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施工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道路施工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必须要将准备工作做到位。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图纸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掌握合同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会审图纸要严格,充分熟悉和了解技术交底和施工工艺。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勘察,达到全面了解现场实际情况的程度。
(2)一项工程的参与方一般比较多,要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好,还要明确好监理流程。
(3)受到市政工程城市道路的复杂性的影响,多种管线施工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需要和施工单位积极联系,达到有效配合。还要实现施工计划的科学化,从而有条不紊的计划施工工序和时间,使各项施工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2施工技术
2.1路基处理
(1)进行测量放样,并设置道路红线,清除道路上存在的杂物和垃圾,填筑路基时切不可使用腐土、垃圾、淤泥等。
(2)排水沟的挖掘工作要以一定的规范要求为准则,还要将水系引入沟中,是为了降低地下水位和地表含水量,杜绝在路基中产生积水。
(3)应按照设计断面并采用分层填筑的方法进行填土路基的填筑压实,分层填筑的厚度要与压实机械功能相适应。压实度是否达到要求,要以压实标准来衡量,压实时还要依照一定的顺序,以便保证压实的均匀性,实行相关的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还要定期检查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而保证压实质量。
2.2石灰土基层处理
(1)要选择恰当的机械设备对要检测的土基进行碾压。碾压时,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大多是土过于干燥或过于湿润、表面不结实、比较松散等,针对上述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例如适量的洒水,换土、掺石灰等,然后测量放样,还要保证测量放样的准确度,做好标记。
(2)要以正确的方式来施工放样,并在路基上再次设置中线。进行水平测量,并按照要求要标高于道路两边。
(3)在石灰土整型时,宜使用人工整型。然后以实际情况为标准采用推土机进行碾压,还要结合实际测定的压实系数判定纵横断面标高,挂线以相关标准为准。整型的过程中,为防止受到干扰的可能性,应禁止车辆通行,还要清理粗细集料窝。
(4)完成整型后,还要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使其能够在一个最佳的含水量水平线上,再应用轻型的机械设备对其进行1-2遍的稳压,再应用重型机械设备进行碾压,注意要采取由两侧向中心的碾压的方式,两段接缝的地方是也格外引起重视的,要反复碾压5-6遍,检查压实度,倘若压实度不够,就需要继续碾压,达到标准程度才可算结束。
(5)要做好接缝处理工作,并采用对接形式进行搭接部分的接缝工作。摊铺、碾压完成后,要在养护时间内保持潮湿状态,只有洒水设备才能在其上运行。
2.3沥青封层
(1)沥青规格要以设计标准为准,用量大约是每平方米一千克,吸油时要采用干燥、清洁、没有杂质的石屑,这样强度与耐磨性都能够达到标准,还要确保集料也在标准的范围内。
(2)在施工沥青封层时,要使用沥青洒布车,用量应在每平方米一千块左右,从内到外沿路基纵向匀速喷洒。要以实际要求为准在沥青分层喷洒后撒布集料,要运用层铺法的施工要求来对下封层进行撒布集料。在石屑撒布后采用轻型碾压设备静压2遍左右,保证碾压的平稳。碾压完成后,应对交通进行短时间的封闭,并且还要在一段时间内控制车辆行驶情况和必要的养护管理。
2.4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和碾压
混合料卸车后,要及时的按照一定顺序摊铺,应保证摊铺厚度和松实度在一个水平线上,并且级配均匀。还要对油温进行必要的检查,温度适宜才能碾压,工程的实际需要是碾压设备选择的根本和前提。石油沥青碾压时温度应不大于140℃,最终温度应大于65℃。碾压的方式是由路边向中心,速度应保持在25-30米/分之间为宜。一次碾压后,要检查路面,如果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
2.5人行道
(1)施工前要整平基底,选择适宜的机械来碾压,如果出现松散、起皮,要进行及时解决,还要保证基底密实度大于90%。
(2)人行道路板铺设。准确测量控制点高程,并进行挂线,路板铺设时应对其位置和高程随时检查。卧浆法是铺设人行道路板经常会采用的方法,要保证路板铺设后表面是平整的,不会产生松动,还要尽量的确保人行道路板达到美观。铺设完成后要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3排水施工技术
3.1施工测量和沟槽开挖
(1)施工测量。依照设计图纸来施放管道中心线,还要确认检查井位置。以实际测定的地面高度为准来确定槽深和上口宽度,使用石灰线对管道和检查井的开槽边线进行放出。
(2)沟槽开挖。要将警示标志设立在沟槽两侧,还要以沟槽的深度、土质、地下水等具体情况,在开挖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说明技术和安全交底。机械设备是沟槽开挖主要要借助的,同时还要减少机械挖槽对土壤的破坏程度。沟槽开挖时,槽底绝对不能存在积水,还要在沟底开挖排水沟和集水坑。
3.2雨水管道基础及安装
(1)开槽施工。放线要以此为基准,这是为了能够良好的控制安管中心线。管子安装后,应该使用干净的石块将管子固定好,还要将管座及时做好。
(2)顶管施工。要使用水泥平衡施工来进行管道施工,减少施工路面发生开裂、下沉的可能性,将沉降点设置好以便于监测。管道施工完成后,以施工要求为准进行工作井、接收井内管道的施工,再进行窨井砌筑。
3.3沟槽回填
人工沟槽回填是一般情况下会采用的方法,道路设计相关要求是应该作为参考的。此过程中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密实度试验,密实度需要达到设计与规范标准。
4结束语
主要包括:石料、水、钢筋、水泥。
1.1石料石料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选取粗集料时,要对石料硬度、含泥例和石料粒径有着全面把握。在物理要求方面,要选用硬度较高、石料半径小于10mm、泥例小于1%、强度在3级以上的碎石料;在化学要求方面,硫酸盐和硫化物的含量不能超过1%,从而满足规定比例、清洁程度、耐用性和强度的要求。石料的性能对于混凝土路面的最终性能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在挑选石料时,一定要提前对石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较为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其性能,明确石料是否满足使用要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石料的几何外形对于混凝土的性能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碎片状的石料会降低与水泥的粘力,过多的使用会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年限,所以要严格控制不同几何外形石料的比例,尽量选择卵型石料。在拌合现场,验方员决不能允许不合格的碎石进入拌合现场,要对每一车碎石都进行严格把关检查。
1.2水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对于混凝土性能有着直接影响。用于混凝土拌合、集料清洗以及养生的水不能含有有机物、盐、碱、酸、油等物质。盐碱地、受海水侵蚀的以及浑浊的河沟水因为含有较多的无机盐,不能用于混凝土施工,而饮用水可以。
1.3水泥要严格管控施工用水泥质量。每一批水泥进场前,都要严格检查产品合格证、化验单是否合乎要求,同时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分析与检测,不合格的水泥坚决不能进场。要注意的是,不能单方面的依靠供应商提供的质检单据,施工方应该随时对使用的水泥进行检验,防止不合格的水泥投入使用从而影响工程质量。要坚决杜绝使用那些经常换标号、出厂已经3个月以上、结块、出炉不满3天的水泥。
