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居住环境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居住环境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居住环境设计

第1篇: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是单纯的居住,而是生活品质的体现。因此居住环境的装饰成为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装饰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期望以此促进装饰设计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装饰艺术;居住环境;审美;舒适;艺术;文化

文章从装饰艺术的内涵与价值开始探索,以此说明装饰的作用,把握其在环境设计应用时的基本方向,并提出了应用的具体方法和设计理念,从而使应用有路可寻,为居住环境设计的美感、舒适度等的提升寻求路径。从设计手法、装饰材料、设计理念等方面全面分析,为装饰艺术更好地融入居住环境铺好道路。

1装饰艺术的内涵与价值

1.1视觉冲击下的审美体验

了解装饰艺术,首先需要对装饰有一定认识。装饰即对主体的美化,装饰艺术即为一种设计手法和艺术技巧。装饰艺术是外在表现化的审美文化,毫无疑问,装饰艺术的目的是通过营造视觉冲击来给人以美的体验,增加人们对装饰课体的审美评价。图案、色彩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要素是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段,居住环境的设计为了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充满美感的居住环境,往往会对环境进行相应的设计,这个过程便需要装饰艺术进行指导。因而装饰艺术的最重要内涵或者价值就在于,能通过对装饰客体的外在修饰达到刺激欣赏主体视觉感官,从而产生美的体验或者评价。这种美感的体现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通过材料、设计手法等多种途径,即装饰艺术的各个方面进行。

1.2传统积淀的文化内涵

装饰艺术是文化的产物,亦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在其历史实践中创造了多样化的装饰艺术形式,集中体现其思想、情感与意志,表现其独特的审美观念。文化与装饰是双向的,装饰体现文化,而文化孕育装饰。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承载了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历久不衰,仍然以其独特的方式体现着各民族对于环境、对事物、对人类的各具特色的解读;体现着各个民族生活习俗、文化背景的差异,传统文化通过装饰艺术世世代代的口传心授得以延续留存[1]。留心生活的人会发现,各地区的装饰风格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文化相近的地区,其装饰风格亦是大同小异。这是因为地区文化深深影响着装饰艺术的发展,而且装饰艺术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与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亦是紧密相关。

1.3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

装饰艺术通过感官的刺激带给人心灵上的安慰与欣喜,体现了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人们感知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是艺术的重要体现和形式。装饰艺术不仅是给人视觉冲击,对于触觉感知、嗅觉、听觉等多种感知系统,装饰艺术均有考虑,能够从多方面为居住者呈现一场艺术盛宴。装饰艺术与美术、建筑等艺术形式关系密切,借鉴了多种艺术形式,通过色彩、构图、线条、造型等的组合,将艺术与文化完美融合,成就居住环境的美感与舒适。现代、后现代的艺术理念深深影响着装饰行业的艺术价值取向,对于改变人们思想,改善居住环境等具有莫大的作用。艺术讲究价值取向,与科技的不同,艺术与思想理念相关,调和难度较大,不同的艺术形式极容易碰撞出思想火花。

2装饰艺术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2.1合理选择装饰所用材料

各式各样的装饰艺术品布满人们的居住环境之中,这已经成为房屋装修的趋势。装修艺术应用于居住环境的设计中时,需要对装饰材料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借用材料本身的美感,在装饰的整体效果上尽力做到完美,尤其是视觉上的美感和触觉质感应该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发现并恰到好处地应用材料的美,以材料的美感来实现整个装饰的多样装饰风格组合。当然,在选择装饰材料时,除了材料的质感和色调之外,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安全。现代居家环境中,许多事故的发生均是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因此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惨剧发生。在居住环境设计时,对装饰材料的选择要注重质量与安全,从而确保居住环境的安全,创造舒适、美丽、宜居的环境。

2.2应用多种设计方式和手法

装饰艺术在居住环境设计中应用之时,要合理运用各种设计方法和装饰手段,适应客观的居住环境,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对称、均衡,居住环境设计体现尤其明显,因此装饰艺术也承袭这种特色。对比、调和的形式也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特色,在设计中还需要体现韵律。在装饰艺术设计之时,尽量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对各种元素进行变形,对具体的装饰用品赋予抽象化的内涵或者将元素进行模糊,从而使其具化形象抽象化。此举目的在于提升环境美感,增强文化底蕴[2]。尤其要牢记,不能使用单一元素,避免视觉疲劳和环境单调,运用装饰图案、色彩、结构等的搭配,提升居住环境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必要时可以采用留白等艺术手法。中国文化讲究过尤不满,适度是关键的审美标准,也是重要的设计手段。

2.3美与适并重、关注居住者心理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其精神本能,因为美而愉悦,美是满足人的精神追求的重要因素。居住环境作为人吃穿住的基地,容纳了人类大部分的时间,也是其修身养息的重要场所,因此舒适度是衡量居住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居住环境的装饰艺术设计必须要考虑美与适,把握二者的尺度问题。例如,色彩是装饰艺术美感体现的重要担当,不同人对于色彩美的评判标准不一,使得装饰艺术异彩纷呈。有时色彩美学与人体舒适感提升存在一定冲突。例如,有人对于鲜艳的色彩比较偏爱,在设计时往往会提出相应要求,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不能仅仅是视觉冲击,还需要结合居住者休息时需要的居住环境对色彩进行选用,将美与适做到极致[3]。同时,需要将人的心理纳入设计理念之中,如选用温馨、幸福的风格。

3结束语

居住环境的设计已经成为艺术设计的领域,装饰艺术应用于其设计更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文章研究前沿课题,为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促进装饰艺术的应用,也希望文章的研究能够促进更多的人来研究,从而促进居住环境设计整体水平的发展,为人们营造更舒适、更具美感的居住空间。

作者:张茜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喜龙.家庭幸福与住宅设计的关系[J].装饰,2013,(1):64-65.

