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的语言艺术范文

教师的语言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的语言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的语言艺术

第1篇:教师的语言艺术范文

【关键词】语言;课堂效果;感染学生;艺术

人生最大的乐事,是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遇上一位名师,这位名师不仅课讲得令听者如痴如醉,他还是人生命运的导师、为迷途羔羊指点迷津,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成长为名师呢?语言艺术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老师学问再高,但是表达不好或者表达不清,他的学问是要大打折扣的。

一、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态度和蔼可以感染学生并使之对您的授课感兴趣。因为态度和蔼可亲能够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往往学生在亲近您本人的同时会不自觉地也亲近、热爱你所讲授的课程。反之,古板的面孔、严厉的训斥会使师生间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要想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就很有必要在有限的课堂内高效地配以幽默性语言教学来唤醒学生的思想意识,解除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幽默是一种包含智慧和情趣的领域,令人解颐、畅怀、回味和神往。不能否认,有些教师的语言非常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条理性,但教学效果往往一般,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课上缺乏生动性的语言。因此,为了把先人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就必须要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运用幽默性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升华情感,创造一种精神享受的境界,放松学生每一根神经,激发学生每一个细胞,达到愉悦轻松的效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课堂里引入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歇后语或俗语等,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既让相关的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摒弃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所以,教师除了清晰严谨之外,还有诙谐幽默,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会轻松、融洽、友好和活跃,也才能将学生引入一个更高的学习意境。

二、讲课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对学生说教的阵地,讲出来的自然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语调也是刻板单一的,要么是宣读文件的发言式,要么是一个调子的平缓式,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这样自然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口头言语词句操作和语气操作技术,保证了课堂教学优化的实现,语言节奏的快慢急缓、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的粗细长短、语气的高低缓急无不是形成课堂教学好坏的因素,而语词语气中的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等均是形成教学效果优化的精华操作。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姿态、甚至进行辅助的一件教具,都可以是进行优化教学的信息传递渠道。

要达到课堂语言的形象性,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新鲜活泼,富有情趣,感情充沛,以情动人,以情造美。可以说,没有鲜明形象,就难以创造出一个美的语言的氛围。要是语言形象鲜明,教师首先应掌握丰富的词汇。一个教师,如果本身词汇不丰富,根本谈不上语言的形象生动的,学生听了味同嚼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种语言的艺术,没有丰富的词汇,就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要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随着教学内容起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会使学生求知欲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的教学组织,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质的变化。

课堂是否活跃,是由老师的情绪影响的,上课的时候老师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如果老师上课没有热情,学生肯定是无精打采的;如果老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总是带着“火药味”,总是拉着长脸严厉镇住学生,那么课堂肯定是像死一般沉寂。我们老师满腔热情,带着微笑走进课堂,保持亲切,和蔼的教学形象,相信老师带微笑面多学生,学生绝不会哭丧着脸面对着老师,学生就是老师的最好的一面镜子。这点让我感触最深子的自尊心。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语言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严格。

语言的生动活泼,讲究一个“趣”字。要使学生觉得课堂“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课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而只有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格言、成语、民间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四、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与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言语的激励则较为普遍。综观一些名师的课堂,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他们的高明之处更多的是在于,用满面春风的语态,饱含真情的语气,洋溢激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以至于转化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合格的教师,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

五、结束语

教师理应把语言艺术当做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来修养。通过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的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引起思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不把知识全部正面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定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掌握获取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语言的激发下产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明确地进行多方面综合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惠生.《交际语言艺术》. 中南大学, 2006,12,01

[2]潘肖珏.《公关语言艺术》. 同济大学 ,2003,11,01

第2篇:教师的语言艺术范文

1.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洁

教师为人师表,在幼儿的眼里教师就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在幼儿园,教师无疑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某个口头禅都是幼儿乐于模仿的,所以教师在幼儿园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由于我们当地的日常用语是白话方言,很多幼儿入园时根本不会说普通话,为了让幼儿得到准确、规范的普通话训练,教师从幼儿入园的那天起就坚持与幼儿说普通话,并要求家长在家也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提高幼儿的普通话水平,但很多家长却不能坚持做到这一点,因为部分家长本身就不会说普通话或普通话不标准。因此,有些幼儿在回答问题或与他人交流时出现半粤语半普通话,或把方言直接说成普通话的现象。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认真、耐心地引导幼儿说准确、说规范的普通话。另外,教师的语言还必须简洁,让幼儿容易理解。