1.4钢筋无论建设何种建筑物或道路,钢筋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钢筋的质量有好有坏,对于选用的钢筋既要查看出厂合格证明,也要进行性能测试。发现不合格的钢筋,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对已经使用其铺设的路面重新加固,为保障路面质量,对使用的钢筋必须经常进行测试和检验。
2施工工艺
2.1道路底层标高和基层平整程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道路底层标高和基层的平整程度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以保证道路面板的厚度均一。如果不能有效确保控制底层标高,那么道面的厚度就会因此出现厚薄不一的情况;而如果基层平整程度达不到要求,那么道路就会呈现高低不平的状况。基于以上原因,所以要对这两个因素实行严格管控。这需要施工方和建设方的共同努力,联合监督。以确保杜绝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
2.2路面混凝土配合比例混凝土配合比例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后混凝土的强度大小。在施工前要对路面混凝土配合比例进行设计优化。在日常施工过程中,每天要进行1次以上粗、细集料的含水试验,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当天的气温、空气干燥程度进行投放水量的调节。碎石投放误差要控制在±3%以内,砂投放误差要控制在±1%以内。为此,混合前砂与碎石必须称重以保证混合比例精确度。
2.3混合料的运输及摊铺运输混合料要选用载重15吨以上、配备遮雨的保温篷布、车的删板和底面要衔接紧密的自卸货车。在运输混合料之前,要对货车货箱四壁涂抹油水混合物,要求涂抹均匀干净,以防止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与车厢内壁和底面发生粘连。在将混合料装入货车的时候,搅拌机应该分批次放料,最好为单数次,每次放料都放在车厢的不同位置,以保证粗细料分布均匀。进行混合料摊铺施工的时候,需要保证有3辆以上满料运输车在前等候卸料,从而保证运料和摊铺配合协调,快速进行。运输时混合料要用蓬布进行覆盖,以防止热量散失,影响使用。
2.4摊铺混凝土模板安装正确,拉杆和传力杆正常是摊铺混凝土拌合物的必要前提。模板基层表面要保持清洁,并均匀洒上适量的水,破损的模板要修复完整才能使用。要有专人负责混凝土卸料,使拌合物摊铺均匀。如果拌合物离析,应当迅速搅拌均匀,切忌加水。
2.5振捣和整平饰面混凝土拌合物摊铺均匀后,可以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棒、振动粱配合振捣成形。要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有层次地进行振捣。先用插入式粗略振捣,插入式振捣以混凝土表面气泡和泥浆消失为准,每次振捣时间不低于30秒。振捣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碰到模板和里面的钢筋。然后用平板式全面振捣。全面振捣完毕后,再把混凝土整平振实。最后还要把振动梁放在模板侧边,振至混凝土表面砂浆平整均匀。整套振捣操作要反复多次,以达到振捣振实的效果。振捣振实以后的混料要使用滚杠整平。一般要求整平3次。首次整平采取先短距离推滚的方式,第二次和第三次采用长距离拖滚的方式。滚杠整平后,用抹面机整平抹面,最后用抹刀将抹面留下的痕迹抹平。
2.6养生与切缝要保证道路坚固持久,整平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养生。通常情况下采用湿法养生,即使用草袋、麻袋、土工布、养生膜等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全面覆盖,覆盖物的底部要始终保持潮湿。养生过程一般持续14~1l天,前7天尤其重要。为降低因气温、空气湿度等因素导致的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混凝土道路都要进行切缝施工。切缝的选择时机非常关键,一般混凝土浇注完成后36~48小时为最适合切缝的时间。这时切缝不会破坏混凝土路面结构和最终强度。如果切缝时间过迟,一方面混凝土强度过高致使切缝困难;另一方面水泥收缩容易产生细小裂缝,对最终强度产生负面影响。切割机锯片的选择也很重要,最好选择金刚石锯片。要保证混凝土道路路面的质量,就必须谨慎对待胀缝的切割。在施工时,要在胀缝两头做明显的标志,防止发生错误切割,以保证行车的时候道路不会发生破裂现象。
3工艺创新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操作,技术人员总结出以下几个新方法可有效提高路面质量。
3.1在拌合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沥青乳液可以有效提高路面耐久性并防止开裂。
3.1在路面施工时加入粉煤灰可以降低干缩值。灰量控制在10%~20%,对于提升拌合料变形能力、延缓凝固时间、增强抗冻性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道路施工;路床;基层;面层
在对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监督管理中,体会到城市道路的质量主要涉及道路的平整度、强度和刚度,如果在路的每层结构施工前,做到事前研究该层施工时应控制的施工要点及技术措施,实施起来,效果就比较好。
近年来,城市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影响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因素很多,较难控制,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下面对道路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中对道路工程的路床、基层和面层三层结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一、土路床
道路施工的基础工序,对土路床的施工要点,要事前研究明确。
1.踏勘路基土和土源:路基土分布状况和用作填筑路基的土源要踏勘,并要取土做物理力学和重型击实的试验,确定路床用土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要采取加强土路基的措施。
2.测量放线控制:①确认操作人员和仪器是否合格;②复核测量成果,确认测量结果是否合格,测量标志保护措施是否得当;③保管好纵、横断面的有关数据,以利于工程计量。
3.场地清理做到三个确保:①将场地可用土和无用的垃圾、耕植类土分开,并分类堆放,确保路槽有合格的土壤;②路槽开挖应预留碾压厚度并重复校核测量放线成果,确保路床高程和平整度;③展现路槽全貌,制定路床碾压方案,确保路床的压实度。
4.路床碾压和隐蔽工程施工:①路床碾压。先用12~18T压路机碾压一遍,验证路床碾压方案,并找出路槽隐患进行特殊处理,确保路床和基层质量;再用18t压路机进行正常碾压,根据轮迹状况,结合环刀试验,确定路床是否合格;路床施工完毕,应进行洒水养护或覆盖养护。②隐蔽工程施工。路床下个别隐蔽工程需要结合勘探和现场查明情况,待路床碾压合格后按照隐蔽物的处理方案进行施工,避免该处下陷影响基层质量。
二、路基及土方质量控制
路基及土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路基局部沉陷、边坡滑塌、路提失稳、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下陷、超挖、扰动、放坡不到位。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控制、不密实、表层不平整、不均匀下沉、土的含水率不控制。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水准标高放到现场并经复验。原有管线以及邻近建筑保护落实后。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格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碾压。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控制基底超挖。复测基底标高。验收基槽质量。特别防止超挖土处的回填土。
