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实践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践教学论文

第1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压抑的,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也比较低。为了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进行交流和表达,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阐述一下关于分数的概念,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说出对于分数的理解,教师可以了解到在学生的思维里,分数的概念正确与否,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整个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在这样的交流中能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去解决数学问题,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问题引导,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适当地留出一定的时间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当中,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小学生又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的年龄,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去进行探究学习,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告诉学生“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然后提出问题,“对于这样肯定的一个命题,同学们认为正确吗?”,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有些学生甚至迫不及待地开始想要知道答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生可以对几个典型的三角形进行内角和的测量,分别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测量,观察是否和教师给出的结论一致。通过学生仔细的测量和观察能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都是180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命题式的判定题目,自然地就会想到进行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也会有莫大的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常会觉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的生活中,那些数学知识离自己很远,生活中并不需要数学知识。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去学习,根本就没有理解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且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拉近学生对数学认知的距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小组讨论的形式通常能够解决单个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通过集体的交流,能够让学生之间得到互补,学生之间通过对问题数据的分析,能够使思维过程更加严密合理,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案。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学,既不应该过多干涉同时也要在学生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小组内的每个学生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2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与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还关系到小学生的基础学习,因此,要想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创新,就需严格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尊重教师个人的教学自,二严格依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合理地展开教学下面,我们就对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进行具体的分析:

1.创新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简单知识的传授,并一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相对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要想实现教学创新,就需从教师教学理念改变入手,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师实践中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在讲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概念时,教师不能直接将自己想法写在黑板上,而是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并鼓励学生做出大胆的假设,自主思考以推导出三角形的所有内角和是否为180°,然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将自己的演算过程写下来,而教师则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点评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氛围都被带动了,师生之间一也有了很好的互动,且学生顺理成章地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了主动的思考探索知识,最终全面的掌握了知识点

2.创新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指的就是将课程实践中的相关要索,如教学方式、内容、时间等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整体,在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有着不同的功能,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实时动态的更新教学组织,并在保证其整体性的同时考虑到其差异性与灵活性,以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如在讲到“圆利体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材上主要是通过观看立体图与透视图的形式揭不出圆利体的相关特征,而这此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抽象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就可先引导学生动手观察一此圆利体模型,观察其表面的形状,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制作一个圆利体通过动手操作,可让学生切实的认识到圆利体的具体构造与特点,将抽象的概念讲解转变成了具象的动手操作,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3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学期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第三学期是我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第三学期的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阐述我院第三学期的概念及意义,然后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及主要观点,最后说明数拉专业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是如何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计和实施的。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于2003年创建了第三学期。即在每年的6-8月,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学生安排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践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我院数控专业的培养的是能够适应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以及数控机床维护等第一线岗位的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为了提高第三学期的教学效果,结合专业特点,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对第三学期进行了设计和实施。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196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第三学期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有多种教学方法,虽然这些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但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创设情境、协作与会话过程,基于此,我们在对第三学期的设计和实施上也主要从如何为学生创设情境,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协作与会话方面两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

在建构主义看来,情境只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创设情境是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服务的。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教育、技能教育。其职业性、实践性和操作训练性强,要求能学以致用,顶岗工作。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场境下应用他们所举的知识,使他们的知识能够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必须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才能促使学生协作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企业的管理制度,实践真实的工作任务,体会真实的社会环境,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在这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包括所有的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通过真实工作任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理解问题、掌握知识的应用、掌握实践技能,完成意义建构。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建构知识、能力,易于形成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协作与会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群体中的每个人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而实践教学在这方面体现的更加明显,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对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第三学期的设计和实施上,为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会话,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1、岗位轮换

学生进入工作环境后,企业会把学生分为到相对的岗位上并安排师傅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为了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会话,每隔两周对学生的岗位进行调整,在调整岗位之前,组织学生探讨在这一岗位上遇到的问题与收获。通过第三学期期末的实践考核表明,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交互学习,学生掌握了怎样对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进行意义建构。

