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小学教育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管理

第1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如今我国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农村人口也不断的迁移,致使很多农村小学倒闭,仅存的农村小学也是学生越来越少,有的年级出现了没有学生的情况。在农村设置这样的小学,不但不科学,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也致使师资力量不能更好的整合。这种情况下,很多地区设立了中心学校,将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进行了整合。但是在设立中心学校的同时,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及心理辅导未能达到标准,致使很多新问题的出现,制约了农村小学的发展。

2、小学教育管理中使用情感教学模式

2.1、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

打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成为小学情感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情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授课内容设计出可以完成授课任务的情感教学情境,利用情感教学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个富有人性化、温馨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开展小学情感教育时,情境作为基础及前提,教师要依据授课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情境的布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深入及渗透,最终培养学生建立自身独有的审美观。

2.2、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

在小学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要紧密联系教学大纲,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情感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运用情感教学是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过程,教师熟练、科学的使用情感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情感上同教师产生共鸣,同时又能够建立起师生和谐交流的情感平台,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及家庭状况进行掌握,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如若回答错误了,教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及表扬,引导其建立自信心,激发其与别人沟通的勇气。学生首先要在思想及情感上有一个良好的转变,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师生紧密配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学习知识,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2.3、教师要建立和家长之间的良好情感沟通

第2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浅见

一直以来,学校管理效能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教育管理,所谓教育管理就是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步步深入,也不断推动小学教育管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然而,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小学教育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作为管理者必须认清形势,发现问题,通过可行性计划措施解决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许多小学评价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优劣往往是以学生的成绩为准绳,学生的成绩也被看作是授课教师综合能力的真实反应,在这一点上,可以明显的体现出我国的应试教育缺点。而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这一阶段是儿童到青少年的蜕变过程,是一个孩子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德智体美综合发展才能确保小学教育的最终成功,而我国许多小学的教育往往只看重文化课培养,并没有积极的创新教育管理手段去加强其他如德育、美育等教学育人的新方法,致使学生、教师、家长都对小学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误区。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其职责之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与这一原则产生方向上的偏离,而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和其出现离经叛道、独树一帜就会被认为不合常规,被众人所否认。学生离经叛道会被老师制止,教师独树一帜会被领导批评教育,在这样管理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些有个性的老师或者学生迫于管理者制定的种种条例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创新想法。

二、建议与策略

(一)强化教师的管理意识

小学教育质量的优劣不仅仅是由领导班组的领导能力所决定的,一个学校整体育人实力的高低关系到身在校园内任职的每一位教师,教师不仅是育人的主体,更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管理者的重任。教师承担着学生、教学设备等一系列教学所需内容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直接投身于教学的管理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在讲课、测验等教学活动中,真正的提高自身的管理者、引导者的管理意识,这也是提高整体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开放的管理模式

开放式管理理念的精髓就在于开放管理的思想,将原本单一的限制在教师教育工作的单一方向进行一种不定向的转变行为,将原本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转化为以人为本、尊重和鼓励教师、解放和发展教师教学思想的一种侧面促进型的管理方式,充分地利用条件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开发与挖掘,从而促进教师能力和工作效果的提升。在管理的方式上,改变单一的监管方式,从控制方向的定位、制度综合讨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合理的改进,从而促进和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和改善教师的工作评价体系,制定一个完善合理的评价系统,在敦促老师进行自我提升的同时也能够逐渐协调学校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促进校方和教师的沟通,从而改善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三)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

和谐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环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教学设备的提供、教师工作的条件以及班级风貌等等。而要想将教学环境中包括的多种因素和谐的保持最佳状态,要从多方面入手调整,从国际国内成功的教育经验来看,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集中精力,动员全社会的强大力量,吸纳建设资金,为学生与教师构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并且舒适、健康的教学环境,从而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学校方面要紧跟课程的变化,及时的添置教学设备,这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点,尽量满足教学中的设备需求,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最后,要注意班级环境的布置,通常学生们都会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室的布置,重视班纪、班风的树立,为学生和教师构建和谐美好的共处环境。

(四)探索和创设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

第3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管理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的教学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改革,这就使得如今的小学管理面临了更多更大的挑战,因而那些比较传统老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了,已经开始不符合社会进步的步伐,所以说,在如今,开展新的小学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改革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也是如今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质量参差不齐

一般来说,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制中最为基础的一个环节,可是小学的教师学历都不高,有一些教师甚至仅仅是高中毕业。通常情况下,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普遍偏低主要体现在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往往缺乏自主意识和创新的精神,使得他们的授课内容单一,甚至于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如今,新时期的小学教育改革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自主设计课程内容的能力,还要很好的运用一些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自己掌握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和实际相结合,让思想更加开阔,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新时期的改革也同样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科学素养。