(2)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挖除杂草、树根,清除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和垃圾,并对软基进行处理,对原基底进行压实处理。
(3)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同时要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土方路基及沟槽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同一水平层应采用同类材料,不得混填。出现路基弹簧土时,应将弹簧部分挖出晒干后再回填。
(4)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坡顶、坡脚要开好排水措施。河道、鱼塘地段的确良路基应设边坡防护。
。
(5)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要控制填筑速度,不能太快。回填土中严禁夹杂大块干土(>50mm)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程序分层压实。缀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回填下一层土,严禁一次堆填表面振压。
三、路面层
1.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要求。开工前对拌和场地、机械进行确认。开机前一是要对基层测量成果进行复核;二是要按设计面层厚度对中心桩和边桩进行测量放线,边桩按5m/个设置,弯曲段加密设置;三是拌和场地进料前应进行硬化;四是要对强制式搅拌机的上料机具按配合比进行标定、试车确定搅拌机情况和对配合比进行局部调整。浇筑过程中应控制如下几点:监理人员要旁站搅拌工序——控制上料、上水和搅拌时间,确保拌料均匀,按施工规范要求随机测试坍落度,并制作试块送检;控制混合料运输过程——确保混合料不离析、不泌水、不漏浆;卸料——要在横断面和纵向上均衡连续卸料,宁早勿晚。加强交通管制,亦是避免早期断板的一个重要措施。
2.细部处理包括纵缝边缘处理,对已浇成型的板块切齐边缘后再浇筑相邻板块,保证纵缝直顺,边缘整齐。浇筑时不得污染已成型的板块,保证路表整洁美观;及时填注缩缝、胀缝,避免渗水和硬物落入;各种地下管线检查并处理,井口四周按设计要求加构造筋予以补强,井框安装就位与混凝土摊铺同步进行,以保证井框边缘井面强度与混凝土板一致,井面高程与路面一致。
以上措施可避免或减少混凝土板被挤碎、施工缝边缘破损、唧泥和动胀破坏等病害的发生。
3.沥青混凝土面层。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厚度一般均<15,沥青混凝土本身强度无法克服基层反射裂缝。仅能通过提高基层质量,减少基层裂缝的产生来减少面层反射裂缝。对基层质量控制要点已做过分析,现对提高沥青面层的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的途径和控制要点提出如下意见:①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3层或2层路面中至少有1层I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降低混合料的孔隙率,提高沥青路面抗疲劳能力,减少面层裂缝;②要求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减少横向接头;③制定科学的碾压方案,提高面层的压实度,减少表面裂纹,提高面层寿命;④推广采用改性沥青和SMA路面结构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抗裂缝、抗衰老能力。
总之,影响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动员各方力量,实行综合管理,以确保城市道路工程的高质量。若达此目标,则城市道路工程质量较差的难题将得到圆满的解决。城市道路的多功能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也只有这样,城市道路工程才能实现“让政府放心,令市民满意”,同时必然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阶段性。为了更有效的对项目进行管理,通常将一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项目选定、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每个项目阶段一般都以一个明确的阶段结果结束,项目不同阶段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一些重要阶段的结束一般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才能确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这就被称为关键节点管理控制。
(2)创新性。项目的独特性的特点决定了创新性是项目管理的必要特征。不同的项目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因为这些不同的存在,创新性的特殊方法才有贯穿到项目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必要性,这是成功实现项目管理的关键。同时,要提高项目建成后的竞争力,项目管理也必须要有创新性。
(3)复杂性。项目资源环境及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项目管理的复杂性。项目的复杂性是由项目的多个部分构成,运行过程中跨越多个组织,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等决定的。在项目工作中,通常没有可以借鉴的以往的经验,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出现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在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内把来自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经历的人员有机的整合,为实现项目目标,较为严格的约束在成本、进度、技术技能等条件下。
(4)独特性。独特性是相对于常规的行政管理而言的,也不同于一般的生产管理,由于项目管理任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它也有自己独特的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系统存在很大不同。而在工具、技能、知识和方法等方法和原理的运用方面,项目管理活动与其它管理活动的也有所不同,充分显示了它的独特性。
二、我国道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不足,在实际运用中也不是很完善,而且随着时代信息化的不断的发展,道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薄弱、知识体系不完善
我国关于现代项目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开始。丁士昭、成虎、尹贻林、翟丽等资深的教授学者对项目管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推动我国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为我国项目管理在建筑、工业、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仍不够完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还需要向共性化进一步发展。
2.项目管理人员意识淡薄
目前国内大力倡导实施项目管理,然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都相对较低,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也处在被动接受阶段,没有真正的理解、接受并运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价值管理、风险管理等具体的项目管理内容意识较淡薄。
3.未足够重视“人”的因素