2.教师的语言要富有美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讲的话带有美的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美感,会让幼儿得到美的享受,从而丰富幼儿的情趣,进而激发幼儿的无限遐想,使幼儿的心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语言的音乐美。如果将一堂课的教学比作一首乐曲的话,那么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是教师理想化的语言。不可能每位教师的嗓音都像歌唱家的那样美妙动听,但也要学会正确的发音方法,至少让自己的语音、语调做到自然、和谐。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声音美,传达出内容的思路,把幼儿带入学习的意境中去。例如,《 春天在哪里 》是一首深受大班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把幼儿的思绪带进春天的意境中,让幼儿感受到春天的盎然春意。

语言的节奏美。语言的节奏控制在语言表达中显得尤为重要。语言的节奏应有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的变化。在幼儿园故事和儿歌教学中,对于一般表现宁静、优美的学习内容可用慢而轻的节奏来讲述;表现激烈、亢进的学习内容,就用快而急速的节奏讲述;表现神秘或危险来临等学习内容,可用欲言又止、略带停顿的节奏讲述,使幼儿产生渴望的心理和紧迫感。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能渲染出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富有变化的课堂气氛,能使幼儿产生渴望听课的兴趣,让幼儿的思维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学习语言的效果。所以说,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节奏美,对整堂课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言的形象美。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语言贫乏、接受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尽量具体、形象、童趣化,并恰当地配合生动的表情变化、形象的动作演示、灵活的眼神提示等。例如,讲故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不同角色的声音特点和性格特点;在数学活动中,运用形象的描述、对比等方式,使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内容容易听懂。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一味地平铺直叙,是无法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望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从幼儿活动的实际出发,抓住幼儿的特点,使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有效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3.教师的语言要充满启发性和激励性

教师语言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启发、激励幼儿的心智。幼儿教师应通过肯定、赞许、表扬和鼓动等方式激发、鼓励幼儿不断进取。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幼儿更是如此。当幼儿遇到问题后没有耐心或不能正确解决时,难免会产生灰心与失望的情绪,幼儿教师应及时用积极、有趣的语言启发和激励幼儿去探索。例如,《 找不同 》的课堂里,对于很明显能找到的地方,幼儿都很乐意去找,但难找的地方很多幼儿都不愿意继续找了,或者说“没有了”“找不到”,这时,教师就要运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调动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提问:“它们在跟小朋友捉迷藏,到底藏在哪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解决困难,激励幼儿积极向上、勇于钻研。幼儿每找到一处不同的地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用肯定和表扬的语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使孩子在肯定和赏识中对学习变得越来越主动。幼儿的想象会随着教师的生动叙述扩展开来,并用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有时候,幼儿的想象之奇妙,是成人始料不及的,这就是教师运用启发和激励的语言所带来的教育效果。

4.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艺术

说话是一门艺术,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和素质修养。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讲究艺术性。如果教师的语言使用恰当,不但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还能拉近教师与家长间的距离,便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沟通的主要途径。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过程中的说话方式,直接影响到与家长联系的成功与否,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因此,要与家长和谐互动,教师必须掌握好语言的交流艺术。

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相处要热情大方、态度和蔼可亲、不卑不亢,并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之上。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诚意、亲和力,感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和被老师接受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肯定地告诉家长。如果要向家长反映幼儿的不足时,可采取先表扬孩子好的方面,再说孩子的不足,让家长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或从其他教育事例入手,再找切入点或突破口进行交流,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这样的交流方式便于家长接受教师的意见、建议,同时也让家长看出教师教育的艺术性和教育道德素养,从而尊重、支持、配合教师的教育,促进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倾听家长讲幼儿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分享幼儿的信息,巧妙地引导家长走向正确的教育之路。

