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教案范文

机械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教案

第1篇:机械教案范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主要设计:

一、参考系: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2、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定什么?看什么量是否在改变?什么叫参考系?为什么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二、质点: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投掷手榴弹时怎样测量投掷距离?把教室的椅子从第五排移到第一排怎样测量椅子移动的距高?汽车绕操场一周怎样测量它经过的距离?以上几种情况用不用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1、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等,如果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就可以把该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2、学习质点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上午8时开始上课”,到“8时45分下课”,这里“8时”和“8时45分”的含义各是什么?“每一节课45分”的含义又是什么?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

探究活动

第2篇:机械教案范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实验。下发预习提纲,重点复习下面的三个问题:

1、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在图1中,质量为m的物体从O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和B的机械能分别为:

EA=,EB=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于是有

EA=EB,即=

上式亦可写成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A到B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等式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O点至任意一点(如图1中A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本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式中h是物体从O点下落至A点的高度,vA是物体在A点的瞬时速度。

2、如何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

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A点的瞬时速度vA。

图2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的情况。从O点开始依次取点1,2,3,……图中s1,s2,s3,……分别为0~2点,1~3点,2~4点……各段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t=2×0.02s(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的点间所表示的时间都是0.02s),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是1,2,3,……各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例如:

量出0~2点间距离s1,则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这就是点1处的瞬时速度v1。依次类推可求出点2,3,……处的瞬时速度v2,v3,……。

3、如何确定重物下落的高度?

图2中h1,h2,h3,……分别为纸带从O点下落的高度。

根据以上数值可以计算出任意点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明确实验的各项任务及实验仪器。复习《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掌握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强调如下几个问题:

1、该实验中选取被打点纸带应注意两点:一是第一点O为计时起点,O点的速度应为零。怎样判别呢?

2、是否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3、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4、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为什么?

5、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他的看法正确吗?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1、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点一次,在最初的0.02s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0.002m,所以应从几条纸带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两年2mm的纸带进行测量;二是在纸带上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t=0.02s.

2、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m,而只需验证就行了。

3、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作用。

4、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5、这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课余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如下思考题:

(1)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缺少的器材是。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应是,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率等于的数值。

(3)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3所示,其中A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打点时间间隔均为T。根据纸带测量出的距离及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求出此实验过程中重锤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表达式为_________。在打第5号计数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_______。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打下第_________号和第__________号计数点之间的过程为研究对象。

(4)某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6V、50Hz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无漏点的纸带,如图4所示,O点为重锤下落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为A、B、C、D,各计数点到O点的长度已在图上标出,单位为毫米,重力加速度取9.8m/s2,若重锤质量为1kg。

①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B=m/s,重锤的动能EkB=

J。

②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J。

③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1)不必要的器材有: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刻度尺。(2)通过原点的直线、g.(3)(s6+s5+s4-s3-s2–s1)/9T2,

(s5+s6)/2T,1、5.(4)①1.175,0.69,0.69②0.69,③机械能守恒。]

第3篇:机械教案范文

各部门: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的构思与记录,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础,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

为贯彻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做好教案编写的规范与管理,促进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把我校建成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下发本教案编写基本规范,要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始,执行本教案编写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一切教学活动必须有教案,且打印(A4纸成文)。

2、教师应以一次课堂教学(一般为2学时,模块课最多为6课时)为教案的基本设计单元。

3、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课程类型、教学内容的差异,不同专业的授课教案可有自己的特色,编写教案要突出我校高职教育的特点,教案要以学生为主体,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备理论,又要备实践;既要备内容,又要备方法。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编写出既符合教案规范,又有个人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案。

4、编写教案原则上由任课教师个人完成,对于“多人一课”的课程,学校提倡各主讲教师在编写教案过程中进行教学研讨,集体备课。

5、授课教案应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学要求变化、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师以往教学的课后小结、批注等进行补充、修改或重写,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不得使用未经任何补充、修改的陈旧教案进行授课。

6、每门课程的系统教案需要编写课程介绍(即说课——说一门课)。

课程介绍要能体现出课程的总体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应的能力知识模块,在就业岗位群中的能力知识应用情况,教学总课时数,理论、实验、实训课时分配;课程性质(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考核安排(考试、考查);考核方式(开卷、闭卷、大作业、技能考核等);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否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否体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选用教材、推荐的教学参考资料等。

