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继续教育范文

教师继续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继续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继续教育

第1篇:教师继续教育范文

(一)教师继续教育理念、模式需要更新

中职教师往往在需要评职称时会集中参加继续教育,平时对自我素质提升的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欠缺,继续教育随意性大,教职工缺乏把继续教育当成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之中。许多中职院校的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门也缺乏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管理和开发,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开发、针对性培养的规划不足。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托网络技术,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可以更丰富、更灵活。

(二)继续教育内容针对性需加强

现在中职院校校内培训和组织参加的校外培训中,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训比重过多,针对中职教师特点的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和解决生产一线难点问题的实操能力的培训项目流于形式,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的培训,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待创新。

(三)继续教育机制需完善

。目前对中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稍显不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资金更多是学校承担,来自企业的外在资金资助较少,对优秀学员的奖励没有,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参加国外交流、国培、省培等精英培训后,培训结果无法体现教师素质提高的实况,继续教育培训效果评价机制未建立。

二、中职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将继续教育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这不仅成为中职院校继续教育可行的改革方向,也是难得的发展契机。中职院校要遵循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特色性、针对性、超前性、实用性、自主性的原则,创新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培训模式和健全机制,推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更新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教师作为中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学校的决策者要牢固树立起“教师是学校第一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把建设好教师队伍放到重要地位来筹划,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应从拓宽培训渠道、增加培训资金、健全奖励考核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中职院校的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制定出详细切实可行的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培训教师队伍。

(二)深化培训内容,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中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需要根据教师队伍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设计培训内容。对学科带头人、行业领军人要侧重加强学科的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注重研究和解决生产一线的攻难课题。对青年教师,除加强上岗必备知识的培训外,要积极发挥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在跟踪听课、评课、说课、反思、上汇报课等教学实践和培训中,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升。对广大教职工,则要鼓励其加强学历教育、专业知识更新教育和专业技能操作锻炼。

(三)创新培训模式,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校内培训模式、网络或自考学历教学培训模式、基地培训模式、下厂培训模式成为当前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模式,在信息化时代,这些主要培训模式要最大程度地依托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课堂、网络教学,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学校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积极搭建继续教育的交流平台,在平台上广大教职工可以分享继续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也可以对下厂培训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探讨。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继续教育再学习的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看似分开的培训模式又可以有效整合,提升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四)健全激励考评机制,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职院校在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财政投入下,要积极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引进企业的赞助资金和培训资源,鼓励教师参加更多种类的继续教育。要对参加出国培训、国培、省培等精英培训加强考核评估,对培训教育转化成果的教师要加大实质性奖励。要做好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工作,有效开发出省、市之间继续教育学分互认平台,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推进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第2篇:教师继续教育范文

1.国家没有很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1)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请假严重,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时而可见,却没有严格地做记录。他们在上课期间,如果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就听下去,但若所讲内容枯燥、无味,便会偷偷溜走。

(2)考试制度不健全尽管有关继续教育课程都有考试说明及规定,比如平时分、考试成绩,但在考评平时成绩时,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参评教师不能科学全面地给参训人员评定分数,很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

(3)评价制度欠完备对被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业务能力的提高缺乏计划性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培训院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采取反馈和到学校听课考查的形式,往往会提前告知学校,教师也就会提前精心准备一番,评价不出真实的水平,而且也会出现“裁判”和“队员”一体化的问题。

2.教师继续教育观念滞后

(1)观念上太实用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认为反正职称已到顶了,继续教育的实际价值不大,故不愿参训。条件相差较远的认为反正近几年晋级无望,参加继续教育对自己也没有很快的效果,所以也就不参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是:要能确保发证,而且是所发证件在今后管用才愿参加,而较少从促进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参加培训。

(2)认识上太肤浅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具有前瞻性特点,但农村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加上农村信息环境和教师获取教育新动态的主动性不够,因此,对继续教育意义的认识停留在“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层面上。

二、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农村经济落后,培训经费缺乏最终导致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动力和后劲,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

(1)设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基金制度制约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经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学校和教师个人都不堪负荷。为此国家应该设立教师教育基金,由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运营,把教师继续教育变成一项社会性的教育活动,以保证每个需要学习而又想学习的农村教师都有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大众的教育,防止把继续教育变成一种贵族教育“、关系”教育。