第3篇:教师的语言艺术范文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是难以取代的。教学课堂都是无法离开教学语言的,无论是传统的课堂,还是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今天,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授及引导,只不过传统的课堂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都是教师在讲述,而在一些非正规的课堂中,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应用增多,学生活动的自由度较大,但言语活动仍占绝大多数,教学语言也是这类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语言饱能够饱含浓郁的情感,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心理学研究证表明,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这两个领域在任何的心智活动都不能被截然分割。教师的教学的语言可以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很好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师生间的良好的情感交流也会对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增强,产生积极的影响。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情与理缺一不可,互为补充互相协调。教学语言就是师生间的情感流活动的重要媒介。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来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那些忽视或者不重视的教师往往会因为语言的运用不当,导致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行云流水,一言一语皆幽默。教师的教学幽默能够很好的润色课堂,为教学填亮增色。幽默的教学语言,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教学语言艺术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发展、审美能力的发展,还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

1、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能够反映出教师思维能力的高低。叔本华的说过“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常常我们的思考会因词汇的选择或遗忘而被迫中断、很显然的是我们的思考力严重依赖于我们的词汇量与组词能力、在现有词汇难于正确表达某个意思时我们往往会自行造词,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可以探知教师是如何进行思维,如何思考问题的,通过学习教师的思维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学会多角度多视角思维,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直观描述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论概括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师的语言观点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教师机智幽默的语言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的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等等。

2、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的工具,不仅如此,教师语言还是一种榜样,是最直观、最有效、最有声无形的榜样,它能够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语言习惯、语言能力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有实践证明:如果学生长期受到言之有理、言之成序、言之有趣的教学语言的熏陶,就能逐步产生对语言的浓厚兴趣,对文化产生深厚的底蕴影响,对自己产生自信和信心,使自己掌握灵活运用语言的本领。

3、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能开绪记忆,而且能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因为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能激发审美想象,丰富审美情趣,本身就可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教学艺术家的语言都具有声音清亮,具穿透力的特点,让人听来十分舒服而且生动形象,有魅力;语言丰富多彩,简洁明确,感情完全投入运用自如;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快慢、抑扬顿挫的变化,总让人变得那么自然、那么优美。像诗歌一般精炼的语言,像散文一般优美的语言,像小说一般生动的语言,像戏剧一般传神的语言,这些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审美材料。教学语言的风格魅力之美,不同个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境中,每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语言艺术风格,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教学语言魅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语言要素进行创新表现出来具有审美价值的语言格调,它既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的表现,又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的结晶。

三、结语

第4篇:教师的语言艺术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语言艺术 策略

著名捷克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导情感的媒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特别是对普通教学中的语文教师而言,语言更是能够体现语文这一学科特点及优势的聚集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语文学科是一门以言语性为主的学科,是培养学生言语形成和言语技能为主要立足点的学科,而具有‘言语性’特征的语文教学不能不因言语艺术而真正艺术起来”。苏霍姆林斯基在专门论述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时说,你将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与艺术结合起来,而且,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是掌握了语言艺术的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是能创造语言艺术的人。

那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具有哪些策略呢?这是一个在语文界长期讨论的问题,而一直以来,也有很多语文教育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好的观点及建议,在此,我也就旧题新论,谈谈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策略。

一、教师语言要体现情感性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这两者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主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孩子们不仅用理智,而且用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他们深深感到词语的感彩,词语似乎变成了点燃思维火药的火花,在思维课上,孩子们不只是听,而且用感官去感知词语。……我感到我的工作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充满了丰富的思想和创造精神的那些时刻,是词和思想在孩子的心灵中汇合成湍急的洪流的那些时刻。”苏霍姆林斯基道出了语言词汇的情感性不但给教师带来了幸福的时刻,而且给孩子创造了思维。这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师以启示:课堂的语言要带有丰富的情感才能使学生感动入情。正如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多数人都知道于漪是“情感派”语文教学名家,这无非是因为她在课堂上总是采用充满丰富情感的语言。她在教学《雨中登泰山》一文时这样导入:“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磅礴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的自豪感就会充满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令人神往,只有攀登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为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

以上例子不仅体现了教师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而且体现了教师的情感教育作用。这也正如恩斯特・卡西尔所指的:“语言的真正任务不是要描述事物,而是要激发人类的情感,它们并非只是传递观念或思想,而是要促使人们去行动。”