7、做好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本次课教学效果的分析总结(不一定每次课都有),可以全面审视教学过程中的成败,记录讲授过程中的灵感和体会,从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

二、教案编写内容的要求

每本教案应包括教案封面、课程介绍、单元教案首页、教学过程与内容等几个部分。

1、教案封面

内容包括:①课程名称;②授课教师;③开课时间;④所在部门;⑤授课班级;⑥授课学期;7总课时数

2、教学单元教案

⑴ 单元教案首页

内容包括:①授课题目②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职业素质目标);③授课时数;④主要教学内容;⑤重点与难点;⑥教学方法建议⑦教学手段采用;⑧教学过程时间分配;⑨教学过程设计;实践环节;⑩教学条件;11考核与评价等

⑵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步骤和措施,是每堂课教学组织实施的具体规划,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有:如何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衔接、讲解哪些内容、采用的方法、提出哪些启发性问题、板书的设计、教具的应用、归纳总结、课后作业(思考题)、各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等。编写教学过程要做到重点突出、体现突出重点的手段、突破难点的方法提要、详略得当、设计合理、与教案首页衔接紧密。教学过程部分可根据专业(或学科)教学的特点自行确定编写的格式。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要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教案管理要求

1.教师上课必须携带教案,并按教案的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开学前应准备好本学期所任课程的教案的提前量(八周)。授课结束后,教案(包括纸质和电子)交各系部代为保存。各系部做好登记、检查与评价,将统计表上报教务处。

2.各系部应定期组织检查本系教师的教案,对新教师的教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教案不能用于教学;教务处负责抽查。

3.学校在今后的课程和教学质量相关的教学评价中,将把教案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

4.学校每学年将组织任课教师优秀教案评选工作,对优秀教案予以表彰。

5.教案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不同课程教案的表现形式可有自己的特色。

四、教案的参考格式

附表一:总教案的封面

附表二:课程介绍

附表三:教案首页

附表四:教案内容设计

第4篇:机械教案范文

关键词:平面几何体;切割;三等规律;截交线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76-02

教学前综述

【学科】机械制图(教材版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五版))

【课题】§3-2截交线的投影作图——平面切割平面体

【教学目的】掌握截交线的两个基本特征;熟练掌握平面切割平面体的截交线作图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平面切割平面体的作图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求截平面与立体表面的共有点和共有线

【教时】1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具】机械制图教具模型等

【教学步骤】

一、观察复习提问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体的投影作图”。请仔细观看模型,如图1中a、b、c、d、e五个几何体,讲出它们的不同特点,归纳什么是平面(几何)体和曲面(几何)体?

(构成几何体的表面均是平面图形的几何体。构成几何体的表面至少有一个表面是曲面几何体)

二、设问导入新课

当几何体被平面切割后,如何求截交线呢?请仔细观看模型,如图2中a、b、c、d、e五个几何体被平面切割后,它们的截面与截交线的不同特点。

(a、c图由一个平面切割形成截面,截交线a图是四段直线,c图是椭圆曲线;b、d图由两个切平面切割形成组合截面,截交线b图是圆弧加四段直线构成,d图是部分椭圆曲线加四段直线构成;e图由三个切平面切割形成组合截面,截交线是四段圆弧加两条直线构成)

我们先学习平面体被切割后,如何求截交线的问题。

板书1:§3-2截交线的投影作图——平面切割平面体

三、新课讲授

我们一起观看模型,如下图a。

(1)截交线的定义:观察模型得出截交线的定义。

板书2:1.定义:平面几何体被平面切割后的交线叫截交线

(2)平面几何体截交线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模型,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得出截交线的两个基本特征。

板书3:2.截交线的基本特征:截交线是封闭的平面图形;是切平面与立体表面的共有线

(3)例题讲解。例题1:六棱柱被一平面切割画出俯视图和左视图。

板书4:图

请问切平面属于什么面?(正垂面)。同学们看黑板,我们来分析并画图。首先(准备)画出六棱柱的左视图;第二在主视图(V面)中找出并标注切平面与六个棱线的交点(特殊点);第三根据“三等规律”画出(标出)各点在俯视图(H面)、左视图(W面)的投影,依点连线得到切面形状;第四检查并画全其他图线。由此,得出画平面体被平面切割后画截交线的方法与步骤。

