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原材料中的重要内容,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混凝土使用量大约为10亿立方米。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将会直接的影响到建筑建成后的使用质量,也正是因为这样,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有足够的、科学的掌握,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更加良好的使用混凝土,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使之服务于人。
1.混凝土的材料要求
1.1材料配合比要求
配合比是混凝土投入使用之前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相关的检测以及精确的实验数据,才能够确定适用于具体建筑工程的配合比,进而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一般情况下,确定了建筑工程的配合比之后,还应该尽可能的选择水泥量少的、水灰比小的混凝土配合比,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水泥水化热的现象。
1.2材料外加剂
混凝土的开裂,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是混凝土的开裂会直接的影响到建筑结构的质量,而选择适当的、合理的外加剂,能够有效的减少混凝土的开裂现象,比如说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就可以直接的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以及脆性,这样不仅仅降低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还能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反映。
1.3材料骨料的配置
骨科指的是混凝土中的石、砂,这也是混凝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总的来说对于骨料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仅仅要具有高强度、高质量,更应该是物理化学性能比较稳定的、没有任何有机杂质的。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应该选择自然a连续级配和碎石,而且最大的粒径不能够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l/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3/4。细骨料宜选用中粗砂。
1.4水泥的要求
混凝土会出现裂缝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泥,因为水泥自身的温度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会造成水泥水化热的发生,从而造成裂缝。正是因为这样,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水泥的质量,比如说坚持使用正规厂家所生产的水泥、尽可能的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使用低热水泥等等。不仅如此,水泥在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时候.还必须配备相关的质量证明,而建筑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在水泥投入使用之前展开检测工作,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投入使用。
2.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
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1)进行施工之前,要重视对模板以及支架的检查工作,包括了模板、支架的形状、尺寸以及标高,比如说支架的稳定性是不是良好、模板缝隙与孔洞的封闭情况、预埋件的情况等等,这样才能够确保模板在混凝上浇筑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移或者是松动的现象; 2)要注意清理模板里面的杂物,木模板应该先浇水做好湿润工作,以预防多吸收水泥浆造成混凝土保护层的琉松现象,不仅如此,木模板在吸水之后会膨胀挤严拼缝,从而有效的避免漏浆现象; 3)应该检查好钢筋的种类、数量、规格、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除此之外,还必须检查好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以及位置等等,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保证施工的质量; 4)混凝土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来进行振捣,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就应该进行二次振捣以及初次抹压工艺,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之后应该进行表面性的抹鹾t而在终凝之前应该进行表面二次抹压,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板面的细微龟裂现象。
3.混凝土施工过程管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应该重视对工人技术的交底工作,严格的控制好踩筋现象,而钢筋工则应该及时的整改板筋位移、松绑、踩筋以及保护层。于此同时,还要强化钢筋工程的验收,保证混凝土楼板厚度、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以及上下层钢筋之间的有效高度、钢筋的锚固长度、下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除此之外,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少留施工缝,而楼板找平层厚度也应该符合设计的要求,不宜过厚,混凝土在进行浇注之后,要一次性压平磨光。
4.混凝土的养护要求
混凝土现浇板在进行浇筑完成之后的12h之内都应该做好相关的覆盖养护工作,比如说可以采用麻袋进行覆盖,并且淋水以保证湿度,而对于普通的混凝土在浇筑完之后应该不少于7d的保养,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或者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够少于14d的保养;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的72h之内,不能够进行踩踏、支模以及加荷;在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的时侯,不能够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堆放重物的时侯应该减轻对现浇混凝土板冲击影响。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控制好施工推载,施工的时侯临时荷载不能够超过设计文件规定的荷载限值内。
5.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发展都带动了建筑业的成长,而混凝土又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质量是不是合格、达标,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成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的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正是因为这样,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必须重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掌握,并且不断的总结、分析,以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建筑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黄佑光.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2] 刘世强. 建筑工程混疆土施工技术的论述[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7).
[3] 叶湛泺.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爰土的施工技术[J]. 技术与市场,2011(3).
[4] 冯学书. 刍议清水混爰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经营蕾理者,2011(5).
[5] 李志伟. 茂论高屡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1).
