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范文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第1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范文

摘 要 从目前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设置来看,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多数来自政府财政拨款,总体资金量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想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发挥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就要结合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际,重点做好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基于这一认识,在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应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区别,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措施,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公共卫生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工作质量

一、前言

考虑到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性质,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受到政府资金的限制,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要对现有资金进行综合利用,应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采取具体的财务管理方法,达到提高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发展的目标。从目前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要想提高工作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规范财务会计行为,同时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充分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完善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规定

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来看,只有严格按照预算制度执行,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通过分析可知,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要想有效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在支出管理上,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核心是国家拨入的财政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经核实后,按进度拨款和使用,应按财政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允许超支、透支和有任何形式的浪费。对于预算外资金,只有规范资金使用程序,提高资金监管力度,提升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才能达到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的目的。

二是在收入管理上,应将财政拨入资金与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严格区分,在管理的力度上要有不同的层次,但首先要管好用好国家资金。考虑到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国家资金额度的限制,在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国家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监管,保证国家资金能够使用好,并发挥积极作用。

三、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应严格规范财务会计行为,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是事业单位依靠行政手段或强制措施所取得的收费。对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财政预算完整性原则,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保证政府资金收支活动的完整性。对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应按“统一性、完整性、效率性、公开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除此之外,为了取得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预期效果,还应对财务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项措施:

1、严肃财务工作纪律,对财务会计的行为进行规范

考虑到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想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就要重视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应从工作实际出发,明确财务工作纪律,规范财务会计行为。

2、结合单位财务管理实际,建立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属于财政拨款单位,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效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应努力构建健全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际。

四、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在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是推动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满足实际要求,就要注意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财务队伍中普及法律知识

考虑到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人员要对法律法规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能够在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正确行使会计职能,正确报税纳税。

2、加强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门槛

在财务管理中,会计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整体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为此,应以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对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重点教育,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门槛。

3、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在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中,应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不断加强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使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4、实现会计电算化

考虑到财务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应采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满足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所以,实现会计电算化是提升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单位是否能够有效运行以及职能是否能正常发挥。因此,我们应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际,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席佳;面向企业内部管理者的财务报告研究.青岛大学.2010年.

[2]秦;信息质量特征视角的财务报告改进研究.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3]陈明海;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研究.厦门大学.2007年.

[4]仇学农.浅析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不足与完善.现代商业.2008(10).

第2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课程设置;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74-03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文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专业的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专业本科生一共4个年级,向在读本科生和已经毕业的两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10份,回收率70%,回收有效问卷208份,有效回收率99%。调查对象中,男生58人,女生150人,分别占总数的27.88%和72.12%。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分别是16人、18人、59人、46人、44人、25人。

2.调查方法及内容。发放调查问卷,汇总调查信息。调查内容包含以下三部分:①调查对象对本科课程编排的整体评价。②学生对课程体系设置、结构顺序及教学内容安排的满意度。③对于课程具体内容的改进意见。

3.资料数据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采集的调查数据以Excel建立数据库,再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4.问卷信度和效度。本次调查的信度Cronbach α=0.936,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一般量表的信度标准。

二、结果与分析

1.课程设置总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①课程设置总体满意度。通过Likert 5级标度法,对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的效果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从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同学对于现行课程设置满意程度方面,得分为2.87±0.64分(x±Sx);在对课程安排顺序的合理性方面,得分为2.73±0.66分;对现行课程开设必要性的认知方面,得分为3.25±0.64分;感觉该专业开设的课程对就业的帮助程度方面得分为3.09±0.71。各项得分距离效果非常好的5分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我校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本科课程仍需要进一步改进。虽然该专业课程设置满足学校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但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认为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设置和顺序安排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尚不能彻底满足广大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专业同学的实际需要与需求,课程设置的实用性、适用性和适应性有待改进。②影响课程设置总体满意度的诸多因素。使用spss做多元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显著性P=0.0000.4),分析年级、性别、课程对就业的帮助,对人才培养计划的了解,对课程开设必要性的认知,对课程安排顺序合理性的认同诸多因素在课程设置满意度上的影响,可以看出,性别(显著性P=0.026

2.课程编排顺序的调整。统计数据显示,多数同学认为大一和大二课程安排时间不紧凑,大三、大四专业课课时紧张,尤其大四学年为准备工作、实习、考研、公务员考试等会占据大部分个人时间和精力,影响专业课程学习,学习效果不佳,不利于专业培养,故希望将大部分专业课程提前至大一、大二和大三三个学年集中完成。大四只保留公文写作课程和实践与实习部分,这表明同学们希望在较低年级时就接触管理学原理类课程和核心课程。