板书5:3.画平面体截交线的方法与步骤:①分析图形特征,找出特殊公共点;②运用“三等规律”,画其他视图对应的特殊公共点;③运用特殊公共点,画出截交线(公共线);④检查并画全其他图线。

(4)课堂巩固例题:学生画出正三棱锥被一平面切割后的俯视图、左视图。

板书6:图

一学生上黑板画,其余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图,画好后,进行点评,强调画截交线的方法与步骤。

(5)课堂提高练习:完成平面切割体俯视图的投影。

板书7:图

分析:该几何体是长方体被四个平面切割后而成的。可以认为第一个切平面倾斜将几何体前上部分切去一部分,得到与上底面的交线ⅠⅡ,标出1“、2”,根据宽相等求出水平投影点1、2;第二切平面与留下部分的上底面的交线为ⅢⅣ,在主视图上标出3“、4”点,根据长对正求出水平投影3、4点;第三切平面与留下部分的上底面的交线为ⅤⅥ,在主视图上标出5“、6”点,根据长对正求出水平投影5、6点;第四切平面与第一切平面交线为ⅦⅧ,与长方体后面交线为ⅨⅩ,分别在左视图、主视图中标出7"、8"、9"、10"与7'、8'、9'、10',根据长对正、宽相等求出对应点水平投影点7、8、9、10;连接相邻各点,得到如图所示。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平面切割平面体的截交线作图方法与步骤。

五、课后作业

完成习题册P:29~30页,3-3、3-4题共10小题。

六、专家点评

这是市级学科带头人示范课,要求用传统的方法施教,考察教者教学功底。施教者充分利用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用直观实物模型将空间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师生双边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点评专家:吴如林是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中学高级职称)

参考文献:

第5篇:机械教案范文

关键词:教案 项目驱动教学 任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教案是教师上课必备的教具,是教师对课堂进行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案,更是教师钻研教材、整合知识的教学依据,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反映出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因此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教案虽然格式规范,教师使用熟练特别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教案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现今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的需求,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当中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项目驱动、模块化的教学等教学形式和方法,传统教案就失去了很好的针

对性。

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本宣科。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基于学情分析下的教材处理,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整合、技能的培训、传授过程整体设计上,以及不同教学目标教学成果的呈现。

转变教师在撰写教案中不是简单的知识搬家,而应更多地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角度去考虑教案的撰写。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我对传统教案的撰写进行了一些改革,使其更适合计算机类课程

的教学。

下面以《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这门课程为例,对新教案做一个阐述。《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教案定位为项目驱动类型。项目驱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一个项目作为载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小任务中,随着项目中各个任务的完成,达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授课教师先按照书中的知识点拟定若干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所用的学时不同。再将每一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以任务带知识点进行教学。项目驱动类型教案分为九个部分:教学目标、理论知识、实践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学成果、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小结、作业和教学效果总结。

教学目标与传统教案相同,也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是学生应该从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目标是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学生在本次课后应具有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与传统教案不同的地方,不是将书中的知识点简单的罗列,而是将它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知识集中讲授,实践知识上机演示,并让学生独立操作,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所讲知识的印象,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和用途以及它所应用的领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与传统教案相同。

教学成果这一栏与教学目标相互呼应,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具有那些能力,培养出什么样的情感,这就是验证本次课的教学成果。教学成果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教师从中得到的信息也是教师提高自我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依据。

分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掌握好的同学,增加了知识点,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补充他们在课上吃不饱的情况;另一部分是学习相对较差,掌握不好的学生,加强了知识点,对他们进行习题强化,来帮助他们在课上吃不了的情况。这样既能使吃不饱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能让吃不了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确保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

所得。

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这样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成果,授课教师应该怎样去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组织是教师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过程,当然,也包含了一些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法。

小结这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分为三部分:知识方面,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能力方面主要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归纳出值得借鉴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时普遍存在的一些欠缺;情感方面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进行总结,那些学生状态较好,那些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目的让学生能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调整。

作业和教学效果总结与传统教案相同。

新型教案不仅延续了传统教案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更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处理教材,整合知识,进行课堂设计。通过一学年的体验,感到新型教案更能让授课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篇:机械教案范文