二、教师语言要体现幽默性

近十几年来,现代教学论一直在探讨如何把“苦学”变成“乐学”的问题,竭力主张教师要善于“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学”。于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为诸多教师的至理名言,这里也就是涉及教学的趣味性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美国儿童读物作家锡德・佛莱施曼指出,教师要想在讲台上大讲特讲五十分钟而不引起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厌烦心理,这实在太困难了。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幽默性、戏剧性的调节手法,借以缓冲一下单调和沉闷空气的压力,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放松一下神经。他还说,如果幽默被引进课堂中,儿童们就会活跃起来,他们会学得更快、记得更牢。美国著名大众心理学家特鲁・赫伯也指出,学生渴望教师把枯燥的学问讲得妙趣横生。“据有关中外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其中一条就是‘喜欢说话生动有趣富于幽默感’”。

例1:

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草》一课时,在巩固阶段创设了“背课”给家人听的情景。于老师先后扮演了妈妈、爷爷、奶奶三个角色。下面就是“背”给“奶奶”听的一个片段: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草》给你听好吗?

师: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嘛写草啊?

生:(一愣)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可第二年又长出来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离离”就是很茂盛的样子。这句话是讲草原上的草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众人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是干枯,荣是茂盛,这句话是说一年里,春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哦!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

由上可见,幽默的魅力,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于老师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表现了他“乐教”的态度,“乐教”才能真正促成学生“乐学”,所以现代教学过程应是“乐教”与“乐学”的和谐共振。

三、教师语言要体现风格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既需要具有学科共同性的,纯正的语言形态,又需要有个人风格性的灵动的言语情态”。这句话要求语文教师既要具有规范性的、正确性的、教育性的语言,又要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风格是因人而异的,教师的个性不同,其教学语言的风格就会不一样。而且,“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个性对个性的影响,所以要求教学语言应体现出教师的精神力量与个性特点”。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独立个性特点的个体,语文教师也是如此,不应该成为机械的知识传声器,盲目地模仿别人,套用现成的语言。而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语言风格。正所谓“言为心声”,“言如其人”。名震全国的语文教学名家于漪、钱梦龙、魏书生,三人风格各异的教学语言就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例2:

《茶花赋》这篇散文是一首歌颂伟大祖国的赞歌,祖国,一提起这神圣的字眼,崇敬、热爱、自豪,这些美好的感情就会充盈我们的胸际。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史,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

例2的语言词采丰华,情真意切,宛如诗画,是于漪老师的语言。于漪老师以抒情的语言风格领先,她善于借用古诗,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整齐的韵律和悦耳的声音,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情感语言,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例3:

师:……(拿几张报纸)这是一本书吗?

生:不是,是报纸。

师:为什么它不是书?

生:因为少。

生:一堆报纸也不能叫书。书是有封面的,报纸没有封面。

师:(拿一练习本)这不是也有封面吗?但就不叫书。

生: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

师:对!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这是书的定义。现在你们给教科书下个定义。

生:教科书是用于教学的装订成册的著作。

……

例3的语言凝练硬朗,深邃缜密,循序渐进,是钱梦龙老师的语言。钱梦龙老师以诱导的语言风格著称,他善于创设教材中没有的语域,忽而迂回曲折,山重水复,忽而又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在“顿悟”的效益中,使学生的求异心理得到满足。

例4:

师:(读《范进中举》节选)同学们听两遍,讨论一下。然后回答。

生:……

师:答得比较正确,我没什么补充的了。我再给同学们读一段,大家分析一下。

师:(读《红岩》节选)回答时先举出哪些是细节描写,然后分析刻画了什么。

生:……

师:大家必须记住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写,用这种写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咱们试一试,分组写一段细节描写的文字。……

……

例4的语言平易中和,干脆利落,似如商讨,是魏书生老师的语言。魏书生老师以商量的语言风格取胜,他善于“平等式”地与学生交谈讲课,常常以亲切的、真诚的、自然的语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以上三者的教学语言风格虽是各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不同的教学语言风格给予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应,语文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著名作家孙犁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中开首便说:“作家想在作品里表达一个思想,创造一个人的形象,他的最根本的工具,便是语言(文字)。”这句话可作为所有语文教师一生的良言。杜甫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我想,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具有他们这样的信念与情怀,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这也是新世纪优秀语文教师所应有的长远追求。

参考文献:

[1]林惠生.让语文教学在科学中走向艺术[J].中学语文,2005,(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第5篇:教师的语言艺术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师 讲究 语言艺术

