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研究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长期护理(LongTermCare,LTC)定义为“由非正规照料者(家庭、朋友或邻居)和专业人员(卫生和社会服务)进行的照料活动体系,以保证那些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能继续得到其个人喜欢的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程度、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因此,长期护理包括非正规与正规两类支持性体系。正规的支持体系可能包括广泛的社区服务(即公共卫生、初级保健、家庭保健、康复服务和临终关怀)、私人疗养院以及临终关怀院,也指那些暂停或逆转疾病和残疾状况的治疗。
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CareInsurance),也称长期照料保险,是指为那些因老年、疾病或伤残导致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而需要被长期照顾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保险。老年人是长期护理服务的主要使用者。20世纪70年代,长期护理保险开始在美国商业保险市场上出现。到了1986年,以色列政府率先推出了法定护理保险制度。随后,奥地利、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在长期护理保险的出资责任承担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个人和家庭应承担长期照料保险的主要融资责任,政府只有当个人无力承担出资责任时,才能作为最后的责任人,由此形成了商业护理保险。商业护理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自愿开办,以美国为典型代表;另一种是政府要确保老年人享受到综合的照料服务,政府应居于主导地位,而不管老年人是否具有经济上的承受能力,由此形成了社会护理保险。社会护理保险由政府强制实施,以德国和日本为典型代表。
实行长期护理保险需要考虑的因素
制定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在于老年护理保险的需求增加,而需求主体主要来自老年人个人(及其家庭)和政府。
从个人及其家庭的角度看,个人及其家庭对于老年护理需求的增加,主要受人口变动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两方面的影响。人口变动趋势主要指生育率下降、离婚率上升以及分年龄死亡率下降等因素的作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主要指人口教育程度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工资收入和退休收入(包括社会保障金、退休金、资产等)也随之增加等变化。
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显现,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老年人数增多,如心、脑血管疾病、肠胃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显著增加,由此导致老年失能和残障状况突出,使老年人对于长期医疗护理或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急剧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家庭的护理功能在弱化。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核心化,老年人独居或与配偶共同居住的人数增多;即使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大多也因子女工作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许多老人转而求助于住院护理,或入住专业护理机构,而庞大的医疗费用和专业护理费用给老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建立在“四二一”家庭结构基础之上,即一对独生子女夫妇要抚养一个孩子和赡养四位老人,家庭的护理保障作用明显不足。
从政府医疗保险支出的角度看,在长期护理保险出台以前,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不能解决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明确地将长期护理费用排除在外,其结果造成投保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老年人长期住院费用导致医疗保险支出急剧上涨。
长期护理险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保险产品。当前我国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大的城乡、地区差异决定了建立统一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尚不具备可行性。然而,商业性老年护理保险则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一方面,老龄化发展迅速、护理需求较大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较高,市民保险意识也强,部分家庭已具备购买老年护理保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老年护理需求的复杂性,决定了护理保险的内容应具有多样性,而商业保险灵活的保单设计能更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建议
(一)分阶段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德国和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由政府强制实施,属于社会保险制。在德国,社会护理保险制度基本上解决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和经费问题。其护理保险制度分为居家护理和住院护理两个层次。近年来,其护理项目已经由日常生活护理,扩大到医疗护理和精神护理,还增加了心理咨询和治疗等内容,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
日本护理保险一般采用“护理服务”给付方式为主,“保险金”给付方式为辅的做法。被保险人需要护理服务时,首先要提出申请,经过专门机构审查认定后,护理保险管理机关将根据病人实际身体状况提供相应内容、相应等级的护理服务。日本护理保险制度中护理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医生、看护人员上门进行访问护理;接送老人去日间护理设施,或保健设施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出借轮椅、特殊床等福利用具等三大部分。
在我国,现有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仅限于对护理费用的补偿,一经确定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所得到的保险金金额也是相对固定的。今后,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应给予老年人“保险金”的补偿,而且应提供“护理服务”和“护理信息”在内的全面保障。与“保险金”给付方式相比,“护理服务”给付方式更能适应被保险人的多样需求,而且能较好地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节省护理费用支出。在“护理服务”给付方式中,应恰当划分护理等级,针对不同等级规定不同的给付数量和服务费用。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居家护理”方式,既满足老年人居家愿望,又节省了住院等高昂护理费用问题。
(二)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法》
我国应在调查的基础上,做好长期护理需求的预测,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缴费起始年龄、缴费标准,划分长期护理等级,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法》。
德国1992年通过了《护理保险法》,1993年开始实施。它对护理保险的范围、标准、支付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自1995年起,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有义务参加社会护理保险,即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护理保险为需要护理服务的参保人提供家庭护理,目的是为那些失去自理能力及需要经常性帮助的人支付护理费用,其主要管理机构是在法定医疗保险公司附设的护理保险公司。
日本1997年通过了《长期护理保险法》,2000年开始实施。它对保费的缴纳、护理方案的选择、病人是否应接受护理服务、以及保险赔偿的审定与核定程序等都作了严格规定。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由市町村具体运营,被保险人无论身体状况好坏均要参加。筹资来源方面表现出多样性,一半来自于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另一半来自于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政府,按照2∶1∶1的比例提供的补贴。
