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学创作论文范文

文学创作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学创作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学创作论文

第1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简要分析了新随笔繁荣的原因,结合新随笔作品着重从题材分类、艺术风格、审美特征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探索性论述。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随笔至今尚无一个得到多数人认可的定义,但这并未妨碍随笔在黯淡多年之后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一股热热闹闹的“随笔”潮占据了各类报刊,蔚为壮观。面对这种悄然而至的“随笔”热,人们与二三十年代的随笔相对应。称之为“新随笔”。目前,与新随笔引人注目的创作实绩相比,随笔的理论建设却贫乏得几近空白。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关注和研究,使得新随笔这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在基本特征、创作特色、思想深度、创作意识、发展趋向等方面的论述多是片言只字,散见于创作谈一类的文字中,没有多少真正令人欣慰的理论成果。固然,理论常常是灰色的,随笔的创作者也会说“走自己的路,不被形形的规范设计所羁绊”;或者说“还不如索性让‘随笔精神’氤氲于混沌之中,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时或从作者心底流露笔端的好”。但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真正的理论探讨,除却能帮助引导读者更好地“接受”新随笔之外,对随笔自身的创作和发展也是大有意义的。有鉴于此,本文作者拟就新随笔的创作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评述。

首先,有必要对新随笔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文学原因加以简要剖析。与新时期曾经出现的“诗歌热”、“报告文学热”等相类似。新随笔的兴旺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与随笔自身独特的文体特性密切相关。首先,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社会开放、宽容的环境基本消解了昔日那种“我花开罢百花杀”的大一统局面,社会空间能给不同的“声音”留出一席之地。正是在这种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宽容的文化氛围里,作家们找到了“自我”,不再担忧“我手写我口”的作品会异化为“吾丧吾”的证明。其次,由于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现象开放带来的多元认识、多向思维增强了人们选择的迷惘和困惑。带来了认识判断的渴求。这样,随笔正好以其轻松平易而又睿智深刻的特点,承担起了引导人们思想开放之任,由于新随笔的创作队伍构成复杂。新随笔的文体特征尚在形成演变阶段,因此,要想完整、准确、全面地对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作出总结可能为时过早。但是,在对新随笔作品分析之后。我们认为新随笔已初步形成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

首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到社会变革、世象管窥,小到个人生存感慨、酸甜苦辣,都成为新随笔的“关怀”对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对此。新随笔敏锐地作出反应,并且以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思考为其底蕴,对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存在迅速发言评判。对世态人心的升降沉浮以及现代人形而上的思想迷惘,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考。换种角度来看,这也是当代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阶层关注社会、思考社会的一种独特方式。如果按照题材内容来归纳,新随笔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读书类随笔。由于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主要是知识阶层人士,特别是人文类知识分子更是随笔创作的主要力量,而读书写作几乎是中国读书人展现自我精神世界的传统方式,所以,读书类随笔就自然构成了新随笔作品的重要部分。值得重视的是,这类大行其道的读书随笔已不再停留于传统的“读后感”模式,“读”常常只是作者表达自我情感和思想的起点,以阅读为契机来展现作者“自我”才是读书随笔的本质。如王蒙的(从‘话的力量’到‘不争论》,传达的是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认识,而周涛的《读(古诗源)记》,则以新的视角表达了对传统诗歌的阐释,对人生的理解,足以令人回味咀嚼。另外,近年来还有一些随笔名家由读书而写出的系列作品,如费振钟的“堕落时代”系列、丁帆的“江南士子悲歌录”系列和李国文的名人之死系列,都是既有文采,又有内涵的读书类随笔佳作。二是社会随笔。社会随笔以对各类社会现象的评说为主,如果说读书随笔的生成主要由于心灵和书本的碰撞契合,社会随笔则是世象万态在人们思想的海洋里激起的浪花。社会随笔的内容往往是大众都不陌生的现实话题,表达的是一种对缤纷的社会现象理论性的观察、机智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从吸烟禁烟到通货膨胀,从反贪倡廉到道德建设,上自国际风云,下到居家琐事,都是社会随笔述说的对象。由于社会随笔的内容贴近生活,也是普通百姓关注的话题,所以更受到大众的喜欢。如温铁军的《“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历史的、理论的深刻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引人思考的话题。三是思想文化类随笔。有别于社会随笔直接关注“问题”,思想文化随笔则主要抒写当代社会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思考,更多地偏重于“形而上”的思辨。对此,三联书店《读书》的编辑们将其称之为“后学术”或学术性随笔,颇为传神和精当。思想文化随笔展现的是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呼唤和交流,反映着对人生、生命、理想和价值等重大问题的独立思考,因此,本质上思想文化随笔更近似于西方哲人帕斯卡尔等的“随想录”,从而更具有思想、文化价值和个性意义。如韩少功的《性而上的迷失》、叶秀山的《没有时尚的时代》及余秋雨的“山居笔记”系列作品等均是近年来思想文化随笔中的力作。需要指出的是,此类随笔主要展现的是作者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见解,具有浓厚的学术性和思想性。譬如在《性而上的迷失》里,作者以文化人类学、哲学的眼光,对自古至今形形的性现象、性迷失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剖与辨析,表达了作者对“性”的形而上思考。四是生活随笔。生活随笔似随手拈来的抒情性散文,或记人,或写事,或抒写个人喜怒哀乐,常常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小事入手,主要袒露人生的心灵,诉说生活的感慨。生活随笔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以情入理,浅入而深出,向读者毫不遮掩地展示那个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我”。唐达成《头发的悲喜剧)、王蒙(我的饮酒)和韩小惠(体验自卑》等便是生活随笔的成功之作。