3.课时调整情况。①政治素养与公共基础课程。调查显示39.9%的同学认为公共基础和政治素养课时可适当减少,这主要是由于这类课程在大一、大二期间占用较多的正常日课时间,大家疲于应付,造成很多重头专业课为此延后或压缩课时,同学们因此对这类课程认可度较低。②医学类课程。各类型医学课程增减各不相同,42.31%的同学认为西医类医学专业课程需要减少,38.46%认为中医类医学专业课程时长不需要改变,73.56%认为公共卫生类医学专业课程需要适量增加。③管理类课程。数据表明,75%的同学认为管理类课程需要增加课时;不仅管理必修课课时需要增加,60.58%的同学希望增设管理类选修课程;40.8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需要增加医院行政和科研部门的见习、实践课程,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安排的见习课程只涉及医学理论的学习和很少量课时的临床现场学习,没有行政管理的见习与实践。管理实践课时较少,导致管理学知识只有广度,缺乏深度,管理学基本原理、方法的掌握和管理思维的培养会受到相应限制。大部分同学认为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占总课时30~35%合适。

4.男女同学课程需求情况不同。例如策划分析实践能力课程的需求,男女生的应答百分比分别为77.59%和59.33%,X2=6.08 P=0.014

5.考试形式的讨论。哪种考试方式能够真实检验并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这一问题,65.38%选择半开半闭,记忆性与知识应用性问题各占一部分;45.19%的人选择小组讨论、汇报作业形式;21.63%选择撰写论文方式。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突击学习,为考而学,比较应付,课本知识学过便忘,知识掌握并不扎实。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考试模式僵化而缺乏灵活,需要变革创新。

三、讨论与建议

1.大一开设专业核心课程,重视专业宣传讲座,调整课程顺序。为了增强学生对该专业的深入理解与重视,激发其专业兴趣,引导其深入思考学科问题,进而改善教学效果,不能仅局限于学生入学前的专业宣传介绍,更应该注重在大一、大二期间组织经常性的专业讲座,而且建议在低年级就开展核心专业课程学习,让同学们真正了解专业的定位和特色,从内心接受并认可所学专业。同时建议学校参考此次调查数据信息及分析结果,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对课程的时间安排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将部分专业课程的安排提前。

2.实行政治素养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分制”教学模式。虽然同学们希望减少政治素养和公共基础课程,但众所周知,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在素质的诸多方面,良好的政治素养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应该借鉴综合类大学的成功经验,逐步推行政治素养和公共基础课程“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此种模式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学生通过教务网选课系统自行选择、安排每个学期需要学习的政治素养和公共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大多在晚上或者周末开设,不占用正常的日课时间,而且修满学分就可以结束此类必修课程的学习,没有年限的规定,自由度和灵活度较高,可以改变学年学分制既局限于年限,又局限于学分的特点。

3.增加医学课程种类与学时,整编医学课程教材,充分利用小学期。虽然调查显示同学们认为中医类医学课程不需改变课时,西医类医学课程需要缩减课时,但医学知识的掌握与公共卫生管理发展趋势并不相矛盾,了解掌握医疗过程的规律是展开有效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医学知识的积累对卫生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当根据卫管专业培养的需要适当增加医学课程门类及学时的设置比例,医学单科与概论课程相结合,并为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增设医学实验课,以提高学生的医学知识储备。医学课程教材也有待进一步精编。医学学科覆盖面广,内容繁杂,系统性、连贯性强,无论是将诊断、内科、外科等学科整合为临床医学概论,还是将中基、中诊、中药、方剂等整合为中医学基础概论都是高度融合,都需要科学合理编排,而不是各学科章节的简单叠加。[1]教材应针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医学学习基础,深入浅出,易于接受,系统连贯。该专业的医学课程教学团队来自不同的教研室,授课缺乏协作,内容衔接性不高,效果不理想,故需要设置独立的医学概论教研室,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团队专门化。[2]公共卫生类课程的增加既能够为考取公共卫生医学研究生的同学提供知识准备,也满足了医疗管理的多元化视角要求,故公共卫生类医学课程可以在小学期、暑期课程中开设,或增设该类型课程的选修课。

4.全方位提供管理学课程的比重与地位,重视实践。管理学课程是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管理知识在该专业的知识结构中举足轻重,应当增大管理课程的比重,并充分体现“医学背景基础上的管理人才”的专业特点与优势。[3]另外,我院设置的实践课时在25%左右,但在美国,卫生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占到专业教育的一半以上时间。实践观摩见习教学能够让学生体会和认识公共卫生管理的专业特点与社会实际,提高管理理论的掌握度,故应适当增加公共卫生管理实践教学时间。实习方面,中医类院校对于该专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如中医、中药等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希望学校要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与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社保机构、商业保险公司等加强合作关系,开展专门针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进行的实习前培训,制定灵活、有针对性的实习方案,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见习与临床医学专业的见习真正区分开来,培养在实习中处理问题、沟通社交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人才培养上提出更明确要求,共同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4]