2.教学管理模式落后

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重点是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更新观念很重要,这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根本。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强调学生成绩的重要性,特别在面临小学升初中压力的五、六年级学生中,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只能完全依照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余活动,学校都有着严格细致的管理条例。一方面,这些条例为师生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和规范,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

二、改革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策略的研究

运用一些比较合理的奖励机制,完善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

一个学校如果想要留住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那么就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奖励惩罚机制,然后凭借着以人文本的理念,兼顾着求发展的观念,用来实施一些绩效管理的机制,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一个比较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团队。应该时常对教育管理者进行一些阶段性的测试和评估,这样才能比较及时地对于管理者的管理效果做出反馈。在管理方面,学校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对教师进行业务管理和定期的培训,通过科学的规范化管理,让小学管理从根本上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

言而总之,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新课改的改革对于小学的管理制度做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规范,小学教育必须深刻领悟新课改的理念,直接正视如今小学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找到新的更加有效的解决措施和管理方法。我们必须要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努力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而又积极的学习环境。

第4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管理

小学教育为基础性事业,做好小学教育管理对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提升教育质量,小学应进行恰当的发展定位,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方能发挥基础教育作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一、恰当的进行学校定位

新课程下,学校良好的发展定位尤为重要,可有效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优质开展,为实践工作指引前进的方向。为此,我们应积极思考,由现实状况入手,明确自身发展建设方向及既定目标,方能确保教育管理迈向良性发展轨道。因此,学校应精准定位,凸显鲜明个性,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设计安排同自身相契合的建设发展战略。在前进的道路上找准发展方向,了解具体目标,进而有的放矢,积极开展各类工作,预防盲目性问题。学校应明确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需要,也就是把握社会发展建设的新形势,符合人才教育的核心需要。明确国内外实施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趋势以及发展动向,抓住该过程之中难点、重点与热点问题,并清楚具体的发展需求,洞察分析宏观的发展趋势。正所谓勇敢的跳出来,审视自己,方能真正的了解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制定有效的整改策略。

在实践工作中,学校应把握具体的办学条件,由现实入手,针对自身的文化传统、具备的社会形象、呈现的特色、配备的师资队伍、招生状况、设置教育设施、资源配置等展开细致研究。学校应进一步理清办学理念,制定体现发展空间的具体规划。学校办学理念是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的主线,是学校发展建设的灵魂。学校应理清办学思想,进而对各项工作进行统一指导,促进教学行为的合理规范。新课程下,各小学具备了较大的自由性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全面规划中,方能凸显实效性。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

新课程下,我们应加紧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掌握教育教学法规。在日常工作中,教育管理人员应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地区的建设发展,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实践工作效率。实践管理工作中,领导阶层、骨干教师应带领其他教师一同实践,更新知识结构储备,提升人格魅力,真正的感染其他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应降低决策误差,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新时期,学校应提倡敬业精神,引导教师形成团队意识,优化工作作风建设。教师优良的群体作风虽然并不是具体的某项纪律以及规章体制,然而却可使教师人员的行为更加规范。因此教师优良的群体作风成为一条不具强迫性的无形准则,在教师优良群体作风的引领下,可在学校之中形成优质的舆论氛围,对教师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及规范作用。为此,小学教育管理中,应注重对教师群体作风的科学引导,可积极创办各类丰富的文体活动,使教师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进而有效提升学校凝聚力,积极引领教师形成开放心态,与他人融洽相处。再者,学校应强调终生学习理念,可积极开展读书学习实践活动,引领教师发展形成学习型人才,积极打造培养出一支持续完成知识积累的师资团队,使教师不断完善、自我超越以及快速发展。通过学习,教师精神家园将更为充实,并将生活乐趣转移至工作之中,教师将在精神层面更有寄托,体会学校教育的美好。

三、实施民主化管理

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并非单纯的被管对象,还是管理主体,因此具备双重身份。为真正实施民主化管理,学校应以教师为本,创建较为宽松愉快的管理环境,激发小学教师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发展管理决策,发挥核心潜能,进而真正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实现高效益的教育管理,还需要大家的互相配合与尊重,通过共同协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管理人员不应采用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模式,进行封闭的管控,应勇敢的走出金字塔,提升民主、团队意识,应用柔性化、开放式的策略,将教师视为合作伙伴,展开更深的交往以及共同探讨,有效实现教师民主化的参政议政,实现创新发展。对于教师的意见以及建议应悉心倾听,优化工作任务及目标,进而获取全面理解与认同,使教育管理途径更加畅通,确保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结语