从1987年在全国范围推行项目管理法施工开始,其在建设工程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进程,但在这个过程中,过分强调对材料、机械设备等“物”的管理及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目标管理,而对项目参与者即“人”的管理缺乏重视,使“三超”现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让项目管理人员很难全盘把握。
4.对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力度不够
道路施工单位与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存在众多的不同点,道路施工单位实行建造合同准则后,需要对其成本核算进行调整,道路施工单位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差异明显。
二、道路工程施工单位的成本核算方法
(一)明确目成本核算的对象
成本核算问题最核心的错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成本核算的对象。为解决道路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通常,可以将成本核算划分为以下类型:道路工程中,尽可能将规模较大的主体项目进行细分细化,以分部工程的方式对道路工程的成本进行核算。比如路基工程,应当将对各独立绘制的施工图纸所对应的工程视为进行成本核算的对象。对于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工程,应当将其细化为若个项目,分别将这些细分项目视为道路工程成本核算的对象。道路施工单位负责建设的工程项目,其施工应当在同一个地方进行,此外,该项目应当采用的结构类型应当与整个道路工程结构相一致。若道路实施工程的开工日期与竣工日期较为接近、工程量小,则应当将类似的施工单位进行联合,在成本核算中,将这些小项目当做一个整体对象来进行成本核算。采用“单机核算”形式,以道路工程中的每台施工器械、运输设备为对象,对其进行成本核算。首先,道路施工单位需要设置一个独立于施工机械、运输设备的、能够进行核算的机械项目,运输企业将其内部的施工器械、运输设备进行统一运作,将不同的施工机械与运输设备的种类,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二)确定道路工程的成本核算项目
道路施工单位设置了进行独立的器械项目与运输部门,用该施工单位内部的机械、设备等进行道路工程的机械作业与施工。道路施工单位的成本项目主要由燃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维护折旧成本、动力成本以及其他的一些直接成本或间接成本等构成。
(三)合理设置和使用成本核算项目
道路施工单位通常以工程费用的用途为项目设置依据。这种项目设置方法能够对各项费用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实现工程费用更好的归集。确保在进行不同的成本项目设置及使用“工程施工”科目时,不会出现错误及其他问题,制约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精确性与有效性。
(四)严格施工单位的成本核算程序
在会计期末阶段,道路施工单位务必严格以《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规定为施工标准,以建造合同准则为依据,对合同的收入及其合同费用进行核算与确认。《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规定、建造合同准则及相关规范等都使得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程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际的成本核算程序中,增加了合同总成本计量的程序,将道路工程的施工进度纳入为核算的内容,此外,还应当对当期的合同收入与费用等内容进行认真核算与严格确认。
(五)优化各项费用的分配
对道路施工单位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在于对道路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支出费用进行全面的集合与合理的分配,科学统计、精确计算其他产品或工程其他方面的成本,对工程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充分了解,优化配置道路工程中的人、财、力等各项资源,实现投入的最小化与效益的最大化。
三、做好道路工程全过程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
(一)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核算方法
1、形成完善的设计方案评价制度对优选道路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积极创新和深化改革,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尽可能量化道路工程设计方案的技术评价指标和经济评价指标,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的评审意见,应当对其进行加权处理,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真实有效依据,确定优秀的工程设计方案。2、严格设计概算与施工图预算得到批准的设计概算是控制工程建设投资、编制工程计划、控制成本核算的主要依据,能够实现对施工图设计的限额控制,实行道路工程投资包干的重要依据。3、严控初设阶段设备、材料费一方面,根据公司价格定额中心网上的指导价格与公示价格,对设备、材料价格进行审查;另一方面,以互联网站,例如中国建材在线、中华商务网、机电报价网等多家网站的价格及厂家报价为基准,对设备、材料价格进行审查。在网上进行设备、材料的价格查询时,应当注意对比同型号、同规格、同品种价格,否则,审查是无效的。对于主要参数相同、次要参数有差异的设备、材料,可以将其作为为参考,进行相应的折算。在设备、材料的选择中,应当做到货比三家,尽可能选择质优价廉的建材与设备。在设备、材料的审查中,同样需要做到货比三家,至少应当获得两家及两家以上制造厂商有竞争能力的报价。获得有竞争力的价格。
(二)道路工程实施阶段的成本核算与管理
在道路工程的施工阶段,对造价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在此阶段,想要节约投资,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较小,但其更重要的环节,其实就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也就是道路工程的总投资,所以,万万不能松懈于在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建设单位更应该在道路工程施工阶段主动加大造价控制的管理以及对合同管理的力度,做到不要忽视每一个步骤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才从根本上降低投资成本。
(三)道路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核算与管理