关键词:坡屋顶 施工技术 要点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人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坡屋顶的要求越来越高,坡屋顶不仅要满足美观,还要符合保温、隔热以及良好排水功能。坡屋顶工程出现的新变化使得混凝土结构代替原来木结构的形式,因为木质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功能要求。但是混凝土结构坡屋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坡屋顶的功能发挥,限制着坡屋顶的美观效果,因此在坡屋顶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施工技术的监管与改进,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影响坡屋顶使用效果。
2 技术特点
①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坡屋面,具有造型美观、排水合理特点,又比传统木结构具有更安全、耐久的性能。②本工法针对坡屋面施工的特殊情况,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合理解决了坡屋面混凝土振捣困难、不易密实,钢筋保护层和坡度控制不易的问题。③保证结构施工一次完成,有效减少了返工、修补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和减少垃圾排放。
3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 工艺流程 清模,浇水湿模,划分浇筑带斜绑分块钢丝网、安装浇灌位置控制筋、保护层垫块复位检查汽车泵将混凝土泵至坡屋面、对称上料先梁后坡、由左(右)至右(左)、由下至上,用Φ30及Φ50振捣棒专人振捣人工用铁锹及时向上收灰,补灰,连续浇筑手提式平板振捣器二次振捣,木抹子配合初步找平杠尺刮平,向上平行推进一电动抹子找平,斜面拉线厚度控制尺控制厚度每步浇筑块接槎处理及混凝土初凝前坡面二次搓毛处理湿水养护。
3.2 操作要点
3.2.1 模板制作安装。①电脑模拟放线。由于坡屋顶建设结构比较复杂,许多结构需要进行立体建构,因此依靠传统的画图形式很难描述清楚,需要借助电脑画图工具根据坡屋顶的各种数据进行构建分析,建立三维模型,确定每一个结构细部的位置尺寸及标高;再根据电脑确定的尺寸进行现场放样。②模板安装。屋面板底模采用厚12mm的高强竹胶合板。模板被楞采用100×50mm的木方。模板支撑采用Ф48×3.5mm钢管搭设满堂红脚手架,立杆纵横间距为0.8~1.2m,水平杆步距为1.5m,并在离地150mm设扫地杆一道,在紧靠现浇屋面板底模沿屋面坡度方向加设横杆一道,以使支撑系统形成井字架结构。安装支架立杆前,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了50mm×200mm通长垫木。搭设满堂支撑架,根据电脑模拟放线得出的转折点、梁位置及标高进行拉线分别设置一排脚手架,然后以此为基准点搭设屋面板的底模,在确定其每个转折坡度均准确无误后,再在其间按上述要求设置满堂红脚手架。由于屋面结构坡度较大,为确保底模的稳固,于板底模脚手架支撑部位,沿坡屋面底模设水平杆一道,模板的顶撑紧固采用木楔顶紧加固。
3.2.2 大于40度坡屋面局部双面支模。大坡度屋面施工时,在平行于屋檐方向,设置500宽双面支模带,间隔1000再设置一道500宽双面支模带,循环设置,直至屋顶。双侧支模带以50×100木方做龙骨,竹胶板为模板,采用Φ12对拉螺栓,螺栓中间断开焊接起止水作用,端部焊接短钢筋作为限位,为保证位置稳固,螺栓部位加焊短钢筋与钢筋网片点焊连接,起到马凳作用。每道双侧支模下部绑扎钢丝网片,以阻止混凝土下流。浇筑时由下往上逐层浇灌。
3.2.3 钢筋绑扎。①钢筋绑扎。梁筋绑扎时,应检查钢筋是否按图下料,箍筋绑扎前应检查梁主筋两头的锚固长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主筋就位后,要在梁主筋或梁模上按图纸要求标出箍筋的间距,保证箍筋均匀和位置准确。在板筋绑扎时,板筋要按图纸间隔在模板上弹出墨线,负筋用标杆按图划出间距,钢筋摆好后,先检查两端锚固长度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板筋的弯钩是否向上,负筋的直弯钩是否向下,满足要求后再进地绑扎;钢筋绑扎时每个交叉点都要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钢筋网片歪斜变形。②垫块设置。钢筋的保护层垫块使用成品垫块,要求用带绑丝的,如未带绑丝应在垫支时加绑丝绑牢,避免垫块沿斜坡模板滑脱。③钢筋专用马凳。负筋小马凳采用专用特制马凳,普通马凳在斜坡面上极易倒歪引起钢筋位置下滑,专用马凳利用三角形稳定原理可以有效保证其稳定性。专用马凳构造如图:
3.2.4 斜绑分块钢丝网。按照预定的分块浇筑尺寸,绑扎分块钢丝网,钢丝网绑扎采取错开的方法,使钢丝网与模板形成一个夹角,不得垂直于模板绑扎于钢筋上,避免钢丝网下端混凝土形成镂空。
3.2.5 坡面混凝土找平控制筋设置(标高控制)。屋面梁板钢筋绑扎完毕验收合格后,由施工员测量出屋脊、屋面各阴阳角处的混凝土标高,并在焊工的配合下焊接混凝土找平控制筋。控制筋采用直径10mm钢筋,导轨钢筋上表面即为混凝土面,控制筋用钢筋头焊接支撑,支撑间距为500~800mm。屋脊控制筋安装完成后,拉线设置屋面中间控制筋,间距3000一道。
3.2.6 混凝土布料。浇筑时从屋檐处开始以宽约1.5m作为一个浇筑带纵向浇筑,由下往上均匀布料。对于双坡屋面应从两边对称浇筑,接缝处两块混凝土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在保证连续浇筑的前提下,适当放慢浇筑速度。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混凝土施工
1 前 言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是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混凝土工程的配料、搅拌、浇筑、养护等过程来说,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个工序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其中一个处理不当都终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所以,明确全过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是对确保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解析
2.1 模板安装要求与技术处理
模板有木模板和钢模板两种。使用前要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要用清水充分湿润和清洗,不留积水。要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钢模板上的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尺寸、位置、垂直度是否正确,支撑系统是否牢固,模板接缝是否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模板的拆除日期可视不承重侧模及承重模的情况而定。对于非承重侧模一般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就能保证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大约为3~4天。对于承重模板(跨度8m以内的梁、板及跨度2m以内的悬臂梁、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70%时方可拆除(见表1),要防止过早拆模。
表1 拆除承重模板参考时间表 d
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比值 硬化时昼夜平均温度(℃)
2.2 对钢模的技术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种类、规格、数量、位置、接头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l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当钢筋较密集时,混凝土浇筑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小、钢筋较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为了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保护层的混凝土也要振捣密实。在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或脱扣者,应及时调整。钢筋的搭接必须保证一定的长度,具体要求见表2、表3。
表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mm