5.增设工具类课程。调查、统计分析与文献检索的相关课程是该专业学生胜任卫生领域相关工作的必备技能,当前医疗卫生管理相关工作的工作性质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检索、资料分析、组织调查、写作研究的能力,我校开展的工具性课程相对较少。工具性学科应适量多开设一些工具类课程以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培养好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6.增设就业需求课程、多元考核。男女同学课程需求情况不同,所以课程的制定应根据同学们的具体需求,兼顾全局。可以通过开设更多种类的利于就业与职场的选修课,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人生职场就业计划,选择对自己就业意向有利的课,相应地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学习和教学成果,加强对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真正理解式学习,要采取多元化方式综合考量模式对选修与必修课进行考察,以杜绝目前以应试型为主,不利于综合素养发展的考核。

最后,学校应该及时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课程学习状况及课程安排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做好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紧密接轨,考虑以市场为导向来设置课程,不断研究社会、企业及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动态变化,改善提高教学质量。[5]

参考文献:

[1]冯珊珊,王碧华,周梅.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9):101-103.

[2]陈沛军,李娟,林春莹,李雪果,庞震苗.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课程学习现况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4):33-34.

[3]于红典,何军,王凤鸣,李晓庆,吴少平,夏保京.川渝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及建议[J].重庆医学,2014,43(4):508-512.

第3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工作

一、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

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往往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予重视,造成很多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有些单位的领导认为,购进的固定资产如果不能使用就报废,这种观念的存在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滋生舞弊和腐败,还会加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管理者在思想上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相关技术手段出发,不断地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上相关制度的缺失和陈旧,忽视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和日常管理,管理者相关责任不明确、不落实等等,已明显地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落后

对于卫生事业单位而言,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实现数据共用,资源共享,很多时候会发生信息脱节的现象,特别是进行大量数据的统计、核算、分析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持,就会使得数据之间难以充分的共享,数据核算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现阶段,大多数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持,这就会使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工作难以长久。

(三)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卫生事业单位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仅仅是纲领性、整体性的规划,没有对具体项目内容进行细化。很多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只是形式上存在,仅仅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没有实质内容,没有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可操作性,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很多内部制度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上不当,相关责任职权不清,使得内部控制制度难以顺利实施。

(四)固定资产缺乏规范化的监督管理

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的起到激励作用,特别是核算考核体系的执行上避重就轻,监督管理的评价机制难以真正的实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就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弊端。监督管理上缺乏严谨性和客观性,监督的过程中很多内容趋于形式化,缺乏及时沟通和协作,监督的真正作用难以实现。管理的内容不够细化,特别是监督效果较差,还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

(五)财务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

由于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招聘的局限性,使得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尤其是财务人员很多都是年龄偏大,缺乏计算机知识,无法把固定资产实行网络管理,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管理工具,专业知识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二、完善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首先,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要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认识到固定资产在单位职能中的重要作用,带头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其次,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学习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不论是购置还是使用及处置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保证依法合规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最后,卫生事业单位要全员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不是单位某一个部门或人员的事情,只有全员重视才能不留死角,真正把固定资产管好、用好,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二)全面推进新技术,完善信息化平台

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办公更加精细化,特别是在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要运用相关软件,建立实时的固定资产台账,可以针对固定资产实施全程跟踪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固定资产管理更加透明,也可以部门之间相互调剂使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要积极推行财务部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把固定资产信息输入信息化平台,既能节省人力核算,也能使相关信息更加准确、便捷,有利于界定相关固定资产的范围,进行全程的动态管理和监管,全面实施网络化,建立资产信息系统,明确相关责任,落实相应的工作权限,运用信息软件形成自动化的电子表格,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质量,最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管理范围,无论是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和报废都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从部门职责、经办手续、处理程序等各方面都要有制度规定。在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明确落实相关的负责人,应该对单位领导、财务和其他部门的管理职权进行划分,应该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进行环节化处理,比如,在购入审批、使用维护、报废处置及调拨方面制定出详细规定,使各环节都有规可依,因而强化管理秩序,最终实现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具体化。

(四)加强针对固定资产的监管

对固定资产的监管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要落实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人制度。单位可以设置相关监督机构或配备相关人员,或聘请中介机构,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每年要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检查,将检查结果和考核挂钩,做到奖惩一致,真正发挥出固定资产的最佳效能。监管的实施一定要是全方位的,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责任制,才能更好的保障相关资产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监管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防止问题的出现。

(五)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

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鼓励财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对取得相应资质的财务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只有专业水平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才能更加准确,工作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也可以采取卫生事业间财务人员经验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财务人员管理上应该引进竞争机制,促进财务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变压力为动力,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使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再上新台阶。

三、结束语

之,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很多方面,也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的管理工程,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要积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要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创新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预防舞弊的发生,才能使得我国卫生事业单位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晋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探讨[J].消费电子,2014,(13).