我国政府应积极鼓励寿险公司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并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应尽早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法》,对护理保险的范围、标准、支付办法等审核程序做出明确规定,以期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法制化发展。由于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形势下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巨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决定了我国尚不能建立统一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因此,政府应在法制框架下,通过诸如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商业寿险公司积极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途径。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既保障老年人获得更全面的护理服务需求的满足,又保障寿险公司为老年人健康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双赢目标。
[摘要]本文论述报道86例共94个肢体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作用及价值,因其病因有外伤、自残、骨病变的不同,则临床治疗及术前术后护理也各异。外伤、自残致截肢的以术前抢救、手术为主,而骨病致截肢的以心理护理、手术、术后处理为重点,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
[关键词]截肢;围手术期;护理
在我国因外伤而截肢者仍占截肢原因的首位,目前截肢手术也仍然是骨科处理严重肢体外伤的一种方法[1]。由意外创伤、自残或骨病变而造成的截肢是一种严重损伤,因其有很强的突发性,使患者和家属始料未及,患者及家属承受着躯体与心理上的创伤与痛苦,严重影响着伤员的身心康复。我院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煤运线多,人员稠密,事故较频,故自1997年1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86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我们在这方面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总数86例,共94个肢体,年龄在10岁~75岁之间,男49人,女37人。
1.2病因
外伤性车祸52例,自残13例,骨肿瘤病变21例。
1.3治疗
规则性截肢72例,不规则截肢14例,上述病例均无再植条件,平均住院天数32d,86例均痊愈出院。
2护理体会
2.1入院早期急救护理
严重损伤治疗的时间与效果,有时决定生命的安危、功能恢复和残疾。患者急诊入院后,立即配合医师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首先注意伤员的全身情况,根据神志、呼吸、血压等判断有无休克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合并损伤,如有此病情况,应迅速抢救。由于患者失血较多,应立即纠正低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选择较粗的血管进行穿刺,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平衡盐溶液等,配血送必要的化验检查,作好破伤风皮试,用无菌敷料包扎患肢压迫止血,作好急诊手术准备。
2.2骨病变术前护理
按正规骨科手术之术前准备进行护理,根据病变之不同,有术前运用放化疗处理,也有使用抗生素等等,这些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如搞好则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反之则可能拒绝治疗(具体论述见心理护理)。
2.3术后观察
术后可适当地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少肢体肿胀,术后勤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观察伤员肤色,伤口处敷料是否有渗出,准确及时地测量血压、脉搏的频率及节律强弱,可粗略地估计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张力及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情况,尤其对内出血,有休克表现的病员,术后更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情况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高位截肢的伤员,由于创伤严重,应注意有无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毒血症的发生,其主要原因为低血压、肢体挤压、碾挫伤、缺血时间过长或清创不彻底并发感染等,应严密监测尿量,如每日尿量不足500ml,或每小时排尿量不足20ml,即应引起警惕,报告医师。
2.4严格管理防止院内感染
患肢在受伤过程中,伤口部位多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创伤使机体的抗感染与免疫机能下降,因此伤口感染直接威胁着伤员的康复,甚至可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术后观察残端伤口情况,如有发热、红、肿、剧烈疼痛等,此常为感染的征象,如出现情况应尽快通知主管医生尽早处理;进行各种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作好病室卫生清洁及消毒工作,病室内采取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清扫、擦拭等方法,基本上保证了空气的净化;输液换药、清扫等用品由专人负责消毒,定期检查,定期鉴定,防止感染。
2.5截肢残端并发症的护理
2.5.1后期残肢痛及患肢痛
残肢痛的原因较多,可分为以下四类,神经断端刺激所致(神经瘤粘连或位于瘢痕内受到牵拉是造成疼痛的原因);残肢端循环障碍所致疼痛;残肌肉异常紧张所致疼痛;残端骨刺[2]。对残肢痛的处理除应用镇痛药等对症治疗外,还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截肢术后仍有已截除的手或脚的幻觉即幻肢,发生在该幻肢的疼痛即为幻肢痛。幻肢痛的性质常有不同表现,如痒、针刺状、火灼感、冰冷感等。幻肢痛的治疗给予物理治疗,止痛剂等对症治疗。在护理方面对于幻肢痛、残端痛应重视心理护理,给予耐心的解释与安慰患者,鼓励患者读书、读报、以及与他人聊天等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以及调节患者的情绪等。
2.5.2残端继发性出血的防治
继发性出血是一种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7d~14d,常见的原因是血管结扎处线头滑脱,结扎处坏死脱落,残端感染腐蚀血管等,故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床旁常规备止血带,对严重感染的残端尤其要提高警惕。截肢术后肢体残端可适当垫高,以防止局部出血与肿胀,但应注意截肢后因肌肉力量的不平衡,下肢截断部位以上的关节常易发生屈曲、外展、畸形,可严重影响以后安装假肢,故应维持截肢残端于伸展位,保持残端固定于功能位,即使为了防止出血或血肿而垫高残端,两天后应尽快放平[3]。
2.5.3残端感染的防治
对于感染的预防,强调及时彻底清创,仔细止血,充分引流,不留死腔,尽早地使用足量的抗生素,一旦发生感染,应完全敞开伤口,作好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6截肢后肢体残端的功能锻炼
截肢后肢体残端的功能锻炼一般在术后2周,即拆线后、伤口完全愈合后开始,过早会引起疼痛。锻炼的目的是使残端能负重,关节屈伸灵活。可对残端进行按摩拍打,用残端蹬踩,先蹬踩在柔软物品上,逐渐由软到硬,不可过急。截肢后应鼓励患者早日坐起或离床,上肢术后1d~2d可离床,下肢术后2d~3d练习坐起,如全身情况好,术后5d~6d开始扶拐离床活动,初次下床时要防止因不习惯而失去中心跌倒,所以下地时护理人员必须在床旁扶助。患者因初次下床不习惯而情绪低落,必须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用拐,以防跌倒意外。用拐的正确方法是行走时先将两拐同时拄放在房地前方,然后提起健肢移到两拐的前方,再将两拐同时移到健肢的前方,如此反复,总保持两拐与健肢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当患者移步向前时,是依靠两臂力量支持全身重量,初次下地时间不可过长,可逐渐延长下地时间。
2.7心理护理
截肢伤员其心理反应是复杂的过程,在机体的康复过程中,同时也急需心理调节与支持。由于严重的机体创伤和强烈的精神创伤,伤员可表现为震惊、呆傻、不知所措,并导致强烈的精神抑郁、意识模糊和行为紊乱,为使其心理获得完整的再适应能力,从挫折中迅速健康,心理护理不可忽视,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2.7.1心理疏导―交谈
交谈是一般语言疏导的常用方法。此外准确地把握伤员的反应,了解心理要求,以积极的人体语言影响伤员,这是心理护理的有效方法。本组1例老年患者因早晨锻炼时不慎被火车压伤双足以致截肢,伤员入院后表现为双目紧闭,双眉紧锁,一言不发,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不予配合,并出现全身轻微颤抖,面部的表情呈恐惧状。护理人员首先以温和的语言和轻柔的操作动作,使伤员认识到医院是安全之地,只要配合治疗是能够康复的,通过这些有声无声的语言,伤员逐渐睁开眼与护理人员交谈,谈受伤的经过,谈心理感受,谈对今后的想法,使老人在交谈中老泪纵横,尽情宣泄着自己的情感,交谈后,积极配合治疗。
2.7.2心理疏导―发泄
对受到他人伤害表现出愤怒、怀疑、焦虑者则创造时机让他们发泄内心的不满,矫正心理失衡,以消除伤员的愤怒和焦虑。
2.7.3借助社会家庭力量促进心理康复
当经历灾难事件后伤员是否长期存在生理、心理紊乱,主要取决于个体敏感度和社会家庭的调节。本组1例伤员因家庭生活困难,外出打工,不慎因车祸致双下肢高位截肢,受伤后伤员表现为心情沉重、闭口不语、不思饮食、甚至拒绝治疗。经交谈了解到伤员主要考虑经济困难,家中父母年世已高,担心负担不起医疗费用以及以后如何生活,护理人员一方面建议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及药物,一方面积极帮助筹集资金,解决了入院期间的饮食费用,同时还找其单位领导商定,不因经济困难等问题反复刺激伤员,让他充分享受到社会的关心和同情。
2.7.4协助伤员承受伤残的现实