总之,新课程下,做好小学教育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只有恰当的进行学校定位、实施民主化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才能赢得广大教师的全面认可,提升凝聚力与向心力,优化小学教育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生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新时期人才,适应新课程标准,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然而,这种理论被行为科学论者片面强调其作用,夸大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有效性,其片面性显得更加突出。加之制约人的组织行为的因素相当复杂,单靠某一种理论予以科学的把握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寻求多种理论的整合使教育管理理论趋于完善便成了人们继续奋斗的目标。

1 以道德理想主义为导向的人伦管理理论

在西方国家,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突变理论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一种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开放系统管理理论开始受到管理界的欢迎,并引入教育管理,可以视为教育管理理论走向融合的发端。即以道德理想主义为导向的人伦管理理论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主流理论导向。

在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我们学习西方管理理论,无论是以科学主义为导向的,还是以行为主义为导向的,都是为了消化、吸收。根据对以上三种教育管理理论的分析,我认为必须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管理理论进行系统地、深入地研究,把现代的先进管理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既不妄自菲薄,盲目崇拜,也不全盘否定,大加讨伐。

2 我国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可能,政府对教育的管理职能必须作相应的转化,即由适应计划经济的教育管理职能转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管理职能。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其目标应从无所不包的全面管理向有选择的管理转化,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从过程管理为主转向目标管理,从行政方法为主转向法律、行政并行,从短期管理为主转向中、长期管理,从微观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

2.1 教育立法。我国当前应强调教育立法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加快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系统,逐步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的精神,抓紧完善教育法制,并使其正常运转。这是使教育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一环。

2.2 保障经费。要举办公共教育事业必须有经费保障,义务教育不能指望急功近利的市场机制去养育自己,政府必须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让中小学校走入市场,兼营企业活动以求自救,是与近代文明赖以建立的分工相违背的,不利于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努力保证教育经费到位,并逐渐有所增加。

2.3 督导评估。督导制度是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由当地政府聘请上级和本级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教育督导(或称特聘督学),使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视察活动与教育督导结合起来,以增强教育督导的力量,提高督导机构的权威。督学方面应加强评估,建立包括教育质量评估在内的教育评估体系,形成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做到规范化。

3 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3.1 奉献与收益不对等,权利与义务不均衡。我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过度强调了奉献精神,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但其劳动被无偿占有或者不被他人认可或者这种劳动不能保证自己养家糊口,不能赢得社会尊重,不能换来社会声誉和地位;虽然有《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保障教师权益,但实际上教师权益并未真正得到落实,学校规章制度多如牛毛,突出强调学校如何对教师进行管理和控制,基本未能兼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行使权力,如何发挥工作主动性。

第6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虽然教师们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虽然这些教学经验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未来都会发出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部分教师并不能适应新时展的要求,及时的调整自己,最终造成闭门自守等问题的出现,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直接制约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经验主义,从而会出现诸多不良思想,比如骄傲自满以及自以为是等心态,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依然选择时候落后的传统教育管理工作,导致其制度比较老化,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的理念,最终造成其内部管理体制僵化,不能全方位的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小学学校往往会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即便是有体制的工作,也不能及时的落实,最终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的出现。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小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要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其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够提高我国小学教学理念和水平。

二、完善小学教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管理者的作用

管理意识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现代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自觉灵活的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现代社会,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要求十分高,其必须要具有管理意识,并且要具有自觉管理的欲望和冲动,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管理人员的作用和价值,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学校相比于企业来讲具有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其教学理念和企业管理十分重视管理意识,现代教学管理的时候,教师主要就是以知识传授人员的身份出现,但是,教师本身也是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小学教育来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承受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还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其应该直接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并且要明确其责任。所以,现代教育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必须要为教师树立自觉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充分的发挥出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对于整个学校来讲,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教学管理工作,为了能够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管理热情,应该将教学质量与教师绩效考核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才能够将教师们的聪明才智直接体现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方面。

(二)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到教学管理中

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责任,仅仅依靠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工作远远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为了能够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实现,充分的调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成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理念。我国大部分学校的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往往认为是学校领导和各个组长的责任,忽视了教师以及家长所起到的作用,进而大致教学管理工作失去了群众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必须要积极的动员学生家长和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我国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校领导应该及时的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不仅需要调动校内各方积极的参与教学管理,还应该协调家长和社会相关力量参与进来,做好教学管理监督工作,为教学改革提供可贵的意见。