道路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其中包括招标文件以及投标报价、合同、施工图纸会审记录等等。针对不同标段以及合同的界限范围来进行清算,以免造成清算结果的重复;在清算中,结合竣工图以及变更洽商纪录,如果在清算过程中,对已变更洽商纪录进行整理估价,只需要对其结果进行确认和落定,不需要再次进行清算,因为它不会对实际的投资产生过大的影响。将招标文件以及合同规定相结合,从两者各部分条款相互比照的情况下,包括对设备材料的暂时估价以及对暴涨暴跌的材料,统一进行清算,避免两者在合同条款上出现较大的分歧,也是避免日后的成本核算在项目工程中出现问题。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的隧道桥梁建设工作也开始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在隧道与桥梁的路面施工过程中无法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建成通车后经常会出现大量的交通问题,这些问题也为当下的公路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隧道桥梁的路面施工中主要存在的主要的质量问题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纵向裂缝、局部坑槽角隅破坏以及纵横缝两侧啃边等,这部分问题会出现的原因在于施工人员在进行路面的施工工作之前并没有对公路或是隧道周围的环境进行仔细的、全面的评估,致使工程结束后由于外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引发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另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或是在施工中质量检测人员没有认真工作,在检测的时候有很多的地方没有被检测到,在施工的现场又很难发现问题的存在,致使在工程结束后桥梁或是隧道在真正的投入使用后才能够明确质量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同时,一部分的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地点是比较偏远的地区,在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以后,无法快捷、及时的将问题解决,这也为路面交通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如何对桥梁隧道的路面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1)施工前期的具体准备工作。大部分桥梁隧道的建设工作是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方,在进行建设的时候,要实际考虑到当地的施工工作的展开方便与否,重点是要对具体的施工对象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预计当地的地势等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设计出遇到那个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隧道桥梁路面的具体施工方案。在实际的施工前,需要进行准备的另一项工作是对于工程中所要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进行相应的检测,对于路面施工工程来讲,原材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将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控制好,那么,极有可能对整个工程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在对相应的原材料进行检测的时候,要注意原材料的具体数量是否达到要求,确认原材料的质量是否能够符合工程的施工要求,如混凝土的成分配方科学与否、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各个配方的比例问题以及所使用的浇筑或搅拌方法是否科学等等,在施工中,还要按照相应的要求为施工人员确立严格的施工方法,还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他们是否按照方案设计中的要求来进行施工。
(2)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首先要注意的是对混凝土的质量管控,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结构组成十分简单,它是由水、水泥以及砂石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这几种材料都是十分常见的,然而,在桥梁隧道的路面施工中,对于这些材料的选择方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例如,对于其中的砂石,它的要求是砂石中的氯离子的含量不能太高,且砂石的粒径要在4.75到40毫米之间;它对于水的要求是不可以使用含有大量外加剂、有机物或是化学物质的水。在选择水泥的时候要使用质量可靠的品牌,禁止使用已经过期的产品。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的时候,在施工前需要明确混凝土的配置方案,这种方案要科学合理,要根据当地具体的施工条件、施工环境以及隧道桥梁的具体强度要求进行设计,之后要得到一个科学有效、经济合理的配比方案,在工程的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这一方案来进行施工。第二,要注意对路面施工所使用的施工工艺进行控制。在隧道桥梁的具体施工过程中,路面路基的具体施工质量是这一个工程质量的重要部分。路面路基的施工工程是一个层次较多的过程,它要求施工中的每一步都要对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例如,在路基实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前,需要对其中的坑洞进行填充,要使用高科技的设备对路基中的底层构筑来实行衡量,对施工对象四周影响操作的障碍物进行清理,最后再进行分层次的混凝土浇筑,从而对整个路基的密实程度进行保障,为工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市政道路监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监理制度在我国发展比较晚,而且受到了经济发展体制的限制,导致监理市场出现了不规范的问题,使得市政道路监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及时解决。
1.1业主选择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任何工程项目进行施工都必须有相应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才能进行施工,这样就使得一些监理单位为了获得监理权在监理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了暗箱操作的问题,导致监理市场出现了不规范以及不公平竞争的情况,最后导致监理市场出现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比较薄弱,对监理市场的正常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相关人员主观意识的影响,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不正当竞争的影响。
1.2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本身存在问题
监理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监理单位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很多的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必要的质量检测设备和试验设备,并且在监理人员素质方面也存在着水平不高的问题。在监理队伍中,监理人员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的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图纸并不是十分的熟悉,对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施工程序也不是很了解。其次,监理人员在工作中对合同管理也存在着了解不全面的问题,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责任心不强的问题。监理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出现了可靠性程度比较低的问题,对工程质量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监理人员在年龄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就直接上岗的人员,对监理工作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3监理费用不合理和监理工作存在片面性