[2]彭新.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

第4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范文

为做好我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市卫生局将这项工作列为卫生工作重点,制定了《通化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以卫生局主管局长为组长的我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卫生监督所也成立了由所长、副所长等组成的我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验收小组,并根据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不同特点,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具体部署和统筹安排,将具体的工作任务、实施办法和时间进程、操作步骤等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集体食堂和100m2以上的餐饮业、宾馆、饭店、招待所。在工作开展中,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量化分级管理的先进单位现场考察,学习。我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做到了目的明确、任务清楚、分工详细、环节紧密、程序严谨。

宣传法规是依据

为做好我市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市卫生监督所专门编印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宣传材料,并下发到了各管理相对人员手中,还利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以新闻、字幕等形式向社会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广泛进行宣传、动员,使群众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在餐饮单位实行的A、B、C、D四个信誉等级的评定、实行信誉等级挂牌经营等有了感性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了解。在倡导消费者知情选择的同时,调动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争创食品卫生A级单位的积极性,促使企业主动改进自身卫生管理和提高诚信水平,营造了我市积极开展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强化培训是前提

对监督员的培训:卫生监督员统一接受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全员培训,并参加了有关内容的考试,使监督员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开展餐饮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对监管单位的培训:多期召开量化分级管理培训班,让监管单位明确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工作方法、开展形式、申报程序、评定标准、时间安排等以及我市目前的食品卫生现状等。由于宣传到位、指导具体,广大餐饮业户对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都十分清楚,积极配合。

指导到位是基础

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是在总结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科学管理体系,它不同于以往的争先创优活动,而有着严格的评判标准。在严格强调硬件设施配置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和落实良好的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按照“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的原则,我们先后选择不同条件的宾馆,大中型餐饮业,单位食堂和中、小学校、托幼园所食堂作为试点,各有侧重,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大多数餐饮单位、学校、托幼机构成立了量化分级管理专项工作小组,责任落实到人。根据量化分级管理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分,找出不足并立即进行整改,建立健全各项适合自身特点的卫生制度和自查制度,并具体落实每一项工作。

我们加大指导力度,对于硬件设施已经基本到位的,主要是指导企业制定“工位文件”,落实从采购进货到食品加工,从食品售卖到剩余饭菜的处理,从餐具消毒到库房管理,从灭鼠灭蟑到餐后垃圾处理等管理工作。对于硬件设施不到位或限于布局难以调整的,主要是指导企业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添置必备的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可能地做到流程由生到熟的合理布局。在同一单位,监督员和企业负责人反复现场勘查,提出修订方案,直到项目落实,监督机构和被监管单位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上所形成的共识,以及积极努力是前所未有的。

第5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疗卫生单位 财务精细化管理 内容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087-02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不断地深化改革,全面推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提高意识,树立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全面落实责任。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确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同时,对其改革的目标、任务及方向有着明确指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作为公众一直以来关注的热点,在不断改革深化的同时十分受国家的重视,政府对其投入的资金使用情况及公众对其的服务质量都会被更加关注。

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内容

1.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概念。管理精细化是以避免浪费、创造最大化的价值为目的,以促使管理达到高质量、高效率为前提来经营和组织单位管理工作的一种管理经营模式。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就必须从核算并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做起,以达到全面有效地控制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整个经济活动,从而使得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被最大限度地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通过高效率、低消耗的方式开展经营管理工作,为单位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

2.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内容。相较于单位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财务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相对概念被提出来,其主要内容包括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实施全员收支目标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及经济活动全过程质量管理。只有从源头抓起,严格监督经济活动全过程并进行考核,才能使管理过程做到服务与价值双实现。

二、推行财务管理精细化存在的问题

1.对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心存疑虑。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向社会公众公布预算收支情况时,由于顾及自身利益及与上级的关系,长期以来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时心存疑虑,不愿公开单位的收支情况。随着预算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地推进,相信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收支及预算将会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及早进行准备,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财务管理模式单一、观念陈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由于长期一贯制的管理方式,虽然在人事管理及分配制度方面曾做过不少改革,但管理工作还是按部就班,创新意识差,仍未打破陈旧的管理观念,没有向更加细致、深层次的管理工作推进。

三、推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策略

1.强化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国家财务制度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核算财务、编制报表及财务监督工作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规范化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应积极拓宽服务管道,以满足公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为改革目标,主动接受公众对单位收支情况的监督并且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使财务管理工作做到安全、透明、合理。为了全面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及水平,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必须深入。