2.3 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上料顺序是在料斗中依次装人石子、水泥和砂。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料斗提升进料的同时陆续加水。这样,料斗向鼓筒内上料时,水泥夹在石子与砂中间,就不会出现飞扬现象。同时水泥及砂又不致粘住斗底。上料时水泥和砂先进人筒内形成水泥浆,缩短了包裹石子的过程,能提高搅拌机生产率。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同时,应熟悉各种外加剂的品种与特性,做到合理选用外加剂。另外,混凝土要拌合均匀,颜色一致,这就要求搅拌时间不能过短;而搅拌时间过长,混凝土的和易性又会降低,导致搅拌机生产率下降,其搅拌的最短时间参见表4。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轻混凝土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表4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混凝土坝落度(cm) 搅拌机机型 搅拌机容量(L)
2.4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如浇筑前已有初凝现象则应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入模。浇筑前混凝土如已有离析现象,亦需重新拌合后才能浇筑。浇筑过程中为避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溜槽一般用木板钉成,表面包铁皮,使用时其水平倾角不宜超过30o。串筒用薄钢板制成。每节筒长70cm左右,用钩环连接,筒内设有缓冲挡板。混凝土的浇捣应分层进行,随浇随捣,其浇筑层的分层厚度见表5。
表5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 mm
捣实混凝土的方法 浇筑层的厚度
插入式振捣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表面振动 200
2.5 混凝土的振捣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斜向振捣时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约40o~50o。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人下层混凝土5cm。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平放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2.6 施工缝的留置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柱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板边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数值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在浇筑柱、梁、楼板、墙等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表4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若要继续浇筑,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浇筑。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以清除。当清理杂物和冲洗受到模板阻隔时,应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待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另外,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砂浆一层。
遇到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接缝时间往往超过规定的时间。这时,可采取混凝土二次振捣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即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4-6小时)再振捣一次,然后浇筑下一步混凝土。但二次振捣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应先进行试验,找出规律后方可实际应用。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见表6。
表6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2.7 混凝土柱、梁、板的浇筑
混凝土柱子浇筑宜在梁板模安装完毕、钢筋未绑扎之前进行,以便利用梁板模稳定柱模并用作浇灌混凝土平台。灌筑一排柱子时,应从两端同时开始向中间推进,不宜从一端推向另一端,以免因灌筑混凝土后,模板吸水膨胀而产生横向推力,累积到最后一根造成弯曲变形。柱子应沿高度一次灌筑完毕。当柱截面在40×40cm以上且无交叉箍筋时,若柱高不超过3.5m,可从柱顶直接浇灌;若超过3.5m,须分段浇灌,每段高不超过3.5m(墙和隔墙不超过3m),或采用竖向串筒输送混凝土。当柱截面在40×40cm以内或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不小于30cm高的门子洞作浇灌口,装斜溜槽分段灌筑,每段高不超过2m。
另外,柱子和板墙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人柱、板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配制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锹人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人模内。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柱子浇筑完毕,应停歇1~2小时,使混凝土初步沉实,排除渗水,再浇筑梁板。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灌,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灌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起始点的混凝土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的不断延长,板的灌筑也不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灌方向相反,不得顺着浇灌方向灌筑。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可先将梁单独浇灌至距板底以下2~3cm处留施工缝。
2.8 混凝土的养护
除预应力构件外,一般采用自然养护。即在平均气温高于5℃条件下,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一般在最高气温低于25℃时,浇筑完毕12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最高气温高于25℃时,应在6小时内开始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洒水养护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水泥品种,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应不小于7昼夜;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小于14昼夜。另外,凡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均不小于14昼夜。
3 结束语
关键词: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大多数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耐久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施工技术水平和强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完成质量。因此,如何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和控制,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项目中的应用,成为当前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从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施工缝和护养等方面入手,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水平,从而确保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为物质文明和社会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
1.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骨料、水泥、掺合物和外加剂。