1、导入语——扬波掀澜

一堂语文课,一开始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像清泉畅流,似小溪出谷,做到“转轴拨弦三两声”、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一下子扣动学生心弦。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一下子把学生导人了美好的学习氛围,吹暖了学生的心田,撩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冲动,激起了学生求知的饥渴心理,使学生的脑海里扬起了波澜,在心中升腾起对大自然热爱和向往的情感。

2、提问语——撩拨心弦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无数奇妙而又陌生的知识海洋中思索、寻求,从而不断地活跃思维,开拓思维,积极思考。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把握所学文章的难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要使提问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擅长设疑、擅长提问,使课堂不时笼罩在疑问的“迷雾”中,虽虚无缥缈,却神奇诱人,学生乐于在这迷雾中求寻和追索,由此使他们的认识得到升华,能力经受考验,当他们找到满意的答案时,一定会获得更新、更浓、更久的感受。笔者曾听过一节七年级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在课堂上,当老师那富有深情的语言询问孩子们: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船长随着船慢慢的沉人海底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当时听课的我被老师那富有激情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正是他那独特的语言魅力使得学生们在回答的时候被船长那崇高的精神打动了,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教师的语言具有多么感人的魅力呀1

3、点拨语—一拨云见日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写成的。教学这样的课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既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泼

的口语,又要有生动形象的描述,使学生通过似乎看得见、摸得着的描绘,在脑海里重现场景、感知故事、认识人物、思考问题。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岳阳楼记》时,使用了这样的教学语言:“作者描绘的又一幅图画是洞庭清明图:风和日丽、景物鲜明,湖上微波荡漾、天空万里无云,绿水蓝天相映、上下一碧万倾,水中鱼儿游戏、湖面水鸟成群,鱼儿来往翕忽、鸟儿或飞或停,岸上芳草茂密,浓郁馨香醉人。作者把水上。水下、湖面的景物信手拈来,组成画面。既有动物,又有植物;既有静态的景,又有动态的景。让你不仅用视觉看到赏心悦目的景色,而且用嗅觉闻到沁人肺腑的清香。如果在夜晚,景色则更加迷人:清风徐来,烟雾全消、皓月如洗,一泻千里。湖面上泛着金色的涟漪,水底下嵌着皎洁的月影。”这段话鲜活清新,绘声绘色,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老师用浓郁的抒彩的语句,形象地把课文中描写的洞庭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把文章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

4、评价语——如沐春风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这样,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的灵光,才会充满生机,活力无限。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完整,可以耐心地说:“也许有的同学还有新的见解,你想不想听一听?”如果在讲课时本来是想设置一个问题,让大家有思考的机会,而有的同学却冷不丁地突然冒出一句,可以开玩笑似地伤心地说:“反应真快,如果能给其他同学一次机会就好了。”使学生容易接受。

第6篇:教师的语言艺术范文

语言艺术音乐肢体语言语言作为人们互相沟通与交流的一个主要手段,其在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是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以及灵感,音乐教学一旦缺少了生动、灵活的语言,课堂气氛也会显得枯燥、乏味,艺术所具有的特点以及魅力将不复存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语言素养。”换句话说,课堂语言可以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沟通,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它包含了心理、知识以及情感之间的互动,属于一种彼此促进的综合流。语言具有无限的魅力,形式也是各种各样,它构成了音乐艺术的创造核心以及造型基础。而大部分的小学生,因为年龄和生理特征,喜欢教师用轻快灵动的语言讲课,可以得到快乐的享受;喜欢教师用温和亲切的语调,可以感受到温馨,回味无穷;更喜欢教师运用和谐、优美、充满丰满的肢体语言,可以获得启迪。因此语言所具有的优势,其他的教学媒体是无法比拟的,而音乐教师拥有美的语言更能体现出这个学科的美。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一直在坚持运用亲切、美好的课堂语言,把学生领入到神圣的音乐圣殿,因此也积累了一点经验和体会。

一、课堂语言要追求准确性以及简洁性

在教学中,教师是否有能力运用正确、简洁的教学语言,不但可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对教师建立信任,以及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们提倡教师用语要贴切正确、简洁干练,这样才有可能将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中。举个例子,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曲时,教师应该这样来形容:茉莉花,其不具有玫瑰花的艳丽,也不及牡丹花那么高贵,更赶不上杜鹃的风姿,但是它却有一种含蓄的美。这首歌曲属于汉族民歌,流传了很多年,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它曲调优美舒畅、温婉清灵,将江南地区的文人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及个性。通过教师的朗诵以及讲解,学生可以很容易体会到这部作品的背景内容以及深层的含义,从中体验到激情。让教师和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达到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引导,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对这首歌曲进行演唱时,可以很轻松地掌握这首歌曲的内在意义。