(2)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政府应出台向农村教师倾斜的继续教育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分别减免一定比率的进修学费,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问题,只有在经济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才能严格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权利和义务保障。

2.完善继续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1)严肃考风考纪每步培训任务完成后,市教委都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工作。各乡镇之间实行全交叉监考,教委派干部到点上监督和巡视,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完成。每步考试工作结束后,由各乡镇组织考核领导小组,按市教委统一制订考核内容和要求对每个教师进行各个项目考核,市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还派人到各个乡镇进行监督指导。

(2)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考核。二是实践所学,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没有,是否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具体教育问题。三是师德和个人修养的考核。

(3)采用多种评价的手段,保证评价的有效性现行的继续教育,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评价与现行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育管理脱节的问题。为了全面反映继续教育的质量,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4)形成科学的评价主体要全面衡量继续教育的质量,应该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校、教研室、学员任职学校联合起来,使之形成多方组合的评价主体。各部门要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编织一个协调、一致的评价网络,将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日常管理中,全面反映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更新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

(1)转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要自觉主动地学习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方针、政策,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意义,也可以建立一些鼓励措施。例如,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如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就发一定的奖金等等的激励措施。

第3篇:教师继续教育范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教师教育必须体现"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以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内涵提升、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为根本。笔者曾参加过十多期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也曾认为继续教育培训不但及时而且必须。但老实说,如果谁问这些培训于我有什么收获,我却难以回答。只记得培训期间,学校的大门是把守得严严的,不让一个人出去,但仍有人选择了"翻墙逃离";教室是每节课都点名,却仍是逃课者占大多数。尽管领导也曾把旷课人员名单张榜在走廊最醒目的位置,依然使局面无法改观。教师怎么这么不守纪律呢?

是教师真的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吗?恐怕并非如此。去到教师中间走访,问他们学的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人回答不上来。即是说,上级组织的培训着实存在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问题呢?我愿意和大家就此作以探讨。

凡是做教师的都知道,给学生传授知识必须讲求知识的趣味性。而我们接受培训的内容,却远不是这样。曾做过一个小调查,被询问者大多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更多的被询者回答,自己的接受继续教育是被迫的,因为不参加够一定的节次,调工资就没有指望。

教师的继续教育,似乎走进了死胡同。难道除了强迫,就没有其它办法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教师任何时候都是热爱学习的,不过教师的学习有着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有着较强的自由性、选择性。如果背离了这一点,我们的任何努力怕都是徒劳--哪怕你把他们关在岗哨林立的监狱,教师们依然是"人在曹营心在汉"。

因此,我认为,要确保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成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选材,精挑细拣,选取知识性强、富有趣味的内容

在这里,我们的组织者有必要学学里的"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做法。哪些是教师必须要弄彻弄透的,哪些是教师可以自主选择的。喜欢文学的,多给他布置一些名著阅读,喜欢理科的,多让他钻研一些趣味思考,喜欢电脑的,给他一些编程设计……这样各取所需,既乐学想学,又获得了知识,怕是比你强关在教室里要强许多倍吧!

当然这样做,对那些继续教育的组织者就是一件麻烦事。但是,你既然承担了这一工作,就该尽职尽责,你说是吧?而不能既想出成绩,又什么都不干,世上哪有这样的美事?

2.授课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

我们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那么,对给教师授课的教师,则更要钻研再钻研,吃透再吃透。可惜我们的组织者对此,明显准备不足,甚至没有准备。只是快要上课前,才从各校抽些教师,充当老师的老师。充其量,这些老师的老师,只不过是比台下的老师早几天看到过教材而已,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台下的老师,何谈钻研、吃透?因此,课堂上照本宣科就成为一种常见现象。加之某些知识他们自己也不甚了了,听众就更犯糊涂。既然学不到东西,不跑何为?