协助伤员承受和适应灾难带来的伤残现实,是减少死亡创造良好预后的关键。本组1例伤员(中学生)因骨肿瘤致左下肢截肢,术前给患者及家属讲述手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讲述同种病例患者的预后情况,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面对事实,与医护人员配合,该伤员术后清醒后不能接受自己已失去一侧下肢的现实,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一切都完了”,而且表情呆滞、双目无神、不愿意回答问题,针对有这样悲观情绪的伤员,护理人员给予其关心和劝导,给其讲述生活中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并尽量为他创造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减少失落感,给予热情,耐心地解释和安抚,协助伤员承受伤残的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不久他便能积极地接受治疗,术后痊愈出院。综上所述,在截肢伤员的康复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细心、耐心、热心、诚心,使重症伤员的心理和生理获得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亦璁.外伤性截肢.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1):326.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门诊洗胃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将200例门诊洗胃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实验组患者洗胃前进行护理干预,并将该组患者洗胃前1d和洗胃前20minSDS、SAS、HR、SBp值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DS、SAS、HR、SBP值情况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对门诊洗胃患者洗胃前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同时可减少洗胃并发症的发生,使洗胃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门诊洗胃;护理干预;心理影响
我院急诊科承担着门诊洗胃任务,如幽门梗阻患者行胃镜检查前或在做胃镜过程中由于胃内蓄积物过多,无法检查,在急诊科予禁食、输液、洗胃。洗胃是侵入性操作,患者对洗胃存在着一些恐惧或焦虑心理,因而在洗胃前后机体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表现在心率(HR),收缩压(SBP)、体温、肌肉紧张度以及代谢水平等方面发生变化。本研究对洗胃患者进行洗胃前护理干预,以观察洗胃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率、动脉收缩压值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因接受门诊胃镜检查到本科洗胃的患者200例,男118例,女82例,年龄22岁~72岁,平均年龄(42±11.56)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76例;胃溃疡72例,慢性胃炎46例,胃癌6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对照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两组患者均无心血管疾病史。两组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两组患者于洗胃前1d和洗胃前20min于安静状态下由专人负责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状态[1]。先由受试者进行自评,然后由统计者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以我国常规的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表明有抑郁症状。并在两次心理测量的同时,测量患者的HR、SBP。然后将两组患者洗胃前20min测评结果分别进行对照分析。
1.2.2实验组患者在洗胃前由专人介绍洗胃的目的和意义,如何配合,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同时通过交谈了解患者担忧的问题,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作心理与疾病关系的知识宣教,并告诉患者如何配合洗胃(如当出现恶心等不适感觉时,可进行深呼吸,以减轻症状)。
1.2.3对照组患者洗胃前不进行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由同一护士操作。洗胃均采用江都无线电厂生产的XW89C型高效洗胃机。如臬市贝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提供的30#双腔洗胃管,洗胃时采用左侧卧位。
1.3统计方法
所有收集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由表1可见,护理干预之前两组SDS、SAS无差异,实施干预后,观察组SDS、SAS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心理。
2.2两组患者洗胃前1d和洗胃前20minHR、SBP测评结果比较
见表2。洗胃前1d两组患者的HR、SBP对照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R、SBP均低于对照组(P<0.01)。表1两组患者洗胃前1d和洗胃前SDS、SAS评分结果比较(略)表2两组患者洗胃前1d和洗胃前20minHR、SBP测评结果比较(略)
2.3双腔洗胃管连接高效洗胃机洗胃,具有洗胃速度快,残留物少的特点,但由于患者的过于紧张,不合作等因素影响洗胃时洗胃液返流,洗出血性胃液[2]时有发生,本文实验组患者洗胃前给予护理干预后,情绪稳定,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表3两种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情况(略)
3分析与讨论
3.1洗胃对患者心理影响
洗胃可以把胃内容物清除干净,为胃镜检查提供更高的清晰度。但由于该类病人往往由于消化不良或幽门梗阻,胃内残渣较多,宜选用30#胃管洗胃,才能彻底清除患者胃内的食物残渣,当看到外径如此粗的胃管从口腔插入时,患者往往紧张恐惧,配合不好[3]。患者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担心洗胃过程中及洗胃后出现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担心护士操作不当,担心护士在插胃管过程中使其产生疼痛或损伤胃组织,怀疑洗胃器械消毒不严而感染其他疾病。对洗胃能否顺利进行,是否会疼痛或其他不适产生期待性焦虑,还有担心洗胃时灌入大量的温开水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影响全身健康等;机体处于紧张状态,其结果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如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活动增强,血浆中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浓度增高。有研究表明,疼痛与皮质醇之间呈正相关系,去甲肾上腺素与心率、血压呈正相关系。由此可见,插胃管洗胃可引起疼痛敏感,心率增快,动脉收缩压升高;而疼痛不适可导致或加重焦虑,抑郁心理。本研究两组病例中,对照组中惧怕洗胃过程中及洗胃后出现疼痛或其他不适46例;怀疑护士技术水平,担心护士在洗胃操作中使其产生疼痛或损伤胃组织,或怀疑洗胃器械消毒不严而感染其他疾病者27例;对洗胃能否顺利进行,洗胃过程中是否会疼痛产生期待性焦虑,担心洗胃后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影响全身健康者23例,具有以上2种或2种以上因素者49例;干预前实验组患者所表现的紧张程度和病例数与对照组相似。
3.2洗胃前护理干预的作用
用自评的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心理评估的一种可靠方法,本文研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显示,门诊洗胃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
3.2.1进行心理与插胃管洗胃有关知识宣教
认知疗法认为:个体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及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情绪和行为。其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的心理与行为,常常是不正确的或扭曲的认知而产生,如果更改或修正这些不正确或扭曲的认知,则其改善其心理和行为[4]。门诊洗胃患者由于对洗胃过程认识不足,导致洗胃前处于紧张状态,机体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所以洗胃前一天开始对患者实施正确的针对性健康宣教及洗胃时如何配合是必要的。
3.2.2干预对心理承受、依从性配合效果
对照组患者,由于对自身能否顺利完成洗胃过程持有怀疑态度,信心不足,听到洗胃机操作的噪声,看到粗胃管从自己口腔进到腹中,在剧烈的胃肠反应或上腹部不适的感觉中,患者往往变得烦躁不安,紧张焦虑,其中有5位患者在洗胃过程中自拔胃管,表现出很不合作的行为。而护理干预组患者由于知道配合方法,当出现上述不适时懂得进行深呼吸,使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呼吸调节上,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本组患者无一例自拔胃管,而且洗胃时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后观察组SDS、SAS值,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因此,对门诊洗胃患者实施常规,多层次的护理干预是很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2]黄亚才,蔡芬.双腔洗胃管用于中毒洗胃的返流原因与预防[J].右江医学,2004,32(4):349350.