二、课堂语言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有利于走进情境

音乐教师所运用的课堂语言,必须形象、生动,并且具有感染力。音乐属于一种传统的艺术,本身就具备非常强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要想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到创设的情境当中,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也要形象和生动。只有把音乐作品表征的艺术形象比较生动的展现给学生,才可能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出来,让学生真实的走入情境当中,感受到音乐旋律的优美,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对《长江之歌》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首先朗诵一段“催人泪下的歌曲,美丽的诗歌,就好像从雪山高原流淌下来的河。空间和时间都无法阻挡它流向大海,时光如茵,只留下我们对它无比的热爱之情。”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白云、蓝天、江河以及雪山的魅力。穿插这种具有解释意义的课堂语言,不但可以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还可以带给学生一种美妙的感觉,很享受的听完这首歌曲。这种教师通过语言所创设的美好意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三、课堂教学当中,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个演员。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将肢体语言运用的恰如其分,必将会让音乐课堂越来越生动!比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时,乐曲有时比较抒情、明快,有时又会波澜壮阔、充满激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做过多的语言讲解,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运用比较生动的面部语言,再配合恰当的手势(根据旋律进行指挥),就会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也可以解决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对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讲授时,我们很容易发现,很多民乐作品的旋律往往具有比较丰富的情感。有些教师对舞蹈技巧比较熟悉,在讲授某些具有舞蕴特征的作品时,恰当的加入舞蹈动作,不但可以给学生带来美妙的感觉,还有助于他们理解作品的内涵。因此,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可以运用适度的肢体语言配合作品的讲授,一定会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

综上所述,教学语言对于教学效果来说,就像水资源对于日常生活一样重要。要想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水准以及音乐知识,还要具备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力,可以增加课堂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了一种创新意识,还可以将音乐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提高上来,让音乐教学的每堂课都是充满趣味性的,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以此实现教学目的。每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以及学习当中,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尤其是教学语言更加重要,教学语言如果活泼灵动、新颖有趣,不但可以让学生较容易地掌握课堂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妙,以此将教学效果提高上来,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也会越来越喜欢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王苏生,孟湘.论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J\].中学文科教学,2001,(12).

\[2\]王莉颖,黄碧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03).

第7篇:教师的语言艺术范文

音乐教师 语言艺术 简洁 准确 生动 形象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语言的本身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话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而广大的中小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丛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更乐意见到老师优美、和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从中得到启发。所以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而音乐教师语言的美则更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美。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追求着能用美妙、贴切的课堂语言,带领学生步入音乐的神圣殿堂,并从中积累了一些点滴体会。

一、把握课堂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把握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简练、准确,不仅能直接反映其个人的教学能力,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和自身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语言简明扼要、准确贴切,从而把学生引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当中。例如,在学习《欢乐颂》这一首歌曲时,教师应先用简练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准确的介绍:《欢乐颂》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乐大合唱乐章,乐曲雄伟壮阔、热情激越,表达了作曲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理想和渴望理想生活的精神追求。也可以直接借用歌词来阐述作品的精神主旨: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怀着同样的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同样在学习歌曲《茉莉花》时,教师可以这样来描述:茉莉花,它虽然没有玫瑰花的美,没有牡丹花的高贵,没有杜鹃的艳姿,但它含苞欲放,清香宜人。该曲是一首流传较广的汉族民歌,是一首深受全国人们喜爱的民间小调,她清丽、柔婉,曲调优美流畅,体现江南人文风情的温柔细腻的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极强的生命力。学生从老师的介绍或诵读中,就能比较容易地了解作品的一些相关内容和内在的蕴意,感受到作品的激情!使师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了一致的情境,学生也可以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学习、演唱这首歌曲时,就会自然地把握歌曲的表现意图。