2、协作考核

在实习的中段和末段由专业派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随机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图纸、工艺、程序编制、实际上机操作等项目。学生之间还通过技能竞赛等方式相互之间组成小组互相比试,共同提高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来更直接的接触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

第4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数字化印刷作业就是以数字化信息模式将需要复制的图文信息,在印刷生产中的印前处理、印刷和印后加工三个阶段得到完整、准确的传递,并实现印刷品的加工制作,数字化印刷作业流程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1,2]。在印刷产业数字化发展状况下,印刷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在培养学生熟悉数字化印刷作业流程的同时,能够理解如何通过数字化控制信息流将整个印刷生产过程联系成一体,熟练掌握印刷生产各环节之间数字化信息的控制和管理技术,达到符合产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创新能力的要求。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以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为基础,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支撑和渗透,以及实践教学活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原则。本专业数字化印刷技术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体现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也与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吻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习、课外实践和综合实践四个实践教学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有利于将数字化印刷生产中各环节的信息控制和管理技术,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对学生进行渗透和训练,也易于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融会贯通。

3实践教学体系中各实践环节的研究与实践

3.1课程实验实践环节

在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中,主要进行了两大方面的实践:一是根据数字化印刷作业流程的特点,进行了部分课程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如在数字印前技术课程中设置了强化图文信息录入和处理的“图像扫描技术、Indesign排版、Photoshop图像处理”,印刷色彩学课程中增设了“颜色视觉规律认知”,在信息记录材料和技术课程中增设了“数字印刷材料、CTP技术”,在色彩管理与质量控制课程中设置了“屏幕软打样、数字化工作流程、G7印刷校正”等实验项目,并进行了相关配套实验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二是进一步加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强化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继续加强开放性实验的管理和项目开发,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大赛等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专业仿真软件进行新型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实现对学生“设计能力+实操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培养。

3.2专业实习实践环节

专业实习是学生了解完整的印刷生产流程、技术要点,亲自动手实践各个印刷生产环节,学习印刷操作技能,掌握工艺监控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深化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实习教学中以印刷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为主线,分成印前处理、印刷和印后加工三个部分的专业训练,结合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分别在认识实习、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完成。认识实习的时长为2周,通过集中组织学生对工厂的参观,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印刷生产状况的同时,加强学生理解和提高在印前图文输入与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综合实习时长为4周,主要采用轮岗实践和印刷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轮岗实践主要将学生安排在专业实习教学基地的不同生产岗位上,使学生在实际的生产工作环境中锻炼和培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轮岗实践的过程中,以印刷行业的基本技能要求为基础,要求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完成相关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印前制版、印刷前检查、印刷调节、印刷品质量、模拟印刷系统等内容。毕业实习时长为6周,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任务,同时为增强学生就业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采取岗位实习和印后加工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首先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2周的书刊装订、印刷品表面整饰等印后操作技能训练;然后通过专业推荐、企业进校面试、考核和筛选等环节,将学生安排到不同企业的不同工作岗位上进行准就业岗位培训和岗位实践。实习完成后,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来完成学生的实习评价。

3.3综合实践环节

3.3.1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是结合某一门课程的主干知识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相关理论方面联系实际和动手实践能力,使之在知识结构上更清晰,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其他实践环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注重了对学生数字化信息控制和处理能力的培养,设置了数字印前技术、印刷色彩学、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色彩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四门必修课程设计,还有装潢印刷和数字印刷两个限选课程设计。每门课程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2-3个可选择的设计项目,着眼点也是为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开拓设计思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3.2毕业设计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专业理论、实践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校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最后考核阶段。为确保毕业设计环节能够有目标、有内容、有成效,教师先根据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的特点提出可行的毕业设计题目,然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利用就业单位实习岗位特点与指导教师商议确定题目。这样,不仅利于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多项工作的联动,也有利于向输送企业真正需求的、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3.4课外实践环节

课外实践环节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环节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内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也做了多方面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学术论坛,各级创新创业项目、各级“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各类竞赛项目等科技活动中,并将课外实践环节纳入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一项内容。