1.1对象根据地区差异和不同护理教育水平,2013年6月至7月选取国内不同地区14所综合院校护理学院就读的护理专业研究生。其中东北2所、华北2所、华东2所、华南2所、华北1所、中原1所、西北2所、西南2所。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参考文献资料,并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咨询多位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自制《护理专业研究生创新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请专家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评定,内容效度指数为0.821,Cronbach'sα系数为0.809。问卷由83个条目组成,共3部分,即: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所在年级、研究方向、学位选择方式等14个条目;②创新能力现状:包括思维特征、个性特征、行为特征、知识构建4个维度,共33个条目;③影响因素:包含学习行为、学习目的、导师指导工作评价、课余活动、培养工作评价、与导师交往、研究工作评价、与同学、家人及导师沟通、目前状况9个维度,共36个条目。问卷第2部分和第3部分相关问题,选项分为“不符合”至“符合”4级,分别计1~4分。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中各个维度的得分为该维度各条目总均分,各维度满分为4分。基本特征中各个维度的分数之和为创新能力总分,满分为16分。
1.2.2调查方法研究者与各护理学院联系,取得配合。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问卷发给学院研究生教学主管人员,由其将问卷发放至在读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回收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169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97.04%。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资料本次调查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64名,年龄22~41(25.32±2.84)岁。其中女性161名,占98.17%名;男性3名,占1.83%。涉及AIDS护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心理、肿瘤、助产等51个研究方向,其中排前5位的是:护理教育27名,占16.46%;临床护理17名,占10.37%;社区护理17名,占10.37%;老年护理15名,占9.15%;护理心理12名,占7.32%。其他一般资料见表1。
2.2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2;各维度得分排序后两位的条目见表3。
2.3不同特征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同特征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2.4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以创新能力得分为因变量,一般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方式:所在年级(其他=0,研究生1年级=1,研究生2年级=2,研究生3年级=3);是否获得执业资格证(已获得=4,通过但未拿到证书=3,未通过=2,未参加考试=1);学位选择方式(专业学位=0,0,1;科学学位=1,0,0;调剂=0,0,0;其他=0,1,0);影响因素中的项目原值代入。
3讨论
3.1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一般表2结果显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为(11.59±1.17)分,满分为16分。从各个维度分析,知识构建和思维特征两个维度得分较高,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得分较低。创新能力4个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护理研究生缺乏提出新颖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烈好奇心、探求未知的勇气和精神、向他人求助的习惯和质疑批判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保守性和“以过去为定向”的特征,是一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在此文化模式指导下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必然导致研究生因循守旧、不主动尝试新的方式和涉足未知的领域,以致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严重不足。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忽略加强团结合作意识,导致了研究生没有向他人求助的习惯。研究生教育者要多研究和学习护理事业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注重培养研究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提出新颖的解决办法。思想创新是一种挑战、一种超越,要尊重与鼓励研究生的挑战性,使研究生敢于向经典挑战、向世俗挑战。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研究生的个性,允许其个性的充分发扬,同时注重其合作共赢意识的培养。
3.2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2.1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包含经常主动思考问题、查阅文献、学习工作超过8h、阅读专业外书籍、对自己有新要求和新目标,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呈正相关(P<0.01)。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至关重要,研究生通过主动查阅文献能获得大量学科相关的信息,开拓思路、受到启迪,提高发现新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学习的核心,一切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思维。导师可通过要求研究生定期进行阅读报告和阅读心得交流会引导研究生查阅文献、阅读学科外书籍;通过经常性的提问和讨论启发性的问题,多给研究生自主决策的机会,鼓励其与自己辩论来培养研究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品格。
3.2.2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包括为成为护理事业各领域的领导者奠定基础、成为护理教育专家奠定基础、成为临床护理专家奠定基础、获得更高一级学位、获得更好的工作、获得更好的待遇、确定未来发展方向7个条目,与创新能力呈正相关(P<0.01)。积极的学习目的有利于研究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提高主动性,因而促进研究生能力的提高。护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设“护理事业风云人物”专题课和邀请“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给研究生讲座,鼓励研究生竖立远大的志向,培养研究生创新的高度责任感和有所作为的自觉意识。
3.2.3学位选择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调剂到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分显著低于选择科学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调剂专业的研究生因为护士职业成就感不强,对护士地位的提高、护理事业的发展没有希望,导致其创新能力较低。护理人员对专业的认可和专业价值观的坚定也会影响其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护理事业最新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激发学生提高护理人员地位和彻底改变护理事业面貌的强烈责任感。通过强化教师的“主阵地”功效,以其对专业尊重笃信、敬业奉献及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知识结构感染和影响护生,提升其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