1.1.1 水泥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一般选用通用水泥,主要是硅酸盐水泥,包括普通的、火山灰质、粉煤质的、矿渣质的以及复合性的硅酸盐水泥。各种水泥的性能差别较大,因此在选用水泥时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的正规厂家出产的水泥,保证水泥的技术要求和强度等级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在购进水泥后,施工单位要对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和强度等级进行检测,查看它的出厂检验单。水泥贮存期一般在三个月内,因此在使用水泥时做到先到先用,避免积压。
1.1.2 水的选择。混凝土的用水一般选用不会污染混凝土的洁净天然水或者自来水,使混凝土可以正常地硬化与黏结,减缓钢筋的锈蚀速度,保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质量。
1.1.3 骨料的选择。砂石骨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成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因此,在骨料的选择上,应依据经济、优质、就地取材的要求进行筛选,选择含有害杂质少的、颗粒形状和级配良好的,与水泥不发生反应的天然骨料或人工骨料。
1.1.4 掺合物的控制。掺和料的不同可以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强度与硬化等性能。在购买掺和物后,应按不同的等级、种类在专门的仓罐进行分类储存,避免受潮或污染。
1.1.5 外加剂的控制。在选用外加剂时,要根据实际工程中气候条件、施工工艺、混凝土原材料和强度等性能、水泥的适应性及配置比例等实际情况对外加剂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选择。
2 混凝土的配置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依据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的相关配合比例准确地进行混凝土的配置。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在搅拌混凝土时,要确保骨料与水泥充分均匀地混合,避免麻面、蜂窝等现象的出现。控制好搅拌的顺序、时间和搅拌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达到工程技术的标准。
3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一般分为垂直和水平运输。由于混凝土在运输途中很容易出现水泥、细骨料上浮而粗骨料下沉的搅拌物分离现象,因此,在运输过程中,要控制好运送时间的长短,按照相关的施工规定运输混凝土。
2 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阶段的技术
2.1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的拌合、浇筑和振捣。
2.1.1 混凝土的拌合技术。施工人员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搅拌的程序,严格按照混凝土拌合的要求对其原材料按水泥、石子和砂的先后顺序进行上料拌合,避免出现新拌混凝土在斗底粘结的现象。同时,要严格按照配比数据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控制好搅拌的时间和力度,以确保新拌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和易性。
2.1.2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对于已经出现初凝现象的混凝土则必须对其进行二次重新的拌合,以确保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时是呈现流动状态。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一般将浇筑的高度保持在2m以下的范围,以避免出现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如果设计施工的要求浇筑高度超过2m,则要对所浇筑的混凝土部位采取溜槽等相关措施后,方可进行下料浇筑。一般情况下,溜槽的水平倾角要控制在30°以内。此外,对建筑工程的浇筑一定要一边浇筑一边捣实地逐层进行,并注重对其浇筑厚度的控制。
需要混凝土浇筑的部位通常是建筑工程的梁、板、柱等。因此,在对它们进行浇筑时,一定要注意施工的技术顺序和要求,尤其是对柱子的混凝土浇筑,一定要在安装完梁模板之后才能开始进行。在浇筑成排的柱子时,要注意从两边向中间逐个推进,以避免排柱因为模板吸水的问题而产生横向的推力,造成柱子的弯曲变形。同时,还要注意在浇筑时,要沿着柱子的高度进行一次性的灌注。对于在3.5m以下的柱子,要沿柱顶从上而下的直接灌注;而高度在3.5m以上的柱子,则要进行分段式的灌注,通常要将每段的灌注距离控制在3.5m以内。
2.1.3 混凝土的振捣技术。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要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并运用插入式的振捣器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垂直振捣。在需要进行斜向振捣的工程中,要注意将振捣棒与混凝土的表曲之间保持45°的夹角,并均匀排列振捣器的插点,以防止出现漏振。在振捣器移动时,要将其间距控制在1.5倍的作用半径范围内,并且振捣器距模板的距离要小于其二分之一的有效作用半径。
2.2 混凝土的施工缝技术。
施工缝的位置,既要照顾施工的方便,又要考虑留在结构受力最小的部位。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在原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以后才能进行,并应清除表面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然后用水冲洗干净,且保持充分湿润,浇筑前,在施工缝处先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3 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的后期维护
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的后期维护就是其表面的处理和管理养护工作。
3.1 混凝土的表面处理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完成后,对其表面进行二次振捣或者抹压,从而避免表面出现泌水或裂缝。在进行表面处理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表面的找平、抹灰、打磨和夯压,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项目的表面施工做到平整、密实、无缝。
3.2 混凝土的管理养护
建筑工程混凝土项目的管理养护主要是指在混凝土灌注之后通过控制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易性。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可以减小表层温差,避免开裂。因此,对建筑工程的养护是在夏季时,要做好混凝土表层的降温工作,对混凝土进行表层的敷设,通过洒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减小温差,防止表层的开裂。在冬季,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混凝土表层的保温工作,防止寒潮的侵袭。同时,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及时进行洒水并覆盖湿润的麻袋和草帘等,增加混凝土的护养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和防渗性能,减缓混凝土的老化。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崛起,大量的民用住宅、写字楼、市政建设等土建工程也随之而来。这些建筑中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其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由于混凝土的强度质量随天气、配比、工序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一旦其施工技术质量不达标,将很难补救,进而导致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因此,控制好施工中混凝土工的技术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得提高土建混凝土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和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 赵迎辉,裴亚男.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2,(18).