4实践教学中仍待改进的问题

在印刷生产数字化作业流程为基础确定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中,学生适应新技术变化下印刷行业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也有需要改进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现有专业教师的知识背景都是基于传统模拟印刷技术,对数字化印刷技术和相关生产环节认识不深,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所以要首先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践能力,专业要采用重点培养、短期培训、企业实践、聘用企业兼职等多种方法。

4.2加大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

要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印刷生产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相应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必须有专业化的实验室条件的保障,尤其是专项而有特色的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就非常重要,它既决定着本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也影响专业教师科研队伍的研究发展方向。

4.3完善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第5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如教学语音。知识方法:什么是元音字母,什么是元音音标,哪个元音字母在单词里重读时通常读哪个音标,非重读时又读什么,有哪些特殊情况。 

能力培养:根据已有知识的发音要领,能准确推测和自然地发出同类词的读音。 

注意的问题:不但要清楚每个音的发音部位,而且要注意发音时口形、气流的变化过程,使之既有分步的思想,还要一气呵成。如〔u〕这个音,口形必须有一个由大变小的过程。这样也就可以逐步做到“字正腔圆了。” 

但把握知识点仅是教学内容问题,还必须解决方法和目标问题,那就是注重实践性。注重实践性有两层意思:一是英语语法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实际操作中学习;二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这样做可使理论和实践在学习和运用两个流程中得到双向流通,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一、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英语语法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讲授语法知识不宜从抽象概念开始,而应从具体材料入手,让学生在英语的实际操作中学习英语语法知识。如英语的名词单数变复数问题,不宜一开口就讲怎样加“s”,怎样加“es”;哪些词是规则变化,哪些词是不规划变化;还有不可数名词。这样讲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应充分利用本教材的特点,从实际操作着手,把课文中出现的含有复数变化的句子,再加上一些稍有变化但可以听懂的句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讲出来,或在稍加指点的情况下做出来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做学生会感到具体易懂。 

在时态教学中,每涉及一种时态,开始我们只讲它的动词变化和有明显特征的词。比如,讲现在进行时,我们只指出有一种常用的时态的结构是be+ving形式,它常与listen,look,now,What are you doing?等词或句子一起出现,然后联系课本,联系现实生活大量地去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开始只练不讲,逐渐点滴地指一指。最后等大家对本句型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来的时候,才进行一番必要的总结。 

二、将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教英语语法知识,决不是要学生当“粮仓”,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必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当然这一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实在是太难了。我的做法是: 

首先要放开手脚,提供机遇。充分利用新教材比较贴近生活、接近实际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内容,联系课内外的具体实际,进而展开想象,不要放过每一个机会,哪怕是一个词、半句话,再加上手势,动作。只要能表达思想,就要把它利用起来。 

第6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1.1深化教学改革

开展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与研究,实现与国际贸易、报关专业等相关专业及其课程的同类实践教改同步,有利于深化高职院校外贸专业群的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1.2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开展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与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外贸实际操作能力,实现高职外贸技能型人才与外贸行业、企业无缝对接,为地方外贸企业输送更多更好的外贸技能型综合人才,推动我国外贸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3促进师资建设

开展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与研究,有利于教授外贸专业群课程的教师提高报检教学工作、报检业务实践与报检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外贸专业师资队伍的深度建设,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

1.4打造高效课堂

开展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与研究,有利于促进外贸专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更新,深入推动校企合作,提高实训场所(含工作室)的利用率,促进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适应外贸行业工作的需要。

2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设计

开展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创新教学,对原有报检实务的课程标准与课堂设计等做大幅度调整。突出加大报检技能实训比重,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以岗位技能训练为核心,通过建立若干教学模块,营造一定的工作情境,学生广泛参与,身临其境,直观教学,在岗位技能训练中适当的融入理论,以“教”、“学”、“做”的充分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2]。

2.1课程设置依据

在国际检验检疫体系中,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特殊作用和优势越显凸显,国家质检总局从2003年开始对报检员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报检员是高职毕业生进入外贸行业有力的“敲门砖”。近几年外贸企业仍然急需报检人员。为此,设置报检实务课程非常有必要。