工程监理的费用通常都比较低,这样就使得很多的监理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缺乏必要维护和更新监理仪器的费用,因此,经常会雇佣一些素质比较差、工资水平比较的人员进行工作,对监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在监理过程中也出现了对工程质量监理进行重视对进度以及投资监理忽视的情况,导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期延长费用增加的情况,对施工企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和监理费用
2.1对监理工作人员的组成以及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这样能够对监理队伍的现况进行改变,对监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提高,对质量管理进行强化,在选择监理人员方面,可以对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进行重视。首先,要选择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同时,在政治素质以及职业道德方面也要非常高,同时,在技术水平以及管理能力方面都要进行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次,监理组织结构的人员要能够对相关的合同法规进行掌握,在工作中要表现出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公正无私的品质,这样在工作中能够避免出现舞弊现象,对工程的质量能够进行保障。最后,要逐步对监理队伍进行扩大,对外聘人员可以进行逐步的取代,这样能够使监理队伍逐渐变成一支真正的正规军。要对在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道德培养,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在监理工作中能够更加的树立榜样,对监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养成非常有帮助。公路建设中一般都是实行三级监理制度,在监理方面不同的人员负责的工作范围不同,监理部门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的监理执行机构,应该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同时,在分工方面要明确,对责任要进行划分,对监理、业主以及承包商之间的关系要进行很好处理。
2.2监理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对监理费用进行适当的提高。
监理费用的提高能够更好的促进监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专业人才进入到监理行业中,对监理水平的提高也非常有利,同时也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3结束语
关键词:隧道施工;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highway mileage,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seem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Now on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and do a brief introduction, for peer draw.
Key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U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公路隧道施工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衬砌裂缝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往往是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两点:一是设计局部与实际地质不符、处置不当,造成了结构受力与设计的严重不符而埋下开裂隐患;二是施工方法和现场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产生下列问题:1、个别部位衬砌厚度严重不足、不均匀,从而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产生混凝土的开裂;2、过早拆除模型,拆模后不有效的养生;3、基底清理不彻底,仰拱填充施工偷工减料,没有根据实际围岩情况沉降缝设置进行调整;4、混凝土机械拌和过程中原材料不严格计量,造成混凝土水灰比与设计不符;5、没有严格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造成模型压力的聚变,局部变形。
(二)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主要由钢筋加工质量不合格,二衬钢筋骨架保护层不足,底模未用砂浆等封底,形成跑浆现象等原因形成。
(三)拱墙背后脱空由于防水卷材预留不足,拱顶防水卷材紧绷造成其背后与初期支护有一定间隙无法灌注混凝土,造成空洞;混凝土灌注至拱顶后没有及时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而且没有控制一定泵送压力进行灌注,造成拱顶混凝土没有灌注饱满而形成空洞;堵头模型与初期支护不密贴,同时又没有进行有效堵塞,造成混凝土灌注不饱满,从而形成拱顶衬砌前端空洞。
(四)喷射混凝土支护表面经常出现葡萄状、波浪状、丘岭状等不平整现象。形成原因:没有采用光面爆破,超挖过度引起的,有的是铺设钢筋网、格栅拱、钢拱架不平引起的,有的是喷射混凝土本身的质量引起的;初期支护不平整,对铺设防水板等防水材料不利。
二、隧道施工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按“新奥法”的施工原则进行施工
首先洞口施工。土方施工采用机械化作业,石方爆破主要用浅眼台阶爆破法,底部和边坡用小炮松动爆破,预留保护层厚 1. 5 m ~2 m,在明洞路堑开挖前,首先进行排水设施施工。做好天沟、截水沟,并做好防渗和支护工作,保证边坡稳定。其次, 洞身开挖。根据围岩级别和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采用相应的开挖方法:洞口段采用台阶法预留核心土开挖、Ⅳ级、Ⅴ级围岩一般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Ⅴ级围岩段超前支护设计采用 42 超前注浆小导管了; Ⅳ级围岩段及Ⅳ级膨胀性围岩段超前支护设计采用 25 超前锚杆。2、 初期支护:包括钢支撑、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围岩级别不一样,所采取的支护方式不一样,在现场实际施工中,一般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情况、围岩量测及现场地质情况来综合判定是否采用设计支护参数,当综合判定的设计支护参数高于或低于设计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通过变更来改变设计支护参数。