2.强化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以它作为实现整个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才能保证财务预算项目的真实有效性,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收支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应逐步做好预算工作并以核算项目为基准,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以点带面,考虑到任何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从具体的细节方面入手,做到深入管理每一个环节。项目预算应无较大偏差,符合基本的实际需求,使执行单位能够便捷进行操作、监控及落实工作;在监控项目收支过程时,应本着“调控项目、控制总量”的基本原则,精确、细致地进行控制,使其符合项目预算的基本要求并处在可调控的范围之内,同时应落实项目执行人及执行单位的切实责任及奖惩措施;在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应以工作量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并积极实施。

3.强化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财务管理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提高其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组织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自学意识;组织财务人员去其他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优秀的企业或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制定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

4.强化电算化管理。由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辅助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会计电算化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大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力度。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中心内容,其重点包括资金与资源管理,而资源管理与资金管理的核心是有效控制支出及利用资源。因此,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主要目标为提高单位一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单位的资金消耗量,达到政府公益性资金投入的使用最大化并且充分利用单位资源,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

5.财务管理更加细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费大部分来自政府的资金投入,应该避免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核算不到位、管理模式过于粗放、不够精细化等问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会计电算化的利用率还不高,影响管理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电算化对财务预测、监控及分析等优势,推进财务管理精细化。

6.提升财务管理工作基础水平。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一般较为薄弱,应在财务管理上规范化,扎实强化基础工作;重视财务预算工作,通过预算编制真实地反映单位发展需求;对收支核算的监控到位,收入核算、支出核算双管齐下,并且需要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地监控与核算。单位全体员工必须共同尽到财务核算责任,提高参与财务监控工作的积极性,有意识地提升主动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大部分是由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提拔上来的,在单位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倾向于重视业务、轻视财务管理的现象,影响财务管理精细化工作的推进持久开展。因此,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创新财务管理意识,积极领导和组织财务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开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满足社会大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广彪.“低碳校园”视角下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2(32)

[2] 沙建标.中职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实例研究――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做法与效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

[3] 蔡鸿轩.企业如何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以电信行业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14(5)

[4] 王小原.ERP系统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现[J].中国外资,2014(12)

第6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范文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吉林长春130052)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素质航空服务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素质教育。本文结合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典型案例,就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器乐;教学实践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44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98—02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张京京(1983—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中教一级, 研究方向:航空服务。

在21世纪的今天,民用航空已不是简简单单的交通工具,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的民用航空,也应快速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因此,航空界需要具备高素质、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当前,迫切需要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素质教育,以实现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器乐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齐佩尔曾经说过:“学习器乐是为了训练思维,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而不单单是为了艺术造诣和自我熏陶。”在笔者看来,器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对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等有重要作用。器乐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新课程、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器乐教学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及。它符合学生的心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奏、合作能力以及创作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此外,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因此,器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军乐训练是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自1992年开始,器乐教学一直是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标志性成果显著。

二、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器乐教学的开展情况

活动时间为每周8课时,每学期16个教学周,两周期中和期末考核。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制定了军乐队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每天的训练时间、集合时间、取件顺序、上课到达指定训练教室、课后集合、教师总结等。在管理过程中,由教师分类别督查,期末要组织展演汇报,精选作品展示。再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价,每期评出优秀乐队长、声部长、优秀队员进行奖励。

每年12月份都举行特色成果展,这是师生社团进行才艺展示的节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节日。从2000年至今,我校成功举行了多个特色学校成果展演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心灵发展的盛宴,是张扬学生个性的盛会,也是“以活动凝聚人心”育人理念的最好诠释,让领导、教育同仁、家长在分享快乐和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到我校特色教育的无限魅力。在器乐的训练中,学生的训练内容由简单到难,速度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眼睛、耳朵和双手以及各个手指的能力。除了要锻炼大脑的即时协调能力外,还要加强对乐曲的理解、处理以及情感的投入、表达等一系列的演奏要素的训练。学生在了解、认知音乐的同时,常常根据自我意识形成对音乐的感觉,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器乐教学实践中,采取分组练习与集体合奏练习的形式,各声部之间的分工使学生从不熟悉到被迫熟悉接受,学会聆听,听其他声部的,也听自己声部的,从中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和谐美妙之音,建立多重声部观念的同时,明白怎样把自己自然地融入到团体中去。经过这样的综合实践,大部分学生不仅掌握了器乐演奏技能,而且还培养了良好的音乐感觉。

三、器乐教学实践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对于一支成长中的学生乐队,我校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组建的管乐队有着明确的定位:为了加快学校乐队的发展速度,提升学校管乐队表演的质量,广泛开展学生乐队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愿望,为全校师生营造积极健康的艺术氛围。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有益的交流演出,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还能对学生的身心成长给予积极的影响,增强其综合素质。演出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又能使其很好地接触社会,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学校也有意识地融入了爱国主义和人文教育的元素,无论从认知还是才能提高的角度来看,都是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素质教学的一种有益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航空服务专业学生通过乐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合奏时团队合作性等的要求有了感性认识和更直观的感受,并有可能融会贯通,推而广之,将其应用到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从综合素质的教育来看,它是学习知识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其他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的一种极好的补充。这一点不但在发达国家得到公认,在我国也早已经达成了共识。音乐器乐教育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使学生全面和谐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正是我们职业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演出,是展现集体成果的最好方式。乐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进而培养了他们勤学苦练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美妙的音乐在他们指尖奏出,也让这些中职学校的学生树立了自信,让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他们有了一技之长,更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分。