[2] 曹品云. 关于建筑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
【关键字】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混凝土又称三合土,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随现代水泥工业、水泥加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问世,混凝土具有易成型、可连续作业等特征,尤其是对高层建筑、体积较大的基础施工,更显其优越性。
1 影响质量的成因分析
1.1混凝土强度偏低
试验室与施工现场条件存在差异,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按相应的保证率配制。然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有时过多考虑经济成本,强度评定采用系统整体考虑,使单项工程中混凝土配制强度偏低。
1.2 砂石含水量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用水量
根据规定,搅拌站应保持砂石骨料具有稳定的含水率,每工作班至少测定一次含水率,遇到雨雪天气应增加测定次数,并及时调整,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施工要求。目前,仍有多数搅拌站采用原材料试验的含水率或凭经验判断含水率,进行用水量调整,其拌合物强度难以保证,既增加施工难度,又影响工程质量。
1.3 施工现场随意增加水灰比
在相同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即混凝土强度随水灰比增大而降低。有些技术人员对现场加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认识不足,以为用水稀释的拌合物,能增大坍落度,便于搅拌、泵送和浇筑,而忽视了对其强度要求。
2 产品的检验控制
施工单位应要求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对出厂的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拌合物性能和强度等进行检验值。搅拌车运送商品混凝土宜在1.5 h内卸料,商品混凝土的运送频率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严禁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加水及二次运转和搅拌,并不得使用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严格控制现场的交货验货,签认交货检验记录。
3 土木工程混凝土材质的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与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另外,水泥强度的掌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品质产生影响。
3.1 水泥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水泥一般使用通用水泥。一定要掌握水泥的性能及应用方法,然后再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水泥。另外,水泥施工时,应注意保持水泥库房的干燥,防止水泥受潮变质;建筑工地上的水泥应遵照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及出厂批号进行标示,以便分类储存和应用。
3.2 骨料的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混凝土的骨料主要成分是砂石。通常,每一立方米体积的混凝土必要一倍半左右的砂石作为骨料。因此,土木工程中,骨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工程中,混凝土的用量直接决定了砂石的用量,而骨料的选择也影响混凝土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造价。首先,骨料的选择是确保质量的第一步。通常,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都是适用的砂石骨料。较大粒径的骨料多用于少筋、无筋的混凝土结构。细骨料质地应坚硬、清洁,含水比重应相对稳定。其次是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土木工程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及帮助材料,混凝土搅拌的时间是根据施工的规范要求来确定的。
4 混凝土的配制和搅拌
4.1 配制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把水泥、砂、石、矿物掺合料、水等原料按比例搅拌。为满足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配合比必需经过试验、适配等程序进行确定,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若出现砂、石的实际含水量与配合比存在差异,也应该在混凝土搅拌前测定用量,以达到最佳配合比。
4.2 搅拌
首先,要确定搅拌制度。对于一次性的投料量、搅拌时间以及投料顺序,应事先确定,方能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同时,对于搅拌机的合理选择与一次投料量不宜过多,也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必要前提。其次,混凝土的搅拌最短时间应该满足规定。进行第一次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砂浆的流失,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尽量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除之前不能再次投入拌料。要严格掌握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以及混凝土的均质性。
5 在施工工艺方面
在建筑场所中常常会看到一些混凝土的固化现象。这是由于水和水泥产生水化反应造成的。因此,浇筑后的初期,要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来应对这种水化反应造成的裂痕,这些措施被称为混凝土的养护。事实上,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在较寒冷地区,温度的骤降也容易使浇筑的建筑体形成裂缝。因此,将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对防止表面裂缝尤为重要。根据温度应力学理论,要想达到保温效果,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减小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防止出现温度梯度,避免出现裂缝;第二,避免将混凝土放置在较冷的地方,应尽量使混凝土所处最低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目的在于使混凝土保持最佳的品质,避免冷缩和干缩,同时保证水泥水化作用的顺利进行,尽可能达到预期的强度及抗裂能力。
6 模板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
许多工程施工中的模板都存在空洞、不平、沾有垃圾、拼缝不密实、未涂隔离剂等现象,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过早拆模,由于混凝土还未达到一定强度,将出现缺棱掉角现象,进而损伤混凝土。过早拆模,还会导致混凝土失去支撑力,从而无法有效地与钢筋结合。振捣对于混凝土的强度也很重要,振捣时间不足,使混凝土不够密实,而振捣的时间过长,将会引起大量石子沉淀、水泥浆漂浮在表面上等现象。对于钢筋密集的梁柱交接点,如不加强振捣,易引起混凝土蜂窝、空洞、漏筋等现象,进而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影响工程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它是一项技术性和管理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应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推行行业诚信建设和质量指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行业自律。各生产企业应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控制,使其保持有效性、连续性、稳定性,切实提高商品混凝土质量。
7 总结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完美联合,是保障当代建筑行业应用技术科学化管理的有力抓手。当传统的施工技术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时,土木工程混凝土技术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壮大。要实现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科学化管理,需要建筑行业各施工环节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再加上管理基本理论的强化,才能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凤仪.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09).
[2]罗明明.浅谈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1(06).
[3]刘琛,刘启兵.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应力研究及养护[J].科学之友,2011(09).
[4]杨金胜.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1.