3.2.4与同学、家人及导师沟通与同学、家人及导师之间的沟通情况体现研究生沟通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向他人求助的习惯。沟通能力是与人交流的基本能力。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文献查阅、选题开题、进行实验、资料统计、论文写作、毕业答辩等诸多环节如果没有他人的指点和帮助,将会困难重重。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多锻炼研究生独立完成各种任务,在此过程中提高其沟通能力,并引导研究生之间经验的无私分享、遇到困难时的相互帮扶,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合作的和谐团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静脉穿刺麻醉行包皮除去环的作用。方法:对110例行包皮除去环术的患者给予术前心理疏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交待注意事项、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水肿、疼痛等情况。结果:110例静脉穿刺麻醉下行包皮除去环手术的患者术后无渗血、无水肿、无疼痛、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静脉穿剌麻醉下行包皮除去环手术是治疗包皮过长的一种安全、有效、风险小的手术。而密切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静脉麻醉;包皮除去环;手术配合;护理
包皮手术是门诊的普通手术,一般均采用包皮环切术,这种术式容易导致皮下血肿、水肿、切口感染、硬结、缝线反应、拆线痛苦,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均采用静脉麻醉行包皮除去环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3年1月到2005年1月期间的门诊手术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30岁,16岁~30岁80例,30岁~45岁30例。手术均采用静脉穿刺麻醉。手术时间平均为10min~15min。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
2术前准备
2.1病人准备
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及发热、咳嗽等情况;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适合手术者,做好术前的皮肤清洁、备皮等术前工作。
2.2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手术是我院新开展的手术,手术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仅10min~15min、术中无痛、术后即可正常上班、沐浴等特点、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害怕、担忧心理,强调患者良好的配合对手术顺利完成非常重要,鼓励患者主动配合手术[1]。
2.3物品器械的准备
用一次性消毒手套自制成2cm×20cm长的止血带1条,1%的利多卡因5ml,4.5号头皮针1条,一次性5ml无菌注射器1副~2副,各种规格的除去环各1副及常规普通手术器械的准备。
3手术配合
3.1选择
患者取平卧位,两腿并拢,妥善固定,双手放于头下。器械护士常规洗手,认真查对台上各种物品器械及消毒灭菌效果。根据患者大小选出合适的包皮除去环备用。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3.2麻醉方法
将止血带系在根部,由护士行静脉穿刺,穿刺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固定和根部,中指放在腹侧中部,使背浅静脉充分暴露固定,右手持4.5号头皮针,使针头与背侧静脉皮肤呈20°角行静脉穿刺。手术医生拿注射器见回血后由医生缓慢推注1%的利多卡因2ml,注药完毕立即按压针口2min便开始手术[2]。
3.3术中配合
术者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包皮推向体部,使冠状沟完全暴露,护士选择大小合适的除去环的内环并涂上油(红霉素软膏)协助术者套在冠状沟上,此时护士用一手的拇指及食指定好体部,术者一手的拇指、食指将内环套在规定的手术位置上,并将包皮向远端反套使过长的包皮复位并将内环含于皮内,套上外环并使之与内环相吻合后固定。再用松紧绳围绕环上的包皮捆扎3圈~4圈系紧松紧绳。这时护士应将另一手的拇指、食指固定好外环,术者把过长的包皮剪去。除去外环,整理皮缘是否整齐并确保松紧绳系在内环的包皮的皮肤上,观察创面有无渗血,处理创面。
3.4手术完毕
松开止血带用红霉素软膏涂在创面上并用无菌纱布包扎。
4手术后离院指导及护理
手术结束后嘱患者休息30min,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出冷汗、心慌、创面有无渗血、松紧绳的松紧是否适宜,除去环有无滑脱等现象。
告诉患者术后第2天可将包扎创面的纱布去掉,去纱布时动作要轻柔,如纱布与创面粘连时不可强力去除,应先将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浸泡纱布,再去除。并用乳酸依吖啶溶液浸泡创面每天2次、每次5min~10min。
在松紧绳和内环未拆除期间如有手术部位疼痛加重、肿胀,松紧绳和内环滑脱等不适及时来院就诊。
手术后注意休息,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要从事剧烈的活动和重体力劳动,正常饮食,但避免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小便通畅。7d~9d来院拆除松紧绳和内环。
5讨论
在静脉麻醉下行包皮去环术是我院对传统手术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目前,此手术治疗方法尚未有其他的文献报道。首先该手术的麻醉方法较传统的根部阻滞麻醉有以下优点:其麻药用量小仅2ml,静脉穿刺一针即可,注射麻药时几乎无痛感,而传统根部阻滞麻醉其麻药用量12ml,因而水肿吸收慢,导致水肿、疼痛明显,注射麻药时疼痛难忍同时还有上向6个不同方向穿刺,对组织损伤大,若误伤尿道可引起血尿等并发症。第二,用除去环术其手术时间短,术中无出血、无缝合。术后无水肿、无感染、不用换药、拆线,从而减少患者往返医院带来的一些不便,为患者节约费用和时间。第三,本地处于南方,天气潮热,本地居民有每天沐浴的卫生习惯,该手术后第2天就可以沐浴,极大的方便病人。术后病人感觉良好,第2天可正常上班。较传统的包皮环切病人更容易接受。
术中需要注意的是上止血带的松紧应以皮肤不皱折为宜,否则可影响淋巴回流,导致水肿及影响的功能,同时上止血带须记录时间,不宜超过30min,止血带也不可过早松开,否则麻醉效果差。
防止创面感染,手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无菌观念,手术进行中有可能污染时应小心保护皮缘,一旦污染立即更换。
参考文献:
1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在原有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近10年来纤维内镜技术已成为诊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手段。护理上术前应给予病人安慰,插管前10min肌注安定10mg,皮下注射阿托品1mg,对大出血者可先行气囊压迫6~8h等。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注意生命体征、粪便颜色,了解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溃疡病合并出血者,术后按溃疡病饮食要求进食;食管静脉注射硬化剂治疗后6h无出血者可进冷流质食,2天后逐渐增加流质浓度,在8~10天过渡到软食。
放射介入止血治疗是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经插管向局部病变血管注入止血药物(灌注法)或栓塞物质(栓塞法),而达到止血的治疗方法。护士应做好病人的术前护理,如备皮、碘试敏、心理护理等,备好急救药品器材。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24h,穿刺点以砂袋压迫,穿刺的肢体伸平,24h内病人咳嗽、大小便、呕吐时需用手按压穿刺点,若出现出血,应立即用大拇指在穿刺点上方1cm处用力压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对短期留管给药病人,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导管通畅。[1,2]
2肝硬化的护理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是近年治疗肝硬化的新技术。1989年德国学者Richter[3]首先报道了3例临床应用结果。我国于1993年初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4]TIPSS术前护理除进行备皮、试敏、心理护理等准备外,还要给病人准备单人病房,对室内物品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TIPSS术后近期主要的并发症是肝功能暂时性减退、腹腔及体内出血、感染及内支架移位或阻塞等。因此,术后病人宜绝对卧床休息24h,48h内限制活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水电解质平衡,记录24h出入量;保持大便通畅。[5,6]