关键词:设备故障判断及维修;岗位能力需求;机械基础;综合教学案例设计

制造类企业对机修工的需求一直较为迫切,通过分析机修工岗位的能力需求,我们会发现它和职业教育机械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吻合的。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维护保养能力、零件的检测分析能力之外,还需具备常用机械设备的故障排查和维修能力。机床操作工偏重于前三种能力,而机床维修工则更偏重于第四种能力。

1.机修工要有较强的机械认知能力

企业选拔人才充实机修工岗位,往往通过两种途径。一是直接从校园里招聘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进行人才储备和培养。二是通过竞岗的方式从企业内部选拔。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对于机修工的考核都包含是否具有对机械较强的认知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恰恰就是一门对机构、机械认知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机械零部件、传动方式等,知识点涵盖各行各业的机械产品。学好本课程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进一步判断设备故障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结合机修工岗位能力需求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综合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如下:在完成《机械基础》前十五个章节的基础教学后,以CA6140机床为载体,把原本分散的知识点重新组合起来,还原机械产品全貌,并进行机床故障分析和判断,课时设计为6-8节。

选择CA6140机床为教学案例的载体,原因有四个:

2.1学生已能操作该种机床

CA6140机床是进行车削加工的一种常用机床,主要加工轴类、盘套类零件。学校在教学计划安排中,《机械基础》和《普车实习》课程是同时进行的。

2.2该机床结构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紧密

CA6140机床包括了典型的传动方式,其中齿轮传动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在CA6140机床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机床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内均有齿轮传动,并且由多组齿轮传动组成了轮系,实现变速和变向的要求。

2.3学校有可供装拆的CA6140机床设备

学校有15台CA6140机床,因使用时间较长,加工精度差,已进入报废期,正好可为《机械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增加现场观察、拆装等实验环节。

2.4CA6140机床机械故障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不再使用普通车床,但该机床产生的机械故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系统掌握和了解该机床的机械故障,对于其他设备产生的故障可谓是“举一反三”。

3.CA6140型车床的机械认知、故障分析与排除

3.1带传动

3.1.1观察认知

车床的动力由电动机通过带传动传递给主轴箱。

(1)观察并记录车床电动机的类型、型号、转速及额定功率。

(2)观察记录V带的材料、截面形状、型号、根数、长度。

(3)观察V带在带轮中的松紧程度、两带轮轴线的平行度。

3.1.2故障及后果

(1)安装电动机的支座松动,造成V带传动过松。

(2)带轮等旋转零件有偏心松摆。

(3)同组V带长短不一,有松有紧。

如果主轴切削负荷较大,电动机传动带调节过松,磨擦力不足,会出现主轴转速明显地低于标牌转速或者自动停车现象,也即闷车现象。

3.1.3故障排除方法

紧固电动机支座上的螺钉,调整带轮等旋转零件,消除偏心松摆。V带过松无法调整时,更换V带,注意同组V带应全部更换。

3.2螺旋传动

3.2.1观察认知

观察位于溜板箱中的开合螺母机构。当上下半螺母合拢时,螺母与丝杠啮合,形成螺旋传动,带动刀架进给。

3.2.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1)机床开合螺母磨损,与丝杠啮合不良或啮合间隙过大,会造成车床在车削螺纹时螺距不均匀及乱纹现象。当啮合间隙过大,通过拧动丝杠螺栓来调节,如果调节不能解决问题,就要对开合螺母的燕尾导轨进行修理。

(2)因机床导轨磨损而使床鞍倾斜下沉,造成丝杠弯曲,与开合螺母的啮合不良,会造成机床在精车螺纹时,表面有波纹。如果丝杠仅仅是弯曲,磨损不严重,常用压力法及敲打法来校直,允差不大于0.15mm。

(3)如果因经常车制较短的螺纹工件而使近主轴箱一端的丝杠磨损较严重,就要采用修丝杠、配开合螺母的方法。

3.3齿轮传动

3.3.1观察认知

(1)观察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里面的直齿轮。

(2)观察主轴箱里的一对斜齿轮。

(3)观察溜板箱里面纵进给的齿轮齿条。

3.3.2故障及后果

(1)齿形不良,譬如齿轮表面点蚀、齿面磨损、齿面塑性变形等。

(2)啮合不良,啮合间隙太小或太大。

(3)齿廓缺损、断齿或齿面胶合。

齿形不好或啮合不好,加工时工件表面出现有规律的波纹,机床运转噪声也很大。如果是溜板箱中的纵进给齿轮与齿条啮合不好时,则会造成在精车圆柱表面时,轴向会出现有规律的波纹,波纹的间距与齿条的齿距相同。