乐器学习对于培养学生个人意志力、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诚恳、认真的工作作风都有积极的作用。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他们普遍对有器乐演奏技能的毕业生感到满意,认为我校学生形象好、气质佳、懂礼貌、素质高、职业素养良好、沟通能力强,上岗后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能够组织团队文艺活动,提升企业形象,晋升速度快。

实践证明,我校航空服务专业开展的器乐教学无形中给学生营造了相互配合、彼此照应、交流合作的氛围,让集体主义精神在演奏中得到培养与发展。器乐教学实践帮助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学习到了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演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对其他文化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商、情商,培养民航领域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左蕾.高职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和出路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

[2]施爱平,杨敏官,陈几龙,叶丽华.高校专业品牌化建设刍议[J].江苏高教,2005(4).

[3]田文阁.谈器乐学习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J].河南教育(下旬),2011(21).

第7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 事业单位 公务卡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093-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居民的消费支付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信用卡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逐渐成为消费支付的重要手段。2010年5月31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昆明市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公务卡结算制度在我市卫生事业单位中得到全面推行,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提高了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在执行公务卡结算制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拟就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运行情况及其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规范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工作。

一、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作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所需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财政供给,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和公务消费阳光化、透明化、高效化,就成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课题,公务卡的推行和使用正是适应这个需要的重要的制度安排。2010年5月31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昆明市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公务卡结算制度在我市事业单位中得到全面推行。按照《昆明市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公务卡是指本市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其主要支付范围包括差旅费、招待费、培训费及单位授权个人办理的零星物品购买支出等。

通过4年多的努力,公务卡结算制度在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得到全面推行,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已经全部通过公务卡完成。公务卡的全面推行不仅减少了现金的使用量,提高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还进一步规范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了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实现了资金支付的电子化,使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资金使用都能够做到公开和透明,便于进行及时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同时,公务卡的推行有效减少了现金流通,促进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保证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公务消费和公务支出的阳光、透明,便于控制财政资金的浪费,封杀了“小金库”,有效减少了偷税漏税、、行贿受贿等行为的发生,净化了市场运行环境和社会经济秩序。然而,由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特殊性,经常需要深入到边远基层工作,同时也需要面对复杂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因此在执行公务卡结算制度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公务卡的正常使用,未能全面发挥公务卡的作用。

(一)公务卡的受理环境条件不完善,使用不方便

目前我市的信用卡刷卡网络系统还不够完善,刷卡网点较少,有许多乡镇和中小商户没有刷卡系统。由于信用卡服务范围的限制,在许多地方从事公务活动时不能刷卡,尤其是下基层出差时基本都不能刷卡,严重限制了公务卡的使用,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去基层出差,进行工作检查指导和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由于使用公务卡后,单位不再向个人借支现金,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在不能刷卡的地方只能先行垫付现金,这样就会过多占用个人资金,给工作造成不便,同时也引起持卡人的不满,影响公务卡制度的有效落实,影响业务工作的开展。

(二)公务卡管理不严,用途过宽,使公务卡等同于普通信用卡,未能发挥公务卡的财政财务管理作用

目前我市推行的公务卡除了用于公务人员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外,也可以用于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公务卡兼顾个人业务支出,方便了个人对公务卡的使用,在公务卡推广的初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这也使公务卡的使用过于混乱,不便于对公务卡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增加了公务卡管理成本。同时,公务卡等同于普通信用卡,公私混用,容易引起公务卡使用不当,产生额外费用,影响公务卡的推广。推广公务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公共单位的财务监管,降低现金流量,有效控制现金管理风险,规范资金管理,从源头防腐治腐,公务卡过多应用于个人支付会严重削弱公务卡的财政财务管理职能,不便于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

(三)公务卡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公务卡消费信息不完全真实可信,难以从根本上杜绝现象的发生

使用公务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公务消费支出真实可信、公开透明,从源头上杜绝公务腐败的发生。使用公务卡增加了公务消费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的漏洞。然而,目前所使用的公务卡仅仅是一种支付手段,没有完善的监控核查系统,公务卡消费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某些持卡人在进行公务卡消费时,仍可能存在虚假开支情况和吃回扣现象,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谋求自身利益,为不法交易提供方便。由于缺少对公务卡消费的及时、有效、可行的监管措施和手段,目前公务卡的管理使用并不能保证公务消费支出的真实可信,从根本上避免腐败。