(三)充分发挥教学环境的作用

教学环境主要就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条件,教学环境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现代教学管理理念指出,必须要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够保障教学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和r值。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为了能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必须要集中管理力量,为教学工作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进而才能够为教师们提供舒适的环境,保障教学工作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必须要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设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工具,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办学水平和教学实际需求不断的增加教学设备,其不仅包括了硬件教学设施,还包括了现代软件技术。另外,必须要保障教师布置的有序和严格完善的课堂纪律,才能够从根本上为学生们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保障其能够健康成长。

教育管理人员所针对的对象就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积极的促进教师和学生们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从而不仅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还有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第7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小学阶段的教育和学习是基础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落实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改革标准,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小学教学期间,一定要提升教育工作的水平及成效,同时还要构建起完善、安全、深层次的校园规章制度,进一步保障小学教育管理的水平。

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作用

目前,小学阶段教育管理不光是对学生行为进行相应的规范,还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师进行监督以及相应的评价,而小学教育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对学生及教师进行良好的约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管理的完善,从而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提高小学教学水平和质量。如果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学生过度的活跃就会致使课堂上的秩序出现严重混乱,这时教师就要使用相应的课堂纪律以及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规范,由此可知,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教育管理是小学阶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之一,不仅能够有效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保证教学活动开展顺利[1]。

提升小学阶段教育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突显教师自身主导能效,达到公平教学的目标。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最为非常重要的,而教师自身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第一要素,同时也是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由于小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使得他们非常容易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而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教学理念、行为举止、实际言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以教师为主的教育管理理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提升教师对人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认知水平,增加教师自身责任心以及事业心,用教师的实际行动带动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实现公平化管理,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并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突显新课程改革的转变,从而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以及制约,进一步满足课程改革实际需求。

突显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构建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学校中,如果缺少了学生,就会使教学活动不能顺利的进行,而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对象,还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整体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一定保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重视起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应的教学理念,同时还有始终以学生作为根本,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改革的水平和质量。而良好的学校规划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健康成长,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此外教师要从根本上重视起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学生作为相应的服务对象,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提升教学工作热情。想要保证学校办学和教学质量就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作为有效支撑,而完善的制度建设不仅能够规范教师的行为活动,还能有效推动教师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2]。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稳定运行,进而激发教师日常工作热情。此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一旦相应制度确立,就要求学校中所有师生要严格遵守和执行,不管其中的任何一人都不许逾越相应的制度规范,从而起到良好激励作用。

给与教学管理足够的重视,推动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不仅直接且有效反映教师业绩,还能够展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实现小学教学的预期目标。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主动并积极的参与到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去。

要提升学校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的重视,有效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加强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资源的有效沟通,使他们能够参与到其中,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建议,从而更好的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

要激励教师勇于尝试教学活动的创新,对已有教学评价进行相应的改革,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推动教育教学的转型,从而保证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自身整体素质以及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成效。

增加德育教育水平,从而构建起良好、和谐的校园。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制定相应的班级目标;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从而推动德育教育的有效转化;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展开相应的德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有效的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还要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毅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3]。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上述文章中的几点,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校园安全、校园卫生、加强对教师师德的建设及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在日常校园生活和学习中得到有效保证,因此,良好的教学管理不仅能够确保教学秩序形成,并且在构建平安校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四平市六马路小学)

第8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管理;学生;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必须顺应时展需求,根据教育发展标准转变教育管理模式,从而在提高小学教学效率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认知水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教育管理需要以教育为基础,根据教育大纲要求与小学教育的特点,制定更加完善的教育计划、健全校园教育管理系统、落实相关管理责任、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等。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更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阶段,因此,加强小学教育管理,实现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更是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的前提。

一、小学教育管理现存的问题分析

1.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过于传统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小学加强教育管理改革工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纵观当今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依然比较传统,这也是当今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小学教育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直接影响着小学教育水平。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主要表现在两大层面上,一是管理手段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其中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强制性,使得学生在校园中仍然处于被动状态,无法根据学生的内心要求和学生特点开展校园管理工作;二是小学教育管理中缺乏这关怀,也就是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对学生未来发展不利。在传统小学教育管理中,学生无法受到全面性的尊重,校领导依然是学校的绝对管理者,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按照校园规章制度进行,无法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该教育模式中,学校依然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为基准,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是为了学生升学,但从本质上说,存在着较大的漏洞,使得“机械式”学习依然是教育的主流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重,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些问题无论是对学生发展还是教育发展都存在负面影响,俗话说“细水长流”,如果小学教育管理过于传统,给学生施加较大的学习压力,就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师团队问题