3.3.3故障排除方法

(1)有效排查。由于CA6140机床中齿轮传动路线长,啮合对数多,排查时要掌握技巧。譬如主轴箱在某一档时转动的噪声特别大,可以先根据机床传动路线图,找出相关齿轮进行重点检查。

(2)齿轮啮合间隙不得太大或太小,侧隙保持在0.05mm左右;当啮合间隙太小时可用研磨膏研磨齿轮;啮合间隙过大或齿形磨损过度无法进行调整时,只能更换齿轮,齿轮必须成组更换。

3.4链传动

3.4.1观察认知

观察主轴箱变速操纵机构中的链传动。

3.4.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本案例中,链传动的常见故障是链条松动,造成主轴箱外变速手柄杆指向转速数字的位置不准。排除方法是调整链条松紧,使转速手柄杆指向转速数字中央,再调紧链条装置。

3.5蜗轮蜗杆传动

3.5.1观察认知

观察机床刀架机动进给时纵向和横向进给传动链中的一对蜗轮蜗杆。

3.5.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蜗轮蜗杆传动比大,齿间发热量大,磨损较大,严重时会发生胶合现象。此外,由于蜗轮常用青铜或铸铁制造,质地较软,而蜗杆常用碳钢或合金钢并进行热处理后制造,硬度高,蜗杆齿部的强度高于蜗轮轮齿强度,因此,失效经常是发生在蜗轮上。当磨损较大时,需要成对更换蜗轮蜗杆。

3.6凸轮机构

3.6.1观察认知

(1)观察主轴箱变速操纵机构中的凸轮机构。当转动操纵手柄时,通过凸轮机构拨动轴上的双联滑移齿轮移换位置,主轴实现变速。

(2)观察溜板箱中纵、横向机动进给操纵机构中的两个凸轮机构。当操作手柄左右或上下扳动时,通过凸轮机构带动拨叉移动,拨动离合器移换位置,啮合上空套齿轮,使刀架相应地左右或前后移动。

3.6.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1)三个凸轮都是由凸轮上开的曲线槽通过圆销来带动拨叉移动,由于接触面小,工作应力大且是交变的,因此会引起点蚀、磨损等现象。

(2)相对运动带入的硬质颗粒,会停留在曲线槽中,加剧磨损。

(3)曲线槽曲线因磨损发生变化,造成机构运行不良,振动大。

采取有效是防止或减轻上述磨损失效的主要措施。

3.7离合器

3.7.1观察认知

重点观察主轴箱里的双向多片式换向磨擦离合器。它是利用离合器在左、中、右三个位置时,通过摩擦片的动力传动,实现主轴正反转和停转。

3.7.2故障及后果

(1)磨擦片间隙调整过紧,停机后磨擦片仍未完全脱开,主轴仍有自转现象或制动时间过长。

(2)磨擦片间隙调整过大、过松,主轴转速明显地低于标牌转速或者自动停车,出现闷车现象。

3.7.3故障排除方法

(1)修磨、调整磨擦片的间隙。

(2)无法修磨调整时,更换磨擦片。

(3)保持良好的。

3.8制动器

3.8.1观察认知

观察主轴箱里的闸带式制动器。

3.8.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通常制动器的故障是制动力不够,机床停机后主轴仍有自转现象或制动时间过长,可通过调整制动机构的螺钉来调整制动带的拉紧。

3.9系统

3.9.1观察认知

观察主轴箱油泵、粗精滤油器、油管、分油器、油标等。

3.9.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1)油箱内缺油,此时应及时加油,并定期更换油。

(2)滤油器、油管等堵塞,因此要清洗滤油器、油管等。

(3)密封不严漏油的情形下,更换密封圈。

《机械基础》前十五个章节的学习过程是将机械逐一进行解剖,而综合教学案例的设计是将零部件重新组合还原。通过学习,学生会更明晰机构在机械中的位置、作用,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对以后可能从事的机修工岗位奠定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机械基础(第五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2]王士柱.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3]贾亚洲.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吴先文.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第7篇:机械教案范文

[关键字]精细化;7s;安全教育;安全巡查

保证“人机安全”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我校依靠精细化的实训室制度、先进的7s管理理念、课前安全教育,建立安全实训巡查制度,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危机意识中,使实训教学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