二、规范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要进一步改善公务卡受理环境条件,优化刷卡信息系统,提高服务质量

针对县乡基层和中小商户刷卡系统不健全致使公务卡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公务卡发卡银行和银联公司要加快刷卡信息系统建设,要加大在全市尤其是乡镇地区刷卡机的布放力度,重点在公共消费服务领域如住宿、餐饮、交通、零售等部门增加刷卡网点,扩大销售点终端机(Point of Sale, POS)的布设范围,强化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公务卡的受理环境条件。同时,财政、工商、银行等相关部门要研究出台配套的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减免受理公务卡刷卡服务商家的刷卡手续费,或通过技术革新使刷卡机在受理公务卡消费时自动免收手续费,鼓励商家安装刷卡机并乐于使用;发卡银行应进一步改进公务卡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使公务卡结算更加安全、方便、高效、通畅,及时传递、反馈相关信息,为公务卡的使用和推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方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使用公务卡,保证我市公务卡制度的全面、高效落实。

(二)要加强公务卡管理,规范公务卡的应用,逐步做到专卡专用

目前,我市公务卡管理不严,用途过宽,许多人将公务卡当作普通信用卡使用,公私不分,未能发挥公务卡的财政财务管理作用,也不利于对公务卡消费进行监督管理。公务卡是一种新型的财政财务管理工具和手段,公务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规范公共单位公务消费活动,使公务消费阳光、透明、高效、规范、合规,办理和使用公务卡是每位公务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和任务,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公务卡的用途和功能,逐步减少甚至禁止将公务卡用于个人消费,以便对公务卡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规范公务卡的管理。

(三)要建立有效的公务卡动态监控管理系统,强化公务卡消费的适时监控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公务卡现象发生

公务卡结算管理制度是推进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单位阳光财政的重要举措,对公务卡消费的监督、管理和约束至关重要。要逐步建立公务卡动态监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将公务卡消费的时间、地点、金额、名称、用途等详细信息全部纳入监控管理系统,适时进行跟踪和评估,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公务卡消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理性进行评估和认定;财政部门对各单位公务卡消费情况进行监控,发现疑问进行调查核实,对公务卡消费交易和还款信息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及时反馈并纠正,通过公务卡监控管理系统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保证公务卡消费的真实、可信、阳光、透明,从根本上杜绝现象的发生。

(四)要进一步加强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促进公务卡的规范、合理使用

财政部门和银行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公务卡制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公务卡结算制度的认识,争取广大提供公共消费服务商家的支持和群众的监督。同时,公共卫生事业单位要加大对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公务人员熟练掌握公务卡的基本知识,了解公务卡的有关优惠协议如免收卡费、免费开通短信通知、提现免收手续费等,熟悉公务卡消费、报销、还款以及相关信息查询等基本操作流程,让持卡人切身感受到公务卡的安全、方便、快捷,认真、规范、积极使用公务卡。要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使用公务卡的职责,使工作人员充分理解公务卡管理的各项要求和规定,提高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消费支出的责任和意识。要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卡的管理,强化公务卡后续服务和监督管理,使广大职工规范用卡、放心用卡,促进公务卡结算制度的规范、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郭书英.公务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探讨[J].经济师,2012,(03):40-41.

[2]张兴乾.高校推行公务卡结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会计,2015,(11):98-99.

[3]庄桂荣.吉林省高校推行公务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2):135-136.

第8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疾病控制;医疗

近年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暴发流行,我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市医务工作者与广大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和危机应对意识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我们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也有了重新认识,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虽然,近些年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事业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及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有了蓬勃发展,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不少问题:

(1)公共卫生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我市大部分居民,不清楚何为公共卫生,或者只是对它进行片面的解读,把公共卫生等同于预防免疫接种。实际公共卫生事业的具体内容丰富多样,它是探索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的问题,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它与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法学等多门学科联系紧密。具体内容包括对已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的各种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慢性疾病)的防控;对重大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安全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预防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咨询及各相关的卫生内容的宣传等。

(2)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能按质按量完成。

由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足,政府投入有限,导致医务人员工作人员投机取巧,偷工减料,以致公共卫生服务的部分项目在基层的工作情况水份较重,使居民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危害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

(3)公共卫生服务意识淡漠,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执行力还比较薄弱。

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仅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更要有良好的执行力,包括操作和考核监管。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部分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服务专业机构、乡镇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懒散、消极怠工,广大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力度都存在质疑。

(4)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相对不平衡。

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成本最低、产出最高、效果最好的途径。但我市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较少,财政投入结构也是重城市、轻农村。导致我市公共卫生状况不甚理想,特别是在农村一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所需要的必要服务设施也无法配套,导致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能有序开展。

(5)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虽然,我市加强了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我市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一套集居民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药品管理等方面的软件;特别是在健康档案与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合作医疗连接不起来给市民带极在的不便。