其次,不求雕琢、自然天成是新随笔突出的风格特征。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序文中说:“意之所至,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固目之日随笔”。新随笔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但这种“意之所至”的自然风格却未完全改变。当然,不求雕琢、随意自然决不意味信马由缰,随意而为,优秀的随笔离不开厚实的思想和文学修养,古人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对于随笔的这种风格特征,日本作家石原正明也曾揭示道:“随笔是将所见所闻的事、所言所思的事随心所至而述下……然因其无修饰之故,能见作者的才华与气量,实为很有兴味的作品。”纵观近年来的新随笔作品,其我手写我心,有感而发,从心所欲,不蹈袭,不做作的创作特征可以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新随笔自然天成的特点除了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外,还反映在思想内容上不受制于某些“条条框框”的约束,正如随笔名家舒展所指出的:“随笔的天敌是禁锢和做作,随笔的灵感源泉是自由与自然。”如张中行先生的随笔集《顺生论》,以娓娓道来的笔法,绵密自然的论证,条分缕析,推本溯源,运用自己厚实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教科书式”的人生见解,既没有虚张声势,也绝无教条色彩,从文风到意蕴都充满了自然和率性,开人眼界,启人胸襟。与随意自然的风格相伴,新随笔作品也充分展露了作者的性情和写作风格,真正可谓文如其人,绝少干人一面现象。如汪曾祺的平实自然、张中行的严谨古朴、周涛的雄浑崇高、舒展的大胆泼辣等等,既无掩饰,也无矫情做作,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作者完全的本色、真实、自然的灵魂,这也是新随笔所以受到读者厚爱的原因之一。

知性感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新随笔鲜明的审美感受特征。随笔的文体特点不易确定,但在仔细品评过新随笔作品后,我们便不难发现,知性感融、理趣情趣并生是成功的新随笔作品突出的审美感受特征,也是新随笔艺术魅力的奥秘之所在。余光中先生在分析散文的知性和感性时曾形象地描述道:“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其实,我们用这种比喻来说明新随笔的创作特征,也仍是颇为妥贴的。近年来,文学界一方面有人刻意追求“纯粹”散文,一味抒情,陷入感情的沼泽,媚而无骨;另一方面,一些散文以载道说教自居,矜博炫学,读来每每寡淡无味。在这种创作背景下,新随笔摒弃了上述偏颇之弊,达到了感性和知性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理趣和情趣的互不偏废效果。当然,在新随笔的具体作品中,感性和知性决不是人为的搭配、生硬的焊接,每篇文章到底是以感性抑或知性为重,还得取决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总体而论,多数随笔作品以理为重,以情济理;也有部分随笔作品以情为重,以理显情正是与这种重于知性而又不废感性的创作特征相一致,新随笔作品自然达到了既有理趣也不乏情趣的审美效果。当然,新随笔所表现出的丰富而深刻的“知性”(理),往往不是依靠长篇大论,或学术论文般的逻辑、推理来加以揭示,而是在夹叙夹议中自然点出,完全是作者思想智慧的自然流露。同时,随笔中的“情趣”与诗歌、抒情散文所抒写的单纯情感也不相同,随笔的“情趣”每每和“理趣”相交融,它所抒发或蕴含的感情常常也不是直露的,而是经过升华或折射的,情难以割裂开理而独立存在。如周涛的《塔里木河》方方的《和平日子的恐惧》等就是新随笔中以情济理的佳作。另外,对于不同秉性的作者来说,其作品知性、感性的重心,情趣、理趣的追求也直接呈现了个性色彩。如周国平的随笔常显哲学的思考,而史铁生的随笔则展露的是人生的精神深处和心灵空间。

最后,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是新随笔的个性品格中越来越凸现和强化的创作特征。就篇幅而论,新随笔作品属于文学大军中的“小人物”。但是,由于适合于表达创作者“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或者说新随笔易于展现知识分子“精神自治”的特点,故而,一批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也自觉地加入到了新随笔的创作队伍之中,加上当代文坛的一批中青年佼佼者,就使得新随笔创作较好地克服了自身的“小气”现象,不仅具有出神入化的文字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出了沧桑的生命感悟和独特的思想品格,成为一种“智者文学”。如金克木先生的《告别词》,面对日渐老去的生命,以智者的从容达观地吟唱了一曲挽歌。值得我们思考并学习的是这批前辈以耄耋之年,在信手拈来、直抒性灵的同时,却没有因对传统经旗烂熟于心所带来的陈腐之气,相反,作品中时时闪烁的是科学、理性的光芒,是对传统文化的反省和剖析。在他们的笔下,康德、罗素和孔子、老庄均是活灵活现可亲可敬的人物,绝无陈腐老朽气,只现老辣醇厚味,突出体现了新随笔的价值精髓和思想要义,这从张中行先生的《顺生论》等作品中能得到充分证明。