[关键词]公路施工;混凝土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69-01
混凝土技术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应用过程中我们注重发现问题与研究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因此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有新的突破与改进。同一般水泥路面相比,混凝土路面具有更强的刚性,更好的抗疲劳性,以及早期的较强的可塑性。我国的公路施工加强了在材料的配比、工艺的研究、质量的管控等方面的优化,使得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展到工程建设的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另外,公路建设最终服务于人民,必须严格把好安全这一关,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举足轻重,确保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尤为重要。
一、公路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分析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论
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即是讲混凝土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一般的混凝土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有时加入外加剂和掺合料,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过程,形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早强剂的使用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用到的混凝土,多为水泥、砂、石和水的混合物,这种混凝土中的砂和石主要起骨架作用,加入水泥,混合形成水泥浆,增加混凝土的坚固性。在有些施工中,为了使道路尽快投入使用,在混凝土中加入了早强剂。早强剂是外用添加剂,作用是尽快的通车,保证道路的正常通行。早强剂的种类繁多,使用时要按照当时当地的环境需要,将不同种类的早强剂进行调配。早强剂主要应用在修补公路交叉口路面、桥梁修复、低温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早强剂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能用:第一,需要快速冷凝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水泥混凝土,不能用早强剂、早强型碱水剂和早强型高效减水剂。第二,湿度较大、碱活性的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不能用盐酸性的早强剂,避免加速混凝土的腐蚀。第三,产生有害气体的,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的,以及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早强剂,禁止应用于道路的建设之中。第四,含有强电解质无机盐类的早强剂,运用不恰当不仅会损伤公路路面的应力,减缩道路的使用寿命,还有可能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发生崩裂引起交通事故。
2.配合比问题
选材时应首选水泥、活性添加剂等一些可以降低混凝土绝对温度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优化配合比可以在混凝土技术中起到良好效果。由于原材料质量、施工条件、施工人员技能、机器设备误差等一系列限制条件,造成混凝土的质量不均匀。所以科学合理的配制混凝土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进而保证道路质量。
3.混凝土的搅拌
同一工程中要使用相同的配合比来配置,由于运输等外界条件影响可能照成质量变化,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配合比,并且配制时注意投料顺序,投料顺序不同质量也会改变。
4.混凝土路面的养护
作业时尽量避开气温高峰时段,如果太阳很大或风力较大,应缩短在这种环境下的施工时间。混凝土板完工后,及时覆盖混凝土膜。撤除混凝土膜后,及时给予保湿养护,可以避免因混凝土干缩而出现裂缝和断板现象。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施工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公路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比较多,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断板,另外还有麻面、蜂窝、裂缝、平整度较差等,但是不论问题巨细,都会影响行人的行车安全,以及公路整体的平整、荷载、寿命等,所以非常有必要对这些公路工程施工中暴露的病症进行仔细研究,找出有效的措施。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质量控制
1.施工材料的控制
路面混凝土的材料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施工材料务必要保证质量。施工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混凝土,其中水泥是关系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对于钢筋应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以检验合格与否,混凝土应保证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泌水性、和易性,且质量均匀性好。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首先要控制好路基平整度,卸料在基层上时应尽可能均匀,做好模版安装工作;其次水泥混凝土控制好水灰比,做好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摊铺、振捣与成型。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加强
加强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质量,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技术加强。第一,使用精准衡器进行混凝土含水量的检测工作。第二,提高混凝土摊铺碾压技术,施工前对设计方案多次校验、及时调整修改,严格控制好混合料的用水量,完全满足要求之后才可开始施工。第三,提高混凝土振实技术,使用振捣器进行搅拌工作,使用振动梁把提浆刮平,人工进行磨平工作,注意边角及内部等地方不要漏振或者少振。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
前言
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级的表达形式,它显示的是一种最本质的美感,体现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清水混凝土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材料本身所拥有的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冷漠感不仅对人的感官及精神产生影响,而且可以表达出建筑情感。因此建筑师们认为,这是一种高贵的朴素,看似简单,其实比金碧辉煌更具艺术效果。
在中国,清水混凝土尚处于发展阶段,属于新兴的施工工艺,真正掌握此类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单位不多。清水混凝土墙面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清水混凝土饰面效果,关键是两个方面:清水混凝土的原料选择和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下面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1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
1.1 清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原则
1.1.1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a.水泥。选用的水泥应具有质量稳定,含碱量低,C3A 含量小,强度富余系数大、活性好,标准调度,用水量少,并且原材料色泽均匀一致,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R。b.骨料。精骨料选用的原则是强度高,连续级配好,并且颜色一致的碎石,含泥量应小于1%,大于5mm的纯泥含量,应小于0.5%,针片颗粒含量不大于15%,骨料不带杂物。细骨料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3 以上,颜色应一致,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大于5mm纯泥含量小于1%,有害物质控制量不大于1.0%,粗细骨料其碱活性必须符合要求。C.磨细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掺加矿物掺合料已是混凝土发展的一个趋势,故其粉煤灰等掺合量应不超过胶结料总量的25%,矿粉要求密度在2.5g/cm3 左右,平均粒径0.1mm~0.2mm。d. 外加剂。外加剂要求减水效果明显,能够满足混凝土的各项工作性能,且与水泥相适应,如进入冬季施工时,应对各种外加剂进行试验选用,以达到施工及成品的效果。
1.1.2 配合比设计原则根据《混凝土的性能》和《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包括流动性、填充性、耐久性等,下面从以下几点来分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A.耐久性。为了提高清水饰面混凝土的耐久性,应主要从抗渗性、抗化学侵蚀性等方面采取措施。适量的掺加磨细掺合料,混凝土的导电量明显降低,抗氯离子的渗透性明显提高,可以抵抗温度、湿度中性化作用、盐害、冻害等混凝土耐久性的侵蚀。B.抗冻性。当工程经历冬季施工,为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可采用具有防冻早强泵送、引气组分的外加剂,适当调低水胶比,并掺入适量的磨细掺合料,才能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融性能。C.抗碳化。碳化速度与混凝土密实度有关,需要通过控制砂、石的级配掺入磨细合料并控制好砂率,水胶比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参数,以提高结构的密度。D.体积的稳定性。混凝土的收缩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水胶比、混凝土养护失水等有关,要减少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可采用润湿的多骨粗细骨料代替,普通骨料,以起到“内养护”作用,掺加活性较小的矿物掺合料,增加减缩剂。E.预防混凝土碱- 集料反应。当混凝土含碱料赤字大,在潮湿环境下会引起碱- 集料反应,导致混凝土被破坏,因此必须控制水泥中含碱量,使用低碱活性集料配置混凝土。