第2篇: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1)居民行为要点分析。

应该了解到,人类行为是人类心理的重要反映,同时人类行为目的和人类行为动机的存在也是为了满足人类心理需求和实际需求。因为人类是居住环境的重要主体,人类心理因素和人类行为因素是具体环境设计过程中的依据与根本。从实际角度而言,居住区居民行为主要分为室内行为和室外行为两种,可利用人类文化和人类社会行为等对基础性居住区环境设计进行有效利用。

(2)居民行为特征要点分析。

居民行为在居住区环境内部的表现成丰富多样趋势,同时具备一定行为随意性和行为偶然性,但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居民行为表象中,居民日常行为实质上具备相关规律性,以下是详细介绍:第一,目的性强。目的性强是整体居民行为特征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这类居民群体中的基本方向性也相对较强,居民行为路线一般较为固定且路程距离被预订为短距离,所以此时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应遵循这一居民活动特性和居民活动路线,反之则会被抄近路而破坏整个设计以至达不到预期居民区环境设计效果。第二,无目的性。无目的性居民行为特征中,居民具有无目的移动性特点,这类居民主要是指没有确定目的而随意进行区域性移动的人群,无目的性居民方向和无目的性居民路线并没有固定选择,有时最短行进路线也并不是其最佳之选。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基础性活动时间与交往行为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活动时间越长,其自身内部交往行为发生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延长无目的性随意移动居民群体的基础性活动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也是我们在进行环境设计过程中所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之一。

(3)居住区环境与环境设计。

广义而言,居住区环境群体中住宅内部环境才是核心,具体居住区建筑以居住区内环境形式存在,而住宅部分则被原定为基本外部居住环境,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部环境,其居民拥有此环境的占有权,但是居民外部环境则归全体居民成员共有。居住区环境设计就是为满足居民的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居民创造经济、实用、美观、合理、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环境设计不仅关系到技术,还关系到艺术创造的过程。

2在尊重居民行为基础上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综述

(1)注重实际调研与分析。

居住区环境设计质量评估并不是由开发商和相关设计师所决定的,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其应由环境使用者居民来进行对应判断操作和决定操作等,此时环境设计师应该进行充分调研和实际分析,在整合主要调研结果后按照调研信息进行后续居住区环境设计。

(2)对居民区内部居民行为习性等加以重视。

居民与居住区环境关系十分密切,但此种关系要求特定人群与特定环境二者联系起来,在居民区中,居民会进行一些长期活动,活动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特定活动模式和相关特定居民行为习惯等,居住区环境设计者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过程中应该尊重特定人群行为习惯,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以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需求。

(3)以居民需求为主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

居民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居民心理领域性、居民心理私密性、居民心理个人空间性和环境认知心理效应等,上述居民心理需求决定着最终居住区环境设计模式和环境使用方式等。换个角度而言,居住区环境设计同样影响着居民心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在居住区环境设计过程中应将居民心理需求放在首位,这样做出的居民区环境设计才能达到居民使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3居住区环境设计要点综述

(1)对空间层次序列进行合理改造。

人类心理活动与人类最终行为表现密不可分,居民日常行为活动也会对居住区环境空间造成影响,二者呈动态发展态势,所以居住区绿地空间环境设计应以当地居民行为心理因素为设计标准。传统式住宅空间层次序列发展经历了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转变,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四合院的檐廊虽是交通空间,但由于使用人数较少,交通作用并不十分突出,所以成为室内外空间过渡的关键和引发交往活动的主要因素。现代居住环境中,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传统水平方向居住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下经济发展需求,此时需增加居住安全性和室内空间性能,外部环境设计过程中,应该提供一定私密性居住空间,此类空间层次要各不相同,运用此种方法便能有效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宽敞的广场空间和通透的广场空间使得居民可以进行自由运动和休闲与激动等,广场角落、广场转角和相关过渡区等需进行细腻处理和精心布置,适时添加坐憩设施,有效利用不同结构的遮阳伞并结合植物绿化进行私密空间创造,此时的私密空间需满足符合人体尺度和围合感等要求。只有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才能使不同的活动主体各得其所。

(2)在环境空间建立时使其具备一定可识别性且建立居民归属感。

失败景观设计和毫无特色的住宅建筑使得居民感受不到环境设计所带来的魅力和美感以及惬意等,居民只能够单纯借助小区宅楼编号进行具置找寻,实际并无归属感可言。从实际角度而言,要将重新建立起居民归属感与安全感,在环境设计中应从出入口处下功夫,因为出入口位置处具有一定标志性,心理暗示作用极强,居住区居民归属感倍增的同时也会使外来者产生警觉性。小区入口设计要具备个性与特点,是空间角色转换特性尽显无疑,使居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人”地位。在固定地点进行标志性建筑物设立,对入口道路线型、入口道路铺装等形成具有温馨、典雅气息的居民住在入口,同时可也将其当作居民休息固定停留点,可引发小区居民进行自主交往与活动,居民从进入小区到打开家门,通过个性鲜明的小区出入口、边界感强烈的庭院出入口、公共性氛围浓郁的住宅出入口,逐步强化归属感,体会到了家在一步步靠近。

4结束语

第3篇: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建筑;室内环境;光环境设计

前言

据统计数据显示:正常人每天接受外界信息,超过80%的信息量是通过视觉器官接受而来,然而空间光环境给视觉感官信息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现代室内空间的环境中,光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光是视觉感知的基础,在光的环境,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客观物质世界,没有光就等于没有一切。光使我们感知颜色,判断空间距离,确定对象的尺寸,表面粗糙程度,空间的“大”和“封闭”的体验;通过这些情感的视觉效果引起人的感知系统产生反射。光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美学因素,也是光环境设计与技术,艺术和心理因素的综合性特征。光环境是现代建筑及室内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室内光环境舒适性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1室内设计概述

室内设计是依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可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环境。空间环境既要具有使用价值,在满足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气氛和其它心理因素。具体到以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现代室内设计是一个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也包括声音,光,热等物理环境和气氛,情绪和其他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等。室内光环境的建设是室内设计十分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光环境设计的选择取决于光源,照明质量,照明方式等等,下面将从两方面介绍室内的光环境设计。

2室内光环境设计

居住建筑除了要满足基本照明功能外,还要与室内装修布置和家具风格相协调,形成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进身心健康的舒适室内环境。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2.1光源及灯具选取及布置