第2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陕西儿童文学在当代儿童文学版图里,是不可小视的。当代陕西儿童文学作家中,李凤杰、王宜振、安武林、孙卫卫等是比较有影响的。陕西儿童文学的发展得益于西北厚重的文学传统和文化积淀.也得益于陕西儿童文学作家的辛勤耕耘。

陕西儿童文学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不可小视的文化角色,为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李凤杰、王宜振、安武林、孙卫卫等作家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著作并且在全国获得了认可,支撑了陕西儿童文学这片天空。

一、西北儿童文学的重镇李凤杰

李凤杰是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一个重量级作家。自1963年首次在《陕西日报》发表作品至今,从事创作已整整40年。他用真实的笔墨,将童年的苦难与欢乐描绘出来,以诗化的语言,尖锐的思想,深刻的内涵,悠长的韵味,打动着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心。评论家李星认为《针眼里逃出的生命》:“称它为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也一点儿不会过分。”[1]同时,李凤杰也是较早自觉接受“儿童文学应该以儿童为本位’,的写作立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能“关注儿童,表现儿童,有助儿童”,堪称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

李凤杰是一位具有全面创作素质的优秀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童话、报告文学等。他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现实主义的作家、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作家、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他游刃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用激情的笔墨奉献出许多感动人心的儿童文学篇章。他创作的三部长篇、八部中篇、一百多个短篇儿童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精雕细刻,品位高雅,赢得了读者,也受到了评论界的长期关注,曾五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图书大奖,十七次获得省级以及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奖。这就是他ao年创作生涯的硕果,}o年心血的结晶121。

李凤杰的儿童文学创作体现着现实主义的品格。评论家李星曾说过:“李凤杰的作品有一个总主题,就是写关中农民口头常说的‘活人难’—不过是以少儿的方式!”即‘活人难”这三个字准确地道出了李凤杰儿童文学,特别是其儿童小说创作的深厚的社会内涵和生活底蕴,准确地道出了李凤杰儿童文学创作所坚持的现实主义立场。

二、西北笛王王宜振

王宜振在当代中国JL童诗歌群体中是非常突出的。“他是继柯岩、金波之后中国当代儿童诗的又一个艺术高峰”。[3J他是一个全能式的人物。他的作品在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王宜振的儿童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讲究思想性和时代气息的有机结合,有一定的社会实用价值。他的JL童诗歌是诗歌的艺术与诗人的人生经验及现代儿童观相结合的产物,是诗人大胆的艺术探索和艺术借鉴的产物。总体看来,艺术质量优,思想品位高。近年来,王宜振的儿童诗创作尤为丰收。他的儿童朗诵诗,引起儿童诗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和广大的少年儿童的传诵。并在国内各种评奖中频频夺金。“王宜振”这个名字,成了儿童诗界的莫大骄傲。

从1998年一2002年,王宜振的儿童诗歌创作以惊人的佳绩进人了高峰状态。校园朗诵诗是王宜振这几年创作的亮点。他的少儿朗诵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一、语言朴素流畅。他的校园朗诵诗追求一种自然、流畅、朴素的语言风格,摒弃贫乏、浮夸的语言。如《爱心之歌》一诗,诗行整齐,讲究押韵和对称,语言明白如话又不空洞:“……你的心是一把花束,/我的心是一把花束;/}L灵和心灵挽在一起,/这世界就构成花团锦簇;/拭去眼泪拭去痛苦,/踏响快乐踏响幸福;/人人向社会献出一份爱心,/共同把一个美好的世界铺筑……”。它们语言清新、明快、浏亮。读这些诗,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如听清音;读这些诗,读者不仅有返朴归真的陶然,还有不乏生命活力。二、非常讲究新的意境。他的朗诵诗非常注意优美意境的营造,特别善于从平凡的常见的事物和诗歌题材中找到新意,发现奇趣,挖掘深义。如《小小墨水瓶》,就是从少年儿童日常的生活事物中发现诗意,把人带到了童话般的意境。《红草毒的夏天》这首少年朗诵诗,以特别的目光关注着“山里的孩子”,诗中乡村的“男孩女孩子的小脚印星星点点布满山野/他们像快乐的小鹿跳来跳去嬉戏追逐/甜甜的笑声被夏风酿成芳香的蓝色酒。”不难发现,他是颇具理想主义气质的诗人,用清新但又不乏唯美的语言表现了当代少年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同时以动感机智的诗歌繁复意象,构筑了一个色彩缤纷、清新活泼的艺术画面,营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艺术境界。三、注意构造音乐美。朗诵诗是音乐与诗的结合,他的每一首朗诵诗都讲究押韵,有的一韵到底,听起来气势磅礴;有的变换押韵,诵起来悠扬悦耳;有的为了造成回环迭宕的音乐美,大量使用叠音词和对称句或重复句,增加了诗的音域,扩大了朗诵诗的舞台表现空间。

总之,王宜振的儿童诗带有浓郁的抒彩,语言活泼,意象跳跃,意蕴丰富,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与古典诗歌的精致凝练的语言结合起来,在艺术性方面是相当成功的。