3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除手术、化疗外,放射介入治疗显示了传统治疗方法不能获得的疗效。目前主要方法是:肝、脾动脉栓塞(OHAE)加门静脉灌注化疗。护理除“放射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提及的外,还要注意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48~72h,以缓解OHAE阻断血液供应而造成的肝细胞缺氧,[7],同时要严密观察和处理不良反应。据报道[1]:肝、脾动脉栓塞病人,术后腹痛、发热、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00%、82%、73%,多发生在手术当日至术后3日。为减少病人痛苦,可预防性用药,对发热病人不宜用酒精擦浴,以防皮下出血。长期置泵化疗病人,药泵内注药时要严格掌握穿刺深度,防止药物外溢到周围组织,引起局部坏死。[7,8]
4胆胰疾病的内镜介入治疗及护理
1968年Cure首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获得成功以后,在ERCP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鼻胆引流术(ENDB)等,使胆胰疾病的诊治发生了重大变化。[9]ERCP的护理要点:术日晨禁食、禁水。术后2~3天进低脂或无脂半流食(术后2h方可进食),并密切观察体温、腹痛、黄疸情况。术后2h和第2天各查血、尿淀粉酶一次。EST的护理要点:术前注意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及感染。手术当日禁食、禁水,予以补液,次日无腹部异常可进流质。结石病人术后3~10天收集粪便清洗寻找结石。余同ERCP的护理要点。ENBD的护理要点:术后注意口鼻腔的护理,注意引流性质,记录引流量,更换引流袋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其他同ERCP的护理要点。
5肝、肠移植及多器官移植的护理
1963年Starzl研究组首次在临床成功地作了正位肝移植术。[10]1994年1月我国成功的施行了亚州地区首例异位部分肝移植术。[11]肝移植及多器官移植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人体其它系统包括循环、呼吸、泌尿、血液等干扰大,术后应安置在重症加强医疗病房,全面监护,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措施,为避免肝脏移位,术后1周内半卧位时,上身抬高不宜超过45度,术后2周左右才允许下床活动。[12]小肠移植是短肠综合征的理想疗法。由于排斥及感染等使之成为大器官移植中最困难的一种。目前仅有少数国家
开展此项手术。[13]1994年3月我国成功地施行首例异体全小肠移植术。[14]周密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排斥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感染的防治、合理的营养管理是小肠移植手术护理成功的经验。[15]
6消化系统疾病的全胃肠外营养及护理
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指通过中心静脉置管给予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TPN最主要且与护理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就是感染。TPN的护理要点有[16,17]:①营养液配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最好在有层流装置的超净工作台上进行。②营养液应在24h内均匀滴入,输液管道每日更换一次。③插管周围皮肤及外露的插管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一次,并更换无菌敷料。④监护项目应包括:体重、出入量、生命体征、代谢状态(包括各项实验检查)。
7肝穿刺术患者的护理
指应用超声、CT或X线定位和引导,对病灶(脓肿或肿瘤)进行穿刺或置入导管,以便引流或注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术前要训练病人掌握屏气法,以免在穿刺时由于呼吸不当划破肝脏引起内出血。术后要注意休息、限制活动,观察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肝内注射药物者应在局部置砂袋加压后上腹带24h;肝脓肿引流应保持管道固定、通畅,并注意引流物的量及性质。[18,19]
8内镜下激光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护理
配合内镜应用于胃肠道疾病治疗的激光主要是掺钆钕石榴石(Nd:YAG)激光及氩激光。内镜下激光治疗术前按内镜检查要求进行准备,术后应卧床休息、禁食4h以上,尔后进流质饮食;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出血征兆及腹膜刺激征等。[19,20]
小结: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变化,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纤维内镜、放射介入、器官移植等新技术、新业务在消化科疾病的诊治中将起更大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学好专科知识及新技术、新业务的理论与操作的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有预见性地观察和护理,预防或及早处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曹光梅,胡玉华.肝、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5,11(8):30.
[2]黄文秀,游箭,江正辉.肝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与护理观察.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17(1):81.
[3]RichterGM,NoeldgeG,PalmazJC,etal.Thetransjugulari-intrahepaticportorsystemicstent-shunt(TIPSS):resultofapilotstudy.CardiovascInterventRadial,1990,12:200.
[4]张金山,王茂强,杨立,等.经颈静脉途经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杂志,1994,2(1):12.
[5]王桂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内支架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护理学杂志.1995,10(1):11.
[6]王茂强,张金山,高育.经颈静脉途经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中华消化杂志,1994,14(4):233.
[7]刘书哲,吴韫华,魏秀兰.肝动脉栓塞加门静脉置泵治疗肝癌的注药方法和护理要点,河南肿瘤学杂志,1996,9(1):66.
[8]杨贻清.经全埋式泵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护理.山西护理杂志.1995,9(1):24.
[9]孟详中编著.内镜术与胃肠疾病.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57.
[10]HockerstedK.Livertransplantationtoday.ScandJGastroenterol,1990,25:1.
[11]韩明,吕新生,王志明,等.辅异位部分肝移植术1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4,3(6):345.
[12]黄美清.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的监护.中华护理杂志,1996,3(3):140.
[13]InghamC,LarkC.Recentprogressinintestinaltransplantation.ArchDisChild,1992,67:976.
[14]李宁,黎介寿,李幼生,等.首例临床异体全小肠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4,15(3):112.
[15]徐薇,王玲.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34.
[16]贾雨虹.全胃肠外营养导管感染并发症及其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5;14(6):248.
[17]王晓玲.完全胃肠外营养的输液监护.实用护理杂志.1996;12(4):18.
[18]李风华,岳灿.B超引导下经皮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术操作及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1):24.