住宅可供选择的灯具有很多,如:节能灯、筒灯、墙灯、射灯,led灯等人造光源,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高效率,长寿命的人造光源来提高光利用效率。因此,应优先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如紧凑型荧光灯,现在已成为最合适的替代白炽灯的光源。它的耗能量相当于白炽灯的20%,寿命可达12000h,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使用三基色荧光粉的紧凑型荧光灯Ra达85以上,使被照物体更真实、更自然。此外,玄关在室内、外交界处即玄关面积通常不会紧挨窗口,必须通过合理的灯光设计以烘托玄关明朗、温暖的氛围。一般玄关处可以配置大型吊灯吸顶灯作为主灯,加上一些射灯,壁灯,荧光灯和其他辅助光源。客厅是家庭的活动中心,和客人的交流网站。照明布局可以设置在顶部(灯笼吊灯,水晶灯),周围的边缘设置在聚光灯下,墙体安装花式墙。光源类型和颜色根据家居家具和装饰颜色来确定。照明应采用分组控制方式,效果会更好,同时也有利于节能。一般卧室的活动照明度为75lx,可以在安装天花板吊顶式荧光灯反射,防止眩光,使室内充满温暖和舒适。为了使睡眠时光线低柔,可以选择使用床边脚灯,和远程控制开关。睡前阅读习惯的人,可以设置匹配的局部照明灯具或灯。书房是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可用吸顶灯提高整体照明。厨房一般面积较小,烟气较多,应选择易清洁,抗腐蚀灯。厨房需要照度值100lx,可设置吸顶式荧光灯,工作台上需要150lx照度值,应设置局部照明光源。浴室照明应能显示环境卫生整洁,应设置白色覆盖保湿天花板。现代住宅有许多暗卫生间,使用家庭浴霸上的照明灯照明即可。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洗脸架安装上镜灯,同时可以来调节浴室照明。

2.2装饰材料的选择

内墙的颜色是视线的第一接触触点,其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不同的心境,这意味着室内空间的主色调。中性偏暖的色系作为玄关的墙面装饰材料颜色比较适当,这样人们可以迅速从疲惫环境中感受到家的温暖。玄关处是一个短暂停留的过渡区,墙面装饰材料质地不宜太华丽,以免在光的照射下,墙上的光强烈反射到眼睛里,使人感到刺眼。为了使客厅光线光线柔和,客厅不应采用表面非常光滑的装饰材料,特别是对于大面积的电视墙,为了体现其装饰效果,通常用射灯直接照射的壁表面,光滑的材料容易产生定向反射,造成眩光或墙面装饰立体感失落。水平装饰色彩宜用温暖的颜色,不应采用一个非常光滑的表面,给人感觉冷。阅读和书写照度要求为300lx,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平滑的表面,而较轻的材料,在照明提供照明的室内墙面,反映增加室内照度值,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厨房和卫生间的墙面装饰材料一般选用白色或浅色瓷砖,反射系数大,并易于清洗,防水。

3结束语

良好的室内光环境设计是建立在建筑设计,光源的选择,家具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之上。我国古代造园要实现艺术观念和艺术的影响可以概括为"虽南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虽然与现代室内设计中光环境设计原则完全不同,但与周围的环境巧妙组合,创建和渲染气氛都是共同的追求。与光环境设计相关的室内空间设计,绿色设计,家具设计,色彩设计,陈设艺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铁楠.《谈内设计与灯光的关系》

[2]兴国.世界最新室内设计精萃.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文健.室内空间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4篇: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

一、城市居住环境设计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我国目前的城市居住环境设计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居住环境设计过于奢华与浮夸,众多的不实用景观设计出现在城市的居民区中,既不能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环境改善与便利服务,同时也不断占用了一定的居民正常生活空间。二是城市居住环境设计中存在众多的无用设计,人们正常的居住环境主要包括的就是住宅,但是在目前的城市环境设计中存在着众多的与人类居住无关的建筑,增加了整体的美观性,却无处可用。

二、城市居住环境设计理念冲突

(一)美观设计和奢华设计的矛盾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十足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在有一定程度上直接促进了我国社会的极大进步,人们开始不断的追求更多的物质上的要求,从而不断的以金钱来衡量,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越贵越好。因此,在社会上就想成了一种奢华的设计理念,并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想象与主要的追求,使得现代任何建筑的设计都存在着一定的奢华感,而传统的美观设计则主要是指简朴的和谐美,两者之间明显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二)人文设计和伪文化设计的矛盾

在社会中的每一个地区中都存在着一定地域文化与生态文化,这其中展现着该地区自形成发展至今的所有的文化群与精神面貌。而在当代的社会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中为了进行现代化的建设将原有的文化设计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与改造,使原有的文化建筑完全消失,转而又建设了一批人造的伪文化建筑。在这些伪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众多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其中甚至包括着一些异域文化,而当地的源文化则毫无体现,其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满足大众低级的文化需求,这就使得现在的城市居住环境设计中存在着伪文化设计元素,而这就与原来的人文设计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与矛盾,十分不利于我国城市建设的长时间持续发展。

(三)自然生态设计和刻板设计的矛盾

在城市居住环境的设计中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自然生态设计,要求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应该十分注重城市的自然生态的保留,并极大的将其加入到居住环境中。但是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我国众多的城市居住环境设计中开始不断的进行人工化的景观设计,其中存在着假山、假水、假花等措施,使得整个环境显得十分的刻板与呆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增加了众多的城市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这种自然生态设计和刻板设计矛盾的存在既不利于我国城市居民区环境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与实施,同时也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逐渐的腐蚀了人们的正常生态与城市思维。

三、提升我国城市居住环境设计的策略

(一)美观设计要遵循东方审美情趣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众多的西方建筑设计,意在增加整个城市的国际化,但是却为整个城市带来了一定的凌乱感。因此,在今后的中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在美观设计中遵循东方审美情趣,将极富中国特色的文化运用到具体的城市居民设计章,比如传统的线条设计、景观设计、图形设计等方面加入到居民楼的外形设计与整体的景观设计,使得城市居住环境中的美观设计中可以展现一些富有一定的中国特点,也使整个建筑充满地域特征,实现真正的“设计”本质。

(二)人文设计要讲究中华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拥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且其中的民族众多,相应的产生了众多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而在设计中的要求我们应该切实的体现人文设计,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氛围与生活氛围,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安逸的生活环境。由此,我们在进行城市居住环境设计时应该积极的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到具体的人文设计中,以减少城市环境中外来文化的引进与应用,使整个城市展现出更多的中国元素,并在长时间的沉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让群众形成一种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三)自然生态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可持续

在城市的社会发展与建设上需要十分的注重自然生态设计,而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在城市建设中多加的利用相关的人工生态环境建设,以求得一定的现代感与设计感,但是这些人工的生态环境都是假山、假水等没有具体生命的物体,在一定时期之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其实际的效果远不如自然的生态环境建设。由此,我们在今后的城市居住环境设计中应该十分注重在自然生态环境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应用更多的材料与设计方案由此可以直接的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承清.居住区绿化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5(06).