三、陕西儿童一文学的双栖明星—一安武林

陕西青年儿童文学作家中,在全国影响最大的要算安武林。他身兼作家、评论家、编辑数职。安武林是中国儿童文学新生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安武林的儿童文学创作成绩主要在幼儿文学方面,他先后发表了大量幼儿童话、寓言、儿童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是《老蜘蛛的一百张床》、《水杯里的大耳朵》、《一朵花,两朵花,三朵花》、《天使不忧伤》等童话作品集和儿童报告文学集,其中,《老蜘蛛的一百张床》获得第二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奖金奖C安武林的童话都比较短小、精致、优美。金波认为“他的童话大多是在素淡的底色上簇聚着一批有趣的小生灵,展开了一幅幅动人的图画。”其《水杯里的大:耳朵》写的是大耳鼠为追求美而仿效鲜花跳进了水杯,甘愿挨冻受苦的故事。《一朵花,两朵花,三朵花》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但形象鲜明生动,在小狐狸的身上表现了宽厚的性格,整个故事充满纯真的气息。安武林的童话创作充分体现了他熟悉儿童心理,了解儿童的需要,他以诚恳的态度和极大的热情为儿童建造着一个个幻想与美的世界。安武林的幼儿童话,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天光云影,都饱含诗情,这正是他对儿童世界明彻深切的体验,也是他纯朴率真在心灵深处的迸发。安武林的儿童文学评论主要散见于《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儿童文学研究》等报刊,多以“随笔”形式出现,于感性的叙述中阐明自己的一些儿童文学见解和艺术观点。

四、阳光大男生-—孙卫卫

孙卫卫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新生代J七童文学作家,进人新世纪以来相继出版了《正好年轻的故事》、《成长诡迹》、《胆小班长和他的哥们》等散文、小说集,建立了个人少儿文学网站“孙卫卫的文字”,受到了广大少儿读者的欢迎。

第3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

一、在斯达尔夫人反对女性是男性附属品的思想

在《黛尔菲娜》和《柯丽挪》两部小说中,主人公黛尔菲娜也好,柯丽娜也好,她们都有独立的人格和生存能力,她们不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黛尔菲娜可以自己负责自己的生话,也有独立的思想和精神,她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婚姻的理解,都具有她个人的个性特点,她的人格完善,道德判断准确深刻。柯丽娜不仅是这样,同时她还具备了过人的才华,她在意大利是广受欢迎的诗人,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她追求爱情,向往婚姻,却不破坏别人的婚姻和家庭,她有独立的思想和意识。这两部小说的女性主人公都反应出作者斯达尔夫人的思想,即在启蒙思想盛行的18世纪,女性再也不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具备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她们可以成为独立的人。这样的观念让斯达尔夫人的小说中女性形象鲜明突出,女性在斯达尔夫人的小说中不单是审美的作用,又具备了道德伦理的功能,女性地位突出。

二、斯达尔夫人反对旧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束缚和对爱情的桎格

斯达尔夫人反对传统婚姻制度,反对婚姻对人性的束缚,反对无爱的婚姻,她认为真正健康和正确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她同时也认为,无爱的婚姻是可以离散的。“现代人却懂得男女之间的其他关系和联系,只有他们才能表现他们最为钟爱白各猶入戯辱生命运与爱情联系起来前那种情怀黛尔菲歐*女主人公黛尔菲_贩对无爱的婚姻,所以她拒绝她不喜欢敢坦求音的求婚她不破坏别人拍螯庭,所以感途線爱雷意她.也受供變牲s_。録爾天主教中不允许离婚的要求,认为那不过鼙让无爱婚姻延长,補盖了_德:賴簾之下的道德佚序。《柯丽娜》中的女主人公柯丽娜个性高贵,才华横溢,她游ff各国;对欧洲许多民族的特点和局限都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她追求个性独立,追求爱情幸福,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婚姻&但是她的爱人却终于屈服于传统的婚姻标准,并没有能够勇敢地娶柯丽娜这样的女性为妻,而是重新回到传统妻子的标准中找到了自己婚姻的归属。柯丽娜最终并没有获得婚姻幸福。这两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虽然都未能获得幸福,但是从中透露出斯达尔夫人对传统婚姻道德的批賴却显而易见。斯达尔夫人希望启蒙思想感染下的欧洲女性有独立的意识,追求爱情和婚姻,并让婚姻幸福。

“现代人却懂得男女之间的其他关系和联系,只有他们才能表现为钟爱齓杷人的毕生命运与爱情联系起莱的那种情怀这种观念推翻了1S传统,体现了在斯达尔夫人道德曝?中砷现代性思繼《斯达尔夫人并没有推》婚鑛度,而是不认ini前婚姻制度,希望?立新的婚姻标准,这一标准能投让女性有真正播幸福,也能改造欧洲传统社会中的婚姻弊端。

三、斯达尔夫人强调女性的自主和独立

斯达尔夫人本人就是一位非常独立的女性,她了解欧洲许多民族的特点,并希望看到民族间的融合,她追求个性的独立,也追求爱情和婚姻的幸福。女性可以独立存在于当时的社会中,可以有对自已的发言权,对婚姻家庭的发言权,以及对文学、艺术和政治的发言权。这种道德观念在传统社会中是没有的,斯达尔夫人首次提出了女性的权利和解放。:她不再继续认为女性屈从于男性之下,或者是跗属品,女性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有独立的人格和杈利*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她的文学创作,在她笔下的女主人公,无论是黛尔菲娜还是柯丽娜,都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意志。黛尔菲娜帮助自己需要帮助的朋友,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大胆而坚决,柯丽娜能够让自己个性鲜明,才华得到发展,并追求自已所爱的人,这些都体现出女性的解放和独立。斯达尔夫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更具备社会伦理道德意义上的特点。