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196—259天)的新生儿称早产儿[1]。早产儿大多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不足47cm,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低下,与足月儿相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喂养困难,家庭护理问题多,家长需要更多的育儿知识,家庭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接产早产儿331例,其胎龄、体重、分娩方式及性别分布详见表1、表2和表3,有47例在儿科接受过7—30天的住院治疗后转入家庭护理,2例极低体重儿家长自动放弃住院治疗,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目前死亡9例,成活322例,成活率97.28%,死亡率2.72%。
2家庭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能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2],家庭护理别要注意保暖。
2.1.1保持恒定的室温室内放置室温计,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55%—65%,更换衣物或皮肤清洗等暴露性较大的护理时室温要调节在27—28℃左右。
2.1.2监测体温的变化指导并教会家属每日为早产儿测量体温4—6次,维持腋下温在36—37℃左右。
2.1.3加强局部保暖可用母亲身体或热水袋对早产儿的下肢及足部进行保暖,使用热水袋时要防烫伤;更换被褥、内衣及尿布时先用家长身体或暖气预暖后再给早产儿使用。
2.2合理喂养早产儿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弱,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易发生呛乳和溢乳,合理的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指导母亲尽早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向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传授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鼓励不定时按需哺乳,奶量由少到多,以不发生溢乳及呕吐为原则。331例中有47例早产儿曾在儿科接受住院治疗,母婴分离时间较长,教会母亲挤奶和保持泌乳的方法,坚持母乳喂养。由于早产儿先天缺乏凝血因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喂养过程中,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3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皮肤柔嫩,屏障功能差,易发生感染,家庭护理中要注意环境及用物的消毒。
2.3.1保持环境清洁卧室每日自然通风2次,每次10分钟,但要避免对流风,注意早产儿的局部保暖;地面每日用清水或含氯消毒剂湿拖2次;家属患感冒、皮肤化脓及传染性疾病时不要接触和护理早产儿。
2.3.2用物消毒早产儿奶具每日煮沸30分钟消毒1次;被褥每周拆洗1—2次,每日日光暴晒6小时;衣物及尿布每日清洗干净后煮沸15分钟后日光暴晒;固定专用毛巾,每日煮沸消毒。
2.3.3皮肤粘膜的护理保持头颈、腋窝、会阴等皮肤皱褶处的清洁,每次换尿布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软毛巾轻轻吸干,可涂些消毒植物油防尿疹;穿棉质内衣,使用软而吸水性强的尿布,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尿布;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开水清洗,喂奶后用清洁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涂洗;脐带没脱落前不要包裹,自然暴露,注意不要让尿液浸湿,每日用75%酒精擦试消毒1次,脱落后家属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如有及时和随访人员联系,及时处理。
2.3.4体重>2500g的早产儿按时接种疫苗,<2500g的根据婴儿体重增长及身体发育情况适当接种,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4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早产儿肝脏发育不健全,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脏器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家庭护理中尽量为早产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静卧,叩背、变化时动作要轻,婴儿哭闹时不要抱起摇晃,各种擦洗动作要轻;指导家属注意观察早产儿皮肤粘膜、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有异常时及时和随访人员联系。
参考文献
1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2.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2
表1早产儿胎龄分布(n=331)
胎龄(周)例数(n)构成比(%)
28—30123.63
30+1—324613.90
论文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护理模式,研制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需要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推行高质量、高效率工作方法,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管理及评价体系、工作职责条文、记录表格等,并选择5家省、市级医院作为主要试点对象,对全国10个省、市、地区医院的3000名护理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93%省级医院和84%市级医院护士对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满意,80%地区级医院护士认为模式中的主要项目可以应用。结论: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和社区应用推广。
近几年,护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医院迅速发展和崛起,一些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人力资源浪费、工作中盲目性等现象表现突出。有调查分析表明,造成上述原因除了护士缺乏相应知识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一套科学、系统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1]。为此,探讨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该工作稳步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学科价值。近4a,我们借鉴国外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结合中国护理现状,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模式,经过临床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全国10个省、市的3000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主任护师36人,副主任护师141人,主管护师2045人,护师778人;95%以上为护士长,年龄25岁~62岁。选择3家省级医院和2家市级医院作为主要试验对象。
1.2方法
1.2.1设置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组织管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护士工作职责条文及记录表格。
1.2.1.1建立4套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①评估、目标、计划、实施和评价;②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2];③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④评估、目标、方法、实施、评价。
1.2.1.2建立2种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①三级管理体系,即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健康教育科和病房健康教育小组;②二级管理体系,即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病房健康教育小组。
1.2.1.3建立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为二级管理,即护理部及病区。护理部每月进行质量评价,病区每周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为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和效果。
1.2.1.4建立护士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条文包括健康教育能力、水平、责任心等方面。
1.2.1.5建立健康教育记录表格包括内科、外科和简易病人健康教育记录表。
1.2.2临床试验将研制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3家省级医院和2家市级医院试点应用。
1.2.3临床评价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在《护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时进行,使用问卷和当堂提问2种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共设30个问题,20个问题是用问卷形式,要求被调查者在10min内完成;10个是用提问形式,穿插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以举手表决形式。
2种提问形式均采用单项选择。
调查表设计从4方面进行:①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水平、职称、所在医院性质、科室;②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包括4种不同步骤、思维方法、可操作性和难点等;③规范化评价标准,包括规范化记录、标准化评价体系、评价分类及内容等;④组织管理体系,包括3级管理体系、2级管理体系、健康教育专业护士的设立。
1.3资料分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5家试验医院经过2a多的运行,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改善,工作质量得以提高,病人的满意率上升5个百分点。
调查资料结果显示:93%省级医院和84%市级医院护士认为,研制的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80%地区级医院护士认为,研制的主要项目可以在临床应用和推广。其中97%护士认为有必要参加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95%省、市、地区医院护士认为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社区站应用和推广;90%护士认为有必要建立该评价标准体系;87%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体系;85%医院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3讨论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深化整体护理,有效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
3.1研究和建立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需要医疗制度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不仅涉及医院而且涉及社区医疗,它的发展模式必须符合高质量、有效率的原则。健康教育是当今各级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也将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适应这种医疗制度,开展高质量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工作模式,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能真正达到促进康复、降低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3]。
3.2标准化、科学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的价值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科学的系统工作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等弊病,促进护理工作从经验型管理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展[4]。通过调查,95%省、市、地区医院护士认为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社区站应用和推广,其中50%赞同用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标准化工作程序;39%赞同用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8%建议用评估、目标、方法、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3%赞同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工作程序中,开展整体护理病房时间较长的与开展整体护理时间短的或没有开展整体护理病房的护士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
3.3建立医院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的作用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可以建立三级管理体系:①建立院级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②建立健康教育科,主要负责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教育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健康教育人员培训等工作;③建立病房健康教育小组,主要负责本科室的健康教育指导、实施、检查和贯彻上一级的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在试行的5家医院中,有3家采用三级管理体系,2家采用二级管理体系。调查资料表明:85%医院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但有迫切需要建立的愿望。
3.4建立护理健康教育规范化、标准化评价标准体系为使健康教育工作能达到科学化管理水平,在建立组织管理体系的同时还要注重建立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根据近10a国外护理文献检索的情况:发达国家有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并指出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对保障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获取健康教育最佳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5]。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从评价的分类标准、测量标准、结果标准、标准化病人健康教育简易记录表、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管理评价表等来考虑,其具体内容可以从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状态、使用专业知识资源、健康态度和行为[6]等方面来考虑。调查资料表明,87%护士认为我国目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体系,90%护士认为有必要建立该评价标准体系,以保证和监督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5加大护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护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护理改革的又一项工作内容,涉及的学科广泛,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各医院在开展健康教育或推行健康教育模式时,必须首先对实施者进行培训,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使她们弄清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联系及区别,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7]。调查资料表明:95%护士认为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培训。
标准化、科学化的工作模式是高效率、高质量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只有贯穿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才能促使其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2]RedmanBK.Theprocessofpatiented-ucation[M].St.Louis:CVMosbyCompany,1993.15~20.