[2]朱春福.关于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J].低温建筑技术,2007(03).

第5篇: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

一、前  言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可以说,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同时,也是体现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现在大家更看重的是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优美绿化环境景观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并且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水平及质量。

二、居住环境景观的构成

环境艺术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的综合学科,它运用植物、水、石材、不锈钢、灯光多种材料,吸收文化、历史等人文内容,并结合特定环境创造出色彩丰富的、形态各异的活动空间。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房地产发开发商和居民的重视,同时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构成也越来越丰富。

1、绿化

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到了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2、道路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铺地

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

4、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总的来说现代居住区的小品可分为雕塑小品,园艺小品和设施小品三类。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公告栏、电话亭等等。通过精心设计它们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成为别有一番情调的设施小品。

三、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

在设计小区的环境景观时,并不是把各个构成元素简单的组合起来就行了。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心理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如居住房间的领域感、安全感、隐私感;居住环境的健康、舒适、人性化等。因此,在现代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应融入更多符合现代需求的理念。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应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

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比如成都一个较大型的生活社区芙蓉古城,采用了苏州园林式的设计风格,不但绿化面积很高,各种植物的配置很合理,而且循环水系统的使用也很科学。真正做到将生态理念融入设计。

3、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

4、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5、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成都的芙蓉古城,就是以“古城”为设计思想,从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小区,让人们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在回到家中时,感到别样的氛围。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在市场上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四、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新趋势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的一些新趋势。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现代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那时盛行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并且还将本土化的风格、特色融入到设计当中,使得当地文化得以传播和延续。

第6篇: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化;景观;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7-0034-04

1引言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原主题。人类与自然界在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们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人们的三大需要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当今社会,人口增多、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现象的出现,使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具有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从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上说,优质的居住区环境应该是具有较强稳定性、低维护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景观生态环境。

本文结合苏州白塘壹号地块环境设计,对居住区生态化环境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深刻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居住区生态化环境设计必须合理规划硬质景观,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从立地环境、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形成良性居住区绿色景观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

2 项目概况

苏州白塘壹号地块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占地面积约31万m2,毗邻苏州白塘生态植物园。白塘植物园内的植物搭配和植物造景主要突出生态景观,植物设计、地型塑造、水体设计等均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为原则。植物园倡导人与自然的亲密与和谐,共有植物510多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小区在选址和定位上都依托白塘植物园的有利资源,承载了对生态环境的传承和延续。设计初始,新加坡开发商就考虑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同步进行,将其打造成园区内第一个生态型居住区。

本小区的环境设计中,植物、地形和水体是最重要的景观元素。其中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74%,人工水系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7.5%。小区地形丰富,几乎全部在车库顶上造景,为满足规划要求,其中2m以上的覆土面积就达到28000m2,竖向上的高差变化,展现了丰富的立体景观。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树荫环抱、鸟语花香、临水而居的社区环境中,犹如生活在自然深处的森林中一般。

3 生态设计的含义

虽然生态设计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被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1]”而有的学者认为,“‘生态设计’这一概念,无论从‘生态学’角度,还是从‘人类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的角度,或者从常规设计原则讲,都是不科学,也就是不全面的。正确的称为‘生态补偿设计’”;“减少负干扰的设计就是具有生态学意义的设计,而减少负干扰的过程,就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补偿过程,比之常规设计。能减少负干扰的设计我们称之为‘生态补偿设计’[2]”。

笔者认为,所谓景观生态设计,是以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一系列景观生态设计手法营建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游憩功能的良好景观格局,满足人们休闲游憩活动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从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景观设计,景观生态设计强调人与整个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维护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其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目的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设计的理念

4.1贯彻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

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型居住区时,应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如让居住区入口广场绿化、引导绿化、中心生态主题花园、人文景观、水景、宅前屋后绿化、阳台绿化、道路绿化、特色绿化等绿色植物系统交融连接在一起,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成网络即绿脉。居住区外置区域过渡性或广场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作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环境。人文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掩映其间,使生态环境、视觉景观形象、人文大众行为等诸多方面相得益彰。

4.2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在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生态系统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规划学、社会学、美学、建筑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生态造景要素:例如,立地环境、水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其次要从非自然造景要素:如人文环境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景观以及人类思维行为等诸多方面来规划住宅区绿地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绿地空间不仅有绿化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意景观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的高尚层次,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5 生态环境设计的体现

居住区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是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提条件。其必须与居住区总体规划同时进行,统一规划。景观生态型居住区其主要特征是低容积率,高绿地率(即绿地率高于40%)并使人均绿地率大于4m2;注重绿地布局和设计,努力做到生态化、景观化、实用化的有机结合。

苏州白塘壹号环境设计以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从立地环境、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景观小品、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充分体现居住区生态化的环境设计理念,向人们尽情展现一个近自然的人居生活环境。

5.1保留原生态土质

自然界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由食物链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塔底是孕育万物的土壤、水分等,其上为微生物、昆虫等分解者,位于分解者之上的是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的植物,塔顶为消费者的动物和人类。原有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亿万年演化而成的,在自身系统内可以完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转换,所以住宅区原生态表土的保持相当重要,随意弃土、回填土、整土,会无意中破坏大地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原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尽可能保留住宅区本土是住宅生态复原的基础。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尽量保留基地原土壤,并通过生物措施进行局部土壤改良,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打下基础。