1.2 模板的设计及施工技术
清水饰面混凝土一次成型,不做任何装饰,拆模后即可达到高级抹灰标准,对明缝、禅缝及对拉螺栓孔的位置,要求整齐、美观,而且不允许出现任何明显的观感缺陷,因此必须进行模板体系的选用与设计。
清水饰面墙混凝土模板体系:
1.2.1 面板板面平整(平整度偏差不大于1mm),光滑,板材强度高,加工性能好,表面覆膜耐磨,耐久性好。
1.2.2 模板体系具有足够的刚度,模板龙骨及支撑体系使面板变形不大于1mm。
1.2.3 模板组合后,接缝严密,要能保证不漏浆不错台。
1.2.4 模板体系能满足设计对禅缝的布置要求。
1.2.5 模板体系能满足对拉螺杆孔位布置的要求。
2 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2.1 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技术
2.1.1 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前做好计划和协调准备工作,控制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混凝土性能的同一性。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施工缝须留设在明缝处,避免因产生施工冷缝而影响混凝土观感质量。掌握混凝土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均匀的水泥浆、不再有显著下沉和大量气泡上冒时为止;为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采用二次振捣工艺,第一次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后振捣,第二次在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前再进行,顶层一般在0.5h 后进行振捣。
2.1.2 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同条件试件强度达到3Mpa(冬期不小于4Mpa)时拆模,拆模后应及时养护,以减少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收缩裂缝等现象。清水饰面混凝土养护,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和阻燃草帘并洒水养护相结合的方案,拆模前和养护过程中均应洒水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d。冬期施工时不能洒水养护,可采用涂刷养护剂与塑料薄膜、阻燃草帘相结合的养护方法,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2.1.3 混凝土的成品保护:后续工序施工时,要注意对清水饰面混凝土的保护,不得碰撞及污染清水饰面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交工前,用塑料薄膜保护外墙,以防污染,对易被碰触的部位及楼梯、预留洞口、柱、门边、阳角,拆模后钉薄木条或粘贴硬塑料条保护。另外还要加强教育,避免人为污染或损坏。
2.1.4 混凝土表面修复:修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般的观感缺陷可以不进行修补;修补的方法应针对不同部位及不同的缺陷采取有针对性的修补方法;修补腻子颜色应与清水饰面混凝土基本相同;修补时要注意对清水饰面混凝土的成品保护,修补后应及时洒水养护。
2.1.5 混凝土透明涂料的施工:施工完成后,在清水饰面混凝土表面涂刷高耐久性的常温固化氟树脂透明保护涂料,以形成透明保护膜,使表面质感及颜色均匀,增强混凝土外观效果,从而起到增强混凝土耐久性并保持混凝土自然机理和质感的作用。
2.2 施工注意事项
2.2.1 正常施工注意事项:a.同一视觉范围内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统一,以免影响清水饰面混凝土的效果。B.模板可采用质量、性能好的国产多层覆膜板,在模板加工和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措施,也能达到相当好的效果。C.为控制表面裂缝,应尽量选用小直径钢筋,减小钢筋间距,保证混凝土均匀受力,避免混凝土开裂。
2.2.2 冬期施工注意事项:a.混凝土使用低碱水泥,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混凝土中掺入与非冬期施工外加剂性能相近的防冻剂,避免与前期浇筑混凝土产生色差。混凝土搅拌时间比常温时延长50%时间,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不低于15℃。B.加强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保温,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10℃,以免新浇混凝土冷却过快,影响早期强度增长和观感质量。C.施工楼层形成封闭的环境,当室外温度低于- 10℃时,在施工楼层采用电暖气片进行加热保温。做好同条件试件的留置和混凝土的测温工作,随时掌握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根据温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由于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问题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存在差异,对操作规程了解较少,在施工中容易产生影响质量的现象,这些状况如重视不够或解决不及时,将会直接影响质量和工期。现就施工质量容易形成的通病和实际应用措施谈几点体会。
1 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1.1 常见施工问题
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对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采用分层套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且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即先安装梁底模,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其缺陷是:(1)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造成整个模
板支撑系统不稳定,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2)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所有的钢筋均须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推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3)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窝工现象较严重,工效较低。
1.2 具体改进措施
近几年的做法是将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全部安装完毕后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施工程序的优点是钢筋堆放、运输及绑扎较安全,交叉作业少,支模和绑钢筋不冲突,工效较高。但若不采取特别措施,会出现节点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间距无法保证的问题。对此,可采用如下措施解决:(1)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2)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人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并绑扎,为防止附加纵向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0mm,采用该法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当结构较复杂时,采用该方法可能也会有困难,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 纵筋搭接技术
按照规范和规程的规定允许搭接的矩形,异形柱纵筋应优先采用机械连接或对接焊,但有些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或贪图方便,更愿意采用搭接。在按规范柱纵筋容许搭接时(三、四级框架d
3 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太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因此,《混凝士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第3.5.8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1988)第5.2.10条、《混凝土结构卫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5.2条均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柱允许偏差为±5mm。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往往会超过40mm)。井字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若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0一30mm(仅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因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减小(约5%),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主,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
4 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4.1 梁柱施工常出现的问题