从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在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初期,法国女作家的代表,斯达尔夫人,她个性鲜明,人格独立。她在文学作品中不单提倡审美性,同时也把启蒙思想的深入到文学作ti的道德伦理观念中去,她反对天主教的旧思想观念,反对封建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反对旧道德对婚姻的要求,她提倡女性的个人解放,她把理性的光辉照耀到了时代女性向前迈进的步伐之中。她试图通过她的文学作品,来提出和倡导她的道德思想和哲学思想,尤其呼吁女性的解放和婚姻的自主。在文学创作中,她结合了文学的审美性和启蒙思想的现代性,希望推翻传统观念,建立新的对女性更为合理和自由的新观念。这种思想对开启后世女性文学和女性独立,都有推动作用。

第4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

(一)用音乐形象激发想象

音乐和美术一样,都是艺术,是人类想象的产物。音乐能够通过声音调动人们的思绪,感染人的情绪,由此激发出人类的创作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优秀的作品。比如,当《小夜曲》响起时,优雅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繁星点点、夜莺鸣唱,风中带着花香轻抚着孩子的脸。学生心中汹涌着创作的热情,只想用手中的画笔画下这美好的时刻。当《命运》铿锵有力的响起时,悲壮的交响乐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柔软的线条都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激情,只有用画笔通过点、线、面互相结合,画出强劲有力的音符,才能宣泄心中的激情。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闭着眼睛,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流淌,艺术创作之路就向他们铺开。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互相讨论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己选择绘画工具,如水粉、水彩等,画出心中的图画。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作品进行肯定的评价。

(二)用文学作品激发想象

文学家用文字打动人心,画家用画笔勾勒世界。两者都是对社会真善美的艺术展示,优美的文字能激起画家作画的欲望。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入传统文化的精粹,让文学语言展现魅力,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比如,马致远的经典诗文《浣溪沙》一系列场景构成了一副优美的图画:古藤旁的老树、小桥、潺潺的流水、茶马古道、一匹瘦马、昏黄的落日,这些元素组成了一幅唯美的图画,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但每一组都有其自然风景的特点,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三组的审美形象的画面,艺术再现了三维自然风光之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语言的字里行间感悟生活之美,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通过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帮助他们开启艺术创造的大门。

二、开发潜在意识,创造想象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也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大家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实质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潜意识反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笔画出梦的场景,尽管里面的人物、事件、场景不是那么清晰,但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颇有自由浪漫和梦幻般的作品,共同分析一些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如夏加尔的《我和村庄》与梵•高的《星夜》,然后用艺术的手段把梦境进一步完善。虽然学生因为年纪小,生活阅历不足,很多作品比较生涩,但梦境的创作过程,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的过程。

三、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

第5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

    文学作品是一个整体,创作者对文词的选择、排列和组合要从中心含义与主题思想出发。瑞恰兹对语境概念的理解十分开阔,“语词作为思想的表现,其转化的语境是上下文,或者说就是句子;与此同时,瑞恰兹认为句子也是更大语境的一部分”。在他看来,词、句和段都是语境的一部分,因此,创作者对词、句和段的选择、排列与组合更要小心谨慎、精益求精,创造出一个言简义丰、含义准确的语境,从而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该特定语境之定词、句或段的确切含义。

    瑞恰兹对语境概念的提出,使文学回归到文学文本本身,更加注重了主题思想与具体语言之间的关系,为当下的文学创作也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具体原则。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它的语言建构,并且这种语言建构需要昭示和蕴含一定的内涵。内涵的表达必须落实到具体语言上。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应当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而不断加深

    文学作品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形式,词、句、段所承担的意义,是“它的语境中缺失的部分”,这是指就语词本身来说,它具有多重不确定的含义。而就读者来说,由于文学作品是“一个为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符号结构”,这种符号体系或结构承担的审美目的,造成了语言的不确定性,也会造成读者误读。

    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学界对它的诠释,大多是放在创作者曹雪芹所处的时代背景之下,将文学作品的意义回归时代,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解读其真正的含义,而不能根据某一学者自身的想象、对只字片语的理解、对文本的臆断出发。

    因此,把握具体语境当中某个词、句、段的含义,就要从语境出发,根据阅读过程的推进来更新、了解其具体的意义,排除复义所带来的矛盾、错误和偏颇,并且要将含义还原至语境之中,在语境中得到检验,从而更加准确深入地改善对文学作品的情节、思想、主题、价值等的认识,明晰创作者的真正意图,还原作品的本来意义。

    语义学理论

    (一)从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来把握文学作品的意义

    瑞恰兹认为,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是把握文学作品的意义的关键问题,只有当语言和思想发生必要并且十分相关的联系时,语言才具有其特定的意义。