2.2课程目标定位

报检是一项政策性、执法性、专业性、实用性、涉外性、动态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涉及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输入国家或地区有关检验检疫的规定、相关国际公约以及对外贸易等。为此,我们以高职学生学习特征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为导向,将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在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硬件的支持下,加强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岗位工作,学会办理报检业务,形成职业素养,提高工作能力。课程教学过程重视工作流程学习,注重讲、练、做一体化学习过程和实践技能考核。根据报检员岗位要求、国家对出入境检验检疫及其相关的要求,重新制订课程教学总目标与分目标,《报检实务》课程的分目标如下。

2.2.1知识目标

1)了解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体系,熟悉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工作程序;2)了解国家质检总局对自理报检企业、报检企业、报检员的各种管理制度;3)熟悉各种出入境货物、交通工具、集装箱和快件和邮寄物品等报检与检验检疫的特殊要求;4)熟悉国家有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条例(细则)、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2.2.2技能目标

1)熟悉出入境检验检疫流程,正确使用《法检商品目录》;2)制作进口货物报检所需外贸单证,填制《入境货物报检单》,办理进口货物报检;3)制作出口货物报检所需外贸单证,填制《出境货物报检单》,办理出口货物报检;4)办理与报检岗位相关的其他业务,如办理报检单位的登记与报检员注册,申请开通电子报检业务,办理有关企业与产品的审批、注册、备案、质量许可等相关岗位工作。2.2.3素质目标1)培育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2)养成善于动脑、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习惯;3)养成及时了解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学习习惯;4)培养善于与客户、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打交道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时处理与报检有关的突发事件。

2.3课程内容选择标准

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是依据报检员办理报检业务必须具备的报检基础知识、专门知识和岗位要求。学习情境内容的选择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根据办理报检业务岗位的需要,融合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对实务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的要求,创设4个学习情境:出入境食品报检、出入境动植物报检、出入境机电产品报检、出入境其他货物报检。

2.4总体设计思路

《报检实务》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经过实践调研,考虑教学可操作性,收集适量的综合实际业务,以报检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业企业需求、全国报检员资格统一考试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报检教学经验为依据,以学生从认识出入境检验检疫到学会办理具体报检业务为主线,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习单元,进行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等“教、学、做”一体化的岗位行动导向实践教学,科学合理的编排岗位工作情境,形成单元情境教学模块。本“教、学、做”一体化岗位行动导向实践情境教学,以出入境货物报检程序(准备报检单证电子报检数据录入现场递交单证联系配合检验检疫缴纳检验检疫费签领检验检疫证单)为载体(如图1所示),以完成出入境货物报检工作任务为岗位行动导向,通过营造出入境食品报检、出入境动植物报检、出入境机电产品报检、出入境其他货物报检四个单元的学习情境(如图2所示),让学生带着岗位行动任务,自主完成每一岗位行动任务内容的学习,学完后引导学生做,再让学生独立做,最后总结学生独立实操的反馈情况。具体教学过程由“行动任务+操作指南+操作示范+独立实操+操作反馈”(即:“做什么+怎么做+教你做+你来做+成果展”)五个环节构成,其中:行动任务:即“做什么”,以出入境货物报检程序作为载体,为学生在本情境学习设计典型岗位工作行动任务,让学生带着特定的岗位任务进行探索性自主学习。操作指南:即“怎么做”,为学生完成特定工作提供简洁详实的理论参考资料,学生精读操作指南对其完成相应的岗位工作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操作示范:即“教你做”,在课堂上,教师手把手教会学生完成某项具体的报检岗位工作,“教”与“学”几乎同时进行。独立实操:即“你来做”,让学生独立完成与操作示范里类似的某项岗位工作,以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总体效果,力求为学生探索性学习起着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作用。操作反馈:即“成果展”,主要让学生展示独立实操的成果,通过学生互评与老师点评,及时总结学生的反馈信息,让学生养成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这个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上课时不必把五个环节划分得很明显,为了节省时间,有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所以展现在课堂上体现更多的环节是行动任务、操作示范、独立实操,即:做什么+教你做+你来做。