5.2形成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小环境

起伏的地形是自然界的表象,形成起伏的地形,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有了地形环境的多样性才可能有植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住宅区来说,模拟自然的地形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形成区域小环境、小气候,有利于地表径流,有利于排水,而且因地下水位过高引起的植物种植难度系数可相对降低,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各种各样的植物种类。丰富景观层次,使各类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进而有利于提高住宅景观品位,可做到生态、视觉景观和大众行为的三位一体。

区别于一般的场地造景,白塘壹号地形地貌基本上都是在地下车库的顶板上形成,车库顶板结构的荷载和场地的渗水、保水和排水成了我们优先要考虑的问题。这一限制条件对我们景观生态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我们采用蛭石、泡沫和轻质土减轻车库顶板荷载,同时满足种植大树的覆土要求。对车库顶板的渗水、保水和排水问题,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保证其不渗水,于是我们在选择防水材料上严格把关。本小区绿地率高、绿化集中而且层次丰富,成为土壤保水的有利条件。车库顶板的排水,我们考虑结合地形设计,将多余的雨水就近排向道路和自然水系,道路上的雨水通过雨水井收集统一排向市政的雨水管网。

5.3 营造生态水系

水是生命的象征,从生态的角度,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将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留恋的场所。21世纪生态住宅区应通过建设喷泉、瀑布、艺术水帘、溪流、垂钓池、戏水池及生态人工湖住宅区公园,以美丽的湖光水色,实现都市人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本小区在车库顶板上设计了大量的水体景观,小区水体与白塘植物园水系融汇贯通,形成内外相通的活水源,水景的表现形式多样,有瀑布、涌泉、溪流、旱溪等。水池岸边植物种类丰富,种植了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植物群落景观。水景驳岸也充分考虑了其生态性,我们通过自然岸线的处理、天然湖石驳岸结合自然草坡驳岸,努力营造一个稳定的、多样性的生境。为保证小区水体的洁净,在水循环系统生态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A、在水景源头采用水净化处理措施,保证流入小区水的洁净。B、水景中设置喷泉,兼具观赏和水净化的双重功能。C、水池岸边种植水生植物,形成自然、生态的水岸景观。D、小区水景设置有一定的高差,形成动态水景观。

5.4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植物能将太阳光、水转化为有机物并产生氧气,所以应正确选择树种,物别是多用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是自然生态历史演变的结果。科学地配置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在白塘小区的景观植物配置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5.4.1乔、灌、花、草合理结合

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化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置功能性。

5.4.2选择具有乡土性、针对性的大乔树种

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置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4.3植物配置应四季有景三季有花

充分运用树木形态特征种植观花树、观景树、观叶树及鸟嗜性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表现出该地区一年之中季相变化。

5.4.4自然活泼的表现形式

居住区绿化配置应该以人为本,利用自然活泼的手法,追求温馨、轻柔、优美的浪漫情调。景观要求在一年四季保持绿色基调前提下,产生有季节性的色彩以及空间上层次变化,植物群落应追求自然形态,不能用过多的人工剪造型,一些开花植物,如果经常修剪,往往会把花芽剪掉,既费工又减少了绿色枝叶量,对生态不利。自然生长的各种花灌木,三五成群地布置在宅前屋后,随季节花开花落,给人们带来好的心情。

5.5把地上车库占地还给绿地

现代社会是人口密集的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但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建设地面车库是不明智和不可取的,将车库转入地下,或者转向立体停车库,将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土地用于绿化和户外活动场所是现代生态住宅区发展的方向。

白塘壹号在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全部设在小区的车行道路上,在功能上实现了人车分流。从而杜绝了小区内部汽车的尾气和喇叭声,更重要的是将车库转入地下,把几万m2土地还于绿化。通过生态景观营造,在在车库顶上的绿仍可实现山地起伏,林木茂盛,绿草如茵的景观生态家园。

5.6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

在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就要考虑绿化对屋顶产生的承重、防漏等问题,诸如会所的屋顶,大楼的顶层,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绿化得到延伸,使绿地长厚、长宽、长高,河滨豪园绿化就是一例。其屋顶绿化加上垂直绿化及地面的高大乔木形成用宿根花卉,例如紫露草、醉鱼草、鸢尾等招蜂引蝶;充分利用芳香植物,例如腊梅、桂花、薄荷等;充分利用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构树、桑树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植物层次、明显的季相变化,从视觉上是美丽的,从植物生态学方面考虑也是合理的,但有时南窗前的高大常绿植物往往阻挡了室内的光线,使居者有压抑感,而充足的采光对于居民来讲是很重要的,所以植和物配置时也要兼顾视觉、生态、大众行为,适当移动植物种植位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白塘壹号充分利用建筑前面绿化、阳台绿化和室内架空层绿化,将其作为室外绿地景观的拓展和延续,充分体现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绿地景观。

5.7景观道路、雕塑、健身设施等设计

我们将住宅区的资源环境生态诸要素结合起来,把建筑的尺度、景观小品尺度、和树木的尺度合理地量化,从空间、时间、自然、人文诸要素来规划住宅区的绿色生态系统。适度的户外空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需的,人与自然对话、与人对话交流中需要户外空间,如果说居具有私密性,那聚就有公众性、开放性、参与性,没有人参与、感知的绿地是苍白的 、缺少品位的,所以说景观道路、健身设施等户外空间合理分布于绿地中是聚集活动的需要。

在本小区的景观道路的设计中,我们在保证消防通道畅通的前提下把道路的硬地铺装缩减为2.5m,其余的路宽用植草格来处理,形成隐形消防通道。消防车可压植草格直接通行,这样做既满足了消防的要求,又增加了绿地面积。在游园路铺装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尽量采用生态透水砖,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

6 生态设计的意义和启示

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护场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种植绿色植物等手法的简单叠加,而且是通过这些手法为日益枯竭的资源和衰败的环境寻找新的发展平台,景观设计师在生态设计中将自己要做的作品放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来考虑,以能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为使命,即使是很微小的促进,也同样是生态的,都可以叫做生态设计。生态的景观设计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为着眼点,通过景观设计师对生态理念的理解和生态原则的遵循不断使人类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因此,生态的景观设计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7 结语