    语言和思想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语言和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的关系,另一方面是语言和特定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心理关系,如态度、看法、做事情的意图等等。语言与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或特定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心理之间的关联,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相关是必然的。单纯就文学作品的意义而言,“文学作品是它的文学特性、想象和语言三者的结合,不仅涉及到它的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而且也涉及到对它的联想”。正是由于联想的存在,使得相同的语法规则和逻辑序列的作品在不同的阅读主体阅读过程中,唤起不同的意义。由于不同主体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所处的时代背景、所获得的生命体验存在差异,从而使得文学作品的意义不稳定。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却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甚至避免这种意义不稳定。

    如林徽因的诗歌《那一晚》:“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到如今还怀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诗歌随着意象的增多而不断推进,诗歌的思想也不断深入,将阅读者领入一个别样的场景之中,并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联想,却不会误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家真正体验过的情感,才是文学作品的真实意义。这种意义,渗透在文学的字里行间之中,被阅读者接受,从而产生了更加广泛的感受,可以认同亦可以反对,却昭示着文学作品的本真,这就是文学作品的意义。

    (二)语言的“符号功能”和“情感功能”

    瑞恰兹将语言的用法归为两类:语言的科学用法和语言的情感用法。据他所说,语言的科学用法是指,“可以为了一个表述所引起的或真或假的指标而运用表述”。而语言的感情用法是指,“可以为了表述触发的指标所产生的感情和态度方面的影响而运用表述”。从这个定义上来讲,科学用法和情感用法的区别在于,运用表述的目的在于要引起真或假的指标还是在于要产生感情和态度方面的影响。这也就赋予了语言所谓的两种功能,即“符号功能”和“情感功能”。

    符号功能是相对于科学语言而讲的,而情感功能是相对于诗歌等的艺术作品的语言来说的。在这里,笔者重点讨论和情感用法所赋予语言的情感功能对文学创作的意义。如屠格涅夫这样诉说自己的创作过程:“譬如说,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位费克拉?安德烈耶夫娜,某一位彼得,某一位伊凡,你瞧,这个克拉?安德烈耶夫娜,这个彼得,这个伊凡的身上忽然有种与众不同的东西、我在别人身上没有看见过和听见过的东西震撼了我。我仔细观察他,他使我产生了特殊的印象。”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本身的情感体验也十分重要,正是由于作家在生活中看见和感受到了那些“与众不同的东西”,震撼了他,他将这种震撼付诸笔端,通过文本传达给了读者,让读者感受到他的震撼,并对读者产生感情和态度方面的影响,从而实现了语言“情感功能”。

    诗歌理论

    (一)中和诗论

    诗歌是一种审美艺术创造,它通过为读者带来美的体验而使读者产生审美经验,让人在阅读诗歌的时候让那些混乱的、冲突的精神状态得到调和,从而产生一种身与心的稳定的平衡。“我们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我们有身体,比较特别的是我们有神经系统;更为特别的,是它的比较高级的或比较核心的相互协调的部分,精神乃是一个冲动系统”。在这里,瑞恰兹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归结于精神系统,人们能不能在阅读中得到感知,得到审美的愉悦的精神体验,就在于能不能在阅读中得到平衡。人在写诗的时候,应该对所要表达的情景或事物产生高度的敏感或惊觉,并在这种敏感、惊觉的冲动之中,运用语言,将情感组织成为和谐、协调的整体,从而在自身建立一种平衡的心理状态。

    瑞恰兹重视诗歌的中和之美,认为诗歌的语言是纯感情的,诗歌是中庸的,是将对立面调合起来,将各方面平衡起来,从而组成了诗歌的审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瑞恰兹更加重视诗歌对读者产生的心理效果,而不是分析和解释诗歌在遣词造句上的排列手法。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就在于他们能将互相冲突、混乱的、束缚的情感和冲动,拼合成一个完美而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最终趋向身与心的平衡。如诗人王锋这样诉说他写诗的初衷:“众多的诗文,使我的热血沸腾,使我的激情澎湃,使我的诗思奔流。我完成了自己灵魂的永生。”正是由于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诗思奔流这种情感上的冲动在诗人的身心达到一种稳定的平衡,诗人才能将毫无关联或者矛盾冲突的词、句、段连在一起,从而产生具有审美情趣的、蕴含哲理感悟的诗歌,才能引起读者和诗人一起驰骋在所营造出的虚拟的审美世界之中。

    因此,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家要想在读者那里引起纯感情的共鸣效果,就需要结合自身的情感态度,使得诗歌的陈述符合情感意义上的真实,让读者能获得情感上的相信,并将各种复杂的、矛盾的、对立的、难以调和的事件、冲动、刺激,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

    (二)诗语研究

    “一首诗,它在适当的读者的心灵中所构成的真实的经验,约束着他对于世界的反应,并且整理他的冲动,乃是我们研究他人对于事物如何感觉的最好的证据”。瑞恰兹关心的不是诗歌的内容,他更关心读者阅读诗歌这一过程和阅读过程所产生的经验。也就是说,诗歌本身是虚假的,因此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读者不应该拘泥于诗歌上下行之中的词和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应该更加关注诗歌所具有的感情功能。如果读者运用了正确的方法阅读诗歌,那么“理智上说,相信或不相信的问题从来不会产生……”。

