还应该对其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同时还要对其管理能力和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监理工程标准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还要让其组员有针对性的涉足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以提高其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同时有利于其工程监理工作的推广和实行。
2.2信息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监理工作的标准化表现为对内标准化和对外标准化,对内标准化是指对信息工程的内部管理上,要做到按照统一的标准检测和监督内部员工的一切行为;对外监理的标准化则是指,首先,对于外部企业和外部的合作项目,要做到统一的招标和投标,不因为各种原因排斥或者倾斜于任何一家合作单位,对于相同的合作项目,不因公司的规模大小和资金注入的多少而采取差别待遇。总之,信息工程的监理工作的标准化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这两个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相关的专注进行专门的了解。
2.3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实践与工作成效
想要证明信息工程监理化在实践中的效果和作用,任何理论都没有实际的案例来的更加有说服力,所以,特针对此情况,选取了一个符合该情景的案例,供大家一起分析讨论,以便达到更好的阐述效果和目的。该案例具体分析:其一,策划编制工作内容包括:在开展一项工程的监理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尽可能详细的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和策划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工程工作者,我们要时刻谨记这句话,不能因为单独的贪多求快,就忽略了一项工程的准备工作,当然监理工作的准备和策划,与一项信息工程的前期准备的重要性是无法比拟的,但是也绝不意味着它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比较低。一个良好的前期策划和准备,才能引导一项工作的顺利前行,所以,我们在开展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前,一定要结合多种因素,对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详细的编制。其二,统一编制的要求。编制中要遵循的原则是,首先,一定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绝对不能违背各项相关制度,否则,再详尽在科学的监理工作都是空谈,都是无意义的,是无效的。严重的话,甚至是违法的。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编制的最低标准,满足了最低标准,接下开就要向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标准靠近了,质量标准有几个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全面性和统一性,全面性是指在监理工作的标准进行编制的时候一定要将各种常见和不常见的情形充分考虑进去,否则在监理工作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就无法进行管理,当然,无法将各种偶然和必然性全都考虑到,但要尽量的考虑周到;统一性即强调监理的标准要简单明确,不给任何工作中的疏漏以可乘之机。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