3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实践证明,报检实务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面临很大的挑战,主要是师资、实训场所、实训素材与实训资料等问题。

3.1师资问题

教授报检实务的教师,不管是从国际贸易专业等经济类专业教师中培养,还是从外贸企业转来,都必须具有丰富的报检业务实际工作经验,而不是停留在外贸行业大类的工作经历上。如:表面看起来办理报关与办理报检是业务相似的工作,但是如果只做过其中一种业务,那么另一种业务的具体操作就有可能不会做,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因此,教授报检的教师,仅有外贸行业大类的工作背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丰富的报检业务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专业方面的游刃有余。

3.2实训场所问题

我校国贸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同类高职院校中是比较全面的,实训室分类与岗位分工很细,各种软硬件设施品种比较齐全,但是要上好一堂报检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课,还得在实训室上“备课”,如:要处理好实训室大小与学生数量的匹配问题、实训设备与实训内容的契合问题等。

3.3实训素材与材料问题

第7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护理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存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探索出适合于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护理专业是基础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为此,采用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2.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专业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这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护理教学仍然以教师课堂讲授和实训教学为主,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被动的“灌输”对象来进行培养的,教师往往过多地强调其接受性而忽视其能动性。由于许多学校没有建设实训基地,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的学校并不多,能让学生去医院见习的也不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梳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实践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仅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更是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2.3是运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

护理专业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员为目标,属于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保障,可以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上更为严格。

2.4可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

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通过让学生在医院进行毕业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更是为学生和医院创造了相互了解的平台。因此,通过建立与护理行业发展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3护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保证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质量,我校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省级财政重点资助的专业实训中心。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的建立和成功运行,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保障。校内实训中心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紧紧围绕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来进行,以实训教材的编写为主线,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例如,在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以疾病护理过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行完成整个护理程序等开展实训教学。

3.2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体系的建立

教学见习体系的建设以附属医院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临床见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启发及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实践、沟通协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自觉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3.3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而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笔者将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和保障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3.3.1加强校院交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我校多年来一直与多家“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如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这为组织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3.3.2完善毕业实习体系的机制和管理措施

学生到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时间定在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到实际工作岗位实践的基本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是保证毕业实习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毕业实习采取医院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等。应根据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由学校教师与医院临床一线专家共同负责制订和编写实习计划。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岗位训练和操作,全程跟踪学生的毕业实习,并将医院作为护理教学的实践场所,结合医院的实际护理操作流程讲解专业知识,以拓展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完成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再培训。

3.3.3建立毕业实习的考核评价机制

第8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目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自身品牌文化的建立,城市景观的建设以及部分商业文化区的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广告媒体的发达和多样化更是充斥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和空间,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城市视觉艺术的重要部分。这样的背景下就使得社会对于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就是我国充分重视创意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发展,并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制定了“文化强国”的发展策略和目标,而我国地方政府更是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提升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并制定了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但是文化产业想要真正获得发展,关键还是文化产业的设计人才。当前我国广告设计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设计人才的培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大部分城市都存在着广告设计人才无法满足设计岗位需求的现状,广告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更是很难满足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做好高校广告设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2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式

2.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教育目标

做好广告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首要的就是要做好教师观念的更新,要求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师能够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多样化的教学观念,并结合时展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全面的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并能够针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具体的做法就是首先是在了解学生认识程度和规律的基础上,做好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工作,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广告设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广告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和创造思维,进而提升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更新教学形式,改善授课方式

在整个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要能够做到针对市场对于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确定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我们在广告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市场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调整和规划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广告设计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在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更是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广告设计实践水平,同时在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工作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将传统的师傅和徒弟的关系转变为设计师与客户的关系,这样一来就是需要设计师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设计作品的展示,进而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令客户满意的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2.3制定考核目标,开展特色教学