一、制度精细化保障实训教学安全

用制度把安全的实训教学行为规范下来并且长期执行,是保证实训教学安全的最有效措施,因此实训室制度的建设与规范是开展实训教学的首要任务。

实训室制度的制定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的每一条规定都应该做到简明扼要、彰显重要性,并且要注重融入“来自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我校重视制度建设,每一个制度都由全体专业老师逐条讨论后形成的,同时在制度试行之初,要求每位专业老师必须提出两条及以上有效修改意见,目的是让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把每一个制度的形成都看成是一项“大工程”。有了制度就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奖惩设施也必须跟上,奖惩措施可以挂靠学校制度,也可以单独制定,教师是制度的执行者,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应重点监督教师使自觉的严格执行制度。

我校数控专业各实训室的常规制度包括:《实训室纪律》主要明确学生在实训前后及实训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如“不能迟到、早退,不得开动作性玩笑,进出实训室要先报告”等等,重点保证“人”的行为做到规范;《实训设备安全操作规程》重点突出在操作设备时的“规定与程序”,明确告之学生应该如何去动作设备(融入设备使用说明书中部分内容),同时强调哪些动作是安全的,哪些动作是禁止的,让操作者意识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实训指导教师职责》主要是为规范实训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指导思想,强调重要的教师教学行为;《实训室应急预案》是一个应急的“预案”,包括《停电应急预案》、《安全逃离应争预安》等,明确发生突然停电、发生火灾、自然灾害时的应对措施。

二、7s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实训环境

良好的实训环境是安全实训的重要保障,我校实训室推行“7S”制度,“7S”活动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7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的目的。“7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这7个词的缩写,实训室中推行7s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实训教学效率,使实训室更加规范、有序,逐步提高操作者素质,主要内容包括:整理,将要与不要的工具物品区分清楚,并将不常用或不用的物品及时撤除;整顿,做好物品的定量、定位工作,规定物品的放置数量及位置;清扫,将实训设备及实训环境彻底打扫干净。清洁,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做到及时巩固、随时维护;素养,使“整理、整顿、清扫”的长期坚持形成习惯,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形成主动积极的精神;节约,保证实训设备的利用效率,并做好节水、节电工作;安全,保证实训设施在安全状态运行,做好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落实实训室用电用水安全责任制度。

通过对7s制度的追求,使实训秩序更加规范,实训环境更趋优化,让操作者在舒心、愉悦的工作状态中提高技能,使实训教学更和谐,有效的保障着实训教学安全平稳运行。

三、课前安全教育增强实训安全意识

每次实训课前先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危机意识,课前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各项实训室制度以及设备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教育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教师针对所有内容作全面、系统的教育,这种形式教育内容较为全面,但教育费时(至少1课时以上)且较为枯燥,可以每月安排一次;第二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轮流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教育学生,让每位学生充当“小老师角色”,一来上台的“小老师”能够加深印象,提高胆量,二来下面的学生会听的更认真,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这种形式针对当堂实训课进行教育,用时十分钟左右。花较少的时间,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的提高安全系数。

四、不断创新为安全保驾护航

为增强设备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系列,我校师生积极进行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对车床的卡盘钥匙进行创新,发明了安全卡盘钥匙,应用于学校的数控车床及普通车床,避免了卡盘钥匙未及时取下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对普通车床的电气线路进行改造,要求卡盘钥匙用完取下放到指定位置后才可以转动主轴,同样避免了卡盘钥匙未及时取下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五、安全巡查制度为实训教学增加双保险

第8篇:机械教案范文

(一)依法管理的原则主要表现在:

1、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本法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的行为做了具体规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控制执法的随意性,防止滥用执法权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活动日益繁多和复杂,这就要求交通管理部门要在依法管理原则的指导和约束下执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幅度、方式执法,防止执法的随意性和滥用自由裁量。

第9篇:机械教案范文

交换机端口安全功能,是指针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安全属性的配置,从而控制用户的安全接入。

交换机端口安全主要有两种类型:

1、通过限制交换机端口的最大连接数,可以控制交换机端口下连的主机数,并防止用户进行恶意ARP欺骗。

2、针对交换机端口进行MAC地址和IP地址的绑定,可以实现对用户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用户的安全接入个防护常见的内网的网络攻击。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