因此,我认为,要将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落到实处,搞得富有成效,就需要有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很难想象,以己之昏昏,还能致人之昭昭。

3.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强扭的瓜不甜。我们反对老师给学生填鸭式的灌输,怎么自己倒做了被强逼着接受知识的鸭子?这样能有收效吗?同样道理,如果给老师提供一个轻松、乐学的环境,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轻松、乐学的环境呢?我认为应该取消过于集中、过大规模的集体授课模式,而是以乡校为单位,七八个人最多二十人为一班,以自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方式,有针对的学习。因为在有限的班额里,大家看书、思考,受的影响才会小些。

反观我们接受教育的课堂,五六十人挤在一个教室,台上是半瓶醋的老师,面前是枯燥的教材,身边是难得一见的面孔,谁还有心思听台上的聒噪?早就是下面的声浪远高过上面,热闹如集市了。即就是偶尔有一两个好学的"异类",也是无法入静。这样的教学,有何效果可言?

4.继续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须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而不是临时凑数的应付

第4篇:教师继续教育范文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第5篇:教师继续教育范文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旧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与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与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如果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与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如果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旧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对策如下: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2.在教师这一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门。虽然我国教师这一行业早已实行聘任制,但只是流于形式,很少有教师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遭解聘,除非其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实施真正的聘任制,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下岗。同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体系,定期对中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核,以此为据,不仅从精神上,更从物质上奖优罚劣,拉开不同水平教师的收入差距。只有这样,才会大大增加中学教师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从而增加参加继续教育的收益。为此,须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并全面推进教师资格证制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并有机会参与教师岗位的竞争,迫使现任教师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而自觉地参加继续教育。

第6篇:教师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

1中职校教师继续教育意义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素质影响着教学活动成败,决定着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当今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它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发展,侧重于实践教学,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目标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

2省属中职校继续教育现状

2.1校本培训模式为主,时效性不强

校本培训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由学校校长直接组织和具体领导,以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针对本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和教师成长中的具体需要,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紧密结合来培训教师的一种模式。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它具有较大优势,①培训对象广,全校教师都可以参加。②培训时间、地点、形式灵活,学校可以利用教研时间、周末和寒暑假,在本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比如师德培训、心理健康培训、学生教育培训、教学能力培训等,满足教师培训需求。③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学校领导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存在困难、专业建设和师资水平存在问题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提高学校发展水平。

2.2培训机会分配不均,差异性较大

中职学校教师分专业课和文化课,专业课教师占主导地位,在培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每年学校送去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多数是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培训机会较少。众所周知,每所中职校都有自己重点专业和非重点专业,重点专业是学校发展的重点对象,无论从招生宣传、专业建设、还是师资培训,校领导都给予特别重视。学校每年有许多出国学习、国培和省培的名额,多数都落在了重点专业老师头上,而非重点专业教师培训机会非常少,有的老师在校多年还未参加过校外培训。教师之间差别会逐步加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2.3兄弟校之间交流学习较少,教师竞争力较低

省属中职校之间的交流学习也是一种继续教育方式,然而遗憾的是他们之间学习交流不多,远远没有市属中职校交流多。虽然兄弟校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更多方面可以交流学习。省属中职校教师基本各自为政,除了每年省属技能赛有进行学生技能交流外,其他方面比如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教师竞赛等基本很少交流。同一个专业,教师可能只了解自己学校情况,对其他学校情况就了解很少,基本是闭门造车,兄弟校之间学习交流缺少一个重要平台。兄弟校之间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能促进学校共同发展,学校应该认识到重要性,加强它们之间交流合作。

2.4实践技能培训缺失,教师技能弱

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省培、国培,都存在一个较大问题:教师实践技能培训课时较少,或流于形式。一方面原因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目前我国的中职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中,高校占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及企、事业所占比例较少。这也决定了我国现有的中职专业课教师继续教育以高校模式为主。而高校模式本身有着某些天然的不足,制约着继续教育发展。比如高校教师本身不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在中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中会出现偏重理论缺实践的现象。受训者只能根据高校安排的课程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基本由培训教师决定。另一方面是培训机构很难为学生创造真实实践环境。高校培训机构把实践培训内容寄托给企事业单位,但企业和学校存在各自的效益,企业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高校培训机构都是凭借个人关系联系的实践单位,它们要维持正常营业运转,很难承担起教师的实践培训,教师主要还是以参观和听取讲座为主,很难参与到实践中。

3提升省属中职校教师继续教育效果

3.1提高校本培训时效性

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式,教师多数是参加校本培训方式来完成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时效性不容忽略。首先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监管,要求学校提交校本培训详细计划并认真审核,派人现场监督培训计划实施情况,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其次,针对专业性不强问题,学校不仅要有针对全校集体教师的综合知识培训,也要安排相关的分专业培训学习。最后,学校希望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应该事先做好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了解一线教师都有哪些培训需求,再来开展培训,可以更好的调动教师培训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3.2提高教师竞争力