[3]郭清.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8~20.
[4]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临床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132.
[5]TwinnS.Theevaluationoftheeffec-tivenessof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sinclinicalpractice[J].AdvanceNursing,2001,34(2):230~237.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宣传教育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通常认为健康等于没有疾病,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生活适应性良好的完满状态”这一定义,肯定了传统健康观中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的观点,同时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纳入了健康定义。教育是一个终生的概念,21世纪对护士的一个最大挑战是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可见,健康教育是联系健康知识和健康实践的桥梁,也是促进人群健康的行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已成为当今的现代护理模式,而健康教育对提高人们自护能力,建立健康行为、全面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医院是医治病员的场所,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充分体现的场所,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医技,医院的环境、秩序、制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拥护,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广大医护人员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行动准则,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下面从两方面讨论一下护理健康教育。
1护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
1.1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随着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在逐渐扩展和深化,由于疾病的种类繁多,健康教育内容呈多样化,每个病种及其具体的健康问题、健康行为都可以形成一组教育内容,同时根据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社会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教育内容也要有针对性,具体有以下几项。
1.1.1疾病防治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这是我们最多、也是病人最迫切需求的。包括: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如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疫情、隔离、消毒、护理治疗等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仪器器械性治疗知识,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针灸等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有关注意事项;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尿、粪三大常规,各种血液生化功能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B超、胃镜、CT、核磁共振检查等,都应首先向病人说明检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采集标本方法及检查结果的解释;合理用药知识,各类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服药剂量、副作用、保存等,各类中成药的服药、煎制及适应证、禁忌证、全程服药的重要性等;就诊知识;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方面的卫生知识,如不同疾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在接受治疗和康复中的注意事项。
1.1.2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念,同时对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保护性原则教育,教育他们在精神上给病人以支持和鼓励,避免恶性刺激,并针对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矛盾,介绍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和自我心理保健方法,消除心理异常和心理负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1.1.3行为干预
针对患者特定的健康问题和疾病特点,分析行为因素与所患疾病的关系及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行为指导是通过语言、文字、声像等材料和具体的示范指导,帮助教育对象形成健康态度,作出行为决策,形成科学的行为方式,行为矫正是通过训练、深化、强化、脱敏、厌恶疗法等方式,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模式。
1.2护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患者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同需求,在诊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根据实施场所不同,分为门诊健康教育和住院患者健康教育。
1.2.1门诊健康教育
是指对病人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地健康教育,贯穿在候诊、就诊、检查、治疗、化验、取药等每个环节。由于门诊病人和家属变动性非常大,不可能针对每个人的具体需求开展教育,再则门诊病人流动性大,难以进行系统地教育,因此教育更宜侧重于普遍性,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特点,设随诊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处方和专科讲座等。门诊健康教育需要具备广泛地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并注意保密原则。
1.2.2住院健康教育
入院健康教育:指在病人入院时,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如生活制度、探视制度、卫生制度等,提倡由床位护士进行,采用口头教育或宣传栏等形式,也可印制小册子发放。住院期间健康教育:住院健康教育应作为治疗病人的一项有力措施来抓,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在病区内设健康咨询室,为住院病人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包括书籍、挂图、标本等,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可多样化,包括讲课、咨询、小组讨论、互助程序化学习、电视录像等,健康咨询应作为病区护士的主要职责之一,对每个病人实施有效的教育并列入病史记录。出院健康教育:对象主要是慢性病人,有复发倾向者,需要接受长期健康指导者,其方法包括书信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家访,电话咨询等,主治医生与住院病人之间的动态来往,有助于医生根据病情发展,修正治疗方案,针对病人需求,给予相应指导和教育,从而有利于病人病情好转,促进康复。
2影响护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2.1护理方面的因素及对策
观念陈旧,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相当多的人员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分级护理要求。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偏低,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偏差,给护理开展教育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对策:医院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精力,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组、术会,使每个在职的护士都能真正地了解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护士的根本任务,真正适应新模式下护士角色的多元化。
知识受限,缺乏教育能力,知识接受能力差,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不了解病人教育的基本程序,不知如何施教。对策: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序,按程序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保证目标实现。掌握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疾病预防、卫生保健、药理学、营养学、伦理学、医学新进度等知识,护理工作者要加强自修、自学,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具备健康教育理论及指导完成。掌握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
2.2患者方面的因素及对策
由于社会观念及传统思想,病人认为护士只能打针、输液、发药,缺乏知识性。对策:护士要加强自身学习,丰富知识,提高素质,掌握礼仪知识,树立自己的职业形象,逐步消除偏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与依从性。
我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素质偏差,患者对知识的接受存在差别。对策: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掌握病人的心理、社会、家庭状况,方式恰当、灵活、因人因地因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途径,保证有意义的健康教育。
病人的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对策:根据病人的健康状况和对疾病各个阶段的反应,灵活机动做好指导性工作,切实解决病人需求,同时教会家属必要的知识,做好配合工作以加强教育效果。
2.3环境因素及对策
与医护配合的协调性差,各项考核制度配套性差,后勤缺乏保障等有关。对策:管理考核方案应明确质量目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作到位,质量提高。提高各级人员的教育能力,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消除分工差别,加强医护工作的协调。促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加大保证供给,配合临床工作,全方位服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