最后防排水层施工和仰拱。防排水是按照“防排堵截相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力争形成完整的防排水体系,使隧道防水可靠,排水畅通,运营期隧道内不渗不漏,基本干燥。本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施工防排水前先对初期支护进行验收,验收标准:保证表面平顺,无钢筋、锚杆头;对围岩量测及拱顶沉降数据进行分析,确保该段围岩稳定;最后隧道二次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衬砌均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的复合式衬砌,隧道二次衬砌结构采用 C30 模筑( 钢筋) 混凝土或 C30 模筑防水( 钢筋) 混凝土。为保证二次衬砌质量,提高工效,二次衬砌采用 12 m 长的液压模板台车施工,混凝土罐车运料,输送泵送入模,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配合附着式振捣器。为了保证每板混凝土接缝处的防水要求,在接缝处设置橡胶止水带。仰拱采用全幅施工,上面铺设仰拱栈桥。仰拱开挖后,立即安装仰拱拱架并喷射 C25 混凝土达到设计厚度,使初期支护及时闭合成环。中心水沟在仰拱浇筑完成后,仰拱填充施工前安装就位。如仰拱开挖后基坑内有积水,采用潜水泵抽排至已施工好的中心水沟内排出洞外。仰拱回填施工完成后,仰拱栈桥暂不挪开,保证施工车辆的通行。实践证明,及时施作仰拱,不仅起到早闭合、防塌方的效果,而且能保证洞内道路的畅通,对搞好洞内排水及文明施工、防止隧道基底软化等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采用多种手段互相验证。根据各种探测方法的特点,可分为长距离控制预报、中距离预报、短距离验证预报。长距离宏观控制预报: 在隧道穿过的采空区地段以及断层带,在洞身水平方向上采用 TSP203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进行距离 100 m ~150 m 的预报( 采用 100 m 的成果) 。中距离预报: 采用仪器( 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测仪、HSP 水平声波反射法) 和超前地质钻孔进行的距离在 30 m 的验证预报。短距离预报: 地质素描法和采用长钻孔进行的距离小于 30 m的预报。超前地质预报建立一个地质信息系统,通过多种方法收集地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编制信息预报成果,由主管技术人员予以复核。为变更设计、施工提供决策依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
(三)施工通风
施工通风是使洞内作业面空气达环境标准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洞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洞内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洞内工程的施工进度。目前对于短隧道采取的通风方式主要是压入式通风,对于长大隧道而言,前期采用压入式通风,当隧道掘进至一定长度后,将采用巷道式通风,巷道式通风充分利用隧道,通过将通风机安设于洞内,并设置风门,洞内空气在左右线存在压差的情况下形成排风系统,达到良好的通风功效和通风能力。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通风情况,适当增设射流风机,以达到加快风速,增强洞内空气循环能力的目的。
对近年来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进行统计分析,隧道问题占检查发现问题总数的30~50%,尤其是矿山法施工隧道问题所占比例较大。这说明,当前铁路隧道工程矿山法施工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各参建单位引起重视,在施工中不断改进工艺,强化过程控制,提高隧道工程施工质量。
2隧道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根据2012、2013年隧道工程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按工序进行分类可以看出:隧道初期支护、衬砌、防排水问题突出,洞身开挖、围岩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等问题也不少。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问题在不同建设项目、不同工点、甚至同一工点的不同时段重复发生。
(1)隧道开挖
擅自改变设计工法或不完全按设计工法实施、安全步距超标等“红线”管理问题,在当前矿山法隧道施工中普遍存在,在城市地下隧道施工中尤为突出,给后续施工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就其直接原因,一是技术交底流于形式,作业队伍不按设计要求施作,经验主义严重,且大部分以完成实物工程量作为工费结算依据,开挖作业人员片面追求进度;二是架子队管理虚化,变相违规转包分包工程,以包代管;三是技术人员业务能力不满足现场需要,不能准确判识围岩状况,特别是在遇到围岩变弱时,不能及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四是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工序检查验收把关不严格,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五是城市地下隧道普遍采用双洞单线,掌子面作业空间有限,各工序交叉干扰大,不利于流水作业组织。
(2)超前地质预报及围岩监控量测流于形式
相关成果不能有效指导后续施工。就其直接原因,一是未将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二是缺少专业队伍,大部分隧道施工的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工作,均为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相关成果资料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给项目部各级技术管理人员;三是数据资料弄虚作假,擅自减少现场作业量;四是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单一,未能采用长、中、短距离相结合的综合地质预报方法;五是围岩监控量测点埋设深度不足,测杆未能进入基岩,部分隧道存在观测频次不足等,致使监测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围岩变化情况。
(3)超前小导管施作数量、长度、外插角不满足设计要求
未注浆,系统锚杆施作数量、规格型号不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在矿山法隧道施工中比较普遍。就其直接原因,一是偷工减料,部分作业队伍从节省成本角度考虑,能省则省,不按设计要求施作;二是安全意识不强,部分作业队伍未能深刻认识超前支护对后续作业的安全防护作用。
(4)初期支护局部平整度差
强度不足、背后空洞或不密实、变形开裂甚至侵入二次衬砌轮廓线等问题,在隧道质量问题中所占比列较大。就其直接原因,一是爆破设计流于形式、光爆效果差,超欠挖现象严重且未按规定工艺步骤处理甚至在喷射混凝土时采用石棉瓦、防水板等物品遮挡较大超挖部位,断面轮廓未进行严格验收,极易导致二衬厚度不足、背后脱空等质量问题的发生;二是拱架间距超标或以弱代强,钢架背后与基岩面间未采取措施顶紧,拱架偏离设计轮廓线,导致围岩收敛变形速率过大,支护出现变形;三是富水围岩地段止水效果不佳,长时间流水带动泥沙流失致使围岩加大变形;四是初支喷射混凝土强度不足,有些自建小拌合站生产喷射混凝土疏于管理,过程控制较差,喷射工艺随意,甚至个别使用干喷工艺,养护方式不当和养护时间不足。
(5)局部二衬混凝土强度、厚度不足
二衬背后空洞或不密实,仰拱及填充一次浇筑、厚度不足或隧底回填虚砟,二衬钢筋布设间距超标等问题,隐蔽性较大,严重者将极大地影响运营安全,需辅以必要的检测手段方可发现。就其直接原因,一是未对隧道初支轮廓进行量测或量测工作不细,当超挖较多时,不按规定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而是抛填弃砟;二是防水板挂设质量不合格,松紧度不当或破损、甚至脱落,浇筑时混凝土不能将防水板压紧并密贴在初支混凝土基面上;三是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养护不到位,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指标选择不当,在运输距离较远时造成混凝土产生离析,对新旧混凝土接茬处和墙脚等部位振捣不到位甚至漏振,在个别洞内湿度不满足要求时未采取措施保湿加强养护;四是回填注浆不密实,注浆管道布置形式单一,注浆工艺随意,过程控制缺失,注浆后未进行复检,致使防水板与初支间空隙长期存在形成空洞;五是仰拱施工未安装弧形模板,不能保证仰拱一次浇筑高度和宽度。
(6)防排水效果不佳
设计的初支、防水板、二衬等多道防水线均没能完全施作到位,在二衬表面出现渗漏水现象,尤其是在城市地下隧道全包防水施工中表现较为突出。就其直接原因,一是防水板铺挂前基面处理不到位,在浇筑二衬混凝土时造成防水板局部破损;二是止水带安装不合格,施工缝及沉降缝防水处理未按设计施作到位;三是二衬混凝土施作过程中振捣不到位、模板拆除过早,局部混凝土不密实,混凝土未一次浇筑完成出现施工冷缝,施工缝处理质量差尤其是纵向施工缝凿毛、清理不彻底;四是排水盲管安装质量差,存在反坡积水、破损被混凝土堵塞,出水口位置偏差大、未及时清通导致衬砌后出现压力水头;五是城市地下隧道全包防水普遍采用自粘式防水板,容易出现防水板挂设不圆顺、接缝不严密、钢钉钉挂后不处理、保护膜不撕除或沥青粘性失效等现象。