在苏州白塘壹号地块环境设计中,我们结合现有地理环境条件,运用现代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从立地环境、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景观小品、水体(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这一案例的实践,我们认识到生态化设计已成为当今居住区环境设计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为今后继续探讨居住区生态化环境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第7篇: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于住宅小区的功能性需求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目前,在国内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理念及工艺、技术水平的影响,往往导致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建筑行业设计单位要加强对于小区规划的系统研究,并且将最新、最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目前,在国内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已经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并且积极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小区规划设计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人员仍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发现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强改革与完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区规划中“以人为本”已成为一个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人”是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也就是说。为各年龄层次的人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情感的交融。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要的是强调住宅能为提供生活服务和理想人居生态环境。“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2、突出小区亲和力的营造

在如今高楼林立、墙垣森森的现代都市中,人们怀念旧城亲切的尺度感与安全感,怀念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交流,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密切关系。该方案将力求带给人们回归的感觉,通过合理的建筑尺度与体量,宛若世外的绿地景观和巧妙的空间营造,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在建筑尺度上,尽可能的采用多层住宅,配合合理舒适的道路交通,给人温馨如家的感觉;在绿地景观方面,做到整体与局部相协调,处处绿意而又不尽相同,让人们如身临自然而又充满惊喜,达到理想家园的境界。

3、强化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环境的均好性是提高商品化住区的特征,新世纪住区要求尽可能使各家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规划与设计环境。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户均匀享受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措施,创造人工景观环境。另外,每家都能分配到一个较贴近的领域空间,这个空间虽然不属于哪家私有,但却能很方便地享受和使用,而且也被大家所认可。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弱化过去常设规模庞大的中心绿地的做法。那样虽然气势宏伟,但实用性较差,领域性和归属性也比较弱,应该强化围合性强、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半私有的院落空间,供居民在景色宜人的环境中亲切交往。

二、现代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环境设计

在我国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中,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特别是受到人们审美观点、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影响,都对于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现代小区的规划设计应建立在建筑群组合的基础上,与居住区总的规划架构相结合。现代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中,首先要合理利用住宅间空地,要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建,合理借用空间,如住宅北临或西临道路、绿化、河流等空间,可以适当提高层数,以达到在不增加用地和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提高建筑面积密度,但应注意与整体的统一协调;其次要尽量减少住宅东西向布置,在院内布置户外活动场地和坡状绿地;再者高低层住宅要尽量混合布置,还要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室)和屋顶平台(屋顶花园)小区规划设计还要尽量满足生态优化原则,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依据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供排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等小区物质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出生态优良的小区环境;再者住宅区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设施共享、景象共享、服务共享与公众参与。社区共享原则要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在设施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择性,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与到位程度,以直接面向住宅区自身的居住对象。

2、居住区的绿化原则,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因此,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居住区绿地设计是园林设计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先决条件,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小区空闲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

3、生态小区的原则是一个以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为中心,由人和环境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小区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生态居住区。其生态系统结构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不存在任何生态阻滞和生态功能板结的现象,其内部与外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及货币流高度畅通,整个生态系统处于生态良性循环之中。生态小区系统具有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三个“生态化”的协调发展的子系统,强调自然和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和整体生态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完美的和谐性和循环利用的高效性,能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方便居民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三、创造多功能的社区

现代的城市居住区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居住功能,而是向综合功能型居住区发展。虽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居住区规划的配套设施指标作了规定,但有的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相关技术标准实施.致使相当一部分已建居住区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商业、文化、医疗等服务设施,居民购物、上学、看病要在居住区之外完成,这样实际上不利于居住区建设的发展。因此,居住区规划应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在社区的设计中应体现社区文化,这种文化的底蕴一定要产生于居住区本地,并对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种影响力和号召力。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从而改善邻里关系,缓和人际交往的矛盾。总之,居住区环境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和艺术、技术和人性的相互结合。既使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同时也使艺术和人性让设计更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

四、结语

在我国现代建筑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小区规划设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单位和相关人员不但要实现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而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空间学、生态学等学科,全面促进住宅小区绿色环保的目的,并且达到住宅小区科学利用自然能源降低能耗的、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叶春. 住宅建筑设计与居住环境设计的探讨[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5(03).

[2] 李爱莉. 小区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J]. 工程设计与建设. 2004(05).

第8篇: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就是在设计时突出“以人为本”,在不和自然环境发生冲突的前提下,注重为人服务,提高人们居住、休闲和出行的舒适度。人是居住区的主体,从室外环境的设计、创造,到规划成果的使用,都是以人为出发点的。室外景观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人的要求和行为活动。人的行为心理是人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基础和纽带,是室外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如何做到“人性化”,营造适合人类活动的室外环境,具体来讲,在设计时应尽可能做到以下两方面:第一,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需要,同时也鼓励其他群体来参与使用,并确保群体之间的活动不相互影响,让儿童、老人、残疾人也可以享受户外生活的乐趣。景观布设应避开偏僻的位置,让人们更容易享受到景观带来的情趣。第二,景观的修缮维护也应在设计时予以考虑,同时考虑景观的布设、养护等是否与环保发生冲突。

一.研究的必要性

(一)居住小区建设人性化需求趋高

国外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超过30%,城市发展进入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轨道。中国沿海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由小康进入中等发达水平,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衣”、“食”,而对“住”、“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满足人们更高物质要求的景观智能小区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得到了广泛重视。同时,住房消费者在综合考察地理位置、出行交通、配套设施、物业管理、智能设计、户型平面等因素的基础上,更注重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质量。

(二)居住小区建设对人性化考虑不足

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建设关键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营造一个舒适的家,能否给住者提供一个舒畅的人性空间。

目前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但许多居住区的绿化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很多楼盘用绿地作隔离带,虽增加了绿化率,但忽视了人们步行的便捷性,2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忽视残疾人的行动方式,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充分考虑居住对象的年龄 阶段,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等。有些住宅区的绿化甚至为防人们进入绿地,用铁栅栏、围栏包围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致使绿地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休闲娱乐功能,造成居民心理上的不适感。而积极、成功的住区环境能够鼓励、吸引人们在户外逗留,增加邻居、住户之间的相遇和交谈机会,增强住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二.住区外环境人性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住小区同质化严重