    篇章才是读者与作者的媒介,将创作者的感受最清晰地表达给读者,只要文学接受的主体———读者方法适当,理解便不会出现偏颇。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想象力地接受,而是在接受者主观能动性的指导之下,跟随诗人的意图来领悟诗歌。

    如但丁的《神曲》,描写了种种惊心动魄而又神奇的景象,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长着三幅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等等。这些形象本身是虚假的,但却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表达了诗人精辟的哲学和神学等方面的观点。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便能通过这些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场景,领悟到诗人的真正意图。当然,重视诗歌本身,并不是倡导一板一眼程式化地叙述,而是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的力量,壮大诗歌的蕴意,使得文本更加鲜活可感,具有生命的活力,从而营造出更丰厚广阔的艺术世界。

    结语

第6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薄弱环节,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创新教育是相对以往的传统教育而言的,反思小学作文教学,使我们不得不以新的教学观念,探索作文教学新方法,特别是加强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更新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文教学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否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越强,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越大,为他们所奠定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就越牢固。

小学语文每单元后都安排一次习作,所写习作的题目要求与所学的本单元课文都是紧密相关的,有些教师在上作文指导课时,说是“借鉴”,实际要求学生把课文中学过的构思方法与单元课中一些段落语句搬到自己的习作中,结果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其实借鉴只是给自己的写作提供参考,而不能重复范文的立意,不能重复范文的语言材料。只有立意新、创意新,才能谈得上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命题作文为基本训练形式,从内容、要求到表达形式,都强求划一。其基本套路是先定中心思想,再拟提纲,最后按提纲把内容写完整。记事的文章都得先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再写经过和结果,所谓六要素要齐全;状物文章,都得从形状、颜色、结构、用途等方面入手,似乎缺一方面就不完整了。由于作文的规矩限制多,遇到自己没有相关生活经验及感受的题目时,学生就只能生搬硬套。这就导致作文中创新的有个性的东西很少。作文命题时,我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有兴趣地写作文,独特的创新见解也跃然纸上。

二、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给学生创新得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习作应该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才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自我表现的创造性,它是没有时间的限制的。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习作的兴趣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记录下来。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和提炼,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教材命题,教师命题和学生自由命题可以进行“优化组合”,教师出宽题,给出一个不定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命题。例如写《我喜欢的小动物》,有的学生不喜欢动物,硬是让他写,很难写好,把题目改成《我喜欢的______》,开放命题,学生可以在给定的范围内确定题目,有自由的空间,内容实际,贴近生活。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结合课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

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突破

(1)在作文命题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

(2)在作文材料来源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除了对现实的记实作文外还应将想象作文列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3)在作文体裁上强调学生的创造力,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

(4)在作文指导下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对作文的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5)在作文评价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并要求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培养好奇心,激发丰富想象。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好奇心才会产生创造力。

第7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 创造性思维 培养

我国媒体和公众对应试教育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应试教育模式注重背诵记忆和教条式的思维,阻碍了创新文化的形成。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进程中的第一道“工序”,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鉴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特殊性,作文写作往往不会受到标准答案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因此我们可以着重研究以作文教学为抓手,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容

对小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应该是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提出不同见解,找到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思考过程。具体来讲,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逆向思维,这是一种辩证思维,是指善于从反面来认识事物,因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老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在作文中突破传统思维,提出不同于主流观点的见解。特别是在科学研究领域,逆向思维是突破学术瓶颈的重要思维方式,很多创造性的科研成果都与研究人员的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有重要关联。

2.发散思维,这是一种善于使用不同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思维,例如能够使用历史课程的知识来解读语文课程中的人物。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他们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便能拥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对一些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3.逻辑思维,这是利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来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小学生在作文中通过对《半夜鸡叫》《闪闪红星》等文章中的地主人物角色进行归纳,认识到地主阶级的一些特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4.感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一些学生善于利用感性的认知来分析事物,例如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来看待问题,又如通过对一些事物、作品的独特感受来认识问题等等,教育者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特殊性,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

二、小学作文课程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

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没有标准答案,能给予学生自我创造的空间,对文字能力、思维模式的培训很全面,又非常贴近生活,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平台。

1.语言与思维具有密切关系

人类为思维的活动其实就是将一项事物转化为语言,然后进行整合加工,最终输出的结果。所以语言是思维的必须媒介,作文教学则是关于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很多老师都发现,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其他科目的成绩,特别是文科方面的成绩通常都不错。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以语言文字学习作为基础,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分析问题、表达观点,当然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平台。

2.作文教学有助于丰富阅读量

作文教学的一大优势在于更够不局限于学科的限制,作文的内容可以十分丰富,通常涉及了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议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了解一些历史典故并用来作为论据,又如说明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对某一些科学自然知识有所认识,再如散文的撰写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一些优秀的文字作品并发展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这些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兼顾的。

因此作文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们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当学生不断积累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在思维模式上就更有可能产生质的变化,为构建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3.作文教学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文写作的特点就是主观性较强,不要求严密的数理分析,更不要求得出唯一结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解读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最终提出的观点也可以是大相径庭的。因此作文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本来就比较活泼,他们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想,只要文字优良、思路通顺、观点鲜明,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和老师的表扬。所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必担心“标准答案”带来的限制,可以更加自如的体会和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写作。