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是进入情境的动力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接受音乐旋律的感染,提高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欣赏作品《长江之歌》时,教师可以在乐曲进行前奏时进行一段朗诵“美妙的诗,感人的歌,像是从高原雪山倾泻而下的河。时间、空间挡不住它奔向大海的冲动,岁月留给我们的只是对它永恒的热恋”。此举会紧紧扣住听者(学生)的心弦,把他们的思绪带到蓝天、白云、雪山、江河。这种能够释解作品的课堂语言的穿插,不仅始终把握教学内容,而且会更大程度的让学生带着一种美妙的心情,欣赏完这首动听的乐曲。同样,在欣赏民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时,教师也可先有感情地朗诵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并言简意赅地介绍作品描写的内容:夕阳西下、月上东山时分,春江的月夜幽静而安详,水面碧波荡漾,落日的余辉洒在江面上,恬静、醉人,从远处的一叶轻舟上隐约传来在船上演奏箫鼓的声音,飘渺、悠长,使人沉湎于这诗情画意之中……在这种由教师语言组织的优美意境下,学生理解作品也就简单的多了。

三、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的又一重要手段

第8篇:教师的语言艺术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师 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会使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美好的语言使人高兴,心情舒畅。单调、呆板甚至粗劣的语言使人心情沉重、烦恼、急躁。因此,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音乐语言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音乐课中决不能缺少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应贯穿于整堂音乐课,使学生沉醉于音乐气氛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和欣赏音乐,从中受到教育。如:让学生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律动进教室;用连续弹奏几个音区的分解主和弦表示起立和坐下;全体学生有表情地唱师生问好歌;回答问题后,让学生用鼓掌拍击节奏表示鼓励;在学生演唱或演奏前,根据不同的歌曲和乐曲进行不同的前奏提示。对于音乐课中的过渡,说上一段很长的过渡语,倒不如弹一段过渡性的音乐,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及优势。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语言体现音乐的审美性与音乐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音乐独有的艺术魅力。

二、口头语言

音乐课上,不能用音乐指示或表达时,我们就可用采用第二种课堂语言——口头语言,即普通话。音乐课上,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外,还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1.风趣的语言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的。这种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是高高在上、威严可敬的。风趣的语言,缩短了师生感情上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能够体现师生平等的教学原则。有一次,学生在唱歌时,很多学生含胸驼背,姿势很不好看。这时,我随意地问了句:“你们看见过大虾吗?互相看看,咱们班就有。”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唱歌的姿势很像弯曲的大虾,马上自觉地挺直了身体。就这样风趣的语言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显得委婉含蓄,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

2.生动的语言

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辟凝练。课堂之中应以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参与教学中,和谐自然地表现音乐,真正地融入音乐作品中。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实现了美育的教育目标。一位老教师这样向我讲过: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语言要生动、形象、事例贴切实际、生活化,这样才他们才会喜欢你。例如:教学歌曲《春之歌》一课时,教师可以边放映春天美景的图片,边动情地朗诵:“春天,万物苏醒,报春的燕子往来梭巡,空中充满了它们的呢喃的繁音,无数嫩绿的新芽像针尖似的探出头来,仿佛张着小嘴在那里呼吸,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杨柳开始发芽,在春风中摆动着柔和的枝条,金灿灿的迎春花像一张张笑脸,兴高采烈地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喜讯……”这时,你会发现:学生个个翘首凝视,赞美之情不约而同地油然而生。这样,自然就把学生带到一个美好春光的情景之中。

3.语速、语调、节奏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少不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同样,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创设的情景,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节奏来表现。当然,不同的音乐就需要相应的语速、语调和节奏。在课堂中教师要让其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创设音乐氛围,使教学意图与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例如:在学唱歌曲《思乡曲》,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远离家乡的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思念之情时,我采用了较慢的语速,低缓而激动情绪去朗读歌词时,从学生中的眼神中看到了思念、惆怅、急切,从而使课堂的气氛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因此,教师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致的语言,能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从而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三、态势语言

音乐的美,不仅仅表现在乐曲的美和教师的口头语言美上,这种美的情感看似无形却有形,它还渗透在教师态势语言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非常细微的一个面部表情都会是学生注意和模仿的焦点。因此,教师的态势语言,也就是音乐教师上课时的动作、表情、手势、身段,有时会给音乐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肢体动作语言

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时的指挥就是显而易见的肢体语言。除此之外,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时,教师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随教师走进欢快活泼的歌唱氛围,并准确掌握新疆音乐的主要节奏类型;倘若音乐课上教师只说不动,那么这样的音乐就可能显得死气沉沉,失去音乐课本身必须具备的特点。当然,肢体动作的运用一定要得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口型与面部表情