不同地区的环境都应存在自身特色,有其自身的文化沿续。这是由于它们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诸因素的差别形成的,这些因素必然影响到住区外环境的空间布局和形式。而在现今小区建设上,因为商业炒作等造成盲目跟从、忽视本土文化、照搬照抄问题严重。“欧陆风”席卷全国房地产业,造成很多小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几何式园林并非完全适于中国人的交往空间习惯。忽视地方性差异,甚至在不同省市有完全相同的居住小区。忽视地方气候差异,忽视了地域文化及人民的地方风俗习惯,造成景观设计实际不可实现。

(二)空间构成元素单一,活动少,无生气,邻里交往欠缺

小区空间构成元素单一,且不够协调统一。调查发现很多小区除铺地、花坛、树木以外,缺少其它相关构成元素,除了居民日常行为活动和交往,至使庭院空间环境单调、空旷、冷漠,缺少引人、留人之处。而有些小区过于强调景观的装饰要素,如雕塑、喷泉、亭台、大理石铺装等,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要素的营造。而人们花钱更希望买到的应该是氧气、是绿色,是植物四季变换带来的丰富多彩,而不是一堆铺装。甚至有些房地产商不惜巨资修建大型假山瀑布,大型铺装广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殊不知这对社区的生态环境非但不起作用,反倒产生“热岛效应”,有损生态,且无法形成宜人的交往空间,使得小区内反倒很少有人行走滞留。而对自然要素的运用也并不意味着照搬自然界的一切,任杂草丛生、花木杂陈而不加管理和经营,而是力图在绿地之中,更多地体现自然本来的面貌,少一些人工凿斧之气。小区内运动场地多数属于收费使用且功能单一,而设区又少有组织活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邻里交往。但也有居住小区定期组织活动,如上海万科风景佳园定期组织社区球类运动比赛,促进了邻里交往和居民的社区自豪感。

(三)视域的不通透性造成社区安全感缺失

很多住宅小区内景观营造上没有充分考虑视域的开阔性。密植的灌木,宅旁高大的乔木,大尺度的硬质景观都对住户在小区内的视线有所阻挡,小区内保安巡逻路线也经常会有所遮蔽造成一些死角。这些都可孕育出潜在的社区不安全因素。低层住户抱怨在家中无法看到嬉戏的孩子。

(四)空间无序,人车混杂

道路交通规划混乱,居民活动无序。在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的时候,人车交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设计考虑不周和居民交通工具的快速更新,停车问题越来越突出,乱停乱放,侵占绿地和活动场地的现象随处可见。外部空间组织没有章法,相互之间缺少关联,也缺少吸引力。

三.改进建议

(一)小区整体环境

在“生态优化”、“整体优化”的前提下,如何在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满足空间开阔、布局紧凑要求,使住户在小区公共空间环境中有轻快、愉悦、友好的氛围,对组团环境有认同感、归属感,小区中空间秩序及组团合理布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以往小区道路大多迂回曲折,楼房紧密,组团形式相同,人置其中,不论是住户还是外来人员都会感到一种无序的困惑,随之而产生混乱、沮丧、敌视的情绪。小区的空间组织消极,忽略了人们的内心情绪,忽略了以人为本的人性空间理念。小区漫长迂回的道路组织将被小区“广场”所取代,这种广场是广义的和可意象的、是开放的和有序的,它可以以不同形式、不同空间位置、不同文脉背景、不同构架手法来表现。其最终目的是成为小区大家庭的休闲、娱乐、交流、教育、文化等活动的中心,它是小区明确的导向性和凝聚力的有序开放空间,是具有归属感紧凑布局组团的精神对外释放空间。广场与组团间的道路组织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立体交通形式,整个小区的视觉环境统一简洁、大方明快、宁静典稚,无有碍观瞻的物件出现。文化环境在建筑组群、公建、绿化、小品雕塑等方面要具有“可接触的”高层次文化特征,在居住区内的人们无论性别、年龄、文化层次、健康状况等,在居室、教育机构、文化休闲、购物饮食等场所内都能找到自己熟知的、依恋的、文稚的文化环境。这样的视觉环境与文化环境所构筑的空间环境氛围,无疑会给居民应有的场所感、归属感、安全感,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理想的人文环境要求,这样的空间无疑会使住户倍感轻快、愉悦、温馨、友好。

(二)绿化景观的选择

绿化景观的品种要具有物理环境、空间环境和时间环境的作用。植物种类要体现多样化,形体错落有致,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鲜艳的花卉、大面积的草坪,或单独布置,或组合在一起,灵活地点缀室外环境。在时间上,尽量选择繁茂季节不同的景观,以达到在不同季节都能起到绿化作用的目的。在颜色搭配方面,要结合建筑物的外装修。景观的一大作用是绿化,但是植被的颜色不一定非得为绿色。是突出对比还是和谐统一要由设计的目的决定。植物种类的选择也应该本着安全、健康的原则。绿化树种要选择能够有效净化空气,抗污吸污,改善环境功能强的树种,尤其是要选择含有益分泌物和挥发物的树种,如松柏类,达到有益人体健康的目的。树种选择时,要注意无刺、无毒、无害,避免对居住区儿童身心造成伤害,选择开花植物时慎重选择花粉过多的树种,春季空气中花粉浓度比较大时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群的过敏反应。精心选择的树木可以提供疏密相当的绿荫,调节不同季节的光线强度、改善室内通风、光照、创造各种特殊的社会空间等环境。

(三)特殊人群的关怀

老年人活动场地一般分为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应简单而宽阔,以开展健身文娱活动。开放、生动、热闹的气氛能愉悦老年人的心情,增进邻里交往。考虑到老年人的体力特点,活动场地周围要设置坐凳、亭、廊,以保证足够的休憩空间,方便老人休息,也可在活动场地设置相应的辅助设施,如扶手、坡道等,鼓励行动不便的老人参与室外活动。静态活动区场地宜以疏林草地为主,活动空间位于宁静的区域,避免主要道路穿越或主要人流聚集处。场地最好能面对优美的景观,考虑适当的阳光和遮荫,充分利用大树、户外遮荫建筑等为老人提供观景、晒太阳、聊天的场所。