省属中职校继续教育基本以校为单位,教师很少有机会到校外参加培训,培训过程中交流较多是本校教师。市属学校继续教育主要由市职教中心组织,中心有条件对培训进行专业细分,比如旅游专业教师培训、烹饪专业教师培训、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开展有针对性专业培训。有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专业教师就可以参加中心组安排培训,教师不仅能接受专业知识培训,还可以同其他学校专业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省属学校可以建议省职教中心学习市职教中心做法,省属学校的继续教育任务统一由省职教中心来组织,按专业进行分工,专业教师接受综合知识培训,也可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省职教中心可以将各省属学校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同市职教中心进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省外优秀教育资源更好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比如旅游专业教师培训,首先由省职教中心请省内外旅游教育专家为专业教师做前沿讲座,让专业教师了解最前沿旅游动态,更新自身理念和知识。其次,开展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片断教学和说课)和专业实践技能(酒店技能和导游技能)交流比赛。对教师来说有一定压力,但一定能学到不少东西。再次,可以组织专任教师到酒店和旅行社进行实践学习,学习酒店员工如何销售产品、如何处理投诉,学习导游和领队如何带团、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这也是教师们最缺乏最宝贵的实践经历。

3.3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要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必须要开展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是指在职教师在学校、企业中以交替学习的方式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达到继续教育目的的一种模式。对中职系统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高技能、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最喜欢行业一线专家担任他们培训教师,希望能亲临企业生产环境进行实践,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很好地满足了教师的需求。

作者:黄芬 单位:福建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唐晓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07).

第7篇:教师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校教师;继续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教师作为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者、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导者、社会服务的推动者,其自身的道德水平、心理健康、专业技术、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教书育人的质量,影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养,影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分析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借鉴国外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经验、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对构建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一)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教师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再结合高校人力资源规划的需求,通过高校提供的教育、培训机会,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优势,提升专业水平与个人能力,实现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目标与高校发展目标的一致性,最终实现高校教师与高校的共赢,乃至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是通过“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补的形式,区域间和国际教育协作,项目合作并举的合作教育或是网络教育,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继续教育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2]

二、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分析

(一)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职业生涯规划与继续教育相辅相成,高校教师依托完善的政策、法规,科学地规划继续教育,个人职业生涯目标得以实现,高校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终身学习理念得以实施并取得实效。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继续教育是高校教师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没有继续教育的实施,就没有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完善与实现。(二)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教师终身学习权利的保障。高校教师专业技术的发展,个人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终身学习。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学习生涯规划方法,增强自我认知水平,增进生涯探索,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增强生涯规划实践能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前言知识,借鉴经验教训,提高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水平,完善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实现深化终身学习的目标。(三)继续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传播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国际化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在追求国际化的步伐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只有通过加大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力度,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延伸和传承,适应持续更新的教学内容、飞速变化的教育形式和日益多元的教育评价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促使高等教育有效匹配新形势下的各种需求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法制不健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范畴,贯穿于高校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高校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缺乏经费支持,缺少时间保证,缺少政策制度支撑,缺少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二)教育模式欠多样化。目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更新为重点,缺乏对高校教师师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以学术研讨会、大型的学术讲座等形式为主,缺少行之有效的、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设置。教育方式方法或是教师主导的线下教育,或是网络主导的线上教育,缺少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时,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方式更多的是以试卷笔试为主,缺少实践技能的考核。在整个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环节,缺少企业这个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主体以及技术创新的驱动主体的参与。[3](三)教育主体缺意识。整个社会缺少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氛围,高校教师自身缺乏终身教育理念和继续教育意识。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高校教师都视继续教育仅仅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学习过程。高校教师既是高等学校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有益于高校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有益于高校未来发展、有益于整个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国际经验