口型与面部表情也是态势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有人所说的,音乐教师应该像一个演员,用自己精湛的技艺牢牢地吸引住每一个学生。而口型与面部表情就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环;唱歌过程中,在力度、速度等方面需做出对比时,教师若用有声语言就很可能破坏了歌声的美,而用无声的口型加以提示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若时时加以解说,有可能会破坏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这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加上事先准备的解说投影就能避免这种情况了。

3.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学生走神、唱歌走调等不利课堂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证课堂气氛的延续性。因此,眼神是音乐课上师生交流的一个手段。

总之,音乐速度有快慢之分,音乐力度有强弱之分,音乐的情绪有优美抒情与愤怒和悲伤,因为有了这些,音乐才富有魅力。我们的课堂语言也是如此,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百般回味,老师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快乐,老师果断有力热烈奔放的语言,给学生激情,老师谦虚谨慎温柔细腻的语言,使学生感受真诚。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我们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只有这样,音乐课才能切实让学生感受美,才能更具有吸引力,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美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里.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中国音乐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第9篇:教师的语言艺术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师;语言艺术;有声语言;肢体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接受,以及学习的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同样要不断地锤炼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兴趣,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数学教师语言要规范准确和简洁

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是由一些符号和数学术语组成的。教师语言的规范、准确是教好数学的前提和保障,不能含糊不清、似是而非,否则,往往会因为一字之差而使学生产生歧义。比如,有时我们把“除”与“除以”等概念混为一谈,这样会将学生带入知识的误区。学生往往喜欢简洁、明快、流畅的快节奏语言,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一次讲清楚,做到语言简洁、少而精,他们大多就能正确理解、印象深刻。当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

二、数学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形象

小学生认知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往往要凭借直观感受进行好恶判断,即依赖情感现象理解或接受周围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小学生耐心、快乐地在教室坐40分钟,并学到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下番苦功、动足脑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善于用生活中的实例以及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内容讲得生动、通俗。中、低年级教学时,可借助于“讲故事”“数学迷宫”“智慧老人”等一些故事情节,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可采用“抢答”“用手势回答”等来调动课堂气氛。

三、数学教师语言应风趣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因此,把幽默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正因为这样,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都带有这种幽默的风格。如,“丘吉尔被称之为‘一只勇猛的狮子’。我看,现在想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这位老师幽默的语言,使学生的精神也为之一震。当然,教师语言的幽默,应使学生在微笑中振奋精神并领悟教师语言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应适度,绝不能哗众取宠,流于低俗。

四、数学教师语言要有激励性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作为一名教师,应善用表扬的语言激励学生。人都爱听表扬的话,何况是十来岁的孩子呢!我们发现一些优秀教师无一不是擅长表扬的高手。表扬,是他们常用的法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后,有的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却默不作声。这时,教师如果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勇气和自信,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安排这样一个练习: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看谁找得又对又多?这样就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用“你真了不起!”“你很棒!掌声鼓励!”“你很勇敢,能换一种角度思考吗?”等语言来鼓励学生,使他们继续探究下去,信心十足地去寻求更完美的答案。

五、数学教师应具有丰富的肢体语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使用好体态语言,要恰当、巧妙地运用眼神、手势、表情等无声语言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得力于好的有声语言,也必然伴随着自然、和谐、适度、得体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如一位教师在乘法教学导入时就运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老师:有个同学叫李明,同你们一样,上三年级(面带微笑,目光祥和)。他过生日那天,爸爸带他去吃拉面。大师傅一次拉一碗面条。师傅把一根又粗又长的面(边说双手边比画)对折了一下拉长,又对折又拉长(双手做拉面的动作),反复这么拉了10次,李明和爸爸看得津津有味(双目炯炯有神)。后来一碗面条端上来了(做端面条的动作)。爸爸问李明:“你知道这碗面条有多少根吗?”(质询的目光)李明在桌上写写画画,一口报出:“这碗面条有1024根。”(自豪而肯定的目光和语气)。爸爸笑着点点头(面呈赞许的笑容并轻轻地点头)。这李明真神了(面呈夸张的表情),他是怎么知道有1024根的?(目光投向全体同学,右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一声情并茂的导语,伴随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将学生带入了探索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