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基础,未来学生还要经历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硕士、博士,可见加强小学教育管理质量的重要性。对于小学教师团队来说,相比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小学教师无论在学历、经验、福利等方面都存在劣势,再加上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有着明显差异,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小学师资队伍,著名的小学通常都集中著名的教师,而一些落后小学,其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较大的漏洞。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很多教师学历比较低。小学教师团队素质直接影响小学教育管理质量,并且教师的观念也相对传统,严重缺乏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使得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思路也更加僵化,与新课程理念相背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育要求小学教师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利用多媒体设备与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

1.制定现代化的小学教育管理制度

想要提高小学教育管理质量,推动小学教育管理改革进程,首先需要提供制度上的支持,也就是针对新课程理念完善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为小学教育管理发展奠定基础。现代化教育管理模式中,制度需要具备全面性、开放性、针对性、有效性。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在小学教育管理改革中有着绝对发言权。因此,在构建小学教育管理制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与到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中,通过教师提出学生的内心需求,校领导需要加强教师的沟通,让教师参与到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改革中,从而形成“学生—教师—校领导”的制度建立模式,让小学教育管理制度能立足于学生与教师,从而保障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小学教育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在校园教育管理制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2.创新改革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针对当今小学教育管理过于僵化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构建现代化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从而推动学校发展,提高小学教育管理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刻不容缓。通过改善现有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一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成绩,从而达到小学教育管理改革需求。在进行小学教育管理改革中,校长需要做出表率,也就是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念,贯彻并落实“以人为本”“以生文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同时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学生的学习课堂中,加强对学生、教师的理解深度,从而为小学教育管理改革提供方向。校领导作为学校的总管理者、策划者,校长肩负的责任最大,因此,校长需要不断加强对学校师生的掌控能力,加强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充分利用师生的作用,从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成为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一分子,构建“全员改革”的模式。在小学教育管理中,需要将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对传统学校不关注的科目,如美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等,不断完善这些与素质教育相关科目的完整性,实现一视同仁,加强素质教育力度,通过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工作

想要提高小学教育管理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工作,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也是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的关键因素。一是在小学教育现有师资团队基础上强化教师培训工作;二是加强师范学院学生培养能力,政府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出台一些优惠政策,让师范大学生能下乡支教,从而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异。与此同时,构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团队,能保障小学教育管理改革进程,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做好榜样,通过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改传统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推动小学教育管理改革进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基于此,笔者针对小学教育管理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加强小学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包括制定现代化的小学教育管理制度、创新改革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工作,从而为小学教育管理创新改革奠定基础,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马桂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6):111-112.

[2]刘娜.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求知导刊,2014(12):45-46.

第9篇:小学教育管理范文

首先,落后的教学管理模式与理念。尽管国家已经实施小学课程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大多数学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是在学校的教育机制中,改变的只是教育内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成绩,很多家长将成绩作为学生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只要成绩提上来,别的都不重要,这种错误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时这种心理也给学生灌输了错误的思想,对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心理起到了阻碍作用。同时,有些学校更是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测评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教学管理工作也只能默认以前应试教学。教学管理理念是指导教育教学的标准,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陈旧,缺少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这就束缚了教育管理改革。

其次,教育管理师资落后。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为了完成教育人、培养人和服务社会的宗旨,应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周围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做出自身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稳定、持续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很多小学缺少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有些甚至是专职教师进行管理岗位的兼职,这样对完善和健全教育管理体系起到了阻碍的作用。高等院校应该在培养小学教育管理专业人才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专业的教育管理人才输送到教育管理的工作中,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提高小学教育管理的措施

首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向标。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要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主动意识,打破以前管理中出现的“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平时的情绪变化,不要让他们有奴役的感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把教学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发展,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管理者平时加强对教师的尊重,使人性化与管理制度相配合。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平时应该多与一线教师进行沟通,因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最了解,管理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更好进行。此外,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坚持“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业、心理和身体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其次,建立科学的测评办法和合理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教师测评办法往往是采用学生的成绩来考核教师,这种测评办法是有缺陷的,应该摒弃这种测评方式。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独立自我管理能力,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学习作为评价标准。同时采用“评分制”,这里包括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评分,使教师真正发现自己在授课和其它方面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升。此外,针对一些青年教师,他们不缺少专业的知识,而是缺少实际的授课经验,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将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相结合,总结出更为科学的授课体系,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

由于小学教育存在它的特殊性,所以小学阶段的课程设计要合理,既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为以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又要使学生的心理成长得到保障。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必须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着眼于儿童心理阶段和生理发展的特点,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出发,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