(一)“强有力”的法制化建设。1918年,美国首次正式提出“继续教育”这一概念。1980年,美国国会颁布《继续教育法案》。如今,美国各级法律也对公立高等教育院校、私立高等教育院校,乃至教育研究机构提出明文规定,就是必须对所属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技能培训。通过监督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完善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英国的继续教育在全世界享有盛名,有着“继续教育之乡”的美誉。继续教育成为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之后,第三大国家性的教育体系。以英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相继颁布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继续教育和培训法》等法律法规,把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作为重点,加大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力度,明确中央教育机构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继续教育管理中的分工。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和《继续教育法》、墨西哥的《全国成人教育法》、日本的《终身学习振兴法》都通过立法确立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合法地位。(二)“本土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1.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培养模式。1906年,施耐德教授提出并实施了“学工交替”继续教育培养模式,后来发展为经典的“合作教育”模式。如今的美国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以中小学为基地,由大学的教育学院与一所或多所中小学合作,集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培养模式。美国采用教师研讨交流会、教师导师制等多元的培训形式,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4]2.英国的“以校为本”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早在1992年,英国就开始了“工学交替”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1994年,又成立了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该培训机构以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标。英国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以校为本”,国家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以及企业等利益相关者都是英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参与主体。积极组织教师到学校和企业进行双重的学习,分别接受“教师”与“师傅”的指导与实践,发散型的参与机制使高校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得到充分的提高,继续教育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高校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得以最大化完善。[5]3.德国的“全程化”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德国一直以来注重教师的全程培养,注重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教育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将高等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教育等诸多内容融入到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相关的法律条令中明确规定在职教师有责任而且必须参加继续教育。4.日本的“远程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日本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科技来实施“远程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这一培训模式的实施,使日本的教师教育呈现了全域化、同步化的状态,从而使教师的发展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发展条件。高校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培训方式,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换为生产力。

第8篇:教师继续教育范文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说明生活与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要融于生活,教育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倡导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生活化,其实就是指教师要把继续教育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从生活中寻找继续教育的需求,根据这种需求去接受继续教育,进而促进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正如王秋霞、李兴韵所分析,继续教育的内容要与教育教学生活、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而这也正是继续教育能够保持持续不断的动力。这需要根据教育主体性的理论,凸显教师的主体作用,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和习惯,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继续教育看做个体的终身需求和习惯。当代教师继续教育应向个别化发展,不能只是确定内容的训练,而是走向开放和探索;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工作不能只停留于接受,而应培养教师有能力做出反思性实践,以及帮助他们审视职业道德等诸多问题。高职教师继续教育过程就是在生活中了解需求——明确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学习——促进职业发展——了解需求——继续补充,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也是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生活化的实施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转变而来的,因此有一批师资就是以前的教师,还有一批是在学校的发展中根据需要从企事业单位转入的,再有一批就是在高职院校高速发展需要大量师资时引入的大批硕士甚至博士生。这样,高职院校教师群体差异较大,个体继续教育需求不一样,由于专业不同、工作时间长短也会造成继续教育需求不一样。学校选派去学习是无法满足每个人的继续教育需求的。一是名额有限。二是可能派去学习的项目未必是教师个人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教师根据自身在教学工作生活中的需求,明确继续教育目标,主动寻求培训项目,向学校申请支持这样一条自下而上的道路是能够满足教师个人需求的。这条道路的实现需要以下三方面的载体:

(一)教育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

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分析和评估效果,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实施,再评估,再发现,再解决……这样一个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就是教育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是行动者、研究者,也是受益者,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有效地强化教师的自主性,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行动和效果,并通过反思和实践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此外,教育行动研究与高职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不冲突,不是给教师增加额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其教育活动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同时以最低的科研经费完成科研任务,充分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自我反思和研究的推动力

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与团体,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教师自发或学校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师学习群体。教师个人的反思和研究总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有个团队互相合作,也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思想碰撞,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个人反思和研究。因为每位教师都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经历,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这些内隐知识才能得到外显,不同的观念、经验冲击下才会有更好的想法产生,加强自我职业认同感。发达国家已把教师继续教育由培训范式转向学习范式。我们也应该将继续教育的主动权转交教师,强化学习过程的主动意识,指导具有共同兴趣的教师组成超越自我的学习团队。这样才能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催化剂