在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革新过程中,制定出相应的考核目标至关重要,传统的考核目标还是凭借学生广告设计作品去衡量一个学生广告设计水平的高低,这样考核的方式和标准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素质起不到任何作用。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广告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广告设计应具备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这样就需要我们制定新的考核标准,除了对学生广告设计作品进行打分外,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广告设计学习中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设计实践能力,最后根据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巧、日常实践三项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采用这样考核和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技巧和实践三者进行紧密的结合,进而推动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4采用与大学生广告赛事相结合实践教学方式

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广告设计类似的比赛也层出不穷,其中针对大学生举办的广告设计大赛更是比比皆是。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广告设计能力就需要教师在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能够与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的命题相结合,为学生布置一些广告设计命题,并将比赛内容和其他参赛获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了解企业对于广告设计的需求和广告本身带有的商业性质,便于学生全面的掌握广告的本质和核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广告设计学习的效率。

3小结

第9篇: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一)实践设备改善近年来,大多高等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师资力量都在提升,并会外聘经验丰富的舞蹈者进行校内讲座或授课。此外,不少高等师范学校为改善学生实践环境,逐渐修建或改建功能齐全的舞蹈排练厅、练功厅等。

(二)归入必修课程许多高等师范学校已经将艺术实践安排为必修课程,并设定了专门的学分,归入学生档案,这样较强制性地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与教学质量。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学一般将艺术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并不断为学生建设、提供多元化实践环境,培养多元化舞蹈人才。校内实践包括有日常课上的节目排练、特殊节日的文艺汇演等形式,还有组织学生参加讲座、大型舞蹈演出进行观摩等形式。此外,高等师范学校还可以联系校外实践基地如社区、部队、企事业单位等文艺演出,让学生学会以合宜的情感在不同的表演场景创新出更加融合于现场的表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舞蹈艺术,并能发现每个学生特长,培养出适应不同市场的多元化优秀舞蹈人才。

(三)开展艺术实践遇到的问题开展艺术实践是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育开放性的重要体现,是舞蹈教学的改革。然而在改革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高等师范学校艺术实践课程的实施未能进行严格的规定,以至于艺术实践活动在开展期间部分专业要求会有限制,不能面向所有学生;目前高等师范学校艺术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高年级而非长期性,使得低年级学生不能尽早地培养实践意识;目前的实践活动还不够有组织性,大都较自由,以至于一些学生会因艺术实践活动的排练或演出而耽误日常教学课程,甚至有学生借此理由而逃避课程,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艺术实践对高等师范学校舞蹈教学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1.实现舞蹈教育的多元化艺术实践是在理论的前提下,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学习舞台经验。通过不同场景场合的舞台实践来锻炼和展现理论课程中习得的技能和知识,在表演过程中熟悉熟练运用艺术创作、编排及表演的各种技术,并熟谙演出的各个环节,将自己融入到正常演出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2.开拓创新思维和能力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观众,要想将作品更准确地到达观众心中,就需要对原先的动作、招式甚至表情都要做出合适的改变。在此过程中,旧思想、旧见解就会被打破,从而创作出更具活力更具魅力的成熟舞蹈。艺术实践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场景,积累丰富的现场经验和方法,锻炼更多技能和表达感情的方式,自我创新出更具穿透力的表演表达方式,提高创新思维和技能应用能力。

3.提供新型舞蹈教学理念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肢体语言和韵律的结合来体现艺术特性,是在人文科学性质上的理论的梳理和构建。通过艺术实践来进行舞蹈教学,不仅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技巧,老师还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发光点和不足之处,尽早尽可能更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长处;发现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此不断提升舞蹈教学层次,扩充教学内容。

(二)消极影响除上文中开展艺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外,过多的实践活动会使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一方面,这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但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在没有建立足够坚定的价值观、人生观时更容易被不利因素所诱惑,从而对正常规律的校园课程、活动及文化产生抵触心理,甚至误入歧途。这则需要指导老师做好指导和引导的思想工作,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帮助和关心。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