探索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之路:

(1)树立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强化公共卫生部门服务的意识。构建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树立公共服务政绩观的关键在打破传统GDP政绩观,建立以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年度考核标准。定期对公共卫生服务抽检,对市民进行随访,加强监察力度,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透明化,提高各基层卫生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效率。

(2)增加政府投入,城乡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公共卫生服务应该坚持多元化的筹资方针。政府应该将对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纳入财政预算,明确财政的投入标准,在投入方向应该主要投向预防、免疫和保健等公共卫生计划性质的服务项目。同时,调整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结构,使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从县市卫生服务机构向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分流。应该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壮大农村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所需耍的资金。

(3)公共卫生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则是制约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导致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不信任,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针对本地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完善,针对性地选送医务人员外出学习升造,也可建立卫生服务机构结对帮扶关系,主动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定期、定人次向基层派出业务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以满足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4)积极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探索适应不同居民需求的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模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居民的健康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从“疾病需求”向“健康需求"延伸,人们对健康有更高的要求。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建设,是不断提高市民卫生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在社区进行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是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及均衡发展的一项新的开拓性和复杂性的工作。我们可以安排业务能力强、亲和力强的专业人员在社区开展公共卫生安全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从公共卫生的内容、与广大居民的关系,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一些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内容了入手,进行科学、合理的宣教,并对开展的宣教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估、分析不足和经验总结。

公共卫生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只有全体居民都能平等的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的健康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为我市各项事业全面健康率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邢聪艳.均等化视角下FZ市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D].2011.

[2]何能清,黄俊芳,廖小兵,等.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的社康中心绩效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

第9篇: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为根本目标,以改善我县卫生服务环境、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依据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政策,重点加强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和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和改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让广大人民群众人人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全县生产、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水平。

二、规划目标

(一)基础建设

1、县、乡两级医疗卫生单位环境、条件改造完成率达100%;

2、县、乡两级基本医疗检测中小型仪器配齐率达100%,县级医疗单位基本治疗检测所需大型设备拥有率达80%以上;

3、完成临澧县卫生监督所综合办公大楼的修建和基本执法用仪器设备的添置;

4、成立临澧县120医疗急救中心;

5、修建临澧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二)卫生防病

1、主要慢性病管理率达50%;

2、计划免疫规范接种率达98%以上;

3、主要地方病患病率较“十·五”末期下降30%;

4、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达100%;

5、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低于100/10万。

(三)卫生监督

1、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5%;

2、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95%;

3、劳动卫生监督合格率达80%;

4、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设施符合配置标准,无违法医疗卫生机构;

5、基本医疗规范管理率达98%。

(四)妇幼保健

1、婚前医学检查率达100%;

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

3、七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100%;

4、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10‰。

(五)健康教育

1、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2、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

3、人群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

(六)血吸虫病防治

1、血吸虫病人、畜接受治疗率达90%以上;

2、不出现阳性钉螺;

3、不出现新发晚血病人和急性血吸虫病人。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0%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积极推进全县卫生事业的快速向前发展。

(二)加强部门协作。

发展计划部门:将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财政部门: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调整卫生支出结构,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实现。

农村工作部门:把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列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配合做好农村改水、改厕和合作医疗的实施,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组织开展卫生扶贫。

卫生部门:做好卫生工作的综合管理、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加强农村卫生网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加强农村改水、改厕的规划、实施,组织新技术的交流、推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监督指导。

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监督,严格监控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高环境质量。

水利部门:结合农村水利建设,配合做好农村改水和血防灭螺工作。

乡镇企业管理部门:督促乡、村企业加强劳动保护设施建设,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教育部门:结合成人扫盲进行卫生常识教育;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配备健康教育师资,并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健康教育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搞好学校卫生,改善食堂卫生及其它卫生条件。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部门:加强宣传和报道,传播卫生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宣传和引导全社会支持卫生事业的发展。

民政、人事、劳动保障、建设、药品监管、盐业管理、计划生育等部门也要根据职责,落实有关措施,支持农村卫生工作。

(三)深化卫生改革。深化卫生院内部改革,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完善县、乡卫生机构的功能、布局,重点加强县级预防保健机构和农村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提高技术队伍素质,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到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改造任务,达到基本设施配置标准。

(四)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农村公共卫生基本项目规划,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各项任务。积极防治、控制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巩固、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继续搞好食盐加碘和血吸虫病疫区灭螺工作,开展慢情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健全农村妇幼保健网络,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保证乡镇卫生院具备处理孕产妇顺产的能力、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和中心卫生院处理孕产妇难产的能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促进卫生县城和卫生村、镇建设。结合农村沼气生态农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引导和组织农村改水、改厕,提高农村自来水、卫生厕所和沼气的普及率。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加大对农村医药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加强食品卫生、职业病防治、医疗服务市场、药品及其它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管。