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使根部混凝土漏浆,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预先没有在楼板上做找平层或加标准框浇出底面,更没有留清扫口。当层段>5m中段未留浇筑口,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3m,在柱内钢筋阻拦下料使粗细料分离,另因底部板面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根部夹渣,烂根问题。保证质量的措施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上次烧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并浇平框面,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浇筑时在顶洒一层l:0.4的水泥砂浆。并铺l:2水泥25―30mm厚,在其上浇混凝土,可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会出现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道路施工;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一种关键的道路施工技术,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近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道路质量检验的核心检测指标。因此,研究道路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使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更加丰富,更好的指导实际施工的开展,推动道路施工事业的进步。
1 道路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什么是钢纤维,简单来说钢纤维就是使用铣刀,利用机器的旋转从而对钢材进行切削处理进而加工形成的,就结构强度而言,钢纤维比一些相类似的原材料要好得多。三角形就是其界面构造主要形式,它搭配着水泥混凝土使用的时候,会让其界面间的粘结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使用熔融的钢水,结合甩制的形式经过合理加工而成的钢纤维材料叫做熔抽钢纤维材料,其工艺流程短,价格便宜;快淬工艺使钢纤维具有微晶结构,强度和韧性高;纤维的横截面呈不规则月牙形,表面自然粗糙,与耐火料基体结合力强;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高温耐腐蚀性。其实,很多时候道路施工的情况不尽相同,在进行道路施工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的使用钢纤维材料,把钢纤维处理好,让其有不同的截面形式,从而使得水泥基材和钢纤维之间的握裹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
2 道路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道路结构加固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道路结构加固环节中,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针对由动载因素引发的道路面板开裂、道路表面脱落或损坏、道路墩台破坏等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该过程中钢纤维混凝土需要利用转子Ⅱ型混凝土喷射机进行喷射,并保证5-20厘米的喷射范围。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结构加固中的应用,使加固性增强,达到道路工程抗震标准要求,改善了道路工程的整体结构。在对混凝土进行普通剪切处理后,道路钢纤维同混凝土的融合比为1/100,辅以TS型硫铝酸盐水泥速凝剂,能够使道路工程的抗裂性能得到优化。
2.2 桩基础加强时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钢纤维混凝土在道路施工中桩顶以及桩尖可以用来增强桩基础局部的硬度,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可以让桩的穿透性大大的提高,同时还能非常显著的善打击速度,能很大程度上使得锤击的次数减少,这样既能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还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桩顶的韧性和抗打击性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钢纤维混凝土来得到提升,如此一来,桩顶破裂的情况就不会发生,不仅如此其使得桩尖的入土能力得到极大的增加,正因为这样,桩基础的打击的速度与打击的质量两者都能有所改变。但是在钢纤维混凝土实施中,有一种方法是不推荐采用的,其就是全断面的整体浇筑,因为这种方式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相当巨大的,所以不是特殊情况都不要使用,施工人员要实际问题,实际分析。
2.3 桥面铺装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进行桥面铺装时主要应用的施工材料就是钢筋混凝土,目的是提高桥面的抗裂性能,进一步增强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和舒适程度。此外,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还大大增大了道路工程的特性,在抗拆性、抗压性及自身刚度等方面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实现道路铺装自身结构的优化,降低了铺装厚度。边坡加固与隧道衬砌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道路施工领域中进行隧道衬砌施工工作时,应用率最高的技术即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避免道路施工隧道发生漏水或深水的状况,还能够提高道路结构的整体性。当道路施工位于边坡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地段,地质条件相对恶劣,软弱结构面分布较多的情况下,在完成混凝土施工后,还需要进行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加固处理,也可以采取喷射钢纤维混凝土方法加固道路边坡面,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加固、支护功能。
3 道路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策略
3.1 完善道路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机制及政策
虽然近年来我国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道路工程质量。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缺乏完善的施工技术机制及政策,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构建健全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机制,制定完善的政策。应强化广大群众、道路施工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力度,形成行政-社会-市场机制,使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使用更加规范,标准,扩大该技术的使用范围。
3.2 提高对道路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高性能化的认识
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性能化意识薄弱,是影响该技术在道路施工领域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必须要从根本上整合社会群众、施工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力量,展开关于该技术的宣传及教育工作,深化社会各界对该技术的了解,认识到应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共同促进该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广大群众在了解钢纤维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基础上,还需要树立正确的道路施工管理意识,深入贯彻节约成本、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延长道路工程的使用时间。
3.3 加大道路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
钢纤维混凝土作为道路施工领域的关键技术,不仅需要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力度,使该技术逐渐向着更加丰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同该技术相关领域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在加大道路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发力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数据、施工人员管理的分析,对道路施工资源、设备和材料进行研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投入,并灵活应用多种生态保护途径,协调道路施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将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发和管理摆在重要的位置,进行动态的实时性监控,研发创新技术,提高施工效率,保障道路工程质量,实现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4 结语
道路施工相对复杂,在多个施工环节中都会应用到钢纤维混凝土技术,这就要求必须从根本上落实施工技术的保障工作,站在整体的角度,从施工材料、技术、设备、工艺等方面入手,将钢纤维掺入道路混凝土中,在增强道路混凝土的承载力和抗拉性能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投入,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仝芸.道路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