综上所述,作文教育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好小学作文这一教学平台,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相对弹性的教学标准来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在制定具体培养方案时,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较为直观、通俗、包容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论

小学作文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平台,我们必须善用作文教学的特殊性,利用通俗、易懂、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思考兴趣。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更加重视文章的立意,并且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作文题目、叙事角度、写作体裁等内容,综合搭配,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作文教学内容。只要能够在作文教学中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成果,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汪刘生,创造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79

[2]卞平、罗伟涛,创造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18

[3]何克抗,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上)――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10

第8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

我系论文工作现已开始,要求如下:

交论文时间:2011年4月4日

交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规范

一、论文主要内容

1、选题: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与生产、科研、实践相结合。

2、论文主要内容和装订顺序如下:

1)封面(必须有论题,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时间等信息)

2)内容提要(中文,含3-6个关键词,无页码)

3)目录(含正文页码,页码以”I”,“II”等表示,排在页面底端,居中)

4)论文正文(页码以1,2,3等数字表示,排在页面底端,居中)

5)结论(页码接正文页码顺序排列,排在页面底端,居中)

6)参考文献(页码接结论页码顺序排列,排在页面底端,居中,参考文献必需列6种以上)

7)致谢(必要时)

8)附录(必要时)

二、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 论文用Word排版,以便归档。

2. 封面格式:美观、大方

3. 正文必须打印。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观点正确、内容充实、材料可靠、结构合理。

4. 打印内容的格式要求:

1) 纸张选择A4纸。排版时页边距设置: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厘米。行距统一为“最小值”。

2) 章号(如:第1章 *********)用3号黑体字、居中排。除正文的章号外,中文摘要、目录、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的标题也用3号黑体字、居中排。每章另起一页开始。

3) 节号(如:1.1 *************)用4号黑体字、居左排。

4) 小节号(如:1.1.1 *************)用小4号宋体字、居左排。

5) 中文摘要、目录、论文正文、结论、致谢内容用小4号宋体字,参考文献内容用5号宋体字。

6) 插图居中排,图名用5号宋体字,居中置于图下方。所有插图(程序框图、流程图、线路图、示意图、曲线等)不得单徒手画,须按国家规范标准或工程要求在计算机上绘制。

7) 表格居中排,表名用5号黑体字,居中置于表上方。

8) 插图、表格不能跨页。

三、毕业论文份量要求

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或相当信息量。

四、毕业论文质量要求

毕业论文经指导老师审核后,方可装订。但不要用塑料封皮。

第9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 情景模式 初探

在小学作文教育中,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写出的文章往往缺乏生活气息,达不到小学作文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小学作文质量,成为了小学语文老师研究的重要方向。作文的写作过程实际就是一个生活场景再现和浓缩的过程,讲究的是对生活感受的提炼,因此,在小学作文中创设情景模式,是提高小学作文质量的有益尝试。

一、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的意义和必要性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质量已经成为了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的意义和必要性在于:

1、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对于提高作文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来看,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提高小学作文质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逐渐总结出了一条提高小学作文质量的新途径—创设情景模式法。因此,创设情景模式对提高作文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对于促进作文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全面的改革。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小学作文课堂也迎来的自身的改革。小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始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适度的进行改革。在作文课堂上创设情景模式概念的提出,符合小学作文改革的要求,对促进作文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3、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对于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在提倡教学创新的今天,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是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重要创新方式,也推动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创新工作,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对小学作文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在小学作文课堂上创设情景模式势在必行。

4、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是极其必要的。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是作文教学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要想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在小学作文课堂汇总创设情景模式是必由之路。因此,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是极其必要的。

二、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的具体措施

要想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需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让学生回归到自然的生活状态,注意总结生活感受。某些小学生在上作文课的时候,过于紧张和紧绷,将作文课看的过于严肃,没有用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作文学习。所以,我们在小学作文课堂上创设情景模式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感到放松,需要学生回归到自然的生活状态下,培养学生总结生活感受的能力。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的最佳措施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自然生活的感受。

2、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设置课堂情景,使学生融入到情景模式之中。小学生的个性是比较丰富的,老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课堂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来进行。此外,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创设情景模式,可以更好的使学生融入到情景模式之中,提高创设效果。

3、通过创设情景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其目的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由此可见,在创设情景模式的时候,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在长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不遗余力的创设情景模式。

4、通过创设情景模式,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技法。通过在小学作文课堂上创设情景模式,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增加,生活经历得到丰富,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生活感受,而这些如果依靠学生单纯从生活中总结,将是十分漫长的。创设情景模式这一方法有效地缩短了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创设情景模式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生活感受之后,其作文写作技法也得以提高。

三、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取得的积极效果

通过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我们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极大的提高了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取得了积极效果,具体如下:

1、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使我们能够从新的角度对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新课程标准推出以来,教学创新已经成为了主流,小学语文的创新也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主要领域。通过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小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浅的问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增加了生活经验。这一创新方式从全新的角度解决了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问题。

2、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实现了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改变了一成不变的作文课堂教学传统,培养了学生了解生活、总结生活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技能,减轻了老师作文教学的压力。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实现了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3、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丰富了现有的作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是一种教学创新的体现,对现有的作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中创设情景模式有效的丰富现有的作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小学作文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明亮.论小学作文创设情景模式的意义和必要性[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