第9篇:教师继续教育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继续教育;模式思考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要补充和成长需要,是促进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的有效供给。没有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教师就不能发挥自己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笔者曾在某市做过调查,发现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仍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教师想要的与教育主管部门所提供的不能达成“共识”,有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主要是:指令性安排,使得教师教学发展缺少一定的针对性,束缚了教师真正的发展,未能体现“缺啥补啥”的特征;观摩学习较少,往往局限于某地的成功经验,缺少开发与挖掘的理论深度;培训量不足,并且大多数培训是“你讲我听”的传统式培训,缺少参与感,培训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专业化和理论性,缺少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因此,继续教育的模式应在体现继续特征的基础上,给教师更多的自由与主动权利。

一、自由选学:补上各自短板

英语学科有其独特性,需要英语教师了解自身在英语各方面的短板与不足,如英语学科专业知识、英语教学技能和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等。引导教师进行自由选学,让他们根据各自的问题主动提出相应的补救策略,不仅能体现因人而异的特点,还能让教师不断开阔认知视野。自由选学,就是给教师提供尽量多且丰富的英语资料与素材,除了与英语教学相关外,还应该补充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国家跨文化中民情风俗、地理风貌、理念价值、交际差异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尽量给教师提供足够多的分门别类的学习资源,并根据教材有针对性地扩充相应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语言文化知识。组织教师根据各自积累或者发现,利用OA办公自动化、QQ群、公众微信号等传输形式,上传更多鲜活、丰富的课程知识或者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让英语教师在随时随地接受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认知知识。打破传统的指令性安排,不仅能兼顾教师各自的发展需求,还能使教师在主动选择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不足,这样更容易让教师接受。显然,教师自由选学的过程就是他们有针对性消除自身不足的过程,也是将继续教育贯穿教师终身学习的过程。结合教师各自短板,鼓励教师多向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各自所需要补充的知识能量,让他们有更多自我调整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教师各自问题,多作分门别类的总结,并据此安排相应的教育专题,让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学习。

二、观摩研讨:探出不同千秋

教无定法,但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时常组织观摩研讨,不仅是学习借鉴的需要,更是在博采众长中实现教学相长这一目标的需要。利用观摩研讨,让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教师进行晒课、赛课,让他们在分出一二的过程中相互学习,这样不仅能完善各自的教学方法思维,还能让教师在研讨中实现共同的价值目标。观摩研讨是一次教学总结与反思,产生的马太效应利于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技能水准。如,Reading教学时,结合听说读写等内容,组织教师进行同台晒课,并进行观摩点评。观摩点评应邀请多位英语教学专家、英语教学名师,让他们对观摩课进行专业的点评指导,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宝贵经验。在教研活动中,可利用微课、说课、翻转课堂等形式,让所有的教师都晒出自己的成功教学案例,让他们在各取所长的过程中增强理解感知。观摩研讨可以体现在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上,组织同年级的教师上同一课题的观摩课,帮助他们在同台竞技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组织不同年级的英语教师上同一课题的观摩课,揣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同一年级的老师上非本年级教材,让他们在接触更多的教学方法中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师撰写观摩学习心得,引导教师在总结中通过与自己的教法作对比,汲取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在反思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让他们真正学有所用,给学生呈现更多高效、精彩的英语课堂。

三、培训引导:充足应有能量

培训是教师充电最直接的方式,特别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理论不断更新的今天,尤其需要教师及时充电,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培训引导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在享受更多名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让英语新课程理念得以体现和运用。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应该有一桶活水。培训引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固定的学时计划任务,不能仅仅满足于新课程理念的识记,而应该更多注重从实践中挖掘值得运用的地方。利用苏州本地名师辈出的特点,实行“一对一”帮扶的方式,让优质的教师资源能得以优化重组,可采取网络远程传送的方式,及时向薄弱学校传输同样课时进度的课堂教学实况,让其他教师有学习模板。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组织教师到高校作短期进修,让他们聆听专家学者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方法。可邀请名师到本校授课,让全校的师生一睹大师的授课风采。可组织教师到外地较为成功的学校取经,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在近距离接受培训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能量。利用培训引导,让教师在接受外来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能量,有利于他们将知识主动转变为教学技能。实行轮岗培训,可更多地与外校进行交流,让本校教师在获得更多的成功教法中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

四、结语

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在体现“专业化”和“多样化”前提下,给教师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让他们在主动尝试中获得更多的感思。改变上级指派性的继续教育模式,让教师在空余时间主动接受培训,有利于他们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让他们在专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冯彬.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