3施工管理原因分析
(1)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缺位
是大部分量问题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部分施工单位对个别隧道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复核、审批程序流于形式,方案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施工现场过程控制流于形式。
(2)工序验收把关不严
是造成大部分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的主要原因。部分施工、监理单位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对工序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落实不到位,现场检查验收过程中未认真核对设计文件和现场实际情况签署质量验收文件,部分检验批验收资料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
(3)勘察设计工作不到位
由于前期勘察工作不细,地质资料不详细,造成部分隧道开挖工法和支护措施不合理;施工现场设计配合不到位,部分隧道围岩状况变化后设计变更不及时,尤其是在围岩变弱的情况下支护措施明显不足。
(4)教育培训流于形式
部分施工单位的三级安全、技术交底资料仅为应付上级检查、未落到实处,部分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编制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技术交底未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造成部分作业人员不清楚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标准和作业要求,甚至存在部分现场作业人员违章蛮干的现象。
(5)考核机制落实不到位
部分参建单位内部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未有效运转,部分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不高,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个别建设单位对施工、监理、设计单位企业信用评价未能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标考核。
4预防控制措施建议
(1)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建设管理龙头作用
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强化源头、过程和细节控制,积极推进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的应用,认真落实安全风险和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监管,强化隧道工点的围岩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的管理,切实提高参建各方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在工厂化方面,建议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要求组建钢结构加工厂,对隧道模板台车、型钢钢架、钢筋网片、超前小导管等钢构件集中加工制作、统一配送,有效卡控偷工减料、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发生。在机械化方面,组织研发防水板铺设机,大力推广使用移动栈桥、喷射机械手等先进设备,提高工序施工质量和效率。在专业化方面,全力推行架子队管理,坚决清理违法分包、转包、以包代管等行为,强化过程控制和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在信息化方面,推广应用工地试验室压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检测数据的在线实时监控,混凝土拌和站计量偏差、拌合时间等数据的在线实时监控,隧道围岩量测断面数据采集和围岩收敛情况的实时报告、分析等,及时防范和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2)强化勘察设计工作在隧道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源头作用
在前期勘察过程中,工作要细致,在遇到不良地质及软弱围岩隧道时要加大地质钻孔的频率,选择合理的开挖工法和支护措施,确保工法适应现场;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设计配合工作要及时、到位,遇到围岩状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核实现场地质情况,及时出具变更设计文件,及时指导现场施工。
(3)强化质量安全“红线”管理
施工现场存在擅自改变设计工法和安全步距超标时必须暂停掌子面掘进,上道工序未验收合格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
要严格纳入工序管理,选择专业队伍实施。实施过程中确保预报成果和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有效,及时指导现场施工。
(5)强化第三方检测管理
必要时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可实行第三方监测管理,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强化过程控制。
(6)按照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各建设单位要对隧道工程的施工、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和检验批等验收签字人员的资格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审核,按规定程序进行变动人员审批管理,确保责任落实的可追溯性,严把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验收关。
(7)强化教育培训制度
不走过场,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对作业层要坚持安全、技术交底,让每一名作业人员都清楚各工序的作业内容、作业标准、工艺要求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做到简明扼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条件可实行班前安全交底和现场实作过程交底;另一方面对管理层要将项目部制定的标段、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分部分项施工专项方案传达至各级管理人员,让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验收标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巡查。
(8)建立长效考核激励约束机制
一方面建设单位要对各参建单位在铁路建设中的合同履约、质量安全管理行为、工程实体质量、现场施工安全等方面加强检查,对发现符合不良行为条件的应及时进行记录、公示、确定并上报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格企业信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招投标挂钩;另一方面各参建单位要建立内部考核机制,落实岗位职责,将建设项目管理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至每一岗位、每一管理人员,对质量安全管理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