小区内布置儿童活动场地时,要充分考虑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场地里的各种器械、设施要符合儿童的尺度,铺装可以用彩色水泥、广场砖和塑胶等。活动器械及活动场地附近应种植树冠大、遮荫效果好的落叶乔木,使儿童及活动器械免受夏日灼晒,冬季亦能获得阳光。

残疾人行走不便,要根据他们的特殊情况设计一些利于出行的无障碍通道和辅助设施。

四.结语

居住区户外环境是为居民而创造的,是为满足其需求而规划设计的。居住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室外环境不再仅仅是人们进出的通道,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场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住区室外设计时,所有的设计理念都应该以人的舒适度为标准来权衡。室外环境不是一幅画,仅供人们欣赏和评价,它是一个需要有人参与的生活场所,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与生活在里面的人发生相互用。所以,考虑到人文因素,以人为本,设计才能成功。我们所倡导的人 性化设计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宗旨才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魏春海.浅谈现代城市居住绿化现状及对[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70

[2]刘永德,建筑外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孙利民,绿地规划与小品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4]闫晓俊.陈其兵.人性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

第9篇: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民行为;居住区;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的品质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居住区环境的品质。人们对居住区的关注也逐渐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居住区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与一些认识的偏差,当前居住区环境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因此,本文提出了对居住区环境与居民的行为进行研究。希望能从环境与居民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居住区环境研究,给以后的居住区环境建设带来启发。

1、居住区环境和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主要是针对住宅内部环境而言的,居住区建筑内部为居住区内环境,住宅外部为居住区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为居住此环境的居民单独拥有,而外部环境则为居住区内所有居民拥有[2]。

居住区环境设计就是为满足居民的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居民创造经济、实用、美观、合理、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环境设计不仅关系到技术,还关系到艺术创造的过程。

2、基于居民行为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注重调研

一个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好坏,不是开发商和设计师来判断的,应该由这个环境的使用者居民来判断和决定,因此设计师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以调研的结果为依据进行设计。

2.2尊重居民行为习性

在居民与居住区环境的关系中,特定的人群与特定的环境联系起来,居民长期重复活动,必定出现特定的活动模式和行为习惯,设计者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时应尊重这些特定人群的行为习性,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才更能满足居民的需要。

2.3关注居民心理需求

居民的心理需求有很多方面,领域性,私密性,个人空间,环境认知等,这些心理需求影响着居民对居住区环境的使用方式,反过来居住区环境设计又能在一定程度生影响居民的心理,这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在居住区环境设计时应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达到居民使用与环境的良险互动。

3、居住区环境空间设计建议

人的心理直接决定人的行为,而居民日常行为活动与居住区环境空间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因而居住区绿地空间环境应根据居民的行为心理因素进行设计。

3.1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序列

中国传统的居住单元―――四合院式住宅,都表现出了以院为中心构成的从公共性、半公共(私密)性到私密性的空间层次序列。例如,四合院的檐廊虽是交通空间,但由于使用人数较少,交通作用并不十分突出,所以成为室内外空间过渡的关键和引发交往活动的主要因素;四合院入口这个小小的檐下空间,由于其独特的半公共、半私密性,成为促进邻里交往的重要场所,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门口做家务的居民和路过的邻居攀谈的情景。

在现代居住区中,由于居住人口的增加,传统的水平方向多住户居住模式变成了以垂直交通为主的单元居住模式;为了安全和增加室内使用空间而被住户封闭的阳台,更加剧了院落这个半公共空间和以“家”为代表的私密空间的生硬衔接和居住空间体系在层次上的断裂.因此,在外部环境空间设计中,应尽可能提供不同层次的私密性空间,以引发居民间的自发性的交往.开敞、通透的广场空间有利于居民进行运动、休闲等活动,可将广场周围的角落、转角等边缘地带及一个空间到另一空间的过渡区精心处理,如设置一些坐憩设施,使之成为吸引人的去处;利用柱廊、花架、模结构的遮阳伞等,结合植物绿化,可以创造一系列符合人体尺度、具有围合感的私密空间,并使之与公共空间保持视听联系,满足人们静思休息的心理需求。总之只有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才能使不同的活动主体各得其所。

3.2加强环境空间的可识别性,建立居民的归属感

大量毫无特色的住宅和景观设计,使得居民经常“迷失”在小区中,只能凭借住宅楼的编号找到回家的门,毫无归属感可言.事实上,出入口是建立归属感的一个重要地方,因为出入口是一种标志,具有极强的心理暗示作用―――对居住者来说意味着“到家了”,而对于外来者则具有明显的防卫意义.极具个性特点的小区出入口,能使身处城市空间的居民意识到空间角色的转换,是营造居民归属感的一道序幕;庭院出入口应当是一个过渡空间,是场所,是位置,而并非只指一个具象的门或者门洞;通过设置标志性构筑物或改变出入口的道路线型、铺装等形成的温馨住宅出入口,既可成为居民休息的停留点,又是引发居民自发交往的最佳场所.这样一来,居民从进入小区到打开家门,通过个性鲜明的小区出入口、边界感强烈的庭院出入口、公共性氛围浓郁的住宅出入口,逐步强化归属感,体会到了家在一步步靠近。

3.3采用“庭院”的方式组织居住区小空间

人们自从生活在人工环境中之后,就开始和自然有了一种分隔,而“庭院”作为外界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过渡性空间,就成为居住建筑扩展的外部半公共空间,能够带来居民相互交往的机会,满足人们的思想感情需求.每个庭院空间都包含人、自然、社会这三项基本要素,相应的,一个好的庭院空间也必然由基本围合空间、人的行为空间和知觉空间这三种空间要素组成.以庭院的方式组织空间,应注重空间的实用性,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居民的使用要求的变化,提供多样性的户外活动所必需的设施,创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绿化景观,使居民乐于停留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支持交往行为的产生,保证交往行为的延续与扩展。由点、线、面绿化而形成的庭院绿化环境和各个构筑物所形成的空间结合体,借助于点、线、面的组合和穿插,庭院设施的布置,如适当增加硬质铺地的比例,增设坐椅、台地等室外设施,构成围与透、虚与实、分与聚、动与静的环境空间,创造出良好视觉效果和交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